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山西文化之旅导游词

山西文化之旅导游词

2022-09-22 08:33:2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MrZhou”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山西文化之旅导游词,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山西文化之旅导游词,希望您能喜欢!

山西文化之旅导游词

篇1:山西文化之旅导游词

山西五台山导游词 女士们、先生们: 女士们、先生们: 非常欢迎大家来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五台山旅游观光, 现在 非常欢迎大家来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五台山旅游观光, 我们正行进在忻州至五台山的公路上, 利用行车时间我先向大家介绍 我们正行进在忻州至五台山的公路上, 一下五台山概况。 一下五台山概况。 五台山概况 五台山是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五台山是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山西省忻州地区东北 风景区绝大部分坐落在以台怀镇为中心的五台县境内, 有小部分 部, 风景区绝大部分坐落在以台怀镇为中心的五台县境内, 跨繁峙、代县和河北阜平, 余里。 跨繁峙、代县和河北阜平,周边达 500 余里。五台山的壮美风景在于 它的东西南北中五座高峰和奔流不息的清水河, 它的东西南北中五座高峰和奔流不息的清水河, 五台山的名胜精华则 是它那众多佛教寺庙。 是它那众多佛教寺庙。 五台山这一名称是对五座山峰的共同特点的形象概况。 东西南北 五台山这一名称是对五座山峰的共同特点的形象概况。 东西南北 中五座高峰的山巅都是高大的缓坡平台, 所以叫五台山。 五台的海拔 中五座高峰的山巅都是高大的缓坡平台, 所以叫五台山。 米以上, 高度多在 2700 米以上, 最高的北台海拔达到 3058 米, 为华北第一高 峰,素有“华北屋脊”之称。地处黄土高原的山西,绝大部分地区干 素有“华北屋脊”之称。地处黄土高原的山西, 旱少雨,而五台山例外。这里山高林深,气候凉爽,降雨较多, 旱少雨,而五台山例外。这里山高林深,气候凉爽,降雨较多,植被 覆盖率很高,风光秀丽,景色壮观,有清凉山之称, 覆盖率很高,风光秀丽,景色壮观,有清凉山之称,是旅游避暑的胜 地。五台山虽然山高谷深,但交通比较方便,有“四关一门”与外部 五台山虽然山高谷深,但交通比较方便, 四关一门” 相通。北部有华严岭鸿门岩关,通往繁峙县境, 相通。北部有华严岭鸿门岩关,通往繁峙县境,西部有峨岭关通往代 县,东部有龙泉关通向河北阜平,东南有牛道岭关可通盂县、阳泉, 东部有龙泉关通向河北阜平,东南有牛道岭关可通盂县、阳泉, 南部有大关连通定襄、 州和太原。 南部有大关连通定襄、忻州和太原。 五台山主要是以佛教圣地而名扬天下的。 那么五台山是如何成为 五台山主要是以佛教圣地而名扬天下的。佛教圣地的呢?东汉明帝永平十一年( 佛教圣地的呢?东汉明帝永平十一年(公元 68 年), 印度两位高僧摄摩 腾、竺法兰在中国传播佛教,当他们来到五台山,见五座台顶拱围台

竺法兰在中国传播佛教,当他们来到五台山, 怀腹地, 其山形地貌与释迦牟尼佛的修行地灵鹫山几乎相同, 返回洛 怀腹地, 其山形地貌与释迦牟尼佛的修行地灵鹫山几乎相同, 阳后就奏请汉明帝去五台山修建寺院, 明帝准奏颁旨, 在五台山修建 阳后就奏请汉明帝去五台山修建寺院, 明帝准奏颁旨, 了大孚灵鹫寺, 即今天显通寺的前身, 成为与洛阳白马寺齐名的我国 了大孚灵鹫寺, 即今天显通寺的前身, 最早的佛寺之一, 五台山也就成为佛教圣地。 从此五台山的佛寺越来 最早的佛寺之一, 五台山也就成为佛教圣地。 越多,香火日盛一日。到南北朝时,五台山已有寺庙 200 多处,唐代 越多,香火日盛一日。到南北朝时, 多处, 360 多处, 余人。但由于唐武宗、 更达到 360 多处,有僧尼 3000 余人。但由于唐武宗、周世宗两次大 规模灭法,全山佛寺几乎全部被毁。 规模灭法,全山佛寺几乎全部被毁。宋、元、明、清,五台山的佛寺 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 清朝的康熙、乾隆、 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明朝时寺庙已近104 处。清朝的康熙、乾隆、 嘉庆诸帝均对五台山佛寺极为重视, 不断投入巨资予以修建, 到清末, 嘉庆诸帝均对五台山佛寺极为重视, 不断投入巨资予以修建, 到清末, 五台山共有寺庙 122 处,其中青庙(汉传佛教寺院,住和尚)97 处, 其中青庙(汉传佛教寺院,住和尚) 黄庙(藏传佛教寺院,住喇嘛) 多人。 黄庙(藏传佛教寺院,住喇嘛)15 处,僧尼 1000 多人。 余座,尽管与历史上不能相比, 五台山现有寺庙 50 余座,尽管与历史上不能相比,但在四大佛 教名山中仍然是寺庙最为集中, 香火最为旺盛的。 而且五台山的佛寺, 教名山中仍然是寺庙最为集中, 香火最为旺盛的。 而且五台山的佛寺, 唐、宋、辽、金、元、明、清各代以及民国均有遗存,建筑宏伟,式 清各代以及民国均有遗存,建筑宏伟, 代以及民国均有遗存 样繁多,精细严整,手法典型,连续性强,本身就是一部唐代以来中 样繁多,精细严整,手法典型,连续性强, 国建筑史,是研究和欣赏中国古建筑的难得场所。另外, 国建筑史,是研究和欣赏中国古建筑的难得场所。另外,寺内佛教造 像手法多样,技艺高超,泥塑、木雕、铜铸、玉雕应有尽有, 像手法多样,技艺高超,泥塑、木雕、铜铸、玉雕应有尽有,同样是 欣赏我国佛教造像艺术发展演变的最佳场所。 欣赏我国佛教造像艺术发展演变的最佳场所。 前面这个小城叫东冶, 前面这个小城叫东冶,东冶镇西北 10 余里便是我们这次五台之 行的第一个游览点——南禅寺。 行的第

一个游览点——南禅寺。 ——南禅寺南禅寺: 南禅寺到了。 我们从南路上五台山, 首先游览这座古刹, 南禅寺: 南禅寺到了。 我们从南路上五台山, 首先游览这座古刹, 事实上已经登上了五台山文物的最高峰。 事实上已经登上了五台山文物的最高峰。 因为南禅寺内有我国现存最 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大佛殿。 山西素有地上文物博 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大佛殿。 ——大佛殿 大家可能知道, 大家可能知道, 山西素有地上文物博 物馆的美誉,现存古建筑,其数量之多、价值之高都居全国之首。 物馆的美誉,现存古建筑,其数量之多、价值之高都居全国之首。国 家级重点保护的文物单位有 35 处,省级重点保护的文物单位有 284 70%以上。 处。宋金以前的木构建筑有 106 处,占全国同期建筑物的 70%以上。 山西的古建筑以五台山地区最为集中, 山西的古建筑以五台山地区最为集中, 筑以五台山地区最为集中 而五台山的古建筑又以南禅寺 最为古老。 最为古老。 南禅寺位于五台县阳白乡李家村附近小银河一侧的河岸土崖上, 南禅寺位于五台县阳白乡李家村附近小银河一侧的河岸土崖上, 庙宇坐北朝南, 迎面和背面各有一道山梁, 寺旁渠水环绕, 林木繁茂, 庙宇坐北朝南, 迎面和背面各有一道山梁, 寺旁渠水环绕, 林木繁茂, 红墙绿树,溪水青山,极为幽静。 红墙绿树,溪水青山,极为幽静。南禅寺就是在如此美丽的环境中已 经存在了 1200 多年。寺院并不大,占地约 3000 多平方米,南北长 多年。寺院并不大, 多平方米, 分两个院落,共有殿堂六座,即大佛殿、 60 米,东西宽 51 米,分两个院落,共有殿堂六座,即大佛殿、东西 配殿及南过门殿等。 配殿及南过门殿等。 大佛殿为寺院主体建筑, 面宽和进深都是三间, 而内里却是一大 大佛殿为寺院主体建筑, 面宽和进深都是三间, 间,是单檐歇山顶建筑,共用十二根据柱支撑殿顶,墙身并不负重, 是单檐歇山顶建筑,共用十二根据柱支撑殿顶,墙身并不负重, 只起间隔内外和防御风雨侵袭的作用。 只起间隔内外和防御风雨侵袭的作用。 四周檐柱柱头微微内倾, 四周檐柱柱头微微内倾, 四个 角柱稍高,使得层层伸出的斗拱翘起。这样,大殿既稳固又俏丽, 角柱稍高,使得层层伸出的斗拱翘起。这样,大殿既稳固又俏丽,是 典型的唐代建筑风格。 据大殿横梁上题记可知, 此殿重建于唐德宗建 典型的唐代建筑风格。 据大殿横梁上题记可知, 中三年( 中三年(公元 782 年),距今已有 1217 年,是中国现存所有木构古建 筑的老大哥。 这也是南禅寺海内外闻名的主要原因

。 殿内的塑像都是 筑的老大哥。 这也是南禅寺海内外闻名的主要原因。 殿内的塑像都是 唐代作品,以释迦牟尼佛为中心,两旁是文殊、普贤二位菩萨,其余 唐代作品,以释迦牟尼佛为中心,两旁是文殊、普贤二位菩萨,为大弟子阿难和迎叶及护法天王等群像,主次分明,错落有致, 为大弟子阿难和迎叶及护法天王等群像,主次分明,错落有致,营造 出佛界肃穆而和谐的良好氛围, 出佛界肃穆而和谐的良好氛围, 不论是结跏趺坐于正中的佛主, 不论是结跏趺坐于正中的佛主, 或者 是骑狮的文殊菩萨和乘象的普贤菩萨, 是骑狮的文殊菩萨和乘象的普贤菩萨,抑或是凝神肃立的阿难和迎 还是威猛雄壮的护法天王, 个个神态自若, 表情逼真, 若动若静, 叶, 还是威猛雄壮的护法天王, 个个神态自若, 表情逼真, 若动若静, 栩栩如生,都是艺术精品,其风格与敦煌莫高窟彩塑如出一辙。 栩栩如生,都是艺术精品,其风格与敦煌莫高窟彩塑如出一辙。佛坛 是唐代砖面浮雕艺术杰作, 同样颇具艺术价值。 四周嵌有砖雕 70 幅, 是唐代砖面浮雕艺术杰作, 同样颇具艺术价值。 置身大佛殿内,犹如进入一座唐代艺术殿堂,不论建筑,还是塑像、 置身大佛殿内,犹如进入一座唐代艺术殿堂,不论建筑,还是塑像、 砖雕均是稀世国宝。 砖雕均是稀世国宝。 走出大佛殿, 大家可能产生这样的疑问, 这样一座唐代建筑为何 走出大佛殿, 大家可能产生这样的疑问, 能够完好地保存下来?答案应从三方面去找。从地势和气候上说, 能够完好地保存下来?答案应从三方面去找。从地势和气候上说,这 里高而背风,较为干燥,有利于木构建筑物的完好保存; 里高而背风,较为干燥,有利于木构建筑物的完好保存;从所处地理 位置上讲,南禅寺远离寺庙最集中的台怀闹区,藏于偏僻山乡之中, 位置上讲,南禅寺远离寺庙最集中的台怀闹区,藏于偏僻山乡之中, 不太引人注意,所以能够躲过唐代以后历次大规模灭法和刀兵之劫; 不太引人注意,所以能够躲过唐代以后历次大规模灭法和刀兵之劫; 最后还要归功于当地人民群众的精心保护, 免去了可能发生的其他人 最后还要归功于当地人民群众的精心保护, 为破坏。 正是这几方面的原因, 从而使南禅寺这座千年古刹得到完善 为破坏。 正是这几方面的原因, 的保存。 解放后, 国家对古刹极为珍视, 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 的保存。 解放后, 国家对古刹极为珍视, 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 拨专款进行维修,进而使南禅寺得到了更好的保护。 拨专款进行维修,进而使南禅寺得

到了更好的保护。 更好的保护 我们的南禅寺之行暂且到此, 下面我带大家去欣赏与南禅寺齐名 我们的南禅寺之行暂且到此, 的另一处唐代古建筑——佛光寺。 的另一处唐代古建筑——佛光寺。 ——佛光寺 佛光寺:这就是在佛刹中被誉为“中华瑰宝”的佛光寺, 佛光寺:这就是在佛刹中被誉为“中华瑰宝”的佛光寺,它是一 座历史悠久、规模宏伟的佛教寺院。佛光寺东、 座历史悠久、规模宏伟的佛教寺院。佛光寺东、南、北三面环山,惟 北三面环山, 西向开阔, 西向开阔, 寺因山势而建, 寺因山势而建, 坐东朝西, 坐东朝西, 整个寺区松柏苍翠, 整个寺区松柏苍翠, 殿宇巍峨, 殿宇巍峨,环境清雅;寺院布局疏朗,排列有序。 环境清雅;寺院布局疏朗,排列有序。寺内有北魏以来的建筑和许多 文物古迹,这在全国都是比较少见的。1961 年,佛光寺被国务院公 文物古迹,这在全国都是比较少见的。 “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讲到它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布为 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不能不提起它的发现者——我国古建筑专家梁思成( 我们不能不提起它的发现者——我国古建筑专家梁思成(近代思想家 ——我国古建筑专家梁思成 梁启超之子)先生。 梁启超之子)先生。 年的夏天,梁思成先生等四位教授,兴匆匆地来到五台, 1937 年的夏天,梁思成先生等四位教授,兴匆匆地来到五台, 在这之前,他们曾去了敦煌,在绚丽多彩的众多壁画中,有一幅五台 在这之前,他们曾去了敦煌,在绚丽多彩的众多壁画中, 山图,特别引起他们的注意 画面上,古刹林立,游人不绝, 山图,特别引起他们的注意:画面上,古刹林立,游人不绝,还有一 座不曾见到过的宝塔…… 座不曾见到过的宝塔…… 在佛光寺,梁思成教授找到了这座塔,与画上的一模一样, 在佛光寺,梁思成教授找到了这座塔,与画上的一模一样,1400 年的风风雨雨,依然健在!它是北魏遗物,双层六角,上实下空, 年的风风雨雨,依然健在!它是北魏遗物,双层六角,上实下空,绳 纹切砖,有印度的束莲柱。它不仅是我国古建筑的珍品,也是中国和 纹切砖,有印度的束莲柱。它不仅是我国古建筑的珍品, 印度古代文化交流的纪念碑。 大大出乎梁思成所料的, 就是除了这 祖 “ 印度古代文化交流的纪念碑。 大大出乎梁思成所料的, 师塔” 整个佛光寺都是一个古代艺术的新大陆。通过精心研察, 师塔”,整个佛光寺都是一个古代艺术的新大陆。通过精心研察,测 都是一个古代艺术的新大陆 量绘图, 写出了论文 记五台山佛光寺的建筑——荟。

篇2:山西晋商文化博物馆导游词

各位游客:

大家好!非常欢迎你们来到晋商文化博物馆。我是你们的导游小萌,下面为大家介绍晋商文化博物馆。

山西省晋商文化博物馆坐落在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祁县古城内的渠家大院。

山西省晋商文化博物馆坐落在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祁县古城内的渠家大院,是一所以晋商文化为主要陈列内容的县级博物馆,是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首家研究晋商文化的博物馆。

渠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年间,距今已有3的历史,它当年的主人在县城内建有40个院落,人称“渠半城”,整个建筑总面积为23628平方米,现已开发出5317平方米,是当时“渠半城”的五分之一。

渠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为全国罕见的五进式穿堂院,内分3个大院,19个小院,房屋240间。明楼院、统楼院、栏杆院、戏台院巧妙组合,错落有致。悬山顶、歇山顶、卷棚顶、硬山顶形式各异,主次分明。牌楼巍峨壮观,眺阁玲珑精致,院院之间有过厅,牌楼相隔,层次分明,活泼有趣。屋内屋外彩绘华丽,堆金沥粉。木、石、砖雕俯仰可见,题材广泛,寓意祥和,刀法精良。我国著名考古专家郑孝燮先生由衷地赞叹,渠家大院的每一个建筑构件都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品,是当之无愧的民居瑰宝。

大院外观为城堡式,墙头为垛口式女儿墙,内分8个大院,19个四合小院,共有240间房屋,每个四合小院都自成体系,而各院落之间有牌楼、过厅相隔,形成院套院、门连门的美妙格局。整个大院墙高院深、气势恢弘。其中石雕栏杆院、五进式穿堂院、牌楼院、戏台院错落有致,主次分明,堪称渠家大院的四大建筑特色。被建筑专家赞誉为“集宋、元、明、清之法式,汇江南河北之大成”。

· · · · ·

渠家大院开发于1993年,经过了三年时间的筹建,于9月22日正式对外开放。祁县渠家在晋商中颇具代表性,曾是清代著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全国各大城市都有渠家开设的商业金融字号,商业资本高达 1000万两白银,其发家过程、经营之道及其经商爱国、投资近代工业、热心公益、兴办教育、发展文化等都很引人注目,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和尊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商人兴衰命运的缩影电视连续剧《昌晋源票号》即是以渠家为原型。现在馆内陈展分晋商纵览、著名商号、巨商大贾、爱国义举、商界盛世、晋剧渊源、渠氏家族7大系列、27个展室,采取原状陈列和系列展出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实物、图片、模型、雕塑等手法,配以声光电等现代化手段,揭示晋商文化的内涵,艺术地再现了渠氏家族穷通天下,雄阔经商的辉煌。

篇3:山西晋商文化博物馆导游词

山西省晋商文化博物馆坐落在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祁县古城内的渠家大院,是一所以晋商文化为主要陈列内容的县级博物馆,是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首家研究晋商文化的博物馆。

渠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年间,距今已有300年的历史,它当年的主人在县城内建有40个院落,人称“渠半城”,整个建筑总面积为23628平方米,现已开发出5317平方米,是当时“渠半城”的五分之一。

渠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为全国罕见的五进式穿堂院,内分3个大院,19个小院,房屋240间。明楼院、统楼院、栏杆院、戏台院巧妙组合,错落有致。悬山顶、歇山顶、卷棚顶、硬山顶形式各异,主次分明。牌楼巍峨壮观,眺阁玲珑精致,院院之间有过厅,牌楼相隔,层次分明,活泼有趣。屋内屋外彩绘华丽,堆金沥粉。木、石、砖雕俯仰可见,题材广泛,寓意祥和,刀法精良。我国著名考古专家郑孝燮先生由衷地赞叹,渠家大院的每一个建筑构件都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品,是当之无愧的民居瑰宝。

大院外观为城堡式,墙头为垛口式女儿墙,内分8个大院,19个四合小院,共有240间房屋,每个四合小院都自成体系,而各院落之间有牌楼、过厅相隔,形成院套院、门连门的美妙格局。整个大院墙高院深、气势恢弘。其中石雕栏杆院、五进式穿堂院、牌楼院、戏台院错落有致,主次分明,堪称渠家大院的四大建筑特色。被建筑专家赞誉为“集宋、元、明、清之法式,汇江南河北之大成”。·北武当山导游词 ·山西导游词 ·观音堂导游词 ·晋祠导游词 ·广胜寺导游词

渠家大院开发于1993年,经过了三年时间的筹建,于199月22日正式对外开放。祁县渠家在晋商中颇具代表性,曾是清代著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全国各大城市都有渠家开设的商业金融字号,商业资本高达 1000万两白银,其发家过程、经营之道及其经商爱国、投资近代工业、热心公益、兴办教育、发展文化等都很引人注目,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和尊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商人兴衰命运的缩影电视连续剧《昌晋源票号》即是以渠家为原型。现在馆内陈展分晋商纵览、著名商号、巨商大贾、爱国义举、商界盛世、晋剧渊源、渠氏家族7大系列、27个展室,采取原状陈列和系列展出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实物、图片、模型、雕塑等手法,配以声光电等现代化手段,揭示晋商文化的内涵,艺术地再现了渠氏家族穷通天下,雄阔经商的辉煌。

篇4:山西晋商文化博物馆导游词

乔家、渠家以及曹家都曾走过西口,塞外的风沙磨炼了他们不甘贫穷的意志与毅力,他们用自己饱含着汗水的业绩,衣锦荣归之后,给后人留下了这些雕梁画栋的宅院,和古色古香、风韵犹存、遍布城乡、数以千计的庭院建筑,而且给建筑学、晋商文化的教学与研究提供了难得的直观资料。

占地8724平方米,6幢大院,20幢小院,共313间房屋组成,整体为“双喜”字布局,全院以一条平直的通道将6幢院分隔两旁,院中有院,院中有园,既重整体美感,又具局部特色,无不造型考究,匠心独用。全院装饰木雕300余件,几乎每件都是一个古老的民间故事。院内砖雕,俯仰可见。100个“寿”字组成的照壁,百字百样,方劲古拙,灵动纤秀。

乔家大院既是建筑艺术的宝库,又是民俗的堂殿。这里已建为华北民俗博物馆。目前,已是山西省十佳旅游景点之一,每年都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人。

可与乔家大院媲美的是渠家大院。是清末民初显赫一时的名门望族、晋商渠源浈的宅院。渠家大院占地5317平方米,共8幢大院,19幢小院,240间房屋,迈入大门,一连五进,深达百米。象征着官品地位的“十一彩”牌楼,戏台院,栏杆院,木雕、砖雕、石雕,或圆雕、浮雕,多处镂空,立体感甚强,游人至此,无不驻足感叹。

渠家大院同乔家大院一样,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遗产,现在已成为新的经济文化的载体--晋商文化博物馆。

在晋中还有不少很有价值的商家大院和民居建筑,如平遥县创建中国第一票号--日升昌的李家、榆次市开辟荣商之路的常家、太谷县的经贸活动伸展到东亚、西欧的大资本家曹家、灵石县因财达官,因官得势,大院建筑南北风格融为一体的王家等,或官府气势较强,或园林盛景较浓,形成了与乔家、渠家大院迥然不同的建筑风格,被专家学者称之为民间瑰宝。 春秋数度,风流尽显,晋商大院以其辉煌的过去,永垂史册。后人将沿着历史上晋商辉煌的足迹,再创新世纪的繁荣。

篇5:山西导游词

晋祠,世界重点文物掩护单元之一,位于太原市西南郊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晋祠原为眷念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武王次子、晋国建国侯而建。建设年月已不行考。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就有关于晋祠的记实,可见其时已经颇为着名了。

晋祠现已称为一个有着几十座古构筑的中国古典园林的游览胜地。这里殿宇、亭台、楼阁、小桥、古树相互映衬,山环水绕,文物群集,古木参天,是一处风光异常美妙的古建园林,被誉为山西的“小江南”,驰名中外。晋祠的文物事业许多,较量闻名的有:圣母殿、侍女像、鱼沼飞梁、难老泉等。

侍女像

圣母殿是晋祠的主体构筑。殿内,除圣母居中端坐外,旁有42尊侍女像。她们有的洒扫,有的梳妆,有的奉饮食,有的侍起居,尚有音乐歌舞,文印翰墨等,各有所司。尽量她们职务差异,但都恒久扣留在宫廷之中,其哀怨、愠怒、厌倦和抑压之情,在她们的面部都有着精致活跃的刻划。在我国古代泥艺术中是较量有数的作品。

奉圣寺

全称十方奉圣禅寺,在晋祠的最南部。这里曾是唐代上将尉迟敬德的别墅,有挂甲树仍立于院中。奉圣寺北有舍利塔,高38米,为七级八角形,每层四周有门,并绕以琉璃勾栏,可供凭倚,登塔眺望,晋祠全景一清二楚。墟落、郊野一览无遗。

金人台

古称莲花台。在晋祠中轴线会仙楼正西。因台上四隅各铸铁人一尊,亦称铁太尉。台正方形,附近砌雕栏,正中设琉璃瓦小焚帛炉楼,高约4米。

四隅金人以西南隅为最佳,其胸前有“北宋绍圣四年铸”铭文,西北隅铁工钱次年所铸,头为明永乐二十一年补造;东南隅为北宋元祐四年锻造,东北隅为19补铸。据《太原县志》载,祠为晋水源头,故镇以金神,为防水灾。

鱼沼飞梁

在晋祠圣母殿前,北宋时与圣母殿同建。鱼沼为水三泉之一,沼上架桥曰“飞梁”,亦称“板桥”,其布局为水中立小八角石柱三十四根,柱础为宝装莲花,石柱之上置斗拱,梁枋,衬托桥面,对象平展毗连圣母殿与献殿,南北两翼下斜至岸边。

平面呈十字型,附近有勾栏围护可凭依。形制非凡,桥东月台上有铁狮一对,模样外形勇猛,造型传神,铸于北宋政和八年(11)。

难老泉

出自悬瓮山下的断岩层,素有“晋阳第一泉”之誉,与侍女像、齐年柏并称“晋祠三绝”。因它晶莹澄澈,畅流不绝,人们便以“难老”名之,泉水常年保持在17℃,浇灌着四面数万亩稻田。

李白、范仲淹等大墨客都曾写过歌咏难老泉的诗。难老泉上有水母楼,是晋源神祠。祠内,水母端庄奇丽,据瓮而坐,她束发未竟,模样外形自若。

齐年柏

晋祠的参天古树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周柏,又名“齐年柏”,相传为西周时所植,因为年月长远,树身已向南倾斜约40度,但仍布满了朝气。

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在几百年早年,就曾以“地灵草木得余润,郁郁古柏含苍烟”的诗句来赞美它的迂腐、苍劲;刻于周柏旁的明末字画家傅山老师的题词“晋源之柏第一章”,越发渲染和陪衬了它固执的生命力。

献殿

在晋祠内鱼沼飞梁之前。原为祭奠圣母,供献礼物的场合。金在定八年(1168年)建设,经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修葺。

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单檐歇山顶,琉璃雕花脊,梁架为彻上露明造,斗拱简捷,出檐深远,前后当心间辟门,别的各间在槛墙之上安放棂栅栏,外面酷似凉亭,但整体布局轻便稳定。

《晋祠之铬并序》碑

在晋祠贞观宝翰亭内,是贞观二十年(646)唐太宗李世民撰并誊写的。碑高1.95米,宽1.2米,厚0.27米,全碑1203字,书法骨格雄健,笔力奇逸,含有王羲之书法之神韵,是书法艺术中的珍品,可谓行书表率。

篇6:山西导游词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我们正在驶过的这道山梁叫做黄花梁,老百姓说“砍尽黄花梁,建起应县塔”,说明过去黄花梁上生长着茂密的森林,但为了建造应县木塔,整座山的木材全被砍光了。据专家测算,当年建造应县木塔总共用了1亿多立方米的木材,得用20xx多辆载重5吨的卡车才能拉完。-

今天的天气非常晴朗,站在黄花梁上就可以看到应县木塔。大家顺着我手指的方向看,远处那个小黑点就是应县木塔,它是雁北大地上最醒目的地标建筑,所以在40里之外都可以看得到。

其实,塔在中国许多地方都是标志性的建筑,比如北京的白塔、杭州的六和塔、苏州的虎丘塔、太原的双塔等等,但是它的作用大家却不一定清楚。塔的起源在印度,最初是用来安葬佛祖的遗骨,因为佛教徒把佛祖和高僧的遗骨都称作舍利,所以早期的佛塔统称为舍利塔。据说,大千世界共有8万4千座佛祖的舍利塔,而中国有19座,我们今天将要参观的应县木塔就是其中之一,1966年,我们就在木塔中发现了两枚珍贵的佛牙舍利。塔的作用也不仅仅限于藏放舍利,中国的大地上还有风水塔、文峰塔、标志塔、瞭望塔,可见塔的功能是多样的。而建塔的材料更是富于变化。

据历史文献记载,中国最早的塔都是木塔,但是木塔有着致命的弱点——怕火。因此,三国以后,人们开始用防火性能较好的砖、石、铜、铁、琉璃乃至金、银等各种材料来建塔。由于建筑材料的多样化,中国古塔在类型上也进行了许多创新,除了印度佛塔固有的覆钵式,还发明了楼阁式、密檐式、金刚宝座式、过街塔、造像塔、花塔等10多种类型。华夏大地上,至今仍保存着3000多座古塔,而山西就有280座之多,其中应县木塔和洪洞广胜寺飞虹塔是楼阁式塔的代表作,灵丘觉山寺塔是密檐式塔的杰出代表,五台山大白塔是中国最高的覆钵式塔,五台山园照寺室利沙舍利塔是中国最高的金刚宝座式塔,堪称是中国古塔艺术的博物馆。

塔作为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类型,其意义早已超出了建筑本身,而应县木塔无疑就是其中最为杰出的代表。大家看,我们离大木塔已经越来越近了,它那拔地擎天的形象被古人誉为“天柱地轴”。

【山西文化之旅导游词】相关文章:

1.山西著名景点导游词

2.山西导游词精选

3.山西云冈石窟导游词

4.山西导游词简短

5.简短山西导游词优秀

6.山西热门旅游导游词

7.山西煤炭博物馆导游词

8.山西华严寺的导游词

9.山西导游词景点介绍

10.山西王家大院导游词

下载word文档
《山西文化之旅导游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