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少年观后感
“不想见面”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5篇烽火少年观后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烽火少年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 烽火少年观后感
烽火少年观后感
《烽火少年》讲述的是在战争时期,一个来自延安的姑娘――白雪,为了寻找吴晓宇。吴晓宇的父母是游击队成员,他们为了保障吴晓宇的安全所以要把他接到延安。
白雪在途中认识了一群当地的孩子,她要向孩子们打听目的'地里的游击队员,想与他们组成一个一个团队,变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去对抗日本人时,日本的飞机突然轰炸,在这危急时刻白雪救了孩子们,但她也受了伤。孩子们知恩图报把白雪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养伤。
晓宇也想探望白雪阿姨,但是由于晓宇的二叔是中国人的叛徒,大家都不让晓宇接进白雪阿姨。不久,晓宇的二叔发现了藏在山洞里的白雪,并把她抓进了牢里。孩子们都很伤心,怀疑是晓宇告的密。但是后来当他们知道晓宇的身世后向晓宇道歉了。孩子们和晓宇一起救出了白雪阿姨。但是白雪为了救晓宇,替他挡下了那颗子弹,牺牲了。
观后我心中久久难以平静。想一下现在我生活在一个多么美好的家庭,身边又是一个没有战阵的社会。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和白雪阿姨他们相比我又是那样的矮小,真是自愧不如!我因该学习白雪阿姨舍己为人的精神。我因该珍惜这美好的一切,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我现在仍就梦想着,自己也能和这样一群伙伴去经历同样一次冒险.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去面对挑战,就战胜困难,最后取得成功!!这是多么好的一次“旅行啊。
篇2:《烽火少年》观后感
这些天,我观看了《烽火少年》这个电视剧,受到了较深的教育。这是一部反映抗日战争时期几名少年在党的培养下不断成长的电视剧。主要讲了四名八路军(其中有两名小八路)战士,护送小兰、小宝、小根、妞妞、和高贵五个人安全转移到后方的故事。
首先我十分佩服晓东、毛猴这两名小八路军战士。他们团结一心,服从安排,在与日本鬼子的斗争中,不怕困难,机智勇敢,积极协助叶排长,成为叶排长的好帮手。
叶振亚排长也是我敬佩的人。他带领大伙穿过敌人的封锁区,既发挥了一个排长在关键时期的重要作用,又时时处处体现出了一个八路军战士遵守纪律、关心他人的高尚品质。他不仅作战有勇有谋,而且有着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有一次,晓东和毛猴去西瓜地摘西瓜,毛猴差点丢掉了性命,全靠叶排长奋力相救才转危为安。
其次,另一个八路军战士何静也是我学习的榜样。当叶排长出去侦查、找食物的时候,何静就担当起领导的责任,她全心全意为每一个人服务,特别是照顾那些小孩子,显得非常细心、周到,就像是一位母亲在哺育自己的孩子。
无论是那些八路军战士,还是那些被护送的儿童,他们在战争年代表现出来的不怕困难,不畏艰险,精诚团结、遵守纪律的可贵品质,都是我应该学习和具备的。
篇3:《烽火少年》观后感
岁月如逝,,一眨眼几十年飞快的过去了。人们迎来了一个自己当家做主人的新世纪,虽然时光的河流可以让我们忘记往事,但是人民依然铭记着那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这新中国成立的途中,发生过多少感人肺腑的事迹啊!
信念不是铁锤下缭乱纷飞的火花,而是炉中熊熊燃烧的烈火;不是夜空中转瞬而逝的流星,而是西西岛上彻夜不熄的明灯。信念让你摆脱饥寒交迫的日子,而奋发图强。
邱勋先生写的《烽火三少年》,看着看着,不由自主的让我们回想起那个时代:十四岁的贫穷女孩冬梅,不顾个人安危,从敌人严密封锁的战场上,救出了身负重伤的八路军女战士陈虹,并和弟弟石头、留孩一起为女战士巧妙掩护和精心疗伤,帮助她养好了伤,找到了上级并重新组织起抗日武装。
过去的社会,穷人给富人当牛做马,富人到处期压穷人,还嘲笑穷人,不把穷人当人看,那悲惨的社会令人痛不欲生。可如今有了共产党的存在,人民自己当家做主人,共产党是人民的引路人,共产党的诞生,让人民走进了一个崭新的世界,那就是新中国。
也许在今天,这一切会被一些人视为单纯、幼稚和可笑。但我们坚信,为今天的崇高物欲、追逐享乐,以及许多人日渐颓靡、躲避崇高的精神状态相比,昨天的那些青春的激情,那些伟大的誓言,那些美好的理想和追求,仍然是高贵和辉煌的,仍然是令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
是啊!在烽火中成长的`少年,心中燃烧了高昂的斗志,誓死与敌人周旋,是党给了我们幸福生活,是党让我们走进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共产主义是不可战胜的,共产党永远留在世人心中!
篇4:《烽火少年》观后感
我看过一本《少年特工》的书,书里讲了谷雷和他的几个小伙伴要护送一个重要人物,而跟敌人和奸细发生的一系列的斗志与武斗。
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人物就属谷雷了。因为他不但是队长,而且还很聪明机智,在关键时刻总能想出好点子,领导才能也很强,要不人家怎么会是队长呢!一个十几岁的小孩子就是特工中的一分子,还是队长,你说这能不让人敬佩嘛!要是你在现实生活中,找一个比他大的人,让他俩比一比,谁更能在关键时刻不慌张,能想出好点子,说不定那个人还不如他呢,更别说和他同龄的小孩子了。
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都是小皇帝、小公主,说什么大人都得答应。所以在关键时刻,都是大人出来挡着,相比之下,自然是原来的那些孩子发应快了。但现在的科技比原来发达了,孩子们都能上学了,学的知识多了,不用像《少年特工》里那些孩子一样在家种地了。可是,现在有些孩子不知道珍惜眼前的这些,上课不好好听讲,回家不玩成作业,老师说他也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原来的孩子想上学没条件,现在的孩子有条件不珍惜,相差非常大。对于我来说,我一定会珍惜眼前的这一切,好好学习,现在的条件比原来好多了,我不想浪费。以前日本人为什么欺负咱们中国人哪,就是因为他们觉得咱们没文化,好欺负。现在,他们就不敢再欺负我们了。我一定会好好学习,长大后做一个有用的人,让我们的中过变得更强大,更富有!
篇5:《烽火少年》观后感
今天,我读了《烽火戏诸侯》,书中的故事,使我受益终身。
书中讲到周幽王为了讨褒姒的欢心,听了一个大臣的建议,让士兵点燃烽火欺骗了诸侯们,自己破坏了自己的威信,结果被敌军杀了的故事,我明白了:人要是失去了别人的信任,那你将会被世间抛弃,相反,人要是取得了别人的信任,一呼百应,那么,他将成为最终的王者。那些成功的人,都是获得别人的信任,最终取得成功的。
以前,我总是欺骗别人,有时,别人约我去打篮球,第二天我想去就去,不想去就找借口说我有什么事,伙伴们知道了我是在欺骗他们,从此以后,他们做什么事都不叫上我了。后来,我改正了缺点,伙伴们去哪里都叫上了我,他们又成了我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了。
从这里可以看出,取得别人的信任,是多么重要啊!别人失去了对你的信任,就是生活中的败者,将会被淘汰。
篇6:《烽火少年》电影观后感
这个星期四下午我们学校去看了《烽火少年》这一部话剧,这部话剧叙述了:故事发生在战争时期。那时,日本人正侵略中国。来自延安的一位叫白雪的阿姨肩负重任,她要找到父母是游击队员的张天宇,并且要让延安的游击队员与目的地里的游击队员组成一个团队,变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来打败日本鬼子。在途中,白雪阿姨认识了一些孩子。并且在日本飞机轰炸的危难时刻,救了孩子们,自己却受了伤。孩子们知恩图报,把白雪阿姨转移到一个山洞里养伤,而且连夜守在山洞门口,观察四周的一举一动,不让日本鬼子发现白雪阿姨。但是,因为小宇(张天宇)的二叔是日本皇军的手下,中国人的叛徒,所以大伙都对他很凶,不让他接近白雪阿姨。不久,小宇的二叔发现了藏在山洞里的白雪,并把白雪抓进了牢。孩子们十分伤心,就开始怀疑是不是小宇透露了阿姨的藏身之地,在知道小宇的父母是八路军的事情后,大家都向小宇道歉,并用妙计把白雪阿姨救出,但不幸的是,白雪阿姨为了救孩子们,挡住了小宇二叔的子弹,牺牲了。
看了之后,我心中久久难以平静。我想:现在的人们吃的都是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等等,但是在没有改革开放之前,人们的生活十分艰苦;现在的人们都过着和平安宁的日子,但从前的人们生活在战争的硝烟中……我们现在的生活是许多的革命先烈用汗血换来的。
现在的和平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是许多的革命先烈用汗血换来的,我觉得我应该珍惜这美好的生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此外,我应该学习白雪阿姨舍己救人的革命精神。我虽然不能做到舍己救人,但我要真诚地对待身边的每一事、每一物、每一人,用微笑面对生活。
篇7:《烽火少年》电影观后感
烽火少年是一部1975年的老革命电影。
它讲述了一个叫小松的人,他十来岁那年,爸爸被日本人关进了监狱,他妈妈被日本军官黑田用脚给踹死了。他就想为父母报仇,便逃出了日本军。
有一天,他爬到了树上,不小心从树上掉了下来,刚好八路军路过,接住了他。他问清它们是打日本人的八路军后,很感谢它们,并跟它们去打日本人,为父母报仇。
于是,他参加了两场战斗。他先把敌人引入了埋伏圈,来了一个大包围,杀得敌人措手不及。因此用枪打死了黑田。他不但为父母报了仇,而且成为了八路军中的小英雄。
篇8:推荐的烽火少年观后感
白雪在途中认识了一群当地的孩子,她要向孩子们打听目的地里的游击队员,想与他们组成一个一个团队,变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去对抗日本人时,日本的飞机突然轰炸,在这危急时刻白雪救了孩子们,但她也受了伤。孩子们知恩图报把白雪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养伤。 晓宇也想探望白雪阿姨,但是由于晓宇的二叔是中国人的叛徒,大家都不让晓宇接进白雪阿姨。不久,晓宇的二叔发现了藏在山洞里的白雪,并把她抓进了牢里。孩子们都很伤心,怀疑是晓宇告的密。但是后来当他们知道晓宇的身世后向晓宇道歉了。孩子们和晓宇一起救出了白雪阿姨。但是白雪为了救晓宇,替他挡下了那颗子弹,牺牲了。 观后我心中久久难以平静。想一下现在我生活在一个多么美好的家庭,身边又是一个没有战阵的社会。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和白雪阿姨他们相比我又是那样的矮小,真是自愧不如!我因该学习白雪阿姨舍己为人的精神。我因该珍惜这美好的一切,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我现在仍就梦想着,自己也能和这样一群伙伴去经历同样一次冒险.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去面对挑战,就战胜困难,最后取得成功!!这是多么好的一次”旅行啊。
篇9:《烽火三少年》读后感
《烽火三少年》读后感
《烽火三少年》讲述了三个机智勇敢的少年勇敢抗日的故事。故事剧情曲折动人,体现了革命时代的少年儿童不屈不挠的好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去体会并学习这些好品质。我最喜欢的是书中的冬梅。她才14岁,刚出生父母就被日本人抓去折磨死了,年幼的冬梅和刚出生的弟弟只能由双目失明的奶奶抚养。“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在冬梅很小的时候,她就挑起了家庭的重担,还冒着生命危险为红军传达情报,我实在太佩服她了!
和冬梅相比,我感到很惭愧。第一:我看父母的疼爱。第二:我生活的条件很好。第三我生活的'无忧无虑。就单看这三点,也能看出我生活的比冬梅好上百倍,我却从来都不珍惜,太不应该了1
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那些革命战士用生命,鲜血换来的,为了现在的我们,有多少人奉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哪?恐怕数也数不清吧?
当我们坐在教室里,也应给想想那些小英雄们,这会让你又上了一节宝贵的课
篇10:烽火三少年读后感
5.1 肖怡诺
“开卷有益”,读了《烽火三少年》这本书后,我对这句话的体会更深了。无论是从故事内容还是写作方法,这本书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受益匪浅。
《烽火三少年》讲述了在烽火弥漫的抗日战争年代,沂蒙山区的三个少年冬梅、石头和留孩机智、勇敢地抢救和保护八路军受伤女战士陈虹、帮助她找到上级组织,并成功组织起抗日武装,一起参加抗日的故事。
书中石头和留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石头是冬梅的弟弟,顽皮而可爱。他们的父母,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被敌人折磨死了,他们跟着年迈失明的奶奶长大。他们住的村子,有日军不断扫荡,有伪军不断压榨,还有地主家的不断欺压,可以想象,他们的童年是凄惨而痛苦的。虽然他们可以尽情享受大自然的乐趣,但是在烽火不断的战争年代,他们住的房屋、吃的食物、穿的衣服一点保障也没有。我的年龄和他们相差不大,但是我现在的生活环境和他们相比,简直就是天上地下。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应该珍惜这和平的时代,珍惜这富足的生活,努力学习,用最好的成绩来报答父母和老师。年纪小小的石头,就要一个人上山砍柴,维持生活。虽然年龄小,但十分懂事,生活的经历,让他痛恨日本侵略者、汉奸和地主,上山打柴的时候,他就把灌木和小树当做敌人,“你是东洋鬼子、你是汉奸、你是潘彪”,他自言自语,把不同的树木当成不同的敌人,给他们训话,用锋利的镰刀把他们砍掉。一开始读的时候,觉得情节很可笑,但是仔细想一下,可以体会到石头的心里对敌人、汉奸和地主的痛恨已经深入骨髓。正是这种经历,让他变得很勇敢,在面对敌人、救助八路军战士的时候,无所畏惧。
留孩是石头二叔的孩子,比石头大一点。留孩也受尽的地主的欺压。地主的孙子潘金库与留孩年龄相仿,但是潘金库可以狐假虎威,随意打骂留孩,为一点小事,就用手指把留孩的脸抓破,留孩也不能还手。机智的留孩,设计让潘金库喝了自己的尿,以此方法来发泄自己的愤恨。当时读到这里的时候,也是觉得很可笑,觉得留孩有点坏,但是仔细一想,在那种环境和条件下,同龄的孩子命运却完全不同,地主的孩子吃穿不愁,任意妄为,但穷人的孩子只能饿肚子、挨打受气。这种不平等,是留孩后来参加八路军、投身革命、消灭地主合敌人的的主要动力。机智勇敢,沉着冷静是留孩的特点,这些良好的品质,也是我需要加强学习的。
除了一些生动的故事情节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让我受到教育之外,这本书的写作方法也让我学到很多知识。首先,这本书运用了沂蒙地区的朴实语言,有很多类似方言的词汇、俗语,我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比如“立陵起眼睛”、“蒜臼子”、“老辈里没长一根顺溜筋骨,肚里藏着巴豆蒺藜,死了狗都不吃”、“脑门上留着一撮毛儿盖”、
“撒谎我变个小”、“名声顺着草皮飞 ”、“扯旗放炮、招风惹草,在头上贴个帖儿”…… 书中有很多细节描写使用了比喻、暗喻、排比、夸张等,比如“黄土晒得冒烟,石板晒得裂缝,几人合抱的大树晒得软叮当像抽去了筋骨,一根火柴能把满山石头点得着火”、“碰上雨季,连下七八天大雨,青石崮顶上的山洪老牛一样地吼着滚下来,干河套里的大水有几人深,磨盘大的石头,能一口气冲到十八里以外的官亭镇上”、“他们早就穿上‘兔子鞋’,跑没影儿了”这些修辞方法的使用,使得文章的情节更生动,让我可以有更多的想象空间,增加了阅读的乐趣。所以通过读这本书,让我学会了如何让文章更生动。
“开卷有益”。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通过《烽火三少年》这本书,不但让我的思想得到提升,同时,也学习了更多的写作风格和技巧。我愿意读更多的好书。
篇11:《 烽火三少年》读后感
8月19号哪天我读了一本少年红色励志烽火三少年的书,这本书写的是抗日战争期间的故事。
它讲述一个十四岁的贫农女孩冬梅,和她的弟弟还有几个朋友,不顾个人安慰,从敌人严密封锁的战场上,救出了身负重伤的八路军女战士,并和弟弟石头,留孩一起为女战士巧妙掩护和精心治疗,帮助她养好了伤,找到了上级并重新组织起抗日武装。说明了三位少年英勇无畏的成长经历。
读完了这本书,我感觉像和他们在一起一样,一起参加了那些惊心动魄的事情,他们的勇敢。善良。机智。聪慧让我羡慕和嫉妒,在哪个时代,那样的生活条件下,有着这么一群勇敢的'孩子,他们太棒了,想一想现在的我如果也是生活在哪个时代,我会和他们一样吗?我想会的,因为我也有着一颗善良勇敢的心,我要向他们学习,不怕困难勇往直前。
篇12:《 烽火三少年》读后感
我看完了《烽火三少年》这本书,它讲述了三个机智勇敢的少年勇敢抗日的故事。故事剧情曲折动人,体现了革命时代的少年儿童不屈不挠的好精神,值得我们每个小学生去学习。
我最喜欢的是书中的冬梅。她才14岁,刚出生父母就被日本人抓去折磨死了,年幼的冬梅和刚出生的弟弟只能由双目失明的奶奶抚养。“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在冬梅很小的时候,她就挑起了家庭的重担,还冒着生命危险为红军传达情报,我实在太佩服她了!
和冬梅相比,我感到很惭愧。第一:我看父母的疼爱。第二:我生活的条件很好。第三我生活的无忧无虑。就单看这三点,也能看出我生活的比冬梅好上百倍,我却从来都不珍惜,太不应该了1
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那些革命战士用生命,鲜血换来的,为了现在的我们,有多少人奉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哪?恐怕数也数不清吧?当我们坐在教室里,也应给想想那些小英雄们,这会让你又上了一节宝贵的课!
篇13:胶东烽火观后感
随着抗日队伍不断扩大,不断改编和重组,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成立了胶东军政委员会和第三军司令部。理琦同志任军政委员会主席和第三军司令,吕其恩任副主席和副司令。
1938年2月22日夜,皓月当空。
刚刚起义不久的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一大队,开始急行军,向烟台东南30公里的牟平县城进发。
部队到达昆嵛山前的崔家口村,牟平城传来情报,有良知的伪警察对国民党公安局长投敌十分不满,想反过来参加抗日部队。特委领导针对这一情况,决定趁伪军内部矛盾之机奇袭牟平。
这支百余人的队伍,夜行百余里,第二天拂晓到达牟平城外。估计先头部队进到城门的时候,理琦、林一山、孙端夫、宋澄带领主力由南门攻入牟平。顿时,城内杀声枪声响成一片。伪军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已成了瓮中之鳖。活捉伪县长宋健吾、公安局长和商会副会长常继武,缴获枪支100多支。奇袭牟平,速战速决,旗开得胜。
“袭击胜利远退却”,这是游击战中的一条经验。意思是奇袭胜利之后要立即远远离开,以防敌人的反扑、报复。可是,一些干部恋战,忙于搜捕,散发传单,没有执行速撤命令,延误了集合时间。指挥部领导和 20几人边撤边等撤到城南雷神庙内,正研究下一步行动计划。
雷神庙是个独立的四合院,有正殿,东西两厢和南侧厅,四周建有砖石围墙,建筑面积均为500余平方米,庙外东、南、西三面都是开阔地,北面200米处为一村庄。
指挥部命令战士们在这里休息待命。理琦、林一山和大队干部在南侧厅开会,对下一步怎么办,意见不统一。一种意见主张在牟平县城就地建立抗日政权;一种意见主张离开县城,到山区建立抗日根据地;一种意见主张在临近县城又背靠山区的地方打游击。
会议进行中,日本飞机曾三次飞临牟平县城上空侦察。第三军领导对此有所警觉,但因在西门外已派出三中队阻击烟台敌军,又派出一中队一部在附近警戒。在敌机第二次飞临时,命令主力押着俘虏先行转移,会议仍继续进行。这时留在庙内只有理琦、林一山等干部战士20余人。
会议进行到中午12点以后,多数人同意第三种意见,并作出立即转移甩开敌人的决定。大家起身正准备转移,忽听有人高喊:“鬼子来了!”
牟平距烟台仅30公里,此时日本陆战队已团团包围了雷神庙,用机枪封锁了庙门。四合院内四栋庙房,无法相互联络,想通过大院都要遭到敌人的袭击。
被围在庙内的理琦、林一山(临时参谋长)、孙端夫、宋澄、特务队长杜梓林等人凭借墙壁,不断变换位置坚持战斗,打退敌人数次冲锋。不幸理琦同志腹部连中三弹,倒在血泊之中。在短兵相接的战斗中,杜梓林牺牲了,林一山手腕、腿部负重伤。
敌人在庙四周布置了好几道防线,还筑有临时掩体,看来白天突围已不可能,必需坚持到黄昏以后。
敌人从正面进攻受挫,便改变了招法,从屋外爬上屋顶,日军一露头,我们的神枪手胡秀山等弹无虚发,鬼子一个个被打滚下来。
天渐渐黑了,又下起大雪,日军输红了眼,便放火烧南侧厅。战士们转移到东西两厢。火势越来越猛,形成一道火墙,日军不敢冒然往里冲,熊熊烈火反倒成了一道临时防线。忽然,“轰!”的一声,南侧厅墙倒屋塌,第三军战士的正面完全暴露在日军面前,形势相当危急。天黑、大雪,敌人开始收缩,好在此时突围的时刻到了。
此时,远方传来枪声。大家一齐呼喊:“援军来了,同志们,冲啊!”宋澄指挥大家越过打塌的院墙,从便门纷纷向庙外突围出去。
同志们背着理琦、林一山,搀扶着宋澄脱离险境。离雷神庙南2里,理琦不幸牺牲。随将遗体安放在一户农民的草园里。组织了一副担架,抬着林一山,宋澄和胡秀山继续前进回到崔家口。
留守特委机关的吕其恩同志,得知理琦、杜梓林等同志不幸牺牲的消息时,痛苦失声。
“雷神庙战斗从午后打到晚上,激战七八个小时”,《中共烟台地方史》给于这样的高度评价:“从现在仅存的革命遗物——在一块0.8平方米的铁皮雨搭子上,竟有138个弹洞。可见当时战斗之激烈。这一战,‘第三军’以少数缺乏战斗经验的指挥员和劣势装备,抗拒数倍于己的优势敌人,打退数次进攻,取得毙伤日军50余人、烧毁敌汽车数辆的重大胜利。雷神庙战斗,打响了胶东武装抗日第一枪,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大大地鼓舞了胶东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心。”
篇14:胶东烽火观后感
全国“两会”期间,今年的3月10日,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国宝档案》栏目,播出反映胶东革命历史主题的12集纪录片《胶东烽火》。在播出6集后,因马航事件的报道而中断,后来于4月份播完。据央视的信息反馈,《胶东烽火》创下《国宝档案》收视率的新高,于是央视决定自5月26日起重播这部纪录片。《胶东烽火》选取了建党初期,中共在烟台海军学校的活动以及后来策动国民党海军大规模起义,抗战时期与日寇争夺招远金矿的黄金并运往延安和沂蒙根据地,在掖县建立中国人民银行前身之一的北海银行,在地道里创办战时医院,抗战胜利后智阻美国太平洋舰队在烟台解放区登陆的企图,跨海运兵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解放战争中百万民工支前留下的“竹竿上的记忆”,智取威虎山里战斗英雄杨子荣的身世等几个重要的红色经典历史事件和人物,以翔实的史料、生动的故事,向人们讲述了那些已经久远了的革命历史。整个片子主题清晰、制作精良、叙事真实可靠,看似如拉家常,而颇有思想深度。因而播出后好评如潮。
据央视《国宝栏目》的编制者、烟台负责此事的部门和主创人员说,他们以这种方式来反映革命历史,这次是个尝试。我认为,这种尝试和探索是非常可贵的。它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对我们的历史戏说、歪说、胡说之风盛行的`当下,《胶东烽火》的播出,是加强公共历史学建设,普及革命历史知识,引导广大民众正确地认知历史、树立正确历史观的有力举措。
公共历史学兴起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美国,它相对于学院派史学而言,强调历史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的结合,主张把历史研究成果转化成常识,用人民喜闻乐见的语言文字或影像图片向公众传播和普及历史知识。长期以来,我们的中共党史研究、革命历史研究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人们特别是年轻人对这些历史的了解却越来越少。近年来,一些书籍和影视作品开始以通俗的语言来叙述历史,这些面向大众的传播虽然有一些影响,但由于缺乏正确的历史观指导,人们从中获得的仅仅是搞笑的谈资,大众的历史主题意识依然缺失。《胶东烽火》在建设公共历史学、特别是树立大众的红色史学意识上开了一个好头。我们盼望着能够充分利用现代的各种传媒形式,利用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公共广场、公园等载体,在建设中国的公共历史学方面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子。
《胶东烽火》聚焦招远夺金
《胶东烽火》第二集《血色黄金》中,还原了抗日战争时期,招远人民突破重重封锁,自招远金矿远赴延安,为延安输送了至少13万两黄金的故事。在故事中,“黄金部队”不怕牺牲的革命热情深深感动了电视机前的观众。
连续两天,市委党史研究办公室干部职工都准时收看《胶东烽火》。“两会时期,央视在黄金时段播出,说明烟台红色文化地位的重要性,也将这种红色文化传播开来。”综合科科长王晓鸽告诉记者。
在微博中,不少烟台网友大呼长知识了,以前只知道烟台漂亮,直到看了央视4套的《胶东烽火》,才知道烟台的革命历史,才知道烟台的红色文化资源还是很丰富的。而一位来烟务工的网友表示,初到烟台,感觉它只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在观看《胶东烽火》之后,突然发现烟台还是一座有故事的城市,一个有历史有文化底蕴的城市。
“这部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纪录片必将进一步提升胶东红色文化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是我们烟台人的骄傲和自豪,让胶东精神永远薪火相传。”微博网友“烟台二马路”评论说:《胶东烽火》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很容易就让人看入迷了。
随着《胶东烽火》的热播,许多外地观众也都被节目厚重的脉络与详实的史料打动。有外地网友表示,通过观看节目,他深深感受到了烟台这座滨海小城承载着的深厚历史和炽热的红色基因。而更多的网友呐喊着这个纪录片让他们感受到战争年代英雄儿女的不易,也让他们记住了那座叫做烟台的城市。
论坛里,一位土生土长的烟台市民说道:“生在烟台,长在烟台。今天看了《胶东烽火》,才知道曾发生在这片大地上的动人、动心、动情的故事,才知道共和国的旗帜上有烟台人的风彩!我为生于此、长于此、日后依然在此而骄傲!”
篇15:《芦荡烽火》观后感
《芦荡烽火》观后感
金秋时节的10月,学校组织我们参观旅游胜地沙家浜,接受革命爱国主义教育。到了沙家浜,临湖远望,绿绿的芦苇茫茫一片,一眼望不到边,在一望无际的湖面中,随风起伏,壮观极了。但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观看大型实景演出——《芦荡烽火》。我觉得很新鲜,很受教育。
这场演出讲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沙家浜的乡亲们和新四军团结一心,借着大片的芦苇荡,和日本鬼子斗智斗勇,打败了日军,已成为小镇的一个传奇故事。当时,日本鬼子来到沙家浜,抓新四军伤员,阿庆嫂在日本人来之前,便给新四军和老百姓报了信,躲进了芦苇荡。在茶馆中和刁德一和日本人巧妙斗争,没有上他们的当。后来,英勇的新四军和乡亲们,不怕流血,不怕牺牲,经过英勇机智的战斗,夺取了日军的大炮,打败了日军。
我最喜欢剧中的阿庆嫂,她是剧中的主要人物,是个女英雄,给乡亲们报信,帮新四军夺大炮……在她身上有许多优秀品质,机智勇敢,胆大心细,不怕牺牲。还有剧中的新四军指挥员,沉着冷静,指挥新四军打得鬼子到处乱跑。我不喜欢帮助日军的军队和人,他们背叛了整个沙家浜和国家,是我们共同的敌人,看到他们打杀自己人,心中很气愤!
观看了这场演出,我才知道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它是无数中国人付出了汗水奋斗的结果,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今天,我们生活在和平的环境里,更要珍惜现在的生活,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向那些英雄们学习,不怕苦,不怕累,好好学习,学习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本领,将来做个有用的人。同时,我也觉得团结才能取得胜利,一个人是打不败日军的。我以后也要多团结同学,帮助需要帮助的同学,和同学们一起进步,多拿奖状。
【烽火少年观后感】相关文章:
2.少年雷锋观后感
3.少年师爷观后感
4.孝心少年观后感
5.少年岳飞观后感
6.卢沟桥烽火说课稿
8.恰同学少年观后感
10.寻找孝心少年观后感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