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太阳磁场磁性指数的变化对南亚夏季风环流强度的影响

太阳磁场磁性指数的变化对南亚夏季风环流强度的影响

2022-06-04 08:39:3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Deer”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太阳磁场磁性指数的变化对南亚夏季风环流强度的影响,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太阳磁场磁性指数的变化对南亚夏季风环流强度的影响,希望大家喜欢,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太阳磁场磁性指数的变化对南亚夏季风环流强度的影响

篇1:太阳磁场磁性指数的变化对南亚夏季风环流强度的影响

太阳磁场磁性指数的变化对南亚夏季风环流强度的影响

利用太阳黑子相对数资料,根据太阳磁场磁性特征建立了太阳磁场磁性指数时间序列,并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建立了1948-的南亚夏季风环流强度指数,对两者之间存在的可能相关关系作了分析.结果表明:太阳磁场磁性变化是激发南亚夏季风环流强度年代际变化的重要原因,当太阳北(南)半球磁场磁极为N(S)极为前导时,南亚夏季风环流强度较强,当太阳北(南)半球磁场磁极为S(N)极为前导时,南亚夏季风环流强度较弱,太阳磁场磁性强度的`变化超前于南亚夏季风环流强度变化5年左右.两者之间的这种相关关系,为南亚夏季风环流强度年代际变化方面的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 者:李媛媛 肖天贵 孙照渤 陈伟斌 李晓婧 LI Yuan-yuan XIAO Tian-gui SUN Zhao-bo CHEN Wei-bin XL Xiao-jing  作者单位:李媛媛,陈伟斌,李晓婧,LI Yuan-yuan,CHEN Wei-bin,XL Xiao-jing(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225)

肖天贵,孙照渤,XIAO Tian-gui,SUN Zhao-bo(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225;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南京,210044)

刊 名: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ISTIC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年,卷(期): 23(5) 分类号:P462.4 关键词:太阳活动   磁性指数   南亚夏季风环流强度   年代际变化?  

篇2:南海夏季风强度年代际变化基本特征

南海夏季风强度年代际变化基本特征

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的再分析资料,通过合成分析、对比分析等方法,对南海夏季风的年代际变化的划分、不同年代际阶段平均场的差异及其成因进行研究.分析表明:南海夏季风强度具有显著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在20世纪70年代末出现了年代际时间尺度的转折,可将其分成两个阶段,1960-1976年(简称第一阶段)和1980-(简称第二阶段),第二阶段与第一阶段相比,南海地区夏季西南风强度显著减弱,年际变化的方差显著变大,变化周期变短,但是南海中南部地区的上升运动却有所加强.夏季,从低层到对流层高层,中国大陆上空的气温显著降低,海洋上空的`气温有所升高,在热力作用下,导致大陆中低层位势高度增加比海洋上大,形成大陆地区反气旋性环流加强,从而减弱了南海中北部地区的西南风.从辐散风场来看,赤道东太平洋地区海温显著增加可能对南海中南部地区上升运动的加强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 者:李霞 梁建茵 郑琳 Li Xia Liang Jianyin Zheng Bin  作者单位:李霞,Li Xia(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1;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广州,510080;广州中心气象台,广州,510080)

梁建茵,郑琳,Liang Jianyin,Zheng Bin(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广州,510080)

刊 名:应用气象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APPLIED METEOROLOGICAL SCIENCE 年,卷(期): 18(3) 分类号:P4 关键词:南海夏季风   年代际变化   突变   强度指数  

篇3:南海夏季风北推时间及相关环流变化特征

南海夏季风北推时间及相关环流变化特征

利用1958-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和我国730站降水资料分析了南海夏季风爆发后影响到华南地区的时间差异及其环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南海夏季风向北推进影响到华南地区的时间存在明显差异,最早的可以1 d就推进影响到华南地区,最晚的却要42 d,并且这种变化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即20世纪70年末以前,南海夏季风影响到华南地区的时间总体上要偏早,而70年代末以后,南海夏季风影响到华南地区的时间总体上要偏晚;当南海夏季风建立后,若东亚大槽较深,冷空气活动较活跃,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形成的`西南风、110°~120°E 地区越赤道气流形成的偏南风以及副热带高压西侧边缘的偏南风均偏弱,南亚高压和东亚地区急流位置偏南,就会使得南海夏季风影响到华南地区的时间偏晚,反之,则偏早;南海夏季风推进影响到华南地区的时间偏晚(早)年期间,索马里、105°E和130°E越赤道气流输送的水汽通量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部的东南气流水汽输送均较弱(强),华南地区前汛期的锋面降水较强(弱).

作 者:李春晖 梁建茵 郑彬 林爱兰 谷德军 Li Chunhui Liang Jianyin Zheng Bin Lin Ailan Gu Dejun  作者单位: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广州,510080 刊 名:应用气象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APPLIED METEOROLOGICAL SCIENCE 年,卷(期):2007 18(2) 分类号:P4 关键词:南海夏季风   推进   华南   环流变化特征  

篇4:欧亚地形对夏季南亚大气环流日变化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欧亚地形对夏季南亚大气环流日变化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利用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LASG) 气候模式F-GOALS的大气谱分量SAMIL, 设计了有、无欧亚地形的对比试验, 并与NCEP/NCAR再分析资料进行比较, 通过分析其流场、高度场、温度和涡度的差异, 得到欧亚大陆地形对夏季大气环流场日变化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 欧亚大陆地形对大气环流和气候日变化的影响主要集中在青藏高原地区.由于青藏高原上空大气对太阳辐射加热场的日变化最为敏感, 随着日间加热场的增强, 热力适应造成白天高原低层大气气旋性环流加深, 相应地使周边地区向高原辐合增强, 引起高原地区日间的上升运动更为强盛, 而使大气高层反气旋环流增强, 引起高原上空向外辐散气流增强.也就是地形效应在白天增强了高原 “感热气泵” 的'效率, 使其产生明显的日变化, 随之带来高原及周边地区局地环流强烈的日变化.由于上升运动的日变化, 引起高原南部地区降水的日变化, 同时降水的增加正反馈于上升运动, 使得上升运动在高原南部地区日变化尤为强烈.

作 者:刘新 王军 吴国雄 梁潇云 李伟平刘屹岷 LIU Xin WANG Jun WU Guo-Xiong LIANG Xiao-Yun LI Wei-Ping LIU Yi-Min  作者单位:刘新,LIU Xin(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北京,100085;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

王军,吴国雄,刘屹岷,WANG Jun,WU Guo-Xiong,LIU Yi-Min(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

梁潇云,李伟平,LIANG Xiao-Yun,LI Wei-Ping(国家气候中心,北京,100081)

刊 名:大气科学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ATMOSPHERIC SCIENCES 年,卷(期): 31(3) 分类号:P434 关键词:青藏高原   日变化   “感热气泵”(SHAP)  

篇5:华北夏季降水年代际变化与东亚夏季风、大气环流异常

华北夏季降水年代际变化与东亚夏季风、大气环流异常

利用华北夏季降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华北夏季降水、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大气环流异常进行研究,发现一些有意义的结果:华北夏季降水变化存在明显的8a、18a周期,东亚夏季风变化18a、28a周期性比较明显,二者年代际变化特征明显,但华北夏季降水变化和东亚夏季风变化的周期不完全一致.华北夏季降水量变化在60年代中期发生了突变,东亚夏季风变化在70年代中期发生了突变.华北夏季降水与东亚夏季风变化存在很好的相关关系,强夏季风年,华北夏季降水一般偏多,弱夏季风年,华北夏季降水一般偏少,但又不完全一致.东亚夏季风减弱是造成华北夏季降水减少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华北夏季降水减少还与环流异常密切相关.在地面上,青臧高原地区、华北地区气温下降造成华北低压系统活动减少,不利于降水.在850 hPa层上,东亚中纬度的.西南季风和副热带高压南部的偏东风、西北部的西南风异常减弱,使得西南气流输送水汽很多难以到达30°N以北的地区,而副热带高压西部外围偏东南、偏南气流输送到华北地区的水汽也大量减少,水汽不足造成华北夏季降水偏少.在500 hPa高度场上,80年代欧亚遥相关型表现与50年代相反,变为欧洲(+)、乌拉尔山(-)、中亚(+)形势,这种环流使得乌拉尔山高压脊减弱,贝加尔湖至青藏高原高空槽变浅,纬向环流表现突出,不利于冷暖空气南北交换.同时在500 hPa气温场上,80年代,西伯利亚至青藏高原西北部的冷槽明显东移南压到蒙古至华北地区,锋区位于华北以东以南位置,使得华北地区冷暖空气交汇减少,降水也因此减少.华北夏季降水减少是由于东亚夏季风减弱和大气环流异常造成的.

作 者:高庆九 郝立生 闵锦忠 Gao Qing-Jiu Hao Li-Sheng Min Jin-Zhong  作者单位:高庆九,闵锦忠,Gao Qing-Jiu,Min Jin-Zhong(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44)

郝立生,Hao Li-Sheng(河北省衡水市气象局,衡水,053000)

刊 名: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 年,卷(期):2006 42(6) 分类号:P4 关键词:华北   夏季降水   年代际变化   东亚夏季风   大气环流异常  

【太阳磁场磁性指数的变化对南亚夏季风环流强度的影响】相关文章:

1.聚酯纤维对水泥碎石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

2.高中地理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教案优秀

3.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环境影响的遥感信息分析

4.人为活动对云南纳帕海湿地土壤碳氮变化的影响

下载word文档
《太阳磁场磁性指数的变化对南亚夏季风环流强度的影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太阳磁场磁性指数的变化对南亚夏季风环流强度的影响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