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家乡的年糕记叙文

家乡的年糕记叙文

2022-09-28 08:39:5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jjjjjjjj”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5篇家乡的年糕记叙文,以下文章小编为您整理后的家乡的年糕记叙文,供大家阅读。

家乡的年糕记叙文

篇1:家乡的年糕记叙文

家乡的年糕记叙文

每年的腊月中旬,家乡的人们就要开始打年糕了。

打年糕的第一步,就是要选米,米要选用上等的圆粒糯米和籼米,以7∶3的比例搭配搅拌均匀,然后放入瓦陶水缸里,加水浸泡。在浸泡的过程中,要对缸中的米进行观察,根据天气的状况来决定浸泡时间长短,短则一两天,长则三五天。等到缸里的米水开始泛一层白沫了,便要捞出原米沥干,再用大竹筐挑到溪流中淘洗干净,以备磨粉。

磨米粉可是个重活,一般都是由男子上阵,要两个壮实有力的男子,一边一个站在石磨的两旁,一边往石磨上面的口子里不停地加米,一边轮流推动着笨重的石磨,随着石磨的转动,米粉就哗哗流出来了。所以家乡有句俗语说:“樱桃好吃树难栽,粑粑好吃磨难来。”虽然现在有电动磨粉机打磨米粉很方便,但那样做出来的味道没有传统人工做出来的地道好吃。石磨磨出来的米粉虽然粗糙一些,但能够保证做出来的年糕,既细腻又硬中带软的原汁原味的口感。磨好的米粉,再浇以山里一种树叶烧过的草木灰调制的汁水,搅拌均匀,浸泡一两个小时,就准备上笼蒸煮了。

别小看了蒸这一道工序。蒸糕烧火用的柴禾要选用山里的松树劈柴,那样的火才能让蒸出的年糕有独特的清香。然后就是蒸笼了,年糕口感的好坏跟蒸笼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这蒸笼也有讲究,必须是竹制的,且蒸笼底部须铺有稻草垫子。

等米粉蒸熟以后,就可以通过揉搓、拍打,做出各种形状的年糕了,放在竹匾上晾,等到表面油光、变滑了,就可以收筐储藏了。保存年糕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取用立春前的溪水,直接浸泡在瓦陶水缸里,随吃随捞。

大年初一孩子们碗里都要放一整条年糕,上面浇上鲜汤,再加上自家腌制的雪里蕻咸菜,可以算是一份不错的早餐了。年饭桌上也会有炒年糕这道菜,将年糕切成块放入玉米一起翻炒,煸至泛黄盛盘,这样白的黄的',搭配颜色鲜艳,吃上一口,香糯滑口,真叫一个好吃。

还有油炸年糕,待油锅嗞嗞起泡时才将年糕放入,这个过程有点长,不能急躁。熟练的炸糕人仿佛手中拿的不是年糕,而是一件艺术品,待年糕表面呈焦黄色时,拿起钳子,轻轻地夹出,拿一根竹签,从年糕底部慢慢穿入,再放在油锅旁的盘子里,刷一层黄豆焖酱,可以选甜的,也可以选辣的,这样就可以品味一道绝佳美味了。

年糕也在家人结婚办喜事时派上用场。这时它代替喜饼,是新郎送给新娘家必不可少的彩礼。喜饼年糕生产工艺较复杂,是将蒸熟的糯米面放入瓦盆中进行二次搅拌,等黏糯抽丝时趁热捏成乒乓球大小的面块,把它按进凹形的模具中,反过来在桌面轻敲几下,这样便做好了。其外形很像月饼,上面有精美的图案及福禄寿禧等吉祥文字,它不仅具有可食性,还兼具艺术造型与观赏性。

糕,高也,预示日子一年比一年好。如今家乡的除夕和正月初一、十五,年糕一般都要上桌的,人们期望着新的一年那些精美的图案与吉祥的文字能够带来好运。

篇2:家乡的年糕记叙文

家乡的年糕记叙文800字

“噼哩啪啦”的鞭炮声此起比伏,坠上了青苔的石板路上到处是红色的飞屑。又是一个元宵节到了,元宵节在我们家乡浙江镇海的舟山群岛上,那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甚至不亚于前些时日的春节,然而我们那儿过节从不吃元宵,而是吃年糕。各种各样的年糕佳肴纷纷上桌成为待客接友的上等菜。

儿时的.我最喜欢看太太(是指奶奶或爷爷的妈妈)晒年糕。这个年糕是从一年元宵节开始晒,到来年元宵节时才能享用,而且这期间还需要时不时地将它拿出来晒,温度也要恒定,不能过高或过低,所以太太待(特)地留了一间屋子,专门用来晒和存放年糕。

晒完的年糕十分坚硬,你找一个壮汉,他都不一定能掰开。晒完的年糕颜色洁白中又带上了一点微黄,晒完的年糕由于一直贮存在恒温的室内,所以它还透着一丝凉意。

每当太太在来年元宵节时将它们铺在门前晒时我总爱去捣蛋,我钟情于站在年糕干上脚底传来的丝丝凉意,这时要被太太看到了,我肯定会被追着满院跑。当然,虽然太太身体健康,但也跑不过我,因为我总会东窜西窜,跑到隔壁邻居家避难,大家也都会将炒好的年糕塞给我吃。

最喜欢的就是螃蟹炒年糕了,我们老家因为在舟山群岛上,海货自然也就更丰富更新鲜,我们总爱将梭子蟹切成四块裹上面粉和年糕一起炒,说上去做法很简单,其实不然,对火侯的掌握是这道菜最重要的部分,火候过了螃蟹就烧老了,肉质就不嫩了,而火候少了,年糕又炒不熟。所以能把这道菜烧好的也只有我舅舅,舅舅在外地做生意,是个商人,虽然工作很忙,但每年他都会回老家烧这道菜,喷香的年糕味伴着浓浓的蟹香飘满了我家。这时我们总会请左邻右舍来尝尝。太太总会自豪地说:“还是我孙子烧的最好。”

“噼哩啪啦”的鞭炮声又响了起来,交织着家家户户团聚时的欢声笑语和浓浓的年糕味,回荡在整座岛上。

家乡的年糕,那金黄色的佳肴将是我永远的记忆。

篇3:故乡的年糕记叙文

故乡的年糕记叙文

明天就到大年三十了,这大抵是中国民间最吉祥、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我知道,一家人团圆对怀有平安和福运善良愿望的百姓来讲,应该算得上欢乐美满的事情了。然明天下午我还不能回到故乡,我须得值完班,在南昌新房里过完头一个年,大年初一才能踏上回故乡的路程。我的故乡在福建莆田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离南昌有六百八十多公里的路程。今年,我不想乘坐动车,我要开车回去。因为,此时在故乡的父母做了许多我爱吃的年糕,我想在春节假期结束后,用车把所有的年糕都运到南昌来。

昨天,姐姐拍了几张父母做年糕场景的照片,通过微信发给我。我看了照片,心里馋得痒痒的,恨不得一下子坐火箭飞回故乡,抢灶台上第一锅蒸出来年糕吃个大饱。说起故乡的年糕,我是一辈子不会忘怀的。记得从我小时候开始,故乡每家每户都做三种年糕,洁白无瑕的圆米@、红通通的圆馅饼、黄灿灿的圆糯粑。

在我童年时代,故乡人们的生活是很贫苦的。平日里,小孩基本没有什么可以吃的,除了一日三餐的红薯稀饭加咸菜外,几乎没有其他的糊口的东西。要是哪家的父母到镇上买回来馒头或者油饼之类的东西,这家小孩一定会十分得意地拿出来在院子里来回炫耀一番,然后就会有一大批小孩跟在他屁股后面采用各种把戏讨好他,以求得他能够分一块解馋的“胜利果实”。而我虽然也想吃,但我是有骨气的小孩,我才不愿意跟在他们后面像乞丐那样“奴颜媚骨”。看着他们坐在院子里的石板上吃得模样,我会坐在屋里发呆,只是偶尔会用斜眼瞄他们几下,然后把口水吞到肚子里罢了!

在那艰难的岁月里,我一步步走过来了。孩提时的我们对春节的期盼和热望绝不是现在的小孩所能体会得到的。现在小孩所享有的物质供养真是让我艳羡,他们过春节会有数不清的压岁钱,会有挑选不完的新衣裳,会有一大堆吃都吃不完的糕点瓜果,他们甚至拥有了可以看动漫、玩“切西瓜”游戏的苹果手机、平板电脑,他们根本无需关注今年春节要吃什么,有什么东西可以吃。而二十多年前,我们要是等到了春节,闻到了自己家里飘散出来的`圆米@、圆馅饼或者圆糯粑的香味,一定会欢呼雀跃起来。我们一大早就会起床,洗完脸刷完牙就坐在灶台下面帮母亲烧柴火,其实烧柴火不是因为我们变得比平时“勤劳”了,而是我们可以在年糕出锅时能第一口吃到嘴巴里。

正是因为饥饿,我曾因为两个年糕而做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记得那是我六岁的时候,院子里有一户人家生了男孩,办了满月酒。之后,便会给院子里各家各户分两个圆馅饼,以示庆贺。那时,我父母外出谋生了,只留下我和姐姐两个人在家。那天,我在村里小学上课,老师的一句话我都没有听进耳朵里。因为,我知道家里一定会有两个圆馅饼在等着我,而且一向在家里被奶奶受宠惯了的我还担心姐姐放学先跑回家里把那两个圆馅饼吃掉。于是,下午一放学,我便抓起书包像箭一般冲出教室,头也不回地往家里赶。

到了家里,我翻遍了厨房的每一个位置,竟然没有见到那两个圆馅饼的踪影,而姐姐竟然比我早一步到家里。我便推想,一定是姐姐把那我那两个梦寐以求的圆馅饼偷偷吃掉了。于是,我不依不饶,一定要姐姐把吃得那两个圆馅饼吐出来。姐姐被我气得大哭,她一脸无辜地说自己也没见过那两个圆馅饼。我哪里肯相信,便在地上哭闹翻滚起来,并威胁姐姐说,要是不还我那两个圆馅饼,我就到村里的水库边跳下去!

这时,我大伯从田里做农活回来,听见我的苦恼,便过来训斥我一顿,并对姐姐说,这个孽种,他要跳就让他跳!于是,我为了挽回脸面,就起身往水库方向跑。终究是到了水库边上,我抹着眼泪往下面十多米深处的水面一看,腿发软起来。因为,我听村里的老人讲,这水库里曾淹死过一个女人,而且三更半夜的时候人要是从水库边上经过时常会听见水库下面的丛林里有女人的哭声。而那时我知道,姐姐应该会跟在我后面的,我想躲到水库的丛林里,最好能够拿块石头扔到水库里,吓一吓她。但最后我没有这么做,我听到了姐姐在水库上面叫唤我的名字。她没有听到我的回应,便吓得大哭起来,声音是那么无助。我心软了,我慢慢从丛林里爬上来,看见姐姐正跪在路面嚎啕大哭!后来,我才知道原来那天那户人家忘了给我家分两个圆馅饼。而我竟然为了满足口腹之欲,做了一件让自己一辈子悔恨不已的荒唐事,伤透姐姐的心。

手机的一声响动打断了我的思绪,我回过神来,点开微信,是姐姐最新发来的几张故乡花草树木的照片,照片上有一条流水潺潺的小溪。我知道,这是奶奶曾经背着我哼着山歌小调走过的地方,也是小时候我和姐姐一起端着木盆子去洗衣服的地方。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总会想起童年时代那些困顿却又难忘的日子,想起童年时代那两个让姐姐为我担心受怕而放声大哭的年糕。我看了看手机上的日历,现在已经是了,都快三十多年过去了。去年十一月初,姐姐因病被确诊为肺腺癌晚期,看着憔悴的姐姐,我内心痛如刀割,想起孩提时的往事,我总会为自己少不更事的童年而感到愧疚。然而,历经岁月风霜洗礼的我仍然保留着那种固执和倔强,而这种固执和倔强在童年的时候竟然会变得那么荒诞不稽,变得那么不可饶恕。但久而久之,这种固执和倔强渐渐增强了我面对沧桑世道的勇气和信心,点燃了我不断写作的信念和毅力。

是呀,当下的每一种幸福都是来之不易的。我们回望人生历程的时候,我们总会感叹生活的不如意和命运对自己的不公,但我们何曾想过,要是没有了这一路上的风风雨雨,我们的回忆将永远失去重量,我们的怀旧必然无处安放。而我将一辈子不会忘却有关故乡年糕的尘封往事,哪天就是我老了,我还是愿意拄着拐杖,揭开蒸锅,尝一尝那种故乡年糕出锅的熟悉的味道。

篇4:家乡的年糕作文

年糕,是历经千锤百打之后产生的。家乡的年糕,亦是如此。

——题记

弋阳年糕,是江西最好的年糕。

今年过年时,我和爸妈回老家弋阳。有幸观看了一场家乡传统的打年糕表演秀。

“一、二,打!一、二,打!”雄浑有力的声音在这个小院子里回响。这是一户人家过年在打年糕——寓意来年节节高。

先把弋阳特有的大禾米浸泡,之后用大锅蒸,蒸好之后放在一口臼里。一个男人站在臼边,拿一个大号木锤捶打臼内的米饭,使其从颗粒状转变成团状。而一个女人,在男人举木锤时,迅速的翻转臼内的米团,使米团能平均受力。

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告诉我,年糕,要打,才能将其中的韧劲打出。这是弋阳年糕出名的重要秘诀之一。

年糕打好之后,热情好客的人们请我尝了一块,果然,香甜软糯。心灵手巧的家乡人将年糕做成各种各样的形状:老虎、兔子、花……

在回程的路上,回想着桌上冒着热气的一碗碗年糕,和同样冒着热气的家长亲人的一张笑脸,令我总会不由得想起老奶奶的那句话:年糕,要打,才能将其中韧劲打出,这是弋阳年糕出名的重要秘诀之一。

在我反复品读之余,忽然顿悟:人也是这样。如年糕一般,要经历千百次的磨炼,才会韧劲十足,成为人上人;家乡年糕,因能扛住千百次打击,才成为上品。

发明大王爱迪生,在众人的不解和999次失败后,发明出能照亮历史的光芒;童话之父安徒生,在打击中写出了让3至99岁的人都可品读的童话;居里夫人,在一次次失败后,成为了人类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是他们有年糕般的经历,历经了人们不可想象的打击和磨难,方成人上人。家乡的年糕历经木锤的千锤百打,成为了年糕中的精品,品牌中的名牌。

是的,家乡的年糕告诉我:千锤百打出精品。此次家乡之行我受益匪浅。——后记

篇5:家乡的年糕作文

说起家乡宁波,可不能忘了年糕,一碗碗炒年糕,一块块炸年糕,还有年糕汤……不管怎么烧,都是我的最爱。

年糕,年糕,寓意“年年高”。古时候,人们只有在过年时才吃年糕,为了祈求来年大人小孩都步步高升。关于年糕的.来历,相传,吴王夫差赐伍子胥自刎。伍子胥料到吴国很快便会陷入包围,在临死前告诉百姓,如果城中缺粮,就到城墙下掘地三尺,会有救命之物,说完就一刀自尽了。果然不出伍子胥所料,吴国很快就被包围了。城中断粮,已经饿死了好几十人,人们这才想起了伍子胥的话,到城墙底下挖了三尺深,发现了似城砖的糕,就是现在所说的年糕。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伍子胥,家家都会烧年糕。

现在的年糕,不只是过年才吃,平常也可以吃。放学回家,外婆会到厨房里,拿出提前泡过水的年糕,切成小片,放进有炒好青菜的锅里,加一点水,撒一些盐,翻炒几下,一晚青菜炒年糕就诞生了!上完培训班,爸爸有时会烧一碗香味四溢的桂花年糕汤,几朵金桂浮在汤中,闻一闻,疲劳一扫而空,喝一口,香甜溢满唇齿,吃一块,糯滑融于口中。这是何等之美味!

除了炒、汤两种烧法,炸年糕更令我爱。拿多片年糕放入油锅中,炸至外皮微微焦黄,捞出来,用力撕下一块,细细嚼,只觉得年糕外酥里嫩。如果有酱料,蘸着吃,味道更是无法用言语来描述。

年糕不仅好吃,做的时候还很好玩。宁波慈城的水磨年糕可是一等一的有名,那么,它是怎么做的呢?当然是打出来的呀。首先要将大米粉和米和匀,放入蒸桶里蒸熟,蒸好后放火石雕大舀里。两个壮汉一人拿木锤,另一人负责在捶打的间隙翻动年糕。这两个人的配合真是天衣无缝,一锤、一翻,一锤、一翻……这样反复了好几十次,年糕就成形了。随即交给其他帮手将其揉成长条形,摆成四行四列的“井”字形,刚打出来的年糕十分软糯,还带有余热,可以直接吃。

家乡的年糕,有家的味道,嘴里的年糕,有着无穷无尽的味道。

篇6:家乡的年糕作文

“噼哩啪啦”的鞭炮声此起比伏,坠上了青苔的石板路上到处是红色的飞屑。又是一个元宵节到了,元宵节在我们家乡浙江镇海的舟山群岛上,那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甚至不亚于前些时日的春节,然而我们那儿过节从不吃元宵,而是吃年糕。各种各样的年糕佳肴纷纷上桌成为待客接友的上等菜。

儿时的我最喜欢看太太(是指奶奶或爷爷的妈妈)晒年糕。这个年糕是从一年元宵节开始晒,到来年元宵节时才能享用,而且这期间还需要时不时地将它拿出来晒,温度也要恒定,不能过高或过低,所以太太待(特)地留了一间屋子,专门用来晒和存放年糕。

晒完的年糕十分坚硬,你找一个壮汉,他都不一定能掰开。晒完的年糕颜色洁白中又带上了一点微黄,晒完的年糕由于一直贮存在恒温的室内,所以它还透着一丝凉意。

每当太太在来年元宵节时将它们铺在门前晒时我总爱去捣蛋,我钟情于站在年糕干上脚底传来的丝丝凉意,这时要被太太看到了,我肯定会被追着满院跑。当然,虽然太太身体健康,但也跑不过我,因为我总会东窜西窜,跑到隔壁邻居家避难,大家也都会将炒好的年糕塞给我吃。

最喜欢的就是螃蟹炒年糕了,我们老家因为在舟山群岛上,海货自然也就更丰富更新鲜,我们总爱将梭子蟹切成四块裹上面粉和年糕一起炒,说上去做法很简单,其实不然,对火侯的掌握是这道菜最重要的部分,火候过了螃蟹就烧老了,肉质就不嫩了,而火候少了,年糕又炒不熟。所以能把这道菜烧好的也只有我舅舅,舅舅在外地做生意,是个商人,虽然工作很忙,但每年他都会回老家烧这道菜,喷香的年糕味伴着浓浓的蟹香飘满了我家。这时我们总会请左邻右舍来尝尝。太太总会自豪地说:“还是我孙子烧的最好。”

“噼哩啪啦”的鞭炮声又响了起来,交织着家家户户团聚时的欢声笑语和浓浓的年糕味,回荡在整座岛上。

家乡的年糕,那金黄色的佳肴将是我永远的记忆。

篇7:家乡的年糕作文

儿时的我最喜欢看太太(是指奶奶或爷爷的妈妈)晒年糕。这个年糕是从一年元宵节开始晒,到来年元宵节时才能享用,而且这期间还需要时不时地将它拿出来晒,温度也要恒定,不能过高或过低,所以太太待(特)地留了一间屋子,专门用来晒和存放年糕。

晒完的年糕十分坚硬,你找一个壮汉,他都不一定能掰开。晒完的年糕颜色洁白中又带上了一点微黄,晒完的年糕由于一直贮存在恒温的室内,所以它还透着一丝凉意。

每当太太在来年元宵节时将它们铺在门前晒时我总爱去捣蛋,我钟情于站在年糕干上脚底传来的丝丝凉意,这时要被太太看到了,我肯定会被追着满院跑。当然,虽然太太身体健康,但也跑不过我,因为我总会东窜西窜,跑到隔壁邻居家避难,大家也都会将炒好的年糕塞给我吃。

最喜欢的就是螃蟹炒年糕了,我们老家因为在舟山群岛上,海货自然也就更丰富更新鲜,我们总爱将梭子蟹切成四块裹上面粉和年糕一起炒,说上去做法很简单,其实不然,对火侯的掌握是这道菜最重要的部分,火候过了螃蟹就烧老了,肉质就不嫩了,而火候少了,年糕又炒不熟。所以能把这道菜烧好的'也只有我舅舅,舅舅在外地做生意,是个商人,虽然工作很忙,但每年他都会回老家烧这道菜,喷香的年糕味伴着浓浓的蟹香飘满了我家。这时我们总会请左邻右舍来尝尝。太太总会自豪地说:“还是我孙子烧的最好。”

“噼哩啪啦”的鞭炮声又响了起来,交织着家家户户团聚时的欢声笑语和浓浓的年糕味,回荡在整座岛上。

家乡的年糕,那金黄色的佳肴将是我永远的记忆。

篇8:家乡的年糕作文

在我的家乡――桐乡,年糕是过年时人们不可缺少的食品。过年前夕,家家户户都打好年糕,在除夕之夜边吃年糕边守岁,别提有多惬意了。年糕本来就有“年年高”的意思,有的人家还在年糕上撒点儿花生、红枣,就更有长寿、兴旺的吉祥寓意啦。去年过年时,我目睹了打年糕的热闹场面。

村里的几户人家聚在一起,打年糕这活儿分工还真细致:有烧火的、蒸粉的、打糕的、切糕的、点红的。每户人家已经磨好一袋糯米粉,白白的、细细的。打糕前半小时,在磨好的糯米粉中均匀地撒上一些水,让糯米粉吸收一些水分,听外婆说,这样打出来的年糕更糯些。接着就要蒸粉了,只见大柴灶上的大铁锅里竖着一个巨大的木桶,一位老爷爷正用双手一层一层地往大木桶里撒米粉。大柴灶里火烧得旺旺的,一缕缕热气直往上冒。过了十几分钟,大木桶里的糯米粉就蒸熟了。最激动人心的时候到了,打年糕开始了。只听见“哎哟”一声,蒸熟的一大桶粘在一起的米粉倒入了石臼中,这时,外公出场了。他手里拿着一个大木锤,在糯米粉上倒了少许水,然后,拿大木锤使劲地敲啊敲。敲了一会儿,又停下朱,用手去揉几下,就像是给年糕做桑拿。打了一会,外公还叫来一位助手,帮他为石臼中的年糕翻身。外公打一锤,助手把年糕翻个身。

这样反复几次之后,年糕的雏形就初步完工了!“好喽!”助手抱起打好的年糕团,扔在早已准备好的门板上,这时,一群妇女、小孩七手八脚地拉动着年糕团,把它拉得长长的。我这个在城里长大的孩子也加入了队伍,别提多带劲了!更值得一提的是,把长长的年糕切成一片一片的小年糕的不是“刀”,而是一根细线,这样一点也不粘手。你看,朴实的农民多聪明!有几个手巧的奶奶,把年糕做成鱼形、花生形、元宝形,还在年糕上点上红色的小圆点,预示着“年年有鱼”、“年年高”。至此,打年糕工程就算全面竣工了。刚打好的年糕,用手一捏,软软的,粘粘的。咬一口,糯糯的,韧劲十足,我被粘得满嘴是年糕。刚打好的年糕可以“拿起即吃”,已经冷却的年糕可以与白米烧成“年糕粥”,用红糖拌一下,食用味道更佳。还可以用油炒着吃,撒上几粒芝麻,你准会吃得三天三夜不会忘。我和家乡的年糕之间还发生过一些小故事呢!记得有一次暑假里,我吵着要吃年糕,于是爸爸从超市里买了年糕来给我吃。

我咬了一口,滑溜滑溜的,一点也不糯,便嚷着:“这不是年糕,这不是外婆家的年糕!”后来才知道这是机器加工的年糕,自然没有家乡糯米年糕的原汁原味了!家乡的年糕,我爱你!我爱你雪白的颜色,我爱你糯糯的口感,我更爱你土制土打的感觉。

篇9:家乡的年糕作文

过年蒸年糕在我的家乡已是一个古老的传统习俗了。民间把蒸年糕称为蒸饽饽,在家乡不论贫穷富裕,人们都会根据家中的的人口制作一定数量的年糕。

每年一到腊月中旬,人们就开始准备蒸年糕了。其实,早在深秋的时候,就要把蒸年糕用的松林柴劈好晾干,还要选用上等的糯米和籼米按比例搭配,再把搭配好的米搅拌均匀放进缺缸里浸泡,还要经常观察缸中的原料。根据天气状况来确定浸泡的时间。浸泡好的米需清洗干净再进行水磨,磨面可是个苦差事,一般的女人是无洗操作那等重的石磨的,就是男人也要轮流上阵,所以家乡有句古语“樱桃好吃树难栽文人,饽饽好吃磨难来”。虽然现在有了电动磨面机,可以省去不少人力,但是家乡人还是用传统的方法。因为机器不但浪费电,而且用它磨出来的面做的年糕口感粗糙,还有种生硬感,人工磨的就大不一样了,不仅细腻,而且口味极佳……

蒸年糕用的蒸笼罩是用稻草做的,但也有用大毛竹劈佑薄片编制的,有两格蒸笼和多格蒸笼,蒸笼不是一般人都能做的,须是有经验的长者做出来的蒸笼才能确保高温不变形,不走气,蒸出来的年糕才够火候。

如今,在春节期间,年糕一般都要上餐桌的。家乡人都要品尝这带稻草香味的年糕,不仅是对年糕味道的喜爱,还图个吉利,大家渴望着新一年那引起精的美的图案、吉祥的文字,能够带动来好运气……

篇10:家乡的年糕作文

余杭溪口村的“竹意百丈”小镇要“过大年”了,爸爸妈妈决定带我去那体验一下过年的气氛。

一大早,我们就来到了目的地。这是一个美丽的村庄,四周群山环绕,一条小溪缓缓地从村中流过,村里村外张灯结彩,热闹极了。

“开炸了”,随着一阵吆喝,传来了一声巨响。发生什么事情了?我拉着爸爸妈妈朝着声音方向奔去,走近一看,原来有人在爆“年糕胖”。一个慈眉善目的老爷爷坐在小板凳上,先把细细长长的年糕片一把把地装进一个黑乎乎的炉子里,盖好盖子,弄好支架,点上火,再把炉子抬到支架上,然后,飞速地转动着炉子。过了大约两分钟,老爷爷把炉子轻轻地放在地上,在炉子口套了个口袋,把炉子微微竖起,踩了一下炉子底部的一个按钮,“砰”的一声,一股白色的烟冉冉升起,白白胖胖的“年糕胖”像洪水一样冲了出来,湿润的空气中弥漫着甜甜的芳香。老爷爷抓了一把“年糕胖”给我,我忍不住一口咬了下去,脆脆甜甜的味儿迅速充满了我的小嘴。

这就是家乡的“年糕胖”,我记住你了。有“年糕胖”的地方,就有浓浓的年味儿。

篇11:家乡的年糕作文

过年蒸年糕是我们这的一个古老的传统习俗了,我们这把蒸年糕称为蒸粑粑,在家乡不论贫穷富裕,人们都会根据家中的人口和对年糕的“爱好”程度来制作一定量的年糕。

每年一到腊月中旬,人们就开始准备蒸年糕。其实早在深秋的时候,就要把蒸年糕用的柴劈好晾干。然后是将上等的糯米放进大水缸里浸泡,大约过了半个月,就要对缸中的“原料”进行观察,根据天气的状况来定浸泡时间的长短。将浸泡好的米清洗干净再准备进行水磨。磨面可是个沉重的“差事”,一般的女人是无法操作那笨重的石磨,就是男人也得轮流“上阵”,所以家乡有句古语叫“樱桃好吃树难栽,粑粑好吃磨难来”,虽然现在有了电动磨面机,按理说可以省去不少人力,可是总有人反对这种“武器”,这个“家伙”不但要浪费电,而且用它磨出的面做的年糕口感粗糙,有种生硬感,人工磨的就大不一样了,不仅细腻而且还硬中带软。

母亲说早在20世纪60年代粮食最紧张时,人们结婚办喜事,年糕可以代替喜饼,在那时可是送给女方家最盛行的彩礼了。喜饼年糕的“生产工艺”较复杂,是将蒸熟了的面放进盆中进行二次搅拌,等待它冷却到一定温度后,捏成乒乓球大小的面块,把它按进模具中,反过来轻轻地敲下来,这样便做好了。其外形很像月饼,上面有精美的图案及福、禄、寿,禧等吉祥文字,不仅它的“可食性”强,还融合了艺术元素。

如今在除夕和正月初一,正月拜年,年糕一般都要上餐桌的,人们都要品尝这带稻草灰味的年糕,不仅是对年糕味道的喜爱,还图个吉利。人们渴望着新的一年那些精美的图案,吉祥的文字能够给每个人带来好运。

篇12:家乡的年糕作文

在这片广阔的大地上,各个地方都有着过年不同的习俗,如吃饺子、做豆腐、烧猪脚等等,而我们家的风俗就是捣年糕。

“呯——呯——”一阵阵有力的敲打声传入我的耳朵。此时还在懒洋洋睡觉的我心想这么大早上的在干什么呀!这么吵,不知道有人在睡觉嘛!于是我没有理会它,翻了个身又继续睡觉了。可这声音越来越大,仿佛在警告我不要再睡觉了,该起床了!终于,我拗不过它,无奈之下,我离开了我心爱的小床。

从床上爬起来的我,准备去一探究竟。当我到楼下时,隔着老远就看到三五个人站在那里,似乎在弄些什么东西,于是我三步并做两步飞奔过去“哦——原来是在捣年糕啊!难怪声音这么大。”只见妈妈和外婆,一人手持类似锤子的工具,一人在拨弄着年糕。妈妈和外婆动作十分娴熟,锤一下拨一下,锤一下拨一下......而此时在旁边看着的我早已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与兴奋之情,于是我就央求妈妈让我捣一会儿,妈妈沉思了片刻,便答应了。

“嘿咻,嘿咻!”我一边喊一边拿着这个锤子一样的东西,它可真不是一般的重,险些我还差点摔倒了呢。“啊,我捣不动了!”此时的我脸通红,舌头在外面伸着大口喘气,好似一条小狗。我的两腿已经发麻,站都站不稳了。可是我辛辛苦苦卖力了这么久,不仅没捣好年糕,还把年糕捣得不成样子,真是枉费了我一片心思啊!而此时大家看着我这狼狈不堪的模样,早已笑翻了天。

这我哪能忍得了,不过好在妈妈给我煮了香喷喷的年糕,可我还是太心急,到现在舌头还痛着呢!

篇13:家乡的年糕作文

年糕中“糕”字与“高”谐音,所以寓意着万事如意年年高。在我的家乡,年糕又叫“糍粑”,不管是刚会走路的小孩子,自己认得路的大孩子,还是唇上有几根银丝的老孩子,在春节前后,都必须吃软糯香甜的糍粑。

今年春节,妈妈说要自己在家里做糍粑,我乐呵了一早上——我最爱吃年糕了。

下午,终于把糯米蒸熟了。妈妈把糯米全倒进一个洗脸盆大小的大碗里,还拿来一根擀面杖。“妈妈,要用擀面杖干什么?要把糯米擀平吗?”我很好奇地问。只见爸爸接过擀面杖,把擀面杖竖起来,一下一下捣着糯米,糯米很快变成糊了。原来是这样弄的,真好玩!“妈妈,我也想打糍粑!”我甩着妈妈的胳膊,请求妈妈的同意。妈妈点点头,爸爸把擀面杖给了我。

“嘿——”我用尽力气向下捣,可再想拿起来时却发现怎么也拔不起来,反而把碗也连着拔起来了。好吧,看来我不适合做这个,还是让爸爸来捣吧。

把糍粑捣成糊后就该给糍粑糊塑形了。这个我肯定能搞定!我想着,带上手套,开干,这个工作果然简单多了!揪一团糍粑糊,搓圆,再捏成碗形,“啪”地一下拍在桌子上,压一压,按一按,一块糍粑就做好了!我们一家三口都撸起袖子加油干,六只手起起落落间,一大碗糯米就变成了糍粑。不过这还不是最终的步骤,要把塑好形的糍粑凉干,凉干后就能蒸着吃啦!

蒸熟后的糍粑又糯又香,又软又嫩,可炸可炒可沾糖,热乎乎的放嘴里一咬,那味儿马上就流出来了。我一块接一块地把糍粑往嘴里塞,直到嘴里实在装不下了,才肯好好嚼嚼。我们一家吃着糍粑,有说有笑地围着餐桌聊天,心里是说不出的快乐与幸福。

年糕年年高,香香糯糯的糍粑,谁不喜欢吃呢?

篇14:家乡的年糕作文

每当过年之前,我总是想起家乡的年糕。

年糕,是家乡过年必备的食品。过年时,家家户户都准备年糕、吃年糕,街上各大食品都摆着年糕,卖年糕,家乡的年糕是很有特色,故有“年糕之乡”之称。

我第一次看到年糕是在大姑家,还未进门便看到白色米粉在空气中轻舞飞扬,连呼吸都闻到一种特殊的味道,大姑爷满手白沫地走了出来,只见他脸上被米粉蘸得像抹了粉的京剧演员。当时,我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只觉得很好笑。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对年糕的多次接触,我才懂得做年糕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做年糕要稻米和糯米,两者比例是一斗三升,把米洗净,然后在缸里泡个半天,等米浸透了,就可以上石磨去磨了。石磨有一个小桌那么大,有人推磨,有人往磨心添米,倒进去的是米,流出来的是米浆,把米浆倒入桶里,桶内壁垫有层冰结块,用刨子刨成碎片状,就可以上蒸笼了。

做年糕那么复杂,这么费力,人们为什么还要年年做年糕呢?原来年糕不仅是人们喜爱的传统食品,而是它象征心地洁白,丰衣足食,寓意是对新的一年的期盼。

啊!家乡的年糕,你在家乡人的心里,包括我的心里非同凡响。

我爱家乡的年糕!

篇15:年糕

有一个小女孩天生失语,爸爸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她和妈妈相依为命苦度岁月。每天很早的时候,妈妈就出去工作,很晚才回来,每到日落时分小女孩就站在家门口,充满期待的望着家门前。等妈妈回家。妈妈一天回来的时候是她最快乐的时候,因为妈妈会带一块年糕回家。在她贫穷的家里,一块小小的年糕算是最最可口的美味了。

有一天外面下着很大的雨,已经过了吃晚饭的时间了,妈妈却还没有回来。小女孩站在家门口看啊看啊。却怎么也往不到妈妈的身影。天越来越黑,雨越下越大。小女孩决定去找妈妈。她走了很远,终于看见倒在地上的妈妈。妈妈浑身沾满淤泥,湿淋淋的。她使劲摇着妈妈的身体。妈妈却没有答应她,她以为妈妈睡着了,就把妈妈枕在自己腿上,想让妈妈睡地更舒服游一些。但是这时她发现妈妈的眼睛没有闭上,小女孩突然明白妈妈可能已经死了!一丝恐惧爬上她的心头。她拉着妈妈的手使劲摇晃,却发现妈妈的手里还拿着一块年糕......她拼命的哭却发不出一点声音......

大雨一直下,小女孩也不知哭了多久,她知道妈妈在也不会醒来了,现在只剩下她自己了。可妈妈的眼睛为什么没有闭上?妈妈是不是不放心自己?她明白自己该怎么做了,于是她擦干眼泪,决定用自己的语言告诉妈妈自己会好好活着,让妈妈放心到另一个世界......

在大雨中,小女孩一遍一遍用手语表达《感恩的心》泪水和雨水混在一起,从她小小却写满坚强的脸上划过......就这样,她站在雨水中不停歇的表达着直到妈妈眼睛放心的闭上。

【家乡的年糕记叙文】相关文章:

1.打年糕散文

2.家乡的环境记叙文

3.家乡的枣树记叙文

4.关于家乡的记叙文

5.我的家乡记叙文

6.打年糕作文700字

7.做年糕四年级作文

8.打年糕作文500字

9.贴年糕游戏作文

10.夸夸我的家乡记叙文

下载word文档
《家乡的年糕记叙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