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俗三年级作文
“yfkj”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4篇习俗三年级作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习俗三年级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习俗三年级作文
习俗三年级作文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各地的语言行为习惯千奇百怪,像掀盖头、披麻戴孝的怪习惯应有尽有、数不胜数。
我们这里,过年的头等大事不是买食品,食品算什么,先把新衣穿上身。其次才是购买年货:各种糖果、花生、瓜子什么的。到了除夕夜,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夜深了,在我们这儿,没有什么人守岁,跟猪一样,倒头就睡,如果你睡晚了,十二点的节日烟花会想睡觉开灯似的打断你的睡眠。“爆竹声中一岁除”,不过不要高兴的'太早,正月初一可不是帮你过生日的,在这一天里,家家都去走街串巷、走亲访友。这一天一般是去父母的兄弟中最大的人(也就是舅舅)家拜年;拜年是要拿红包的,大人们会像一群大阔佬似的发红包,少则几百,多则上千。这个年,大人们损失惨重,孩子们却过得其乐融融。
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元宵节就初露眉目,不过我们这里没什么人猜灯谜,更不像北京那样点上几百盏花灯,也许是买灯的时候花的都是红票票吧。灯谜没什么人猜,但圆润的汤圆可少不了,亮似夜明珠,吃起来又黏又甜。
结婚,是男女双方的人生大事,客人来到新房时,夫妻双方要捧上一杯红枣茶给客人,又香又甜(不过我不喜欢)。在这一天里,双方父母要在喜被下放上一个红包,以示夫妻双方生活红红火火的好兆头。
也许原来掀盖头、坐轿子的习俗正渐渐被人们遗忘,但中华文化仍在代代相传。
篇2:习俗三年级作文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各地的语言行为习惯千奇百怪,像掀盖头、披麻戴孝的怪习惯应有尽有、数不胜数。
我们这里,过年的头等大事不是买食品,食品算什么,先把新衣穿上身。其次才是购买年货:各种糖果、花生、瓜子什么的。到了除夕夜,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夜深了,在我们这儿,没有什么人守岁,跟猪一样,倒头就睡,如果你睡晚了,十二点的节日烟花会想睡觉开灯似的打断你的睡眠。“爆竹声中一岁除”,不过不要高兴的太早,正月初一可不是帮你过生日的,在这一天里,家家都去走街串巷、走亲访友。这一天一般是去父母的兄弟中最大的人(也就是舅舅)家拜年;拜年是要拿红包的,大人们会像一群大阔佬似的发红包,少则几百,多则上千。这个年,大人们损失惨重,孩子们却过得其乐融融。
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元宵节就初露眉目,不过我们这里没什么人猜灯谜,更不像北京那样点上几百盏花灯,也许是买灯的时候花的都是红票票吧。灯谜没什么人猜,但圆润的汤圆可少不了,亮似夜明珠,吃起来又黏又甜。
结婚,是男女双方的人生大事,客人来到新房时,夫妻双方要捧上一杯红枣茶给客人,又香又甜(不过我不喜欢)。在这一天里,双方父母要在喜被下放上一个红包,以示夫妻双方生活红红火火的好兆头。
也许原来掀盖头、坐轿子的习俗正渐渐被人们遗忘,但中华文化仍在代代相传。
篇3:习俗三年级作文
今年大年初一,我在外婆家的空地上吃瓜子,心里想着:唉,真无聊,农村也没有什么可玩的。要不,和舅舅妹妹一起去买鞭炮来放放吧。说走咱就走。
去买鞭炮的路并不远,两三分钟就到了。小店的鞭炮真多啊,有冲天炮,有扔炮;有搓炮(就是那种小鞭炮,像火柴一样),搓一下黑黑的像盒子上板,就会爆炸;还有烟花,小鞭炮。烟花的种类就那样的琳琅满目,多不胜数1
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烟花们掀起一个个的高潮:先是搓炮。搓炮用它那金灿灿的闪光,赢得了三岁小妹妹的欢笑;扔炮也不甘落后,它用它的“炮海战术”表示了炮多力量大的真理;小鞭炮也不毫不示弱,它那姹紫嫣红的闪光加上巨响的声音,赢得了大家的喝彩;烟花刹那间蹦出的火花,仿佛是天女散花。最绝的还是冲天炮,一发一发的烟花天空中划出了一条条抛物线。抛物线的尽头又射出无数条璀璨的光芒。那璀璨的光芒又绽开了无数朵绚丽的花朵,彻底掀起了烟花会的高潮,彻底征服了在场所有人的心!
欣赏完烟花大会,我的心里激动澎湃,感谢我们祖先为后代做了那么多的事情,发明了火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身为祖国之花的我们一定会把中国建设的更加美丽,更加强大!
篇4:春节习俗作文三年级
春节习俗作文三年级
1、春节习俗作文三年级
今天是的大年三十,我和爸爸妈妈回到了奶奶家。大家在这一天要干的事情有很多,有得等着看春节晚会,有的包饺子等等,我在干什么呢?当然是要红包了!妈妈说:“必须要给长辈磕头才能得到红包!”我就给长辈们磕了!
不一会儿就拿到了很多的红包,我高兴极了!接着,香喷喷的饺子也做好了!真让人馋的直流口水大家一起吃了饺子!然后,我们又开始看春节晚会,欢声笑语不停留,大家多期盼着春晚倒计时的那一刻,最后,大家都欢呼着:过年了,过年了,我对妈妈说:“过年真好我喜欢过年!”
2、春节习俗作文三年级
2月9日 星期六 天气 晴 今天是大年三十,也是除夕之夜,今天,我家门口的跑噼里啪啦的,昨天,爸爸给我买了鞭炮,买了摔炮、飞天鼠,但是,小朋友放炮要注意安全,今天,我和我朋友玩了一会儿,听我妈说:“今天是过年的最后一天,妈妈让我去洗了一下澡”,下午我和妈妈去超市买了点东西,幸好我们来的早,因为,六点就要关门了,我回家妈妈说:“快点写日志,爸爸回来跟你放鞭炮。”
我想跟大家说:“祝老师新年快乐,万事如意”,也对同学们说:“祝同学们新年快乐,健健康康,好好学习!”
3、春节习俗作文三年级
过年了,我简直是太高兴了!都不知道怎么形容了。
大年三十我们一家出去吃了年夜饭,回家的路上我们还看到了五彩缤纷的烟花,还有马路两边路上挂满了彩色的小灯炮,回到家,我们看着春晚的同时,全家人坐在一起包饺子,我第二个饺子包成了“元宝”饺子,妈妈还给我那个“元宝”饺子照了相,看完了吃完了,到了十二点我和爸爸一起下楼去放炮,晚上都兴奋的睡不着觉了。初四妈妈带我去逛了庙会,在庙会上我看了皮影戏还有老腔,还买了面人。吃完饭回到家,躺在床上想:如果天天都是过年那该多好呀!
4、春节习俗作文三年级
1月19日也就是快要过年的时候了,妈妈带我和姐姐买衣服,去了好几家服装店,都没有我喜欢的衣服,我喜欢衣服上有小游戏的图案,比如说:植物大战僵尸、洛克王国、赛尔号、摩尔庄园、气球防守、功夫派、泡泡堂3。
我希望下一个买衣服的的店就是我想要的'衣服,到了下一个卖衣服的店,我果然神机妙算!我一进店里就看见了——整个店里都是卖植物大战僵尸的裤子、衣服和鞋子,我买的衣服和裤子上面都有植物大战僵尸的图片——橄榄球僵尸的脑袋。而且还得到了植物大战僵尸的娃娃——倭瓜,买完衣服后妈妈说我激动的不能再激动了,因为我可以穿上我最喜欢的衣服了,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我有多么激动。
5、春节习俗作文三年级
大年三十的早上我正在睡懒觉,忽然妈妈进我的房间叫我:“刘浩,刘浩,今天是大年三十!赶快起床。”我听了一下子就没了睡意,急忙起床穿衣服。顾不得洗脸刷牙,就问妈妈:“妈妈是不是现在就回奶奶家?”妈妈回答:“你着什么急,今天中午才走你好好整理一下你自己。”这话让我很扫兴,我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了中午,我、姐姐和妈妈坐着爸爸开的车——红色的大众途观。
到了蓝田县,然后开进奶奶住的院子——蓝丰家园,进门一看,我的大伯、二伯、三伯、四伯和我的五个哥哥、三个姐姐都在,家里喜气洋洋、非常热闹,过了一会饭好了,吃完饭就开始发红包了,因为大人和小孩都比较多,所以我们乱套了,我胡乱领领了1000元,然后又到我的姥姥家领了1100元,我总共领了2100元,我要拿这些钱做学费。晚上我、哥哥、奶奶和2个姐姐在打扑克牌,我赢了27次,我的哥哥赢了18次,我的大姐姐输了5次、我二姐姐赢了29次。打完扑克牌我们又看春节晚会,这一天真是让人眉开眼笑、欢天喜地、热闹无比的日子啊!
篇5:中秋节习俗三年级作文
中秋是指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人们都会选择和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关于中秋节的来历说法有很多,以下列出三个比较常见的说法。为了庆祝这个节日,各地都有习俗,人们会摆上香案,祈求平安,吃月饼祈求团圆等。
来历一:由古代祭月慢慢演变而来,我国古代历法,把每个季节分为三个月,分别是孟月、仲月、季月,而农历八月份正好是秋季的第二个月,所以被称为“仲秋”,而且农历八月十五正好是秋季的一半,所以被称为“中秋”。先开始这一天被定为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日,慢慢的演变称为“中秋节”。
来历二:嫦娥奔月的故事演变而来,这个我们最熟悉了,先是后羿射掉了多余的九个太阳,然后上天赏赐他一个成仙的药,他不舍得自己的妻子,把药交给嫦娥保管,在八月十五这天嫦娥吃了仙药,然后奔月亮去了,至于嫦娥为什么吃药,还有几种说法,这里不表,后羿对嫦娥思念,所以每年这一天,都会在园子里摆上嫦娥最爱吃的东西,后来演变成习俗,也有说人们听说嫦娥成仙之后,纷纷在月下设香案,向成仙的嫦娥祈求平安,之后,年年如此,代代相传,就演变成了节日,由于这天时值中秋,所以,人们称“中秋节”。
篇6:三年级过年的习俗作文
生活会在无意间散发出气味,就像过年时那令我难以忘怀的面粉的麦香,蒜泥的清爽,腊八蒜的甘甜……或许这就是“年味儿。”
当“三十儿”年夜的钟声敲响,就预示着新一年的到来。初一的传统习俗就是包饺子,一大早,全家上下为了包饺子忙得不可开交,我的任务是负责协助姥姥擀饺子皮。
将软糯的面团顺时针揉搓按压,奶白色的面团散发出了浓郁的酵母味,瞬间弥漫在我的周围,再用手慢慢将其搓成条状,分成3厘米大的小团,像一个个白色的小丸子,无比Q弹。接下来,迎接它的将是面粉,面粉散发出来的淡淡麦香,使我仿佛置身于麦田之中,我大口的呼吸着大自然的气息,纯粹而浓郁,经过擀面杖的“碾压”饺子皮便做好了。裹上肉馅,煮开之后,沾上腊八醋,满满的年味飘香四溢,过年的喜悦感油然而生,同时也预示着团圆和美满。
都说“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炸酱面同样也是过年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了它,年味变得更加丰富,无论是什么面,我们都会习惯的加入蒜泥,听着那木槌捣蒜触碰蒜碗时“哐啷哐啷”的声音,离近了闻一闻那大蒜的清香,将它倒出伴在面里,原本发咸的炸酱也变得清新脱俗,成就了另一种风味,刚入口时,过了水的面条加上黄瓜丝仿佛像那爽口的薄荷,细细品味又有些甘甜,我想应该是融合了些许炸酱的热情吧,伴着扑面而来的香气,加上一筷子放进嘴里细细咀嚼,一丝丝甘甜清辣回荡徘徊在口中,像是有些不舍,就如同吃完一碗后的满足和回味,身心都沐浴在那幸福满足的气味中。
这就是过年的风俗,以它独一无二的气味呈现给生活。
篇7:端午节的习俗三年级作文
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佳节――端午节。
端午又称重五,许多习俗也与“五”这个数字联系在一起。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或足踝上,称为“长命缕”。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
学者闻一多认为端午节是龙节,是四五千年前的南少数民族纪念龙神的节日。
南方过端午节要吃“五黄”:黄鳝、黄鱼、黄瓜、咸鸭蛋及雄黄酒。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这一天都要用雄黄在儿童的额头上写个“王”字,还要佩戴五颜六色的香囊。
端午节流行于汉、壮、布依、侗、土家等少数民族地区。
每逢端午节,人们都把房子打扫干净,在厨房里撒上雄黄水,用来杀死毒虫或防止毒虫滋生。晚上我们一家人围在桌子上吃饭,一边看电视,一边吃晚饭,我看见电视里面在比赛龙舟,他们一边喊着:“一二,一二。”妈妈跟我讲赛龙舟、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相传龙舟竞赛是为了捞救投汨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那粽子投进江河,是为了让鱼姣虾蟹吃饱了,就不再去吃屈原的遗体。
啊,端午节真是太有趣了!
篇8:端午节的习俗三年级作文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是我们这里的一个传统节日,在这一天人们都会吃粽子,吃咸蛋黄,喝雄黄酒,吃蛇肉……有些地方还划龙舟比赛。
在端午节的早上,各家要吃煮鸡蛋和刚刨下来的新鲜的蒜!鸡蛋和蒜在锅里煮时,水里面也要放上艾叶!经过放了艾叶的水一煮,鸡蛋和蒜都会变成另外一种颜色,煞是好看!更是有一股艾叶特有的味道!艾叶同时也是一味中药,还能治病呢!
在吃早饭时,这些鸡蛋、蒜和粽子,都要摆上饭桌了,同时在饭桌上还要摆一样东西,那就是酒壶。而酒壶里面的酒,和以往喝的酒要有一点不同了。有什么不同呢?那就是在酒里面加了一味雄黄!酒也被泡成了雄黄的颜色,喝了这样的雄黄酒,也是为了避邪!有小孩子的人家,还要把喝剩的雄黄酒,擦在小孩子的耳朵上面。所以,吃过饭出去玩耍时,可以看到到处都是耳朵被抹勒雄黄的小孩子,这不能不说也是一种特色吧!如果细看的话,还会发现这些小孩子的身上戴了一个香囊,手、脚、脖子、手指头上都会缠了五色的线,香囊里面装的香料同样是艾叶。五色线,顾名思义就是用五种颜色的绣花线拈成的,这样做是为了避免蛇虫出来咬,因为蛇的颜色就像五色线。据说戴几天后,把它取下来扔掉,就会变成了蛇,如果戴了几天还不扔掉,会变成蛇来咬人的!
在端午节这天早上,各家还要把艾叶插在门地两边,有点像清明节时插柳枝一样,这样的说法也是为了驱病辟邪。走在村子里,袅袅的炊烟中,伴着缕缕的艾叶的清香,和着露珠的清新气息,给这样一个早晨增添了浓浓的'特有的节日气氛。
篇9:三年级寒假作文-小年习俗
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由于中国人基本食用稻米,熟食一般不易保存,必须随时烹煮。不像西方食用面包,可以一次烘烤许多保存食用。所以对中国人来说,“柴”(燃料)是生活中“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里第一位重要的,没有燃料,即使有基本粮食也没有办法食用,所以在中国必须每家都有一个炉灶。
民间传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 祭灶对联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民间还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
篇10:三年级寒假作文-小年习俗
扫尘土实际上就是进行家庭环境卫生的清理。北方人称“扫房”;南方人称“掸尘”。传统上,这一天家家户户黎明即起,扫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锅瓢,实施干净彻底的卫生大扫除。据《拾遗记》记载,此俗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当时为驱疫鬼,祈安康的宗教仪式。后“尘”与“陈”谐音,故扫尘也就是把陈旧的东西一扫而光,这既指庭院内的陈年积垢,也指旧岁中遇到的不快。
过了二十三,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了。要彻底打扫室内,俗称扫尘,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各家各户都要认真彻底地进行清扫,做到窗明几净。
篇11:三年级寒假作文-小年习俗
兰州地区历史上曾是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的过渡带,由于历史、地理、民族文化和气候环境等诸多因素,民间四季习俗,在内容和形势上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表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
腊月二十三(小年)——送灶神
农历腊月二十三,这一天是农历小年。老兰州人传统民俗中,二十三这天要打发灶爷上天,老兰州人把灶君称做灶爷。比较注重民俗习惯的.老兰州人对这事非常重视,一般几天前就已经买好了送灶爷用的灶马子。
下午6时,天还很亮,村里就响起了炮声,一些心急的人早早地打发灶爷了,按照***惯,要等天黑时才打发灶爷。晚7时左右,天变黑了,准备上祭品来到厨房里,整理灶王龛、摆好灶饼子、点灯、燃香……一切准备停当,就开始诵灶君赞:东厨司命赐福府君……善恶奏分明……赐吉降祥祝寿永康宁。然后燃黄表纸,诵《灶经》,“天流雨、地留金,人留的子孙、草留的根,报天地之恩,报父母之恩,报灶君之恩。”
接着,要给灶爷嘴上抹糖,嘱咐: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剪开灶马子,将印有一匹马的那半张引燃,放鞭炮送灶爷上天。另一半印有人和马的,留在灶王龛上,等大年初一接灶爷回来时用。“现在比原先简单多了。”老人们说,以前是专门烙灶饼子,要用糖瓜子(饴糖)。据了解,这是老百姓的一种生活习惯,也是祈求平安吉祥的方式。
篇12:过年习俗三年级优秀作文
过年习俗三年级优秀作文
过年了!过年了!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剃头发,做年夜饭,放鞭炮……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规矩”太多了!有些习俗还很怪,弄得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无奈之下,我准备去问正在贴春联的爸爸。
“贴错了,贴错了!”我看见爸爸将“福”字倒着贴,焦急地喊起来。“没贴错!”爸爸不紧不慢地回答。“那为什么要倒着贴?”我疑惑不解。爸爸解释道:“将‘福’字倒着贴是一种习俗,‘福’倒贴说明‘福’倒(到)了!”“哦,原来是这样!那过年还有什么习俗和规矩呢?”我又发出疑问。爸爸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给我讲解起来。
原来,过年还有一种放鞭炮的`习俗,来源于“年兽”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只“年兽”,长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跃出海面到处作恶。有一年一个老人用放炮,穿红衣,贴红春联的方法驱赶走“年兽”,这才得以平静,此后这个方法就流传开来,直至今日。
听完爸爸的讲解,我这才恍然大悟。我又问爸爸:“为什么理发要赶在二十七呢?”“哦,民间有一条俗语,叫‘二十七,剃精细,二十八,剃傻瓜!”“原来是这样!”
我又发问:“那为什么要大扫除呢?”爸爸说:“大扫除是为了扫除一年的晦气!这是好兆头!”“那为什么送礼全送橘子啊?”我又不懂了。“这是因为啊,橘子的‘橘’字与‘桔’意思相同,而‘桔’和‘吉’又很相近,大家在新春佳节用橘子相互馈赠求个大吉大利!”“原来如此!”爸爸又说:“还有‘接财神’这一习俗。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在财神生日到来的前一天的晚上,各家各户办酒席,为财神爷过生日。”我这才全明白。
今天我知道了很多过年习俗的知识,不过我觉得太迷信了!但这又仿佛是一种乐趣,只要快乐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
篇13:小学三年级作文:小年的习俗
小学三年级作文:小年的习俗
11日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小年”,是祭祀灶王爷的节日,也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10日下午,北京大学教授段宝林接受记者采访,详述“小年”的习俗及寓意所在。他表示,小年是正式过年的一系列准备活动的开始,人们会进行祭灶、赶尘等一系列活动,代表对新年美好的.愿望。同时,这也意味着进入年关,旧时没钱还债的人要躲债七天。
“祭灶”为主要仪式:供奉糖瓜 南方准备灶饭
在腊月二十三这天,“祭灶”无疑是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仪式,更有“糖瓜粘”的说法,意味着以糖瓜粘住灶王爷的嘴。这个习惯源自流传已久的祭灶仪式。在民间,百姓一直认为每家每户都有上天派下来的“灶王爷”,负责监督一年中做过的好事和坏事,直到农历二十三这一天,需返回天宫向玉皇大帝汇报,祭灶便是送灶王爷上天的仪式。
“所谓祭,首先就需要糖瓜,实际是关东糖,源自东北,将麦芽糖之类的东西搓成圆条,切成一段一段。意即让填住灶王爷的嘴巴,让他少把不好的事情向老天汇报。”段宝林笑着说,为了送灶王爷顺利“上天”,还要在拜祭之后把灶王爷像烧掉。
即便如此,仍然有些穷人买不起关东糖,旧时民间流传一句话:“一碗凉水三炷香,今年小子没混好,明年再吃关东糖”便是真实写照。同时,段宝林还说,“小年”也往往意味着进入年关。
北京原来有句话:送信的腊八粥,要命的关东糖。说的便是旧时到了小年后,没钱还债的人要躲债七天。同时,祭灶也有‘女不祭灶’的说法,至于当天的服饰语言之类,自然是求好,倒没有什么特别的忌讳。
自“小年”开始准备过年:扫房“赶尘” 贴年画剪窗花
在举办祭灶仪式的同时,“小年”还是正式过年一系列准备活动的开始。除了祭灶,农历二十四就成了“扫房日”,段宝林说,这叫做“赶尘”,实际是大扫除,家里有铜器要擦的十分光亮,同时洗澡理发,“寓意除掉过去的晦气,迎接新的吉祥的一年。”
“二十四,写大字”也是过小年的一种习俗。段宝林介绍,“写大字”就是要写春联,比如贴在大门上的,会是类似“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之类的句子,表现美好愿望,“同时还会贴年画、剪纸、贴窗花。”
值得注意的是,全国各地过小年的具体日期并不相同,据公开资料显示,一般北方习惯在农历二十三过小年,南方则多选择二十四这天。在民间也一直流传着“官三民四”的说法,做官的人要二十三过年,普通老百姓则二十四过年,而这个日期也并不一定,“比如当时原先做官的不做官了,过小年的日子或许会变。至于广东人,就会到花市上买花,桃花、栀子花等等,同样代表了对新年一种美好的祝愿。”
篇14:三年级过小年的来历和习俗作文
祭灶节,民间讲究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山区多吃糕和荞面。晋东南地区,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黏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过了二十三,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直至年底,举行结婚典礼的特别多。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
过了二十三,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要彻底打扫室内,清理箱、柜、炕席底下的尘土,粉刷墙壁,擦洗玻璃,剪花窗,贴年画。
扫年,即扫尘,实际上就是大搞家庭环境卫生。北方人以腊月二十三为小年,称“扫房”;南方人以腊月二十四为小年,称“掸尘”。这一天家家户户黎明即起,扫房擦窗,清洗衣物,清洗锅灶,实施干净彻底的卫生大扫除。小年的前几天,家家打扫房屋,意为不让灶王爷把土带走。据《拾遗记》记载此俗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先民驱疫鬼、祈安康的宗教仪式。后“尘”与“陈”谐音,故扫尘也就是把陈旧的东西一扫而光,这既指庭院内的陈年积垢,也指旧岁中遇到的不快。
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起到除夕止,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称为“迎春日”,也叫“扫尘日”。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大江南北,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习俗三年级作文】相关文章:
2.作文习俗
3.习俗作文
5.民间习俗作文
6.民风习俗作文
7.小年习俗作文
8.家乡习俗作文
9.儿童节习俗作文
10.新年习俗作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