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小学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文《翠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文《翠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2023-10-20 08:22:3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正斜边缘者”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9篇小学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文《翠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小学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文《翠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借鉴。

小学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文《翠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1:小学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文《翠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三单元课文《翠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翠鸟的外形特点,感受翠鸟的美丽。

2、学习作者按顺序及抓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3、理解第一、二自然段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如“小巧玲珑”等。

4、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小鸟吗?这节课(出示图片)它的名字叫翠鸟?(板书:翠鸟 )

2、你知道哪些关于翠鸟的知识呢?(课前资料交流)

(翠鸟又叫叼鱼郎、鱼狗,是我国东南部常见的候鸟,头大体小,嘴长有棱角末端尖锐,常栖息水边的树枝或岩石上……)

(看来大家对翠鸟的了解还真不少,相信你们学了课文后会有更加深入地了解。)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请同学们先自由读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字词:

a.下面老师来考考大家,这些词语你会读了吗?(指名2位,开双轨火车,擦去拼音,齐读。) 出示:苇秆 小爪 小巧玲珑 腹部 衬衫

b.谁愿意来读读卡片上的词呀?(出示:红色 橄榄色 翠绿色 浅绿色 赤褐色)

师把卡片放到黑板上,自己读读这些词语,你有什么发现呀?(这些词都表示颜色)

这些颜色你都会分辨吗?(出示有颜色的图纸,让学生选择,师标出序号)

过渡:同学们,上课要多读,多听,多想。刚才我们已经读了生字词,现在来听听课文录音,想想课文向我们介绍了翠鸟的哪些知识。

3、谁来说说课文向我们介绍了翠鸟的那些知识?

(小结:课文主要从外形、动作、住处三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翠鸟的知识。)

过渡:描写翠鸟外形的是哪几个自然段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板书:外形)

二、细读课文,挖掘含义。

过渡:找得真准,这节课我们就来仔仔细细地读读这两段。

(一)学习第一段(投影出示第一段课文)

1、谁愿意来读读第一段,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翠鸟的外形有什么特点呀?

2、(翠鸟有一双红色的小爪、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一张细长的嘴)

( 师贴图片)透亮灵活的眼睛,是一双怎样的眼睛呢?(炯炯有神,明亮……)

3、这段中有个词概括地写出了翠鸟的外形特点,你发现了吗?(小巧玲珑)

翠鸟的体形很小,身长只有15厘米,相当于大人的拳头那么大,可以停在苇秆上呢。

4、学了这一段,翠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啊 ?(小巧,可爱)

你能把翠鸟小巧、可爱的感觉读出来吗?自己读一读,指名,老师觉得如果你能把写翠鸟外形特点的词读好的话,肯定能把翠鸟小巧可爱的感觉读出来。指名,齐读。

过渡:翠鸟的外形除了小巧玲珑,还有什么特点呢?

(二)学习第二段(投影出示第二段)

1、从哪几方面来介绍翠鸟羽毛的鲜艳?(头上、背上、腹部)

2、作者是怎样描写各部分的羽毛的呢?

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

3、用喜爱、赞美的语气读好2--4句。

4、这3句话与第1句是什么关系?(点明这样的段式叫总分段式。)

三拓展延伸

[小学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文《翠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2:小学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单元:第一单元

课题:识字一

教学目标:

一 教养:

1 认识“万、复”等13个生字。会写“万、丁”等5个字。

2 认识“欠字旁”。

3 能主动积累有关春天的词语。

4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 教育:

通过学习课文和感情朗读课文,感受春天带给我们的快乐,从而热爱春天。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三 发展:

通过学习课文,培养观察能力及朗读能力。

教学重点:

1 在语言环境中识字。

2 能正确地写字。

教学难点:在语言环境中识字。

教学教程 (第一课时)

教师教法 学生学法及教学内容 媒体运用和课后小结

通过看图感受春天的美并学词识字。根据说话内容相机引出词语。 一 导入、揭题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呢?为什么?用一句话与大家分享一下,好吗?二 看图感受春天美的特点并学词识字1 看图认识并朗读词语(1) 在春天的乐园里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能用“春天到了”作为开头,把你看到的听到的告诉大家。(2) 你们从课外书上收集到了哪些描写春天的词语呢? 放课件:《春天在哪里》的音乐和图片。

教学教程

教师教法 学生学法及教学内容 媒体运用和课后小结

小组讨论动作记“舞”字简笔画记“柳”字,相机扩词。偏旁分析“复”字。记“歌”时,引导认识“欠字旁”。 (3) 赶紧把你们喜欢的词语在小组内与伙伴们交流一下,读一读,记下来好吗?(4) 读词小结2 学习生字在这八个词语里有今天要学习的13个生字。(1) 自由读字,你觉得哪些字的音要特别注意?(2) 交流(3) 从字型上看,你觉得哪些字的笔画多,难记?(4) 引导着重记“舞、柳”(5) 分小组记忆其他字。(6) 交流(7) 去掉生字的注音,打乱顺序读生字。三 书写生字读小标题1 读一读,口头扩词。2 观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你认为每个字的哪些笔画最关键?3 师范写,生评价。4 生练写,师巡视。5 展示,评价。 贴生字卡片于黑板上实物投影上展示

教学教程(第二课时)

教师教法 学生学法及教学内容 媒体运用和课后小结

指名上台说说你最满意的字或你在写字过程中体味最深的。教师指导:说说你画了什么?对春天有何希望和向往?给画取一个动听的名字。 一 检查复习1 抽读生字词卡片--生字扩词练习2 重温词语: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二 分析字型,指导写字1 生观察字的结构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2 临写。3 对照。4 评议。三 小结老师发现你们不但长了见识,而且还长大了不少,变得更细心,更懂得去帮助和鼓励我们身边的人了。四 画春天1 小组内商量可以画些什么?2 播放《春天在哪里》录音带,学生在轻快、愉悦的音乐声中,描绘心中的春天。3 展示自己的画:小组内交流--上台展示五 总结春天真是太棒了!所有的植物又重新开始生长,所有的动物都开始了新的生活,所有的孩子也都长大了。多神奇的春天呀!六 作业1 完成课后“我会写”2 把你的画给爸爸、妈妈看,说说你画了什么?让他们也来评一评。 示生字词卡片实物投影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录音带

[小学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3: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英语八年级)

年级 八年级 学科 英语 主备人 何晓燕 二次备课人

单元(章)

名称、课题 Unit1 What’s the matter?

课时划分 7 课时 教学课时 第 3 课时 总备课数 第3课时

标 知识目标: 1.New words and phrases in this period.

2Reading and writing materials.

能力目标:Reading skill.

Writing skil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Give good advice when someone needs your help.

教学重点 1. Be able to understand the passage about the accident.

2. Learn to talk about health problems and accidents and give advice by using “should/ shouldn’t”.

教学难点 1. Learn to talk about health problems and accidents and give appropriate advice.

2. Learn how to get information from the passage and train students’ reading and writing skills.

Reading practice.

Oral practice.

教法 The activity teaching method, the cooperative learning method, and the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

学法 Practice , pair work

教学准备 Ppt ,text

教 学 过 程 个 性 化 设 计

Step 1 Warming-up (about 5 minutes)

T: Greet the class as usual, then point to a student and say: You look pale. What’ s the matter? Help the student answer “I have a cold.” and give him/ her some advice like “You should drink more water”.

Show some pictures about health problems and ask students to work in pairs like this:

S1: What’s the matter?

S2: I have a …

S1: You should … (Help them use “You shouldn’t …”)

Have three pairs act out their conversations in class.

Step2 .play the tape. Read the passage. Do you think it comes from a passage or a book?How do you know?

Step3 Read the text again and check the things that happened in the story.

Step4. Discuss the questions with a partner.

Step5. Difficulties.

1. see sb. doing sth. See sb. do sth.

2. on the side of 3.go along ,go down 4. shout for help 5. what happened?

6. without thinking 7.to one’s surprise 8. expect sb. to do sth. 9.think about saving a life

10.宾语从句。 11. need to do sth. 12. agree to do sth, agree that

13.get into trouble

Step 6.Summary and Homework.(PPT)

签 阅

篇4: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和家人交流自己曾经第一次做过的事情,注意把事情经过叙述清楚,最好能谈谈自己的想法或得到的启示。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在我们成长的经历中,是不是有很多难忘的“第一次”,不同的第一次常常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有成功,有失败;有欢笑,有泪水;有满足,也有遗憾……但无论怎样,都是令我们难忘的第一次。你经历过的这些“第一次”哪些最令你难忘呢?就请你把它从记忆的深处挖掘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好吗?

二、充分准备

想:1.回忆自己印象中最深刻的“第一次”,想想事情的经过。

2.想想这件事发生时的真实感受,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说:1.练习把事情的经过说得完整有条理。

2.练习把自己的感受、感悟说得简单、精炼。

3.练习有感情地叙述“难忘的第一次”

三、小组演练

1.在小组中练习叙述“难忘的第一次”,请小组同学就表达内容、语言、语气、表情等方面提出意见,叙述者要和提意见的同学有交流。

2.吸纳同学们的意见,重新组织说话内容和语言。

四、班内交流

1.每组抽签确定一名讲述者轮流到前面讲述。

2.全班同学参与评价内容、情感、表达,纠正语病,也可以向发言的同学提出问题。

3.讲述者要及时、得体地应对同学们的意见、建议和提问。

五、总结点拨

1.小组讨论:要把“难忘的第一次”说好,该注意些什么。

2.教师点拨性小结(针对同学们的表现肯定好的见解,补充没提到的方面,提出建议。)

3.学生结合本次交流所得重新组合发言内容,练习表述清楚。

第二、三课时习作

一、明确要求

1、自读本次习作要求,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2、指名说说自己选定的内容及选定的.理由。

3、大家交流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在交流中自然总结出本次习作的训练重点。

二、习作指导

1.回想我们学过的、读过的含义深刻的,作者是怎样把其中的道理讲清楚的。(可翻阅手头资料)

2.同桌交流:准备用哪种表达方法叙述清楚要表达的内容及想法、感悟。

3.指名简要谈谈自己的习作设想或习作结构,教师和同学着情评议,让其他同学得到借鉴。(习作指导自然化)

三、自主成文

学生书写习作草稿,教师巡回提示、指导。

四、习作欣赏

1.自主到前面朗读自己的作文,并试着说出自己习作的优点,大家参与评议。

2.教师推荐巡回检查时发现的精彩语段,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3.学生自愿组合,互相寻找作文中的精彩之处。

五、习作修改

1.出示一段习作内容,集体修改。

2.回忆常规修改内容,根据同学和老师的建议在草稿上完成习作修改,要注意到错别字、不合适的标点、不通顺的语句等。

3.改完后誊抄到习作本上。

篇5: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第12课时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 出示评改标准和要求 组内交流,互改

篇6: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3 教师听取各组意见指导学生评分

课后学习:把自己改好的作文回家读给父母或朋友听。

第14课时

综合一单元的内容和涉及的事物,进行学习总结,分析自己在学习中的得与失,对自我正确反思和分析,以便在接下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多地获得成功的体验。可就以下几个方面让学生总结:

总结方面 获得收益 存在问题

(1)课堂发言的情况。

(2)完成作业的情况。

(3)参与活动的情况。

(4)学习兴趣的增强。

(5)学习能力的提高。

(6)情感态度的升华。

(7)对老师建议、评价

5、

篇7: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认读上节课学过的生字

2、认读课后“读读记记“的词语

3、导入:

日月潭可真美啊!为了表现日月潭的美,作者精心挑选了一大批的绝妙好词。请赶快把他们找出来欣赏吧!

二、学习课文

1、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1)、日月潭地处哪里?

(2)、日月潭的形状怎么样?

(3)、清晨、中午和雨中的日月潭有多美呢?

2、小组合作探究、交流

3、抓重点词、句品读课文

(1)、日月潭的位置:台中附近的高山上。(地理位置特殊)

“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

(出示日月潭周围风景,借助画面理解“群山环绕、茂盛、名胜古迹”的意思,从而体会日月潭的环境美)

(2)、日月潭名字的由来

“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抓画线的词体会日月潭的形状美,随之出示光华岛、日潭、月潭的位置,学生从直观上进一步感受。)

(3)、日月潭的景色

1)、“清晨,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体会清晨湖面薄雾笼罩时的朦胧之美,并指导朗读,读出美来)

2)、“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高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出示中午太阳高照和下起蒙蒙细雨的不同画面,理解重点词的意思,从而体会日月潭在天晴和下雨时两种不同的美,并指导学生对比朗读,表达不同的美)

三、美读升华,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四、总结

美丽的台湾风光无限,让我们一起期盼它早日回归祖国,到那时,我们一起去日月潭游玩,好吗?

板书设计: 9、日月潭

清晨 隐隐约约

日月潭 中午 清晰可见

(风光秀丽) 雨中 一片朦胧

10、葡萄沟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

3、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

2、让学生知道葡萄沟好在什么地方,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让学生理解葡萄的特点及葡萄干的制作方法,并读好长句。

三、教学准备:

1、

2、生字卡片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大家一起唱《娃哈哈》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歌,相信同学一定会喜欢的,先听听音乐,想象这是什么地方的歌曲。大家可以拍手也可以随音乐做动作。(播放音乐,学生自由地做动作)

师:这是什么地方的歌曲呢?(x疆)

2、导入新课

师:对,今天我们随着歌曲走进x疆,看看x疆是个怎么样的地方。(板书课题:10、葡萄沟)让我们一齐来读一读吧。(生齐读)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学习生字。

1、课文里有一句话是夸葡萄沟的,我们快听一听课文录音,用“ ” 把它找出来。

2、谁来说说这句话是什么?(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找得真准,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3、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圈出生字。

4、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学生自由认读

(2)、个别学生领读

(3)、讲认读注意点:

fān

读好“f 、h”音:番(吐鲁番)

读好“n、l”音:鲁(吐鲁番)

iānɡ

读准后鼻音:疆(x疆)

注意“

篇8:《假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评析小学语文

《假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评析小学语文

本文是由语文教案工作室上传的:《假如》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提问引入:同学们知不知道神笔马良的故事?你们最喜欢马良什么?你知道他用神笔画了些什么吗?

2.师:是啊!马良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神笔,为穷人做了很多好事。假如文中的小作者也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他会做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23课“假如”。(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两遍。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识字教学

1.范读。师:你们想知道诗的内容吗?先听老师读一遍。我读书前,你有什么悄悄话告诉我吗?(让学生逐一说出朗读时的具体要求)你们要边听边思考:假如有什么?(待学生回答后)师:课文中几次出现了“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

2.整体感知,识字读文。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勾出生字、词语。

师:你们也想像李老师这样读吗?我相信你们比老师读得好!不过,现在有几个小淘气在和你们捉迷藏,你们能找到它们吗?请大家一边读书一边用铅笔勾出生字词语。

(2)说出生字朋友的名字。

师:这几个小淘气都找到了吗?你们的`这些小淘气朋友叫什么名字呢?请看课后“我会认”里的生字。请把每个生字朋友的名字叫三遍,你刚才读的时候发现了什么?

(3)送生字”回家”。

师:这些顽皮的生字宝宝,蹦蹦跳跳地又回到了妈妈温暖的怀抱里。快!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们在做什么呢?谁愿意把含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4)找“朋友”。

师:你们在课文中都认识了这些生字朋友。那么离开课文你还认识吗?请两位同学上台来“找朋友”,一个同学读、一个同学找,找到一个领着大家读两遍,并把生字卡贴在黑板上。

师:9个生字都找到了,你们仔细看看有些字是好朋友,组在一起是个词。现在从这9个生字中找朋友组词。(寻食、健康)文中说:“谁到哪里去寻食?”在文中找出含有“健康”的句子读一读。

(5)识记生字朋友的样子。(小组讨论交流)

师:9个生字朋友都认识了,这还不够,我们还要想办法记住它们的样子,不然的话你会叫错朋友的名字,多不好意思啊!请四个人为一组讨论一下,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

(6)与生字广交“朋友”,并送“朋友” 回家。

师:这些可爱的小淘气可以交许多朋友(组词),请你选一个你最喜欢的小淘气帮它找朋友,再把你找的朋友送回家。(就是用组成的词说一句话)

(7)凭借生字卡片,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三、读文感悟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

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生字朋友。俗话说:“朋友多了路好走。” 现在请小朋友们自由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首诗共写了几小节?写了小作者的几个美好的愿望?(待学生读文回答后)大家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2.小组内互读。

师:在这三个小节中,你最喜欢哪一个小节?(抽人读)请大家在小组中读一读,四个人每人读一小节,看看谁是最佳小小朗读员。”

篇9: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劝学

教学目标:

1、通过《劝学》这首古诗的学习,体会读书、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准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初步理解诗意。

3、在识字、写字过程中,进一步巩固识字与写字的方法。

4、认识10个生字,会写“更、书、劝、学、首、迟、发”7个生字,掌握一个新部首。

教学重点:

1、认识10个要求会认的字,会写7个要求会写的字。学会新部首。

2、在识字、写字过程中,进一步巩固识字与写字的方法。

教学准备:

1、关于读书、学习的名人名言。

2、生字卡片。

3、学生提前查阅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以及颜真卿的资料。

第一课时(4--1)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大家进入学校,每天都在读书、学习,大家知道关于读书、学习的名人名言吗?

大家知道的可真不少!教师也找到了一些这们的名人名言。出示:学而不厌;天才出于勤奋;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古人的目的就是要告诉后人,要从少立志读书自强、勤奋刻苦、珍惜时间,不能虚度过光阴,否则到老的时候会后悔的。今天我们要学习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写的一首诗《劝学》。颜真卿这个人物很有名,哪位同学能根据自己查到的资料给大家介绍一下?

学过书法的同学都知道,颜真卿是唐代著名的大书法家,他创造的书法具有雄伟刚劲、大气磅礴的独特风格,被称为颜体。但是大家也许不知道,他所有的这些成绩都来自于他从少的勤奋好学,后来他把自己的学习经历和体会写了出来,为后人留下《劝学》这首诗。

二、朗读古诗,初步体会诗意。

1、教师示范读诗,诗的节奏为: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2、教师领读。

3、学生自由读诗。

4、个别学生读诗,教师纠正字音。

5、学生齐读古诗。

6、学生自由读诗,同时找出要求会写的字。

三、在文本中学习要求会写的字。

1、学习“劝”:“劝”有两个意思,一是拿道理说服人,使人听从,如“劝告”;二是鼓励,如“劝学”。谁知道“劝”字在诗有是哪个意思?

2、学习“学”:朗读诗的前两句。

3、学习“更”:指导发音。

4、学习“书”:前两句诗的意思是晚上要挑灯夜读,早上鸡叫就要起订读书。

5、学习“发”:“发”是多音字。

6、学习“首”。

7、学习“迟”:后两名诗的意思是有的人青少年时期不勤奋,等到白头时再想学习,恐怕已经晚了。

8、认读要求会认的字:学习“灯”“读”“勤”“悔”。

四、再读古诗,感情诗意。

诗的用意是勉励青少年及早努力,不虚度光阴。

五、背诵古诗。

六、巩固生字

1、送字宝宝回家。将诗文抄在黑板上,学生将生字卡片贴到正确的.位置。

2、多音字练习。

3、字理识字练习。

出示“道”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练习讲述。

七、课后作业

熟练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4--2)

三、认读生字卡片

四、指导书写

可按字形结构分类。

五、课后练习

1、读一读。

生自由读、开火车读。学生选择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体会背景图的作用:小蜜蜂非常勤劳,我们要向它们学习。

2、写一写。指导学生把这些词写在虚宫格里,写美观。

3、背一背。指导学生熟练背诵《惜时》和三句名言,不必强调理解诗意。

六、课后作业。

1、书写生字。

2、书写词语:劝学、头发、学生、迟早、首长。

教学反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了解了古诗所描绘的意思,认识了10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学会了“首”的字理。

冬冬写字

教学目标:

1、体会文中冬冬后来说话的含义,体会怎样才能写好字,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相关词语。

3、认识12个生字、1个部首、会写8个生字。

4、唤起表达欲望,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

1、认识12个要求会认的字,会写8个要求会写的字。

2、让学生明白怎样才能写好字,激起学生养成良好书写习惯的欲望。

第一课时(4--3)

一、问题导入,激发学习情趣

1、有一个叫冬冬的小朋友练习写字,可是怎么也写不好。后来,他终于能写出好看的写了,大家想知道为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小短文《冬冬写字》。

2、出示课题《冬冬写字》。

3、领读课题,强调第二个“冬”字读轻声。

4、读到《冬冬写字》这个题目时,你想到了什么?老师想到了跟大家刚入学时写的字相比,现在大家写的字真是有了很大的进步!

5、出示作业比较。

6、大家入学已经很长时间了,每个人写都有了进步。大家想知道冬冬是怎么写好字的吗?接下来就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把自己不认识的字找出来。

二、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意思,随文学字。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学生个别读。

2、指导学生读出重音。

3、朗读第一段,找出冬冬说话的句子。

4、大家是怎么找到的?有什么窍门吗?

5、原来窍门就是小小的引号。

6、读完了第一自然段,你能找出冬冬认为自己写不好字的原因吗?

7、朗读第二段,这回冬冬找到自己写不好字的真正原因了吗?是什么?后来他为什么能写好字了呢?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回答问题,并引导学生把问题回答完整:因为姐姐教了他正确的姿势,从此他改掉了以前的坏毛病,所以他写的字越来越漂亮了。

8、讨论:你认为怎样才能把字写漂亮呢?

姿势正确:要做到“三个一”

写字要认真。

三、练习

1、小组比赛分角色朗读课文。

2、填量词练习。

3、补充成语练习。

4、形近字组词。

第二课时(4--4)

一、复习

1、认读生字卡片。

2、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指导书写

1、复习部首,书写“对”字。

2、指导书写“样、认、体”这几个左右结构的字,总结出左窄右大特点。

3、教会学生一个新部首,指导书写“笔”字,注意上小下大的特点。

4、指导书写半包围结构的“道”字。

三、练习

1、“又”“尺”在下面字中有什么变化?写一写。

有些独体字在做偏旁、部件后便发生变化,如“又”“尺”的捺变点。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变化吗?

2、读一读,写一写。照样子书写,要求正确、美观。

3、写一写。把刚入学时写的字和现在的字比一比,通过变化感受自己在学习上收获的进步,激发学生进一步努力学习的欲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四、课后作业

1、书写要求会写的字。

2、准备写好比赛的作品。

教学反思:能正确朗读课文,初步感悟了课文的大意,生字书写较漂亮;笔画记忆不够准确;加强指导和书写。

小猫钓鱼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学会两个新部首。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让学生续编故事,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4、通过童话故事中小猫的经历懂得:做任何事都应该认认真真,专心致志,三心二意必将一事无成。

教学重点:

理解猫妈妈批评教育小花猫的话。

教学难点:

学生能通过对文章的学习懂得做事要专心致志的道理。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4--5)

一、导入

1、出示课件上的图片:一条鱼、一只猫。看图说话。

2、导入:同学们,看老师手中的字卡,你能借助拼音认出这个字吗?认读这个字,你能用“钓”字和黑板上的字或词组词吗?或者说一句话?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小猫钓鱼》的故事吗!

二、用幻灯展示出课题《小猫钓鱼》

三、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提出下列要求:

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注意带有“一”的词中“一”的声调变化,注意多音字“着”的读音。

标出自然段。

找出文章中除了小猫、猫妈妈和鱼之外的小动物,在字的下边点上圆点。

画出猫妈妈对小花猫说的话。

2、指名读课文。

3、齐读课文。

四、理解课文

1、图中画的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与哪一自然段的内容相对应?

2、同学们,大家看到这是什么啊?大家看到的这只蜻蜓很漂亮,大家都很喜欢,那么小猫看到蜻蜓了吗?谁能找到这段文字来读一读呢?

3、这幅画中的谁又去干什么了?与哪一自然段内容相对应?这次小猫是怎样去捉蝴蝶的呢?出示“双”字卡片,请学生观察字形交猜测读音,因为这个左右结构的字两边是相同的,都是“又”字,只是左边的捺变成了捺点。让学生观察字形,在教师的分析基础上自己体会理解字意。学写“双”字,强调字音是卷舌音。指导书写,组词造句。

4、同学们,小猫在扑打蜻蜓和捉蝴蝶之后又做了什么呢?谁能找到文章中的这个段落是哪一段?全班齐读。谁能到讲台前,来表演一下小猫看到了一群麻雀之后的动作?谁能用一个字来表述这个动作?出示字卡并学习。说说,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学习这个字的?指导书字。

5、同学们,小猫钓到鱼了吗?他高兴吗?说了什么?你能从文章中找出来读一读吗?“小猫的盆子里还是空空的。”说明小猫没有钓到鱼。教师讲解“空”字的书写及部首。小猫不高兴了,他“生气”了。让学生做一个生气的表情给自己的同桌看。学习“气”字并指导书写,谁能来试着读一读小猫的话呢?要让我们感受到小猫此刻的心情。

6、小猫不只生气,还有些着急,看着妈妈钓了一大盆鱼,小猫不禁要问:为什么自己没有钓到一条鱼呢?同学们,大家能告诉小猫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不要三心二意,只有一心一意专心去做,才能把事情做好。同学们从小就要养成做事认真、专心致志的好习惯。

五、课后作业

1、熟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小猫钓鱼》的故事讲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并告诉他们自己懂得了什么道理。

3、作业本书写生字。

4、想一想:如果小猫又和妈妈去钓鱼,这次他会怎么做?

第二课时(4--6)

一、表达训练:根据图片提示讲述《小猫钓鱼》的故事。

二、学习生字。

1、复习生字。

2、学习新的生字。

以“这四个生字可以组成两个词语”激发学生的兴趣,“半条立”。讲解四个字并指导书写,参考基础知识中的相关资料。

3、游戏“小猫钓鱼”。

4、根据书后练习题“读一读”开展读词语游戏。

三、选词填空。

四、“读一读、说一说”

三个时间副词“连忙、马上、立刻”,课件出示相关词句,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表演,体会它们在表达上的作用。将句子补充完整。

五、课后题“读一读,再说说信的意思”

让学生通过图画,引导学生想象,猜测三幅图说了什么,激发学生兴趣,教师领读,通过这首儿歌的朗读,让学生领悟学习的重要性,激发识字的欲望。

六、故事会

1、续编故事:一天,猫妈妈又带着小猫去河边钓鱼。这次,蜻蜓、蝴蝶、麻雀又飞到了小猫的身边,大家猜,这次小猫会钓到鱼吗?

你是怎样专心做一件事的,讲给大家听听好吗?

教学反思:能正确朗读课文,初步感悟了课文的大意,生字书写较漂亮;笔画记忆不够准确;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了解课文的寓意。

分组传话(4--7)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感知什么是传话游戏,传话时要认真听,记住别人说话的内容,口齿清楚地把话传给别人。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和与人口语交际的能力。

3.情感目标:感知准确传话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听说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传话游戏,知道怎样准确传话,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及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难点

准确传话,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及口语交际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词语、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老师有一点儿事,先出去一会儿,同学们,很对不起。

(一名老师敲门进入)问:你们的老师在吗?(生:不在)

师:请转告张老师,明天有客人来参观,请她提前做好准备。(教师出去,师推门进入,学生纷纷举手)

师:刚才有点事,耽误同学们上课了,你们有什么事吗?(几个学生把事情说清楚)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类似这样的事,怎样把别人的意思准确无误地传达下去呢?你们一定很想知道,今天我们就通过“传话游戏”来揭开这个疑问。(板书)

[由学生的实际生活导入新课,引起学生说话的欲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意识、能力和习惯,使口语交际真正为实际生活服务。]

二、看图感知游戏内涵

1.什么是传话游戏呢?同学们先看看屏幕,认真想一想,说一说,你看懂了什么。(课件动画演示:学生做传话游戏的情景)

[一年级的孩子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强,由直观形象的动画展示,使抽象、难于理解的“传话游戏”变得直观、易于理解。]

2.传话游戏真有意思,我们也进行传话游戏,好不好?既然是传话游戏,首先我们要宣布游戏规则。(课件出示游戏规则)

(1)认真倾听。(2)牢牢记住。(3)吐字清楚。(4)互不干扰。

3.同学们自己读一读,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

三、在游戏操作中明理

(一)第一轮游戏

1.教师准备几组易混的词,如:乌云、乌鸦、乌贼等,分组传下去。

2.评出优胜小组。

3.师:怎样才能把别人的意思准确无误地传下去呢?结合自己小组的比赛结果,以小组为单位,大家研究研究,可以向优胜组请教,也可以向老师请教。

4.总结要领:听得准,记得牢,说得清。(师板书)

(二)第二轮游戏

1.教师准备简单的句子,如饭后要洗手;认真听别人讲话是有礼貌的孩子;跳绳能够锻炼身体;下课了,我们要做安全游戏等等,分组传下去。

2.评出优胜小组。

[游戏的过程由简单到复杂,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由两个词到多个字的句子,传话的难度加大,也使学生的听说能力逐步提高,使学生自始至终都处于兴奋之中。由实践引导学生总结要领,使理论更易于学生接受、理解。]

(三)第三轮游戏

1.看图说一句话。(课件准备几幅画,让每组的一名学生到计算机前来操作,给出五幅图,让学生选择一幅,用一句话概括图意,然后再传下去。)

2.评出优胜组。

[由单纯的文字传递到看图说一句话,不仅使学生的听说能力得到培养,而且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锻炼,使口语交际教学与语文教学密切相连,互相融合,不单纯为了交际而说话,不单纯为了学习而表达。]

篇10: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翠鸟》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遵路“趣读”

1、情境激趣。

课件出示:波光粼粼的江水,成群的小鱼在水中相互追逐,水边有一大片芦苇,在一根苍劲有力的苇杆上停着一只美丽的翠鸟。

2、初读课文,激疑引思:你们喜欢翠鸟吗?为什么?

3、再读课文,理清思路:你觉得翠鸟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课文依次告诉我们翠鸟的哪些知识?

(1)边读边完成填空:

翠鸟喜欢停在_________。它的外形_________,颜色_________,身体_________,眼睛_________,嘴巴_________,鸣声_________,动作_________,有_________的本领。它的家在_________。

(2)交流朗读后理清课文思路:

4、根据“外形美丽、行动敏捷、住处隐蔽”三点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段落,自由朗读喜欢的段落。

二、激情“赏读”

1、翠鸟不仅外表美丽,而且动作迅速,这些很自然地激起了我们对翠鸟的一种什么感情?请用一个字写出来。

2、师生交流对翠鸟的深厚感情“:爱”。

3、补充材料,欣赏激情。

(播放根据课文内容拍摄的短片──《翠鸟的“高台跳水表演”》)

[画面配音]

翠鸟,头大体小,嘴强而直,尾羽很短,却都是些飞翔能手,速度可达每小时90公里。它名为“钓鱼郎”,却生来不会游水,跳水是它捕鱼的绝技。

翠鸟捕鱼的秘密武器是突然袭击。它们如蜂鸟一样,在离水面3~4米的高处翱翔,以芦苇或树枝为隐蔽物,看准时机猝然出击。翠鸟不但不能在水中追逐鱼类,而且一经入水,它就成了一个十足的瞎子。因此它必须准确地计算出理想的进击角度、水的折射率和鱼正在游动的提前量,以此确定一个恰当的跳水时间。

翠鸟扎进水中的动作是如此迅猛,以致在水中不得不用翼翅“制动”。在它扎入水中的瞬间,由羽毛引起的一定数量的压缩空气,使它像泡泡一样重新浮上水面。翠鸟紧衔着小鱼飞回到栖息处,抖落下羽毛上沾着的水珠,先把鱼头吞下,再享用这顿美餐。请注意,这一切都发生在一秒半钟之内。翠鸟的高台跳水表演是大自然一个绝妙的艺术品。

4、趁着兴趣,带着对翠鸟的喜爱之情自由朗读课文。

三、悟法“验读”

1、图文对照理解翠鸟的外形特点。

(1)(出示彩色翠鸟图)看图读文,要求心中有图,图中有文。

(2)(给每人发放一幅翠鸟的轮廓图)给翠鸟图配色,比一比谁配的颜色最“鲜艳”。

(3)说一说自己配色的根据。

(4)语言训练中感悟写法:

A、“言之有序”式的观察与说话训练。

第一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翠鸟的美丽可爱。

第二步: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感悟写法的要点:课文是按由上到下的顺序写的。先写爪子,再写羽毛,最后写眼睛和嘴。写羽毛又是依照先总述后分述的方法,按由上而下的顺序先写头部,再写背部,后写腹部。)

B、“言之有物”式的观察与说话训练。

第一步:说一说翠鸟外形各部分的特点。

第二步:细读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把翠鸟小巧玲珑的形象写得活脱传神,十分可爱的?

要点:

爪子──“小”而“红”

羽毛──非常鲜艳(联系上下文理解“鲜艳“的意思,辨析“橄榄色、翠绿色、浅绿色”。)

眼睛──透亮灵活

嘴──“尖”而“长”

2、实验操作感受翠鸟捕鱼时的动作特点。

(1)自读“翠鸟捉小鱼”的段落。

(2)谈感受:从作者对翠鸟捉小鱼的'有关描写中可以感受到翠鸟捕鱼的特点是──快(敏捷)。

(3)小组合作操作演示翠鸟捕鱼的经过:以桌面为水面,橡皮为小鱼(置于课桌中间),两人分别持一支铅笔为苇秆置于课桌两头,用手

表示翠鸟,演示翠鸟捕鱼时的动作。特别提示:手离桌面不能太高或太低,且动作要快,只有这样才能表现出“贴着水面疾飞”的景象。

(4)语言和思维同步训练。

激疑: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翠鸟行动敏捷?为什么?

A、找出描写翠鸟行动敏捷的词语:疾飞、贴着、轻轻地停、蹬开、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

B、朗读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体会用词的传神与描写的生动:

C、引导学生运用“由前提到结论”的推理方法理解词句与“表现翠鸟敏捷”的联系,体会遣词造句的妙处,重点指导理解难句“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例1:前提:翠鸟小巧玲珑(身体很轻)。

结论:蹬一下苇秆不会引起多大的摇晃。

例2:前提:翠鸟的身体很轻。

结论:叼起小鱼不会引起水面很大的水波。

例3:前提:翠鸟叼起小鱼往远处飞走了,只有水波还在荡漾。

结论:翠鸟从叼起鱼到飞走用的时间很短,连水波纹都没有消失。

(5)再次欣赏《翠鸟的“高台跳水表演”》片断。

(6)赛读描写翠鸟行动敏捷的语段。

3、明理中体验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小组合作进行对话练习──与老渔翁对话,之后畅谈感想或收获。

感悟要点:

(1)从人与鸟做朋友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

(2)建立共同的心愿“,希望”中表达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3)懂得要保护鸟类、保持生态平衡。

四、拓展阅读

通过网络、书籍或求教于其他学科的老师,了解更多有关翠鸟的知识,收集相关的资料相互交流阅读。

点评

《翠鸟》是一篇常识性的课文,作者观察细致,描写生动,层次清晰,字里行间流露出爱鸟的情感。教学的关键不仅在于引导学生懂得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抓住特点把观察到的事物具体地、有顺序地写出来的,更重要的是凭借它进行语文基本功的训练。

1、遵路入境。有效的阅读需要从语言文字入手感知文章的内容,进而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这是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遵循这种认识规律引导学生寻路阅读,了解课文的“板块”,因势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巧妙地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

2、动心去学,动情去读。学习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阅读起始,一幅美丽诱人的图景让学生顿生好奇心,一段展现翠鸟高台跳水绝技的短片让学生的好奇心得到进一步的满足,从而增添了阅读的兴趣,情感自然会集中到一个“爱”字上面,达到随心阅读、情不自禁的境界。

3、行胜于言。叶圣陶说“:一定要把知识跟实践结合起来,实践越多就知道得越真切,就越能起指导实践的作用。”教学中,我选择有针对性的实验操作形式,如让学生给翠鸟模型图配色,演示翠鸟“贴着水面疾飞”的敏捷动作,与老渔翁对话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等,亲身体验的过程实际就是对课文内容逐步理解和感悟加深的过程。

4、言语训练与思维训练同步。围绕课文的写作特点和语言特点,抓住重点句段认真品味分析,注重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在遣词造句绝妙传神的体会中把作者为文之道、行文之法通过思维实践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能力,从而达到读写训练的“言之有物”和“言之有序”。

篇11: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翠鸟》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翠鸟》教学设计

【课文说明】

课文生动形象的介绍了翠鸟的外形和生活习性,字里行间流露出“我们”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激发学生喜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在读清每句话的意思的.基础上,理解一段话讲了几层意思,抓住段的主要内容。

3、学习用“总、分”的方法写一段话的方法。

4、练习背诵第二段。

【教学重点】

分清主次,找出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第二段话讲了几层意思,抓住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板书课题: 翠鸟

齐读课题。

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

我们就带着大家的问提,深入学习课文。

二、出示教学目标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默读思考:这一段有几句话?讲了翠鸟外形几方面特点?

2、课文按什么顺序介绍翠鸟身上羽毛的颜色的?

3、读一读有“鲜艳”一词的句予,联系上下文理解“鲜艳”一。词的意思。课文是怎样把翠鸟

“颜色非常鲜艳”讲具体的?

4、课文描述翠鸟羽毛的颜色的几个比喻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5、这一自然段讲了哪几层意思,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6、指导有语气朗读课文。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朗读,思考,这一段有几甸话?

2、指名读一读,说一说,每句话讲的什么意思?

⑴ “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说明什么?

⑵ “尽管……可还是”说明什么?

⑶ “苇秆摇晃,水波荡漾”都与翠鸟的哪些动作有关?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3、分组讨论:(投影)

⑴ 这一段讲了几层意思?

⑵ 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4、指导有语气地朗读裸文。

5、按“ 等待、发现、叼走”的顺序·说一说翠鸟捉鱼的过程。

(投影)填课文内容填空:

五、学习第三自然殷

1、齐读第三段。

2、这段讲了几层意思?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们”喜爱翠鸟?

4、指导有语气朗读课文。

六、放录象,进一步体会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

七、齐读全文

八、小结

【板书设计】

颜色鲜艳小巧玲拢

翠鸟 目光锐利动作敏捷

住在石壁上不容易捉

【习题】

1、根据意思写词语:

又鲜明又美丽( )

飞得很快 ( )

眼睛感觉灵敏( )

只可以看到,但看起来不很清楚( )

形容时间极短( )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颜色( ) 羽毛( ) 眼睛( ) 水波( )

篇12: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一、诗歌导入、巧设悬念

1、我们学习了《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首诗,感受到长满绿树,开满了鲜花的大地是多么令人神往。现在老师请大家欣赏一首赞美春天的歌,想听吗?(播放《春天在哪里》)

2、你从歌曲的旋律和歌词中感受到了什么?(自由说)

3、你还知道有哪些诗赞美了生机盎然的春天呢?(生答)今天老师引导大家学习一句跟“春”有关的诗句“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师范写“拣”字。说说这句话意思。(指点:“解”是明白、知道。这句话意思是:儿童不知道春天在什么地方,但是却知道拣游人多的地方去游览。)

4、冰心奶奶认为这句诗也可以反过来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这又是什么意思?(游人不知道春天在什么地方,只拣孩子多的地方去游览。)

5、了解作者。(出示作家卡片)(是谁“只拣儿童多处行”?“只拣儿童多处行”干什么?)

二、初读全文、理清文脉

(一)出示学习任务。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

A、出示生字词,指名读,正音。

特强调“浑身解数”的“解”读xiè。指导写“盈”字。

B、引词入文,理解词语。

烂漫:颜色鲜明而美丽(多用作春光烂漫);

坦率,毫不做作。多用作天真烂漫。

释放:把蕴藏一冬的精力和力量毫无保留表现出来。

开得旺:开的'旺盛。文中指海棠树开着密密层层的花,显得充满生机和活力。

成千盈百:盈:满,多。形容人多。也作“成百上千”。

坐无隙地:没有一点儿空地可以坐下来。形容人很多。

浑身解数:全身的本领。

忸怩: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意思。

3、文中写了哪些地方的儿童很多?

(1)同桌交流:颐和园门口――知春亭畔——玉澜堂

(2)谁能分别用文中的词来概括这儿的人之多呢?

(3)颐和园门口——成千盈百 知春亭畔——坐无隙地 玉澜堂——围聚过来。

三、小结

这篇课文介绍了冰心只拣儿童多处行,欣赏到颐和园美好的景色,说明儿童本身就迸发着生机和活力,就像春天一样美好。我们这节课就通过朗读、感知,从文本中已基本领略到这一点,下节课,我们就跟着冰心奶奶一起去儿童多的地方,看看我们能找到春天的踪迹。

板书设计2.只拣儿童多处行

园门口 成千盈百的孩子

知春亭畔 坐无隙地

玉澜堂 大海棠树

作业设计一、我能写出下列的同义词

蕴藏—( ) 旺盛—( ) 感召—( ) 聚精会神—( )

二、我会完整补充词语

( )即逝 充满( ) 需要( ) 生意( ) 重燃( )

善良( ) 忘记( )匆忙( ) 留下( )

三、我能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党的恩情我们怎能忘怀?( )

(2)小鸟快乐地唱歌。( )

(3)会场上乱成一团,像热水开了锅。( )

(4)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

篇13: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第三组教材分析

本组的专题是“中外童话”,围绕这一专题,教材选取了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4篇童话,安排了以读童话、编童话、讲童话、演童话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学习,“资料袋”“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等也围绕这一专题安排,整组教材形成了一个比较严密的教学系统。

学生对童话并不陌生,他们早已在课内外阅读过许多童话,为什么在这里还要专门安排一个童话单元呢?教材在导读中给出了明确的回答,即“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了解童话的内容,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特点……进一步感受童话的魅力”。由此可见,这一组的教学应具有总结、提升的性质,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阅读一篇篇童话,而且要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童话这种文学体裁的初步认识。

教师要综合考虑整组的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每篇童话的教学和综合性学习活动。在教学时,既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中提供的优秀童话,也要有效利用学生已经阅读过的童话,还要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童话,并在大量阅读、建立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讨论、交流,引导学生体会童话的特点。特别要注意的是,对童话特点的认识要把握适度,要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不要拔高要求;另外,相关知识的了解也要同一篇篇生动的童话故事紧密联系,不要过于抽象。

课 题:9、巨人的花园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快乐要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4.能在读的过程中,想象出文章的画面,并用比较优美的文字写出来。

教学重点:想象画面,体会巨人的行动和心理上的变化。

教学难点: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和阅读童话故事。

1.懂得快乐要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2.能在读的`过程中,想象出文章的画面,并用比较优美的文字写出来。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和阅读童话故事。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童话那动人的故事和优美的语言,总能把我们带入美好的情境,使我们受到真、善、美的熏陶。今天,我们就将进入童话单元的学习。齐读课题,提问。

学情估计:学生会提到巨人的花园是怎样一座花园?这个问题,教师以此展开教学。

二、粗读感知

1.自读课文。

要求:采用比赛等方式,让学生仔细读课文,并作简单的批注。

2.谈谈读后的感受。

3.认读生字

三、重点阅读,体会道理

1.再读课文,思考:这是怎样一座花园?

学情估计:学生会说这是一个美丽的花园,这是一个神奇的花园。。。。。。

2.从哪里看出这个花园很美丽,很漂亮?

3.能通过你的朗读来让大家感受到这个花园的漂亮、迷人吗?

注:在这里,教师指导学生反复阅读,方式要多样,如:赛读、品读。

4.为什么又说这是一个神奇的花园呢?

方法:学生再次读课文,并自己做简单的分析,教师巡视指导。

(1)第6自然段:春天到村子里时,巨人的花园还是隆冬。

A反复读3.4句,要读出村子和花园不同景色所蕴涵的不同情感。

B同是春天巨人的感受是什么?想象孩子们又在做什么?

学情估计:如果学生能说到孩子们想到他们的乐园──花园里去,教师可以点拨:巨人在里面日子过得并不好,孩子们也想进去玩,现在最好的是什么?

(2)第7自然段:孩子们在时,花园草翠花开;孩子们离开后,花园冰雪覆盖。

A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B体会“与此同时”。

C朗读本段。

(3)第8.9自然段:小男孩用手摸了一下树枝,桃树开花了,巨人明白了其中的原因。

A巨人终于明白了,他究竟明白了什么?

B讨论:“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是什么意思?

5.句型训练,理解中心

(1)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

(2)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注:要结合讨论的结果,让学生体会,教师要引导。 (3)反复阅读这两句话,在读中深化感受。

三、学习生字

1.认读要求学会的生字

2.师板书左右结构的字:溢、墙、牌……

方法:先让学生自由识字,再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出现的情况做有针对性的讲解。

需要重点讲解的字:溢:满;拆──折。

3.指导书写“酷”左右差不多,其他的是左窄右宽。

4.学习剩下的生字“允、覆、”

“允”和“充”可辨析,“覆”的上面部分同“西”辨析。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快乐需要和大家一起分享,不然,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请大家结合上节课你所懂得的道理来说一说。明白了道理,那你还有不懂的问题吗?请大家再读读课文。

二、学习新课

1.自读课文要求:提出不懂的问题。

2.全班交流需要指导的有:

(1)花园里常年洋溢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

方法:洋溢是什么意思?可以换成哪个词语?(荡漾)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2)不知怎么,巨人看着他的眼神,心里感到火辣辣的。

方法:巨人为什么感到火辣辣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回答,必要时要引导。

(3)巨人第一次感到了温暖和愉快。

方法:从第一次你体会到了什么?

三、、想象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说、写

1.读课文,要求:看在读什么地方时脑袋里会出现相应的画面。

读写结合的点:

(1)巨人推倒围墙前后的情景。

(2)巨人生活在隆冬中的情景。

(3)孩子们在花园中玩耍的情景。

(4)巨人和孩子们一起生活、玩耍的情景。……

2.交流汇报

建议:学生说的时候,要进行语言规范性的指导,同时要引导学生尽量用积累的好词佳句。

3.把刚才说的写下来。

第三课时

一、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语言积累

抄写喜欢的句子段落。

三、本课小结

童话读起来不仅有趣,而且还能让我们明白许多道理,以后可以多读读,在后面的活动课上我们要举行一次讲童话、演童话的比赛。推荐童话:《豪夫童话选》、《一千零一夜》等。

完成作业:

一、看拼音写字。

Yáng yì yǔn xǔ zēng tiān xùn chì lěng kù

( ) ( ) ( ) ( ) ( )

二、辩字组词。

益( ) 允( ) 凝( ) 酷( )

溢( ) 充( ) 疑( ) 醋( )

三、填上合适的词。

( )的花园 ( )的笑声 ( )的训斥

( )地说话 ( )地提醒 ( )地逃窜

四、按原文填空。

从前,一个小村子里有座( )的花园。那里,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村子里的孩子都(

)到那里玩。

板书设计:

9.巨人的花园

任性 冷酷

巨人――――――――――――孩子

冬天

善良 宽容

巨人――――――――――――孩子

春天

快乐应当与大家分享

教后感:本文的显著特点是运用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揭示道理。文中有许多处进行了对比,如,巨人砌墙与拆墙后花园情景的对比,巨人砌墙与拆墙后态度的对比、感觉的对比,正是在这些对比中,故事的情节变得跌宕起伏,故事所揭示的道理也自然地显现出来。

根据课文特点,围绕“对比”展开教学。包括花园变化前后内容的对比,冬天性格的巨人和春天性格的孩子内容的对比以及巨人醒悟前后的言行对比。通过变序教学法、想象情境教学法来实施教学,重视学生的个性化感悟,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引导学生自渎自悟、合作讨论,关注课堂教学生成,实现共同提高的目的。

课 题:10* 幸福是什么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读懂课文内容,知道什么是幸福,受到热爱劳动、乐于助人的教育。

3、能把课文演一演。

教学重点

1、初步形成自己的幸福观。

2、演课本剧。

教学难点

1、初步形成幸福观。

2、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时间

一课时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

1、这篇是阅读课文,主要由同学们通过自学来读懂。现在就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看你能读懂什么。

2、学生交流,并谈谈自己的幸福观。

3、认读生字。

学习新课

一、了解文章内容

1、牧童们开始时,认为幸福是什么?(不知道)

2、牧童们后来认为幸福是什么?(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自由发言。)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做了什么?

注:引导学生读13到22自然段。

3、小结:正是因为他们从自己的劳动中感受到了帮助人的快乐……

4、智慧的女儿是怎样回答三个牧童的?(她肯定了三个牧童的体会,指出: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知道什么叫“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吗?(“义务”就是应尽的责任。例如,作为学

篇14:五年级英语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五年级英语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时目标

let’s start main scene let’s chant

a.let’s learn a.group work

1.能够听、说、读、写本课时四会单词:tomato,tofu,greenbean,fish,potato,eggplant并认读cabbage,mutton,pork三个单词及替换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for lunch ? i’d like…

2.能用本课时单词卡片完成小组活动,操练新单词。

3.能够说唱歌谣,并理解其含义。

重点难点

1.本课时需要重点掌握有关食物的单词:tomato,tofu.,greenbean,fish,potato,pork,cabbage,mutton,eggplant 。要求通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所学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for lunch ?”操练所学新单词。

2.难点是本课时词汇量大,要求四会掌握的单词多。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较好掌握这些单词,教师需巧教、趣教,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教师比较potato 和tomato两个单词的'异同,引导学生速记。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main scene部分和let’s learn部分的教学挂图。

2.教师准备本课时的九张单词卡片。

3.教师准备录音机和相关录音带。

4.教师准备谜语模版纸。

5.教师准备学生卡片和一顶帽子。

教学设计

(1)出示let’s start部分的挂图,出谜语,请学生猜是什么食物。

(2 )请学生回答let’s start部分谜语的谜底,为教授四会单词tomato做准备。

新课呈现

let’s learn

(1)学生说出let’s start部分谜语的谜底后,自然引出四会单词tomato,教师出示单词卡片tomato。由于本词在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已出现,在此便可把重点放在单词拼读上。在学生拼读熟练后,教师把单词卡上的“t,m”换成“p,t”,请学生读出该单词并提问:“what is potato ?”帮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教师出示词卡对照单词及图片,拼读该单词。随后呈现三个新单词的图片:mutton,cabbage,pork,领读2~4遍,只让学生快速记住读音,然后教师说出其中某种食物的特点,学生指认图片,认读单词。

(2)教师说出食物的单词,学生快速抢答其颜色,如:purple,以此进行小组比赛,看哪一组学生反应最快并给予奖励。

(3)听录音,认读新单词:cabbage,tomato,tofu,eggplant,mutton,fish,potato,green beans。

let’s chant

听懂、学唱本课时的歌谣what would you like for lunch ? 复习巩固新单词。

group work

操练新单词和巩固已学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for lunch ?

板书设计

unit3 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 ?

tofu what would you like for lunch ? green beans

potato i’d like some tomatoes and fish. fish

tomato pork cabbage mutton eggplant

篇15:《孔乙己》第三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九年级下册)

《孔乙己》第三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思考“笑”在文章中的深意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了解时代背景,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当时的黑暗社会并同时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孔乙己的艺术形象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懂得要有同情心,继承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

思考“笑”在文章中的深意

教学难点

理解小说主题

教学过程

一、思考讨论文章的“笑”

《孔乙己》是一幕悲剧,然而全文没有一个“悲”字出现,贯穿全文的一个字是什么?作者这样安排线索用意何在?

如何理解各种人对孔乙己的取笑?

课文几次写到笑,各有什么不同的含义?

第一次,写“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 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这里 突出“笑”字,既造成悬念,又笼住全文。冷酷的氛围中突出“笑”,这种“笑”带着冷酷的意味。

第二次是孔乙己第一次出场,酒客们拿孔乙己的伤疤来取笑就是拿孔乙己的不幸和痛苦来取乐,勾画出这些人麻木冷漠的嘴脸,笑声里蕴蓄着悲凉的意味。酒客们还取笑孔乙己偷书,孔乙己自欺欺人的辩驳更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

第三次是酒客们取笑孔乙己“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孔乙己颓唐不安的模样和之乎者也的

听不懂的话又引起众人的哄笑。文章着力渲染哄笑的声浪和快活的空气,笑声迭起,悲凉的意味也就更浓。

第四次是孔乙己分茴香豆给孩子们吃,在年幼无知的孩子的面前才能得意忘形的乐一乐,于是这一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分豆的动作和语言将孔乙己迂腐可笑得穷酸尽相。而孩子们的笑则是天真无邪的笑。

第五次是孔乙己第二次出场,孔乙己被打折了腿,已经不成样子了,然而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取笑孔乙己。这种笑声越发显得悲凉,毫无人性,当时社会人跟人冷漠无情。

笑的艺术效果 [来源:学科网]

小说以“我”为见证人,以 “笑”为线索,孔乙己在笑声中出场,在笑声中活动,在笑声中走向死亡。 这哄笑是麻木的笑,这使孔乙己的悲剧更笼上一层令人窒息的悲凉的意味。一面是悲惨的遭遇和伤痛,另一面不是同情和眼泪,而是无聊的逗笑和取乐,以笑衬悲,更令人悲哀,表示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作品反封建的意义就更加深刻了。

小结:

孔乙己自身的可笑,是对封建文化、封建教育制度的嘲笑和讽刺、揭露和批判。作者对孔乙己被侮辱被损害的内心痛苦与悲哀,寄予了一定的同情。小伙计的笑,是不经意的、附和着的解脱的笑。邻居孩子的笑,并非恶意,是“听得笑声”“赶热闹”天真无邪的笑。 短衣帮的笑,是为孔乙己不伦不类的样子、故弄玄虚的语言、迂腐无能的性格而笑,以求得无聊生涯中的片刻快活。这是“病态社会”所致,是麻木不仁的笑。掌柜及穿长衫人的.笑,是以欺凌、玩弄为目的自私而卑劣的笑。“笑”是作者进行人物塑造的一种艺术手段。

二、赏析作品语言精练、深刻、生动传神

1、“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这段话生动传神地描绘出想做清白的人又做不成,遭受众人一次比一次尖刻的取笑,处境十分难堪的孔乙己,深感气恼和羞耻,想再作一次争辩又有些慌乱心虚时的神态。

2、“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这里的一个“慌”一个“罩”,传神地写出了孔乙己生怕孩子再向他要所剩无几的首香豆时的慌张情态和动作,形象逼真地表现了这个善良、贫寒、迂腐的老年读书人的性格。

3、“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分析: “大约”表估计、推测, 因为没有人说起这件事,没有确凿的证据。而根据 “到现在终于没有见”这样的情况估计,选用“的确死了”表示推测的可靠。小说以这一含蓄语句作结尾,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孔乙己的悲惨结局,思索造成悲剧的社会根源、言虽尽而意无穷。

三、讨论本文的中心思想

小说通过对主人公孔乙己一生悲惨遭遇的描述,深刻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下层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有力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也真实的反映了当时群众的冷漠麻木,也使读者从一个侧面认识到封建社会的腐朽和黑暗。

教学反思:

毛璐

篇16:小学语文《桂林山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图文结合,自主赏析,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桂林山水的美,培养自学能力。

2、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认学生展示收集到的有关大海、西湖、泰山、香山等方面的资料,用一两个词语表达它们的特点。

2、今天,我们来欣赏桂林山水,出示挂图,思考桂林山水与上面四处景观有什么不同之处?

3、导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提问:“甲天下”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意图:通过四处景物与桂林山水风光的比较,凸同桂林山水的特点,渲染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自读交流,感情语言,自学字词

1、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浮现画面,读完后,同座交流,谈各自感受。

(意图:自我审美,语言表达训练)

2、结合学生的感受,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观察图画,问: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2)指名读,教师相对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水的静、清、绿。

(3)齐读,问:漓江的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意图:自主发现,自主赏析)

3、同样方法自学第三自然段。问:桂林的山又有什么特点呢?图文对照,教师相机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桂林山的奇、秀、险。齐读感悟。

(意图: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进理解。)

4、齐读第四自然段,引导读出陶醉之感。

(意图:美的享受)

三、朗读全文,升华情感。

在自主赏析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意图:进一步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体会“桂林山水甲天下”果真名不虚传。)

四、课堂练习

1、朗读并听写词语。

漓江、翡翠、竹筏、峰峦、波澜

2、仿照第二、三段的写法,把句子写具体。

公园里的花真香啊,香得……

3、填空:漓江的水有_____、______、_____、三大特点,桂林的山也有_____、______、______、三大特点。

(意图:巩固)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语句抄在本上。

2、收集有关桂林山水有关资料。

篇17:小学语文《风筝》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风筝》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的主旨。

〖能力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鉴本文在铺陈误会和冲突中写亲情的方法。

2、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

学习鲁迅严于自省、知错必改的情操与美德。

〖情感目标

1、感受文中浓浓的同胞手足之情。

2、学会解读爱,选择恰当的方式表达爱。

【重点难点】

〖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味兄弟间浓浓的亲情。

〖难点

1、学习鲁迅的自我解剖精神,体味兄弟间浓浓的亲情。

2、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主旨。

【教学方法】

点拨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教学思路】

从情感角度切入,让学生整体感知全文,从而带动对全篇的深入研读和领悟。以尝试探究感悟学习语文为拎动点,以珍爱亲情为制高点,以灵性、悟性的独特理解为延伸点,注重个性的张扬,让学生主动愉快的学习。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受文中浓浓的同胞手足之情;

2、学习鲁迅严于自省、知错必改的情操与美德;

3、学会解读爱,选择恰当的方式表达爱。

〖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导语设计:开始今天的学习之前,老师先作个调查:咱们班上有多少同学爱吃煮鸡蛋?(部分同学举起了手)很好,因为鸡蛋有较高的营养价值。那有没有自己不喜欢吃但爸爸妈妈坚持让你吃的情况?(请生谈,与之对话)你那时侯是什么感受?你和爸爸妈妈发生争执了吗?现在来看,爸爸妈妈这样做是什么用意?想对他们说点什么?要是你的爸爸妈妈现在就在窗外听到你的心声该多好啊!是的,生活里,在温馨和美中有亲情,在矛盾冲突中也亲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鲁迅先生在《风筝》这个故事中所流露出来的浓浓亲情。揭示课题。(多媒体显示)

二、作者、作品简介(先由学生介绍,然后多媒体显示。)

三、整体感知

1、请生快速阅读课文,完成任务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文章说的是鲁迅小时候不许小兄弟放风筝,不准小兄弟弄这种不出息的粗暴。待到明白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他醒悟过来,自己当年的行径,简直是“对于精神的虐杀”。虽然事隔久远,他还是一心想补过,然而小兄弟却全然忘却,他沉重的心只得一直沉重下去。

2、思考探究,完成任务二:梳理文章主要信息。(提示学生:运用第二课《走一步,再走一步》中学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⑴ 探究事情经过,了解人物思想。

(多媒体显示──人物:弟弟;“我”)

① 对于风筝,小兄弟和“我”有着哪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非常喜欢;十分嫌恶(多媒体显示)

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表明?为什么哥哥认为放风筝是没有出息的,他认为做什么是有出息的?我们请少年鲁迅来回答一下。(提示:文字和插图)

② 不同的态度会导致不同的行动,由于弟弟非常喜欢风筝,他后来就怎么来着?对于弟弟做这种“没出息孩子的玩艺”,哥哥又是怎么对付的?请分别用一个短语概括。(多媒体显示:偷偷制作;怒极撕毁)。

找出“我”和弟弟不同的动作、神态描写,齐读,探索人物内心。

③ 对于这种行为,成年鲁迅是怎么看的?他认为自己错了吗?“虐杀”一词怎样理解?“精神的虐杀”是什么意思?

学生齐读第5自然段。

④ 看来少年鲁迅的确犯了错,君子知错则改,鲁迅想到用什么方法改正错误了吗?他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多媒体显示:全然忘却。)

⑤ 虽然弟弟全然忘却了,但是鲁迅先生就因此而原谅自己了吗?他的心情怎样?(多媒体显示:一直沉重。)

引导学生学习鲁迅严于自省的精神。

⑵ 任务三:课文里有好几处地方都写到了“悲哀”,找出来品读一下。

明确:家庭是社会的一个细胞,家人冲突的深处,往往包含着深刻的社会的和时代的内容。

四、课外延伸

“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鲁迅将在当时的社会和时代背景下所犯的错误,称为“精神的虐杀”,可是现实生活中,爸爸妈妈和老师却不准我们上网吧玩游戏,难道他们也是在对我们进行精神的虐杀吗?

模拟中央电视台“大家看法”节目,请生针对这一事件,谈谈对爸爸妈妈及老师的做法的看法,对游戏的看法。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游戏,把握好游戏的“度”;学会理解家长与老师的“爱之深,望之切”。

六、课堂小结(出示多媒体)

引导学生学会解读爱、选择恰当的方式表达爱。

情境设计:还记得刚上课时老师作的调查吗?其实,鸡蛋的故事也真实地发生在老师身上过。小时候,身体瘦弱的我也常常在妈妈的怒吼声中和鸡毛掸子下被逼着吃鸡蛋,作为女儿,我不得不和着眼泪咽下鸡蛋,但在心里却始终不能理解妈妈的用意,因此吃鸡蛋对我来说是一件痛苦至极的事情。结婚后,逼着我吃煮鸡蛋的任务从妈妈那儿传到了丈夫手中,我常常以各种借口来逃避吃鸡蛋的苦差,对此,丈夫也常叹无可奈何。直到我和丈夫共同阅读了鲁迅先生的《风筝》,事情才有了转机。丈夫改变了苦苦“相逼”的方式,选择美化鸡蛋的外表和创设温馨的情境来诱使我吃鸡蛋;我呢,也因吃出了鸡蛋里“爱”的这种佐料而喜欢上了它的味道。

如果现在你要让我诠释幸福的含义,我就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幸福,就是一辈子有人逼着你吃煮鸡蛋。

同学们,经过今天的学习,听过老师的故事,相信你也有好些心灵的感悟吧,那么你也不妨像老师这样,对爱自己的家人、老师、朋友多一些理解,并试着为他们作一些改变,好吗?

七、布置作业(多媒体显示)

1、探究活动设计:四人小组合作探究本文的写作意图,推选一位小组长作好组员的发言记录。

2、写作活动设计:第二自然段用“杨柳”、“山桃”、“风筝”勾勒出温和的春日,要求学生学习其“选择有代表性的事物表现写作对象”的写法,在夏、秋、冬季中选择一个季节,写一段话。(100字左右)

篇18:《惊弓之鸟》小学语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惊弓之鸟》小学语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板块:释意质疑,导入新课。

1.原本语文课是邓老师上的,今天李老师和我们一起学习语文你心情怎么样?(生:奇怪,疑惑,紧张,高兴……)

2.今天很多小朋友都没有想到,李老师来给大家上课,心里觉得奇怪,用一个什么字可以说这个意思?(生:惊。)“惊”字可以组成什么词?(生:惊奇,惊讶,惊吓,惊动,惊慌,惊醒……)

3.这堂课学一个和“惊”字有关的.成语故事,师板课题:惊弓之鸟,“惊”在这个成语中是什么意思?(惊吓)

4.指名读课题,质疑:你有什么问题?(讲了什么故事?从哪里读出这是一只受到惊吓的鸟?)

第二板块:读通课文,梳理文意。

1.自由快速练习朗读文本,思考:讲了什么故事?从哪里读出这是一只受到惊吓的鸟?

2.自由快速练习默读文本,边思考以上两个问题,边划找生字新词。

3.指名逐段读课文,其间学读生字新词。

4.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更羸拉一下弓,大雁就掉下来,原来这是一只惊弓之鸟。)

第三板块:细读尾段,走进文本。

1.从哪里读出这是一只受到惊吓的鸟?(出示:它飞得慢……就掉了下来。)

2.齐读这段话,你觉得更羸是一个怎样的人?(生:会观察,会思考。)

3.他观察到什么?(师板书:飞得慢,叫得悲惨)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吃力地拍打着翅膀,远远地落后于雁群,飞得很不稳定。)你仿佛感受到当时这只大雁心情怎么样?(生:很着急,很紧张,很孤单,很寂寞,很伤心……)书上用了什么词表示?(生:孤单失群,悲惨)

4.指导学生带着理解读文句。

5.从这段话中你还读出更羸是一个怎样的人?(生:会思考,聪明,判断准确。)

篇19:小学语文《白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白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高尚品质。

3、阅读有自己的见解,能联系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

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课型】

典型精读。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检查预习,学生质疑,教师归纳引导,出示导学提纲帮助学生小组学习。

2、学生根据提纲,读、思、议,感知文章的中心思想。

3、通过词句的分析、体会,了解白杨树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你们见过白杨树吗?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白杨》。

板书课题:

白杨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词:

⑴ 认读生字词:

伞、晰、抚、疆,并组词。

⑵ 巩固练习:

晰( ) 介( ) 疆( )

析( ) 价( ) 僵( )

⑶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清晰:清楚。

界限:指天和地交界的地方。

高大挺秀:形容白杨树又高,又直,又秀丽。

沉思:深入地思考。

2、回顾本单元的学习目标:

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不懂的与大家讨论,各抒己见。

三、自由读课文,学生作好批注,大胆地质疑

四、教师归纳问题,出示导学提纲,小组合作学习

1、白杨树生活在怎样的环境里,画出相关的语句,认真体会。

2、白杨树有哪些特点,请用---画出文中具体描写白杨树特点的句子,说说你自己的理解。

3、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如“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并和小组内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及体会。

五、反馈,感悟

1、体会新疆的恶劣环境:

⑴ 白杨树生活在怎样的环境里?找出具体的语句。

⑵ 指名回答,有感情地朗读:

“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

⑶ 大戈壁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大:茫茫。

环境恶劣:没有……没有……也没有……“到处”“浑黄一体”。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画、板书。

⑷ 抓关键词语,指导朗读,体会白杨树生长环境的恶劣。

2、体会白杨树的特点:

⑴ 白杨树有哪些特点,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

(让学生自由地抒发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间互相学习,注意倾听他人的回答并适时做好点评。)

要点把握:

① 高大挺秀:

“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躺影。”“你看那树多高!”“你看它多直!”

② 茂盛、大:

“不,那不是树,那是大伞。”

③ 生命力顽强:

“哪儿需要它,它就去哪儿。”“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树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A、抓关键词语体会它的顽强的生命力,如:

不管……还是……不管……还是……总是……那么……那么……不……也不……

B、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教师引读:是啊,在风沙面前,白杨像城墙一样巍然屹立;在雨雪面前,白杨像青松一样挺拔高洁;在干旱面前,白杨像骆驼一样耐旱耐渴;在洪水面前,白杨像中流砥柱一样牢固坚定。这就是白杨的品格!

生读:“白杨树从来……也不动摇。”

⑵ 分角色朗读:

“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到“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六、小结,布置作业

1、老师总结:

白杨树生活的环境是那么的恶劣,却依然高大挺秀,足可见它的生命力顽强,而且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是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2、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⑴ 写白杨树前具体写了白杨树生活的环境,起到了烘托的作用。

⑵ 写白杨树的特点时,作者采用的不是直接描写的方法,都是通过人物说的话,间接地写出白杨树的特点。

【小学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文《翠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翠鸟》课文教学设计

2.语文《翠鸟》教学设计

3.三年级语文下册:《翠鸟》教学设计

4.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英语八年级)

5.翠鸟教学设计

6.《故乡》教学设计第三课时

7.人教版翠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8.出师表第一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

9.《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10.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下载word文档
《小学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文《翠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