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崖石刻作文
“胶带”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29篇摩崖石刻作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摩崖石刻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摩崖石刻
摩崖石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摩崖石刻是指人们在天然的石壁上摩刻的所有内容,包括上面提及的各类文字石刻、石刻造像,还有一种特殊的石刻―――岩画也可归入摩崖石刻。狭义的摩崖石刻则专指文字石刻,即利用天然的石壁刻文记事。 摩崖石刻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石刻艺术,指在山崖石壁上所刻的书法、造像或者岩画。摩崖石刻起源于远古时代的一种记事方式,盛行于北朝时期,直至隋唐以及宋元以后连绵不断。摩崖石刻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史料价值。
目录史料记载文物价值史料记载据冯云鹏《金石索》曰:“就其山而凿之,曰摩崖。” 清人叶昌炽《语石》认为:“今人见题名,或称之为摩崖,不知摩崖不皆题名也。即桂林诸山,诗、赋、赞、颂姑无论,唐宋《平蛮》诸碑、韩云卿《舜庙碑》,非巍然巨制乎?……晋、豫、齐、鲁间佛经、造像,亦往往刻于崖壁……盖摩崖,犹‘碑’也,为通称,为虚位,亦为刻石之纲,其文字则条目也。” 马衡《凡将斋金石丛稿・中国金石学概要》指出:“刻石之特立者谓之碣,天然者谓之摩崖。” 徐自强、吴梦麟在他们的新著《古代石刻通论》中认为:“摩崖石刻是石刻中的一个类别。所谓摩崖石刻,就是利用天然的石壁以刻文记事的石刻。”这里的摩崖石刻是专指文字石刻。但在说及石质造像时,往往又提到了摩崖造像。
文物价值前辈先贤对摩崖石刻的论述,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摩崖石刻是专指石刻文字;一种认为包括石刻文字和造像。 摩崖石刻不仅是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史料价值,许多摩崖石刻为政治或文化名人所题,书法精美,具有珍贵的艺术价值。同时,这些不同年代、不同民族文字的摩崖石刻,或富于天然之意趣,或体量巨大、气势恢弘,或为名家手笔,为秀美的自然风景增加了深厚的人文内涵。 在中国的广大风景名胜区和过去的人类活动地点,保存着许多重要的.摩崖石刻,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八处,分布在山东、陕西、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和福建等,字体包括篆、隶、楷、草、行等,内容涉及范围很广,包括文学、人物生平、历史、医药和水利等方面的内容。
篇2:摩崖石刻作文550字
摩崖石刻作文550字
从圣井归来,我感慨万分。圣井的石殿、寺庙、景观,无不让我大开眼界。其中,“摩崖石刻”更令我叹为观止。
“摩崖石刻”座落在我的家乡――瑞安。它的历史悠久,是由南北朝的能工巧匠精心雕刻而成,历经数朝至今已千年。今日所见,多是唐朝时期的石刻。硬石上所刻文字有600多,已经辨别不清,5个佛像也模糊不平。石头下的蜡烛坚硬如石,甚至有些已“寸步不离”。在石缝中长大的树也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有着百年的历史。“摩崖石刻”这历经沧桑的.“皮肤”,是多么坚强啊!
“摩崖石刻”的图案更是形象。据说,南北朝的菩萨均有胡子,在这过程中,菩萨也由男向女转换。如今“摩崖石刻”是世界上唯一一座有胡子的菩萨雕刻。众所周知,唐代人衣袖宽大,以肥为美,这一特点,在石刻上表现得淋漓尽致,虽然,图案模糊不平,但远处看,菩萨的举止还是一清二楚。5个佛像的大小、形状各不相同,结构却一目了然。正所谓“物以稀为贵”,“摩崖石刻”的珍贵就不用说了。
据了解,“摩崖石刻”是宗教活动场所。所以我推测,它应该是宗教之人杰作。石头如此之大,石面如此之陡峭,可想而知,要想在古代完成这么壮观的石刻,是多么艰难,这背后又会有多少酸甜苦辣,又要花费多少心血!再以上面的字来说,龙飞凤舞,能在这样陡峭的岩石上写出这样的字,如何不让人之惊讶?
啊,“摩崖石刻”,悠久的历史,为你披上了神秘的面纱;形象的图案,使人对你无限的神往;艰难的施工,令人为之赞叹!
“摩崖石刻”,我为你骄傲!
篇3:内蒙古大黑山摩崖石刻
内蒙古大黑山摩崖石刻 -资料
扎鲁特旗查布嘎吐苏木境内的大黑山山脉犹如一条巨龙,曲折蜿蜒、神态万千,风光旖旎的山脉东端山势尤为陡峭,壁立千仞,怪石嶙峋,海拔达300米。如果你攀岩而上,仰望山巅,一幅大大的人面岩画就会展现在你面前。人面像傲视前方,使人不敢逼视,顿生敬意,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使人震撼。人面岩画高130厘米,宽110厘米,图像为阴刻,开凿于山顶立石之上。人像双目圆睁,状如卵石,无眉,三角鼻,上唇两侧有倒八字胡,尖下颔虽无须髯,但不怒自威。该岩画1975年被发现,1995年世界岩画委员会会员、著名岩画专家盖山林登山考察,面对人像激动不已,他认定该岩画为世界人面岩画之最。并将该岩画资料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巨型人面岩画下方南侧还分布七个大小不均的人面岩画小像,这些人像神态各异,有的做凝思状,有的顾盼远望,
资料
在与岩画相对应的山下平坦处,有四处用石头堆砌的直径12米的石圈。让人百思不得其解,顿生神秘之感。山下是辽代墓葬群。这样以大人头像为中心,由大小人面画像、石圈、星罗棋布的辽墓共同组成了一整个辽代古文化遗址。
大黑山人面岩画,据考证为辽代人工开凿,迄今千余年,但画像历经草原上风吹雨打,线条依然清晰如初,刻工之精细,形象之生动自然,让人叹为观止。神秘的大黑山人面岩画是古契丹人的艺术作品,他们以蓝天草原为背景,高山巨石为载体,鬼斧神工,将人面形象刻于山岩之上,高山之巅,有力的.抒发了契丹民族同自然界作斗争的豪情,集中反映了契丹民族从自然过渡到偶像崇拜,标志着已完成一次审美意识上的超越。大黑山人面岩画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所有人面岩画中最大的,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不可多得的石刻艺术珍品,同时人面像构思质朴天成,刀法奔放,对研究中国雕刻史有重要意义。
篇4:湖州黄龙洞摩崖石刻
湖州黄龙洞摩崖石刻 -资料
在湖州市区北郊9公里弁山北麓,相传五代(907—960)梁时,有黄龙破洞而出,由此得名。
黄龙洞摩崖石刻尚存10余处,集中在洞周山崖上。黄龙洞3个楷书大字系黄庭坚(1045一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所题,笔力遒劲。字大如磐径,高90厘米、宽87厘米。见于著录尚有字迹可辨者有两处:
南宋绍定五年(1232)周弼小楷题记:“绍定壬辰二月二十八日,汶阳周弼空相守辉同侍行僧宗仰,
资料
”
南末嘉熙二年(1238)程公许行书题记:“云台散史眉山程公许自武林过吴兴,访郡太守东平刘长翁,命其子儒珍偕惜馆客商郑苏垓,汉嘉赵庭、眉山王(左王右肃)载洒拉浚仪赵钥夫,从碧澜堂放船谒祥应宫,登弁山顶,观太湖、窥金井洞,徘徊文书倪公云岩,走赵代玉林,泛九曲池,取法华院陟上,方晚饮沈氏小玲珑,金井摩崖上方刻柱皆为东坡先生宝墨。嘉熙二年(1238)龙集戊戌维夏日。”旧志载,历代文人杜牧、苏轼、叶梦得、赵孟(左兆右页)曾游此,并留有不少诗文。
篇5:丽水南明山摩崖石刻
丽水南明山摩崖石刻 -资料
南明山摩崖石刻1981年列为省级文保单位,现有摩崖石刻58处,主要分列于石梁、高阳洞和云阁崖3处。石梁长达十数丈,凌空横悬,喻为“半云”、“悬虹”,刻有题记20处;高阳洞有摩崖石刻15处,多为宋人遗迹,
资料
云阁崖有石刻12处,其中“灵崇”二字,书法遒劲,相传为东晋葛洪所书,有北宋大书画家米芾题写的“南明山”三字。
篇6:黑龙江亚沟摩崖石刻
黑龙江亚沟摩崖石刻 -资料
亚沟摩崖石刻位于黑龙江省阿城市亚沟以东5公里的石人山峭壁之上,距今已有七八百年的历史,为金代早期的石刻作品,艺术价值极大,也反映了鲜明的民族风情,
石刻现仅存两幅。一幅为男子的武士图象;另一幅为女真族贵族妇女的图象;男子像身材魁伟,英姿飒爽,女子像面容丰腴,雍容安祥,
资料
石像完全采用平雕技画手法刻成,雕刻者用金属器具在坚硬的花岗岩上平面刻出2至5毫米深浅的线条,从而构成了整幅画像。这种石刻线技法最早起源于商周年代,至唐朝发展成熟。
关于石刻人像究竟为何许人,至今仍然众说纷纭。有的.说这是金太祖玩颜阿骨达及其妻子的刻像;有的认为与金朝的陵墓有关;还有的认为这是纪念先祖所雕的祭祀画像。
亚沟摩崖石刻充分反映了当时工匠的聪明才智与高超的雕刻技艺
篇7:潮州葫芦山摩崖石刻
潮州葫芦山摩崖石刻 -资料
葫芦山摩崖石刻位于西湖公园内,主要集中在南岩和北岩,是墨客骚人留题的好去处,自唐宋以来,历朝累积,蔚为大观。至今尚保存130多处。唐宋石刻多在北岩,明清石刻多在南岩。石刻书体有真草篆隶行,内容分风物题词、科举题名、重要纪事、名人纪游、写景抒情、诗词联语、官衙文告等,
资料
较著名的有宋代的《俞献卿葬妻文》、《重辟西湖记》、《寿安岩》、《放生》、《湖山图画》等石刻。立于南岩峭壁之“湖山图画”四字,字径达1.7米。葫芦山摩崖石刻原有225 处,现存163处,被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篇8:绍兴建初买地摩崖石刻
绍兴建初买地摩崖石刻 -资料
建初买地摩崖石刻又名大吉碑,在绍兴市区东南20公里富盛镇跳山东坡上,是绍兴、也是浙江省现存的年代最早的摩崖石刻。刻石高3米,长2.3米,共刻22 个字,隶书,
资料
布局为上下两列,上列一行为题额,直刻“大吉”二字;下列五行,每行四字,即:“昆弟六人,共买山地,建初元年, (造)此冢地,直(值)三万钱。”解放后定名为“建初买地摩崖刻石”。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篇9:安徽天柱山山谷流泉摩崖石刻
安徽天柱山山谷流泉摩崖石刻 -资料
天柱山山谷流泉摩崖石刻位于安徽省潜山县天柱山镇风景村境内,现存唐(公元6-9)至民国(公元19-1949年)历代石刻400余方,以宋代(公元960年-1279年)石刻最多,
石刻密布崖壁盘石及溪谷河床。题刻作者达数百余人,可查考者不下百人,唐代李德修,宋朝王安石、黄庭坚、苏东坡,明朝胡缵宗,清代张楷等名宦大家都曾题字崖谷,
资料
题刻内容广涉天文、地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个方面;文体多样,有诗词、歌赋、纪事、题名;书体有真、草、隶、行、篆。
山谷流泉摩崖石刻形成了一座天然的艺术博物馆和史料档案馆,为研究历史人物活动、文学书法艺术、自然和社会科学等提供了珍贵资料。
篇10:江华寒亭暖谷的摩崖石刻
江华寒亭暖谷的摩崖石刻
江华古邑冯乘,襟江枕石,寒亭、暧谷为其二景.亭洞相邻,寒暖异时,紫气缭绕,令人称奇,尤以其中年代久远的摩崖石刻闻名于世.
作 者:韩开琪 作者单位: 刊 名:档案时空 PKU英文刊名:ARCHIVES SPACE 年,卷(期): “”(9) 分类号: 关键词:篇11:重庆大足石刻景区北山摩崖造像导游词
北山摩崖造像位于距大足县城龙岗镇北1.5公里处的北山之巅。北山古名龙岗山,以其峰起岭连似游龙,岩石参差如龙鳞而得名。北山摩崖造像主要集中于佛湾,四周还有佛耳岩、观音坡、营盘山、多宝塔等处。
北山佛湾开凿于公元892-1162年(唐景福元年至南宋绍兴)。造像崖面长约300米,高7-10米,龛窟密如蜂房,分为南、北两段,通编290号,造像近万尊。北山造像以雕刻细腻、精美典雅、时代特征显著、保存完好而著称于世,展示了公元9世纪末至12世纪中叶(晚唐至宋)中国民间宗教信仰及石窟艺术风格的发展、变化。
公元九世纪末的晚唐造像以观音及观音、地藏合龛和阿弥陀佛胁侍观音、地藏居多。造像端庄丰满,气质浑厚、衣纹细密,薄衣贴体,具有盛唐遗风。尤其是245号观无量寿佛经变相内容丰富、人物众多、层次分明,空间感极强,充分显示了唐代雕刻的高超技艺。而五代造像小巧玲珑,体态多变,神情潇洒,纹饰渐趋繁丽,呈现出由唐至宋的过渡风格。
公元十世纪后期至十二世纪中叶的宋代造像题材广泛,多达21种,最为突出的是观音造像,被誉为“中国观音造像陈列馆”。这一时期的作品更加贴近生活,具有人物个性鲜明,体态优美,比例匀称,穿戴艳丽等特点,体现了宋代的审美情趣。建于公元1142-1146年(南宋绍兴年间)的第136号转轮经藏窟是北山石窟中规模最大、雕刻最精美的代表性龛窟。窟室中央屹立一镂空的八角形转轮经藏,正壁和左右两壁的二十余躯造像采用对称布局,井然有序,各组造像既可独立成龛,又浑然一体。
此窟十分注重人物性格的塑造,文殊的开朗自信,普贤的温柔典雅,玉印观音的庄重刚直,日月观音的安详自在,白衣观音的含蓄稳重,数珠手观音的文静秀美,以及狮奴的怒目、象奴的竖眉、嬉戏顽童的天真烂漫,尊尊皆具有丰富的“人性”,又不失“仙风道骨”的神性。全窟雕造工艺精美绝伦,巧夺天工。刀法准确利落,以线造型,线面并重,富有中华民族特色;造像璎珞蔽体,飘带满身,花簇珠串,玲珑剔透,装饰味极浓;且多保存完好,宛如新刻,被公认为是“中国石窟艺术皇冠上的一颗明珠”。其他如第125号数珠手观音、第113号和133号水月观音、第155号孔雀明王、第177号泗洲大圣、第180号十三观音变相等都是这一时期的珍品。
篇12:保护开发霁虹桥与摩崖石刻的思考
关于保护开发霁虹桥与摩崖石刻的思考
霁虹桥飞架于大理州永平县杉阳镇与保山市隆阳区水寨乡之间的`澜沧江上,桥下是开辟于公元前四世纪的兰津渡,桥西岸的摩崖石刻题满了历代过往显宦名流的诗、联、题词,风骨高古,雄浑壮丽,构成了澜沧江峡谷古渡、桥梁、摩崖相互辉映的一幅山水人文景观.
作 者:陈显光 作者单位: 刊 名:大理文化 英文刊名:DALI CULTURE 年,卷(期): “”(2) 分类号:G0 关键词:篇13:泰山石刻
泰山石刻
泰山石刻tài shān shí kè[释义] 秦始皇 二十八年(公元前2)登 泰山 ,丞相 李斯 等为歌颂 秦始皇 统一 中国 的'功绩而刻的石碑。后 二世 于元年(公元前2)东行郡县时又在背面刻诏书和从臣姓名。相传均为 李斯 书。字体为小篆。传世有 明 安国 旧藏 北宋 拓本,存一百六十五字。 清 钱泳[例句] :“ 秦 泰山 石刻, 唐 时已亡,今所传者二十九字, 二世 之文也。据 宋 人 刘 模尚有二百廿三字,可读者一百四十有六字。据。篇14: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_小学作文
大足石刻位于四川省重庆市,以大足县、潼南县、铜梁县、壁山县为范围,在此地可赏到代表中国唐、宋时期的石刻造像艺术。大足石刻是大足县境内主要表现为摩崖造像的石窟艺术的总称。大足石刻群有石刻造像70多处,总计10万多躯,其中以宝顶山和北山摩崖石刻最为著名,其以佛教造像为主,儒、道教造像并陈,是中国晚期石窟造像艺术的典范,规模之宏大,艺术之精湛,内容之丰富,可与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齐名。
大足石刻因地处中国内地山区,过去交通不便,幸免了历代战争的浩劫和人为破坏,具有很高的文物、雕刻和旅游价值,尤以北山摩崖石刻和宝顶山摩崖石刻最集中。
北山摩崖(石窟)石刻位于大足县城北两千米处,开凿于唐代昭宗景福元年(892年),历经五代,两宋,相继在佛湾、营盘坡、观音坡、北塔寺、佛耳岩等处造像近万躯。长达500米余,共编为290号龛窟。其中有碑碣6通,题记和造像55处,经幢8座,银刻线阁1幅,石刻造像364龛窟。
北山石刻以佛湾造像最为集中,共编290号龛窟。在长300多米、高7米的崖壁上,有碑碣6通,题记和造像铭记55则,经幢8座,阴刻“文殊师利问疾图”一幅,石刻造像264龛窟。佛湾佛像雕刻精细,体态俊逸,风格独特。“心神
车窟”中的“普贤菩萨”造像精美,被誉为“东方维纳斯”;“转轮藏经洞”被称为“石雕宫阙”;“韦君靖碑”、“蔡京碑”、“古文孝经碑”为世所独存,既是书法珍品,又可补史料之遗缺,价值极高。佛湾石刻分南北两个区域,南区大多是晚唐、五代作品,北区大多为两宋时期作品。晚唐时期的作品,人物造型端庄丰满、气质浑厚、衣饰简朴、线条流畅。五代时期的作品,玲珑精巧、多彩多姿,衣着服饰由简到繁,逐渐摆脱了外来文化影响,具有石刻造像过渡期的特征。两宋时期的作品,民族特色已十分突出。
宝顶山摩崖(石窟)石刻距大足县城东北15千米,石刻创始人为宋蜀中名僧赵智凤,建于南宋淳熙六年至淳v九年(1179D1249年),历时70多年,石刻共13处,造像数以万计,以大佛湾和小佛湾规模最大。宝顶山是佛教圣地之一,有“上朝峨嵋,下朝宝顶”之说。
大佛湾为幽深的马蹄形山湾,雕刻分布在东、南、北三面,先以小佛湾为蓝图,后在此雕造。由19组佛经故事组成的大型群雕,各种雕像达15O00多躯,设计之精巧,竟无一雷同,破了“千佛一面”之说。宝顶圆觉洞,为整石开凿,宽敞如室。洞正壁刻佛像三尊,主佛前有跪菩萨一尊,俯首合十,恭敬虔诚,左右壁为十二圆觉菩萨,跌坐莲台,妙丽庄严,姿态不一,衣服、肌肉质感真实,似薄纱突身,衣裙流畅自如。壁间刻楼台亭阁,人物鸟兽,花草树木,幽泉怪石,近似写实作品,是大佛湾雕刻的精华。巨型雕有30多幅,著名的有:六道轮回、广大宝楼阁、华严三圣像、千手观音像、释迦涅圣迹图、九龙浴太子、孔崔明石经变、毗卢道场、父母恩重经变像、大方便佛报恩经变像、六耗图、地狱变像等,以佛经故事为主要题材,造像旁还刻有经文、颂词等文字说明,宛如一幅幅图文并茂的连环图画,是不同于中国其他石窟的显著特点。
大足石刻不仅有规模巨大的佛教造像和体系完整的道教造像,还有石窟造像中罕见的纯儒家造像,而且“三教”、“两教”合一的雕刻也很多。大足石刻的这种文化现象作为实物例证,反映出在中国文化史上儒、道、释三家长期以来既斗争又融合,到宋代时“孔、老、释迦皆至圣”,“惩恶助善,同归于治,三教皆可通行”的“三教合流”思想占主导地位的局面已经巩固。
大足石刻,“凡佛典所载,无不备列”,在艺术上“神的人化与人的神化”达到高度统一。
大足石刻纵贯千余载,横融佛道儒,造像精美,完好率高。同时伴随造像出现的各种经文、傍题、颂词、记事等石刻铭文有15万余字,而且多为金石史中的.佳品,是一座难得的文化艺术宝库。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在我国古代石窟艺术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国内外誉为神奇的东方艺术明珠,是天才的艺术,是一座独具特色的世界文化遗产的宝库。
篇15:安岳石刻
安岳石刻 -资料
??安岳县位于四川省东部,为成渝古道要冲,始建制于北周建德四年(公元575年),古称普州,县境内文物古迹众多,尤以石刻著称于世。具有一定规模的石刻点就有300余处,石刻造像达10万余尊,其中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0处。绝大部分石刻雕造于我国石窟艺术由北向南发展的高峰时期,即唐、五代、北宋时期,
资料
石刻造像以佛教题材为主,也有少数道教造像和儒、释、道三教合龛造像,且多数为摩崖造像。其艺术风格既有秀骨清相、婉雅俊逸的南北朝遗风,又有体态健美、面颐丰满的唐代风韵,还有雕工精细、璎珞满身、装饰华丽的.宋代特色。
??安岳唐代摩崖石刻以卧佛院、千佛寨、玄妙观为代表。卧佛院摩崖石刻始凿于唐开元(公元723年),凿有大小龛窟139个,造像1593尊,石刻佛经40余万字。其中以北崖第4号窟“释迦牟尼涅盘图”最为壮观。玄妙观石刻以道教题材为主,兼刻有12龛佛、道合龛造像以及少数佛教造像,是研究道教发展史和佛道合流的重要实物资料。
??五代摩崖威望造像以千佛寨北崖第96号窟内刻的“药师佛经变相”最具代表性。
篇16: 石刻导游词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重庆市的大足石刻以其规模宏大、雕刻精美、题材多样、内涵丰富和保存完整而著称于世。它集中国佛教、道教、儒家“三教”造像艺术的精华,以鲜明的民族化和生活化特色,成为中国石窟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史料,从不同侧面展示了9世纪末至13世纪中叶中国石刻艺术的风格和民间宗教信仰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刻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具有前代石窟不可替代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许多欧洲人、尤其是法国人,对大足石刻宠爱倍加。
大足石刻是大足区境内主要表现为摩崖造像的石窟艺术的总称。大足是石刻之乡,全县有40多处石刻,造像达5万多个。其中最著名、规模最大的有两处,一处叫宝顶山,一处叫北山。这两处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晚唐以后石窟艺术的代表作。大足县是重庆市所辖郊县,始建于唐乾元元年(758年),以“大丰大足”而得名,是驰名中外的“石刻之乡”、“五金之乡”,全国首批甲级开放区,国家确定的长江三峡旅游县的起点,全国生态农业先进区,重庆市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大足区历史悠久,人文景观、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区境内石刻造像星罗棋布,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摩崖造像多达75处,雕像5万余身,铭文10万余字。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大足石刻其规模宏大,刻艺精湛,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在中国古代石窟艺术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国内外誉为神奇的东方艺术明珠,是天才的艺术,是一座独具特色的世界文化遗产的宝库,是一座开发潜力巨大的旅游金矿,是旅游观光的上佳去处。
大足石刻开凿于唐永徽元年(公元650年),盛于宋代。现存摩崖石刻造像5万余尊,铭文10万余宁,遍布100多处。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北山(包括北塔)、宝顶山、南山、石门、石篆山石刻,是大足石刻中规模最大艺术价值最高的石刻造像代表。
石刻以佛教造像为主,兼有儒、道造像。具有石窟造像的特征,属于石窟艺术的范畴。早期的“庙宇殿堂”式结构,完全是摩崖造像,如大佛湾造像全都裸露在外,与山崖连成一片,给人一种非常直观的感觉。突破了一些宗教的约束,使造像更具人性化。雕刻形式有圆雕、高浮雕、浅浮雕、凸浮雕、阴雕五种,但主要以高浮雕为主,辅以其他形式。不仅有不计其数的各阶层人物形象,以及众多的社会生活场面,而且还配有大量的文字记载,是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
篇17: 石刻导游词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到大足石刻,我是陪同你们的小温导游。首先我,我对各位来到这儿表示欢迎,并预祝各位旅途愉快。
大足石刻是我们重庆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现存唐宋摩岩造像6万余尊,与敦煌、云岗、龙门、麦积山四大著名石刻不公保存冠好,艺术精湛,而且达到了中国石刻艺术的巅峰。
我们正在往著名的宝顶山走去,让我们去一睹观宝顶山的风采。大家快看,前面就是有名的――千手观音。千手观音的1007只手屈伸离合,参差错落,有如流光闪烁的孔雀开屏。千手观音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大家想听吗?
古时妙庄玉有三们漂亮的色主,长女妙金,二女妙银,最小的叫妙善,她从小虔诚信佛,出家当尼姑,妙庄王一怒之下,拆庙宇,赶和尚。惊动了天神?长了五个大脓疮,医生说要治此病需亲生骨肉的一手一眼配药才能治好,妙善知后,毅然献出一手一眼,治好了妙庄王的病,如来佛深为感动,赐她千手千眼。
下面,我们再看看另外一组。这些石刻合起来叫《父母恩重经变相》。它把父母养育儿女的过程,从怀孕、临产、哺乳到儿女长大成人、婚嫁、离别……分别用十一组雕像来表现,每一组表示一个主题,石刻把人物形象和思想感情都刻画得十分生动、形象、具体、细腻,并都有文字说明,仿佛在欣赏一幅幅古连环图画,大家有这样的感觉吗?哈哈。
此外,里面还有的故事很有教育,如:《牧牛道场》、《九龙浴太子》……你们看后一定空受益匪浅!
我带领大家的参观到此结束,请大家自由参观,注意保护文物和保持环境卫生哟!
篇18: 石刻导游词
女士们、先生们,欢迎你们来到我们大足参观我们闻名中外的大足石刻,很荣幸能成为大家的导游,请跟随我一齐欣赏这华美的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主要以北山摩崖石刻和宝顶摩崖石刻而出名。你们此刻所在的地方就是面积最大,佛像最多的宝顶山摩崖石刻。它始建于晚唐,兴于两宋
大足石刻于12月1日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目》导游。
从正门出发,不一会儿就来到了千手观音佛像前。大家都明白,只要有10只手以上的观音,就能够叫千手观音。而大足的千手观音,才叫真正的千手观音。她一共有1007只手眼,分布在88平方米的石窟上
关于千手观音还有一个传说呢!在南北朝时,妙庄王有三个公主,长女叫妙金,此女叫妙银,小女叫妙善。妙金和妙银都常年在宫中,只有妙善出家为尼。妙庄王命妙善回宫,但妙善不愿回家,妙庄王一怒之下赶走了僧尼,可这惊动了天神。他们让妙庄王身上长满了脓包。有一位大夫说,要用亲身女儿的手眼方可治好。于是,妙庄王求助于妙金和妙银,但两位公主都拒绝了。妙善明白后,便献出了手眼,治好了妙庄王的病。这件事让佛主明白了,便送给了妙善一千只手眼。所以,她就成了千手千眼的观世音菩萨。
据说千手观音刻好以后,七仙女正好下凡,看见了千手观音。便在原先的手眼中又加上了7只手和眼。能找出这七只手和眼的人,便可长命百岁!
本次参观圆满结束了,谢谢你们的光临,祝你们一路顺风!
篇19: 石刻导游词
欢迎大家来到大足石刻。大足石刻始建于唐永徽元年(650年),历经五代,盛于两宋,余绪延至明、清,是中国晚期石艺术的代表作品。大足石刻是重庆市大足县境内主要表现摩崖造像的石窟艺术的总称。现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摩崖造像多达75处,雕像5万余身,铭文10万余字。其中,以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摩崖造像最具特色。大足石刻于1912月1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宝顶山摩崖造像位于大足县城东北15千米处,由宋代高僧赵智凤于南宋淳熙至淳佑年间(1174年―1252年),历时70余年,以大佛湾、小佛湾为中心,有总体构思组织开凿而成,是一处造像逾万尊、在石窟中罕见的完备而有特色的大型佛教密宗道场。宝顶山摩崖造像的表现形式在石窟艺术中独树一帜,万余尊造像题材不重复,龛窟间既有教义上的内在联系,又有形式上的相互衔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内容始之以六趣唯心,终之以柳本尊正觉成佛,有教有理,有行有果,系统完备而有特色。
宝顶山摩崖造像以能慑服人心为其创作原则,借以激发教众对佛法的虔诚。造像、装饰、布局、排水、采光、支撑、透视等,都十分注重形式美和意境美。如千手观音1007只手屈伸离合,参差错落,有如流光闪烁的孔雀开屏。释迦涅像全长31米,给人以藏而不露之美感,这是中国山水画于有限中见无限这一传统美学思想的成功运用。九龙浴太子利用崖上的自然山泉,于崖壁上方刻九龙,导泉水至中央龙口而出,让涓涓清泉长年不断地冲洗释迦太子,给造像平添了一派生机,堪称因地制宜的典范。
嘿,说到这,相信大家一定会问为什么千手观音不是整一千只手,而是多出了7只手?其实是这样的,一千在佛家的世界观里,是一个单位整数,整数代表完整、圆满。既然世界已经完全为善,自然也就分不出善恶,世界上没有了缺陷和苦难,那么千手观音救苦救难又当从何谈起呢?那么再来说说这个7,佛经上讲,佛祖释迦牟尼从兜率天乘白象,降神母胎。父名白净,母曰摩耶,处胎满十月而生,生未至地,帝矽奉接,地神化花以承其足,四方各行满足七步。他向东南西北各走七步不正是人与天的划分,缺憾与圆满的距离吗?千手观音大慈大悲,普度众生,正式为了引领世人脱离娑婆世界的苦海,超越这“七步之遥”,达到觉行圆满的彼岸世界。这1007只手正是大足石刻的工匠们对佛经的深刻理解。
篇20: 石刻导游词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德阳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德阳石刻集民族、传统文化之内涵,运用浮雕、透雕、圆雕、建筑及墙体的各种空间组合,表现自然、生命、民族团结等宏伟主题,墙体全部用石料砌筑,分段组合,虚实结合,韵律恰当,热潮迭起,塑造出一系列既独立又联系的石刻史诗画卷,朴实而宏伟。石刻全长1040米,高7米,包括:由35个在形式上与音乐有着密切联系的圆拱组成的民族文化长廊,32根与圆拱对应,形态各异,形象栩栩如生的蟠龙柱、日月展览厅、音乐厅、人行地道、大型浮雕“生命之歌”、“智慧之光”和“中华魂”、十二生肖柱等古今交融,时空跨越,显视出华夏文化永久的魅力。
德阳艺术墙坐落在德阳市内泰山北路干道旁,它全长1000多米,高7米,由牛门、生命之歌、艺术长廊、智慧之光、中华魂、十二生肖大柱等景观组成。与艺术墙融为一体的是墙对面的草坪、园林景区及景色秀丽的上旌湖。
德阳艺术墙
德阳艺术墙是利用公路的一座挡土长墙建造的。它的墙体正好与德阳石牛公园相邻。墙体上端与公园高差达7-9米,恰好自然地成为公园的背景。德阳市的能工巧匠们巧妙地将地形环境作艺术处理,集思广益,构思绘制蓝图并建成了这座与石牛公园配套的大型石刻艺术墙,在我国开了城市挡土墙建筑与造型艺术有机结合之先河。
德阳石刻艺术墙不仅受到国内参观者的赞美,也得到了国外朋友们的高度评价。国内来参观的`游客,看了后无下感到吃惊,赞叹石刻艺术墙是:“艺术宫殿,千古一绝”、“雄中雅健,巧夺天工”、“国之瑰宝”、“东方创举”。外国朋友则称它是天下的艺术奇观,是一个庞大的帝国。
德阳石刻,集民族、传统文化内涵,充分展示地方性和时代性。全长720米,高7米,以自然、生命为表现主题,运用浮雕、圆雕、建筑以及墙体的各种空间组合托出主体格调。形式上分段组合,造就一系列既独立、又联系的强节奏。墙体完全用石料砌筑,虚实结合,韵律恰当,热潮迭出,处处流露出朴实、宏伟的魅力。
德阳石刻包括:形式上与音乐有着密切联系的35个圆拱组成的民族文化长廊;与圆拱对应的32根造型独特,具有浓烈地传统特色、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蟠龙石柱;日月展览厅、音乐厅、人行地道、大型浮雕《生命之歌》和《智能之光》;在空间与墙体对应的十二尊生肖柱。由此构成的完整石刻公园,向人们显示出华夏文化永久的魅力,表现了民族团结的强大力量,讴歌了炎黄子孙的智能之光。
德阳艺术墙长约700米,墙体共筑40个拱洞,其中明拱35个,暗拱5个,35个明拱又按3个奇数段落排列,这其中寓有中华古文化视奇数为神秘的文化内涵,拱洞门前十六对立柱上神态各异的盘龙,墙体上代表中华56个民族的精美雕像和每拱洞中的龙凤、龟、马、兽、人等浮雕、壁画,常年吸引着众多游客。让人特别流连的是首尾两组大型浮雕,墙北端长38米的大型浮雕《生命之歌》,由“四季”、“飞马跃瀑”、“人与自然”三部分组成,表现出人类与自然原本和谐的关系,以及对生命的渴救与讴歌。墙尾长53米的一组镂空壁雕《智慧之光》,以及汉代画像造型,集中展示了巴蜀文化的灿烂。
篇21:大足石刻作文
在《世界遗产名录》中,有一处著名的石刻景点――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是重庆市大足区境内所有石窟造像的总称,迄今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窟多达75处,造像5万尊,其中尤以北山、宝顶山、石门山、石篆山石窟最具特色。整个宝顶山大足石刻呈马蹄形,长750米。造像始建于初唐,历经唐末、五代,圣、盛极于两宋,是世界石窟艺术史上的最后一座丰碑。
在大足石刻景区门前有一块雕刻精美的牌坊,牌坊上方正中央篆刻着3个金色大字――宝顶山,告诉游客当前所处位置。牌坊下面的石墩上雕刻着许多姿态各异的石狮,没有哪两尊是相同的:有的昂首远眺,像在欢迎远道而来的游客;有的抬起一只脚,像在悠然漫步;有的舒适地趴着,像在享受宝顶山阳光浴……
穿过牌坊,就来到聚集人们美好心愿的礼敬桥。礼敬桥又名“锁愿桥”,它的桥身上有一条长长的铁链,铁链上挂着许多形态各异的铁锁,许多前来游赏的人们将自己的美好愿望锁在铁锁里,并在锁身刻上祈愿者的名字,有的求姻缘、有的求长寿、有的求平安、有的求事业……每把锁代表不同人的美好心愿,愿许愿者都能如愿!
由礼敬桥向左前方行走,就来到我们最困惑的石雕窟――地狱变相。传说人在生前如做了坏事,死后就会被打入地狱,遭受各种酷刑:有的被割掉双手、有的被割掉舌头、有的被挖掉双耳……在地狱变相石窟中有一位美丽的养鸡少女,她怎么也被打入地狱中了呢?原来按照佛教说法,吃鸡犯戒,由因果向上推,养鸡也是造成这冤孽的原由。我们心生纳闷,既然养鸡少女被打入地狱,为什么将她雕刻得如此精美呢?导游告诉我们,养鸡是百姓中最常见的生活方式,工匠于心不忍,虽把养鸡少女刻于地狱变相中,但却把她雕刻的神态端正,十分美丽动人。
看完地狱变相。沿着小路拾阶而上,就来到卧佛像前。卧佛侧身横卧于岩壁间,头枕在宝盒之上,面容祥和,双眼呈半睁状态,像在注视前来观看的游客。它的佛脚隐藏于岩壁间,似乎是工匠们刻意所为,让人们想象卧佛的下半身造型。
在卧佛的右后方,就是最著名的“千手观音”石像。它修建于南宋时期,刻于88平方米的崖壁上,高770厘米,宽1250厘米,全身镀满金箔,金光闪闪,斑斓夺目,被誉为“天下奇观”。千手观音石像共有1007只手,手里拿着126件法器,每只手中心均有1个法眼,像在视察人间疾苦。这些佛手无一雷同,千姿百态地分布在佛身四周,形如孔雀开屏般美丽。关于千手观音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有一年妙庄王病了,四处求医治病,找了很多医生均无药可治,最后一位神医告诉他说,只有亲生骨肉才能把他病治好。妙庄王有三个女儿,大女儿妙金、二女儿妙银、三女儿妙善,大女儿、二女儿均不答应给他治病,只有心地善良的三女儿同意割肉救父。佛主被三女儿感动了,就给了她1000只手,后来七仙女下凡,经过大足石刻,被这里的千手观音吸引住了,又给了它7只手,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千手观音共有1007只手。
这美丽的大足石刻,真是名不虚传。
篇22:大足石刻作文
20xx年的国庆、中秋双节,我随爸爸妈妈一道参观了重庆大足宝顶山的石刻。
秋阳斜照总相迎,蓝天碧云悠悠然的。车窗外,秋姑娘像一位出色的画家,在绵延起伏的群山间勾勒出或浓或淡、或深或浅的葱绿,托起一片蓬勃的生机。公路两旁散落着野菊花,他们灿烂着一个个金色的笑脸,温暖了我们快乐兴奋的心情。
于是,我提议开个诗词家庭背诵会,爸爸妈妈附和赞同。大文豪苏东坡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集体诵背拉开了序幕。很快,车里便飘响起《江城子・密州出猎》、《陋室铭》、《虞美人》、《春望》……大家乐在其中。
时间匆匆,不知不觉,我们便来到大足。秋风柔柔地夹杂着桂花的芬芳飘逸扑面,浸人心脾。顺着青石板铺就的道路,我们走过礼敬桥、瑞相桥,“天下大足”的石牌坊便映入眼帘,石路、石桥、石柱、石登、石牌楼……我感觉自己仿佛走进了石的海洋、石的世界。
拾阶而上,蜿蜒的石道上苔痕阶绿,登上宝顶山,一幅连绵不断的石刻群画卷震撼着我。那五万多尊摩岩造像星罗棋布、姿态各异,或坐、或立、或卧、或倚……向我们娓娓道着一个个启智明性的佛经故事。
最让我关注的是千手千眼观音!瞧,她眉小如月,朱唇点红,玉面生喜,俯瞰众生,一千零七支手上持着日、月、宝剑等各式各样的法器,如一幅令人眼花缭乱的孔雀开屏绚丽图,让人叹为观止。导游介绍,观世音菩萨曾发愿造福一切众生:我若是将来能利益一切众生,使他们都得到安乐,那么叫我的身体立刻生出一千只手,一千只眼睛来。于是长出了千手千眼,大地震动,诸佛放光照亮其身。
我们来到释迦涅磐像前,它是大足石刻里最大的一尊造像,全长31米。只见他头北足南而侧卧,体形丰圆壮硕,安详自若。而一旁的《九龙浴太子图》中,潺潺的山泉从那腾空欲飞九龙嘴里吐出,将“真龙天子”――释迦牟尼初生像全身淋浴,展示出唯我独尊的样子。
刻于青山际,活于绿水间。我畅想在巍峨的群山间,那些能工巧匠们用一把把斧锤,融入汗水和智慧,凿出了一场闪耀古今的石头盛会,铸成了一座石窟像艺术的典范宝库,让我震不已。
夕阳西下,我们走过老街、跨过古寺,依依不舍离开了大美大足。
篇23:用摩崖词语造句
摩崖拼音
【注音】: mo ya
摩崖解释
【意思】:山崖上刻的文字、佛像等。
篇24:用摩崖词语造句
1、今存寺庙3处,碑碣54块,摩崖刻石113处,古树名木千余株。
2、亭之南面峭壁上有现代书法家罗丹的“人长寿”巨幅摩崖石刻,分外醒目。
3、“琼安橡胶园”和琼崖龙江革命旧址、石虎山摩崖石刻等自然历史人文景观。
4、在四大石窟以外,还有许许多多石窟和摩崖造像,各有自己的风格,只是规模略小罢了。
5、大基山海拔478米,自山谷至山顶分布历代摩崖刻石24处。
6、山上还有三仙观、七宝楼、灵峰古苑、摩崖石刻等景观。
7、龙门石窟的摩崖刻经达19部之多,全部为初唐所刻。
8、泰山上的`摩崖石刻,都是精美的艺术品。
9、通过追溯摩崖发现经过和结合相关史料,凸显此摩崖在金石学、社会政治经济学和书法艺术上的价值和地位。
10、现存有“四神咒塔”塔碑、塔铭及塔基、摩崖石碑等文物。
11、结合巴蜀地区的历史文化背景,论述了巴蜀地区摩崖造像的历史源流及摩崖佛寺的建制。
12、终于,我们来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央坑村的古越文字摩崖石刻了。
13、孔望山佛教摩崖造像群堪称世界文化的奇观。
14、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是北京惟一一处大规模摩崖造像群。
15、我国乃至世界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弥勒佛前后经过九十多年建造而诞生。
16、在此基础上对华安仙字潭摩崖石刻史的分期、横向研究以及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等一系列问题做进一步的深入探讨,以期探寻其特点和规律;
17、分析仙字潭摩崖石刻在当代研究中出现低迷状态的内在原因,并瞻望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18、明代摩崖石刻也给古关要塞增添了几分威严。
篇25:江苏省无锡市石门摩崖楹联
〖石门摩崖刻石简介〗 石门摩崖在惠山三茅峰下距峰顶不远处。有天然石壁,排列如巨扉,顶出一泉,飞湍而下,划开一线,两门翼然。此即是著名之石门。清人书中记有“若要石门开,要等邵宝来。”之谚。悬崖上原有明邵宝所书石门两字,岁久剥落。后由清末无锡知县廖纶再书重刻。石门旁还有廖纶书“叠嶂栖云”、金渭滨书“洞庭春色”,皆为摩崖大字。
胜如天上坐;
宛在水中央。
——尤鸣梧题惠山摩崖
石路萦回九龙脊;
水光翻动五湖天。
——北宋·苏轼题惠山摩崖
这副对联刻在宽二点五尺,高二尺许的石壁上,笔力遒劲。“九龙”,即惠山。
山水清音,化私为公新气象;
春秋佳日,来青抱爽旧楼台。
——姚涤新题惠山摩崖
林园无俗情,最宜杨柳楼台,梧桐庭院;
江山留胜迹,莫负诲棠开后,燕子来时。
——邱铭九题惠山摩崖
风月本无边,拾翠有人,一角园林宜小坐;
楼台多入画,送青排闼,两山锡惠此平分。
——孙祖宏题惠山摩崖
“拾翠”,《洛神赋》:“或采明珠,或拾翠羽。”唐杜甫诗:“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傍山水筑园林,天然惠麓九峰,蓉湖八景;
就楼台成邱壑,地接二泉胜迹,五里香塍。
——钱鑑莹题惠山摩崖
谷陵变迁本无常,为一姓报功,何若与万民同乐;
岩壑也深如有约,品二泉著录,好留待三径重来。
——张轶欧题惠山摩崖
“三径”,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去试泉门五里而遥,聊从西麓荒祠,重筑园林辟花径;
与小金山一溪相隔,笑指北塘深处,万家灯火照蓉湖。
——许棫题惠山摩崖
龙光墖影,螭口溪声,改造旧规模,十万人家,偕来共乐;
池馆晨花,桥梁夜月,佐成新气象,百千客子,小住为佳。
——陆仁寿题惠山摩崖
“龙光”,即锡山龙光寺。
囿成不日,万象更新,轮轨正交通,岂容磷火狐禅,终沦岩壑;
寺渺惠山,二泉犹冽,竹罏将汲取,尽许村童野叟,共话桑麻。
——华文川题惠山摩崖。
“囿”,有围墙的园地。
拓地于湖山名胜之区,看风景今昔无殊,喜民物昭苏,同涉园林成雅趣;
从政本桑梓敬恭之谊,总国家建设伊始,愿英贤并起,漫耽泉石寄幽情。
——孙祖基题惠山摩崖
有四时佳兴同人,青山别墅,绿野华堂,虽无杜厦万间,愿庇孤寒开夏屋;
傍五里香塍辟地,茗椀风亭,藕花水榭,即此庾园数亩,且教士庶上春台。
——范廷铨题惠山摩崖
篇26:高中美术洞穴摩崖壁画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洞穴摩崖壁画
教学反思与回顾:
新课改在我市各校积极实施,我校使用的美术欣赏教材是1995年编订发行沿用至今的,非新课改教材,但只要能贯彻落实课改精神,在使用教材过程中充分发挥个人艺术素养,合理研究、利用原有教材、灵活整合教材,我认为一样能上出精彩的课来。本课在做一个积极的课改尝试:我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每节课的授课需要,拓展与之相关的知识,教学中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性、情感、个人审美倾向,营造一个自由开放的欣赏环境,这个课例在实际教学中收到理想的效果:
本课让学生有意识地运用比较的方法,大胆设想,用探究的眼光看待艺术作品,从学生的热烈争论中老师也会从中得到许多启发和感悟:譬如在欣赏人类最早发现的洞窟壁画——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壁画时,教师在课件中展示了原始洞窟壁画作品,欣赏了原始人狩猎的视频片段,和人类怎样因意向产生原始艺术绘画的视频资料,从表情可以看出,所有学生都感到很新奇,欣赏的热情非常高。当老师提出一连串目的明确的问题,如:“花山岩画画在距离江面一百多米高,在如斧劈刀削般、高耸险峻的崖壁上,这些图像是怎么画上去的?为什么而画?象什么?他们在做什么?”等,这些问题环环相扣,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围绕主题,做到教学的收放自如。
开放的课堂教学可以避免教师的一言堂,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和设疑设问,带给学生较强烈新颖的刺激,再放开束缚让学生自由展开讨论,可以说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这是学生美术教育的普及过程,也是美术鉴赏力的提高过程。学生五花八门的结论,教师都给予肯定和鼓励,容许这种合情理的肆意想像和多角度的任意观点,这对作品的鉴赏是很有帮助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变换提问、讨论、交流的方式,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造自由宽松,趣味盎然的学习氛围,而且能增强他们的求知欲,调动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审美感受得到升华。
为了适应乡镇学校的教学环境,我把文字、图像、影视资料课件自制成vcd,以便于在只有碟机和电视机的教室播放。课中把艺术与地理、历史、人文学科、社会、科学等纵横联接,与多功能型的美术鉴赏课件紧密配合,在教学中发挥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学生通过接触丰富的图像资料、鉴赏评析的过程和课件快速链接多种知识结构,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审美体验和教学效果。
篇27:楚雄彝文碑刻摩崖
楚雄彝文碑刻摩崖 -资料
楚雄州境内的摩崖很多,但彝文摩崖仅发现元谋江边乡卡莫彝村帝,当地人称“石城花园”的岩壁上有一处,摩崖共120字,内容主要是李氏家族的发展历史。卡莫崖未注年代,近旁刻有“环洲主人”和“环洲居主人”字以及题于清康熙年间的'八道汉文七言绝句。
彝文碑刻主要存留于武定、元谋、双柏等县。据勘察,武定县有彝文碑刻424块、元谋县18块、双柏县7块,彝文碑刻共有碑、山碑和界碑3个种类。
墓碑占彝文碑刻的绝大部分。其碑文因墓形制不同而有所差异。“一开式”(独门墓)的碑文有全为彝文,也有彝汉文同碑;“三开五滴式”(三门墓)则左碑多刻彝文墓志,
资料
碑上铭文最多600余字,少则50字左右。据目前所发掘,年代最早的为乾隆四十二年(1777),最晚的为1939年。
山神碑来文碑刻中数量不多,具代表性的有两块,一是武定县东坡乡矣赤丹村公所矣木古彝村,供奉一石虎,其座基前立有一彝文碑刻。共30字。字的内容是:该尊石虎乃村里的山神,祈求虎神保佑全村人丁兴旺,六畜安宁,五谷丰登。每年农历三月十三日,全村男女老少都要向石虎行祭献。另一处山神碑也在武定县,供立于该县发窝乡分多村公所康希德彝村山神树前。
山界碑数量较完整的碑刻发现于武定县发窝乡分多村公所罗矣更彝族后坟山,上刻有彝文137字。
篇28:北京石佛村摩崖造像
北京石佛村摩崖造像 -资料
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是北京惟一一处大规模摩崖造像群,在石佛村北的山崖上共雕有佛龛18处,1981年被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新发现的摩崖造像位于石佛村村南,距造像群约200米。洞宽两米,高1.6米,进深3米。洞穴左侧的山石上刻有“神仙洞”三个字,右侧的巨石上雕刻有一块摩崖碑,
资料
碑高约1米,碑心刻有“井泉龙王通海之神位”字样,两边还刻着一些人名。因年久风蚀,字迹已经不清,从落款上依稀可以辨出“大明嘉靖十二年”等字。此碑旁边的'一块菱形山石上刻有1米见方的“佛”字。该遗迹位于京西名刹戒台寺下,距今已有460多年历史,它的发现进一步明确了石佛村摩崖造像群的雕刻年代,对研究该地区明代佛教的发展意义很大。
篇29:花置寺摩崖造像
花置寺摩崖造像位于四川省邛崃市区西北约5公里的花石山。该造像始凿于唐朝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由原长安御赐敕授上京章敬寺僧马采创刻。该处造像原规模颇大,现仅存10龛,总长度为32.8米。1号龛为无量寿佛立像,通高4.7米。造像面部圆润丰腴,衣褶飘带质感轻薄,寓动于静,寓慈祥于庄严,颇具深厚的艺术魅力。文化部美术研究所的`专家鉴定为唐代摩崖造像中罕见的精品。2号龛为千手千眼观音经变,龛宽2.5米,深1米,毁损严重。3号龛刻西方净土变,通高2.8米,宽1.9米,经变诸像及西方极乐图尚完整可见。
4号龛由相连两龛组成,作平行对称排列。两龛构图大至相同,均由一佛、二菩萨、二弟子、二天王像及1745躯小佛像组成。俗称“千佛龛”。造型优美生动,莲座镂刻精巧。各龛造像继承中国佛教造像早期的庄重、雄浑和丰满诸特征。衣饰简朴,线条轻快流畅;布局严谨,刀法遒劲圆熟,充分体现出该处造像承北魏、盛唐的传统造像风格。
1980年7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摩崖石刻作文】相关文章:
1.大足石刻导游词
3.描写石刻的好句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