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今起暂停实施熔断机制 揭秘股市熔断暂停背后真相

今起暂停实施熔断机制 揭秘股市熔断暂停背后真相

2022-05-28 05:59:3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海大捕狗大队”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今起暂停实施熔断机制 揭秘股市熔断暂停背后真相,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今起暂停实施熔断机制 揭秘股市熔断暂停背后真相,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今起暂停实施熔断机制 揭秘股市熔断暂停背后真相

篇1:今起暂停实施熔断机制 揭秘股市熔断暂停背后真相

今起暂停实施熔断机制 揭秘股市熔断暂停背后真相

熔断制度被暂停,不免给人朝令夕改的不良观感,但继续死扛着不改更是大错特错,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对于监管层和A股市场而言,这一场轰轰烈烈的试错实在留下太多值得深思的教训。

昨日深夜突然传来消息:熔断制度被暂停,市场一片唏嘘。在此之前,A股市场4天之内4次熔断,让世界为之侧目。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在答记者问中表示,权衡利弊,(熔断制度)目前负面影响大于正面效应,因此,为维护市场稳定,证监会决定暂停熔断机制。邓舸进一步表示,下一步,证监会将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组织有关方面研究改进方案,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不断完善相关机制。

熔断制度被半夜暂停,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事实上,以事态的紧迫程度而言,半夜叫停熔断制度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必然。显而易见的事实是,熔断机制在A股市场正遭遇严重的水土不服,其制度设计的美好初衷,已经被A股市场如潮水般的抛盘冲击得七零八落。洪水过后,A股7万亿市值人间蒸发,剩下的就只有深长的叹息和各种自嘲的段子。

对于监管层而言,所面临的显然是一个进退失据的尴尬时刻,拿来主义的熔断机制已经难以为继,哈姆雷特式的提问回荡在A股上空。熔断在某种意义上就相当于休克疗法,就像人体不可能忍受频繁的休克一样,股市也不可能忍受高密度的熔断,4天已经4次熔断,如此反反复复死去活来,对股市而言,无疑是伤筋动骨,

可以想象,如果监管层面不能在如此危急时刻做出关键决断,熔断或将继续在A股频繁上演,从而成为世界证券史上的笑柄。监管层面显然不可能放任这样的风险发生,于是7日中午,心急如焚的证监会紧急发布减持新政——要求上市公司大股东在三个月内通过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减持股份的总数,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百分之一。然而,单单这样一个减持新政,是否就能托住股民塌陷的信心,是否就能扭转股市的方向,显然并不令人乐观。于是,第二张牌在昨日深夜打出,暂停熔断,实现釜底抽薪。

事实上,脱胎于美国股市中的熔断机制,即使在理论上也不是无懈可击的,其制度内涵中诚然有维护股市稳定,激励市场理性的作用;但同时,其制度设计中也的确隐含着“助涨助跌”的内在风险。在成熟的股市中,熔断的制度风险被系统性抑制,难以在股市掀起**;但在不成熟的股市中,熔断的制度漏洞与风险,则极易在非理性情绪的鼓荡下,被成倍放大乃至陷入失控。南橘北枳的道理,在此有了新的注脚。

4天4次熔断,我们所交的'学费不仅仅是近7万亿的真金白银,更有一再透支和持续失血的信心和信任。面对熔断,似乎所有人都无力感丛生,似乎每一个人都能看透其中的非理性恐慌,但谁都无法改变趋势,正如他们无法改变自己。一旦触发熔断机制,强大的抛压,将像收割机一样将人们积贫积弱的理性和信心剪除殆尽,从而让股市陷入自我绞杀的梦魇。恐惧像病毒一样蔓延,熔断终于从理论走向现实,我们都是“自我实现的预言”的囚徒。

最可怕的恐惧乃是恐惧本身。这样的警世格言并不高深,但我们就是无法超越自己的界限。熔断制度被暂停,不免给人朝令夕改的不良观感,但继续死扛着不改更是大错特错。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对于监管层和A股市场而言,这一场轰轰烈的试错实在留下太多值得深思的教训。而这也反衬着股市深度改革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倘没有一个健康的股市生态,这样的黑色故事仍会不绝如缕。

篇2:股市今起暂停熔断

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7日晚间宣布,为维护市场稳定运行,经中国证监会批准,自1月8日起暂停实施指数熔断机制。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就此表示,引入指数熔断机制的主要目的是为市场提供“冷静期”,避免或减少大幅波动情况下的匆忙决策,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抑制程序化交易的助涨助跌效应; 为应对技术或操作风险提供应急处置时间。

他说,熔断机制不是市场大跌的主因,但从近两次实际熔断情况看,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而熔断机制又有一定“磁吸效应”,即在接近熔断阈值时部分投资者提前交易,导致股指加速触碰熔断阈值,起了助跌的作用。权衡利弊,目前负面影响大于正面效应。因此,为维护市场稳定,证监会决定暂停熔断机制。

邓舸说,引入熔断机制是在股市异常波动发生以后,应各有关方面的呼吁开始启动的,有关方案经过了审慎的论证并向社会公开征求了意见。熔断机制是一项全新的制度,在我国没有经验,市场适应也要有一个过程,需要逐步探索、积累经验、动态调整。

他表示,下一步,证监会将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组织有关方面研究改进方案,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不断完善相关机制。

【扩展阅读】

昨日,三家交易所发布通知,自1月8日起暂停实施指数熔断。对此,笔者认为,三家交易所暂停实施指数熔断的措施非常必要和及时,不仅有利于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而且也更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指数熔断机制自今年1月1日起实施,目前已在两个交易日连续触发两档熔断,引起市场热议,有观点把市场的下跌都归罪于熔断机制。

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对熔断机制的误解。熔断机制成为了股市下跌的“替罪羊”。

实际上,仔细分析来看,市场的下跌实际上是多因素叠加的结果。

一是受人民币兑美元(6.5887, -0.0025, -0.04%)汇率持续大幅下跌影响。20以来4个交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连续调降,中间价累计贬值达1.09%。今日,人民币即期汇率继续大幅贬值。由于市场大多预期人民币将继续贬值,增加资金外流压力,同时,市场预期宽松的货币政策导向可能会发生微调引发市场压力加大。

二是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大拖累国内股市。昨日,欧美股市普遍下跌,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下跌1.47%,标普500指数下跌1.31%;英国富时100指数下跌1.04%。亚太股市也普遍走低,国际油价创以来新低。

三是市场对股指熔断机制不适应。引入指数熔断机制时一项全新的制度,在我国还没有经验,市场对新的规则有一个逐步调整适应的过程,对熔断机制下的市场运行方式不适应,容易产生较大的。“磁吸效应”,即在接近熔断阈值时部分投资者提前交易,导致股指触碰熔断阈值,这是熔断机制本身固有的特征,境外实施熔断机制的市场也存在这一情况。

但目前我国市场以个人散户为主,容易形成一致预期和羊群效应。

因此,可以看出,股市的下跌是主要是由于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共振导致的。

相信很多人都记得,去年6、7月份股市异常波动的时候,市场中对熔断机制的呼声非常高,为此,监管层对熔断机制的业务方案经过了审慎的设计论证过程并公开征求了意见,对于收到的4800多条意见和建议反复研究,包括对与涨跌停板制度的衔接问题进行了多次论证,形成操作实施方案。

当初引入指数熔断机制的主要目的是为市场提供“冷静期”,避免或减少大幅波动情况下的匆忙决策,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从境外经验看,熔断机制的引入不是一步到位的理想化过程,也没有统一的做法,而是在实践中逐步探索、积累经验、动态调整。

为此,沪深证券交易所和中金所[微博]暂停实施指数熔断相关规定可谓非常及时,在前期探索实践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组织有关方面研究改进方案,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不断完善相关机制。对于监管层的这种发现问题,及时完善的做法,也是尊重市场的重要表现。

笔者认为,熔断机制的完善不是一步到位的,市场需要给这个新的制度更多完善的时间,只有这样资本市场才能更加健康稳定的发展。

[股市今起暂停熔断]

篇3:证监会:今起暂停实施熔断机制

证监会:今起暂停实施熔断机制

熔断机制施行4天来4次触发熔断,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7日晚间宣布,为维护市场稳定运行,经中国证监会批准,自年1月8日起暂停实施指数熔断机制,

证监会表示,引入指数熔断机制的主要目的是为市场提供“冷静期”,避免或减少大幅波动情况下的匆忙决策,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抑制程序化交易的'助涨助跌效应;为应对技术或操作风险提供应急处置时间。

证监会表示,尽管熔断机制不是市场大跌的主因,但从近两次实际熔断情况看,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而熔断机制又有一定“磁吸效应”,即在接近熔断阈值时部分投资者提前交易,导致股指加速触碰熔断阈值,起了助跌的作用。证监会表示,权衡利弊,目前负面影响大于正面效应。因此,为维护市场稳定,证监会决定暂停熔断机制。

7日早盘,沪深300指数先是在9时42分触及5%阈值,重启交易后在9时58分跌幅触及7%,触发第二档阈值,开盘半小时A股提前收市。据上交所盘后公布的信息,完全熔断时,第一次的沪深300指数跌幅为5.38%,第二次沪深300指数跌幅为7.21%,

截至收盘,沪指报3115点,跌幅7.32%,成交799.8亿元;深成指报10745点,跌幅8.35%,成交1080亿元;中小板指报7104点,跌幅8.3%;创业板指报2254点,跌幅8.66%。个股方面,市场仅30多个交易品种上涨,近个股跌停。

A股市场在今年首个交易日——1月4日正式实施熔断机制,当日13时13分,沪深300指数下滑幅度达5%,第一次触发熔断机制;15分钟后,沪深300指数再度暴跌,触发第二档熔断阈值,直接收市。在4—7日的4个交易日内,市场已4度触发熔断,引发热议,也是此番证监会暂停熔断的原因。

由于7日股市下跌迅速,跌幅较大。当日盘后,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规定要求,大股东在3个月内通过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减持股份的总数,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1%。此外,上市公司大股东通过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减持股份,需提前15个交易日披露减持计划。新规将自1月9日起施行。

篇4:指数熔断机制今起暂停实施

指数熔断机制今起暂停实施

上交所、深交所及中金所上7日晚间发布关于暂停实施指数熔断机制的通知,通知称,为维护市场平稳运行,经中国证监会批准,三大交易所决定自1月8日起暂停实施“指数熔断”机制,

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就暂停实施指数熔断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邓舸表示,引入指数熔断机制的主要目的是为市场提供“冷静期”,避免或减少大幅波动情况下的匆忙决策,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抑制程序化交易的助涨助跌效应;为应对技术或操作风险提供应急处置时间。熔断机制不是市场大跌的主因,但从近两次实际熔断情况看,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而熔断机制又有一定“磁吸效应”,即在接近熔断阈值时部分投资者提前交易,导致股指加速触碰熔断阈值,起了助跌的作用。权衡利弊,目前负面影响大于正面效应。因此,为维护市场稳定,证监会决定暂停熔断机制。

邓舸还表示,引入熔断机制是在股市异常波动发生以后,应各有关方面的呼吁开始启动的,有关方案经过了审慎的论证并向社会公开征求了意见。熔断机制是一项全新的制度,在我国没有经验,市场适应也要有一个过程,需要逐步探索、积累经验、动态调整。下一步,证监会将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组织有关方面研究改进方案,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不断完善相关机制。

延伸阅读:

市场会有何反应?

大家最关注的是熔断制暂停后的市场反应,

此前均衡博弈公共研究的.研究者表示:两次熔断之后,信心依然受挫、悲观的心理和危机的心理正在打开,市场的氛围、散户的心理依旧会恐慌,如果监管层再无动作出现,市场可能会再次出现踩踏,甚至完全有可能开盘即“熔断”。

而如果有积极的政策调整,广发证券表示,相信市场能够在短期逐渐企稳并恢复流动性。但是情绪受到的伤害会导致投资者风险偏好出现进一步下降,因此我们认为更可能的结果是短期弱反弹,而不是报复性大反弹,并且持续性不会太强;在弱反弹结束之后更可能出现的情况是股市“缩量慢熊”,而在充裕的流动性下,居民会逐渐将资金更多的配置于储蓄、债券等避险资产之中。

银河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孙建波表示,如果今天没有及时暂停熔断机制,任由恐慌情绪蔓延,市场中将会产生很多的风险敞口。比如:结构性私募产品中自有资金跌为负值,融资融券投资人的净资产跌为负值,私募产品的净值低于平仓线……当这些情况发生时,连续熔断,根本不能交易,将会产生大量的金融风险敞口。

当市场获得了交易的自由,以上风险敞口将被有效控制。交易者不再单纯追求卖出获得流动性,市场的自然波动一般不会造成以上不可覆盖的风险敞口。金融系统也就能健康地运行下去。

但这不代表市场没有风险。在人民币贬值预期和资本流出的预期下,在中国传统产能必须拿出壮士断腕的清理勇气的时候,代表中国过去过剩产能的公司必然会下跌,而一些新的行业和公司,仍需要时间来培育,很难一下子补充上来。

篇5:股市熔断暂停

股市熔断暂停

证监会坦承:熔断机制没达到预期效果

昨日,证监会深夜发文,暂停指数熔断,上交所、深交所以及中金所三大交易所于今日起暂停实施指数熔断相关规定,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称,引入指数熔断机制的主要目的是为市场提供“冷静期”,避免或减少大幅波动情况下的匆忙决策,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抑制程序化交易的助涨助跌效应;为应对技术或操作风险提供应急处置时间。熔断机制不是市场大跌的主因,但从近两次实际熔断情况看,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而熔断机制又有一定“磁吸效应”,即在接近熔断阈值时部分投资者提前交易,导致股指加速触碰熔断阈值,起了助跌的作用。权衡利弊,目前负面影响大于正面效应。因此,为维护市场稳定,证监会决定暂停熔断机制。

邓舸表示,引入熔断机制是在20股市异常波动发生以后,应各有关方面的呼吁开始启动的`,有关方案经过了审慎的论证并向社会公开征求了意见。熔断机制是一项全新的制度,在我国没有经验,市场适应也要有一个过程,需要逐步探索、积累经验、动态调整。下一步,证监会将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组织有关方面研究改进方案,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不断完善相关机制。

沪深交易所在年9月公布指数熔断机制规则征求意见时曾表示,引入指数熔断机制,是“为防范市场大幅波动风险”。证监会在12月初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引入熔断机制,目的是为市场在大幅波动时提供“冷静期”。实践结果却与原来的预想相背离,仅仅实施了四天就宣告终结。

资料显示,证监会主席肖钢第一次公开提及熔断,是在11月举行的第四届“上证法治论坛”上。彼时的一个背景是“光大乌龙指”事件引发各方对熔断机制及交易取消机制的讨论。谈及熔断机制时,他举例称,当交易出现特别异常情况时,如2分钟内股票暴涨5%,就要暂停交易10分钟,有些交易需要取消,这在一些境外市场是普遍做法。

另外,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发布的通知中称,《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上证50股指期货合约》和《中证500股指期货合约》中的每日价格最大波动限制由“上一个交易日结算价的±7%”调整为“上一个交易日结算价的±10%”。

监管应对

证监会:出台“减持规定”并不意味着“国家队”将退出

昨日中午,证监会紧急发布《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规定自1月9日起施行。根据新规,上市公司大股东计划通过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减持股份,应当在首次卖出的15个交易日前预先披露减持计划。证监会上市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按时间推算,2月份之前不会有大股东通过竞价交易减持股份。

规定明确,上市公司大股东在三个月内通过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减持股份的总数,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1%。若按证监会至2015年6月底间统计的数据测算,大股东在沪深交易所集中竞价减持的77%的股份将受到减持限制。

在保障大股东、董监高转让股份权利方面,减持规定明确大股东减持其通过二级市场买入的上市公司股份不受本次发布的规定限制。同时,规定还为大股东保留了大宗交易、协议转让等多种减持途径。此外,规定还设置“防规避”条款,专门遏制相关主体通过协议转让“化整为零”、“曲线减持”;并区分不同情形,从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和中国证监会行政监管两个层面,明确了监管措施和罚则,

针对市场的猜测,证监会还表示,出台“减持规定”,并不意味着中国证券金融公司等“国家队”即将退出,其稳定市场的职能也不会发生改变。今后,证监会将继续把稳定市场、稳定人心、防范系统性风险作为目标,全力做好相关工作。

证监会出台的新规受到了部分市场人士的称赞。英大证券首席分析师李大霄表示,不超过1%减持的措施将会非常有效,市场也将很快稳定。李大霄甚至在自己的微博表示,婴儿底2为3115点,3000点将是A股的地平线。

更多

篇6:股市熔断暂停的浅析

关于股市熔断暂停的浅析

中国证券报:暂停“熔断”趋利避害

本周,A股市场经历了罕见的大幅下挫,并在熔断机制刚刚推出之时两个交易日连续触发两档熔断,引发市场广泛关注,客观来看,这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大幅下降等多项因素共振引发的大幅下挫,熔断机制在此期间则起到了助跌的作用。回顾熔断机制推出的过程,是在2015年股市异常波动期间市场各方开出的药方之一,监管部门采纳这一建议本意是为市场提供“冷静期”,但市场对新规则下运行方式不适应,产生较大的“磁吸效应”。在这样的背景下,暂停实施指数熔断机制,给了监管部门和市场总结经验教训、听取市场意见建议的时间窗口,希望监管部门能扬长避短、趋利避害。

股市下跌是多项因素共振产生的结果,近几日国际市场波动加剧,市场避险情绪浓厚,境内市场运行环境也较为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加之市场自身缺乏热点,投资者心态趋于谨慎。一是外围市场近期波动较大,美国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货价格和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均创十一年来新低,同时,欧美股市普遍下跌;二是市场对美联储持续加息预期强烈;三是对于汇市未来走势,市场大多预期人民币将继续贬值,增加资金外流压力,甚至担忧维持汇率稳定将改变目前宽松的货币政策导向,导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快速下降,2016年以来四个交易日中间价累计贬值达1.09%;四是市场前期持续上涨后回调压力加大,而刚刚实施的熔断机制未能发挥预期的效果,客观上起到了助跌的作用。

事实上,回顾熔断机制推出的过程,是在2015年中股市异常波动期间,各方为解决问题开出的应急药方之一,监管部门采纳这一建议,本意是为市场提供“冷静期”,避免或减少大幅波动情况下的匆忙决策,抑制程序化交易的'助涨助跌效应,为应对风险提供应急处置时间。为推出措施,监管部门进行设计论证并公开征求了意见,对收到的多条意见和建议反复研究,并就市场呼声较高的问题进行了规则修改。但从实际操作效果来看却在两个交易日连续触发两档熔断。对此,应该看到,引入指数熔断机制是一项全新的制度,在我国还没有经验,市场对新规则有一个逐步调整适应的过程,

海外市场熔断机制的引入和实施也经历了逐步探索、积累经验、动态调整,例如,美国市场1987年发生股灾后引入了指数熔断机制,后续调整过熔断阈值、暂停交易的时间;2010年发生“闪电 ”后引入个股熔断机制。韩国市场在保留已有涨跌幅制度的情况下,在1997年发生金融危机后,先后引入指数熔断机制和个股熔断机制;由于触发次数较多,于2015年修订了指数熔断机制、涨跌幅限制。伦敦交易所每隔一定时间就会对个股熔断的阈值进行评估和更新,如2015年1月富时100指数(FTSE 100)成分股的部分股票动态熔断阈值由前一期的5%降为3%,静态熔断阈值由前一期的10%降为8%。

对于投资者而言,1月8日,市场将再次回到没有熔断机制的时间,面对市场和政策变化更应客观理性分析目前市场局势。对于困扰市场的人民币汇率问题,7日央行已经表态,人民币不存在持续贬值的基础。而从A股本身的交易情况来看,中国证券报从机构处了解的交易数据显示,目前不同类型投资者交易大体平衡,并未出现一边倒净卖出现象。公募基金、保险机构、券商自营、社保基金和企业年金均为净买入。7日,工、农、中、建、招五大商业银行代销的偏股型基金净赎回0.82亿元,未出现大额赎回,加之公募基金今日净买入19亿元,表明公募基金尚未出现流动性危机。对此,投资者更应谨慎投资,避免盲目杀跌。

更多

【今起暂停实施熔断机制 揭秘股市熔断暂停背后真相】相关文章:

1.证监会暂停熔断机制:大盘走势分析

2.a股熔断机制带来的影响

下载word文档
《今起暂停实施熔断机制 揭秘股市熔断暂停背后真相.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今起暂停实施熔断机制 揭秘股市熔断暂停背后真相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