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作文教学实录
“莛鑫琼”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生活作文教学实录,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生活作文教学实录,希望大家喜欢!
篇1:生活作文教学实录
生活作文教学实录
生活作文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新奇、有趣的语气。
3、初步了解一些太空生活的常识,激发了解新科技的兴趣。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太空常识。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一些太空生活的常识,激发了解新科技的兴趣。
信息资料
1、生字、词语卡片,反映太空活的课件或图片。
2、学生查阅的太空生活资料,彩笔和画纸。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文
1、同学们,在10月,中国航天事业发生了一件振奋人心的大事。(图)回想一下是件什么事?(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上太空,杨利伟是第一个登上太空的中国人。)
2、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宇航员在太空中生活的画面。教师讲述:这位就是杨利伟叔叔,你们认识他吗?(学生谈话)他从太空中返回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太空中的趣事,你们想了解这些事情吗?那就让他给我们讲讲太空的趣事吧!(板题)
二、初读课文
(一)自读
1、先自己读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画下来,再向别人请教。
2、采取同桌互读、小组分段轮读、指名读等形式,引导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3、重点练读2至4自然节,用自己的话说说太空中究竟有什么趣事?(睡觉、喝水、走路、洗澡)
(二)识字
1、请小朋友拿出字卡,学生的字卡预先做成各种形状,如飞船等(根据学生的想象自己完成。)自由读字卡、同桌互相指认、小组内识字比赛、全班开火车读。
2、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用字扩词。强调重点字的读音,如:塑是平舌音;嗽在咳嗽一词中读轻声等。
3、教师也可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如下训练:
(1)正确读出下列带有生字的词语:舒服、挺好、必须、绑住、普通、塑料杯、咳嗽
(2)去掉词语中熟字开火车读生字:舒、必须、绑、通、塑、钩、件、设、杯、喷、嗽
(3)找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小组讨论如何记住这些字。
(4)教师念读字词,学生亮出卡片。用必、通、钩、喷等字扩词。
(5)用要想必须、要想得、为了都各说一句话。
(三)写字
1、整体指导,发现规律。左右结构的字有哪些?(杯、件、住、须、能、飘)后两个字左右大致相等。教师范写。
2、学生先描红,再临写。师生评议。
(四)朗读
自己喜欢哪段就读哪段。并向同桌同学说说自己喜欢这一段内容的原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新奇、有趣的语气。
2、初步了解一些太空生活的常识,激发了解新科技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拿出字卡小组抽查认读情况,给生字组词。
二、围绕重点,精读感悟课文
默读全文,思考--杨利伟此次太空之行,你能给他做做参谋长,提醒他该带哪些生活用品吗?完成以下填空:
在宇宙飞船里睡觉,宇航员(杨利伟)必须------------------------
在宇宙飞船里喝水,宇航员(杨利伟)必须------------------------
在宇宙飞船里走路,宇航员(杨利伟)必须------------------------
在宇宙飞船里洗澡,宇航员(杨利伟)必须------------------------
1、在文中找出有关依据,做上记号。
2、交流,在生不断的补充中完成以上练习。
3、课件辅助相关情境的教学。
4、你觉得太空中的生活如何?
学生可能围绕以下两方面展开:
A:有趣
1、那么,师就说--的确,在太空生活中(睡觉、喝水、走路、洗澡)都很有趣,所以我们可以说太空生活趣事多。师板书课题。之后,让生把相关语段读出趣味。
2、思考:太空为什么会发生这么有趣的事呢?
在生的交流中,教师讲解--物体在太空中几乎没有地球的引力,几乎没有重量,显得轻飘飘,所以会发生这些有趣的事。
B、很不容易。
1、那么,师就拓展文字(为了能适应太空生活,宇航员在地球上刻苦训练的`例子)
2、围绕刻苦锻炼的主题,展开多种句式的说话训练:
要想能适应太空生活,宇航员必须-----------------------。
要想能适应太空生活,宇航员得-------------------------。
为了适应太空生活,宇航员都---------------------------。习讨论,太空生活怎么有趣?与我们地面上生活有什么不同?
3、汇报交流,教师板书,加深学生对太空生活的认识。(绑在睡袋里、只能用吸管吸、穿带钩的鞋,走网格地板)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争取能用自己的话讲给别人听。
4、谁能从课文中找到一句话来说明睡觉,喝水,走路,洗澡都这么奇特的原因?引导学生了解失重现象。
三、扩展
1、你们还知道太空生活中别的趣事吗?是怎么知道的,谁来向大家介绍?
2、以我要向杨利伟叔叔学习为题,想象在太空中会发生什么事?并说说自己将来想在太空中做点什么?
3、自由想象太空的奥秘,用彩笔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太空。
篇2:《维也纳生活圆舞曲》教学实录及评析
彰显生本顺学而导――《维也纳生活圆舞曲》教学实录及评析
执教: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小港实验学校 王或钊
评析: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教研室 蔡君英
王或钊
现任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小港实验学校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宁波市学科骨干教师,北仑区名教师。曾获全国第九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特等奖,全国首届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特等奖,浙江省青年教师阅读教学比赛一等奖,浙江省“春蚕奖”等荣誉称号。
最喜欢的教育格言: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
最崇拜的教育家:陶行知。
最喜欢读的一本书:《智囊》。
质疑课题,学习概括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
篇3:《维也纳生活圆舞曲》教学实录及评析
师:读了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吗?
生:圆舞曲是一种什么舞蹈?
生:维也纳在哪里?
生:圆舞曲是怎样的舞曲?
生:维也纳有什么特色?
师:除了根据词语来提问,我们可以将课题连起来看看,还可以怎样提问?
生:维也纳生活和圆舞曲有什么联系?
师:同学们提了很多问题,梳理一下,有这样几个:维也纳在哪里?圆舞曲是什么?维也纳生活和圆舞曲有什么联系?
师:同学们,前两个问题很简单,我们来“过目不忘”一
(课件出示资料――
维也纳,欧洲国家奥地利首都,被称为音乐之都。
圆舞曲,是一种音乐形式,起源于奥地利?它节奏明显,旋律轻快,由于舞蹈时需由两入成对旋转,因而被称为圆舞曲。)
师:(课件出示到第三个问题)这个问题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学习课文,怎么学习呢?老师想给大家几个建议。第一个建议:快速读课文。读完后想一想,围绕圆舞曲,围绕音乐,课文写了维也纳生活的哪几方面内容?
点评:提问环节本身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关键是教师如何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是流于形式,对学生的问题置若罔闻,继续按照预设程序走,还是充分关注学生的真问题,作为教学的起点和生发点。这里,教师的做法很大胆,先梳理问题,随机解决两个知识性问题,然后将学生提出的最关键一个问题现场打入课件中,作为整堂课学习的主导,既充分尊重学生,又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生快速读课文)
师:好,同学们读得很认真。来,说说课文写了哪几个方面内容?
生:课文写了维也纳的鲜花。
师:是的,写到了“花多”。
生:课文还写到了“免费音乐会”。
生:这篇课文写了鸟的叫声、鲜花、街道、小酒馆。
师:(边说边将“鸟叫、鲜花、街道、酒馆”四词打人课件表格中)这位同学真厉害,概括得既全面又简洁。不过同学们再想想,围绕音乐,围绕圆舞曲,还可以怎样概括呢?比如说“鸟叫”这部分――
生:鸟叫是音乐。
师:不错,写出了鸟叫和音乐之间的关系。(边说边将“鸟叫是音乐”打入课件表格中)
生:鸟叫是“免费音乐会”。
师:可以更简洁一些。
生:免费音乐会。
师:够简洁!(边说边将“免费音乐会”打入课件表格中)
生:鸟儿们合唱。
师:这个也不错!(边说边将“鸟儿们合唱”打人课件表格中)同学们,这些词不仅简洁,而且写出了鸟叫和音乐,和圆舞曲之间的关系。就这样,花儿、街道、酒馆又可以怎样概括?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填到表格中。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后填写表格。教师随机指导,并请部分学生把自己的概括写到黑板上。)
师:来,我们一起读读一
(学生齐读自己写的板书――
免费音乐会
芬芳的钢琴音乐与花花的巢穴
弯曲的街道地上的音符畅如流水的街道
酒馆音乐会)
师:这么多好词,你最喜欢哪一个?
生:我最喜欢“芬芳的钢琴”。因为它让我感受到钢琴和鲜花都很美!
师:太棒了。在维也纳,音乐不仅可以听到,还可以看到。还喜欢哪个词?
生:我喜欢“地上的音符”。(语文教案 )维也纳的路上居然有音符在跳动,太神奇了。
师:这里有个词――“弯曲的街道”,它怎么也是音乐?
生:我好像看到一个小女孩在弯弯曲曲的小路上走着,边走边蹦蹦跳跳地采着野花。
师:哈,你就是那个小女孩,此时,你正在享受维也纳的音乐吧?
生:弯弯曲曲的街道,就像乐谱中的五线谱,所以我们能感受到音乐。
师:哈,在维也纳边走路边踩出美妙的音乐!这真是太美妙、太享受、太诗意了!同学们,看来我们只要留心,维也纳处处是音乐,你听――
(播放“鸟叫”音乐,读学生写的板书。)
师:清晨,我们可以听到――(师指板书)免费音乐会:
师:在公园,可以看到――(师指板书)芬芳的钢琴,音乐与花,花的巢穴;
师:在弯曲的街道,甚至可以捡到――(师指板书)地上的音符;
师:在城郊,我们能见识到――(师指板书)酒馆音乐会。
点评:解决核心问题的第一步还是整体把握文本内容,以“围绕圆舞曲,围绕音乐,课文写了维也纳生活的哪几方面内容”引导学生搜索关键信息,定向概括提炼,并以“鸟叫”为例,提示概括方法,再让学生板书展示,共同分享学习成果。最后通过配乐赏读,综合信息,提升理解,激发情感。
赏析语言,学写批注
师:太美妙了。同学们,刚才根据第一个建议,我们用简洁的语言感受了维也纳生活和音乐、圆舞曲之间的关系。现在,我给大家的建议是――到维也纳听一场“免费音乐会”。快速默读课文第一到第四自然段,把你欣赏到的音乐部分画下来。
(学生读课文画句子)
师:来,同学们,你们都听到了哪些美妙的音乐?
生:有一种鸟的叫声宛如花腔女高音,婉转、嘹亮、悠长,变化无穷,它怎么能唱出如此丰富而不重复的音乐?
生:有一种鸟的叫声像是有人磕牙,时断时续,嗒嗒作响;另一种鸟的叫声好似老人叹息,声音沙哑又苍老;还有一种鸟叫声很像猫叫。
生:参加音乐会的还有远远近近教堂的钟声。从远方传来的卡尔大教堂的钟声深沉而又持久;来自后街上克罗利茨小教堂的钟声清脆而透彻。
师:教堂钟声也是音乐。同学们,这么多音乐,我们先来看这两个句子。一起来读读――(课件出示描写鸟叫的两个句子,学生齐读。)
师:太美妙了。作者写花腔女高音――婉转、嘹亮、悠长,这悦耳的鸟的叫声,我们可以理解。可作者还写了有人磕牙,老人叹息,很像猫叫。这些奇怪的鸟叫声怎么也成了音乐呢?
(教师边说,课件边演示下面这些词语从句子中“飞”下来:
宛如花腔女高音婉转嘹亮 悠长 变化无穷丰富而不重复
像是有人磕牙 时断时续 嗒嗒作响
好似老人叹息 沙哑又苍老
很像猫叫)
生:这些奇怪的鸟叫声是作者想象中的音乐。
生:不同的鸟叫组成了精彩的音乐会!
生:音乐和鸟叫声一样,都是变化无穷的。
生:鸟叫声丰富多彩,作者根据鸟叫声想象出美妙的音乐。
师:好,你能读懂作者通过“想象”来描写,真不错。我选一条记录下来和大家继续分享(教师将学生的回答整理后打入课件中:音乐是丰富多彩的,奇怪的鸟叫声也能成为音乐的一部分。)
师:来一起读读――(学生齐读自己的阅渎体会)
点评:“奇怪的鸟叫声怎么也成了音乐呢”?对这个问题的探究,表面上看好像还是停留在内容理解的层面上,实际上教师的用意却更深切――引导学生欣赏作者独特的选材视角。这种踏雪无痕的知识、技能的渗透是教学的一种艺术。同时,教师再一次现场输入学生的阅读感受,又一次激励学生,又一次示范学法,不知不觉中把学生的学习活动、思维活动引向深入。
表达体会,学习点评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欣赏了一场免费音乐会。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奇怪的鸟叫声在作者笔下也成了美妙的音乐,成了独具特色的写作素材。接下来,我想给大家的建议是:(指板书中“音乐与花”“地上的音符”“酒馆音乐会”)在这三部分中选择一个读一读,想想哪些描写和音乐、圆舞曲有关?把你的体会写在旁边。
(学生写体会,教师随机指导后要求学生同桌间互相交流,互相点评。)
师:同学们,该到我们分享的时间了。来,哪一组先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个学生在展台前读自己写的批注,一个学生点评。)
生:我体会到维也纳人很喜欢音乐。他们希望我们也能跟他们一起享受音乐的乐趣。
生:她写得很不错。让我感受到只有在维也纳才能过上这种享受音乐的生活。
师:你的点评也很棒噢。谁还有补充的吗?
(学生不举手。教师以同学身份点评。)
师:还有哪一组想和大家继续分享?
(第二组学生到展台前和学生交流)
生:鸟儿的叫声交织在一起,好像在为圆舞曲伴奏。自然的鸟叫与美景交织在一起,成了奇妙的“风景”。
生:他写得很好。“美丽、交织、奇妙”三个词,写得很生动。
师:这些词很生动,你点评得也很棒。其他同学还有想说的吗?
生:鸟叫声是圆舞曲的伴奏,想象很奇特。
生:鸟叫和美景交织,让我们很向往那道独特的风景!
师:大家说得真好。同学们,经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对自己刚才的批注再一次修改。来,可以改改错别字,看看句子是否通顺,也可以再写一点新感受。开始。
(学生认真修改自己的批注)
点评:这里,大约有6分钟的时间,学生个个都在静静地读、思、写,这种静才是真正的学习。在分享批注时,教师把“点评”的机会给了学生,让学生走到“台前”,自己退到“台后”,让学生在学习的舞台上尽情挥洒。
师:分享是件快乐的事。我们通过交流、分享,已经感受到维也纳处处都有音乐,已经走进了维也纳的生活。音乐,在维也纳――
生:无处不在。
师:音乐,与人们的生活――
生:紧密相连。
师:音乐。是――
生:音乐是维也纳人的生命!
生:音乐是维也纳人的一切!
生:音乐是撩动人们心情的“神仙的手指”。
生:音乐是维也纳灵魂之所在!
师:是呀!音乐是――
生:音乐是撩动人们心情的神仙的手指;音乐,是维也纳灵魂之所在。
拓展延伸,总结提升
师:是呀,音乐,在维也纳无处不在。它可以是――闻名世界的国家歌剧院;可以是――让人痴迷的金色大厅;可以是――让人期待的新年音乐会;可以是――让人仰望的音乐家。
师:在维也纳,音乐还可以是――
生:免费音乐会。
师:可以是――
生:芬芳的钢琴,音乐与花,花的巢穴。
师:可以是――
生:弯曲的街道,地上的音符,畅如流水的街道。
师:也可以是――
生:酒馆音乐会。
师:这一切构成了我们心中独有的音乐 篇章,那就是――
篇4:《维也纳生活圆舞曲》教学实录及评析
点评:在静静地欣赏了文字之后,教师用美妙的音乐、美丽的画面,再次把学生带到了音乐之都维也纳,既是对维也纳这座城市的补充了解,又在不着痕迹中再次欣赏了作家冯骥才在选材上的独具匠心。
师:同学们,像《维也纳生活圆舞曲》这样的选学课文还有很多。大家可以像今天一样,提出问题,借助建议,或者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己去阅读、去欣赏!
点评:教学从课前学生的提问开始,又以解决学生的问题结束。学生学习的意义不仅在于解决了自己提出的问题,更在于经历了阅读的'过程,享受了阅读的乐趣,习得了阅读的方法。本节课实现了从教课文到教阅读的转型。
总评:
这堂课,教师在“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循学而导”的总体理念指导下,让学生真读、真思、真问、真议、真练,课堂流淌的那份真实是十分难得与可贵的。透过课堂表象,还能让我们看到教师对教材、对教学的理解与驾驭,我这里想通过这几个关键词来概括:聚焦、分解、展开、提升。
一、聚焦
语文教学千头万绪,必须删繁就简,聚焦重点,才能提高效益,让学生一课一得。本课教学主要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等进行了聚焦。
《维也纳生活圆舞曲》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单元的补充课文。文章选材独特。作者冯骥才用充满生活气息的材料表达“音乐是维也纳人灵魂之所在”这一主旨;同时用情趣盎然的笔调,生动地描写了维也纳人的生活时时、处处都洋溢着音乐的气息。
就内容理解来说,五年级学生要理解“维也纳生活与音乐之间的联系”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就写作特色来说,对作者在选材上的独特视角学生更难理解。就阅读能力来说,五年级学生要养成提炼、概括、欣赏语言、写批注等阅读的基本能力。根据本课特点、学生学习的起点以及能力生长点确定本课教学的重点为:学习运用批注的方法,理解“维也纳生活与音乐的关系”,欣赏作者的语言特色及文章在选材上的特点。
根据这一教学重点选择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赏读表现“维也纳生活与音乐之间的联系”的重点语段。在环节的设置上更是简约、集中,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留出足够的时间,保证学生充分地读、充分地写、充分地交流。
二、分解
终极目标的实现不可能一蹴而就,是需要分解成阶段目标分块推进的。教学就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有层次的设计和有序的组织,循序渐进、循学而导。
本课教学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维也纳生活和圆舞曲有什么联系”,分三步学习推进。首先,概括“课文写了维也纳生活的哪几方面内容”,梳理与音乐有关的生活画面。第二步,走进“免费音乐会”,细细体会鸟叫与音乐的关系,着重理解“奇怪的鸟叫声怎么也成了音乐”,以这个问题的探究为突破口,欣赏作者独特的选材视角。同时,教师再一次示范学法,为下一步的学习作好铺垫。第三步,自主选择“音乐与花”“地上的音符”“酒馆音乐会”这三部分内容,欣赏能表现音乐的语段,写写自己的理解。这样安排教学,有扶有放,动静结合,张弛有度,使课堂灵动又实在。
三、展开
教学需要展开,要把学生的学习过程、思维活动充分展开,让师生、生生碰撞思维,共同经历从不会到会的学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堂生成资源,或放大优质学习资源,成为其他同学学习的典范;或暴露学生的错误思维,寻找归因,指导典型,以点带面,共同进步。
四、提升
教师的重要作用是让学生学有所获,那就必须善于提升学生的认知,要适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提炼:或启示方法,或引发思考,或总结要点。在教师适时的指导下,要给学生再次改进的机会。
当然,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这堂课的教学,课堂气氛有些沉闷。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怎样处理情感体验与理性思维培养之间的关系?这些问题的思考可以让这堂课的研究更加深入。
篇5:作文教学实录
一、评讲作文,引出新课
1.听赏作文录音:曾诗绮《田埂上的梦》
各部分关键词:追逐、向往、跳舞、嘲笑、希望、成功
文章是如何写卓君跳舞的,对你有什么启发?
2.要实现田埂上的梦,不是躺在床上,进入梦乡,而是需要拿出行动,不畏艰苦,永不放弃。
二、观看视频,理清线索
师:今天我们来欣赏视频《永不放弃》,请同学思考:
1.如果用一个词概括内容,你会用什么词语?
2.视频讲一件什么事?
3.你认为最精彩的部分是?为什么?
4.看视频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想法?
播放视频:永不放弃
师:同学们看得很认真,眼睛盯着视频,生怕漏了一个细节。看了视频,你想到一个什么词语?
生:永不放弃
生:坚持
生:潜力
生:尽力
生:目标
生:死亡爬行
生:魔鬼训练
生:潜力无穷
师:坚持,不放弃,相信自己潜力,用尽力量,我们也通过死亡爬行,我们也能经受魔鬼训练。视频说了一件什么事?
生:布洛克背着同伴爬行了100米。
生:布洛克创造了奇迹。
生:布洛克经受了考验。
生:在教练的鼓励下,布洛克顽强地爬到终点。
师:同学们的概括非常好。那么,那个细节最打动你,为什么?
生:布洛克趴在地上,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他的教练说:“你不会想到,你爬过了整个球场。”整个球场100米,在平时的训练中,只能爬行20米,现在,在蒙着眼睛的情况下,他真的用近所有的力量,他爬行了100米,他以为最多也就50米,而且这已经是极限。
生:布洛克说:“我的手在烧。”手支撑这全身的力量,已经爬行了50多米,手已经痛得非常厉害,像着火了一样。教练说,让它烧吧,继续,做得好,就这样。教练不断叫着,鼓励布洛克。教练也跪下来了,跟着布洛克一起爬。
生:队友们都站起来了。他们瞪大眼睛,不相信这是事实。布洛克已经爬行了50米,60米,正向100米爬去。原以为只能爬行30米,最多50米,平时的训练都止步于20米。没想到会爬这么远。我也觉得不可思议。
生:杰拉米告诉教练,自己体重160磅,不是140磅。再次验证奇迹。杰拉米完全惊呆了,木木的看着前方,身体僵硬。
师:画面中每一个镜头都有无穷的力量,都感动着我们。看了视频,你有什么想法?
生:要相信自己。
生:我们要朝着目标,永不放弃。
生:我们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我们没有坚持。
生:人的潜能是无限的,我们要相信自己。
师:视频讲布洛克爬行100米,这样一个故事经历了几个阶段?
生:首先球队训练准备参加比赛,大家没有信心战胜对手。
生:大家在赛前训练中,不积极,没有想法,没有信心。
师:教练看见球员很泄气,这是死亡爬行的起因,接着?
生:教练让队长接受死亡爬行训练,让队长蒙上眼睛。
生:一切准备后,开始爬行。
师:布洛克爬行过程中经历哪些困难?
生:开始觉得很累,问教练爬了20码吗?
生:中途停下来,喘了一口气。
师:非常好,喘一口气是为了积蓄力量爬行。
生:手发烧。
师:面临极大的挑战,但还有力量。
生:没有力气了。
师:面临困难,教练是如何对待的?
生:一开始提醒布洛克膝盖不能着地。
生:不断提醒布洛克要尽全力。
生:让它烧吧,继续爬,就这样,不管它。
生:最后告诉布洛克爬完了整个球场。
三、出示画面,观察表情和动作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训练前队员的懒散和无所谓?
看画面,说说队员的神态和动作。
生:他们坐在一起聊天,斜着身子,双手撑着地面,非常随意。
生:互相打闹。
生:叽叽喳喳说着无聊的话。
生:教练说训练了,懒洋洋地起身。训练时也不尽力。
师:布洛克被叫出来是怎么表现的?
生:很茫然。
生:不知道教练要做什么。看着教练,没有斗志。
生:眼帘耷拉着,嘴巴闭着。
师:我们来看看他爬行的动作。
生:弓着腰。
生:双手撑着地面。
生:两脚斜撑着,背和脚成弧线。
生:头低垂着,像一头狮子。
生:很壮实,身子在爬行中扭动着。
师:我们在观察和描写人物表情的时候,要注意分解,分别写出人物各部位微妙变化,这样才能写清写细人物的表情和动作。
四、布置作文,课堂练写
题目:永不放弃、死亡爬行
奇迹、意想不到的爬行
要求:
1.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环境,写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2.写好人物的动作、神态。
篇6:作文教学实录
一、教学内容:
习作:生活中的启示(指导课)
二、教学目标:
1、运用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交流生活中获得的启示。想一想生活中给你以启示的小事,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表达练习。
2、通过习作学会选择典型的事例将启示讲明白,提高写作能力。
3、通过不同的启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
1、事情与启示有必然的联系。
2、将事情写清楚,启示讲明白。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回顾本次习作的内容及要求(并出示ppt)
2、事例导入 师:同学们,通过我们之前学的课文以及知识面的增长,我们知道了生活能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细心体验生活,一件小事、一幅漫画、一句格言,都能给我们启示。下面老师给大家出示两个事例,说一说你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
(出示ppt)事例1:
听说蚂蚁最喜欢吃甜食了,我便在距离蚂蚁窝大约一米处放了几粒白糖和一些甜的碎饼干,然后等待蚂蚁的出现。不久第一只蚂蚁出现了,只见它先在饼干的周围转了几圈,然后左推推,右搬搬,不管
它怎么努力,饼干依然纹丝不动。只见它又把头转向了旁边的几粒白糖,这一次它没费什么力气就把一粒白糖顶在了头前,慢慢地爬进了它的家。
过了一会儿我看到一大群蚂蚁排着整齐的队伍慢慢地向饼干移来,靠近后一拥而上,蚂蚁越聚越多,终于推移着“泰山”向它们的家缓缓前进(启示:我被这种精神深深地感动了,他给我了一个启示:一只小小的蚂蚁竟然有着如此强大的团队精神,它们知道团结就是力量,那么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明白这个道理,还有什么事情会做不到呢?)
事例2:
今天我在冲果珍是找不到开水了,只好用温水冲,自然不能使果珍完全溶解。端起杯子轻尝一口,又酸又涩完全没有热水冲泡出来的那种口感。端起杯子,看到杯底有一层厚厚的没有冲开的果珍,于是我轻轻摇动起杯子。可是杯中的水太满了,只好继续品尝这酸涩的味道。随着杯中水面的下降,果汁也开始略带甜味了。这时我又拿起杯子摇晃,杯底的果珍缓缓地上来了,再喝,好浓的甜橙味。我边摇边喝,突然觉得这样喝比用开水冲得满杯子都是一个味的要好喝得多。(启示:其实我们的生活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如果我们生活在一个方便、舒适的环境里,平淡无味又没有起伏的生活会让我们对精彩人生感受得不深;但如果一开始为自己选择的就是一条困难重重、布满荆棘的道路,我们才会为迎难而上,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这样的生活才是真正有意义、有价值、值得回味的生活。我想起了一句话:
“我不愿祝你一帆风顺,因为没有风浪的人生是乏味的。能在苦涩后迎来甘甜才是值得回味的人生。”)
师:下面老师描述几种常见的现象,然后由同学来说一说从中得到的启示。
师:杯中的水太满就会溢出来。(出示ppt)
生1:告诉了我们做什么事都有有一个尺度,否则过犹不及。 生2:告诉了我们人不能骄傲自满。
师:第二个同学回答得很好,也同时道出了本次习作的一个重点,就是将你的启示写得尽量浅显易懂,就像刚才的同学就把启示套在了我们自己身上,就很容易让读者接受。
师:骑车子上坡很艰难,下坡却很轻松。
生:很多事情都是先苦后甜,要勇于付出。
师:答对了,看来大家已经基本掌握本次习作的要领了。
二、习作指导
(一)选择材料 请大家打开书,看看这次口语交际的要求是什么,简单说说。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口语交际:一件小事发生经过
一句格言是什么?如何联系生活 启示 一幅漫画 画面想
师:这些都可以成为你的素材,下面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应该如何策划习作的内容。谁先来说说一件小事。 生:周三下午妈妈不在家,我产生了又想玩游戏,又想写作业的“大脑斗争”,最终选择写作业的事。
师:她刚才的说话中,有一处用词不当,谁和她交流一下? 生:“大脑斗争”不恰当,应为思想斗争。
(通过纠正语病,既规范了语言,又检查了倾听的 效果) 师:除此之外,她讲的挺好,好在哪?
生:把矛盾心理说的很清楚,道理表达得很明白。
师:能把道理表达得很浅显易懂,这种意识很好。
(教师引导互动交际,是学生明白如何把事情讲清楚,把启示讲明白) 师:那她刚才的启示是什么?
学生重复
老师:就这个启示使你想到了什么事?
(此处教师引导学生由同一启示想到不同的事例,生成新的事例) 学生讲了弄坏同学的小伞,不敢承认的事。
师:她刚才最后说什么?
生:后悔的心情。
师:那么你想对她提什么建议?
生:我建议她向那位同学道歉。
师:再来交流一件事
学生讲了一件早上赶车的事。
师:就她讲的这件事情的经过,你有没有问她的?(引导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醒学生叙事的六要素)
生:为什么要赶车?怎么想的?
生:怎样追赶车?
学生一一解答。
师:把想的和做的加进去,这件事就清楚了。
(再次通过引导互动,使学生明白如何把事情讲清楚,讲具体) 她刚才从这件事中得到什么启示?
生:当机会在我们面前时,要把握机会。
师:机会 ,这使你想到了什么事?
学生讲了一件为了主持大会精心准备从而成功的事。
得到启示:机会只青睐有准备的人。
师:生活中我们还积累了一些鼓励警示我们的格言,这就是座右铭。说说你的座右铭是什么?对你有过怎样的帮助。(出示ppt) 学生讲了一件关于“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事。
师:就这件事,你还想到了别的格言吗?
生: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满招损,谦受益。
师:再来说你的座右铭和对你的帮助。
篇7:作文教学实录
一、为景物添色彩
蓝蓝的天,白白的云,绿油油的树叶,红彤彤的苹果……不管什么景物,都有自己的颜色,世界正因为有了这么多的色彩,才更加绚丽多姿。习作中的景物如果缺少色彩,读起来就像看黑白电视,加上一点颜色呢,“黑白电视”自然就变成“大彩电”啦!那么,怎样给习作中的景物着色呢?除了平时认真观察外,还要恰当地运用描绘色彩的词语,如:“只见大大小小的摊位上摆满了各种蔬菜,有又细又长的豆角、紫得发亮的茄子、又绿又嫩的油菜、红里泛黄的西红柿……一位戴着白色围裙的阿姨正在大声地叫卖着:‘青萝卜,青萝卜,新鲜的潍坊青萝卜!’”
读完这一段,我们眼前一亮,哇,这些蔬菜好新鲜哪!为什么会取得这样的效果呢?就因为作者在文中巧妙地为蔬菜增添了色彩,像“紫得发亮、又绿又嫩、红里泛黄”等。
如果留心,你会看到,一些景物的颜色还在不断地变化呢。如:“天上的火烧云真美啊,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白……”这句话中,作者连用了四个“一会儿”,让我们看到了不同时间不同色彩的火烧云,并将它的变化展现了出来。
二、景物也说话
大自然中的景物不光有美丽的颜色,还会发出不同的声响。每天,我们睁开眼睛,就能听到“叽叽喳喳”的鸟叫声,“嘟嘟嘟”的汽车声,“哗啦啦”的风吹树叶声……这些声音,组成了一首美妙的合奏曲。描写景物的声音,能给人听觉上的美感,让人经久不忘。如:“妈妈刚刚走进院子,一群小鸡就叽叽叫着迎了上来,两只小黄鸭不甘落后,也嘎嘎嘎地向前跑,拴在木桩上的那只小白羊来回转着圈儿,急得咩咩叫……妈妈笑眯眯地撒下一把玉米,说:‘别急,有你们吃的。’”这里,小作者写了几种小动物的声音:小鸡叽叽,小鸭嘎嘎,小羊咩咩……这样一来,小动物急于吃食的情景就显得生动多了。
当然,除了直接摹声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比喻、拟人的手法来描写景物的声音。如:“田野里,老师领我们倾听春天的声音。闭上眼睛,罩起耳朵,我听到了春风柔和的声音:‘快走呀,花儿在前面等我们呢。’我听到了小草欢快地叫喊声:‘妈妈,外面真热闹,我要出去玩啦!’我听到了麦苗拍手的声音:‘比一比,赛一赛,看谁长得快!’”这里,作者通过合理的想象,运用拟人手法,描写了春风、小草、麦苗的声音,为我们展现了一幅万物闹春的画卷。
三、让景物“动”起来
大自然中的景物,有的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如山峦、树木、睡眠中的动物等;有的处于运动状态,如波涛、流云、奔马、飞鸟等。对于同一景物,在不同的时间段,状态也会有所变化。如树木,我们看它的形状、高矮、颜色等,这是静态,而刮风、下雨、落雪时,它又在不停地动。习作中,如果只描绘景物的静,给人的感觉不活泼,而只写动态,又显得不够稳定。只有将景物的静与动结合起来进行描写,笔下的景物才会具体、生动,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
“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这是对雪后景物的静态描写,而“摇晃”“簌簌地落下来”“随风飘扬”则写出了雪后景物的动态美。
描写时,我们还可以抓住景物的特征,恰当地选用动词,把静态的景物写成动态的景物。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小草本是静态的景物,小作者巧用了一个“钻”字,描绘了小草生长的状态,展现了春的生机与活力。
四、景物也有错
大自然的风风雨雨、一草一木都能寄托人的情感,抒发人的情怀。同样一朵花,在风儿吹拂下,心情愉快的人,觉得它特别友好,在不停地点头微笑;忧伤的人觉得它很不顺眼,在不停地嘲笑自己。我们描写景物时,不能像拍照那样,镜头对准什么地方,就把那里的所有东西都拍摄下来,而要有所选择,选择有特点的景物,并有意识地把自己的感受、感情写进去,使习作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如一位同学写自己在家里挨了妈妈的批评,掉着眼泪跑到大街上看到的景物:“路上静悄悄的,一个人影也没有。两旁的白杨树一动也不动,好像在想着无限心事。往日活泼的鸟儿也不再跳来跳去,偶尔叫一声,似乎在为我鸣不平。树下各色的花儿,不知为什么,都把头深深地低垂了下去……”
这里,小作者因情绪低落,感觉白杨树“在想着心事”,鸟儿“为我鸣不平”……这就是把自己的感情融入了景物描写之中。做到情景交融,在方法上,可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让写实与想象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引起读者共鸣。
篇8:作文教学实录
师课前聊天之后提及-----说清楚一下,把敏锐的感觉用文字记录下来,这就是语文课常做的事情。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的――类比构思法之后,教师出示冰心的《霞光》,请一位女同学来朗读。
师:请大家说说看,写了什么?作者想写什么?
生:生命中的快乐和痛苦,不必太在意。
师:写的是霞的物象,但写的是快乐和痛苦,为什么不直接写,有什么好处?
生:容易让读者有兴趣,不枯燥。
师:生命是庄严的话题,神圣的大话题,用这个物象写,容易让作者喜欢。
生:引发读者的共鸣。
师:不直接讲出来。含蓄。
生:霞和生命中的快乐和痛苦有相似的地方。
师:更加直观
生:更加透彻,更具体。
师:所以有时候选择一个物象来承载就要更加直观形象。
屏幕显示 谈生命(节选文字)
之后屏幕上只有三个大字 人生 像?
师:你能想到哪些物象来表达人生感受,写得越多越好……大于等于8个
学生思考,写。
生:繁星 迷宫 小草 浮云 沙丘 战争 白纸 彩绘 乐谱 程序 游戏
农场 赌博 搓麻将(学生想解释的时候,被教师忽略)
生继续表达:像高尔基文中的海燕 像登山,到山顶的那种 香烟――抽到高兴的时候就没有了 公交车――有些人陪你到终点,有些只是过客 浓咖啡―有苦也有甜
子弹―一瞬间的人生 没有彩排的电影 风筝----只有制约着才能飞得更高
五颜六色的调味盒 餐巾纸―看看还多,其实快用完了 雷雨―狂风暴雨后才见彩虹
一场旅行 瀑布――蓄势待发,倾泻一瞬间 火箭――扔掉一些东西才能飞得更高
师在学生说的过程中将这些物象一一写在黑板上,并标上了序号。
师:现在请大家转换身份,写作文大部分时候是给别人看的,现在请大家当一下读者。作为读者,你最愿意看哪一篇呢,暂时不考虑内容。凭理性思考,只投一票。
师:投好后,请回忆反思,交流一下,为什么投给这个,为什么不是哪个?理由是什么?
生:给“没有彩排的电影”感觉很文艺。
师:是不是很期待?
生:会引发我的阅读兴趣,人生思考。(教师板书 人生思考 )
生:我也选这个,因为人生只有一次机会,有共同点。
师:也就是有足够的联系 相通(板书)
生:人生像一场战争,最能激发人的兴趣,因为人往往一不注意就被撂倒,人生太激烈了。
师:你一定很有感触。(板书 最有感触)
生:搓麻将 因为人生沉重,而用这样调侃的笔法更能引发人的思考,有一个反差(板书)
更能激发阅读期待(板书)
生:风筝很好,有老师家长的制约,很像。
师:大家更关注这些带形容词的物象。更清楚?
生:遐想的空间更大。
生:不确定因素更多,更能切合人生的主题。
生:写作就像外科医生一一,切入点很小,但是却力求更细微具体。
师:会更细致,更具体
师:回到那个,没有彩排的电影有吗?
生:会自己去创造,反而引发读者的感慨。
师:读者会有哪些可能的感受?
生:会很好奇。会觉得虚伪。会反感等等。
师板书 存在一定的合理性
师:现在请同学们对照一下这六个要求,反思一下自己选择的物象怎么样?
1、合理性 2、有感触 3、联系性 4、产生共鸣 5、引发思考 6、最高要求是 反差
师:请大家对照要求,调整一下你的物象。
生:“子弹”不好,虽然有联系,但不能引发共鸣
师:而且你见过子弹吗?见过真实的吗?
生:见过
师:但引发共鸣比较少吧
生:“海燕”那个不好,其实人生不只是挑战,也有平淡,而且海燕很远,因此我换成“白纸”了。
师:下面,围绕你选择的物象,列举至少五个特点……挑战一下。
生:搓麻将1、具有随机性,因为骰子的点数本身就随机的。(众笑)2、机遇性,这和随机性不一样的,这是指牌。3、主动性,因为你如果主动碰吃之后牌就不一样了。4、不可控性,因为你想吃的是被碰了。5、被动性 6、耐心 7、挑战性
生:我选的也是这个,我补充一下 不要贪心,你可能因为胡大牌儿结果被别人胡了。
师:当我们看到随机性三个字的时候你想到搓麻将了吗?同样,单凭机遇性,挑战性你觉得是麻将?这些事麻将所独有的特点吗?所以当我们在描绘这些特点的时候可以上升到独有的,这才能写出个性的地方。后面的交代描述是关键,前面那些事感觉,师评价性的,如机遇性等。当我们在描述的时候一定要描述物象所独有,尽量用描述性的,少用评价性的文字。接下来就是寻找这个物象中与人生相关的点,具体写下来,拟一个提纲。
最后时间匆忙,老师再让你们思考一下:哪些作文题,适合这个作文的方法?
篇9:作文教学实录
师:你明白了什么?
生:看问题不能只从一个角度入手。
生:有时候,不要只按固有的思维去思考问题。
生:思考问题,要敢于创新。
师:一个小小的题目,让你们明白了这么多。1=5,5=1,是运用了我们的什么能力?
生:观察能力。
(师板书:观察)
师:然后还要经过大脑的――
生:思考。
(师板书:思考)
师:你现在对王老师有没有疑惑?
生:你明明是语文老师,为什么要讲数学知识?
师:数学课有没有语文?有没有作文?
生:有。
师:让我们带着观察,带着思考,走进今天的课堂。
师:上课!(师生问好)
课堂指导
(师出示三个三角形)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三个三角形,分别是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师:说得很清楚。你还看到了什么?(生思考)
师:比如说颜色?
生:我看到了三个三角形,是粉红色的。
师:你怎么说,才能把你看到的三角形的颜色,数量,形状等讲清楚?
生:老师拿出了三个粉红色的三角形,一个是直角三角形,一个是钝角三角形,还有一个是锐角三角形。
师:把你看到的说出来,这就是表达。(板书:表达)
(收起三角形)
师:我们现在玩一个小游戏。老师拿一个三角形,只露出它的一个角,你猜是什么三角形。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我开始了?
(生点头)
师:(故作神秘状)我真的开始了?
(生纷纷偷笑)
师:此时此刻,你什么心情?
生:我很疑惑,不知道老师卖什么关子。
生:我很激动。
生:我很紧张,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猜对。
师:同学们的表情都不一样啊。你注意到了吗?
生:有的同学瞪大了眼睛,有的同学托着腮帮子。
师:观察得真仔细了。这次我真的开始了,你们可要仔细看,仔细听,看谁有一双火眼金睛。
师:(拿一个三角形,只露出一个直角)什么三角形?
生齐:直角三角形。
师:(又拿一个三角形,只露出一个钝角)什么三角形?
生:钝角三角形。
师:老师露出三角形的一个直角,你们听到了什么?你看到了同学们什么表情?
生:老师露出三角形的一个直角时,同学们都迫不及待,一起喊:“直角三角形!”有的同学还很兴奋。
师:我可不明白,为什么你们这么快就能准确判断是什么三角形。
生:因为直角三角形只有一个角是直角。钝角三角形只有一个角是钝角。
师:也就是说,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
生:就是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就是钝角三角形。
师:我明白了,直角是直角三角形的本质特点。钝角是钝角三角形的本质特点。那么,你似乎明白了什么呢?
生:我们看待事物,要抓住这个事物的特点。
生:我们看任何事物,不能盲目,要抓住关键,这样才能把事物看清楚。
师:拿起笔来,记下这个小游戏的过程中,你最想记下的东西。一个词,一句话都可以。
(生动笔写)
师:你记下了什么?
生:我们看待事物,要抓住特点,才能看清楚,看得全面。
生:我记下一个词:特点。
师:看到一个角,你就真的能猜出是什么三角形吗?我再来试试,相信自己吗?
(师露出三角形的一个锐角)
师:为什么举起的小手犹犹豫豫?
生:不敢确定。
师:和同桌商量商量。
(生议论)
师:你确定一个。
生:我猜是锐角三角形。
生:我觉得应该是直角三角形。
师:揭秘的时候到了。(慢慢拿出直角三角形)
你注意到同学们的表现了吗?
生:猜对的同学兴高采烈,猜错的同学垂头丧气。
师:这一次,你又明白了什么?
生:观察事物不能片面去看。只看一个角,就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师:假如你回去告诉别人你的收获,你想说什么?一个游戏?一堂课?一个人?一个结论?
生交流
师:如果让你给这篇文章拟一个题目,你怎么拟?
生:一个道理
生:一节有趣的作文课
生:游戏中的一节课
师:拿起笔来,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我期待你的作文哟!
(生动笔写作,师巡视)
指名读文,师相机点评。
拓展指导
师:再给你一个机会,一个弥补的机会。(只露出一个锐角)猜猜这次会是什么图形?
(生纷纷猜测)
师:揭晓谜底的时刻到了。(师出示平行四边形及各种图形。)
(生吃惊)
师:世界是多姿多彩的,生活是丰富的。我们要善于观察,用心思考,把你的生活,你的感受记录下来,与人交流,这样,你会觉得生活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篇10:作文教学实录
师:看到这个题目,看到一只西瓜,大家一定觉得很简单,是不是?西瓜嘛,是我们最熟悉的经常吃的一种水果。既然大家觉得很简单,那我就给大家一分钟时间,思考一下:假如以《一只西瓜》为题,你准备写些什么内容,怎么写?等一会我要抽查几位同学,看看是如何写的。
(教师在教室里巡视一圈,45秒后,指定其中一排依次回答)
生1:西瓜的外形
生2:西瓜的颜色、口味
生3:西瓜是哪里来的
生4:我妈妈给我买了一只西瓜,我起先舍不得吃,后来我把它吃了
生5:西瓜的颜色、口味、外形
生6:我买了一个西瓜,它是圆圆的,外面是绿的,里面是红的,吃起来是甜甜的生7:西瓜是从哪里来的生8:首先写西瓜的形状,然后写有什么用处,最后写怎么吃西瓜生9:跟他们写的生7:西瓜是从哪里来的
生8:首先写西瓜的形状,然后写有什么用处,最后写怎么吃西瓜
生9:跟他们写的差不多
生10:想不出了,给他们说光了
师:(总结)刚才同学们讲了很多内容,比如西瓜的形状、颜色、滋味、用处、来源等等,同学们的想象力很丰富,能从一只西瓜联想到这么多东西,说明大家都开动了脑筋;但有一点,除了第四位同学稍微有一点思路外,其余的回答好像都有点不着边际。即使把这些内容全部写到一篇作文中去,恐怕也难于写成500字,写出来的东西空洞无物,无话可说是拼不成一篇好文章的。看来,写作文难不难啊?
生:难!
师:同学们,现在学校里的老师经常布置作文家作,假如你不会做,是不是要求爸爸妈妈给你辅导辅导呀?
生:是的!
师:那么,既然家长们都在这里,我们也请他们说说看,这一篇作文,看看他们是如何辅导你们的,好不好?
生:好!(鼓掌)
师:欢迎家长们指导一下!(递话筒给家长,按家长的座位依次让他们讲讲,每讲一个,教师复述一遍)
家长1:也是西瓜的形状、颜色、作用
家长2:可以写西瓜是农民伯伯种出来的,运到城里来卖给我们的
家长3:写西瓜的品种,有圆的,也有长的,还有新品种
家长4:可以写童话,一只西瓜是如何生长出来的
家长5:跟他们讲的差不多
家长6:我也不会写
师:好,家长们也讲了自己的看法和辅导内容,那么,是不是有了这么多的家长的辅导,现在同学们就能写出好作文了呢?请同学们说说看:
生:不能。
生:我觉得没有内容写
生:没有新意,太一般了
生:我觉的辅导跟不辅导一个样,太老土了
师:好,那么,家长们说说看,辅导作文难不难?
家长:确实难。
师:好,要不要我给你们的作文打分?
生:要!
师:那我就不客气了――全是零分!
生:哇――不至于吧?太伤我们自尊心啦!
生:抗议,我在学校这样写,老师起码给我打80分。
师:就这样写,老师能打80分?
家长:是的,老师就是这样辅导的嘛!家长:我们家长也就是这样辅导的嘛!
师:辅导得不对,难怪我们的学生不会写作文!现在大家说说看,作文难不难?
生:难!
家长:确实难!
师:好,现在我们都知道了――作文确实难,没有内容,没有方法,没有教材,没有目标,没有专职教师,甚至没有教学时间,没有教学过程,没有科学的检测方法,没有可行的教改路子,什么都难,步步都难,以致造成了目前作文的难教、难学和难以提高。
家长:那么,张老师,你说我们的全是零分作文,那你给我们分析分析为什么是零分?
师:打零分,因为文体都搞错了。写《一只西瓜》,这是一篇记叙文,看看你们写成了什么文?
生:说明文。
差不多生10:想不出了,给他们说光了师:(总结)刚才同学们讲了很多内容,比如西瓜的形状、颜色、滋味、用处
生7:西瓜是从哪里来的
生8:首先写西瓜的形状,然后写有什么用处,最后写怎么吃西瓜
生9:跟他们写的差不多
生10:想不出了,给他们说光了
师:(总结)刚才同学们讲了很多内容,比如西瓜的形状、颜色、滋味、用处、来源等等,同学们的想象力很丰富,能从一只西瓜联想到这么多东西,说明大家都开动了脑筋;但有一点,除了第四位同学稍微有一点思路外,其余的回答好像都有点不着边际。即使把这些内容全部写到一篇作文中去,恐怕也难于写成500字,写出来的东西空洞无物,无话可说是拼不成一篇好文章的。看来,写作文难不难啊?
生:难!
师:同学们,现在学校里的老师经常布置作文家作,假如你不会做,是不是要求爸爸妈妈给你辅导辅导呀?
生:是的!
师:那么,既然家长们都在这里,我们也请他们说说看,这一篇作文,看看他们是如何辅导你们的,好不好?
生:好!(鼓掌)
师:欢迎家长们指导一下!(递话筒给家长,按家长的座位依次让他们讲讲,每讲一个,教师复述一遍)
家长1:也是西瓜的形状、颜色、作用
家长2:可以写西瓜是农民伯伯种出来的,运到城里来卖给我们的
家长3:写西瓜的品种,有圆的,也有长的,还有新品种
家长4:可以写童话,一只西瓜是如何生长出来的
家长5:跟他们讲的差不多
篇11:作文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还没上课,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好吗?
师:请大家跟老师一起拿出红色圆珠笔把中指涂红,再把它摁在额头中间。
(学生做完后,面面相觑,笑声一片)
师:同学们有什么要说吗?
生:老师,为什么我们和老师一起做,老师的额上就没有红点呢?
师:老师请一位同学帮我回答(指一个额上没有红点的学生)。
生:因为我发现老师是在中指涂的色而用食指摁的。
师:你真细心,示范一遍。(学生示范)
(学生恍然大悟)
师:所以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多长个心眼。
师:再问大家三个问题:①想笑敢不敢笑?
生:敢。(笑一笑)
师:②想说敢不敢说。
生:敢。(上台说)老师们,大家好,欢迎你们来我们班做客。
师:③想写敢不敢写。(生到黑板上写欢迎词)
师:现在老师就放心?
(评:简短有趣的课前游戏,既教育了学生应细致观察,又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情绪,帮助学生树立了信心。老师和学生的情感得以交融,课堂气氛得以宽松、和谐。)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朋友,它说:“如果同学们愿意,它就呆在我们教室里。”同学们有什么要向老师说的吗?
生:它是谁呀!
生:它长什么模样?
师:大家猜猜?
生:是书籍?
生:是作文吗?
生:是不是春天呀!
生:不会是笑容吧!
……
(评:上课伊始,造一个悬念,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师:想不想让它闪亮登场?
(师出示金鱼上台和学生交流)
(评:零距离的观察、接触为学生提供了第一手感性材料。)
师:刚才开开心心见了面,还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呢?为了方便交流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再说一句欢迎词,说得金鱼摇头摆尾欢迎你,就可以来次非常接触把手伸进来与它握握手。
生:遍身红,你好,你给大家带来了欢乐……
师:请你把它写在黑板上。
生:大眼博士,你真帅。
生:小红帽,你好,欢迎你来到我们中间。
生:嗨,圆圆脸,水里好玩吗?
生:小红缨,你酷呆了。
(评:给金鱼起名字,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师:取好名字的同学一齐上,快点对它说,还可以和它握握手。
(学生兴趣盎然,争相上台伸手触摸金鱼,在一片混乱中“啪”的一声,鱼缸摔碎了,金鱼无奈的躺在地上……)
师:怎么办?完了。
生:救它、救它……
生:(从座位上站起来挥手)快装水。
(教室一派紧张,有的忙着装水,有的忙着从地上捧起金鱼,有的捡碎片,还有六位同学匆匆离去。)
生:(急)水来没有。
生:来了、来 了。
生:快点、快点。
(经过一阵紧张的忙碌之后,金鱼又回到了水里,得救了,在场的人都松了口气。)
(评:通过情境的创设,把活动推向了高潮,通过触摸、装水救金鱼,解放了学生的双手。学生在全身心抢救金鱼的行动中,为金鱼的命运捏了一把汗,获行了真切的情感体验。)
师:(看着金鱼在鱼缸里游来游去,长“嘘”一口气)。幸亏没事,虚惊一场。但刚才在大家最忙碌时看到几位同学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匆匆离去。×××,你说说为什么离去好吗?
生:因为上去救金鱼的人太多,我挤不进去,只好走开了。
生:我担心老师批评我。
师:可那时是金鱼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呀,你怎么就走了呢?我记得初中学过一句英语(板书)。
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 deed.(患难之间见真情)
(师讲述故事两个好朋友)
师:听完故事,大家有什么要说的吗?
生:老师听了你的故事我很惭愧,出了事不该一走了之。
师:所以有困难时我们第一个应想到互相帮助,想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生:老师,都是我不好,不该把鱼缸碰翻。
师:不怪你,怪老师,险些让金鱼丧命,差点成了千古罪人。
生:……
(评:精彩的故事,使写作文和学做人结合起来。)
师:这节课是节不平静的课,一场变故,让每个人的心里变得很复杂,有很多话想要说,请大家先在小组里说一说。
(学生小组练说)
师:现在请几位同学上台来说说。
生:小金鱼,对不起。经过大家的抢救,你现在身体还好吗?
生:小金鱼,你第一次来这里做客就让你受惊了,希望你能原谅我们。
生:你掉在地上的那一霎那,我心急如焚,真希望马上有水救你……
生:对不起,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与你接触……
(评:解放了学生的嘴,在学生心里复杂、“悱愤”状态时个个有活要说,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畅所欲言,得到展示和锻炼,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师:许多人都想一吐为快,请同学们把刚才想的、说的、还没说的梳理一番,同时取个题目写下来。还不知怎么写的,可以看提示:
(课件播放习作提示)
《日记一则》:按故事发展的顺序,简要记录课堂上发生的事件。
《×××,你好吗?》:根据课内发生的事情,给小金鱼写封信表达对小金鱼的思念,关心和祝福,也可以写封信给它们的爸妈,告诉他们这里发生的事。
《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刚才发生的事情,重点要写鱼缸打碎时自己的心理感受和全班同学的神态表情。
《×××历险记》:假设自己是小金鱼,来到这个陌生的环境,经历了一番生死考验。
《我爱你,可爱的小金鱼》:抓住小金鱼美丽外貌和活泼模样,重点写出对小金鱼的喜爱。
《假如我是小金鱼》:结合小金鱼的生活方式和自己的感受,自由抒发自己的想象。
c
《小金鱼“游”进了作文课堂》:简明精要地报道课堂上发生的新鲜事。
《祝福你,我的×××》:突出写自己对小金鱼的思念和担扰。
学生构思,写作,展示……
【生活作文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1.教学实录
2.猜谜语教学实录
3.山雨教学实录
4.翠鸟教学实录
5.揠苗助长教学实录
6.天窗教学实录
7.月光曲教学实录
8.落花生教学实录
9.坐井观天教学实录
10.《秋水》教学实录.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