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林清玄散文《生命的馅》

林清玄散文《生命的馅》

2022-08-31 08:35:1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Rachelle”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林清玄散文《生命的馅》,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林清玄散文《生命的馅》,希望您能喜欢!

林清玄散文《生命的馅》

篇1:林清玄散文《生命的馅》

林清玄散文《生命的馅》

在面包店,我为了买奶酥面包或花生面包而迟疑半天,因为两种我都爱吃,但一天只能吃一种。

后来我买了奶酥面包,是不得不作的选择。

排队付账的时候,我想到,买面包时的迟疑也就像人生里的每一个选择一样:

我们要买一条土司容易,但选择面包的馅儿就难;我们要生活很容易,但生活得有内容、有滋味就难。

可以用钱买的面包都会难以选择,何况是那些无法用钱买的选择呢?

为了充饥而买面包,是第一种层次;为了品味而买面包是第二种层次;又能充饥又能品味,是第三种层次。

人生的追求也是如此,有的人只顾物质而不顾心灵;有的'人为了强调心灵而鄙视物质;只有视野开阔的人,才知道心灵与物质平衡的重要。

物欲的追求与心灵的追求乃是天平的两端,一个有慧心的人自然可以找到既可充饥又好吃的面包。

走出面包店,我想明天再买花生面包吧!然后我就边走边吃刚出炉的奶酥面包,热气腾腾的,滋味很好。

篇2:林清玄生命散文

朋友请我吃饭,餐桌有一道菜是生炒苦瓜,一道是糖醋豆腐,一道是辣椒炒千丝。我看了桌上的菜不禁莞尔,说:“今天酸甜苦辣都到齐了。”朋友仔细看看桌上的菜,不禁拍案大笑。

这使我想到,即使是植物,也各有各的特性:甘蔗是头尾皆甜,柠檬则里外是酸,苦瓜是连根都苦,辣椒则中边全辣,它们这种特性,经过长时间的藏放也不失去,即使将它碎为微尘粉末,其性也不改。还有一些做药材的植物,不管制成汤、膏、丸、散,或经长久的熬煮,特质也不散灭。

我们生活中的心酸、甜蜜、苦痛、辛辣种种滋味,不亦如植物的特性吗?一旦我们品尝过了,似乎就永不失去。在我们的生命情境中,有很多时候,是酸甜苦辣同时放在一桌的,一个人不可能永远挑甜的吃,偶尔吃点苦的、辣的、酸的,有助于我们品味人生。

在酸甜苦辣的生命经验更深刻之处,有没有更真实的本质呢?

若说柠檬以酸为本性,辣椒以辣为本性,甘蔗以甜为本性,苦瓜以苦为本性,那么人的本性又是什么呢?

我们常说“这个人本性不良”,或“那个人本性善良”,可是,我们常看到素性不良的人改邪归正,又常见到公认本性良善的人却堕落了。这种本性似乎是“可转”、“能改变”的,因此我们语言上所说的“本性”,事实上只是一种“熏**”,是**气的长期熏染而表现在外的.,并不是最深刻的自我。

**气,是一种莫名其妙的偏执,正如嗜吃辣椒与柠檬的人,说不出是什么原因。但人生的一切烦恼正是由这种偏执而产生,偏执是可矫正的,矫正的方法就是中道,例如柠檬虽是至酸之物,若与甘蔗汁中和,就变得非常的可口。去除**气只有利用中和的方法,人最大的**气不外乎是贪、瞋、痴,贪应该以“戒”来中和,瞋应该以“定”来中和,痴应该以“慧”来中和。一个人时时能中和自己的**气,就能坦然地面对生活。不至于被**气所左右。

我国有一个很有名的民间传说,相传汉朝有一位孟姓女子,幼读儒书,长大学佛,普遍得到乡里的敬爱,年老以后被称为“孟婆”。她死后称为幽冥之神,建了一座“酝忘台”,在阴阳之界投胎必经之路。孟婆取甘、苦、酸、辛、咸五味做成一种似酒非酒的汤,称为“孟婆汤”,投胎的人喝了这种汤就完全忘记前世,然后走入今生甘苦酸辛咸的旅程。

传说每一个魂魄入胎前,各种滋味都要尝一点才能投胎,这是为什么人人都要在一生尝遍五味的缘由。传说又说,有的人甜汤喝多了,日子就过得好些;有的人苦汁喝得多,这一生就惨兮兮。

“孟婆汤”的传说非常有趣,启示我们:既然投生为人,就不可能全是甜头,生命里是有各种滋味的。甘、苦、酸、辛、咸既是人生的五味,我们就难以只拣甜的来吃,别的滋味也多少会尝一些,如果是不可避免的,就欢喜地吃吧!

想想看,人生如果是一桌宴席,上桌的菜若都是蛋糕、甜汤,也是非常可怕的呀!

篇3:林清玄生命散文

在一次演讲之后,一个听众问我:“林先生在演讲里一直叫我们爱护生命,可是演讲台上摆满了鲜花,难道花不是生命吗?为什么我们爱护动物的生命,不能爱一朵花的生命呢?”

确实,花也是一种生命,以佛教的观点看来,生命可以分成两种形态,一种是有情的生命,一种是无情的生命。

凡是有生死的都是生命,即使是一朵花。一技草、一粒石头,也都是生命,但是有情的生命除了生死之外,有三种特质:

一是有情感,有情爱的感受,例如会因情感的遭遇欢喜或悲伤、快乐或痛苦。

二是有情欲,有情爱的欲望,为了满足这种欲望,企图。追求和奔波。

三是有情识,有情爱的见解,思想和意识,希望自己的情爱圆满,达到理想的境地。

我们如果伤害有情感、有情欲、有情识的众生,它立刻就会受到巨大的痛苦,例如我们如果把一只猫的头砍断摆在讲台上,那只猫立刻失去魂魄,看到的人也会感觉非常恐怖。

但是花是没有情感、情欲、情识的生命,它被剪来插在花瓶,并不会立即有巨大的痛苦,它依然会美丽的开放,一直到凋谢的时候。

理论上,真正爱惜生命的人,要珍惜一朵花、一枝草、一粒石头的生命,但是更急迫的是去爱那些有情感、有情欲、有情识的众生,以这种感同身受的爱,来开展我们内在爱的品质、慈悲的品质、柔软的品质。

如果我们不能爱护有情的生命,又如何能疼惜那些无情的生命呢?

花,以生命作为奉献,使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丽,让我们也愿自己的心如花一样美丽,来慈爱一切的生命,这样,一朵花的生命也就有了无比的价值。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林清玄散文 盘桓

2.林清玄散文精选《空心看世界》

3.《佛鼓》林清玄阅读答案

4.林清玄《捡到一条旧鞋带》阅读答案

5.林清玄《记忆的版图》阅读题及答案

6.林清玄乡土散文特质

7.读林清玄的《心的菩提》有感

8.林清玄文章摘抄

9.林清玄:30岁之后开始觉悟

10.林清玄《心田上的百合花》练习及答案

篇4:林清玄散文《生命与散文》

林清玄散文精选《生命与散文》

生命是一种延续的载体。请不要误会,它不是佛经所讲的轮回重现。

我想,在文字没有出现之前,人们应该把所见所闻积于心,敏于思,幻于野。也许思维的局限因没有语言的明确意识而狂燥不安,抑郁难忍。习惯于声音的沟通行为,会在声调上辨别掌握。我们不难知道语音的驱使力量,以及一种声音的感召力的重要意义。

从文字能正常疏导意识开始,音义的表象渐渐进入语言的空间。不同角度的思维表达均可在文字里辨别。人类文明便从这里起步,走进陌生展现自己的思想。生命从记录行为开始,散文便悄然诞生,伴随延续着的载体度过一个个春夏秋冬。

从文字里我们已经知道散文存在的时空领域。若空气和水一样重要滋养所有的生命蓬勃旺盛。随字音语义的精选妙运,随生存领域的拓展开发,音声义变化位置充当需要的角色。文字从表象到理性,从粗俗到优雅,一路运载人的思维展现自己的无限功能。而人也把文字当成生命旺盛的朋友,交流运用,在不同领域升华自己的才能。

文字的功能是因需要而构建体系的。灿烂的`散文天空,因前人记录的遗留,让我们欣赏到各种不同的声音。一字一义惜墨如金,让我们的思维浓缩到一种局限的空间体验意境,一字多音多义把我们的意识泛化,让我们很难把握意识的准确含义。读经书讲文理,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解释标准。如一个故事流传千年,几乎人人耳熟能详,而领悟的意境不尽相同一样。

生命是在阅读和思考中度过的。虽然散文是所有文学的一种形式,因形散景活,句意短精,交流方便而深受人们的钟爱。它的特点是把意识集中使用,快速传递需要的信号,达到明确目的的可能。且看经书宝典,从问答形式的隐意精选,到诗歌辞赋的寄兴鉴赏,都是高雅的思维运筹,是特殊场所的点缀装饰,很难体现在正常的交往中。再想用意境构思的小说形式,虽说虚构的气氛不乏真实的影子,可幻思幻忧的逻辑形象毕竟与现实有相当的距离。于是一种接近口语的白话散文应用而生,跟随所有人的意识,体现在表达的需要中,是那样的悠然安祥和超凡拓拔。

从我们能耳濡目染开始,大人们就用简短的语言传递一种知识;从我们能听懂故事开始,希望自己能学贯中西,满腹经伦;当我们的思维被现实拖的精疲力竭时,我们的意识会幻化成多彩梦境安慰自己的生命。从需要到欣赏,从欣赏到淡化慢慢抚平生命的激情,从多种角度感悟这个世界给自己的启发,不由自主地拿起手中的笔,感觉内心存在了好多好久,抒发一下也成了正常的需要。

阅读别人的作品,其实在思考我们自己。一篇篇美文从我们视线飞过时,几乎每篇都存在我们自身的影子,与自己交流,与心灵碰撞,生命的激情谓然起伏不定。可以说每个人的体验都是一片天,都有自己非常钟爱的风景遗留。奉献给大家是一份心境展露,思维呈现,我们跟着意境不断会化千彩梦幻,深化心灵的朦胧和困惑。可以说,生命的表面现象是用文字的传递的功能变化的,生命的深层含义还是由文意的潜在力量影响的。我们的生命始终行走在文字的嘲笑之中,而我们钟爱它的理由,是希望它能尽显我们每个人的精神风采。

生命离不开散文的影子。我们每天让它影响自己改变自己,让生命的色彩更亮更鲜艳。可是散文是在我们的行为里行走的,容不得撒慌和欺骗。自己的生存轨迹和活动空间注定了自己抒写散文的色彩亮度。

篇5:林清玄散文《花的生命》

林清玄散文《花的生命》

在一次演讲之后,一个听众问我:“林先生在演讲里一直叫我们爱护生命,可是演讲台上摆满了鲜花,难道花不是生命吗?为什么我们爱护动物的生命,不能爱一朵花的生命呢?”

确实,花也是一种生命,以佛教的观点看来,生命可以分成两种形态,一种是有情的生命,一种是无情的生命。

凡是有生死的都是生命,即使是一朵花。一技草、一粒石头,也都是生命,但是有情的生命除了生死之外,有三种特质:

一是有情感,有情爱的感受,例如会因情感的遭遇欢喜或悲伤、快乐或痛苦。

二是有情欲,有情爱的欲望,为了满足这种欲望,企图。追求和奔波。

三是有情识,有情爱的见解,思想和意识,希望自己的情爱圆满,达到理想的境地。

我们如果伤害有情感、有情欲、有情识的众生,它立刻就会受到巨大的痛苦,例如我们如果把一只猫的`头砍断摆在讲台上,那只猫立刻失去魂魄,看到的人也会感觉非常恐怖。

但是花是没有情感、情欲、情识的生命,它被剪来插在花瓶,并不会立即有巨大的痛苦,它依然会美丽的开放,一直到凋谢的时候。

理论上,真正爱惜生命的人,要珍惜一朵花、一枝草、一粒石头的生命,但是更急迫的是去爱那些有情感、有情欲、有情识的众生,以这种感同身受的爱,来开展我们内在爱的品质、慈悲的品质、柔软的品质。

如果我们不能爱护有情的生命,又如何能疼惜那些无情的生命呢?

花,以生命作为奉献,使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丽,让我们也愿自己的心如花一样美丽,来慈爱一切的生命,这样,一朵花的生命也就有了无比的价值。

篇6:林清玄散文生命的化妆

林清玄散文生命的化妆

生命的化妆

我认识一位化妆师。她是真正懂得化妆,而又以化妆闻名的。

对于这生活在与我完全不同领域的人,我增添了几分好奇,因为在我的印象里,化妆再有学问,也只是在皮相上用功,实在不是有智慧的人所应追求的。

因此,我忍不住问她:“你研究化妆这么多年,到底什么样的人才算会化妆?化妆的最高境界到底是什么?”

对于这样的问题,这位年华已逐渐老去的化妆师露出一个深深的微笑。她说:“化妆的最高境界可以用两个字形容,就是‘自然’,最高明的化妆术,是经过非常考究的化妆,让人家看起来好像没有化过妆一样,并且这化出来的妆与主人的身份匹配,能自然表现那个人的个性与气质。次级的化妆是把人突显出来,让她醒目,引起众人的注意。拙劣的化妆是一站出来别人就发现她化了很浓的妆,而这层妆是为了掩盖自己的缺点或年龄的.。最坏的一种化妆,是化过妆以后扭曲了自己的个性,又失去了五官的协调,例如小眼睛的人竟化了浓眉,大脸蛋的人竟化了白脸,阔嘴的人竟化了红唇……”

没想到,化妆的最高境界竟是无妆,竟是自然,这可使我刮目相看了。

化妆师看我听得出神,继续说:“这不就像你们写文章一样?拙劣的文章常常是词句的堆砌,扭曲了作者的个性。好一点的文章是光芒四射,吸引人的视线,但别人知道你是在写文章。最好的文章,是作家自然的流露,他不堆砌,读的时候不觉得是在读文章,而是在读一个生命。”

多么有智慧的人呀?可是,“到底做化妆的人只是在表皮上做功夫!”我感叹地说。

“不对的,”化妆师说,“化妆只是最末的一个枝节,它能改变的事实很少。深一层的化妆是改变体质,让一个人改变生活方式。睡眠充足、注意运动与营养,这样她的皮肤改善、精神充足、比化妆有效得多。再深一层的化妆是改变气质,多读书、多欣赏艺术、多思考、对生活乐观、对生命有信心、心地善良、关怀别人、自爱而有尊严,这样的人就是不化妆也差不到哪里去,脸上的化妆只是化妆最后的一件小事。我用三句简单的话来说明,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

化妆师接着作做了这样的结论:“你们写文章的人不也是化妆师吗?三流的文章是文字的化妆,二流的文章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这样,你懂化妆了吗?”我为了这位女性化妆师的智慧而起立向她致敬,深为我最初对化妆师的观点感到惭愧。

告别了化妆师,回家的路上我走在夜黑的地方,有了这样深刻的体悟:在这个世界一切的表相都不是独立自存的,一定有它深刻的内在意义,那么,改变表相最好的方法,不是在表相下功夫,一定要从内在里改革。可惜,在表相上用功的人往往不明白这个道理。

篇7:林清玄散文

林清玄散文五篇

《眼前的时光》

有一位信佛很虔诚的教师,时常在课堂上灌输小学生对佛教的认识。

一大,他花了半小时告诉学生,关于地狱的恐怖,然后他问学生:“有谁想要下地狱的,举手。”

果然没有人举手,教师感到很欣慰。

然后他又花了半小时,告诉学生极乐世界的美好,他问学生:“有谁想去极乐世界的举手!”

大部分的小孩子都举手了,只有角落里一个孩子没有举手,面色凝重。

老师把他叫起来,问说:“为什么你既不想去地狱,也不想去极乐世界呢?”

那个孩子说:“我妈妈说,放学的时候哪里也不准去,要直接回家!”

这是一个笑话,也不全然是笑话而已,几乎所有的宗教都在强调来生的重要,也告诉我们过去的罪孽多么可怕,因此使许多宗教徒都活在过去的赎罪和未来的寄托之中,忽略掉眼前的时光。

其实,眼前的时光才是最真实的,要去地狱或天堂都应该从眼前起步。

在眼前的时光中欢喜,有光明与爱,就是天堂。

在眼前的时光中痛苦,黑暗与堕落,那一刻就是地狱呀!

《忙碌与悠闲》

我和儿子坐在仁爱路安全岛的大树下喂鸽子,凉风从树梢间穿人,树影婆婆,虽然是夏日的午后,也感到十分凉爽。

我对儿子说:“如果能像树那么悠闲,整天让凉风吹拂,也是很好的事呀!”

儿子说:“爸爸,你错了,树其实是非常忙碌的。”

“怎么说?”

儿子说:“树的根要深入地里,吸收水分;树的叶子要和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整棵树都要不断地吸入二氧化碳,吐出氧气;树是很忙的呀!”

我看到地上的鸽子悠闲地踱步,想到鸽子其实是在觅食,也是很忙的。

当我把玉米撒在地上的时候,悠闲的鸽子就忙碌起来了。

我想到,如果我们有悠闲的心,那么所有忙碌的事情都可以用悠闲的态度来完成。

如果我们要使生命悠闲,要学习树木一样,深人生活,与阳光进行光合作用,不断吐出氧气来净化人间。

《前世与今生》

有一个人来问我关于前世的问题,说他常常在梦里梦见自己的前世,他问我:“前世真的存在吗?”

前世真的存在吗?我不能回答。

我告诉他:“我可以确定的是,昨天的我是今天的我的前世,明天的我就是今天的我的来生。我们的前世已经来不及参加了,让它去吧!我们希望有什么样的来生,就掌握今天吧!”

前世或来生看起来遥远而深奥,但我总是相信,一个人只要有很好的领悟力,就能找到一些过去与未来的消息。

就好像,我们如果愿意承认自己的坏习惯与坏思想,就会发现自己在过去是走了多么偏斜的道路。我们如果愿意去测量,去描绘心灵的地图,也会发现心灵的力量推动我们的未来。

因此,一个人只要很努力,就可以预见未来的路,但再大的努力也无法回到过去。

所以,真正值得关心的是现在。

我对那时常做前世梦的`朋友说:“与其把时间浪费在前世的梦,还不如活在真实的眼前。”

真的,世人很少对今生有恳切的了解,却妄图去了解前世,世人也多不肯依赖眼前的真我,却花许多时间寄托于来世,想来令人遗憾。

《老鼠也有父母》

看见操场上有一群小朋友在议论纷纷,我好奇地围过去看。

原来是,有一位小朋友家里铁宠捕到一只老鼠,邀集同伴到操场举行杀鼠大典,准备在老鼠身上泼洒汽油、点火,然后拉开笼门,看点了火的老鼠可以跑多远。

我对小朋友说:“这样太残忍了,想一想如果是你们被点了火,在操场上跑,是多么的痛呀!”

小朋友没想到突然冒出个陌生人,又劝上他们烧老鼠,气氛因僵化而沉默着。

捕到老鼠的小朋友说:“可是,可是老鼠是害虫呀!偷吃我们家的东西。”

我说:“照你这么说,做小偷的人不也该放火烧了?任何人,不管好人、坏人都有父母,在父母眼中都很可爱,老鼠在父母眼中可能是可爱的孩子呢!”

另一位小朋友说:“如果我们不杀害虫,害虫就会愈来愈多,到时候就会被害虫侵占了。”

我对孩子说,这世界上每天有几千万人在杀害虫,譬如喷灭蚊和杀蟑的药,但蚊子和蟑螂从来没有减少,这世界上有很多人在保护野生动物,野生动物也没有增加。何况,什么是害虫呢?从前的人看山中的凶禽猛兽都是害虫,老鹰、狮子、老虎、豹子、野狼、狐狸哪一种不是害虫呢?

“不管好的动物或不好的动物都有在地球生存的权利,不管好或不好的动物都有父母和儿女,所以我们不应该随便杀害动物。”

小朋友更沉默了。

“拥有”那只老鼠的小朋友说:“不然,我们不要放火烧它好了,我们给它一点惩罚,罚它到垃圾山去吃垃圾。”

小朋友全欢呼起来,呼啸而去。

我看着小朋友的背影,以及还留在草地上的汽油油渍,想到我们大人有责任开启孩子的仁爱之念,不应该残忍地对待别的众生。

真正的仁爱不是对好众生的慈爱,而是对恶众生的悲悯——何况众生有什么好恶的分别呢?

曾经有一位净土宗的祖师说:“西方净土0是为恶人而设教的。”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是为善人而设,而是为恶人而设。

他说:“善人所处的地方就是净土,还需要什么净土?何况恶人十念阿弥陀佛就可以去净土,善人更不用说了。”

我们在幼年时代,都曾因为无知,到树上捕捉小鸟、在田间灌蟋蟀、在河里滥捕鱼虾,我们的无知代代相传,我们的长辈把工业的黑烟喷上天空、污染的废水灌人河流、以过度的农药洒在田间。不要说动物,有许多人甚至忘记别的孩子也有父母。

我们要救的不是偶然被抓住的老鼠,我们要救的是孩子的心,在一个社会里,如果孩子不能普遍有仁爱的心,受害的将不只是老鼠呀!

《差一百米》

公共汽车经过台北市信义路,在市贸中心前面看见两栋新盖好的大楼,楼上有一块巨大的招牌:

“来征服我吧!抢占东区的一席之地。”

那招牌的巨大令人感到荒诞,我想到要抢占东区的一席之地也很不容易,因为东区的士地一坪四百万,房子一坪都在五十万以上。

“这辈子我大概无缘来抢占东区的一席之地了!”我心里这样想,感到有些怅惆。

正想着的时候,车往前开了一百米,我望向窗外,发现和那两栋大楼的同一边,有一座巨大的公墓。

我的脑中闪过招牌上的句于:“来征服我吧!抢占东区的一席之地!”

这块招牌拿来这公墓前挂着,也很适合呀!

在这个欲望横流的城市,许多人尽一生的努力,想要去抢占东区的一席之地,可能到几十年后才发现占错边了,差一百米。

差一百米就差很多了。

我们不应该把短暂渺小的人生用在欲望的追逐,因为这世间的一切,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被人所抢占。

篇8:林清玄散文

林清玄精选散文两则

【林清玄《满山菅芒花》】

屋顶平台的水管边,长出几丛菅芒花,每天在风中摇来摇去,好像对我说:“秋天了,秋天了,出门看风景吧!”

我沿着山坡小路散步,看到满山的菅芒花正盛开,菅芒花在秋天最美,是人人都知道的,但是很少人知道,菅芒花最美的颜色是将开未开之际,那时它是浅紫色,仿佛空中的紫水晶。

也很少人知道,菅芒花在月光下最美,衬着墨蓝色的黑夜,点点银芒散在山坡野地,总使我想起萤火虫在稻田边飞来飞去的情景。

最美的菅芒花,是在它飞散的时候,有如流逝的灯花星火。

看着秋天满山的菅芒花,我就想到在屋顶上的菅芒花,是不是从这山坡飞翔而去的种于呢?而屋顶上的菅芒花一旦成熟,种子会飞去哪里?会不会飞回这一片山坡?

人是不是也像营芒花的种子,在某地某一个秋天偶然飞起,与前世的亲友、情人在此相会,随着业力的风在宇宙飘流?这是不是就是轮回的秘密呢?

菅芒花永远不死,因为它随风飞翔,落在任何环境都努力生长。

肥沃的山坡与贫瘠的屋顶,都不能防止管芒开美丽的花,人如果富裕或贫贱,是不是也能维持同样的志气呢?

【林清玄《忧伤的雨》】

下雨的时候走在街上,有时会不自觉地落下泪来,心里感到忧伤。有阳光的时候走在街上,差不多都能保持愉快的心,温暖地看待世界。

从前不知道原因何在,后来才知道,水性不二,我们心中的忧伤不就是天上的雨吗?明性也不二,我们心中的温暖就会与阳光的光明相映。

下雨天特别能唤起我们的悲心,甚至会感觉到满天的雨也比不上这忍苦世间所流的泪。

由于世间是这样苦,雨才下个不停。我相信,在诸佛菩萨的净土一定是不下雨的,在那里,满空的光明里,永远有花香随着花瓣飘飘落下。

在苦痛的时候,我们真的.可以感受到每一滴雨水,都是前世忧伤的泪所凝结。

雨,是忧伤世间的象征,使我看见了每一位雨中的行人,心里都有着不为人知的隐秘的辛酸。

但想到我们今生落下的每一滴泪,在某一个时空会化成一粒雨珠落下,就感到抬头看见的每一颗雨珠都是我们心田的呈现。

下雨天的时候,我常这样祈愿:

但愿世间的泪,不会下得像天上的雨那样滂沱。

但愿天上的雨,不会落得如人间的泪如此污浊。

但愿人人都能有阳光的伞来抵挡生命的风雨。

但愿人人都能因雨水的清洗而成为明净的人。

这样许愿时,感觉雨和泪都清明了起来。

这样许愿时,使我知道,娑婆世界的雨也是菩萨悲心的感召。

篇9:林清玄散文节选

林清玄散文节选三篇

【台北闹饥荒】

每次回到乡下老家,要返回台北的时候,妈妈总是塞很多东西到我的行李箱里,一直到完全塞不下为止,那种情况就好像台北正在闹饥荒。

“妈,你什么都不用带,台北什么都有。”我说。

妈妈总是这样回答:“骗你的!台北什么都有,台北又不是极乐世界。”

我把芭乐、橘子、哈密瓜拿出来,说:“至少,这些水果都有。”

妈妈又帮我塞进去,说:“我们乡下的较好吃,也较便宜。”

我把一大包肉干、肉松,肉脯拿出来,说:“我们家楼下就有新东阳呀!”

她又帮我塞进去,说:“你是知道什么?我要买给我孙子吃的,又不是买给你吃,何况人家这些都是手工做的呢!”

我看拗不过她,把最后希望放在皮箱里的六罐汽水和可乐上,我说:“这汽水可以不要带吧!”

她说:“这是我在福利中心买的,一罐和外面的差十元,带着、带着,路上口渴可以喝。”

“这重成这样!”我说。

妈妈眼睛一亮,说:“你小时最喜欢喝汽水了,常常偷桌下的汽水来喝……”

我立刻打断她的话,说:“我带,我。”因为我知道接下来她会把我小时候的粮事一一拿出来说,一直到我投降为止。

这时,妈妈看我不再抗争了,终于满意地拍着我的行李箱,眼神悠远地说着:“提得起来,就是我们的。”

然后,我们就陷进沉默,因为,“提得起来,就是我们的”正是我爸爸生前的口头禅,当妈妈这样说,我们都不约而同地想起爸爸。

坐火车回台北的路上,我想到自从父亲过世,妈妈把所有的爱都投射在我们身上,她才不管我们是几十岁的人,以为我们都是需要照护的孩子。

我想起父亲的口头禅“提得起来,就是我们的”,现在已经轮到妈妈说了。

对于父母亲的爱,我们也是“提得起来,就是我们的”,趁还提得动,行李箱还有空间,就多塞一点爱进去吧!

【故乡的水土】

第一次出国,妈妈帮我整行李,在行李整得差不多的时候,她突然拿出一个透明的小瓶子,里面装着黑色的东西。

“把这个带在行李箱里,保佑旅行平安。”妈妈说。

“这是什么密件?”

妈妈说:“这是我们门口庭抓的泥土和家里的水。你没听说旅行如果会生病,就是因为水士不服,带着一瓶水土,你走到哪里,哪里就是故乡,就不会水土不服了。”

妈妈还告诉我,这是我们闽南人的传统,祖先从唐山过台湾时,人人都带着一些故乡的泥土,一点随身携带、一点放在祖厅、一点撒在田里,因为故乡水土的保佑才使先人在蛮荒之地,垦出富庶之乡。

此后,我每次出门旅行,总会随身携带一瓶故乡的水土,有时候在客域的旅店,把那瓶水土拿出来端详,就觉得那灰黑色的水土非常美丽,充满了力量。

故乡的水土生养我们,使我们长成顶天立地的男儿,即使漂流万里,在寂寞的异国之夜,也能充满柔情与壮怀。

那一瓶水土中不仅有着故乡之爱,还有妈妈的祝福,这祝福绵长悠远,一直照护着我。

【与太阳赛跑】

我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有一天放学回家,看到天边的夕阳正要沉落,晚霞一道一道从山谷升起。

“我要和太阳赛跑,要在太阳没有下山以前跑回家。”我心里有一个声音说。

然后,我拔足狂奔,一刻也不停歇地跑回老家的三合院。我站在大厅的红门外时,夕阳还露出最后的一角,迷离的光影映着红门上的狮头钢扣。

我安静地站在厅前,看夕阳一分一分地沉到山的背面,心里涨满了感动,跑进厨房对正在生火炊饭的母亲说:“我跑赢太阳了,我跑赢太阳了。”

接下来,我的小学时代几乎都是在与太阳赛跑,在夕阳未落前返家,欣赏着蕉园上那绝美的落日。我对生命的美感就是从那时有的,我觉得如果不比时间跑快一步,就没有空间、也没有心情享受落日的美景了。

只是,生命的`悲情是,我们自以为比时间快一步,但岁月也很快地被时光掩埋。

对人生高远的目标,虽然我们也曾像与太阳赛跑时一样地奔赴前程,有时站在红门前微笑,以为赢过了什么,但夕阳总是在我们微笑时,依然沉落。

当然,如果我们悲哭,它还是要沉落的。

因此,任何的奔赴与企求都带着一些虚妄的本质吧!还不如回到这当前的一刻,以全身心投注于每一个变化之中,在因缘的变化中顺应、无憾、欢喜。

到了四十岁,可能说不出“我跑赢太阳了”这样有豪情的话。

但是,每天我起床的时候,对着镜子的第一件事就是对自己的影像说:“晦!让我们今天来为生命创造一点什么吧!”

每天,都含着笑意,来与宇宙时空的无情、与岁月生命的多变,共同运转,那么在大化中,也会有江上明月,山间清风,岸边垂柳那样的美景,不断地映现。

我,宁与微笑的自己做拍档,不要与烦恼的自己同住。

我,要不断地与太阳赛跑!不断穿过泥泞的田路,看着远处的光明。

篇10:林清玄经典散文

林清玄

月色是一把寒刀,森森闪着冷芒。

有时候,月色的善良温和像一个婉致的少女,而如今,我坐在荒凉而空茫的城垛上,独零零地坐着.月色便仿佛一个老年的海盗。虽退守到砖墙的角落,他的眼睛犹青青地闪着光.手里还握着年轻时砍钝了的水手刀。

那把水手刀,长久以来。在草地上四处游动,把我的胸腹剖开,冷漠的月色夹着古旧的城池猛然涌进我的胸臆,这时即使我静坐着,也不如月亮刚升起时那么安稳了。

已经很夜很夜了,晚雾从地底慢慢地蒸腾上来。渐渐把树、砖墙、古炮。最后把坐在城上最高处的我也吞没了。

来这个城要经过一个渡津,因为它被三面的海温柔地拥抱着.展延到远方的柏油公路在渡津口戛然而止。

我到时天空已晚.一位瘦削的老人用·条小小的竹筏将我渡过海去。

远远地看见城墙了.夕阳正好垂挂在护城树的树头上,夕阳的橘,晚天的红.树的郁绿,交杂着城墙黯淡的砖色,成为一幅很有中国风情的剪纸画。

迎头,是沈葆桢的半身铜像,刻写着他在台湾海防史上的不朽证言。在日本侵略台湾的紧急中,他以一年十一个月的短时间,建造了这个“使海口不得停泊兵船、而郡城可守”的城池,这个城与炮台.便成为今天台湾仅存的历史炮台了。

在月色下看洗葆桢铜像,明暗曲折,竞可以从线条中体会出他的识见与彀力,那是无可取代的威状与魄大了。我想到.我们永远无法仰见这些壮士的面容。但是我们随时可以见到他们的重现。我们走入民间,到处都有关云长的画像,浓正的长眉,丹凤的亮眼,紫红色的面孔,写在脸上不可侵犯的正气,如果我们把关公的五绺长髯去掉,相信就是壮士们的写生了。他们用生命的狂歌。为中圆人中国的历史写下“忠义”两字。

月刀下的沈葆桢也有一股关云长的神气浮凸出来。事实上。他们的形体并不是最重要的,即使不为他塑像。后人如我,也能体会到他们与强权抗拒时的虎目含威。

在壮魄而虎吼有声的中国历史长河中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所有的英豪杰士都把自我的形体投入这条河里,即令碎成肉泥,也没有一声悲叹.他们的骨灰即使在胡雨夷风中也会散放着不朽的芳香. ,

因此,沈葆桢死了.他的城池留下来了,但是这座坚甲厚壁的城池纵大纵深.也比不过他生命中无可更变的城池。

我一个人独坐在城垛上,眼见星辉掩映下的城池、古炮。以及闪着夏虫与波光的护城河,竟久久不忍离去。我感觉,我是愈入夜愈坐到沈葆桢波沸万顷的胸腹之中了,在宁静的长夜,我们或者最能窥见前人的胸怀吧!

月色你看久了,它洒在轻轻浅浅高高低低的景物上,仿佛响亮着断断续续的钟声,那不是月了,那是一口钟。

月的微光你看久了,它在空中长长短短的散步.好像丝丝长鸣的笛声,那不是月了.那是一管笛。

月亮的钟笛,千百年来就这样敲撞吹奏,让那些有威猛气概的豪雄壮士.可以和声地在历史上唱歌。这些歌,词句已经退淡了,曲谱仍在.在另一个冷月如刀的夜晚,还要被以后的人喝起来.

浮天沧海远,万里眼申明,历史的歌声和月亮的钟笛慢慢的沉落.我坐在城垛下方写着“亿载金城”四字,却在清晨第一道哦光中渐渐鲜明。

【林清玄散文《生命的馅》】相关文章:

1.林清玄散文《花的生命》

2.林清玄散文

3.林清玄散文精选

4.林清玄散文好词

5.林清玄散文读后感

6.林清玄散文菩提

7.林清玄哲理散文

8.林清玄 记事散文

9.《林清玄散文》读后感1000字

10.林清玄优美散文短篇

下载word文档
《林清玄散文《生命的馅》.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