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国与小人国的小学美术教案
“maggie520”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5篇大人国与小人国的小学美术教案,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大人国与小人国的小学美术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篇1:大人国与小人国小学美术教案
大人国与小人国小学美术教案
课题:大人国与小人国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1、能够举例说明大小是通过相互比较才可以体现出来的。
2、能够用比较的方法,绘画(制作)“大人国”或“小人国”。
教学重难点:
1、能否用对比的方法,来突显主人公的“大”或“小”。
2、用来突显主人公的“大“或”小“的.表现方法是否有创意。
3、构图是否完整。
4、能否有意识地使用一些自己喜欢的色彩组合。
教具学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让学生回忆看过的有关大人国或小人国的故事,简要说明一下故事内容。然后讨论故事是如何表现主人公来到了大人国(小人国)的?
请学生将带来的各种物品放在不同的背景前,说说感觉并讨论:是什么原因使同一样物体看起来有时候显得非常大,有时候又显得非常小,让学生举例说明。
教师也可以用一些图片,影像资料告诉学生:大小是通过相互比较才可以显示出来的。
二、发展阶段
学生思考:你想表现大人国还是小人国?你想有那几样物体的大小反差来表现主人公来到了大人国或小人国?继续启发学生思考:画面的主体是什么?用什么背景来衬托它的大或者小?
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开始作业。
三、小结:表扬优秀作业
四、课后拓展:用泥塑的形式,配以一些玩具,模型,背景图表现立体的大人国或小人国。
篇2:大人国与小人国的小学美术教案
大人国与小人国的小学美术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举例说明大小是通过相互比较才可以体现出来的。
2.能够用比较的方法,绘画(制作)“大人国”或“小人国”
课时2课时
教学实施
一、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教具:一些玩具汽车,房子,人物等迷你型的'物品,一些与这些物品大小较匹配的景物图片,有条件的可以准备一些有关的动画片,电影等影像资料。
2.学生准备学具:学生将自己过家家用过的各种玩具“娃娃,动物,积木,汽车,厨具……)带来。带齐绘画工具。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让学生回忆看过的有关大人国或小人国的故事,简要说明一下故事内容。然后讨论故事是如何表现主人公来到了大人国(小人国)的?
请学生将带来的各种物品放在不同的背景前,说说感觉并讨论:是什么原因使同一样物体看起来有时候显得非常大,有时候又显提非常小,让学生举例说明。
教师也可以用一些图片,影像资料告诉学生:大小是通过相互比较才可以显示出来的。
2.发展阶段
学生思考:你想表现大人国还是小人国?你想有那几样物体的大小反差来表现主人公来到了大人国或小人国?继续启发学生思考:画面的主体是什么?用什么背景来衬托它的大或者小?
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开始作业。
3.收拾与整理
4.学生的创作往往要两课时才能完成,在第一课时结束的时候,教师可将作业收起来。
三、课后拓展
用泥塑的形式,配以一些玩具,模型,背景图表现立体的大人国或小人国。
篇3:<<大人国与小人国>>教案
<<大人国与小人国>>教案
课题:大人国与小人国 课型:造型 表现 设计理念: 每一个孩子都爱幻想,他们的幻想往往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说幻想是孩子们最快乐的事情,一个神奇的童话故事可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而低年级正是孩子想象力最活跃的时期,这一时期,孩子们快乐的想象会象小小的火山一样喷涌不熄。如果教师引导得当,就会有大量的充满幻想的美术作品涌现在我们面前。《大人国或小人国》一课就是让学生大胆自由、敢于打破常规地把想象的故事表现出来,让他们大胆地想象、表现,培养其创新能力。 教学目标: 1、充分利用联想与比较,培养学生敢于冲破常规,自由、大胆、快乐地想象与表现,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创新的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绘画,表现到大人国与小人国 来时的情景和感受。引导学生体验美术学习活动的乐趣,在创作中激发探索欲,培养个性。 教学重点: 利用灵活的比较,启发多种奇妙的联想,力求创新。表现到大人国与小人国时的情景和感受。 教学难点: 想象、创作出有特色的大人国与小人国。画面的布局与形象的对比。 教学方法: 通过电教欣赏、示范讲解、来感受和完成教学目的及目标。 学具: 学生作业纸、水彩笔、油画棒。 教具: 比较到大人国与小人国时的情景图片,及各种资料。有关巨人的童话故事及卡通片光盘等。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看过卡通片《小人国》吗?故事讲的是海上的风浪打翻了一艘轮船,水手格列佛漂流到了个神奇的小岛,这个小岛就是小人国。你们想知道格列佛在小人国里看到了什么?遇到了哪些奇怪的事情吗?” 二、 欣赏: 卡通片《小人国》片断 师:“你知道格列佛在小人国的奇遇吗?可要认真观察。注意小人国的景物与格列佛的对比呀!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到小人国去让我们每个人都成为巨人。”板书课题:大人国与小人国 生:格列佛的到来引起小人国人们的恐惧和不安。 生:渐渐地格列佛与小人国的人们成为了好朋友。 生:格列佛与小人国的景物的大小差别很大。 生:…… 师:同学们观察得都很仔细,并且都很善于观察。 三、想象: 师:假如你是巨人,想一想你在小人国里会发生什么有趣的奇遇呢?编个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听。 生:假如我是巨人,我会和他们一起唱歌、跳舞。 生:我会带他们一起到大人国来做客。 生:我会和他们一起来抵抗外来的侵略,来保卫家乡。 (1) 观察、思考、感受: a:出示几组大与小比较的课件:让学生说说你会有什么感觉。 b:出示课件:有一个女孩和树。想一想怎样将其中的女孩变成巨人? 互相说一说, 生:可把她后面的'背景缩小,同时把她本身放大。 生:让她到小人国来做客。 师:同学们想象的都很丰富,大家想不想看一下,(图片)让学生体会大与小的强烈对比(格列佛与小人国景物的对比) (3)欣赏同龄人的作品,了解不同的表现方法,体验在《大人国与小人国》里的快乐。 四、合作创作: 师:同学们了解的知识真多,说的真棒!大家想不想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表现你成为巨人后的奇遇?相信大家一定行!下面,大家就一起动手来试一试好吗? 通过以上的欣赏与了解,如何结合自己想象与感受,把你编的大人国与小人国的故事画成一幅画,画完后讲给同学听。 五、展示评价: 各组选出有特色的作品贴到黑板上,互相欣赏、互相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感受,教师及时评价,给予肯定。 自评: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作品 互评:说出你喜欢的其他同学的作品给你的感受并选出自己觉得最奇妙的作品。 小结:这节课每个同学表现的都非常优秀,很积极,都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在大人国的奇遇,作品都很新颖。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再接再厉画出更好的、独特的美术作品。 六、课后拓展: 课后根据自己的喜爱用泥塑等形式来表现这一主题,把小的东西放大或把大的东西缩小。。篇4:大人国与小人国》教案
大人国与小人国》教案
大人国与小人国》教案 教材分析:本课是一节绘画创作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在让学生认识大与小、高与矮的基础上,通过对比的表现方法将儿童眼中的魔法世界自由的呈现在我们眼前。通过绘画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表现能力。)在学习方法上应当偏重与讨论式的学习方法,使学生通过语言上的交流表达自己丰富的幻想世界,分享想象带来的无穷乐趣。通过语言交流可以激活学生的兴奋点,联想到更有创意的构思。在教学中启发学生思路时可以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内容入手进行想象,也可以从他们的嗜好入手。如:喜欢的童话故事、科学幻想等入手。这需要教师对学生非常了解。 教学内容与目标显性内容与目标应知:让学生认识大与小、高与矮的特征及相对性。 应会:尝试用对比的方法表现大小与高矮的区别。 隐性内容与目标通过创作活动,培养学生大胆想象、创新的精神,培养与人交流的能力和分享快乐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表现大小、高矮的对比关系,进行大胆而丰富的想象,表现出有情趣的内容。 难点:敢于大胆想象,表现出有情趣的内容。学习材料水彩笔、油画棒 导入:同学们谁看过西游记?(看过)西游记中你最喜欢谁?(孙悟空)为什么?可是,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到了如来佛的手中,却怎么也飞不出去,说明如来佛的手怎么样?(大)那孙悟空呢?如来佛就好比是童话故事里讲述的“大人国”里的人物,孙悟空就好比是“小人国”里的人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课《大人国与小人国》。 二、新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是什么? 对,这是一架由飞行员驾驶的飞机在天空中飞行。;那这架飞机跟刚才的那架比,有什么不同? (小的很多)这是一架很小的玩具飞机。原来,大小是通过比较才能显示出来的。 交流生活中大与小对比的现象。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大小对比的现象。比如,跟蚂蚁比,我们每个人都是巨人,跟长颈鹿比,我们又成了小个子。谁还能找到类似的现象? 交流讨论大与小的想像。看来,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那你想不想也到大人国或者小人国去玩一玩呢?同学们请闭上眼睛,一分钟时间,想像一下,你也来到了大人国或者小人国,你会遇到什么有趣的事情呢?时间到,谁来说说你的奇遇?同学们的想像力非常丰富,那你能不能把你想像中的情景画下来呢? 讲解画面要求。要想表现出你是在大人国还是小人国,一定要把大小对比画的清清楚楚。如果你是在大人国,那就要把背景画的(大)而你自己画的(小),相反,如果你是在小人国,那就要把背景画的(小)而你自己画的(大)。当然,色彩也要丰富一些。学生创作。 四、展示:看来同学们在大人国或者小人国的经历已经画好了,相信你的奇遇记一定很吸引人。谁能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作品?这几位同学介绍的都很好,没有机会展示的同学小组内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五、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进入了想像中的大人国和小人国,课后大家多读一读有关的课外书,说不定你还会有新的发现呢! 《大人国与小人国》教学案例及反思 教材分析: 《大人国与小人国》是三年级美术上册第三课的内容。 教学重点是能够举例说明大小是通过相互比较才可以体会出来的。 教学难点是能够用比较的方法,绘画(制作)“大人国”或“小人国”。 教学片段: 师:大家都还记得中国古代神话故事《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在如来佛手中的情景吗? 生:记得!记得!(学生们叽叽喳喳很兴奋。) 师:如来佛的手很大,孙悟空飞了半天也没能飞出如来佛的手心,那么,如来佛的手是不是很大? 生:是!孙悟空很小。 如来佛就好比是童话故事里讲述的“大人国”里的人物,孙悟空就好比是“小人国”里的人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课《大人国与小人国》。 师:我们先来看看书上的小小知识窗,能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我看到了汽车放在人的手中,汽车显得很小,人手显得很大,反过来,人变得小了,汽车却显得很大。 师:哦!这就说明大小是通过相互比较才可以显示出来的。 师: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在一起说一说自己心中“大人国与小人国”里有趣的画面,可以把小的想象大,也可以把大的想象小,咱们来个奇思妙想大比拼,看看哪组的想法最奇、最妙。(小组活动开始) 汇报交流: 生1:我们把喝水的杯子,想象成了一个很大的游泳池,小朋友可以在里面游泳玩耍。 生2:我们把小毛毛虫想象成了很大很大的毛毛虫,小朋友可以坐在毛毛虫身上去森林探险。 生3:我们把人想象的很小很小,在我们的书本上爬来爬去,就像登山一样。 …… (同学们积极发言,说出了很多新奇的想法。)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真佩服你们,你们能不能把自己的想法画出来,让大家一起欣赏,但要注意 你想用哪几样物体的大小反差来表现主人公来到了“大人国”还是“小人国”?画面的主题是什么?用什么背景来衬托出它的大或者小? (学生开始作画) 案例反思: 这节课我主要抓住了小学生的好奇心和喜欢新奇事物的心理,以学生熟知的神话故事情节导入,给学生创设了一组富有想象的情境,学生兴趣昂然。然后通过具体的电脑制作的大小对比图片来让学生体会大小是通过相互比较才可以显示出来的。 这节课的关键是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入想象的世界,展开想象的翅膀,激发起学生强烈的表现欲望。我以一个“奇”字来展开,用语言来渲染,使学生进入一个奇思妙想的世界,通过小组之间愉快地合作学生有了很多奇特的想法,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当时学生的情绪很高涨,我并没有就此结束,而是理性地提醒学生不仅要会想,更要会把自己的想法表现给大家看,绘画时提醒学生注意画面的完整性,主题要突出,用自己的巧手来描绘一个心中神奇而有趣的幻想世界。篇5:大人国与小人国的教案
一、教材分析:
1.辑指导思想
⑴本课是一节绘画创作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在让学生认识大与小、高与矮的基础上,通过对比的表现方法将儿童眼中的魔法世界自由的呈现在我们眼前。通过绘画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表现能力。
⑵在学习方法上应当偏重与讨论式的学习方法,使学生通过语言上的交流表达自己丰富的幻想世界,分享想象带来的无穷乐趣。通过语言交流可以激活学生的兴奋点,联想到更有创意的构思。
⑶在教学中启发学生思路时可以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内容入手进行想象,也可以从他们的嗜好入手。如:喜欢的童话故事、科学幻想等入手。这需要教师对学生非常了解。
2.教学内容与目标
⑴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让学生认识大与小、高与矮的特征及相对性。
应会:尝试用对比的方法表现大小与高矮的区别。
⑶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创作活动,培养学生大胆想象、创新的精神,培养与人交流的能力和分享快乐的意识。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表现大小、高矮的对比关系,进行大胆而丰富的想象,表现出有情趣的内容。
难点:敢于大胆想象,表现出有情趣的内容。
4.学习材料
水彩笔、油画棒、16开彩纸、16开白纸、自己最喜欢的故事书。
二、教学设计:
1、教学活动的方式与教学方法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媒体教学意图
一、认识大小
二、启发想象
三、表现技巧
四、造型表现1.出示一张半开白纸。
谁会用线条画一棵简单的树?
谁能用线条简单的画出一棵巨大的树?
请画在这张纸上。
2.选一名学生用线条简单画树。
谁能在旁边画一棵更大的树?
比第一棵树大吗?
你们怎么看出第二棵树比第一棵大的?
3.通过比才能知道大小。大小对比使大的显得更大,小的显得更小。
我可以让这些树显得更高大!
在树杆上贴一个很小的人。
4.你们猜猜什么地方会有很多这么大的树?
这个人来自什么地方?他是谁?
5.今天我们就去大人国和小人国游览一下吧!
1.我们来到大人国和小人国时会遇到什么事呢?例如我们怎么在一起学习、吃饭、休息、劳动、娱乐。我们之间有没有发生什么让人笑掉大牙的事呢?
2.我们每个人到了大人国和小人国都会遇到不同的事,十节课也说不完,谁没有机会说都会失望,这样好了我们先把自己遇到的故事在小组中讲一讲吧。
3. 巡视小组,了解学生讨论情况,
引导学生从人与人,人与物的不同进行对比。
找出想象丰富有情趣的同学准备代表发言。(注意选择大人国和小人国不同地点的故事。)
4.选代表发言并适时给以肯积极举手表示。
举手
用线画一棵简单的树。
一名学生画更大的树。
比它大!
比一比高矮
比一比谁占的.地方大。
感受大小的反差。
大人国的树。
小人国的使者、探险家......
积极举手。
一名学生发言。
四人一组。
互相说一说自己想到的故事
选一幅最喜欢的作品讲给身边的同学听。
举出各种处理方法。
(画出大人的一小部分局部,上面有很多做活动的小人……)
单色彩笔
演示纸
范画
美术书
彩笔
彩纸
引导学生将表现重点放在大小上。
了解学生对表现大小认识角度。
指导学生认识大小通过对比才能看出来。
渗透表现大小的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构思,抓住有情趣的内容进行想象。
学生进行充分的想象交流,互相丰富构思。
进一步引导学生选材、构思、确定表现角度。
通过欣赏学生作品,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2、解决重点与难点的要点
①通过从学生熟悉的树入手,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认识大小、高矮的相互对比性知识。
②让学生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相互启发思路,展开大胆的想象,丰富他们的故事内容。
③教师通过适时的引导、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表现出更大或更小的对比关系,丰富表现角度,打破画面的单一性。
三、教学评价:
1.评价方法
本课主要采用学生互评的方法进行评价,辅以是适当的自评。对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应给予鼓励性评价,对特别精彩、独到的见解要给予特别的表扬、鼓励。
2.评价点
①学生是否认识了大小高矮的特征及它们的相对性。
②学生能否通过绘画形式表现出大小高矮。
③学生作品表现内容是否富有情趣性。是否达到了自己希望的效果。
④在交流与绘画过程中是否有愉快的情绪体验。
一、教材分析:
1.辑指导思想
⑴本课是一节绘画创作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在让学生认识大与小、高与矮的基础上,通过对比的表现方法将儿童眼中的魔法世界自由的呈现在我们眼前。通过绘画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表现能力。
⑵在学习方法上应当偏重与讨论式的学习方法,使学生通过语言上的交流表达自己丰富的幻想世界,分享想象带来的无穷乐趣。通过语言交流可以激活学生的兴奋点,联想到更有创意的构思。
⑶在教学中启发学生思路时可以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内容入手进行想象,也可以从他们的嗜好入手。如:喜欢的童话故事、科学幻想等入手。这需要教师对学生非常了解。
2.教学内容与目标
⑴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让学生认识大与小、高与矮的特征及相对性。
应会:尝试用对比的方法表现大小与高矮的区别。
⑶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创作活动,培养学生大胆想象、创新的精神,培养与人交流的能力和分享快乐的意识。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表现大小、高矮的对比关系,进行大胆而丰富的想象,表现出有情趣的内容。
难点:敢于大胆想象,表现出有情趣的内容。
4.学习材料
水彩笔、油画棒、16开彩纸、16开白纸、自己最喜欢的故事书。
二、教学设计:
1、教学活动的方式与教学方法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媒体教学意图
一、认识大小
二、启发想象
三、表现技巧
四、造型表现1.出示一张半开白纸。
谁会用线条画一棵简单的树?
谁能用线条简单的画出一棵巨大的树?
请画在这张纸上。
2.选一名学生用线条简单画树。
谁能在旁边画一棵更大的树?
比第一棵树大吗?
你们怎么看出第二棵树比第一棵大的?
3.通过比才能知道大小。大小对比使大的显得更大,小的显得更小。
我可以让这些树显得更高大!
在树杆上贴一个很小的人。
4.你们猜猜什么地方会有很多这么大的树?
这个人来自什么地方?他是谁?
5.今天我们就去大人国和小人国游览一下吧!
1.我们来到大人国和小人国时会遇到什么事呢?例如我们怎么在一起学习、吃饭、休息、劳动、娱乐。我们之间有没有发生什么让人笑掉大牙的事呢?
2.我们每个人到了大人国和小人国都会遇到不同的事,十节课也说不完,谁没有机会说都会失望,这样好了我们先把自己遇到的故事在小组中讲一讲吧。
3. 巡视小组,了解学生讨论情况,
引导学生从人与人,人与物的不同进行对比。
找出想象丰富有情趣的同学准备代表发言。(注意选择大人国和小人国不同地点的故事。)
4.选代表发言并适时给以肯积极举手表示。
举手
用线画一棵简单的树。
一名学生画更大的树。
比它大!
比一比高矮
比一比谁占的地方大。
感受大小的反差。
大人国的树。
小人国的使者、探险家......
积极举手。
一名学生发言。
四人一组。
互相说一说自己想到的故事
选一幅最喜欢的作品讲给身边的同学听。
举出各种处理方法。
(画出大人的一小部分局部,上面有很多做活动的小人……)
单色彩笔
演示纸
范画
美术书
彩笔
彩纸
引导学生将表现重点放在大小上。
了解学生对表现大小认识角度。
指导学生认识大小通过对比才能看出来。
渗透表现大小的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构思,抓住有情趣的内容进行想象。
学生进行充分的想象交流,互相丰富构思。
进一步引导学生选材、构思、确定表现角度。
通过欣赏学生作品,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2、解决重点与难点的要点
①通过从学生熟悉的树入手,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认识大小、高矮的相互对比性知识。
②让学生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相互启发思路,展开大胆的想象,丰富他们的故事内容。
③教师通过适时的引导、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表现出更大或更小的对比关系,丰富表现角度,打破画面的单一性。
三、教学评价:
1.评价方法
本课主要采用学生互评的方法进行评价,辅以是适当的自评。对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应给予鼓励性评价,对特别精彩、独到的见解要给予特别的表扬、鼓励。
2.评价点
①学生是否认识了大小高矮的特征及它们的相对性。
②学生能否通过绘画形式表现出大小高矮。
③学生作品表现内容是否富有情趣性。是否达到了自己希望的效果。
④在交流与绘画过程中是否有愉快的情绪体验。
篇6: 大人国与小人国的教案
课题:大人国与小人国
施教时间:9月7日——9月15日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举例说明大小是通过比较才可以体现出来的。
2、能够用比较的方法绘画制作大人国或小人国。
教学准备:
学生:玩具、纸、笔等
教师:电脑图片、动画资料、实物投影、玩具等
教学重、难点:
1、如何理解大与小是通过比较表现出来的。
2、能否用对比的方法来表现画面中的大与小。
教学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活动一:
1、请学生观看《格列佛游记》电影片断。
2、讨论故事中主人公是如何来到大人国、小人国的?你都看过那些这方面的书?
3、出示课题:大人国与小人国
活动二:
1、将同一辆玩具车分别放在不同的背景下,为什么有时显得非常大,有时显得非常小?(小组讨论)
2、教师举例:雕塑《汤匙桥》《衣夹》等(电脑展示)
3、请学生用自己身边的事务举例说明物体的大小是通过对比体现出来的。(微缩景观等)
活动三:
请学生思考:
1、你想表现大人国还是小人国?
2、你想用那几样物体的反差来表现主人公时来到大任过还是小人国?
3、画面的主体是什么?
4、用什么背景来衬托它的大或小?
活动四:
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活动五:
交流作品初稿。提出修改意见。
札记:
以前学生画人总是画小了,现在有了大和小的对比,构图比以前好多了。
第二课时
活动一:
继续完成上节课的.作业。
活动二:
作品交流展示。教师从构图及色彩方面进行总结。
活动三:
游戏:
大人和小人:每个同学将自己画的人剪下来,随意找一位同学的作品进行比较,看看自己的是大人还是小人,再找另一位同学的进行比较,看看又变成大人还是小人了?
课后拓展:
用泥塑的形式配以一些玩具、模型、背景图表现立体的大人国或小人国。
教学札记:
我找到了《格列维游记》的故事碟片,放了一段给学生们看,让孩子们直观的感受同样的一个人在大人国和小人国不同的遭遇和感受。这使学生们感受到了很多,在创作画时想象出了诸如:在小人国一下子割了一亩麦子,在大人国住在苹果屋里……想象力的的丰富促使了画面效果的丰富。
篇7:三年级美术《大人国与小人国》说课稿
3、示范制作方法。
4、创设情境激发创作潜能。
五、教学过程的设计:
1、绘画游戏导入,认识“大”“小”——印象深刻
黑板做半部学生绘画场地“谁会用线条画一片叶子?”“谁能用线条简单的.画出一片巨大的叶子?”“请画到黑板上。”选一名学生在黑板前操作。“谁能在旁边画一片更大的?比刚才的大?”你们怎么看出第二片叶子更大? 通过对比才能知道大小。大小对比使大的显得更大,小的更小。我可以让这片叶子显得更大!在树杆上贴一个很小的人。你们猜猜什么地方会有很多这么大的树?这个人来自什么地方?他是谁?今天我们就去大人国和小人国游历一下吧!让学生画和比较出叶子的“大”“小”,孩子们争先恐后,将课堂气氛推向第一个活跃点。接着揭示今天学习的课题——《大人国与小人国》,从绘画游戏点题,都是学生在主动学习,把课堂还给了学生。
2、动画欣赏,身临其境感受或大或小的魅力
播放动画片《亚瑟和他的迷你王国《中的精彩片断。吸引学生的视听感觉,使他们进入情境,深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绘画愿望。
3、角色扮演,“我的奇遇记”
孩子们都有展示自己的欲望,假设画面的主角是你自己,你希望来到大人国还是小人国,到那里又发生了怎样有趣的故事呢?想让学生捋顺一下头绪,自己创作一个童话故事,并讲给同学们听听!
4、画出自己的想法
六、课堂评价
1、评画赏画,分享成功喜悦
师生共赏学生完成的美术作品,先让学生自评互评选出最喜欢的游记故事。教师肯定学生的评价,想象奇特,构思大胆的作品多支持!表扬优秀的作品,鼓励不足的同学努力,指出共同存在的问题,色彩的,构图的等等。
2、学生评价
看学生能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是否感兴趣,是否已用心的表现出自己的最好水平和状态。
5
篇8:三年级美术《大人国与小人国》说课稿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美术教材三年级第五册第3课内容,属于造型.表现领域。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大人国与小人国的相关内容多次出现在孩子们喜欢的童话故事中。如:《白雪公主》中的七个小矮人;《拇指姑娘》中向拇指般大小的女孩;《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变小的尼尔斯;近几年好莱坞大片《哈利。波特》中有巨人族;《魔戒》三部曲中的小矮人“霍比特人”;动画片《亚瑟和他的迷你王国》等等。通过看看动画片、做做游戏直观的让学生感受到大人国与小人国的差异,并在让学生认识大与小、高与矮的基础上,通过对比的表现方法将儿童眼中的魔法世界自由的呈现在我们眼前。通过绘画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表现能力。
2、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的作用:
《大人国与小人国》一节融欣赏、表演、创作、表现为一体,探索美术学科与音乐、语文、德育等学科相结合。在本节课前面安排了《魔幻的颜色》、《万花筒》两课,让学生对颜色的性能和对称的图形有了概念性的了解,本课是在此基础上的一节创作课。为以后《今天我值日》、《巧巧手》、《梦幻中的城堡》、《我设计的自行车》等创作画打基础。所以本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起到了一定承上启下的作用。让学生在观察欣赏中感受美、体验美;在绘画创作中表现美、创造美。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利用对比的方法来突显主人公的“大”和“小”。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
教学难点:对比方法的应用。人物与周围环境的对比、色彩的对比。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不同的绘画用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经验,会用生动的线条和色块来表现他们的想法。现在的孩子接受信息的途径很广,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联想奇特,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的表现画面;好奇心重,爱表现自己,喜欢向别人展示自己。而本课就是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想法,符合学生发展的特点。
三、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情况的把握,确定本课目标如下:
1、教学目标:
a、能够举例说明大小是通过相互比较才可以体现出来的。
b、能够用比较的方法,绘画(制作)“大人国”或“小人国”。
2、显性目标:
充分利用联想与比较,培养学生敢于冲破常规,自由、大胆、快乐地想象与表现,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创新的能力。
3、隐性目标:
引导学生体验美术学习活动的乐趣,在创作中激发探索欲,培养个性。
四、教学分析:
1、观看动画片或电影片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绘画游戏知道“大”或“小”对比。
篇9:《大人国与小人国》的优秀教案
《大人国与小人国》的优秀教案
一、教材分析:
1、指导思想
(1)本课是一节绘画创作课,属于造型表示领域。在让同学认识大与小、高与矮的基础上,通过对比的表示方法将儿童眼中的魔法世界自由的出现在我们眼前。通过绘画活动培养同学的想象能力、发明能力、表示能力。
(2)在学习方法上应当偏重与讨论式的学习方法,使同学通过语言上的交流表达自身丰富的幻想世界,分享想象带来的无穷乐趣。通过语言交流可以激活同学的兴奋点,联想到更有创意的构思。
(3)在教学中启发同学思路时可以引导同学从熟悉的生活内容入手进行想象,也可以从他们的嗜好入手。如:喜欢的童话故事、科学幻想等入手。这需要教师对同学非常了解。
2、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让同学认识大与小、高与矮的特征和相对性。
应会:尝试用对比的方法表示大小与高矮的区别。
(2)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创作活动,培养同学大胆想象、创新的精神,培养与人交流的能力和分享快乐的意识。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表示大小、高矮的对比关系,进行大胆而丰富的想象,表示出有情趣的内容。
难点:敢于大胆想象,表示出有情趣的内容。
4、学习资料
水彩笔、油画棒
一、导入:
1、同学们谁看过西游记?(看过)西游记中你最喜欢谁?(孙悟空)为什么?
2、可是,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到了如来佛的手中,却怎么也飞不出去,说明如来佛的手怎么样?(大)那孙悟空呢?(小)
3、如来佛就好比是童话故事里讲述的“大人国”里的人物,孙悟空就好比是“小人国”里的人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课《大人国与小人国》。
二、新授:
1、认识大小要相互比较。
(1)[投影-大飞机]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是什么?对,这是一架由飞行员驾驶的飞机在天空中飞行。
(2)[投影-小飞机]那这架飞机跟刚才的那架比,有什么不同?(小的很多)这是一架很小的玩具飞机。
(3)原来,大小是通过比较才干显示出来的。
2、交流生活中大与小对比的现象。
(1)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大小对比的.现象。比方,跟蚂蚁比,我们每个人都是巨人,跟长颈鹿比,我们又成了小个子。
(2)谁还能找到类似的现象?
3、交流讨论大与小的想像。
(1)看来,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那你想不想也到大人国或者小人国去玩一玩呢?
(2)同学们请闭上眼睛,一分钟时间,想像一下,你也来到了大人国或者小人国,你会遇到什么有趣的事情呢?
(3)时间到,谁来说说你的奇遇?
(4)同学们的想像力非常丰富,那你能不能把你想像中的情景画下来呢?
三、活动:
1、讲解画面要求。
要想表示出你是在大人国还是小人国,一定要把大小对比画的清清楚楚。假如你是在大人国,那就要把背景画的(大)而你自身画的(小),相反,假如你是在小人国,那就要把背景画的(小)而你自身画的(大)。当然,色彩也要丰富一些。
2、同学创作。
四、展示:
1、看来同学们在大人国或者小人国的经历已经画好了,相信你的奇遇记一定很吸引人。谁能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作品?
2、这几位同学介绍的都很好,没有机会展示的同学小组内互相介绍自身的作品。
五、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进入了想像中的大人国和小人国,课后大家多读一读有关的课外书,说不定你还会有新的发现呢。
篇10:三年级上册美术《大人国与小人国》说课稿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大人国与小人国》说课稿
一、教材内容: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美术教材三年级第五册第3课《大人国与小人国》。
二、教材分析:
《大人国与小人国》是一节绘画创作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认识大与小的对比,而《大人国与小人国》的相关内容却多次出现在孩子们喜欢的童话故事和动画片中。如: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拇指姑娘、格列佛游记等等,因此,本课通过看动画片、绘画游戏直观的让学生感受大人国与小人国的差异,并让学生认识大与小是通过对比得出的。通过对比的表现方法将儿童眼中的童话世界自由地呈现在我们眼前。通过绘画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表现能力。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不同绘画用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经验,会用生动的线条和色彩来表现自己的想法。现在的孩子接受信息的途径很广,思维活跃、想象丰富,爱表现自己,但他们都以自我为中心,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表现画面。而本课就是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想法,符合学生发展的特点。
四、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情况的把握,我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大小是通过对比体现出来的,并能够运用对比的绘画方法,表现“大人国与小人国”。
2、过程与方法:利用联想与比较,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观察能力和创造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体验美术学习活动的乐趣,在创作中激发探索欲,培养个性。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利用对比的方法来突显主人公的“大”和“小”。
教学难点:学生对比方法的应用。人物与周围环境的对比、色彩的对比。
六、教法、学法:
本课在教法上我采用观察比较的方法,使学生通过语言交流总结出对比的表现方法,通过故事和画面联想,引领学生走进丰富的幻想世界,分享想象带来的无穷乐趣,通过语言交流激活学生的兴奋点,联想更有创意的构思。想象能力的培养也是本课教学的一个能力目标。
七、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课我利用学生们非常喜爱的动画片《格列佛游记》《白雪公主》等视频片段来导入新知,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从中观察动画片中的人物共同特点(动画片中人物大与小的鲜明对比)由此引出新课“大人国与小人国”。
【动画视频将学生的思绪引领到充满幻想的童话世界,让学生初步感知大与小的对比,使学生对新知产生浓厚的探究欲望。】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首先,我找学生到黑板上画一片树叶,问同学们这片树叶大还是小,这时有的学生会说“小”,有的会说“大”我提出质疑,“到底大还是小呢?”并找两名同学画出一个更大的和再小一些的。再问同学们,这样学生会很轻松说出哪一个大、哪一个小,从绘画游戏中学生直观的理解大于小是通过相互对比得出来的。
【本环节设计既解决了本课的重点,又让学生在观察中自主学习、自主发现,把课堂还给学生。】
(三)激趣探究,想象创作
2、接着我在大片树叶上贴一个小人女孩,问同学们她是谁呀?他来自哪里?班级学生的照片出现在我的课件中,并将他变得很大,这时学生兴趣盎然时我在将这位学生变小并放在另一名学生手中,这时学生将课堂气氛推向一个活跃点。接着我引导学生设想在魔法世界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学生会说出自己的大胆想象。
3、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将自己准备的物品变大或变小,你和它来到了哪里?会有什么样的奇遇,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同桌互相说一说,并找学生讲一讲)
4.欣赏同龄人的作品后,谈谈自己的想法和构思。
看到同龄人的作品,谁能说说你想去哪个国家,去干什么?用哪种对比方法来表现你的画?
(三)分层作业,创作表现
学生自编一个去大人国或小人国旅行的故事,用对比的方法画下来。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画题
1、画人与景的对比(C层)
2、画人与动物的对比(B层)
3、画人与人的对比(B、A层)
4、可以把多种对比运用到一幅画中。(A层学生)
注意:构图要饱满,对比要明显,想象的内容要有趣味。
【分层设标和分层作业为不同学生提供锻炼和发展的机会,学生通过本课学习都能感受到创作的乐趣。】
(四)赏画评画,课后拓展
本课采用学生自评、互评的评价方式,评出孩子们喜欢的画面和故事,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获得成功的体验。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及作品进行评价,并鼓励学生课后用泥塑等形式,把生活中的东西放大或缩小。
【设计意图:鼓励式的小结,留给学生更多的发展空间,延续了学生对作品创作的更大的欲望。】
八、板书设计:
大人国与小人国
对比
大 小
下面是学生绘画展示区
板书内容图文并茂的体现了本课的精髓,并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了平台,使学生在美术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篇11:三年级美术大人国与小人国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大人国与小人国的相关内容多次出现在孩子们喜欢的童话故事中,如《格列佛游记》中的主人公格列佛和大人国、小人国的人们,《拇指姑娘》中如拇指般大小的女孩,《尼尔斯骑鹅旅行记》中变小的尼尔斯,好莱坞大片《巨人捕手杰克》中的巨人族,《魔戒》三部曲中的小矮人——霍比特人,动画片《亚瑟和他的迷你王国》等。通过播放动画片视频、游戏教学等直观地让孩子感受到大人国与小人国的差异,并让学生在认识大与小、高与矮的基础上认知大小是通过对比得出来的,用对比的表现方法将儿童眼中的魔法世界自由地呈现在我们眼前。通过绘画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表现能力。让学生在观察和欣赏中感受美、体验美,在绘画创作中表现美、创造美。
二、教学思路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课程,重在让学生感知认识大小对比的基础上,充分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更多新奇有趣的画面。三年级的学生处在一个思维特别活跃的时期,已会使用生动的线条和色块来表现心中所想。他们想象力丰富,联想奇特,好奇心重,乐于表现自己,喜欢向别人展示自己。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旨在为孩子创设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以此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创作出新奇有趣的作品。基于上述原理,我将本课设计为两课时,第一课时重在为孩子创设新鲜有趣的情境学习氛围,引导孩子充分开动思维,发挥想象力,为引导孩子创新创作做铺垫。第二课时着重引导孩子用绘画的方式表现自己想象中的画面。
本课教学采用以下环节:欣赏与大小有关的影视作品——感知大小时通过对比产生出来的——认知大小——欣赏各异的大小对比艺术表现形式——创作绘画——展示评价——收拾与整理。运用生动、直观的视频、实物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分小组讨论,感知大小,认知大小是通过对比产生的。欣赏与大小对比有关的艺术表现形式,如动画片、雕塑、电影、绘画作品,使学生了解艺术形式的多样性,懂得身边的事物都可以成为我们的创作题材。学生创作时,可以利用身边随处可见大小对比明显的事物进行反向对比,用绘画的方式突出大小对比的特征。
三、教学建议
第一课时
(一)引导阶段
播放电影《格列佛游记》片段,直观展示大小的对比所带来的视觉震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请学生说一说观影后的感受,体验大小对比所带来的乐趣和视觉感受。
(二)发展阶段
1.学生自由表达大小是如何对比出来的。
2.探讨大小产生的原因,了解大小是通过对比产生的。
3.拓展大小对比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力和审美感受。
4.思维碰撞,角色扮演“我的奇遇记”。孩子们都有展示自己的欲望,假设故事的主角是自己,你希望来到大人国还是小人国,到那里之后又会发生怎样有趣的故事呢?学生小组讨论,发挥想象,创作一个童话故事,并和同学们分享。增强学生团队协作意思,激发学生竞争意识。
(三)创作表现
1.选材:引导学生选出自己最感兴趣的故事内容的一部分作为自己“奇遇记”主要内容。
2.教师示范:用对比强烈的粗细、明暗线条和色彩凸显画面的大小对比,再进行想象添画。
3.小练笔:学生表现。
4.个别展示与评价,引导学生从画面构图、色彩运用凸显审美感受。
(四)收拾与整理
第二课时
(一)引导阶段
引导孩子自由表达,通过上一节课的欣赏学习、角色扮演和小练习所获得的知识感受,复习巩固上节所学知识,感知大小是通过对比产生的以及对比所带来的视觉审美感受。
(二)发展阶段
1. 欣赏教材中的作品,并进行分析。
2. 欣赏生活中表现大小对比强烈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感受强烈的大小对比所带来的视觉美感,激发孩子的创作热情。
3. 学生创作表现。
4. 课堂穿插评价:在作品创作过程中引导鼓励学生上台展示并分享自己的作品,教师根据孩子的作品对画面构图、色彩等方面进行适时引导。
5. 教师再次强调习作要求:主题突出,画面构图完整,色彩丰富。
(三)展示与评价阶段
1. 学生将作品贴在黑板上,并讲述自己的作品创作思路和创作过程。
2. 同学之间相互进行评价与交流。
3. 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对有创意的作品进行表扬与鼓励。
4. 课外拓展:欣赏除绘画表现形式以外不同风格的表现大小对比的作品。
(四)收拾与整理
四、评价建议
1. 能否正确表达、认知、表现大小的对比。
2. 能否积极参与本课教学活动。
3. 能否大胆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和感受。
五、教研提示
如何创造性地引导学生表现大与小的对比。
篇12:三年级美术大人国与小人国教学设计
(一)导入阶段: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课件播放《格列佛游记》、《白雪公主》的动画片,引导学生从中观察动画片中人物的共同特点。(动画片中人物大与小的鲜明对比)
2.引出新课“大人国与小人国”板书课题
反思:通过多媒体动画视频将学生的思绪引领到充满幻想的童话世界,让学生初步感知大与小的对比,激起学生对新知产生浓厚的探索欲望。
(二)发展阶段
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请两名学生到黑板前画一片树叶,提出问题:这片树叶大还是小?
生一回答:大
生二回答:小
2.再请两名同学到黑板前画一片更大的和一片更小的,
全班得出结论:大小是通过对比得出来的。
反思:本环节设计既解决了本课的重点,又让学生在观察中自主学习、自主发现,把课堂还给学生。同时,在本环节中能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以及初步的对比分析能力。
(三)拓展环节:
激趣探索、想象创作:
1.课件出示本班女同学照片一张,问这是谁?她来自哪里?
2.出示有该同学的集体照,找到这名同学,并将这名同学变小,放在另一个同学的手中,引导学生设想,在魔法世界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3.小组讨论,同桌互相说一说想法。
4.欣赏同龄人的作品,谈谈自己的想法和构思
反思:通过多媒体大屏幕创设学生熟悉的场景,把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绘画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大胆想像,更好完成教学目标。
(四)学生作业
分层作业、创作表现:
学生自编一个去大人国和小人国旅行的故事,用对比的方法画下来。并且在多媒体上表现出来。
提示:1.可以画人与景的对比。(C层)
2.可以画人与动物的对比。(B层)
3.可以画人与人的对比。(B A层)
4.可以把多种对比运用到一幅画中。(A层)
注意:构图要饱满,对比要明显,想象的内容要有趣味性。
反思:通过在多媒体展示分层设标和分层作业为不同学生提供锻炼和发展的机会,学生通过本课学习能够感受到创作的乐趣。同时也能够检验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掌握程度,让学生能够自由发挥,自由想像。通过自己的绘画来理解变大与变小的关系。
(五)赏画评画、课后拓展:
将学生作品放到多媒体展示台上,分组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教师对个别优秀作品进行点评,指出同学们需要注意的地方。同时教师对所有的同学提出表扬,鼓励同学们今后画出更多更优秀的作品。
反思:鼓励式的小结,留给学生更多的发展空间,延续了学生对作品创作的更大的欲望,通过评价使学生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学习美术知识的同时,得到身心的愉悦,感受美的存在。
篇13:三年级美术《大人国与小人国》说课设计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美术教材三年级第五册第3课内容,属于造型.表示领域。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大人国与小人国的相关内容多次出现在小朋友们喜欢的童话故事中。如:《白雪公主》中的七个小矮人;《拇指姑娘》中向拇指般大小的女孩;《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变小的尼尔斯;近几年好莱坞大片《哈利。波特》中有巨人族;《魔戒》三部曲中的小矮人“霍比特人”;动画片《亚瑟和他的迷你王国》等等。通过看看动画片、做做游戏直观的让同学感受到大人国与小人国的差别,并在让同学认识大与小、高与矮的基础上,通过对比的表示方法将儿童眼中的魔法世界自由的出现在我们眼前。通过绘画活动培养同学的想象能力、发明能力、表示能力。
2、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的作用:
《大人国与小人国》一节融欣赏、扮演、创作、表示为一体,探索美术学科与音乐、语文、德育等学科相结合。在本节课前面布置了《魔幻的颜色》、《万花筒》两课,让同学对颜色的性能和对称的图形有了概念性的了解,本课是在此基础上的一节创作课。为以后《今天我值日》、《巧巧手》、《梦幻中的城堡》、《我设计的自行车》等创作画打基础。所以本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起到了一定承上启下的作用。让同学在观察欣赏中感受美、体验美;在绘画创作中表示美、发明美。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利用对比的方法来突显主人公的“大”和“小”。培养同学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
教学难点:对比如法的应用。人物与周围环境的对比、色彩的对比。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同学对不同的绘画用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经验,会用生动的线条和色块来表示他们的想法。现在的小朋友接受信息的途径很广,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联想奇特,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喜欢依照自身的想法自由的表示画面;好奇心重,爱表示自身,喜欢向他人展示自身。而本课就是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示自身的想法,符合同学发展的特点。
三、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同学情况的'掌握,确定本课目标如下:
1、教学目标:
a、能够举例说明大小是通过相互比较才可以体现出来的。
b、能够用比较的方法,绘画(制作)“大人国”或“小人国”。
2、显性目标:
充沛利用联想与比较,培养同学敢于突破常规,自由、大胆、快乐地想象与表示,培养同学分析、比较、创新的能力。
3、隐性目标:
引导同学体验美术学习活动的乐趣,在创作中激发探索欲,培养个性。
四、教学分析:
1、观看动画片或电影片段,激发同学学习兴趣。
2、绘画游戏知道“大”或“小”对比。
3、示范制作方法。
4、创设情境激发创作潜能。
五、教学过程的设计:
1、绘画游戏导入,认识“大”“小”――印象深刻
黑板做半部同学绘画场地“谁会用线条画一片叶子?”“谁能用线条简单的画出一片巨大的叶子?”“请画到黑板上。”选一名同学在黑板前操作。“谁能在旁边画一片更大的?比刚才的大?”你们怎么看出第二片叶子更大? 通过对比才干知道大小。大小对比使大的显得更大,小的更小。我可以让这片叶子显得更大!在树杆上贴一个很小的人。你们猜猜什么地方会有很多这么大的树?这个人来自什么地方?他是谁?今天我们就去大人国和小人国游历一下吧!让同学画和比较出叶子的“大”“小”,小朋友们争先恐后,将课堂气氛推向第一个活跃点。接着揭示今天学习的课题――《大人国与小人国》,从绘画游戏点题,都是同学在主动学习,把课堂还给了同学。
2、动画欣赏,身临其境感受或大或小的魅力
播放动画片《亚瑟和他的迷你王国《中的精彩片断。吸引同学的视听感觉,使他们进入情境,深度激发同学学习的兴趣和绘画愿望。
3、角色扮演,“我的奇遇记”
小朋友们都有展示自身的欲望,假设画面的主角是你自身,你希望来到大人国还是小人国,到那里又发生了怎样有趣的故事呢?想让同学捋顺一下头绪,自身创作一个童话故事,并讲给同学们听听!
4、画出自身的想法
六、课堂评价
1、评画赏画,分享胜利喜悦
师生共赏同学完成的美术作品,先让同学自评互评选出最喜欢的游记故事。教师肯定同学的评价,想象奇特,构思大胆的作品多支持!褒扬优秀的作品,鼓励缺乏的同学努力,指出一起存在的问题,色彩的,构图的等等。
2、同学评价
看同学能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是否感兴趣,是否已用心的表示出自身的最好水平和状态。
篇14:《大人国与小人国》说课稿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美术教材三年级第五册第3课内容,属于造型、体现领域。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大人国与小人国的相干内容多次出如今孩子们喜好的童话故事中。如:《格列佛游记》、《白雪公主》中的七个小矮人;《拇指姑娘》中向拇指般大小的女孩;《西游记》等等。通过看短片、看图片直观的让学生感受到大人国与小人国的差异,并在让学生熟悉大与小、高与矮的.基础上,通过对比的体现方法将儿童眼中的魔法世界自由的呈如今我们面前目今。通过绘画运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体现能力。
2、本节课在团体知识结构中的作用:
《大人国与小人国》一节融浏览、创作、体现为一体,探索美术学科与语文、德育等学科相结合。在本节课前面学习了《魔幻的颜色》、《万花筒》两课,让学生对颜色的性能和对称的图形有了概念性的了解,本课是在此基础上的一节创作课。为以后《前前后后》、《梦幻的城堡》、《我设计的自行车》等创作画打基础。所以本课在团体知识结构中起到了肯定承上启下的作用。让学生在观察浏览中感受美、体验美;在绘画创作中体现美、创造美。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行使对比的方法来突显主人公的“大”和“小”。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的风俗。
教学难点:对比方法的应用。人物与四周环境的对比、色彩的对比。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不同的绘画用具的使用已有肯定的经验,会用生动的线条和色块来体现他们的想法。如今接受信息的途径很广,思维活跃、想象雄厚、联想奇特,他们以自我为中间,喜好按照本身的想法自由的体现画面;好奇心重,爱体现本身,喜好向别人展示本身。而本课就是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体现本身的想法,吻合学生发展的特点。
三、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情况的把握,确定本课目标如下:
1、教学目标:
a、能够举例说明大小是通过相互比较才可以表现出来的。
b、能够用比较的方法,绘画(制作)“大人国”或“小人国”。
2、显性目标:
充分行使联想与比较,培养学生敢于冲破常规,自由、勇敢、快乐地想象与体现,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创新的能力。
3、隐性目标:
指导学生体验美术学习运动的乐趣,在创作中激发探索欲,培养个性。
四、教学分析:
1、观看电影片段,激发学生学习爱好。
2、绘画知道“大”或“小”对比。
3、示范制作方法。
4、创设情境激发创作潜能。
五、教学过程的设计:
1、故事剧情导入,熟悉“大”“小”――印象深刻
对比通俗人物图片,添加对比物体再比较
观察思考课本中小汽车对比图片,小轿车可以通过相互比较,对比呈现不同场景结果
2、展示大小差异显明的图片,并让学生讲对比关系,人与景物之间的关系
《衣夹》雕塑,微缩景观图片等的强烈对比分析
介绍课本中《格列佛游记》浏览格列佛游记中的故事小片段,学生浏览,指导学生浏览想象故事情节,激发学习爱好
3、交流生活中大与小对比的征象。
(1)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大小对比的征象。比方,跟蚂蚁比,我们每小我都是巨人,跟长颈鹿比,我们又成了小个子。
(2)谁还能找到类似的征象?
4、交流讨论大与小的想像。
5、绘画体现
黑板做半部学生绘画场地“谁会用线条画一片叶子?”“谁能用线条简单的画出一片伟大的叶子?”“请画到黑板上。”选一名学生在黑板前操作。“谁能在旁边画一片更大的?比刚才的大?”你们怎么看出第二片叶子更大?通过对比才能知道大小。大小对比使大的显得更大,小的更小。我可以让这片叶子显得更大!在树杆上贴一个很小的人。你们猜猜什么地方会有许多这么大的树?这小我来自什么地方?他是谁?今天我们就去大人国和小人国游历一下吧!让学生画和比较出叶子的“大”“小”,孩子们抢先恐后,将课堂气氛推向第一个活跃点。接着揭示今天学习的课题――《大人国与小人国》,从绘画游戏点题,都是学生在自动学习,把课堂还给了学生。
6、动画浏览,身临其境感受或大或小的魅力
播放动画片《格列佛游记》中的精彩片断。吸引学生的视听感觉,使他们进入情境,深度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和绘画愿望。
7、角色扮演,“我的奇遇记”
孩子们都有展示本身的欲望,假设画面的主角是你本身,你盼望来到大人国照旧小人国,到那里又发生了怎样风趣的故事呢?想让学生捋顺一下头绪,本身创作一个童话故事,并讲给同窗们听听!
六、实践
1、讲解画面要求
2、学生创作
七、课堂评价
评画赏画,分享成功高兴
师生共赏学生完成的美术作品,先让学生自评互评比出最喜好的游记故事。教师一定学生的评价,想象奇特,构思勇敢的作品多支撑!表扬良好的作品,鼓励不足的同窗努力,指出共同存在的题目,色彩的,构图的等等。
篇15:《大人国与小人国》读后感
《大人国与小人国》读后感
格列佛从小就有个爱好,就是航海,但是一直没有能够完成自己的愿望。终于有一天,有艘船要去航海,格列佛趁着机会去了。途中碰到了暴风雨,他独自一人漂流到了小人国,在小人国里,格列佛遇到了种种难题,他克服困难,顺利回到了祖国。后来,又有一艘船去航海,格列佛控制不住这个愿望,跟着这艘船又去冒险了一番。途中,格列佛被遗落到了一个小岛,他在岛上看到了几个巨人,就把这座小岛叫作大人国。在大人国中,格列佛又遇到了一些困难。最后,又凭着他的.勇敢和智慧,平安地回到了祖国。 读完这本书以后,我特别喜欢格列佛这个人物。因为,他聪明善良,能够坚持自己的主张,并且在坚持的过程中,遇到困难能够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保持心态,很快想出办法。我在学习和生活中也应该学习格列佛的这些优点。首先,我要学习他能够有主见,在碰到困难时能够有自己的想法;其次,我要象他一样学会关心他人,不能自私,在学校里能够主动帮助其他同学,乐于助人;最后,我要学习格列佛机智勇敢,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困难不能退缩,要勇敢面对,并且设法想出克服困难的办法。 赵晶Q【大人国与小人国的小学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4.教案小学美术教案
5.小学美术教案
10.小学美术万花筒教案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