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学资源>高三语文重要复习知识点

高三语文重要复习知识点

2022-05-30 08:09:1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凯刹”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高三语文重要复习知识点,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高三语文重要复习知识点,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三语文重要复习知识点

篇1:高三语文重要复习知识点

十大常犯语文差错分别是:

最容易被写错的成语是:美轮美奂。中国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美轮美奂”也成为新闻媒体在中使用频率的形容词,但其中的“轮”往往被写成了“仑”或“伦”。美轮美奂指建筑物高大美观,“轮”的意义是“高大”。

最常被写错的地名是:黄浦江。“黄浦”和“黄埔”音同形近,人们往往把黄浦江错写成“黄埔江”。

经常被混淆的词是:截止/截至。“截止”的意思是活动已经停止,一般用于某一时间之后;用于某一时间之前的应当是“截至”,如“截至昨日,已有上千人报名”。

体育报道中经常用错的词是:囊括。20广州亚运会举办期间,“囊括”一词频频见诸新闻,例如“中国军团在年广州亚运会囊括金牌199枚,位居金牌榜首位。”语言文字专家指出,“囊括”的意思是无一遗漏,只要不是将所有的金牌都收入囊中,就不能用“囊括”。

新闻报道中容易用错的词是:侧目。如:“他的研究成果解决了十多亿人的吃饭问题,令世界为之侧目。”这里的“侧目”应改为“瞩目”。所谓“侧目”,是指斜目而视,形容愤恨或者畏惧的样子。

繁体字容易误认的是:晝。“晝”是“昼”的繁体字,常被误认作“書”(书)或“畫”(画)。2010年中央电视台元宵晚会便把古诗名句“花市灯如昼”误读为“花市灯如书”。选入某教材的古文名篇《昼锦堂记》,也被误作《画锦堂记》。

书名或栏目名称最常见的差错是:“精粹”误为“精萃”。不仅电视台、报纸的时事、文摘栏目喜欢用“精萃”为名称,连许多书名也跟着犯错。其实,“精”指经拣选的好米,“粹”指纯净而无杂质的米,两者并列,引申指提炼出的好东西。而“萃”常用义为集聚,是动词,如“荟萃”“集萃”等,没有精华的意思。

最容易被误读的古诗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人们普遍认为它描写的是冬天的景色,梨花开放透露出春天的消息,央视“青歌赛”上就曾出现这样的理解。其实这两句诗出自唐朝边塞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它们是千古咏雪名句,写的是“胡天八月即飞雪”,并非实写梨花,也不是形容冬景。

用汉字数字表示年份时常见的差错是:以阿拉伯数字“0”代替汉字数字“〇”。这一差错在2010年出现频率较高。

在否定句式中经常误用的词语是:无时无刻。常常被当成“每时每刻”使用。语言文字专家指出,“无时无刻”必须与“不”搭配才能表达肯定的意思。而“每时每刻”常与“都”搭配。

篇2:高三语文重要复习知识点

1、课文预习六步法:查注生词,扫清三字;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了解作者,把握背景;标明段序,分清结构;画关键句,体会作用;简写主旨,归纳特色。

2、赏诗三步法:知人论世、译析字面、阐明主旨。

3、划分文章结构四法:依据表达方式、找寻明暗线索、依据时空顺序、依据逻辑顺序。

4、分析八种关键句作用:点明题目,引起下文;点明中心,亮出主旨;设置悬念,引发兴趣;承上启下,自然衔接;前后照应,和谐统一;侧面烘托,间接映衬;后文铺垫,埋下伏笔;增强语言,突出特征。

5、辨别七类文章写法:对比写法、象征写法、烘托写法、以小见大写法、先扬后抑写法、虚实结合写法、夹叙夹议写法。

篇3:高三语文重要复习知识点

一、语文基本知识

1.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2.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3.比喻三要素:本体、喻体、喻词

4.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何地、何人、何因、何过、何果

5.律诗四条件:八句四联、偶尾同韵、中联对偶、平声合调

6.五种表达方式:叙述、议论、抒情、说明、描写

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

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总分总结构、总分结构、分总结构

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按时间顺序、按空间顺序、按逻辑顺序

10.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

11.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举例法、对比法、喻证法、归谬法

12.八种主要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反复、对偶

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14.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介宾短语、的字短语

15.六种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

16.十二词类:名动形、数量代、副介连、助叹拟

17.三种记叙方法:顺叙、倒叙、插叙

18.三种省略号作用:表引文内容省略、表列举事项省略、表说话中断延长

19.四种波折号作用:表解释说明前文、表后文跳跃转折、表声音中断延长、表时地数起止

20.四种引号作用:表引用实际内容、表讽刺反语、表特定谓语

二、语文学法归类

1、课文预习六步法:查注生词,扫清三字;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了解作者,把握背景;标明段序,分清结构;画关键句,体会作用;简写主旨,归纳特色。

2、赏诗三步法:知人论世、译析字面、阐明主旨。

3、划分文章结构四法:依据表达方式、找寻明暗线索、依据时空顺序、依据逻辑顺序。

4、分析八种关键句作用:点明题目,引起下文;点明中心,亮出主旨;设置悬念,引发兴趣;承上启下,自然衔接;前后照应,和谐统一;侧面烘托,间接映衬;后文铺垫,埋下伏笔;增强语言,突出特征。

5、辨别七类文章写法:对比写法、象征写法、烘托写法、以小见大写法、先扬后抑写法、虚实结合写法、夹叙夹议写法。

三、易错成语50例

1、安步当车:古代称人能安贫守贱。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

2、安土重还: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3、筚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作的艰苦。

4、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比喻无济于事。

5、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简朴。

6、不孚众望:不能使群众信服。

7、不为已甚:指对别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

8、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9、不容置喙:不容别人插嘴。

10、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比喻旧思想文化不予以破坏,新思想、新文化就不能树立起来。

11、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含有轻视之意。

12、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不加注意。

13、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14、蚕食鲸吞:用各种方式侵占吞并。

15、分庭抗礼:现在用来比喻平起平坐,互相对立。

16、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到好的东西后面,显得好坏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

17、管窥蠡测:比喻对事物的观察和了解很狭隘、很片面。

18、沆瀣一气: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

19、怙恶不悛: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20、讳莫如深:隐瞒的再没有比它更深的了。

21、济济一堂: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

22、集腋成裘:积少可以成多。

23、间不容发:距离极近,中间不能放一根头发,比喻情势危急到了极点。

24、见微知著:见到微小的迹象,就能察知发展的趋势。

25、江河日下:比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

26、胶柱鼓瑟:比喻拘泥固执,不知变通。

27、开门揖盗:比喻引进坏人,自招祸患。

28、梁上君子:代称窃贼。

29、屡试不爽:屡次实验没有差错。

30、鳞次栉比:形容屋舍或船只等排列的很密,很整齐。

31、令行禁止: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形容严格执行法令。

32、披肝沥胆:比喻真心相见,倾吐心里话。

33、期期艾艾:形容口吃。

34、如数家珍:比喻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

35、三缄其口:形容说话过分谨慎,不敢或不肯开口。

36、三人成虎: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有使人信以为真的可能。

37、色厉内荏:外表强硬,内心空虚。

38、尸位素餐:空站着职位,不做事而白吃饭。

39、拾人牙慧:拾取人家只言片语当作自己的话。

40、石破天惊:多用来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41、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官,他的同伙也相互庆贺有官可做。

42、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比喻只要为人真诚,忠实,为人品德高尚就自然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景仰。

43、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比喻不善于团结或笼络人,把可以依靠的力量赶到敌人方面去。

44、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

45、五风十雨:形容风调雨顺。

46、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

47、烜赫一时:在一个时期内,名声威势很盛。

48、虚与委蛇:对人虚情假意,敷衍应酬。

49、一傅众咻:一人教,众多的人干扰。

50、余能可贾:还有力量没有用完。

篇4:高三语文重要知识点

林黛玉进贾府

1.字音

阜盛(fù)敕造(chì)台矶(jī)

贾赦(shè)姊妹(zǐ)呜咽(yè)

绾着(wǎn)盘螭(chī)錾银(zàn)

殉葬(xùn)妥当(dàng)忖度(cǔnduó)

宫绦(tāo)玫瑰(guī)嫡亲(dí)

便宜(biànyí)驯骡(xùn)翠幄(wò)

笨拙(zhuō)璎珞(yīngluò)酒觚(gū)

钗钏(chuàn)盥手(guàn)黼黻(fǔfú)

懵懂(měng)倭锻(wō)瞋(chēn)视

纨袴(kù)蹙眉(cù)罥(juàn)烟

两靥(yè)作揖(zuōyī)杜撰(zhuàn)

攒珠髻(cuán)敛声屏气(bǐng)削肩细腰(xuē)

雕粱画栋膏粱不经之谈王熙凤外甥女

2.文学常识

(1)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故事的开端、发展、结局四个部分。

(2)《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全书共120回,前80回曹雪芹(清代小说家,名霑,字梦阮,雪芹是其号,又号芹圃、芹溪),后40回文字一般认为是高鹗所补。

(3)《红楼梦》曾被评为中国文学成就的古典小说及章回小说的巅峰之作,也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首。《红楼梦》还被誉为一部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它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一面镜子和缩影,是中国封建社会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崩溃的真实写照。

(4)《林黛玉进贾府》:是《红楼梦》全书的序幕之一,通过一个从未到过贾府的人物——林黛玉的所见所闻,对一个庞大的封建大家族进行了介绍,环境描写细致真实,人物语言、动作描写栩栩如生。本文节选自第三回。

篇5:高二语文复习重要知识点

1、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人,元代戏曲家。本色派代表,其代表作有《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拜月亭》。

2、元曲四大家及各自代表作分别是关汉卿的《窦娥冤》、白朴的《墙头马上》《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和郑光祖的《倩女幽魂》。文采派的代表作家是王实甫,他的代表作品是《西厢记》。另外,纪君祥的《赵氏孤儿》是中国在西方影响深广的一部元杂剧。

3、元曲的组成包括两类文体:散曲和杂剧,其中,散曲又包括小令和套数。元杂剧一般由四折组成,有些四折之外还有楔子,它起序幕或过渡的作用。杂剧的舞台演出由唱、科、白三部分组成。角色由末、旦、净三大类组成。

4、曹禺,原名万家宝,现当代剧作家,解放前著有《雷雨》、《日出》、《原野》、《蜕变》、《北京人》等话剧,其中《雷雨》标志着中国话剧艺术开始走向成熟。

5、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戏剧家、诗人。被称为“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代表着他艺术的顶峰。本·琼生曾如此评价莎士比亚: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

6、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北宋时期词人。因排行第七世称柳七,又称为柳屯田。他的词集名叫《乐章集》,流传下来的有二百多首。“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

7、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苏洵、苏辙并称“三苏”,诗歌与黄庭坚齐名,合称“苏黄”。词上,扩大词的表现范围,开宋代豪放词先河,词风与辛弃疾相近,合称“苏辛”。苏轼的散文也非常出色,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8、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伟大的爱国词人,与苏轼同为豪放派代表,有词集《稼轩长短句》。

9、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北宋末、南宋初期女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著有《漱玉词》。一生经历可以宋室南迁为界,分作前后两个时期。

10、词,诗歌的一种。又称长短句、曲子词、诗余。始于唐,定型于五代,盛于宋。词最早起源于民间,后来,文人依照乐谱声律节拍而写新词,叫做“填词”或“依声”。按长短规模分,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至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按创作风格分,大致可以分成婉约和豪放。

11、《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张衡传》选自范晔的《后汉书》,前四史指《史记》、《汉书》、《三国志》、《后汉书》。

12、蒙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法国思想家、散文家,著有《随笔集》。帕斯卡尔,17世纪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思想家,他的名言是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高二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

一、通假字

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词类活用

1、始舍于其址。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2、名之曰褒禅。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3、有泉侧出。侧:名词作状语,在一侧。

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5、好游者亦不能穷也。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穷尽,走到头。

6、而其见愈奇。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7、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8、火尚足以明也。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9、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形容词作动词,尽情享受。

10、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11、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

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

三、一词多义(扩展)

(一)虚词“乃”

1、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

2、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副词,竟,竟然,居然

3、良乃人,具告沛公副词,于是

4、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副词,才

(二)实词“道”

1、有碑仆道名词,路、道路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

3、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名词,主张

4、何可胜道也哉动词,说、讲

5、策之不以其道名词,方法

(三)实词“盖”

1、日初出大如车盖名词,车盖

2、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连词,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

3、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动词,超过,胜过

4、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助词,有“大概”的意思

篇6:高二语文复习重要知识点

(一)固定句式

1、既无叔伯,终鲜兄弟。“既……终……”,是连词“既”和连词“终”的搭配,表示不止一个方面,可译作“既……又……”,或“既……也”。

2、有所希冀。“有所……”,与“无所……”是相对的格式。意思是“有……的人(的东西、的事情)”。“所”字后面一定是动词。“所”与后面的动词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充当“有”的宾语。

3、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元臣,无以终余年。“无以”,是动词“无”与介词“以”的结合,又写作“亡以”,表示“没有办法”,“没有什么用来”。

4、是以区区不敢废远。“是以”,连词性的`介宾词组,即“以是”的倒装,表示结果或结论,用在分句或句子的开头(有时置于主语后),上承说明原因的分句或句子,可译为“因此”“所以”。

5、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非独”,连词,表示除所说的意思之外,还有更进一层的意思,用在复句的上一分句里,可译为“不单”“不仅”“不只”之类。

(二)被动句

1、而刘夙婴疾病。婴,被……缠着。

2、戍卒叫,函谷举函谷关被攻克

2、若属皆且为所虏“为所”表示被动

3、吾属今为之虏矣“为”表示被动

4、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为”表示被动

5、不拘于时“于”表示被动

6、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表示被动

【高三语文重要复习知识点】相关文章:

1.高三语文重要知识点

2.高三英语复习重要知识点

3.高三语文文科复习知识点

4.高三政治重要知识点

5.六年级重要语文知识点

6.高三化学复习知识点

7.高三文科数学重要知识点

8.初三语文复习知识点

9.高三政治复习投资与创业的3大重要知识点

10.人教版二年级语文重要知识点

下载word文档
《高三语文重要复习知识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