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小学四年级语文《圆明园的毁灭》公开课精选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语文《圆明园的毁灭》公开课精选教学设计

2025-01-13 07:53:2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心海家园”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小学四年级语文《圆明园的毁灭》公开课精选教学设计,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四年级语文《圆明园的毁灭》公开课精选教学设计,方便大家学习。

小学四年级语文《圆明园的毁灭》公开课精选教学设计

篇1:小学语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抓住重点词句透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以悟促读,提高朗读能力。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归纳抽象能力和网上获取信息、整理、加工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自主读文、感悟、想象,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被毁灭的经过,体会课文蕴涵的思想感情是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而通过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在痛恨的情感基础上激发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准备:

教学流程

一、导入

谈话:,举世瞩目的奥运会将在我国首都北京举行。届时,会有许多外国游客来参观旅游,那你能当小导游为他们介绍北京的风景名胜地吗?

(生交流介绍)

师引入圆明园遗址:有很多人也会到一个地方,那里并不美,但人们却愿意在那里久久伫立,深深思考。

(设计意图:学生当小导游,既激发了学生交流的兴趣,也让学生增强了国家的自豪感)

二、第5段

图片资料:这些画面让你脑海中出现了哪些词?

生:破烂不堪残垣断壁破坏毁灭

点击“破坏毁灭”:出示整段话

生:朗读

问:哪些词给你心灵沉痛的一击?

生交流“统统、凡是、任意”

点评:我看到同学们眼睛中喷出的愤怒的火焰,那你们想说什么?

交流这些词引发的想像画面

引:请找出这段话中的动词

板书:拿走了——-——

运走了————

毁掉了————

烧尽了————

过渡:让我们走进昔日的圆明园

(设计意图:遗址画面给学生直观的感受,而文字的品读却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破坏的痛惜)

三、2-4段

师点拨:

*“众星拱月”星月各指什么?

*七个有-----------------

*上自先秦下至唐宋元明清的青铜礼器、玉石珍宝

引:当这一切都一一再现,你会怎样评价它?

生交流情感

生读出动词。

点:万圆之园

四、第一段

引:不可估量的价值

层层激发朗读:

这两千多年数不清的珍宝文物的流失是——(生读)

这园中千姿百态的建筑让人流连忘返的风景是————

这一切让中国人骄傲,让世界惊叹的园林魁首的烧毁是————

生:自由读文 阅读资料交流

评价:(灵活运用文中三句评价语)

圆明园在北京西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生:朗读反复诵读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设计意图:利用网络资源,学习者可以不受时空限制,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与需要,在网上查询文字、图形、影像等信息,感受圆明园昔日景观的辉煌无限)

五、激发爱国情

引:然而这一切都被这一场火烧为灰烬,面对这场大火,你内心是什么滋味?

生交流:伤心 痛惜 痛恨……

出示文字资料:圆明园毁灭,皇帝仓皇而逃……

生:阅读引发思考

师:现在圆明园的`废墟在你心中是怎样的形象?

生:(耻辱、警世牌)

师:为什么不让这场大火永远烧在我们心中,警世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只有强大才不会挨打。

(设计意图:教师角色的定位:组织者、引导者、协作者。教师无疑是情感的驱动者,而语言传递是驱动情感的首要媒介。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激发学生的读。

读出情感把学生引入中国百年屈辱历史激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也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

六、结束

这节课的学习结束了,但留给我们的思考却永远不会结束,带着思考,让我们更好的走向未来的人生。

读文字资料:

梁启超少年强则国强……

作业:1上网搜集了解更多的资料

2小练笔:面对圆明园遗址所产生的思考

3阅读:走进中国百年屈辱历史知道这段历史中出现的仁人志士

(设计意图:作业主要是扩展学生的阅读,这样学生的阅读与思考决不会随着课堂的结束而结束)

板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

拿走了——-——青铜礼器、

运走了———— 名人书画 、奇珍异宝 不可估量的价值

毁掉了———— 民族建筑、西洋景观 万圆之园

烧尽了———— 精华、瑰宝 不可估量的损失

篇2:语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语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

1,抓住重点词句,通过阅读,感悟,欣赏,想象,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体会文章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兴趣;初步培养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圆明园的宏伟建筑和珍贵收藏,了解圆明园毁灭的巨大损失,激发学生振兴中华,勿忘国耻的情感是教学的重点。

引导学生自主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体会作者在安排材料上的匠心是教学的难点。

三,教法,学法

这篇课文文情并茂,但是不论圆明园的辉煌,还是毁灭,都是距离学生是很遥远的历史,在时空上,学生很难从抽象的语言文字中体会中国的灿烂文化。因此,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诵读法,情景教学法,启发式和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激发情感。

四,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圆明园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使学生对圆明园有更多,更形象的了解。

2,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法国作家雨果曾这样赞美人类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在地球上某个地方,曾经有一个世界奇迹,它是梦幻艺术的代表。它荟集了一个民族的几乎是超人类的想象力所创作的全部成果。”同学们,知道雨果赞美的是什么地方吗(板书圆明园)但遗憾的`是今天我们谁也无法看到这座园林艺术的瑰宝,1860年10月18日英法联军放火将它化为了灰烬。(板书毁灭)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你知道了什么

2,读后交流:通过刚才读书,你了解到课文讲了什么(板书:辉煌毁灭)

(三),体会圆明园“举世闻名”的价值。

1,默读课文2——4段,昔日的圆明园都有哪些辉煌的景观呢勾画重点词句,学生交流。

2,第二段

(1)你了解“众星拱月”是什么意思吗看圆明园总的布局图。

(2)看圆明园的平面图你感受到了什么谁能带着这种感觉有感情的把这段读给大家听听

3,第三段

(1)园中有这么多,这么美的建筑,自由读,谁能告诉老师具体讲了哪些风格各异的建筑注意写了几个“有”。(板书:有也有有也有还有不仅有还有)

(2),师引读有关句子。

(3),园中仅仅只有这七种风格各异的建筑吗

师述:圆明园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入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融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

(4),课件展示园中景观。师述:圆明园内金碧辉煌的殿堂,亭台楼阁尽在山环水抱之中。这是模拟《仙山楼阁图》的蓬莱瑶台,这是再现《桃花源记》境界的武陵春色。江南的名园胜景平湖秋月也仿建于园中。园中不仅汇集全国的名园胜景,还有一组中西合璧的“西洋楼”建筑群。

(5)说说此刻你心里的感受,感情朗读本段。

4,第四段

A,指名朗读第四自然段。

B,你从那句话体会到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C,圆明园历尽五代帝王总共151年的修建,收藏着大约2300多年的珍宝,圆明园中拥有的珍宝用一个词来概括——

D,感情朗读第4段(引领学生注意体会那些连接词,读出一种自豪感。)

3,同学们,我们所看到的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只是冰山的一角,知道法国作家雨果是怎样赞美它的吗配乐诗朗诵。

(四)体会圆明园毁灭“不可估量的损失”。

1,师述:遗憾的是今天我们谁也无法看到这座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再次悲伤地翻阅1860年10月18日这个近代中华民族史上灾难的一天。看影片。

2,齐读课文,看看文中是怎样来写这群强盗的野蛮行径的。

3,抓住关键词语“凡是”,“统统”,“任意”,结合资料,认识侵略者野蛮行径。

4,侵略者为了掩盖他们的罪行将这座举世无双的园林杰作,艺术宝藏付之一炬。在这三天三夜4320分钟的焚烧中,什么都没有了。

5,朗读课文第一段,并注意体会“不可估量”一词。

(五),激发情感,总结升华。

1,孩子们为什么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古国,却会被几千个强盗杀进北京城

2,师:一代名园圆明园的毁灭,既是西方侵略者野蛮摧残人类文化的见证,又是文明古国落后了也会挨打的证明,希望今天这一课,能让所有的同学怀着更多的思考走向未来的人生。

六,课外拓展

现在有人建议在圆明园的旧址上重建圆明园,恢复它的原貌。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

篇3:语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语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一、目标。

1、读通课文,学习生字,理解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3、4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的辉煌过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语言特点,学习用“有┈也有┈”“不仅有┈还有┈”的关联词具体描写圆明园的历史文物,理解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板课题。

在中国近代史上,曾经有过一个百年的噩梦,那是一段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今天,让我们带上这份沉重,一起走进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圆明园的毁灭》。

齐读。

2、你知道,毁灭意味着什么吗?

一旦毁灭就再也没有了,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再也没有了,带上这样的感受再来读读课题。

3、检查预习。

(二)感知整体,学习首尾呼应。

1、自读课文出示: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在困难处多读几次。

(2)想一想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圆明园的。

2、反馈(板书)

毁灭

布局

景观

历史文物

毁灭

3、从板书看,你发现了什么?(像这样意思相近的两段话,分布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这样的描写方法就叫———首尾呼应)

4、谁能根据板书的提示用最简洁的语言说一说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圆明园的毁灭及曾经的辉煌)

(三)研读2—4自然段。

今天,让我们随同作者的生动描写,一起走进昔日的圆明园吧!首先一起来了解圆明园的布局:

A、布局

1、圆明园的布局有什么特点,课文中有一个词表达的非常准确,快带圈起来,——-板:众星拱月

2、众星拱月什么意思?

3、结合图片来介绍一下圆明园的布局

4、从图片上看,我们不仅能感受圆明园布局的巧妙,而且规模宏大,你知道他的占地面积有多大吗?猜一猜,据资料介绍圆明园的占地面积是347公顷,相当于640个足球场的面积总和,老师也估了一下我们学校的面积,圆明园相当于200多个我们的学校这么大。

B、建筑景观

1、这么大的园林,想不想走进去看看?默读第三段,圈出文中介绍了哪些景观。

2、汇报你圈了哪些建筑景观。

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

“买卖街”乡村野

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

蓬莱瑶台、武陵春色

西洋景观

3、老师将他们分成3组,让我们先读第一组

a、在这段话中,出现最多的一个字是什么?(有)让我们跟随作者的生动描写走进第一组景观———指名读

谁还想读?刚才你把金碧辉煌的殿堂读得特有感觉,告诉大家你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花面?

①欣赏图片,齐读。

②除此外,还有什么景观?谁来介绍你脑海中的亭台楼阁?

③还有什么?真的有“买卖街”吗?(读书真细心!)

④读到这里,你想说这里的景观怎么样?样用一个词形容!(应有尽有,风格各异)

⑤再来看看作者是如何将圆明园中这些风格各异的建筑进行连接的?(板:有——也有——有——也有)。

⑥换表达对比可以吗?为什么。

⑦这样的连接,在内容有对比,避免重复,句式很相近,读起来朗朗上口,这就是描写的精妙所在!

⑧相信风格各异的建筑已经深深的刻在你们的脑海了,来试着背背吧。

b、同样是景观描写,还可以这样表达:

①进入第二组景观,师生合作读。

②你发现这处的描写与第一部分有什么不同?(具体举例,概括介绍)

③让我们也一一来欣赏这些美景吧!

④边欣赏边小结——仿照各地名胜建造和仿照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

⑤师生合作读,师读前半句,生接读

除此外,圆明园内——不仅有——还有———

4、圆明园内的景物有100多处,而且一步一景,一景一个好心情,让我们再次漫步园中感受这份美吧

5、配乐读,谁来把自己此时此刻的感受与大家分享?。

6、在这样的'园内,作者又有怎样的感慨读。

7、难怪课文的结尾称——圆明园是林艺的瑰宝,建筑的精华。

c、历史文物。

①圆明园中,除了宏伟的建筑,还有什么?

②学习过渡句——这名话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③有哪些历史文物,圈起来。

青铜礼器、名人书画、奇珍异宝。

④读一读,有脑海里会想到哪些宝贝?

⑤练一练。

发挥你的想象也可以结合你收集的资料,来把圆明园中的历史文物写具体,可以学习刚才“有——-也有——-”的句式描写,也可以先总后分的具体举例等方法描写,还可以挑战,两种方法都使用。

⑥反馈点评。

⑦让我们再回顾课文是如何描写圆明园的历史文物?——-读“上自——下至——”。

⑧课文的描写与你们的描写对比有什么不同——(具体概括)

是啊,一个简单的“上自——下至——”的关联词就将这两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文物概括介绍了,那你思考过,为什么作者不将它作具体描写?再读课题。

板:凸显主题,详略得当

9、让我们再来读一读作者这两段独具匠心的描写吧,会背的也可以背一背。

四、小结。

被称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被誉为园林艺术瑰宝,建筑艺术精华的圆明园最终的命运又何去何从,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篇4:五年级语文《圆明园毁灭》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圆明园毁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感悟,并展开丰富的想象,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它的毁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不忘国耻,兴我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通过重点词句的品读,感悟圆明园的辉煌和作者的表达方法。

3、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

2、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1、激趣。

2、我们中国这几年发生了很多大好事。谁来举个例子?(20xx~xxxx)

一、导入新课

1、这些事情其实都从侧面反映了我们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这都是我们中国走向强大的证明。可是,就在历史上的今天,却发生了一件让我们中国人感到耻辱和愤怒的大事。那就是——圆明园的毁灭。

2、板书课题。所谓毁灭就是?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1、课前预习了吗?那让我们直接来试着读吧。找学生分段读。注意:“不可估量”的字音。

2、课文预习得不错,谁能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一下课文写了什么?

3、引导学生交流。

三、深入文本,研读感悟

1、让我们来看看课文中是怎样评价圆明园的毁灭的。齐读第一自然段。

2、你们读出了什么?

3、理解不可估量。

4、作者连用了两个“不可估量”,让我们感受到了圆明园的毁灭不仅给祖国乃至给全世界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那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究竟是怎样的呢?就让我们走进昔日的圆明园,来领略一番。

默读二、三、四自然段,看看圆明园里都有些什么。可以拿出铅笔,标注出自己的感受。

A第二自然段

1、重点理解:众星拱月。(示图)

2、引导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圆明园布局独特,规模宏大。347公顷,5200余亩。

B第三自然段

1、重点体会“金碧辉煌”。点出“玲珑剔透”。一个气势恢宏,一个建筑精巧。让生品读。

2、再感受一个热闹的“买卖街”,一个宁静的山乡村野。男女生对读。

3、去掉“也”,再读第一句。让生找差异,点出“也”的`用法。

4、这些丰富的建筑景观中,都有哪些美景呢?

5、教师引读。“园中许多景物都是按照各地名胜建造的,……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

6、圆明园中景物有一百多处,而且是一步一景,一景一物。想看看吗?(视频)

7、看完视频,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

8、用这世上任何一个词来形容圆明园都不为过,难怪文中最后一句话会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珍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9、在这样的园林里散步,那是怎样的一种感受?齐读本段最后一句话。

C第四自然段:

1、圆明园除了建筑宏伟,还有哪些东西?

2、“上自……下至……”想象一下,这两千三百多年中,该有多少青铜礼器、名人书画、奇珍异宝?

3、然而就是这样一座号称“万园之园”,被称为“东方的凡尔赛宫”的皇家园林,却在英法联军的践踏下,毁于一旦!

四、再现情境,激起“仇恨”。

1、放录像。同学们,你想说什么?

2、带着感受读读最后一段。看看那句话最能表达你的感受?

3、那是怎样的破坏?感悟“凡是”“统统”“任意”。

4、这样一座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就这样被几千个外国强盗付之一炬。齐读最后一句话。

五、表达情感,引发思考

1、所以,作者会在文章开头,就用了两个“不可估量”。再读第一自然段。(板书:不可估量不可估量)

2、随着文章的学习,我们心中肯定会泛起深深的惋惜之情,甚至是仇恨。可是,我们更应该有一种理性的思考。一座圆明园,半部清代史。让我们在课下搜集相关资料,并记录下来。下节课让我们继续交流。

板书设计:

21、圆明园的毁灭

篇5:小学《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小学《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小学语文第七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围绕这一中心,作者着重写了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圆明园的宏伟壮观和它所收藏的大量无价之宝,突出了它是“园林艺术的精华,建筑艺术的瑰宝”;二是强盗们肆意毁坏圆明园的罪行,激起了人们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通过美与丑、善与恶的对比,学生潜移默化地体验到了近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更进一步认识到:侵略者之所以胆敢如此为非作歹,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生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四年级的学生,知识面较宽,对新鲜事物注意力持久,已具备了丰富的想象能力和较强的理解能力,他们善于探索,敢于质疑,敢于创新,但当今学生对圆明园的了解一般囿于文字介绍,应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创设好良好的人文环境,使其在图、文、声、像等信息的刺激下充分感知,从而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设计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切实地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位置,注重学生的自我阅读,自我理解和情感体验,教师在关键处作些点拨和引导,体现教师是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和支持者。

2、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教学目标

1、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训练学生在读中认真思考、认真体会,从而获得真实的感受。

3、通过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教学流程

一、从图入手,形象感知

(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课文插图画的是圆明园毁灭后西洋楼的一片废墟,史书记载,西洋楼是宫廷画家意大利人郎世宁和法国蒋友仁、王致诚等人设计、监造的,是圆明园一处西洋景观。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景物并抓住其特点进行叙述。

如今,我们只能看到荒草丛中、乱石堆上几根劫后残留的烟痕犹存的石柱,石柱上雕饰的长青藤依然顽强地攀附在石柱上,远近石柱子高低错落,我们不难想象出此楼昔日的宏大与辉煌,四周绿树郁郁葱葱,飒飒作响,仿佛向世人诉说着什么,那么,这破败、荒凉的圆明园废墟,昔日又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呢?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教师加以引导、梳理、评说,突出废墟的衰败,引起学生的联想,激发阅读兴趣。)

此环节设计的主要意图是利用图像造成强烈的视觉形象,为形成图、文内容(景物)的强烈反差打好基础。

二、探索内容,生成情感

1、默读二到四自然段,概括地说一说你读到的昔日的圆明园是什么样的?课文又是怎样概括的呢?齐读。

2、请你以小组为单位,以读读、品品、感悟的方法合作学习。

3、汇报自学,相机点拨,深入理解

(1)第二自然段:指名学生上黑板画出圆明园的整体布局示意图,理解“众星拱月般地环绕”的意思。板书:规模:非常大。

(2)第三自然段:在学生读、品、悟的过程中结合课件讲解“平湖秋月”、“雷峰夕照”是杭州“西湖十景”中的两处,补充瑶台、武陵春色的出处,引发学生进行想象,体会为什么作者会产生“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置身在幻想境界”的感觉,并想象着读文。

讲述:这样的一座宏伟壮观的园林,汇聚了天下风光的迷人景色,融合了中外风格的建筑艺术,当你漫步圆内——(引读)流连其间——(引读),谁还想再读一读这句话?难怪课文中称————“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了解了昔日的圆明园的景象,你觉得圆明园怎么样?

板书:景观千姿百态。

如果圆明园现在还完好地保存着,你会以一种怎样的心情去读二、三自然段?让学生再次投入地读一遍课文第二、三自然段,去想象圆明园中的辉煌景观。(通过逐层深入的读,个性化的品,使学生展开想象,生成自豪感、美感)

(3)第四自然段:引导学生从年代之长、物品之多、价值之贵三个方面体会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板书:收藏:最珍贵文物。

如果圆明园的文物还完好无损地在那儿,我们应该以怎么样的心情读第四自然段?谁来试一试?

篇6:小学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小学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这篇课文文字优美,字里行间饱含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教学时可以以情激情,以读激情,以景激情,以史实激情,特别是要重视以读激情,充分体现阅读教学 “以读为本”。通过读书,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运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创设的情境中,引导他们把最感兴趣的景观想象出来,并谈一谈自己的脑海里浮现的画面。感受到圆明园的瑰丽与辉煌再去读圆明园的毁灭,更能激发学生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挡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园明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

1.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辉煌景观,感受祖国的灿烂文化。

2.文章的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量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是教学的又一难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课前搜集圆明园的相关资料。

2.影片《火烧圆明园》片段以及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第 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中生字、新词;弄清文本脉络。

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

精读、品读,了解圆园明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课,奠定情感基调

1.我们继续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

板书课题:让我们举起写字的手,一起写下课题:“圆”是“圆满无缺”的“圆”,“明”是“光明普照”的“明”,“园”是“皇家园林”的“园”。齐读“圆明园”。

一座圆满无缺的皇家园林,一座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被两个强盗毁灭了!被英法联军的熊熊大火毁灭了!齐读课题:圆明园的毁灭

2.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相信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课有许多四字词语用得十分精妙,我们再来读一读:

大屏幕出示词语:

举世闻名 众星拱月 金碧辉煌 玲珑剔透 亭台楼阁

山乡村野平湖秋月 雷峰夕照 蓬莱瑶台 武陵春色

诗情画意 风景名胜 天南海北 奇珍异宝 不可估量

二、走进开头,读文引发质疑

这节课,让我们再次文本,细细地阅读课文,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1.请同学们打开书,迅速翻到第二十一课,自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自由出声读)。

2.打开课文,映入你眼帘的第一是“不可估量”,第二还是“不可估量”,此时,你的内心是一种什么滋味?

(悲痛、愤怒、伤心……)

3.我们来读读这个开头,把你的心情读出来。你现在最想知道的是什么?

(圆明园被谁毁了?被怎样毁掉了?圆明园为什么会被毁掉?圆明园被毁之前是什么样的?)

三、学习结尾,感受被毁之耻

1.请同学们听老师读课文第五自然段,画出最让你触目惊心的词语。

2.听了这段文字的朗读,你了解了什么?

(圆明园是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践踏、毁掉的;)

3.他们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课件出示,根据学生回答强调“掠、搬、毁、烧”)

4.哪些词语让你触目惊心?

(凡是、统统、任意、毁掉、连烧、笼罩……)

5.删词换词,体会这些词语的表达效果,感受侵略者的残暴与野蛮。

1860 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了灰烬。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来到北京,进入圆明园。他们把园内能拿走的东西拿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运不走的,就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烧了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了灰烬。

(1)分别读这两段话。

(2)换掉或删除一些词语后,有什么不一样?谈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4.我们来看一段录像(播放火烧圆明园的录像)。

我看得出,看录像中,一定有一种情感什么充满着你的胸膛,是什么情感?(屈辱、愤怒、痛恨……)

5.价值连城的国宝被统统掠走,人拿不动的就用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他们任意破坏的哪一样不是无价之宝!最可恨的是,他们在中国的圆明园里犯下了滔天罪行后,还企图放火烧毁罪证,这就是帝国主义的嘴脸,带着你此时的感情,齐读——1860年10月6日……

四、昔日辉煌,更添被毁之痛

1.请告诉大家:为什么英法联军毁了一座圆明园,就会激起我们这么大的愤恨,那么大的怒火?

2.一边读,一边思考,要静心、专心读书。

3.根据学生回答,大投影出示

(因为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因为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而且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4. 这就是2、3、4自然段告诉我们的。它不但建筑宏伟而且是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所以,它的毁灭,使每一个中国人痛心,会激起每一个中国人对英法联军、对当时腐败无能的满清政府的痛恨,读一读,想想课文哪几个部分写的是建筑宏伟?(2、3自然段)

5.找一位同学为我们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圆明园在北京西郊……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1)这句话是介绍圆明园什么的?(位置和结构)

(2)如果让你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来读这段话,你会强调哪些词语?(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知道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吗?说说看。

举世闻名:举,全。全世界都知道。形容名望极大。

众星拱月:群星环绕着月亮。比喻许多东西围绕着一个中心。(出示课件,看圆明园的.分布构成,在图上找一找,那个是“星”,哪个是“月”,体会圆明园的辉煌和宏伟。)

(3)哪位同学查过资料,知道圆明园的面积有多大?

圆明园的总面积350公顷,占地约5200亩,(最新制定的方案,圆明园遗址公园规划范围东至圆明园东路,南到清华西路,西至圆明园西路,北到规划公路一环,占地面积458.9公顷。)

篇7:五年级语文上册《圆明园毁灭》教学设计

一、名言导入,理解“毁灭”。

同学们,法国最著名的大作家雨果曾这样说:“在世界的一隅,存在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它有着只要想象才能企及而无法用语言描绘的建筑物,一种如同月宫似的仙境,那就是圆明园。”它有着如同月宫似的的仙境,那就是圆明园。板书圆明园。

二、圆明园的毁灭“不可估量”

1、看,这是昔日的圆明园,如同仙境一样,有山有水有绿树环绕,在夕阳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的美丽。(对比示幻灯片)再看,这是今天的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宫殿,今日却成为断壁残垣,这都归结为一个词那就是“毁灭”。大家注意这个毁的写法,看我的笔画顺序。大家一起读课题。课题是圆明园的毁灭,我现在把它改成圆明园的毁坏,可以吗?

2、人们这样评价圆明园的“毁灭”: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3、理解“不可估量”。时隔这么多年,我们依然能感受到圆明园毁灭带来的悲痛,这足以说明圆明园的毁灭读。

这是历史发出的沉重的叹息?那么圆明园到底毁灭的是什么呢?以至于人们会有这样的叹息呢?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自由朗读课文吧。

二、痛惜圆明园的毁灭。

1、课文读完了,哪一个自然段具体讲到了圆明园的毁灭。(最后一段)最后一段的开头提到了一个时间,是哪一年。圆明园的毁灭正是源于是1860年的那场浩劫。我们来看一段视频。视频展现了圆明园的毁灭,最后一段也展现了它的毁灭。请大家酝酿好心情,读这段话。

2、同学们,这是侵略者在赤裸裸毁灭我们的圆明园圆。他们是如何毁灭的呢?请把表示侵略者毁灭圆明园的句子画上横线。

3、大家一起读。读了这些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我们之所以有这些体会,是因为他们在毁灭圆明园。

4、圆明园到底毁灭的是什么呢?要想知道圆明园毁灭了什么,就必须知道它曾经拥有过什么?课文的第2—4段介绍的是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我们一起去看看。

三、追朔圆明园的昔日的辉煌。

(一)第二段

1、齐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这一段中,有一个词叫“众星拱月”,“月”指什么?“众星”指什么?(月指圆明园,众星指小园。)

2、通过“众星拱月”这个词,你能判断本段写了圆明园的什么吗?(写了圆明园的布局。)这种布局怎么样呢?(精美的布局)

(二)第三段

圆明园不仅有“众星拱月”般的精美的布局,还有许多独特的景观。

1、齐读,读完后,你觉得这个自然段的句式有什么特点?(很对称。有……也有……,有……也有……,不仅有……还有……)

2、原文填空。作者运用这样对称的句式,是想告诉我们,在圆明园中,填空。

3、几组对比,想说明什么呢?(金碧辉煌的殿堂和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对比,热闹的买卖街和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对比,现实的和虚幻的对比,民族的和西洋的对比)

总结出圆明园建筑的特点:宏伟、壮观。

(三)第四段

1、齐读第四段。这段讲述了什么?(文物,文物的特点是什么,珍贵。板书)

2、欣赏一组文物,配上文字,读一读。当你读到、看到这些珍贵的文物时,你会因为我们中华民族拥有这些稀有的文物而感到骄傲、自豪。

四、小结

同学们,让我们回顾一下,这座历经五代皇帝花费无数劳动人心血和智慧了修建150年的圆明园中,有风格别致的布局,有巧夺天工的宏伟建筑,有无数稀世珍宝,难怪中外的史学家们给与它至高的荣誉:

“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正如雨果说,“一个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到的一切都荟集于圆明园。”

五、思考“毁灭”。

1、毁灭的是什么?板书:文化。文化是属于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历史不禁这样叹息:“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2、文章题为“圆明园的毁灭”,可为什么花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的辉煌呢?

这是一种反衬手法,昔日越辉煌,今日的损失就越大,也越能够体现出对侵略者的痛恨。

圆明园的毁灭成了每个中华儿女心中无法抹灭的伤痛!面对这断壁残垣,(出示照片)我们不禁深深地叹息: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小学四年级语文《圆明园的毁灭》公开课精选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公开课《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反思

2.圆明园的毁灭 教学设计

3.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4.人教版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5.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6.《圆明园的毁灭》教案教学设计

7.初中《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8.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9.语文《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反思

10.《圆明园的毁灭》公开课教学案

下载word文档
《小学四年级语文《圆明园的毁灭》公开课精选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