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长城教学设计
“滴水秋天”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人教版四年级上长城教学设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人教版四年级上长城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长城》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设计思想:
作为一名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做到精讲多练,把课堂的自主权交给学生,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积极倡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学习方法。本课教学设计我是本着以读为主,以练为辅的教学理念进行构思。四年级的学习过程是逐渐从中年级过度到高年级的过程,学生的思维发展迅速,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时,采用了以读贯穿全文,边学边练的学习方式有效地巩固学生对知识的识记深度,通过小组讨论、汇报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学习中掌握知识点,在课堂上攻破难点。设计本课时,我还着重考虑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积累,通过分析学习本课的知识点,提高读文赏词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从而更好地完成新课标理念下的三维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教材分析:
《长城》是小学四年级人教版第八册第四单元第1课的第2课时的教学。这是一篇看图学文,这篇看图学文由两幅长城的彩图和一篇短文紧密配合,赞美了长城的雄伟气魄,歌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能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楚,其中最后一个自然段“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概括了全文内容,是全文的总结段。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生字,理解新词,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内涵;
3、知道长城,了解长城的结构。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看图,,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及概括能力;
2、通过感知长城的雄伟高大、坚固,提高学生分析课文和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建造方面取得的成就,进一步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2、通过感知长城的雄伟高大、坚固,了解长城的结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求是精神,培养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雄伟的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任务分析:
⒈、起点能力:学生在学习《长城》之前已经学过了《颐和园》、《赵州桥》这两篇同样是描写文化古迹的文章。三篇文章在写法上具有共同点,因而具备了学习这类课文的基本的方法和能力。
⒉、终点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长城有了一个比较深刻的了解,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能和力量。自主学习的能力得以进一步加强,观察和思维能力得以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得以进一步发展。
⒊、教学目标类型:目标1属于陈述性知识学习;目标2、3属于智能技能学习。
▲课前准备:
师:课件。
生:让学生收集关于长城的各种图片和传说故事。
▲学习者特征分析:
1、一般特征:
本课教学对象是大通县元树尔小学四年级学生,学生的求知欲强,学习热情高,对于学习《长城》兴趣极浓。但由于学生所处环境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水平相对比较落后,缺少课外读物,没有上网收集资料的条件,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较差。
2、学生的入门能力: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阅读能力,能通过朗读课文,并对语文的学习产生了比较浓厚的学习兴趣。
3、学习风格:
本课教学设计我是本着以读为主,以练为辅的教学理念进行构思。四年级的学习过程是逐渐从中年级过度到高年级的过程,学生的思维发展迅速,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时,采用了以读贯穿全文,边学边练的学习方式有效地巩固学生对知识的识记深度,通过小组讨论、汇报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学习中掌握知识点,在课堂上攻破难点。我还着重考虑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积累,通过分析学习本课的知识点,提高读文赏词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教学过程:(目标实施过程)(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整体感知
1、板题: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长城》一课。
2、欣赏图片:学习课文前,我们先来欣赏长城的景观。(PPT)
3、谈感受:欣赏了图片,你有什么感想呢?
4、激趣:长城--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儿女的骄傲。你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评价一下长城吗?(学生说)
二、精读课文,加深认识
(一)齐读句子
1、读(PPT: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2、质疑:从哪儿可以看出长城的气魄雄伟呢?
(二)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自由读1.2自然段,思考问题:从哪儿可以看出长城的气魄雄伟呢?
2、交流汇报:
(1)长--(PPT)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长城)比作(长龙)。(PPT图)理解“蜿蜒盘旋”:随山势而走向--一万三千里:这里运用了(数字说明),山海关在河北省,是长城的起点,嘉峪关在甘肃省,是长城的终点。(PPT)长城经过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北京、河北等省市,全长一万三千多里。
(2)(PPT第一自然段)齐读:你能读出这样磅礴的气势吗?
(3)过渡:远看长城如长龙,那么,近看长城,又有什么特点呢?
(4)高大坚固--建筑材料:巨大的条石、城砖筑成--宽:五、六匹马可以并行--高大:两米多高的垛子--坚固:城台(屯兵和传递信息)、垛子、瞭望口、射口
3、小结:学习了1.2自然段,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自由发言)
4、齐读:把这种雄伟的气势读出来。
(三)烘托高潮,体会情感
1、过渡: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作者浮想联翩,谁来读读第3自然段(指名读)。
2、作者想到了什么?(劳动人民)
3、(PPT)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建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1)此句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2)找出句子中的动词:站、踏、扶--说明作者已经身临其境到了长城。
(3)站在长城上,想起了(劳动人民),此时此刻,作者内心充满了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4)小结:对啊,作者被长城的雄伟气魄震撼了,民族自豪感与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油然而生。
4、(1)问:在没有火车汽车、起重机的情况下,劳动人民是怎样搬运材料修建长城的?--(一步一步地抬上陡峭的山岭)
(2)这可是两三千斤重的巨大条石呀,劳动人民是那么的艰辛呀。
(3)请读句子:(PPT)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4)思考、交流:(PPT)
※ “多少”表示(无数)。
※ 劳动人民为了修建长城付出了(血汗和智慧)。
※ “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突出了(长城之长)。
※ “才”在这里表示长城的建成是(很不容易)。
※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无限赞叹)之情。
(5)小结:在如此落后的条件下,劳动人民却能修建出这气魄雄伟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长城,你想对劳动人民说什么呢?(自由发言)
(6)让我们闹喊对劳动人民的敬意,再读读这句话。(齐读)
(四)整体把握课文,升华认识
1、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自由发言)在当时极其落后的条件下,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完成这工程浩大,气魄雄伟的长城,怎能不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
2、请大家一起读这句话。
(PPT)--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三、总结板书:
气魄雄伟的长城是劳动人民的血汗与智慧的结晶,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这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呀。
四、课外拓展:
1、搜集一些有关长城的故事、传说和图片资料,进行交流。
2、搜集我国的文化遗产资料,了解我国伟大的文化遗产,丰富自己的知识。
▲实践后的反思:
整节课下来,觉得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对于课文的激情得到了比较充分的调动。
远看长城引导学生体会长城的气魄雄伟,我是从长城的长和姿态两个部分入手,运用课件展示长城的图片,这个环节的教学真正让学生体会到了长城就像一条气魄雄伟的长龙,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到了近看长城一部分,我设计了课件从长城条石的大,长城的宽,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的雄伟壮观去感受长城气魄雄伟,在了解长城的构造特点的同时让学生画、说出来,加深了印象。使学生深刻感受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学生的体会真实、深切。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长城为什么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这是重难点时,采用竞赛形式,学生分组讨论的方法,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流程:(下页)
课堂学习成果评价量表
班别______ 姓名: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
评价项目 评 价 标 准 等级(权重)分 自评 小组评 教师评
优秀 良好 一般 较差
知
识
与
技
能 边读书边想像画面,联系上下文能准确体会白线,白色战马的 含义以及所用的修辞手法。 26 8 3 1
了解本文的写作特点。 26 8 3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背诵课文。 26 8 3 1
过
程
与
方
法 通过看图、学文,运用学生讲、读、画、表演等,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0 10 6 2
情
感
态
度 结合观察图画,在读中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和想象能力。 20 10 6 2
通过观察和诵读帮助学生体会观潮的神奇有趣,将图文融为一体,在美的意境中启发想像,激发爱国情感 20 10 6 2
课堂调查: 口头说出你在学习本节课时所遇到的困难,向教师提出较合理的教学建议。 12 15 7 4
我这样评价我自己:
伙伴眼里的我:
老师的话:
注:1.得分为自评、互评、教师评总分之均值;
2.“我这样评价我自己”、“伙伴眼里的我”以及“老师的话”都是针对课堂学习情况的概括性评判和描述。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量表(20分)
项目 A级 B级 C级 个人评价 同学评价 教师评价
认真 上课认真听讲,作业认真, 参与讨论态度认真 上课能认真听讲,作业依时完成,有参与讨论 上课无心听讲,经常欠交作业,极少参与讨论
积极 积极举手发言,积极参与讨论与交流,阅读完了 能举手发言,有参与讨论与交流 很少举手,极少参与讨论与交流
自信 大胆提出和别人不同的问题,大胆尝试并表达自己的想法 有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并作出尝试 不敢提出和别人不同的问题,不敢尝试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善于与人合作 善于与人合作,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能与人合作,接受别人的意见 缺乏与人合作的精神,难以听进别人的意见
思维的条理性 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解决问题的过程清楚,做事有计划 能表达自己的意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条理性差些 不能准确在表达自己的意思,做事缺乏计划性,条理性,不能独立解决问题
思维的创造性 具有创造性思维,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独立思考。 能用老师提供的方法解决问题,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和创造性 思考能力差,缺乏创造性,不能独立解决问题
我这样评价自己:
伙伴眼里的我:
老师的话:
注:1.本评价表针对学生课堂表现情况作评价,用于课堂中评价
2.本评价分为定性评价部分和定量评价部分
3.定量评价部分总分为100分,最后取值为教师评、同学评和自评分数按比例取均值
4.定性评价部分分为“我这样评价自己”、“伙伴眼里的我”和“老师的话”,都是针对被评者作概括性描述和建议,以帮助被评学生的改进与提高。课外作业量化评分表(40分)
小组成员互评表
编号 题目 成员1 成员2 成员3 成员4
1 在大部分时间里他(她)踊跃参与,表现积极。
2 他(她)的意见总是对我很有帮助。
3 他(她)经常鼓励/督促小组其他成员积极参与协作。
4 他(她)能够按时完成应该做的那份工作和学习任务。
5 我对他(她)的表现满意。
6 他(她)对小组的贡献突出。
7 如果还有机会我非常愿意与她(他)再分到一组。
8 对他(她)总体上是喜欢的。
[《长城》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篇2:四年级上长城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长城》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的课文,也是一篇看图学文。这篇看图学文由两幅长城的彩图和一篇短文紧密配合,赞美了长城的雄伟气魄,歌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能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楚,其中最后一个自然段“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概括了全文内容,是全文的总结段。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了解长城的概貌、构造、历史等。
2、智能目标:
①指导学生图文对照,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良好的观察习惯。
②读懂课文,理解每段话的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3、情感目标:通过读文讨论,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
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良好的观察习惯。
设计理念 :
本课的教学设计,是以“情感”为纽带,以学生互动为主线,让古老的长城永驻师生心中。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读读看:
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 ―以色列前总统拉宾 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从未见过类似的杰作。
―俄罗斯原总统叶利钦
2、师:这三位重量级人物所说的三句话中出现最多的词语是什么?生:伟大。
3、导语:是啊!这伟大的长城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它和意大利的比塞塔、埃及的金字塔,都是举世闻名的伟大建筑。因此,长城吸引着许多中外游客,大家都想饱览一下长城的壮丽风光,欣赏一下长城的建筑艺术,得到美的熏陶和享受。你们谁游览过长城?想不想去观赏一番?今天我们继续我们未走完的长城之路。
4、板书课题:长城
二、方法指导:体会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
1、观察长城彩图,了解图意,学会观察方法(幻灯片打出与课本一样的两幅彩图)。
2、师:这两幅图都有长城,我们应该先观察哪一幅?为什么?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读文看图、看图读文:
1、欣赏一组长城远景图(多媒体出示)
2、师:说说这一组彩图与文中哪个段落相对应?你是怎么知道的?(生:与第一自然段相照应)
3、师:把能说明长城特点的词句找出并且读出来,远看长城它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生:像一条长龙(长、大、弯)
(二)读文解图、认识长城
1、欣赏一组长城近景图(多媒体出示)
2、师:这一组彩图所体现的是第几段的内容?观察点有什么变化?突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生:与第二自然段相照应,突出了高大、坚固的特点。
3、师:哪些词语描写了长城的备战设施?请读出。
4、说说看:多媒体出示城墙垛子合成台的图片,让学生说出哪个是“射口、?t望口和城台”?
(三)走上长城、体验伟大
1、出示图片。师:作者站在长城上联想到什么?(学习第三自然段)
2、师:作者为什么会“很自然”地联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课文里那一句话在感叹民工的辛苦与伟大?生:略(见课文)
3、学生齐读第三自然段。师:此时此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
四、升华主题
1、师:作者最后是如何评价长城的?
生: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2、师: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生答师归纳:作者为长城这一世界历史奇迹感到激动、自豪;对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能表达了赞美、敬佩之情;对伟大祖国表现了热爱之情。
3、生齐读最后一段。
五、抒发情感
1、欣赏一组长城图片(多媒体出示)
2、师:长城以被写进国歌之中,更融进了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之中。他像一座宝贵的历史丰碑,闪烁着中华民间族的文明和智慧的光彩,它是中华民族的根,他是中华民族的魂,他是中华民族坚韧、不屈不挠的意志。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奇迹,吸引了千千万万的游人,它永远是我们民族的象征,是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3、生边欣赏歌曲《长城长》,边畅谈。
六、师总结谈话
长城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在当今时代,它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毛泽东主席曾经在他的词中写到:“不到长城非好汉”,抒发了一种豪迈的英雄气概。同学们以后有机会可以亲自去感受一下长城的雄伟壮观!
七、作业
写一篇长城导游词
篇3:四年级上册《长城》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长城》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作为一名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做到精讲多练,把课堂的自主权交给学生,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积极倡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学习方法。本课教学设计我是本着以读为主,以练为辅的教学理念进行构思。四年级的学习过程是逐渐从中年级过度到高年级的过程,学生的思维发展迅速,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时,采用了以读贯穿全文,边学边练的学习方式有效地巩固学生对知识的识记深度,通过小组讨论、汇报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学习中掌握知识点,在课堂上攻破难点。设计本课时,我还着重考虑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积累,通过分析学习本课的知识点,提高读文赏词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从而更好地完成新课标理念下的三维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教材分析:
《长城》是小学四年级人教版第八册第四单元第1课的第2课时的教学。这是一篇看图学文,这篇看图学文由两幅长城的彩图和一篇短文紧密配合,赞美了长城的雄伟气魄,歌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能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楚,其中最后一个自然段“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概括了全文内容,是全文的总结段。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生字,理解新词,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内涵;
3、知道长城,了解长城的结构。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看图,,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及概括能力;
2、通过感知长城的雄伟高大、坚固,提高学生分析课文和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建造方面取得的成就,进一步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2、通过感知长城的雄伟高大、坚固,了解长城的结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求是精神,培养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雄伟的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任务分析:
⒈、起点能力:学生在学习《长城》之前已经学过了《颐和园》、《赵州桥》这两篇同样是描写文化古迹的文章。三篇文章在写法上具有共同点,因而具备了学习这类课文的基本的方法和能力。
⒉、终点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长城有了一个比较深刻的了解,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能和力量。自主学习的能力得以进一步加强,观察和思维能力得以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得以进一步发展。
⒊、教学目标类型:目标1属于陈述性知识学习;目标2、3属于智能技能学习。
▲课前准备:
师:课件。
生:让学生收集关于长城的各种图片和传说故事。
▲学习者特征分析:
1、一般特征:
本课教学对象是大通县元树尔小学四年级学生,学生的求知欲强,学习热情高,对于学习《长城》兴趣极浓。但由于学生所处环境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水平相对比较落后,缺少课外读物,没有上网收集资料的条件,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较差。
2、学生的入门能力: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阅读能力,能通过朗读课文,并对语文的学习产生了比较浓厚的学习兴趣。
3、学习风格:
本课教学设计我是本着以读为主,以练为辅的教学理念进行构思。四年级的学习过程是逐渐从中年级过度到高年级的过程,学生的思维发展迅速,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时,采用了以读贯穿全文,边学边练的学习方式有效地巩固学生对知识的识记深度,通过小组讨论、汇报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学习中掌握知识点,在课堂上攻破难点。我还着重考虑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积累,通过分析学习本课的知识点,提高读文赏词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教学过程:(目标实施过程)(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整体感知
1、板题: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长城》一课。
2、欣赏图片:学习课文前,我们先来欣赏长城的景观。(PPT)
3、谈感受:欣赏了图片,你有什么感想呢?
4、激趣:长城--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儿女的骄傲。你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评价一下长城吗?(学生说)
二、精读课文,加深认识
(一)齐读句子
1、读(PPT: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2、质疑:从哪儿可以看出长城的气魄雄伟呢?
(二)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自由读1.2自然段,思考问题:从哪儿可以看出长城的气魄雄伟呢?
2、交流汇报:
(1)长--(PPT)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长城)比作(长龙)。(PPT图)理解“蜿蜒盘旋”:随山势而走向--一万三千里:这里运用了(数字说明),山海关在河北省,是长城的起点,嘉峪关在甘肃省,是长城的终点。(PPT)长城经过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北京、河北等省市,全长一万三千多里。
(2)(PPT第一自然段)齐读:你能读出这样磅礴的气势吗?
(3)过渡:远看长城如长龙,那么,近看长城,又有什么特点呢?
(4)高大坚固--建筑材料:巨大的条石、城砖筑成--宽:五、六匹马可以并行--高大:两米多高的.垛子--坚固:城台(屯兵和传递信息)、垛子、瞭望口、射口
3、小结:学习了1.2自然段,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自由发言)
4、齐读:把这种雄伟的气势读出来。
(三)烘托高潮,体会情感
1、过渡: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作者浮想联翩,谁来读读第3自然段(指名读)。
2、作者想到了什么?(劳动人民)
3、(PPT)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建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1)此句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2)找出句子中的动词:站、踏、扶--说明作者已经身临其境到了长城。
(3)站在长城上,想起了(劳动人民),此时此刻,作者内心充满了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4)小结:对啊,作者被长城的雄伟气魄震撼了,民族自豪感与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油然而生。
4、(1)问:在没有火车汽车、起重机的情况下,劳动人民是怎样搬运材料修建长城的?--(一步一步地抬上陡峭的山岭)
(2)这可是两三千斤重的巨大条石呀,劳动人民是那么的艰辛呀。
(3)请读句子:(PPT)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4)思考、交流:(PPT)
※ “多少”表示(无数)。
※ 劳动人民为了修建长城付出了(血汗和智慧)。
※ “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突出了(长城之长)。
※ “才”在这里表示长城的建成是(很不容易)。
※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无限赞叹)之情。
(5)小结:在如此落后的条件下,劳动人民却能修建出这气魄雄伟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长城,你想对劳动人民说什么呢?(自由发言)
(6)让我们闹喊对劳动人民的敬意,再读读这句话。(齐读)
(四)整体把握课文,升华认识
1、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自由发言)在当时极其落后的条件下,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完成这工程浩大,气魄雄伟的长城,怎能不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
2、请大家一起读这句话。
(PPT)--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三、总结板书:
气魄雄伟的长城是劳动人民的血汗与智慧的结晶,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这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呀。
四、课外拓展:
1、搜集一些有关长城的故事、传说和图片资料,进行交流。
2、搜集我国的文化遗产资料,了解我国伟大的文化遗产,丰富自己的知识。
▲实践后的反思:
整节课下来,觉得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对于课文的激情得到了比较充分的调动。
远看长城引导学生体会长城的气魄雄伟,我是从长城的长和姿态两个部分入手,运用课件展示长城的图片,这个环节的教学真正让学生体会到了长城就像一条气魄雄伟的长龙,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到了近看长城一部分,我设计了课件从长城条石的大,长城的宽,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的雄伟壮观去感受长城气魄雄伟,在了解长城的构造特点的同时让学生画、说出来,加深了印象。使学生深刻感受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学生的体会真实、深切。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长城为什么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这是重难点时,采用竞赛形式,学生分组讨论的方法,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篇4:四年级上册《长城》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要求:
1 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体会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 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
如何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观察顺序和写作思路。{难点}
教具准备:
鹏博士软件、中国地图。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默读本组“导读”,了解本组内容,明确训练要求。
二、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见过长城吗?长城给你的印想怎样?[请同学们自由发言]
2、长城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体现了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学了这篇课文从内心深处来体会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板书课题]
三、检查预习:
1、仔细看图,说说你从两幅图上各看到了什么?拍摄点分别在哪里?
2、找出两幅图对应的自然段,想一想其它自然段分别写的是什么?
3、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不理解的地方画下来。
四、图文对照学习课文[出示鹏博士软件的图片]
1、指名读课文的第一段,画出描写长城的句子,说说用什么方法写的?
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结合图,体会远看长城的样子。
教师小结:描写长城的样子使用比喻、数字说明、太空拍摄的照片来描述的。
2、默读课文第二段,说说长城的近景及长城的建造特点。[板书:略]
思考:从哪里看出长城高大坚固、结构合理的?
[1]建筑材料:巨大的条石和城砖
[2]城墙顶上:很宽,可以五六匹马并行
[3]城台:每个三百米就有一座,用于屯兵和传递信息
3 指名读课文的第三段。
思考:作者站在长城上想到了什么?
你从哪里看出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艰辛呢?
4 齐读最后一段,想一想: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五、朗读全文,学生质疑问难
课后小记:
板书设计:
远景:像一条长龙
城墙——————很宽
近景:高大坚固垛子——————瞭王口、射口
城台———————互相呼应
长城联想:凝结着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历史地位:伟大奇迹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长城的结构特点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长城的?
3、学习了课文,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4、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巩固练习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万里长城像( ),在崇山峻岭之间( ),她高大( ),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 )。长城是由( )建造的,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 )和( )。
2、给生字注音组词
3、抄写课后生词
4、比较句子,把想到的说给同学们听。
[1]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结成万里长城。
[2]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5、背诵课文的第一、而自然段
三、课外阅读有关长城的书籍
篇5:四年级上册《长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教学难点: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观世界遗产,走进世界之最“墙”
(课件播放“世界遗产”图片,老师配乐简介。)
同学们,为了保护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全世界最突出的自然和文化景观评为“世界遗产”,编成了《世界遗产名录》。现在看到的是来自不同国家的“世界遗产”。截至7月,我国已有29处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文化遗产共21处,自然遗产共4处,自然文化遗产共4处。在这组单元里,我们将随着课文去观赏我国的“世界遗产”
有一个名字被翻译成了英文──thegreatwall。是的,这就是长城!翻开英语字典,great的意思是伟大的,那么究竟这令全世界人民叹为观止的长城有何魅力,成为中华民族一颗永远璀璨的明星?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长城》。(板书课题)让我们带着各自不同的情感齐读课题。(长城)
观中国长城,荡起中华儿女情
1.温暖课题,以情入文
同学们,在奥运会的开幕式上,一轴画卷展开了古老灿烂的中国文化。那蘸着浓厚香墨的毛笔,仿佛在感怀着古老的中国字源远流长。今天同学们手里拿着虽然不是毛笔,但不变的是,我们仍是有着悠长文明历史国度下的炎黄子孙!我们是中国人,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文翻到83页,在课文的空白处端端正正、恭恭敬敬地写下“长城”这两个字。
老师看到同学们今天的字好像都写得很仔细、很工整。你的心里在想什么?(……)
好,老师已经感觉到同学们高涨的热情,让我们再次带着这样饱满的深情齐读课题。
2.自由朗读,解决生字
请同学们保持这样的热情,朗读全篇课文。要学会读书,在不懂的地方用铅笔划上记号。
(课件出示:朗读要求:请同学们保持这样的热情,朗读全篇课文。要学会读书,在不懂的地方用铅笔划上记号。)
课件出示:
⑴解决上面生字读音
血
①xiě用于口语,例如:流血了吐血了血淋淋一针见血
②xuè用于书面,例如:血缘血气方刚血液血本
⑵理解难理解的词(先请同学交流有哪些不懂的词语)
垛子:墙上向外或向上突出的部分。瞭望口:指齿形墙凹下去的部分。
射口:指齿形墙上用来射箭的洞。
崇山峻岭:高而险峻的山岭。蜿蜒:(山脉)弯弯曲曲地延伸。
盘旋:山路曲折。屯兵:驻扎军队。堡垒:做防守用的坚固建筑物。
陡峭:(山势等)坡度很大,直上直下的。
⑶选词填空,整体感知
长城像一条长龙,在之间()()。它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有方形的()和( ),城墙顶上的城台是( )的( )。多少劳动人民的( )和( ),才( )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这样( )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齐读。
3.俯瞰长城,感受“城”长
(课件图片浏览:长城全景)
远看长城,你看了什么?(长)课文里说?指多名同学反复读(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我们都看了长城──齐读。
长龙有头有尾,长城再长也有尽头?它的两个头在哪儿?(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课件出示地图)师边演示边读(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里,对吗?)(不对,是一万三千多里)一个多字你有什么启发?(说话、写作、描写、读书的精确性)请同学们以后读书也要仔细。
请允许我把说错的话再说一次: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4.观赏长城,认识长城
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今天我们不从山海关出发,也不从嘉峪关出发,我们从北京出发,一起去近距离的观赏这历史的遗物。
⑴组织朗读,交流“观赏”
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读完以后我们一起来交流“你观赏到了什么?”
从北京出发,不过一百多里就来到长城脚下。这一百多里真是漫长啊,可是为什么作者说“不过一百多里”呢(对比长城,一百多里的路程实在是太短了)于是耐着性子吧,终于来到了长城脚下!此时你的心情怎么样?(激动)你激动地迫不及待地登上了长城,你观赏到了什么?
观赏:
①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
②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③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
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同学们观赏之后,印象最深的是什么?(高大坚固,有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城墙)
刚才有同学说“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城台是什么时候屯兵的堡垒?打仗现在还打吗?那么什么时候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古代)有多古?追溯到秦始皇最初建造长城,到眼前由明朝修缮过的长城,我们的长城真是历史悠久了!长城保存到现在,此时我们不禁由衷地赞叹到:长城啊,你真是(高大坚固)!
课件出示:
长城啊,你真是(高大坚固)!当我吃力地踏上城墙,走在十分平整的方砖上时,当我吃力地沿着城墙上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时,当我在垛子前方形的(瞭望口)驻足时,当我蹲下身抚摩(射口)时,我若有所思地扶着墙上的条石缓缓起身……
“我”在想什么?(是谁建筑了这万里长城、他们是在怎样建造而成的)这些想法这些疑问,是你们站在长城上,情不自禁,不由自主──很自然地想到的!
第二课时
5.智慧结晶,长城永存
同学们啊,作者此刻的心情和你们一样吗?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作者一站,一踏,一扶,想起了什么?(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而且是?(很自然的)想起了劳动人民来。
课件出示:
当我吃力地踏上城墙,走在十分平整的方砖上时,当我吃力地沿着城墙上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时,当我在垛子旁、在方形的(瞭望口)驻足时,当我蹲下身抚摩(射口)时,我若有所思地扶着墙上的条石缓缓起身,很自然的,我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远方,蜿蜒的长城看不到尽头,俯视,是险峻的山岭,我疑惑……
疑惑什么?(是怎样修筑的)是怎样修筑的?
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抬上山岭的是什么?(条石)是怎样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是谁把这样重的条石抬上山岭的?(劳动人民)劳动人民是靠什么把一块有两三千斤重的条石抬上山岭的?(就靠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劳动人民又是怎样单靠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把一块有两三千斤重的条石抬上山岭的?(一步一步)同学们,他们这样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把一块有两三千斤重的条石抬上的是怎样的山岭啊?(陡峭的是山岭)
是的,正是陡峭的山岭(课件出示:陡峭的长城)。望着陡峭的山岭上平整的方砖,此刻你在想什么?(……)
孩子们,老师仿佛听到劳动人民急促的喘气声了,我们为他们捏了把汗,读(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那样急促的喘气声,被巨大的条石压得沉闷了,读(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那样沉闷的喘不过来的气息被紧紧压在胸口了,读(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那样难受的气息憋在胸口,沉重的条石死死嵌进了肩膀上的皮肤,无法动弹无法喘气了,读(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条石滚落下了陡峭的山岭,整个山岭回荡着他凄厉的惨叫声,鲜血染红了条石,他的同伴麻木地从他的尸体上艰难地抬起条石,读(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是的!麻木!每天,每分,每秒,都有无数的同伴在这样的“一步一步”中不幸身亡。孩子们,这时候,你们站在这长城上,想着什么?(……)
孩子们,几千年过去了,而为了建筑长城的劳动人民的鲜血却永远都渗在了我们足下的方砖与手扶着的条石上。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这样的自然现在是我们疲惫回忆下不由自主的喟叹而产生的!我们喟叹──读: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课件出示:
站在(劳动人民洒过鲜血的)长城上,踏着脚下(劳动人民洒过鲜血的)的方砖,扶着(劳动人民洒过鲜血的)墙上的条石,我们应该为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肃然起敬!(全体起立,播放乐曲,朗读“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读写结合: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我仿佛看见……我仿佛听见……
于是,我赞叹到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于是,我赞叹到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于是,我赞叹到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于是,我赞叹到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篇6: 四年级《长城》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学习第五单元——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长城》这篇课文是看图学文,除了认识长城是我国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外,还要学习按顺序、有重点、抓特点进行观察,即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以及学习在观察中展开想象。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让学生品味语言的过程中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自己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想象。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
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完成目标1.2;第二课时完成目标3.
教学重点:
第一课时重点是图文结合,感受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第二课时重点围绕“伟大的奇迹”,展开联想,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第一课时难点是学习按顺序、有重点、抓特点进行观察,进行表达。第二课时难点是想象建造长城的艰难,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对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准备:
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搜集长城相关资料,教师准备长城的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单元导入,揭题。
1、谈话,激发兴趣
幻灯片:“世界遗产”
提问:你怎么理解这个词语?交流后提出学习任务:阅读语文书第81页,把答案画上横线。
2、主题导入
今天我们就进入第五单元的学习,学习我国的“世界遗产”。第一篇文章介绍的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后板书课题:长城。
3、齐读课题。长城有什么突出的特点,会被列入“世界遗产”?观察课文插图寻找答案。
二、观察插图,学文。
1、学习观察顺序
提问:书中的两幅插图,为什么拍出的效果不同?拍摄者想告诉我们什么信息呢?
引导学生观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点不同,观察到的内容也不同。
教师板书:按顺序。
2、补充问题。
幻灯片出示:远看长城,你看到了什么?
在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要抓住主要事物,有重点去观察,还要抓住事物的特点。
预计学生观察结果:(长、弯弯曲曲、崇山峻岭)
3、文中第几段对这幅图进行了描写?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让学生明确写文章也要有一定的顺序。
4、男女生分别朗读第一段。思考:课文是如何把自己的观察结果写出来的?作者写清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不仅写出了长城很长,修筑在崇山峻岭之间,弯弯曲曲的样子,还写出了长城的起止点,具体长度。
教师可通过幻灯片出示地图上长城跨越各个省市的图片,加深理解。也可以通过换把13000里换算成650万米,联系学生课间操跑过的路程1000米,用时4分钟,告知学生跑完长城需要我们连续不断奔跑47小时。
5、再次默读第一段,思考:这样的描写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教师板书:打比方列数字长气势雄伟
6、小结后过渡:语言的魅力来自于表达的技巧。咱们的汉语,简简单单一个字词都有着丰富的含义。这个建筑之所以被成为“长城”,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引导学生名字的由来一方面是因为它的长度,另一方面是因为它是城墙。
7、从“墙”字入手,了解长城的设计巧妙。
提问:我们身边都有哪些墙?在纸上用简单的图形表示。长城的墙是什么样的?观察第二幅图,用简单的图形表示。并说说自己画的内容。
再次引导学生观察要抓住抓住事物的特点,画出长城与我们家的围墙的不同点来。
8、课文哪个段落对长城的设计做了具体介绍?请读一读,比较自己的描述,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文章不仅按顺序写清了长城的构造,还把设计的好处也写了出来。
9、小结:要求学生默读第一、二自然段的学习,思考:这课的学习让你们对长城有了什么新的认识?请用上“不仅------还-----”这对关联词语练习说话。
10、设置悬念:长城被评为世界遗产,不仅仅是因为它高大坚固、气势雄伟、设计巧妙,还因为什么?下一节课揭示谜底。
三、布置作业,练习表达。
1、谈话导入:回顾课文,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把长城的特点介绍给我们的?
2、学生小结:由远到近、打比方、列数字(按顺序抓特点)
3、创设情景:文明校园申报需要大家说说我们的校园,我们选一个校园中的景观——升旗台,进行介绍。
4、范文呈现。
校园的升旗台
进入学校大门,就看到庄严,肃穆的升旗台。
远看升旗台,在阳光照射下,旗杆闪闪发光。有风的时候,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旗杆顶端迎风招展,这让我到国家那革命烈士们付出了生命,才有我们现在的生活。
近看升旗台,往上走四个楼梯,就到了升旗台上,升旗台呈长方形,大约长十米,宽四米,是用黑色大理石做的,显得严肃、庄重。在升旗台正中间有一个正方形台子,也是大理石做的,旗杆就矗立在上面。旗杆是用不锈钢做的,比四层教学楼还要高。旗杆下面是粗的,越到上面越细。
升旗台的两边镶嵌着美丽的花坛,花坛成“S”形,花坛里有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花坛里面种着六棵笔直的桂花树,桂花树旁边种着几棵无名的紫色小树。花坛的外围种着一行四季青,春天来了比盆栽的映山红更有精神。每到八月,桂花开了,香气扑鼻,整个升旗台被香味包围着。花坛中的花都开了,让升旗台显得更加美丽。
这就是我们校园的升旗台,它像一颗明珠镶嵌在昌河小学。
【人教版四年级上长城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