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全面启动
“水中云”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全面启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全面启动,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全面启动
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全面启动
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农业领域的重大举措,也是深化农业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一步。改革将按照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原则和保障农民合理收益的要求,积极稳妥推进——
实行了9年的玉米临时收储政策,今起将被新的制度所替代。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农办、财政部等部门联合举行新闻通气会,就即将启动的玉米收储制度改革等问题回应社会关切。
收储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是当前我国粮食面临的形势所决定的。”中央农办一局副局长赵阳说。
在国际粮价大幅下跌、全球能源价格持续下滑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国内外粮食价差不断加大,我国重要农产品竞争力不足的问题开始凸显,这使得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我们的玉米库存不断增加,安全储粮压力较大,同时玉米及其替代品进口也在影响着国内市场。”国家粮食局粮食调控司副司长罗守全介绍,国内外主要粮食品种已持续4年多价格倒挂,同时,大麦、高粱、木薯干等玉米替代品进口数量激增,对玉米市场造成了较大冲击,由此带来了加工转化开工不足、库存不断增加、安全储粮压力突出等现象。
针对上述问题,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坚持市场化取向与保护农民利益并重的改革思路和政策框架。
“近年来开展的棉花、大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等改革,都为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创造了条件。”国家发展改革委经贸司副司长刘小南说。
坚持三个核心原则
“与过去实行的玉米临时收储政策相比,这次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一致的,即坚持把保护农民利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刘小南说。
在赵阳看来,目前改革的大方向已经明确,但在实施步骤上应采取“分品种施策、渐进式推进”的办法,具体到产储销矛盾比较突出的玉米上,一定要把握好3个核心原则——市场定价、价补分离、保障农民合理收益。
所谓市场定价,就是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实现玉米价格由市场决定,真正反映市场供给关系,产销随行就市,并形成购销主体和多渠道流通的市场新格局;价补分离,则是将对农民的`补贴从价格中剥离出来;保障农民合理收益,就是综合考虑农民合理收益、财政承受能力、产业链协调发展等因素,建立玉米生产者补贴制度,让农民基本不吃亏、种粮积极性不减弱、地方抓粮积极性不放松。
“事实上,前些年不断提高的玉米临时收储价格中,就包含了政府对农民的补贴。现在将补贴剥离出来,使价格回归到反映供求关系的合理水平,让农民根据市场需求来决定生产结构的调整。”赵阳说。
据悉,今年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将取消临时收储政策,取而代之的是“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一方面,玉米价格由市场形成,生产者随行就市出售玉米,各类主体自主入市收购,实现由市场来调节生产与需求;另一方面,建立玉米生产者补贴制度,中央财政补贴资金拨付到省区,由地方政府统筹将补贴资金兑付到生产者,以保持优势产区玉米种植收益基本稳定。有关部门将鼓励多元市场主体入市收购、信贷支持、促进种植结构调整、合理消化库存等。
“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农业领域的重大举措,也是深化农业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一步。”刘小南表示,这项改革体大面广,事关广大农民利益和各地重农抓粮积极性,在改革的步骤上既要积极,更要稳妥。
市场化收购将成主渠道
“今年中央财政进一步加大了对粮食流通等方面的投入,在当前粮食库存压力突出、财政利息费用支出负担较重的情况下,专门安排了对玉米生产者的补贴资金。”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副司长孙志在通气会上说。
针对“东北地区土地流转现象比较普遍,如何确保让补贴真正兑现到生产者手中”的疑问,刘小南表示,补贴拨付到省区由地方政府统筹兑付,是基于地方政府长期积累的工作经验,他们更了解地方实际,相关举措也更加精准;此外,补贴均采取面积公示、一卡通支付等方式,以避免出现管理盲点。相关部门也将加大对地方的督促和指导,研究制定相关预案,以切实防止出现较大范围的农民“卖粮难”。
市场化收购将成为解决收购问题的主渠道,而收购主体的多元势必导致资金来源的多元化。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粮棉油部副总经理李楠表示,农发行作为唯一一家农业政策性银行,将积极支持符合贷款条件的各类收购主体入市收购。
据介绍,目前新疆棉花、东北地区大豆的目标价格改革正在推进中,而随着玉米收储制度改革的逐步推进,稻谷、小麦等粮食品种将在继续执行最低收购价的基础上,有关部门将抓紧后续改革方案的研究,以理顺不同粮食品种之间合理的比价关系。
春分一过,各地都进入了忙碌的春耕时节。“农业唱的是‘四季歌’,今年农业发展的重头戏仍是种植结构的优化调整,玉米收储制度的改革有望倒逼其生产结构的优化。”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巡视员陈友权说。
篇2:粮食收储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粮食收储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摘要:分流人员,解决“三老”,放开市场,风险基金直拨农户,皆是治标,要根本解决粮食收储企业亏损挂账不断、经营机制不活的问题,必须进行产权制度改革。本文就此作一探讨。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经历了统购统销,议购议销,税收征实,保护价收购到市场全面放开的过程,其着力点是促进粮食收储企业经营机制转换与消除企业历史包袱上。十多年来其经营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企业活力有一定增强,但距改革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企业购销不畅,经营管理简单、僵化,体制不顺,亏损潜亏不断增加。究其原因,关键是只治了标,未治粮食购销企业的产权制度这个“本”。
一、产权制度改革不彻底的表现
(一)政府与粮食收储企业仍然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一是粮食企业法人代表、经理仍由主管局任命。由此产生的后果,是粮食主管局调进人员企业要接,借钱要给,变着戏法分享企业利益要让,干预经营活动要听。衍生了企业经理关心的不是如何搞好经营,而更重要的是如何与粮食主管局搞好关系,以免“掉帽子”,“变位置”。二是企业不能自主决定人员的进出。冗员虽多,政府安排的军转人员要接,主管局从粮食工副业调入的人员也要接。而分流人员时,该分流的分不走,业务能力强的留不住。三是政府经常干预企业经营活动。要求企业加大广告宣传力度,在公路边、城市入口制作大型广告,在街道旁悬挂灯箱广告。政府有大的活动,要企业制作展板,陈列产品壮威助势。只为政府政绩造势,不管企业的目标客户在何方,广告效应如何,必须当作政治任务完成,更不管企业是否能够承受。四是主管局切留分割企业利益。这与主管局改革不彻底,人员分流作数字游戏密切相关,费用不足想方设法侵占基层企业利益,基层敢怒不敢言。
(二)粮食收储企业与职工的关系仍未理顺。由于改革成本筹措难,不能做到全员了断身份。分流后留下的人不仅是正式职工,而且还集了资,企业与职工的关系更紧密,但与股份合作又相去甚远,要分流这部分人员,必须先退集资款,再了断身份,其分流难度更大。照样不利于加强经营管理和人员的正常流动,铁饭碗、大锅饭、平均主义等分配制度仍未打破。
二、产权制度不改的弊端
(一)不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到目前为止,粮食企业实质上仍是“政策性企业”。其表现为:其一,管理体制是主管部门隶属下的国有企业;其二,必须按保护价收购一些粮食品种,承担着粮食安全的任务。其三,接受了国家的储粮利费补贴。其四,承担着因政策性原因形成的历史包袱。前几年只重消化历史包袱,而未解决行政干扰和政策性任务问题,效果并不理想。只有标本兼治,才能真正使粮食企业建立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制度。
(二)改革成果有被吞蚀的危险。一是人员分而又肿。粮食收储企业辛辛苦苦分流人员,主管局却又从粮食工副业调人,人员有再次臃肿的危险;形成了前走后进的反常现象。二是企业人员结构畸形化。业务人员和一线职工分流了,管理股室未减少,而副站长、副经理在增加,官办企业现象更突出。三是主管局侵占基层粮站利益,威胁收购资金安全。
(三)阻碍改革的深入进行。一是阻碍了收储企业分流人员的进程,主管部门随意调人,损伤了现有职工利益,增大了企业改革成本,分流人员难度更大。二是助长了企业等待观望思想。原来分流人员快的企业进人也快,经营效益好的被分割利益越多,经营差的反而能享受主管部政策优惠,改革还能顺利进行下去吗?
三、对粮改的几点建议
(一)打破认识误区,放开粮食市场。即打破只有国有粮食企业才能敞开收购粮食,才能保护农民利益和保证国家粮食安全这个误区。理由有二:其一,只要种粮有利益,农民就愿意种粮,种粮面积不减,单位产量不减,全国粮食总产就不会少。其二,经营粮食的企业不论是国有还是民营,只要有利,就会收购,粮食流通就不会滞留。所以,完全可以放开粮食市场。国家通过粮食储备企业掌握部分粮源,适当调控市场价格后,完全可以由市场来优化配置粮食资源。
(二)彻底改革国有粮食收储企业。首先彻底解除粮食收储企业与主管部门的关系,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小的粮站可以整体拍卖,实现民营化。大中型收储企业在认真清产核资,界定国有资产真实数量的基础上,吸收个人、民营企业,用粮工业企业参股,变成股份合作制。其“三老”问题应一次认定,能处理的处理,不能处理的账务分开。一次性了断,使企业轻装上阵。但要借鉴前几次财务挂账的经验教训,认定后,企业按市场方式承担政策性任务,即必须与粮食全面市场化、产权制度改革同时进行,新老划断,经营不善的不再承担政策性收购任务,经营好的与众多企业一道按市场价收购销售,只享受利率优惠。不然将继续出现亏损要求挂账问题。
(三)政策优惠不再按所有制来定。只要生产粮食,不论是农场、还是农民,只要种粮都享受粮食风险基金直拨的优惠。相反种果树种草则不享受直拨政策。收购环节,只要收购粮食或储备粮食达到一定规模,有经营场所和仓储设施达到农业发展银行风险管理要求,都可以申请政策性收购贷款,享受贷款利率优惠,让市场促进粮食流通。
篇3:第三批收储计划对玉米市场的影响
第三批收储计划对玉米市场的影响
最近,国家粮食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联合下达第三批国家临时存储粮食收购计划,安排中储粮总公司在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省(区)收购国家临时存储玉米2000万吨,其中:内蒙古330万吨、辽宁350万吨、吉林870万吨、黑龙江450万吨.这批国家临时存储玉米的`收购执行期截止到2009年4月底.
作 者: 作者单位: 刊 名:四川畜牧兽医 英文刊名:SICHUAN ANIMAL & VETERINARY SCIENCES 年,卷(期):2009 36(2) 分类号:S864.4 关键词:【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全面启动】相关文章:
2.制度改革
4.住房制度改革
5.人事制度改革
6.分配制度改革
7.三项制度改革
8.高考制度改革
9.户籍制度改革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