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试题含答案学生
“永远吃不饱”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试题含答案学生,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试题含答案学生,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试题含答案学生
填空题
1.《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 国 的作品。
2. 是再塑海伦生命的人。
3.海伦接受教育的第二个阶段是 。
4.教海伦说话的老师是 。
5.海伦学会说话后写的第一个故事是 被误认为是抄袭之作。
6.18的10月,海伦进入 学校上学,为进入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学院做准备。
7. 年,海伦的大学梦得以实现。
8.海伦给我们一个忠告: 你的眼睛吧,犹如明天你将遭到失明的灾难。
9.海伦第一次自己组的句子是
10. 帮助安妮上的柏金斯盲人学校。
选择题
1.海伦第一次自己完全读懂、读完的书是( )。
A 《方德诺小伯爵》 B 《红字》
2.( )史诗让海伦把古希腊看成了天堂。
A 《伊索德》 B 《伊利亚特》 C 《圣经》
3.( )给了海伦深远的慰藉:“有形的东西是短暂的,无形的才能永垂不朽。”
A 《圣经》 B 《麦克佩斯》 C 《李尔王》
4.第一本使海伦体会到真正历史价值的书是斯温顿的( )。
A 《欧洲史》 B 《世界史》 C 《中世纪》
5.如果没有( )的热情帮助,海伦进大学是不可能的。
A 卡内基 B 赫顿 C 马克・吐温
判断题
1.海伦21岁时发表了她的处女作《我生活的故事》。( )
2.海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 )
3.柏金斯盲人学校的创始人是萝拉。( )
4.安妮・莎莉文小时候因无人照顾被送进了贫民救济院。( )
5.在毕业典礼上,安妮穿的是霍布金太太缝制的礼服。( )
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表格
时间 作者想象的活动内容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阅读理解
1、“啊,如果我有三天视力的话,我该看些什么东西呢?”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
对于你们许多有视力的人来说,艺术的世界是一个沉沉的黑夜,是一个无法探索和难以找到光明的世界。
3、海伦?凯勒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同步解读
啊,如果我有三天视力的话,我该看些什么东西呢?
第一天,我要看到那些好心的、温和的、友好的、使我的生活变得有价值的人们。首先,我想长时间地凝视着我亲爱的教师安妮?莎莉文?麦西夫人的脸,当我还是孩稚时,她就来到我家,是她给我打开了外部世界。我不仅要看她脸部的轮廓,为了将她牢牢地放进我的记忆,还要仔细研究那张脸,并从中找出同情的温柔和耐心的生动的形迹,她就是靠温柔与耐心来完成教育我的困难任务。我要从她的眼睛里看出那使她能坚定地面对困难的坚强毅力和她经常向我显示出的对于人类的同情心。
第一天将是一个紧张的日子。我要将我的所有亲爱的朋友们叫来,好好端详他们的面孔,将体现他们内在美的外貌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我还要看一个婴儿的面孔,这样我就能看到一种有生气的、天真无邪的美,它是一种没有经历过生活斗争的美。
我还要看看我那群忠诚的、令人信赖的狗的眼睛――那沉着机警的小斯科第、达基和那高大健壮而懂事的大戴恩、海尔加,它们的热情、温柔和淘气的友谊使我感到温暖。
在那紧张的第一天里,我还要仔细观察我家里那些简朴小巧的东西。我要看看脚下的艳丽色彩,墙壁上的图画和那些把一所房屋改变成家的熟悉的小东西。我要用虔敬的目光凝视我所读过的那些凸字书,不过这眼光将更加急于看到那些供有视力的人读的印刷书。因为在我生活的漫长黑夜里,我读过的书以及别人读给我听的书,已经变成一座伟大光明的灯塔,向我揭示出人类生活和人类精神的最深源泉。
在能看见东西的第一天下午,我将在森林里作一次长时间漫步,让自己的眼睛陶醉在自然界的美色里,在这有限的几个小时内我要如醉如痴地欣赏那永远向有视力的人敞开的壮丽奇景。结束短暂的森林之旅,回来的路上可能经过一个农场,这样我便能看到耐心的马匹犁田的情景(或许我只能看到拖拉机了!)和那些以土地为生的人的宁静满足的生活。我还要为绚丽夺目而又辉煌壮观的落日祈祷。
当夜幕降临,我能看到人造光明,而体验到双重的喜悦。这是人类的天才在大自然规定为黑夜的时候,为扩大自己的视力而发明创造的。
在能看见东西的第一天夜里,我会无法入睡,脑海里尽翻腾着对白天的回忆。
4.从第一段文字中,作者为什么要“凝视”她亲爱的教师安妮?莎莉文?麦西夫人的脸?这位教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5.第二段“我”为什么既要端祥朋友们的面孔,又想看婴儿的面孔?
6.第五段写“我”将在森林里作一次长时间的漫步,反映了“我”怎样的情趣?为什么下文又说“结束短暂的森林之旅”?
7.读完节选文后,你认为海伦?凯勒具有怎样美丽的灵魂?她的精神力量的源泉是什么?
8.认真阅读下面一段话,领会其中的特殊含义。
因为在我生活的漫长黑夜里,我读过的书以及别人读给我听的书.已经变成一座伟大光明的灯塔,向我揭示出人类生活和人类精神的最深源泉。
体会下边句子的意味
9.第一天,我要看到那些好心的、温和的、友好的、使我的生活变得有价值的人们。首先,我想长时间地凝视着我亲爱的教师安妮・莎莉文・麦西夫人的脸。(为什么将“看人”作为第一天要做的事?为什么要首先打量老师?)
10.到午夜,我从盲人痛苦中得到的暂时解脱就要终结了,永久的黑夜将重新笼罩我周围。(黑暗当前,作者感到了恐惧和失落吗?为什么?)
11.不过在所有的官能中,我相信视力是最令人赏心悦目的。(为什么作者深信视觉最令人快乐?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12.作者为什么设想“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13.作者是如何安排这三天的?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1) 我们谁都知道自己难免一死。但是这一天的到来,似乎遥遥无期。当然人们要是健康无恙,谁又会想到它,谁又会整日去惦念它。于是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2) 有的时候,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某一天看作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该多好啊!这
就更能显示出生命的价值。如果认为岁月还很漫长,我们的每一天就不会过得那样有意义、有朝气,我们对生活就不会总是充满热情。
(3) 我们对待生命如此倦怠,在对待自己的各种天赋及使用自己的器官上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有那些聋了的人才更加珍惜光明。那些成年后失明、失聪的人就更是如此。然而,那些耳聪目明的正常人却从来不好好地去利用他们这些天赋。他们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无任何鉴赏之心。事情万万就是这样,一旦失去了的东西,人们才会留恋它,人得了病才想到健康的幸福。
(4) 我有过这样的想法,如果让每一个人在他成年后的某一阶段瞎上几天、聋上几天该有多好。黑暗将使他们更加珍惜光明,寂静将教会他们真正领略喧哗的快乐。
(5)最近一位朋友来看我,他刚从林中散步回来d我问他看到些什么,他说没什么特别的东西。要不是我早习惯了这样的回答,我真会大吃一惊。我终于领会了这样一个道理,明眼人往往熟视无睹。
(6)我多么渴望看看这世上的一切,如果说凭我的触觉能得到如此大的乐趣,那么能让我亲眼目睹一下该有多好。奇怪的是明眼人对一切却如此淡漠!那点缀世界的五彩缤纷和千姿百态在他们看来是那么的平庸。也许有人就是这样,有了的东西不知道欣赏,没有的东西又一味追求。在明眼人的世上,视力这种天赋不过增添一点方便罢了,并没有赋予他们的生活更多的意义。
(7)假如我是一位大学校长,我要设一门必修课程:“如何使用眼睛”。教授应该让他的学生知道,看清他们面前一闪而过的东西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多大的乐趣,从而唤醒人们那麻木、呆滞的心灵。
(8)请你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假如你只有三天的光明,你将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想到三天以后,太阳再也不会从你眼前升起,你又将如何度过这宝贵的三日?你又会让你的眼睛停留在何处?
14.第⑴中:谁又会想起它,谁又会整日惦记着它:一句话重复吗?为什么?
15.第⑵段中为什么说“这就是更能显示出生命的`价值”?
16.第⑶段中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17.如何理解“有了东西不知道欣赏,没有的东西又一味去追求”这句话?
18.从文中你可以看出作者具有什么样的生活态度?对比作者的态度,谈谈你的生活态度。
19.第⑵⑶段中加点的“这”和“这样”分别指代什么内容?
“这”指 “
这样”指
20.在第③ 段中,作者说“只有那些聋了的人才更加珍惜光明”。如果把句中的“聋”改成“盲”或“瞎”好不好?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21.第(5)段写“朋友”从林中散步回来,回答“我”说并没有看到“什么特别的东西”,其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22.第⑻段中,作者问道:“假如你只有三天的光明,你将如何使用你的眼睛?”读完上文,你觉得作者认为应该怎样使用自己的眼睛?请用简洁的语言回答。
23.第⑴段中加点的“事事”二字,前一个“事”的意思是
后一个“事”的意思是。
24.作者在第⑵段中说“如果认为岁月还很漫长,我们的每一天就不会过得那样有意义、有朝气”,那么,“我们的每一天”应如何度过才有意义,才能“更显示出生命的价值呢?(请用奥斯特洛夫的一句名言回答)。
25.第(6)段画线句子中“方便”的含义是“更多的意义”的深层含义是
26.在第(7)段中,作者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从这一“假设”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写作意图.请简要谈谈你对作者写作意图的理解。
27.作为一个盲人,海伦・凯勒为什么要假设自己能够得到三天光明,并以此来展开想象?
28.作者是如何来安排这仅有的三天光明的?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28―29题
当夜幕降临,我能看到人造光明,而体验到双重的喜悦。这是人类的天才在大自然规定为黑夜的时候,为扩大自己的视力而发明创造的。
28.文中划线的“双重的喜悦”指的是哪双重喜悦?
①第一重喜悦是能
②第二重喜悦是
29.“人类的天才”这一说法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包含了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30―32题
我不知道本文读者中究竟有多少人曾仔细观察过在那个激动人心的博物馆里展出的那些栩栩如生的展品的全貌。当然不是人人都有这样的机会。不过我敢断言,许多人有这种机会却没有很好地利用。那里实在是一个使用眼睛的地方。你们有视力的人可以在那里度过无数个大有所获的日子,而我,在想象中能看东西的短短的三天里,对此只能作匆匆的一瞥便得离去。
30.揣摩“激动人心”、“栩栩如生”和“短短”、“匆匆”这两组词语,说说它们分别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激动人心”、“栩栩如生”。
“短短”、“匆匆”表现了作者
31.“使用眼睛的地方”的真实含义是什么?
真实含义是
32.在这一段文字中,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运用了 手法,这样写的目的是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33―37题
就这么着,在我看见东西的第二天,我要设法通过艺术去探索人类的灵魂。我从手的触摸里了解的东西,现在可以用眼睛来看了。整个宏伟的绘画世界将向我敞开,从带有宁静的宗教虔诚的意大利原始艺术一直到具有狂热想象的现代派艺术。我要细细观察拉斐尔、列奥纳多・达・芬奇、提香、伦勃朗的油画,也想让眼睛享受一下艾尔・格里柯的奥秘,并从柯罗的风景画里捕捉到新的想象。啊,这么多世纪以来的艺术为你们有视力的人提供了如此绚丽的美和如此深广的意义!
凭着对这艺术圣殿的短暂访问,我将无法把那向你们敞开的伟大艺术世界每
个细部都看清楚,我只能得到一个表面的印象。艺术家们告诉我,任何人如果想要正确地和深刻地评价艺术,就必须训练自己的眼睛,他得从品评线条、构图、形式和色彩的经验中去学习。如果我的眼睛管用的话,我将会多么愉快地去着手这件令人心醉的研究工作!然而有人告诉我,对于你们许多有视力的人来说,艺术的世界是一个沉沉的黑夜,是一个无法探索和难以找到光明的世界。
我怀着无可奈何的心情,勉强离开大都会博物馆,离开那藏着发掘美的钥匙的所在――那是一种被忽略了的美啊。然而有视力的人并不需要从大都会博物馆里去找到发掘美的钥匙。它在较小的博物馆里,甚至在那些小图书馆书架上的书本里也能找到。而我,在想象中能看见东西的有限时间里,将选择这样一个地方,在那里,发掘美的钥匙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打开最伟全的宝库。
33.根据第一段内容,说说海伦・凯勒在假设有光明的第二天要用很多的时间参观大都会博物馆的目的是什么?
目的是 。(回答不超过15个字)
34.作者把所有的美术作品称为“宏伟的绘画世界”表达了怎样的一种感情? “细细观 察”、“让眼睛享受”、“捕捉”这些词语表现了作者对美术作品的爱好达到什么程度?(每处限用2个字)
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以及对美术作品的爱好达到 的程度。
35.第二段中“训练自己的眼睛”和“眼睛管用”在文中分别是什么意思? “训练自己的眼睛”的意思是 “眼睛管用”的意思是。
36.最后一段“发掘美的钥匙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打开最伟大的宝库”一句中“发掘美的钥匙”和“最伟大的宝库”在文中分别指的是什么?
“发掘美的钥匙”在文中指的是 (限用两个字)
“最伟大的宝库”在文中指的是 (限用一个字)
37.分析“对于你们许多有视觉的人来说,艺术世界仍是个有待进一步探索的世界。”的含义和作用。
篇2: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当时在我看来,世界上没有比太阳更好的东西了,它的热力使万物茁壮生长。但莎莉文小姐却连连摇头,我真是又困惑又失望,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老师不能告诉我,什么是爱呢? “爱有点儿像太阳没出来以前天空中的云彩。”老师回答说。她似乎意识到我仍然是困惑的,于是又用更浅显、但当时我依然无法理解的话解释说:“你摸不到云彩,但你能感觉到雨水。你也知道,在经过一天酷热日晒之后,要是花和大地能得到雨水会是多么高兴呀!爱也是摸不着的,但你却能感到她带来的甜蜜。没有爱,你就不快活,也不想玩了。”
篇3: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不是黑夜也不是白昼
只是空虚将时空吞噬
世界一片死寂
没有时间哦安,星辰和大地
没有挫折,变化:没有好也没有坏
篇4:“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_小学作文
海伦?凯勒是美国著名作家、教育家,她是聋哑人、盲人,她几乎是一来到人世就失去了正常人的感觉气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一个热爱生命的灵魂,失去了热爱世界的权利,她以坚强的意志和信念,努力学习,努力奋斗,将一生奉献给了救助聋盲人的事业。
在我们海宁市的`一家盲人按摩院里,有三个盲人,其中一个盲人阿姨叫小俞。小俞阿姨虽然是一位盲人,但是她的普通话相当标准。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小俞阿姨天天都听收音机广播,最喜欢听长篇故事类的。也许是听多了广播,她慢慢也学会了说像播音员说的那么标准的普通话吧。她是一位盲人,但她并没有依靠亲人,在家里待着,而是自己找了一份工作。把自己的家庭搞得井井有条。
写到这里,我想了到海伦。海伦写过一篇只有五六百字的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篇文章的最后一段是这样的:
“请你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假如你只有三天的光明,你将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想到三天以后,太阳再也不会在你眼前升起,你又将如何度过那宝贵的三日?你又会让你的眼睛保留在何处?”
是啊,假如我只有三天的光明了,我会干些什么呢?有了!第一天,我要去一个我以前没去过,但一直想去的地方,比如说嵊泗。我要去那里的海边看看海水,看看蓝天白云,放松心情。让本来紧张的心情变得轻松了许多。第二天,我要在家里看看我以前画的画和以前喜欢看的书,回忆一下书中的精彩的地方。我拿出了以前我画的画,看着这些漂亮、有趣的画,好像看到了以前我坐在椅子上画画的情景。接着,我拿出了以前我喜欢看的书,看到了精彩的部分,我不禁笑出声来。看到悲伤的部分,我差点流出了眼泪。第三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看电视。在看电视的同时,我不时地看看爸爸妈妈的脸,因为这是最后一天了,我必须记清楚爸爸妈妈的样子。在他们烧饭时,我悄悄地拿出相册,看着相册里的照片,回忆着以前的美好时光。
以上的一切都是假设的,我不可能在三天后就成了盲人,我是一个健康人。我们现在要珍惜时间、光明、生命和一切美好的东西。
篇5:《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A.课时安排:11月22日共1课时。No.67B.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理解本文丰富的情感。
2.思想教育目标:理解文章的内在情感
3.能力培养目标:阐释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进一步体会作者真挚的思想感情。
C.教学重点:散文的欣赏。
D.教学难点:作者独特的表达;提高赏析能力,了解多流派的散文风格特点。
E.教学方法:阅读课。
F.教具使用:相关课件。
教学内容和步骤――检查背诵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节选)自读自赏点拨
一.节选部分阅读说明
1.《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原文七千多字,篇幅较长,课文节选,是不得已而为之。原文起始部分删节较多,其中有些精彩描写,作者以自已特殊方式感觉世界,常人难以想象,其他文学作品也难以见到。如果我们预先阅读《读本》上的那一部分节选,再结合课文节选,会更好更全面地理解体会文章。
2.课文虽长,但写得生动流畅,寓意明显,没有费琢磨的字词句和费解的意象、意境,自学时要以通读默读为主,重在体会作者的感情。
3.朗读时要重点朗读、品味精彩警句,领会作者与残疾作斗争中表现出来的坚强不屈和积极乐观的精神。
二.关于作者
海伦・凯勒,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
幼时患病,两耳失聪,双目失明。七岁时,安妮・沙利文担任她的家庭教师,从此成了她的良师益友,相处达50年。在沙利文帮助之下,进入大学学习,以优异成绩毕业。在大学期间,写了《我生命的故事》,讲述她如何战胜病残,给成千上万的残疾人和正常人带来鼓舞。这本书被译成50种文字,在世界各国流传。以后又写了许多文字和几部自传性小说,表明黑暗与寂静并不存在。后来凯勒成了卓越的社会改革家,到美国各地,到欧洲、亚洲发表演说,为盲人、聋哑人筹集资金。二战期间,又访问多所医院,慰问失明士兵,她的精神受人们崇敬。1964年被授于美国公民最高荣誉CCCC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又被推选为世界十名杰出妇女之一。
请看海伦、凯勒生平
1880年6. 27出生在美国亚拉巴马州塔斯喀姆比亚。
1882年1月因患猩红热致盲致聋。
1887年3月安妮・沙利文成为凯勒的老师。
186月考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
1902CCCC1903撰写出版《我的一生》(有的译作《我生活的故事》)。
196月以优等成绩大学毕业。
1908CCCC1913 著《我的天地》(又译作《我生活中的世界》)、《石墙之歌》、《冲出黑暗》。
19遭受婚姻不幸。
19应邀去好莱坞主演电影。
1924年成为美国盲人基金会的主要领导人。
1929年著《我的后半生》(也译作《中流CCCC我以后的生活》)。
1930年旅游英国。
1931CCCC1933年荣获坦普尔大学荣誉学位。
访问法国、南斯拉夫、英国。
1936年10月20日老师安妮・沙利文去世。
1942CCCC1952年出访欧、亚、非、澳各大洲十三国。
1953年美国上映凯勒生活和工作的记录片《不可征服的人》。
1955年著《老师:安妮・沙利文・梅西》
荣获哈佛大学荣誉学位
1959年联合国发起“海伦・凯勒”世界运动。
1960年美国海外盲人基金会颁布“海伦・凯勒”奖金。
1964年荣获总统自由勋章。
1968年6月1日与世长辞。
更多地了解作者的生平,其目的在于更清楚地认识海伦・凯勒以盲聋之驱,创造了那么多辉煌的业绩,足以为世人瞩目,为世人景仰,从而更深地体会作者那伟大崇高的精神,而这些坚韧不拔、自我超脱、追求美和崇高的精神,恰恰是我们走向未来需要的精神。
三.理清作者想象中三天的活动内容,并体会思想感情:
第一天
白天:看望麦西夫人,约朋友来家,树林散步,看落日。
夜晚:回忆这一天。
第二天
白天:参观自然历史博物馆,参观艺术博物馆。
夜晚:看戏
第三天
白天:游览纽约城,看日常人的生活和世界。
夜晚:看喜剧。
三天的活动,虽是想象的,却真实地表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第一天的活动表现作者对亲情的重视;第二天的活动是对“世界的物质方面”和人类精神的千姿百态的`关注;第三天活动表现出对世人生活的关心。三天的活动,其内容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是对人类生活的全面考察。既表现内心对生活中美的追求,也表达对人类生活的高度赞美,并以自己痛苦经历和美好渴望,劝诫世人要珍惜光明,珍惜光阴。
四.丰富的想象,朴素的语言。
全文都是想象出来的,活动是虚构的。全凭触觉感知世界的作者,对活生生的感性世界了解很少,但作者偏是虚构她不能看到或听到的那些场景和事情。没有丰富的想象是做不到的,没有内心世界的美好善良,没有对生活的热爱,和那些崇高伟大的精神,更是难以做到的。从想象中,我们更真切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者采用白描写法,直白地写自己的内心世界,全篇都是家常话,既与坦诚、真挚的内心活动相适应,又有感染人、鼓舞人的神奇力量,这是独特的朴素美。
五、作业:1.完成《3+X》《质监》;
2.完成背诵;
3.完成预习;
4.下周一晚自习单元检测。
篇6:《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100字
1880年,在美国南部的阿拉巴马州的塔斯肯比亚镇一个可爱的女孩诞生了。
不过在她刚出生十九个月的时候,因高烧导致她看不见、听不见了。但这个坚强的女孩没有认输,她开始利用其它感官来认识和熟悉这个多彩的世界。
她的父母为她请来了安妮?沙利文的家庭教师。安妮悉心的教她,她学会了用盲文朗读和写作。用手指去触摸说话人的嘴唇去感受运动,从而学会了说话,并最终成为享誉世界的作家和演说家。她就是----海伦·凯勒。
就是她用一种独特的方式震撼了世界!
篇7: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就来到了院中,坐在了石凳上。
黎明时分,我看见了太阳缓缓地从山头升起来,它看上去好大,而又不显得刺眼。
我悠闲地欣赏着这美丽而又壮观的日出,不由地有许多感慨。
我放纵地远望,望着初升的太阳慢慢升到蔚蓝的天空中。
第三天
今天是母亲的生日,也是我拥有光明的最后一天。
在这特殊的日子里,我一定要好好地看看母亲,并对她说我所有的祝福。
天已经暗了,时间不多了,我望着辛劳了一辈子的母亲,进入了梦乡,在梦中,我流泪了。
后记
我要告诫拥有光明的人,请珍惜现在拥有的光明,也许突然有一天你也失明了,那时你会显得很可怜。在人的所有感觉中,视觉应该是最有冲击力的吧!那请珍惜光明吧!
篇8: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我们谁都知道自己难免一死。但是这一天的到来,似乎遥遥无期。当然,人们要是健康无恙,谁又会想到它,谁又会整日惦记着它。于是便饱食终日,无所事事。有时我想,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作是生命的最后一天,那该有多好啊!这就更能显出生命的.价值。如果认为岁月还相当漫长,我们的每一天就不会过得那样有意义、有朝气,那样充满热情。 作文网
我们对待生命如此怠倦。在对待自己的各种天赋及使用自己的器官上,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有那些盲了的人才更加珍惜光明。那些成年后失明、失聪的人就更是如此。然而,那些耳聪目明的人却从来不好好地利用他们的这些天赋。他们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无任何鉴赏之心。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一旦失去了的东西,人们才会留恋它。人们得了病才想到健康的幸福。如果让每个人在他成人后的某个阶段瞎上几天、聋上几天,黑暗将使他们更加珍惜光明;寂静将教会他们真正领略喧哗的欢乐…… 作文网
请你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假如你只有三天的光明,你将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想到三天后,太阳再也不会在你的眼前升起,你又将如何度过你那宝贵的三日?你又会让你的眼睛停留在何处?
篇9:《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她好像爱不释手,总是不肯把我放下。最后,她把我带回了家,还进行了登记。来到她的.家,我就知道了她叫姚雨涵,非常喜欢看书,每天都会在书中漫步,她对我非常好,每次看我都会小心地翻阅,所以我到现在都是崭新的。我和姚雨涵渡过了一个个美好时光,转眼间,她就把我看完了,我马上就要跟她分开了,终于有一天,她依依不舍地把我放回了班里的书架上。接着,我又接二连三地跟许多的小读者交了朋友,他们对我非常友善,他们都是特别爱看书的人,每次看完都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这次活动我交到了许多爱看书的好朋友,我为我是一本书而骄傲。
篇10: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如果我是一个盲人,一个不知所措的盲人,那我会怎么办?如果我是一个白痴,一个呆呆傻傻的白痴,我怎么办?如果我是一个孤儿,一个饥寒交错的孤儿,我会怎么办?或许,我会自暴自弃,或许我会怨天尤人,也或许我会孤独离去,但有一个人,一定不会这么做,她就是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悲惨而又不悲惨的一生虫1880年开始了,之所以悲惨,是因为19个月后她生了一场大病,从此又聋又瞎,幸运的,上帝为她关上一道门,就有打开了一道窗,几年后,那改变她一生的安妮·莎莉文老师出现了。
莎莉文老师在海伦·凯勒的心目中是一位严厉而且慈祥的老师,她纠正了凯勒父母娇生惯养的毛病,有些时候甚至还打过她,从此凯勒有了良好的习惯。并耐心教导她各种知识,带她去外面玩耍,认识许多新奇的事物。也就是这样,凯勒开始积极向上,认真做人。
凯勒开始如饥似渴的学习,学习能学习的一切。她自强不息地在十岁那年学会了说话;她和她的家人一起去了波士顿,领略了其他地方的风采,学会了交往;她感受了大自然;参观了世博会;从《霜王》事件中对生活有了更清楚的认识;考上了哈佛大学;跟着莎莉文老师演讲……
这都让她品味了生活。
挫折并不可怕,战胜挫折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战胜挫折的信念是否坚定。
海伦·凯勒做到了,莎莉文也做到了。
你要明确你的目标,不能漫无目的的无所事事,在遇到挫折时,你要想“我一定要……我一定要……”这样的话,挫折就会变得脆弱,而自己会变得坚强。
譬如莎莉文的目标是把海伦·凯勒教导好,让她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而不是社会的负担,莎莉文顽强而又坚定的走了下去,这就是一条康庄大道
有理想,有追求,有目标,有信念。
挫折并不算什么,它只是很简单很简单的检验我们信念与目标时候合格,当你真真正正地闯过这一关时,你就成为一个可以独当一面的人了。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会体验生活,学习黑暗中不能学习的东西,然后转过头来,不留余力地击碎面前的挫折,让世人为我作证,我是一个有用的人!
海伦·凯勒说“人生最大的灾难,不在于过去的创伤,而在于把未来放弃。”我说“定准目标,坚定信念,创造未来。”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试题含答案学生】相关文章: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