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湖南麻姑仙境导游词

湖南麻姑仙境导游词

2022-05-31 09:12:3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旺旺要旺旺”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湖南麻姑仙境导游词,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湖南麻姑仙境导游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湖南麻姑仙境导游词

篇1:湖南麻姑仙境导游词

星期日,天气——艳阳高照,我家又新买了照相机,我就缠着爸妈去麻姑山玩,顺路也把二娘、姐姐一起叫上了。吃过早点,我们一行六人就此出发。

来到山脚下,当然是人未动,照相先啦!爸爸拿好镜头,我们五个人靠在一起,摆了一个笑容,“咔嚓”就照了下来。“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大家提着大包小包的“军粮”向山顶冲锋!

我和志丹姐比谁更会爬山,就一路小跑起来,走了一会儿就累得气喘吁吁的我们,没跑几下就全身冒汗,说什么也不跑了,看着对方的狼狈相,我们不由哈哈大笑,差点儿没喘过气来,老爸却嘿嘿一笑,乘机把我们的样子收入“纪念馆”。

又走了一会儿,来到垂玉亭,大家站在一块儿,大喊“茄子”~,就照下来了。稍作休息,继续冲锋!

当我们穿过一大片针草林时早就已经伤痕累累了,我的脚膝盖割得一道道的,妈妈的手成了“被切割的圆柱”,老爸真厉害,穿着长袖,居然没有受伤。早知道也穿了。到了瀑布“玉链双飞”下面,大家乘机下水清洗一下伤口,我和两个姐姐在里面打水仗,还爬到瀑布下面,享受被“雨”大肆清洗的滋味,老爸在一边“咔嚓”“咔嚓”的连拍,记下了我们的快乐瞬间。继续冲向山顶!

再向上走,来到了龙门,看着被前年大雪压倒的迎客松,我不由叹息起来。这会儿,我俨然成了大家的“小导游”,我带着他们来到都没见过的一勺之多、日泉、月泉、神功泉,这可都是南城这个小城特有的风景哦。一勺之多的水是那样的清凉,仿佛泉眼一般,而日、月泉的水则是永不枯涸的,神功泉上有一个石碑,可它已经枯涸了。

参观完了这些美丽的风景,我们又去了仙境探奇,感受神鬼意境,到三清观,感受宁静致远,在元君宝殿,想起孙悟空的师傅,还有鲁公碑亭,日、月亭……数不胜数。而我在这里是说不完,道不尽的。只要去麻姑山亲身体验一回,一切尽在不言中。

篇2:麻姑仙境导游词

“南国瑶池,麻姑仙境”,相传麻姑在此种植灵芝给王母娘娘祝寿。麻姑仙境是南岳最佳的避暑消夏之所,故有南岳风光新四绝之“麻姑仙境之幽”的雅称。它位于天柱峰东的一条峡谷里,地处半山腰,海拔600米,此地可用“小桥、流水、人家”来概括。主要景点有绛珠溪、绛珠亭、麻姑献寿、盗桃石、卧虎石、神鬼、灵芝山等。这里群山环抱,茂林修竹,四时繁荫,流泉飞瀑,怪石峥嵘,有如人间仙境。此处负氧离子含量的平均值高达每立方厘米74390个,进入此地,就自然感到一种清新、舒爽渗透到全身,让人陶醉,让人飘飘欲仙。

入口处刻着“麻姑仙境”四个大字。南岳衡山自古有寿岳、寿山之称,衡山作为寿山,人们喝的就是寿涧溪里的长寿之水,此水又叫南岳圣水,无污染,富含丰富的矿物质,喝了能沁人心脾,倍感清爽,延年益寿。相传麻姑住在绛珠河畔,故此寿涧溪改名为绛珠溪。绛珠是珍珠甘露的意思,意为只有仙人到过的地方,才有珍珠甘露。

沿溪而行,石拱桥上刻有“绛珠桥”三字,字带古篆风味,掩于青苔之中,诉说它的历史。桥面凸凹不平,象是几块石头随意垒架而成,流露出远古时代的朴实、自然、原始和优美,此桥是麻姑当年走过的地方。桥旁建有一个供游人歇息的六角小竹凉亭,依树而建,立于溪边,别有风味。站在亭中,可以听到上游哗哗的水声。往前便是三叠飞泻而下、引人欲登的绛珠瀑布,瀑布上方是绛珠池,它是麻姑仙境的中心组成部分。环池而行,赏青山绿水,沐阳光轻风,醉于宁静、无尘之仙境,令人飘飘欲仙。绛珠池约400平方米,池水有3米多深,清亮见底,波平水碧,云树倒影,似流似静。池塘中央,有一块巨石露出水面,有如海中岛屿。岛上生长着一丛丛翠竹、灌木、野花和蓬蓬的杂藤。石上刻着原湖南省省长刘正的诗:“麻姑上寿回衡岳,喜赞旧居换新颜。真乃瑶池方七日,世间已是几千年。”石上立有一尊高约3米、身着洁白古装、亭亭玉立、面向南方的麻姑仙女塑像。麻姑头插花朵,颈戴珍珠项链,手里捧着洁白的仙桃,衣裙随风飘起,风致嫣然,似笑非笑,状若飞天,使游人不觉伫立凝望,寄以深情。她的身边立着一头仙鹿,鹿在古代是象征“官禄”,鹿两边挂着一对仙壶,壶内装着灵芝仙酒,是为王母娘娘祝寿所用的。麻姑是传说中的仙女,她每年都要来南岳采集灵芝酿成寿酒,在农历三月初三西王母娘娘生日时,带着寿酒去为其祝寿。人们祝贺女寿时通常讲的“麻姑献寿”指的就是这麻姑。有人曾问麻姑多大年纪,她答说:“我已经三次看到东海变成桑田,蓬莱之水变为平地了”;可见她的寿命有多长。后世于是以“沧海桑田”比喻世事的变化,时间的漫长。所以,用麻姑献寿寓意健康长寿。关于麻姑有两种传说:一说麻姑是七仙女里的三姑,美丽无比,聪明能干,变化无穷,相传她能掷米成珠,是王母娘娘最喜欢的女儿。在王母娘娘六十寿诞时,麻姑选中了五岳独秀的南岳衡山这座寿山作为祝寿的地点,于是母女俩便来到此地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寿庆仪式。正当她们举行寿庆时,谁知一只嘴馋的猴子偷吃了麻姑的两个寿桃,对面山坡上的猴子和“盗桃石”就是见证。石猴的`对面山头上,有一只刻着“卧虎”二字的大石虎静卧在那里,它是当年在南岳休养的抗日名将宋哲元将军题写的。据传这只大老虎当时总是张着血盆大口出动,似乎要把这母女俩吃掉似的,王母娘娘见势不妙,随即升天了。而麻姑为了把祝寿仪式举行完毕,在此呆了三天。最后王母娘娘开了天门,在烟霞台处将其接上天庭去了。关于麻姑还有一个传说就是:麻姑是晋朝时江西一个县令麻秋的女儿,麻秋为人非常刻薄,身为父母官,不体恤百姓。麻秋拥有很多田产,请了不少民工,麻秋心肠狠毒,规定民工每天要工作到晚上鸡叫时分才可休息,民工们倍受剥削与煎熬,却又苦无办法。而麻秋的女儿麻姑却是个知书达理、心地善良的姑娘。她见民工们民不聊生,于是想了一个办法:即在每天傍晚7点钟左右提前学鸡叫,使大家可以早早得到休息,民工们都非常感激她。然而好景不长,麻秋探悉了这个秘密后,非常愤怒,说她吃里扒外,于是将她一顿毒打后赶出了家门。从此,麻姑千里迢迢便来到了南岳衡山,靠采集山上的野果度日。这事被王母娘娘知道后,王母娘娘就委派被尊称为南岳夫人的魏华存收她为侍女。魏夫人在南岳修道时,麻姑陪侍她在半山腰一带的山谷里开辟了一个药圃,种植灵芝、香茹、黄精等名贵药材,为百姓治病。最后,这位心地善良的麻姑也修道成仙了。

在麻姑仙女的上方还有神龟、灵芝山、珠帘池和烟霞台。沿着池边往上攀登,可见一只巨大的石龟,几米长的龟的头向前伸去,龟的头上的班驳石纹,诉说着它在此翘首千年的历史。石龟上刻的“神龟”二字是由著名作家莫应丰题写的,莫应丰曾写有《将军》等作品。

“神龟”之上有一块石铺坪地,整个坪地为―个大型的八卦图,图中央有一个直径一米的石刻太极图,外围环以花草。这些表示着这里曾经是一个神仙胜境。此处也是南岳最佳的避暑消夏之所。

八卦图的上方是灵芝山。远远望去,一个个巨大的灵芝象一把把大伞,大的至少有两米多高,小的也有一米多,肉瓣肥厚,茎柱粗壮。走近一看,原来这些灵芝是天然的石头形成的,如此的逼真,这恐怕就是麻姑仙女当年种下的灵芝,经过几千年后化成了石灵芝。灵芝是长寿的另一标志,相传人吃了灵芝草会长生不老。

灵芝山之后有珠帘池,此处由两股流水在此回旋汇合而成。据说此处原是麻姑洗澡(冲凉)的地方。沿着狭窄的石径登上离地面30多米的悬崖上,便是麻姑仙境的最高处烟霞台。这里山高林密,常年烟云飘忽,时隐时现。站在台上犹如空中飘飘入仙,当年麻姑为王母娘娘祝完寿后便是从此飞天而去的。站在此台上看仙境再次展现,时而云雾缭绕,若隐若现,景象万千,令人陶醉于这无穷的景色中。

自步入仙境后,到处是树木葱浓,奇花异草,芳香扑鼻。那小小的石拱桥、玲珑的竹凉亭、貌美的仙女、幽静的环境,各位定有一种超尘脱俗的感觉。所以,此处被誉为南岳风光八绝之一,有“麻姑仙境之幽”的雅称。

篇3:麻姑仙境导游词

位于天柱峰下,相传为南岳魏夫人侍女麻姑给魏夫人祝寿的地方,它采取“点石成景、引水造景、修路出景、植树添景”等造景手法,使麻姑仙境成为名副其实的人间仙境。主要景点有麻姑祝寿、绛珠亭、盗桃石、卧虎石、灵芝喷泉等。 灵芝喷泉由灵芝涌泉和游泳池组成,人工造景灵芝喷泉将山上的泉水汇集后喷涌而出,十分壮观,是日光浴、森林浴的绝好去处。麻姑仙境在烟霞峰右,掷钵峰左,天柱峰前的一条峡谷里,地处半山亭以上,海拔近600米,树木荫翳,幽泉呜咽,苍苔奇石,水榭竹楼,是八十年代建成的一个游览和避暑胜地。称她为仙境,是不算过份的。

从半山亭出发,沿着通向磨镜台的清洁宽阔的柏油路走,不过千米来远,度过一条公路桥,就到了麻姑仙境谷口。石径依山就岩,凿铺出上下曲折的磴道来。路不宽,几乎不容两人交错而过,让路只好站在山边未经雕琢而又突兀的黝黑的花岗石上。流水潺潺,有时从石径底下洞中穿,有时漫湿路面。水面清幽,苔痕花影,很觉可爱。石径进口处有块巨石,清泉绕石而出,石上刻有“麻姑仙境”四个大字。写的是所谓童体字,歪歪斜斜地,据说是四川美术学院某院长写的。在麻姑侧境谷口用童体作书,大概是诱发人一颗童心,好畅游仙境吧?本来,童心未凿,它和仙人是颇为近似的。

沿着石径,高低曲折地走了几十米,拂开曲干垂枝,度过一座颇为古朴的小石拱桥,就进入了一座小竹亭。竹亭六角,题曰:“绛珠”。为什么麻姑仙境中建了个绛珠亭?出自何典?实在没弄明白。不过“绛珠”两个字,总使人想起《红楼梦》那本书里太虚仙境中长的绛珠草,那是贾宝玉用清水细心灌溉出的,所以前身是绛珠草的林黛玉便注定要用眼泪来还贾宝玉的债了。这样一想,不禁怃然,大约题亭名的人是把麻姑也算作太虚仙境的一员吧。其实,只要有一种美的联想和幻觉,又无伤大雅,又何必太认真地去作考究。这究竟不是去写山川志或文物志,而且,这绛珠亭也的确清幽、秀丽、古朴,是个红尘飞不到的地方。竹亭,竹栏,屁股坐上去,手摸上去,都清泠泠,凉冽冽的。山泉从石上泻下,急流迅湍,细草微花,跟着在水边颤动,暗香轻浮,真有点想到那是一丛丛绛珠草了。而两山陡立,杉深松奇,竹翠茶青,层层叠叠,把一山的绿都覆盖下来,把一山的林涛都拍上心来。那种清凉和宁静之感,使你坐在亭子里,久久不忍离去。

从绛珠亭沿石径向麻姑仙境中心区走去,路更加迂回曲折了。虽然不过百四五十米,但穿枝拂条,攀折蒙葺,跨越险石,也要走上好一大阵,然后才来在一个花岗石砌堤坝下。这里,水声盈耳,一道宽约三尺,高约两米的轻流,从堤坝的出水口溢出来,像一片水晶,一块碧玉,隐现在一簇簇花树丛中,悬垂在堤壁上,跟着就是溅珠喷玉的一片腾掷。再上几步吧,放眼望去,那亭亭玉立在水池中的麻姑仙子,便进入了人们的眼帘。

麻姑仙境中心部分的组成是一个清波如镜的水池,一叠大大小小,造型典雅别致的竹楼、竹亭和水榭,一位轻盈俏立水池中的麻姑仙子塑像,满山满谷的云海松涛。

一走上水池的堤坝,人们就会感到这里豁然开朗,她和绛珠亭一路来绿染衣衫,绿浸心头,但山势压人、树丛挤人的感觉又自不同。这里虽然依旧是一望无际的绿色的林海,但视野开阔,一点也不感到压抑,只觉云影山光,水色花香,空气轻柔而又清新。

麻姑仙境水池不太宽,大约半亩,波平水碧,云树倒影,似流似静。人们不禁想起宋人朱熹的一首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原是带有点哲理的诗,竟象是为麻姑仙境水池写的。麻姑仙境的水池正是因为有由烟霞峰上流来的“活水”,才能容得下那么多天光云影。我想,写诗的人因为没有到过这里,也不是写的这里,所以还不懂得这里的“活水”是在山的泉水。“在山泉水清”呵,这里的水池岂止是云影天光,还有那绿得能拧得出水来的树影草光,红得像火一样的山乡杜鹃,一身白衣,轻柔得象梦一样的麻姑仙子,为这半亩方塘添上了几多颜色和诗意。

亭亭立在水中央的麻姑一身洁白,倚着一头白鹿,捧着一颗洁白的仙桃,风致嫣然,似笑非笑,使游人不觉伫立凝望,寄以深情。这尊麻姑像高约三米,是按照中国传统雕塑手法塑造出来的,线条大方,刻画细腻。麻姑带着鹿,捧着桃,则是按“麻姑上寿”的传说故事来塑造的。鹿在古代是象征“官禄”,和蝙蝠是象征“福”一样,虽然未能免俗,也还有些道理。但不知是什么人策划的,工匠们在水池侧面山石高处一块象狮子般的石头上刻了两只贪婪的眼睛,似乎在灼灼地注视着麻姑手里的桃子。这猴子大约不是孙大圣吧?《西游记》里似乎没有孙大圣和麻姑的冲突。这种画蛇添足,唐突“仙人”的事,实在是不敢恭维。

麻姑仙子这个人物,在旧的《南岳志》上是有过记述的,道家的表述则更多。据说,麻姑是汉代人,成仙后和晋代魏夫人有点师道渊源。又说她在南岳天柱峰上种灵芝,所以南岳叫做“芝冈”。南岳历来又称“寿岳”,是代表南极老人星的意思,所以塑个“麻姑上寿”的形象也是有根有据的吧?话又说回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老年人看麻姑,叨念着她手里的寿桃;官爷们看麻姑,盼着她身边那只鹿能带来升官受禄,加级工资;孩子却盼望着猴子们来偷桃子,他们是不管破坏了什么诗意、形象整体和违反道家典故的;青年人看麻姑,也许就是着眼在那苗条的身材和飘逸的衣着了。不过得当心点。据《古小说钩沉》辑《列异传》,就有“神仙麻姑降东阳蔡经家,手爪长四寸。经意曰:‘此女实好佳手,愿得以搔背。’麻姑大怒。忽见经委顿地上,两目流血。”如是云云,虽属不经,但如果从艺术品却想到了三陪女,至少也是俗不堪耐,非常危险的。

麻姑池三面都有竹楼或临池的竹亭,匠心独用,造型别致,一片青绿,和水色、树色、山色都调和匀称。竹楼里面,也精致玲珑。桌椅一概用竹,哪怕是酷暑天,竹楼里一片清凉。松风掠过水池,扑入帘栊,暑气全消,倍觉惬意。如果这时坐在竹楼走廊上,用烟霞峰奔来的山泉,煮出一壶南岳云雾茶,面向水池,悠然品茗,杯邀远处微云,近处松涛和眼前仙子,会更能品评出麻姑仙境的美的。

对这一带别有风味的竹楼、水榭和小亭,我感到可惜的还是,第一,这里缺乏诗、画、对联;第二,除了绛珠亭外,其他的楼、亭、榭、馆都没有题额。实在是有负自然风景。记得前几年南岳诗社在麻姑仙境开会,大家就发觉了这一点,于是乎湘潭大学羊春秋教授、师大马积高教授、岳麓出版社的诗人胡遐之,还有笔者和衡山的廖德年几个都着实地为仙境撰了批楹联。交给了有关管理人员,却是至今连原作都渺如黄鹤。在如此美好的自然景观里,不去考虑历史和文化,实是可惜。

从麻姑仙境中心,穿过竹楼丛,再往里走,山愈深,石愈奇,水愈清,沙愈明,树愈古老。沿石径行约一两百米,便转入右面山后,直达烟霞台。烟霞台好象不怎么特别,无非是有台,有石,有泉,有题刻而已。不过若在石径穷尽以后,循山间竹木丛中原有小路(有许多地方还留着古老的石板路)直入烟霞峰深处,到了原来唐代李邺侯读书的端居室废址,人们的心绪就会不大相同了。这里是烟霞峰腹地,地势颇为平阔,唐李泌读书的地方和原来的兜率寺址均在此,但悉数化作农田了。沧海桑田,令人感慨。不过这里的许多石刻却被保存下来,以明代石刻最多,字为一尺平方左右的又最多。最大的一块是幅“寿”字,约有一米四高,近一米宽,遒劲有力。石刻旁边还有个小石岩,名懒残岩。相传禅宗北宗神秀下二传弟子明瓒禅师(即懒残和尚)在这里修持。

懒残在南岳和李泌一段交往的故事,颇为脍炙人口,故事的产生大概因为李泌隐居的端居室和懒残岩、兜率寺都是近邻有关系。据说,李泌夜访懒残,吃了懒残从牛粪堆里煨出来的一只芋头。便被许以十年宰相。其实,李泌隐居南岳前就辅佐唐肃宗李享平安禄山的乱事,史载老百姓们有次看见皇帝和李泌一起骑马出巡,遥相拜伏指点,说“黄衣者圣人,白衣者山人也。”(皇帝穿黄,李沁爱穿白)那么,李沁早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军师,是个“不是宰相的宰相”了,还用懒残这时候来说么?不过,懒残这位和尚在南岳的神话多,李沁在南岳隐居了十三年,典故也不少。如果从麻姑仙境把石径修通到这里,除了麻姑的神话之外,又加上邺候旧宅和懒残岩的一大摞神话和故事。“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大可以一面历览山川,观赏石刻,一面听导游讲点唐、宋、元、明、清的古董,麻姑仙境游览的内容,就更为丰富了。

从麻姑仙境回头出来又往右走,攀上几个小坡,转上一条山路,便可在一块巨石上看到“卧虎”两个大字,写得很有气势,很有力度。字约一米平方左右,是芦沟桥畔打响抗日第一枪的宋哲元将军写的。宋哲元将军于1938年在南岳养疴,此时的他大约是以“卧龙”自况吧。但从抗日民族大业和热爱中华这点说,他比起以恢复汉室,六出祁山为己志的诸葛亮来,似乎要站得高许多了。因而,我不觉又想到,麻姑仙境如果再又把这个石刻和故事圈进来,让人们从仙境一下走进红尘,走入现实,受点爱国主义教育又多好。

篇4:麻姑仙踪诗歌

麻姑仙踪诗歌

我再见到你

是千年后的盛夏

荆棘丛生的山岗

你巍然屹立

傲视苍穹

翠绿的松枝绐你打伞

爬满皱纹的松躯

历久经年

山花小草绕着你

年年岁岁

岁岁年年

千百年的风雨

侵蚀了你

坚硬的五指

磨圆了你的凌角

再也找不回当年

年轻气盛

玉臂秀长

手织抓背的'

釆药女,

我顶着雄雄烈日

走近你

抚摸你有些滚烫的躯体

钻进你修行的石洞

似乎感觉到

只有皮囊

历尽沧桑的修练

早已脱离躯売

位列仙班!

世人还执着你的存在

你的显圣

其实你早已来去无踪

显灵的是毎个人自己

心若在时虚空在

心若无时世间空!

篇5:麻姑民间历史传说

一、麻姑基本介绍

据《神仙传》记载,其为女性,修道于牟州东南姑馀山(今山东烟台市牟平区),中国东汉时应仙人王方平之召降于蔡经家,年十八,九,貌美,自谓“已见东海三次变为桑田”。故古时以麻姑喻高寿。又流传有三月三日西王母寿辰,麻姑于绛珠河边以灵芝酿酒祝寿的故事。过去中国民间为女性祝寿多赠麻姑像,取名麻姑献寿。

二、麻姑概述

麻姑是中国道教神话中的一位女神,在中国民间的影响极为广泛。中国人一直对长寿有着热烈的期望,而把追求长生作为主要内容的道教也是如此。所以,在道教的神仙体系中长寿之神分为两种性别,男性神就是鼎鼎大名的彭祖,而女性神就是麻姑。

关于这位女神的来源是很早的,记载也很清楚。传说在中国的东部地区有一个姓王的人,学识渊博,担任过政府的官职,后来开始修炼,成了神仙。他的妹妹就是麻姑,长得非常漂亮,而且也成了神仙。

又传说她是在江西省南城县境内的麻姑山进行修炼成仙的,后来这座山自然就成为道教所尊奉的圣地之一。

她看起来是个不到20岁的女子,自称目睹了大海三次变成陆地,因此人们就把她视为寿星。相传一年的3月3日,天上最高女神王母娘娘举行生日宴会,邀请诸位女神参加,麻姑就带着自酿的灵芝酒献给王母娘娘,这个故事就被称为“麻姑献寿”流传于中国民间。

葛洪《神仙传·麻姑传》曰:“汉孝桓帝时,神仙王远,字方平,降于蔡经家,……与经父母、兄弟相见。独坐久之,即令人相访(麻姑)。”继云:“麻姑至,……是好女子,年十八,九许。于顶中作髻,余发垂至腰。其衣有文章,而非锦绮,光彩耀目,不可名状。入拜方平,方平为之起立。坐定,召进行厨。……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者会时略半也,岂将复还为陵陆乎?'方平笑曰:'圣人皆言海中复扬尘也。'“又说:”麻姑鸟爪。蔡经见之,心中念言,背大痒时,得此爪以爬背,当佳。方平已知(蔡)经心中所念,即使人牵经鞭之。谓曰:'麻姑神人也,汝何思谓爪可以爬背耶?'但见鞭著经背,亦不见有人持鞭者。”“宴毕,方平、麻姑命驾,升天而去,箫鼓、道从如初焉。”①杜光庭《墉城集仙录·麻姑传》全抄上文,仅在传前冠一句云:“麻姑者,乃上真元君之亚也。”

三、麻姑历史传说

东汉桓帝时,某年的七月七日,神仙王远降临在江苏吴县一个名叫蔡经的人家里。蔡经的家人早就预备好丰盛的酒菜,迎接神仙的降临。当神仙起驾的时候,人们听到了天上人马、锣鼓喧腾的声音。王远到来了,只见此人中等的身材,头戴远游冠,身着朱衣,佩带五彩的绅带,背上挂着宝剑;乘坐在羽车上,由五彩飞龙拖着座车。

王远接见了蔡经一家人后,就派遣使者,请仙女麻姑赴宴。使者传达了麻姑的意思后,不多久,天上又响起了喧腾的声音,麻姑下凡了。只见麻姑是个十七、八岁俏美的姑娘;头顶结了一个髻,剩余的长发乌溜溜的垂到了腰际,穿着光彩夺目。仙女和王远寒暄完毕后,各人拿出了携带的食物,大多数是水果、干肉之类。 麻姑说:“自从上次和你见面以后,我亲眼见到东海三次变为桑田;不久前,我又去了一趟蓬莱,这地方的水,比昔日召开群仙大会时少了一半,我想,不多久,也会变成陆地吧!”王远也感叹道:“古代的圣人也曾说过海中会飞扬尘埃这样的话”。 麻姑也—一地会过蔡家的女眷,忽然间叫住了蔡经的弟媳。她几天前才生下孩子,麻姑叫她拿出些米来,然后,把这些米洒在地面,结果,这些米竟变成了一粒粒丹砂。王远看到这情形,也把他从天庭带来的一升美酒,拌了一斗水后,邀请蔡家同饮。蔡经看到麻姑鸟爪一样的手指头,突然产生了一个念头:用那爪来抓背搔痒,一定很舒服。想不到王远洞察了他的心思,大声地喝叱道:“麻姑是神仙,你竟然想用她的手爪搔背,大胆!”说完后,就把蔡经捆绑起来鞭打。大家目睹了蔡经被鞭打的情形,可是却没有看到施刑的人。王远说:“平常人是无福消受我的鞭笞的。”

宴偿完毕后,王远和麻姑升上了天庭。这时候,天上传出了和他们下凡时同样的仙乐。

这是《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232引葛鸿《神仙传》之“王远传”中有关麻姑的记载。古代对于麻姑的记载并不多,以上是其中一则。还有就是《列仙全传》:麻姑是北赵十六国有名的残暴将领“麻秋”的女儿。由于麻秋生性暴虐,在麻城(今湖北省麻城市)役使百姓筑城时,昼夜不让休息,只有在鸡叫时才使其稍作休息。麻姑同情百姓,自学口技,常常学鸡叫,这样别的鸡也就跟着叫,民工就可以早早休息,后来被他的父亲发现,父亲想打麻姑,麻姑因为害怕便逃到仙姑洞修道,后来从桥上升天成仙。

在中国的民间年画中。《麻姑献寿》永远是历久不衰的主题。

篇6:麻姑仙女回家记作文

麻姑仙女回家记

话说麻姑仙女为王母娘娘献寿桃,王母娘娘很高兴,把麻姑留在身边,这一呆就是一年,

小学生作文大全

这一天,麻姑仙女想重回人间仙境DD麻姑山看看。

俗话说:“天上一天,人间一年。”麻姑再回人间已经是365年之后了,麻姑仙女飘然而下,眼前一切让她惊呆了!只见大马路两边高楼林立,马路上很多屁股上冒着黑烟的交通工具往来穿梭。不远处几个又高又粗的圆柱形家伙正“咕咕”地冒着黑烟,盱江的河水不再清澈见底了,江水上面泛着一些翻了肚皮的死鱼。

麻姑赶紧飘到她得道升天的洞天福地DD麻姑山,青山不见了,变成了光秃秃的荒山,仙桃园一棵桃树也没了,变成了一堆乱石头,“一勺之多”的泉水早已干涸,“玉琏双飞”的瀑布也只剩下几滴细流了,这已经完全不是麻姑以前的家了。

“曾经多美的家园啊,居然被人们毁成这样子了!” 麻姑仙女不由叹了叹气,挥挥衣带,飘走了。

精品学习网

篇7:麻姑掷米成语解释

【成语】:麻姑掷米

【拼音】:má  gū  zhì  mǐ

【简拼】:mgzm

【解释】:指神仙用法术点化事物。也比喻运笔法点缀文字,使诗文作品新颖,别具一格。

【出处】:晋·葛洪《神仙传》:“即求少许米,得米便撒之掷地,视其米,皆成真珠矣。”

【示例】:公为诗如~,粒粒皆成丹砂,然不自爱惜,缘手辄散去。 清·王士禛《带经堂诗话·指数类上》

篇8:湖南导游词精选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来到毛泽东同志故居参观游览。

在我们眼前的这座普普通通的南方农舍里,诞生了一位革命伟人,一位历史巨人——毛泽东,他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最主要的缔造者之一。早在 1961 年 3 月,国务院就将毛泽东同志故居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我国重要的革命纪念地之一。

故居的前面有两口池塘,荷花塘和南岸塘。主席一生酷爱游泳,南岸塘就是他少年时“习武练艺”的最好地方。1963 年,郭沫若参观韶山时,曾指着这口池塘感叹地说:“毛主席是少时游池塘,老年游长江啊!”

大家可以看到,故居是一栋坐南朝北.土木结构的典型南方农舍,它面临绿水,背依青山,成“凹”字形结构,当地人称之为“一担柴”。当年这里居住着两户人家,东边 13 间小青瓦房是毛泽东家里的,西边 4 间茅草屋是邻居家的,中间的堂屋为两家共用。

大门顶端挂着的这块“毛泽东同志故居”金字红木匾,是邓小平同志 1983 年 4 月 2 日亲笔题写的。

现在请大家和我一起进堂屋参观。这里就是前面提到的两家共用的堂屋,它在南方是摆酒席.宴请客人的地方,这里的方桌和板凳都是原物。这个叫神龛,是供奉神佛.祖宗用的。

这里是厨房,当地叫灶屋。请大家看这口炉灶,过去农家的灶多用泥砖砌成。这口灶是在故居复原陈列时,根据老人的回忆复制的。

这里是火堂。南方农家一般都有这间冬天架柴烧火取暖的房子,你们看,这上面有个挂钩,俗称“炉膛钩”,它是用来挂壶烧水的,当然也可用来煮饭菜,冬天全家团团围坐边吃边聊,那可是热气腾腾的呢!1921 年春,毛泽东在筹建共产党的过程中,回到韶山。他邀弟妹们围炉烤火.拉家常,说服他们要舍小家为大家,出去做一些有利于大多数人的工作。在毛泽东谆谆教导下,全家人相继离开家乡走上革命道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毛泽东一家先后有 6 位亲人英勇献身。

这一间是横屋。横屋通常是一家人用餐的地方,但在这里也发生过不同寻常的故事。1927年1 月,主席回湖南考察农民运动,他所写的《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篇重要著作,其中一部分资料就是在这儿收集的。这张桌子和这里的凳子是当时使用的原物。

我们现在进入的是毛泽东父母卧室。1893 年 12 月 26 日,毛泽东同志就诞生在这里。墙上挂的这是毛泽东同志父母的遗照。他的父亲毛顺生生于 1870 年 10 月,是一位非常勤劳节俭.精明能干的农民,1920 年因患急性伤寒病去世,享年 50 岁。应该说父亲的勤劳节俭和善于持家理财为早年毛泽东外出读书提供了一定的经济基础。这是他的母亲文氏,他的母亲生于 1867 年,是一位勤劳善良.聪明贤惠的农家妇女。她性情温和,富有爱心,经常接济周围的乡亲。父母亲所具有的劳动人民的优良品德对少年时代的毛泽东影响很大。

这里是主席的卧室。主席卧室的墙上挂着他和母亲及两个弟弟 1919 年春在长沙的合影。当时主席在长沙工作,小弟毛泽覃在长沙读书。因母亲病重,大弟毛泽民送母亲去长沙治病,所以他们母子四人才有机会留下这唯一的一张合影。卧室是主席小时候学习的地方。他天资聪颖,又酷爱读书,即使在他 13 岁至 15 岁停学在家劳动的时候,也往往白天下地劳动,晚上读书读得很晚。当年的毛泽东晚上读书就是用的这盏小油灯。请大家抬头看,可能大家没有注意,在这间房的上方还有一个小阁楼,也就是在这个小阁楼上建立了中共韶山支部。

这间是毛泽覃的卧室。毛泽覃 13 岁就跟随主席到长沙读书,1923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从事党的政治和军事工作。1935 年,在瑞金东部的一次战斗中,不幸中弹牺牲,时年 29 岁。

接下来是毛泽民的卧室。1922 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革命后一直从事党的财经和后勤工作,曾经担任过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国家银行行长.中央工农民主政府国民经济部部长,1943 年 9 月被军阀盛世才杀害于乌鲁木齐。

时间已经远去,主席也早已离开了人间。今天,我们有幸可以感知这一页定格的历史,缅怀这位一代伟人!各位朋友,毛泽东同志故居就为您介绍到这了,谢谢大家!

各位游客朋友:

【湖南麻姑仙境导游词】相关文章:

1.麻姑山,麻姑山沈彬,麻姑山的意思,麻姑山赏析

2.湖南精彩导游词

3.湖南桃花源记导游词

4.湖南炎帝陵导游词

5.湖南岳阳导游词

6.湖南天门山导游词精选

7.湖南老龙潭导游词

8.湖南导游词的格式

9.湖南著名景点导游词初中生

10.湖南凤凰古城的导游词

下载word文档
《湖南麻姑仙境导游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