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听课记录
“骤得”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五年级语文听课记录,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五年级语文听课记录,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篇1:五年级语文听课记录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写的是什么吗?)齐读课题:荷花。
2.语言渲染:从古至今,荷花就是文人最喜爱的植物之一,描写赞美荷花的诗文数不胜数,我古代伟大的诗人屈原、李白、苏轼等都曾吟咏过荷花。人们称荷花为“花之君子”。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篇有关荷花的文章,它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文章的题目就叫“荷花”。
3.哪些同学看过荷花?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看过的荷花。I(亭亭玉立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
这样的荷花,同学们还想看吗?在学习课文前,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伴着美妙的音乐,去荷花池边欣赏一下荷花的美丽风姿。请同学们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播放背景音乐)
二、初读课文,熏陶情感:
1.引起阅读兴趣:老师发现,同学们刚才在听、在看的时候都快入迷了。从你们的表情中老师看提出来,大家都被美妙的音乐和美丽的画面深深地吸引住了。你们是这样看荷花的,那么作者又是怎样看荷花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叶圣陶爷爷的'这篇《荷花》,看看叶爷爷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美好的享受?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l)遇到生字多读几遍,除了读准字音之外,还要看清字形。(2)把句子读通顺。(3)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3.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词语:
挨挨挤挤 莲蓬 花骨朵 饱胀 翩翩起舞 舞蹈 蜻蜓 昨夜 好梦 破裂 一幅 衣裳
(2)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充分朗读,激活语感:
(1)解决了这些读书时的“拦路虎”,我们就可以美美地读一读叶圣陶爷爷的这篇《荷花》啦。有谁愿意大声地读一读这篇课文呢?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对于举手的同学,对他们的自信或勇敢给予充分的肯定。
(2)说说叶爷爷是怎样看荷花的?(迫不及待地看荷花、津津有味地看荷花……)
(3)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看荷花时,老师趁势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是从哪段课文中体会到这一点的,再组织学反复诵读相应的段落。(课文第2段可组织学生进行发散性诵读,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不同的感受和韵味;课文第3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竞赛性诵读,鼓励学生一个比一个读得好;课文第4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示范性诵读,以优生的朗读为样板,鼓励学生向优生学习朗读。)
(初读时的充分诵读,就是为了使学生读透课文,为感悟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读的多了,学生理解的也就多了,老师需要讲解的也就少了。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便是这个道理。现今,我们也常说让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但仅仅靠讲读课文时的那点“读”是远远不够的。一节课,老师要带领学生理解课文,又要让学生读中感悟,时间根本是不允许的,结果仍然是老师“包办代替”――老师讲得多,学生读得少。因此,在初读时就要让学生多读课文、读透课文,过了这一关,到精读课文、品读课文时,学生对课文的感悟、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4)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师帮生,或生生互助,解决每段中不理解的词义,如:
①翩翩起舞:形容轻快地跳舞。
②挨挨挤挤:本课形容荷叶长得很密,互相挤在一起。
③清香:清淡的香味。
④饱胀:饱满得发胀。
⑤破裂:出现裂缝。
⑥姿势:身体呈现的样子。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出示问题,指导再读:叶圣陶说过这样一句话:“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意思是说,作者写文章的时候一般是有比较充分严密的思考和准备的,文章中是有思路即内在脉络可寻的。我们阅读欣赏文章的时候,如果能够遵循作者的思路,就有可能比较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立意和作者的寄托。
大家能不能理清楚这篇课文的脉络,把握住作者的思路呢?带着这个问题,请大家再去认真读课文。
2.小组讨论。
3.交流讨论结果:课文共五个自然段,按照观赏荷花的顺序主要写了“看荷花”和“想荷花”两大部分或者说“初闻荷香”、“再赏荷姿”、“幻化荷花”三部分。
(在新的教学思想下,我们不提倡以往的给课文划分段落。其实对一篇文章的理解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需要一个死的划分,就如这篇文章,可以分为“看荷花”和“想荷花”两部分或者“初闻荷香”、“再赏荷姿”、“幻化荷花”三部分,甚至还会有其他的划分方法。但把握思路、理清脉络也是需要的,只是在方法上、思想上灵活一些,只要有道理就可以,不必再追求一个死板的、固定的答案。)
4.小结:文章叙述、描写、抒情,脉络清晰,层层深入,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荷花之美,把作者热爱荷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一步步推向高潮。让我们再一次美美地读这篇文章。
5.配乐齐读全文。
四、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用“查阅《古诗通》、询问家长、上网查询”等方法搜集古代咏荷的名诗名句。
篇2:五年级语文的听课记录
自己根据同事的笔记整理一下,学习一下,但愿没有曲解的意思在里面。
一、导入
二、任务
1、练习朗读
2、认识课文
3、品位细节
4、表达感受
三、活动一:练习朗读
1、朗读要做到读音准确,建议大家用“圈读”生字词的方式练习读音。
2、朗读要注意表达语气,建议大家用“选读”精彩段落方式练习体会。
活动二:认识课文
建议大家从内容、人物、结构、写法、全文主旨等角度来做正面的练习。
1、用“这是 的一篇课文”的句式来说话。
2、用“这篇文章写了一个 的故事”的句式来说话。
总结:1、写“我”的“童年故事”的文章――回忆性。
2、先叙事再叙感,层次分明的文章――清晰性。
3、基本上由“细节”构成的文章――生动性。
4、通过一件小事表现多个人的文章――艺术性。
5、通过一件事表达生活感悟的文章――哲理性。
活动三:品位细节
请同学们自选内容,选择句式说话。
1、亨特的爸爸是一个 的人。
2、课文对亨特的描写,最突出的特点是?
文中对“我”的描写,最成功的地方是心理描写。
活动四:表达感受
现在我们试着说一句话来表达学习课文之后的感受,这句话要用上“走一步,再走一步”。
如:我多年坚持作读书笔记,有同事问我是怎样坚持下来的。我说:每天做一点吧,走一步,再走一步。人在很累的时候要像运动员那样,挥一挥紧握的拳头,学会鼓励自己。
先把自己写的句子念给自己听。
本节课活动小结:
1、朗读活动――练习朗读。
2、理解活动――认识活动。
3、分析活动――品位细节。
4、体验活动――表达感受。
篇3:五年级语文的听课记录
10月21日上午,高新区教研室在付山小学举行语文教学研讨会。听了两节语文课,分别是付山小学邢慧清老师指教的三年级语文《美丽的小兴安岭》和宝鑫小学宋杰老师指教的五年级语文《我的战友邱少云》。教研室曹志广老师对两节课做了精彩的点评,并针对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讲了四点意见。最后教研室晏景主任做了重要讲话。现将参加此次活动的感受整理如下。
一、美丽的小兴安岭
1、导入:(8:00)
⑴ 欣赏一幅小兴安岭森林的图片,请同学说一说“图上的树木多不多?”(学生回答“千千万万”“数不清”“像绿色的海洋”)
⑵ 连续欣赏几幅图片说说怎么样板书美丽的小兴安岭。
⑶ 观看录象资料。(8:09)
2、学习课文:
⑴ 集体学习:
① 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并与同学交流。(8:13)
② 投影出示文中的词语,检查朗读。
③ 指名朗读描写春天的部分,其他同学画出所描写的景物。
找出文中描写很美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
指导理解“抽出”
④ 总结本段的学习方法。(8:18)
⑵ 小组学习其余部分:
① 投影出示学习要求。
② 分小组学习描写夏、秋、冬部分的'内容。(8:20)
⑶ 交流讨论:
① 指名回答夏、秋、冬描写的景物。(投影出示表格,添表)。
② 学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师相机指导理解。
③ 如果要去小兴安岭你会选择在什么季节?
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朗读课文。(8:35)
一人朗读,配乐,其余同学观看动画。
4、深入理解课文:
⑴ 板书花园、宝库
⑵ 思考: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花园、宝库?
5、作业:可以写写自己的家乡。
【点评】
这节课老师通过图片、录像、课文等多种形式来使学生认识美丽的小兴安岭,使学生对小兴安岭的景色、物产有了深刻的印象。老师先带领学生一块分析描写春天的部分,并总结出学习方法,然后让学生分小组来学习课文的其余部分,这样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讲课过程中还设计了几处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语句,让学生选择会在什么季节去小兴安岭旅游等环节,都体现了老师重视学生的学习感悟,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精神。
导入部分的录像资料只是让学生看了一遍,看完就过去了。我觉得这个地方应让学生根据预习的情况,联系录象资料来说说小兴安岭有哪些景物,给自己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然后再去理解课文。在第三个环节配乐朗读并让学生观看动画课件时,课件的内容并不能和课文完全相符,实际上限制了学生的想象。这里可只留背景音乐,让学生边听朗读边去想象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
在最后对课文中心思想的理解和感悟上,还缺乏进一步的提升。小兴安岭向人们奉献出了丰富的物产,作者对小兴安岭的热爱之情,没有引导学生去体会,进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篇4:五年级语文猫听课记录
寒露已过,再有三天就是霜降了,气温明显低了下来。校园里,炸酱草在风中瑟瑟发抖,合欢树下有了片片落叶,月季的花苞凋落在枝头-----难道,这冬天就要来到了吗?
走进四年级的教室,依然感觉那么温馨。
后黑板上,“一周卫生评比”记录着每个小组值日的成绩;“本周优秀日记”下写着几个孩子的名字;“经典诵读”板块抄写着本周晨诵的内容;“英语乐园”里是一个英语小幽默。
讲台上,是英姿飒爽的老师,讲台下,是整整齐齐的孩子。一切都那么井然有序;一切,都让人心中宁静而踏实。
这一节,是四年级的语文课,这是郝满意老师的主阵地。这节课学的是《猫》的第一课时。
去外面听课,很少能听到第一课时,原因众所周知,第一课时的任务一般是初读课文和写生字,侧重于机械的训练,体现不出老师的十八般武艺,不容易上得精彩。
郝老师的第一课时,打算怎么上呢?我静心聆听。
首先,老师请学生回忆本单元学过的写动物的文章,孩子马上回忆了出来,然后用“鹅固然可爱,有个性,但在作家老舍的笔下,猫又是怎样一种动物呢?”过渡到新课的学习。
出示课题后,老师请学生用“老方法”读课文。(何为老方法?这也许是郝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语言密码。经过老师的重申,我才明白,原来是把课文读三遍,他们的语文课,每学到一篇新课文,总是先自由读上三遍。)
按照老师的要求,学生开始大声自由朗读。
大约十一二分钟后,老师示意学生停下来,开始进入第二个环节,“当众朗读”的环节。
当众朗读,他们也有“老方法”,就是当一个孩子被老师叫到的时候,他可以请他的一位好友和他读相同的一个段落,俩人互相纠正读错的地方,再比比谁读得更好。
就这样,大约共有十名同学参与了当众朗读。在朗读中,纠正了“屏息凝视”中“屏”等字的读音。老师带着孩子反复朗读了容易错的字词。这个过程大约用了十七分钟。
接下来,就进入了字词训练的环节。老师提前在黑板上板书了这一课的一类字和二类字。邀请学生上台给汉字注音,好让学生把生字的音掌握准确。
五六个孩子被请上了台,其他孩子直接把字音批注到课本上,然后组长拿给老师检查,其他孩子让组长检查。
很快,台上的孩子全部把拼音加好了,老师让全体学生停下来,对照黑板上的字及注音,共同讲评,请孩子分析容易错的字,有“辟,痒,踩”,请孩子把这几个字书空数遍,加深印象。
这个环节刚刚结束,下课铃就响了,还有个别孩子的注音没来及让组长检查,估计课间得加个班了。
课间,我和郝满意老师交流了看法,得知他们下节课的安排是这节课的延续,依然是巩固生字,先把生字写熟练了,会默写了,再完成《学习与提高》上的基础题。这些都掌握好了,再学习课文。然后再完成和课文相关的阅读类题目。
这个课堂模式或者说课堂流程是我们所普遍采用的。万丈高楼平地起,从字词入手,把字词掌握扎实了,再往下进行,这也算是比较有实效的课堂吧。
总之,我的感觉就是,这节课的训练很扎实,不管是读课文,还是给生字注音,都是请学生当众读、写,发现问题,及时面对全体学生一起纠正,避免其他孩子犯类似的错误。
对这节课,我也有个小小的建议。在指导孩子读书方面,应再下一番功夫。孩子读书的时候,有种劲儿使过了的感觉,包括我家姑娘,(今天课堂上她也当众朗读了),为了读出感情来,就捏着嗓子细细地读,反而显得矫揉造作了。就用孩子的童音,多好。在以后的课堂中,还希望老师能加以引导。
我们的郝满意老师,是一名公认的责任心强,工作踏实努力的好老师。他在县里和市里都上过公开课,而且给县市的教研员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他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实践,乐于探索。天道酬勤,他的课堂教学之路一定能走得越来越宽广。
篇5:五年级语文猫听课记录
今天听了刘小溪老师讲授的《猫》一课,感受颇多,下面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
《猫》一文是著名作家老舍的经典之作。作者通过观察猫的神态、动作,倾听猫的叫声,以及对猫的一片喜爱之情为主线,把猫的古怪性格及小猫的可爱形象描写得栩栩如生。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以风趣亲切,通俗晓畅的语言,表现了猫的性情,字里行间流露出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
一、在教学中努力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年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刚上课时,刘老师请学生说猫给自己留下的印象,创设了自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这节课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整节课中教师能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和自信心。
二、在教学中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课标》中明确指出:教学中要运用多种方式读书,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就是要发挥语文课程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独特功能,使学生在感受到语文材料、感悟人文内涵的过程中,受到心灵的感动、人格的感化。读书是语文教学的特质,只有让学生实实在在地读,真真切切地读才能使学生感受老舍先生的爱猫之情,才能使学生与老舍先生产生情感共鸣,才能使学生与文本对话,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在这节课中,为帮助学生体会老舍先生爱猫、爱生活的情感,教师设计了自由读、默读、浏览、指名读、有体会地读、师生共读、推荐读、边想象边读、评读等多种读书形式。在各种读的形式中,学生由于各自的理解不同,对不同字句语调、重音的处理也不同,读得效果较好。这样设计是为了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只有利用多种方式读书,才能发挥学生个性化特点,产生“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教学效果。在各种读书形式的穿插运用中,学生从整体感知到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始终边读边悟,最后深切地体会了老舍先生的爱猫、爱生活的情感。我感到学生在读“猫的性格古怪”一部分时读出了自己对性格怪的猫的喜爱之情,在读满月的小猫玩鸡毛、玩线团、撞桌腿等词句时再现了满月小猫更可爱的情景。学生通过自己的读个性化地再现了老舍先生对生活的热爱,同时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达到了 “以心悟情、以声传情”教学效果。
三、抓词语理解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在学习大猫性格古怪一段时,教师抓住了“闭息凝视”这个词,先让学生说说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有的学生说,是闭住呼吸,有的学生说是抑制呼吸,通过查字典,使学生知道“闭”是……,“凝视”是专注的盯着一个地方看,让学生把这两个词连起来理解就是“有意识的抑制呼吸,眼睛专注的盯着一个地方看”,让学生明白,猫为了等老鼠的出现,怕自己的呼吸声吓跑了老鼠,所以有意识的抑住自己的呼吸,眼睛专注的看着老鼠洞,生怕老鼠跑了,让学生说,从这个词里你看出了什么?学生说,在这个词里看出了猫的尽职。理解了词语意思后,我让学生也闭息凝视盯着一个地方看几分钟,问学生有什么感觉,学生说,眼睛很累,觉得心里憋得慌,我继而启发道:“你们看几分钟就觉得很累了,那猫盯着老鼠洞一连就是几个小时,它累不累?它累了也不休息,还是依然闭息凝视盯着老鼠洞,从中你看出了什么?”经过理解和自身体验,学生明白了从“闭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这句话里看出,猫真的是非常尽职,难怪老舍那么喜爱它。
四、利用想象、展示图片、播放录像等方式帮助学生体会老舍先生的爱猫之情,进而激发学生对猫等小动物的喜爱之情。由于学生对前文有了正确的理解,所以在学生体会满月的小猫把满院的花草弄得枝折花落老舍先生“绝不责打它们”时,学生能准确体会老舍先生爱猫之情,读得较好。爱猫、爱花、爱生活是老舍先生积极的人生态度。通过学生课上积极踊跃的表现、深入地理解、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到每一个学生对猫的喜爱、对小动物的喜爱、对生活的热爱。
篇6:五年级语文下听课记录
五年级语文下听课记录
step 1:warming up
1. an activity named “are you smarter than a pupil of grade three?”
(本堂课对英语课堂现状的一种颠覆,课堂中,让学生看老师“出丑”,考倒老师,让老师说:i am not smarter than a pupil of grade three.确实吸引了听课老师的注意力,但是是不是值得推广,还是值得思考的。)
step 2 pre-task preparation
a. select one of the listed items and try to solve the problem.
b. organize a contest between the students and teachers.
step 3 while-teaching procedures
a .elicit the mascot of beijing olympic games.
b. help students to get familiar with fuwa.
c. encourage the students to express their desire of cherish the animals.
(接下来,通过看一段福娃的录像,让学生学习五个单词 panda swallow, fish, tibetan antelope 来教学i like animals.
t: do you like…..?
s: i like
(让学生集体问,全体教师回答,以此方式来进行操练,同样在其他的公开课上及其少见的。虽然利用听课教师的这一资源,但是学生之间的操练非常少。)
step 3 assignment
make a chant and chant it together.
(然后将这些串成一个说唱,在说唱的结束再加上了中文。也是少见的chant.
整堂课让所有的学生和老师都互动一起了。充分利用做到了教学资料的整合。)
<听课后记>
听完x老师与众不同的英语课,感想颇多,该教师良好的素质,是有目共睹的,他对英语课堂的大胆颠覆的勇气是值得大家钦佩的。虽然这不是一节完美的课,但是x老师在教学中所折射出的教学理念是先进,这点是毋庸置疑的,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听完课,他让在场的老师真正感受到了“教无定法”。该教师打破常规,选择了人与动物和谐关系的话题。在进行课题引入是的时候,让学生看一段录像,创设了无声胜有声的情境。接下来不失时机的让学生用学过的英语进行交流。利用最好的环境(在场的英语老师)来进行教学。让英语老师们把自己很靓丽的`部分展示出来。这样自然的引入就非常的合时宜。该教师能准确把握三年级的学生的特点,准确把握时代的脉搏,该教师选择了奥运,选择了福娃。
虽然该教师教学的时候没有什么特别的目标,但是正如一位资深的英语教研员所所的,语言的教学的最终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运用,该教师达成的是教育的大目标,这就是是塑造人,培养人,熏陶人。而这些,x老师都做到了。
【五年级语文听课记录】相关文章:
1.语文听课记录
2.小学语文听课记录
4.听课记录
10.听课记录评语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