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上册复习试题解答
“咕咕1”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高一物理上册复习试题解答,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高一物理上册复习试题解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高一物理上册复习试题解答
一辆小汽车从静止开始以1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小汽车启动的同时,小汽车后方距小汽车32米处,自行车运动员王振以6m/s的速度匀速追赶在平直公路上沿同一直线同向运动的该小汽车.
(1)通过计算证明王振以6m/s的速度匀速骑自行车追不上小汽车,并求出追赶过程中王振与小汽车的最小距离x;
(2)若王振想追上小汽车,求王振做匀速直线运动能追上小汽车的最小速度.
【答案】(1) 追不上,最近距离为x=14m (2) v=8m/
【解析】(1)若小汽车的速度与王振的'速度相等时,王振还没有追上公交车,那么王振不可能追上小汽车了,设经过t秒后小汽车的速度与王振的速度相等
根据v=at 可得t=6s
在6s内,人的位移x1=vt=36m 车的位移x2=at2=18m
因为18+3236 所以:追不上
当两者速度相等时,两者距离最近,最近距离为x=14m
(2)若王振想追上小汽车,那么最小速度对应于两者速度相等时,王振恰好追上小汽车,设最小速度为v,有vt=x0+at2 v=at 得v=8m/s
篇2:高一物理上册复习试题及解析
6.光滑斜面的长度为L,一物体自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匀加速滑至底端, 经历的时间为t,则不正确的是:( ACD )
A.物体运动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L/t
B.物体在t/2时的即时速度是2L/t
C.物体运动到斜面中点时瞬时速度是 L/t
D.物体从顶点运动到斜面中点所需的时间是 t/2
7.将一个力F分解成两个分力F1和F2,关于力F分解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F1和F2的共同作用效果与F单独作用效果相同
B.物体同时受F1、F2和F三个力作用
C.F1、F2都可能大于F
D.不论如何分解,F1、F2的大小不可能都等于F的大小
【答案】AC
8.(1)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实验中,选定一条纸带如图所示,其中0、1、2、3、4、5、6都为记数点,其中两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未画出。测得:x1=1.40cm,x2=1.90cm,x3=2.38cm,x4=2.88cm,x5=3.39cm,x6=3.87cm。
①在计时器打出点4时,小车的.速度v4 = cm/s,全过程加速度a = cm/s2。
②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频率是f=51Hz,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加速度的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________ 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4.(1)①31.35(2分);49.6(2分);②偏小(2分);
9.(10分) 列车正以v=30m/s的速度行驶,接到前方小站的请求在该站停靠1min,接一个危重病人上车.司机决定以加速度 =-0.6m/s2匀减速运动到小站,停车1min后以加速度 =1.0m/s2匀加速启动,恢复到原来的速度行驶.试问由于临时停车共耽误了多长时间?
16.【解析】匀减速运动过程中所用时间 (1分),位移 (1分)
匀加速运动过程中所用时间 (1分),位移 (1分)
从开始制动到恢复原速共用时间t=t1+t2+60s=140s(2分)
列车以原速度匀速通过位移x1+x2所用时间 (2分)
由以上分析计算知,列车因停车实际耽误的时间为t=t-t3=100s.(2分)
篇3:高一物理上册复习试题练习
高一物理上册复习试题练习
试题练习
1、(12分)光滑圆球重 量为20N,如图示放在斜面上。挡板与斜面,斜面与地面之间夹角均为300 。求(1)挡板及斜面所受压力 (2)若挡板与斜面夹角可调,求挡板所受最小 压力。
2、(12分)从高出地面15米的位置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它上升5米后回落,最后到达地面。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10m/s2
求:(1)小球抛出的'初速度。 (2)从抛出到落地过程的平均速度
羚羊从静止开始奔跑,经过50m距离能加速到最大速度25m/s,,并能维持一段较长的时间;猎豹从静止开始奔跑,经过60m距离能加速到最大速度30m/s,以后只能维持这个速度4.0s.设猎豹距离羚羊xm时开始攻击,羚羊则在猎豹开始攻击后1.0s才开始奔跑,假定羚羊和猎豹在加速阶段分别做匀加速运动,且沿同一直线奔跑.求:
(1)猎豹要在其最大速度减速前追到羚羊,x值应在什么范围?
(2)猎豹要在其加速阶段追上羚羊,x值应在什么范围? (1)x55m (2)x31.88m
【试题分析】
【解析】 令v1=25m/s,d1=50m,v2=30m/s,d2=60m.羚羊和猎豹在加速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分别为
它们由静止加速到最大速度过程中所用的时间分别为
(1)设猎豹加速到最大速度后,又经过时间t能够追上羚羊,则须满足
d2+v2t=x+d1+v1(t-1) ①
t4s ②
联立①②两式并代入数据可解得x55m
(2)设猎豹在其加速运动过程中经时间t后追上羚羊,则须满足
③
t4s ④
联立③④两式并代入数据解得 x31.88m.
篇4:高一物理上册期末试题
高一物理上册期末试题
高一物理上册期末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我校高一的新同学分别乘两辆汽车去某地游玩。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甲车内一同学看见乙车没有运动,而乙车内一同学看见路旁的树木向西移动。如果以地面为参考系,那么,上述观察说明( )
A.甲车不动,乙车向东运动 B.乙车不动,甲车向东运动
C.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D.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都向东运动
2.下面关于加速度的描述中正确的有( )
A.加速度描述了物体速度变化的多少
B.物体的加速度很大,速度变化却很小是可能的
C.物体的速度在增加,加速度却在减小是不可能的
D.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且加速度又在减小时,物体做减速运动
3.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体竖直向下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
B.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
C.在自由落体运动过程中不同质量的物体运动规律相同
D.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位移与时间成反比
4.小球由空中某点自由下落与地面相碰后弹至某一高度小球自由下落和弹起过程的速度所示不计空气阻力g=10 m/s2则 ( )
A.小球下落的最大速度为5 m/s
B.小球向上弹起的最大速度为3 m/s
C.小球能弹起0.8 m
D.小球在运动的全过程中路程为0.8 m
5.t=0时,甲乙两汽车从相距70 km的两地开始相向行驶, 它们v-t所示.忽略汽车掉头所需时间.下列 对汽车运动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在第1小时末,乙车改变运动方向
B.在第2小时末,甲乙两车相距10 km
C.在前4小时内,乙车运动加速度的大小总比甲车的大
D.在第4小时末,甲乙两车相遇
6.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力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B.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一定有力作用在该物体上
C.物体运动速度的方向与它受到的合外力的方向总是一致的
D.物体受外力恒定,它的速度也恒定
7.有关惯性大小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物体跟接触面间的摩擦力越小,其惯性就越大
B.物体所受的合力越大,其惯性就越大
C.物体的质量越大,其惯性就越大
D.物体的速度越大,其惯性就越大
8.站在升降机中的人出现失重现象,则升降机可能 ( )
A.作加速上升 B.作减速下降
C.作加速下降 D.作减速上升
9.所示,物体受到斜向下的推力F作用,向前做匀速直线运动,推力与水平方向间夹角为θ,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F产生向下压的效果,物体对桌面压力大于物体重力
B.F产生向前拉的效果,向前水平分力为
C.物体和桌面间的摩擦力大小为
D.物体和桌面间的摩擦力大小为
10.所示,一倾斜木板上放一物体,当板的倾角θ逐渐增大(0<θ<900)时,物体始终保持静止,则物体所受 ( )
A.支持力变大 B.摩擦力变大
C.合外力恒为零 D.合外力变大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1.(4分)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记录小车运动的纸带所示,在纸带上选择0、1、2、3、4、5的6个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纸带旁并排放着带有最小分度为毫米的刻度尺,零点跟“0”计数点对齐,由图可以读出三个计数点1、3、5跟0点的距离d1、d2、d3并由d1、d2、d3计算小车通过计数点“2”的瞬时速度为v2=______m/s.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m/s2。
12.(4分)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时,先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带有绳套的两根细绳.实验时,需要两次拉伸橡皮条,一次是通过两细绳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另一次是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拉橡皮条.
(1)实验对两次拉伸橡皮条的要求中,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将橡皮条拉伸相同长度即可
B.将橡皮条沿相同方向拉到相同长度
C.将弹簧秤都拉伸到相同刻度
D.将橡皮条和绳的结点拉到相同位置
(2)同学们在操作过程中有如下议论,其中对减小实验误差有益的说法是________
A.两细绳必须等长
B.弹簧秤、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
C.用两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两弹簧秤示数之差应尽可能大
D.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
13.(4分)把物体竖直地挂在劲度系数为1000N/m的弹簧下端,弹簧伸长2cm。如果把物体放在动摩擦因数为0.30的水平地面上,用同一根弹簧沿水平方向拉物体。当物体产生2m/s2的加速度时,弹簧伸长 cm。
14.(4分)一乘客在行驶的火车车厢里用细绳吊一小球,用以判断火车运动的情况,并可得到如下结论:
(1)若小球在竖直方向保持静止,表明火车正在做___________运动;
(2)若在竖直方向保持静止的小球突然向后摆,表明火车正在做___________运动;
(3)若在竖直方向保持静止的小球突然向前摆,表明火车正在做___________运动;
(4)若在竖直方向保持静止的小球突然向右摆,表明火车正在做___________运动。
三、本题共5小题,共44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5.(8分)一颗自由下落的小石头,经过某点时的`速度是10m/s,经过另一点时的速度为30m/s,求经过这两点的时间间隔和两点间的距离。(g=10 m/s2)
16.(8分)倾角为θ的斜面上有质量为m 的木块,它们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用水平力F推动木块,所示,使木块恰好沿斜面向上做匀速运动.若斜面始终保持静止,求水平推力F的大小.
17. (8分)所示,质量m=1 kg的球穿在斜杆上,斜杆与水平方向成α=30°角,球与杆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36,球受到竖直向上的拉力F=20 N.则球的加速度为多少?(g取10 m/s2)
18.(10分)青岛海滨游乐场有一种滑沙娱乐活动所示,人坐在滑板上从斜坡高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滑到斜坡底部B点后沿水平滑道再滑行一段距离到C点停下来,若忽略B处对速度大小的影响,板与滑道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5,不计空气阻力,g取10 m/s2.
(1)若斜坡倾角θ=37°,人和滑块的总质量为m=60 kg,求人在斜坡上下滑时的加速度大小.(sin37°=0.6,cos37°=0.8)
(2)若由于受到场地的限制,A点到C点的水平距离为50 m,为确保人身安全,请你设计斜坡的高度.
19.(10分)一辆值勤的警车停在公路边,当警员发现从他旁边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货车严重超载时,决定前去追赶,经过5.5s后警车发动起来,并以2.5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但警车的行驶速度必须控制在90km/h 以内.问:
(1)警车在追赶货车的过程中,两车间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2)警车发动后要多长时间才能追上货车?
篇5:人教版高一物理复习试题有哪些
一、选择题(下面每个小题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选出正确答案填在括号内.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下列有关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物体受摩擦力作用,则一定受弹力作用
B.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间才可能出现弹力
C.摩擦力总是阻碍相对运动的进行或阻碍相对运动的发生
D.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2.关于摩擦力,下面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摩擦力的方向总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
B.运动物体所受摩擦力为µFN
C.滑动摩擦力一定是阻力
D.摩擦力可以与物体运动方向成一锐角
3.下列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速度改变越大,它的加速度一定越大
B.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零,它的速度也一定为零
C.物体运动的速度改变越小,它的加速度一定越小
D.加速度的大小是表示物体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率的大小
4.如图所示,物体A和B一起沿斜面匀速下滑,则物体A受到的力是( )
A.重力,B对A的支持力
B.重力,B对A的支持力、下滑力
C.重力,B对A的支持力、摩擦力
D.重力,B对A的支持力、摩擦力、下滑力
5.如图所示,A、B、C三个物体的质量相等,有F=1N的两个水平力作用于A、B两个物体上,A、B、C都静止,则地面对A物体、A物体对B物体、B物体对C物体的摩擦力分别为:( )
A.0N、1N、0N B.1N、0N、1N
C.1N、2N、1N D.1N、1N、0N
6.一辆沿笔直的公路匀加速行驶的汽车,经过路旁两根相距50m的电线杆共用5s时间,它经过第二根电线杆时的速度为15m/s,则经过第一根电线杆时的速度为( )[来源:21世纪
A. 2m/s B. 10m/s C. 2.5m/s D. 5m/s
7.汽车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的加速度为5m/s2,那么刹车后2S与刹车后6S汽车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
A.1∶1 B.3∶1 C.3∶4 D.4∶3
8.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质量为m的A、B两球,用两根等长的细线悬挂在O点,两球之间夹着一根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静止不动时,弹簧处于水平方向,两根细线之间的夹角为θ.则弹簧的长度被压缩了 ( )
A.mgtanθk B.2mgtanθk
C.mgtanθ2k D.2mgtanθ2k
9.在已知的一个力的分解中,下列情况具有唯一解的是( )
A.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另一个分力的方向
B.已知两个分力的大小
C.已知两个分力的方向,并且不在同一直线上
D.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
10.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A处于静止状态,所挂的砝码和托盘的总质量为0.6 kg,弹簧测力计读数为2 N,滑轮摩擦不计.若轻轻取走盘中的部分砝码,使总质量减少到0.1kg时,将会出现的情况是(g=10 m/s2)( )
A.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变小
B.A将向左运动
C.A对桌面的摩擦力变为0
D.A所受的合力不变
11.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放一个质量为m的光滑球,球被挡板P挡住,如图所示.改变挡板P的取向使它所受的压力最小.这一最小的压力等于( )
A.mgtanθ B.mgsinθC. D.mgcosθ
12.如图所示,位于水平桌面上的物块P,由跨过定滑轮的轻绳与物块相连,从滑轮到P和到Q的两段绳都是水平的.已知Q与P之间以及P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都μ,两物块的质量都是m,滑轮的质量、滑轮轴上的摩擦都不计,若用一水平向右的力F拉P使它做匀速运动,则F的大小为( )
A.4μmg B.3μmg
C.2μmg D.μmg
二、填空题:(共4个小题,共16分)
13.用一根长20 cm、劲度系数k=200 N/m的弹簧,水平拉放在水平桌面上质量为1 kg的木块,弹簧的长度逐渐伸长到22.4 cm时木块开始运动,当弹簧的长度为21.7 cm时,木块在桌面上做匀速运动.则木块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为 ,木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14.如图所示,一条细绳跨过定滑轮连接物体A、B,A悬挂起来,B穿在一根竖直杆上,两物体均保持静止,不计绳与滑轮、B与竖直杆间的摩擦,已知绳与竖直杆间的夹角θ,则物体A、B的质量之比mA∶mB等于______
15.一物体由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最初的3秒内的位移为S1,最后3秒内的位移为 S2,若S2—S1=6米,S1:S2=3:7,求斜面的长度为
16.如图所示,一小虫在半径为R的圆心为O的半球形碗内爬动,设小虫与碗壁的动摩擦因数μ=3/4,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求小虫能在碗内爬到的最大高度为 (sin 37°取 , g取10m/s2)
三、实验题:(共2个小题,共14分)
17.某同学在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时,将一轻弹簧竖直悬挂并让其自然下垂,测出其自然长度;然后在其下部施加外力F,测出弹簧的总长度L,改变外力F的大小,测出几组数据,作出外力F与弹簧总长度L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实验过程是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进行的)由图可知该弹簧的自然长度为________cm;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N/m.
18.某同学在做“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的实验时,利用坐标纸记下了橡皮筋的结点位置O点以及两只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如图所示.
(1)试在图(a)中作出F1和F2合力的图示,并用F表示此力.
(2)图(b)所示是甲和乙两位同学在做以上实验时得到的结果,力F′是用一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筋时的图示,其中哪一个比较符合实验事实________(填甲或乙)
(3)有关此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可以同时比橡皮筋的拉力大
B.橡皮筋的拉力是合力,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分力
C.两次拉橡皮筋时,需将橡皮筋结点拉到同一位置O.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两次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效果相同
D.若只增大某一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而要保证橡皮筋结点位置不变,只需调整另一只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即可
(4)若两个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均为4 N,且两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相互垂直,则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一个量程为5 N的弹簧测力计测量出它们的合力,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实验中,如图所示,用A、B两弹簧拉橡皮条结点,使其位于O点处,此时(α+β) = 900,然后保持测力计A的读数不变,当α角由图中所示的值逐渐减小时,要使结点仍在O处,可采取的办法是( )
A.增大B的读数,同时减小β角 B.增大B的读数,同时增大β角
C.减小B的读数,同时减小β角 D.减小B的读数,同时增大β角
四、计算题(共4小题,共34分,写出必要的做题步骤,计算过程和单位.其中第19题8分,第20题8分,第21题9分.第22题9分)
19.如图所示,m质量为2 kg的圆柱体放置在光滑的V形槽内如图所示,凹槽右壁竖直,左边为倾角 = 37的斜面。(sin 37°取 , g取10m/s2)
(1)对竖直档板的压力F1为多少?
(2)对斜面的压力F2为多少?
20.汽车从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4s未关闭发动机,再经6s停下,10s内共行驶了30m.求:
(1)汽车运动中的最大速度;
(2)汽车在加速与减速过程中的加速度a1与a2的大小。
21.滑板运动是一项非常刺激的水上运动,研究表明,在进行滑板运动时,水对滑板的作用力FN垂直于板面,大小为kv2,其中v为滑板速率(水可视为静止).某次运动中,在水平牵引力作用下,当滑板和水面的夹角θ=37°时,滑板做匀速直线运动,相应的k=54 kg/m,人和滑板的总质量为108 kg,试求(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sin 37°取 ,忽略空气阻力):
(1)水平牵引力的大小;
(2)滑板的速率;
22.如图所示,轻杆BC的C点用光滑铰链与墙壁固定,杆的B点通过水平细绳AB使杆与竖直墙壁保持30°的夹角.若在B点悬挂一个定滑轮(不计重力),某人用它匀速地提起重物.已知重物的质量m=30 kg,人的质量M=50kg,g取10 m/s2.试求:
(1)此时地面对人的支持力的大小;
(2)轻杆BC所受力的大小.
篇6:人教版高一物理复习试题有哪些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题4分,共计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选出正确的选项填在答题卷相应的表格中)
1.下列说法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
A.牛顿发现了行星的运动规律
B.开普勒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C.卡文迪许第一次在实验室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D.牛顿发现了海王星和冥王星
2.“绿色、环保、低碳”是当今世界的关键词,“低碳”要求我们节约及高效利用能源。关于能源与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能量被使用后就消失了,所以要节约能源
B.自然界中石油、煤炭等能源可供人类长久使用
C.人类应多开发与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新型能源
D.人类不断地开发和利用新的能源,所以能量可以被创造
3.关于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时,机械能守恒
B. 物体沿斜面加速下滑过程中,机械能一定不守恒
C. 系统中只有重力和弹簧弹力做功时,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D. 在空中飞行的炮弹爆炸前后机械能守恒
4.如图所示,A、B、C三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mA=mB
A.线速度大小关系:vA
B.加速度大小关系:aA>aB=aC
C.向心力大小关系:FA=FB
D.周期关系:TA>TB=TC
5.一辆卡车在丘陵地匀速行驶,地形如图所示,由于轮胎太旧,途中爆胎,爆胎可能性最大的地段应是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6.如图所示,a、b、c三个相同的小球,a从光滑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自由下滑,同时b、c从同一高度分别开始自由下落和平抛.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它们的落地时间相同
B.运动过程中重力做的功相等
C.它们的落地时的动能相同
D.它们落地时重力的瞬时功率相等
7.以下关于宇宙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第一宇宙速度是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时的最大速度
B第一宇宙速度是人造地球卫星运行时的最小速度
C人造地球卫星运行时的速度一定小于第二宇宙速度
D地球上的物体无论具有多大的速度都不可能脱离太阳的束缚
8.太阳质量为M,地球质量为m,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T,万有引力恒量值为G,地球公转半径为R,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则以下计算式中正确的是
A.地球公转所需的向心力为F向=mg
B.地球公转半径
C.地球公转的角速度
D.地球公转的向心加速度9. 如图所示,用平行于斜面的拉力F拉着木箱沿粗糙斜面加速向上移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拉力F对木箱所做的功等于木箱增加的动能与木箱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之和
B. 拉力F对木箱所做的功等于木箱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与克服重力所做的功之和
C. 拉力F对木箱所做的功等于木箱增加的机械能新-课-标- 第- 一-网
D. 拉力F对木箱所做的功等于木箱增加的机械能与木箱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之和
10.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水平拉力作用,在0~6s内其速度与时间图象和力F的功率与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物体的质量为(g取10m/s2)
A.
B.
C.
D.
二、实验题(每空2分,共18分)
11.某学生在做“研究平抛物体运动”的实验中,忘记记下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起点位置O,A为物体运动一段时间后的位置,如图所示,求出物体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______ 。(g取10 m/s2)
12.某学习小组做探究“合力的功和物体速度变化关系”的实验如图,图中小车是在一条橡皮筋作用下弹出,沿木板滑行,这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当用2条、3条……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实验时,使每次实验中橡皮筋伸长的长度都保持一致.每次实验中小车获得的速度由打点计时器所打的纸带测出。
(1)除了图中已有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导线、开关、刻度尺和________电源(填“交流”或“直流”)。
(2)实验中,小车会受到摩擦阻力的作用,可以使木板适当倾斜来平衡掉摩擦阻力,则下面操作正确的是______.
A.放开小车,能够自由下滑即可不是 B.放开小车,能够匀速下滑即可
C.放开拖着纸带的小车,能够自由下滑即可 D.放开拖着纸带的小车,能够匀速下滑即可
(3)若木板水平放置,小车在两条橡皮筋作用下运动,当小车速度最大时,关于橡皮筋所处的状态与小车所在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橡皮筋处于原长状态 B.橡皮筋仍处于伸长状态
C.小车在两个铁钉的连线处 D.小车已过两个铁钉的连线
13.在利用自由落体“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
(1)下列器材中不必要的一项是________ (只需填字母代号).
A.重物 B.纸带 C.天平D.低压交流电源 E.毫米刻度尺
(2)关于本实验的误差,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A.选择质量较小的重物,有利于减小误差
B.选择点击清晰且第1、2两点间距约为2mm的纸带,有利于减小误差
C.先松开纸带后接通电源会造成较大的误差
D.实验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重物在下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阻力的作用
(3)在实验中,质量m=1kg的物体自由下落,得到如图所示的纸带,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4s。那么从打点计时器打下起点O到打下B点的过程中,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少量Ep=_______J,此过程中物体动能的增加量Ek=______J。(取g=9.8 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三、计算题(共42分,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14. (8分)将一个质量为1kg的小球从某高处以3m/s的初速度水平抛出,测得小球落地点到抛出点的水平距离为1.2m。小球运动中所受空气阻力忽略不计,g=10 m/s2。求:
(1)小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
(2)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
(3)小球落地时重力的瞬时功率。
15.(10分)已知“天宫一号”在地球上空的圆轨道上运行时离地面的高度为h.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万有引力常量为G。求:
(1)地球的密度为多少?
(2)“天宫一号”在该圆轨道上运行时速度v的大小;
16.(10分)如图所示,让质量m=5.0kg的摆球由图中所示位置A从静止开始下摆,摆至最低点B点时恰好绳被拉断。已知摆线长L=1.6m,悬点O与地面的距离OC=4.0m。若空气阻力不计,摆线被拉断瞬间小球的机械能无损失。(g取10 m/s2)求:
(1)摆线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T;
(2)摆球落地时的动能。
17.(14分)为了研究过山车的原理,某兴趣小组提出了下列设想:取一个与水平方向夹角为37°、长为l = 2.0m的粗糙倾斜轨道AB,通过水平轨道BC与竖直圆轨道相连,出口为水平轨道DE,整个轨道除 AB 段以外都是光滑的。其AB 与BC 轨道以微小圆弧相接,如图所示.一个小物块以初速度 =4.0m/s从某一高处水平抛出,到A点时速度方向恰好沿 AB 方向,并沿倾斜轨道滑下.已知物块与倾斜轨道的动摩擦因数 μ = 0.50.(g=10 m/s2、sin37°= 0.60、cos37° =0.80)
(1)求小物块到达A点时速度。
(2)要使小物块不离开轨道,并从轨道DE滑出,求竖直圆弧轨道的半径应该满足什么条件?
(3)为了让小物块不离开轨道,并且能够滑回倾斜轨道 AB,则竖直圆轨道的半径应该满足什么条件?
高一物理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题4分,共计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选出正确的选项填在下列表格中)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C B D B C B D B
二、实验题(每空2分,共18分)
11. 2m/s
12. (1)交流
(2)D
(3)答选B。(小车水平方向受到拉力和摩擦力。刚开始运动的时候拉力大于摩擦力,小车做加速运动;随着橡皮筋伸长量的减小,拉力减小,当拉力等于摩擦力的时候,小车速度达到最大值;小车继续向前运动,拉力继续减小,这时候小车开始做减速运动。所以说选择B,速度最大的时候橡皮筋处于伸长状态,小车还没到两个铁钉的连线处。)13.(1) ___C____,
(2) ___A____,
(3) ___2.28____, ___2.26____。
三、计算题(共42分,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14.(8分)(1)小球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t= (1分)
解得小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t=0.4s (1分)
(2)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h= (1分)
解得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0.8m (1分)
(3)小球落地前竖直分速度v =gt=4m/s (1分)
重力的瞬时功率PG=mg ,v =40W (1分)
15.(10分).解:(1)地球表面质量为 的物体,有 ①(3分)
② (1分)
得ρ= (2分)
(2) ③ (2分)
联立①③两式得:飞船在圆轨道上运行时速度 (2分)
16. (10分)
解:(1)设摆球运动到最低点时的速度为 ,根据动能定理和牛顿第二定律有
(2分)
(2分)
联立以上两式,代入数据可解得:
, (2分)
(2)选择地面为零势地面,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2分)
代入数据可解得:
(5分) (2分)
17.(14分)(1) 小物块做平抛运动,经时间 t 到达A处时,令下落的高度为h,水平分速度v0,竖直速度为vy,小物块恰好沿斜面AB方向滑下,则tan37° = vy/ v0
得vy = 3 m/s,
所以小物块到A点的速度为5m/s (3分)
(2) 物体落在斜面上后,受到斜面的摩擦力 f = μFN = μmgcos37°
设物块进入圆轨道到达最高点时有最小速度v1,此时物块受到的重力恰好提供向心力,令此时的半径为 R0,
则mg = mv12/R0 (1分)
物块从抛出到圆轨道最高点的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有:
mg(h + lsin37° – 2R0) – μmgcos37°•l = mv12/2 – mv02/2. (4分)
联立上式,解得R0 = 0.66m (1分)
若物块从水平轨道 DE 滑出,圆弧轨道的半径满足 R1 ≤ 0.66m (1分)
(3) 为了让小物块不离开轨道,并且能够滑回倾斜轨道 AB,则物块上升的高度须小于或等于某个值R,则 mg(h + lsin37°) – μmgcos37°•l – mgR = 0 – mv02/2 (3分)
解得R = 1.65m
物块能够滑回倾斜轨道 AB,则 R2 ≥ 1.65m (1分)
篇7:人教版高一物理复习试题有哪些
一、单选题
1、关于力学单位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千克、米/秒、牛顿是导出单位
B.千克、米、牛顿是基本单位
C.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g,也可以是kg
D.只有存国际单位制中,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才是F=ma
2. 一物体m受到一个撞击力后,沿斜面向上滑动,在滑动过程中,物体m受到的力是下列说法中的哪一个:
A.
重力,沿斜面向上的冲力,斜面的支持力;
B.重力,沿斜面向上的冲力,沿斜面向下的滑动摩擦力;
C.重力,沿斜面向下的滑动摩擦力,斜面的支持力;
D.重力,沿斜面向上的冲力,沿斜面向下的滑动摩擦力,斜面的支持力.
3一辆拖拉机停在水平地面上.请在下列关于拖拉机和地面受力的叙述中选出正确的叙述:
A.地面受到了向下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弹性形变;拖拉机没有发生形变,所以拖拉机不受弹力;
B.地面受到了向下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弹性形变;拖拉机受到了向上的弹力,是因为拖拉机也发生了形变;
C.拖拉机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形变;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拖拉机发生了形变;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4. 汽车以20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为5 m/s,则刹车后6 s内汽车的位移是( )
A.30 m B.40 m C.10 m D.0 2
5.如图所示,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受水平方向的推力F1和F2的作用,木块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
态,F1=10N,F2=2N,若撤去F1 的瞬间,则木块受到合力F和摩擦力f的大小、方向是
A. F=0;f=2N,方向向右 B. F=10N,方向向左;f=8N,方向向右
C. F=10N,方向向左;f=8N,方向向左 D. F=0,f=0
6.一物体以恒定的加速度由静止开始下落,历时1s到达地面,落地时的速度为8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开始下落时,物体离地面的高度为3.2m B.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为10m/s2
C.前一半时间内下落的高度为0.8m D.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6m/s
7.如图所示是物体在某段作直线运动过程中的v-t图象,在tl和t2时刻的瞬时速度分别为vl和v2,
则物体由tl到t2运动的过程中
A.加速度不断增大 B.加速度不断减小
C.位移不断减小
8. 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把可靠事实和合理的推理相结合,可以深刻地揭示自然规律。以下实验中属于理想实验的是 ( )
A.平行四边形法则的科学探究 B.伽利略设想的对接光滑斜面实验 D.平均速度
C.用打点计时器测物体的加速度 D.利用刻度尺的落体运动,测定人的反应时间的小实验 9.如右图所示,用轻绳把一个小球悬挂在O点,用力F拉小球使悬线偏离竖直方向30°,小球处于静止状态,力F与竖直方向成θ角。要使F取最小值,θ角应是 ( ) A.30° B.60° C.90° D.0°
10. 一个质量为10kg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当受到一个水平推力F1=30N时,其加速度为1m/s2,当受到的水平推力变为F2=60N时,其加速度为: A. 6m/s2
B. 4m/s2
C. 3m/s2
D. 2m/s2
二、不定项选择题
11、如图所示,物体在F的作用下静止于斜面上,则物体A受力的个数可能是
A.2个 B.3个 C.4个 5个
12. 将重为50N的物体放在某直升电梯的地板上。该电梯在经过某一楼层地面前后运动过程中,物体受到电梯地板的支持力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 A. t=1s时刻电梯的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上 B. t=6s时刻电梯的加速度为零 C. t=8s时刻电梯处于失重状态 D. t=11s时刻电梯的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
13.如图所示的速度—时间和位移—时间图像中给出了四条图线,关于它们的物理意义,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图线1、3都表示物体做曲线运动 B.s—t图线中t1时刻v1
C.v—t图线中0至t3时间内3和4平均速度相等 D.s—t图线中t2时刻表示2开始反向运动
14.一个质量为50 kg的人,站在竖直向上运动的升降机地板上,升降机加速度大小为2 m/s2,若g取10 m/s2,这时人对升降机地板的压力可能等于:
A.600 N B.
500 N
C.400 N D.300 N
15.一质点沿某一条直线运动时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第1s末质点的位移和速度都改变方向 B.第2s末质点的位移改变方向
C.第4s末质点的位移为零 D.第3s末和第5s末质点的位置相同
三、实验题
16. 电火花计时器使用_______电源,电压为_______V。当电源的频率为50Hz时打点计时器每隔_________s打一个点,当交流电的频率小于50Hz时,仍按50Hz计算,则测量的速度的数值比真实的速度数值_______(填“偏大”“偏小”“不变”)
17.在 “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从O点开始每5个点取一个测量点,分别为A、B、C、D、E、F,各点间距如图: ① A、D两点的瞬时速度是:vA=______m/s, vD=______m/s,
② 在右边所示坐标中作出小车的v-t图象,根据图线求出加速度a=__________m/s2
③将图线延长与纵轴相交,交点的速度是________m/s,此速度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其中的三个实验步骤是:
(1)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固定一张白纸,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另一端拴两根细线,通过细线同时用两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它与细线的结点到达某一位置 O 点,在白纸上记下 O 点和两弹簧秤的读数 F1和F2. (2)在纸上根据 F1和F2的大小,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求出合力 F . (3)只用一只弹簧秤通过细绳拉橡皮条,使它的伸长量与两弹簧秤拉时相同,记下此时弹簧秤的读数F'和细绳的方向. 以上三个步骤中均有错误或疏漏,请指出:
(1)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一个实验小组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使用两条不同的轻质弹簧a和b,得
到弹力与弹簧长度关系的图象如图实-2-7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a的原长比b的长 B.a的劲度系数比b的大
C.a的劲度系数比b的小 D.测得的弹力与弹簧的长度成正比
20.两个相同的小车并排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小车前端系上细线,线的另一端跨过定滑轮各挂一个小盘,盘里分别放有不同质量的砝码(图a).小车所受的水平拉力F的大小可以认为等于砝码(包括砝码盘)所受的重力大小.小车后端也系有细线,用一只夹子夹住两根细线(图b),控制两辆小车同时开始运动和结束运动. 由于两个小车初速度都是零,运动时间又相同,s=at/2,
即s∝a,只要测出两小车位移s之比就等于它们的加速度a之比。 实验结果是:
当小车质量相同时,加速度与拉力成_____________ ;
当拉力F相等时,加速度与质量成__________________ 。 实验中用砝码(包括砝码盘)所受的重力G=mg的大小作为小 车所受拉力F的大小,这样做会引起实验误差。为了减小这个
误差,G与小车所受重力Mg之间需要满足的关系是:___________ 。
四、计算题 21、有些航空母舰上装有帮助飞机起飞的弹射系统.已知某型号的战斗机在跑道上加速时可能产生的最大加速度为5.0m/s2,起飞速度为50m/s,如果要求该飞机滑行100m后起飞,问弹射系统必须使飞机具有多大的初速度?如果某舰上不装弹射系统,要求该种飞机仍能在此舰上正常起飞,问该舰身长至少应为多长.
2
22.如下图所示,A、B重力分别是GA=10N,GB=2N,α=60°,A、B处于静止状态。求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是多大?地面
给A的支持力是多大?
`
23、如图所示,物体的质量m=4kg,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在倾角为37°,F=10N的恒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加速运动,当t=5s时撤去F,(g=10m/s2,sin37°=0.6,cos37°=0.8)。求:
(1)物体做加速运动时的加速度a;
(2)撤去F后,物体还能滑行多长时间?
24一物体以5m/s的初速度沿倾角为37˚的固定斜面上滑。已知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设斜面足够长。(g=10m/s2,sin37˚=0.6,cos37˚=0.8)求:(1)物体上滑的最大位移;(2)物体回到出发点时的速度。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二、不定项选择题
三、实验题
16 交流 220 0.02 偏大
17 0.161 0.201 图略 0.133 0.15 打点计时器打O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
18 (1)中是_____两个弹力方向______
(2)中是______二力方向________________
(3)中是______结点拉到同一个位置_________________
19 B
20 正比 反比 G远小于Mg
21、据题意可知a=5m/s2,vt=50m/s,s=100m. 根据公式v t 2-v02=2as可得
v0=vt2-2as =39m/s ,答成38.72或1015 同样给分) 如不装弹射系统,起飞初速为零,设舰身至少长s' vt2
根据公式v t 2=2as'可得 s'=2a=250m
f=F=Fcos60F=G=2NAxABB22、对B根据力的平衡有: 对A根据力的平衡有:①
NA+FAsin600=GA ② 且同一根绳上的张力相等FA=FB
解得:A受到的静摩擦力为1N,支持力为8.27N。 23、
(1)Fcos37°-Ff = ma1 FN+Fsin37°= mg Ff= μFN a1=0.3 m/s2 (2)a2=μg=2 m/s2 v1=a1t1=0.3×5m/s =1.5m/s
v1=a2t22a1s=v12 V22=2a2s
t2=0.75s s=1.25m v2=
m/s
24(1) a1=gsinθ+μgcosθ=10 m/s2 (2) a2=gsinθ-μgcosθ=2m/s2
篇8:高一物理上册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1-5: CBCCA
6-8: DCD
9.AD
10.BD
11.ACD
12.BCD
13.18N
14.15 水平向左
15.790N
16.20 16
17.C
18.(1)未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足;
(2)为满足钩码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的条件,系统误差过大
19.mg
20.2:1
21.20m 2 m/s
22.768m 4m/s2 (24+8 )s 1800N
【高一物理上册复习试题解答】相关文章:
2.高一物理复习课件
3.物理复习必做试题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