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妻少夫的的爱情故事
“黑夜放逐”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老妻少夫的的爱情故事,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老妻少夫的的爱情故事,欢迎阅读!
篇1:老妻少夫的的爱情故事
老妻少夫的的爱情故事
相识 在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大瑶山深处,有一个叫弄明屯的村屯.小屯里有一位出生于1968年、名叫韦桂祥的男子,跟他年迈的`父母住在一起,每日进山打柴、下地劳作,过着清苦忙碌的生活.
作 者:张文真 作者单位: 刊 名:农家参谋 英文刊名:ADVISER OF PEASANT FAMILIES 年,卷(期): “”(4) 分类号: 关键词:篇2:老妻少夫的情书
诗/平安
老妻流着泪说——
那时候,你才出生不久
那时候,我整天抱着你
那时候,你总冲着我笑
那时候,我嚼着饭喂你
我是在玉米地里把你捡起
小红被子破旧无比
你的手里攥着一把铜锁
你的身上没有留下一个字
我不知道该往何处去
我只能坐在太阳下苦想苦思
秋风习习送来果实的芳香
小鸟落在我的肩头看着你
你在我的茅草屋里长大
你开始叫我阿姨
你常常帮我下地劳动
你每次考试都第一
我与你相依为命
你与我分秒不离
不知从何时起
你开始称我为“你”
我病了你背我去医院
我失眠了你给我讲故事
我便秘时你用手帮我排解
我伤心时你帮我擦去泪滴
20岁的你学会賺钱了
20岁的你有了很高的颜值
20岁的你给我盖起了大瓦房
20岁的你非常有知识
年轻时做过许多美梦
希望有一个大男孩送我爱情诗
披星戴月我只认识庄稼地
守着父母的坟茔过日子
是你,叫我知道了女儿的价值
是你,叫我了解现代化的城市
是你,教会我开了汽车
是你,牵着我的手来到70岁的生日
70岁我竟然把梦变成了现实
你20岁竟然成为我的爱情诗
玉米地里我们举行了婚礼
陪伴我们的只有丰收的果实
你是我的拐杖叫我离开轮椅
你是我的盲犬叫我知道路在哪里
你叫我的日子丰富多彩
你背着我踏遍祖国的名胜古迹
你大学毕业回到茅草屋
勤劳致富把我“养育”
报恩把前程舍弃
你说你这样做很值
少夫的`情语——
我也想见你妈咪
因为你把我养育
当你把我从玉米地里抱起
就注定我会对你不离不弃
你没有因为我的残疾把我放弃
你没有因为生活的苦难把我抛弃
你每天嚼着玉米把我喂大
你夜晚纺线给我织毛衣
我病的时候你长夜不眠
我被欺负时你不停地哭泣
邻居的孩子骂我是瘸子
你望着月亮坐到星星逝去
小村外盖起了一间茅草屋
你自己砍木料和大泥
没人欺负的日子我快乐成长
没日没夜地干活真是苦了你
为了我读书你节衣缩食
无数块补丁打在了你的内裤内衣
城里孩子有的你全看在眼里
你只盼望我考上大学出人头地
二人的世界我不再孤独哭泣
你的关怀让我懂得了女人的价值
阿姨这个词距离我太远了
我要把阿姨变成妻子
你每天用饭盒给我送饭
你到镇上卖粮给我买新衣
你捡到一块糖自己舍不得吃
在同学面前给我撑面子
当你的双眼换来了我的生命时
我就决定娶你为妻
当你走进黑暗的那一刻
我就注定牵着你的手过日子
我们谁也没说过“爱”字
我们没有轰轰烈烈的婚礼
我们的二十世界那么平淡无奇
我们就是默默地过日子
你需要我的时候叫着我的名字
我需要你的时候叫着你的名字
我们的生活只有劳动
我们互相帮助就是爱的真谛
没有歌不要紧
我们有的是真挚
没有诗也不要紧
我们用相敬如宾结成诗集
你的白发叫我心酸
你的皱纹叫我偷洒泪滴
我怕哪一天你先赴黄泉
留下我孤孤单单无法活下去
篇3: 祈福老妻散文
祈福老妻散文
老妻姓严,单名冬,和老夫同岁,今年已经69周岁了。
老妻祖籍黑龙江哈尔滨,有着东北人共有的豪爽、义气、大度与开通。她从外孙出生到孩子上学,一直自己看管外孙子,从来不让孩子的奶奶买衣服鞋袜,从孩子一出生到孩子六岁上学,衣服鞋袜,都是她给买的,绝口不提钱的事情;她待朋友,从不为点小钱犯嘀咕,朋友来家里,请客,上馆子,花个千八百地不在乎,尽管我们只拿有限的退休工资;听说保健品蜂胶对我糖尿病的治疗有好处,毫不犹豫地掏出8000块钱给我买了14盒;前些年儿子要自谋职业开酒吧,没有前期投资。她把我们积攒了大半辈子的养老钱全部让儿子拿去,连个借据也不用写。儿子不是做买卖的料,没多少日子就把老妈给的钱全赔进去了。老妻非但没有丝毫的埋怨,还鼓励儿子:“这就算是交学费吧!”至于她更大的手笔,就得说给儿子买房了。如果不是她的远见卓识和超人胆量,我儿子现在还耍单儿呢。
我儿子已经四十岁了,当年就是因为没有住房,一到谈婚论嫁就被女朋友说拜拜,给儿子买一套房子,成了我们老两口最大的心病和追求。
我们原来住在三环路附近的团结湖,房子是原北京旅游局长住过的,无论朝向、位置,那都没得挑。也正因为如此,这处房子才能卖出高价来。老妻只打听过一次,就决定把这处房子卖了,再到四环附近买两套,一套自己住,一套给儿子。
那天她到早市买菜的功夫,顺路到一家房地产公司咨询了几分钟,就要卖房,她也没跟我商量好,就做出了卖房的惊人决定。而且最大胆的是,这套房子还没有拿到定金和预付款,她和儿子又把将要买的两套房子签约了,还付了人家定金。我这份担心呀!万一我们团结湖的那套房子没卖出去,钱没到手,怎么买那两套房呀!这可是几百万的买卖呀!光违约金几十万,就是把我们裤子都卖掉也不够赔的!
好像是鼓励老妻的英明决定,这卖房、买房进出四百万元的买卖,竟然不到一个星期就搞定了!我们新买的二手房付了全款,儿子的房子付了大部分款,只从银行贷了少部分钱。儿子的住房就这么轻而易举地让老妻不费吹灰之力地给解决了。我们一套房换两套房的.做法,应了一句老话:“五马换六羊”,这可全是老妻的功劳呀!
打哪儿以后,我更佩服老妻了。
其实,老妻的优点远不止这些。她对孩子、对孙子的爱,是那么纯粹,那么无私,甚至不顾自己的安危。
我们的外孙子,出生时有八斤多重,出生后就由老妻看护。那时她还在上班,在学校教书。孙子三岁之前,幼儿园不收留,她经常带着外孙子上班,那么一大坨子肉,老得抱着、背着。后来外孙上幼儿园了,老妻还要天天接送。有一天,她看到一个调皮孩子正在欺负外孙子,她立刻上前拉架。没成想,那个孩子一躲,老妻的胳膊没拉住,往前一扑就摔了个大跟斗,胳膊当时就不会动了,疼得她大声叫人。幼儿园的老师也吓坏了,不知该怎么办。有一个老师还算是清醒,提醒我们:“快叫救护车呀!”我们赶紧叫了120救护车把老妻送到了积水潭医院。万幸的是,老妻只是胳膊错环儿了。医生把她的胳膊复位以后,她就不那么疼了。不过,老妻也因此落下了毛病,一到刮风下雨,错环的关节就会疼痛。
老妻还是一位特别坚强的人。她从小就身体不好,从小就得过肺炎、头痛病,上学时还因为住院休学过一年。
1965年,她高中毕业后,被动员去了宁夏生产建设兵团十三师,这上山下乡的日子一过就是。
在兵团,她那孱弱的小身板也要每天挖沟挖八方土、脱一百多块土坯,至于冬天站在冰水里挖沟,那是家常便饭。这么超重的体力劳动,又没有什么东西吃:一个月二两油,一年吃四次猪肉,冬天吃冻土豆、冻萝卜,还要吃90%的返销粮――连窝窝头都攥不起来的发霉玉米面。当地老百姓发明了一种吃霉玉米面的方法,就是把霉玉米面熬成稠浆糊,晾凉了再合上一点辣椒面和盐吃。当地人管这种吃法叫“搅团”。
夫人就是在那个时候生的两个孩子,他们前后只差不到两岁。这样的生活条件,夫人能不得病、不落下病吗?她先是在兵团得了阑尾炎、
猪绦虫寄生病。1979年我们返城回北京后,各种疾病就纷至沓来,不请自到。她从四十来岁起,身不由己地走上了一条看病、住院、开刀的不归路。
她1990年45岁时,被查出了“类风湿性关节炎”,那是一种“不死的癌症”,关节严重变形,直至丧失生活能力。后来她又先后做过“腿N窝囊肿手术”、“双膝关节置换手术”、“腰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手术”、“颈部囊肿切除手术”、“鼻腔菌块取出术”、“腰椎手术后神经固定钉取出手术”等等手术,最可怕的是,去年五月至八月的三个月里,她竟然做了三次手术,用老妻自己的话说;“我已经是千刀万剐了!”
这么密集的手术,这么多次的手术,使她的身体机能被严重破坏了,免疫力极度低下,走路只走半里地就大汗淋漓,就得坐在路边的石头上大口喘气。多年来 ,她得大把大把吃药,把胃和牙齿都吃坏了,每顿饭只能吃稀的、软的;她的手脚和脊柱,已经严重变形,拿菜刀反正是拿不了了。今年再一次因为类风湿症急性发作,疼得浑身打哆嗦,夜里根本睡不了觉,又住了半个月医院,打吊针,吃药,化验,反正是被折腾了一溜够。等到出院诊断书拿到手中一看,她患有16种病,从头到脚,从五脏到胳膊,从内到外,没有一处没病的。
老妻这么弱,精神却特别好,也特别乐观,中午从来不睡午觉,晚上不到11点钟不睡觉,走路能走上大半天,外人都说:“她哪儿像个病人呀?”就她这幅精神状态,一点也不像有病的主儿,,开怀大笑起来,底气之足,连年轻人都比不上。她非常通达、淡定。她老是说;“等我死了,你们不用埋我,把我的骨灰海撒就行了!”我可不愿老妻这么早就走,我写了好多文章,都是劝慰同龄的知青朋友保重身体、保持健康心态的。我还拟了一个“知青百岁寿诞宴节目单”,号召知青朋友百岁时参加这个宴会,因为我已经和老妻约定,在这个百岁宴会上,还要请她作报告,介绍她和疾病作斗争、和命运抗争的感人事迹呢!
哦,我的老妻,我最爱的人,你再坚持坚持,我看你一天天在好起来,你一定会更好的,我相信你一定会好的!你一定会坚持到我们百岁寿宴那一天的!今天是母亲节,这篇文章,就算是我送给你的节日礼物吧!母亲节快乐!
这么着吧,家里的活儿我全包了,从买菜开始到刷碗结束 ;所有的家务活:拖地、擦桌子、清洁厕所,也不用你动手;到医院取药我去;交水电费什么的,我来.....我只要你安心养病,早日恢复健康!
哦,我的老妻,我最爱的人,我衷心祈福你!
篇4:莫言:有一种幸福叫家有老妻
莫言:有一种幸福叫家有老妻
10月11日19时,诺贝尔文学奖花落中国作家莫言。莫言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引起世界关注。然而,面对接踵而至的赞誉,莫言却表现得很淡然,因为对他来说,自己最大的成功,不是写出了多少名篇,而是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高粱地旁,妻子的背影是天底下最美的风景
莫言本名管谟业,1955年出生在山东省高密县平安村一个农民家庭。童年时,因赶上三年自然灾害,莫言几乎瘦成一根豆芽,一颗大脑袋显得更加突兀。为了填饱肚子,野草、树皮,他什么都吃过,甚至连煤块都敢啃。
莫言小时候有过两个梦想,一个是能吃上肥肉馅儿的饺子,另一个就是长大后能娶石匠的女儿。因为家里穷得叮当响,所以周围的伙伴们常常嘲笑莫言将来娶不上媳妇,而莫言也经常为此感到担忧。而那时村里的石匠家有位漂亮姑娘,年方二八,生得浓眉大眼,身材健硕,很符合庄稼人的审美观。于是,这位漂亮姑娘就成了莫言心目中最理想的媳妇人选。他常常幻想,要是自己长大之后,能娶到石匠的女儿,那该多好啊!
莫言20岁那年,进入棉花厂当了工人,而那时候石匠家的女儿也早已嫁人生子,终日忙碌在田间地头,为家务和农活操劳着。虽然如此,但在莫言心中,依然埋藏着一个梦想,那就是娶一个像石匠家女儿一样勤劳淳朴的姑娘。因为,在他心目中,那些干得了粗活、吃得了苦头的妇女才是中国女性最美好的形象。怀揣着这样的念想,一个姑娘走进了莫言的视线,她就是棉花厂的女工杜勤兰。
杜勤兰不算漂亮,但淳朴利落,一点也没有年轻女子的娇气,颇能吃苦耐劳。看到杜勤兰的第一眼,莫言就对这个质朴的姑娘产生了好感,认定了她将来必能成为贤妻良母。但在那个封闭的年代,大多数年轻人都十分内敛,加上莫言总觉得自己的条件不好,配不上杜勤兰,所以一直将爱慕隐藏在了心底,从未向任何一个人提起。
后来莫言当了兵,成为一名军人,他才觉得自己有了向姑娘提亲的资格。于是,他特地利用探亲假的时间回了趟老家,从村里请了位媒人,跑到杜勤兰家提亲。
那时,女孩们判定一个男人值不值得嫁的唯一标准,既不是能力也不是才干,而是这个人是不是老实可靠,恰好莫言就是一个木讷而老实的汉子,所以杜勤兰对莫言的印象还算不错,认为他值得托付终身。就这样,杜勤兰同意了与莫言的婚事,两个人很快开了证明领了证,在老家办了一桌简单的酒席。然后,莫言便回到了部队,杜勤兰留在家中操持家务。
事实证明莫言果然没有看错人,杜勤兰的确是勤劳能干的好媳妇,照顾老人,做饭务农样样都做得很好。有杜勤兰在,莫言几乎什么都不用操心。于是,他把心思都花在了读书写作上,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在1981年发表了第一篇小说《春夜雨霏霏》。
同年,莫言和杜勤兰的女儿笑笑出生了。为了照料女儿,杜勤兰辞去了棉花厂的工作,开始在家务农并照料孩子。莫言觉得亏欠了妻子,抱歉地对她说:“你好不容易当了工人,现在为了这个家又工转农了,还要下地做农活,真是委屈你了。”没想到杜勤兰却幽默地说:“有啥可委屈的,工农本是一家,再说了,我务农也是为了支持你当兵,咱家也算是拥军专业户了。”
听了妻子的话,莫言感动得不知道说什么,只好抢着下田帮妻子干活,两个人一起忙碌在田间地头,给农作物浇水施肥。农活干完,已是傍晚时分,火红的晚霞燃烧在天际,映衬着大片的高粱地,景象蔚为壮观,看着晚霞映衬下妻子红彤彤的背影,莫言感觉那就是天底下最美的画面。
1982年,莫言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此后一直留在北京学习和写作。而杜勤兰则继续留在家乡照顾全家老小。因为想念妻小,莫言每个月都会写信回家,考虑到妻子识字少,他总会想办法用最简单的字表达自己的想法,有时还会在信里画个胖胖的男人,男人穿着厚厚的棉袄正在大口吃馒头,意思是自己在外面吃得饱穿得暖,让妻子放心;有时莫言还会描画过年时的场景:一个胖胖的男人和一个女人抱着孩子围着土炕吃饺子,窗外是一串串鞭炮。杜勤兰一看就明白了,丈夫这是盼着过年回家吃自己包的饺子呢!
为了看明白丈夫寄来的书信,杜勤兰也变得格外好学起来。她下田之后常常跟着读小学的女儿学习拼音和汉字,还常常抱着字典查生字,没多久就掌握了小学阶段的常用字,这下子看丈夫的信可就一点都不吃力了。
名满天下,心中的爱还是那不变的唯一
因为学习的机会来之不易,莫言经常看书和写作到深夜。肚子饿了,他就用大葱煮水喝,久而久之,就患上了胃溃疡,一到饭点就开始胃疼,只能靠吃药来镇痛。
一次偶然的机会,杜勤兰从一位回家探亲的老乡那里得知丈夫患上了胃病,她十分着急,思来想去终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当天下午,杜勤兰就来到山上,采了许多治胃病的中草药,然后将它们熬成药汤,用汤汁和上高粱面做成煎饼,托人带给北京的莫言。于是,莫言再熬夜的时候,就吃上了妻子特制的宵夜,每次肚子饿了,他就会小心地撕下一小块煎饼,放在嘴里慢慢咀嚼,让略带草药香气的高粱味道在口腔中弥漫。在这种闭目享受中,他便仿佛看到了千里之外的故乡,还有家中正倚门守望远方的妻子。
1987年,莫言的作品被改编成了电影《红高粱》,电影上映后,全国很快掀起了“高粱热”,莫言也立刻出名了。不少女性纷纷向他示爱,其中也不乏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貌美者,但莫言一一回绝了。有个女孩特别执着,她不断地向莫言表白,并且调查了他的家庭情况。她对莫言说:“你和你妻子根本就是两个世界的人,你们的学识水平、文化层次根本就不对等,肯定会出现交流上的障碍,与其等到将来决裂,还不如早点好聚好散,去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女孩还表示,自己愿意像鲁迅背后的许广平一样陪伴在他的身边,做他的红颜知己。但是,莫言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女孩的好意,并且告诉她,自己和妻子之间是有爱情的。有时候爱情和学识、地位无关,但和灵魂的觉知有关,他早已认定家中的糟糠之妻就是和自己相伴一生的人,这个想法永不变更。
为了避免女粉丝们继续“骚扰”自己,莫言干脆向部队申请了住房,将妻女都接到了北京。杜勤兰没有学历,找不到工作,只好在家里当家庭妇女。有一天,杜勤兰突然对莫言说:“老管,隔壁的小刘跟我说,咱俩很像胡适和江秀冬,我觉得也是。你看,你这么高的学问,就跟胡适一样;我呢,就是一农村大婶儿,跟江秀冬差不多。就只有一样,你没胡适那么怕老婆。”听到杜勤兰的'话,莫言感到大为惊奇,问她:“你还知道胡适和江秀冬?不简单呀!”杜勤兰做出一副“那可不”的得意神色,回敬道:“难道就许你学习,不许我进步呀,告诉你,我虽然没上过几天学,可是一直在跟着女儿学习,我还经常去公园里听人家说书,和北京老大爷老大娘们聊天,学到的东西也不比你少。”听了杜勤兰的话,莫言大乐,笑着说:“是是是,你也进步我也进步,咱们一家人都进步。不过,咱们跟胡适夫妻俩可不一样,胡适的老婆是他妈给选的,他对她好是为了孝顺母亲。可你是我自己选中的,咱俩是自由恋爱,我对你好,那可都是为了这颗心呀!”听了莫言的话,杜勤兰乐得眉开眼笑,别提有多舒心了。
因为一直生活在乡下,所以莫言的女儿笑笑初到北京时十分不适应,表现得特别羞怯,总觉得自己特别土,也没学过钢琴和舞蹈等特长,比不上自己的同学们。杜勤兰就常常教育女儿,要她摆正心态好好学习,不要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有一次,笑笑问母亲:“妈,你跟爸爸这么个大作家在一起,难道就不自卑吗?会不会觉得很有压力?”杜勤兰笑了,问女儿:“我为什么要自卑呢?这个家需要他,也需要我,我虽然不出去上班,却一点都不少做事,你爸也认可我的劳动,既然我这么重要,干嘛还要自卑呢?”一句话,就把笑笑逗笑了。
为了帮助笑笑调整心态,杜勤兰和莫言进行了交流,最后决定帮助孩子培养课外特长,让她变得自信起来。于是,在杜勤兰的建议下,莫言开始教笑笑写毛笔字,还给她买了不少图书,着重培养笑笑的写作特长。为了鼓励笑笑,杜勤兰也常常跟她一起学习,母女二人你追我赶,学得十分带劲。后来,笑笑的字写得越来越好,作文也经常被老师当做范文朗读,还在作文竞赛中拿到了名次。笑笑变得开朗自信起来,学习成绩突飞猛进,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山东大学外语学院。
懂得,是一种可遇不可求的幸福
在《周易》的八卦当中,乾象征着男人,代表健进和向上,而坤则代表了女人,象征着包容和安宁。传统文化认为,只有有福之人才能娶到安静勤勉、包容淡定的女子。而莫言常说,自己就相当有福气,因为他的妻子包揽了中国女性身上最美好的品质,更重要的是,她还是最懂自己的那个人。
莫言一生清贫,且古道热肠,肯为朋友仗义疏财。有一次,为了给朋友做担保,他甚至向出版社抵押了自己的全部书稿。正因如此,他本来就不丰厚的稿费和工资总是用得特别快,一直没有攒下什么钱,杜勤兰勤俭持家,却从不抱怨,相反,她觉得一切都是应该的。有一次,莫言拿到了一笔3万元的稿费后,就悉数交给了杜勤兰。杜勤兰还没有来得及存入银行,莫言的一位朋友就上门拜访,说岳母要动手术急需用钱,想问莫言借钱,因为莫言外出开会联系不到他,只好来拜访杜勤兰。杜勤兰二话没说,就把手里的钱交给了对方。女儿笑笑嗔怪妈妈也不提前问爸爸一声,杜勤兰说:“治病是十万火急的事,可不敢耽误了人家,就算你爸爸知道了,也只会说我做得对。”
果然,莫言回到家,听说妻子已经把钱借出去了,连说做得好,还叮嘱杜勤兰,以后有人急用钱的话,直接取给他们就是了,不必再问自己,以免耽误了人家的事。杜勤兰笑了:“这我还不知道?倒要你来嘱咐我了……”
因为经济并不宽裕,所以杜勤兰每次去菜场总会买上一大篮蔬菜,却很少买肉,有人问她,莫言老师这么大的作家,一定赚了不少稿酬吧,怎么总也看不见你家吃肉呢?杜勤兰就呵呵一笑,告诉对方说:“我们这是安步以当车,晚食以当肉呢!再说了,素食多养生啊,老管都这么胖了,可不敢再给他肉吃了!”看见这幅场景,莫言总会咧开嘴大笑,连说:“知我者,老妻也……”
事实上,对莫言这样的大作家来说,想赚钱一点都不难,只要为教辅机构做做代言,多做几次商业性质的讲座,或是帮企业写点宣传文稿,金钱就会奔涌而至。但是,莫言从来不屑于此。于是,便有商家打起了杜勤兰的注意,趁她出门买菜的时候塞红包给她,请她帮忙劝莫言与自己合作,还承诺事成之后会送给莫言的女儿一套房。商家知道,因为收入有限,莫言父女俩都没能再买上一套房子,莫言的女儿结婚之后,一直和莫言夫妇挤在部队分的一套91平方米的老房子里,十分清苦。在商家看来,杜勤兰作为母亲,一定是做梦都想替女儿买套房子,所以特地请她帮忙做莫言的工作。没想到,只有小学二年级文化水平的杜勤兰果断地拒绝了对方的要求,她把红包还给对方,并告诉他们,自己了解莫言的为人,他宁可一辈子和女儿一家挤在一套房里,也不肯用这种方式为她换个住所。
5月,莫言的外孙女出生了,家中变得更加拥挤。为了让女儿和女婿住得舒服一点儿,莫言和妻子就常常带着孩子回高密老家,在田间地头晒晒太阳,或是走街串巷和街坊们聊天。虽然两人都在京城待了多年,却一点都不排斥农村的生活,反而觉得回乡下更加自在。莫言写作的时候,杜勤兰就负责照顾孩子,有时也会读读丈夫的手稿,为他提供一些素材。杜勤兰还常常和丈夫开玩笑,说:“你的军功章有你一半也有我一半,你瞧,这一段就是我提供的材料,你也没给我线索费……”
月,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国内立刻兴起了“莫言热”。但在莫言和杜勤兰看来,生活不会发生什么实质性的改变,他们依然会一起散步一起听戏,相扶着走完平淡的一生。也许到了垂垂老矣的那一天,对载誉累累的莫言来说,最有滋味的还是妻子包的那碗饺子。
篇5:百字令 寿老妻八十 以上见麟原后集卷十,百字令 寿老妻八十 以上见麟原后
百字令 寿老妻八十 以上二首见麟原后集卷十,百字令 寿老妻八十 以上二首见麟原后集卷十王礼,百字令 寿老妻八十 以上二首见麟原后集卷十的意思,百字令 寿老妻八十 以上二首见麟原后集卷十赏析 -诗词大全
百字令 寿老妻八十 以上二首见麟原后集卷十作者:王礼 朝代:元 体裁:词 晨看婺女,正流光垂照,耆昌堂里。只为佳人延眉寿,影入玉杯迎喜。莫道春秋,八千八百,玄远都难拟。人生稀也,古来登八能几。眼见绕膝孙枝,烹羊脍鲤。也有些肥美。淡饭恶衣,聊自足、多少何能如你。夫是谪仙,金銮待诏,妻亦寻常比。随缘相守,安贫况是王礼。
【老妻少夫的的爱情故事】相关文章:
1.狼妻读后感
2.《与妻书》读后感
3.与妻书翻译
4.妻爱如春-散文
5.爱情故事唯美
6.短篇爱情故事
7.愚人节爱情故事
8.爱情故事短篇
9.中国古代爱情故事
10.抗战爱情故事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