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条件的爱的散文
“肥聪”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无条件的爱的散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无条件的爱的散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篇1:无条件的爱的散文
人世间是不是有无条件的爱情?
有一个人,会用他的爱情把另一个人包裹着,即使不能一起生活,也没法同偕白首,他还是一如既往地爱她,希望她幸福和快乐。
也许是会有的,只是,大部分人都没那么幸运地遇上。
我听过最动人的一句话,是某人对另一个人说:
“爱你是我自己的事,你不用管我!”
是的,不管她怎么伤害他,不管她多么糟糕,他还是无法自拔地爱着她,用最大的宽容来原谅她。
这就是无条件的爱。
然而,我们几乎可以发现,但凡是无条件的爱,都是单向的。
我们也许会听到一个女人说﹕“他对我的爱是没有条件的'。”但是,我们很少听到一双情侣同时说:“我们对彼此的爱都是无条件的。”无条件的爱,往往是因为遗憾。也许是,他们相遇的时候,时间已经有点晚了,其中一方是不自由的。
或者是:他们其中一方爱得更深和更多。
这样的爱情,已经无所谓回报了,只要能见到对方,能够知道她好好地过日子,已然足够。
不过,所有无条件的爱也还是会有褪色的时候吧?人世间并没有哪几个人具备圣人的条件,永远都不放弃,不死心和不爱自己多一些。
情之所钟
情之所钟,真的是没话说,没法解释,也不是旁人能够明白的。
有时候,我们认识一些不错的女人,照理她们应该可以找一个好一点的男人,但是她们偏偏会喜欢身边那一个。她到底喜欢他什么呢?真叫人摸不着头脑。他长得一点也不好看,他比不上她聪明,性格不可爱,这也还罢了,他对她根本不好。
她却好像欠了他似的,对他一心一意,百般迁就,竟说从来没这么爱过一个人,还说他对她很好。旁人看着只好摇头叹息,怀疑她是不是吃了他的独门毒药。
我们也认识一些不错的男人,可他爱上的那个女人会吓你一跳。她专横又小气,把他当成奴隶那样差遣,她是个大美人也还罢了,偏偏她并不是。他到底爱上她哪一点?朋友取笑他,他只管说﹕“她其实对我很好啊!”是的,她不对他使坏的时候,对他还不错,不过,那些时候很少就是了。
情之所钟,应该是浪漫的。然而,某些人钟情的对象,却会让我们惊觉,爱情并不全然浪漫。
有时候,它是一个玩笑。要不是这样,这两个人怎可能会走在一起?
有时候,它是一种惩罚。上帝要这两个人在一起,也许是为了要他们互相惩罚。
有时候,它是一种觉悟。当我们看到别人只能得到一个那么差劲的伴侣,我们才知道自己多么幸运。
篇2:无条件的感恩记叙散文
无条件的感恩记叙散文
编者语:就在各家线上线下商城预告双十一热火朝天之时,沉浸在其中的我们可能忙得不亦乐乎。间隙之间,才意识到已经进入感恩月了。
感恩月,是分分钟投入网上购物的比价中,还是看到时间哗哗溜走,想想自己现有的已经足够?是把各种事项抛诸脑后,还是把拖延很久未给家人的电话,轻轻拨出去?
诱惑太过难挡;不过,放下电脑手机,心思转向感恩时,满足感就从心底生发并涌流出来了。
出租车司机的故事
乘坐出租车,一打开车门,看见司机师傅一脸微笑,听到一声热情的问好,不禁有些受宠若惊。接下去的旅程,是一段无比愉快的经历。遭遇堵车时,司机师傅一点也不着急恼火,遇到心急插队的车主,司机师傅笑着向他打手势,让他放进来。
听司机师傅谈自己的工作、家庭和两个可爱的孩子,语调中满是幸福。难道压力、疲惫、忧虑就离他那么远吗?他的答案是:“我有健康的身体可以干活儿,回到家可以看到两个可爱的孩子,这就够了。”
简单的人,满足于简单的`生活。看来一颗感恩的心不需要附带很多条件,不需要等到有了令人羡慕的工作、漂亮舒适的房子、让人面子上有光的孩子才去感谢。
也许你要问:可是,也不能什么也没有啊!如果你仅有的一切都被剥夺干净,你还能感恩吗?答案是:能,只要心中有光,即使在完全的黑暗中,也可以满怀温暖和感恩。
艰难时,仍要感恩吗?
《暗室之后》这本书深触人心。作者是一位出生在十九世纪中国官宦之家的小姐蔡苏娟,家中仆婢如云,过的是红楼梦般的生活,可她看到的是人心狡诈、生命空虚、永不满足。当她觅得生命的真正意义时,开始走出豪门,走进贫苦的、受伤的、饥渴的人群,去服务他们,并从中得到了真正的快乐。
蔡苏娟41岁时,身染重疾,从此卧床不起。她的眼睛对光极度敏感,必须要待在幽暗的房间里,并且一待就是53年!在这段暗室生活的日子里,蔡苏娟仍然感恩,并以极大的热情接待了无数来访者,告诉他们生命的真谛,许多人的生命因此彻底改变!
当我们遭遇患难时,仍要感恩吗?是的,单单为了我们的生命,就值得我们感恩。此外,我们要相信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一切事情都能使我们得益处,虽然可能我们暂时还不能了解。当我们无条件地感恩时,会惊奇地发现,忧虑离我们远去了,快乐和满足又回到我们身边。
记得采访过一位单亲母亲,亲子关系的磨合,儿子受到一个成年人的惊吓沉浸在恐惧和阴影中,生活上的各种艰辛,对他们来说已变成永远的祝福,本来可能有的苦毒,成为饶恕,成了源源不断的快乐!这样的生命,已不再被恐惧、愤怒、疑虑困扰,代之以光明和自由。
有箴言说要“凡事感恩、常常喜乐”,这真是有智慧的。让我们以一颗无条件感恩的心来面对生活中发生的一切吧!当为人父母者这样做时,孩子的心也在悄悄被滋养,生发出真的信心和真的感恩。
篇3:无条件的爱和坚持原则不矛盾
无条件的爱和坚持原则不矛盾
面对外界的指责,梦鸽说“儿子是忠厚孩子,错的是社会环境”。
人是多面的,一个人在家人,朋友,陌生人的眼中,往往会展现不同的一面,加起来了,才叠构成一个相对接近于真实的人,所以,对于一个不相识的人,更难以依靠媒体,或者父母的描述,去进行判断。之所以关心,是因为涉嫌犯罪,而这个时候,大家关心的是证据,其他的,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对我们这些外人来说,毫无关系。
至于社会环境,很遗憾,确实不理想。我不知道别人,但是自己为人母,总是有这样那样的担心,担心有坏人,会伤害自己的孩子,或者把孩子带上邪路,去做一些伤害自己,甚至伤害别人的事情。也因为这样,更明白为人父母责任重大,战战兢兢。因为要尽可能的为孩子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的同时,也要培养孩子应对这个复杂社会的能力,最主要的,是要让孩子明白,有些事情,是一定不可以做的,有些话,是不能够说的,有些人,尽量的远离。说到底,让孩子有一个是非观念,毕竟,孩子总不能够二十四小时保持在父母的视野之内,那个时候,只能依靠他们自己,学习去判断,学习去成长。
在Facebook上看到香港的朋友们在分享一封信,一个家长对另外一名家长的投诉,起因是这位家长发现,在这些学龄前的孩子们一起游戏的时候,其中一个孩子特别的霸道,不单单把玩具全部归为己有,而且还打那些想要和他分享玩具的同龄人。而最让这名家长担忧和不满意的地方在于,当这一切发生的时候,那个孩子的家长就坐在一边,对于自己孩子的作为,视而不见。这名家长在信的最后提醒那位家长:孩子如何成长,父母的教育很重要,也因为这样,虽然和自己不想关,还是觉得,应该写这封信。
一些留言觉得,小孩子嘛,何必如此较真?看到这样的言论会觉得非常担心。毕竟小孩子就是一张白纸,社会环境当然重要,而这当中包括父母如何教养,孩子的行为举止,很多时候就是父母的是非对错观念的同步反应。也因为这样,看到那些带着孩子,在公共场合和别人大声吵架,甚至动手打人的父母,会担心,这样的言传身教,孩子未来会不会有同样的暴力行为倾向?学术调查结果就显示,具有家庭暴力行为和倾向的人,大部分的父母,就有家暴行为。我采访过家暴的受害者,她说,自己的公公平时就会殴打婆婆,也因为这样,丈夫惊讶于她提出离婚,因为自己的父母就是这样过来了,而婆婆就一直在劝她,夫妻本不就是“床头打架床尾和”的吗?
也因为这样,当一个孩子出现行为差错的时候,是不是身为父母的先要问问自己:有没有教过孩子,有些事情是不能做的?自己的行为是不是有偏差,给孩子做了一个不好的榜样?在孩子出现坏习惯或者不检行为的时候,有没有及时提醒和制止?对待孩子,是不是毫无原则,而把这种无原则,理所当然的人为,这是父母无条件的爱?
同样在Facebook上,美国的朋友分享了一封,一位美国妈妈写给儿子的'信,在儿子选择在Facebook上宣布自己是同性恋之后,身为父母,和儿子的朋友们一起,同时间知道了这个消息,如果是我,会觉得非常伤心,当然,更会反省,为何孩子选择不和自己当面谈呢?
这位妈妈的信很短,他告诉儿子,自己的爱是无条件的,不会因为他的性取向而有任何的改变。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最后的一句话,提醒儿子,收拾房间里面的饮料罐头和茶杯,不要等到蚂蚁爬进去之后。因为我看到的是一位无条件,但是有原则的妈妈。
无条件的爱,意味着当孩子犯了错,别人都不喜欢他,或者不接受他的时候,他会知道,自己的父母不会抛弃自己,就算自己的孩子做的选择,不是自己的心头好,甚至不喜欢,但是只要没有犯错,不涉及到是非,依然给与孩子选择的自由。坚持原则,意味着不会对孩子犯的错视而不见,甚至颠倒是非黑白,强词夺理,或者利用手中的特权,为的就是帮孩子推卸责任。
无条件的爱和坚持原则,并不矛盾,其实也必须同时存在,不然的话,爱,就会变成溺爱。经常看到这样的家长,孩子跌倒了,冲过去扶起孩子的同时,拍打地面,然后告诉孩子,那块地是坏人,它已经接受了惩罚了,所以不要再哭了。那块地其实就像社会环境,跌倒往往是因为不平坦。可惜这些家长没有借机告诉孩子,下次遇到这样的地面如何保护好自己,也没有提醒自己,遇到这样的地面要更小心看管孩子。而想深一层,这是因为这些家长本身的固有思维,一旦发生问题,原因一定在外部,从来不反省自己。
篇4:无条件喜爱学生
无条件喜爱学生
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有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希望被他人或群体组织接纳。身处人群而不被接纳的人往往显得孤独、冷漠、与他人与群体对抗,甚至会产生严重的破坏行为。在各种群体组织中,一般来说家庭对人的吸引力是最大的,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父母能做到无条件喜爱子女,而子女也通常能做到无条件喜爱父母。特别是在多子女家庭,父母不仅喜爱上进心强、事业有成的孩子,也喜爱表现平庸、碌碌无为的孩子,而且因为平庸的孩子学习、工作能力差,经济生活条件差,父母会加倍给予关爱。
什么是喜爱?喜爱是指对人或事物有好感或感兴趣,是人们表达的一种善意和关心。在教育教学中,教师是否喜爱学生以及喜爱学生的程度直接影响教育教学的效果。
在应试教育中,教师喜爱学生是有条件的,教师是否喜爱学生主要取决于学生成绩的优劣。成绩越好的学生,教师越是喜爱;成绩越差的学生,教师越是憎恶。同样的缺点或错误,出现在成绩优秀的学生身上,在教师看来便是可爱的缺点、可爱的错误,如果出现在成绩差的学生身上,教师便会对学生特别厌恶,讽刺、挖苦、打击,批评处理起来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心理。应试教育,鼓吹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自以为公正得很,可是,实际上,学生因为成绩不同,被教师分出森严的等级,在人格上、在教育中受到教育者不公正的对待。
当然,教师是否喜爱学生,有时还取决于学生的家庭背景,取决于教师从学生身上能直接获得多少利益,这不仅会使学生因家庭背景不同、经济条件不同而享受到不平等的教育,而且因为教师的人格、灵魂扭曲使得教育成为污染学生心灵的源头。
不可否认,在应试教育中,绝大多数教师都是有教育良心的,教师也往往认为,对成绩差的学生就应该要求严格一些,若是宽松待之,便是一种害。严格要求成绩差的学生,这本无可厚非,可是,教师应该懂得纪律面前人人平等呀,对成绩优秀的学生同样应该严格要求,否则也会害了成绩优秀的'学生。
美国教育家、合作型纪律的原创者和传播者琳达・艾伯特认为:“喜爱是一种没有附加内容的礼物,可以随意给予而且不需要回报。”(《建立课堂纪律》,[美]C.M.Charies著)她还认为,喜爱与奖励不同,奖励是只有当学生的行为符合预定期望时教师才对他们表示善意,喜爱不是指“当……时我喜欢你”或“如果……的话我就喜欢你”,喜爱没有条件,就像“我喜欢你”这么简单。
艾伯特的研究使我们真正明白:必须把学生的行为表现与学生个人区分开来。喜爱是针对学生个人而言的,并不考虑学生的实际行为。无条件喜爱学生,要求教师必须确立这样一种观念: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是可爱的,值得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是有尊严的,值得维护。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无条件喜爱学生,决不是纵容学生的行为。教师一定要让学生知道:“我喜爱你,但决不赞同你错误的行为!”无条件喜爱学生,让学生始终能从教师那儿得到必要的尊重与信任,不仅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错误的发生,而且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业进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无条件喜爱学生,还有助于让学生相信,即使他们犯了错误教师也喜爱他们,接纳他们,因为犯错误的学生最担心的就是从此不被教师和同学接纳,失去归属感。在教育中,学生如果因为犯错误而不被教师和同学接纳,失去归属感,往往都是被迫通过不断犯错误以引起教师和同学的注意,让教师和同学感觉到他(她)的存在和存在的价值。
无条件喜爱学生,是一个多么大胆的尝试!在迫切需要告别应试教育的时代,让我们也认真地尝试一下,无条件喜爱学生!怎么样?
篇5:《无条件养育》读书笔记
我手中有一本书,书名是《无条件养育》,美国人艾尔菲科恩著,小巫,耿丹译。正是这本书促使我必须正视孩子,关注他的内心需求,而不是视孩子为敌人,时刻戒备,随时准备压制他身上出现的各种不配合,不听话,不乖。我无条件地爱着他,因为他是我的儿子,所以我爱他。无论他做什么,无论他高兴或者悲伤,无论他让我难堪还是高兴,我都是爱他的。那么他有没有让你火冒三丈的时候?有,而且我打过他三次。事后我反思,均是把我自己的情绪发泄到他身上而已,三次都是,无一例外。可能有人在打过孩子后能咬牙切齿的控诉孩子的种种不端,信誓旦旦说自己打他有绝对的理由。但我反思后真的认为是我自己把火气发到孩子头上,他仅仅是一个替罪羊而已。
我在成长,孩子是促进我改变的一个因素,我会反思他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反思我自己的行为。从今天开始,我将写《无条件养育》的读后感,重新读一遍该书,写总结,在总结中发现,很多人认为的孩子的问题也就不是问题了。
篇6: 无条件养育读后感
无条件养育读后感
昨天《无条件养育》这本书到了,尽管已经读了不少与之相似的书,但还是想了解多点关于《无条件养育》方面的东西。
上周和锐宝同学的妈妈讨论关于孩子的兴趣的时候,有妈妈说,为了让孩子长大了有个兴趣,就得培养孩子弹钢琴,尽管孩子已经明显表示他不喜欢,没兴趣。难道我们比孩子自己更加清楚他的兴趣是什么吗?还是我们认为孩子是个不知道自己兴趣所在的没有能力的人?!这让我想起武志红先生在他的书里写的一位妈妈始终不给孩子买她喜欢吃的冰淇淋的故事。
小姑娘一直想吃这种口味的,而妈妈一直坚持自己的女儿不会喜欢这种口味,而是会喜欢妈妈给她挑选的口味。
一个连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都没有选择权的孩子,怎么可能做主选择自己的人生?
《无条件养育》里面谈到我们有的时候,会选择孩子做对了什么,我们才认可孩子,这就是有条件养育。
记得当年曾经在锐宝一岁左右的时候,看到一篇网络文章上有位妈妈是这样教育自己的孩子的:她的孩子两三岁左右,喜欢拨家里花盆的`花草,她妈妈采取的行为就是:当孩子拨花草的时候,就不抱孩子,当孩子不拨花草,妈妈就抱孩子。当年觉得似乎这个方法很好,但是随着学习育儿和心理学知识越来越多,就发现了其中的弊病那就是:你做的对了,你才值得妈妈抱(爱),你做的不对,你就不值得妈妈抱(爱)。
看了一些小巫的书孙瑞雪的书,慢慢开始给了孩子更多的自由、爱和尊重。我只是陪伴孩子,在他需要我出现的时候,在他主动要求我帮忙的时候,我会和他一起想办法来解决问题,而绝不是不相信孩子的能力,去全力包办。
从这点来说,其实我也很喜欢蒙台梭利和华德福的教育理念,相信孩子才是他生命的主人,我们当家长的只是陪伴他她们成长。
篇7:《无条件养育》读书笔记
当我听到“特权,不是权利”这样的话时,我总是很好奇说话者是如何看待“权利”的。有什么是人类生来应得的吗?有没有什么关系可以不靠经济法则来维系?诚然,成人希望自己的劳动得到报酬,就像得到食物和其它生活必需品要付钱一样。但问题是,“互换法则”是否需要被应用在朋友和家人身上?或者如果需要,应该在何种情况下被应用?社会心理学家发现,某些人之间确实存在“互换关系”:只要你为我做某事,我就为你做某事(只要你给我某样东西,我就给你某样东西),但心理学家随即补充道,这种互换关系并不适用于所有人际关系,也并不是我们想要的,有些人际关系是建立在关心之上,而非互惠互利之上。事实上,研究结果发现,将自己与配偶的关系视为互换的人会对付出和回报斤斤计较,其婚姻关系满意度较低。
孩子长大之后,他们会有足够的机会扮演经济角色,如消费者和工作者,可以精细核算各种自利法则和互换条款。但是,家庭不是这些交易的港湾和庇护所,特别是父母给予的爱,它不需要任何意义上的回报,这只是一个礼物,是所有孩子都应该得到的礼物。
[《无条件养育》读书笔记]
篇8:《无条件养育》读后感
学校开展幸福工程也已很多年,老师们在工作中享受着运动、读书等带来的幸福。从每学期末图书馆的统计中发现,我们生活老师的阅读量是最大的,读书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件事了。这学期因为图书馆改造,老师们无法借阅书籍,生活部就为大家购买了一些教育书籍,不定期的交换阅读。这次我们工会分发到的书籍是《无条件养育》,老师们看了这本书后,在对照目前自己对自己孩子的养育,感叹的确做得不够到位。
在日常的管理中,一些孩子总是听不得批评,容不得别人比自己好。是不是因为一直以来孩子认为自己做的事情都比别人更有价值,所以孩子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比别人有价值。事实是每个孩子都有真正独特的价值,孩子所有表现都有价值的,没有做到父母要求的期望同样有价值,因为孩子在朝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在走,这是一种享受。
我们需要的是还孩子自主感,不是被贴画所控制的喜怒哀乐,当孩子不能达到我们期望的行为时,我们需要考虑孩子的感觉、思想、需要和意愿,最重要的是他们现在需要什么,我们就知道怎么帮助他们达到我们期望的行为,即使没有达到我们的期望,也让孩子更好地看待自己。
篇9:《无条件养育》读后感
看完《无条件养育》,之前认为惩罚孩子是万万不行的,属于居高临下的判罚,其实表扬孩子同样属于居高临下的施予,是属于硬币的两面。虽然一个听起来残忍,一个听起来是赞赏,但都属于强者对弱者的一种评判。
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不管是之前的传统教育里的惩罚包括体罚,还是现在所倾向的不打赏识教育,本质上针对的是孩子的行为。我们做到宠辱不惊,不因为孩子有了很大的进步,很好的表现就怎么样自己的孩子。我们自己心理上首先保持一个平常心。特别是优秀的孩子,不需要有压力地成长,他们需要自我感觉好,对自己无论是什么样的都认同自己。因为优秀的孩子就是老师口头表扬的对象,尤其要摆正心态。经常受批评的孩子更需要父母的无条件认同。所以中等的孩子更容易保持平常心。
我们的教育模式要明确地告诉孩子:我们无条件接纳她。一下子心理就没有负担了,真正拥有了健康的心灵..
《无条件养育》的读后感
在《无条件养育》第七十二页里,艾尔菲。科恩提到关于孩子入学年龄的问题。里面谈到在作者小的时候家长倾向于让孩子早一年上幼儿园,因为可以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而现在会有些家长选择让孩子晚一年上学,因为孩子可能会因为比同学年龄大而更加老练。他认为,这种养育行为上的180度大转变滑稽而可笑,但是二者真正的问题在于这个决定是否是真正建立在孩子的需要之上。
这也让我反思,几年前我就决定让锐宝晚一年上学,到底是不是正确的行为。
不得不承认,我也有觉得让锐宝比同学年龄大显得有些沾光的想法,因为孩子越小,差几个月接收和理解能力都会有不同,我的确有这样可以增加锐宝自信心的认识。但又不完全是,这是因为国内教育现状以及锐宝的年龄相联系的。 锐宝出生在九月,如果去年入学,他才不到六岁,在班级里会是最小的孩子。可能在识字量和数学上不会比别的同学差,但是他在力量和身体发育上,手指肌肉发育能不能跟上一年级作业多的情况,都是我要考虑到的。如果早一年上学,可能会让锐宝会因为作业过多而失去对学习探索本身的兴趣,这才是我担心的。并且,因为在班级里会是年龄最小的,就有可能在作业上不如别人写的快,而拉整个班级的后腿,老师有可能会经常有批评,批评有时会伤害到孩子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与其这样,还是让锐宝晚一年好点。对于低年龄的孩子,老师和来自外界的批评,有可能会引起孩子对学习兴趣减弱,我不想去冒这个险。
而晚一年上学,锐宝和一起上幼儿园的小朋友一起入学,可以多玩一年,在身体发育上,接收理解上更加好一些。如果学校作业少,当然更好,他可以多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说就可以去打打乒乓球或者报名参加他喜欢的小牛顿实验班。如果作业多,他的手指肌肉发育强劲一些,写作业的时候,伤害有可能就少点。如果他作作业快,当然好,可以做他自己喜欢的事情,如果做作业慢,也不会引起他太多的反感。即便是晚上一年学,锐宝还是有曾经因为作业多而泪眼汪汪让人心疼的时刻。即使是现在,他还会说不喜欢周末,因为作业布置的会比平时要多!
我改变不了学校教育的现状,尽管当时为锐宝挑选这个学校,在我们当地还是作业最少的,可是因为年级组长是一个以作业多为好的教育理念。这些方方面面的情况我都要去考虑到!怎么样做,可以保护好锐宝对知识强烈的求知欲。
所以我还是觉得,我让锐宝上学早一年还是晚一年,都是为了保护他探索、学习的兴趣来选择的!很庆幸,目前来说,晚一年上学的决定,还算好!
就在刚才锐宝睡觉前,我还和他聊天,问他,现在是复习了,他会喜欢吗?(因为我担心复习会不会有些让他枯燥)锐宝说,他喜欢,“因为复习也会有些有意思,有趣的知识”。我想,关于入学年龄早晚这件事情,就已经不是问题了,因为对他来讲,兴趣,会是他最好的动力!
无条件养育读后感
昨天《无条件养育》这本书到了,尽管已经读了不少与之相似的书,但还是想了解多点关于《无条件养育》方面的东西。
上周和锐宝同学的妈妈讨论关于孩子的兴趣的时候,有妈妈说,为了让孩子长大了有个兴趣,就得培养孩子弹钢琴,尽管孩子已经明显表示他不喜欢,没兴趣。难道我们比孩子自己更加清楚他的兴趣是什么吗?还是我们认为孩子是个不知道自己兴趣所在的没有能力的人?!这让我想起武志红先生在他的书里写的一位妈妈始终不给孩子买她喜欢吃的冰淇淋的故事。
小姑娘一直想吃这种口味的,而妈妈一直坚持自己的女儿不会喜欢这种口味,而是会喜欢妈妈给她挑选的口味。
一个连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都没有选择权的孩子,怎么可能做主选择自己的人生?
记得当年曾经在锐宝一岁左右的时候,看到一篇网络文章上有位妈妈是这样教育自己的孩子的:她的孩子两三岁左右,喜欢拨家里花盆的花草,她妈妈采取的行为就是:当孩子拨花草的时候,就不抱孩子,当孩子不拨花草,妈妈就抱孩子。当年觉得似乎这个方法很好,但是随着学习育儿和心理学知识越来越多,就发现了其中的弊病那就是:你做的对了,你才值得妈妈抱(爱),你做的不对,你就不值得妈妈抱(爱)。
看了一些小巫的书孙瑞雪的书,慢慢开始给了孩子更多的自由、爱和尊重。我只是陪伴孩子,在他需要我出现的时候,在他主动要求我帮忙的时候,我会和他一起想办法来解决问题,而绝不是不相信孩子的能力,去全力包办。
从这点来说,其实我也很喜欢蒙台梭利和华德福的教育理念,相信孩子才是他生命的主人,我们当家长的只是陪伴他她们成长。
篇10: 无条件执行读后感
无条件执行读后感
“军人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学会服从,整体的巨大力量来自于个体的服从精神。在公司中,我们更需要这种服从精神,上层的意识通过下属的服从很快会变成一股强大的执行力。”
服从即遵照指示做事。善于服从的员工必须暂时放弃个人的独立自主,全心全意去遵行所属机构的价值观念。在我们邹平广播电视台也需要每个人有这样的观念,只有当每个人真心的去服从上级的命令,所有的人就会拧成一股绳,就会将事情做到最完美。
我们从来不该有失败的念头,在有限的.时间内,我们无暇为做不好的事情找借口,无暇文过饰非,而应该充分利用每一分每一秒来达成任务,这就是西点所要求的绝对服从。就如我们邹平广播电视台举办一个活动若每个人都不服从上级的命令那这次的活动肯定不会成功,也可能根本举办不起来,若每个人都服从上级的命令,大家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争分夺秒去完成那这次活动肯定会特别的精彩,会给人意想不到的结局。
处在服从的角色上,就要遵照指示做事。西点的每一分子,对于个人的权威止于何处,团体的权威又始于何处,都会有清楚的认识。对西点学员来说,服从是自制的一种形式。员工在学习服从的过程中,对公司的价值观念、运作方式,都会有更透彻的了解。
当我们都有了这种无条件服从的精神时,我们的工作就会越来越好。
【无条件的爱的散文】相关文章:
3.爱,无处不在散文
4.散文—爱是什么
5.张爱玲散文《爱》
6.爱的小树林散文
7.萌动的爱散文
8.我爱他散文
10.爱依旧如初散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