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学反思>三年级《三位数乘两位》教学反思

三年级《三位数乘两位》教学反思

2023-06-08 08:25:5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你看起来真好笑”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6篇三年级《三位数乘两位》教学反思,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整理后的三年级《三位数乘两位》教学反思,希望大家喜欢!

三年级《三位数乘两位》教学反思

篇1:三年级《三位数乘两位》教学反思

三年级《三位数乘两位》教学反思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人教版《三位数乘两位》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人教版《三位数乘两位》教学反思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整百数乘整十数口算、三位数乘两位数估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相比,算理和算法是一致的。本课教学的关键就是如何引导学生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中来。因此,本课的设计,没有孤立地看待三位数乘两位数,把教学重点放在如何让学生学会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上,而是让学生通过新旧知识的比较,帮助学生形成笔算的技能,构建知识网络。

教学中成功之处是注意让学生牢固掌握已学的知识,并且运用这些知识去分析、探讨相似的知识,即用已知来探讨未知。把过去遇到的知识技能用到将来可能遇到的情景中去,关注了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水平,体现新课程理念。

由于对教学活动进行了精心设计和有效引导,巧用知识迁移,让学生真正经历了探索和发现的研究过程,学生参与到认知的自主构建中来,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还学会了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

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某些环节的处理还有待优化,反馈练习部分处理有些仓促。

在以后的教学中,注意时间分配合理,有效调控课堂节奏。

篇2:《三位数乘两位》教学反思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整百数乘整十数口算、三位数乘两位数估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相比,算理和算法是一致的。本课教学的关键就是如何引导学生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中来。因此,本课的设计,没有孤立地看待三位数乘两位数,把教学重点放在如何让学生学会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上,而是让学生通过新旧知识的比较,帮助学生形成笔算的技能,构建知识网络。

教学中成功之处是注意让学生牢固掌握已学的知识,并且运用这些知识去分析、探讨相似的知识,即用已知来探讨未知。把过去遇到的知识技能用到将来可能遇到的情景中去,关注了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水平,体现新课程理念。

由于对教学活动进行了精心设计和有效引导,巧用知识迁移,让学生真正经历了探索和发现的研究过程,学生参与到认知的自主构建中来,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还学会了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

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某些环节的处理还有待优化,反馈练习部分处理有些仓促。

在以后的教学中,注意时间分配合理,有效调控课堂节奏。

篇3:《三位数乘两位的笔算》教学设计

《三位数乘两位的笔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一个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逐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此类型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卡片出示)

2.笔算。

① 指名板演。

② 指名说说其中一题的解题方法。

二、教学新知。

1.把18×74改为118×74。

2.观察因数有什么变化?引出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3.独立尝试练习。

4.小组讨论。

① 如何列竖式?

②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算什么?

③ 自学课本,对照比较。

5.反馈,你是怎么想的?

6.试一试。

456×19 208×37

① 指名板演。

② 引导学生说说有什么不同?

③ 总结方法。

三、巩固练习。

1.计算下面各题。

指名板演后集体评议。

2.笔算。

179×44 348×27 246×38 123×59

107×93 235×36 205×48 618×15

3.完成课本第18页练一练第4、5两题。

4.小结。

四、作业。

1.完成课本练习。

2.完成作业本。p8

篇4:《两位数乘三位数》教学反思

《两位数乘三位数》教学反思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与两位数乘两位数同是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教学中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都可以直接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中来,因此,学生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和探索并不会感到困难。但是,由于因数数位的增加,计算的难度也会相应的增加,计算中就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情况,因此,这一课的学习对学生来说也是非常必要的。三位数乘两位数虽然是笔算乘法的关键,但学生有了二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如果单是由教师讲解,难免会有枯燥无味感。在教学时,我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课堂创设思考、交流空间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对于如何笔算145×12,我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其在独立思考,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计算方法探索。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索。对于学生多种不同的算法,只要他们讲得出理由,都应加以肯定。交流时,重点放在讨论竖式的计算方法上,并让学生说一说每一步计算的算理。有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己的探究中,学生通过认真的'思考与合作交流得出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方法。整个教学过程,从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探索笔算方法,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活动中学生经历了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的得出过程,体会了计算的用处,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我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是主体,是探索者,由于学习方式具有开放性和探索性,学生的学习活动积极了、主动了。在练习的评讲,将重点放在学生容易错的题目或常见错误上。让学生做老师,进行批改纠错。分析这道题是否正确?如果是错的,那么错在哪里?从而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纠正了学生错误,加深正确做题的印象。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提出明确要求,包括相同数位如何对齐以及横线的画法等,作业批改时也从严要求。

篇5: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

经过一周的时间教学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内容,小学阶段对整数笔算乘法的最高要求是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在这之前学生已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第四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因此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三位数乘两位数同是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我想只要熟练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再恰当的利用迁移,学生肯定会很快的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因此,在教学这部分之前,我提前带领学生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练习,虽然个别学生把以前的知识有所忘记,但经过复习总体来说还掌握不错。

在教学中我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1、注意让学生自主掌握乘法运算的基本方法。本单元学习的乘法运算,不论是口算还是笔算,估算还是用计算器计算,其基本算理和运算方法学生是不陌生的。因为在第一阶段,学生已经掌握乘法计算的基本技能。仅仅是运算的数据由万以内扩充到亿以内。我根据学生已有的这个知识基础,在教学时,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等活动,自行总结出口算、笔算、估算的一般方法。

2、重视引导学生探索运算中的数量关系,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的技能,还应当让学生掌握简单的具有实际背景的常见关系。本单元学习的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是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中的一种,刻画这三者关系的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将三者简明、有逻辑地连成一体,教学反思《第四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教学时,应注重让全体学生解决例3种的具体问题,感悟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经历将具体的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将数学模型用于解决具体问题的全过程。使学生建立初步的模型化的数学思维方法。

在练习中,学生错题现象较多,分析其原因:

1、教学中虽然将新旧笔算进行了对接。特别是在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时,过高估计了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掌握,没有进一步强调算理,教学中又没有强调好“用十位上的数去乘,乘得数的末尾和十位对齐”这个算理,结果导致部分学生在书写第二步乘积时,数位对错。

2、没有考虑到学生口算能力的薄弱。学生出错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口算出错,原因之一是乘法口诀背错,比如:三六十二、四八三十六等等;原因之二是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出错,比如24+8、54+7等等。

于是,我有针对性的改进教学。课堂上从加强学生的口算练习开始,提高对题率,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然后有选择性的进行练习。总之,本单元的教学,需要教师有耐心、学生要细心。为学生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篇6:《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经历探究建构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数学模型的过程,理解其算理,掌握其计算法则。

2.学生通过小组和全班同学的交流,感受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思维意识及交流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之美。 二、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和整十数乘整十数的相关知识,这为进一步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做了一定的铺垫。但是由于因数数位的增加,计算中就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情况,需要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理解其算理,感受到方法和算法的多样性,这也许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结合学生生活的实践体悟积极探索来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

在亲历建构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数学模型的探索中,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其解决问题和计算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

建构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数学模型。 五、教学过程

本节课主要设计了四个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探索新知、巩固练习、总结全课。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并出示复习题12×11,13×21,)

[设计目的] 回顾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的方法,及乘的顺序及书写方法)

师:这今节我们继续来学习两位数乘两数的笔算乘法。 [设计目的] 明确教学目的。 (二)探索新知

1、通过中国棋圣--聂卫平爷爷,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刘翔吗?(短跑飞人)姚明?(篮球高手)那聂卫平爷爷你认认吗?

生:中国的围棋高手,被称为“棋圣”。

师:太棒了,那你知道围棋的盘面是怎样的吗?(课件出示围棋盘面图) [目的:电脑呈现棋盘图,使学生了解到:围棋的棋盘面由纵横各19道线交叉而成] 2、教学例题。

(1)理解题意,列出算式

师:围棋的棋盘面由纵横各19道线交叉组成,说明横纵各有19个交叉点。 师:棋盘上一共有多少个交叉点?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呢?

生:用乘法,因为有19个19,列式为19 ×19 = (教师板书19 ×19 =) (2)学生尝试列竖式练习

师:请你估一估19乘19会等于多少? 生:19≈20,20乘20大约是400 师:400是一个大概数,那准备的数据应该是多少?我们就要算出准确结果来。

[设计目的:让学生主动学习,肯定来自于内部需求;如果没有这个需求,学生不会无缘无故地进行主体参与。因此,课堂伊始,我先创设下围旗这一情境吸引学生,然后从旗盘中引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使自主探究变成学生的一种需求。这样,在短时间内就将学生的注意引向内容,让他全身心地走进数学的“门槛”。] 教师巡视发现:大部分对书写的顺序都掌握的较好,但对9乘9等于81,1知道放在个位,但8这个进位往往会遗漏。所以结果有好多种,如281(没有进位),361,190(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和第一个因数相乘的书法位置写错)

(3)引导解疑 师:那怎么是对的呢?

生:我认为361是对的,因为跟我们估算的结果相差19。 师:是的,你真聪明。

师: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精灵是怎样计算的。(出示19 ×19列竖式的动态课件)

师:看了小精灵的做法后,请你再算一算19 ×19的正确结果是多少? (4)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师;同学位,你们怎么是怎样计算的呢?

生:先用第二个因数个数上的9去乘第一个因数,从第一个因数的个位乘起,在哪一位乘的积就写在那一位上面。再第第二个因数上的1(1个十)去乘第一个因数,也是从第一个因数的个位乘起,在哪一位乘的积就要写在哪一位上面,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师:说得太完整了,太棒了。我想问问同学位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9乘第一个因数个位上的9等于81,1对着写在个位,那8应该处理?[处理好进到的位要加到下一位相乘的积里面] 师:我想再问问同学为什么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1和第一个因数个位上的9相乘的积要写在十位呢?[解释为什么哪一位上乘的积要写在那一位上面,这里的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1表示10,乘以9就表示90,9当然就要写在十位上才能表示90] (5)即训(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

23 ×34 54 ×13 39 ×27 17 ×28 (6)通过练习后,总结出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 1、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末尾与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对齐。

2、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末位与第一个因数的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三)巩固练习

算一算,填一填。[既可以巩固笔算方法又可灵活选择信息开拓思维] 71×28= 61×32= 25×24=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进位笔算乘法,你的收获是什么?

篇7:《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基础上学习的,这部分内容包括整百乘整十数的口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笔算和解决问题等内容。学生很快学会了笔算的方法。

本单元教学过程中,根据课堂效果和课后学生的掌握情况,现对教学反思如下:

一、成功之处:

(1)教学过程中成功把握住了知识的前后联系,温故导入,促进学习迁移。

(2)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给学生创设了思考与交流的空间。

(3)注重练习的评讲,将学生错得最多的题目或常见错误以判断对错为练习,让学生找错误并纠正。

(4)重视算法的归纳。在孩子们通过尝试和练习基本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后,让孩子们互相交流讨论,由此引导孩子们概括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针对容易出错的地方特别请孩子来互相提醒,强调了“用十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积的末尾和十位对齐”这个算理,所以作业反应的情况还比较好,只有及个别同学出现了这种错误。

(5)有效的培养了学生认真书写乘法竖式的习惯。

A、教师的板书做到以身作则。

B、要求明确,包括数字间的间距、相同数位如何对齐以及横线的画法。

C、严格要求,作业批改中要求学生按要求书写。

D、效果明显。

二、不足之处:

(1)在复习环节的知识迁移的不够自然,虽然也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学生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迁移的过程不够明显。

(2)由于自己是新接班,对学生的能力估计的过高,没有考虑到学生口算能力的薄弱。学生出错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口算出错,原因之一是乘法口诀背错,原因之二是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出错;原因之三是连续进位加法出错。

(3)教学中只注重了加强计算方面的练习,在解决问题方面有所疏忽,所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欠缺,需多训练和培养。

根据单元检测结果现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分析。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必须要掌握的,所以肯定要有一定的练习,但是在刚进行完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检测中,发现孩子存在不少问题。在学生出现的种种错误中,自己总结了几个方面,希望我们班的学生能按这几个方面来要求自己,提高计算能力及正确率。首先,题目不能看错、写错,几乎计算中,总是时不时出现这样的问题。其次,列竖式时,相同的数位要对齐,有些学生习惯不太好,书写一点都不注意,计算一半时也会错,但是末尾有0,可以简便的方法也要落实。在课堂中会有一些典型的错误,把这些错例展示,让学生自己分析、解决,以便加深新知识的印象。再次,加强学生的口算能力及书写进位的习惯。口算是必要的基础,有些口算错误导致错误,100以内的加法进位,也有些学生会弄错,分析这些学生的过程,可以发现他们经常没做进位的'记号。最后,用估算、末尾数等多种方法进行快速的验算。因此,提高笔算能力,必须要加强口算能力和书写习惯。有的同学在口算题目中数不对0的个数,尤其是非零数乘积本身带零时。

三、今后改进方面:

(1)加强专业知识,多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在平时多学习多实践,认真钻研教材,把精心预设看作课程实施的一个起点。

(2)注重数学课堂的教学特色,体现环环相扣,在教学完每一个环节后应进行必要的知识小结;以及过渡语的设计,使教学更具条理性。

(3)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交流,让每个学生都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同伴的解法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与灵活性。

(4)课堂上加强学生的口算练习。在学习时,先让学生口算几道题,特别是进位的加减法,加强学生的口算练习。

篇8:《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

小学阶段对整数笔算乘法的最高要求是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在这之前学生已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因此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三位数乘两位数同是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学生熟练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再恰当的利用迁移,学生能很快的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因此,在教学新知之前,带领学生先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28×16的笔算练习。学生能正确的进行计算并能用语言描述计算的过程。有了这样的基础,学生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和探索就不会感到困难了。

例题中的128×16,是在28×16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完成的。大部分学生都完成得很好,能说出用竖式计算的过程,特别是用十位上的1乘128时,得数的末位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探索笔算方法,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活动中学生经历了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的得出过程,体会了计算的`用处,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学生掌握了计算方法后,进行了相应的练习(27页的练一练)。在练习中暴露出了一些问题:1、学生在书写第二步乘积时,数位对错;2、口算能力薄弱:乘法口诀背错,比如:三六十二、四八三十六等等; 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出错,比如28+8、56+7等等。针对这样的情况,需要从多方面强化口算练习,提高计算的正确率。要不断的加强计算题的练习,每天的题量可以少一些,但要坚持每天练习。

篇9: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

由于两个因数位数的增多,当两个因数的每个数位上的数字比较大的时候,在计算积的过程中会出现较多次的进位,为了保证计算的准确率,需要将每次进位的数字及时进行记录。此时,选择进位数字的位置尤为重要,既要方便书写,又要清晰明了,通过在教学时与学生共同调试,最后确定了大家共同认为最适合的.位置。在教学因数中间有0和末尾有0这一课时内容时,通过比较,得出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大大简化了计算的过程,提高了计算的正确率。当因数末尾有0时,需提醒学生,此时虽然两个因数的数位对齐与一般情况有所差入,但只要记得在计算结束后将末尾的0添上就不会影响积的大小。

篇10:“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

课题: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9页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目标:

1. 利用学生的迁移能力,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类比、分析和概括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2. 让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兴趣,进一步体验学习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2×3500×7 15×460×70350×2

197×5≈

师:大家看这道题的要求是什么?

生:估算

生:把197看成200来估算,200乘5等于1000,所以197×5约等于1000。

师:通过刚才的'口算和估算,我知道了大家的口算和估算掌握得很好,我们的笔算掌握提如何,来,做一道吧,请拿出练习本进行笔算。

2笔算:357×6 34×62

师:我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做完了,做完的同学请回忆一下,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是如何计算的?

生: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第一个因数,最后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师:看来大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都掌握了,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乘法(板书:乘法)请看大屏幕。

1.引入例1。(课件出示)

例1:李叔叔从北京乘火车去广州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行145千米。北京到广州多少千米?

读题,理解题意。

师:请列出模式,不用计算。

师:列完式的同学想一想今天我们列的这个算式与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

师:请一个同学告诉我你是怎么列式的?

生:145×12(师板书)

师:还有不同的列式吗?

生:12×145(师板书)

师:这两种列式都正确。在计算前,我们先来估一估。

指名生答

师:会计算吗,请动笔试一试吧。

(学生计算)

师:我想请一个同学说一说她计算的过程,我来板书。

师:刚才说过程时,为了不打断她,我有一个问题没提,那就是那个5为什么写在十位上?谁能帮我解答?

生:这是十位上的1去乘145,乘得的145是指145个十,所以这个5要与十位对齐。 生:这次是十位上的1去乘5,一五得五,是指5个十,所以这个5应该与因数十位上的数对齐。

师:计算这道题时。先用12个位上的2去乘145每一位上的数,得290,再用12十位上的1去乘145每一位上的数,得1450。最后把两次乘得的数相加。(师边说边在竖式旁边板书)290 →145 ×2=290

→145×10=1450

1740 →290 +1450=1740

师:1450的0在竖式中为了简便就省略了。

师:刚才这样列式的(指黑板上的算式:12×145)同学,请说一说,你是怎样列竖式的。 生:列的竖式一样,也是145乘12。

师:大家都知道,两个因数交换位置,得数不变。所以可以把两个因数交换位置列出了竖式,是吗?交换位置与不交换位置来乘,有什么区别呢,我们来比一比,师算出12×145的竖式,你觉得哪种好些,为什么?

生:交换位置乘好,因为这样节约纸张。

生:交换位置乘好,不交换位置乘要乘三次,麻烦并且对位容易出错。

师:今后同学们再遇到两位数乘三位数。就可以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列竖式。这样简便一些,也不容易出错。

写答。随学生回答,板书答案。(李叔叔的海南到广州有1740千米。)

师: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笔算乘法是: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三、比较探究 渗透迁移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以前学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有什么相同与不同,小组讨论一下,说一说你的发现?

同桌交流……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发现说给大家听一听?指名生答。

师 :同学们说得很好,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相同,只不过多乘了一次百位上的数,我们应用原来学的计算方法,就能解决今天的新问题,这种方法在数学上称之为迁移。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乘得的数的末位和个位对齐,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乘得的数的末位和十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学会了吗?

生:学会了

师:那好,下面我们来完成试一试吧,开始动笔。

(出示试一试:134×2l 274×22

学生独立笔算……

四、巩固与应用

1.判断对错,并改正(念习七第七题,课件出示)

(学生在同桌之间说出现的错误和如何改正。)

师:谁来说说错在哪,该如何更正?

生:第一题数位对错了,134的4,应该对准因数的十位写。(老师板演,改过来。) 生:第二题忘记乘百位上的数了。(老师板演,改过来。)

生:第三题忘了加上进位的数了。四四十六再加上进位的数应该得8。(老师板演,改过来。)

师:同学们真能干,不仅帮这几位同学找出了错误,而且改正了错误。通过刚才的改错,请想一想,我们在笔算乘法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你想提醒大家什么?

生:做题时一定要注意对准数位。

生:不要忘记乘百位上的数。

生:做题时要认真细心,不要忘记进位了。

生:同学们考虑的很全面,老师相信你们在做题时一定能够认真、细心地进行计算。

2.算一算并观察积的位数 134×21364×73456×65 248×19

指名板演后观察积的位数是四位数或五位数。

师: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会不会是三位数或六位数呢?

生验证:1000×10=10000(四位数) 999×99=98901(五位数)

五、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而且还能用它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收获真不少!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教学反思

1. 复习铺垫

三位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是在口算乘法和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了突破难点,先铺垫口算和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

2.通过比较构建新知的算法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相比,算理和算法是完全一致的。本课教学的关键就是如何引导学生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中来。因此,本课的设计,没有孤立知识点,而是把教学重点放在如何让学生学会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上,而是让学生通过新旧知识的比较,帮助学生形成笔算的技能,构建算法。

教学时,先通过两道不同复习题的比较,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同时为新授作充分的铺垫。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145×12,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顺利地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中来,并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的情境,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使抽象的算理具体化,更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同时,教学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如何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上,而是让学生将新知识与原有的知识进行比较,在比较中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两次比较中,学生的知识不断得到整理重组,知识网络得以不断充实与完善。

3. 不足之处

学生口算不熟练,以后要多加强训练。还有在估算并笔算完145乘12时,没有验证准确值与估算值之间的关系,使估算失去了他的意义。

篇11:《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

在这两周里把第三单元的教学任务给完成了,进行了第三单元的考试。并用了一节课的时间把前面两个单元的知识复习了一下,然后进行了期中考试。第三单元和期中考试的成绩都并不是十分理想,我想可能是计算的练习还不够,但我总是以为一定是不小心才会算错的,有的同学把上面一行的数字看下来就变成另一个数字了,有的同学把题目中的数字抄下来就变成另一个数字了,一个错,全盘皆输,心疼分数也没有用。期中考有一个班的成绩拖到很后面去了,另一个班还算勉强。前一个班的孩子,考完后很不安分,总是希望早点出去了。在考完试的第二天,我就开始批评哪些孩子:才四年级怎么就学着人家考完就出门了呢?况且这么多的计算题,能算全对的同学少之又少。

在教学过程中,因数中有零的计算方法似乎都听得不是很明白,对于我那句“零前面的数对齐”也总是有学生一知半解的,更有甚者,没有零的数的计算也乱对位了,不知道哪个数究竟对哪位。

积的变化规律这一课,仅仅是“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积也跟着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我将之书写在黑板上了,有的学生还是不会就这读出来,请了好些位同学对着例子来讲过了,就是不清楚他们究竟懂了没有,而事实上,练习中有很多种涉及到规律的应用的题目,我想如果当初第一次出现的时候就让学生先思考,你遇到这类题目会用什么方法做,效果可能会更好一点。有的学生可能会提出,我会列竖式计算,也有的同学可能会说我会用刚学过的积的变化规律来做,最后可以总结出来,用积的方法做更简单一点,可以自由采用方法,也可以提醒学生,在考试的时候,如果遇到这类题目,你做完试卷还有时间的,你可以再列竖式来验算一次,以保证万无一失。列竖式算出得数,这是最聪明的方法,也是最保险的方法。

学到验算的时候,我曾经多次强调,可以用计算器验算,可是真正听的同学没有几个。总是很喜欢偷懒,如果每次你计算完毕都用计算器验算了,就可以及时地知道自己究竟错在哪里了,不仅可以及时地发现错误,也能够及时地将错误改正过来,减少老师作业再批改的量和时间,提高自己作业的质量。

最后说学到估算的时候,总有这样那样的不如意。我想一般估算一个数,看的是他的近似数,然而近似数很多,最早采用的一种方法是四舍五入。但是在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比如说带钱出去旅游,或者出去买东西,应该把钱估得大一点,避免出现钱带不够的现象。本身的模棱两可性导致老师难教,学生难学。有的同学,给你一道横式以及一个括号请你填估算值的,都不明白题目什么意思。更有人先把答案算出来,再把算出来的得数进行四舍五入得到估算值,估算是为了在没有计算器的帮忙下跟自己计算所得的数进行比较,如果相差太大就表示你计算错了,还是总有一些学生估的数比较复杂,加大计算量的。种种很多。

我想只能在以后的日子中慢慢切磋,慢慢学习,和学生共成长。

篇12:《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

三位数乘两位的笔算乘法,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本单元是整数乘法学习的最后一个阶段,需要对整数乘法的算理和算法进行回顾和整理,结合梳理进一步学会在整数乘法运算中采用估算的方法,初步确定结果的大致范围,进一步强调对乘法运算的结果进行验算,以保证运算结果的正确性,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这些在第一节课都一一呈现出来了。

三位数乘两位数,是在同学们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于是我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大胆放手,引导迁移,通过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让学生独立尝试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并且让他们理解每一步的算理,还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清楚,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本节课我预设了三个学习目标:

2、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全过程,掌握笔算方法,并理解每一步的算理。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在计算正确的基础上,提高计算速度。

这是一节计算课,从一开始,我就用口算,让同学们热身,来唤起学生的计算热情,结果口算题有几道需要进位的算式,比较难,导致学生的计算速度太慢,浪费了不少时间。但是在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学生在计算和表达算法过程中,表现还不错,能够清晰地说出计算方法,在老师的引导下,对算理也理解透彻,这就为下面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和算理做好了铺垫,顺利突破了这节计算课的重点和难点。通过课堂演板练习以及课下练习,发现大部分同学都能够正确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只是计算速度有待提高。

在整节课中,我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尽量让学生多说,只要学生能表达清楚的,老师就不说,学生说不出来时,我再加以引导,提醒等。让学生亲身经历计算过程,深刻理解每一步的算理,顺利完成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当然,这节课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在尝试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时,我没有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导致学生的思维没有充分发散,结果就没有出现我预设的算法多样化,只有列竖式这种方法。因此,今后,在平时的课堂上,就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发散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的火花,这样效果才会好。然后就是在算出准确值之后,应该和先前的估算结果大致对比一下,看看是不是在估算的范围,这样估算才有意义。最后就是板书设计,极不合理,算式下面是估的数,而算式后面我却写了只等,导致下面我无法书写答案。在学生列的竖式上,如果我把每一层积表示的意义写上去,把答语写完整,才是最合理的,今后一定预先设计好板书。

篇13:三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之后的拓展。笔算的方法对学生来说不是难点,关键是让学生在掌握方法的基础上正确地进行计算。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较注重对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同时使估算与笔算相辅相成,因此本节课设计时有意地要将估算渗透其中,利用估算促使学生的观察能力,计算能力得到提高,这是其一;其二,计算教学较为枯燥,属于“纯数学”的内容,如何让这部分的知识“活”起来,变为学生自身的需要,体会数学的价值,使我对这节课的结构动了一番脑筋。通过教学实践,教学之初的两个设想基本上是实现了,尤其是其中的“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处理的方法得到了听课教师的好评。我认为较成功地体现在以下几点:

1、在情境创设上,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联系他们将要举行的`冬季长跑比赛,出示问题情境,提出,你读懂了什么,使他们感受到“问题”就存在于生活中,就存在身边,每时每刻都会产生,而解决问题又是我们的需要,拉近了数学问题与学生情感的距离。

2、在提出问题上,放手让学生提出。创设情境之后,问:根据图中的信息,谁能提出数学问题?班上举手的同学不多,随后我又问了一句:你还想知道什么?这时班上举手的同学多了。从学生的口中迸出了一个个问题,其中有价值的就有4个。这两种不同的问法,使我感受到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有的,关键是教师的语言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从他们的角度去考虑,去创设空间,那么学生为自己创设的空间才会更大。

3、在解决问题上,自主探索。学生提出4个有价值的问题。当学生提出问题时,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让学生大胆尝试,自主探索计算方法。对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大有好处,因为课堂上学生的表现给了我较肯定的回应。同时较大的空间也为学生提供了自由选择的空间,体现了不同的学生学不同的数学的思想。

篇14: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这节课是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起点,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独立探究和小组合作掌握了笔算方法,可以进行正确计算,并理解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算理。

一、通过知识迁移,让学生自主探究新知识。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算法算理,引导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方法,注重知识的迁移类推作用,这样不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又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

二、注重口算、估算和笔算的联系,培养计算意识。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计算意识是计算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这节课三位数乘两位数由于数字较大口算较困难,所以学生会想到估算一下它的值,然后我们再引出笔算,得到它的准确结果,并且还可以利用估算验证笔算结果。这样口算、估算和笔算三者有机结合,互相验证,不但提高了计算能力,而且培养了计算意识。

但是这节课中也有不足的地方,首先思路可以再简洁清晰一些,可能是我讲的太多,或者是总担心学生理解不透所以课堂没放开。其次是在练习用时太多,可以再紧凑一些。另外在面向学生群体方面不够宽广,最后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锻炼教学机智,才能足以面对越来越多元化的情况发生。

篇15:三年级数学《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是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通过这节课学生要理解连续进位的笔算算理,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竖式计算。

新课前,我先进行一组例如”4*6 8=”类型的口算训练,一方面训练、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另一方面为学生后面的连续进位做好铺垫。接着学生练习了一道上节课学习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乘法笔算,目的在于唤醒学生的记忆,并引导学生说说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一般笔算方法。在次基础上,引入新课的教学。

例题的教学中,我采用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讨论、试做,教师在此基础上精讲点拨,最后总结方法,再配以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本课学生在我的引导下,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作有效的迁移,获得解决新问题的方法。计算的.过程是对以往知识迁移的过程,学生已有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学习积累,但连续进位过程中需要对进上来的数进行相加,这是课上出现问题的地方,所以在教学时我注重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多追问“为什么”“你是怎样想的”;同时注重学生对算法的掌握,多让学生说说笔算过程,形式有:指名说、同桌说、集体说等。并通过练习中多种形式的训练,使学生切实掌握算法,提高计算能力。

连续进位对孩子们来说,是一个重点,更是教学的难点。在这个难点的突破上,感谢如今便捷的网络,通过查找、借鉴。我把它变成了孩子们乐于接受的儿歌:乘法坚式请注意,相同数位对整齐,个位乘完乘十位,一位一位乘下去,满了几十前进几,进几切记要想加,这个口诀请牢记!

当然本节课也有诸多不足。首先,教学节奏掌握的不够好,三年级的孩子刚刚从二年级升上来,计算、书写速度都较慢,练习中的拓展因时间因素没及时完成;其次,对于估算能力的培养,课堂上渗透不够,没能很好的培养孩子的估算意识,并把它与笔算结合起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深入钻研教材、教参,多注意从学生的角度去把握课堂,使学生在知识、技能上都有所发展。

篇16:三年级数学《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是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通过这节课学生要理解连续进位的笔算算理,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竖式计算。

新课前,我先进行一组例如”4*68=”类型的口算训练,一方面训练、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另一方面为学生后面的连续进位做好铺垫。接着学生练习了一道上节课学习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乘法笔算,目的在于唤醒学生的记忆,并引导学生说说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一般笔算方法。在次基础上,引入新课的教学。

例题的教学中,我采用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讨论、试做,教师在此基础上精讲点拨,最后总结方法,再配以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本课学生在我的引导下,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作有效的迁移,获得解决新问题的方法。计算的过程是对以往知识迁移的过程,学生已有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学习积累,但连续进位过程中需要对进上来的数进行相加,这是课上出现问题的地方,所以在教学时我注重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多追问“为什么”“你是怎样想的”;同时注重学生对算法的掌握,多让学生说说笔算过程,形式有:指名说、同桌说、集体说等。并通过练习中多种形式的训练,使学生切实掌握算法,提高计算能力。

连续进位对孩子们来说,是一个重点,更是教学的难点。在这个难点的突破上,感谢如今便捷的网络,通过查找、借鉴。我把它变成了孩子们乐于接受的儿歌:乘法坚式请注意,相同数位对整齐,个位乘完乘十位,一位一位乘下去,满了几十前进几,进几切记要想加,这个口诀请牢记!

当然本节课也有诸多不足。首先,教学节奏掌握的不够好,三年级的孩子刚刚从二年级升上来,计算、书写速度都较慢,练习中的拓展因时间因素没及时完成;其次,对于估算能力的培养,课堂上渗透不够,没能很好的培养孩子的估算意识,并把它与笔算结合起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深入钻研教材、教参,多注意从学生的角度去把握课堂,使学生在知识、技能上都有所发展。

【三年级《三位数乘两位》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1.《三位数乘两位的笔算》教学设计

2.《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反思

3.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反思

4.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5.秦永花-《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

6.《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7.三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乘一位数》教案

8.四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估算》教学反思

9.小学数学三年级上《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教学反思

10.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教学设计

下载word文档
《三年级《三位数乘两位》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