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涛散文《捉不住的鼬鼠》
“三喜”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周涛散文《捉不住的鼬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周涛散文《捉不住的鼬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周涛散文《捉不住的鼬鼠》
我一出世就沉没在时间里了,时间如水我如鱼。
那是烟、雾、空气的包围,浑然不觉如影相随,我几乎不能明确是我拥有了它还是我正被它裹挟。
它是那样直接、迫近、强大地面临着所有的生命,但是为什么却最容易被忽略?
风无形,可是柳枝拂动、树弯腰,我们可以看到它的力量;空气无状,可是在阳光透射下,可以看到尘埃浮动、地气上升,目击它模糊的形态。
但是时间呢?
谁感受到它的力量、目击过它的形状?
有过一位诗人妄图正视它,结果那位诗人哭了。他突然发现了一种强大力量的隔离,感到面对一圈无形的墙壁无法穿越的痛苦。
还有一位也是诗人,曾经试图接近它,结果他反而给推得更远了。他在江边痴想,人是什么时候开始见到月亮的?月亮是什么时候开始见到人的?这个问题是世界柔软的腹部,谁的拳头打向这里,谁就会因扑空而迷惘。
时间是空的。
它大到无边无际、无始无终,如宇宙天空,如一切生灵惟一裁判,如神;
它小到无影无踪、无孔不入,它甚至规矩渺小到了可以被任何一位钟表匠囚禁于方寸之间,如奴隶。
它操纵着生命而又似乎被人操纵。
它掌管了生杀予夺大权而又隐形无声。
处处有它而无它,处处无它而有它。
它是谁?
它是钟表里的刻度,是太阳和月亮的约会;是由黄转绿暗暗托出春天的一只看不见的手,是淹没着宇宙万物的滔滔洪流;是神秘的意志,神秘的脸,是一切生命的杀手和产婆。
谁能画出它的肖像呢?
在我们的想像力的铁路修不到的年代里,一个东方农耕民族,因为自己的生活方式认识了它,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季”。“季”是以四种容颜出现的,循环往复,互相衔接,从未有过一次失误。
当然还是东方,一些狩猎民族,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因而他们看到的也主要是黑白两色,白天是白的,黑夜是黑的,他们把它叫“日子”。
另外是游牧者,他们很容易把它叫做“纪元”,漫长的动辄千里的迁徙和转移,使他们随着或逆着它移动,也使他们看到了它更真实的茫茫无声的面容。
漏、晷、钟、表。
这些都是人类妄图捕捉住它而设的夹子和陷阱。人们以为捉住了它,紧密地把它关在里面,非常珍惜,仿佛里面关了一只规矩而又准确的小鼬鼠。
在这种儿童游戏面前,它是宽容的。它不愿意拆穿这种幼稚的错觉。
人们经常爱问的一句话就是:“你有没有时间?”
我们怎么能够有或者没有时间呢?因为我们的一切都是它赐予的,都为它拥有,就像我们不能说自己有没有天空一样。
它给了我们那么多时日,让我们饮食男女、劳动思考,让我们创造,它多么伟大仁慈!我们每每看到太阳饱满金红地升起,就把太阳想像为它的脸,心里流露出一个生命对它的崇拜和感激。
然而也许人们总的来说是让它失望的,人们不珍惜生命,人们不仅挥霍而且极其藐视时间,人们把它给予的一生随便地混过去……于是它使所有的人死去,让新的人诞生出来。结果差不多,于是它再让这批人死去,让新的一代再诞生。如此循环,无数代矣,它的希望竟还没有绝灭,这是多么伟大的耐心!
时间啊,我们最对不起的就是你了。
在您的忍耐和仁慈之下,我们究竟做了些什么?我们无所事事,没有目标;因为空虚,我们互相勾心斗角;因为无聊,我们把对同类的践踏当作平生乐事。
我们还崇拜金钱,就像小孩崇拜自己屙出来的屎一样。
我们不珍惜生命,但我们却贪生怕死。
我们以自私为核心,但我们经常向别人曲背弯腰、胁肩谄笑。
这些,当然你都看见了。
极度的'灵活,超自然的伸缩性,不可思议的变幻速度。是的,鼬鼠一般,短肢、细长柔韧的身子,光滑的皮毛滴水不沾,豹头,双眼凝注而有神采。
无处不可穿越,无处不可逃遁。
闪电的一击,比一切猛兽凶猛。
它象征着“短暂”的残酷力量,而这正是时间的另一属性。在这寒冷的、毫无商量余地的时光匕首面前,谁也没有能力躲闪。这位快捷的剑客,它的暗杀从来没有落空过。
恐惧就是这么来的,和生命一起来的。植根于生命的底核,随着大无畏的生命一起生长。当生命吸收营养的时候,它也吸收;当生命衰弱老化的时候,它睁开了眼睛。
恐惧是灵魂中基本的颜色,是使灵魂活动的力量,梦是它的镜子。
不知畏者不足畏。
时间的弥天洪水在通过每一个具体的生命时,是细腻,是一根伸缩变化的悠长的猴皮筋。小女孩就是在猴皮筋上找到了它的对应物,她们像一群小鸟,在时间的枝上跳来跳去。她们正处在可以把时间当作玩具的年龄。
“一五六、一五七,马兰开花二十一。”
这种音韵上口毫无内容的歌谣,仿佛不是唱给人听的,因为它什么意思也没表达;但是只有小女孩们爱唱,这些精灵仿佛是唱给人类以外的什么东西听的。
时间对小孩子来说,是那样像老人,慢吞吞地难熬;
时间对老人来说,是那样像顽童,转眼就不见了,怎么也抓不住;
时间对那些伟大的男人来说,是女人;可以占有,可以利用它无形的躯体延续自己短暂的生存,所有伟大的男人都曾使时间怀孕,从而在历史上复印出自己的影像;
时间对那些美丽的女人来说,是男人;它是那样言而无信、轻浮短暂,那样轻易地摧毁和抛弃美。
人们不都是生活在时间的猴皮筋上么?
时间从来就没有公正过。
对排队的人,它磨蹭着;对有急事的人,它拖延着。
对“找时间”的人,它躲闪着;对“赶时间”的人,它飞跑着。
对没办法打发时间的人,它恶意地空洞着。
对美妙幸福的事,它吝啬着。
对辛酸痛苦屈辱的事,它挥霍放纵着。
它就是这样生性荒诞无稽、常常捉弄人。
我们以为时间是帝王,是最后的裁判。
我们总是把一代人解决不了的纠纷、矛盾、疑问留给它,寄希望给它来证明。
其实它根本就没有理睬过我们,既不关心也不评判,就像鱼在水中争吵并不与水有关,也像鸟在天上厮斗并不于天有碍。它静默地坐在一切之上,长河落日,大漠孤烟,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同时它又有细致灵巧的手指,猫的无声脚步……悄然移行。
我是多么渴望看到那些已经消失了的事物再现!
这一切都是可能的吗?
在时间的尽头,在幽暗的内脏,在呈现着虚无假象的背面,在意识的深不可测的井底,那神秘的、那玄妙的、那不可洞察的创造万物之手——是什么?
篇2:捉不住的鼬鼠教案
《捉不住的鼬鼠》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清文章结构层次,感知思想内涵;体味本文情感与哲理相结合、叙事与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朗读、体悟、讨论、概括。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味作者在保持情感丰富性和饱满度的前提下,创设哲理意境,给作品以深厚度,从而给人的深刻启迪;欣赏作者时时处处把时间形象化、实景化,让哲理变得可视可闻可触,从而体现出的文学性。
走近作者 周涛,男,(1946—),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祖籍山西,生于北京,1955年迁居新疆。现为兰州军区创作室主任、一级作家,新疆文联副主席、作协副主席。著有诗集《神山》、《野马群》,散文集《稀世之鸟》、《游牧长城》《兀立荒原》等。
周涛的散文多取材于西北边疆生活,开掘、张扬在极度艰难中谋求生存和发展的生命韧性,传达了一种真正的西部精神,格调雄壮冷峻,气势沉雄、意蕴深远、笔力雄健。
周涛的散文都贯穿了一个大的主题—对生命的颂赞、崇敬和对生命本质的探索与参悟。在周涛的散文中,对生命现象的描绘和对生命本质的探索总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作家真挚的情感和深沉的思考亦如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周涛散文的魅力,正是在于他给我们展示了生命之树的翠绿色泽和精神风貌,加深了我们对平凡而又伟大的生命的认知和参悟。周涛的散文世界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世界,在周涛的笔下,草原、戈壁、雪山到处都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其散文已真正触摸到了生命的底蕴,体现出了强烈的生命意识。这种清醒的生命意识使他的散文呈现出了野马般的生命活力和巨大冲击力。
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意志和情感,是周涛散文追求的目标。对周涛而言,散文不再是“庸常生活的呼吸”,而是作家找寻自我,表达自我的精神记录。因而,骏马、长城、河流等自然万物在周涛的散文中只是一个发端,借此表现的是作家自己对自然万物的感受和理解,以及作家对生命的体悟。可以说,“自我”是周涛散文中最刻意张扬的东西。周涛在表达对生命的参悟时,视野相当开阔,由物及人,由人及民族,由民族及历史,而且思考更为深邃,能够由表及里的把这种思考提升至文化的层面,显现出作家在探索生命意义时所达到的深度。
周涛是少见的能够将诗的想象逻辑和诗的情感结构运用于散文创作中的作家之一。周涛散文把握世界的方式是诗性的,其散文体现了诗的自由、抒情和想象的精神。他提出了“解放散文”的主张。在周涛看来,所谓的“解放散文”就是打破所有规范对散文创作的束缚。他蔑视散文的一切规范,完全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思想感情表达的需要去写作散文,他不在乎开头的突兀,不关心上下段的过渡和照应,完全按照诗的逻辑和结构去写作散文,在他看来,“散文没有章法,我就是章法。”其在散文创作上对既定规范的这种超越,对当代散文艺术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预习初读文章,并查找参读朱自清的《匆匆》、高尔基的《时钟》。
从文章副标题“时间片论”可以判断这篇文章有什么特点?
【明确】论说的观点不集中,写得比较散。
那么,请用5分钟速读全文,说说作者关于时间的论断大致可分为哪几个层次?
【明确】{把握文章脉络(形),感知思想内涵(神)。}
这是一篇情理兼备、文质并茂的散文。作者就“时间”这一既平常又深奥的话题展开讨论,描绘时间的形象,探询时间的本质,表明世人对时间的种种态度。文中用了繁多的比喻来写“时间”,表现了绮丽的想象,语言有如诗句一样优美。
本文写得很“散”,又有些深奥,细察其文理似可看出三个层次,三个层次各围绕一个中心问题来写,共同组合成一篇“时间片论”。{给各段编序号,段末为分号、冒号的不算一段。}
第一部分:开篇至“它不愿意拆穿这种幼稚的错觉”(○22段)。中心问题——时间是什么?
第二部分:“人们经常爱问的一句话就是,‘你有没有时间?’”(○23段)至“但我们经常向别人曲背弯腰、胁肩谄笑” (○31段)。中心问题——我们怎么对待时间?
第三部分:“这些,当然你都看见了” (○32段)至最后。中心问题—时间怎么对待我们?
阅读第一部分——时间是什么?
(1)作者是怎样来描摹“时间”这个抽象的对象的?所用的手法有什么特点?
【明确】运用大量的比喻手法,将时间人格化、神化,化抽象为有形。[“如水” (①段),“那是烟、雾、空气的包围” (②段),“如宇宙天空,如一切生灵惟一的裁判,如神” (⑩段),“如奴隶” (⑩段),“钟表里的刻度” (○15段),“一只看不见的手” (○15段),“淹没着宇宙万物的滔滔洪流” (○15段),“神秘的意志,神秘的脸” (○15段),“一切生命的杀手和产婆” (○15段),“一只规矩而又准确的小松鼠” (○21段)。]
特点:灵活自由,表现时间的不同侧面、不同特点;未必有科学性、准确性,却有其形象性、审美性。
(2)透过作者的比喻,可以感到作者对时间有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对时间的神秘感和崇拜心理。{这些喻体总的特点是形迹诡秘、不可捉摸、灵活自由、法力无边。这是以文学的方式描写“时间”,因其抽象、空洞,故而用这些繁多的比喻表现它的不同侧面、不同特点。讨论“时间是什么”是文章的起点,也是全文的必要基础。这是将时间人格化、神化,表达对时间的神秘感和崇拜心理。}
(3)从这些繁复的比喻手法的使用上,你对联想与想象有什么新的理解?
【明确】多样性。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展开联想和想象。
丰富性。生动的比喻可以从各个角度展开,用于描摹复杂的事物。
阅读第二部分——我们怎么对待时间?
{本段写世人对待时间的态度,列举一些现象,表现世人的劣根性。}
(1)时间对待人类的态度如何?
【明确】仁慈、慷慨,“给了我们那么多时日”。耐心。
(2)人类如何对待时间?
【明确】不珍惜时间,不珍惜生命,任性、惰性、自私、空虚、无聊,无所事事。{本来时间仁慈、慷慨,给予世人甚多,但世人不珍惜时间,不珍惜自己所得,令万物之主“时间”,也令作者失望。}
(3)这一部分,主要采用什么写法?
【明确】主要采用对比衬托的写法。用世人的劣根性来反衬时间的灵性和神圣。
(4)这一部分,作者表达了什么“情”?
【明确】对世人不珍惜生命的种种表现的深刻批评和嘲讽,表达了痛心、忧心之情。
{这一部分是在第一部分已经充分描写时间的形象和本性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深入描写,由写时间转入写人类,其中暗含逻辑关系。}
阅读第三部分——时间怎么对待我们?
(1)本部分写出了时间的那些特性?
【明确】伸缩性、残酷性、不公正性。
(2)本部分主要运用什么手法来表达时间的这些特性?
【明确】还是运用大量的比喻。但却是对时间的形象和特点作更深入的探讨。
(3)本部分与前一部分存在什么样的逻辑关系?
【明确】因果关系。
(4)“鼬鼠”“皮筋”这两个比喻是本部分最重要的比喻。它们好在哪里?
【明确】形象、深刻。前者不可捉摸,难以掌控;后者凸显灵活与伸缩性,是对“时间是最公正的”这个命题的反动,表现了作者深沉的思考,闪烁着创新的光辉。
{【点拨】第三部分,写时间怎么对待人类,又回到描写时间本身。文章继续运用比喻,对时间的形象和特点作更为深入的探讨。首先出现“鼬鼠”的形象,这是全文最重要、最生动的一个比喻,而且还有点题的作用;再有,把时间比喻为残酷的力量、凶猛的力量,对人类无情。前面第二部分写时间的温柔的神性,这一部分写“时间的另一属性”,从不同方面显示时间的特性,或许是因为世人对时间不珍惜才招致时间对世人的最后的不恭敬。}
【小结】总之,文章在描绘时间形象、探讨时间本质的同时,表达了对时间的敬畏心、好奇心,表达了世人无力把握时间的无可奈何之情。
有关时间的哲理都是抽象的,为什么这篇文章并没有枯燥晦涩之感?
【明确】化虚为实(借助修辞),抽象道理形象化,使之产生了这种效果,如“时间如水我如鱼”,形象地表现了“我”与时间的不可分、“我”被时间包围的特点。
从几个层次中各选几句来赏析,就可以把握这篇文章的行文特点。
难点辨析:
“处处有它而无它,处处无它而有它。”(○13段)(真实存在却难把握)
“是由黄转绿暗暗托出春天的一只看不见的手,是淹没着宇宙万物的滔滔洪流;是神秘的意志,神秘的脸,是一切生命的杀手和产婆。”(○15段)(时间使得季节轮替,时间中生命消亡和诞生)
“不知畏者不足畏。”(○39段)(不知道害怕时间的人是不值得害怕的)
篇3:捉不住的鼬鼠教案
“在时间的尽头,在幽暗的内脏,在呈现着虚无假象的背面,在意识的深不可测的井底,那神秘的、那玄妙的、那不可洞察的创造万物之手——是什么?”(○55段-末段)(不一定说出具体答案,但要明确,这句话中的“那不可洞察的创造万物之手”不等于“时间”,因为这句话说了“在时间的尽头”)
文章为什么要以“捉不住的鼬鼠”为标题?而这又说明了时间哪方面的特点?
【明确】如以“时间片论”为标题,抽象无味;以“捉不住的鼬鼠”为标题,形象含蓄。文章采用主副标题的形式,一方面形象生动,吸引读者;另一方面也不致让人摸不着头脑。放回原文便可知:时间无形,变幻多端,无处不可穿越,无处不可逃遁,给人的打击迅速而有力。{以“捉不住的鼬鼠”为正题,以“时 ”像论说文标题,“捉不住的鼬鼠”像散文标题;“时间片论”空泛,“捉不住的鼬鼠”集中表明时间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即把握不住,“无处不可穿越,无处不可逃遁”;“时间片论”大众化,“捉不住的鼬鼠”独一无二。前人形容时间过得快,常用“白驹穿隙”,如果再用就乏味了,而“捉不住的鼬鼠”是周涛独有的创造。}
文中说:“极度的灵活,超自然的伸缩性,不可思议的变幻速度。是的,鼬鼠一般,短、细长柔韧的身子,光滑的皮毛滴水不沾,豹头,双眼凝注而有神采。”这是全文对时间的诸多比喻中最为精彩一个,或许作者自我欣赏,以之为题。
读“时间啊,我们最对不起的就是你了” (○27段)这句话前后的句子,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人称是如何转换的,这样有什么效果?
【明确】它,第三人称,客观表述。你(您),第二人称,拉近距离,有利于抒情。{全文还有大量的“我”的称呼,三种人称,四种称呼的综合运用,大大增强了表现力。}
这篇文章用了哪些修辞方法?结合原文试分析其妙处。
【明确】设问、比喻、排比、拟人……【随机的或自行的寻找总结思考讨论。】
本文的哲理性是怎样表现的?
【明确】从全文来看,深刻的哲理思考是通过诗化的语言来表达的。这主要体现为一种文与质的交融:外在的美和内在的深刻交相辉映、相映成趣,极富理趣。
哲理性特点表现在本文各处。本来探讨时间就是一个富有哲理性的话题,需要非常抽象的思维和理性思维,以及高度的概括力。再看文章一些语句中的哲理性表述:(开篇)“我一出世就沉没在在时间里了,时间如水我如鱼” (①段),这种形象化的表述中含暗非常深刻的哲理;“它大到无边无际、无始无终……”(⑩段前半段),与之对称的是“它小到无影无踪、无孔不入……”(⑩段后半段),还有一句之内对称的,“处处有它而无它,处处无它而有它” (○13段),“是一切生命的杀手和产婆” (○15段),这样正反对举也是一种哲理性的表述。
本文哲理表现是诗化的,内核是哲理,外衣却闪着诗性的光辉。文章的着力点不只是殚精竭虑地发掘哲理,还要极尽才思寻找光彩的外衣。如果光有哲理的表述将是哲学论文,只有披上文学的外衣才是诗或散文。
“形散神不散”的规律适用于本文吗?
【明确】“形散神不散”是散文写作的通则,但不是惟一法则;当代散文创作更加个性化,更追求内容和形式上的新奇独特,有时会视“通则”为束缚绳索,必欲突破为快。本文就是创新、突破的一个显例。“形散”在本文中得以充分体现,作者围绕时间的话题纵横交错来说,无数的比喻一个个排开,语句之间的关联多为松散,共50多个段落,有的段仅三个字,不可不谓为形散;而神方面呢?作者的表意似难统而为一,如果说是表达对时间之于人生的文学性思考,那么是哪方面的思考?思考的结论可以归结为哪一点?很难替作者作出合理的解释。如果认定本文是多主题的,或泛主题的,那么从前面对课文多重意旨的解读看,可以称为多元主题。这么说来还是用“神散”来解释更为恰当,谓之“形散神亦散”。
《捉不住的鼬鼠》教学建议
一、预习要求。
初读文章,查找朱自清的《匆匆》、高尔基的《时钟》。
二、把握文章脉络(形),感知思想内涵(神)。
这篇文章篇幅较长,所以无须面面俱到地处理。在整体把握的情况下,选择一些对能力培养有价值的地方进行研讨,如形象化地表述抽象道理的句子。
1.由文章题目“时间片论”可见论说的观点并不集中,那么通读全文,文章中关于时间的论断大致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
第一层:开篇到“它不愿拆穿这种幼稚的错觉”。──时间是什么?
第二层:“人们经常爱问的一句话就是”到“但我们经常向别人曲背弯腰、胁肩谄笑”。──我们对时间的态度是怎样的?
第三层:“这些,当然你都看见了”到文末。──时间怎样对我们?
这种分层未必是唯一的。给文章分层,可以培养学生对整篇文章的把握能力,对一篇文章具有全局观。
2.有关时间的哲理都是抽象的,为什么这篇文章并没有枯燥晦涩之感?
化虚为实(借助修辞),抽象道理形象化,产生此效果,如“时间如水我如鱼”,形象地表现了“我”与时间的不可分、“我”被时间包围的特点。
从几个层次中各选几句来赏析,就可以把握这篇文章的行文特点。
3.难点辨析:
“处处有它而无它,处处无它而有它。”(真实存在却难把握)
“是由黄转绿暗暗托出春天的一只看不见的手……是一切生命的杀手和产婆。”(时间使得季节轮替,时间中生命消亡和诞生)
“不知畏者不足畏。”(不知道害怕时间的人是不值得害怕的)
“在时间的尽头……那不可洞察的创造万物之手──是什么?”(不一定说出具体答案,但要明确,这句话中的“那不可洞察的创造万物之手”不等于“时间”,因为这句话说了“在时间的尽头”)
4.文章为什么要以“捉不住的鼬鼠”为标题?而这又说明了时间哪方面的特点?
如以“时间片论”为标题,抽象无味;以“捉不住的鼬鼠”为标题,形象含蓄。文章采用主副标题的形式,一方面形象生动,吸引读者;另一方面也不致让人摸不着头脑。放回原文便可知:时间无形,变幻多端,无处不可穿越,无处不可逃遁,给人的打击迅速而有力。
5.读“时间啊,我们最对不起的就是你了”这句话前后的句子,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人称是如何转换的,这样有什么效果?
它,第三人称,客观表述。你,第二人称,拉近距离,有利于抒情。
6.这篇文章用了哪些修辞方法?结合原文试分析其妙处。
设问、比喻、排比、拟人……
三、拓展、研究、讨论。
结合课前的准备,比较、讨论不同作者对时间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各侧重在时间的哪些方面;谈谈自己对时间有什么样的认识,或对这篇文章中的观点有什么评价。
篇4:捉不住的鼬鼠教学设计
捉不住的鼬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文章脉络,理清思路。
2、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把握文中作者描述“时间”的特点。
3、品味“化抽象为形象、想象绮丽、句式灵活”的语言特点。
4、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把握文中作者描述“时间”的特点。
品味“化抽象为形象、想象绮丽、句式灵活”的语言特点。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你对时间有着怎样的印象?谈一谈。
二,古今中外人们对时间的感受:
1,逆水行舟用力撑, 一篙松劲退千寻. 古云此日足可惜, 吾辈更应惜秒阴。 —— 董必武:《题赠〈中学生〉》
2,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3,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
4, 只要我们能善用时间,就永远不愁时间不够用 ——歌德
5, 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就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
6, 材料。 ——富兰克林
7, 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
8, 最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 ——高尔基
9,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10, ——陶渊明
11, 人生直作百岁翁,亦是万古一瞬中。 ——杜牧
12,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朱熹
13, 昨天唤不回来,明天还不确定,你能确有把握的就是今天。
14, ——李大钊
15,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是有的。——鲁迅
三,阅读全文:
整体感知
这是一篇情理兼备、文质并茂的散文。作者就“时间”这一既平常又深奥的话题展开讨论,描绘时间的形象,探询时间的本质,表明世人对时间的种种态度。文中用了繁多的比喻来写“时间”,表现了绮丽的想象,语言有如诗句一样优美。
本文写得很“散”,又有些深奥,细察其文理似可看出三个层次,三个层次各围绕一个中心问题来写,共同组合成一篇“时间片论”。
第一层:开篇至“它不愿意拆穿这种幼稚的错觉”。中心问题:时间是什么?
第二层:“人们经常爱问的一句话就是,‘你有没有时间?’”至“但我们经常向别人曲背弯腰、胁肩谄笑”。中心问题:我们怎么对待时间?
第三层:“这些,当然你都看见了”至最后。中心问题:时间怎么对待我们?
先看第一层,作者试图化抽象于有形,用各种比喻描写“时间”:“如水”,“那是烟、雾、空气的包围”,“如宇宙天空,如一切生灵惟一的裁判,如神”,“如奴隶”,“钟表里的刻度”,“一只看不见的手”,“淹没着宇宙万物的滔滔洪流”,“神秘的意志,神秘的脸”,“一切生命的杀手和产婆”,“一只规矩而又准确的小松鼠”。这些喻体总的特点是形迹诡秘、不可捉摸、灵活自由、法力无边。这是以文学的方式描写“时间”,因其抽象、空洞,故而用这些繁多的比喻表现它的不同侧面、不同特点,未必有科学性、准确性,但是有形象性、审美性。讨论“时间是什么”是文章的起点,也是全文的必要基础。这是将时间人格化、神化,表达对时间的神秘感和崇拜心理。
再看第二层,写世人对时间的态度,列举一些现象,表现世人的劣根性。本来时间仁慈、慷慨,给予世人甚多,但世人不珍惜时间,不珍惜自己所得,令万物之主“时间”,也令作者失望。作者在此以世人的任性、惰性和自私性衬托“时间”的灵性和神圣性。这第二层是在第一层已经充分描写时间的形象和本性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深入描写,由写时间转入写人类,其中暗含逻辑关系。
最后看第三层,写时间怎么对待人类,又回到描写时间本身。文章继续运用比喻,对时间的形象和特点作更为深入的探讨。首先出现“鼬鼠”的形象,这是全文最重要、最生动的一个比喻,而且还有点题的作用;再有,把时间比喻为残酷的力量、凶猛的力量,对人类无情。前面第二层写时间的温柔的神性,这一层写“时间的另一属性”,从不同方面显示时间的特性,或许是因为世人对时间不珍惜才招致时间对世人的最后的不恭敬。
总之,文章在描绘时间形象、探讨时间本质的同时,表达了对时间的敬畏心、好奇心,表达了世人无力把握时间的无可奈何之情。
问题探究
一、文章为什么不以“时间片论”而以“捉不住的鼬鼠”为标题?
以“捉不住的鼬鼠”为正题,以“时间片论”为副题,作者肯定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试探讨其理由,“时间片论”直观而无味,“捉不住的鼬鼠”含蓄而有深意;“时间片论”像论说文标题,“捉不住的鼬鼠”像散文标题;“时间片论”空泛,“捉不住的鼬鼠”集中表明时间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即把握不住,“无处不可穿越,无处不可逃遁”;“时间片论”大众化,“捉不住的鼬鼠”独一无二。前人形容时间过得快,常用“白驹穿隙”,如果再用就乏味了,而“捉不住的鼬鼠”是周涛独有的创造。
文中说:“极度的灵活,超自然的伸缩性,不可思议的变幻速度。是的,鼬鼠一般,短、细长柔韧的身子,光滑的皮毛滴水不沾,豹头,双眼凝注而有神采。”这是全文对时间的诸多比喻中最为精彩一个,或许作者自我欣赏,以之为题。
二、“形散神不散”的规律适用于本文吗?
“形散神不散”是散文写作的通则,但不是惟一法则;当代散文创作更加个性化,更追求内容和形式上的新奇独特,有时会视“通则”为束缚绳索,必欲突破为快。本文就是创新、突破的一个显例。“形散”在本文中得以充分体现,作者围绕时间的话题纵横交错来说,无数的比喻一个个排开,语句之间的关联多为松散,共六十多个段落,有的段仅三个字,不可不谓为形散;而神方面呢?作者的表意似难统而为一,如果说是表达对时间之于人生的文学性思考,那么是哪方面的思考?思考的结论可以归结为哪一点?很难替作者作出合理的解释。如果认定本文是多主题的,或泛主题的,那么从前面对课文多重意旨的解读看,可以称为多元主题。这么说来还是用“神散”来解释更为恰当,谓之“形散神亦散”。
三、本文的哲理性有怎样的表现?
哲理性特点表现在本文各处。本来探讨时间就是一个富有哲理性的话题,需要非常抽象的思维和理性思维,以及高度的概括力。再看文章一些语句中的哲理性表述:(开篇)“我一出世就沉没在在时间里了,时间如水我如鱼”,这种形象化的表述中含暗非常深刻的哲理;“它大到无边无际、无始无终……”,与之对称的是“它小到无影无踪、无孔不入……”,还有一句之内对称的,“处处有它而无它,处处无它而有它”,“是一切生命的杀手和产婆”,这样正反对举也是一种哲理性的表述。
本文哲理表现是诗化的,内核是哲理,外衣却闪着诗性的光辉。文章的着力点不只是殚精竭虑地发掘哲理,还要极尽才思寻找光彩的外衣。如果光有哲理的表述将是哲学论文,只有披上文学的外衣才是诗或散文。
语言品味
本文是周涛的一篇名文,集中体现了作为诗人和散文家的周涛的语言素养和语言风格。
文章体现了周氏散文语言的“两极分化”,一方面有着非常深刻的思想性,另一方面又有着非常生动的文学性,如“时间如水我如鱼”就是明显的例子,参考前文所释,兹不赘述。
神奇的形象思维是所有诗人、散文作家所应具备的,而周涛在这方面颇显优长,他把匆匆而过却又不可捉摸的时间描绘得可视可闻可触,确实非奇思妙想不能为之。时间之思,古往今来哲学家、物理学家为之连绵不绝地思考、探索,因为认识时间是认识宇宙、认识人生的一部分。哲学的、物理学的时间表述深奥难懂,而文学的表述却让人感觉亲近。本文在描绘时间的形象、探讨时间的本质时,虽然对哲学家、物理学家没有多大参考价值,但凭借语言的形象生动、含蓄蕴藉,启发了读者的人生感悟和思考,对社会大众具有参考价值。
从句式来看,变化多样,有对称句、排比句、独词句、设问句,有的三字一句(“它是谁”),有的六十多个字一句(结尾),如此丰富多彩的语句也只有作家笔下才能见到,学者、科学家都难能为之。
从行文来看,段落很多,像诗或散文诗一样排列,给这篇散文增添了诗的韵律和气势。
篇5:捉不住的鼬鼠教学设计
《捉不住的鼬鼠》原文
我一出世就沉没在时间里了,时间如水我如鱼。
那是烟、雾、空气的包围,浑然不觉如影相随,我几乎不能明确是我拥有了它还是我正被它裹挟。
它是那样直接、迫近、强大地面临着所有的生命,但是为什么却最容易被忽略?
风无形,可是柳枝拂动、树弯腰,我们可以看到它的力量;空气无状,可是在阳光透射下,可以看到尘埃浮动、地气上升,目击它模糊的形态。
但是时间呢?
谁感受到它的力量,目击过它的形状?
它是谁?
它是钟表里的刻度,是太阳和月亮的约会;是由黄转绿暗暗托出春天的一只看不见的手,是淹没着宇宙万物的滔滔洪流;是神秘的意志,神秘的脸,是一切生命的杀手和产婆。
谁能画出它的肖像呢?
在我们的想象力的铁路修不到的年代里,一个东方农耕民族,因为自己的生活方式认识了它,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季”。“季”是以四种容颜出现的,循环往复,互相衔接,从未有过一次失误。
当然还是东方,一些狩猎民族,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因而他们看到的也主要是黑白两色,白天是白的,黑夜是黑的,他们把它叫“日子”。
另外是游牧者,他们很容易把它叫作“纪元”,漫长的动辄千里的迁徙和转移,使他们随着或逆着它移动,也使他们看到了它更真实的茫茫无声的面容。
漏、晷、钟、表。
这些都是人类妄图捕捉住它而设的夹子和陷阱。人们以为捉住了它,紧密地把它关在里面,非常珍惜,仿佛里面关了一只规矩而又准确的小鼬鼠。
在这种儿童游戏面前,它是宽容的。它不愿意拆穿这种幼稚的错觉。
人们经常爱问的一句话就是:“你有没有时间?”
我们怎么能够有或者没有时间呢?因为我们的一切都是它赐予的,都为它拥有,就像我们不能说自己有没有天空一样。
它给了我们那么多时日,让我们饮食男女、劳动思考,让我们创造,它多么伟大仁慈!我们每每看到太阳饱满金红地升起,就把太阳想象为它的脸,心里流露出一个生命对它的崇拜和感激。
然而也许人们总的来说是让它失望的,人们不珍惜生命,人们不仅挥霍而且极其藐视时间,人们把它给予的一生随便地混过去……于是它使所有的人死去,让新的人诞生出来。结果差不多,于是它再让这批人死去,让新的一代再诞生。如此循环,无数代矣,它的希望竟还没有绝灭,这是多么伟大的耐心!
时间啊,我们最对不起的就是你了。
在你的忍耐和仁慈之下,我们究竟做了些什么?我们无所事事,没有目标;因为空虚,我们互相勾心斗角;因为无聊,我们把对同类的践踏当作平生乐事。
我们还崇拜金钱,就像小孩崇拜自己屙出来的屎一样。
我们不珍惜生命,但我们却贪生怕死。
我们以自私为核心,但我们经常向别人曲背弯腰、胁肩谄笑。
这些,当然你都看见了。
极度的灵活,超自然的伸缩性,不可思议的变幻速度。是的,鼬鼠一般,短肢,细长柔韧的身子,光滑的皮毛滴水不沾,豹头,双眼凝注而有神采。
无处不可穿越,无处不可逃遁。
闪电的一击,比一切猛兽凶猛。
它象征着“短暂”的残酷力量,而这正是时间的另一属性。在这寒冷的、毫无商量余地的时光匕首面前,谁也没有能力躲闪。这位快捷的剑客,它的暗杀从来没有落空过。
恐惧就是这么来的,和生命一起来的。植根于生命的底核,随着大无畏的生命一起生长。当生命吸收营养的时候,它也吸收;当生命衰弱老化的时候,它睁开了眼睛。
恐惧是灵魂中基本的颜色,是使灵魂活动的力量,梦是它的镜子。
不知畏者不足畏。
时间的弥天洪水在通过每一个具体的生命时,是细腻,是一根伸缩变化的悠长的猴皮筋。小女孩就是在猴皮筋上找到了它的对应物,她们像一群小鸟,在时间的枝上跳来跳去。她们正处在可以把时间当作玩具的年龄。
“一五六、一五七,马兰开花二十一。”
这种音韵上口毫无内容的歌谣,仿佛不是唱给人听的,因为它什么意思也没表达;但是只有小女孩们爱唱,这些精灵仿佛是唱给人类以外的什么东西听的。
时间对小孩子来说,是那样像老人,慢吞吞地难熬;
时间对老人来说,是那样像顽童,转眼就不见了,怎么也抓不住;
时间对那些伟大的男人来说,是女人,可以占有,可以利用它无形的躯体延续自己短暂的生存,所有伟大的男人都曾使时间怀孕,从而在历史上复印出自己的影像;
时间对那些美丽的女人来说,是男人,它是那样言而无信、轻浮短暂,那样轻易地摧毁和抛弃美。
我们总是把一代人解决不了的纠纷、矛盾、疑问留给它,寄希望给它来证明。
其实它根本就没有理睬过我们,既不关心也不评判,就像鱼在水中争吵并不与水有关,也像鸟在天上厮斗并不于天有碍。它静默地坐在一切之上,长河落日,大漠孤烟,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同时它又有细致灵巧的手指,猫的无声脚步……悄然移行。
我是多么渴望看到那些已经消失了的事物再现!
这一切都是可能的吗?
在时间的尽头,在幽暗的内脏,在呈现着虚无假象的背面,在意识的深不可测的井底,那神秘的、那玄妙的、那不可洞察的创造万物之手——是什么?
篇6:捉不住的鼬鼠时间片论读后感
时间,应该是与爱情、生活并列的,几个人们谈论得最多的话题之一了。喜欢看关于时间的文章,今天又读到一篇:《捉不住的鼬鼠——时间片论》。
笔者做了个绝妙的比喻:把时间比作鼬鼠。在作者笔下,时间就是一只活泼的鼬鼠,灵动的,捉不住的。
读完这篇文章,对时间似乎又有了新的感觉。时间是空的,谁也无法确确实实地抓住它,却又无时无刻不被它操纵着。“处处有它而无它,处处无它而有它”,作者如是说。时间又是实的——“季”、“日子”、“纪元”……这些都是时间的代名词,人们靠这些掌握时间,于是时间看似被我们操控。
但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呢?
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时间。文章中举了很多例子来描述不同的人对待时间的态度。从小孩到老人,随着人一天天变老,对时间的苛求也在一天天增大。有人抱怨时间的不公,这些人看着时间的流逝,却无能为力。那我呢?文章中,孩子是最不在意时间的。他们正处在可以把时间当作玩具的年龄,甚至觉得时间像老人一样慢吞吞地难熬,那我呢?我已经算不上小孩子了,但我年轻,我有多得奢侈的青春让我度过甚至浪费,我有多得奢侈的精力让我使用甚至挥霍。而当这一切都小时后,我该怎么办?
喜欢《同类》这首歌,尤其喜欢里面的一句歌词:我拉住时间,它却不理会。时间终究不会为谁停留,它一直向前,你要么跟着它,要么被淹没。曾经跟佑佑讨论了很久时间的话题。我说,时间是把双刃剑,它在铭刻一些过去的同时,也从我们的记忆中磨去了很多。佑佑说过:“时光荏苒,它就这么无声无息地跑掉了,带走了是非,猛然回头的时候,才只发现已是黄昏,窗外已经看不到风景了,只剩一片飞扬的尘埃,故惜!
最后还是想用她的一段话来结束:人总是不厌其烦地回头张望、伫足,然后时间就扔下他轰轰烈烈地朝前奔跑。其实错了,其实是时光的洪流卷过来,人被带走了。每个人被时光带着一路流淌冲刷。
篇7:捉不住的鼬鼠时间片论读后感
捉不住的时间,就像鼬鼠一样,随处穿越随处逃遁,悄无声息地从你我的指缝中溜走,因此我们时常迷茫,时间到底是什么?
整篇文章作者都带领我们一起思索和追问。他或许是在问我们,或许是在问世界,又或许是在询问自己。这不仅像是篇散文,更像是首诗、一支永远唱响的乐曲,饱含着深深的思考与探索!即使人的生命终结了,也只是欣赏了乐曲中万分微小的片段!
现在的我们总是由衷地升起一股自豪感:骄傲于人类的智慧;骄傲于人类的创造;骄傲于我们主宰了世界。可我们却忘了,无论是伟人还是平民百姓,终究都是时间的囚徒!君不见,千百年来,多少在历史上曾经掀起惊涛骇浪的帝王将相、英雄豪杰,都淹没在滚滚历史长河中!?时间就像一条直线,它既没有起点,更没有终点!我们的一生,充其量只是这时间长河中的一小滴浪花而已!
时间对所有生命都是公平的!对人来说,无论是王侯将相达官贵人还是贩夫走卒,他们生活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一样长的!即便是没有所有生物,时间的长河也永远向前流动! 时间对我们人类也是慷慨的!从我们出生开始,让我们慢慢学习、成长!但时间对我们是吝啬的!连秦皇、康熙哀求稍微多给点时间,也是绝对办不到!因此时间对我们是无比珍贵的!我们只有发扬钉子精神争取时间努力学习和工作,让我们在时间的长河中留下最光辉灿烂的迹印!
篇8:捉不住的鼬鼠时间片论读后感
这是一篇情理兼备、文质并茂的散文。作者就“时间”这一既平常又深奥的话题展开讨论,描绘时间的形象,探询时间的本质,表明世人对时间的种种态度。文中用了繁多的比喻来写“时间”,表现了绮丽的想象,语言有如诗句一样优美。
本文写得很“散”,又有些深奥,细察其文理似可看出三个层次,三个层次各围绕一个中心问题来写,共同组合成一篇“时间片论”。
第一层:开篇至“它不愿意拆穿这种幼稚的错觉”。中心问题:时间是什么?
第二层:“人们经常爱问的一句话就是,‘你有没有时间?’”至“但我们经常向别人曲背弯腰、胁肩谄笑”。中心问题:我们怎么对待时间?
第三层:“这些,当然你都看见了”至最后。中心问题:时间怎么对待我们?
篇9:捉不住的鼬鼠时间片论教学实录
教学理念:
这是一篇文采与哲理并重的散文。我希望学生能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一方面能深入感受本文形象深刻别致的语言。另一方面,形成对时间的正确认识,能更好的利用时间。珍惜青春,善待生命。给生命打上最深的烙印,追求一种更有价值的人生。因此,我给学生很多自主讨论交流的时间,让他们在相互探讨的过程中发现真理。
一、导入
几千年前,孔子站在滔滔河水旁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陶渊明也曾感叹:“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连古圣先贤都对时间感到无奈。那么,时间究竟是什么,我们该如何对待它呢?今天要学习的这篇散文,可能会给我们答案。
二、初读感知,触摸时间
师:同学们早自习预习过,能谈谈读后的感受吗?
姚晨第一个举手:我觉得本文既透彻又深奥而且神奇,说出了我平时也体会过,但就是表达不出来的话。(同学们都深有感受的点点头)
王凯:作者对生活的观察很敏锐,将平时身边很常见的现象与时间联系了起来。
厉盼:文章很有哲理
王玉:用了很多比喻句来形容时间
老师:看来同学们的预习很到位。的确,本文是一片思想性与文学性并重的散文。所以,我们今天的学习任务有两个:品味语言,感受真理。
三、 再读体会,解读时间
师:这篇文章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时间是什么,我们如何对待时间,时间如何对待我们。请同学们找出具体的分段位置。
陈敏: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它不愿意拆穿这种幼稚的错觉”;
第二部分从“人们经常爱问的一句话就是”到到“曲背弯腰,胁肩谄笑”;
第三部分从“这些,当然你都看见了”到最后。
师:很好。那么时间究竟是什么呢?请在文中找到原话回答。
学生齐答:时间无处不在,大到无边无际,小到无影无踪。处处有它而无它,处处无它而有它。
师:我们又是如何对待时间的呢?大家能否找出几个关键词?
黄宏:不珍惜、任性、自私、懒惰、空虚、无聊。
师:很好。看来人们对时间的态度让作者感到深深的失望,所以他才会感叹:时间啊,我们最对不起的就是你了。
师:既然人们如此不珍惜时间,那么时间又是如何对待人们的呢?能不能在文中找到三个关键词回答。
张燕1:通过37段“它象征着短暂的残酷力量,而这正是时间的另一属性”,我找到了“残酷”一词。
万玲2:41段“是一根伸缩变化的悠长的皮筋”,我找到“伸缩”一词。
课代表桂引舟3:49段时间从来就没有公正过,我找到了时间的“不公正性”
师:很好,这又让我们从新认识到了时间的三个特性。
篇10:捉不住的鼬鼠时间片论教学实录
一、预习要求。
初读文章,查找朱自清的《匆匆》、高尔基的《时钟》。
二、把握文章脉络(形),感知思想内涵(神)。
这篇文章篇幅较长,所以无须面面俱到地处理。在整体把握的情况下,选择一些对能力培养有价值的地方进行研讨,如形象化地表述抽象道理的句子。
1.由文章题目“时间片论”可见论说的观点并不集中,那么通读全文,文章中关于时间的论断大致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
第一层:开篇到“它不愿拆穿这种幼稚的错觉”。──时间是什么?
第二层:“人们经常爱问的一句话就是”到“但我们经常向别人曲背弯腰、胁肩谄笑”。──我们对时间的态度是怎样的?
第三层:“这些,当然你都看见了”到文末。──时间怎样对我们?
这种分层未必是唯一的。给文章分层,可以培养学生对整篇文章的把握能力,对一篇文章具有全局观。
2.有关时间的哲理都是抽象的,为什么这篇文章并没有枯燥晦涩之感?
化虚为实(借助修辞),抽象道理形象化,产生此效果,如“时间如水我如鱼”,形象地表现了“我”与时间的不可分、“我”被时间包围的特点。
从几个层次中各选几句来赏析,就可以把握这篇文章的行文特点。
3.难点辨析:
“处处有它而无它,处处无它而有它。”(真实存在却难把握)
“是由黄转绿暗暗托出春天的一只看不见的手……是一切生命的杀手和产婆。”(时间使得季节轮替,时间中生命消亡和诞生)
“不知畏者不足畏。”(不知道害怕时间的人是不值得害怕的)
“在时间的尽头……那不可洞察的创造万物之手──是什么?”(不一定说出具体答案,但要明确,这句话中的“那不可洞察的创造万物之手”不等于“时间”,因为这句话说了“在时间的尽头”)
4.文章为什么要以“捉不住的鼬鼠”为标题?而这又说明了时间哪方面的特点?
如以“时间片论”为标题,抽象无味;以“捉不住的鼬鼠”为标题,形象含蓄。文章采用主副标题的形式,一方面形象生动,吸引读者;另一方面也不致让人摸不着头脑。放回原文便可知:时间无形,变幻多端,无处不可穿越,无处不可逃遁,给人的打击迅速而有力。
5.读“时间啊,我们最对不起的就是你了”这句话前后的句子,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人称是如何转换的,这样有什么效果?
它,第三人称,客观表述。你,第二人称,拉近距离,有利于抒情。
6.这篇文章用了哪些修辞方法?结合原文试分析其妙处。
设问、比喻、排比、拟人……
三、拓展、研究、讨论。
结合课前的准备,比较、讨论不同作者对时间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各侧重在时间的哪些方面;谈谈自己对时间有什么样的认识,或对这篇文章中的观点有什么评价。
【周涛散文《捉不住的鼬鼠》】相关文章:
3.捉蜗牛周记
4.闻涛赏波周记
5.卓望山沐涛散文
6.捉鱼大行动周记
10.第十三周申继涛个人总结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