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成语寓言故事《口若悬河》

成语寓言故事《口若悬河》

2022-10-16 08:35:0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诗仙不喝酒”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成语寓言故事《口若悬河》,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成语寓言故事《口若悬河》,欢迎您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成语寓言故事《口若悬河》

篇1:成语寓言故事:口若悬河

成语寓言故事:口若悬河

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

【口若悬河】

有两个爱旅行的人发生了争吵。其中有一人是近视眼,不借助眼镜什么也看不清楚,一切都成了庞然大物。

请听两人说些什么。

“欧洲也和非洲一样,有许多奇奇怪怪的生物。”这位好夸大其辞的人说,“我看到过一棵白菜,比一所房子还大。”

“我呀,”另一位说,“我看见过一口锅,像一座教堂那么大。”第一位听后发出了嘲笑,第二人叫道:“人家造出这口大锅是为了熬您的白菜呢!”

这个说白菜的人爱说笑话,而说锅的人机灵干练。当玩笑开到荒唐至极时,用正常道理纠正其错误就显得没有必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是最恰到好处的办法,根本犯不着当真。

【望洋兴叹】

绵绵秋雨不停地落,百川的水都流入黄河。水势之大,竟漫过了黄河两岸的沙洲和高地。河面也被水涨得越来越宽阔,已经看不清对岸的牛马了。河神见状欢欣鼓舞,他自我陶醉,以为天下美景已尽收自己的流域。

河神洋洋得意顺流东下,到达北海。朝东望去一片汪洋,看不见边际,这使他顿时大吃一惊,一扫洋洋自得的神情。他眺望无边的海神,不禁大发感慨:俗话说的真是好,只有见识短浅的人,才认为自己高明。这说的正是我这类的人啊!

一番反思,河神想到曾有人说过,即使是孔子的见闻与学识也还是有限的';伯夷的高尚品德也没能达到顶点。那时我并不相信这样的评价。今天我看到坦荡无垠的海神如此浩瀚广博,一望无际。在事实面前我才明白这话讲得对。要不,我的所作所为定会被深明大义的贤者所笑话。

听完河神的一番自省,海神开口了。他说,井里的青蛙由于受自身居住环境的限制,不可以同它讲大海;夏天的昆虫受季节的局限,不可以同它说冬天;见识浅的人孤陋寡闻,受教育有限,不会听懂大道理。现今,你河神走出河流两岸,眺望大海,开阔了眼界,知道自己渺小浅薄,才能同你谈谈大道理。

世界是无限的,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也是无止境的。知道少的人,往往以为自己不知道的也少;知道多的人,才会懂得自己不知道的也多。自我满足是知识浅薄、眼光短浅造成的。

【井底之蛙】

栖在井里的青蛙在井边碰上一只从东海而来的大鳖。青蛙看见大鳖,便对它心满意足地吹嘘自己的惬意:“你瞧我住在这儿多么快乐呀!我从井栏上蹦进浅井,可以在井壁的缝隙里小憩。在井水里游耍,水面就托住我的胳肢和下巴。在软绵绵的泥地上漫步,淤泥就漫过脚背。看看周围的红虫、小螃蟹,它们谁也不能比我自由自在。”

井蛙喋喋不休地夸耀自己的安乐:“我独自享受这口井儿,得意洋洋地站着,真是快乐极了。”它对海鳖发话,“先生,请问您,为什么不常常来光临咱水井,游览观光一番呢?”

海鳖经不住井蛙的怂恿,抵不住它的诱惑,也走到井边去瞧瞧。谁知它的左足还没踏进井底,右足却被井栏绊住了。它进退不得,迟疑了一会,回到了原处。

海鳖算是亲自领教了一番青蛙炫耀不已的井边环境。它忍不住向井蛙介绍大海的景象:“我生活的大海用千里的遥远不足以形容海面的辽阔;用万尺深度不足以穷尽海底。在大禹时代,中有9年遭水灾,海面也并不因此而上涨;商汤时代,8年中有7年遇旱灾,海水也并不因此而下降。你要知道大海是不受旱涝影响而涨落。这也就是我栖息在广阔东海的乐趣!”

小小井蛙听了大海鳖对大海的描述,吃惊地瞪着圆圆的小眼睛,满脸涨得绯红,羞愧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人的生存环境决定人的思想认识。通过井蛙与海鳖的交往与对话,告诫人们:只有开阔眼界,才能解放思想。自以为是,自鸣得意往往是“闭关自守”、孤陋寡闻的结果。

篇2:成语寓言故事《口若悬河》

成语寓言故事《口若悬河》

“口若悬河”这则成语的悬河是瀑布。讲起话来像瀑布一样滔滔不绝。形容能言善辩,也比喻十分健谈。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郭象传》,王衍每云:“听象语,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晋朝时,有一位大学问家,名叫郭象,字子玄。他在年纪很轻的时候,就已经是一个很有才学的人。尤其他对于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一些现象,都能留心观察,然后再冷静地去思考其中的道理。因此,他的知识十分渊博,对于事情也常常能有独到的见解。

后来,他又潜心研究老子和庄子的学说,并且对他们的学说有了深刻的理解。当时,有不少人慕名而来,请他出去做官,他都一概谢绝,每天只是埋头研究学问,或者和志同道合的人谈论哲理。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永恒的.快乐,活得充实自在。

但是,又过了些年,朝廷一再派人来请他,他实在推辞不掉,只得答应了,到朝廷中做了黄门侍郎的官。

到了京城,由于他的知识很丰富,所以无论对什么事情他都能说得头头是道,再加上他的口才很好,而且又非常喜欢发表自已的见解,因此每当人们听他谈论时,都觉得津津有味。

当时有一位太尉王衍,十分欣赏郭象的口才,他常常在别人面前赞扬郭象说:“听郭象说话,就好像一条倒悬起来的河流,滔滔不绝地往下灌注,永远没有枯竭的时候。”

郭象的辩才,由此可知。而后人就以“口若悬河”来形容人善于说话,且说起话来就像倒悬的河水,滔滔不绝,永远没有停止的时侯。

篇3:口若悬河成语

口若悬河kǒu ruò xuán hé

[释义]若:像;悬河:瀑布;激流奔泻。说起话来像河水倾泻一样滔滔不绝。形容口才好;能言善辩。

[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知县见他说的口若悬河;又是本朝确切典故;不由得不信。”

[正音]若;不能读作“kǔ”。

[辨形]若;不能写作“苦”;河;不能写作“何”。

[近义]夸夸其谈 侃侃而谈 能言善辩

[反义]沉默寡言 噤若寒蝉 闭口无言

[用法]含褒义。多用来形容人口才好;能言善辩。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结构]主谓式。

[例句]平时见他读书多;谈话少;谁知他一谈起中国古典文学;便~;无休无止了。

[英译]talk glibly

[成语故事]

晋朝时,有一位大学问家,名叫郭象,字子玄。他在年纪很轻的时候,就已经是一个很有才学的人。尤其他对于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一些现象,都能留心观察,然后再冷静地去思考其中的道理。因此,他的知识十分渊博,对于事情也常常能有独到的见解。

后来,他又潜心研究老子和庄子的学说,并且对他们的学说有了深刻的理解。当时,有不少人慕名而来,请他出去做官,他都一概谢绝,每天只是埋头研究学问,或者和志同道合的人谈论哲理。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永恒的快乐,活得充实自在。

但是,又过了些年,朝廷一再派人来请他,他实在推辞不掉,只得答应了,到朝廷中做了黄门侍郎的官。

到了京城,由于他的知识很丰富,所以无论对什么事情他都能说得头头是道,再加上他的口才很好,而且又非常喜欢发表自已的见解,因此每当人们听他谈论时,都觉得津津有味。

当时有一位太尉王衍,十分欣赏郭象的口才,他常常在别人面前赞扬郭象说:“听郭象说话,就好像一条倒悬起来的河流,滔滔不绝地往下灌注,永远没有枯竭的时候。”

郭象的辩才,由此可知。而后人就以“口若悬河”来形容人善于说话,且说起话来就像倒悬的河水,滔滔不绝,永远没有停止的时侯。

篇4:成语典故:口若悬河

口若悬河

晋朝时,有一位大学问家,名叫郭象,字子玄。

他在年轻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很有才学的人。尤其是他对于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一些现象,都能留心观察,然后再冷静地去思考其中的道理。因此,他的知识十分渊博,对于事情也常常能有独到的见解。后来,他又潜心研究老子和庄子的学说,并且对他们的学说有深刻的理解。

过了些年,朝廷一再派人来请他。他实在推辞不掉,只得答应了,到朝中做了黄门待郎。到了京城,由于他的知识很丰富,所以无论对什么事情都能说得头头是道,再加上他的口才很好,又非常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每当人们听他谈论时,都觉得津津有味。

当时有一位太尉王衍,十分欣赏郭象的口才,他常常在别人面前赞扬郭象说:“听郭象说话,就好象一条倒悬起来的河流,滔滔不绝地往下灌注,永远没有枯竭的时候。”郭象的辩才,由此可知。

后人就以“口若悬河”来形容人善于说话,一旦说起话来就像倒悬的河水、滔滔不绝,永远没有停止的时候。

篇5:口若悬河成语详解

成语:口若悬河

【成语】:口若悬河

【拼音】:kǒu ru xuán hé

【简拼】:krxh

【解释】:若:好像;悬河:激流倾泻。讲起话来滔滔不绝,像瀑布不停地奔流倾泻。形容能说会辨,说起来没个完。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唐·韩愈《石鼓歌》:“安能以此上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

【示例】:知县见他说的~,又是本朝确切贼,不由得不信。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

【近义词】:夸夸其谈、侃侃而谈、能言善辩

【反义词】:沉默寡言、噤若寒蝉、闭口无言

【语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口才很好

篇6:口若悬河成语造句

口若悬河成语造句精选

1、没有口若悬河的本事,怎能成为演说家?

2、只听他口若悬河地在那儿瞎吹,却不见有几个人在听。

3、他生性木讷,并不是一个口若悬河,能言善辩的人。

4、导游小姐对每个景点都十分熟悉,常常口若悬河地为我们介绍当地的历史和传说。

5、他一反平常的结巴,口若悬河似地辩论起来。

6、他善于辞令,口若悬河,真是当外交官的好人才。

7、他一逮住机会,就口若悬河似地说起自己的看法。

8、他一坐下来就口若悬河地说起他的探险经历。

9、他能说善道,每次发表言论都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10、我很快就被这个令人望而生畏、口若悬河的女士所折服。

11、知县见他说的口若悬河,又是本朝确切贼,不由得不信。

12、这场辩论赛,双方主辩都口若悬河,十分精彩。

13、在景气时期,各国政府会口若悬河的.谈论它们为后代保管地球的职责。

14、可能由于赞同所谓金正日嗜酒的观点,往常总口若悬河的政治博客写手吴夏江(音译)在评论中只用了一个简单的碰杯动画。

15、放松的时候,他口若悬河,句句在理。

16、他说起话来,口若悬河,一语双关,诙谐动听,甚至使一个严肃的人也觉得有趣,因为他是最不善于此道的。

17、我们收到数百种回复,其中许多是口若悬河的、非常有趣的或者非常古怪的题目。

18、留着络腮胡子的帕特里克西装革履,在台上走来走去,口若悬河,两眼闪着智慧之光。

19、为了表现自己是个口若悬河的演说家,这个年轻人就夸夸其谈,滔滔不绝的说着不着边际的话。

20、没想到我的口若悬河竟然激起了老太太更大的好奇心。

21、华盛顿所有口若悬河的反华尔街民粹人士都害怕投资者当真将口对准他们。

22、大家都说这位小姐是一位国色天香,而且口若悬河,说她带了一大帮助手,还说她是“有史以来到过本镇的最最显赫的人物”。

篇7:口若悬河成语经典造句

一、口若悬河成语解释

若:好像;悬河:激流倾泻。讲起话来滔滔不绝,象瀑布不停地奔流倾泻。形容能说会辨,说起来没个完。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唐·韩愈《石鼓歌》:“安能以此上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

二、口若悬河成语近义词

滔滔不绝 [ tāo tāo bù jué ]

滔滔:形容流水不断。像流水那样毫不间断。指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

侃侃而谈 [ kǎn kǎn ér tán ]

侃侃: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

喋喋不休 [ dié dié bù xiū ]

喋喋:形容说话多;休:停止。唠唠叨叨,说个没完没了。

千言万语 [ qiān yán wàn yǔ ]

形容说得话很多。

能说会道 [ néng shuō huì dào ]

指善于用言辞表达,很会说话。

夸夸其谈 [ kuā kuā qí tán ]

说话或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

妙语连珠 [ miào yǔ lián zhū ]

连珠:串珠。巧妙风趣的话一个接一个。

三、口若悬河成语造句

1、他讲起话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2、他口若悬河,一字不顿地发表了演讲。

3、他口若悬河绘声绘色给我们讲述了游历泰山的经过。

4、他的演讲很精彩,口若悬河,妙语连珠。

5、口若悬河的人,说话不一定实际。

6、在景气时期,各国政府会口若悬河的谈论它们为后代保管地球的职责。

7、小李本不善于说话,可当时却像鬼使神差似地口若悬河。

8、他一谈起化石的问题,便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9、谁知道我的想念比他们的口若悬河深刻多少。

10、他口若悬河地讲完了这个故事。

11、他生性木訥,并不是一个口若悬河,能言善辩的人。

12、多少人认为一个作家不仅能妙笔生花,也是口若悬河的。

13、他一反平常的结巴,口若悬河似地辩论起来。

14、他能说善道,每次发表言论都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15、他是个口若悬河的,兴致勃勃的,讨人喜欢的健谈家。

16、老刘这人别看他讲起话来口若悬河,实际上肚子里并没有什么真才实学。

17、学者就应该如此,金属框眼镜,大肚皮,温文尔雅,口若悬河。

18、他善于辞令,口若悬河,真是当外交官的好人才。

19、刚刚在台下,他还口若悬河,辩才无碍,怎么一上台,就期期艾艾走了样?

20、同班同学小刘每次讲起武侠故事就口若悬河,一时半会停不下来.

21、客队的主辩口若悬河,咄咄逼人,难以招架。

22、只听他口若悬河地在那儿瞎吹,却不见有几个人在听。

23、平时见他读书多,谈话少,谁知他一谈起中国古典文学,便口若悬河,无休无止了。

24、演讲会上,他口若悬河,观点正确,论据精当,博得全场阵阵掌声。

25、他一坐下来就口若悬河地说起他的探险经历。

26、他一逮住机会,就口若悬河似地说起自己的看法。

27、放松的时候,他口若悬河,句句在理。

28、他口若悬河,入室操戈,一下就把对方驳得哑口无言。

29、这场辩论赛,双方主辩都口若悬河,十分精彩。

30、完全忘记了早上的电话会议幸好老大口若悬河够给力呀。

31、知县见他说的口若悬河,又是本朝确切贼,不由得不信。

32、牛逼有时候很简单,再口若悬河不如说一句真话。

33、他叫大家发起狂来,讲得口若悬河,伶俐乖巧,滔滔不绝。

34、九龙口若悬河,一口气便将整件事情说的清清楚楚。

35、说实话,当时我看中他的也是他那口若悬河的宏才大略。

36、以狗仔队的盘根问底,口若悬河的啧啧而谈。

37、当时我信誓旦旦口若悬河,现在好了,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了。

篇8:口若悬河成语典故

口若悬河成语典故

司马炎篡位之后灭蜀吞吴,一统天下,在洛阳定都建立晋朝,史称西晋。西晋初年,当时的文坛上活跃着许多有作为的作家和学者,其中被称为“竹林七贤”之一的向秀就生活在这个时代。向秀在思想上推崇老庄,行为也极其相似。他不追求名利,不受当世礼节的约束,十分崇尚自然。

平时他总与思想情趣一致的好友饮酒作诗,游山玩水,而很少与高官显贵来往。到西晋时期,为《庄子》一书作注的人很多,据说已不少于十几家。但向秀读了这些着作以后,都不大满意,认为这些都远远没有阐发出庄子思想的精髓。向秀觉得,这些着作只是在语言、章句上作了一些皮毛论述。于是向秀有心从思想、韵味上弘扬庄子的学说。

一次,向秀将自己的这一想法向当时的另一位大学者稽康说了,征求稽康对他这一想法的意见,稽康明确地表示,他并不同意向秀的做法,他对向秀说:“这部书不需要注解,你的做法会影响读者领略书中的奥妙。”向秀没有采纳稽康的意见,依然埋头注释《庄子》。向秀的注释将庄子的思想表述得非常出色,他将以往人们没有发现的妙思奇趣发挥得淋漓酣畅。以致在当时引起一股阅读《庄子》的热潮。可惜的是,向秀的这项工作还没有来得及完成,便不幸逝世了。向秀病殁之后,他的儿子尚幼,不能继承父志,向秀的成果便被郭象窃取了。

郭象年轻时很好学,他也聪明,所以早早就因学问好而小有名气。他最让人看不起的是他的人品。郭象发现向秀对《庄子》一书的注释,还有“秋水”和“至乐”两篇没有完成,而“马蹄”一篇没有写好。于是,郭象将全部书稿拿来,重新整理了一遍,又以自己的名义抄出,这使郭象的声名越发响亮。

靠这种手段,郭象名气更响,下一步就应去争取一个合适的官职了。当时还不曾实行科举制度,谁要想做官,除非有高贵的出身,再有就是贵亲举荐。这两条路不走好,这一辈子就做官无望了。郭象有了名气,便有州县官员来征郭象做官。郭象一看,征他做官的都只是些州县一级的官员,便嫌职务低,不肯应征,并作出清高的姿态,每天只是读读书,评论以往碑文的得失。

这种做法还真有作用,迷惑了不少人,甚至连太尉王衍那样的大官也被他的假象蒙蔽了。一次,郭象与王衍闲聊,他们无所不谈,什么天文地理,诸子百家,行兵布阵,治乱兴亡,郭象说得头头是道。王衍本来口才也很好,又是当时一流的学者,听了郭象的谈话也禁不住赞叹说:“听郭象说话,就像瀑布奔泻,永不枯竭(听象言,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八王之乱的影响:晋武帝司马炎死后不久,西晋统治集团内部为争夺中央政府的控制权进行了历时十六年(公元291年~3)之久的战乱。这次战乱不仅使西晋王朝的统治力量受到了致命的打击,还对中国历史,特别是汉民族的发展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八王之乱的直接原因是当政的司马氏集团吸取曹魏政权被篡夺的教训,为保住自家江山,开历史倒车,大封宗室造成的;深层原因则是司马氏政权缺乏合法性,统治基础不牢固,社会认同程度低(一般来说,由宫廷政变建立的王朝都比较孱弱,存在时间短,比如西晋之前曹魏、之后南北朝时期的各王朝等)。

八王之乱持续时间很长,又主要在当时的统治中心洛阳附近进行,给人民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痛苦,最终导致了西晋灭亡和“五胡乱华”悲剧的上演。

更重要的是,这次战乱所引发的“五胡乱华”给中原汉族带来了几乎是毁灭性的打击,还对汉民族的人口结构、心理素质和民族自信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我们知道,汉民族的前身是居住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古华夏部落联盟,经历了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各个历史时期两千多年的演化,通过战争或交往逐渐融合、吸收周边各部族,至西汉中期正式定名的。需要强调的是,在这一演化过程中,中原汉族始终居于主导地位,每次融合都是汉族主动以巨大的人口优势吸收其它部族,被融合或吸收的其它民族基本上都是学习、接受汉民族的思想文化和生产生活方式,又经过长时期的杂居共处,逐渐融入汉族,最终成为汉民族的一部分。经过多次的民族融合,汉族人口基数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至西汉末期总人口达五千万以上,那时就已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

但八王之乱以后被历史书上称为“民族大融合”的五胡乱华时期却和在此之前的民族融合有着天壤之别。

篇9:成语口若悬河的故事

口若悬河,讲起话来滔滔不绝,像瀑布不停地奔流倾泻。形容能说会辨,说起话来没完没了。出自王衍云《晋书·郭象传》下面一起来看看关于这个成语的故事吧!

口若悬河

晋朝时,有一位大学问家,名叫郭象,字子玄。

他在年轻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很有才学的人。尤其是他对于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一些现象,都能留心观察,然后再冷静地去思考其中的道理。因此,他的知识十分渊博,对于事情也常常能有独到的见解。后来,他又潜心研究老子和庄子的学说,并且对他们的学说有深刻的理解。

过了些年,朝廷一再派人来请他。他实在推辞不掉,只得答应了,到朝中做了黄门待郎。到了京城,由于他的知识很丰富,所以无论对什么事情都能说得头头是道,再加上他的口才很好,又非常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每当人们听他谈论时,都觉得津津有味。

当时有一位太尉王衍,十分欣赏郭象的口才,他常常在别人面前赞扬郭象说:“听郭象说话,就好象一条倒悬起来的河流,滔滔不绝地往下灌注,永远没有枯竭的时候。”郭象的辩才,由此可知。

而后人就以“口若悬河”来形容人善于说话,一旦说起话来就橡倒悬的河水、滔滔不绝,永远没有停止的时候。

【成语寓言故事《口若悬河》】相关文章:

1.口若悬河成语

2.少儿成语寓言故事

3.四字寓言故事成语

4.成语寓言故事《食言而肥》

5.成语寓言故事《南橘北枳》

6.成语寓言故事《闻鸡起舞》

7.成语寓言故事《裹足不前》

8.成语寓言故事《三令五申》

9.成语寓言故事《熟能生巧》

10.成语寓言故事《铁杵成针》

下载word文档
《成语寓言故事《口若悬河》.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