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可以不做工作狂
“外来农民工”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你不可以不做工作狂,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后的你不可以不做工作狂,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篇1:你不可以不做工作狂
现在再劝人们去做工作狂(Workaholic),已经变得不合时宜,
相反,崇尚享乐主义、追求轻松生活,却是很受欢迎的话题。称赞别人“你很懂享受”,比说“你工作很拼命”,更能让对方听了心花怒放。一些时尚类杂志似乎也更愿意淳淳劝导人们“你太累啦,你该歇歇啦”,而且乐于靠着介绍高尔夫、豪华游轮等各种“泊来品”的休闲方式来回避他们对教化大众所担负的职责。这种缺乏反省的享乐倾向,令人担忧地塑造了一批又一批过于懒散、叛逆、缺乏敬业精神的“Lazy一族”。
人力资源专家们由此发问:目前中国社会是否富足到了可以让我们停下来歇息的程度?我们的工作饱和度是否到了亟需减负的时候?我们是否真的拥有了不经努力随随便便就能成功的天赋?
如果不是,怎可不做工作狂!
别人都是工作狂
话说回来,谁自愿做工作狂?多半还是被别人逼出来的。
笔者刚踏入策划界的时候,一次在临下班前接到任务,要求为某项策划活动写新闻通稿,言明须在次日中午之前上交。当时接到同样任务的,还有另两名同事。很不凑巧的是,晚上大家都得一起陪重要客户吃饭;更不凑巧的是,有几个人当场就喝趴下了,特别是我的那两位同事,几乎已经站立不稳,散席后,还要靠别人开车把他们送回家。
我也没少喝,回到家,尽管头痛得不行,但心里却异常清楚,知道这时候不可以倒头大睡,因为还有工作没完成呀。为保持清醒,我一遍一遍地用自来水淋头,写一会儿稿子,就跑出去狂吐一阵,涕泪交加地回来继续写。这样到临晨1点多,才算把稿子赶出来了。
但我终究还是没能在领导面前抢得头功――因为第二天一早,同样将打印稿端端正正地摆到领导桌上的,还有我的那两位同事;而且其文章思路之清晰、遣辞之准确,怎么看都不像是“酒后胡话”――这实在大出我的意外。我原本以为,前夜他们都醉成那个样子,况且第二天还有一个上午的时间可以赶工,没有人还会像我一样拼命。
我的同事是在怎样的精神状态下完成此项工作的,可以从想象得之;我更清楚是什么因素促使他们克服身体的不适、玩命地投入工作――因为每个人都在想,如果我休息了,别人不休息怎么办?如果我不“开夜车”,别人万一连夜把稿子赶写出来怎么办?
同事间这种相互“学、比、赶、超”的现象,在很多民营企业里尤为突出和常见。特别是一些浙籍民企,据我所知,在其管理、销售、设计人员等队伍里,日常的工作节奏已快得几乎到了发疯的地步。工作人员把他们的工作时间都自动延长了,因为谁也不希望成为第一个离开办公室的人。
我有一名在浙江某著名服装企业担任高管的朋友,对此表达了他的感慨:“周围那些极其相似的人把你包围了,而那些管理公司的人也都是一模一样的工作狂,因此你只有不停地去干。”这种气氛形成了竞争激烈的工作规则,因此这些民企的工作效率总是异乎寻常的高。
哪一天闲下来,哪一天下课
提一个问题:你是乐意多承担一些工作,还是天天巴望着工作量越来越少?
傻瓜才愿意多做事!可我的另一位在家电界工作的朋友,却甘做这种“傻瓜”。一年前,朋友是所在企业终端科的科长,只负责对销售终端布置的规范性进行指导和提供咨询。可他好象喜欢跟什么工作都沾些边――企业培训导购员之时,他是当仁不让的组织、策划和对口管理部门;对外采购买赠活动所需的礼品,他老到的谈判能力和对消费者需求的熟知程度,使领导同意由他负责具体的评审、采购工作;他还大包大揽地承接了信息收集工作,为此安排专人每日为企业高层与相关职能部门整理、送报各项最新资讯……
现在,朋友的部属已从起初的2名,增加到了近20名;而且随着人员的扩容和职能的增多,其所在的部门,也从科级待遇升格为部级编制。到这时候,还有谁会说他是“傻瓜”?
所以,在对前面的问题作出回答之前,我们最好先明白一个道理:你当然有权利选择最轻松、最惬意的工作,但是,老板也有权利选择最敬业、最卖命的员工。人在职场,如果对上头交办的事务和其他部门商请的工作,能推就推、能挡就挡,恒常以“这事我做不了”、“你还是找别人吧”应对之,到头来就会发现,你所在部门的重要度与影响力将会越来越低、你自己的话语权与活动空间将会越来越小;当有一天你终于完全闲下来的时候,不止你的部门要被“连锅端”,甚至就连你本人,也将面临下课。
没有企业愿意出钱养闲人。我知道在日本,哪个男人如果下班后早早回家,会被老婆瞧不起。因为这意味着两种可能:一是老公不够敬业、不够勤奋;二是在单位里无足轻重、领导没有事情给他做,是个“闲人”。而无论属哪种情况,都将直接影响家庭的收入与生活质量,为老婆大人所不喜。是故,日本的男人为了塑造勤勉的形象,宁可下班后在酒吧泡至半夜才回家,也不愿被人视作是个一下班就无事可做的窝囊废。
有这样律夫极严的老婆,日本人焉得不勤奋?据日本经济产业省的外围团体“自由时间设计协会”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工作和业余生活的选择中,国民选择工作的“重视工作派”占35.1%,较前一年增加2.9个百分点。其中男性中的“重视工作派”达40%,同比增长4.3个百分点。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工作比业余生活重要,所谓的“重视工作派”呈现多年来未有的增长趋势。
其实不论在西方还是在东方,“工作狂”的人数都在不断增加。在过去的中,日本增加了7成,美国的工作狂增加了5成,在我国也增加了至少4成。笔者近日与一位“工作狂”的企业界女强人聊天,在电话里她就大叹苦经,说每天工作时间都在10小时以上,“忙得都要崩溃了”。埋怨归埋怨,不等我开口,她又自我劝慰说:“不过跟太闲相比,我倒情愿忙一点,
哪一天真干不动了,企业还雇你作什么?”
工作狂得到了什么?
前微软中国总裁唐骏日前在央视做《对话》节目时说的一句话,深获我心。那句话是:“比别人勤奋一点点,就能超前别人一大步。”
我们身边就不乏这样的例子。一位我所尊崇和熟悉的经济学家,他平时研究、讲学工作已极其繁忙,同时还身兼多家机构的顾问之职,但就是这样一位大忙人,在最近的2年间,居然独力出了4本书。一次他告诉我,为了工作,他每天只睡6个小时,可见再怎么才华出众的人物,要成就事业,也须付出常人无法想象的代价。
而业绩无疑是“工作狂”最好的回报。常有刚踏入职场的年轻人,不愿为工作牺牲哪怕一丁点儿的私人时间,坚拒加班,理由是――下班后的时间是属于我自己的,况且即使我在加班,也未必能被领导看见,那么还争什么表现?对于这种脑子拎不大清的朋友,我们只能对其职场前途表示悲观和寄予同情。
加班岂止对企业才有利?我是认为,白天的干扰和杂事太多,相形之下,晚上尤是难得的能静下心来思考、学习和工作的时间。如能充分加以利用,不仅可以藉此及时充电、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更可以做出优于别人的成绩。你不会不承认的一点是,个人能力与绩效的提升最能说明问题:领导可能没看到你长期废寝忘食忙工作的剪影,但不会对你的进步视同不见。而你非但无须为此支付培训费,却要由单位因你的加班贴补电灯费、空调费、电话费,兴许还有加班费,岂非也是赢家?
在最新公布的国内平均薪资排行榜中,MBA继续以71074元的年薪均值位于首位,在国外,他们的收入显然更高。但若你知道了其工作时间,可能会让你对他们能拿这样的高薪感到心里平衡些――现在我国多数单位每周工作时间大约是40小时,而在美国服务于世界一流咨询公司的MBA们每周工作80多小时;服务于顶级金融机构的MBA们每周工作超过100小时。这是什么概念?这相当于没有周末,从星期一到星期日每天工作15个小时!
美国太远了吗?再看看香港的MBA。一群毕业数年后聚会的MBA学生当知道其中一位同学每天晚上九点半可以下班,只有周六要加班,周日可以休息时,齐齐发出羡慕的“哗”声。所以说,MBA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为追逐金钱和成就,不惜付出常人无法忍受的代价的生活态度。而这也正是每一位工作狂共同秉持的生活方式与态度。
“工作狂”之所以被认为是一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因为其吃饭没有准点、睡觉更没规律、熬夜是家常便饭。但现在的心理学专家却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最重要的是个人对工作的态度。对工作不满的情绪自然有损健康,而对工作的满足感则对健康有利。”
或许你有这样的感受:当人被卷进一种巨大的狂热之中的时候,是不知道累、也不知道饿的,整天神采奕奕、精力无限,甚至根本不生病。工作狂正是这样的“狂热分子”,他们因为热爱自己的工作而全心投入,工作时间虽长,但他却感到是一种享受而不是压力;相反,一种令人感到无能为力而又没有安全感的工作,才会对健康造成损害。
如今已有不少企业提倡“工作就是娱乐”,这是非常聪明的做法。因为雇员如能在工作中找到乐趣,发现乐趣,这种源自工作、又能推动工作的愉悦感,就能提供源源不断的工作激情和动力,帮助他们达到心态健康的快乐工作新境界。而这,也正是工作的最高境界!
休闲和赚钱,哪一个先?
一个“渔翁的故事”,正好拿出来在这里献宝。
故事是说:一位海滨游客看见一个渔翁在海边闲散而卧,便问他为何不出海捕鱼。渔翁反问为什么要出海捕鱼,游客说可以卖鱼赚钱。渔翁问赚钱来干什么,游客说可以买更大的渔网更好的渔船。渔翁问买来干什么,游客说可以捕更多的鱼卖更多的钱。渔翁问要更多的钱干什么,游客说那样就可以不干活了。渔翁问不干活了干什么,游客说就可以永远在海边休闲了。口令绕到这里,渔翁最经典的一句话就出来了――我现在不是在休闲了!
我们可以把游客换成工作狂,把渔翁换成Lazy一族。工作狂是历经千辛万苦之后再休闲,后者的主张则是现在开始就休闲。两种不同的观点,代表了处世哲学截然有别的两种人,而这两种人的在国内的地域分布也颇耐寻味。
告诉你一个诀窍:从人们看电视的时间多少、快餐店的多少、步行速度的快慢、作息时间的不同以及其它指标里,可以分辨一个城市面对现在和未来的态度是忙碌抑或是懒散,并了解这是一个“海滨游客”闹猛扎堆的地方,还是“渔翁”密集汇总之地。
懒散的城市有一些共通点:很多时间花在桌上和嘴上;慢餐业发达;多是旅游目的地;消费拉动经济;容易滋生艺术灵感;夜晚的精彩胜过白天……譬言成都,一个月收入300元的人跟月收入3000元的人的生活形态,在本质上没有多大的差异,都一样地坐在那里喝茶打麻将,只不过茶水的价钿和输赢的数目不同而已。笔者在成都出差,遥见一辆大卡车停在街旁不动,走近一看,车上赫然也设了一桌麻将,四个人正怡然坐在那里大摆龙门阵呢。感觉里,即使在上班时间逛街人气依然极旺,好似全城在轮班逛街,恐怕只有一场暴雨或SARS才能驱散路上的人群。
我也曾尝试着为忙碌的城市找到了一些共通点:外来人口多;快餐店多;交通便利;物流兴旺;城强民富;跳槽现象频繁;品牌消费流行;交通事故多;身体和精神疾病多且对健康敏感;排队多;市民的城市自豪感和个人发展压力都很强;自由职业者多……有外地人到了深圳、宁波、温州等东部城市,看到每个路口总有一队人等着冲锋、出租车24小时营业、便利店和快餐店的覆盖已达到“三步一亭、五步一岗”的地步,其心中的意外程度,应该会非常接近于我在成都看到卡车上有人打麻将时的感觉。
西谚云:“没有痛苦就没有收获。”这颇能解释在最新的一份调查里,何以有33%的美国人同意长时间工作,因为,长工作时间也意味着经济繁荣和更高品质的生活。譬言笔者,如果我只有银子没有斗志,肯定愿意搬家去丽江、成都、哈尔滨、拉萨等“懒散的城市”尽情地享受人生;不然,就只能在“忙碌的城市”里做一名工作狂。
几乎所有欢乐的取得都要经历痛苦,只是承受痛苦的方式不同而已。可是不管怎样,我们绝不应自暴自弃,为了成功,惟有竭尽全力,默默忍受一切。等待我们的当然并不都是成功和喜悦,但是我们最终明白,那此曾经奋斗拼搏的日子正是追求幸福的过程,也正是我们希望拥有的美丽日子。(wangzhigang)
来源:博锐管理沙龙
篇2:不做职场工作狂
在竞争激烈中的职场,“工作狂”的人数不断增加,过去10年,美国的工作狂增加了5成,日本增加了7 成,中国也增加了至少4成。
以往在许多字典中,“工作狂”均被列为褒义词,但现在已经逐渐转化为贬义词。原因在于工作狂的工作效率不一定很高,反而影响了身心健康。这令很多公司不再需要工作狂,而是讲求真正的效率的员工。
工作狂有许多特征,首先是雄心勃勃,争强好胜,对自己寄予极大的期望;其次是苛求自己,不惜任何代价实现目标;第三是以事业上的成功与否,作为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第四是把工作日程排得满满,试图在极少的时间里,做极多的工作;最后是终日忙忙碌碌、紧紧张张,不知道放松自己,极不情愿将时间花在工作以外的事情上。
工作狂与对工作有热诚者有本质上的分别--前者往往并不热爱自己的工作,一般很难从工作中得到快乐, 而只是拼命地工作,以求某种心理解脱;此外,他们在工作中还常常强逼自己力臻完美,一旦出现问题或差错便羞愧难当、焦虑万分,却又将他人的援助拒之门外,
而后者则十分热爱自己的工作,从工作中能获得巨大乐趣,出现失误时既不怨天尤人,也不懊恼不已,相反却会聪明地修正目标或改正错误,同时也注意与同事和上司的协调、配合,人际关系相对融洽。
工作狂往往有一种工作特征,便是处事没有分出轻重缓急,一律严肃对待,令到自己看上去很忙,但却不是在处理太多正经事。
要怎样才能解除工作狂在心理和生理上的过度紧张和压力呢?建议可以每天列出一份工作日程表,先将工作专案和工作时间一一列明,然后考虑哪些可以完全放弃,或至少暂时放弃,哪些可交由他人或与他人合作完成,订出新的工作日程表。
成为一个富有弹性思维的人,比较容易应付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挫折。因为困难和挫折的程度,取决于当事人的心理体验;困难和挫折的转机,取决于当事人所持的态度。
因此,应该学会运用弹性思维,化逆境为顺境、变挫折为动力,为自己创造一个积极、有序、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
篇3:职场,你不可以不做马屁精
某公最逞官威,下属行事略不当意,辄痛叱之,
职场,你不可以不做马屁精
。众皆畏服,不敢通一语。惟某君与之相处甚笃,偶涉戏谑,亦不以为忤。众惑,问其计,对曰:无他,我有一术,“抚顺毛”矣。对于“抚顺毛”一词,养过小狗小猫的朋友应有体会。笔者从前也曾蓄一犬,可能是伺候过头的缘故,竟至将其惯出毛病来。该犬就像许多领导干部一样,听不得批评,你哪怕是跟它说话时声音大点,它都能跟你怄气半天;而要讨好它却殊不容易,较为有效的法子,是替它按摩及抓痒。而且你还不能乱抓一气,须得顺着它毛发生长的方向,轻轻下手,像浔阳江头的琵琶女奏曲一样,“轻拢慢捻抹复挑”,它才一身舒坦。这样的技术活,没有专业经验者几难胜任。
与之相比,给上司“抚顺毛”,技术难度显然更高,但因为正人君子们在这方面一贯“多做少说”甚或“只做不说”,使职场上的后生小子茫然不知其诀,必得要笔者出面归纳总结、解惑授道,才算初泄天机。
其实,作为一个笃信“职业无贵贱之分、惟社会分工不同”观点的人,人人平等是我至今仍未泯灭的理想。因此,我对一切刻意拍上司马屁的行为在理性上有点排斥。不过,放眼现今的职场人际,已莫不遵循“外面都是人才,里面都是奴才,奴才招人才,人才变奴才”的普遍规律,我们除了被动或主动地成为“马屁精”之外,你说,还有啥法子哉?
“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这句话,放诸职场同样是非常准确的。对不谙世情及自命清高的后生小子,可套用《天下无贼》里刘德华说的一段台词,“你凭什么不拍马屁啊?你凭什么不能向人低头?凭什么?是因为你单纯啊?你傻?生活要求你必须要聪明起来。我们不让你知道生活的真相,那就是欺骗。什么叫大恶?欺骗就是大恶。”
笔者当然不愿做“大恶”之人,所以才一咬牙要将我对“马屁学”的研究心得,隆重介绍出来。据我归纳,若以水平高下而论,拍马屁当有三种境界。
“不懂事”
与笔者一样,这种人天生反骨,见谁都不服气。喂喂,你说啥,叫我拍领导马屁?喔靠,俺可是凭本事吃饭,纵使不拍马屁,领导能奈我何!于是乎,领导敬酒我不喝,领导走路我坐车,领导讲话我罗嗦,领导私事我瞎说,领导夹菜我转桌,领导听牌我自摸。对于这种头脑拎不清的朋友,老人家们斥之为“不懂事”。
“不懂事”就要付出代价。笔者有位能力不错的朋友,一次其部门主管交办他写一份报告,可能是初涉职场经验不丰吧,也正好那几天要做的事特别多,他当场就硬邦邦地给顶了回去:“我不写!这不属于我的本职工作。”因为还有其他科员在场,他的主管尽管很尴尬,但也没有当场开国骂。然而就从那时候起,他们之间原本非常融洽的部属关系,就彻底地划上了句号。
我的那位朋友也心知闯下大祸,此后他比别人更勤奋地工作,希望能改观主管对他的恶劣印象;幸好他的主管也很大度,从不旧事重提,还是像以往那样和和气气,给予他必要的关心和指点,几乎令他相信身边的每个人都已忘记了那段不痛快的经历。但让他经常闷闷不乐的是,眼看着别人加薪的加薪、升迁的升迁,却始终没有自己的份。他不知道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在工作2年后,朋友知道不会再有机会降临到自己头上,就决心辞职离开那家单位。临走前,他客气地请他的主管指出自己在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主管就送了他一句话:“一次没把工作做好,下一次还可弥补;得罪上司一次,可能永远改变不了上司对你的偏见。”朋友说他至今还是十分感谢那位主管的坦承,让他明白了一个人犯错后迟早要“拉清单”的道理。如今,据称该朋友在新单位里人际关系处理得特别好,盖因他以前在这方面吃过苦头,早已学乖了吧。
“不得法”
这类马屁精“功力”较浅,一站到上司面前,顿时像被抽去脊梁骨似的,面露奴颜卑膝之色、口吐阿谀奉承之辞,媚态大批出笼,什么肉麻的话都敢往外冒。由于表演太过露骨,故一眼就能被人识破,甚至还会“马屁拍在马腿上”,反惹恶感。举个例子,某人在公园见到局长带着孙子散步,赶紧趋前鞠躬说:你这么小的年纪就成了局长的孙子,真不简单!这样的“赞美”令人恶心。
笔者的一位朋友,也曾有过类似的精彩表演,
该朋友在某单位任普通科员之职,却颇能见机行事。一日晨间,去隔壁办公室串门,正好目睹该部门主管为示民主、正亲自动手打扫卫生呢。朋友一看正是拍马屁的大好机会,就半开玩笑地“教育”其几名下属曰:“你们是怎么做人家手下的?居然叫领导干活。”该主管赶紧澄清:“我正在依医嘱实施我的减肥计划哩。”而其几名部属早已对朋友怒目相向矣。由于朋友那天露了这么一手,遂以“马屁精”扬名全单位。
因此,若用贬低自己或他人的方法来讨好上司,可谓只知拍马屁的重要,而未谙“马屁学”的精要;同样讨人嫌的还有另外一种人,他们同意上司提出的每一件事,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我完全赞成”,而从不发表不同意。
与处处碰壁的“不懂事”者与手法笨拙的“不得法”者相比,此类人是真正的高手,他们往往从上司的一个眼神里,就能尽悉其喜好;每句话、每件事都能投其所好,考其“马屁功”,确已练到“不一般”的境界。比如,获知上司的家人所崇拜的某歌星要开演唱会,就不惜掏高价购得甲等票两张奉上,还装作随意的样子说是朋友送的。这样马屁精,应可称得上功力九段了吧?
“小儿科!”一位职场高手从眼镜圈外斜射出眼光来。据他讲,但凡真正善拍马屁者,无不深谙心理学,而且在小细节上从不马虎,如此方能将拍马屁这一备受争议的行为提升到艺术的高度。在他看来,若是论技术含量,像给上司送演唱会门票的做法,当算不得高明。
职场高手以一个段子来佐证了他的以上论述:一职员晚间加班,忽接主管电话,关照说是夜里有风雨,回去前别忘了关窗。职员赶紧说:“我这就马上去关窗子,请您放心。”而实际上,当时窗子是紧闭着的。
这里面深藏大学问。换成笔者,可能早就沉不住气,要大声嚷嚷起来:“这个还要你说?俺已经把窗子关好啦。”领导想到的俺也早已想到,这下总该有资格拿一面大红奖状了吧。职场高手却已在一旁大呼“此言差矣”,他作了一下对比:主管听了笔者这样的回答后会怎么想――咦,原来我打这个电话还是多事了?心情很是不爽;但是,当该马屁精职员“睁着眼睛说瞎话”,其结果就大不一样,领导就自认为是做了一件很有必要、有意义的事情,而且在摞下电话后,兴许还会为自己的细心周全、聪明过人而沾沾自喜哩。
不过,我亦深知单凭个人的经验,并不足以领悟到这样深奥的道理。与此同时,总是觉得像这样挖空心思取悦领导实在是太累啦。但我也不得不承认:处在一个强调威权、父权式管理、单向式领导的组织,或是重视人际关系互动胜于绩效管理的企业,决策权都掌握在老板手中,凡事都由其来判定,职场环境的文化使然,部属自然非讨好老板不可。
以前在看宫廷戏时,我觉得很纳闷:这些皇帝老儿怎么个个其蠢如猪,明知和|之流是十足的马屁精,还要快用重用?直到最近听一位企业家谈体会,才算明白过来。这位企业家说的一句大实话是:“逆耳忠言当然要听,但若是有人每天都说你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的,讲得人信心都没有啦,谁受得了耶?”而皇帝老儿的心理承受能力,比现代的企业家们还要差得多,如果周围都是魏徵、刘墉等谏臣,屡屡“批逆鳞”,气得他老人家的小心肝扑通扑通直跳,岂能不雇几个马屁精闹闹“眼前欢”、调剂一下心情?是故,历朝历代的弄臣佞臣总是满坑满谷、层出不穷,且每每处于强势地位。
现代职场的情况也是如此,谁不喜欢听奉承话呢?好比说,笔者虽然如今在单位里“处在最底层、拿着最低薪、干着最累活”,自然是希望最好不必向上司拍马屁,也见不得别人溜须拍马比我出风头;但有朝一日我老人家时来运转、也官至“万人之上”啦,手下的一帮人,这个陪笑脸、那个表忠心,偏偏有个家伙啥表示也没有,自然就要龙颜大怒:咦,敢情你是不服我呀?兴许当时就要祭双小鞋给他穿穿。
但是,你若换一种眼光来看问题,会发现奉承其实也是一种美德。想过没有:上司是孤独的,所有的管理书上都要求主管必须激励、肯定、奖励部属,但是有谁来关心上司呢?别忘了,他们也是需要掌声的一群人。所以,若是能巧妙地运用奉承手法,让你的上司欣赏你、让你的同事帮助你,营造一种和谐的工作氛围,同时不失自己做人的尊严和修养,于己无损、于人有益,岂非大好?
当然,有良好表现和工作业绩是个前提。一位优秀的管理人员,总是喜欢“只会生蛋不会叫”的母鸡,多过“生蛋少而小”甚至“不会生蛋只会叫”的那种类型的三八鸡。(作者:冯洪江 )
篇4:职场感悟:不做职场工作狂
在竞争激烈中的职场,“工作狂”的人数不断增加,
职场感悟:不做职场工作狂
。过去,美国的工作狂增加了5成,日本增加了7成,中国也增加了至少4成。以往在许多字典中,“工作狂”均被列为褒义词,但现在已经逐渐转化为贬义词。原因在于工作狂的工作效率不一定很高,反而影响了身心健康。这令很多公司不再需要工作狂,而是讲求真正的效率的员工。
工作狂有许多特征,首先是雄心勃勃,争强好胜,对自己寄予极大的期望;其次是苛求自己,不惜任何代价实现目标;第三是以事业上的成功与否,作为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第四是把工作日程排得满满,试图在极少的时间里,做极多的工作;最后是终日忙忙碌碌、紧紧张张,不知道放松自己,极不情愿将时间花在工作以外的事情上。
工作狂与对工作有热诚者有本质上的分别――前者往往并不热爱自己的工作,一般很难从工作中得到快乐,而只是拼命地工作,以求某种心理解脱;此外,他们在工作中还常常强逼自己力臻完美,一旦出现问题或差错便羞愧难当、焦虑万分,却又将他人的援助拒之门外,
而后者则十分热爱自己的工作,从工作中能获得巨大乐趣,出现失误时既不怨天尤人,也不懊恼不已,相反却会聪明地修正目标或改正错误,同时也注意与同事和上司的协调、配合,人际关系相对融洽。
工作狂往往有一种工作特征,便是处事没有分出轻重缓急,一律严肃对待,令到自己看上去很忙,但却不是在处理太多正经事。
要怎样才能解除工作狂在心理和生理上的过度紧张和压力呢?建议可以每天列出一份工作日程表,先将工作专案和工作时间一一列明,然后考虑哪些可以完全放弃,或至少暂时放弃,哪些可交由他人或与他人合作完成,订出新的工作日程表。
成为一个富有弹性思维的人,比较容易应付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挫折。因为困难和挫折的程度,取决于当事人的心理体验;困难和挫折的转机,取决于当事人所持的态度。
因此,应该学会运用弹性思维,化逆境为顺境、变挫折为动力,为自己创造一个积极、有序、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
篇5:在职场你不可以不做快乐者美文
在职场你不可以不做快乐者美文
小的时候,我们会唱这样一首儿歌:
“小小少年,很少烦恼,无忧无虑乐陶陶;一年一年时间飞跑,小小少年在长高;随着岁月由小变大,他的烦恼增加了”。
成年后的烦恼,多半是由职场带来的。因为自从踏入职场,有一种“渐变”即在你我之间发生:熟人越来越多,朋友越来越少;肚腩越来越大,心胸越来越小;发言越来越多,真话越来越少;活动越来越多,运动越来越少;收入越来越多,梦想越来越少;麻木越来越多,感动越来越少;怀疑越来越多,信任越来越少……末了还有一句,烦恼越来越多,快乐越来越少。
谁“谋杀”了我们的快乐?无须请警探帮忙刑事调查和问讯,我们随便就能揪出一大串的“主凶”名单——暴君般面目可憎的领导、精于“窝里斗”且乐此不疲的同事、原地踏步的薪资、等白了少年头也等不来的更高职位,以及繁杂庞巨而又重复无趣的工作……一天中,至少有七八个小时,都不得不面对这样的鸟人和破事,我们的快乐就像高潮一样地难以获致。
怎样成为职场上的快乐者?笔者的建言是:必得学当“茶壶”——屁股都烧得红红的,还有心情在吹口哨!
谁妨碍了我们“吹口哨”?
已有多长时间,你不曾在办公室里轻松地吹吹口哨、自得地哼哼歌曲,或是干脆就“放声地笑一回,抬头望一望一片灿烂的阳光”?
最近,我的邻居蔡老先生却难得天天有这样的好心情。昨天我老人家出去买菜,在街上遇见他时,不禁大大地吃了一惊:这老兄穿得花里胡哨,打扮得像个“花花太岁”似的,还斜背一把胡琴,步履轻快地走在路上。我趋前搭讪,得知他刚刚从附近的公园与几位“票友”练完歌回来。
笔者乃见多识广之人,一贯“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美女嗲于侧而不心跳”,为何见了蔡老先生却独有这么一“惊”?这其中当然有原因:在我的印象里,身为一家大公司高级经理的蔡老先生,是个特别“闷”的老家伙。以前每次在楼下见到他,无论寒暑,均是一袭西服领带的正统打扮,且每每拉长着一副死人脸,邻里都反映“几乎没见他对人笑过”;据说,在单位里,该老家伙更其古板、严肃,被下属们訾为“老苦瓜”——盖喻其不苟言笑、脸色难看也。
但就是这么一条“老苦瓜”,最近却跟变了个人似的,彻底地开朗起来,可不怪哉!还是蔡老先生自己揭开了谜底,告诉我:“俺在三个月前正式退休啦!”盖蔡老先生尚在位时,每周60小时以上的工作时间,令他几乎无暇放松心情;而职场上的进退得失与人事纷争,又使他倍感烦躁和焦虑。于是乎,几十年下来,笑容渐渐地在蔡老先生的尊脸上绝了迹。
到现在,光荣退休的蔡老先生已“无业一身轻”,再也不必理会职场上的是是非非。平日里,他不仅有大把的时间养养花、钓钓鱼,还把年轻时候曾用来泡妞的“独门绝技”——拉胡琴——这一业余爱好也给重新捡了起来,为此,隔三差五就要与一群“票友”聚首切磋,找到了自己快乐而积极的人生。
这里还有一桩蹊跷事,要向读者朋友们隆重报告:该老哥半年前曾偷偷向我诉苦,自称身患“奇异之症”,盖很多毛病都与他沾边——容易疲倦、缺乏精力、容易生病、脸色不好、容易忘事、容易忧虑、有迷失感、难以开心、易急躁、易发脾气、腰酸背疼……总之浑身不舒坦,按笔者老家的俚语来说,有点“十不全”。蔡老先生自己当然也很着急,然遍访名医,皆谓没啥毛病,这却使他更加地惶恐:“居然得了连医生都检查不出的'怪病,吾命危矣。”没想到的是,自从退休不问俗务后,这些“奇异之症”也竟都不治而愈啦。
在一个人从“老苦瓜”到“开心果”的转变中,我们看到了快乐的力量。其实,像蔡老先生的“奇异之症”,乃多数职场人士皆有的“流行病”,当初若是他先是跑来向我老人家诚恳请教,再送点啥的,就早获知答案矣。盖笔者学问奇大,对“职场病”自有深厚之研究。据我了解,零点公司为评估职场人士的心理疲劳程度,曾专门找了415位北京“白领精英”开展一项调查,发现其中“枯竭量表”达到3级以上(即心理疲劳非常严重、身心健康正在受到严重威胁)的人数,比例高达61.4%。调查还显示了一种规律:职位越高,承受压力越大,心理出问题的可能性也越大,也就越不快乐。
篇6:你如何看待“工作狂”
工作狂就相当于完美主义者,他们不容许自己犯一点点错,他们经常不接受别人的帮助,暗自伤脑。工作狂一般很难从工作中得到快乐,出现失误时经常会怨天尤人。
你如何看待“工作狂”
工作狂的心理特征
1、否认现实
在组织中,一些个人屏蔽或者拒绝听不好的真实的信息或者分析。在组织层面,否认可以是保密或者不能讨论工作的某些方面。否认是封闭系统的一个关键特征。
2、外部证明
自我意识是由外部决定的,从其他人的感觉产生的。这就导致难以辨别自我和他我的界限。
3、过于认真
太把自己当真会导致孤独感及无能力与他人联络。如果一个人对自己过于认真,那就难以要求高层次的自我意识及他人意识。
4、自我中心
自我中心是关键的特征,因为解决问题控制了生活的所有其它方面。而解决问题是通过在工作中失去自我来实现的。于是,“工作狂”的生活变成了“为了工作而工作”的自我沉溺。
5、害怕失败
害怕失败与害怕失去控制相联系。恐惧比成功的欲望更能够驱动工作狂,而对失败的恐惧影响着工作狂的选择。
专家建议:
要是发现自己出现“工作狂”的某些典型症候,那么首先须有意识地减轻工作压力并强迫自己减少工作量。
具体做法
1、列出一份工作日程表,先将自己现时的所有工作项目和工作时间一一写明。
2、考虑哪些可以完全放弃,或至少暂时放弃,哪些可交由他人或与他人合作完成,同时注重提高工作效率。
3、订出新的工作日程表,并请家人或同事予以监督。
此外,不妨培养一些与工作不搭界的业余嗜好,丰富业余生活。如能接受心理医生的科学治疗,情况会更好些。专家们的另一新发现是,“工作狂”的“生成”还可能与其童年时代接受的教育息息相关。
实际上在“工作狂”中,有占8~9成的人在孩提时代受到来自望子成龙的父母亲的过分严厉的教育。在这样的家庭里,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往往过高甚至高得“离谱”,可怜的孩子一旦稍有闪失便会遭到批评乃至重罚,最后孩子心理上可能出现障碍,长此下去,孩子长大了极可能成为“工作狂”。
每天给自己半个小时作为一个假期,在这个半小时里做简单的体操,或者只是深呼吸。这是照顾自己所必需的一段时间,一定不能因为工作的繁忙而忽略。一定不要把烦恼带到床上,把任何的烦恼带到睡眠中都很傻。
如果出现体力上的透支,可以补充一些维B,镁和钙,或者泡个澡,在水里滴一点柠檬或者薄菏,都可以缓解疲惫。要规划好自己的习惯,把手头上的事分成四类:马上要做的事情就快做,不着急去解决的事情就缓几天,根本用不着你去动手的事情就放给别人,可做可不做的事情一定要学会放弃。
篇7:你要成为工作狂吗
你要成为工作狂吗
In a nation of overachievers, hard work is a virtue. If you work hard, you'll achieve your goals. If you work even harder, you'll achieve even more. Right?
在一个满是优等生的国度,勤劳是一种美德。如果你努力工作的话,你会实现你的目标。如果你更努力的话,你将得到更多。真的是这样吗?
Perhaps not. There are, in fact, several downsides to working too hard. Being the office workaholic can cost you coveted promotions, hurt your home life, and even turn friends into enemies. Evaluate yourself with the following five questions.
可能并不是这样的。实际上,工作太努力有很多不利面。成为办公室的工作狂会毁掉你梦寐以求的晋升机会,危害你的家庭生活,甚至会让朋友反目成仇。用以下5个问题来评估下你自己吧。
1. Are you busy ... or disorganized?
你是很忙还是无条理?
Are you constantly staying late and coming in early yet producing the same output as others? If so, your boss may come to view you as inefficient and possibly disorganized. Dave Cheng, an executive coach with Athena Coaching, says, “There are some people, type A's, who get a lot of satisfaction from doing lots of work, but the quality isn't necessarily superior.”
你是否经常早到晚退,但和其他人的工作成效还是一样的?如果是这样的话,你的上司可能会开始觉得你是个做事没效率,甚至是没有条理的人。Athena Coaching公司的行政教练Dave Cheng说:“有很多人,A类人,他们从做很多工作中得到满足,但做事的质量却并不值得他们骄傲。”
Focus on getting your work done in a reasonable time frame. If you have perfectionism or time-management issues, ask your supervisor to help you prioritize things and learn when to let go of a task. Cheng says, “Just because you're working longer doesn't mean you're working better.”
在合理的时间内专注地做完你的工作。如果你是个完美主义者,或在时间管理上有困难,那就叫你的主管帮你的工作区分出先后顺序,并学会放弃一项任务。陈说:“仅仅因为你工作的时间长并不能说明你工作得更好。”
2. Are you delegating ... or hoarding?
你在分权还是揽权
If you have any aspirations at all to move into management, you must learn to delegate work. Again, tasks need to be completed in a timely fashion; if you're having trouble finishing a project, you must delegate to other team members, even if you happen to relish the task you're giving away.
如果你非常渴望进入管理层,那你必须学会分配工作。再次强调,工作任务需要及时完成。如果你在完成一个项目时碰到了困难,那你就要分给其他队员一起做,即使你委派给别人的工作恰好是你喜欢的。
Cheng, who has more than 12 years of experience in corporate human resources, reveals, “Some workers feel like if they do everything and they're the only one who knows how to do it, they're making themselves irreplaceable. However, sharing information and teaching others around you is a valued skill as far as management is concerned.”
陈有超过的人力资源经验,他指出说“有些工人觉得,如果他们做了所有的事情,那他们就是唯一知道该怎么做这些事情的人,自己就无法被取代了。然而,分享信息以及教你身旁的人也是管理层必需的宝贵技能。”
Focus on completion and quality and be generous enough to let a colleague learn and shine. If you lack sufficient support, ask your boss about expanding your group.
将重点放在完成和质量上,并且大方地让你的同事向你学习,做出他们的成绩。如果你缺少充分的支持,就可以要求你的上司扩展你的团队。
3. Are you hungry ... or is your plate full?
你是饿着还是你的盘子已经满了?
Once you've solidified your reputation as the office workaholic, you may find that when your dream project comes through the door, you aren't asked to work on it. Why? Your boss probably thinks you don't have the bandwidth to take on anything else. Always keep a bit of room in your schedule to sink your teeth into new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一旦你被称为办公室的工作狂之后,你可能会发现当你理想的项目下来的时候,你却无法参与其中。这是为什么呢?你的老板可能认为你没有多余的精力来分心在其他事情上。一直要在你的日程表上留出一点空间,这样你才能接触新的挑战和机会。
Cheng reminds professionals, “Your ability to say no to certain things gives you the freedom to say yes to others.”
陈提醒职场人士说:“你拒绝一些事情的能力同时也给了你做其他事情的自由。”
4. Do you have friends ... or 'frenemies'?
你是在交朋友还是在树敌?
Your workaholic ways are likely alienating once-valued associates. Above and beyond the obvious grumblings of, “You're making the rest of us look bad,” your colleagues may dread collaborating on a project with you.
你的工作狂状态可能会疏远以前重要的同事。这已经远远超出了抱怨的范围了“你让我们其他人看起来很差劲。”你的同事可能都害怕和你共做一个项目。
Lose the overly methodical approach, don't expect folks to come in early or stay late for meetings, and focus on process and outcome.
丢掉有条不紊的态度,也不要期望人们开会的时候早到、晚退,将重点放在过程和结果上。
5. Do you work to live ... or live to work?
你工作是为了生活还是你活着就是为了工作?
The best workers are well-rounded professionals with full lives, in and out of the office. Each year, new studies abound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vacations, hobbies, and enjoying your leisure time. But are you listening?
最好的员工在职场内外都有丰富多彩的生活。每一年,新的调查都会强调假期、业余爱好、享受闲暇时间的重要性。但是你是否听进去了呢?
Your friends and family will be in your life a lot longer than you'll hold most jobs. Also, pursuing leisure activities you're passionate about can lead to a second career.
你的亲人和朋友在你生命中的时间比工作要长久得多。另外,追求你热爱的业余爱好也可能会发展成为第二事业。
Cheng concludes, “Work-life balance is a choice. If you reflexively say yes to taking on extra work, you may live to regret it.”
陈总结说“工作生活平衡是一种选择。如果你违反本能去选择更多的工作量的话,你一定会后悔。”
篇8:工作狂综合症你有么?
以前,在日本、中国等许多国家的词典中,“工作狂”均被列为褒义词,或至少不算是贬义词,不少人还觉得,“工作狂”的“忘我工作”为本企业或本单位带来了巨大的效益,而且为同事们树立了模范的榜样,故多数“工作狂”往往被评为“先进典型”,成了“骨干”或“红人”。
但美国心理学家斯宾塞教授指出,“工作狂”属心理变态,在各单位的低、中级管理人员中尤为常见。“工作狂”与对工作有热情者有本质区别:前者往往并不热爱自己的工作,一般很难从工作中得到快乐,而只是拼命地工作以求某种“心理解脱”,此外他们在工作中还常常强迫自己做到“完美”,一旦出现问题或差错便羞愧难当、焦虑万分,却又将他人的援助拒之门外;而后者则十分热爱自己的工作,从工作中能获得巨大乐趣,出现失误时既不会怨天尤人,也不会懊恼不已,相反却会聪明地修正目标或改正错误,同时也注意与同事和上司协调、配合,因而人际关系相对融洽。考核显示,尽管前者的工作量要比后者大得多,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都明显不如后者。
专家们建议:要是发现自己出现“工作狂”的某些典型症候,那么首先须有意识地减轻工作压力并强迫自己减少工作量。具体做法是:不妨列出一份工作日程表,先将自己现时的所有工作项目和工作时间一一写明,然后考虑哪些可以完全放弃,或至少暂时放弃,哪些可交由他人或与他人合作完成,同时注重提高工作效率。
最后订出新的工作日程表,并请家人或同事予以监督。此外,不妨培养一些与工作不搭界的业余嗜好,丰富业余生活,如能接受心理医生的科学治疗,情况会更好些,
专家们的另一新发现是,“工作狂”的“生成”还可能与其童年时代接受的教育息息相关。
实际上在“工作狂”中,有占8~9成的人在孩提时代受到来自望子成龙的父母亲的过分严厉的教育。在这样的家庭里,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往往过高甚至高得“离谱”,可怜的孩子一旦稍有闪失便会遭到批评乃至重罚,最后孩子心理上可能出现障碍,长此下去,孩子长大了极可能成为“工作狂”。
谁说我是工作狂
郭建说自己有一张典型的“电脑脸”,除了眉头紧皱可以说毫无表情,当手指习惯性地不停敲击桌面,说明他在思考问题。每天清晨8:50打卡上班,每天晚上21:00之前打卡下班妻子开门时会说:今天回来真早。
白天被上司开会,给下属开会,从傍晚开始,产品当天在全国的销售状况会陆续反馈回来,在频频响起的电话铃中,他常常忘了吃晚饭。等披星戴月回到家,孩子已经睡着,35岁之前他会倒头就睡,35岁之后,他常常失眠。
一周六天如此循环,周日休息。但郭建并不喜欢周末,孩子的吵闹,妻子的唠叨让他宁可躲在办公室里看一下午球赛。他也讨厌吃喝应酬,办公室让他觉得自在而安全。
每个季度几千万的销售任务让他在公司永远像一根上满了弦的发条,清晨醒来时身上日渐明显的酸痛只有他自己知道。高速运转的工作是快乐多一些还是痛苦多一些,他已经不想分辨。工作规定了他的生物钟和心理惯性,哪一天忽然间给他一份闲差,他猜自己的身体会马上垮掉。有一个同事曾经创下下午结婚,上午还在上班的“工作狂”纪录,他经常以此安慰自己:谁说我是工作狂。
每天给自己半个小时
每天给自己半个小时作为一个假期,在这个半小时里做简单的体操,或者只是深呼吸。这是照顾自己所必需的一段时间,一定不能因为工作的繁忙而忽略。一定不要把烦恼带到床上,把任何的烦恼带到睡眠中都很傻。
如果出现体力上的透支,可以补充一些维B,镁和钙,或者泡个澡,在水里滴一点柠檬或者薄菏,都可以缓解疲惫。要规划好自己的习惯,把手头上的事分成四类:马上要做的事情就快做,不着急去解决的事情就缓几天,根本用不着你去动手的事情就放给别人,可做可不做的事情一定要学会放弃。
【你不可以不做工作狂】相关文章:
1.“工作狂”
10.男人不可以穷经典语录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