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电能教案

电能教案

2024-08-27 08:06:0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hymans81”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电能教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电能教案,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电能教案

篇1:电能教案

电能教案

本文由VCM仿真实验提供   电能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电能的单位是焦耳(J),另一个单位是千瓦时(kW・h). 2.知道电功的单位是瓦(W)或千瓦(kW).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会使用家庭电能表,能利用电能表做简单的计算. 二、能力目标 1.通过电能表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初步的综合能力. 2.通过电能表的应用,培养学生用理论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了解电能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充分认识电能的重要性,养成节约用电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爱护自然、节约能源的良好意识. 2.通过了解各种各样的发电厂及新型的电力能源,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勤奋学习的极大热情. ●教学重点 学会使用家庭电能表及对电能重要性的理解. ●教学难点 家庭电能表的使用,对电能、电功单位的理解. ●教学方法 演示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电能表、电池、小灯泡、开关、若干导线、小电扇、电动玩具车、投影仪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请同学们看录像资料:风车田的风车发电或者请同学们看本章首图.让一个同学有感情地朗读章首语,将同学们带入意境,引入本节内容. 二、进行新课 1.电能 [师]风车田的风车是用来发电的.哪位同学能简要地回答刚才的那个问题: 风车发出的电是由什么能转化来的? 风力发电有什么好处? [生]风车发出的电是(由于风吹动风车转动)由风能转化来的. [生](经过讨论)风能利用起来简单,主要是没有环境污染. … [师]除了我们刚才了解的风力发电外,同学们还知道什么可以发电? [生]还有火力发电,是用煤来发电的. [生]还有水力发电,例如三峡工程建成后就可以发电.一些小水电站也都是利用水力发电的. [生]核电站.我们国家有大亚湾核电站和秦山核电站. [生]太阳能发电. [生]潮汐也能发电. [生]电视上还讲过地热,有些废料垃圾还能发电. [生]各种各样的电池. … 播放录像资料:介绍各种各样的发电设施,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的表现非常棒.可能还有许多尚未开发的新能源能变成电能,等待着同学们,利用你们的智慧,利用你们努力学习掌握的知识去开发、利用,为人类造福. 今天的人们,已经离不开电了.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看见电能在工作.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知道的用电的地方有哪些,电能是怎样工作的? [生]电能让电灯泡发光,电能通过灯泡转化成了光能. [演示] 电池、小灯泡、开关、导线连接电路,合上开关,小灯泡发光. [师]请一位同学触摸通电的小灯泡,说说有什么感觉? [生]通电的小灯泡发热了. [生]电能还能转变成热能.如电饭锅、电炉、电热水器… [演示2]电风扇通电转动. [演示3]电动玩具车装上电池,合上开关,电动玩具车会运动起来. [生]电能还能转变成动能.如电风扇、电动车. [生]还有城市里的电车、电力机车,最近流行的电动自行车… [生]家里的电视、电冰箱、洗衣机、电脑,爸爸用的电动剃须刀,妈妈用的电熨斗、电吹风等都要用电才能工作. [生]工厂里机器运转要用电,农村的抽水机、磨面机也要用电才能工作. … [师]同学们了解到的用电的地方涉及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用电的领域会越来越多,电对我们的作用也会越来越重要.所以,我们在大力开发无污染、低能耗的电力资源的同时,一定要养成节约用电的好习惯. 我们去市场买菜要说买几斤(克、千克),老师或同学们用的桌子有多长,我们可以量出是几米、几厘米.用了多少电该怎样量? 2.电能的单位 [师]电能的单位是什么呢? [生]听见家长说过这个月用了多少“度”电,电能的单位是“度”吧. [师]“度”就是电能的单位,它的学名叫千瓦时(kW・h).物理学中更常用的单位是焦耳(J). 1度=1千瓦时(kW・h)=3.6×106焦耳(J) [投影] ●将一个苹果从地面举到桌面所需要的能量大约为1 J. ●普通的手电筒通电1 s,消耗的电能大约也是1 J. ●微波炉工作1 min消耗的电能大约为60000 J. (同学们把焦耳换算成千瓦时,看看是多少) 1度(1千瓦时)电的作用: 可以炼钢1.6 kg 生产化肥0.7 kg 采掘原煤105 kg 可以使电车行驶0.85 km 一次灌溉麦田330 m2 机织棉布11 m 从以上的这组数据,同学们能切实感受到一度电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也更应该明白我们在生活中节约每一度电的必要. 3.电能表 [师]在生活中,我们称质量时要用秤,量长度时可以用尺.通过上面的学习,同学们已了解了电能的单位是“度”.如果想知道某一电器在一段时间内到底用了多少度电,该用什么,如何测量呢? [生]电工每月都去家里查电表,算每个月用多少度电交多少电费,所以用电多少是用电表测量的. [师](鼓励同学这种观察生活、认真思考的好习惯)同学所说的电表就是电能表,也叫电度表.用电器在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就是用电能表计量出来的. 出示电能表,学生观察.(可以用投影仪将实物投影放大,便于学生观看) [师]哪位同学注意过家里的电能表,把你的了解向大家介绍一下. [生]家里电器开着的时候,中间的`圆盘会转动,圆盘上面的一排数字也会跟着变. [生]圆盘转动时,变化最快的是最后一位数.使用的电器越多,圆盘转动得越快,上面数字变化得越快. … [师]很好,希望同学们都能像他们一样注意观察、关注身边的事情,做生活的有心人,养成良好的习惯对大家的学习、生活会很有用. [师]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从这块电能表上我们还能得到什么信息.(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大家可以大胆地发表你自己的见解. [生]电能的单位是“度”即“千瓦时”,表的最上面一行标出了“kW・h”,这是要说明这块表是电能表,表上测出来的数字是以“ 千瓦时(kW・h)”为单位的. [生]数字盘上一共有五位数字,但最后一位是在红色框里的,它应该和前面四位数字不一样,是不是类似小数的写法,红框表示小数点,红框里面的数是小数点后面的数? [生]在红框内的数字右边,紧挨着数字有一个小标尺,红框右边的边上有一条白线指着小标尺. (用电器功率较小,电能表圆盘转动很慢,最后一位数字也看不出变化时,从小标尺对应的白线位置,能说明电表的转动.可以让学生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仔细观察.课堂上不做要求) [生]圆盘的两端有箭头,指示圆盘的转动方向.在圆盘上有一段涂着颜色,是为了电能表转动时能看得清楚、醒目. [师]同学们观察的非常仔细,并且能根据学过的知识分析、思考问题很可贵,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确实如同学们分析的,电能表计数器示数盘上最后一位是小数点后面的数字.一般可以不读. [师]现在请同学们继续关注电能表,了解几个重要参数. [生]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 V,电能表一般用在家庭中.“220 V”是指这种电能表的额定电压是220 V,应该在220 V的电压下使用. 另外几个参数,学生可能不容易明白,教师应引导学生帮助了解这方面知识. ●“50 Hz”指电能表应在50 Hz的交流电路中使用.它是一只交流电能表. ●“10(20) A”指这个电能表的额定电流为10安培.正常情况下电路中的电流应不大于10安培.短时间应用电流允许大一些,但不能超过20安培,否则会损坏电能表. “600 revs/kW・h”指电能表转过600转,说明接在电路里的用电器消耗的电能是 1 kW・h. [师]同学们了解到的参数是我们观察的这块表的参数,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电能表的参数并不完全一致. (出示不同参数的电能表让学生观察或投影不同参数的电能表表盘图) [师]同学们通过比较,你能发现什么? [生]其他的基本一样,只有额定电流有的是5(10) A;转数有的是1200 revs/kW・h,有的是1500 revs/kW・h,说明消耗1 kW・h的电,转盘转过的转数不同. [师]有没有同学想过,为什么电流参数和转数有的不一样,而电压和频率的参数都是220 V和50 Hz呢? [生]是不是因为家庭电路的电压就是220 V,交流电的频率都是50 Hz,所以表上的参数基本都是220 V和50 Hz. [师]课后同学们可以去查资料或走访有关人员了解不在家庭电路上使用的电能表和家庭电路中使用的电能表有没有区别. [师]通过大家的努力,同学们对现在普遍使用的电能表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请同学们了解另外一种电能表. 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这种新式的电能表? [生]IC卡电能表有许多优点,比如说它不用工人师傅每月查电表,节省许多人力,还能避免出错,省去了收电费时的许多麻烦. [生]IC卡中的金额用完后,电能表便能切断电源,能完全杜绝少数人光用电不愿意交电费的现象. … [师]同学们表现很好.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还会有更先进、更完美的电能表在同学们的手中制造出来. 在本节课的开始,同学们看到电灯发光,感觉了灯泡发热,已经知道电能转变成了光能和热能.看到电风扇、玩具车通电后运动,已经明白电能转变成了动能.电能是经过什么样的过程转变成其他形式能的,请大家关注“电功”. 4.电功 [师]同学们看书后,说说你的理解. [生]电能是通过电流做功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的.“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能的过程是电流做功的过程”. [生]有多少电能发生了转化就说电流做了多少功. [生]用电器消耗了多少电能,电流就做了多少功. [生]电功的符号是W,单位是焦耳(J),也可以是 kW・h. 举例:甲、乙、丙三同学家一月消耗的电能分别是多少焦耳?电流做的功分别是多少?(用字母表示出来)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分别是多少? [生]一月内消耗的电能,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电流所做的功完全一样. W甲=23 kW・h=8.28×107 J W乙=23.6 kW・h=8.496×107 J W丙=58 kW・h=2.08×108 J 三、小结 师生共同小结: 电能:来源、应用、单位、测量(电能表)及电功.   详细可上VCM仿真实验咨询

篇2:电能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l 知道电能的单位是焦耳,另一个单位是千瓦时,知道电功率的单位是瓦或千瓦。

l 会使用家庭电能表。

2、过程和方法

l 体验电能可以转化其他形式的能量。

3、情感、态度、价值观

l 了解电能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

l 认识节约用电的重要性。

重、难点:

1、电能的概念、相关单位。

2、围绕“电能”进行教学。

教学器材:

电脑平台、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

教学课时:2时(1复习电路及学电压表的使用,2读数及实验)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连接一个使小灯泡发光的电路。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小灯泡发光的能量是哪里来的呢?

进行新课:

1、能量和电能:

(1)、能量: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基本形式。

存在方式:热能、光能、电能、机械能、原子能等

学生讨论:能量可以转化吗?

教师总结:不同形式的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例举一些其它能→电能的例子

(2)、电能: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的一种能量形式。

学生讨论:电能的应用……教师总结

电能的单位:千瓦时(kW·h)即“度”

能量的国际单位:焦耳(焦)(J)

1kW·h=3.6×106J

2、电能表:测量电能的常用工具之一。

(1)、电能表的结构: 接线柱、转盘、示数

(对照实物观察)

(2)、电能表的使用: “220V”……

“10A”……

“50Hz”……

接线方法……

(3)、读数:

例:投影图片……让学生读数,计算使用的电能

练:给出图片……让学生读数,计算使用的电能

(4)、介绍新型的电能表:

3、电功: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叫电功(做功)有多少电能发生转化,就说电流做了多少功?

(1) 符号:W

(2) 单位:与能相同……焦耳。

3、达标练习:课本后32页“动手动脑学物理”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1、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教学后记:1、重点是电能的概念,其他概念要围绕电能的概念进行。

2、读数应多练习几遍,学生会判断使用的电能。

篇3:初中物理电能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了解电能的各种来源与应用;体验电能可以转化其他形式的能量。

2、知道电能及电功的单位;会进行电能单位间的换算

3、会使用家庭电能表。会正确读出电能表的示数,并能进行电能的简单计算。

能力目标:

1、通过调查、查阅资料收集电能的各种来源和各种应用的知识,学习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方法;

2、通过小组的讨论与交流,课堂踊跃发言,了解电能对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作用。通过压强知识解决生活实际的应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2、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究日常生产生活中所包含的物理学知识,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3、认识节约用电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从电能的各种来源与各种应用来学习电能。

2、会使用家庭电能表。

教学难点1、电能的单位及单位间的换算。

2、功和电功的概念。

教学过程

复习巩固:家庭电路中常见的故障?

一、情景设置、激智启疑

家庭电路中有这些故障时,家里就没有电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不便呢?

(一)了解电能的来源及在生活实际中的重要作用,知道电源和用电器的实质

1、师:看,电对我们的生活是多么重要,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好好了解一下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电能》吧。

板书:电能

师: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了一下我们所使用的电是哪来的,又是如何得到的,现在就来看看大家准备的怎么样,下面我们就以之前分好的小组,以抢答的形式,希望大家踊跃发言

生:分组交流讨论,整理收集到的资料,培养合作精神,准备在全班展示和发言。

师:在小组间巡看,参与学生小组的讨论活动,

生:抢答

师:进行统计队伍得分。

师:大家准备的都非常好,生活中的电能确实有很多

三、设计方案、合作交流

各小组讨论,提出自己的实验方案。

有的组提出测两个点的电流:①电源正极和甲灯之间的电流;②电灯乙和电源负极之间的电流。

有的组提出测三个点的电流:①电源正极和电灯甲之间的电流;②电灯甲和电灯乙之间的电流;③电灯乙和电源负极之间的电流。

通过讨论,大多数组认为测三个点的电流较好。(下面电路图中的A、B、C点)

对于用几个电流表去测量选定的三个点,有的组认为同时用三个较好,测一次就能同时看出各点的电流是否相同;有的组认为用一个较好,理由是:不同的电流表测量时可能有误差,同一处的电流用不同的电流表测量结果也可能稍有不同。师生讨论交流,结论就用一个电流表分别测A、B、C三点的电流。

四、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教师提醒学生实验时要注意正确使用电流表,把实验结果如实地记录下来,填写在下面的实验记录中,并把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也记下来。

试验次数A点的电流IAB点的电流IBC点的电流IC

五、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师:请大家分别分析一下实验数据,然后作出结论。生: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师: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多数同学的实验做得最准,向你们的大胆猜测和成功的验证表示祝贺!其他同学的敢于猜想,敢于发表意见,同样值得我们学习。

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关系的猜测和实验,我们来猜测和探究并联电路电流之间的关系。(重复以上五个教学程序)

生: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板书)师:同学们,我们再想一想我们的实验中还有哪些问题存在?有哪些值得总结的经验或要吸取的教训,好不好?

(课件展示)

①实验设计中有没有不合理、不充分及不妥善之处呢?

②操作中易出现什么问题或故障呢?(提示:小灯泡是否都发光?电流表是否正确接入?读数是否与所需量程对应?)

③有什么因素可能会影响测量结果呢?有没有不符合规律的数据?

教师提出:换用不同的灯泡再做实验或者把三个、四个灯泡串联起来,多测几个点的电流,看一看各点的电流是否都相等?

经过同学们的多次实验,自己得出结论: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板书)

篇4:初中物理电能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是第七章电功率的第一节电能,教材没有给出电能明确的定义,而是从社会日常生活生产中常见的获得电能和使用电能的例子来引出电能和学习电能的,突出了科学与社会和生活的关系。教材从电能的来龙去脉全面、深入地了解和学习电能。教材举了大量的例子,用了大量生动活泼的图片来说明电能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深刻地体味到物理学在促进人类社会现代化中起着的重要作用。然后从不同家庭使用电能多少的不同,电能有多少,来引入电能的单位,从而介绍单位的换算关系。在此基础上介绍电能的测量工具──电能表。介绍电能表的时候先说明怎样读数,再给出电能表铭牌上的一些参数及其意义,给学生进行学习与探究以一种途径和方法上的指导。然后紧跟时代步伐,介绍新型、现代化的电能表,把现代新技术及时地引进教科书。教材最后从量度能量转化的多少的角度给出功的概念。还举了一些具体的例子说明:有多少电能发生了转化或消耗了多少电能就说电流做了多少功。结果很自然的得出功的单位和能的单位一样。

在新教材中是第一次单独列一节来比较全面系统地学习能。新教材中“能”是一个重要的物理知识,它是贯穿整个新教材内容的一条主线。“能”的概念在声学、物态变化等内容中有提及,但都不够全面、系统和深入。新教材在处理“能”这一知识上有了新的突破,不仅仅把“能”作为新教材一条鲜明的主线,在内容安排上更是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更多地接触“能”的概念而不是“功”的概念这一实际,重视学生的生活经历在学习科学知识时的作用,光学习能量,然后从量度能量转化的角度来定义功,这样一来把功定义为“用来量度转化或消耗了多少能量”,这样比旧教材对功的定义,就更具有科学性和普遍性,体现了能量是比功更基本的概念。而旧教材在处理能和功上,在学习能的知识之前,先从机械功给出功的概念,此时只能生硬的把功定义为“功等于力乘以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即“W=F·L”,至于为什么要这样来计算功,教材再没有解释和说明。学生更是觉得非常突然而难以理解和接受。新教材作了光电学后力学的安排,而且在电能这一书里给出了功和能的关系──功是用来量度转化或消耗了多少能的物理量。这样安排以后在后面的力学部分学到机械功以及做功与内能的改变的时候,学生就容易接受和理解得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电能的各种来源与应用;

②知道电能及电功的单位;

③会使用家庭电能表。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调查、查阅资料收集电能的各种来源和各种应用的知识,学习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方法;

②通过小组的讨论与交流,课堂踊跃发言,了解电能对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初步认识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②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究日常生产生活中所包含的物理学知识,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重点与难点

重点:从电能的各种来源与各种应用来学习电能。

难点:功和电功的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学生准备:课前利用各种条件收集整理有关电能的各种来源和各种应用的资料,记录家中电表铭牌上的信息。

板书设计

第一节电能

一、电能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来源与应用

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用电器:把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电能的优点:来源广泛、容易输送、使用方便。

二、电能的单位

度、千瓦时(kw·h)、焦耳(J)

1度=1kw·h=3.6×106J

三、电能的测量

测量工具──电能表。

读数方法:一段时间内电能表的计数器上前后两次读数之差,就是这段时间内用去的电能。

四、电功

功是用来量度转化或消耗了多少能的物理量。

功的单位:与能一样。

电功:有多少电能发生了转化或消耗了多少电能就说电流做了多少功。

教学流程

课前调查→情景引入→课堂小组讨论、交流→学生交流成果、展示资料、发言→引导阅读自学→讨论发言交流→设疑、引发思考、讨论交流→发言交流→引入功和电功的概念→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布置学生在课前利用手边的一切资料,教材、书籍、报纸、杂志、网络等收集以下信息:1.电能有哪些来源?2.电能在生活和生产中有哪些应用?3.记录家中电表铭牌上的文字。

课堂活动

播放关于能源的多媒体资料,如风能发电、管道输油、水电站、火车运煤等场面。师问:刚才播放的片断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答:都是关于能源的。

师: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资源之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电能在现代社会的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们的社会一刻也离不开电能。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七章电功率的第一节电能。

篇5:初中物理电能教案

今天我上了电能表和电功一节,上下来感觉不是很成功,前半部分还可以,新的一章是一个新的开始,希望我们同学能以全新的状态投入学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然后通过对预习提问的方式拎了拎电功以及电流做功的实质,重点学习探究影响电功的因素(1)猜想:——控制变量法(2)研究W与U的关系,研究思路:控制It不变,改变U,那么我们根据什么来判断电功的多少那?——转化法,怎样控制It不变?——串联电路,怎样改变U?——选两个规格不一样的小灯泡。给出电路图。(3)研究W与I的关系一样指导完。把蓝心——甲灯,白心灯——乙灯。给学生10分钟时间,让学生自己简单的记录一下数据来完成两个实验,完成教学案的空格!这样就很好了!结果今天我做的演示实验,感觉学生对哪个表测的是哪个灯的电压、电流没有直观的视觉效果。而且演示实验时甲灯、乙灯标号没有统一,显得有点乱!而且典型例题没有剖析,很遗憾!明年要这样尝试!

篇6:化学能与电能教案

化学能与电能教案

一、教材分析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电化学的知识,而在现代社会,学生对“电”有着丰富而又强烈的感性认识,而化学反应与电能之间有什么关系,在本章可以得到解答,从而对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转化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教材从能量转化角度和实验探究来发现和认识这种实现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原电池装置,再通过“科学探究”进一步挖掘原电池原理和组成条件。教材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运用已学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到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

②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与探究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小组探究实验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创新精神和同学间的交流合作学习的.协作精神,并通过实验不断体现出由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知过程。

三、重点: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 四、难点:原电池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的探究活动

五、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分析、讨论、总结、应用等过程,诱导学生观察、思考、推理、探究。

首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创设实验情景,学生通过设计、动手实验探讨原电池原理;然后进行原电池构成条件探究,通过提供材料,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分组讨论、得出结论;最后让学生在课外开展第三个探究性实验:利用所学知识,自备材料,制作水果电池,完全让学生体验学习化学乐趣。

六、教学准备

讲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多媒体辅助教学。

实验准备:电流计,铜片、铁片、锌片、碳棒、稀硫酸、硫酸铜溶液、无水乙醇、蒸馏水、导线(带鳄鱼嘴)、烧杯、塑料棒、西红柿等水果。

课件准备:教师制作课件、铜锌原电池工作原理的模拟动画、多媒体教学平台。

七、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让实验成为学生实践体验的一部分,,,小组合作,讨论分析等方法,,并在其过程中培养他们学会合作,

,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是相当不错的,学生都,为后面的新内容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也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使课堂围绕学生为中心的,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大激发学习积极性。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还发现有些学生的自学能力不够,没有课前预习,探究实验是往往造成盲目和无序;还有些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实验时畏畏缩缩,实验的速度太慢,也影响了教学进度。今后还要教会学生适当的课前预习和足够的基础知识储备以及掌握基本的操作

技能。另外要进一步解决探究如何开放,即开放哪些点的问题;开放到何种程度,即时间的把握等;以及探究后的讨论、归纳等。

篇7:初中物理电能教案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能的单位是焦耳(J),另一个单位是千瓦时(kW · h) 。

2.知道电功的单位是瓦(W)或千瓦( kW) 。

3.会使用家庭电能表。

二、过程和方法

体验电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电能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

2.认识节约用电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学会使用家庭电能表及对电能重要性的理解。

教学难点:

家庭电能表的使用,对电能、电功单位的理解。

教学准备:

电能表、电池、小灯泡、开关、若干导线、小电扇、电动玩具车、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布置学生在课前利用手边的一切资料,教材、书籍、报纸、杂志、网络等收集以下信息:1.电能有哪些来源?2.电能在生活和生产中有哪些应用?3.记录家中电表铭牌上的文字。

播放关于能源的多媒体资料,如风能发电、管道输油、水电站、火车运煤等场面。刚才播放的片断,都是关于能源的。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资源之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电能在现代社会的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们的社会一刻也离不开电能。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七章电功率的第一节电能。

二、新课学习

1.电能

观察章首页,说一说。你知道这是什么吗?风车田的风车是用来发电的,哪位同学能简要地回答风车发出的电是由什么能转化来的?风力发电有什么好处?风车发出的电是(由于风吹动风车转动)由风能转化来的,风能利用起来简单,而且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是一种清洁能源。

除了我们刚才了解的风力发电外,同学们还知道什么可以发电?火力发电,是用煤来发电的;水力发电,例如三峡工程建成后就可以发电.一些小水电站也都是利用水力发电的。核电站,我们国家有大亚湾核电站和秦山核电站。太阳能发电,潮汐也能发电,地热、有些废料垃圾还能发电。

同学们,可能还有许多尚未开发的新能源能变成电能,等待着同学们,利用你们的智慧,利用你们努力学习掌握的知识去开发、利用,为人类造福。今天的人们,已经离不开电了。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看见电能在工作。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知道的用电的地方有哪些,电能是怎样工作的?

电能让电灯泡发光,电能通过灯泡转化成了光能。电能还能转变成热能,如电饭锅、电炉、电热水器等。电能还能转变成动能,如电风扇、电动车。

家里的电视、电冰箱、洗衣机、电脑,爸爸用的电动剃须刀,妈妈用的电熨斗、电吹风等都要用电才能工作。工厂里机器运转要用电,农村的抽水机、磨面机也要用电才能工作。

同学们了解到的用电的地方涉及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用电的领域会越来越多,电对我们的作用也会越来越重要。所以,我们在大力开发无污染、低能耗的电力资源的同时,一定要养成节约用电的好习惯。

我们要按照使用电能的多少缴费,你知道这是按照什么标准进行的吗?

2.电能的单位

电能的单位是什么呢?经常听到家长说这个月用了多少“度”电,电能的单位是“度”吗? “度”就是电能的单位,它的学名叫千瓦时(kW · h),物理学中更常用的单位是焦耳(J)。

1度=1千瓦时(kW · h)=3.6 × 10 6焦耳(J)。

你知道吗?

(1)将一个苹果从地面举到桌面所需要的能量大约为1J 。

(2)普通的手电筒通电1s,消耗的电能大约也是1J 。

(3)微波炉工作1min消耗的电能大约为60000J 。

1度(1千瓦时)电的作用:

(1)可以炼钢1.6kg

(2)生产化肥0.7kg

(3)采掘原煤105kg

(4)可以使电车行驶0.85km

(5)一次灌溉麦田330m 2

(6)机织棉布11m

从以上的这些数据,大家知道一度电在我们生活生产中的作用,也应该明白我们在生活中应该节约每一度电。

3.电能表

在生活中,我们称质量时要用秤,量长度时可以用尺。通过上面的学习,同学们已了解了电能的单位是“度”。如果想知道某一电器在一段时间内到底用了多少度电,该用什么,如何测量呢?

我们每个人的家里都有一个电表,算每个月交多少电费,都是通过电表记录的。我们见到的电表就是电能表,也叫电度表。用电器在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就是用电能表计量出来的。

出示电能表,学生观察(可以用投影仪将实物投影放大,便于学生观看)。

哪位同学注意过家里的电能表,把你的了解向大家介绍一下。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从这块电能表上我们还能得到什么信息。

电能的单位是“度”也就是“千瓦时”,表的最上面一行标出了“ kW · h ”,这说明这块表是电能表,表上测出来的数字是以“千瓦时(kW · h)”为单位的。数字盘上一共有五位数字,但最后一位是在红色框里的,它应该和前面四位数字不一样。其实,红框表示的是小数点,红框里面的数是小数点后面的数。在红框内的数字右边,紧挨着数字有一个小标尺,红框右边的边上有一条白线指着小标尺。电能表计数器示数盘上最后一位是小数点后面的数字.一般可以不读。

例:下面是几个同学家电能表月初和月底的示数,请你将它们的示数读出来,算一算他们各家一个月用电多少千瓦时。

小红家:月初示数:96.3度,月底示数:135.5度,小红家该月用电量=135.5-96.3=39.2千瓦时。

小刚家:月初示数:542.6度,月底示数:583.1度,小刚家该月用电量=583.1-542.6=40.5千瓦时。

小明家:月初示数:2467.5度,月底示数:2536.7度,小明家该月用电量=2536.7-2467.5=69.2千瓦时。

现在请同学们继续关注电能表,了解几个重要参数。

(1)“ 220V ”是指这种电能表的额定电压是220V,应该在220V的电压下使用。

(2)“ 50Hz ”指电能表应在50Hz的交流电路中使用.它是一只交流电能表。

(3)“ 10(20)A ”指这个电能表的额定电流为10安培。正常情况下电路中的电流应不大于10安培.短时间应用电流允许大一些,但不能超过20安培,否则会损坏电能表。

(4)“ 600 revs/kW · h ”指电能表转过600转,说明接在电路里的用电器消耗的电能是1kW · h 。

同学们了解到的参数是我们观察的这块表的参数,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电能表的参数并不完全一致。

接下来我们一起认识这种新型的电能表:IC卡电能表。

阅读课文资料,说一说IC卡电能表有什么优点。比如说它不用工人师傅每月查电表,节省许多人力,还能避免出错,省去了收电费时的许多麻烦。

三、小结

电能:来源、应用、单位、测量(电能表)。

四、板书设计

篇8:初中物理《电能》教学教案

初中物理《电能》教学教案

第一节 电能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电能的单位是焦耳(J),另一个单位是千瓦时(kWh).

2.知道电功的单位是瓦(W)或千瓦(kW).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会使用家庭电能表,能利用电能表做简单的计算.

二、能力目标

1.通过电能表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初步的综合能力.

2.通过电能表的应用,培养学生用理论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了解电能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充分认识电能的重要性,养成节约用电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爱护自然、节约能源的良好意识.

2.通过了解各种各样的发电厂及新型的电力能源,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勤奋学习的极大热情.

●教学重点

学会使用家庭电能表及对电能重要性的理解.

●教学难点

家庭电能表的使用,对电能、电功单位的理解.

●教学方法

演示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电能表、电池、小灯泡、开关、若干导线、小电扇、电动玩具车、投影仪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请同学们看录像资料:风车田的风车发电或者请同学们看章首图.让一个同学有感情地朗读章首语,将同学们带入意境,引入本节内容.

二、进行新课

1.电能

[师]风车田的风车是用来发电的.哪位同学能简要地回答刚才的那个问题:

风车发出的电是由什么能转化来的?

风力发电有什么好处?

[生]风车发出的电是(由于风吹动风车转动)由风能转化来的.

[生](经过讨论)风能利用起来简单,主要是没有环境污染.

[师]除了我们刚才了解的风力发电外,同学们还知道什么可以发电?

[生]还有火力发电,是用煤来发电的.

[生]还有水力发电,例如三峡工程建成后就可以发电.一些小水电站也都是利用水力发电的.

[生]核电站.我们国家有大亚湾核电站和秦山核电站.

[生]太阳能发电.

[生]潮汐也能发电.

[生]电视上还讲过地热,有些废料垃圾还能发电.

[生]各种各样的电池.

播放录像资料:介绍各种各样的发电设施,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的表现非常棒.可能还有许多尚未开发的新能源能变成电能,等待着同学们,利用你们的智慧,利用你们努力学习掌握的知识去开发、利用,为人类造福.

今天的人们,已经离不开电了.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看见电能在工作.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知道的用电的地方有哪些,电能是怎样工作的?

[生]电能让电灯泡发光,电能通过灯泡转化成了光能.

[演示]

电池、小灯泡、开关、导线连接电路,合上开关,小灯泡发光.

[师]请一位同学触摸通电的小灯泡,说说有什么感觉?

[生]通电的小灯泡发热了.

[生]电能还能转变成热能.如电饭锅、电炉、电热水器…

[演示2]电风扇通电转动.

[演示3]电动玩具车装上电池,合上开关,电动玩具车会运动起来.

[生]电能还能转变成动能.如电风扇、电动车.

[生]还有城市里的电车、电力机车,最近流行的电动自行车…

[生]家里的电视、电冰箱、洗衣机、电脑,爸爸用的电动剃须刀,妈妈用的电熨斗、电吹风等都要用电才能工作.

[生]工厂里机器运转要用电,农村的抽水机、磨面机也要用电才能工作.

[师]同学们了解到的用电的地方涉及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用电的领域会越来越多,电对我们的作用也会越来越重要.所以,我们在大力开发无污染、低能耗的电力资源的同时,一定要养成节约用电的好习惯.

我们去市场买菜要说买几斤(克、千克),老师或同学们用的桌子有多长,我们可以量出是几米、几厘米.用了多少电该怎样量?

2.电能的单位

[师]电能的单位是什么呢?

[生]听见家长说过这个月用了多少“度”电,电能的单位是“度”吧.

[师]“度”就是电能的单位,它的学名叫千瓦时(kWh).物理学中更常用的单位是焦耳(J).

1度=1千瓦时(kWh)=3.6×106焦耳(J)

[投影]

●将一个苹果从地面举到桌面所需要的能量大约为1 J.

●普通的手电筒通电1 s,消耗的电能大约也是1 J.

●微波炉工作1 min消耗的电能大约为60000 J.

(同学们把焦耳换算成千瓦时,看看是多少)

1度(1千瓦时)电的作用:

可以炼钢1.6 kg

生产化肥0.7 kg

采掘原煤105 kg

可以使电车行驶0.85 km

一次灌溉麦田330 m2

机织棉布11 m

从以上的这组数据,同学们能切实感受到一度电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也更应该明白我们在生活中节约每一度电的必要.

3.电能表

[师]在生活中,我们称质量时要用秤,量长度时可以用尺.通过上面的学习,同学们已了解了电能的单位是“度”.如果想知道某一电器在一段时间内到底用了多少度电,该用什么,如何测量呢?

[生]电工每月都去家里查电表,算每个月用多少度电交多少电费,所以用电多少是用电表测量的.

[师](鼓励同学这种观察生活、认真思考的好习惯)同学所说的电表就是电能表,也叫电度表.用电器在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就是用电能表计量出来的.

出示电能表,学生观察.(可以用投影仪将实物投影放大,便于学生观看)

[师]哪位同学注意过家里的电能表,把你的了解向大家介绍一下.

[生]家里电器开着的时候,中间的圆盘会转动,圆盘上面的一排数字也会跟着变.

[生]圆盘转动时,变化最快的是最后一位数.使用的电器越多,圆盘转动得越快,上面数字变化得越快.

[师]很好,希望同学们都能像他们一样注意观察、关注身边的事情,做生活的有心人,养成良好的习惯对大家的学习、生活会很有用.

[师]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从这块电能表上我们还能得到什么信息.(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大家可以大胆地发表你自己的见解.

[生]电能的单位是“度”即“千瓦时”,表的最上面一行标出了“kWh”,这是要说明这块表是电能表,表上测出来的数字是以“ 千瓦时(kWh)”为单位的.

[生]数字盘上一共有五位数字,但最后一位是在红色框里的,它应该和前面四位数字不一样,是不是类似小数的写法,红框表示小数点,红框里面的数是小数点后面的数?

[生]在红框内的数字右边,紧挨着数字有一个小标尺,红框右边的边上有一条白线指着小标尺.

(用电器功率较小,电能表圆盘转动很慢,最后一位数字也看不出变化时,从小标尺对应的白线位置,能说明电表的转动.可以让学生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仔细观察.课堂上不做要求)

[生]圆盘的两端有箭头,指示圆盘的转动方向.在圆盘上有一段涂着颜色,是为了电能表转动时能看得清楚、醒目.

[师]同学们观察的非常仔细,并且能根据学过的知识分析、思考问题很可贵,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确实如同学们分析的,电能表计数器示数盘上最后一位是小数点后面的数字.一般可以不读.

[投影例题]

例1:几个同学家电能表的示数如下,请你将它们的'示数读出来.

例2:如果一个月后,三位同学家的电能表示数分别变为如下图所示,则这三位同学家这一个月分别用了多少度电?

[生]甲同学家用电23 kWh

[生]乙同学家用电23.6 kWh

[生]丙同学家用电58 kWh

[师]哪位同学能讲讲他们是如何知道这样的结果的?

[生]用某同学家电表现在的示数,减去一个月前电能表的示数,就是该同学家这一个月的用电量.

例3:例1中如果电工师傅按50度的电收取丙同学家的电费,该同学家电表的示数应该是多少?说说你的想法.

[生] 原来的表盘示数加上这一月的用电量就是现在的示数.

[师](充分肯定同学们的表现)现在请同学们继续关注电能表,了解几个重要参数.

[生]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 V,电能表一般用在家庭中.“220 V”是指这种电能表的额定电压是220 V,应该在220 V的电压下使用.

另外几个参数,学生可能不容易明白,教师应引导学生看书P31帮助了解这方面知识.

●“50 Hz”指电能表应在50 Hz的交流电路中使用.它是一只交流电能表.

●“10(20) A”指这个电能表的额定电流为10安培.正常情况下电路中的电流应不大于10安培.短时间应用电流允许大一些,但不能超过20安培,否则会损坏电能表.

●“600 revs/kWh”指电能表转过600转,说明接在电路里的用电器消耗的电能是

1 kWh.

[师]同学们了解到的参数是我们观察的这块表的参数,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电能表的参数并不完全一致.

(出示不同参数的电能表让学生观察或投影不同参数的电能表表盘图)

[师]同学们通过比较,你能发现什么?

[生]其他的基本一样,只有额定电流有的是5(10) A;转数有的是1200 revs/kWh,有的是1500 revs/kWh,说明消耗1 kWh的电,转盘转过的转数不同.

[师]有没有同学想过,为什么电流参数和转数有的不一样,而电压和频率的参数都是220 V和50 Hz呢?

[生]是不是因为家庭电路的电压就是220 V,交流电的频率都是50 Hz,所以表上的参数基本都是220 V和50 Hz.

[师]课后同学们可以去查资料或走访有关人员了解不在家庭电路上使用的电能表和家庭电路中使用的电能表有没有区别.

例4:例2中,如果甲、乙、丙三位同学家的电能表上分别标出600 revs/kWh、1200 revs/kWh、1500 revs/kWh.则这三位同学家

(1)用电器均消耗1度电的时候,电能表转过的圈数分别是多少?

(2)电能表均转一圈,消耗的电能分别是多少焦耳?

(3)一个月电表分别转多少圈?

学生讨论,演算,三名同学板演分别计算甲、乙、丙三位同学家的情况.

解:(1)三同学家用电器消耗1度电,电能表转过的圈数分别是600转、1200转、1500转.

(2)电能表转过1圈,用电器消耗的电能分别是:

甲: =6×103 J

乙: =3×103 J

丙: =2.4×103 J

(3)一个月三同学家电表转过的圈数分别是:

甲:600 revs/kWh×23 kWh=1.38×105 r

乙:1200 revs/kWh×23.6 kWh=2.832×104 r

丙:1500 revs/kWh×58 kWh=8.7×104 r

[师]通过大家的努力,同学们对现在普遍使用的电能表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P32了解另外一种电能表.

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这种新式的电能表?

[生]IC卡电能表有许多优点,比如说它不用工人师傅每月查电表,节省许多人力,还能避免出错,省去了收电费时的许多麻烦.

[生]IC卡中的金额用完后,电能表便能切断电源,能完全杜绝少数人光用电不愿意交电费的现象.

[师]同学们表现很好.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还会有更先进、更完美的电能表在同学们的手中制造出来.

在本节课的开始,同学们看到电灯发光,感觉了灯泡发热,已经知道电能转变成了光能和热能.看到电风扇、玩具车通电后运动,已经明白电能转变成了动能.电能是经过什么样的过程转变成其他形式能的,请大家关注“电功”.

4.电功

[师]同学们看书后,说说你的理解.

[生]电能是通过电流做功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的.“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能的过程是电流做功的过程”.

[生]有多少电能发生了转化就说电流做了多少功.

[生]用电器消耗了多少电能,电流就做了多少功.

[生]电功的符号是W,单位是焦耳(J),也可以是 kWh.

例5:例2中,甲、乙、丙三同学家一月消耗的电能分别是多少焦耳?电流做的功分别是多少?(用字母表示出来)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分别是多少?

[生]一月内消耗的电能,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电流所做的功完全一样.

W甲=23 kWh=8.28×107 J

W乙=23.6 kWh=8.496×107 J

W丙=58 kWh=2.08×108 J

三、小结

师生共同小结:

电能:来源、应用、单位、测量(电能表)及电功.

四、动手动脑学物理

本节练习侧重联系生活实际、开放性的题目,难度并不太大,学生一定要亲自完成.强调在观察电能表的时候要注意安全.

篇9: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教案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教案

一. 教学内容: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

教学目的:

1、理解电解基本原理。

2、初步掌握电解电极反应式书写及电解产物的判断。

3、通过电解食盐水的学习,进一步理解电解的基本原理,深化离子放电顺序的应用。

4、了解电解精炼铜和电镀的原理,会设计简单的电镀池。

二. 重点、难点:

电解的基本原理及离子的放电顺序

三. 知识分析

(一)电解的原理

1、电解: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在两个电极上分别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过程叫电解。

2、电解池:

(1)定义:将电能转化成化学能的装置叫电解池。

(2)构成条件:由直流电源、固体电极材料、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等组成。

(3)两极的确定:

判断方法

阳极

阴极

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电子得失

失电子

得电子

电子流向

电子流出

电子流入

与直流电源的连接情况

与正极相连

与负极相连

3、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

电极上物质的变化情况及电子的转移情况用电极反应式来表明。

在电解池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在两个电极上分别进行的,每个电极上只发生一个方向的电子转移,相当于氧化还原反应的一半,称为半反应。这种在电极上进行的半反应叫电极反应。电极反应有两个,每个反应总是涉及同一元素两种价态的物质,一种处于较高价,另一种处于较低价,通常用单箭头表示这种有确定电子流向的电极反应。

以石墨做电极电解熔融氯化钠制备金属钠为例:

阳极:2Cl-→Cl2↑+2e-

阴极:2Na++2e-→2Na

电解总反应:2NaCl

2Na+Cl2↑

4、离子的放电顺序:

当电解质溶液中存在多种阳离子或者多种阴离子时,电解质溶液中各种离子在两极上得失电子是有一定顺序的,称之为放电顺序。在离子浓度相同时:

阴离子的还原性:S2->SO32->I->Br->Cl->OH->(SO42-、CO32?D、PO43-等)>F-

(二)电解原理的应用

电解原理应用于实际生产中,主要有工业上应用电解食盐水溶液的方法制取烧碱、氢气、氯气;电解精练铜、电镀等。

1、电解食盐水制取烧碱和氯气

(1)原理:

阳极:2Cl-→Cl2↑+2e-

阴极:2H++2e-→H2↑

2NaOH+H2↑+Cl2↑

(2)产物检验:氯气用湿润的淀粉KI溶液检验;氢气用收集后检验爆鸣声的方法;碱液用酚酞试液。

2、电解精炼铜

用粗铜做阳极、精铜做阴极,含铜离子的水溶液做电解质溶液电解。通电后,因为阳极主要成分是铜,故阳极的主要反应是:Cu→Cu2++2e-,当铜表面出现活泼金属(如锌、铁)时,活泼金属优先失电子进入溶液,此时由于其阳离子氧化性弱于铜离子,故不能在阴极析出,在阴极的反应是Cu2++2e-→Cu;而当铜表面出现不活泼金属(如金、铂)时,该金属不会优先失电子,而当周围铜反应完毕后,该金属会落到阳极的底部沉积。这样电解就可在阴极获得纯净的铜,从而实现粗铜的电解精炼。

3、电镀

(1)定义:利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表面镀上一薄层金属或合金的过程。

(2)构成条件:镀层金属做阳极,镀件做阴极,镀层金属的阳离子形成的盐溶液做电解质溶液。

(3)结果:阳极质量减轻,阴极质量增加,电解质溶液成分几乎不变。

【典型例题】

例1. 下列关于电解池中形成的闭合回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电解池中的闭合回路仅是由电子的定向运动形成的

B、金属导线中电子由电源的负极流向电解池的阳极,从电解池的阴极流向电源的正极

C、在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向阴极移动,阳离子向阳极移动

D、相同时间内阳离子在阴极得到的电子与阴离子在阳极失去的电子数相等

例2. 写出下列电解池的电极反应式,并判断是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

答案:

阴极:4Ag++4e-→4Ag(还原反应)

阴极:2H++2e-→H2↑(还原反应)

例3. 在25℃时,将两个铂电极插入到一定量的饱和Na2SO4溶液中,通直流电电解并不断搅拌,在开始较短的时间内,测定当阴极收集到xg气体的同时,溶液析出mg结晶水合物Na2SO4?10H2O,若保持温度不变,则所剩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

C、71m/161(m+18x)×100% D、71m/161(m+36x)×100%

2H2↑+O2↑,当阴极上得到xg气体时,溶液中消耗水为9xg,电解后仍为饱和溶液,析出的晶体和消耗的水恰好构成饱和溶液,其质量分数可表示为:142gm/322(m+9x)×100%,化简后可看出B选项符合题意。

点评:本题考查电解知识和饱和溶液知识。

例4. 在500ml 0.2mol/L的CuSO4溶液中插入两个电极,通电电解(不考虑水的挥发)

(1)若两极均为铜片,电解过程中CuSO4溶液的浓度_______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或“不变”)。

(2)若阳极为锌,阴极为铜片,阳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阳极为锌,阴极为铜片,若不考虑H+在阴极上放电,当电路中有0.04mol电子通过时,阴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阴极增重_____________。

答案:(1)不变(2)Zn→Zn2++2e-(3)Cu2++2e-→Cu;1.28g

篇10:化学能与电能第二课时教案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原电池的概念,工作原理及构成条件。

2.初步学会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3.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化学电池的反应本质

重点难点 重点:原电池的概念,工作原理,构成条件

难点: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

易混淆知识点 1. 电流方向,电子流动方向

2. 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移动方向

教师编制内容 生成

问题

预习

提纲 阅读教材P39

一、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内容,思考:

一、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方式有哪些,有什么优缺点?

名称 方式 优缺点

火力发电

简称_____ 化学能通过_________燃烧转化为______,加热水汽化为蒸汽推动汽轮机转化为________,带动发电机发电转化为_________。(间接转化)

原电池 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如何实现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

[实验24]

1. Cu,Zn活泼性不同,电子由_____片经导线流向_____片;

电流由_____片流向_____片。

2. _____片作正极,_____片作负极。

3. H2SO4溶液中,H+ 向_____片作定向移动,得到电子。因而在_____表面有大量气泡产生。

电极反应式: Zn片 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_______________反应

Cu片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_______________反应

思考:

1、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有哪些?

2、化学电池的反应本质是什么?

教师精选精编内容

针对

目标

训练

用时

10-20 分钟)

1.在下图的装置中,属于原电池的是( )

2.右图为某兴趣小组制作的番茄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 )

A.电流由锌通过导线流向铜 B.该装置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C.锌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D.铜电极的质量会不断减少

3.有A、B、C、D四种金属,当A、B组成原电池时,电子流动方向A 当A、D组成原电池时,A为正极;B与C构成原电池时,电极反应式为: C2+2eC,B2eB2+ ,则A、B、C、D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A.ACD B.ADC C.DBC D.DAB

4.(1)下列装置属于原电池的是 ;

Zn Zn Cu Zn Cu Cu Cu Fe Cu

稀硫酸 稀硫酸 酒精 稀硫酸 稀硫酸

① ② ③ ④ ⑤

(2)在选出的原电池中,______ 是负极,发生______ 反应 ,______ 是正极 ,该极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原电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生共同完成内容

篇11:化学能与电能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初步掌握原电池的正、负极的判断方法,形成原电池的概念。

2. 通过对原电池组成条件的研究,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 3. 通过探究性实验,能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的探究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合作探究原电池的原理,理解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方法。 2. 能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 学会与他人合作,主动交流。

2.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原电池的概念、原理以及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难点:从电子转移的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原电池构成条件的探究。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引入】上课前开、关灯。

【思考】开灯过程中消耗了何种形式的能量?关灯后是否还有电流流过? 【新课导入】使用电器都需要电能。电能是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一种二次能源,又称电力。物质中的化学能在什么条件下能转化为电能呢?又是如何转化的呢? 【思考】物质中的化学能在什么条件下能转化为电能呢?又是如何转化的呢? 【分析】火力发电原理

【问题思考】火力发电过程中能量转化方式及存在弊端。

【讨论】火力发电弊端:经多次能量转换,能量损耗大 ,燃料的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 【板书】

一、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1.火力发电 (1)能量转换 (2)存在的问题

【问题思考】能否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引导】引导分析

【探究1】

把一块锌片和铜片同时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观察实验现象(注意两块金属片不要相接触,下同)请记录现象。

铜片:

无明显变化

锌片: 表面产生气泡

【探究2】

首先将两根导线连接在一起,观察铜片表面有无变化;然后在导线中间连接一个灵敏电流计,观察电流计的指针是否发生偏转? 请记录现象。

电流计:指针偏转

铜片:表面有气泡产生

锌片: 溶解

结论:有电流产生

【讲解】原电池的定义

定义: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板书】 2.原电池

(1)定义: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多媒体演示】演示铜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并分析讲解该电池中正、负极的判断方法,各电极的反应类型。

【观察】动画中电子的流向、电流的方向、H+的移动方向、气泡产生的位置。

【板书】

(2) Zn-Cu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听讲】原电池的反应原理并记录。 【启发】电能和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关系

【板书】

(3)原电池反应的本质:氧化还原反应

【设问】上述装置能产生电流,其它类似的装置是否也能产生电流? 【演示探究】

改变电极材料 、溶液、连接方式进行演示探究(控制变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对比分析】对比分析,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①有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作电极 ②要有电解质溶液 ③两极要形成闭合电路 要点:两极、一液、要闭合 【板书】

(4)原电池的构成条件:两级、一液、要闭合 【引导】

【探究3】利用桌面上的苹果和其他材料制作一个水果电池。 【思考与交流】如何判断电池的正负极,连连看

课堂小结

课后习题

《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练习【课堂练习】

1. 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置于稀硫酸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锌片的质量逐渐增大

B.电流方向是从铜片向锌片 C.H+在铜片表面被还原

D.氢离子浓度逐渐变小 2.X、Y、Z都是金属,把X浸入Z的硝酸盐溶液中,X的表面有Z析出,X与Y组成原电池时,Y是电池的负极。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A.X>Y>Z

B.X>Z>Y

C.Y>X>Z D.Y>Z>X

3.下列装置中能产生电流的是(

)

【课堂练习参考答案】 1. A

2. C

3.C 【课后作业】

1. 下列各组材料中,不能组成原电池的是(

)

2.由铜、锌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工作时,电解质溶液的pH怎样变化(

) A.逐渐变大

B.先变小后变大

C. 不变

D.逐渐变小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原电池的负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B.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作正极

C.原电池的电极一定要由两种不同的金属组成

D.原电池中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是负极 4.把a、b、c、d四块金属片浸入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可以组成各种原电池。若a、b相连,a为负极;c、d相连时,c为负极;a、c相连时,c为正极;b、d相连时,b为正极。则此四种金属的活泼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

A.a>b>c>d

B.a>c>d>b

C.c>a>b>d

D.b>d>c>a 5.将____能转变为____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原电池中正极发生_______反应,负极发生_______反应。原电池中,在外电路,电子由____极经过导线流向____极。在内电路,阳离子向____极移动,阴离子向_____极移动,这样就形成了闭合回路。原电池的反应本质是__________反应。 【课后作业参考答案】

1. C

2. A

3.D 4.A

5.化学,电,还原,氧化,负,正,正,负,氧化还原。

篇12:化学能与电能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常见的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方式

⑵理解铜锌原电池的原理及结构,了解原电池的组成条件,会判断电极,会判断电流、电子流、离子流方向。

2. 过程与方法:

(1)研究和总结火力发电的利和弊,视线从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的思维模式向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新思维模式的转化

(2)认识和体会化学能和电能相互转化的研究过程,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是化学电池的反应基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预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独立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

⑵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科学规律的精神

⑶通过思考与交流,让学生学会联系自己已掌握的知识通过比较归纳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

(4)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合作意识,培养效率意识

三、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

四、教学难点

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探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

五、教学方法

预习、实验探究、讨论、启发、讲解、练习

六、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完成上节课留的预习作业到讲台上讲解搜集到的资料 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认识到可以到网上获取知识,通过上网搜集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板书】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板书】一、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火力发电

【引入】

由火力发电的能量利用率低,严重污染环境引出——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思路。在老师的引导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积极启发学生联想到氧化还原反应。让学生分析如何实现电子的定向移动 【板书】二、原电池

1、概念【实验探究】

1、锌片插入稀硫酸

2、铜片插入稀硫酸

3、锌片和铜片上端连接在一起插入稀硫酸

学生四人一组分组探究做实验

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小组协作精神及实验动手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问题探究】

1、锌片别插入稀硫酸中有什么现象发生?

2、铜片插入稀硫酸中有什么现象发生?

3、锌片和铜片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现象又怎样?为什么

学生思考,分组交流讨论。进行猜想,并动手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加强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实验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演示实验】

【提问】描述观察到得实验现象,判断电子是怎样流动的?你如何判定装置的正、负极?

观察实验,思考分析根据探究实验进行回答

为总结原电池工作原理做铺垫、

训练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板书】

2、原电池原理

锌片:Zn - 2e- = Zn2@_@ (氧化反应)

铜片:2H+ @_@ 2e- = H2↑ (还原反应)

总反应:Zn+2H@_@ = Zn2@_@ @_@ H2↑

。【练习】填写Powerpoint上以表格回答表格上的问题进一步明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实验探究】

做三组实验,探究原电池的形成条件(也可多做几组实验进行对比)讨论、引出组成原电池需要的条件、原电池形成条件的探究:

①Zn-Zn与稀硫酸进行实验。

②Fe-Zn与稀硫酸进行实验。

③Cu-Zn与乙醇进行实验。

提供电极材料、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溶液,启发学生进行实验并通过对比找出原电池的形成条件。经历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勇于探索问题的本质特征,体验科学过程。

【板书】(3)组成原电池的条件

①有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是非金属导体)作电极

②电极材料均插入电解质溶液中(能自发进行氧化还原反应)

③两极相连形成闭合电路

学生进行总结归纳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练习巩固】

下列A、D装置中是硫酸溶液,B、C装置中是硝酸银溶液,哪些可以形成原电池?并指出正负极及电子流动方向。 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课下作业】

【电能教案】相关文章:

1.化学能与电能教案

2.人教版电功电能教学设计

3.电力企业电能计量发展探讨论文

4.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电能教学设计

5.九年级物理电能电功教学反思

6.降低电能计量装置综合误差教学

7.电力设施和电能保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8.教案

9.曹冲称象教案

10.《时分秒》教案

下载word文档
《电能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