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寒露过后穿衣指南
“szlsm”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24节气寒露过后穿衣指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24节气寒露过后穿衣指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24节气寒露过后穿衣指南
1.夏衣收起来,加穿厚风衣
寒露过后,薄薄的夏衣要收起来了,要穿厚点的棉T恤、衬衫、棉裤子、棉袜子,另外加一件厚厚的外衣,若还嫌冷,还可加上一件针织马甲、背心。
2.早中晚的穿衣多少不一
寒露之后,早中晚的温差变得非常大,有时甚至相差10℃以上,所以穿衣要注意温差,早晚要多加一件外套,中午可减少一件。天气变化频繁,有时一阵风就从秋天进入冬天,所以寒露之后要关注天气预报。
3.戴好手套、丝巾
寒露之后是支气管炎的高发期,要特别注意脖子、脚的保暖,脖子时可围一条薄薄的丝巾,脚上要穿棉裤,并且不要穿露脚背的鞋子。
篇2:24节气寒露过后穿衣指南
4.出门戴好口罩、帽子,做好防风措施
寒露之后,会刮西北风,吹着嘴唇发干、皮肤干燥,甚至会影响头晕,所以防寒防风是关键,在出门时,要戴好口罩、帽子,并且套件外套,针织的衣服不要穿在最外面,这样便能大大地减少得感冒的概率。
5.呢大衣既漂亮又保暖
寒露之后,如果地上下霜,说明已入深秋,呢大衣便成了最佳的外套;此时,棉袄嫌热,风衣太冷,呢大衣刚好不冷不热。呢大衣有长有短,里面可穿件打底衫、针织毛衣,既漂亮,又保暖。
6.寒露之后女性穿衣注意点
女性都爱美,即使在寒冷的冬天,很多女性仍然只穿着短裙、甚至丝袜,在冬天里簌簌发抖,女性保暖不当,很容易形成痛经等妇科病,所以寒露之后,女性应特别注意保暖,不要为了美而牺牲自己的身体。
寒露节气养生的十个小常识
1、足部保暖
常言道:“寒露脚不露。”寒露过后,气温逐渐降低,因此市民不要经常赤膊露身以防凉气侵入体内,同时夏季的凉鞋基本可以收起来,以防“寒从足生”。市民可每天晚上用热水泡脚,这样可以使足部的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足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减少下肢酸痛发生,缓解疲劳。
脚自古就有人体的第二心脏之说。从养生理论看,脚离人体的心脏最远,而负担最重,因此,这个地方最容易导致血液循环不好,再加上脚的脂肪层很薄,保温性能差,容易受到冷刺激的影响。研究发现,脚与上呼吸道黏膜之间有着密切的神经联系,一旦脚部受凉,就会引起上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纤毛运动减弱,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因此,足部保暖格外重要。
2、适时添衣
另外,寒露过后,天气寒冷,老人、儿童和身体体质较弱的市民要注意防寒保暖,逐渐增添衣服。俗话悦“春捂秋冻”,秋天适度经受些寒冷有利于提高皮肤和鼻粘膜耐寒力,但是老年人和患有各种慢性疾病者,则要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冻”出病来。
换季穿衣服别换得太快,最好厚薄搭配,以保暖为主,“不穿单衣”也是寒露养生的重要一点。寒露时节,在起居上,更要合理安排。研究认为,在气温下降和空气干燥时,感冒病毒的致病能力增强。当环境气温降低后,人体上呼吸道的抗病能力就会下降,因此,为了及时预防感冒,要适时更衣。
同时,还应随时备好急救药品,防止因气温骤降而引发哮喘、中风、心肌梗死等突然疾病。
3、朝盐晚蜜
寒露是热与冷交替的秋季的开始。在秋天里,秋燥是让人烦恼的一件事。养生专家提出,对付秋燥的最佳饮食良方就是:“朝朝盐水,晚晚蜜汤”。
发现皮肤越来越干燥,不少人以为,只要多喝水,就可以补充水分啦。真相却是,光喝白开水,水分反而易流失。不过,如果在白开水中加入少许食盐,情况就大不同了,这种方法,与补充生理盐水是一个道理。
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则喝点蜜水,这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同时还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现代医学证明,蜂蜜对神经衰弱、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肺病等,均有疗效。在秋天经常服用蜂蜜,还可以起到润肺、养肺的作用。因此,当秋天来临之际,最好“晨饮淡盐水、晚喝蜂蜜水”,以保身体健康!
寒露节气养生的十个小常识
4、早睡早起
寒露过后昼短夜长,自然界中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此时便是人们保养阳气之时,因此,人们的起居时间也应当做相应调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就有“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的论段,就是告诉人们秋季养生的道理。
专家说,早睡可顺应阳气收敛,早起可使肺气得以舒展,因此秋季养生就要做到“早睡早起”。为避免血栓的形成,应该顺应节气,分时调养,确保健康。
5、灸脐养秋
如果因为脾胃寒凉而造成腹泻,你可以用艾灸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艾灸肚脐的方法多种多样,你可将燃烧的艾条直接悬在肚脐正上方1厘米左右,进行施灸,以有温热感为宜。每次灸半小时左右,每天进行1次,连灸10次为1疗程。一般来说,一年四季都可以使用此法,但以秋冬季效果最佳。
因体质虚弱而出现的胃肠功能紊乱、神经衰弱等病,用此法进行防治,效果很好。隔姜灸也是现代人经常使用的一种艾灸方法。取一块姜,切厚片,在上面扎上几个眼儿,放在脐上,点燃艾炷,在姜片上进行雀啄灸(就像鸟啄食一样),以感温热且舒适为宜。
6、养阴防燥
寒露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许多人会相继出现中医上所悦的“凉燥”症状,即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苏所长表示,寒露时节养生跟秋分不一样,寒露养生最主要的是预防“凉燥”,从养阴防燥、润肺益胃方面入手。
在饮食上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熏烤等食品,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银耳、萝卜、番茄、莲藕、百合、沙参等有滋阴润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物。水果有梨、提子、荸荠、香蕉等;蔬菜有胡萝卜、冬瓜、莲藕、银耳等,以及豆类、菌类、海带、紫菜等。
早餐应吃温食,最好喝热药粥,因为粳米、糯米均有极好的健脾胃、补中气的作用,像甘蔗粥、玉竹粥、沙参粥、生地粥、黄精粥等。中老年人和慢性患者应多吃些红枣、莲子、山药、鸭、鱼、肉等饣品。同时室内要保持一定的湿度,注意补充水分。
7、适当养胃
秋天气温渐渐变凉,而胃肠道对于寒冷刺激非常敏感,如果防护不当就会引发胃肠道疾病或使原有的胃病更加严重。因此,寒露以后的养生特别要注意养护好自己的胃部。首先要注意保暖,入秋以后要特别注意胃部保暖,适时增添衣服,夜间睡觉要注意盖好棉被。
另外消化道溃疡的发生、发展与情绪也有一定的关系,因此要注意情绪的健康,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绪稳定。
8、适量运动
在秋季的时候,要是我们可以坚持一个比较适宜的身体锻炼,不单单是可以给我们的身体上调养肺气,还可以给我们的身体上提高肺脏器官的功能,有利于增强自己身体上的组织器官带来的免疫功能受损,或者是自己的身体受到了一些外部的气候寒冷刺激时候,可以更好具有一定的抵御能力。
秋季是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可根据个人情况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进行锻炼,长期坚持可增强心肺功能。散步、爬山等都是很好的选择。但开始时强度不宜太大,应逐渐增加运动量,如果过度运动,会增加人体的疲惫感,反而不利于身体恢复。
秋天气候适宜,空气质量较佳,不妨多接近自然、多运动,吸收天地精华。伸展具有“运化作用”,能收敛心神,从呼吸带动的循环系统、肠胃消化到内分泌系统,一路顺畅,气血循环自然活络。
9、不要憋尿
专家介绍,寒露节气不少人为了防止口干,晚上睡觉前会喝不少水。但是这样一来,夜尿的频率就会增加。一些人即便是夜里或者凌晨感觉到了尿意,由于嫌起床较冷,常常下意识地憋尿继续睡,这其实是非常不健康的习惯。
尿液中含有毒素,如果长时间储存在体内,含有细菌的尿液不能及时排出,就易诱发膀胱炎。而高血压患者憋尿会使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引起脑出血或心肌梗死,严重的还会导致猝死。
10、扫除抑郁
秋季临床上抑郁状态的患者明显增多。专家指出,由于深秋气候渐冷,日照减少,风起叶落,常会勾起凄凉之感,使人们情绪不稳,易于伤感。因此,在深秋时节,人们需保持良好心态,宣泄积郁之情,因势利导,培养乐观豁达之心,这也是秋季养生保健不可忽略的一点。秋季预防抑郁症要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早睡早起,吃顿营养丰富的早餐,打扮整洁出门。不宜整日持续工作,除了中午外,早上10时,下午3时宜放下工作,喝杯茶,休息片刻。每日加班不宜超过两小时,否则会导致慢性疲劳,日子一长,便容易患上秋季抑郁症。
吃过午饭,宜散步或逛逛街,松弛身心,晚上到公园跳跳集体舞等。扩大生活圈子,多交工作以外的朋友,培养兴趣爱好,舒缓工作上的压力。登山扩胸襟是抵抗秋季抑郁症最有趣的办法。中医早就认识到,登山是治疗秋季抑郁症之良方。我国历来的九九重阳登高的习惯就是给秋季抑郁症打一剂预防针。
寒露节气传统习俗
吃花糕
由于天气渐冷,树木花草凋零在即,故人们谓此为“辞青”。九九登高,还要吃花糕,因“高”与“糕”谐音,故应节糕点谓之“重阳花糕”,寓意“步步高升”。
菊花
饮菊花酒
习俗寒露与重阳节接近,此时菊花盛开,为除秋燥,某些地区有饮“菊花酒”的习俗,这一习俗与登高一起,渐渐移至重阳节。菊花酒是由菊花加糯米、酒曲酿制而成,古称“长寿酒”,其味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等功效。
赏菊花
每个季节都在寻找适合它精神气质的花。寒露到来的农历九月又称菊月,是菊的月份。和大多数春夏盛开的花不同,菊花是反季节的花,越是霜寒露重,越是菊花开得最艳丽的时节。我国古代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始黄华。”其中“菊始黄华”指的正是菊花此时普遍开放。
父母带孩子爬山
登高
如果说白露时节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水,那么到了寒露,则露水增多,且气温更低。此时我国有些地区会出现霜冻,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北京人登高习俗更盛,景山公园、八大处、香山等都是登高的好地方,重九登高节,更会吸引众多的游人。
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阳节插茱萸的习俗,在唐代就已经盛行。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能够避难消灾,或佩戴于臂,或做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戴,还有插在头上的。多数是妇女、儿童佩戴,有些地方也有男子佩戴。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描述。除了佩带茱萸外,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后来传承下来。清代,北京重阳节的风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形。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送佩戴的。
到20世纪80年代之后,在政府的提倡下,重阳节已成为了中国人“敬老爱老”的老人节了。
寒露秋边钓
寒露时节是钓鱼的好时节,因为,进入“白露”以后,天气已逐渐凉爽,水温也下降到鱼类喜爱的温度。此时,饱受了盛夏苦日的鱼儿又开始活跃起来, 四处游弋觅食。尤其在“寒露”,“霜降”节气的晚秋,鱼儿为填肚越冬要贮存食料就显得更加馋嘴贪吃,易上钩、易钓获。钓者须把握住这一大好时机。
篇3:寒露过后穿衣指南
寒露过后穿衣指南
1.夏衣收起来,加穿厚风衣
寒露过后,薄薄的夏衣要收起来了,要穿厚点的棉T恤、衬衫、棉裤子、棉袜子,另外加一件厚厚的外衣,若还嫌冷,还可加上一件针织马甲、背心。
2.早中晚的穿衣多少不一
寒露之后,早中晚的温差变得非常大,有时甚至相差10℃以上,所以穿衣要注意温差,早晚要多加一件外套,中午可减少一件。天气变化频繁,有时一阵风就从秋天进入冬天,所以寒露之后要关注天气预报。
3.戴好手套、丝巾
寒露之后是支气管炎的高发期,要特别注意脖子、脚的保暖,脖子时可围一条薄薄的丝巾,脚上要穿棉裤,并且不要穿露脚背的鞋子。
4.出门戴好口罩、帽子,做好防风措施
寒露之后,会刮西北风,吹着嘴唇发干、皮肤干燥,甚至会影响头晕,所以防寒防风是关键,在出门时,要戴好口罩、帽子,并且套件外套,针织的衣服不要穿在最外面,这样便能大大地减少得感冒的概率。
5.呢大衣既漂亮又保暖
寒露之后,如果地上下霜,说明已入深秋,呢大衣便成了最佳的外套;此时,棉袄嫌热,风衣太冷,呢大衣刚好不冷不热。呢大衣有长有短,里面可穿件打底衫、针织毛衣,既漂亮,又保暖。
6.寒露之后女性穿衣注意点
女性都爱美,即使在寒冷的冬天,很多女性仍然只穿着短裙、甚至丝袜,在冬天里簌簌发抖,女性保暖不当,很容易形成痛经等妇科病,所以寒露之后,女性应特别注意保暖,不要为了美而牺牲自己的身体。
寒露节气的天气特点
气温降得快
气温降得快是寒露节气的一个特点。一场较强的冷空气带来的秋风、秋雨过后,温度下降8℃、10℃已较常见。不过,风雨天气大多维持时间不长(华西地区除外),受冷高压的控制,昼暖夜凉,白天往往秋高气爽。
平均气温分布差异大
10月份,我国平均气温分布的地域差别明显。在华南,平均温度大多数地区在22℃以上,海南更高,在25℃以上,还没有走出夏季;江淮、江南各地一般在15℃-20℃之间,东北南部、华北、黄淮在8-16℃之间,而此时西北的部分地区、东北中北部的平均温度已经到了8℃以下。青海省部分高原地区平均温度甚至在0℃以下了。
寒露节气的含义
寒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属于秋季的第五个节气,表示秋季时节的正式开始;时间在公历每年10月8日或9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95度时,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气温继续下降,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进入深秋,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
寒露的气候特征
我国传统将露作为天气转凉变冷的表征。仲秋白露节气“露凝而白”,至季秋寒露时已是“露气寒冷,将凝结为霜了”。这时,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气温继续下降,华南日平均气温多不到20℃,即使在长江沿岸地区,水银柱也很难升到30℃以上,而最低气温却可降至10℃以下,西北高原除了少数河谷低地以外,候(5天)平均气温普遍低于10℃,用气候学划分四季的标准衡量,已是冬季了,千里霜铺,万里雪飘,与华南秋色迥然不同。
篇4:寒露过后什么节气
寒露过后什么节气:霜降
“霜降,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公历10月23日左右,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即将开始。霜降时节,养生保健尤为重要,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足见这个节气对人们的影响。”
霜降作为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天气渐凉,秋燥明显,燥易伤津。霜降养生首先要重视保暖,其次要防秋燥,运动量可适当加大。
霜降秋末时节,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多吃生津润燥、宣肺止咳作用的梨、苹果、橄榄、白果、洋葱、芥菜、萝卜等食物,搓揉迎香穴(鼻翼两侧),练练咽(“嘶”音)字功等,都有助于我们预防呼吸道疾病。
饮食养生学侧重于根据食物的“性味归经”来调节人体阴阳,滋养五脏六腑和预防疾病。因此,在传统养生学中,食物也根据其“性味归经”而分为了不同的类型。
饮食调养方面,此时宜平补,要注意健脾养胃,调补肝肾,可多吃健脾养阴润燥的食物,玉蜀黍、萝卜、栗子、秋梨、百合、蜂蜜、淮山、奶白菜、牛肉、鸡肉、泥鳅等都不错。
寒露的节气习俗是什么
1.吃重阳糕
重阳糕是重阳节的代表性食品。因为“糕”与“高”同音,古人相信“百事皆高”的说法,所以在重阳节登高时吃糕,预示步步高升。
宋代重阳糕的制作非常讲究。《梦粱录》记载:此糕是以糖面蒸糕,上以猪羊肉鸭子为丝簇钉,插小彩旗,故名日“重阳糕”。还有一种,是由宫中的“蜜煎局以五色米粉塑成狮蛮,以小彩旗簇之,下以熟栗子肉杵为细末,人麝香糖蜜和之,捏为饼糕小段,或如五色弹儿,皆人韵果糖霜,名之日‘狮蛮栗糕’”。《乾淳岁时记》中说,当时更有一种不一般的重阳食品,它“以苏子微渍梅卤,杂和蔗霜、梨、橙、玉榴小颗,名日‘春兰秋菊’”,不但食糕制作考究精致,而且命名奇特,为前世所少见。
2.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阳节插茱萸的习俗,在唐代就已经盛行。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能够避难消灾,或佩戴于臂,或做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戴,还有插在头上的。多数是妇女、儿童佩戴,有些地方也有男子佩戴。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描述。除了佩带茱萸外,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后来传承下来。清代,北京重阳节的风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形。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送佩戴的。
到20世纪80年代之后,在政府的提倡下,重阳节已成为了中国人“敬老爱老”的老人节了。
3.赏菊并饮菊花酒
重阳节恰逢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始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闻名,以诗闻名,以爱饮酒闻名,也以爱菊闻名,后人学习他,便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把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更接近陶渊明。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流行,当时的菊花就有许多品种,千姿百态。在民间,人们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凌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主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更为昌盛,且不仅在九月九日,但仍然以重阳节前后最为昌盛。
所谓菊花酒,就是用菊花作为原料酿制而成的酒。《西京杂记》称:“当每年菊花盛开之时,采其茎叶,杂以黍米酿成,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因为饮菊花酒同样能够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所以是汉代宗贵达官常饮的佳品。对此沈栓期《九日临渭亭侍宴应制得长字》一诗写道:“魏文颂菊蕊,汉武赐萸囊。……年年重九庆,日月奉天长。”
4.登高
寒露时节的重阳节是农历九月九日,民间又称“双阳节”。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写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告诉我们,到了唐朝,中原地区“九九登高”、“遍插茱萸”已沿袭成俗了。
关于重阳节的来历,有这样一个故事: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来,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够了瘟的蹂躏。一场瘟疫夺去了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差点儿送了命。
恒景病愈后告别了妻子和乡亲,决心求仙学艺,为民除掉瘟。恒景遍访名山高士,终于打听到东方一座最古老的山上有一个法术无穷的仙长。在仙鹤带领下,仙长最终收留了恒景。仙长不但教他降妖剑术,又送他一把降妖剑。恒景废寝忘食地练功,终于练出了一身本领。这一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为害,你本领已经学成该回去为民降妖了。”仙长给了恒景一包茱萸叶,一坛菊花酒,并且面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快回家。恒景回到家乡,在初九的早晨,他按仙长的密授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然后发给一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中午时分,伴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飘来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瘟魔突然停下来,脸色变了。恒景手拿降妖剑追下山来,几下子就把瘟魔刺死于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习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了下来。
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佳节,内容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风俗起源于东汉。唐代文人所作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风俗,如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作。登高所到之处,没有统一的标准,大多是登高山、登高塔。
篇5:寒露过后什么节气
寒露过后什么节气:霜降
“霜降,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公历10月23日左右,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即将开始。霜降时节,养生保健尤为重要,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足见这个节气对人们的影响。”
霜降作为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天气渐凉,秋燥明显,燥易伤津。霜降养生首先要重视保暖,其次要防秋燥,运动量可适当加大。
霜降秋末时节,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多吃生津润燥、宣肺止咳作用的梨、苹果、橄榄、白果、洋葱、芥菜、萝卜等食物,搓揉迎香穴(鼻翼两侧),练练咽(“嘶”音)字功等,都有助于我们预防呼吸道疾病。
饮食养生学侧重于根据食物的“性味归经”来调节人体阴阳,滋养五脏六腑和预防疾病。因此,在传统养生学中,食物也根据其“性味归经”而分为了不同的类型。
饮食调养方面,此时宜平补,要注意健脾养胃,调补肝肾,可多吃健脾养阴润燥的食物,玉蜀黍、萝卜、栗子、秋梨、百合、蜂蜜、淮山、奶白菜、牛肉、鸡肉、泥鳅等都不错。
寒露的节气习俗是什么
赏枫叶习俗
很多地方有赏枫叶的习俗,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名句说的也是这个季节的习俗,不过寒露节气还没有红枫叶,到了暮秋时节才有红枫叶。
饮食习俗
寒露时节,应多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制品等柔润食物,同时增加鸡、鸭、牛肉、猪肝、鱼、虾、大枣、山药等以增加体质;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姜、葱、蒜类,因过食辛辣宜伤人体阴精。有条件可以煮一点百枣莲子银杏粥经常喝,经常吃些山药和马蹄也是不错的养生办法。
吃花糕习俗
由于天气渐冷,树木花草凋零在即,故人们谓此为“辞青”。九九登高,还要吃花糕,因“高”与“糕”谐音,故应节糕点谓之“重阳花糕”,寓意“步步高升”。
饮菊花酒
习俗寒露与重阳节接近,此时菊花盛开,为除秋燥,某些地区有饮“菊花酒”的习俗,这一习俗与登高一起,渐渐移至重阳节。菊花酒是由菊花加糯米、酒曲酿制而成,古称“长寿酒”,其味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等功效。
赏菊花习俗
每个季节都在寻找适合它精神气质的花。寒露到来的农历九月又称菊月,是菊的月份。和大多数春夏盛开的花不同,菊花是反季节的花,越是霜寒露重,越是菊花开得最艳丽的时节。我国古代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始黄华。”其中“菊始黄华”指的正是菊花此时普遍开放。
登高习俗
如果说白露时节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水,那么到了寒露,则露水增多,且气温更低。此时我国有些地区会出现霜冻,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北京人登高习俗更盛,景山公园、八大处、香山等都是登高的好地方,重九登高节,更会吸引众多的游人。
农事习俗
寒露时天气对秋收十分有利,农谚有:黄烟花生也该收,起捕成鱼采藕芡。大豆收割寒露天,石榴山楂摘下来。寒露蜜桃属北方晚熟桃品种,成熟期在寒露前后,故名“寒露蜜桃”。
制腌鱼习俗
湘西侗族人民有寒露制腌鱼的习俗。据说在这天用米酒、食盐、糯米饭、辣椒面、花椒粉、姜丝等佐料腌制的鱼味道特别好。
过了寒露热吗
寒露节气是天气转冷的标志,过了寒露节天气就不热了,不仅不热了,还会结霜结冰。
过了根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的解释::“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意思就是说寒露时期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将要凝结成霜了。寒露时节,南岭以及南岭以北的广大地区已经进入了秋季,东北和西北地区已经进入或者即将进入冬季了。
寒露气候特点:气温降得快、冷空气频繁南下、平均气温分布差异大。
“寒露”时节到了,雨水渐渐的变少了,天气也开始变得干燥了,白天热,早晚开始凉起来了。寒露意味着我国大部分地区天气将由凉转寒,入夜后更是寒气袭人,同时也会给人体健康带来一定的变化和影响。常言道:“寒露脚不露。”这就是告诫人们应注特别注重保暖,及时增加衣服,以防寒邪入侵。
篇6:关于小雪节气穿衣指南
小雪节气穿衣指南
进入小雪,冬季的气候特征就越发明显了。北方的冬季常有大风,一般西北风较多,风力愈大温度就越低。由于风的压力可使大量空气透人衣服内,破坏服装下层的静止空气,致使贴身衣服变得冰凉。
风力在五级时,服装隔热值有风力在l~3级时的二倍左右。所以冬季外衣的面料应选用致密、透气性差的材质等。因此,在同等薄厚的情况下,毛线编织利外套由于空隙大,防风性能差,只适于室内或无风情况下穿用,而不宜在室外穿着。
冬装穿着以多层为好。这样既便于在室内和室外不同温度状态下增减衣服,而且保暖性也比较好。儿童和青少年由于活泼好动、运动量大易于出汗,多层服装可以做到随时增减衣服,有利于防止着凉感冒。
老年人离退休后的日常生活中,衣着的选择可以根据个人的爱好和条件来安排:种花、养鸟、家务、外出散步、坐在茶馆聊天、看电视电影等不同活动,由于环境、时间、运动量的不同,在着装上也要注意。选择冬季服装要从便于这些活动上考虑。在渎书、休闲时,则适于穿宽松轻使的防寒保暖服装。而运动或娱乐时,适于穿那些轻便保暖、便于穿脱的服装。
小雪节气过后,夜里温度相对较低,人们在熟睡后常会把脖子和肩膀露在外面,导致肩部、颈部血管收缩,血液循环不畅,最终导致肌肉痉挛,造成落枕。建议:除了盖好被子外,还可以在脖子上裹条围巾,能有效预防颈肩外露受风导致的落枕。如果落枕了,可用毛巾热敷。
小雪节气农事活动有哪些
1、贮藏蔬菜
北方地区小雪节以后,果农开始为果树修枝,以草秸编箔包扎株杆,以防果树受冻。且冬日蔬菜多采用土法贮存,或用地窖,或用土埋,以利食用。俗话说“小雪铲白菜,大雪铲菠菜”。
2、农闲副业
小雪时节,冰雪封地天气寒。要打破以往的猫冬坏习惯,农事仍不能懈怠,利用冬闲时间大搞农副业生产,因地制宜进行冬季积肥、造肥、柳编和草编,从多种渠道开展致富门路。为迅速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要安排好充分的时间,搞好农业技术的宣讲和培训,把科技兴农工作落到实处。
3、鱼塘越冬
在此期间还要做好鱼塘越冬的准备和管理,管好越冬鱼种池,是提高鱼越冬成活率的关键。提前做好大型牲畜越冬饲料的准备工作,保证牲畜越冬的存活量。
在小雪节气初,东北土壤冻结深度已达10厘米,往后差不多一昼夜平均多冻结1厘米,到节气末便冻结了一米多。所以俗话说“小雪地封严”,之后大小江河陆续封冻。
小雪节气农谚
一、黄河中下游地区流行的小雪节气农谚:
河北:“小雪雪满天,来年必丰年。”这是农民朋友对小雪节气时下雪的赞扬,此时的雪水能抗旱防寒。
山东:“小雪收葱,不收就空。萝卜白菜,收藏窖中。小麦冬灌,保墒防冻。植树造林,采集树种。改造涝洼,治水治岭。水利配套,修渠打井。”
河南:“立冬小雪,抓紧冬耕。结合复播,增加收成。土地深翻,加厚土层。压砂换土,冻死害虫。”
二、长江中下游地区流行的小雪节气农谚:
小雪期间,长江中下游开始进入冬季,部分地区可见初霜。但初雪来得迟,一般在12月中下旬。这一地区在小雪节气期间开始了小麦、油菜的田间管理,并开始积肥。
江苏:“立冬下麦迟,小雪搞积肥。”
上海、浙江:“立冬小雪北风寒,棉粮油料快收完。油菜定植麦续播,贮足饲料莫迟延。”
三、华南地区流行的小雪节气农谚:
福建、广东:小雪期间地里仍有庄稼,有谚语可查。福建当地有:“小雪点青稻”的说法,青稻指的是晚稻。广东则有:“小雪满田红”,大雪满田空”,这里所谓的红,不是指红颜色,而是指农活多,此时开始收获晚稻,播种小麦。
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起点于每年公历11月22日或23日,太阳位于赤纬-20°16',到达黄经240°。《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10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
“小雪”是反映天气现象的节令。古籍《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诗云:“太行初雪带寒风,一路凋零下赣中。菊萎东篱梅暗动,方知大地转阳升。”
篇7:24节气寒露节气如何养生
寒露节气如何养生
1、衣着
在民间有一句俗话说,“吃了寒露饭,单衣汉少见”。进入寒露后,要特别注意保暖。除了要穿保暖性能好的鞋袜外,还要养成睡前用热水泡脚的习惯。此外,秋季腹泻多发,还应特别注意腹部保暖。
2、饮食
“防燥”至关重要。对付“燥气”,喝白开水是不错的方法。为防“燥气”,应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食品,宜多吃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制品等柔润食物,食用红枣莲子银杏粥也是不错的养生办法。
3、起居
宜早睡早起,保证睡眠充足。每天可多睡1小时,以缓解秋乏。既要防止受寒感冒,又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对身体的好处也是非常巨大的。
寒露那天时节的传统饮食
菊花酒
寒露与重阳节接近,此时菊花盛开,为除秋燥,某些地区有饮“菊花酒”的习俗,这一习俗与登高一起,渐渐移至重阳节。菊花酒是由菊花加糯米、酒曲酿制而成,古称“长寿酒”,其味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等功效。
螃蟹
寒露的一大习俗是吃螃蟹。古人诗日:“九月团脐十月尖,持螯饮酒菊花天。”民间也有“九雌十雄”的谚语。蟹肉质细嫩,味道鲜美,为上等名贵水产。螃蟹的营养也十分丰富,蛋白质的含量比猪肉、鱼肉都要高出几倍,钙、磷、铁和维生素A的含量也较高。中医认为,河蟹性寒,味咸,具有清热散结、通脉滋阴、补益肝肾、生精益髓、和胃消食、散热通络、强壮筋骨等功效。煮螃蟹以清蒸最原汁原味,营养价值高。
芝麻
寒露到,天气由凉爽转向寒冷。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四时养生理论。这时人们应养阴防燥、润肺益胃。于是,民间就有了“寒露吃芝麻”的习俗。在北京,与芝麻有关的食品都成了寒露前后的热门货,如芝麻酥、芝麻绿豆糕、芝麻烧饼等。芝麻分为白芝麻、黑芝麻。食用以白芝麻为好,药用以黑芝麻为好。白芝麻通常称为“芝麻”,而“黑芝麻”的“黑”字是不能省略的,也不是多余的。
花糕
由于天气渐冷,树木花草凋零在即,故人们谓此为“辞青”。九九登高,还要吃花糕,因“高”与“糕”谐音,故应节糕点谓之“重阳花糕”,寓意“步步高升”。花糕主要有“糙花糕”、“细花糕”和“金钱花糕”。
柿子
民谚有“立秋核桃白露梨,寒露柿子红了皮。”软糯的柿子等到秋天才成熟,果味甘涩、性寒,入肺、脾、胃,清热润肺。其所含的维生素及糖分要高出一般水果一到两倍。可以养肺护胃,清除燥火,经常食用能够补虚、止咳、利肠、除热。
饮寒露茶
人说“一年之茶在于秋”,在这秋意渐深的天气里,闲下来时捧一杯热茶,暖身又暖心,而寒露节气就该喝一杯寒露茶。所谓寒露茶,乃是指寒露节气前三天和后四天所采之茶,也叫做“正秋茶”。寒露时节,坚持合理饮茶品茶,既可温暖滋养身心,又无燥火袭人之扰,既能御寒暖身,又可养胃助消化、预防感冒等疾病,保健功效相当强大,大家不妨尝试。
寒露三候的解释
鸿雁来宾:寒露节气之后,你可以看见天空中的鸿雁成群结队南迁,它们时而排成一字形,时而排成人字形。
雀入大水为蛤:天气进入深秋,寒气开始逼人,雀鸟们都躲藏起来,而海边出现了很多蛤蜊,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相似,所以古人以为蛤蜊是雀鸟变成的。
菊有黄华:说的是寒露将要谢幕时,漫山遍野的菊花彷佛约好似的,一夜之间凌寒怒放,给肃杀凄凉的深秋涂抹上了一丝勃然生机。
篇8:24节气寒露节气诗词
《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
[唐]戴察
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
滴沥清光满,荧煌素彩寒。
风摇愁玉坠,枝动惜珠干。
气冷疑秋晚,声微觉夜阑。
凝空流欲遍,润物净宜看。
莫厌窥临倦,将晞聚更难。
寒露时节,梧桐叶上,露水凝结成霜。这样冷的天气了,怕是到了晚秋了吧。露净万物,真是好看!不要嫌烦,等到天亮了,露水干了,再想看就难了!
篇9:24节气寒露节气诗词
《八月十九日试院梦冲卿》
[宋]王安石
空庭得秋长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单。
喧喧人语已成市,白日未到扶桑间。
永怀所好却成梦,玉色彷佛开心颜。
逆知后应不复隔,谈笑明月相与闲。
寒露时节,王安石在庭院之中,感慨秋日漫漫,寒露来了,身上的衣服也觉得单薄。这样的夜中,王安石想起了自己的好友。
在这样一个深秋时节,许多人同王安石一般,会想念友人,在这样的深秋中,愿友人珍重自己,好待来日相见。
篇10:24节气寒露节气诗词
《宿瓜州》
李绅
烟昏水郭津亭晚,回望金陵若动摇。
冲浦回风翻宿浪,照沙低月敛残潮。
柳经寒露看萧索,人改衰容自寂寥。
官冷旧谙唯旅馆,岁阴轻薄是凉飙。
这个秋日,诗人行宿爪州,感慨羁旅寂寞。
寒露时节的柳条十分萧索,人也空颜衰老,倍感寂寥。仕途不顺最熟悉的是旅馆,这凉风最让人感到岁月凉薄。
【24节气寒露过后穿衣指南】相关文章:
2.寒露节气时间
3.寒露节气 祝福语
4.寒露节气登高望远
5.寒露节气寄语
6.24节气议论文
7.24节气时间表
8.寒露节气天气特点
10.节气寒露的诗句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