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块糖--同数连加的现实情境 说课方案(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
“Hawthorns”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2篇有多少块糖--同数连加的现实情境 说课方案(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有多少块糖--同数连加的现实情境 说课方案(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有多少块糖--同数连加的现实情境 说课方案(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
一、说教材
本节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的第一课时“有多少块糖”。根据课标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数”与“算”的活动,为学生学习乘法概念和理解乘法意义积累经验。在“数糖果”的具体活动中,学生用同一个数来数出糖果的个数,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横着数,竖着数)来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并列出连加算式。通过数糖果、数纸片等数数活动,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存在大量的相同数连加的问题。在充分感知相同数连加的基础上,进一步积累与乘法相关的活动经验。
核心问题:一共有多少块糖?
教学重点:用“横着数”和“竖着数”两种方法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
二、说学情
二年级的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活泼好动,本节课将采取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等活动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积累了大量数数的活动经验,在数数时能和所数事物建立“一一对应”。虽然学生已经学习过加法的意义和100以内数的加法,有了一定的加法基础,但对几个相同的数连加比较陌生。
核心问题:怎样列出同数连加的算式?
教学难点:理解连加算式中的加数的含义
三、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结合情境,能够用同一个数数出糖块的个数;
2.知道连加算式中每一位加数的含义,并在此基础上计算连加算式;
(二)过程与方法
1.结合数糖块的活动,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的抽象过程,为学习乘法积累活动经验;
2.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横着数”和“竖着数”)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得出不同的加法算式并进行计算;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结合数糖块的具体情境,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到生活中有许多需要把相同数连加的问题,激发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四、说教学方法
教法:启发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游戏法、演示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五、说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袋糖果、方形纸片(学具,代替糖果)
六、说教学方式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在教学开始时,我会展示一袋糖果并说出要奖励给他们。紧接着,我会让学生估计糖果的块数,再引导学生思考“要准确地知道袋子里有多少糖果,该怎么办?”,进而引出课题“有多少块糖”。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爱吃的糖果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二)相互合作,共同探究
活动一:摆一摆,数一数(不同的数法)
新课开始后,学生自由地数数。学生数完后,指名学生上台展示数法,并给予奖励。通过“还有其他的数法吗?”的问题,让学生说出教材中的三种数法。展示完后,引导学生说出数的次数以及他们的发现。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怎样数数更方便。)
活动二:数一数,填一填(多角度的数法)
出示教材“数一数,填一填”的第一幅图,向学生解释“横着数”和“竖着数”并引导学生“横着数”和“竖着数”。紧接着,让学生翻开教材第16页,自己完成“数一数,填一填”的第二幅图,完成之后同桌之间互相检查、交流,老师指名学生汇报结果,并解释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两个角度来数数。)
活动三:说一说,算一算(列出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
出示教材“说一说,算一算”的图片,“请大家仔细观察、思考,你能算出图中有多少根棒棒糖吗?”学生会根据自己的观察列出算式,提醒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并列出不同算式,学生完成之后,指名学生上台展示,教师总结“几个几的意义”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教师的引导下体会几个几的意思,体会数学的乐趣。)
(三)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17页的练一练第1题,要求学生先圈出,再数一数有多少只熊猫?完成后同桌之间交流想法,并上台展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学以致用,提高学习的效率。)
(四)课堂小结
学生自我总结本节课学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我总结学到的知识,加深理解。)
七、说板书设计
有多少块糖
个数 次数 横着数
1 20 竖着数
2 10 5+5+5=15
4 5 3+3+3+3+3=15
5 4 同数连加
八、说教学调控
时间调控: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3分钟)
(二)相互合作,共同探究(28分钟)
活动一:摆一摆,数一数(11分钟)
活动二:数一数,填一填(8分钟)
活动三:说一说,算一算(9分钟)
(三)巩固练习(6分钟)
(四)课堂小结(3分钟)
内容调控:
除教学内容之外,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和动手操作时规范课堂秩序
九、说教学评价
总结性评价:
课后练习的完成情况
形成性评价:
1.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2.课堂中的参与程度
篇2:有多少块糖--同数连加的现实情境 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的第一课时“有多少块糖”。根据课标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数”与“算”的活动,为学生学习乘法概念和理解乘法意义积累经验。在“数糖果”的具体活动中,学生用同一个数来数出糖果的个数,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横着数,竖着数)来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并列出连加算式。通过数糖果、数纸片等数数活动,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存在大量的相同数连加的问题。在充分感知相同数连加的基础上,进一步积累与乘法相关的活动经验。
核心问题:一共有多少块糖?
教学重点:用“横着数”和“竖着数”两种方法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活泼好动,本节课将采取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等活动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积累了大量数数的活动经验,在数数时能和所数事物建立“一一对应”。虽然学生已经学习过加法的意义和100以内数的加法,有了一定的加法基础,但对几个相同的数连加比较陌生。
核心问题:怎样列出同数连加的算式?
教学难点:理解连加算式中的加数的含义
三、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结合情境,能够用同一个数数出糖块的个数;
2.知道连加算式中每一位加数的含义,并在此基础上计算连加算式
(二) 过程与方法
1.结合数糖块的活动,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的抽象过程,为学习乘法积累活动经验;
2.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横着数”和“竖着数”)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得出不同的加法算式并进行计算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结合数糖块的具体情境,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到生活中有许多需要把相同数连加的问题,激发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四、教学方法
教法:启发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游戏法、演示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袋糖果、方形纸片(学具,代替糖果)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请看!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什么?
生:糖果。
师:对!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袋糖果,想奖励给坐姿好、认真听讲和积极发言的同学,你们有信心得到它们么?
生:有。
师:那你们能不能先猜一猜这个袋子里大约有多少块糖果呢?
生:20块;24块。
师:同学们都有不同的想法。那么我们想准确地知道这个袋子里到底有多少糖果,该怎么办呢?
生:数一数。
师:他提供了一个好方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数一数“有多少块糖”。(教师板书:有多少块糖)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爱吃的糖果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二)相互合作,共同探究
活动一:摆一摆,数一数(不同的数法)
师:为了同学们数的方便,我们用圆形纸片代替糖果,同学们桌上的纸片的个数跟老师袋子里的糖果的个数是一样多的。现在,请你们一起来数一数吧,看看一共有多少块糖?开始!
(学生数糖果)
师:谁能来给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数法?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数的呢?
(学生上台展示,先摆再数)
生:1块1块地数,1,2,3,4,5,……;
2块2块地数,2,4,6,8,……;
4块4块地数,4,8,12,……;
5块5块地数,5,10,15,……。
师:看来,同学们有各式各样的数法,都数出了一共有20块糖果。那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些数法,好么?
生:好。
(教师演示教材中的三种数法,并提问)
师:看看这些数法,你发现了什么?
生:不一样的数法,但是都是数出了20块。
师:恩,你真善于观察和发现!我们1块,1块地数……5块,5块地数,都数出了有20块糖果。不管几个几个地数,数出的结果都是一样的。那还有不一样的发现么?
生:每一次数的个数越多,数的次数就越少,数得更快、更方便。
师:真是个善于归纳发现的孩子。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怎样数数更方便。)
活动二:数一数,填一填(多角度的数法)
师:青青草原上,灰太狼跟喜羊羊都有一堆糖果,看看他们的摆法,你更喜欢谁的?
(教师演示第1幅图)
生:喜羊羊。
师:为什么呢?
生:很整齐,容易数。
师:嗯,孩子们也要跟喜洋洋一样爱整洁!现在喜羊羊想请大家帮忙数一数到底有多少块糖?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师:真是乐于助人的孩子。先听老师读一读他的要求?每行有 块,有 行,一共有 块。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按行数”和“按列数”吗?
生:不知道。
师:现在老师来告诉大家,“按行数”就是横着数,“按列数”就是竖着数。
(教师演示讲解两种数法,然后展示第2幅图)
师:现在孩子们自己来数一数,数完后在书上填写答案。
(学生数一数,填一填)
师:填好的孩子,跟同桌交流。待会请同学上台展示。(学生展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两个角度来数数。)
活动三:说一说,算一算(列出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
(教师演示课件)
师:瞧,老师这里还有棒棒糖呢, 请大家仔细观察、思考,你能算出图中有多少根棒棒糖吗?
(学生分享)
师:我们还可以用算式来表示呢,(出示课件),你能看图写出加法算式吗?请孩子们独立完成。
师:谁来说说?能上来指一指你是怎么数的吗?
(学生展示)
师:这里一共有几个5呢?
生:3个5。
师:该怎么列算式呢?
生:5+5+5=15。(教师板书)
师:还可以怎么数呢?谁来说一说?
(学生展示)
师:这里一共有几个3呢?
生:5个3。
师:可以怎样列算式?
生:3+3+3+3+3=15。(教师板书)
师:们看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想法吗?
生:不管我们怎么数,按行数或者按列数,结果都是一样的。都是15.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教师的引导下体会几个几的意思,体会数学的乐趣。)
(三)巩固练习
师:请翻到教材17页,现在做“练一练”的第1题。看清要求哦,先圈一圈,在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只熊猫?
(学生做练习,然后上台展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学以致用,提高学习的效率。)
(四)课堂小结
师:在下课之前,老师想请大家来分享一下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生分享)
师:这一节课,我们不仅学会了数数,还学会按行和列来数数呢,而且还学会了用相同数连加算式来表示我们现实情境中的物体数量。(教师板书:同数连加。)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我总结学到的知识,加深理解。)
七、板书设计
有多少块糖
个数 次数 横着数
1 20 竖着数
2 10 5+5+5=15
4 5 3+3+3+3+3=15
5 4 同数连加
八、教学调控
时间调控:
(一) 创设情境,谈话导入(3分钟)
(二) 相互合作,共同探究(28分钟)
活动一:摆一摆,数一数(11分钟)
活动二:数一数,填一填(8分钟)
活动三:说一说,算一算(9分钟)
(三) 巩固练习(6分钟)
(四) 课堂小结(3分钟)
内容调控:
除教学内容之外,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和动手操作时规范课堂秩序
九、教学评价
总结性评价:
课后练习的完成情况
形成性评价:
1. 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2. 课堂中的参与程度
【有多少块糖--同数连加的现实情境 说课方案(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相关文章: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