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光色散说课稿
“合法冲浪”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6篇初二物理光色散说课稿,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初二物理光色散说课稿,希望大家喜欢!
篇1:光的色散说课稿
教材分析
《光的色散》是学生光学学习的开始,也是激发学生认识光世界兴趣的开始,对发展学生的学习愿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学生对光的认识最初来源于生活,并产生了一些明确深刻的体验,这是本节课的基石,应该加以利用,然而有些更多更精彩的光学现象学生也许从没见过,所以老师要创造条件演示一些这样的实验,或者是学生的分组实验,来满足学生的愿望。考虑到本节课的内容与以后将要学习的光的反射和折射等等在系统逻辑上没有太大的关联,在中考中所占的比例也很小,所以在处理教材时,应该把重点放在如何激发学生对光的学习兴趣上、分析光学问题的方法上。不应该过分强调知识本身,但这并不表明完全忽视知识的重要性,教学过程的展开、目标达成仍然必须以知识为主线。
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
二、过程与方法
探究色光的混合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重点难点
教学对象分析
初中生的心理活动往往处于矛盾状态,其心理水平呈现半成熟、半幼稚性,希望老师能给予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所以尊重学生的情感和观点是促进学生进一步和同学、老师交流与合作的基础。初中生的思维虽然已经是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水平还较低,处于从经验型向理论型的过渡时期,思想方法上仍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及表面性,虽然已经开始具备各种推理能力,但还是初步的,特别是在假言、选言、复合、连锁等演绎推理方面的能力还比较差,所以,本节课最好能够在学生开心观察、实验、交流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有待提高的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等各种能力。
教法、学法分析: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始,以实验、课件等相结合的手段,围绕教学的3维目标逐层展开。如果把本节内容分为:概念、实验探究过程、规律和知识应用,在这4个方面,我初步设计了如下方法:
建立物理概念这一环节的核心是创设物理环境,提供感性认识、初步认识到概念建立的必要性和价值所在,“光源”是这节课唯一的概念。主要采取由老师出示实物或者生动的事例,让学生用对比的办法找出物体与物体间在发光特性上的不同之处,从而确立什么叫光源。
在实验探究过程中,由老师制定由浅入深、逐步接近本质的问题和由学生自主发问的方式相结合,逐步引领学生的实验探究过程,让学生边实验、边思考达成探究目标,鼓励学生独立收集数据,采用归纳、讨论的形式实施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排除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找出一系列所观察到的现象的共性、本质属性,并最终得到白光实际上是由不同的7色光组成。光可以分解也可以合成、光线照射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上会被反射、吸收或透过等一系列重要结论。
在运用物理概念和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用一组多媒体资料然学生了解物体颜色的奥秘,并尝试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并对掌握较好的学生给与大力表扬。同时降低对部分学生的要求。以避免他们在光学的开始就丧失信心。最后老师重申最基本的学习目标,以利于让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明白他们全都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
教学过程安排。
一、导入
播放视频文件<光的故事>,并引入光的教学。
请同学们讨论一下,下列物体谁在发光?谁没有发光?光都是自己发出来的吗?
蜡烛(实物图) 点燃的蜡烛(实物图) 手电筒 开亮的手电筒
燃烧的火把 月亮 闪 电(闪电的视频影像) 太阳
1.如果给光源下个定义,什么样的物体才能叫做光源呢?
2.光源要具有什么样的要求呢?
二、探究光的色散、混合和物体颜色的本质。(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把探究过程交给学生,让探究在学生的相互帮助和老师的`必要帮助下完成)
1.由老师提供能够完成实验的必要器材
2.由学生在实验中思考以下问题:
①你能像牛顿那样把太阳光分解成7种颜色的光线吗?
②你看到了哪些颜色的光线。和周围的小组比一比,谁的光线颜色最美丽。
③记下你所看到的光线颜色。
④把2个小组的彩色光带叠加在一起,你能发现什么?做做看,对此你产生什么样的想法呢?你可以进一步验证你的想法吗?
学生实验:利用彩色滤光片迎着室外白色的物体看,你能看到什么?明白了什么道理?
1.透过单张有色滤光片看。
2.透过3张同颜色的有色滤光片看。
3.透过3张不同颜色滤光片看。
三.不透明物体的颜色:
观看《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实验纪录片。
学生讨论、交流
1、自身不能发光,而且也不能透光的下列物体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呈现什么颜色?
(实物照片)红 花 绿 叶
2、我们的眼睛接收到的色光是从哪里来的呢?
3、太阳白光中的其他色光到哪去了?
4.只有红光照射绿纸时,绿纸呈现什么颜色?
六.光 能:
讨论与交流:1.说说在我们的身边,太阳光是怎样被利用的。
2.在利用的过程中,光能最终变成了什么能量?
四.请学生代表总结这节课的收获、他在实验中明白了哪些道理。
随堂练习
一.填空题
1.太阳、月亮、镜子,其中是光源的有 ;光源可以分为 和 两种.
2.光的三原色是 、 、 .
3.《玄贞子》中记载了著名的“人工虹”实验,“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状”.这个实验属于光的 现象.白色光可以分解为 七色光.
4. 光能,可以转化为 能、 能、 能。
二.选择题
5.使各种色光几乎都全部反射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 ( )
A.白色 B.黄色 C.黑色 D.蓝色
6.在没有其他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绿光照在穿白上衣、红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 … ( )
A.全身呈绿色 B.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红色
C.上衣呈白色,裙子呈紫色 D.上衣呈绿色,裙子呈黑色
课后链接:
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习的兴趣。
篇2:光的色散说课稿
光的色散说课稿
一、【说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力图展现光学是有用的。在光的传播规律学习之后,通过感性认识的丰富,表现光学知识是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光即可以分解也可以合成,光学知识与电子技术相结合诞生了电视机,光学知识与颜料混合的知识结合展现出七彩世界。教材安排了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获得生动的事实材料,感悟实验对物理学习的重要性,使学生在各种形式的学习中成长。
【说教材重难点】
光的色散现象、色光的三原色、物体的颜色
二、【说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过了光的折射,本节课的内容贴近生活实际,学生也比较熟悉,感兴趣且容易接受,色光和颜料的混合学生探究的价值不大。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色散现象,知道是白光由色光组成的;
②知道透明体的颜色是由透过它的色光决定,不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③知道色光的三原色跟颜料的三原色是不同的。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光的色散实验,让学生体验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②通过教师演示和学生自主探究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使学生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体会现实世界的绚丽多彩和美好,使他们更加热爱生活、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②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③通过亲身的体验,使学生感悟实验方法对学习物理的重要性。
④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四、【说方法手段】
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通过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的实例情境,逐步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从而顺利实现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解决。通过联系前一节光的折射内容并模仿伟大科学家牛顿发现光的色散现象的实验,让亲身经历探究学习和思考,使学生意识到观察、质疑、实验探究活动是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所以在学法上采取:观察法、实验探究、归纳法。以丰富的实验用具及设备作为教学手段,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和拓宽了知识的广度,而且使教学过程从抽象到形象。
五、【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对比:在太阳光下,我们可以看到五光十色的各种物体。然而,在漆黑无光、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场所里,我们却什么也看不见。如果有灯光的照射,则光照到哪里,我们就能看到那里的.物体及其色彩。这一现象说明我们所看到的物体的颜色与什么有关?追问:白天我们看到的光从何而来?太阳光是什么颜色的?引入: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白色是最单纯的颜色,白光是最单纯的光,不能分解,到17世纪英国的科学家牛顿通过一个实验发现了一种极为奇妙的现象,让人们对于上面的问题有了明确的认识。那么大家想知道他的实验是怎么做的吗,白光到底能不能分解呢?这样设计给了基础差的学生一定提示,使其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利用学生对科学家的崇拜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便于学生更新已有经验,接受新知识,诱导学习动机,丰富感知。
2、新课教学
(1)光的色散现象
①介绍三棱镜,引出光的折射,将三棱镜放在太阳光下,调节位置,让学生观察现象并描述现象
思考:我们看到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1、白光不是最单纯的光2、白光是由七种色光混合而成②列举生活中所见到的色散现象,解释彩虹是怎么形成的。过渡:了解了什么是色散现象后,我们再来关注这样一个问题:能看见其它颜色的物体,说明有色光是进入我们的眼睛,进入我们眼睛的色光是不是只有七种?那么这些颜色又是怎么产生的?
2、色光的三原色及色光的混合
学生不能对提出的问题提出合理的猜想和验证,引导学生去观察电视机,通过研究电视机的画面发现光的三原色及各种色光的产生原因。,学生观察之后能够发现,电视机的画面上只有三种颜色的色光存在,其它颜色的光是光的三原色混合而成的。
过渡:电视机能产生各种色光,因为电视机能够发光,那么大家现在观察一下我们周围的物体,如大家的衣服,桌椅,它们有颜色,但它们能自身发光吗?它们为什么能够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3、物体的颜色 指导学生朗读,诊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提问:通过阅读,我们知道了当光照到物体上时,物体对光有哪几种作用?
(1)实验演示:透明物体的颜色
强调透明塑料片的颜色,观察透明物体的颜色与什么有关
① 将红色塑料片放在光谱前,透过去的是什么光?(红光)
② 将绿色塑料片放在光谱前,透过去的是什么光?(绿光)
③将蓝色塑料片放在光谱前,透过去的是什么光?(蓝光)
④无色透明玻璃片放在白光前,透过去的是什么光?(七种颜色)学生思考反馈:塑料片呈现不同颜色的原因是什么?
(2)实验演示:不透明物体的颜色观察白纸上的光谱的颜色,反射的是什么颜色的光?(七种颜色)思考:红花,绿叶在太阳光之所以呈现红色、绿色是因为什么原因?
4、颜料的三原色
提问:大家在画水彩画时,是怎么得到水彩盒里没有的色彩的?
介绍:色光三原色
篇3:物理《光的色散》的教案
物理《光的色散》的教案
知识目标
1。 知道光的色散现象
2。 知道白光由不同的色光组成
3。 知道同一介质对不同的色光折射本领不同
4。 知道白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色散光谱的七色排列顺序
5。 初步了解彩虹的成因
6。 知道光的三原色
7。 知道透明物体、不透明物体的颜色
8。明确棱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及折射规律来改变和控制光路的光学仪器。棱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出射光线向底面偏折。
能力目标颜色之谜科技系列活动内容丰富、充实,实验新颖,饶有趣味。让学生在自由的气氛中自主愉快地学习,充分发挥创新精神,开发科学潜能,培养动手技能,加深科学概念,提高科学素质。
德育目标为了我国下个世纪的长远发展,我们必须进一步更新教学内容与方法,大力开展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1。光的色散现象及原因(不同的单色光对同一种介质的折射率不同)
2。白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色散光谱的七色排列顺序
3。知道光的三原色
知道透明物体、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光的色散现象及同一媒质对不同色光折射率不同。
实验法、讲授法、练习法与讨论法。
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
激光演示仪一套、三棱镜、光源
教学环节
演示实验:一束白光(复色光)通过
三棱镜后会发生色散,形成由红、橙、黄、绿、
蓝、靛、紫各色组成的光带,这个光带叫光谱。(按一定顺序排列的彩色光带)
(一)、通过棱镜的光线
1、明显地向着棱镜的底边偏折――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演示实验)让一束单色光从空气射向玻璃棱镜的一个侧面,可以看到,光线通过棱镜,从另一个侧面射出来时,方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光线向棱镜的底面偏折。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利用光的折射定律就可以得到结论。
结论:光线在棱镜的两个侧面上发生折射时,两次向底边偏面的缘故。注意顶角和底面的相对关系。
如果将该棱镜放入折射率较大的媒质中,折射光线如何偏折?
光线将向顶角偏折,关于棱镜对光线的偏折作用我们不能死记
注结论,而应从光的折射定律出发来分析。
如果隔着棱镜看一个物体,就可以看到物体的像。例如:将一个物点S放在棱镜前,从物点发出的两条光线经棱镜折射后射出,我们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经验,认为光线是从它们的反向
延长线的交点S射出的, S'就是S在棱镜中所成的像。
这个虚像的.位置比物体的实际位置向顶角方向偏移,
物像同侧。确定像的位置,关键还是折射定律。
二、光的色散:(多媒体模拟)让学生观察思考几个问题:
1)、各色光是怎样排列的?
2)、各色光偏向角关系如何?
3)、同一媒质对不同色光的折射率大小关系如何?
4)、不同色光在同一媒质中的速率大小关系如何?
3、说明:同一媒质对不同色光折射率不同。
光屏上形成的彩色光带,说明各种色光通过棱镜后的偏折角度不同,红光在最上端,红光的偏折角最小,棱镜对红光的折射率最小;紫光的偏折角最大,棱镜材料对紫光的折射率最大,n红
4、不同色光在媒质中(真空除外)的速度不同,v红 v紫。
各种色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一样,都是c,由公式n=c/v,因折射率不同,它们在同一媒质中的速度不同。红光的折射率最小,红光在媒质中的速度比其它色光中大。
彩虹是常见的一种色散现象,形成的原因是太阳光被悬在空中的许多小水珠色散而形成了彩色光带。
光的颜色红橙黄绿蓝靛紫
偏向角 小 大
折射率 较小 较大
在媒质中的光速 较大 较小
单色光
单色光:严格说,单色光是指只有一个频率或波长的光;实际上频率范围很窄的光,就可认为是单色光。利用单色光源(如气体放电,激光器)、滤光器或根据分光原理制成的单色器可以获得各种纯度的单色光。
复色光
复色光:亦称复合光。包含多种频率的光,例如太阳光、弧光等。
三原色
红、绿、蓝叫做色光的三原色,利用这三种色光可以混合出不同的色彩来。彩色电视就是利用色光的混合调出各种色彩来的。彩色电视机的荧光屏上有很多微小的格子,分别涂有能发出红、绿、蓝色光的物质,当三束电子流分别打到这三种物质上时,就发出红、绿、蓝色的光,这三束电子流的强弱分别影响着这三种色光的强弱,由此混合出绚丽多彩的各种色彩。看电视时,如果用放大镜观察电视机的荧光屏,就能看到屏上红、绿、蓝的光点。画家用颜料调出各种颜色的道理与上面所讲的色光的混合不同,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这三种颜料按一定比例混合,能调出各种不同的颜色来(见彩图)。这是因为每种颜色的颜料,在阳光照射下,除了反射跟它相同的色光以外,还反射一些其他的色光,例如黄颜料除了反射黄光,还反射橙光和绿光,同时吸收其他色光;蓝颜料除了反射蓝光,还反射绿光,同时吸收其他色光;这两种颜料混合在一起,就反射绿光,混合颜料就呈绿色了。
三、全反射棱镜
(多媒体模拟)两个直角边AB和BC代表了棱镜上两个互相垂直的镜面,当光垂直AB面进入棱镜到达AC面时发生全反射,(因为此时入射角为450,而光从玻璃到空气的临界角为420),光线沿垂直于BC方向射出,光线的方向改变了900。如果光线垂于AC面进入棱镜,光线将在AB面上发生全反射,射到BC上,再在BC面上发生全反射,最后垂直于AC面射出棱镜,光线的方向改变了1800。
结论:我们把这种能够对光实行全反射的棱镜叫做全反射棱镜。其作用控制光的传播方向 。
思考:这两种全反射棱镜改变光路和什么相同?
全反射棱镜和平面镜在改变光路方面,效果是相同的。但是,通常用的平面镜有两个面,正面是玻璃,背面镀有一层银膜,当光射到平面镜
上时其两个表面表面都要发生反射,而且镀银的表面不能使
光全部反射,大约10%的光被吸收掉,会使光线和所成的像
模糊些,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全反射棱镜优于平面反射镜。
3、应用:潜望镜(如图所示)
练习:
1、如图所示的三角形为等腰直角三棱镜,光线垂直
一个面入射,在底面上发生全反射。由此看出构成棱镜
的媒质的折射率不可能是:DDDDDDDD[ ]
A、1。
7 B、1。8 C、1。5 D、1。36
总结(回到教学目标,由学生总结)
如果光从真空或空气射向三棱镜的一个侧面,可能产生的现象是:
1)通过两次折射,出射光线向底面偏折;
2)通过三棱镜成正立的虚像,像与物在棱镜同侧,而且偏向顶角;
3)利用全反射棱镜可以控制光路。
4)白光通过三棱镜发生色散,在光屏上形成光谱,排列顺序为红、橙、黄、绿、兰、靛、紫
篇4:初二物理 光
初二物理 光
1、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同一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小孔成像……
3、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c=3×108m/s。在水中约为真空中的3/4,玻璃为真空的2/3。
4、光年是长度单位,指光在1年中的传播距离。
5、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镜面反射与漫反射都遵循反射定律)
6、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原理:光的反射现象。所成的是虚像。
7、球面镜的利用:凸面镜:汽车观后镜……
凹面镜:太阳灶,手电筒的反光装置……
8、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
9、光的折射定律:光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线从空气中折射入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线从介质中折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10、光发生反射与折射时,都遵循光路可逆原理。
11、色散:复色光被分解为单色光,而形成光谱的现象,称为色散。
12、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
13、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
14、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
15、不透明的物体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16、当白色光(日光等)照到物体上时,一部分被物体吸收,另一部分被物体反射,这就是反射光,我们看到的就是反射光,不反射任何光的物体的颜色就是黑色。
初二物理学习技巧
提高效率
时间是宝贵的,没有了时间就什么也来不及做了,所以要注意充分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而利用时间是一门非常高超的艺术。比方说,可以利用“回忆”的学习方法以节省时间,睡觉前、上学路上、等车时等这些时间,我们可以把当天讲的课一节一节地回忆,这样重复地再学一次,能达到强化的目的。物理题有的比较难,有的题可能是在散步时突然想到它的解法的。学习物理的人脑子里会经常有几道做不出来的题贮存着,念念不忘,不知何时会有所突破,找到问题的答案。
虚心学习
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向同学们学习,向周围的人学习,看人家是怎样学习的,经常与他们进行“学术上”的交流,互教互学,共同提高,千万不能自以为是。也不能保守,有了好方法要告诉别人,这样别人有了好方法也会告诉你。在学习方面要有几个好朋友。最忌讳自暴自弃,“反正我成绩不好,也考不上重点高中……”这类言谈,是自杀式的无药可救性的自毁。它会让人丧失进行的动力。
系统学习
要重视知识结构,要系统地掌握好知识结构,这样才能把零散的知识系统起来。大到整个物理的知识结构,小到力学的知识结构,甚至具体到章,如静力学的知识结构等等。这种弹性扩展思考方式,会把整个物理知识串通在一起,让人思考起来更容易。
学科间互补
物理的计算要依靠数学,对学物理来说数学太重要了。没有数学这个计算工具物理学是步难行的。到大学后物理系的数学课与物理课是并重的。必须要学好数学,利用好数学这个强有力的工具。同样也要用好语文这门工具,它能帮助我们理解物理含义更准确。如果能把生物、地理等学生认为的“副课”学好,对学习物理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所有学课间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关联的。而且现在学课综合性题目非常流行
本次整理就到这里啦,祝大家在考试中能金榜题名!
篇5: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光的色散
1课时
课前准备
三棱镜、白纸、手电筒、红色和蓝色塑料片、多媒体资料、平面镜。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问题导入
问题:白天我们看到的光从何而来?太阳光是什么颜色的?
引入: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白色是最单纯的颜色,白光是最单纯的光,不能分解,到17世纪英国的科学家牛顿通过一个实验发现了一种极为奇妙的 现象,让人们对于上面的问 题有了明确的认识。那么大家想知道他的实验是怎么做的吗?白光到底能不能分解呢?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给了基础差的学生一定提示,使其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利用学生对科学家的崇拜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便于学生更新已有经验,接受新知识,诱导学习动机,丰富感知。
情景导入
播放关于彩虹传说的动画,提出“为什么天空中会有彩虹呢?”,引出课题。
说明:也可通过播放与光的色散有关的自然现象的图片来引入课题。
实验导入
演示:用平面镜引入一束日光,让阳光通过透明的圆珠笔笔杆射到白纸上,小心地转动笔杆,白纸上就会出现“彩 虹”了。用多媒体投放到屏幕上。把白纸放在笔杆前,让学生看到照到笔杆上的光是白光,由此得知白光通过棱镜折射后分解成各种颜色的色光。引入新课。
推进新课
一、色散
情景介绍:17世纪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白光是最单纯的颜色。直到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玻璃三棱镜使太阳光发生了色散(dispersion),这才解开了光的颜色之谜。
牛顿是怎样让太阳光色散的呢?我们一起来做一下。
出示三棱镜让大家观察一下它有什么特点。
点评:透明的,有三条棱。
演示:让一束太阳光照射到三棱镜上,调节,另一边用白屏承接,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发生了什么?
在黑板上画示意图,播放色散图片: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来解释,更 加直观,易于学生理解和识记。
结论:让一束太阳光照射到三棱镜上,会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如果用一个白色的光屏来承接,在白色光屏上就形成了一条彩色的光带,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我们把白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几种颜色叫 做色散。
问题:根据光路可逆原理,被分解出来的七种色光如果逆着原来出射的方向入射到三棱镜,将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点评:七种色光如果逆着原来出射的方向入射到三棱镜,会复合成白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兴趣。
扩展:雨后的彩虹就是由色散现象引起的。
下雨过后,有很多小水滴,由于重力的作用,它的下半部分较大,上半部分较小。
水滴像三棱镜,太阳光经水滴后也会发生色散,空中有很多水滴聚在一起,正因如此,我们在雨过天晴会看到 彩虹。
设计意图:从生活走向物理,用物理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从而将生活和物理紧密地联系起来。
二、色光的混合
问题:阳光可以分解为七种单色光,但我们看到大自然的色彩远比红、橙、黄 、绿、蓝、靛、紫七种颜色来得丰富多彩,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点评:一些色光混合后会产生许多丰富多彩的颜色。
问题:白光色散后的各种色光混合后又复合成了白光,那么七种单色光中的任意两种或几种混合后又将得到什么颜色呢?
[播放色光的混合视频]学生观看
点评:人们发现,把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能产 生各种色彩。因此把红、绿、蓝三种色光叫做色光的三原色。
值得注意的是,颜料也有三原色:红、黄、蓝,拿红、黄、蓝这三种颜料混合也可以得到各种颜色的颜料。它跟色光的三原色是不同的。
扩展:彩色电视机的制成原理。电视屏幕上显现出的画面,丰富多彩的颜色,都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组成的。如果用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机画面就会观察到这一现象了。
三、看不见的光
1.光谱
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一条彩带,自上而下分 别是什么颜色的光?
点评: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一条彩带,自上而下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三棱镜可以把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几种不同颜色的光,把它们按这个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spectrum)。如课本图。
设计意图:在对比中学习,培养学生的扩展思维。
问题:我们在前面学过,人耳有听不见的声音,同样的,是否存在人眼看不到的光呢?
点评:在光谱上看的红、橙、黄、绿、蓝、靛、紫各色光,称为可见光。
扩展:英国天文学家赫歇尔在18研究光谱中各种色光的热效应时,把温度计移到光谱的红光区域的外侧,结果温度上升得很快,说明那里有看不见的射线射到温度计上,于是发现了红外线。
德国化学家里特18在光谱的紫光区域外侧放置了一张照相底片,结果底片感光了,于是紫外线被找了出来。
在光谱上,红光以外是红外线,紫光以外是紫外线,都是人眼看不见的,称为不可见光。
2.红外线的应用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红外线的应用。
问题:红外线有什么应用?
点评:热作用、红外线夜视仪、遥控器。
问题: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温度越高的物体,辐射的红外线越强。
这桌子在辐射红外线吗?我们人呢?
点评:辐射;都在辐射。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课本提高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展示:多媒体图片,引起学生兴趣。
扩展:物体在温度升高时,它辐射的红外线会大大增强。人体生病时,局部皮肤的温度异常,如果在照相机里装上对红外线敏感的胶片,给皮肤拍照并与健康人的照片对比,有助于对疾病做出诊断。
夜间人的体温比野外草木、岩石的温度高,人体辐射的红外线比它们强,人们根据这个原理制成了红外线夜视仪,可以用在步枪的瞄准器上。
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其实也在不停地吸收红外线,吸收红外线后物体温度会上升,按照这个原理制成了红外线烘烤炉。
红外线还可用来进行遥控。如电视机遥控器的前端有一个发光二极管,按下不同的键时,可以发出不同的红外线,来实现电视机的遥控。
问题:把遥控器对准电视周围墙壁按按钮,有时也可以控制电视,说明什么?
点评:红外线可以反射。
3.紫外线的作用及应用
问题:我们平时拿到一张钞票,是怎么辨别它的真伪的?
点评:对着光看,摸一下,看手感对不对。
问题:我们去银行,银行的员工是怎样检验钞票的?
点评:他们把钞票放到验钞机去。
说明:原来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钞票或商标的某些位置用荧光物质印上标记,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则会发出可见光,这是一种有效的防伪措施。
在医院有很多病菌,可是如果用消毒水来消毒,它成本高,又比较难闻。紫外线有化学作用,能杀死微生物,所以医院和食品店常用紫外线消毒。太阳光是天然紫外线的重要来源,衣服、被子经常在阳光下晾晒可以灭菌消毒。
适当的紫外线照射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促进身体对钙的吸收,对骨骼的生长和身体健康有好处,紫外线有生理作用。
问题:太阳光是天然紫外线的重要来源,适当地晒太阳对身体有好处,但是不是晒的越多越好呢?在阳光下,时间长了会怎样?
点评:头晕,皮肤很烫, 会变黑。
说明: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害,地球的周围包围着厚厚的大气层,阳光中的紫外线大部分被大气层上部的臭氧层吸收,不能到达地面,这才使地球上的生物得以生存。
篇6: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光的色散
1.光的色散演示实验。
2.光的三原色的混合实验演示。
篇7: 光的色散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
2、知道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3、了解光谱、红外线、紫外线、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光的色散及色光的复合。
(2)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现象,并使学生了解通过实验探究自然现象的基本方法。
难点:
光的色散及色光的复合实验。
教学过程
学习指导一:光的色散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85页内容,完成以下填空:
1、太阳光被分解成为单色光从而形成光谱的现象,称之为光的色散、
2、白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
【小组讨论】
1、在暗室里,让一束白光照射到三棱镜上,并用白屏接住从三棱镜中射出的光,发现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和紫,这说明白光由七种色光组成、
2、再把另一个相同的三棱镜按相反方向放在前一个三棱镜旁边,这时,就会发现彩色光带重新会聚成白光、
【教师点拨】
光的色散本质上是利用了各种色光在玻璃或在水等介质中折射程度不同的原理来分散各种色光的、因此小水珠使光形成彩虹、教材上水与平面镜使光色散都属同一道理、
【跟踪训练】
1、以下现象,反映了光的色散现象的是(A)
A、雨后天空,弧状光带B、岸边树木,水中倒立
C、水中铅笔,水面折断D、井底之蛙,所见甚小
2、白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照射到光屏上形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颜色组成的光带,这个现象说明白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
学习指导二:光的三原色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86页内容,完成以下填空:
1、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2、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丰富色彩是由三原色光混合而成、
【小组讨论】
1、用手摇转台装上红、绿、蓝三色盘进行演示、调整好三色盘的比例,旋转时就可看到三色盘呈现灰白色;调整三色盘,使其只露出红色和绿色部分,先使红色占绝大部分,以后逐渐增大绿色面积,旋转,发现:随着红、绿比例不同,会依次出现橙红、橙、黄和绿黄等几种颜色;调整三色盘,使其只露出绿色和蓝色部分,开始让绿色占大部分,逐渐增加蓝色,旋转,发现:混合光由绿变成蓝(出现靛、孔雀蓝、蓝等颜色)、调整三色盘,使其只露出红色和蓝色光,开始让红色占大部分,逐渐增加蓝色,旋转,发现:混合光会出现紫红、深紫等颜色、
2、使用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画面上的各色光条、发现:电视屏幕上呈现出的丰富多彩的颜色,都是由红、绿、蓝色光条合成的、
【教师点拨】
色光的混合原理是:两种色光混合后使眼睛感觉到产生了另一种颜色、
【跟踪训练】
在各种色光中,被称为三原色光的是(A)
A、红、绿、蓝B、红、黄、蓝
C、红、黄、绿D、黄、绿、蓝
学习指导三:光谱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86、87页内容及图2、6-1,完成下列填空:
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几种不同颜色的光,把它们按这个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
【小组讨论】
查阅资料,了解什么是光谱;了解常见的光谱有哪些、
解:将不同颜色的光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即为光谱、常见的光谱有:太阳光谱、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等、
【教师点拨】
太阳光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然后将红、橙、黄、绿、蓝、靛、紫排列起来形成的光谱就是太阳光谱、
【跟踪训练】
如图甲所示,一束白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在光屏上形成自上而下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一束红光沿AO从空气斜射向玻璃,OB和OC分别是红光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如图乙所示、如果一束紫光也沿AO斜射向玻璃,请你在图乙中画出该紫光的折射光线(大致位置)和反射光线,并标出传播方向、
学习指导四:红外线、紫外线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86、87页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红外线是光谱上红光以外的部分、紫外线是光谱上紫光以外的部分、
2、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多(填“多”或“少”)、
3、红外线还可以用来进行遥控电视、
4、适当的紫外线照射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进而促进身体对钙的吸收、
5、紫外线能杀死微生物、
6、紫外线还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7、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十分有害(填“有害”或“有益”)、
【小组讨论】
1、在太阳光下用一个三棱镜把阳光分解成不同的色光,然后把一支温度计放在色光中,可以发现温度计的示数上升(填“上升”“不变”或“下降”),这说明太阳光向外辐射能量、
2、将一铁块放在炉火上加热一会儿,在铁块没有烧红之前,用镊子夹紧取出(注意安全),靠近温度计,可以发现温度计的示数上升(填“上升”“不变”或“下降”),这说明铁块发出了一种不可见的光,向温度计辐射了能量、
3、把一支温度计放在色光中的红光之外,可以发现温度计示数上升(填“上升”“不变”或“下降”),这说明了红光之外有一种不可见光,它叫红外线、
4、我们用遥控器可以自如的遥控电视机,现在用手指堵住遥控器的前端一个发光体,发现不能(填“能”或“不能”)对电视机进行遥控了、这是因为遥控器靠发出人眼看不见的红外线对电视机进行遥控、
5、将验钞器的紫光灯打开,把伍拾元或佰元的钞票放在紫光灯下,可以发现钞票中有一些醒目的发出荧光的防伪标志,这是因为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6、医院的手术室、病房里常用紫外线灯进行杀菌,这是因为紫外线的化学作用强、
【教师点拨】
1、红外线是不可见光,但它也是一种光,和其他的光线一样,在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也会发生折射和散射、
2、所有的物体都在不停地向外辐射红外线,而且物体的温度越高,红外线的辐射越大;其次,物体在红外线的照射下,温度也会迅速升高、这就是红外线的热作用强、红外线的很多用途都是依据此原理进行的、
3、医院里的紫外线灯看起来呈现淡蓝色不是无色,是因为紫外线灯除了发出紫外线外,还发出少量的蓝光和紫光、因此,不能根据紫外线灯就认为紫外线是有颜色的、
4、一切高温物体如太阳、弧光灯发出的光都含有紫外线,低温物体发出的光几乎没有紫外线、而一切物体都可以辐射红外线、紫外线的主要作用是化学作用强、
【跟踪训练】
电视机等家用电器的开启、关闭及频道转换,可以通过遥控器实现,遥控电视机的光是(B)
A、红光B、红外线C、紫光D、紫外线
篇8: 光的色散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色散现象,知道是白光由色光组成的;
2.知道色光的三原色。
3.了解看不见的光: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光的色散实验,让学生体验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2.通过教师演示和学生自主探究色光的混合,使学生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体会现实世界的绚丽多彩和美好,使他们更加热爱生活、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2.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亲身的体验,使学生感悟实验方法对学习物理的重要性。
4.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1.光的色散现象
2.光的三原色。
3.看不见的光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周围的世界是绚丽多彩的,衣服、花朵、图画、彩虹、彩色电视机里的节目都有各种各样的颜色,物体为什么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呢?这些各种各样的颜色又是怎样产生的?
给同学们投影几幅美丽的图画,让学生就这几幅图提出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可能的发现或提出的问题):1.雨后彩虹为什么是七色的?2.彩虹是怎样形成的?3.为什么花是红的叶是绿的天是蓝的?4.绘画颜料的颜色和光有联系吗?5.彩色电视机的彩色画面是怎样产生的?
二、新课教学:
(一)、探究光的色散:
1.实验方法:
学生:用一块三棱镜对着太阳光(没有太阳光时,可以将三棱镜放在用投影仪上来做实验),用白纸在另一侧作光屏,观察到白纸上出现的现象。
2.实验发现:
通过实验,同学们发现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光的传播方向不但发生了改变而且在白屏上可以看到太阳光可以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色光的顺序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教师小结:这种现象称为光的色散,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组成的。
(板书:白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
解释:雨后为何容易出现彩虹?
参考答案:雨后天空中有很多小水滴,它们好像一个个的小棱镜,阳光透过大气层进入小雨滴上时会发生折射,太阳光被分解成各种单色光,并且从外向内按照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形成弧形的彩虹。
(板书:白光通过三棱镜被分解后,投射在白屏上有序的彩色光带叫光谱。)
注意:1.用棱镜可以使白光发生色散,形成光谱;
2.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叫复色光。
(二)、色光三原色
学生实验:用手中的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画面上的各色光条,可以发现,电视屏幕上显现出的丰富多彩的颜色,都是由红、绿、蓝三色光条合成的。(此实验可以安排课前学生在家中完成)
教师小结:人们发现,红、绿、蓝三色光混合能产生各种色彩,因此把红、绿、蓝三种色光叫做色光的三原色。
(板书:红、绿、蓝三种色光叫做色光的三原色。)
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就可以得到各种颜色的色光,电视机画面上的色彩就是这样产生的。
(三)、看不见的光
学生阅读课本了解红外线、紫外线。
1、红外线
光谱上红光以外。红外线的热作用强,物体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多。主要应用于远程控制、自动控制、烘干物体等。生活中最常用的就是电视遥控器。
2、紫外线
光谱上紫光以外。紫外线有杀菌、防伪的作用。医院用紫外线灯来消毒杀菌;生活中用紫外线来验钞等。
紫外线最大来源是太阳。适量的紫外线照射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却会患皮肤癌,因此要注意防晒。
三、小结:
1.白光不是单色光,而是由七种色光混合而成。
2.色光三原色是红、绿、蓝。
3.看不见的光:红外线、紫外线。
四、练习:
1.动手动脑学物理1
2.上网查资料,了解物体的颜色及颜料三原色。
板书设计:
光的色散
1.白光不是单色光,而是由七种色光混合而成。
2.色光三原色是红、绿、蓝。
3.看不见的光:红外线、紫外线。
篇9: 光的色散教案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2、初步了解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通过他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光的色散现象,物体的颜色。
2、难点:色光的混合。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资料,学生光源,三棱镜,红玻璃片,蓝玻璃片
五、教材分析
本节是选学内容,教材通过光的散射实验,介绍白光的组成,进而由实验说明透明体和不透明体呈现不同颜色的道理,说明色光混合和颜料的情况.这些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中经常见到用到,是科学常识,也是很有趣味的知识.
六、教法思考
本节介绍的知识都是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中经常见到用到的,是科学常识,有很强的趣味性,可用实验法将各种光的色散现象展示出来,在日常生活现象的分析上可采用启发式教学.为明确颜料的三原色与色光三原色的不同,可采用实验教学与讨论法相结合的方式.
七、教学设计
(一)新课引入
温故知新:光的折射的两道习题。
导入:
方案一:教师可向学生讲述牛顿分解色光的小故事,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引入新课.
方案二:学生实验:太阳光通过棱镜分解成色光.
这个实验学生在小学自然课中知道,对于这个实验,教师可稍加指导.在学生兴趣被激起后转入新课教学.
(二)新课教学
1.学生实验:太阳光分解成的色光经棱镜混合成白光.这个实验学生是生疏的,为保证实验质量,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指导学生注意以下两点:
(1)两个棱镜要靠得很近
(2)承接混合成白色的屏不要离第二个棱镜太远,避免能量损失太大,亮度过弱,看不清楚.
2.物体的颜色教学应分为两部分.
(1)透明体的颜色
演示太阳光通过棱镜和红玻璃在白屏上得到一条红色光带,启发学生解释此实验现象的原因.如果此实验现象不明显,可适当增加几块红玻璃或多层红玻璃纸.
再用蓝玻璃重复上面的实验步骤,启发学生分析总结玻璃是蓝色的原因.
总结学生的发言,得出: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能透过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
(2)不透明体的颜色
演示实验:在白屏上贴一张红纸,屏上只有被红光照射的地方是亮的,其他地方是暗的;换用一张绿纸,屏上只有被绿光照射的地方是亮的.
总结实验结论:有色的不透明体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
3.色光的混合
首先说明彩色电视机的色彩是利用红、绿、蓝三种色光合成的.让三种色光各自所占比例不同,就合成形形色色的各种色光.
演示实验:用手摇转台装上红、绿、蓝三色盘进行演示.调整三色比例,旋转时就看到三色盘呈灰白色.对于红、绿色光的混合,可调整三个色盘,使其只露出红色和绿色部分,改变各色比例,旋转时就会观察到随着红、绿比例不同,会依次出现橙红、橙、黄和绿黄几种颜色.各种色光的混合不必都给学生演示,只演示其中几个即可,其余可由学生在课下完成.
4.颜料的混合
方案一:向学生展示课本彩图颜料的三原色,使学生明确颜料的三原色与色光的三原色不同,混合原理不同.
方案二:由学生用各种颜色的颜料画画,对比展示颜料的三原色与色光的三原色不同,并指出混合原理不同.
(三)、课堂总结
建议由学生发挥主动性,讨论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教师可在课前准备好板书演示,配合学生的总结发言.
由于本节是选学内容,可适当创造机会,发掘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四)作业:P52第2、3题
(五)板书第五节光的色散
一、光的色散原因:白光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
二、色光和颜料的混合
1、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2、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
三、物体的颜色
1、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
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篇10: 光的色散教案
一、 学习目标:
1、了解太阳光谱和色散现象(重点)
2、掌握物体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难点)
3、知道色光的三原色跟原 料的三原色是不同的。
二、课前导学
1、 透明物体的颜色由 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 决定的。
2、色光的三原色是 、 、 ,颜料的三原色是 、 、 、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规律 (填“相同” 或“不相同” )。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看起来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B、太阳发出的光是白色的,也是最单纯的光
C、月亮是一个自 然光源,而通电的电灯是人造光源 D、蓝色的玻璃片只能通过蓝光
4、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的是( )
A 、日食 B、射击时的瞄准要领是“三点一线”
C、雨后天空出现彩虹 D、人不能看见不透明物体后面的东西
三、研讨解惑
5、在没有任何光照的情况下,舞台 追光灯发出的绿光照在穿白上衣、红 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该演员是( )
A、全身呈绿色 B、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紫色
C、上衣呈绿色,裙子不变色 D、上衣呈绿色,裙子呈黑色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白纸上写红字,在红色的灯光下很难辨认
B、白纸在黄色的灯光的照 射下看起来仍然是白色的
C、彩色电视机的色彩是用红、绿、蓝三种颜色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得到的
D、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青
7、小红是一名摄 影爱好者,她发现当黑白照片在暗室内进行冲洗时,所用温度计的液注是蓝色的,而不是通常的红色,于是她进行 了探究,得出了下面的结论, 不正确的是( )
A、暗室安全灯是红灯,因而一切物体看来都微显红色,温度计的红色液柱在这种情况下不容易看清楚
B、温度计的蓝色液注在红光照射下是黑色的
C、蓝色液注在红光下看得更清楚
D、红色液注在红光下反射白光
四、巩固应用
8、戴着紫色太阳镜看白纸,白纸是紫色,这是因为( )
A、白纸反射的光通过紫色的镜片时,被染成紫色
B、紫色镜片只能透过紫色的光
C、白纸只能反射紫色的光
D、透过紫 色的镜片看到的物体都是紫色
9、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发生 现象,而红光通过三棱镜后,看到的是 ,这说明了 。
10、白光通过绿色玻璃照在绿色的树叶上,树叶呈 色,照在小白兔身上,小白兔呈 色,小白兔的红眼睛呈 色。
11、白光照射到绿叶上,叶呈 色,红光照射到绿叶上,叶呈 色,绿光照射到绿叶上,叶呈 色。
12、有一盆花卉,红色的花,绿色的叶、白色的花盆,放在遮光良好的暗室中,用与花色相同的红光照明,看见的是( )
A、红花、绿叶、白花盆 B、红花、绿叶、红花盆
C、红花、黑叶、白花盆 D、红花、黑叶、红花盆
13、下列物理事实中,属于光的色散的是( )
A、霓虹灯 的灯光 B 、彩色电视机的画面
C、色彩丰富的水彩画 D、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虹[
14、白纸上印有黑字,每个人都看得特别清楚。我们之所以能看清楚这些字得主要原因是( )
A、白纸和黑字分别发出了不同颜色得光进入眼睛
B、白光照到试卷上,白纸和黑字分别反射出白光和黑字进入眼睛
C、白光照到试卷上,白纸反射出白光进入眼睛,而黑字不反光。
篇11: 光的色散教案
一、预习目标
预习光的颜色是干什么排列的,以及什么事光的色散现象?
二、预习内容
1、光的颜色 色散:
(1)在双缝干涉实验中,由条纹间距?x与光波的波长关系为________,可推知不同颜色的光,其_不同,光的颜色由光的________决定,当光发生折射时,光速发生变化,而颜色不变。
(2)色散现象是指:含有多种颜色的光被分解为________的现象。
(3)光谱:含有多种颜色的光被分解后各种色光按其_______的大小有序排列。
2、薄膜干涉中色散:以肥皂液膜获得的干涉现象为例:
(1)相干光源是来自前后两个表面的________,从而发生干涉现象。
(2)明暗条纹产生的位置特点:来自前后两个面的反射光所经过的路程差不同,在某些位置,这两列波叠加后相互加强,出现了________,反之则出现暗条纹。
3、折射时的色散
(1)一束光线射入棱镜经_______折射后,出射光将向它的横截面的_______向偏折。物理学中把角θ叫偏向角,表示光线的偏折程度。
(2)白光通过棱镜发生折射时,_______的偏向角最小,________的偏向角最大,这说明透明物体对于波长不同的光的折射率不一样,波长越小,折射率越_______ _。
(3)在同一种物质中,不同波长的光波传播速度________,波长越短,波速越_______ _。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们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色散现象
2、观察薄膜干涉现象,知道薄膜干涉能产生色散,并能利用它来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3、知道棱镜折射能产生色散,认识对同一介质,不同颜色的光折射率不同
4. 本节的重点是薄膜干涉、白光通过三棱镜的折射情况
(二)学习过程:
【导读】仔细阅读教材P56-58,完成学习目标
1、回顾双缝干涉图样,比较各种颜色的光产生的条纹间的距离大小情况
2、据双缝间的距离公式Δx= ,分析出条纹间的距离与光波的波长关系,我们可以断定,
3、双缝干涉图样中,白光的干涉图样是彩色的说明
4、物理学中,我们把 叫做光的色散;含有多种颜色的光被分解后,各种色光 就是光谱
5、什么是薄膜干涉?请举出一实例
6、薄膜干涉的原理:
7、薄膜干涉的应用:
8、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在棱镜的另一侧出现什么现象?
9、总结本节课色散的种类:
(三)反思总结
(四)当堂检测
1.光的颜色由____________决定。
2.一束日光穿过棱镜,白光会分散成许多不同颜色的光,在屏上出现由________到________连续排列的七色彩光带,称为__________。这是由于棱镜对各种色光的________程度不同而引起的。
3.一束单色光从空气射入玻璃中,则其频率____________,波长____________,传播速度____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一束白光经过玻璃制成的三棱镜折射后发生色散。各种色光中,___________色光的偏折角最大,___________色光偏折角最小。这种现象说明玻璃对___________色光的折射率最大,对___________色光的折射率最小。
5.如图所示,红光和紫光分别从介质1和介质2中以相同的入射角射到介质和真空的界面,发生折射时的折射角也相同。设介质1和介质2的折射率分别为n1、n2,则 ( )
A.n1=n2 B.n1>n2
C.n1 课后练习与提高 1.一束红光和一束紫光以相同的入射角沿CO方向入射半圆形玻璃砖的下表面,之后沿OA,OB方向射出,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OA是红光,穿过玻璃砖的时间较短 B.OB是红光,穿过玻璃砖的时间较短 C.OA是紫光,穿过玻璃砖的时间较长 D.OB是紫光,穿过玻璃砖的时间较短 2.如图所示,一束白光通过玻璃棱镜发生色散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红光的偏折最大,紫光的偏折最小 B.红光的偏折最小,紫光的偏折最大 C.玻璃对红光的折射率比紫光大 D.玻璃中紫光的传播速度比红光大 3.如图所示,一束红光和一束蓝光平行入射到三棱镜上,经棱镜折射后,交会在屏上同一点,若n1和n2分别表示三棱镜对红光和蓝光的折射率,则有? ( ) A.n1<n2,a为红光,b为蓝光 B.n1<n2,a为蓝光,b为红光 C.n1>n2,a为红光,b为蓝光 D.n1>n2,a为蓝光,b为红光 4.一细束红光和一细束紫光分别以相同入射角由空气射入水中,如图标出了这两种光的折射光线a和b,r1、r2分别表示a和b的折射角,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a为红光折射光线,b为紫光折射光线 B.a为紫光折射光线,b为红光折射光线 C.水对紫光与红光的折射率n1与n2之比n1∶n2=sinr1∶sinr2 D.紫光与红光在水中波速v1与v2之比v1∶v2=sinr1∶sinr2 5.如图所示,一束复色可见光射到置于空气中的平板玻璃上,穿过玻璃后从下表面射出,变为a、b两束平行单色光,则 ( ) A.玻璃对a光的折射率较大B.a光在玻璃中传播的速度较大 C.b光的频率较大D.b光的波长较长 6.一束复色光由空气射向玻璃,发生折射而分为a、b两束单色光,其传播方向如图所示。设玻璃对a、b的折射率分别为na和nb,a、b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分别为va和vb,则 ( ) A.na>nb B.na<nb C.v a>vb D.va<vb 7.某同学为了研究光的色散,设计了如下实验:在墙角放置一个盛水的容器,其中有一块与水平面成45°角放置的平面镜M,如图所示,一细束白光斜射向水面,经水折射向平面镜,被平面镜反射经水面折射后照在墙上,该同学可在墙上看到 ( ) A.上紫下红的彩色光带 B.上红下紫的彩色光带 C.外红内紫的环状光带 D.一片白光 8.如图所示,横截面是直角三角形ABC的三棱镜对红光的折射率为n1,对紫光的折射率为n2。一束很细的白光由棱镜的一个侧面AB垂直射入,从另一个侧面AC折射出来。已知棱镜的顶角∠A=30°,AC边平行于光屏MN,且与光屏的距离为L,求在光屏上得到的可见光谱的宽度。 预习内容答案:?x=(L/d)λ 波长 频率 单色光 波长 反射光 亮条纹 两次 _下方 红色光 紫色光 小 不同 小 当堂检测答案: 1、频率 2、红,紫,光的色散,折射 3、不变,变小,变小 4、紫,红,紫,红 5、B 课后练习与提高 1、A 2、B 3、B 4、BD 5、AD 6、AD 7、B 8、 - 《光的色散》教案篇12:《光的色散》教案
篇13:光的色散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光的色散现象。
知道光的三基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知道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能够透过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是由它能够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2.过程与方法
观察光色色散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的主要方法。
通过分析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实践是检验知识的最有效途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通过对科学家的生前故事的学习,感染科学巨人们勤奋好学、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树立为真理、为人民而服务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难点
4.重点
篇14:光的色散教案
5.难点
透明物体体的颜色是由它能透过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能反射的光决定的。
教学过程
篇15:光的色散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了解光的色散现象。
知道光的三基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知道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能够透过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是由它能够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2. 过程与方法
观察光色色散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的主要方法。
通过分析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实践是检验知识的最有效途径。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通过对科学家的生前故事的学习,感染科学巨人们勤奋好学、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树立为真理、为人民而服务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点、难点:
4. 重点
篇16:光的色散教案
5. 难点
透明物体体的颜色是由它能透过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能反射的光决定的。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器材:
三棱镜、有色玻璃。
教学过程设计:
6. 引入
我们的世界五彩斑斓、多姿多彩,设想一下要是没有五颜六色的光,我们的世界将会成为什么样子?
就有这样一种生理缺陷,使患者在不同程度上不能体会五彩的世界,这就是色盲症。色盲一般分为三种。
全色盲:只看得出明暗之分,却看不出色彩区别;
红、绿色盲:分辨不出红色或绿色;
全反色盲:看到的颜色和常人相反。
伟大的化学家,被称为“近代化学之父”的道尔顿,就是一个红色盲患者,他给母亲买了一双“灰色”的袜子,母亲却因为袜子的颜色太过艳红而拒绝了这个礼物。道尔顿发现自己和常人不同之后,并没有因为生理上的缺陷而自卑,反而刻苦钻研,终于发现了“色盲症”这一症状,为医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人类打开了认识色盲症的大门。
我们对于患有色盲症的同学,不应该用异样的眼光看待他们,而是要在生活中给予他们帮助和关心。
对于常人来说,光有五颜六色,而且还能发生折射和反射等现象,那么请大家思考,白色的光照在三棱镜上,折射光线会是什么样子呢?
7. 光的色散
将三棱镜对着白光灯管,看到灯管不再是洁白无暇的了,而是呈现出多彩的光芒。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发生?
解释现象:白色的光经过了三棱镜的折射,不同颜色的光折射的角度也不同,所以在白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光带上面的光从一侧到另一侧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种现象就叫光的色散。
光的色散现象是由伟大的物理学家、数学家牛顿发现的,牛顿一生有很多贡献,他的成功伴随着他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的精神。牛顿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他的母亲每天都要派他去集市上卖农产品,不过牛顿天生热爱学习,就悄悄地躲在树丛后面看书,舅舅发现以后,被牛顿执着的学习精神打动,终于同意让他进入学校学习。牛顿后来经过自己的刻苦钻研,终于成为了改变世界的科学巨人,为人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8. 光的三基色和颜料的三原色
提问:要是让你组织一场晚会,为了达到色彩缤纷的效果,你会用到几种颜色的灯光?
科学家从阳光经过色散后得到的其中色光中找出了三种色光,并且由这三种色光的混合,可以得到其他所有颜色的光,这三种色光的颜色分别是红、绿、蓝,它们叫做“光的三基色”。色光的混合规律见下图:
回家后思考:用一个放大镜观察电视机的屏幕,会发现屏幕是由很多组微小的亮点组成,观察一下,每一组亮点都是由哪几种颜色的亮点组成的?
学过水粉画的同学应该知道,要得到不同颜色的颜料,只需要用三种不同颜色的颜料进行调配,它们分别是:红、黄、蓝,因此,这三种颜色被称为“颜料的三原色”。
颜料的混合规律见上图:
9. 物体的颜色
(1) 不透明的物体:
白色的阳光照射在同学们的身上,为什么反射到我们的眼睛里确看到五彩斑斓的色光?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能够反射的色光决定的,比如说绿色的树叶,能够反射绿色的光,而将其他颜色的色光都吸收了。
提问:在温室里种植的绿色植物,为了使它健康生长,应该用红色的灯照射它还是用绿色的灯?为什么?
答:应该用红色的灯光照射它,因为绿色植物之所以是绿色,是因为它能反射绿色的光,也就是说它不喜欢绿光,因此要用红色的光照射,更加利于它吸收光中的能量。
(2) 透明物体的颜色
将一个红色的玻璃片放在眼前,看到的白色墙壁是什么颜色的?(红色的)为什么?
因为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能够透过的色光决定的,比如说,红色的玻璃,能够吸收其他颜色的色光而让红色光透过,因此,我们在红色玻璃的后面,就只能看到红的光。
例1:舞台上有一个演员,穿着白色的上衣,红色的裙子,舞台上绿色的灯光照射的演员身上,台下的观众可以看见:
A. 演员穿着白色的上衣,红色的裙子;
B. 演员穿着绿色的上衣,黑色的裙子;
C. 演员穿着绿色的上衣,黄色的裙子;
D. 演员穿着白色的上衣,黑色的裙子;
答案:B
例2:一道白色的光,经过了红色的玻璃后,又遇到了绿色的玻璃,在绿玻璃后面的光屏上可以得到什么颜色的光?
答案:不能得到任何颜色的光,因为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他能透过的色光决定的,白光经过了红玻璃后,只剩下红色的色光透过,红光遇见了绿色的玻璃,被他吸收,故在光屏上不能得到任何颜色的光。
10. 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光的色散:白光经过三棱镜的折射之后,分解成为红、橙、黄、绿、蓝、靛紫其中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光的三基色:红、绿、蓝;
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
物体的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透明物体颜色是由它能够透过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的物体颜色是由它能够透过的色光决定的。
【初二物理光色散说课稿】相关文章:
4.物理说课稿
6.初中物理说课稿
8.物理优秀说课稿
9.初二物理练习题
10.初二物理教学计划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