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盗亦有道成语故事

盗亦有道成语故事

2022-05-30 07:02:4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沧海桑田”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盗亦有道成语故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盗亦有道成语故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一起分享。

盗亦有道成语故事

篇1:盗亦有道是什么意思

盗亦有道是什么意思

【拼音】:dào yì yǒu dào

【解释】:道:道理、道义、办法。盗贼也有他们的那一套道理。

【出自】:《庄子·胠箧》:“盗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耶?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

【示例】: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九:“尝举以告姚安公,谓~也。”

【语法】:紧缩式;作分句;指小偷也有偷盗的道义

【褒贬】:中性词

【英语】:there is honour among thieves;robbers also have their paths;

盗亦有道造句

义贼廖添丁,盗亦有道,不做危害自己同胞的行为。

非常喜欢朋友的女友,但盗亦有道,不能夺人之爱。

盗亦有道,既然我们走到了一起,就应该团结起来,不能自相残杀。

倒行逆施是什么意思

【拼音】:dào xíng nì shī

【解释】:逆:相反;施:实行,做事。原指做事违反常理、情理,不择手段。现多用以形容坚持错误,未被时代潮流的行为。

【出自】:《史记·伍子胥列传》:“吾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

【示例】:邹韬奋《患难余生记·离渝前的政治形势》:“在压迫得透不过气来的时候,疏解和抗议都无用,压迫者是可以任所欲为,~的。”

【语法】:联合式;作主语、谓语、定语;指违背情理

【褒贬】:贬义词

【英语】:retroact;retroaction ;go against the tide of history

倒行逆施的近义词

胡作非为 本末倒置 为非作歹 横行霸道 大逆不道

倒行逆施的反义词

嘉言善行 因势利导 顺天应人 三从四德 不破不立 正道直行 顺理成章

倒行逆施造句

许多官员倒行逆施,贪赃枉法的不法行为,终究会得到法律的制裁。

自作孽不可活,像这般倒行逆施的恶徒,必遭法律制裁。

这件工程能够完成,大傢都认为局长当居首功,想不到他却倒行逆施,宣佈退休。

为政者若是倒行逆施,必将受到人民唾弃。

他在任时的倒行逆施,导致他今日的失败。

袁世凯在此时复帝制,企图颠覆历史,是倒行逆施的行为。

他平日倒行逆施,作恶多端,一定会遭到报应。

任何倒行逆施的企图都不会有好下场。

篇2:庄子与《盗亦有道》

庄子与《盗亦有道》

春秋时期,最有名的大盗叫盗跖。盗跖的部下问盗跖说:“做大盗也有法则吗?”盗跖回答说:“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有法则。做大盗怎能没有法则呢?凭空能猜出屋里储藏着多少财物,这就是圣;带头先进入屋里,就是勇;最后退出屋子,就是义;酌情判断能否动手,就是智;分赃均匀,就是仁。不具备这五种素质而成为大盗是不可能的。”

盗跖这一套说教,和儒家宣扬的“圣人之道”如出一辙,由此讽刺了儒家的虚伪。看来“圣人之道”如果用来教育君子,君子就能被培养成圣人;如果被坏人利用,坏人就能成为大盗。可是天下圣人少而大盗多,可见“圣人之道”给天下带来的利益少,带来的祸患多。所以说: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只有打击虚伪的“圣人之道”,让人民一切顺乎自然,天下才能太平。

值得指出的是,跖是奴隶起义的领袖,由于代表了被压迫者的利益,所以被历代统治者诬蔑为“盗跖”。庄子对盗跖是有同情心的,曾多次指出这个社会是“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并且说,“圣人之道”教大家追名逐利,圣人的危害其实超过大盗。与其把跖叫做盗跖,不如把孔子(孔丘)叫做盗丘。认为虚伪的“圣人之道”才是造成天下混乱的原因。

传统文化中对侠义的.大盗历来都是推崇的。《史记*游侠列传》里讲了很多侠客的故事,这些侠客大多数是大盗,但由于他们虽然是大盗但却很讲道义,所以司马迁为他们列传,使他们的英名千古流传。

唐代杜光庭所著《虬髯客传》讲了一个仗义疏财、劫富济贫的的侠盗的故事。故事讲的是隋朝末年,隋炀帝只顾东巡享乐,朝政由大臣杨素把持。有一天,布衣(平民老百姓)李靖求见。杨素的一个侍妾爱慕李靖的才华,连夜投奔李靖。这个侍妾姓张,因为手持红色的拂尘,所以称为红拂。在他们逃出京城的路上,认识了一个长着络腮胡子(虬髯)的客人,他始终没有说自己的名字,只说也姓张,排行第三。张是我国第一大姓,叫“张三”的不知道有多少人。但是这个张三非同寻常。他喝酒的时候用人心当下酒菜,并且说,这是天下负心人的心,我追了他十年了,今天终于砍下他的头,摘下他的心,消除了我的遗憾。当时天下大乱,群雄纷起,张三本来有问鼎中原的野心,后来看到秦王李世民胜过自己,是真命天子,就把自己积攒的大量金银珠宝全部送给李靖,让他辅佐李世民建功立业。从张三的行径和他的家财来看,他原先应该是个江洋大盗,否则不可能积攒这么多财富。后来李靖靠着这些财富,果然帮助李世民推翻了隋朝,建立了唐朝。天下太平以后,张三决心在海外建立一个自己的世界,于是率领海船千艘,甲兵十万,入扶余国,杀其主自立。看起来,这个虬髯客张三,真是一个盗亦有道的侠盗典型。虬髯客和李靖、红拂的故事后来被编成戏曲,称为“风尘三侠”。

篇3:盗亦有道-盗亦有道的故事-盗亦有道的寓意-盗亦有道的意思

【成语】盗亦有道

【拼音】dào yì yǒu dào

【简拼】dyyd

【感情色彩】褒义词

【成语结构】紧缩式

【成语解释】道:道理。盗贼也有他们的那一套道理。

【成语出处】庄周《庄子・l箧》:“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

【成语用法】紧缩式;作分句;指小偷也有偷盗的道义

【例子】尝举以告姚安公,谓盗亦有道也。(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九)

【英文翻译】there is honour among thieves.

【产生年代】古代

【常用程度】常用

篇4:成语故事精选

有一天,齐宣王要召见贤士颜斶,就对他说:“颜斶,你过来。”没想到颜斶竟然回了一句:“大王,你过来吧!”齐宣王听了,顿时脸色发青,大怒的说:“你这是什么态度,是君王高贵呢?还是贤士高贵?”颜斶从容的说:“自然是贤士高贵,这是有历史为证的。从前秦国曾下令说:“凡是在贤士柳下惠的墓地上砍伐树木的,一律处死刑。”又说:“能够取得齐王首级的,将赏赐千金,并封他做官。”可见国王的头还比不上贤士墓地的树木呢!”齐宣王被弄得啼笑皆非,只好摇摇头,叹了一口气说:“好了,我不会怠慢你的,以后你可以过着荣华富贵的生活。”颜斶听完,立刻辞别齐宣王说:“谢谢大王的厚爱。我本是布衣粗食惯了的人;安步可以当车,晚食可以当肉,我还是回家自食其力吧!”

这个故事是从“战国策”的“齐策”写出来的。“安步可以当车”便是慢慢步行,以代替乘车,也就是勤俭的意思。后人把“安步当车”引为成语,用来比喻人不贪求富贵,而能安于贫苦的意思。

另外,“晚食当肉”也是一句成语,它和“安步当车”一样都是节俭的意思。

篇5:成语故事精选

沆瀣,是夜间的水气,有人说是露气,也有人说是夏天半夜里上升的地气。

例如《楚辞·远游》有“餐六气而饮沆瀣”,王逸注:“沆瀣,夜半气也。”《汉书·司马相如传》有“呼吸沆瀣兮餐朝霞,”应劭注:“沆瀣,北方夜半之气也。”《列仙列》描写仙人陵阳子的神话故事也说:“春食朝霞,夏食沆瀣。”可见“沆瀣”一词,原来并不是什么贬词,但是后来作为成语“沆瀣一气”,就不是一句赞美的话了。这是从唐朝的一个故事开始的。

据说,唐僖宗时,有一官员,名叫崔沆,曾任“中书侍郎”等职。乾符二年,他被派当主考官,主持朝廷考试事宜。这次应试的人中间,有一个名叫崔瀣的,一经录取,马上就当官上任了。别人见他不但任官特快,而且所任官职也特好,待遇显然与众不同,因此不免怀疑:“崔沆和崔瀣,是有特殊关系的吧?”有人更进一步断定:“那还用说,瞧他们两个的名字就明白了!”俏皮的还加以嘲笑道:“座主门生,沆瀣一气”。

这个故事,载宋人钱易编撰的《南部新书》。

所谓“座主”,即主考官。科举时代,应试者称主考官为“座主”,自称“门生”。由于上述故事,后来“沆瀣一气”就流传而为成语,用来比喻臭味相投的人勾结一起。

篇6:成语故事精选

宋玉是楚国伟大诗人屈原的学生。有一天,楚襄王问宋玉:现在不少人对你有意见,你是不是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宋玉转弯抹角地回答说:有位歌唱家在我们都城的广场上演唱,唱《下里》《巴人》这些通俗歌曲时,有几千听众跟着唱起来;唱《阳春》《白雪》这类高深歌曲时,能跟着唱的只有几十人;到了唱更高级的歌曲时,跟着唱的只有几个人了。从这里可以看出,曲调越是高深,能跟着一起唱的人就越少。

宋玉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自己品行高超,一般的人不能了解,所以有人说三道四。

和(音贺)指跟着别人唱;寡是少的意思。

这个成语后来比喻言论、作品很深,能理解的人很少。有时也用来讽刺别人自命不凡

【盗亦有道成语故事】相关文章:

1.如鱼得水成语故事

2.坚壁清野-成语故事

3.孺子可教成语故事

4.成语故事:神机妙算

5.高屋建瓴成语故事

6.南郭先生成语故事

7.成语故事 掩耳盗铃

8.吴市吹箫成语故事

9.古代成语故事

10.成语故事韦编三绝

下载word文档
《盗亦有道成语故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