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作文
“神经蛙”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23篇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作文,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作文,希望你喜欢,也可以帮助到您,欢迎分享!
篇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卢梭
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至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伊萨克·巴罗读书的名言 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的光泽。--泰戈尔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如果不想在世界上虚度一生,那就要学习一辈子。——高尔基:《文学书简》 我扑在书籍上,象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高尔基 谁在装束和发型上用尽心思,谁就没有精力用于学习;谁只注意修饰外表的美丽,谁就无法得到内在的美丽。 作者:杨尊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作者:孔子 人做了书的奴隶,便把活人带死了。……把书作为人的工具,则书本上的.知识便活了。有了生命力了。——华罗庚 治学有三大原则:广见闻,多阅读,勤实验。——戴布劳格利 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歌德 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 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凯勒 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至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伊萨克·巴罗 书籍是你的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它非常忠实。--雨果 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种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为愚人。 作者:佚名 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富兰克林 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苏霍姆林斯基 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雨果6、书籍是培植智慧的工具。--夸美纽斯 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凯勒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与其用华丽的外衣装饰自己,不如用知识武装自己。--马克思 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狄德罗 书籍--通过心灵观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没有书,犹如房间没有窗户。--威尔逊 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巴金 书籍是你的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它非常忠实。--雨果 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歌德 与其用华丽的外衣装饰自己,不如用知识武装自己。--马克思 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 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卢梭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篇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作文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今天是星期天,我在家里读《中华传统美德格言》这本书,我读了以后,觉得受益非浅。特别是孔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句格言,对我的教育意义最大。
这个格言后面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说的是:范仲淹是北宋时大文学家。一次,他写了一篇文章,对自己的文章十分满意。后来他的朋友李泰伯
篇3:读书名言: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指”天资聪明却好学习,并且不以向别人请教他们认为很低端、很简单的问题为耻“这种难能可贵的学习精神。不耻下问语出《论语》。意思为哪怕是很低端的问题也会主动向人请教,也不感到羞耻。耻:以……为耻。问:请教。指人好学。下,字在此处应该是指的是问题的属性为“下”,而不是请教的人为“下”。孔子主张礼,如果这个成语的解释把“下”字作为被请教人的属性,则会先无礼于人,与他所主张的思想不符。——摘自百度百科《不耻下问》
基本解释
注释:耻:羞耻,奇耻大辱
出处 :《论语·公冶长》: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解释:
“凡人性敏者多不好学,位高者多耻下问。故谥法有以‘勤学好问’为文者,盖亦人所难也。孔圉得谥为文,以此而已。”[1] (释义:天性聪敏的人大多不爱学习,地位高的人又多以下问为耻。因此谥法中将”勤学好问“谥为文,这大概就是人们的困难之处吧。孔圉能够谥为文,也就是因为这样而已。)
用法 :动宾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褒义,形容虚心求教
反义词 :好为人师、骄傲自满
示 例 :真正的大学问家,在学术上都是精益求精,不断完善认知,有时甚至不耻下问,全方位的汲取营养。
演变 :现常指”聪明且好学习,不耻于向不如自己的人来问。“但这是一个错误的解释。
成语来由
尽管孔文子德行不佳——“孔文子使太叔疾出其妻而妻之。疾通于初妻之娣,文子怒,将攻之。访于仲尼,仲尼不对,命驾而行。疾奔宋,文子使疾弟遗室孔姞”[1] ,但是仍然被谥为”文“(在谥法中极高的谥号),这不免让子贡感到疑惑。而孔子对错分明,不否定他的难能可贵的优点,告诉子贡他的谥的来由——虽然他聪敏而地位高,却不耻于下问,这是常人所不及的。
非常经典的读书名言
1、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2、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4、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5、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7、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冯梦龙
10、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1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陈寿
12、读书如行路,历险毋惶恐。—— 《清诗铎·读书》
13、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程端礼
14、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程颐
1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1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18、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19、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20、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21、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22、三日不读,口生荆棘;三日不弹,手生荆棘。——清·朱舜水《答野节问》
23、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24、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25、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26、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2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28、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29、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30、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并明月霜天高。——朱熹
3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
32、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冰心
33、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美国)富兰克林
34、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美国)富兰克林
35、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朱用纯
36、读书时,我愿在每一个美好思想的面前停留,就像在每一条真理面前停留一样。——爱默生
37、光明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奥斯特洛夫斯基
38、读书是我惟一的娱乐,我不把时间浪费于酒店、赌博或任何一种恶劣的游戏。——(美国)富兰克林
39、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郑板桥
40、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狄德罗
41、早知今日读书是,悔作从前任侠非。——李欣
42、求学将以致用,读书先在虚心。——佚名
43、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44、我们读书越多,就越发现我们是无知的。——雪莱
45、读书如饭,善吃饭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疾病。——章学诚
篇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高三记叙文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高三记叙文
荀子曾说到“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舍,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大多古人在求学上有着很高的造诣,《劝学》就是最出名的一篇。
宋濂,明代著名的散文家,文人墨客无一不晓。宋濂不仅有得一手好文采,而且在政治上也颇受重视,尤其是明太祖朱元璋,将其封为“开国文臣”之一。“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句话用来形容宋濂再好不过了,宋濂很是热爱读书,四书五经样样精通,经常得到很多人的赞赏。可就是这么一位生活在聚光灯下的文人墨客,最喜欢做的事情是去拜访他人,学习知识。宋濂有次去拜访老师,学习知识。当时正是寒冬腊月,大雪纷飞,再加上衣物薄,更是让人寒冷难耐,但宋濂为了请教老师冒着大雪毅然前往了老师家,第一次去老师家,老师碰巧不在。
宋濂只好返回,过了几日,疑惑在宋濂心中任然没能解除,于是宋濂又冒着寒冷去找老师。这次去得时候,由于天气太冷,墨都冻住了,老师没有接见宋濂。第三次,宋濂还是满腹疑问的出发了,在行走的旅途中,由于雪大,路上的雪足足有半腿深,宋濂不幸掉入雪坑,身旁幸有仆人相助,才把宋濂救出来。宋濂被救出来的时候,鼻子脚冻的.发紫。老师终于被他的诚意所打动,给他传道授业解惑。后来,宋濂本着虚心求学的态度,向的人请教知识,在文学的道路上越有越远,成为了古代最出名的文学家之一。成功没有捷径,如果有的话,那么应该就是勤奋了。
凿壁偷光、头悬梁锥刺股等,都是勤奋好学的例子。正是因为勤奋,才会有汗水之后的蜕变。正是有了风雨,才会有美丽的彩虹。正是因为有了绝望,才有了绝处逢生希望。正是有了坚持,这个世界才多了那么多的美好。愿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天将降大任于你也!
篇5: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前不久,我读了一本书——《论语》,我之所以读它,是因为这本书中有很多经典的语句。
《论语》这本书一共分20篇,其中,学而篇、为政篇、里仁篇、公冶长篇等比较有名。以前,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我竟然不知出自于《论语》。如“父母在,不远游。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道不同,不相为谋,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朽木不可雕也……”
我读《论语》这部书,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我想在这部书中认识一个学富五车的孔子、一个富有仁义之心的孔子。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还是有必要读的。
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知知,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博学而笃志,切问近而思。”不正是一种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学习态度吗?学习的方法他讲究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甚至觉得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由此可见学习的重要性,学习是仁信的基础。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论语》六则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两则。前一则是说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后一则告诉我们敏捷而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义至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能者为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的人甚多。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就说我们班上的吧。在这个43人的班集体里,就有绘画巧匠、书法好手、篮球高手、象棋大师。还有的人是上知天文,下通地理;有的满脑子的数字;有的能歌善舞……多向我们身边的这些人学习,就像置身于万绿丛中的小树苗吸收着丰富的养分。高山,是那样地雄伟;大海是那样地壮丽无边。山之所以高,是因为它从不嫌弃每一块小石子;海之所以阔,是因为它积极地聚集好一点一滴不起眼的水。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的渊博,就必须善于从平凡的人身上汇集他们点滴之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个年纪不大的'小女孩还当上了爱因斯坦的老师;在樵夫、渔夫和一些平凡的人的帮助下,李时珍编写成了医药学著作——《本草纲目》……正是“不耻下问”造就这么多伟人。
仁义礼智信,国人都按这一标准去做,社会会更加和谐,我们的国家会成为文明、昌盛、礼仪之邦的泱泱大国。
篇6: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这句话选自于《论语?公冶长》,意思就是说“勤奋好学,不以向比自己不如的人请教为耻。”我想,这句至理名言应是我们当代学生乃至全社会所应具备的。
一定就有人问:“为什么呢?”
敏,乃勤奋也。好,乃喜爱也。所谓“笨鸟先飞早入林,”你勤奋好学终会有所成就。当你学习时,必有不懂的问题,向别人请教是必然的,有何“耻”可言。通过勤奋学习,会增长见知,提升自我;不耻不问,又会进一步地升华自己。因此,能做到它是十分重要的。况且,对于社会来说,每个公民谦虚而优秀,那么这个社会也就将得到无限的发展。对自己,对社会都有好处的事,何乐而不为呢?
那又怎样去做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呢?说起来简单而又复杂。
第一,敏。即是勤奋。要在心里暗暗地下定决心,努力去工作、学习。当然要付诸行动,嘴上清谈有什么意思呢?还要能坚持,有恒心和毅力。当然需要不是外界环境的干扰,仍旧能继续学习。像毛泽东少时不顾家里的反对,克服贫穷,毅然出门求学。没有读书的环境,就在繁闹的街边读书,丝毫不影响他学习。也就在这嘈杂中成就了一位伟人。
像汉代孙敬读书的“头悬梁”,战国苏秦读书的“锥刺股”,都是敏而好学的体现。喜爱学习,乐于学习,勤于学习,不止只有学生当如此,工作中的人也是这样。
对于“敏而好学”也许有不少人都能做到,而“不耻下问”呢?能有多少人?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问题,这可不仅仅是好不好学的问题,而且牵涉到自尊心、虚荣心的问题在内。人的天性往往不可思议。有的人位卑才低,求教于位尊者,才高者,那似乎没什么,不以为耻;一旦反过来,以位卑求教于位卑,以才高者求教于才低。往往会觉得别扭,也许会感觉不光彩,耻于开口了。
这种感觉多半来自于心理压力,我们当然要克服它。你可以进行自我暗示:“问个问题有什么嘛?”“他也许比我强呢!”“别人才不会这么在乎我呢,何难堪之有”……在自我暗示下,可以尽快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在不久之后,定会有显着效果。还有一个方法,就是人前人后都保持谦逊的作风,忘却自己造成的思想上的尴尬,久而久之,习惯了,也说真实了。
努力吧,朋友们,你一定会做到“敏而好学,不耻不问”的。
篇7:九年级下册五单元作文:敏而好学,不耻下问-800字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五单元作文:敏而好学,不耻下问-800字
今天是星期天,我在家里读《中华传统美德格言》这本书,我读了以后,觉得受益非浅。特别是孔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句格言,对我的教育意义最大。
这个格言后面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说的是:范仲淹是北宋时大文学家。一次,他写了一篇文章,对自己的文章十分满意。后来他的朋友李泰伯看了文章,建议把 “德”字改成“风”字,这样做既可以与前边的“云山”、“江水”相呼应,并且更有韵味。范仲淹觉得李泰伯言之有理,便接受他的意见。经过这个故事,更可说明,当自己有了令自己满意的成果,应当不耻下问,向人多请教。无论是谁,只要有学问,都该去向他们请教。
我平时就没有做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一点。正因为这样,我还失败过呢。记得有一天,我正在做奥数题,做着做着,一道题把我给难住了。我百思不得其解,可我还是一边思索,一边在草稿纸上比划着:“一定要把这道题给解出来。”大约过了十分钟,突然妈妈回来了,看到我正在做题,就不打扰我了,可又看见我愁眉苦脸,问我:“怎么了,解不出来了,我跟你一起解,好吗?”“不用了,我自己做。”我答道。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我还是没有把那道奥术题给解开。妈妈又走了过来,看了看那道题,思索了一会儿,“我知道了!”妈妈说道。她把那道题的`解法和意思全部告诉了我,我这才豁然开朗。还有一次,我记得我画了一幅画,自己认为画的很不错,就得意洋洋地拿给爱画画的妹妹看,妹妹看了以后说:“画得真好,我还画不出这样的画呢!”我高兴地笑了,妹妹也高兴地笑了。妹妹又仔细地看,她说:“哥哥,你好象有一处地方画错了。”“哪里?我看看。”我说。妹妹指着画说:“你画得是春天春意盎然的景象,可吹的是西北风,这可是牛头不对马尾了吧。”“哎呀,我真粗心啊!妹妹你真仔细啊,你可以做评画专家了。”我赞叹着。妹妹“哈哈”地笑了。
我读了这本书,真是大有收获。我以后一定改正这个缺点,一定要做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那我一定会有很大的进步,使自己更加完美。
篇8:1月高中国旗下讲话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月高中国旗下讲话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大家早上好!我是来自高一(22)班的范乔,今天我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时间如滚滚的车轮,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在悠久的历史长河里,沉淀着古人极其深刻的哲理。“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便是其中之一,它所蕴含的道理足以使万千学子受益终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出自《论语》,卫国有一个大夫叫孔圉,他勤奋好学,刚正不阿,死后被赐封为“文公”,子贡却认为他配不上这么高的称号,于是便问孔子:“孔圉的'学问及才华虽然很高,但是比他更杰出的人还很多,凭什么赐给孔圉‘文公’的称号?”孔子说:“孔圉非常勤奋,他如果有不懂的事情,就算对方地位或学问不如他,他都会谦虚地请教,一点都不因此感到羞耻,这就是他难得的地方,因此赐给他‘文公’的称号并不会不恰当。”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勤奋好学,不以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才能成就一世英名,也只有这样,才能够成为大学问家。
在历史的长河中,勤学好问的佳话并不鲜见。一次,孔子去鲁国国君的祖庙参加祭祖典礼,他不时向人询问,差不多每件事都问到了。有人在背后嘲笑他,说他不懂礼仪。孔子说:“对于不懂的事,问个明白,这正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啊。”
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路边搭建茅草凉亭,向过路的行人询问,经过几十年的辛勤搜集,加上自己废寝忘食的创作,终于完成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划时代的辉煌巨著《聊斋志异》。
孔子与蒲松龄都是文学史上著名的人物,他们本着虚心的态度,凭着虚怀若谷的情怀向不如己者询问,凉亭路问,问礼老子,学无止境,学海无涯,也正是他们这谦虚治学的态度成就了他们。
李时珍在研读古书时,发现诸家说法不一致,于是亲自“采药”,同时向许多有实践经验的医生、药工、樵夫、渔夫等人请教,终于鉴别考证了多种药物,为它们重新做出了科学结论,也最终完成了医学史上的著作《本草纲目》。
如果没有李时珍不耻下问地向各种人询问医药知识,又怎么会有惊世著作的诞生,中国的医学也不会向前迈进一大步,而我们也不能读到如此精妙的医书。无论是在哪一个朝代,都有勤奋好学的事例,因为人们都希望有一番成就,但唯有谦虚之人才能得到人们肯定。
同学们,不耻下问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都被人们奉为求学修身的圭臬。古人为求“一字师”而不耻下问的故事常在耳边,齐桓公向管仲请教治国方略的故事也深入人心。当我们遇到问号,应该用耐心将它拉直成为感叹号。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也只有不耻下问,我们才能够增长自己的知识。为了获得真知识,必“遇事一问”,同时也能“长一智”,问谁?问能者,问智者,问强者,也问不如己者,这样,知识学问才能不断丰富提高。我们要提倡和发扬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让它融入我们的性格,做知识的主人。希望我们所有的同学在今后的学习中都能拥有勤奋好学的习惯,成为学习的主人,在知识的天空尽情翱翔。
篇9:不耻下问
卫国大夫孔圉聪明好学,更难得的是他是个非常谦虚的人,在孔圉死后,卫国国君为了让后代的人都能学习和发扬他好学的精神,因此特别赐给他一个文公的称号。后人就尊称他为孔文子。
孔子的学生子贡也是卫国人,但是他却不认为孔圉配得上那样高的评价。有一次,他问孔子说:“孔圉的学问及才华虽然很高,但是比他更杰出的人还很多,凭什么赐给孔圉‘文公’的称号?”孔子听了微笑说:“孔圉非常勤奋好学,脑筋聪明又灵活,而且如果有任何不懂的事情,就算对方地位或学问不如他,他都会大方而谦虚的请教,一点都不因此感到羞耻,这就是他难得的地方,因此赐给他‘文公’的称号并不会不恰当”,
小学生作文大全
经过孔子这样的解释,子贡终于服气了。
【释读】耻:羞耻,耻辱。指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也不感到羞耻(耻辱)
【出处】《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篇10:不耻下问
不学不问无学问,
耻于请教必愚笨。
下定决心不要脸,
问事求知能上进。
篇11: 不耻下问作文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没错,在学校我们经常因请教老师收获了更多知识。其实,生活中也一样,随时请教身边更优秀的人,也会让自己得到进步。
上周六,笔畅作文组织学生们去西安品味高尔夫俱乐部。我们经过漫长的等待,终于来到了目的地,一下车,刺骨的寒风呼呼地吹着。已经九点多了,太阳公公还是不肯露出面来,几朵乌云把天空压得低沉沉的。尽管如此,同学们却异常兴奋地讨论着俱乐部的环境,追问老师教练在哪儿。
经过贾教练的简单训练后,我们来到了高尔夫练习场。
一进去,一大片绿油油的草地映入眼帘,真想躺在上面打几个滚儿。我跟着老师的脚步,来到打码区、穆老师给每个码位发了一个球杆,说:“每人打三球后就转给下一个人打。”
轮到我了,我迫不及待地接过球杆走到一个类似于草地的绿色垫子中央,这难道还不简单吗?刚才同级不同班的刘佳欣轻易就打了那么远。我握紧球杆,使出全身力气向球打去,忽然我觉得自己有点晕,球打飞了吗?空中找不到,我低头一看,那个小白球居然还在原地,它好像在说:“哼,就你还想把我打飞,想都别想。”我不愿放弃。试了几次,好像真不能把它怎么样。
我望着坐在椅子上的刘佳欣,心想:我要不要去问问她呢?可我跟她又不熟,她会不会不理我?那我能去问谁呢?就问她吧!我终于鼓足勇气向她走去,小心翼翼地问道:“你能帮帮我吗?”“好呀!”她答道。真的是太好了!
我们走到绿毯上去,她像个老师一样说道:“你首先要改正你的姿势。”她用手纠正着我的姿势。“然后你要把胳膊伸直,再向球打去。”她边向后退,边让我试一下。我用她教给我的方法,果然,球像箭一样地飞去,在空中划了一条美丽的弧线后,降落在50米处。太好了!我送给她了一个大大的拥抱表达我对她的感激。
生活就是这样,我们有所不足时就应该不耻下问。
篇12: 不耻下问作文
Hi!大家好,我是“不耻下问”。我同所有的品行住在心灵宫殿里。
WHAT?你问心灵宫殿是什么?都是做什么的?哦!告诉你也无妨。每个人在出生之前都要到心灵宫殿里选一些品行来作为一生永不分离的好伙伴。不怕你们笑话,我在心灵宫殿里的“冷宫”住了许多年了。奇怪的是,自从被誉为“中国当代保尔”的女青年――张海迪选我―不耻下问,作为一生中的好伙伴后,几乎没有人再选过我。与之相反,自高自大倒成了热门抢手了。唉!我只能静静地等候下一个像张海迪一样的人来选我。
“快!不耻下问,有人选你了。”
“真的?”我有一点不相信。
“还煮的呢!那么哩唆干什么?你再不来,那人可就要走了。”
哎!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
于是我有了一位小主人。“都怪你。”跟我一起被选进来的抱怨说:“就因为你叫小主人去问班级的差生,让别人看见了嘲笑了许久之后在班级迅速传开成为同学们的笑柄。小主人因此大哭了一场。你要为此负责。亨!谁要选了你就会丢掉所有的面子”“对呀!你要为此负责。”几乎所有的品行都反对我。
可我也帮了小主人不少忙啊!凡是认识小主人的,没有一个人不夸小主人是一个懂事,不耻下问的好孩子。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小主人已经成为一个公司的董事长了,家资过亿。当别人拜访主人时,自私自利却想把他们拒之门外,可是主人第一个把我请进门。他向众人推举我说:“各位,正是因为我有了它,所以我才有今天的成功。如果我没有它,恐怕我到现在还是一个一事无成的人。因此,我给大家一句忠言:没有了它,你永远是一个一事无成的人更不用说成功。”场上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霎时,我成了心灵宫殿里的名人,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我并且走向了成功。因此,我被列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
篇13:敏而好学的意思是什么
敏而好学的意思:
敏而好学:聪敏勤勉而好学。出自:论语.公治长第五篇。
【发音】mǐn ér hào xué
【出处】论语·公冶长 第五篇
【原文】子贡问曰:“孔文子(1)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2)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注释】(1)孔文子:卫国大夫孔圉(音yǔ),“文”是谥号,“子”是尊称。
(2)敏:敏捷、勤勉。; 好:喜好。
【译文】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他地位卑下 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叫‘文’。”
出处
本章里,孔子在回答子贡提问时讲到“不耻下问”的问题。这是孔子治学一贯应用的方法。“敏而好 学”,就是勤敏而兴趣浓厚地发愤学习。“不耻下问”,就是不仅听老师、长辈的教导,向老师、长辈求教,而且还求教于一般看来不如自己知识多的一切人,而不以这样做为可耻。孔子“不耻下问”的表现:一是就近学习自己的学生们,即边教边学,这在《论语》书中有多处记载。二是学于百姓,在他看来,群众中可以学的东西很多,这同样可从《论语》书中找到许多根据。他提倡的“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对后世文人学士产生了深远影响。
英文解释
Bright as (he) is, (he) is fond of studying. ;
篇14: 敏而好学的下
【意思】:
天资聪明却好学习,并且不以向别人请教他们认为很低端、很简单的问题为耻。
【出自原文】
《论语。公冶长第一十五》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拼音】mǐnérhàoxué,bùchǐxiàwèn
【注释】
1。 敏:聪敏。
2。 好:喜好。
3。 耻:羞耻,耻辱。
【例句】
真正的大学问家,在学术上都是精益求精,不断完善认知,有时甚至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全方位的汲取营养。
【反义词】:好为人师、骄傲自满
篇15:成语故事:不耻下问
成语故事:不耻下问
成语故事:不耻下问
大家都知道孔子是古代的一个教育家,还被人们称为“圣人”。他为人学识渊博,但还是虚心地向别人学习请教。
有一次,孔子到太庙祭祖,有不明的地方就向别人发问,旁边的人看见了,忍不住说:“难道你不是圣人吗?为什么还要别人呢?”孔子听了谦虚地说:“不懂就问嘛,有什么不好呢?”
还有一次,一个弟子问孔子:“为什么孔圉死后被人们称为“孔文”呢?”孔子回说:“因为他不耻下问,还聪明好学呢!”
我读完这两个故事,才知道成语中的心不耻下问的意思是:即使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请教也不会觉的耻辱。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成绩好的同学能放下架子虚心请教成绩不好的'同学,老师也能向学生请教,长辈能向孩子请教的好观象,我觉得他们一点不会觉得耻辱,因为他们也有不耻下问的精神。毛主席也曾经说过:“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觉的是千真万确的,我要紧紧记住这个真理。
篇16:《不耻下问》读后感
孔子经常教育自己的学生要认认真真地学习,不懂的就要请教别人。孔子人不认为向比自己地位地下人求教,是一种耻辱。正是因为孔子这样勤奋好学,才成为一代“圣人”。
读了这篇成语故事,我觉得应该向孔子学习,学习孔子不耻下问的精神。在学习中我有时候遇到不懂的问题,不愿向别人请教,怕别人嘲笑。我以后要学习孔子,遇到不会的问题要问别人,直到弄懂为止,只有这样学习成绩才会提高。
篇17:典故不耻下问
不耻下问意思
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典故不耻下问
卫国有个大夫叫孔圉,聪敏好学,非常谦虚。孔圉后,卫国国君为了让后人学习和发扬他的好学精神,特别赐给他一个文的称号。孔子有个学生名叫子贡,也是卫国人,他认为孔圉并不像人们所说的那样好,不应得到那么高的评价。于是去问孔子:凭什么赐给孔圉‘文’的称号?孔子说:孔圉非常勤奋好学,聪明灵活,而且经常向比自己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一点儿也不感到羞耻。
不耻下问:指不以向学问或职位较低的人请教为耻。
不耻下问造句
1、在学习上,我们不但要谦虚谨慎,而且还要能做到不耻下问。
2、其实,不耻下问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反而更显得谦虚。
3、孔子的不耻下问之说,很值得我们广大青少年学习。
4、在学习上,我们要有不耻下问的精神,要互相帮助,取长补短。
5、我曾经的老师不耻下问地向我请教电脑方面的问题。
6、不耻下问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和做人的态度,值得我们大家推崇。
7、虽然他在各方面都很优秀,但是他遇到问题仍然能做到不耻下问。
8、张老师不耻下问地向我咨询电脑绘图方面的知识。
9、只有能做到不耻下问的人才能学习和掌握到更多知识。
10、一个懂得不耻下问的人,往往能得到意外的收获。
11. 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要千方百计培养学生好学深思,不耻下问的良好学习习惯,努力探索问题的精神。
12. 只有不断用学习武装自己,不耻下问,就会从中获得更多的信息和更多的知识,个人能力的含金量就大,教育工作就会出色并赢得尊重。
13. 谦虚不是虚伪,更不是虚弱,而是放开心胸容纳他人,尊重他人;谦虚不是退避,更不是推委,而是虚怀若谷地精益求精,不耻下问地处处学习。
14. 自我评价:每日三省吾身,闵于行,而好于学,不耻下问,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15. 在教学态度上,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态度,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和不耻下问的思想。
16. 对学过的东西要温故知新,对不认识的东西要不耻下问,对于学习要学而不厌。
17. 你不但谦虚而且还不耻下问以及还在网上来征求答案。
18. 比如,课前主动预习,上课专心听讲,勤于动脑,善于思考,认真作笔记,大胆提问,积极回答问题,课后主动复习,善于归纳和,碰到问题要先动脑思考,然后使用工具书,要不耻下问。
19. 因此,提前完成任务的学生会主动帮助速度较慢的学生,速度慢的学生也会不耻下问。
20. 教师不是全知全能的,勇于面对,不耻下问,这样的胆魄不是人人都有的。
21、我们应当秉承不耻下问的精神,更好地来提升我们自身。
22、学习委员不耻下问的精神,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赏。
篇18:不耻下问反义词是什么
典故出处
《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近义词
不矜不伐、谦虚谨慎、功成不居
反义词
好为人师、骄傲自满、居功自傲
英文翻译
stoop to ask questions from common people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成语举例:在学习上,我们要有不耻下问的精神。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褒义,形容虚心求教
成语结构:紧缩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问,不能读作“wén”。
成语辨形:耻,不能写作“尺”。
成语谜面:向乞丐讨教
成语故事
春秋时代的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人们都尊奉他为圣人。然而孔子认为,无论什么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是生下来就有学问的。
一次,孔子去鲁国国君的祖庙参加祭祖典礼,他不时向人询问,差不多每件事都问到了。有人在背后嘲笑他,说他不懂礼仪,什么都要问。孔子听到这些议论后说:“对于不懂的事,问个明白,这正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啊。”
那时,卫国有个大夫叫孔圉(音yu),虚心好学,为人正直。当时社会有个习惯,在最高统治者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给他另起一个称号,叫谥(音shi)号。按照这个习俗,孔圉死后,授于他的谥号为“文”,所以后来人们又称他为孔文子。
孔子的学生子贡有些不服气,他认为孔圉也有不足的地方,于是就去问孔子:“老师,孔文子凭什么可以被称为‘文’呢?”
孔子回答:“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说孔圉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造句
1.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谓之“文”也。
2. 三人行,必有我师,只要肯放下架子,不耻下问,你就可以学到许多新的知识。
3. 当干部的要不耻下问,到下面去虚心听取意见,了解问题。
4.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5.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子
6. 孔子不耻下问,周公不耻下贱,故行成名著,后世以为圣。
7. 不耻下问,知错则改,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8. 要当一个好干部,必须深入群众不耻下问。
9. 中国人尽避自信,但是并不自封自闭,能够不耻下问而师夷。
10. 不耻下问,学识才会加深,因此肯去寻找的人才能有所发现!
篇19:不耻下问优秀精选
这个格言后面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说的是:范仲淹是北宋时大文学家。一次,他写了一篇文章,对自己的'文章十分满意。后来他的朋友李泰伯看了文章,建议把“德”字改成“风”字,这样做既可以与前边的“云山”、“江水”相呼应,并且更有韵味。范仲淹觉得李泰伯言之有理,便接受他的意见。经过这个故事,更可说明,当自己有了令自己满意的成果,应当不耻下问,向人多请教。无论是谁,只要有学问,都该去向他们请教。
我平时就没有做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一点。正因为这样,我还失败过呢。记得有一天,我正在做奥数题,做着做着,一道题把我给难住了。我百思不得其解,可我还是一边思索,一边在草稿纸上比划着:“一定要把这道题给解出来。”大约过了十分钟,突然妈妈回来了,看到我正在做题,就不打扰我了,可又看见我愁眉苦脸,问我:“怎么了,解不出来了,我跟你一起解,好吗?”“不用了,我自己做。”我答道。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我还是没有把那道奥术题给解开。妈妈又走了过来,看了看那道题,思索了一会儿,“我知道了!”妈妈说道。她把那道题的解法和意思全部告诉了我,我这才豁然开朗。还有一次,我记得我画了一幅画,自己认为画的很不错,就得意洋洋地拿给爱画画的妹妹看,妹妹看了以后说:“画得真好,我还画不出这样的画呢!”我高兴地笑了,妹妹也高兴地笑了。妹妹又仔细地看,她说:“哥哥,你好象有一处地方画错了。”“哪里?我看看。”我说。妹妹指着画说:“你画得是春天春意盎然的景象,可吹的是西北风,这可是牛头不对马尾了吧。”“哎呀,我真粗心啊!妹妹你真仔细啊,你可以做评画专家了。”我赞叹着。妹妹“哈哈”地笑了。
我读了这本书,真是大有收获。我以后一定改正这个缺点,一定要做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那我一定会有很大的进步,使自己更加完美。
篇20:不耻下问优秀精选
一个细雨霏霏的清晨,正是早自习的时间。几个用功的同学已静静地在自习教室里温课了。丰子恺匆匆走进教室,迅速取上了放在桌内的曲谱,又匆匆地离去,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一头扎进了细雨之中,快步向琴房走去。
这天轮到丰子恺还琴,这也是丰子恺最害怕的一件事。他没有吃饱饭,想利用还琴之前的十几分钟去抱一抱佛脚。当他推开琴房的门时,不禁一怔,但见李叔同先生早已静静地端坐在琴边。大风琴上的谱表与音栓都已安排妥贴,露出一排雪白的键板,犹如一件怪物,张着阔大的口,露着一口雪白的牙齿而蹲踞在那里。
丰子恺连忙向李先生鞠了一躬。
“你来了!”
李叔同用右手指着谱表说:“来,来,子恺,弹给我听听。”
丰子恺顺从地走近风琴,不安地坐了下来。而李叔同并不逼近他,也不正面督视他的手指,只是斜立在离他数步的桌旁。
琴声响了,节奏紊乱的曲调显然说明丰子恺内心十分紧张。他不敢抬头看先生,只顾低头注视着自己的手指,从双眼的余光中,他仿佛窥见李先生的眼睛不时地流露出不满的神气。
“键板按错了一个!重来……”
“手指用错了一个!重来……”
丰子恺越弹越急,心头就象是压了一块大石头,一首中速的乐曲,竟弹奏成了一首“跑马曲”。“坏了,今天要砸锅了!”丰子恺已经意识到今天必定失败。还不待他细想,只听见李叔同先生用平缓而又严肃的语调低声说:“去吧,下次再还!”
丰子恺只好默默地站起身来,深深地向先生鞠了一躬,随即便闷闷不乐地离开了琴房。他知道,这会儿得再回去加上刻苦练习的功夫了。
下午,天色阴沉得厉害,不到六点,天就暗了下来。在从食堂到自习教室的路上,丰子恺仍在为早晨还琴的事懊丧。他低着头,缓缓地行走,右手的.拇指和食指不停地摸弄黑色制服的第三颗钮扣。“真是倒了大霉!第一次还琴就未通过,李先生准要把我看成一个没有音乐细胞的傻瓜了。”丰子恺这么想着,一种从未有过的失落感占据着他的全个身心。
“子恺、子恺!”丰子恺正走着、走着,突然有人在离他很远的地方叫他。他漫不经心地回头一看,原来是刘质平一边喊着,一边朝他奔来。
且说丰子恺在那次与刘质平为了谁先了解李叔同而发生争执以后,他俩反而更加亲近了。加上刘质平比丰子恺高两级,又有音乐的才气,很受李叔同的赏识,他平时的为人也不错,丰子恺倒也愿意与他交往。此时,刘质平叫喊着追赶他,丰子恺也就停住了脚步。他举头望了望阴沉沉的天空,又做了一次深呼吸,想以此来稳定一下自己的情绪。刘质平气喘嘘嘘地跑到丰子恺跟前,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子……子恺……!你让我找……找得好苦!”
“有事吗?”丰子恺淡然地问,一只脚顺势踢飞了一块碎石子。
篇21:不耻下问造句
不耻下问造句
1、我们学习要有不耻下问的精神,善于并且敢于向别人学习。
2、课前主动预习,上课专心听讲,勤于动脑,善于思考,认真作笔记,大胆提问,积极回答问题,课后主动复习,善于归纳和,碰到问题要先动脑思考,然后使用工具书,要不耻下问。
3、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虚心好学,不耻下问,不矫揉造作。
4、协作学习的主体还是学生,任何学生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不耻下问,对同学们的提问,要求有问必答,并要求尽可能给出正确的答案。
5、一个人要做到时时事事都能够谦虚谨慎并非易事,尤其是要做到如曾子所说的不耻下问,更是需要经过长期的自我修养才有可能达到的。
6、因为他不耻下问,所以他能把各种事情都处理得很好。
7、不耻下问才能有学问。
8、如我的普通话发音不准,我主动请教发音好的同学,并向他们学习,虽然,我的发音常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但我的谦虚,我的好学,我的不耻下问,却给同学们起了表率作用,还培养了他们诚实的品格。
9、不耻下问,学识才会加深,因此肯去寻找的人才能有所发现!
10、由于从小耳濡目染父母的正派作风,当被问及学习态度时,孩子们异口同声的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2、虽然开放了,但很多想法在我们脑子里还是根深蒂固,现实中高傲的人为谋生而孜孜不倦地学习,却又总是不屑于不耻下问,最后只能是一事无成。
13、而且在如今的信息时代,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可能比教师多,所以教师还需要放下架子,不耻下问,这对教师提高自身素质也是有好处的。
14、不耻下问是一种传统美德,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15、我们会注意每一个好的创意,并会不不耻下问的借鉴一下。
16、要有求知的渴望,虚怀若谷,不耻下问的精神。
17、学习,不仅要做到虚怀若谷,还要做到不耻下问。
18、教师不是全知全能的,勇于应对,不耻下问,这样的胆魄不是人人都有的。
19、虚心求艺,不拘门派,博采众长,不耻下问。
20、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因此,我们应该不耻下问。
21、家长要提醒和鼓励孩子不仅要不耻下问,而且还要不羞与上问。
22、三千年前孔子就教育我们要不耻下问。
23、为了提高你的学习成绩,你应该不耻下问。
24、以昨天为鉴。以今天为乐。以明天为盼。永远不耻下问最重要。
25、孔子遇到不懂得东西就不耻下问,最终成为伟大的思想家。
26、聂先生是常向他上小学的'儿子请教的,不耻下问的精神可嘉。
27、主要包括主动学习观点,认真求实观点,能做到不耻下问。
28、给我的印象他是一位很积极主动的学者,不懂的东西他会不耻下问。
29、三人行必有我师,有问题要不耻下问;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30、因此,提前完成任务的学生会主动帮助速度较慢的学生,速度慢的学生也会不耻下问。
31、一个谦虚的人会不耻下问,因为他知道,知识的海洋如此浩瀚,一个人在一生中能学到的只是沧海一粟。
32、你如果要学习,就要不耻下问。
33、就要不耻下问,要尊重别人,要诚实谦虚,虚怀若谷,不可自以为是,浅尝辄止。
34、我们有不懂的要及时问人,做到不耻下问.
35、教师不是全知全能的,勇于面对,不耻下问,这样的胆魄不是人人都有的。
36、只有不断用学习武装自己,不耻下问,就会从中获得更多的信息和更多的知识,个人能力的含金量就大,教育工作就会出色并赢得尊重。
37、当我们在学习时遇到难题时,我们就应该不耻下问地向老师请教.
38、第三,要向现实社会学习,向学生学习,具有不耻下问的学者之风。
39、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要千方百计培养学生好学深思,不耻下问的良好学习习惯,努力探索问题的精神。
40、教师应在教室巡回指导,及时掌握各小组活动的情况,加强对学生的指导,经常听取他们在小组活动中的真实体验,肯定他们的成绩,鼓励他们不耻下问,积极参与语言实践。
41、到办公室工作后,我谦虚好学,不耻下问,系统学习了有关业务知识和各级各类文件精神,初步具备了一个文秘人员所必需的业务知识和政策水平。
42、在学习上,我们要有不耻下问的精神。
43、不论是学习什么,我们都要抱着不耻下问的态度,这样才能学好
44、中国人尽避自信,但是并不自封自闭,能够不耻下问而师夷。
45、你寻找它。在学习上应当不耻下问。
46、我们一直在讲求公平,客观,在讲求不耻下问,然而,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九的人根本做不到。取而代之的,是人的顽固不化。
47、在认识论上,主张学而知之,不耻下问,敏而好学,实事求是。
篇22:不耻下问造句
1、三人行,必有我师,只要肯放下架子,不耻下问,你就可以学到许多新的知识。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子
3、不耻下问,学识才会加深,因此肯去寻找的人才能有所发现!
4、中国人尽避自信,但是并不自封自闭,能够不耻下问而师夷。
5、因为他不耻下问,所以他能把各种事情都处理得很好。
6、在学习当中,遇到问题要不耻下问。
7、要有求知的渴望,虚怀若谷,不耻下问的精神。
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谓之“文”也。
9、你寻找它。在学习上应当不耻下问。
10、不耻下问是一种传统美德,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11、孔子不耻下问,周公不耻下贱,故行成名著,后世以为圣。
1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3、我们会注意每一个好的创意,并会不不耻下问的借鉴一下。
14、我们一直在讲求公平,客观,在讲求不耻下问,然而,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九的人根本做不到。取而代之的,是人的顽固不化。
15、三人行必有我师,有问题要不耻下问;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16、当干部的要不耻下问,到下面去虚心听取意见,了解问题。
17、孔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8、不耻下问,知错则改,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9、就要不耻下问,要尊重别人,要诚实谦虚,虚怀若谷,不可自以为是,浅尝辄止。
篇23:不耻下问造句
不耻下问造句(精选73句)1、我们应当虚心向别人学习,不耻下问,对同学们的提问,要求有问必答,并要求尽可能给出正确的答案。
2、不论是学习什么,我们都要抱着不耻下问的态度,这样才能学好。
3、由于从小耳濡目染父母的正派作风,当被问及学习态度时,孩子们异口同声的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4、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虚心好学,不耻下问,不矫揉造作。
5、为了提高你的学习成绩,你应当不耻下问。
6、我们一向在讲求公平,客观,在讲求不耻下问,然而,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九的人根本做不到。取而代之的,是人的顽固不化。
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谓之“文”也。
8、当干部的要不耻下问,到下头去虚心听取意见,了解问题。
9、一个谦虚的人会不耻下问,因为他知道,知识的海洋如此浩瀚,一个人在一生中能学到的只是沧海一粟。
10、就要不耻下问,要尊重别人,要诚实谦虚,虚怀若谷,不可自以为是,浅尝辄止。
11、三千年前孔子就教育我们要不耻下问。
12、要有求知的渴望,虚怀若谷,不耻下问的精神。
13、在学习上,我们要有不耻下问的精神。
14、连这样伟大的科学家都能不耻下问,何况我们这些普通人!
15、不耻下问,学识才会加深,所以肯去寻找的人才能有所发现!
16、斯特恩表示他已经意识到了别的联赛在那里获得的成功:“我们将会时刻关注与我们的计划相关的方案。我们会注意每一个好的创意,并会不不耻下问的借鉴一下。”
17、在学习上,我们要有不耻下问的精神。
18、你寻找它。在学习上应当不耻下问。
19、主要包括主动学习观点,认真求实观点,能做到不耻下问。
20、要有求知的渴望,虚怀若谷,不耻下问的精神。
21、孔子不耻下问,周公不耻下贱,故行成名著,后世以为圣。
22、到办公室工作后,我谦虚好学,不耻下问,系统学习了有关业务知识和各级各类文件精神,初步具备了一个文秘人员所必需的业务知识和政策水平。
23、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所以,我们应当不耻下问。
24、三人行必有我师,有问题要不耻下问;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25、如我的普通话发音不准,我主动请教发音好的同学,并向他们学习,虽然,我的发音常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但我的谦虚,我的好学,我的不耻下问,却给同学们起了表率作用,还培养了他们诚实的品格。
26、我们会注意每一个好的创意,并会不不耻下问的借鉴一下。
27、我们有不懂的要及时问人,做到不耻下问。
28、给我的印象他是一位很进取主动的学者,不懂的东西他会不耻下问。
29、不论是学习什么,我们都要抱着不耻下问的态度,这样才能学好
30、课前主动预习,上课专心听讲,勤于动脑,善于思考,认真作笔记,大胆提问,进取回答问题,课后主动复习,善于归纳和,碰到问题要先动脑思考,然后使用工具书,要不耻下问。
31、不仅仅仅仅仅仅要多学,还要多温习,甚至要不耻下问才能考出好成绩。
32、教师应在教室巡回指导,及时掌握各小组活动的情景,加强对学生的指导,经常听取他们在小组活动中的真实体验,肯定他们的成绩,鼓励他们不耻下问,进取参与语言实践。
33、中国人尽避自信,可是并不自封自闭,能够不耻下问而师夷。
34、我们一向在讲求公平,客观,在讲求不耻下问,然而,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九的人根本做不到。取而代之的,是人的顽固不化。
35、学习,不仅仅仅仅仅仅要做到虚怀若谷,还要做到不耻下问。
36、主要包括主动学习观点,认真求实观点,能做到不耻下问。
37、家长要提醒和鼓励孩子不仅仅仅仅仅仅要不耻下问,并且还要不羞与上问。
38、课程改革的今日,我们要千方百计培养学生好学深思,不耻下问的良好学习习惯,努力探索问题的精神。
39、因为他不耻下问,所以他能把各种事情都处理得很好。
40、教师不是全知全能的,勇于应对,不耻下问,这样的胆魄不是人人都有的。
41、三人行,必有我师,只要肯放下架子,不耻下问,你就能够学到许多新的知识。
42、不耻下问是一种传统美德,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43、就要不耻下问,要尊重别人,要诚实谦虚,虚怀若谷,不可自以为是,浅尝辄止。
44、提前完成任务的学生会主动帮忙速度较慢的学生,速度慢的学生也会不耻下问。
45、孔子遇到不懂得东西就不耻下问,最终成为伟大的思想家。
46、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47、你不但谦虚并且还不耻下问以及还在网上来征求答案。
48、作为强势的政治领袖,邓小平不耻下问,不少真实信息经过各种渠道进入他的耳中,从而保证了在现行制度下作出巨大贡献。
49、我们学习要有不耻下问的精神,善于并且敢于向别人学习。
50、在学习上应当有不耻下问的精神,切不可不懂装懂。
51、不耻下问是一种传统美德,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52、三人行必有我师,有问题要不耻下问;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53、我们学习要有不耻下问的精神,善于并且敢于向别人学习。
54、虚心求艺,不拘门派,博采众长,不耻下问。
55、第三,要向现实社会学习,向学生学习,具有不耻下问的学者之风。
56、一个人要做到时时事事都能够谦虚谨慎并非易事,尤其是要做到如曾子所说的不耻下问,更是需要经过长期的自我修养才有可能到达的。
57、在学习当中,遇到问题要不耻下问。
58、并且在如今的信息时代,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可能比教师多,所以教师还需要放下架子,不耻下问,这对教师提高自身素质也是有好处的。
59、教师不是全知全能的,勇于应对,不耻下问,这样的胆魄不是人人都有的。
60、聂先生是常向他上小学的儿子请教的,不耻下问的精神可嘉。
61、在学习上应当不耻下问。
62、对学过的东西要温故知新,对不认识的东西要不耻下问,对于学习要学而不厌。
63、聂先生是常向他上小学的儿子请教的,不耻下问的精神可嘉。
64、不耻下问,知错则改,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65、不耻下问是一种传统美德,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66、孔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67、你如果要学习,就要不耻下问。
68、以昨日为鉴。以今日为乐。以明天为盼。永远不耻下问最重要。
69、仅有不断用学习武装自我,不耻下问,就会从中获得更多的信息和更多的知识,个人本事的含金量就大,教育工作就会出色并赢得尊重。
70、虽然开放了,但很多想法在我们脑子里还是根深蒂固,现实中高傲的人为谋生而孜孜不倦地学习,却又总是不屑于不耻下问,最终只能是一事无成。
71、在认识论上,主张学而知之,不耻下问,敏而好学,实事求是。
72、中国人尽避自信,可是并不自封自闭,能够不耻下问而师夷。
73、当我们在学习时遇到难题时,我们就应当不耻下问地向教师请教。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作文】相关文章:
4.不耻下问造句
6.不耻下问的反义词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