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浅谈基因工程在番茄抗旱方面的作用论文

浅谈基因工程在番茄抗旱方面的作用论文

2022-09-08 08:21:4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能能盐”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3篇浅谈基因工程在番茄抗旱方面的作用论文,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后的浅谈基因工程在番茄抗旱方面的作用论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浅谈基因工程在番茄抗旱方面的作用论文

篇1:浅谈基因工程在番茄抗旱方面的作用论文

浅谈基因工程在番茄抗旱方面的作用论文

摘要:番茄抗旱性是由许多微效基因座和数百个影响干旱形态和生理反应的基因控制的, 阐明番茄抗旱的分子机制、开发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有助于加速培育具有抗旱性的番茄新品种。本文概述了番茄抗旱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番茄在干旱条件下的形态特征变化和抗旱育种, 重点阐述了番茄抗旱性基因工程改良方面的研究进展, 为进一步应用现代生物技术进行植物抗旱性基因工程改良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方法和思路。

关键词:番茄; 抗旱; 育种; 基因工程; 综述;

中国人口众多, 农业生产所用的淡水资源十分匮乏, 人均仅有2 200 m3, 是全球人均淡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王海波, ) 。干旱缺水在众多非生物胁迫中是最具破坏性的, 同时也是限制作物产量和品质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Tuberosa&Salvi, ) 。其中生殖生长期受干旱影响最大, 在生殖阶段干旱胁迫可以直接导致作物的产量损失大于50% (Boyer, 1982) 。

干旱胁迫通常伴随着热胁迫或其他胁迫, 植物使用多种策略来响应干旱胁迫并且通过多种信号级联和渗透调节等形态和生理改变以适应干旱。Levitt (1981) 认为, 植物适应干旱的机理可分为避旱、御旱和耐旱, 并且将御旱性和耐旱性统称为抗旱性。避旱即植物在干旱来临之前加速发芽, 缩短生命周期以避免干旱胁迫;御旱即植物在干旱初期, 胁迫尚不严重时, 通过改变地上部和根系性状以减少水分损失, 维持较高的水势, 以应对干旱胁迫;耐旱即植物演变出一系列的缓解机制如积累渗透保护剂, 防止细胞内水分散失;产生胁迫感应信号, 抗氧化剂和活性氧 (ROS) 清除剂;降低光合酶活性以降低光合作用等生理生化反应, 在严重干旱胁迫下维持细胞结构的稳定性。尽管已经有一些策略能够提高植物的抗旱性, 但由于抗旱性状的生理和遗传复杂性, 在改善抗旱性或开发抗旱品种方面进展缓慢。

番茄 (Solanum lycopersicum L.) 是全世界栽培最广泛的蔬菜作物之一, 全球番茄产量达到1.6亿t, 其中超过30%产自中国 (联合国粮农组织,同时, 番茄也是植物科学研究的重要模式植物之一。番茄原产地在南美洲热带地区, 属于需水量较多的一种蔬菜作物, 环境胁迫中干旱胁迫是限制番茄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制约因素 (柏成寿和陆帼一, 1991) 。因此选育抗旱性强的番茄品种是重要的育种目标。目前, 主要通过常规育种、生物技术或两者结合的方法改良植物的抗旱性。近年来, 诸多学者围绕着番茄抗旱性做了大量颇具价值的研究工作, 为番茄抗旱性的改良奠定了基础。

1 干旱对番茄形态特征的影响

1.1 干旱对番茄根系的影响

根系发育直接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拥有一个健壮的根系对于提高作物的抗旱性非常重要。最具代表性的智利番茄 (S.chilense) 生长在世界上最干旱的地区, 其发达的根系能够促进植株吸收深层土壤的水分 (Chetelat et al., ) 。Champoux等 (1995) 认为, 水稻根系厚度、根系表面积、每分蘖根干质量、最大根深度和根/茎比均与田间抗旱性呈正相关。杨再强等 发现, 在干旱胁迫时土壤中番茄的浅层根系会减少, 根系深扎、根表面积增加, 然而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 植物正常的生长机制遭到破坏, 导致根长、根表面积和根尖数等降低, 根系的正常生长受到显着抑制。

1.2 干旱对番茄叶片的影响

水分胁迫或其他逆境信号会诱导多种离子进出保卫细胞, 造成保卫细胞内成分发生变化, 从而导致保卫细胞形态改变, 造成气孔关闭、卷叶、植物的蒸腾速率降低, 与植物抗旱性有关的叶片性状包括叶片形状 (卷叶) 、角质层、气孔密度、气孔孔径、叶片渗透调节等。

Kadioglua等 () 发现, 水稻、玉米、小麦和高粱等作物的叶片适度卷曲可以改变植物叶片结构, 增强光合作用, 通过减少水分蒸发流失延迟衰老并增加冠层光透射。当干旱胁迫严重时, 通过诱导并加速植物叶片的衰老来减少绿叶面积, 从而减少蒸腾和水分的消耗 (安玉艳和梁宗锁, 2012) 。但是在作物生产中, 干旱胁迫引起的叶片衰老, 导致干旱解除后作物冠层面积的减少和光合同化能力的降低, 进而引起整株早衰并最终导致作物产量和品质的下降 (Rivero et al., ) 。

气孔在控制植物蒸腾失水、降低叶片表面的高温、吸收CO2进行光合作用以及促进植物生长方面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Damour et al., ) 。番茄气孔大部分集中于叶片下表皮, 叶片下表皮的气孔密度远远大于上表皮;随着土壤水分亏缺强度的增加, 叶片上表皮气孔密度逐渐增大, 而下表皮气孔密度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 (刘朝霞, 2016) 。潘那利番茄 (S.pennellii) 叶片表皮具有较多气孔, 可吸收和利用空气中的水分, 并且叶片上有丰富的蜡质, 可以降低干旱情况下的水分丧失, 对干旱胁迫具有明显的耐受性 (Chetelat et al., 2009) 。

2 番茄抗旱性育种的研究进展

种质资源是育种的基础。由于番茄是一种严格的自花授粉植物, 经过长期的驯化和选育, 番茄的遗传背景逐渐变窄 (Rick, 1986) 。因此, 通过广泛的育种策略丰富番茄的种质资源对番茄育种极其重要。研究人员正努力通过常规育种技术、分子辅助育种和转基因技术等育种方法获得抗旱性强的番茄品种。

2.1 番茄抗旱性基因工程改良研究进展

转基因技术能够打破物种界限、克服生殖障碍, 把重要的抗旱基因整合到品种中, 能够快速、有效地改良作物的抗旱性。植物为了适应干旱胁迫, 进化出多个调节不同干旱响应基因的互作信号传递链, 这些干旱响应基因用于产生在干旱条件下起作用以增强植物抗性的蛋白质, 如转录因子 (TF) 、酶、分子伴侣和其他功能性蛋白等。目前, 已经有很多基因通过超量或抑制表达来检测基因在植物抗旱中的作用, 并且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这些在抗旱中有功能的基因不但可以直接改良植物的抗旱性, 也可以开发标记, 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MAS) 育种奠定基础。

2.1.1 抗旱相关转录因子

植物碱性亮氨酸拉链蛋白 (b ZIP) 、干旱响应元件结合蛋白 (DREB) 、NAC和锌指 (Zinc finger) 蛋白等编码多种TF家族成员, 能够提高植物抗旱性 (Yamaguchi-Shinozaki&Shinozaki, 2006;Ariel et al., 2007;Ciftci-Yilmaz&Mittler, ;Fang et al., 2008) , 这些TF基因的异位表达或抑制可能激活多种胁迫耐旱机制。

植物的b ZIP转录因子能通过参与脱落酸 (ABA) 信号转导途径, 调控植物对干旱胁迫的反应。Orellana等 (2010) 研究Sl AREB1在番茄中的功能作用时, 将Sl AREB1基因在番茄中超量表达, 转基因番茄植株显着提高了对干旱和高盐胁迫的耐受性, 同时大规模基因表达分析显示Sl AREB1能够上调与高盐、干旱和氧化应激相关基因的表达。

一些DREB/CBF基因在ABA独立的干旱响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并且通过分离和鉴定该家族的很多成员发现, 它们能够改良植物的抗旱性。首先在拟南芥中发现DREB (包括两个亚类:DREB1和DREB2) 在干旱胁迫中起作用 (Liu et al., ) 。将拟南芥的At CBF1转录因子在rd29A启动子的控制下, 在番茄中异源表达, 能够显着提高转基因番茄植株对干旱胁迫的耐受性, 并且植株正常生长 (Singh et al., 2011) 。然而Li等 (2012) 研究发现, 当SIDREB基因在番茄中超量表达时, 由于合成赤霉素的关键基因下调表达, 导致转基因番茄叶片扩大和节间伸长受到限制, 从而造成矮小的表型, 由此提高了转基因番茄的抗旱性。

NAC由NAM、ATAF和CUC组成, 属于植物特有的TF家族, 番茄中共有102条NAC蛋白, 这个家族的部分基因参与植株对病原体、病毒感染和环境刺激的反应 (Souer et al., ;Nuruzzaman et al., ) 。Liu等 () 研究发现, 将NAC转录因子Sl SRN1沉默能够增加转基因番茄对生物胁迫的敏感性, 如因灰葡萄孢菌、丁香假单胞菌而感染疾病, 但会提高转基因番茄对氧化、高盐、干旱胁迫的耐受性。Sl NAC4调控干旱和高盐的相关基因表达, 在番茄抗旱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Zhu et al., 2014) 。由此, NAC蛋白可以作为功能基因资源, 用于改善植物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耐受性 (Nakashima et al., 2012;Puranik et al., 2012) 。

其他转录因子, 如乙烯响应因子 (ERF) 不仅能够促进植物种子萌发、果实成熟、器官脱落、病原体反应和衰老, 还能够参与植物胁迫反应 (Narayana, 1991) ;并且其他研究还证明, ERF的TF家族参与植物胁迫反应 (Lorenzo et al., ) 。Klay等 (2014) 研究发现, 属于番茄ERF家族的转录因子Sl-ERF.B.3基因在干旱以及盐分胁迫下被下调表达, 但有趣的是低温、高温胁迫会诱导其表达。超量表达1个番茄的WRKY转录因子Sl WRKY39, 显着提高了番茄的抗旱能力 (Sun et al., ) 。番茄的1个SR/CAMTA转录因子Sl SR1和Sl SR3L负向调控番茄的抗病能力, 但是正向调控番茄的抗旱性 (Li et al., 2014a) 。

2.1.2 氧化调控相关基因

活性氧 (ROS) 会导致脂质过氧化、蛋白质和核酸的变性等, 可通过抑制ROS积累以减轻干旱胁迫, ROS的清除是由一系列酶和非酶抗氧化剂以及有机化合物完成的 (Gill&Tuteja, 2010) 。

过氧化氢酶 (CAT) 是一种抗氧化酶, 属于ROS清除剂, 负责将H2O2分解成水和氧气, 以维持植株体内活性氧的平衡。将源自大肠杆菌的过氧化氢酶 (cat E) 基因引入番茄的叶绿体后, 转基因株系对过氧化氢具有更高的亲和性, 并且转基因番茄中cat E基因过表达不仅能够提高因冷胁迫或干旱胁迫而引起的氧化损伤的耐受性, 还能够提高由除草剂百草枯引起的氧化应激的耐受性 (Mohamed et al., 2003) 。

在高等植物中,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作为抗氧化酶和ROS的清除剂, 负责催化超氧自由基产生的O2和H2O2。在植物细胞中根据酶的活性位点上具有不同的金属 (Fe2+、Mn2+和Cu2+) , 以及它们在亚细胞定位中不同的位置 (细胞质、线粒体、过氧化物酶体和叶绿体) , 将其分为几种SOD异构体 (Wang et al., 2007;Aydin et al., 2014) 。如Mn SOD基因在番茄植株中的`过表达能提高对高盐和干旱胁迫的抗性, 且降低了电解质的渗透率, 这意味着Mn SOD能够降低活性氧对转基因番茄的损伤 (Wang et al., 2007) 。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G6PDH) 在戊糖磷酸途径中首先氧化葡萄糖-6-磷酸 (G6P) , 是该反应的限速酶, 并且能够产生大量的NADPH。G6PDH活性增强能够为抗氧化系统提供NADPH, 以去除过量的ROS, 保护细胞膜的稳定性 (Santo et al., 2012) 。G6PDH启动子中具有不同的ABA响应元件, 其表达部分是由于ABA的诱导 (Cardi et al., 2011) 。G6PDH在干旱条件下与ABA合成相关的NCED, ABA信号转导因子PP2C, 参与脯氨酸合成的P5CS, 参与ROS清除的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 (APX) 等其他干旱相关基因均在番茄的应激反应中呈现显着上调和活性增强, 并且在干旱条件下呈现持续增长的状态 (Landi et al., 2016) 。综上所述, 干旱诱导ABA合成和信号传导, 特异性激活ABA应答基因, G6PDH则被特异地诱导, 以此满足清除系统 (例如APX) 增加引起的增加还原剂的需求, 从而调节和稳定ROS的增量, 进而提高了植物的抗旱性 (Landi et al., 2016) 。

2.1.3 信号传导相关基因

当细胞壁首先感知非生物胁迫后会激活涉及不同胁迫基因的信号转导 (Oliveira et al., 2014) 。转录后蛋白修饰如蛋白磷酸化/去磷酸化, 蛋白降解/修饰和第二信使的感应如Ca2+, 它们在胁迫信号传导和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一些TF和干旱响应蛋白需要通过被磷酸化/去磷酸化或修饰等翻译后调节以获得活性, 例如编码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MAPK) 、编码CIPK蛋白激酶的基因、编码钙依赖蛋白激酶 (CDPK或CPK) 和编码蔗糖非酵解型蛋白激酶钙依赖蛋白激酶 (Sn RK) 等的基因都在干旱胁迫信号传导和调节途径中起作用。MAPK在耐受胁迫相关的信号网络中起关键作用 (Huang et al., 2012) 。将植物暴露于各种非生物胁迫条件下时, MAPK参与ABA的调节过程 (Hirayama&Shinozaki, 2007) , Li等 (2013) 使用VIGS方法发现Sp MPK1、Sp MPK2和Sp MPK3基因通过影响ABA-H2O2途径影响H2O2的产生和气孔的运动来增强番茄的耐旱性。超表达Sl MPK7的转基因番茄会积累较少的ROS、更多的脯氨酸和可溶性糖以及诱导胁迫响应基因表达, 提高转基因番茄对非生物胁迫的耐受性 (Yu et al., 2016) 。CIPK和CDPK是两种类型的Ca2+-敏感蛋白激酶, 据报道Md SOS2L1 (源自苹果的CIPK激酶) 能够增加番茄和苹果中抗氧化代谢物的水平(Hu et al., 2016) 。Sn RK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一类Ser/Thr类蛋白激酶, 在植物抗逆生理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番茄中抑制表达Sl Sn RK2.1、Sl Sn RK2.2显着提高了转基因番茄对渗透胁迫的耐受性以及对氧化胁迫的耐受性, 番茄的耐盐性和耐旱性明显增强 (Yang et al., 2015) 。

2.2 番茄抗旱性常规育种的研究进展

番茄抗旱性的常规育种主要采用大规模回交策略获得集亲本优良性状于一体的新品种, 获得超越亲本的杂交后代或者由基因互作产生亲本不具备的新性状类型, 开发具有改良抗旱性和具有高产潜力的新品种 (Slabbert et al., ) 。许多研究表明, 野生番茄及其近缘野生种中含有丰富的耐旱基因, 将这些携带优良耐旱基因的野生番茄与普通栽培种番茄杂交, 可以将双亲的优良性状整合到一起, 从而育成耐旱性强的番茄材料或新品种。例如耐旱野生番茄S.pennellii和普通栽培种番茄S.lycopersicum cv.M82进行杂交, 杂交后代与M82进行回交, 在干旱条件下后代的产量显着高于亲本 (Gur&Zamir, 2004) 。

由于常规育种是通过植株的表型性状来推测抗旱性的基因型, 而抗旱性是由多个小的微效基因座控制, 且遗传多样性, 遗传力低, 抗旱性相关性状的基因型-环境相互作用水平较高, 所以番茄抗旱育种中常规育种的进展仍然相当缓慢。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 人们开始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进行植物抗旱性分子改良研究。在利用基因工程改良番茄抗旱性的同时,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MAS) 技术也应用到改良作物抗旱育种实践中。采用MAS技术能够追踪调控抗旱性状的遗传位点, 免去多年的大量田间测试工作, 提高选择效率, 同时高分辨率的遗传图谱和物理图谱建成之后, 就可以通过图位克隆技术分离抗旱相关基因, 研究抗旱基因的功能。同样, 标记辅助回交 (MABC) 的策略可以将抗旱供体基因型的主要数量性状基因座 (QTL) 渗入高产但不抗旱或干旱敏感的受体亲本中, 以提高植物的抗旱性。

3 展望

番茄营养丰富, 风味独特, 深受人们的喜爱。近年来我国番茄栽培面积不断增加, 尤其是设施栽培。但是农业水资源匮乏是限制番茄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 科学合理地进行番茄生产是众多研究人员的目标。

在自然条件下, 干旱胁迫的时节、强度和持续时间是高度动态和不可预测的, 这使得抗旱性研究复杂化。因此, 如果条件允许, 在评估抗旱时应与其他主要的非生物胁迫如高温和高盐联系起来, 因为干旱胁迫经常伴随高温胁迫的发生, 并且植物在响应这些胁迫时会在多种水平上发生交互作用。

通过转基因的方法已经分离和鉴定了许多与作物抗旱性相关的基因。然而, 检测这些基因对番茄抗旱性的影响主要在温室、小盆中或仅在幼苗期间进行, 只有少数在田间检测。由于田间干旱胁迫的复杂性, 那些温室中对改良抗旱性有效的基因在用于育种程序之前必须在田间进行进一步评估。并且一些基因对作物正常生长或增产潜力会有负面影响, 例如植物在遭遇不利的环境时, 植株变得矮小, 减少能量或水分的流失以适应逆境。所以在番茄抗旱育种过程中, 在明确基因功能的基础上, 还需要建立科学的抗旱评价体系。目前, 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和MAS结合的方法进行育种, 是提高番茄抗旱性的有效途径。

基因组编辑也是一种精准、高效的基因工程方法。其中CRISPR/Cas (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associated protein) 系统只需合成1个sg RNA就能实现对基因的特异性修饰, 操作简单。利用此系统将番茄的Sl MAPK3基因进行定点敲除, 番茄表现对干旱高度敏感 (Wang et al., ) 。尽管关于基因编辑技术在番茄抗旱性方面的报道并不多, 但番茄具有高效的转化方法、二倍体基因组、高质量的基因组序列以及极高的经济价值, 在众多双子叶植物中是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的理想候选者 (Brooks et al., 2014) , 并且基因编辑技术能够定向修饰基因, 能够获得不含转基因痕迹的后代, 操作方便。因此基因编辑技术在改良番茄性状、提高抗旱性方面极具潜力。

参考文献

[1]安玉艳, 梁宗锁.2012.植物应对干旱胁迫的阶段性策略.应用生态学报, 23 (10) :2907-2915.

[2]柏成寿, 陆帼一.1991.水分胁迫对番茄幼苗生长影响的研究.园艺学报, 18 (4) :340-344.

[3]刘朝霞.2016.土壤干旱胁迫对番茄根系生长、气孔特性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硕士论文].南京: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4]王海波.2011.海水淡化用p H及电导率在线检测系统研究[硕士论文].杭州: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5]杨再强, 邱译萱, 刘朝霞, 陈艳秋, 谭文.2016.土壤水分胁迫对设施番茄根系及地上部生长的影响.生态学报, 36 (3) :748-757.

篇2:基因工程疫苗在动物疾病防治中的作用分析论文

基因工程疫苗在动物疾病防治中的作用分析论文

摘要:随着传染性疾病范围的逐渐扩大和种类的逐渐增多, 动物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生命威胁, 而通过不同途径进行传播的传染性疾病也会危害人类的健康。在这种情况下, 对动物疾病的防治工作显得重要而紧迫。基因工程疫苗作为一种先进的现代生物方法, 与传统疫苗相比, 有了更高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这种新兴的治疗技术势必会对动物疾病的防治带来显着的效果。基于此, 从三个方面来探讨基因工程疫苗在动物疾病防治中的运用, 希望对以后动物疾病防治工作的开展有所借鉴意义。

关键词:基因工程; 疫苗; 动物疾病; 防治;

疫苗接种在防治动物和人类的传染性疾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运作机制是通过向体内注射由病原微生物加工而来的自动免疫制剂, 从而对这种病原菌产生免疫作用。据统计, 免疫接种每年能避免200万~300万例因白喉、破伤风和麻疹导致的死亡, 可见疫苗接种在对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影响之大。基因工程疫苗的出现无疑会成为一种极富潜力的`新型疫苗, 进一步带动疫苗技术的发展。

1 基因工程疫苗的分类

1。1 亚单位疫苗

亚单位疫苗又被称为重组或生物合成亚单位疫苗, 它是一种合成基因产物, 通过基因工程方法重组微生物中的抗原肽短基因和质粒等载体, 从而生成大量的保护性肽段, 再加入相应量的佐剂, 即研制成亚单位疫苗。但由于疫苗内所含的抗原很少, 达不到对疾病的防治效果, 所以还需要借助单一蛋白质抗原分子对疫苗进行免疫反应诱导。亚单位疫苗有三大类, 即细菌性疫苗、病毒性疫苗和激素疫苗, 其中细菌性亚单位疫苗包括大肠杆菌、炭疽和链球菌等;病毒性亚单位疫苗包括狂犬病、乙肝和口蹄疫等[1]。在亚单位疫苗的研制过程中, 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要明确免疫活性抗原DNA的编码;二是要匹配表达系统与基因产物。此类疫苗没有感染性, 所以相比其他疫苗免疫效力并不强, 但其很环保, 不会对生态环境有危害, 并且可以鉴别多种感染病毒, 对动物和人类的安全来说比较实用。

1。2 活载体疫苗

活载体疫苗是通过将抗原基因携带到一些不会致病的病毒或者细菌上, 从而产生相应的免疫能力, 再将这种具有免疫能力的抗原基因接种到动物身上, 使之达到防治疾病的效果。相比其他疫苗, 该疫苗有以下几种优点:它能消灭活疫苗, 弥补疫苗的免疫缺陷;研制程度相对简单, 且研制成本较低;免疫效果好、持续时间长、用量少;有利于检测和鉴别流行病。它也有比较明显的缺陷:可能会出现毒力反强的现象;个别没有种痘病毒疫苗的动物会染病;在二次疫苗注射时会发生排斥现象。

2 基因工程疫苗在运用过程中的特点

2。1 动物基因工程疫苗的优势

与传统的疫苗不同, 基因工程疫苗利用生物技术在将病原体的免疫保护作用存留下来的基础上, 消除了无效和致病的病原体成分, 这样便加强了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基因工程疫苗可以批量生产, 这大大缩短了疫苗的生产时间, 并且生产成本非常低;基因工程疫苗还可以通过检测病源蛋白抗体, 看出感染动物和免疫动物的差别;通过活载体可以形成多价联合疫苗, 起到“一针防多病”的效果。

2。2 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基因工程疫苗的运用带来了可观的效果, 但它并不完善, 会出现一些安全上、免疫力上的问题, 基因工程疫苗在运用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基因工程疫苗虽然在安全问题上已有了很大的改善, 其毒力反强的可能性也降到了很小, 但这些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消除和解决, 在安全问题上, DNA重组技术是否会对生物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还有待研究;在DNA重组技术上, 基因的稳定性和免疫原性等问题有待更深入的临床测试, 并且要考虑动物遗传背景和个体差异性;在免疫程序的制定上, 需要注意动物母源抗体和免疫效力等问题。

3 基因工程疫苗的具体应用

3。1 亚单位疫苗

亚单位疫苗的研制出现引起了许多动物疾控中心的重视, 不同种类的亚单位疫苗在应用之前都进行了相应的实验, 结果表明这种疫苗在动物疾病的防治上有着重要的作用, 由上海生物工程中心研发的仔猪大肠埃希菌k88、k99双颊基因工程灭活疫苗, 由宁夏大学研发的羔羊、犊牛大肠埃希菌基因工程灭活疫苗, 这两种亚单位疫苗对于动物幼崽腹泻问题都有重要的防治效果[3]。

3。2 活载体疫苗

活载体疫苗在对动物疾控上应用十分广泛, 它有着一针防多病的功效。常见的活载体病毒有痘苗病毒、禽痘病毒、火鸡疱疹病毒等。通过国家相关部门长期的疫苗研究工作, 目前研制的活载体疫苗正是一针多防, 以H5亚型禽流感病毒HA与NA基因的重组禽痘病毒疫苗r FPV—HA—NA为主, 也含有对禽流感病毒H5N1和H7H1的抵抗因素, 并且能防治痘病毒的感染。

4 结语

基因工程疫苗有多种类型, 而每种类型都有相应的优势和劣势, 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因此各地的疾控中心和相关部门要认清动物疾病的特点, 全面了解和掌握各类疫苗的优缺点, 合理地匹配, 从而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基因工程疫苗作为一种新型防治技术目前还没有得到广阔的发展空间, 但就目前的生物技术来说, 它在与传统疫苗的相比, 有一针治多病、研制程序简化、可大规模生产等诸多优势, 可见它在动物疾控上的应用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但它在安全、DNA重组技术、存在毒力反强等诸多方面的不完善也值得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对其不断完全完善, 从而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宁志军。基因工程疫苗在动物疾病防治中的应用[J]。甘肃畜牧兽医, 2016 (9) :24—25。

[2]王寿富。基因工程疫苗在动物疾病防治中的应用[J]。北京农业, 2014 (33) :169—170。

[3]丁国婵。基因工程疫苗在动物疾病防治中的应用[J]。当代畜牧, 2013 (18) :41。

篇3:在防汛抗旱中水利工程的作用及发展对策论文

在防汛抗旱中水利工程的作用及发展对策论文

摘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 水利工程的防汛抗旱作用是不可或缺的, 尤其是对于我国而言, 加强水利工程管理, 确保其更好地发挥防汛抗旱功能已经成为相关部门管理工作的重点。本文从水利工程在防汛抗旱中的作用出发, 结合问题探究其相关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水利工程; 防汛抗旱; 作用; 对策;

近年来, 生态环境在人类过度开发的过程中出现了失衡。全球气候变暖的危机, 使得我国各地降雨量分布出现异常变化, 而这必然会增加各地区旱涝灾害的风险。在应对洪涝灾害的过程中,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 水利工程在防汛抗旱中的.作用

水利工程在防汛抗旱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河道堤坝的防汛作用。修筑河道堤坝是阻止河水肆虐, 科学引导河流方向, 保证河岸居民生命与财产安全的重要手段。作为水利工程主要的建设内容, 在投入使用之后, 能够及时阻挡、疏导洪水, 为抗洪救灾提供条件。二是水库防汛作用, 水库作为基本的蓄水池, 不仅发挥储水、供水、发电功能, 还能够在洪水来临时, 汇集河道水量、降雨量等, 在警戒线水位以下调蓄洪峰, 缓解汛情, 减轻河道压力, 同时利用警戒水位线及时传递险情, 为抗洪救灾做好准备。三是蓄滞洪区的防汛作用, 蓄滞洪区主要是指河堤外洪水临时贮存的低洼地区及湖泊等, 这一区域具备“上吞下吐”的功能, 在河段分泄洪水过程中能够起到削减洪峰, 短期阻滞洪水的作用。四是灌溉工程的抗旱作用。农业发展中水源灌溉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由于季风气候影响, 各地区降水量不均, 农业发展单纯依靠自然力量难以持续发展, 因此, 修建灌溉工程, 在洪水期蓄水, 枯水期灌溉农田, 有效平衡各地农业用水量, 以有效缓解旱情, 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2 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的相关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我国在水利工程建设方面的投入也有所增加, 但是由于其在管理中的种种问题, 使得一些水利工程的防汛抗旱功能得不到有效发挥, 例如工程建设技术水平不高, 缺乏科学规范, 技术人才专业性不足、监督管理环节缺失等。对此, 各级水利部门应主动作为, 推动水利工程的科学管理。

2.1 推动水利工程的科学规范管理

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是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发展国计民生的大事, 因此, 相关部门应该从法律层面, 对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制定框架, 例如根据各地区的旱涝灾害情况, 推动水利工程防汛抗旱管理条例的出台, 完善水利工程建设的技术标准, 建立蓄滞洪区的管理办法, 从而为水利工程防汛抗旱作用的发挥提供依据。

2.2 加强技术人员培训, 发挥水利工程管理主体作用

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工作的主体是人才, 尤其是在知识经济背景下, 加强高素质技术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推动我国水利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各地区在水利工程管理中, 应制定长期的人才培养计划, 不仅要加强对在职人员的技术培训, 还应该积极引入高技术人才;明确各岗位人员的工作职责, 根据大数据平台, 对当地农田水利的发展规模、水土保持效果、水资源利用数据、地下水存量等等进行分析, 并为水利工程发挥防汛抗旱作用提供必要依据。

2.3 完善监督管理机制, 确保工程项目建设信息公开透明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中逐步引入竞争机制, 但是相关管理部门在发挥市场基础调节作用的同时, 也应加强对监督制度的构建, 从水利工程立项到招投标, 从建筑施工到投入使用, 应保证信息公开透明, 吸引社会各界监督, 保证工程建设质量, 提高水利工程防汛抗旱效果。

2.4 积极推广科学灌溉技术, 加强对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引领下, 发展绿色农业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 相较于传统的大面积漫灌, 农业技术部门应积极推广渠道防渗, 低压喷灌、管灌等节水灌溉技术, 以保证用最小的灌溉投入获得最大的农业生产效益, 从而提高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效率, 使我国农业逐渐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3 结语

从生态平衡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方面, 水利工程的作用十分突出。我国作为农业大国, 应结合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 加强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 确保其在防汛抗旱、经济创收、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卜海金.浅析水利工程在防汛抗旱中的作用及相关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 (02) :87, 89.

[2]马权清.农田水利工程在防汛抗旱中的作用分析[J].农业科技与信息, (01) :29-30.

篇4:分析农田水利工程在防汛抗旱中的作用论文

1.1 合理调整水量在空间上的分布

农田水利工程作为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它的作用是将集中在河道、水库及湖泊中的水资源按照合理的路线输送到不同区域的'农田中,以满足农田中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为农业生产提供保障,缓解干旱地区的用水矛盾,保证农作物、牲畜等有充足的供水,从而实现农业经济的持续增长。

1.2 防止洪涝和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我国疆域面积辽阔,不同地区在地质环境、气候条件等方面有很大差异,最明显的是南北方的农田种植,北方地区相对缺水,因此合理调配农田水资源尤为重要。此外,这种水资源在时空分布上不均现象很容易诱发一系列洪涝和干旱灾害,对农业生产十分不利,而水利工程则可以有效缓解这一问题,在雨量充沛季节可以蓄水,在干旱季节进行调蓄输水,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因为水量分布不均而引起的洪涝和干旱等灾害的发生。

1.3 有利于实现节水灌溉

农业生产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自然因素的制约,尤其是天气制约更为明显,传统的农田灌溉方式是以大水漫灌为主,而有些地方在干旱季节则无水灌溉,农业种植的产量很难有稳定的保障。但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可以根据农作物的生长状况进行灌溉调水,实现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有效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从而为实现节水灌溉提供了可能。

2 健全完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建议

2.1 在意识上加强重视

随着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已

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重视,但是在偏远地区还需要政府加大宣传力度,对其重要性进行普及。同时,应加大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资金投入,以保证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同时在工程建成投入使用过程中,也要引导农民群众做好日常的维护工作,避免破坏。

2.2 加强防洪抗旱的工程管理

在农田水利管理体系中,防洪抗旱是其重要内容之一。因此,从水利工程的公益性性质来讲,必须要将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将管理的各项政策体现在具体的维护中,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定期对水利工程的水闸、坝基等进行检查,对于其中关键部位的易损易消耗零部件要定期更替,与此同时,还要对输水的路线进行巡查,保证水利灌溉的顺畅有序。

2.3 防止政策和资金方面出现问题

农业产业关系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它充当着最为基础的角色,因此,加强农业管理,提高农业产业的现代化水平井设备的高效化管理。机井管理制度在制定后,还要对相应部门的责任进行细化,将责任具体到个人,确保各项管理制度可以得到有效落实,避免出现管理制度的形式化,并且在制度的具体执行中,还要有相应的监管部门做监督。

2.3 进一步完善机井的设备配置

机井功能的高效化发挥离不开内部各项设施的有力支持,相关部门要对需更新的设施及时替换,并留出专门的资金作为保障,与此同时,还要指派专门的维修管理人员,对机井的配套设施定期检测、维护和保养。根据机井设施的性能特点,制定相应的维护方案,从而延长配套设施的使用寿命,对于常见问题的解决要及时做好记录,尤其是关键数据的统计,更要精确无误,以便对机井性能做科学分析,这样可以及时清除故障,保证正常运行。

3 总结

机井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保障,它是发展现代化农业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由于不同地区农作物种植环境的差异,在机井建设和维护工作中也会有一定的不同,针对当前机井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政府部门、基层乡村等共同努力,根据地区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解决策略,将问题的不利影响控制到最小,从而发挥机井功能的最大作用,使之成为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篇5:基因工程在林木抗寒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基因工程在林木抗寒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摘要:文章综述了基因工程在林木抗寒方面的研究进展, 包括结构基因、顺式作用元件、转录因子和转基因技术。

关键词:基因工程; 林木; 抗寒;

逆境会伤害植物, 严重时会导致死亡。当温度下降到0℃以下时, 植物体内发生冰冻, 因而受伤甚至死亡, 这种现象称为冻害。树木在生长期中如遇到温度的突然变化, 会打乱植物生理进程的程序而造成伤害, 迄今为止, 尚没有解决低温冻害的根本办法。随着基因工程的发展, 在树木的抗寒性研究方面取得了进展。本文就结构基因、顺式作用元件、转录因子和转基因技术在林木抗寒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 以期为林木抗寒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1 结构基因

结构基因是一类编码蛋白质的基因, 大多数真核生物的基因是不连续基因。所谓不连续基因就是指基因的编码序列在DNA分子上是不连续的, 被非编码序列所隔开。编码的序列称为外显子, 是一个基因表达为多肽链的部分;非编码序列称为内含子, 又称插入序列。内含子只转录, 在前mRNA时被剪切掉。一些抗寒相关的结构基因, 通过转录形成RNA, 再通过翻译形成相关的蛋白质, 进而表现出抗寒的特性。, 李春霞从胡萝卜中克隆得到抗冻蛋白基因, 并转入山杨, 得到转基因植株后经PCR检测获得1株卡那霉素的转基因株系, 结果表明目的基因AFP基因已被整合进山杨基因组中[1]。, Benedict等将拟南芥抗寒相关基因CBF1基因转化到杨树基因组中, 并证明该基因的成功表达可提高杨树的抗寒性。

2 顺式作用元件

顺式作用元件, 位于结构基因的旁侧, 包括启动子、增强子、应答元件。它是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 并通过这种结合进而调控下游基因转录, 确保转录的精确起始和转录效率。目前此方面在林木中研究较少, 相对滞后。此外, Li等[2]研究表明不同基因启动子对抗逆基因的表达作用不同, 其中cor15基因启动子要弱于cor15b基因启动子对抗逆基因表达活性的影响, 此外还发现这种影响不仅与顺式作用元件种类有关, 也与其数量密切相关。Khurana等[3]发现CCAAT—box和HSEs作为小分子热激蛋白sHSP26启动子中重要的热激元件在表达调控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3 转录因子

转录因子即能够结合在基因上游的特异核苷酸序列上的蛋白质, 并能调控该基因的转录。转录因子可以调控核糖核酸聚合酶 (RNA聚合酶, 或叫RNA合成酶) 与DNA模板的结合。同时在与该基因上游的启动子区域结合的同时, 转录因子还可以与其他一些转录因子形成转录因子复合体, 进一步影响基因的转录, 进而影响蛋白质的合成。, 罗梦雪等[4]从麻疯树基因组中克隆到一个CBF2基因 (命名为JcCBDF2) 。运用生物信息学的分析手段对该基因序列及其编码的'蛋白质序列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JcCBDF2蛋白中不止包含AP2/EREBP保守的结合结构域, 还具有CBF转录因子特征序列。实时荧光定量结果显示基因主要在麻疯树叶片内转录表达, 对低温胁迫极其敏感, 初步研究表明基因是低温诱导型转录因子。赵天田, 王贵禧, 梁丽松等[5]根据平榛花芽转录本高通量测序的结果, 采用RACE—PCR技术克隆到平榛S4OQ基因, 并对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表达分析, 表明:平榛雌花芽中的表达量最高, 随后表达量逐渐下降, 在不同器官中的表达具有差异性, 雄花序中表达量最高。杨杞, 白肖飞, 高阳等[6]以沙冬青为试验材料, 利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了沙冬青CBF/DREB1基因cDNA序列, 并对其进行了序列分析, 运用生物信息学预测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具有CBF家族基因特有的AP2结构域。为进一步研究植物抗逆和获得抗性基因提供了新的候选基因。

4 其他

4。1 小G蛋白基因

小G蛋白分子量约为20—30KD具有GTP酶活性, 在多种细胞反应中起开关作用。当小G蛋白与GTP结合时成为活化形式, 作用于下游分子并将其活化。当GTP水解成为GDP时, 小G蛋白恢复为非活化状态。黄亚成等[7]从橡胶树胶乳cDNA文库中克隆1个小G蛋白的基因全长, 进行了聚类和表达分析,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的方法研究该基因低温处理下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4℃低温胁迫下该基因在橡胶树幼苗根中的表达明显受诱导且在胁迫初期表达最强, 后又有所下降, 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4。2 microRNA

microRNA (或miRNA) 是指参与转录后基因的表达调控, 由内源基因编码的非编码单链RNA分子, 长度约为22个核苷酸。目前, 关于MicroR—NA的调控机理还不太清楚。, 张译云[8]以毛白杨为材料, 进行不同时间段 (0、8、14、20h) 的低温胁迫 (4℃) 处理, 分别提取小片段RNAs (<200nt) , 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研究毛白杨在低温胁迫后12种miRNAs的差异表达规律。结果显示, miRNAs的表达在低温胁迫下有显着变化, 且呈现动态反应。在低温胁迫下, 大部分miRNAs的表达受到抑制。miR168a、miR169ac、miR394a—3p、miR530a的表达量在各个时间段显着下调。表明, miRNAs在调控毛白杨对低温胁迫的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20, 张译云以毛白杨为试材, 通过构建microRNA的cDNA文库, 经高通量测序获得144个保守microRNA和29个新microRNA, 并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了新microRNA的101个靶基因, 且这些靶基因均与植物生长或逆境胁迫密切相关。该研究对进一步探讨microRNA在毛白杨经低温胁迫后的调控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5 林木抗寒展望

目前, 抗寒性研究是林业抗逆性研究中重要一项, 并已深化到基因水平。虽然转基因技术存在一定的争议而且植物抗寒性状作为质量性状多受多基因控制, 抗寒分子机制相对复杂, 目前对这方面的研究仍不够透彻, 经基因转化获得的抗寒性植株还有很大的盲目性。但利用转基因技术增加林木抗寒性, 并不涉及食品安全问题, 同时一些寒冷胁迫应答基因已陆续被鉴定, 很多关键基因已通过转基因技术成功提高了林木的抗寒性。近年来, 在大数据时代的潮流中, 基因芯片、转录组等高通量生物技术的成功应用进一步加快了抗寒相关候选基因的鉴定, 因此运用基因工程技术改善植物抗寒性将拥有越来越好的前景。

参考文献

[1]冯连荣, 宋立志, 林晓峰。杨树抗寒育种研究进展[J]。防护林科技, (1) :92—94

[2]Li F, Han YY, Feng Y, et al。Expression of wheat expansin driven by the RD29promoter in tobacco confers water—stress tolerance without impacting growth and development[J]。Biotechnol, , 163 (3) :281—291

[3]Khurana N, Chauhan H, Khurana P。Wheat chloroplast targeted sHSP26promoter confers heat and abiotic stress inducible expression in transgenic Arabidopsis plants[J]。PLOS One, 2013, 8 (1) :e54418

[4]罗梦雪, 高继海, 时小东, 等。麻疯树耐冷基因JcCBF2的克隆及表达模式分析[J]。四川大学学报, , 51 (6)

[5]赵天田, 王贵禧, 梁丽松, 等。平榛ChWRKY2转录因子的克隆及在低温胁迫下的表达分析[J]。林业科学研究, , 25 (2) :144—149

[6]杨杞, 白肖飞, 高阳, 等。沙冬青CBF/DREB1转录因子的cDNA克隆及序列分析[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 28 (6) :1043—1048

[7]黄亚成, 秦云霞, 刘林娅, 等。橡胶树HbRAN1基因的克隆与表达[J]。热带作物学报, 2013, 34 (7) :1257—1263

篇6:高中数学在经济工作的作用论文

高中数学在经济工作的作用论文

摘要: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比较强的学科,与社会日常生活有着紧密联系,在社会发展和经济活动中起到重要作用。数学不仅作为一种工具,而且是现代经济学发展中的重要参考,也不断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本文将从高中数学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方面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高中数学;经济发展;重要性;分析

高中数学在日常的经济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日常的一些小事情和大经济活动中都会接触到数学知识,数学知识贯穿于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在产品的销售、产品的生产和各类银行存款中都会涉及到数学知识。数学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经济生活,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数学在经济工作中的重要性

数学与经济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传统的商业经济就与数学中的基本运算有着重要的联系,数学中的加、减、乘、除都是经济活动中最为普通的计算工具,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古代经济贸易的发展。在现代的社会生产中,数学已经被广泛应用到生活和生产中,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数学已经成为经济活动中一项必要的工具,也是进行经济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数学的发展了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经济的发展也使数学发展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数学的发展使经济学术的交流达到一定的高度,现代的数学发展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深入到经济领域,为经济的发展做出一定的指导。

二、高中数学在经济中的应用分析

当前,高中数学在经济生活中已经被广泛应用,高中数学对于经济预测和决策有着重要的作用。(1)经济预测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数学不仅仅作为一种工具,而且是将数学理论转化为实践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迅速,经济的快速发展都不能脱离对经济的预测和分析,其中就涉及到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在经济活动的开展中,一些商家为了更多地获取经济效益,在生产中会考虑到“成本最低”、“用料最省”、“能耗最小”等的问题,如果将这些问题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就会涉及到最大值、最小值的'问题。例如,有一个商店中每一月销售某种商品2.4万余件,商品是通过分批进货的,其中每一批的订购费用为3600元,关于这样的一类题目,主要是为了提升商店的盈利,当一个月订购多少件商品时,要用到的费用最少,这就需要用数学中学习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进行解决。(2)经济预测需要涉及到经济中的“经济数量关系”,其中主要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涉及到的数学方法有概率法、时间序列预测法和回归法等的数学方法,这些都是高中数学中重要的知识内容,在实际的应用中需要根据相关的实际情况制定模型,通过数学方法来显示经济中各种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3)当前经济发展迅速,银行中也会有很多的理财产品,要如何选择适宜的理财产品才能够获得最大的利益,减轻投资的风险。这就需要利用到数学中学习到的投资方式,在理财项目中,会首先通过比较各种理财项目中的平均收益,然后再通过计算各种理财项目的方差,当方差越大时,收益就会不稳定,意味着风险也就越大,对于理财项目,需要做好充分了解之后,才能够进行选择。同时理财项目都是风险与收益同在。

三、高中数学在经济应用中的实践性

数学的实践性很强,但是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课堂教学实践更加侧重于对理论知识的教学指导,过多的注重对数学的解题能力,对实践联系是不紧密的,这样也会很容易限制学生的思维和思考,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需要更多的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在进行实际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与数学理论知识的有机结合,注重数学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

综上所述,随着当前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高中数学在经济活动中的广泛应用,经济的发展与数学理论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当前的各类经济活动中都涉及到数学知识,其中应用到的最基础的是加减乘除运算,可以利用数学中的一些方法来分析经济活动中的变量关系,通过设置相关的模型,利用数学方法解释各种经济因素。

参考文献

[1]段博宇.高中数学在经济中的实际应用探讨[J].考试周刊,,(67):51+83.

[2]贾悦琪.浅析高中数学在经济工作中的重要性[J].现代经济信息,,(24):436.

篇7:生态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的作用论文

1引言

经济的迅速发展在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的环境问题。于是人们开始进行反思,虽然现在的建筑理论及施工设备、技术等都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房屋建筑施工水平有了大幅的提升,但是在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的同时,由于房屋建筑施工耗能较高并且在建设过程中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这势必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近年来可持续发展观逐渐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房屋建筑作为人们居住生活的基础,随着人口不断的增长对建筑的需求也日益增多,这就使得环境保护与房屋建筑设计的协调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这种大环境下生态建筑观应运而生。生态建筑观体现的是个性美观、生态节能、健康无害、环保舒适的建筑设计目标,本文将对生态建筑观在房屋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具体的分析。

2生态建筑概念

生态建筑不但注意建筑空间的立体与多维,同时也更加重视环保,该建筑将现代科技与环保概念、经济实用等在设计的前期就结合在了一起,而且为了该建筑能与自然生态环境保持平衡,建筑的生态建筑必须能适应传统的环境,在与原生态平衡的状态下,重视发展节水节能,从而减少了对周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增加了使用建筑的时间。让自然环境与生态环保居住环境能和谐统一发展,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绿色建筑设计应用如图1所示。

3建筑中的生态建筑设计的必要性

3.1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今时代走的是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方式,而生态环境的建设是走向该道路的基础与前提条件,可持续发展受到了生态质量的直接作用。建设城市首先就是建筑建设,发展生态建设的城市必须为人民创建良好的生活居住与工作环境,让居民能更加舒适和谐的生活。

3.2节约能源和资源的需要

每年建设建筑所用的资源都是非常多的,当今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使得规划者在计划用地时会尽量设计的更加合理,从而增加土地利用率;利用科学技术来增加建筑的使用年限和有效使用面积;尽量避免使用不可再生能源,增加对自然建材与当地材料的使用率。

3.3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需要

我国现如今的文化科技、经济信息正处于飞速发展阶段,人民的物质与精神水平也随之提升,因此对建筑的环境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包括在舒适美观、安全健康等方面。生态建筑减少废弃物的排放,从而减少了生活废弃物对居住区环境的污染,能将废弃物进行循环或是重复使用,人们居住在生态建筑中能最大限度的得到自由与自然,增加对自然原材料的利用率,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有害材料对居民的污染,提高居住的舒适度。

4生态建筑的主要特征

生态学作为一门科学,其主要研究内容是环境与有机体的相互关系。它改变了以前对动植物的研究,更加重视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其中再生与共生原则充分体现出了异类物质间的合作互利关系,更表明了自然界的资源是有一定限度的。生态建筑的特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4.1节能和利用再生资源

为了达到节能的目的`,我们可采用蓄热的形式来降低能源损耗,增加对能源的使用率,将风能、水能、太阳能、生物能、海洋能等可再生的自然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减少使用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根据各地不同的季节天气来进行建筑设计,结合风形成特点与太阳运转规律来增加对风和太阳光的使用,达到减少能源消耗的目的。充分发挥材料的绝热与蓄热功能,增加围护结构的隔热与保温功能。冬季利用太阳能取暖,夏季用遮阳设施降温,最终目的就是增加人们居住的舒适程度。

4.2材料的再生利用

使用的资源与建筑材料尽量是可循环使用的。如将可再生的建筑材料使用到建设中,降低了建筑产生垃圾的数量。

4.3减少废物排放

在污染物排放前,使用各种无害化处理手段进行处理,减少对外界环境的污染。4.4环境与文化属性从广义上来说,文化领域与环境领域也包括在生态与可持续发展建筑中。

篇8:生态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的作用论文

5.1案例分析

在南宁青秀区西南处,打算用10hm2的土地来进行规划建筑。计划开工日期为10月,建成交付使用的日期为12月。主要涵盖了城市规划展示平台、综合政务平台、服务审批平台以及行政监察平台等功能。为了能在达到使用标准的基础上来建设出具有创新性以及符合时代特点的地标式建筑,项目设计准备从生态和人性角度出发,使项目达到模块化和网格化,使其更具时代感更加亲民。生态技术在本项目中的应用主要包括雨水与中水回用技术、太阳能光电、绿色照明、自然通风、绿化屋顶,防止“热岛”现象、日照、遮阳与采光、防止噪声、控制污染、围护结构保温等。

5.2雨水与中水回用技术

水是人类能够生存下去的必需品,也是可以有效的实现持续性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基础所在。我们国家现阶段的水资源非常的缺乏,所以,合理科学的进行利用相关水资源是建设未来生态城市最为基础的条件。本工程在建设了雨水花园等,对雨水进行收集以及存储,合理的进行利用,能够有效的实现降低水资源流失的问题。

5.3太阳能利用

对于太阳能技术的应用已成为当今世界新能源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建立节能环保的重要研究问题之一。太阳能作为可再生能源,已经被各国设计师所关注。对于这种绿色能源而言,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可充分实现太阳能发电、太阳能照明以及太阳能制冷等技术的应用。太阳能发电主要是将集热板以及发电源装置与屋面进行结合,在建筑顶部大规模铺设太阳能集热板以及发电装置,通过这种技术的应用节省电力能源。本工程在楼顶设置了太阳能装置,充分利用太阳能技术,太阳能照明主要是在白天完成能量的收集,通过照明技术广泛的利用在道路的照明、地下室以及车库等场所的照明,使用高节能LED面光源,从而充分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5.4自然通风自然通风是调节建筑环境最经济有效的方法,而建筑物的三维空间设置于立面设计、平面布局等都会对自然通风产生重要的影响。本工程在建筑设计前期将这些影响考虑进去,建筑所遇到的空气质量与热舒适度等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而且不用使用者再投入任何资金就能拥有一个健康舒适的办公环境。

5.5防止“热岛”现象

建筑物周围的气流流动和辐射系统等都会对建筑物的热环境产生影响。由于受到建筑布局、建筑密度、建筑用材、水景设施和绿地率等设计因素的作用,建筑外的温度可能会发生“热岛”现象。为了减少热岛效应,本工程进行了合理的建筑布局设计,将屋顶设置的更加绿化美观。

5.6日照、遮阳与采光

建筑的热环境也受到了夏季热辐射和太阳直射的影响,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对人们的心理感受产生了影响。遮阳能减少室内的热辐射量和阳光直射的幅度,本工程根据建筑的外形设计、悬挑和凹凸变化来建设建筑的围护结构达到遮阳的目的。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经过准确的计算,分析单体建筑与该建筑布局间的日照、遮阳与自然采光,看其是否符合遮阳与日照的标准要求。适应不同朝向遮阳要求的建筑物立面设计如图2所示。

5.7对建筑区防止噪声、控制污染的设计

在设计生态建筑时,防噪声系统的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应该增加对污染控制的重视程度。合理的分布绿化的区域,保持气流在建筑外界的流动,这就会改善室内的空气质量。设计工作者在最初进行本工程设计的时候,调查和检测施工的场地,查看当地的环境污染与噪音有没有达到标准要求,制定有效的措施来改变建筑的外界环境。本工程采用双层玻璃来减少噪音污染,同时也不会对自然通风产生影响。

5.8围护结构保温

我国建筑外围结构热损耗较大,而作为建筑外围的墙体更是首当其中,因此对于墙体的规划就尤为重要。外墙保温设计方式多使用保温板、保温砂浆这些工艺。本工程在进行建筑的墙体规划时,选用品质比较好的并且是环保的保温涂料和轻型保温板的外墙保温材料,并不只是简单地进行分层设计,综合利用降低了能源消耗。

6结束语

总而言之,多种技术结合成了生态建筑设计,其中不但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同时政府也应该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给其正确的指引。在建筑设计的整个过程中,不同专业的工作人员之间应该进行多方面的沟通和交流,相互配合,充分利用生态学、建筑知识和环境学等方面的科学理论,考虑到环境与经济等多个方面,对生态建筑的内外环境整体的进行评价,这样才能使建筑设计作品达到保护生态、回归自然的目的。

作者:王泽荣 单位:广西蓝川设计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梁利双.浅析我国现代生态建筑设计[J].科技资讯,(13):66~68.

[2]刘呈韵.现代生态型建筑设计的探索与思考.广东建材,(07):36~37.

[3]邱静.生态建筑设计与建筑设计生态化发展方向[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16):90~92.

篇9:为人师表在素质教育的作用论文

摘要: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与深化,当前学校教学模式已经从传统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方式转变,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等也在发生改变,提高了教育的水平和质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素质等会对学生的思想、价值观以及对生活的态度产生极大的影响,并且会影响到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和为人处世的行为等。古语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而通过教师的行为和素质影响来看,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通过行为来影响和指导学生,教会学生如何为人处世,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业水平。在言传身教中,教师占据了重要的部分,教师的行为具有较大的说服力,是学生学习的典范。故当前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逐步体现为人师表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让教师们保持良好的品行和道德,为学生创造一个好的表率,并通过自身的行为来鼓励学生,提升学生学业水平的同时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品质。

篇10:为人师表在素质教育的作用论文

“四好老师”的标准,首先,要有理想信念。始终坚持与党和人民站在一起,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其次,要有道德情操。树立为人处世、于国于民、于公于私所持的价值观。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品质。第三要有扎实学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还应该做智慧型的老师,具备学习、处世、生活、育人的智慧,能够在各个方面给学生以帮助和指导。最后要有仁爱之心,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学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场所,而教师是学生的直接引导者,其行为和素质直接对学生的思想和态度等产生影响。故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通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技能等来传授课本中的文化和知识,还需要通过自身的品德和行为等来教化学生,为人师表,以身作则,通过自身的素质和行为来言传身教。正确认识到教师为人师表的重要性,不断的提升教师团队的素质和水平,从而为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表率,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一师德建设中的问题

(1)部分教师由于对岗位的不适应或者将教师职业看作是跳板,缺少爱岗敬业精神,在教学时缺少终身为教的责任心。内心过于浮躁,且期待着更好的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或者在此期间考研,学校则只是暂时栖息之地。故将工作的精力用在谋求其他工作,时间和精力的投入较少,对本职教学工作缺少责任心。在讲课和备课过程中精力不集中,难以发挥教师的功能和价值。(2)教师的综合形象较差,并且缺少组织纪律性,穿着不整,形象不佳,且言语粗暴,缺少教师的素质和修为。对学生缺少规范和要求,上课早退、迟到和旷课等现象严重等,并且无视学校规定,缺少责任心,并且在考试前透露考试范围或者重点等,开小灶行为实际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3)利用职权谋私利,用教师特权等让学生帮其完成工作任务,缺少职业道德,难以形成良好的表率,对学生的行为和日常产生误导。

篇11:为人师表在素质教育的作用论文

(一)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首先要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其次才是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授课技能,从本质上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可以积极的引导学生步入正途,并且在教学中可以严格要求自身。在教学工作态度、思想品质以及政治素养方面做到严以律己,并且要为学生做好表率。本着“干一行,爱一行”的原则,作为教师必须要对工作无限忠诚[1],并且能够积极的投入到教学和育人工作中,诲人不倦,团结协作,提升自身高尚的道德风范,并且在教学中将自身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从而为社会输出更多的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二)提升教师的系统专业知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文化知识等也在不断扩充,若教师不及时对自身知识进行补充,则会跟不上时代,教授水平也会不断降低,教学质量就会受到影响。而学生之所以对教师产生敬畏之情,则是由于教师的满腹经纶。故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知识的补充和修养的提升,并要扩展自己的教学方式,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用灌输式的文字教学来开展。必要时应用多媒体和网络平台等制作动漫和视频课件,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气氛,生动形象的视频或者图片等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主动的投入到知识的探索中。所以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专业素质,还需要具有将专业知识融合到具体实践操作中,实现理论联系实际,形成系统化的心理学教育理论,把握学生的思想。通过钻研科学文化的最新领域,增强自身的知识面,并在教学中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2]。(三)以学生为主体,尊重教学对象,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采用传统的领导灌输式教学,并指引学生进行学习。但灌输式教学缺少学生的自主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故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要提升自身的教学修为,拓展知识面,丰富自身的文化和知识,并要避免单一的文字灌输教学,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并在教学过程中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让学生充分信任教师的行为,避免学生与教师之间产生对立。切忌粗暴的言语和武断的处事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更不能动手打学生,让学生感到敌意[3]。建立与学生的良好关系,构建和谐的课堂气氛,并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到轻松、愉悦,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放下教师的架子,多与学生交流,平等对待不同素质水平的学生,让学生感到关怀备至,积极的投入到学习文化知识的氛围中。(四)将自身看作是与学生平等,日常工作中与学生友好相处,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充分信任教师。教师要想做到为人师表就必须要不耻下问,并要多向社会学习,增强自身的文化水平,不能故步自封自以为是。并且可以通过学习历史上的模范人物的行为和思想,完善自身的品德和行为,并且多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和沟通,学习百家之长,弥补自身的不足和缺陷,从而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4]。多学习伟人身上的精神,将精力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工作中,积极的为人民服务,为社会输出更多的高素质、高修养的技术人才。本着“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态度,并要不耻下问,遇到不懂的也可以跟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并可以向学生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是提升自身水平和素质。(五)加强对学生的关怀,切忌在教学中对学生粗暴的行为,甚至会殴打学生。很多学生都是远离父母,且孤身一人在外地求学,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缺少父母的关爱,处事行为表现的较为武断,甚至容易冲动。教师应像父母一样增加对学生的关怀和抚慰,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并要明确学生的所想所需,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5]。增强自身追求科学真理,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热爱科学、热爱历史文化的思想,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并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取长补短,集百家之长,不断提升自身的修养,并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运用创新性教学思想和手段,拓展学生的思维[6]。

三讨论

总而言之,教师的言行在教学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人师表在素质教育中对学生能够产生激励和表率作用,能够产生一定的感染力。教师是用自身的言行来教导学生,换言之则是教师的行为和品质被学生所效仿,品德高尚的教师势必会让学生感到敬畏和敬仰,甚至产生仰慕之心[7]。反之,品质和道德行为较差的教师则会对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甚至会误人子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一言一行和对社会事物的态度。故必须要提升教师团队的综合水平,在提升教师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的基础上,提升教师的素质和品行,在教学和日常生活中要严格要求自己,并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可以真正做到为人师表,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要求。并在教育中注意自身的一言一行、作风仪表等,让学生对生活和学习产生积极的态度。

参考文献

[1]王璐`,秦趣,谌洪星,张美竹.浅谈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育和欣赏水平的提高[J].甘肃高师学报,,03:126-128.

[2]熊家原,孙东升.提高工科院校图书馆的文化内涵――也谈发挥高校图书馆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03:34-36.

[3]汤永怿.简论高校校园文化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A].伦理学与德育研究(合卷总第四期)[C].,02:148-151.

[4]李春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谈教师在创新教育活动中的形象树立[J].教育艺术,,02:20-21.

[5]赵美玲,陈鑫,金丹,李效顺.以情育人,以理服人,为人师表――探索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工作方法[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04:52-54.

[6]董永华,梅荣,韩富连,刘海霞,赵永余,孔晓叶.在职业中学英语素质教育中要突出朗读训练的作用[A].新世界中国教育发展论坛(第三卷)[C].,32:3990-3994.

[7]韦春燕.浅谈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下)[C].,24:1980-1985+1991.

篇12: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的作用论文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的作用论文

摘要:众所周知,学前教育是学生学习的初级阶段和关键时期,在学生的学习以及发展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这就要求教师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孩子的学前教育。值得注意的是,当下我国家长在教育幼儿方面还存在一定的误区,比如占据幼儿的课外时间用来学习各种特长,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幼儿的发展。文章就新形势下幼儿教育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相关知识进行了论述,旨在提供给学生全面发展的环境,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信息技术;幼儿教育;整合

信息技术是新形势下幼儿教师教学中使用得最为广泛的技术,它贯穿了教育的整个过程。在做好幼儿教育与信息技术整合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师并不能掌握好整合的持久性与稳定性,这不仅影响了教师课堂效率的提高,也不利于幼儿持续、健康的发展。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不能满足教学的具体要求,导致不能较好地发挥幼儿的自主独立意识。教师要做的就是更好地迎接改革中即将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确保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一、幼儿教育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意义

在幼儿教育中,使用信息技术对幼儿的发展至关重要,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有利于改善教师的`教学效果。受各种各样因素比如年龄、成长背景等的影响,幼儿对身边的新鲜事物会存在强烈的好奇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的就是充分利用幼儿的心理特征以及年龄特点,在掌握幼儿发育生长规律的同时选择那些对幼儿极具吸引力的资源进行辅助教学,以达到提升幼儿注意力的目的,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前提和基础;其次,有利于培养幼儿的价值观念。幼儿阶段对孩子的教育以及后期的发展进步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我国当下对幼儿的教育多采用单一的灌输式说教方法展开,这种落后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而教师教学中结合应用信息技术则可以最大限度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带给幼儿不一样的感受与体验。譬如教师教学中通过相关的设施设备的应用,利用图像、音乐以及视频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这有助于幼儿更好地理解以及接受。如果教师想最大限度地提升幼儿对错误的理解,则可以选择相应的案例教学法,这不仅有利于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还能够提高他们对知识的认可度。

二、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有机整合的方法

(一)注重幼儿的安全管理

幼儿成长的过程中,教师以及家长最为关注的就是孩子的安全问题,一个安全的环境会让家长和教师少费很多心思。为此,幼儿园可以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安全系统来保障幼儿的人身安全问题。这样的一个系统需要满足一下两点问题:其一,系统要全面,教师通过系统就可以完全掌握幼儿的在校情况,真正意义上做到关心每个孩子的安全;其二,学校可以与当地的派出所进行密切的合作,实现视频监控的网络连接,充分发挥网络的自动报警功能,在此过程中,要对安全管理系统进行定期的检查与维修,确保系统万无一失,能够有效地运行下去;其三,学校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卫生保健工作,通过建立相关的档案,对孩子的健康情况及时进行了解,这有利于及时发现幼儿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免耽误幼儿病情,同时,还有利于学校科学合理地制定均衡的饮食计划。值得注意的是,幼儿园在监控幼儿时必须对幼儿的信息进行严格的保密,坚决杜绝将幼儿信息随意泄露的行为。

(二)明确教师课堂教学中的角色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就要求教师教学中要学会应用多媒体教学模式,争取更有效地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为幼儿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但如若教师教学中过多地依赖于多媒体教学模式,就会起到完全相反的教学效果,导致幼儿学习中出现诸多的问题,譬如过度依赖于多媒体而导致幼儿自我学习能动性降低、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双向交流被多媒体这一单向的交流模式所代替、多媒体课件过于花哨而夺去主体教学内容的地位以及课堂教幼儿硬呆板、缺乏多样性等问题。为此,教师教学中必须明确,在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整合的过程中,教学内容仍应以语言类学习内容为主,教学的主体仍旧是幼儿,多媒体在教学中只能是起辅助教学的作用。教师是幼儿学习路上的引路人,在幼儿的学习以及发展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教师在教学中明确了自身的角色,才能做到遵循课堂教学的各个计划,才能更有效促进教学活动的展开。教师要做的就是精心选择并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集中精力整合并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用到的资源,最大限度地做到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导幼儿形成正确的学习行为,以达到提高幼儿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三)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注重家园共育

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是幼儿学习以及探索的动力源泉,在幼儿的学习以及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兴趣的提升不仅有利于让幼儿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去,也有利于提高幼儿教育的效果。幼儿阶段,幼儿的思维、判断能力以及辨识意识等较弱,幼儿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多媒体与形象性等特点,将教学内容动态地演绎出来,在吸引幼儿注意力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观摩自己的作品,给予幼儿足够的鼓励,从而增强幼儿的学习动力,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习惯,最终达到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整个幼儿教学过程中去的目的。幼儿教育的过程中,还有一个关键性的工作,即家园共育。通过幼儿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有效沟通,努力确保幼儿的健康成长与成才。譬如,教师可以建立一个专业的特色门户网站,在这个网站上面放置一些幼儿成长、游戏的照片,让家长能够通过网站了解孩子的成长故事,这是实现幼儿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教学中必须将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有机整合起来,以信息技术的先进性、形象性、多媒体性以及智能化等特点,将信息技术服务于幼儿教育,做到利用信息技术调动幼儿学习兴趣的同时实现高效化的教育课堂,这对幼儿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周巧燕.关于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整合的探讨[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4(8).

[2]王泽汇.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的整合分析[J].时代教育,2016(12).

篇13:财务会计在经济管理的作用论文

关键字:财务会计;作用;经济管理

1财务会计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传统的会计制度已经逐渐呈现出局限性,慢慢会被淘汰,新型的以管理制度为主的财务会计制度正在逐步的成型。政府作为国有资产的持有者,它的管理模式如今主要以管理国有资产为主,而对于企业来说,也兼有保值甚至增值国有资产的任务。目前,很多国有企业都获得了财务自主权,这意味着财务会计的职能重新回到了企业手中了,有效的提高了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性,从而使财务的管理职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另外,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在企业不断扩大规模的同时,经济风险不断加大,有关的经济活动也变得错综复杂,在此形势下,企业必须采取更加科学的财务会计管理措施来应对这些问题。对于那些以国有企业为主要股份的企业,就必须要将企业内部的管理重心转移到财务会计管理,将财务会计管理作为企业经济管理的核心。我国的财务会计水平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而不断的得到提高。所谓的财务会计,就是指通过监督与核算企业已经发生的资金活动,然后以那些与企业经济存在利害关系相关投资人或者部门提供的企业财务状况与盈利能力等经济数据指标为主而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财务会计负责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经过一系列会计程序,然后为企业提供有效的信息,同时积极参与企业经济决策,如此不仅为企业本身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的,也促进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1]

2财务会计职能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财务会计与经济管理的关系变得日益密切,财务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扮演着的作用也越加重要,职能范围也变得越来越广。

2.1监控职能。是指按既定的要求和目标,通过控制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使其在一定的计划与规则中进行,其本质就是对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干预。比如,企业的经济活动既需要在企业本身的规章制度下进行,同时又要受到国家法律法规的约束。我们通过对财务会计反映的信息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经济活动是否合法合理、是否符合我们既定的目标和要求,同时也可以调查会计核算是否符合国家相关的会计法律法规制度。

2.2反馈职能。反馈职能是财务会计最原始的职能,是伴随着财务会计而出现的。财务会计利用价值方式,通过确定、核算、记载、呈报等一系列环节,从而反映会计主体发生的经济活动,为企业管理层提供准确的、详细的、系统的财务信息。但是当前经济活动的变得越来越错综复杂,经济管理者越发对经济活动过程中的真实情况感到重视,以使他们做出精准的决策,从而提高经济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而财务会计正好在该过程中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

2.3管理职能。管理职能是财务会计的高级职能,是以上两个会计职能的延伸。当前,我国的企业财务会计工作还是处于的传统的计账、报账的阶段,远远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的经济管理要求。所以,必须在财务会计的基础上开拓新领域,做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现代财务会计的职能作用,创建新型的财务会计工作模式,从而充分挖掘财务会计的潜能和促进经发展。[2]

【浅谈基因工程在番茄抗旱方面的作用论文】相关文章:

1.基因工程论文

2.基因工程的论文

3.商务礼仪在商务谈判中的作用论文

4.文化馆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论文

5.常规培养在幼儿教育的作用论文

6.环境监察在环境保护的作用论文

7.植物基因工程课件

8.番茄现代诗歌

9.历史课前导入在教学的作用论文

10.国际法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浅析论文

下载word文档
《浅谈基因工程在番茄抗旱方面的作用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