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左传》有感
“rockylj”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3篇读《左传》有感,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读《左传》有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读《左传》有感
一日晚,我还在梳理家里的书橱,不经意翻到一本自身之前的语文书,一时兴起,就坐着地面上翻阅了起來,读到在其中《左传》的《郑伯克段于鄢》一文,庄公,一出生即是母所恶;段,庄公之胞弟也,为其母所钟爱。先王在世,其母便会有废长立幼之意;庄公称帝,段又恃父母的关爱骄横无忌。重臣们恐酿祸患,竞相请除之,庄公却处之泰然。庄公并并不是弄不懂段的祸心,但他的防范措施是,令其养痈成患,多行不义,必自毙。终于,段为庄公表层宽容的幻觉所蒙蔽,利令智昏地率军伐京。好,机遇总算成熟了,庄公总算能够顺理成章堂堂正正地伐灭段叔而免除了来源于任何一方的斥责了。庄公有意放肆其胞弟的篡权的心,并而为发挥特长、造就机遇(自然是设定的陷阱),塑造之,正确引导之,令其案发后再予整理,其居心可以说险毒阴深矣。难怪有的人评述,郑庄公乃天下第一大毒人也。联络到自身所从业的教育工作中,颇有感触。一些顽皮顽劣的学员,并不是那麼想要征求老师的指责,有的则视老师的苦心劝诫为儿戏,更有的则果断顶牛,她们对老师的教悔是那麼的抵触。教育者见教育看不到成果,也就会有丧气、怄气的情况下:算了吧,使他去。甚至想,平时里鸡蛋里挑骨头敲他一下也不痛不痒,不如穿疱彻底整治痛快。或曰,院校管不了他,未来让社会发展去管他,让法律法规去管他吧。君不见,并不是总算也是有那麼几个人,果然被法律法规管到了吗?
但我窃以为待人接物须当讲为人正直,从师更应尚师德师风,为传道受业而放弃了文化教育的岗位职责,是为失德也。针对班中一些顽劣顽皮的学员,虽然有时候明知道一些话讲了也是白讲,但作为一名老师,教育乃是我的职责,我务必执行自身的职责。
而学生们尤其是这些常常挨老师斥责的差生们呢,听了这一段小故事,难道说也不生一点新的'感触?难道说还能开心于老师对自身的无论不谈、或曰害怕管害怕问、或曰不肯管不肯问?难道说还能将老师对自身的这类听之任之做为显摆于伙伴的本事?难道说还能憎恨这些勇于教导大家的师长并伺机对她们施加对付?难道说竟期待教育你的老师变成郑庄公?
郑庄公此人,学员莫爱,老师莫学。
篇2: 读《左传》有感
读《左传》有感
一日晚,我在整理家中的书橱,偶然翻到一本自己以前的语文书,一时兴起,就坐在地上翻看了起来,读到其中《左传》的《郑伯克段于鄢》一文,庄公,一出世即为母所恶;段,庄公之胞弟也,为其母所偏爱。先王在世,其母就有废长立幼之意;庄公即位,段又恃母爱骄纵无忌。大臣们恐酿祸患,纷纷请除之,庄公却处之泰然。庄公不是不明白段的祸心,但他的策略是,令其养痈成患,“多行不义,必自毙。”终于,段为庄公表面宽容的假象所蒙蔽,利令智昏地率兵伐京。好,机会终于成熟了,庄公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堂堂正正地伐灭段叔而免去了来自任何一方的谴责了。庄公故意放纵其胞弟的篡权之心,并为之“创造”条件、“创造”机会(当然是设置的圈套),培养之,引导之,令其事发后再予收拾,其居心可谓险毒阴深矣。难怪有人评说,郑庄公乃天下第一大毒人也。联系到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颇有感触。某些调皮顽劣的学生,不是那么愿意听取老师的批评,有的则视老师的苦心劝告为儿戏,更有的则干脆顶牛,他们对老师的教诲是那么的反感。教育者见教育不见成效,也就有丧气、赌气的时候:算了,让他去。甚至想,平时里小打小闹敲他一下也不痛不痒,不如“穿疱”彻底整治痛快。或曰,学校管不了他,将来让社会去管他,让法律去管他吧。君不见,不是终于也有那么几个人,果真被法律“管”上了吗?
但我窃以为“做人须当讲人品,为师更应尚师德”,为师者而放弃了教育的职责,是为失德也。对于班中一些顽劣调皮的学生,尽管有时明知有些话讲了也是白讲,但作为一名老师,教育乃是我的职责,我必须履行自己的职责。
而同学们尤其是那些经常挨老师“训斥”的.“差生”们呢,听了这段故事,难道就不生一点新的感触?难道还能高兴于老师对自己的不管不问、或曰不敢管不敢问、或曰不愿管不愿问?难道还能将老师对自己的这种听之任之作为炫耀于同伴的本领?难道还能憎恨那些敢于管教你们的师长并伺机对他们施以报复?难道竟希望教育你的老师变为郑庄公?
郑庄公其人,学生莫爱,老师莫学。
篇3:读《春秋左传》有感
读《春秋左传》有感800字
大兔儿
《春秋左传》,刚开始看的时候,这本书实在晦涩难懂,看着一个又一个的文言文,我想当然地理解着,可是看着看着就看不通了。好在有注释与翻译,理解倒是没问题的,就是阅书进度缓慢,还特别消耗精力。
书中的前几任君王,在描绘上可以说是平凡无所奇。毕竟是编年体的史书,一件动摇国之根本大事,只用几行字就讲完了。而那些文字背后的腥风血雨、谋权弄术、前恩后怨,我总是放下书本再缓缓回味时,才品尝得到。
书里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场,你一句,我一句,你一枪,我一剑,勾勒出一桩桩连绵的王朝恨事,那些恨事让我一点一点地着迷,一点一点地沦陷,恨不能一窥所有。
书中郑庄公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刻,它是一位乱世枭雄,是一位杰出的.谋略家,也是一个满怀野心的君王。从权利欲望的角度看,郑庄公是一个成功者,是一位能人。可是在道德上,书中却给了他一个“有失教诲”的批评,批评他在对待叛乱的弟弟身上有失教诲。
由此可见,春秋时期就已极重视道德的修养。史书没有因为郑庄公在处理他弟弟的叛乱之事上是胜出者,而大肆谄媚褒扬。史书从道德的角度客观、公正地批评了郑庄公有失教诲。
的确,书中在记载郑庄公与其弟的事情上,完全没有郑庄公对弟弟的教诲的记载,哪怕是只言片语都没有。有臣子曾提醒郑庄公,‘其弟弟自幼受宠,又有母亲扶持,且还心怀大志,日子久了毕生异心,让郑庄公提早提防与教导’。而庄公对臣下的提醒只回应了一个意思“多行不义必自毙”。
庄公成竹在胸,其弟弟的一切他早已了如指掌,他甚至完全不正视其弟弟的威胁,反而给人这样一种感觉“他故意放纵弟弟谋反,最后一鼓而破之,让他的弟弟最后远走他乡”。
这就是庄公的人格,从权利角度看,他没什么问题,可从道德的角度看,他有伪君子之嫌。因为,假如他对弟弟加以控制并引导教诲,或许他与弟弟之间能避免一战。
现今,庄公是很多的。组织之中不乏有一种人,当他明知你所做的是错的时候,他不提醒你,而当你错到尽头的时候,他才来批评你、指导你、美其名曰:“拯救你”。诚然受恩于人,不该枉自揣测,可这样的现象还是有的。很多做事的方式于理可通,于德却未必通透,庄公真是发人深省。
德于内,而彰于外,无论做人做事是多么世故圆滑,多么无可挑剔,最终仍逃不过道德的品评。君子、伪君子心自知之。
篇4:读《左传》有感:做个理性的爱国者
――读《左传》有感
原创: 黄家骅
《左传》这部史书将我国的先秦历史娓娓道来,如晋国公子重耳漂泊、石F大义灭亲、宋襄公统帅无能、荀息既忠又贞等一系列的故事,可谓是史中有文,文论相融,津津乐道,侃侃而谈!
在列国争斗中,并非都是大国强小国弱乃至大国胜小国败,而是因循了国家生命周期的定律,可以由弱变强,也可以以转弱;可以一战而强,也可以一战而衰。关键取决于这些因素:一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是否靠谱?显然,当时的周礼御制已经走向式微,需要各个国家自身励精图治,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但有些国家仍然只是寄希望于礼治教化,没有强有力地武备强国之策,终究要被撞。所以,自强是许多君王的不二选择;其次,在列国寡民时代,君主的贤明悍水平也是至关重要的,秦国的崛起、鲁国的沉浮,都说明人主的巨大功效作用;其三,国力强盛是战争胜负的基础性决定因素,大国不发展工商经济是无法强军的,小国苦心经营也会纵横捭阖走向强盛;其四,有了经济基础若不筑城池,或城池不够强厚、军队不够精良,就要被强国窥伺而相机取之,因此,吓阻策略是必要的;其五,国家强大需要有好的制度以督促倦怠的君王,抑制贪婪的官员,同时要有好的制度选拔人才,才能使整个国家的软实力增强;其六,春秋时代政治家都比较重视百姓的道德水准和诚信水平,这也是保证国家有难时能够最大幅度地进行战争动员。
上述六条,在今天也没有过时。确实,有时,让我们感慨,究竟是古人的智慧伟大还是历史的轨迹不变?往往,历史拐了个弯,又回到它原来的轨道,世事沧桑,人间云烟,但万古不变的准则还是在冥冥之中发挥着作用。今天,中国的GDP为全球第二,经济实力大大增强,有些人就头脑发热,认为可以和世界上最的国家打上一仗,而且是迟打不如早打,小打不如大打。听了让人觉得如梦呓不切实际,这种过度自我膨胀很可能要断送中华民族一次千年不遇的崛起机会。且不说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实力还有很大差距,仅仅考虑国家的组织架构、制度秩序、人民聚力、文化观念诸方面我们都存在显而易见的劣势。所以,兵者,凶也;战者,危也。战争只能是理性的诉求,不可以是感性的发泄,这是从国家领导到平民百姓都要记牢的道理!
继续每周读书,谈谈我对《左传》的认识。
春秋时期,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由于国小、国多、君弱,人才容易冒尖;同时又由于列国纷争,生死搏斗,也会重用人才。所以,春秋时刻的“士”特别有见解,也能舒展才华,不象今天的知识分子基本没有自己的立场和价值判断。
《左传》书中展示了许多以“士”的身份出现的谋臣,为君王出谋划策,智慧水平令人惊叹!这又回到前面的那句话;战争是理性的选择,而不是感性的滥觞。但在今天,这一代人多数没有经历过战争,不知道战争的残酷性,好像一打仗肯定是自己赢,一打仗肯定是大获全胜,即使输了,也没关系,真是把战争当作儿戏!
而且,对外的仗还没打响,对内的“战争”已经拉开序幕,手机和网上尽是各种歇斯底里的“制裁”、“禁用”、“驱赶”运动。昨天,有人又提出抵制麦当劳、肯德基、星巴克咖啡,甚至不准买韩货日货、不准买苹果7,号称人们只能用国货。爱国热情虽然可以肯定,但是,这种想法不应该也不可能实现。例如,我在用苹果手机,许多教师和校长也在用苹果手机,还有很多政府官员也在用它。我不觉这是崇洋亲美的表现,当时买这架手机确实心疼,太贵了!但是,一则苹果手机的功能确实强大,外饰简洁圆润大气;二则我确实崇拜乔布斯,但并没有贬低国货。
今天,不像二千多年前的春秋,列国之间很容易封锁切割,在经济全球化、产业跨国化、生活跨境化时代,要真正确立哪件产品真正是土产国货还真不容易!世界离不开中国制造,中国百姓也离不开洋货了!昨天,朋友圈中有个油漆店老板说要抵制洋货,只买国货,爱国热情可以肯定,但事实办不到。我问他,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你还能说出有几件产品是真正的国货?他说只买本国生产的三棵树油漆。我就问了:三棵树的油漆配方哪来的?知识产权呢?生产油漆过程有否使用外国产的机器设备?有否请过外国工程师或技术人员?有否出国去考察学习过?原料中的石油是哪来的?添加剂的源头是哪一国?等等。他最后承认他也搞不清楚。我说这就是了,不买苹果手机,买什么手机?华为就是纯而纯之国产的吗?这些追问会弄得我们每个人都活的身心疲惫!我很佩服毛泽东,一直反帝反美,但把洋枪洋炮用于反帝反美乐而不疲。改革开放都快四十年了,那怕是“最文革”的`人,都住洋房、开洋车、吃洋食、着洋装、穿洋鞋、看洋书、听洋乐……怎么一到关键时刻又都忘了!
前几天,我发过一个段子,检讨国人的逻辑思维,包括受教育者和正在教书育人者的逻辑思维,要么全盘接受,要么赶尽杀绝。现在仍然有人上街游行打标语宣场这种极端的思维:“宁可华夏不长草,也要踏进钓鱼岛”.这和伊斯兰国的思维方式何其相似乃尔?!我心生悲凉,历史进步怎么这么慢?义和团的亡魂一招就来了?外敌还没侵犯,内讧就乐此不疲了!抵制肯约Α⒙蟮崩偷慕峁,要么是让大量的中方员工受连累,要么是这两家最终都撤出。但国内民粹主义决不会善罢干休,一定还会有汽车、家具、食品、服装、机械、化工等长长的一大串黑名单相续启动要被抵制。此“内讧”一开,就不仅百姓生活受影响,中国倒退几十年,而且外国民粹主义也会如法炮制,会变本加厉地抵制“中国制造”和“中国服务”.大批美英曰韩等国的中餐馆势必也被砸,中资企业也会被赶走,人民币国际化永无出头之日,中华民族又被孤立打压……你说合算吗?这一系列的恶果你想到吗?!如果说,街头上的小青年不懂事、不究就里在瞎喊瞎闹也就罢了,但学校的老师和学生我们校长就有管教约束的责任,更何况你是校长,应该有成熟的心智,按照中央政府的统一部署去反帝,主要针对美日反动派而非针对美国人民或日本人民,更不应该鼓励人们去禁用洋货甚至打砸洋货,主要应该做好本职工作,以支持党中央的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不要再为个别公众号或电商为了点击量率驱使而不明智地转引群发一一今天抵制这个明天禁用那个,让我们都做一个理性的爱国者!
(读书时间:7月17日)
篇5:读《春秋左传》心得体会
春秋佳作,道破诸侯争霸,写尽沧桑历史,推究天地之本。入德之门,透桥风云战事,彰显圣人之礼,探求民生之基。此书妙也,凝聚诸子风流,体悟世事变幻,有言道,“左氏叙事,纷者整之,孤者辅之,板者活之,直者婉之,俗者雅之,枯者腴之,剪裁运化之力,斯为大备”。果真如此。
《春秋左传》这本书记叙了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时期各重要历史事件,从东周迁移到三家分晋,春秋时期虽然互相争战,但不失礼信德行,这是我对春秋时期感兴趣的原因。各诸侯互相争战,才成为霸主,但他们时刻不忘修身,修行,修德,这是难能可贵的。五霸之一的晋文公重耳落难时受到楚国的优待,当上君主也不忘诺言,避三舍,晋文公就做到了守信。
《春秋左传》中每一个故事都有一个道理。在为人处事时这些道理就会发挥用处,像“晏婴叔向论齐晋季世”这篇文章,通过齐国疋相晏子与大夫叔向的交谈来反应春秋末期的社会现象。晏子说:“山上的木材运到市场,价钱不比山上高;鱼盐蜃蛤运至市场,价钱不比海边高,百姓的人才财一分为三,两分归于公室,只用一分维持生计。”而叔向也叹息“我们公室也是末代了。战马不驾战车,卿不统领军队,公室的战车没有御手和车右,步兵没有得力的长官,而王室愈加奢侈,百姓困倦疲病,昔日能随便发出万余的百金,王室却还用着千金、万金之类的额票。”作者通过几句话便写出了不用贤者的后果,实为妙笔,也让世人知道一心贪图享受,即使再多的财力也早晚会枯竭的。
篇6:读《春秋左传》心得体会
提到我国古代的历史书,《春秋》和《左传》是绝对不能不说的。《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而《左传》则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议论精辟的编年体史书。这两部书是作为儒家经典而保留下来的。
“春秋”本来是春秋时代各国史书的通称,那时不少诸侯国都有自己按年代记录下的国史。到战国末年,各国史书先后失传,只有鲁国的《春秋》传了下来。它虽然用了鲁国的纪年,却是记录了当时社会的一部通史。但《春秋》记事是非常简略,而且遗漏很多的,这使其史学价值大打折扣。
《春秋》的“《春秋》笔法”所造成的问题似乎很快就被人发现了,《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中,太史公说:“是以孔子明王道,干七十余君,莫能用,故西观周室,论史记旧闻,兴于鲁而次春秋,上记隐,下至哀之获麟,约其辞文,去其烦重,以制义法,王道备,人事浃。七十子之徒口受其传指,为有所刺讥褒讳挹损之文辞不可以书见也。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这就是说左丘明怕孔子的《春秋》被人歪曲误解,专门为之作传加以解释,是为《左传》。《左传》是作为《春秋》的解释性书籍出现的,这个应该没有疑问。《左传》上很多记载写明了是与《春秋》做对照的,而且对《春秋》的“微言大义”做了多处解释,还有就是在记载一些《春秋》上没有记载的史实时专门注明“为某某讳”或者说“不书,不入告也”。
流传到现在的《春秋》有三种,即《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汉代学者认为它们都是讲解《春秋》的著作。这三传的内容大体相同,最主要的差异是《左传》用秦以前的古文写成;《公羊传》和《谷梁传》则用汉代的今文写成,《公羊传》和《谷梁传》两传记事只到鲁哀公十四年,《左传》则到鲁哀公十六年;《公羊传》和〈谷梁传〉在鲁襄公二十一年(前552)记了“孔子生”,而《左传》中却没有。
在“讲解”《春秋》的三传中,《左传》被认为较重要,也有学者认为它是一部与《春秋》有关的、相对独立的史书。《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左传》全书约十八万字,按照鲁国从隐公到哀公一共十二个国君的顺序,记载了春秋时代二百五十四年间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外交和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史实,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文地理、历法时令、古代文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均有记述和评论,内容涉及到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晋范宁评《春秋》三传的特色说:“《左氏》艳而富,其失也巫(指多叙鬼神之事)。《谷梁》清而婉,其失也短。《公羊》辩而裁,其失也俗。”
作者在记述史实的同时,也透露出了自己的观点。理想和情感态度,记事写人具有相当的艺术性,运用了不少巧妙的文学手法,长于记述战争,故有人称之为“相砍书”;又善于刻画人物,重视记录辞令。这些成为全书中最为精彩的部分。因此,《左传》不仅是一部杰出的编年史著作,同时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著作。
《左传》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在史学中的地位被评论为继《尚书》、《春秋》之后,开《史记》、《汉书》之先河的重要典籍,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而且由于它具有强烈的儒家思想倾向,强调等级秩序与宗法—伦理,重视长幼尊卑之别,同时也表现出“民本”思想,因此也是研究先秦儒家思想的重要历史资料。
其艺术特色浅述如下:
《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增加了大量的历史事实和传说,叙述了丰富多彩的历史事件,描写了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把《春秋》中的简短记事,发展成为完整的叙事散文。《左传》发展了《春秋》笔法,不再以事件的简略排比或个别字的褒贬来体现作者的思想倾向,而主要是通过对事件过程的生动叙述,人物言行举止的展开描写,来体现其道德评价。《左传》还创立了一种新形式,即在叙事中或叙事结束后直接引入议论,以“君子曰”、“君子是以知”、“孔子曰”等来对事件或人物作出道德伦理评价。这种形式,更鲜明地表现出作者的立场和感情,增强了叙事的感情—色彩。《左传》确为先秦散文“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
作为编年史,《左传》的情节结构主要是按时间顺序交代事件发生、发展和结果的全过程。但倒叙与预叙手法的运用,也是其叙事的重要特色。倒叙就是在叙事过程中回顾事件的起因,或交代与事件有关的背景等。如“宣公三年”先记载了郑穆公兰之死。然后再回顾了他的出生和命名;其母梦见天使与之兰,怀孕而生穆公,故名之兰。《左传》中还有插叙和补叙,性质作用与倒叙类似。这些叙述,常用一个“初”字领起。预叙即预先叙出将要发生的事,或预见事件的结果,如秦—晋崤之战中蹇叔在秦出师伐郑时,已预知了必然失败的结果:“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僖公三十二年)秦师经过周都洛阳北门,王孙满又预言:“秦师轻而无礼,必败。”(僖公三十三年)《左传》以第三人称作为叙事角度,作者以旁观者的立场叙述事件,发表评论,视角广阔灵活,几乎不受任何限制。个别段落中,作者也从事件中人物的角度,来叙述正在发生的事件及场景。如写鄢陵之战“楚子登巢车以望晋师”中阵地的情况,完全是通过楚子和伯州犁的对话展示出来的。(成公十六年)
《左传》叙事,往往很注重完整地叙述事件的过程和因果关系。《左传》叙事最突出的成就在描写战争。《左传》一书,记录了大大小小几百次战争,城濮之战、崤之战、邲之战、{安革}之战、鄢陵之战等大战的描述历来被人们赞不绝口,不计其数的小战役也写得各具特色,精彩生动。一般说来,《左传》写战争,不局限于对交战过程的记叙,而是深入揭示战争起因、酝酿过程及其后果。如“僖公二十八年”写城濮之战,对大战爆发的背景和直接起因都有交待,而在行文中,又不断展示晋胜楚败的原因:晋文公伐怨报德,整饬军纪,遵守诺言,倾听臣下意见,上下齐心协力。而楚方而是君臣意见分歧,主帅子玉恃兵而骄,一意孤行,盲目进逼晋师。城濮之战的结果也写得很全面,不仅写了晋师大胜,晋文公确立霸主地位,而且还写了战争的余波:楚子玉战败羞愧自杀,晋文公闻之大喜,回国后赏功罚罪,对这次战役进行总结,然后以君子之言,赞扬晋文公的霸业。至此,叙述圆满结束。
篇7:左传名句
一曲肝肠断,天涯何处觅知音?一曲肝肠断,轻羽此去莫留连,更有南国花正好,莫向白苹洲上独叹秋水寒二曲肝肠断,深院梨花相谢早,五马罗堂久徘徊,油壁桐车载君去,去时盈盈红泪满红绡。三曲肝肠断,落花为雨侬为愁,秋千架上看笑靥,而今都随海棠瘦,唯自弄笛别院忆兰舟。四曲肝肠断,琵琶不语琴绝弦,鹦鹉架前说心事,垂画双立秉烛观,但得青鸟传信与香媛.五曲肝肠断,往事何堪忆从头,剪花笑谈灯影瘦,而今红螺渐蒙愁,明月华衫霓裳能记否?六曲肝肠断,欲倾心事无所藉,还自南园抚霜枝,云台黛色苍烟里,问君此去还谋定佳期?
左丘明《左传》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篇8:左传名句
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左传《左传》
大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大史尽死, 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
左丘明《左传》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装之美谓之华。
篇9:左传经典段落
1. 大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大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
2. 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
3. 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
4. 尔无我诈,我无尔虞。
5.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6. 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
7. 宽以济猛,猛以济宽,宽猛相济。
8. 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骄奢淫,所自邪也。四者来,宠禄过也。
9.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10.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11. 天能盖地,地能容小。
12.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13. 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小人务知小者近者。
14. 多行不义必自毙。
15. 多行不义,必自毙。
16. 修已而不责人。
17. 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谓之夏。
18. 言以载事,而文以饰言。
19.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0.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21. 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22. 礼,天之经也,民之行也。
23. 不以一眚掩大德。
24. 宽猛相济,恩威并重。
25. 朋友:同师曰朋,同志曰友。
26. 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
27. 祸福无门,唯人所召。临祸忘忧,忧必及之。
28. 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29. 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
30. 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31.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32.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33.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34. 好学而不贰。
35. 君子有容人之量,小人存忌妒之心。
篇10:左传经典段落
1.多行不义必自毙。
【译文】多干坏事,一定会自取灭亡。
2.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译文】谁能没有过失呢?有了过失而能够改正,那就没有比这再好的了。
3.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译文】百姓的生计全在于勤劳,只要勤劳,生计就不会困乏。
4.《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译文】《书经》上说:“处于安乐的环境之中时,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难。”想到危难就有所提防,有所提防就没有了祸患。
5.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译文】最上等的是树立德行,其次是建立功业,再其次是创立学说。即使过了很久也不会被废弃,这就叫做不朽。
6.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
【译文】我听说过用忠心善行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用摆出权威来防止怨恨。
7.临患不忘国,忠也。
【译文】面临祸患仍不忘国家,这是忠诚的表现。
8.末大必折,尾大不掉。
【译文】树冠大了必然折断,尾巴大了必然不能摆动。(旧时常以“尾大不掉”比喻部下势力强大,不听从上级的指挥调遣。)
9.为政者不赏私劳,不罚私怨。
【译文】当权执政者不能无故奖赏对自己有恩惠的人,不能借故惩罚与自己有私仇的人。
10.无德而禄,殃也。
【译文】没有道德而享受俸禄,就是祸害。(说明享受国家俸禄的人必须在品格上作人的表率。)
11.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译文】我不诈骗你,你不欺骗我。真诚相待,互不欺诈。
12.宴安鸩毒,不可怀也。
【译文】贪图安逸享乐等于饮毒酒自杀,不可留恋。
13.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
【译文】下棋的.人拿着棋子而决定不了下在什么地方,这样的人必定胜不了对手。
14.众怒难犯,专欲难成。
【译文】众人的愤怒不可以触犯,个人专权的欲望难以成功。
15.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
【译文】河流大泽中也容纳污水,深山草野中也会藏瘴疠之气,美玉中也会微有瑕疵。
16.过而不悛,亡之本也。
【译文】有过错而不改正,这是败亡的根源。
17.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
【译文】空有虚名而无其实,言过其行的人。必然会招来人们的怨恨。
18.骄奢淫逸,所自邪也。
【译文】骄横、奢侈、荒淫、放荡,是邪恶发源的处所。
19.善不可失,恶不可长。
【译文】好事不能放弃,坏事不可任其发展。
20.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译文】节俭是有德之人共有的品质,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
21.兄弟虽有小忿,不废雠亲。
【译文】兄弟之间即使有小小的怨恨,也不妨碍他们的至亲关系。
22.祸福无门,唯人所召。
【译文】灾祸或福分没有别的来路,全由人们自己感召来的。
23.量力而动,其过鲜矣。
【译文】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去办事,过失就会少些了。
24.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译文】面颊骨和牙床互相依靠,紧密相连;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
25.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译文】言辞没有文采,流行得不会很远。
26.树德莫如滋,击疾莫如尽。
【译文】修养道德的最好方法就是促使它不断增长,消除疾病的最好方法是治得彻底干净。
27.不以一眚掩大德。
【译文】不能因为一次过失而掩盖了平素的高尚品德和过去的功绩。
28.从善如流。
【译文】听从正确的意见像流水一样快。比喻能很快地接受别人好的意见,虚心听取他人的批评和建议。
29.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
【译文】国家兴盛时,当政者看待平民百姓如对受伤的人一样关心爱护,这是它的洪福;国家衰亡时,当政者看待平民百姓如粪土草芥一样微不足道,这是它的祸根。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写夏天荷花的段落
2.描写四季的经典段落
3.精美文章段落
4.文章开头精美段落
5.描写夏天景物的段落200字
6.描写雨的句子段落
7.关于好的名著的段落
8.描写十月的段落
9.描写秋天的优秀段落
10.父爱母爱段落
篇11:左传读书笔记
《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者称《左氏春秋》,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是中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迄于鲁悼公四年(前464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读《左传》是特别增加我们学识的,是作为文学院的学生必读的书籍,正好有这次机会,将自己读《左传》的想法做如下总结。《春秋左氏传》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它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它补充并丰富了《春秋》的内容,不但记鲁国一国的史实,而且还兼记各国历史;不但记政治大事,还广泛涉及社会各个领域的“小事”;一改《春秋》流水账式的记史方法,代之以有系统、有组织的史书编纂方法;不但记春秋时史实,而且引征了许多古代史实。这就大大提高了《春秋左氏传》的史料价值。有关于当时人民起义、战争、诸侯争霸,制军制改革,著名历史人物事迹的记载以及春秋以前的史料,是研究春秋时期甚至其以前历史的重要史书。
《左传》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民族交往的活跃和民族融和的进程。它大致记载了华夏族和华夏以外的各族的分布以及分支的情况;记载了这些民族在军事上的冲突,政治上的交往和联系,经济、文化上的交流以及广泛的通婚,展现出春秋时期各族的大致状况。《春秋左氏传》不仅是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著作。《左传》作者重视交待历史事件的原委,注意记录各种历史人物的政治主张,历史见解的宗教观点,《左传》描写人物细致生动,特别重视战争活动的记录,它叙述的不少战役的过程都已成为中国战史的有名战例。
《左传》写战争不单纯地写军事行动,而是着眼于政治、注重战争的性质,争取与国的援助、战争的政治动员与思想准备,表明作者把战争首先看作是政治问题而非单纯的军事行动问题。《左传》在历史表达上以写战争、写辞令尤其突出。如: 僖公22年的宋楚泓之战,先写宋襄公两次坐失战机以至造成宋军大败的恶果;接着又写出他为自己的指挥失误而辩解,说什么“君子不鼓不成列”,“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的愚蠢做法。把宋襄公的迂腐固执描写的淋漓尽致。又如僖公28年的城濮之哉,这是一次规模很大的战役。作者先写楚晋双方对战争形势的估计,接着刻意写了晋文公派人稳住草、卫二国,命晋军退避三舍以报所谓的“楚君之惠”。最后,写战役的本身:晋军以其下军、上军、中军分别与楚军的右师、左师、中军对垒,最后写晋军先击溃楚国的同盟军陈、蔡的軍队,然后一举打败了楚军。作者不仅写出了后发制人的战略思想,而且还写出了多种战术的具体运用,使人有一种历历在目之感。
《左传》在编撰上对编年体有很大的发展,有集中记录一件事的本末原委的,有集中写一个人的活动经历的。如隐公元年记郑伯克段于鄢,就从郑武公娶妇写起,写出了郑庄公与其母其弟的矛盾的原委始末及事件的历史结局。而僖公十三年则记录了晋国公子重耳出亡的坎坷经历。这不仅丰富了编年体史书在记事、记人方面的容量,也有助于弥补事件经过、人物活动被年代割裂的不足,增强了历史表述的艺术性。
《左传》是一部史学巨著。不仅是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著作,长于记述战争。其声律兼有诗歌之美,言辞婉转,情理深入,描写入微,是中国最为优秀的史书之一。但是仍然不可避免的有些瑕疵。首先是较明显地存在多体杂糅。《左传》基本以编年为主干,但同时兼采人物传记、本末记事、以言述史等手法,且于此类人、事、言的记述中常常缺少时间界标以为限制,致使编年体式受到削弱。其次是评论尚未能完全把握历史文体。《左传》评论史事,基本上以礼的违合为标准,“礼也”“非礼也”一类论断充斥全篇,还未能通过编年记事,从历史的变化发展和统治的成败得失来立论,读后使人有诵伦理书之嫌,而少观史策之得。最后是过多地收录奇闻轶事和频繁地使用遥体人情的笔法致使闺房私语、个人独自、密至阴谋之类时有所闻。
《左传》就是这样一部伟大的古典著作,它开拓了中国记事、叙史许多新的方式和领域,是值得我们反复仔细学习的。
篇12:左传读书笔记
在《左传》的世界中漫游,难免会遇到神与鬼,与鬼神世界相通的人是“卜”与“巫”。即便尊如王者,也要屈躬以问。
在《左传》中记载的春秋史实现在阅读起来更像是一个结构严谨的“故事”。在这些故事我无意于探究当初书写之人是否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从阅读《左传》的文字中,其实读者能感受书写这些故事的人,对于文字本身所抱有的敬畏感。那么这些故事姑且先信之。
在《左传》中记载的史实及故事中,其实还透漏着一个更大的知识体系,那便是“卜”与“巫”的世界。我们应当相信在中国历史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神与鬼和人是并行在大地之上的。在人的故事里,神与鬼的出现无疑是一种相当重要的制约力量和智慧来源。
余英时在《先知中国》这本书中有一个重要的提示:对于理解春秋战国的历史与文化,需要跳出“传统儒家文化”的局限。因为在那时,儒家文化还远远未成型。或者说,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文化的源头正是“卜”与“巫”的文化。即便在儒家有“不语怪力乱神”的传统,但我们可以肯定,孔子老先生所知道的有关神与鬼的故事并不比我们少,更为肯定的是,在孔子老师所熟知的“春秋历史”中,神与鬼的故事要流传下来的还要精彩。
在《左传》所记载的春秋史实故事中,神鬼之说占据着相当大的份量。经由神与鬼的故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主导历史的推进与演变。在文本记载中出现的“卜”与“巫”,往往处在故事转折之前。在一个看似普通的事件中,经由“卜”与“巫”的介入和推演,常常会对之后几年或数十年出现的局面作出预判,更为值得让人深思的是,这些预判都具备一个共同的属性:皆验之!
当然这些与“卜”与“巫”有关的言论、说辞,都被谨慎的记录下来,在我们阅读这些卜辞和解惑之语时,往往会面对一大推被我们视为“不知所云”的内容。而这一套卜辞显然具备完整的话语系统。这套话语系统或者出自《易》,或者出自“卜”与“巫”者才能识别的经验,或者出自“卜”与“巫”对神鬼开示的推演。这些解说卜辞表现出高深莫测的样子。阅读的人都未必能知晓卜辞中到底藏有何种玄机。而对于王者而言,他们通过这些与鬼神相通的“卜”与“巫”,也只能听到自己想到的那部分内容。在“玄之又玄”的背后,不可知的命运设置了多种解答方法。
在“皆验之”的前面,命运向每一个参与的人昭示了它巨大的不可测性。这些神与鬼的提示、卜与巫的预言在与命运相结合之后展开之后,显示了其凌厉的残酷性。而这种残酷性又反过来让每一个参与其中“卜”与“巫”更加的深信不疑。
如果远距离的旁观这些故事,故事中所参与的王者与僚臣更像是卜辞预先设置的棋子,卜辞在应验之时,能恍然大悟的人所剩无几。而“卜者”与“巫臣”只是在一旁冷静的观看着发生的一切,并郑重地用刀笔在竹简之上写上“皆验之”这样的总结性陈词。
这些神鬼之说无一例外的会被人小心的记录下来。在数年或是数十年之后,在验证之时重新被人提起。这些神鬼之说不会一下子打开它的内核,凡是参与的人,都是在事后才能得知这一切均是拜神与鬼所赐。即便这些神鬼之说最开始的时候仅仅是一个梦,或是一个征兆而已!在未来已经在那时发生了......
在阅读《左传》中记载的故事中,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所讲的“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就会逐步的成为一出又一出的独幕剧。而这些史实又会让人想起金斯堡在《嚎叫》中一句:
我看见这一代最杰出的头脑毁于疯狂.......
这一句式在春秋一段的历史中被频繁的套用在出现在《左传》所记录人名的命运上。在《左传》中所记录人名多达四千余人。而这部分有记录的人名才是春秋历史的参与者。对于大多数有史记述的历史而言,95%的人都没有参与到历史当中去。而整部《左传》所记载的不过是四百余年间不过区区四千余人的故事。其他的湮没在青草黄土之下了。
《左传》的精彩也正是在这里!在这四千余人的命运记载中,我们这些后世的读者能看到另外一种中国的传统。这种传统与“儒家传统”显然不是一个路径之上的。在《左传》中所表现出来的这种文化,要更加的刚烈和勇猛。只是这部分传统毕竟距离我们太久了,我们首先遗忘了!
在鲁迅所言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句话中,当然也包括《左传》所记载的这种传统!
篇13:左传读书笔记
《左传》之《烛之武退秦师》讲述的是郑国烛之武运用自己如簧巧舌,劝退秦国,从而解决了郑国的亡国危机的故事。在烛之武对秦伯陈述利害时,其第一条理由就是“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乍一看,“越国以鄙远”是不言自明的赔本买卖。烛之武都不屑得解释,直接定性“君知其难也”。然则,其真难到这种程度吗?
理清句意:“越国以鄙远”,其意为“越过他国领土,以远方作为自己国家的边境”。领土遥远,力不能及。容易为他人所趁,打下这土地得不偿失。果然难也。既然如此,历史上是否有此“越国以鄙远”之事发生呢?
自然是有的。《战国策》、《史记》都明确记载:魏国被赵国控制的上党郡、韩国控制的河内郡分割成东西两部分。而上党郡之于赵国,其实就是一块飞地。即“越国以鄙远”之地。因为这块土地的存在,结合河内郡的压迫,曾经强大的魏国顿时首尾不相顾。如果说魏国是“越国以鄙远”政策的受害者,韩赵两国毫无疑问享受了“越国以鄙远”政策的红利。由此可见,“越国以鄙远”,并非一定无用处。关键在于,远处的土地能否得到本土的支持。若是能够,则不再是毫无用处“飞地”,反而会成为一颗钉子,深深嵌入敌人的心脏。
除此之外,军事上同样有此“越国以鄙远”的战略战术。《明实录》记载“靖难之役”时不得不提到“死守济南的铁铉”。其坚定的守城意志,灵活的守城方法、无所畏惧的守城心态,令朱棣困在济南城下,不得寸进。幸亏朱棣孤注一掷,千里绕行,直扑南京,才抓住万分之一的机会,攻下首都,夺取政权。然而,这同时反映出铁铉的战斗能力和济南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朱棣并非愿意直接扑向南京,乃不得已而为之。若然一旦到南京,遇到济南城下之进退维谷状,则两面夹击之形势必成。“南京——朱棣——济南”的.形势出现,济南之于南京,则是“鄙远”。朱棣幸运而成功,但有差池,此“鄙远”则成为催命之地。
铁铉“不败而败”。朱棣称帝后,其本人被凌迟处死,其妻女入教坊司。亦足见“济南之役”给朱棣的强大阴影。设若此飞地无用,其何必死啃硬骨头,直接绕道即可。正因为“鄙远”太有用,才不得不硬着头皮上。故“越国以鄙远”其真荒诞吗?
时至近代,再看我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创立的革命根据地。它们多在各省交界处,换言之,土地多不相连。若将各个根据地视作统一的“国”,则彼此之间皆为“越国以鄙远”。但随着战斗的不断进行,互相支持,彼此呼应。根据地不但没有消亡,反而逐步壮大,日成交融。由此可见,“越国以鄙远”并非绝对死路。
今日,“阿拉斯加”仍然是美国的飞地,远离美国本土。至于夏威夷等更不待言。本土影响力才是关键,飞地“鄙远”并非核心概念。推而广之,秦国所谓“远交近攻”其本质上亦可认为是“越国以鄙远”的手段。远交者,互相联络,互不攻打也。既不攻打,虽曰非本国,其亦类本国。毕竟,领土之意,不唯在土地本身,更在于“影响力”辐射范围。
综上所述,“越国以鄙远”,确有难处,却绝非不通之死路。本土强大,远疆亦安。彼此呼应,瓜藤枝蔓。飞地鄙远,亦可安然。
由此概念往外继续延伸,所谓非本身专业学习的内容是否仍要学习?譬如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学习文学是否“越国以鄙远”,不务正业呢?物理学家精研“小提琴”是否是“越国以鄙远”,玩物丧志呢?或当思之,不可不察也。
【读《左传》有感】相关文章:
1.读 有感
2.读有感
3.左传名句
4.左传名言
5.读《黄河颂》有感
6.读《三代》有感
7.读《女神》有感
8.读三国演义有感
9.读《下棋》有感
10.读《一九八四》有感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