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题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题

2022-08-09 08:22:3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仓鼠酱”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题,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一起分享。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题

篇1: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题

一、填 空

1、在食物链中,处于最前端的叫末端的是 。

2、在观察绿豆发芽实验中,两组相同条件是,不同的条件是。

3、太阳光在没有碰到物体之前是沿着 传播的。

4、将一束阳光投射到三棱镜上,光会被分解成形成美丽的 。

5、镜面能够反光,镜面的这一性质叫

6、当阳光照射到一个不透明的物体上时,光会被物体的颜色就是被 的光,而其他颜色的光被物体 了。

7、太阳是一种自然光源,它在发出光的同时也产生。

8太阳能热水器的吸热管都是

9由于受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10地球的内部可以分成、、

11土壤微粒根据大小可分为四种。

12影响土壤被侵蚀的主要因素有:13弹簧秤是用来测量的仪器。它是利用原理制成的。

14而轴承里装有滚珠,是为了:

二、判断

1、 用一面镜子把阳光投射到纸上,比用两面镜子时更明亮。( )

2 不同的环境里,生活着不同的生物。( )

3、地球上的能量绝大部分来源于煤、石油和天然气。( )

4、如果太阳在物体的左边,那么影子在物体的右边。( )

5、种子发芽不需要阳光。 ( )

6、颜色浅的物体比颜色深的物体吸收光的能力强。 ( )

7、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度会随着太阳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 )

8、太阳能是一种没有污染的洁净能源。

9、太阳光以每秒约300000米的速度传播,没有任何东西比光的传播速度快了。( )

10、光既能被分解,也能被混合;既能被反射,也能被吸收。 ( )

11、如果太阳在物体的左边,则影子在物体的右边。( )

12、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干燥的泥土里。( )

13、物体在阳光下的温度与吸收太阳热量的多少没有关系。( )

14、阳光的传播路线是不能改变的。( )

15、地球上的能量归根到底都是源于太阳。 ( )

三、选择

1、红色物体反射的是 颜色的光 。

A 绿色 B 红色 C 紫色

2、下面物体中 反射光的本领最强。

A 白纸 B红布 C 锡纸

3、一天早晨,小明测得一棵小树在阳光下的影子长5米,过一小时再去测量,小树的影子

A 不变 B 大于5米 C 小于5米

4、“把两组相同的种子,放在相同的室内,同时加适量的水,给其中一组种子受光照,给另一组种子用硬纸盒遮住。”这个实验设计中改变的条件是( )。

A光 B温度 C水

5、炎热的夏天我们常选择( )的衣服。

A深黑色 B浅色 C 咖啡色

6、强光与弱光携带的热量( )

A一样多 B强光携带的多 C弱光携带的多

7、下列四种色纸按反射本领由弱到强的顺序排列,依次是( )

A白色,黄色,红色,黑色

B红色,白色,黄色,黑色

C黑色,红色,黄色,白色

8、 把白色、红色、黑色三个纸筒同时放在阳光下,温度上升最快的是( )。

A白色纸筒 B 红色纸筒 C 黑色纸筒

9、物体影子的变化与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关系是( )。

A 物体的影子长,太阳在天空的位置高。

B 物体的影子长,太阳在天空的位置低。

C 物体的影子长短与太阳在天空的位置无关。

10、 深色物体反光能力与吸收热的能力为( )。

A 反光能力强,吸热能力弱。

B 反光能力弱,吸热能力强。

C 反光能力弱,吸热能力弱。

11、把水倒在大小相同的( )里凉得快。

A 玻璃杯 B 铁杯 C 塑料杯

12、先把外形相同的木棒、铝棒、铜棒竖放在同一个杯子里,然后往杯子里倒热水,用手摸三种小棒的另一端。我认为,最先感受到热的是( )。

A 木棒 B 铝棒 C 铜棒

13、把红色、白色、黑色的三个相同的纸筒同时放在阳光下,温度上升最慢的是( )

A白色的 B、红色的 C、黑色的 D、一样快的

14/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条件有( )

A光照,水分,温度,空气和土壤

B光照,水分,温度,空气

C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空气

15、下列四种色纸按反射本领由弱到强的顺序排列,依次是( ) A白色,黄色,红色,黑色 B红色,白色,黄色,黑色 C黑色,红色,黄色,白色

16、同一时间,阳光下不同物体的影子( )

A、形状相同 B、方向相同 C、长短相同

17、蚯蚓喜欢生活在( )的环境。

A、黑暗干燥 B、明亮潮湿 C、阴暗潮湿

18、不同时间,同一物体的影子( )。

A、长度和方向都不同 B、长度和方向都相同 C、长度不同而方向相同

19、地球上的能量绝大部分来源于( )。

A、太阳 B、煤 C、石油 D、电

20、上午某一时刻测量得到一个2米长的竹竿的影子是0.5米,那么4米高的树木的影子应是( )米。

A、2米 B、1.5米 C、1米

21、世纪初,科学家( )曾经做过“光的混合”的实验研究。

A、爱因斯坦 B、爱迪生 C、牛顿 D、哥白尼

篇2: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题

一、填空:(54分)

1.植物的茎叶总是朝( )生长的。

2.动物和植物一样,他们的生存也会受到( )的影响。

3.池塘中除了生活着植物和动物,还生活着( )。

4.人体的消化器官有( )、( )、( )、( )、( )、( )。

5.聚集在一起( )叫做矿产。

6.人类的活动在不断改变着( )形态。

7.举高的( ),收缩的( ),压缩的( )都具有能量。

8.焦耳用实验证明了( )和( )之间可以相互转换。

9.地球上几乎所有的能量都来自( )。

10.( )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星球,它是地球的卫星。

二、判断:(15分)

1.动物们通过冬眠,迁徙,换毛等方法来适应气温的变化。( )

2.树林内和树林外的温度一样。( )

3.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包括盐类,维生素,水等。( )

4.边吃饭边看书有利于健康。( )

5.地震来了可以跳窗逃生。( )

三、简答题(31分)

1.身体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是谁提供的?

2.谈一谈月球上是否有生命存在?

篇3: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

1、生长于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子是(针状的),以减少(水分)蒸发。

2、(阳光、水分、温度、土壤)等是影响植物生存的基本因素。

3、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消费费者者)。

4、森林的破坏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如:(洪灾、干旱、沙尘暴、水土流失)

5、动物们通过(冬眠、迁徙、换毛)等方法来适应气温的变化。

6、池塘中除了生活着植物和动物,还生活着(微生物)。它们能把死亡的动、植物尸体(分解)。

7、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动物的(生存),动物的数量变化也会影响(环境);随着环境的变化,生物的结构特征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从而适应环境。不能适应环境变化的生物将会被(淘淘汰汰)

8、自然界中的所有生物都无法避免成为(食物链)的成员。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来达到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作用。

9、植物适应环境,一般表现为具有(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

二、判断题。

1、动物会有一些独特的习性,跟适应生存环境有关。 (( ))

2、小华画了一条食物链:虎→羊→草。 ( )

3、环境污染、盲目的物种引进、大量捕杀动物和砍伐森林都曾经在历史上造成过部分地区的生态灾难。 ( )

4、根总是向下生长,植物的茎、叶总朝着光生长。 ( )

5、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 ( )

6、当环境改变的时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 )

7、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相同的需求。 ( )

8、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中如果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就会失去平衡( )

9、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 )

10、自然界和生态瓶不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不会受到影响 ( )

11、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 )

12、香蕉树, 松树, 仙人掌它们的生活环境完全相同。 ( )

三、单项选择题。

1、仙人掌的根会朝着( AA、、 )的方向生长。

A、有水 B、无水

2、绿色植物能自己制造养料,称为( BB )。

A 制养者 B 生产者 C 消费者

3、苹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柑桔不宜在北方栽种,这里起制约作用的因素是:( BB )

A、阳光 B.温度 C.水 D.空气

4、做对比实验时,我们一般是控制( AA )条件不发生变化。

A、一个 B、二个 C、三个

5、每个食物链中生产者一定是( AA )

A、植物 B、动物 C、植物和动物

6、春天,生活在草地上的蚱蜢的体色往往是(BB )。

A、灰色 B、绿色 C、黄色 D、褐色

7、动物的生活环境叫做动物的(AA )。

A 栖息地 B 居住地 C 生活区

8、各种生物和周围的非生物一起构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称为( CC )。

A 食物链 B 食物网 C 生态系统

篇4: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全面落实《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进行科学启蒙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为宗旨。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期本人担任六年级c209和c210两班的科学教学工作。总的来说,两个班的学生都很喜欢上科学课,上课发言积极,特别喜欢实验操作、制作比赛和室外实践活动。两个班比较,c210班的学生在准备材料、完成作业方面更认真,而c209班的学生思维敏捷,课堂纪律虽欠佳但常有惊人之语。

三、本册教材分析:

1、教学的总目标

a、科学探究

●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能运用归纳、演绎等方法进行推理和判断,能将推理判断的思维过程转化成语言并能有条理地叙述。能够及时修订、完善自己的假设和计划,比较熟练地掌握对比实验的设计方法并能用于实践,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模拟实验、设计并制作简单的科学模型和科技作品。

b、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c、科学知识

●初步了解生物与环境、营养与健康、地表变化、月球表面、能量的表现形式与转化的有关知识。

2、教材内容概述和学习方法

本册教材以“生存和环境”为主题,以训练学生推理判断的逻辑思维能力为重点,编排了“生物与环境”、“营养与健康”、“地表变化的奥秘”、“能量”、“月球”5个主题单元和1个综合单元,一共有22课、61个活动。其中,“生命世界”有2个单元、7课书;“物质世界”有1个单元、5课书;“地球与宇宙”有2个单元、8课书。每个单元的主要内容是:

(1)“生物与环境”—— 此单元包括“一棵顽强的小树”、“从‘南橘北枳’说起”、“走进池塘”、“假如大树都倒下”4课书,主要引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生物的生存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法是实验、观察、调查、阅读科技史等。

(2)“营养与健康”——此单元包括“食物中的营养”、“消化与吸收”、“饮食与健康”3课书,围绕人的生存逐层递进地展开研究,主要的学习方法是问题驱动、实验、调查、测量等。

(3)“地表变化的奥秘”——此单元包括“地表在变化”、 “地震”、“火山”、“岩石也变化”、“走近矿产”以及“人类对地表变化的影响”6课书,重点介绍了引起地表变化的各种内、外力因素,同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教材提供的事实或数据进行判断和推理。如:推测喜马拉雅山曾经发生的变化,推想喷发过后的火山山体外形,推测煤的形成等。

(4)“能量”—— 此单元按照“总—分—总”的结构编排了“能量家族”、“热能变、变、变”、“电表转呀转”、“太阳能的利用”、“打开能源宝库”5课书,通过观察、实验、阅读科技史、调查、制作、设计等方法,指导学生认识能量的各种不同表现形式和能量的相互转化。

(5)“月球”——此单元包括“探索月球的秘密”和“月有阴晴圆缺”2课书,旨在通过观察、猜想、阅读科技史、模拟实验等活动,引领学生探究月球的奥秘,了解关于月球的更多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推理判断的逻辑思维能力。

(6)“我们怎样做判断”——此单元是先通过案例及本期回忆整理的方式帮助学生总结出进行推理判断的方法,然后引领学生将总结的方法理论进行又一次的运用。

四、基本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开展科技兴趣小组,开展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篇5: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编排了 生物的进化 、 水环境污染与保护 、 宇宙探索 、 我们学习了科学探究 、 科学的历程 5个单元,一共有17课、39个活动。其中, 生命世界 有1个单元、4课书; 地球与宇宙 有2个单元、8课书;还设有2个独具特色的总结性单元、5课书。每个单元的主要内容是:

(1) 生物的进化 此单元包括 生命的历程 、 物竞天择 、 人类的起源 、 动物的驯化 4课书。此单元主要引领学生围绕着环境的变化对生物进化的影响、人类发展的历史、以及驯化动物的历程展开研究,并通过对化石的分析、资料的查找让学生亲历研究的过程,初步了解生物进化论。此单元教学大约需要7课时。

(2) 水环境污染与保护 此单元包括 小河的哭诉 、 污染来自哪里 、 清洁剂的 威力 、 保护我们的生命之河 4课书。此单元围绕 水环境污染与保护 这一主题,分别从污染的现状、污染的源头、污染的危害、怎样防止污染等角度并通过考察、调查、观察、实验等多种方式展开探究性学习,引领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水污染问题,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此单元教学大约需要6~7课时。

(3) 宇宙探索 此单元包括 太阳和太阳系 、 浩瀚宇宙 、 灿烂星空 、 宇宙畅想曲 4课书。此单元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想象、讨论等一系列活动由近及远地了解关于太阳、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奥秘,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同时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力。此单元教学大约需要6~8课时。

(4) 我们学习了科学探究 此单元包括 我们的科学学习历程 、 确定我们的研究主题 、 启动我们的探究之龙 、 分享我们的探究果实 4课书。此单元是全套教材的总结单元,旨在引导学生比较系统地回顾和总结四年来所经历的探究历程,梳理、总结出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并再次经历一次相对完整的探究过程,然后以研究报告和科学探究成果展示会的形式作为小学四年来科学探究学习的一次汇报。此单元教学大约需要4~5课时。

(5) 科学的历程 此单元只有 科学的历程 1课书。此课是以科技史为专题的全套教材的总结课,旨在让学生对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进程初步有所了解,并对这一进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有所感悟,能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并且在学科学、爱科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得到升华。此单元(课)教学大约需要1~2课时。

二、本学期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能围绕主题制定研究计划,能通过考察、调查、观察、实验、测量、查阅、统计等方法搜集和整理信息并进行分析,能借助数据、文字、图表有条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并认真倾听他人的评议、友好交换意见,尝试撰写调查研究报告和科学小论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关心科技的新发展,关注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的联系。

科学知识

●能解释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含义;能以某类生物为例,阐释生物进化的过程;关注一些和进化有关的有趣问题。

●知道水域污染的危害及主要原因;意识到物质的利用对人具有有利和有害的方面以及正确使用物质的重要性;注意安全与健康,知道一些常用的防范、安全和健康措施;意识到物质的利用会给环境带来正面和负面的影响,人对环境负有责任;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层产生的不良影响,意识到保护大气层的重要性。

●知道太阳是一个温度很高的大火球;理解没有太阳,地球上就没有生命;知道太阳系的组成及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知道四季的代表星座;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进步而深化和拓展;意识到人类为了探索宇宙奥秘付出的艰辛;关注我国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

三、教学措施

1、注重对全套教材的复习、综合和总结,培养学生自我实现的创造力。

2、在非总结性单元中,结合教学内容重点检测学生某一方面的探究能力,及时反馈。

3、利用本册教材的两个总结性单元对学生进行探究能力的全面提升。

4、继续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并对全套教材的科技史进行梳理和总结。

5、围绕研究课题,开发、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

篇6: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通过过去的科学学习,原班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以训练学生推理判断的逻辑思维能力为重点,编排了“生物与环境”、“营养与健康”、“地表变化的奥秘”、“能量”、“月球”5个主题单元和1个综合单元,一共有22课、61个活动。每个单元的主要内容是:

1、生物与环境:此单元包括“一棵顽强的小树”、“从‘南橘北枳’说起”、“走进池塘”、“假如大树都倒下”4课书,主要引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生物的生存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法是实验、观察、调查、阅读科技史等。此单元教学大约需要7~8课时。

2、营养与健康:此单元包括“食物中的营养”、“消化与吸收”、“饮食与健康”3课书,围绕人的生存逐层递进地展开研究,主要的学习方法是问题驱动、实验、调查、测量等。此单元教学大约需要6~7课时。

3、地表变化的奥秘:此单元包括“地表在变化”、“地震”、“火山”、“岩石也变化”、“走近矿产”以及“人类对地表变化的影响”6课书,重点介绍了引起地表变化的各种内、外力因素,同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教材提供的事实或数据进行判断和推理。如:推测喜马拉雅山曾经发生的变化,推想喷发过后的火山山体外形,推测煤的形成等。此单元教学,大约需要8~9课时。

4、能量:此单元按照“总—分—总”的结构编排了“能量家族”、“热能变、变、变”、“电表转呀转”、“太阳能的利用”、“打开能源宝库”5课书,通过观察、实验、阅读科技史、调查、制作、设计等方法,指导学生认识能量的各种不同表现形式和能量的相互转化。此单元教学大约需要7~8课时。

5、月球:此单元包括“探索月球的秘密”和“月有阴晴圆缺”2课书,旨在通过观察、猜想、阅读科技史、模拟实验等活动,引领学生探究月球的奥秘,了解关于月球的更多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推理判断的逻辑思维能力。此单元教学大约需要2~3课时。

6、我们怎样做判断:此单元是先通过案例及本学期回忆整理的方式帮助学生总结出进行推理判断的方法,然后引领学生将总结的方法理论进行又一次的运用。此单元教学大约需要2课时。

三、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能运用归纳、演绎等方法进行推理和判断,能将推理判断的思维过程转化成语言并能有条理地叙述。能够及时修订、完善自己的假设和计划,比较熟练地掌握对比实验的设计方法并能用于实践,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模拟实验、设计并制作简单的科学模型和科技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科学知识:

1、知道环境对生物生长、生活习性等多方面有影响;懂得食物链的含义;能认识到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既依赖于环境,又影响环境,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

2、了解人类需要哪些营养及其来源,懂得营养全面合理的重要性;了解人体的消化过程,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了解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

3、知道任何物体工作时都需要能量,电、光、热、声、磁等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认识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4、了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了解火山喷发现象;了解地震的现象;知道主要的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及其提炼物的名称;认识各种自然力量对地表改变的作用;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5、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知道月球每天、每月的运动模式;从各种媒体上了解更多的有关月球的知识。

篇7:湘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节、一棵顽强的小树

1、植物的生长具有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

第二节、从“南橘北枳”说起

1、植物的生存是有地域性的,有些植物只适宜生活在南方,有些植物只适宜生活在北方。原因:阳光、水分、温度、土壤是影响植物生存的基本因素但不同的植物对这些因素的需求和适应能力是不一样的。植物的这些习性是在长期适应当地的环境中形成的。它们的生活习性也决定了它们一般只能在具备这些环境因素的地方生存。(P7页例子)例如:生长于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子是针状的,以减少水分蒸发。

2、产于北方的水果有:苹果、葡萄、梨子、哈密瓜等。 产于南方的水果有:柑橘、荔枝、橙子、香蕉、芒果、菠萝、火龙果、榴莲等。

3、动物的生存也受环境的影响,例如北极熊、鱼、非洲豹、骆驼身体特征生活习性与所生活的环境有关。动物们还通过冬眠、迁徙、换毛等方法来适应气温的变化。

第三节、走进池塘

1、浮游生物 孑孓 水虿 ,这种食物关系就像链条一样把各种生物紧紧联系在一起,我们把它叫做食物链。

2、食物链总是从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

3、池塘中除了生活着植物和动物,还生活着微生物。它们能把死亡的动植物尸体分解。

第四节、假如大树都倒下

1、自然界中的所有生物都无法避免成为食物链的成员。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来达到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作用,当某一种类生物的生存受到影响的时候,势必也会影响到许多与之有关的生物种类。严重时,甚至造成某些物种灭绝,这就是生态灾难。环境污染、盲目的物种引进、大量捕杀动物和砍伐森林都曾经在历史上造成过部分地区的生态灾难。

2、乱砍滥伐,破坏森林会给人类带来洪灾、干旱、沙尘暴等。假如大树都倒下了生物们将会失去食物不能生存,土壤流失,带来洪灾、干旱、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引起气候的变化。我们要做环保小卫士,爱护、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好的家园。

篇8:湘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节、地表在变化

1、珠穆朗玛峰海拔约8848米,每年都在增长;喜马拉雅山发现了鱼龙(1.8亿年前海洋中的大型爬行动物)、鱼类、海藻、海螺等化石,说明地球是变化的,它一直在改变,只不过这种变化是缓慢进行的。

2、修筑大坝引起的地表改变是一种人为的力量,泥石流引起地表的改变是一种自然的力量,改变地表形态的力

量有自然的和人为的两种力量。

第二节、地震

1、地球表面的岩层在受到巨大的挤压力时会发生褶皱,褶皱厉害了就可能断裂。岩层断裂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使大地猛烈地震动起来,并产生巨大的破坏力量。

2、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了地动仪,是世界上第一台自动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

3、地震前兆:地下水异常,主要异常有发浑、冒泡、翻花、升温、变色、变味、突升、突降、泉源突然枯竭或涌出等。生物异常,猪不进圈、不吃食、乱叫乱闹、拱圈、越圈外逃;鸡不进架、撞架、在架内闹、上树;鱼成群漂浮、狂游、跳出水面、缸养的鱼乱跳、头尾碰出血、跳出缸外、发出叫声、呆滞、死亡„„。

4、当地震来临时不要慌张,不宜跳窗,可以躲在桌子底下、卫生间里的墙角,远离高压电线。

5、地震本身可能并不会造成大的人员伤亡,但是建筑物被摧毁时却给人类造成灾难。因此建筑物因防震。

第三节、火山

1、火山爆发是常见的自然现象,它是地球释放能量的一种活动,一般会在地表形成锥状的高山。火山一般分为:死火山、休眠火山、活火山三类。火山爆发时,除了喷出岩浆,还会喷出火山灰、水蒸气等。火山熔岩的温度约有1000摄氏度。

2、火山喷发会造成人类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但是在火山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产物,也可以被人类所利用。例如,火山岩是良好的建筑材料,地热是一种清洁而有发展前途的巨大的自然能源。

第四节、岩石也变化

1、温度的变化使得石头的里外胀缩不均,时间长了,石头就会被破坏。

2、酸性的地下水把岩石溶蚀出了一个个的溶洞。溶蚀后产生的液体,从洞顶逐渐往下淀积,经过漫长的年代而形成了钟乳石。

3、卵石的形成主要是岩石在流水的搬运过程中,由于受到流水的冲刷以及石块间的相互碰撞、摩擦,才日渐失去了棱角,个儿也越来越小,表面越来越光滑。

4、温度、水、植物等都会对岩石变化产生作用。

第五节、走进矿产

1、聚集在一起具有开采价值的矿物叫做矿产,例如石油、煤、金矿石等。

2、2亿年到3亿年前,地球上的植物生长茂盛,生长在海边或湖泊的大量植物,逐渐被沉积的泥沙覆盖,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埋越深。经过复杂的变化形成了煤。

3、煤的开采方法主要有露天开采和低下开采。矿产开采除此之外还有钻井开采,如开采石油等。

4、在李四光、黄汲清等中国地质学家的指导下,我国开发出了大庆油田。

5、许多矿物是人类生产活动中极为重要的原材料(药用矿物、铁矿石炼铁、原子能高科技需要特种矿物、矿物也能美化生活),但矿产资源是有限的,又不可再生,必须有计划地开采、合理地利用,绝对不可乱采乱用。

第六节、人类对地表变化的影响

1、人类对地表的改变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也会带来不利影响,如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破碎地形、水土流失等。

2、围湖造田对解决粮食问题起了一定作用,但也造成了水域面积的大量减少。如,洞庭湖由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退居到第二位。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题】相关文章:

1.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题

2.六年级上册科学试卷

3.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试卷

4.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5.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6.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7.苏教版四下科学复习题

8.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9.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10.新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下载word文档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