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学资源>五年下册语文重点知识点苏教版

五年下册语文重点知识点苏教版

2022-08-14 08:55:0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琪琪咔咔滴”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五年下册语文重点知识点苏教版,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五年下册语文重点知识点苏教版,欢迎您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五年下册语文重点知识点苏教版

篇1:五年下册语文重点知识点苏教版

五年下册语文重点知识点苏教版

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1、课文描绘了植树活动给荒山带来的巨变,表达了少年儿童以实际行动改造荒山野岭的决心。体现了少年儿童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我国的植树节:3月12日。

3、植树造林的好处:①净化空气②防止水土流失③调节气温④降低噪音

4、植树造林的公益用语:①保护树木就是保护自己。②森林是氧气的制造工厂。

2暖流

1、暖流:_到南开大学看望师生员工,使大家心中充满温暖的感觉。

2、《滕王阁序》中的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作者是唐朝诗人王勃。他和当时的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我背过王勃的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3、《水调歌头中秋》的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苏轼。这首词中的千古留传的名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里的婵娟指的是月亮。4、评价_:学识渊博、和蔼可亲、关心青年学生。

3只拣儿童多处行

1、冰心,原名谢婉莹,代表作《寄小读者》《春水》《繁星》

2、解释带点的字①解:儿童不解(jiě)春何在:懂,明白;使出浑身解(xiè)数:本领, 手段;押解(jiè):押送犯人或财物。②成千盈百:满。

3、 形容人多的成语:座无隙地、座无虚席、人山人海、人头攒动、摩肩接踵。

4、 用“魔术匣子”比喻颐和园。用“小天使”比喻孩子,这样写出了孩子们很多,很可爱。表达了冰心对孩子的喜爱之情。

5、 用“喷花的飞泉”比喻大海棠树,这样写突出了花开得多、密、美,使人感受到海棠树的生机勃勃和春光的饱满与烂漫。

6、 作者写儿童为什么还要写海棠花?答:这是借花喻人的手法,写花是为了写儿童,对花的赞美就是对儿童的赞美,因为儿童和花儿一样的烂漫,一样的生机勃勃。

4早

1、《早》一课写了三味书屋的陈设,对蜡梅花的赞美,鲁迅的桌上早字的来历。教育人们要珍惜时间,学习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2、鲁迅,原名周树人,他笔下的人物形象有:阿Q、孔乙己、祥林嫂、闰土等。

3、写三味书屋的陈设是按照方位的顺序来写的。

4、作者写鲁迅,为什么还要写梅花?这是借物喻人的写法,鲁迅先生一生的品德正像蜡梅一样冰清玉洁。蜡梅开得最早,鲁迅先生也时时早、事事早。

5、鲁迅先生在书桌上刻下了一个小小的“早”字,实际上是说:鲁迅先生在心里刻下了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时时早、事事早。

6、“要珍惜清晨,要珍惜春天”与这句相关的俗语: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

7、形容时间飞快的成语: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斗转星移、白驹过隙。

8、珍惜时间的名言:①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②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9、鲁迅先生珍惜时间的名言:①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②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

5古诗两首《游园不值》

一、填空。

1、《游园不值》的作者是宋代诗人叶绍翁。

2、题目中的“值”是逢,遇到的意思。题目意思是:游园没遇到主人,不能进去观赏。

3、前两句“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是叙事,作者的心情是扫兴。后两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由眼前的“一枝红杏”想到了满园春色。此时作者的心情是欣喜、快慰。

4、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是:“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两句蕴含的哲理是:任何新生的事物都是无法阻挡的,它总会冲破阻力向前发展的。

5、你还知道的哲理诗句:①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②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二、解释重点词,翻译诗句。

1、重点词;①应:应该。②怜:爱惜。③印:本义为痕迹,这里引申为动词,意思是踏坏。④小扣:轻轻地敲,缓缓地敲。⑤柴扉:柴门。⑥苍苔:绿色的苔藓。⑦屐齿:古人穿的一种皮面木底鞋,底下有一齿支撑。

2、翻译诗句:①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应该是主人爱惜这里的青苔,怕我木屐下面的齿踏坏了,我轻轻地敲了很长时间的柴门,都没有人来开门。

②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因为当我抬头看时,看到园里的一只红杏,已经伸到墙外来了。

《宿新市徐公店》

一、填空

1、《宿新市徐公店》作者是宋代诗人杨万里。

2、诗的前两句写田园春景,后两句写儿童活动。前两句是静态描写,后两句是动态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美丽田园春色的赞美和对乡村儿童的喜爱之情。

3、诗中描写的景物有篱落、小径、树木、菜花、黄蝶、儿童。从“树头花落”可知是“暮春时节”。

4、写儿童的诗句:①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②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5、写春天的诗句:①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②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二、解释词语,翻译句子。

1、词语①宿:住宿。②篱落:篱笆。③疏疏:稀疏。④径:小路。⑤未:没有。⑥阴:树阴。⑦走:跑。

2、句子①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稀疏的篱笆旁一条小路一直延伸到深处,路旁树上的花儿已经凋谢了,但新叶刚刚长出,没有形成树阴。②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儿童奔跑着追赶黄蝴蝶,可是黄蝴蝶飞入菜花丛中,找不到了。

练习1

1、 创作字谜的规律有:①运用形象化的描述。②用了“转转盘”的方法,巧妙地借用了偏旁表义的造字规律。③一半描写字形,一半影射字义。

2、 漂(piǎo)白

3、 《丝丝春雨》是一首散文诗,作者是著名词作家石祥。他的作品有《十五的月亮》《望星空》。

第二单元

6梦圆飞天

1、 课文记叙了“神舟5号”飞船载着航天员杨利伟首次飞行太空的过程,时间是10月15日。

2、 课文按照“神舟5号”飞船升空的顺序写的,分为:送行、发射、问候、梦圆四个部分。

3、 解释括号里的字:寒风凛(冽):寒冷。亮如白(昼):白天。朝(夕)相处:日落的时候。肃然(伫)立:长时间地站立。直指苍(穹):天空。清晰可(辨):分别,明察。

4、 “神舟”号飞船知识。“神舟6号”宇航员:费俊龙、聂海胜。“神舟7号”,宇航员刘伯明、景海鹏、翟志刚,其中翟志刚第一个实现了中国人太空行走。

5、 紧张的成语:心惊肉跳、胆战心惊、惴惴不安。

6、 激动的成语:欣喜若狂、欢呼雀跃、欢天喜地。

7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1、“家常便饭”本义是指很平常,经常发生的意思。在课文中是说太阳系内无数大大小小四处游荡的碎片,彼此碰撞是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的事,很平常。

2、集体大逃亡:是用形象的手法,写出了由于火星引力小,使火星表面液态水蒸发成大量气体离开火星的样子。

3、“孪生兄弟”本来是指同一胎出生的兄弟。课文中是指地球和火星。并由此推测:火星和地球一样有水和生命的存在。

4、火星上水有两种来源:一是陨石和彗星带来的。二是潜藏在一些矿物质中的。

5、这兄弟俩长得太像了,同样有南极、北极,同样有高山、峡谷,同样有白云、尘暴和龙卷风,同样是四季分明,甚至连一天的时间都差不多。

6、太阳系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8神奇的克隆

1、 本文是一篇介绍克隆的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

2、 课文以西游记中的故事开头,作用是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初步体会克隆的奇妙。

3、 有性繁殖:高等动物通过雄性和雌性的生殖细胞结合来繁殖后代。无性繁殖: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繁衍后代,也叫克隆。

4、 本课中特殊词语的含义:①“制造”克隆②“配件”人体器官③“装配”移植。

5、 许多植物有先天克隆的本领,如柳树、仙人掌、马铃薯等。世界上有了第一只克隆羊,名叫“多利”。

6、外来词:①克隆②沙发③咖啡④夹克

7、目前,克隆技术怎样造福人类:①培育高质优产的农植物。②培育大量的品质优良的家畜,提高饲养效率。③挽救濒危物种,调节生态平衡。④用于医学,使人类生命更美好。

练习2

1、 与“看”有关的字通常有“目”“见”等偏旁,如:瞅、瞪、盯、瞧;观、览、视、觑

2、 解释括号里的字:威风(凛凛):凛凛,威严的样子。

3、 处之泰然近义词是临危不惧。

第三单元

9海伦 凯勒

1、海伦凯勒是美国女学者,她的一生写了14部著作,代表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

2、引号的一般作用:①直接引用②着重强调的对象③特殊含义。课文中的“泥土”“种子”加引号,作用是着重强调的对象;课文中的“说话”“看”加引号作用是特殊含义。

3、表示勤奋学习的成语:手不释卷、废寝忘食、悬梁刺股、夜以继日。

4、如( )似( ):如胶似漆、如花似玉、如狼似虎、如花似锦。

5、海伦的名言:只要朝着阳光,便不会看见阴影。

6、“倾诉”的意思是完全说出心里的意思。

7、“倾注”的意思是指感情、力量等集中到一个目标上。课文是说海伦一心扑到残疾人事业上。

10二泉映月

1、《二泉映月》是一首二胡曲,作者阿炳,原名华彦钧,民间音乐家。他还创作的乐曲有二胡《听松》《寒春风曲》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

2、描写音乐的成语:高山流水、余音绕梁、不绝如缕、天籁之音。

3、描写音乐的诗句: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4、(饱)经风霜:饱:充分。

5、“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这句话写出了阿炳不屈服于命运的抗争心声,更是劳苦大众的心声,也是师父的心声。

6、“他爱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这句话表现了阿炳的悲苦恨怒,表达了他对美好事物的喜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1郑和远航

1、 郑和:中国航海家,被封为“三保太监”,他的历史功绩是七下西洋。

2、你还知道的航海家有:哥伦布、麦哲伦等。

3、评价郑和:镇定自若、临危不惧、勇敢智慧。

4、民族英雄:郑和、郑成功、文天祥、于谦。

5、课文重点写了郑和第一次远航,分为扬帆起航、友好交往、战胜风险三个部分。

6、解释括号里的字。严阵以(待):等待。化险为(夷)平坦、平安。扶老(携)幼:拉着、带领。惊叹不(已):停止。

1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1、 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固”意思是本来。“或”意思是有的。“重于泰山”意思是意义重大,这样的历史人物有岳飞、文天祥等。“轻于鸿毛”意思是:毫无意义,这样的历史人物有秦桧、汪精卫等。

2、《史记》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史记》中的故事:《背水一战》《卧薪尝胆》《陈胜吴广起义》《指鹿为马》

4、司马迁是复姓,还知道的复姓有:公孙、欧阳、皇甫、诸葛。5、司马迁悲愤交加,悲的是自己一心为国,却落得如此下场;愤的是自己替李将军辩护是为了朝廷,却遭遇奇耻大辱。

6、出自《史记》的成语:四面楚歌、约法三章、指鹿为马、门可罗雀、卧薪尝胆。

13精读与略读

1、 精读与略读是两种不同的阅读方法。

2、略读的作用:①略读可以增加阅读量②略读是精读的基础。

3、 略读的方法:①读提要,前言,章节目录②走马观花式的快速阅读。

4、 词语。①一目十行:形容看书很快。走马观花:比喻初略地观察事物。浩如烟海:形容知识、文献非常丰富。

5、 表示大略地看的成语:一目十行、走马观花、囫囵吞枣、浮光掠影。

6、 阅读《上下五千年》我知道的故事有:大禹治水、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李广射虎、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刘备三顾茅庐、郑和七下西洋、林则徐虎门销烟等。

7、 这部书的作者是著名教育家林汉达。

8、 读书名言:①书读百遍,其义自现。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练习3

1、 古代著名书法家有:王羲之(入木三分)、颜真卿、柳公权(颜筋柳骨)、苏轼。

2、为什么要练字:①书法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②学书法可以陶冶情操,磨练人的意志③写字是衡量一个人语文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

第四单元

14 秦兵马俑

1.课文从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两个方面来介绍兵马俑的。课文是用“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句话把两部分内容连接起来的,这句话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课文介绍的兵马俑有:将军俑、武士俑、骑兵俑、车兵俑、弓弩手、马俑

3. 秦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纪考古史上最伟大发现。

4.解释词语:

①举世无双:文中指秦兵马俑在全世界没有第二个。②所向披靡:文中指秦始皇当年统率的军队所到之处,战无不胜。③南征北战:文中指秦始皇的军队到处出征作战,经历的战斗很多。④神态自若:文中指将军佣的神情脸色很镇定。⑤跃跃欲试:文中指兵马俑急切地想试一试的神态。⑥若有所思:文中是指看上去有的兵马俑好像在思考什么。⑦惟妙惟肖:文中指兵马俑模拟军队排列,模仿得非常好,非常传神。⑧绝无仅有:文中指兵马俑这样的雕塑作品极其少有。

5.形容人物外貌神态的成语:垂头丧气、满面红光、气宇轩昂、炯炯有神

6.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人间奇迹:长城、故宫、京杭大运河、布达拉宫

15埃及的金字塔

1.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坟墓,它之所以被称为“金字塔”,是因为它们的轮廓像汉字的“金”字。课文着重介绍了埃及金字塔宏伟、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采用的方法,热情歌颂了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2.解释词语:

①摩天大厦:摩:接近;厦:大楼;成语意思:指大楼高耸入云。②巍然屹立:巍然:高大的样子。成语意思:高高耸立的意思。

3.“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这句话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这样的说明方法写出了金字塔高大宏伟的特点。

4.古埃及大大小小修建了70多座金字塔,而作者只介绍了胡夫金字塔,这是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5.“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这是运用了“形象描述”的说明方法,这样的说明方法写出了金字塔精巧的特点。

6.四大文明古国:古代中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

16音乐之都维也纳

1、“世界歌剧中心”——维也纳国家歌剧院;“金色大厅”——音乐之友协会大厦

2、课文是从①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②维也纳也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③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④在维也纳,歌剧厅、音乐厅星罗棋布。四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

3、摇篮:本义是指婴儿睡的家具,文中指诞生地、发源地。

搀和:本义是掺杂混合在一起,文中指乐声与花香混合在一起,随风飘荡。

星罗棋布:罗,罗列。布,分布。像星宿似的罗列着,像棋子似的分布着。形容多而密集。

4、在维也纳生活过的音乐家有: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施特劳斯等。

5、“许多”“多”“大部分”“几乎”等词语不能去掉,因为这些词语使句子表达的内容更具体、更准确,去掉就与事实不相符了。

6、摇篮……①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

②失败是成功的摇篮。

练习4

1、《老残游记》作者是刘鹗。

2、梵宇僧楼:梵,指佛教。泛指各种各样的佛寺。

3、世界名城:“对称的古都”北京,“音乐之都”维也纳,“花都”巴黎,“雾都”伦敦,“佛教之都”曼谷,“沙漠古都”开罗,“绿色首都”莫斯科,“狮城”新加坡。“水城”威尼斯。

第五单元

17爱如茉莉

1、 为什么爱如茉莉?哪些细节可以感受到“爱如茉莉”?答:茉莉虽然“平淡无奇”,却芳香怡人。就像文中爸爸妈妈的爱,虽然都是表现在生活中极其平凡简单的小事,一个眼神、一句问候、一份牵挂……却能让人感受到那真挚的、浓浓的爱。从课文的“爸爸妈妈执手而眠”的细节可以感受到他们的爱。

2、 “掏”“咽”“钻”三个词是指具体的动作,而“秘密”“话”“幽香”都是抽象的事物,不能“掏”“咽”也不会“钻”。其实这是通过隐喻,使抽象的事物仿佛可以看见、可以触摸,因而句子更加生动形象了。

3、①莫名其妙:明,说出。②一本正经:形容很规矩,很庄重。

4、“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这句是拟人句,“探”字是悄悄地小心地进来,准确传神地说明阳光也不想打扰这眼前的美好画面。

5、“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中“生命的芬芳与光泽”是指爸爸妈妈的真爱如花香般怡人,阳光般温暖。

6、写夫妻恩爱的诗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18月光启蒙

1、莲花落(lào)混(hùn)沌吟(yín)唱

2、“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第一个“长”是本义生长;第二个“长”是引申义产生,与歌谣搭配让人感到独特新颖,活泼流畅。

3、“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音韵”是指和谐的声音,“芳香”原来指花的香味,文中指母亲那甜甜的嗓音,令人舒心陶醉,像花香般迷人。

4、为什么用“月光启蒙”为题?答①母亲对作者的启蒙教育在月光下进行的。②母亲的启蒙教育充满诗意,与月光下的意境十分吻合。③月光朦胧,给人想象的空间,激发了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所以月光对作者也有启蒙作用。

5、表示领悟的成语:豁然开朗、恍然大悟、茅塞顿开、心领神会、如梦初醒

6、母爱的名言:①一个好母亲能抵得上一百个教师。②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学好语文的方法

1大量阅读

博览群书是培养孩子语文素养基本功之一,甚至可以说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根本。大量的课外阅读是提高孩子语文水平不可替代的手段。

语文成绩好的孩子几乎都是特别喜欢课外书。这些孩子往往有很多的积累:语词的积累、素材的积累、情感的积累等。这样的孩子在写作上往往有突出的构思、神奇的用词,在阅读理解方面有杰出的见地,在说话方面有超出他人的见识等。总之,他们由于见多识广而语文根底厚实。

2背诵经典

背诵经典文章、名言佳句也是培养孩子语言素养基本功之一,中学毕业孩子如果能背诵150首古今诗词,25首白话诗歌,40篇精美的文言散文(每篇三五百字),10篇精美的现代白话文(每篇800到1000多字),200多条古今中外格言警句。

3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日记能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辨别能力,增强孩子的自我约束力,提高孩子的文字表达能力和自我反省能力,更重要的是能磨练孩子的意志力和积累作文素材。

4超越课堂,走进社会生活

要孩子懂得: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语文学习应该在课堂上,但绝对不是只靠课堂就能学好的,生活也是语文学习的课堂,语文学习还要在广阔的天地中,引导孩子睁开惊奇的眼睛面对世界,去直面精彩纷呈的生活场景,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整体感知、快速阅读的技巧

(1)浏览标题,领悟基本内容:标题有时暗示主旨、有启迪文章思路的作用、提供答题的方向等。

(2)辨识文体(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分析重点文意。

(3)精读首尾,揣摩主题思想:首尾往往发现作者所表达的中心。

篇2:苏教版初三语文重点知识点

九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

变色龙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蜥蜴xīyì醋栗lì赫hè戳chuō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kuíwú)魁梧(huāngtáng)荒唐(línglì)伶俐

3.根据下面的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形容不高兴,不振作。无精打采

(2)形容想法离奇,不切实际。异想天开

(3)形容没有任何缘故。无缘无故

热爱生命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狼嚎háo苔藓táixiǎn咀嚼jǔjué

chán岩舐shì鲦tiáo鱼

骸hái骨吹毛求疵cī

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他慢慢地顺着河望去,宽广的河湾蜿蜒在许多光秃秃的小荒山之间,比他往日碰到的任何小山都显得更光秃,更荒凉,更低矮。

(2)由于身体极端虚弱和僵硬,他极慢极慢地翻一个身。

(3)敏捷和准确是需要力气的,他没有这种力气。

(4)现在,他脑子里又开始胡思乱想,又给幻像弄得迷迷糊糊。

初三语文单元重要知识点

课文理解

1、文章的题目是《曹刿论战》,论战的双方是曹刿和鲁庄公,但文章开头却写写了曹刿与其乡人的对话,目的何在?

(1)用乡人对肉食者和国事的冷淡与曹刚形成鲜明对比,反衬曹刿的爱国热情和责任感,同时用民不愿与官谋说明当时的统治者不得民心。(2)曹刿的答话是全文的总纲,下文就是围绕“鄙”来写鲁庄公,围绕“远谋”为刻画曹刿的(为下文作铺垫)。

2、曹刿在战场上镇定自若、从容不迫、胸有成竹的基础是什么?

(1)战前鲁国政治上取信于民,有广大人民作后盾;(2)在作战中曹刿避敌锋芒,养我军锐气;详察敌情,做到知己知彼;有军事指挥才能,克敌制胜的本领。

3、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曹刿的远谋?

战争之前,曹刿预见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主动请见,使鲁庄公认识到政治上取信于民是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这是他在政治上的远谋;在作战的过程中,他不争于进攻和追击,避敌锋芒,养我锐气,详察敌情,知己知彼,把握战机,大败齐师;战后总结条分缕析,入情入理表现了他在战略上远谋。

4、人物形象个性鲜明是本文一大“特征,请你谈谈作者塑人物使用了哪些方法?使用这些方法有什么好处?

一方面通过对话刻画人物,另一方面在对比中刻画人物。把乡人对国事的冷漠,不愿与统治者为谋和曹刿的主动请见对比,突出曹刿的爱国热情和责任感;把鲁庄公的鄙和曹刿的远谋进行对比突出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5、本文多处将鲁庄公与曹刿进行对比描写,请找出其中一例,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战前:鲁庄公浅陋;曹刿有远谋。战时:鲁不作调查,急躁冒进;曹实地调查,抓准时机。战后:鲁茫然不知;曹细说原委。通过对比,突出曹刿指挥作战的军事才能。

6、如何评价鲁庄公的人物形象?

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但不昏庸。他把战争的希望寄手艺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无能;他急切求战,又说明他军事上无知。但在曹刿的启发下终有所悟,在作战中听从曹刿的正确指挥,说明他和一般的昏君还是有区别的。

7、依据文章内容,分析曹刿在这次战役中所起的作用。

曹刿在这次战役中起了决定成败的关键性作用。他以“夫战,勇气也”为依据,提出要选择“彼竭我盈”的时机发动反攻,所以必待齐师“三鼓”而后鼓,抓住了有利战机。也以大国难测,“惧有伏焉”为根据,提出作战中必须时刻注意判断敌方意图的观点,所以他“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之后才认为可以追击。以上两次关键的战术决定了鲁国的胜利。

8、一介草民的曹刿,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指挥打胜了一场决定国家生死的战役,曹刿的这一行动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我们应当学习曹刿的爱国热情和责任感,国家有难,挺身而出,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祖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要点复习资料

课文理解

《沁园春雪》是一首写景抒怀之作。它描写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的北国雪景,纵论历的英雄人物,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为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作者诗词的豪迈风格。

《雨说》的作者是台湾诗人郑愁予,这是一曲动人心弦的爱之歌。它采用拟人的艺术表现手法,让“雨”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喃喃细语,倾诉真情,使人感受到“雨”这位爱的使者亲切温柔的形象。在诗人笔下,“雨”和其他事物都被赋予生命的灵性,成为一种十分美好、神奇、有情有意的存在,使人觉得亲切可爱、生活欢快、充满情趣。

《星星变奏曲》的作者是“朦胧诗”诗人江河。这是一首追求光明的希望之歌。它运用象征手法,以“星星”为主要意象,并以假设为前提,来展示现实与理想的背离,表现诗人对光明的渴求。它以情景的变换来丰富“星星”的意象和深化追求光明的主题,正如音乐中主题与变奏的关系,因而是一首名副其实的“星星变奏曲”。

《蝈蝈与蛐蛐》和《夜》是两首优美的田园诗。它们都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而又各有其特点。《蝈蝈与蛐蛐》的作者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这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它以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来赞美“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歌颂大自然的无比美好和无限生机。《夜》的作者是俄罗斯诗人叶赛宁,这首诗犹如一首小夜曲,它在静谧、美丽的夜景中,蕴含着诗人的情感,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作者安适、宁静的心境。

《敬业与乐业》的作者是近代思想家,戊戌维新运动的领袖之一梁启超,这篇演讲词引用儒家经典《礼记》和道家经典《老子》的格言,开宗明义地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分别谈论了“有业”“敬业”“乐业”的重要性。文章在论证上的特点就是大量引用经典、格言。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作者雨果,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等。本文是一篇演说,全文贯穿着民主、自由、和平的精神,是对人类先贤的礼赞,对思想与人格力量的热情颂扬,也是对人类社会永远需要的正义的呐喊、对良知的呼唤。作者紧紧围绕伏尔泰思想上的成就,用激情饱满的浪漫语言,回顾了伏尔泰的笔、伏尔泰独自一人的斗争,以及他的微笑、睿智,由此刻画了一位“斗士”的形象,“智者”的形象。伏尔泰是法国哲学家、史学家、文学家。

《傅雷家书两则》是文学翻译家傅雷与在国外学习的儿子的通信。选文是他所写的180多封信中的两封,分别写于儿子消沉苦闷和欣喜成功的时候,从两个方面表达了傅雷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殷期望;以两种不同的风格展现了傅雷对儿子的舐犊深情,以及对音乐艺术的真切感受。

《致女儿的信》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面对14岁的女儿询问“什么是爱情”的时候,给她讲述了一个极其动人的故事。故事中,上帝三次来到人间,在人的眼神里先后读到了三种东西:爱情、忠诚和心灵的追念。人在年轻的时候,异性间很“容易”产生爱慕之心,但岁月和生命是对爱情的考验:只有能经得起时间砺磨的忠诚,能超越死亡的心灵追念,才配得上真正的爱情。

篇3:苏教版初二语文重点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成语归纳知识点

成语归纳

油光可鉴 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正襟危坐 襟:衣襟;危:端正。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颔首低眉 形容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诚惶诚恐 诚:确实。惶恐不安。形容非常小心谨慎以至于害怕不安的样子。

广袤无垠 古代以东西长度为“广”,以南北长度为“袤”。形容极其宽广,好像无边无际。

莫衷一是 指意见纷纭,分歧很大,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众目睽睽 指众人都把目光聚集在一个人身上,或被许多人注视着干某事。

抑扬顿挫 抑:降低;扬:升高;顿:停顿;挫:转折。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深恶痛疾 恶:厌恶;痛:痛恨。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翻来覆去 形容一次又一次。也形容来回翻动身体。

粗制滥造 滥:过多,不加节制。写文章或做东西马虎草率,只求数量,不顾质量。

藏污纳垢 污、垢:肮脏的东西。比喻隐藏或包容坏人坏事。

郁郁寡欢 郁郁:忧郁;寡:少。形容心里苦闷,少言少语,闷闷不乐。

无可置疑 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

油然而生 自然地产生(某种思想感情)。

花团锦簇 形容五彩缤纷,十分鲜艳多彩的景象。也形容文章辞藻华丽。

美不胜收 胜:尽。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

繁花似锦 形容美好的景色和美好的事物。

风云突变 风云:比喻变幻动荡的局势。局势突然发生了变化。

不可名状 名:用言语说出;状:描绘,形容。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拖泥带水 比喻说话做事不干脆利落。

盛气凌人 盛气:骄横的气焰;凌:欺凌。以骄横的气势压人。形容傲慢自大,气势逼人。

不自量力 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实力。

相形见绌 形:对照;绌:不够,不足。和同类的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

初二年级语文综合性知识点

综合性

(一).《献给母亲的歌》

1. 请写出2则有关母爱的名人名言,并写出作者或出处。

A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B 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 (罗曼·罗兰)

2. 请写出2则有关母爱的俗语。

A儿行千里母担忧 B 养儿方知父母恩

3. 写出有关母爱的古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4. 请写出冰心的《繁星?春水》中有关母爱的诗句

母亲呵!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他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繁星》

(二).《寻觅春天的踪迹》

1. 请写出24节气中春季的6个节气,并解释“惊蛰”的含义。

立春 雨水 惊蛰 春分 清明 谷雨

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2. 请写出两个有关春天的农谚。

A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B春雨贵如油

3. 请写两句描写春天的古诗句

A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B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三)《中国传统节日》(以农历时间为准)

? 春节(一月一日) ? 元宵节(一月十五日) ? 寒食节(清明的前一天)

? 清明节(春分后十五日)? 端午节(五月初五) ? 七夕节(七月初七)

? 中元节(七月十五日) ? 中秋节(八月十五日) ? 重阳节(九月九日)

? 下元节(十月十五日) ? 腊八节(腊月初八) ? 除夕(腊月的最后一天)

语文学习方法技巧

多读、强记、勤写

何谓多读?就是反复读。据说,丰子恺先生的读书法称为“二十二遍读书法”,他对一篇好文章,前后读22遍之多,并深有体会地说,把文章读熟后,就会渐渐地从唇间背诵出来,多读成诵,应当就是记忆之本。

强记,就是有目的地克制自己,进行记忆。有些课程基本概念不记不行,如语文中的音形义、外语中的单词等。理解了的要背诵,暂时不理解的也要加以记忆,并在使用中重新巩固记忆。

古诗文,背诵后更易理解,理解后还会记得更牢固——当然这需要毅力和恒心。久而久之,不但大脑信息存储得越多,而且会养成乐于记忆的好习惯。当然,强记和死记并非同一概念。

勤写,不只是写作文,那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曰记、听课笔记、读书中的圈点评注、整理摘抄都属于这个范畴。

写本身就是较高层次的记忆,我有这样的体会:写作文,先打腹稿,再写成初稿,待到往作文本上誊写时,不看初稿就能写完。原因是,动笔综合调动了各种器官,并进入记忆的高级阶段,“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无道理。

同时学习语文必须慢慢养成十大习惯

一、熟读、背诵的习惯。

二、阅读优秀课外读物的习惯。

三、推敲语言文学的习惯。

四、积累语言材料的习惯。

五、记曰记的习惯。

六、规范地书写的习惯。

七、专注地听人说话的习惯。

八、说普通话、说话文明得体的习惯。

九、勤思考、爱质疑的习惯。

十、勤查工具书的习惯。

【五年下册语文重点知识点苏教版】相关文章:

1.初一语文下册知识点苏教版

2.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

3.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202

4.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总结

5.统编语文七年级下册重点知识点

6.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7.五下苏教版语文知识点

8.苏教版小升初语文知识点

9.二年级语文知识点苏教版

10.二年级语文重点知识点

下载word文档
《五年下册语文重点知识点苏教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