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红的年》教案
“yulian”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红红的年》教案,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红红的年》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篇1:《红红的年》教案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的内容是广泛的、启蒙性的……”因此我们传递给孩子的东西应该是孩子的年龄能力范围内能接受的。而关于《年》的话题可大可小,可深可浅,因此我们思考着对于大班下学期的孩子们我们该怎样广泛的、启蒙性的呈现这个主题呢?这个主题应该给孩子带去那些有价值的东西呢?分析后我们认为,经过一段淡忘传统的岁月如今又渐渐提倡传承和发扬的时代背景下,我们中国传统佳节(这里的`年指的是我们的春节),必须要继承和发展下去,这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瑰宝,从小激发孩子们接受并喜爱我们本民族的文化,是爱国教育的基础,这样孩子成人后不论走到哪儿都不会忘记自己是中国人。
该主题来源于孩子的生活,正值春节之后,孩子们还沉浸在春节期间的“糖衣炮弹”之中,于是我们利用一些日常时间的对话帮助孩子回忆过年时发生的一些事情,他们就会兴奋的跟我们聊起过年的事,他们最开心的是看放烟花、拿压岁钱、吃好吃的大餐,这些过年典型事情让孩子雀跃,大班的孩子单单知道过年要做些什么事情显然是不够的,于是我们带着为什么要过春节?春节还有那些传统的活动?等问题开始了这个主题,通过传统故事《年》孩子知道原来在古代中国有个关于年兽的传说,所以才会每年都过年,而幼儿书本中的故事《年》是一个新编的故事,更贴近现在人的生活,寂寞的人会被年兽吞噬,让孩子知道朋友、家人之间在一起开心生活的重要性。同时为了不让年兽跑进屋子,人们会在大门上贴门神、在窗户上贴红红的窗花。这也就引出了一个词,这个词是我们中国人最看重的“团圆”,在之后的活动《团汤圆》《好吃的饺子》等等活动也都传达了一家人团团圆圆的深意,因此我们组织孩子开展了一次自制汤圆活动,并品尝汤圆,元宵节这一天是春节的结束,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上元宵,表示一家团圆。
在旧时代里不管南方、北方过年都是非常热闹的,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南方还有其它地方年味逐渐淡去,形式、活动也越来越简化,使得年越来越没劲,所以我们长大后觉得过年真没意思,除了除夕放烟、看春节联欢晚会、吃团圆饭外几乎没别的活动,通过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等形式,我们一起了解了传统春节期间民间的庙会活动、庙会上会有唱戏、舞龙舞狮、好看的红色制品中国结、灯笼等,激发孩子对传统春节的喜爱。希望在我们的下一代这些传统能回归吧!
教育应该是梳理、总结、提升的过程,我们的这个主题开展有梳理有总结也有体验,但是在提升的部分做得还不够,如、活动《做汤圆》,重点是在制作和品尝,我们是在下午进行的活动,正好在家长来接的时候,我们请孩子喂爸爸妈妈吃一个自己做的汤圆,由于时间的关系品尝过后活动就结束了,当时我总感觉缺少了什么,当时没想到,事后才恍然,应该提升一下,自己亲手制作的食物被家人、朋友认可和喜爱的时候是一件幸福的事,大班孩子要理解这一点是不难的。因为我们的教参里不是每个活动都那么完美,如果就照着教参上时常就会出现,经过这个主题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这一点,课前老师的对课的分析和预想很重要。
回顾整个主题给孩子留下了什么呢?我想我们之前预设的激发孩子喜爱传统春节、感受过春节的热闹,体会家人全家的幸福这个目标是基本达到的,希望这个主题能为孩子今后爱自己的民族爱自己的国家奠定一丝基础吧!
篇2:红红的新年教案
一、活动目标
1、知道正月是一个热闹的月份,感受正月里的喜庆气氛。
2、了解春节、元宵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
3、尝试与他人合作制作花烛
二、活动准备
录像带、各种花灯、日历、竹条、棉线、铁丝、彩色皱纹纸、卡纸等
三、活动过程
1、观看录像,感受正月里(春节、元宵节)的节日
(1)观看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录像,让幼儿积,让幼儿让幼儿积累更多的经验。
(2)帮助幼儿分析和整理录像中节日活动的名称。例如:除夕夜之前家家户户张贴春联、门神,有的还挂上大红灯笼,小区、村镇的街道也挂上了彩旗、灯笼。除夕的下午家家户户包饺子、备酒宴,看春节联欢晚会。
2、谈话活动,回忆自己过节的情况。
(1)“孩子们,刚才咱们看到录像片中人们过节的热闹气氛,我看到你们都很高兴,那现在来说说咱们自己是怎么过节的好吗?”
(2)孩子回忆讲述自己过节的情况。
(3)“正月五看花灯,吃元宵汤圆,小朋友们说一说你们是怎样过元宵节的好吗?”
(4)孩子讲述过元宵节。认识各种花灯,激发幼儿自己制作花灯的兴趣
(5)欣赏花灯,说说自己喜欢的花灯的名称。
(6)讨论制作花灯的程序,尝试制作花灯,教师指导,提示幼儿合作制做展示作品,欣赏评论。
四、活动延伸
篇3:红红的新年教案
【活动主题】
“春节”是中国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承载着“团圆关爱、希望、幸福”等。春节过后,当孩子们一个个身穿新衣新鞋,脸露甜美的笑容,嘴含温馨的祝福语,带着过年的快乐出现在我们身边时,我便有了浓浓的新年情结。
【活动目标】
1、知道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知道老鼠在十二生肖中排首位;知道十二生肖年的轮常;理解拜年祝福的含义,学习用合适的祝福语向同伴、长辈拜年。
2、尝试用各种方式表达过年的乐趣和成长的快乐。
3、萌发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传统节日的积极情感
【活动准备】
1、主题墙上用红包来布置出新年的喜庆与热闹
2、主题墙面上粘贴小朋友向大家拜年的图片,营造新年的气氛。
3、空中悬挂灯笼来打扮教室,让孩子体验新年的喜庆气氛。
【活动过程】
1、给幼儿讲讲家人的属相,初步了解可以通过属相来记住年龄。
2、与孩子交谈,表扬其进步,提出新年的新愿望和新要求。
3、请家长在新年里带幼儿观看各国人民喜迎新年的电视节,了解各国人民迎新年的风俗
4、节日期间带幼儿逛街,观察过节时环境的变化。
5、和幼儿一起制作灯笼,谈谈幼儿的成长趣事
篇4:红红的新年教案
(一)活动目标
1、学会倒计时,从10—0
2、学习歌曲《恭喜恭喜》,并能配合上道具表演歌曲,体验过新年的气縛3进一步感受音乐活动的咏阵
(二)活动准备
1过年装饰物,如中国结、红灯笼、小气球气
2。歌曲《恭喜恭喜》。录音机。
(三)活动过程
1、导入部分:通过谈话,引出活动内容“小朋友,你们发现教室里多了什么?”“请你们猜猜,老师为什么要在教室里装饰这些喜庆的东西好吗?”“让我们一起倒计时吧!10、9、8、7、6……O。”播放音乐《新年好】
2、学习歌曲。
(1)“过年了,爸爸妈妈带你们到亲戚家拜年,你们会说什么好听的话?”引出歌名《恭喜恭喜》。
(2)“今天老师带来一首过新年的歌,歌的名字就叫做《恭喜恭喜》,想听吗?“
(3)播放歌曲《恭喜恭喜》一遍,提问幼儿:“你在歌曲里听见了什么?
(4)教师清唱歌曲一遍,提问:“你还听见了什么?”
(5)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念歌词两遍,快、慢各一遍
(6)幼儿随磁带演唱歌曲一遍。
(7)幼儿随磁带有表情地演唱歌曲两遍。
3、表演歌曲
(1)“听了这首歌,学会了这首歌,你们心里有什么感觉?”
(2)“让我们一边唱歌一边跳舞,好吗?”
(3)教师引导幼儿利用道具表演歌曲,提醒幼儿可以互相拜
(4)“今天,教室里来了许多客人老师,我们给她们拜个年,好吗,”
4、歌曲游戏
(1)“这首歌其实也是一个游戏,想玩吗?”
(2)教师交代游戏规则:演唱歌曲《恭喜恭喜》一遍,唱到最后一个词“恭喜你”时,倒计时,幼儿像小鞭炮一样“炸开来”。幼儿游戏一遍
5、结束部分:“你们今天高兴吗?我们也去给托班的弟弟妹妹拜个年吧!”播放歌曲《恭喜恭喜》,教师带领幼儿边唱歌表演,走出教室
篇5:红红的新年教案
一、活动目标
1、知道正月是一个热闹的月份,感受正月里的喜庆气氛。
2、了解春节、元宵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
3、尝试与他人合作制作花烛
二、活动准备录像带、各种花灯、日历、竹条、棉线、铁丝、彩色皱纹纸、卡纸等
三、活动过程
1、观看录像,感受正月里(春节、元宵节)的节日
(1)观看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录像,让幼儿积,让幼儿让幼儿积累更多的经验。
(2)帮助幼儿分析和整理录像中节日活动的名称。例如:除夕夜之前家家户户张贴春联、门神,有的'还挂上大红灯笼,小区、村镇的街道也挂上了彩旗、灯笼。除夕的下午家家户户包饺子、备酒宴,看春节联欢晚会。
2、谈话活动,回忆自己过节的情况。
(1)“孩子们,刚才咱们看到录像片中人们过节的热闹气氛,我看到你们都很高兴,那现在来说说咱们自己是怎么过节的好吗?”
(2)孩子回忆讲述自己过节的情况。
(3)“正月五看花灯,吃元宵汤圆,小朋友们说一说你们是怎样过元宵节的好吗?”
(4)孩子讲述过元宵节。认识各种花灯,激发幼儿自己制作花灯的兴趣
(5)欣赏花灯,说说自己喜欢的花灯的名称。
(6)讨论制作花灯的程序,尝试制作花灯,教师指导,提示幼儿合作制做展示作品,欣赏评论。
四、活动延伸
将幼儿的作品布置在元宵灯会上,供大家欣赏,鼓励幼儿创造性地用废旧材料制作花炷。
篇6:红红的年作文
蜡梅迎春开,飞雪伴年来。家乡的年味,是从贴春联、打扬尘、炸年糕、备年货开始了,新年贴春联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由来已久。今年春节我收到了妈妈的新任务――写春联。
一大早,我便摆好文房四宝,跃跃欲试,这可是我学毛笔一年半以来首次写春联啊!即兴奋又紧张,更期待作品的呈现。
我拿起对联纸小心翼翼地铺在桌面上,拿稳毛笔,沾上墨汁,笔尖挨着了纸,仔仔细细地写起来。顿笔、行笔、收笔,顺利写好了第一个字,字的笔画十分光滑、精准,心里的兴奋劲更加强劲。接下来的每个字都写得很认真,写完一副对联又写一副......妈妈在旁边边说加油,边拍照给书法老师看。看看哪个字写得不到位,好让我修改。我越写越快,越写越自信。想到自己书写一路顺风,心中不免有些得意,有些飘飘然了。不曾想到写“神州无处不春风”的“风”字时,不小心画了一横,这可怎么办呢?我紧张起来,涨红了双颊。突然,我灵机一动,在不小心画了一横的左边写撇再连着横写横折钩,总算是有惊无险。
不一会儿功夫,春联都写完了,我整理好笔墨,欣赏着自己写好的春联,心里乐滋滋的。当再看到那个“风”字时,心里别有一番滋味,便在心里暗自决定,今后凡事不骄傲,遇到挫折不沮丧、不放弃,乐观积极向上,所有的事情都会迎刃而解。
春联,写着时代的变迁;春联,写满百姓的幸福。红红的春联,红红的年,我们家的团结和睦,我们家的幸福生活,也都写在春联里,世代相传,永不褪色。
教师评语:之所以叫做中国年,就是因为过年中包含着许许多多中国元素。写春联,帖春联,就是其中特殊意义的一个组成部分。小作者第一次写春联,心情既兴奋又紧张,经历了“认真――轻率――骄傲――反思”整个过程,写得真实而具体,读来生动而发人深省,值得借鉴!
篇7:红红中国印的教案
红红中国印的教案
活动内容红红中国印
重点领域美术
相关领域语言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20xx奥运会会徽的内涵,感受其艺术美。
2、对中国印感兴趣,尝试设计制作中国印。
重点、难点 重点:能大胆想象设计并制作中国印。
难点:能理解奥运会会徽的内涵。
活动准备
1、挂图:20xx奥运会会徽。
2、幼儿操作材料:椭圆形纸、红色颜料、刷笔。
活动过程
一、欣赏并说说20xx奥运会会徽。
1、出示会徽的'“奥运五环”部分,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个吗?”“它是什么?看到奥运五环你想到了什么?”“20xx奥运会在哪里举行?”(揭开会徽“北京”部分)
2、出示会徽“京”字部分,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你知道这是什么?它的背景是什么颜色?”
二、介绍认识中国印。
1、教师:“京像什么?”“这个“京”和奥运五环组合在一起,成了什么?”(20xx奥运会会徽)。
2、介绍中国印。
(1)教师:“请小朋友猜猜“京”字是怎样做出来?”
(2)了解中国印的制作方法。(玉石雕刻而成)
三、教师示范中国印的制作方法。
教师:“你们想来制作中国印吗?”“我们没有玉石,那我们用学过的方法来设计制作”。
老师讲解示范。
提出要求:设计不同动作、不同图案的中国印。
四、幼儿操作。提醒幼儿操作时注意保持画面、桌。
五、交流分享。
幼儿介绍和欣赏自己制作的印章。
篇8:《红红的苹果》教案
《红红的苹果》教案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图片的提示记忆和理解故事基本内容。
2、乐意与教师一起讲述故事中的部分语句:“等苹果熟了,我请你吃甜苹果。”
3、体验与同伴一起分享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图片:小熊、小猴、小山羊、苹果树各一张,红苹果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直接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吃苹果吗?(喜欢)哦!小熊也喜欢吃苹果,于是它在自己的里种了一棵苹果树,苹果树上结出红红的苹果了吗?(让幼儿猜一猜,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二、教师一边讲故事一边出示相应的图片,帮助幼儿了解故事情节
提问:
1、小熊给苹果树浇水,小猴看见了忙过来帮助做什么?(抬水)小熊乐呵呵地对小猴说了什么呢?
2、小鹿看见了过来帮小熊干什么呢?小熊是怎么说的?
3、小山羊看见了过来帮小熊干什么呢?小熊又是怎么说的?
4、大风刮过以后,树上的苹果怎么了?小熊的心情怎么样?
5、后来,小猴、小鹿、小山羊来帮助小熊了吗?是怎样帮助的?
6、树上的苹果都被大风吹落了吗?小熊看见没有被吹落的苹果,它是怎样做的?
7、最后,小熊把心中的秘密告诉自己的好朋友了吗?
三、完整欣赏故事
引导幼儿根据图片的提示记忆故事情节,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教师放慢速度讲述,并鼓励幼儿大胆讲一讲说出故事中反复出现的话:“等苹果熟了,我请你吃甜苹果。”(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参与到讲故事中去。)
四、组织幼儿讨论
提问:
1、小熊把自己的秘密告诉了同伴,心里很开心,脸上笑得象一个红红的'苹果。小熊这样做对吗?你们喜欢小熊吗?为什么?
2、在平时的生活中,你把好吃或好玩的东西跟同伴一起分享了吗?
3、如果以后你有了好吃的或好玩的,你会怎么做?你愿意跟好朋友一起分享吗?
小结:原来分享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不管你是把好吃的或好玩的给了。
同伴还是得到了同伴的东西,都是一件开心的事情。好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关心才是真正的好朋友。
五、师生齐唱:《摘苹果》
师:后来呀,苹果树在小熊、小猴、小鹿、小山羊四个人的照料下,结出了许多红红的苹果,小熊请我们一起来摘苹果!
篇9:音乐课国旗国旗红红的教案
音乐课国旗国旗红红的教案
[教学目标]
一、操作
1.指导学生用明亮而有弹性的歌声赞颂五星红旗,以欢快的情绪唱出少年儿童对五星红旗真挚的爱心。
2.唱准do、re、mi的音高,及由这3个音组成的旋律短句和短歌,并能用乐器吹奏;按指定节奏把旋律写完整。
3.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感受旋律进行的特点。
二、认知
1.认识五线谱、高音谱号、线、间。 2.认识do、re、mi的音位。
三、情意
1.通过《国歌》铿锵有力的歌声,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伟大祖国的衷心热爱。
2.以欢快、跳跃的歌声,表达少年儿童对五星红旗真挚的爱心。
第一教时;欣赏《国歌》,完成课后练习,学唱歌曲《国旗红红的哩》。
[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1)认识五线谱、高音谱号、线、间。
(2)认识do、re、mi的音位和音高。
2.难点:用已学过的节奏进行编配演唱。
二、突破口
1.运用认认、练练的方法,认识五线谱、高音谱号,巩固学生对音位及音高的认识。
2.将学会的do、re、mi3个音结合一二年级学过的各种节奏型进行编配演唱。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国歌》
1、介绍作者作曲家和时代背景
2、欣赏后谈感想
3.欣赏第二遍,把3个“起来”、“前进’’的旋律进行用线条表示出来。
4,教师钢琴伴奏,学生唱《国歌》。
说明
欣赏时,要指导学生在铿锵激昂的歌声中展开联想,感受歌曲中所描绘的抗日战争中千万民众跟着共产党前赴后继、奋起抗战,与侵略者血战到底的情景。用听、读、唱、写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感受旋律进行的特点。最后,可以在课堂上组织一个小小的升旗仪式,让学生听听、唱唱,并且目送国旗冉冉上升,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以达到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党的目的。
(二)认识高音谱号和五线谱各线、间的名称,唱名do、re、mi的音高音位。
1.出示五线谱及高音谱号。
2.引导学生自己说出五线谱各线、间的名称,并且用自己的左手当作五线谱边指边说(把手放在桌上,“下加一线”可用一支笔代替)。 ”
3.对照键盘上的位置听一听do、re、mi 3个音的音高。
4.在五线谱上找出以上3.个音的位置,并唱一唱。
(三)教授歌曲《国旗红红的哩》。
1.从《国歌》的欣赏导入歌曲教学,先听一遍范唱再结合图片谈谈歌曲所表现的内容和情绪。
2,出示节奏XX oX │X—|,让学生拍击,再配上音高与模声词唱一唱。
3.教师范唱,学生听到以上节奏就举手表示。
4.为节奏相同(XX XX │X o│XX oX│X—|4个排比配上歌词并朗读。
5.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6.用打击乐器按书上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7.边伴奏边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说明 教唱歌曲时,可以先不出示XX oX │X—|,而是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把这个节奏听出、拍出或写出来。无论在拍的`时候还是朗读的时候,都要注意前半部休止符的正确时值。歌曲要表现出欢快、跳跃的情绪。因此,在唱八分音符与八分休止符组成的节奏时,要求学生做到音断字不断。用节奏乐器伴奏时,可以按照书上的节奏也可以自编节奏,可以合奏也可以分句练习后再合奏。总之,根据学生实际能力由教师灵活掌握。
第二教时:认认、视唱(一)叫、宝宝要睡觉》,复习《国旗红红的哩》。
(四)练练一,看谱视唱。
1.出示视唱一,让学生看谱听范唱。
2.拍视唱谱节奏。
3.找出谱中出现的是哪3个音,及各音在五线谱上的位置。
4.边拍节奏边脱琴视唱歌谱、歌词。
5.听钢琴伴奏,完整视唱。
6.出示书中的6个节奏并拍一拍。
7.把这些节奏改编到谱中的。处,边拍边演唱
8.启发学生编出新的节奏进行改编演唱。
9.视唱州、宝宝要睡觉》,步骤同视唱一。
说明:视唱一和二都是为了巩固do\re、mi 3个善的音高音’位,一首是吾拍,一首是号拍。可以放在第二部分新授以后直接练习,便于巩固新知识与检查学生掌握情况,也可以当作练声曲在以后的课中经常练习。这两条视唱曲比较简单,在器乐教学当中可以作为练习曲。 ,
第三教时:练练(二)与课本第六页的变奏练唱。
(五)练练二,认识音位。
1.复习五线谱五线四间和下加一线、下加一间。
2.出示几只带有五线谱音符音高的彩色气球(也可用彩绘卡片代替)。
3.教师报音位,学生按教师报出的音位找出相应的气球,也可师生互换角色进行练习
(六)练练三,旋律创作。
1.出示3条不完整的旋律。
2.请学生把不完整的旋律拍一拍并唱一唱<空白处用跺脚踏节拍)。
3.按教师出示的节奏填上旋律并唱一唱。
4.分小组比赛,看哪一组填的旋律最好听。
5.找出最好听的填法,全班学生把3条完整的旋律唱一唱。
说明 这是一条旋律创作的练习,教师可先让音乐基础好的同学示范,唱一唱、听一听,比较一下怎样的填法好听,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后再分组比赛,找出最好的几种填法大家一起唱一唱,有器乐基础的班级可以用乐器进行练习。
(七)课后反馈、小结。
篇10:大班主题教案:红红中国结
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让幼儿认识并知道中国结,能大概了解不同中国结所包含的意义;
2、情感目标:幼儿通过了解中国结的不同形状与含义,知道中国结是中国古老传统文化之一,初步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其热爱祖国的情感;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5、能力目标:让幼儿通过观察,喜欢中国结,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为什么喜欢,以此来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提前了解中国结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
2、物质准备:幻灯片一个;《红红中国结》舞蹈视频一个;幼儿用书中班下第一册第一页;实物中国结一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好看的舞蹈视频,小朋友们想不想看?“
教师播放舞蹈视频《红红中国结》,让幼儿在欣赏的过程中注意观察舞蹈中的小朋友手里拿的什么?以此来引出今天的活动主题。
2、教师:”舞蹈看完了,这些小朋友跳得好不好看?那你们看清楚这些小朋友手中拿的是什么了么?它们是什么颜色的?“(中国结,红色的)
二、过程
1、教师:”小朋友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大,考吧.幼,师,网教师出示事先做好的中国结请小朋友们观察,”老师这里还有好多漂亮的中国结,小朋友们想不想看?“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播放幻灯片。
2、教师在播放幻灯片时,一边让幼儿进行观察,一边向幼儿讲解其名称及其基本含义。
3、教师:”老师的中国结漂不漂亮?你最喜欢哪一个?它叫什么名字?有什么寓意?为什么喜欢它?“教师请幼儿分别依次站到台前来,面向全体幼儿,用教杆指出自己喜欢的中国结并说出其名称及含义和喜欢的理由。
4、把幼儿的书本发给他们,请幼儿翻到第一页,观察书中的中国结的特点,并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三、活动小结
1、教师:”小朋友还记得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的好看的舞蹈叫什么名字吗?“
2、教师:”中国结都有哪些名字?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四、活动延伸
1、教师请幼儿们和爸爸妈妈一起搜集更多的中国结的图片,带到幼儿园和小朋友一起分享,并能够说出自己带来的中国结的图片名称,有哪些含义等。
2、教师还可以组织一节美工课,制作中国结。老师可以教幼儿们制作简单的中国结。老师和幼儿一起将制作好的中国结挂在教室里装扮教室。
活动反思:
中国结是我们中国特有的民间手工艺术品,它美丽神奇,丰富多样,蕴涵着美好的意义。在民族文化共享的今天,中国结也走上了世界文化的行列,深受大家的喜爱,国内国外都有它的影迹,它是我们民族的骄傲。新《纲要》中提到,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民族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培养理解尊重及热爱的情感。
篇11:《国旗国旗红红的哩》教案
设计意图
音乐是表现情绪、情感的最好方式。想让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寻找合适的歌曲教材是至关重要的。歌曲《国旗红红的哩》旋律优美、内容生动,描述了孩子观看国旗时激动的心情,是很好的教育爱国素材。
大班幼儿逻辑思维虽然已开始萌芽,但主要的思维方式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所以本次活动我将让幼儿通过多种感官通道,运用多媒体图谱的手段,充分让幼儿感受和欣赏音乐,激发幼儿的爱国情感。
活动目标:
1.熟悉旋律并学唱歌曲,尝试唱准连音与休止符。
2.感受乐曲中跳跃的唱法,萌发尊敬、热爱国旗的`情感。
活动准备:
1.课前组织幼儿参加升旗仪式。
2.国旗一面。
3.音乐磁带或CD。
活动重难点:
学唱歌曲,并能唱准连音与休止符,感受乐曲中跳跃的唱法。
活动过程:
一、引题,激起幼儿的兴趣。
出示国旗。
教师:这是什么?是什么颜色的?上面有什么?(幼儿观察国旗后讨论回答。)
教师:中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五星红旗代表着中国。小朋友要尊重它、热爱它。今天我们就把自己对国旗的喜爱用歌曲唱出来,好不好?
二、欣赏歌曲。
1.熟悉曲调,感受歌曲的情感。
教师:歌曲的名称是什么?
教师:你听了歌曲有什么感觉?(激动、振奋、自豪。幼儿可多次倾听,并伴以身体动作,如拍手等,以熟悉曲调)
教师:你觉得这首歌什么地方听起来很特别?为什么?(红红的哩、高高的哩、黄黄的哩、甜甜的哩。引导幼儿发现每个乐句句末叠词的唱法,体现对国旗的热爱之情。)
2.熟悉理解歌词。
再次倾听教师范唱。教师:你喜欢歌曲里的哪句话?
根据幼儿的回答再次范唱歌曲。教师要突出前半句连贯,后半句跳跃的唱法。
教师:为什么小朋友心里会甜甜的呢?(引导幼儿尊敬,热爱国旗的情感。)
三、学唱歌曲。
1.教师带唱歌曲。
教师:我唱前半句,你们唱后半句,要唱出对过期的热爱,好不好?列如:教师唱“国旗国旗”,幼儿接“红红的哩”。
师幼交换接唱部分。
2.幼儿子自主跟唱歌曲。
教师:我们一起来唱这首好听的歌曲吧!你可以轻轻地跟唱,慢慢地把它学会。等你学会了就可以逐渐把声音唱歌响亮。
教师根据幼儿的情况选择范唱的次数,要及时用语言鼓励、提示幼儿唱出前半句连贯、后半句跳跃的感觉。
3.学唱休止符部分。
教师:请你仔细听老师是怎么唱“哩”的。
教师有重点地范唱,幼儿学唱休止符部分。(引导幼儿唱准符点、休止符和顿音。)
4.引导幼儿以多种形式演唱歌曲。
如分组唱、表演唱。(可请幼儿伴以动作,但仍以唱歌为主)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收集一些认识的外国国旗。
活动反思:
当教育活动进行过程中,师幼的交流出现尴尬局面时,有许多原因,首先,教师预先的设计不吸引孩子,幼儿不能将自己的兴趣点融如其中;教育内容中有部分内容幼儿不能理解,所以教师一定要研究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使教材符合幼儿的实际能力和研究特点。
因此,教师在教育活动进行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要有及时解决的能力,并且能在预想活动设计的基础上,随机调整适合幼儿、适合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
篇12:《红红的苹果》小班教案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团纸球的方法装饰苹果,发展幼儿的手部动作。
2、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3、感受作品的美感。
4、感受色彩对比。
活动准备:
画有苹果轮廓图片、大树2棵、固体胶水、皱纹纸条、筐若干。
活动过程:
1、歌曲导入,请幼儿大胆说一说。
T:果园里的苹果都熟了,我们一起去摘吧。(师幼一起唱歌)
哇!摘了这么多的苹果。
你们喜欢吃苹果吗?
2、出示大树,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
T:那苹果长什么样子的啊?
(圆圆的,大大的,红红的。)
苹果长在哪里的呀?
对了,长在树上的。看,这里有两棵大苹果树,可是上面有没有苹果啊?
(没有)
没关系,老师来变一个红红的大苹果。
我变,我变,我变变变,瞧!(出示苹果粘贴画)
你们想不想也来变啊?
3、出示空白苹果图片,教师讲解示范操作步骤。
T:这也是一个苹果,哪个苹果好看啊?
那我们把这白白的苹果穿上一件好看的衣服吧!
先请小朋友们拿一张纸片,把它放在手心里,压一下,团起来,就像做汤圆一样。
一起和老师来做做看。(幼儿空手跟老师模仿)
好了,一个纸球做完了。然后把胶水的帽子打开,放在筐筐里,拧出一点胶水,把团好的纸球粘上胶水,放在苹果身上白白的地方。
粘在苹果的哪里?里面还是外面?记得小手要用力按一下哦!
我们再多做一些纸球,把苹果白白的地方全部填满了。
用完胶水,记得要把帽子盖好了哦!
这样,一个红红的大苹果就做好了,我们把它送给果树妈妈吧。
现在请你们轻轻抱起椅子,去变吧!
4、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作品展示。
T:请把变好的苹果都送给果树妈妈,然后快回去坐好。
6、小结。
教师以鼓励幼儿为主,让他们感受活动的乐趣。
教学反思:
幼儿美术活动,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术媒介把它表现出来的操作活动。
【《红红的年》教案】相关文章:
2.年的教案
10.江南逢李龟年教案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