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小心心都给自己”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20篇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希望大家喜欢!
篇1: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台湾青年和李博士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点:
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及医护人员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及奔波劳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感知酝酿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大陆青年18岁的小钱,不幸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病魔纠缠着他,正值如花年龄的小钱,如不进行骨髓移植,生命之花即将凋零。但他又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合适骨髓的人,意想不到的是,捐髓手术的日子前一天,台湾却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大地震。
2、台湾9月21日凌晨1时47分,台湾省南投县集集镇发生里氏7.3及强烈地震,短短几十秒钟,造成40845栋房屋全倒,41373栋房屋半倒,2378人死亡,1万多人受伤,10万多人无家可归,这是台湾历史上近百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地震,过后仍不断有强烈的余震发生。(出示课件图片)
3、大家能结合汶川5.12地震情景想象到当时的危险情景吗?你能用一些词句来形容吗?书中是怎样说余震情况的?
二、对话感悟
1、当时余震不断,在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台湾青年和李博士都在做什么?请同学再仔细品读第36自然段,想一想文中哪些描写人物的词句使你感动,把它圈划出来,透过这些语言文字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想到了什么,做好批注,准备交流。
2、汇报文中哪些语句使你感动:
⑴、此时此刻:指什么时刻?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可能会想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一次又一次、不得不、静静地、仍沉着地:感受到什么?又想到什么?如何朗读出你的感受?
小结:从这些词句中,我们可以看出李博士和青年的坚定与沉着,为了海峡彼岸的小钱不再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而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没有考虑家人是否平安,没有考虑是否延期手术,没有选择空旷安全的地方,而是一心为他人着想,给小钱的生命燃起希望,让我们带着感动,深情地读这四个句子
此时此刻,大地震刚过,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危险时时威胁着他们,但是他们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此时此刻,在灾难过后,还不清楚自己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但是他们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此时此刻,这一切的痛苦,一切的煎熬,都阻止不了捐献骨髓的勇气和决心,因为他们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此时此刻,他们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⑵、还有哪些地方使你感动?
李博士带着连夜手术:感受到什么?对此同学们有什么想法?怎样读出这种感受?
小结:台湾和大陆当时由于历史、政治人为的因素阻挠,无法实现直航,李博士必须带着骨髓,乘飞机从花莲到台北,再从台北飞赴香港,最后由香港转机到杭州,整整需要12个小时。(边讲边结合简笔画地图指城市地址)真可谓几经辗转啊!然而纵然有重重困难,也无法阻隔两岸同胞的
血脉亲情!
同学们,此时此刻,老师从大家的脸上看到了感动,是啊,老师也被深深地打动了,让我们深情地读一读36自然段。
⑶、小钱成功获救了,你认为他应该感谢哪些人?
生命是珍贵的,爱心是无价的,小钱得救了!两岸同胞用爱心为小钱架起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座生命桥跨越了海峡,跨越了生死,跨越了心灵,在我们心中积淀下一个字,那就是爱!这种爱使血脉亲情的生命火种必将愈燃愈烈,世代相传,让我们和作者一道用最后一段倾吐我们的心声吧!
(齐读)
(课件出示):这真是一座用____架设的生命桥啊!(填后齐读)
三、拓展升华
1、其实,台湾慈济医院向大陆捐献骨髓的感人事例还有很多,我们课文仅是其中一例,比如:
4月,该中心首次进行横跨海峡两岸的骨髓移植,将台湾一名54岁妇女的骨髓,移植给大陆一名17岁男孩。
197月29日,台湾身患残疾的汤女士带着伤病的身躯,为西安29岁的白血病患者王健作捐髓手术。
11月14日,该中心几经辗转,将台湾女青年捐献的新鲜骨髓送到汕头,挽救了汕头市工贸中专的学生姚文健的生命。
截止目前,慈济医院已经向大陆供髓约180例,成功救治了不少白血病患者,每个事例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这些正是海峡两岸之间用骨髓,用爱心,用血脉亲情架设的一座座生命桥啊!
2、此时此刻,同学们一定有千言万语要说吧,或感动,或愿望,或祝福,对谁说都可以,就把这千言万语汇成最感动的一句话,让它留在这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上吧!
3、这篇课文非常感人,老师这里有一首把课文改编的诗,想在课堂结束前与同学们共享。(课件出示配乐读诗)
4、让我们把心中的感动延续下去,回去后可以写一写小钱如果有一天和青年相遇的故事,也可以写一写自己学完课文后的感受,还可以找一找今年5.12汶川地震中感人的故事或图片读一读,体会人间真情。
5、总结:
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爱使人间充满温暖。老师相信,同学们心中都住着一位爱心天使,当别人需要帮助时,我们给予他,他幸福了,我就快乐了;当我们得到别人的帮助时,我们要学会感谢他。愿我们怀揣一颗感恩的心,让爱意流动的日子伴随我们一生,让浓浓的爱,浓浓的情架设起人与人之间的生命桥,心灵桥!
篇2: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跨越、海峡、桂树、苍白、红润、移植、谈何容易、幸运、台湾、袭击、平安无事、期待、突如其来、空旷、暂停、骨肉同胞、血脉亲情”等词语。
2、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含义。
【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白血病、地震和骨髓移植的资料。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二课时
一、课前交流,在游戏中感知“给予是快乐的!”
二、初读课文,在课文的语境中初步理解语言和心中的感动
1、《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发生在杭州的故事,因为真实,因为就在我们身边,我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格外感动,我想你们也一样。昨天,老师已经布置大家回家把感动的段落反复诵读,并在书上做上批注,并说说为什么感动?那现在就来交流一下吧。
2、学生汇报感动之处。
三、深入阅读文本,整合教学资源,深刻体会“给予是快乐的”
1、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这是一次和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最后,生命在人们的无私的给于中复活了,生命之花在人们的爱和奉献中重新绽放了。小钱得救了,他的`身体会慢慢康复,他苍白的脸会慢慢红润起来,他的心中一定会充满了感激,你想他会感激谁呢?读读课文,设身处地地想一想:
⑴ 学习感激台湾青年这部分:
① 为什么感激台湾青年?
(冒着生命危险,不顾家人安危为小钱捐骨髓。)
② 从那里看出台湾青年冒着生命危险?
③ 指导朗读第五自然段。
④ 从那里看出台湾青年不顾家人安危?
⑤ 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
⑥ 想象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相遇了,会是什么样的情景?
(在小组中讨论并尝试表演。)
⑵ 学习感激李博士这部分:
① 为什么感激李博士?
(冒着生命危险从台湾青年身上抽取骨髓,一路奔波赶到杭州,为小钱做手术。)
② (出示李博士一天工作的安排表)从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2、尽管台湾和大陆之间隔着一湾海峡,但是不能阻隔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两岸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3、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4、我们已经两次走进小钱的心里,感受到了他心中感激,我们现在还能不能在一次走进他的心里,小钱还会感激谁?
5、小练笔:
写写小钱的亲人、朋友们是怎么关心、鼓励他的。
6、正是因为有这么多的人关心、爱护这小钱,奇迹才会发生;正是因为海峡两岸这么多人的爱心才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四、总结全文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时刻有很多的人需要我们去帮助,但是很少需要付出鲜血和生命,更多的时候需要帮助别人,给予别人也许仅仅只需要说一句温暖的话,仅仅只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但是,却能给别人很大的鼓励和帮助,也会给我们自己带来很大的快乐,因为给予是快乐的,给,永远比拿快乐!
五、布置作业
作业超市: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完成。)
1、把这则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阅读有关海峡两岸的感人故事。
4、写写读后的感受。
【板书设计】
捐
小钱 移 李博士、青年
救
大陆 台湾
篇3:《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2、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具准备】
录像、投影片、歌曲《爱的奉献》。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新课
19xx年9月22日,这是一个爱意流动的日子,这是一个海峡两岸骨肉同胞魂牵梦绕的日子。这一天,千万双眼睛共同聚焦一个大陆同胞年轻的生命,千万颗心为他的命运而跳动。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美丽而动人的故事《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板书,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后说说你的感受。
2、学生汇报交流。
三、品味语言,感悟血脉亲情
1、身患绝症的小钱是不幸的,让我们到杭州医院的`病房里去看看生命垂危的小钱吧。自由读1、2自然段。
2、出示句子:
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⑴ 让我们把目光聚集到这段话中,用心去体会,你体会到什么?
⑵ 带着你的理解读。
3、过渡:
此时,只有骨髓移植,才能挽救他的生命。但是,要骨髓移植谈何容易,大约在十几万人中才能找到一个适合的人。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下面让我们把目光转向台湾花莲慈济医院看看那动人的一幕。小声读3~6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把最让你感动的地方划下来,用心想一想感动你的原因是什么?
4、学生汇报交流:
可以抓住以下句子体会、朗读感悟。
⑴ 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⑵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⑶ 李博士带着刚抽取的骨髓,经过十几小时的奔波,赶到杭州,和当地的医护人员一起连夜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
5、此时此刻同学们一定有话想说──出示这真是一座用──架设的生命桥啊!让学生填空。
6、小钱得救了!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使小钱得救了!让我们和作者一道用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倾吐我们的心声。齐读。
四、拓展延伸,感悟血脉亲情
1、小钱得救了!一年后的一天,他终于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见面了,他会对台湾青年说些什么?同桌两位同学,一个作为小钱,另一个则是台湾青年,向对方说出你的心里话吧。
2、指名说。
3、播放录象,截至目前,慈济医院已经向大陆提供骨髓180例,成功救治了不少白血病患者,每个事例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这些正是在海峡两岸之间用骨髓、用爱心、用血脉亲情架设的一座座生命桥啊!此刻,同学们一定有千言万语要诉说,就把千言万语汇成最感动的一句话,写成亲情卡,贴到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上去吧。
4、学生贴亲情卡,播放《爱的奉献》。
5、总结:
大陆虽然被台湾海峡所隔,但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是无法割舍的,这种血脉亲情就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座用爱心架起的生命桥一定会永远屹立在两岸同胞的心中:这种血脉亲情是生命的火种,必将愈燃愈烈,经久不熄,世代相传。
【板书】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骨髓 爱心 血脉亲情
大陆 台湾
篇4: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一、深情回顾触动心弦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9月22日,这个日子对于杭州青年小钱来说,是永生难忘的。他不幸患了严重的白血病,他只能“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课件出示)指名读。此时,他自身的骨髓已经全部被清空,没有任何力量,他只能(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是啊,此时的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他会想些什么呢?
篇5: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课件出示: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_______。(指名说)
二、深入文本 感悟真情
1、是的,他想了很多很多,内心是多么不平静啊,在同一时刻,为了挽救小钱的生命,海峡彼岸的台湾花莲慈济医院正上演着感人的一幕。好好读读3-6自然段,很多地方会让你感动,请你圈圈点点,写写你的感受。
2、交流: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的句子:
(1)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指名读,是什么让你感动?
▲此时此刻,可能会发生什么?
▲(医院地震录像)看到这一幕,此时此刻,你有什么话要说?
①体会李博士的精神(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在灾难面前,病人的生命是第一位。)
②体会台湾青年内心的情感(不担心自己的安危吗?不担心家人的安危吗?牵挂如此多,手术取消了吧?延期吧?/在灾难面前,什么最重要?)
▲朗读:我们感动于李博士那高尚的医德,感动于台湾青年的爱心。让我们用朗读再现李博士与青年的沉着与冷静。请同学们好好练练,读出自己的感动。
(2)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期待着他的骨髓。
▲ 读句子,是什么让你感动?
▲就在昨天,他的家人处在怎样的灾难中?(边播放地震图片边解说)
师:看到这些数字,你最想说的一个词是什么?(恐怖、可怕……)此时,台湾青年不清楚什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台湾青年会不牵挂自己亲人的安危吗?他为什么不去看看自己的家人,仍旧这么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呢?
l 朗读:这位青年不顾家人的安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是因为——他知道……
这位青年这么坚定地躺在病床上是因为——他知道……
这位青年愿意这样冒着生命危险躺在病床上是因为——他知道……
引读: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3)就这样,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读句子。
▲一次又一次——到底有多少次呢?正常情况下,要抽取100多针才够,而现在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做骨髓抽取手术?(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呀)“间隔”的时间有长有短,可能是20分钟,也可能只有5分钟,3分钟。针头一次次地戳进肌肤,又一次次地脱落……此时的你又想说点什么?
指名读。
抽取骨髓如此艰难,但是李博士仍……台湾青年也……是因为他们都知道……
▲此时,从台湾青年的身躯里涓涓流出的仅仅是骨髓吗?还是——(爱心、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
(4)李博士带着刚抽取的骨髓,带着人们的爱心,带着对生命的呵护与祝福(出示句子)师生齐读句子。
李博士带着刚抽取的骨髓……连夜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
篇6:《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关于《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台湾青年和李博士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点:
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及医护人员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及奔波劳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感知酝酿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大陆青年18岁的小钱,不幸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病魔纠缠着他,正值如花年龄的小钱,如不进行骨髓移植,生命之花即将凋零。但他又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合适骨髓的人,意想不到的是,捐髓手术的日子前一天,台湾却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大地震。
2、台湾9月21日凌晨1时47分,台湾省南投县集集镇发生里氏7.3及强烈地震,短短几十秒钟,造成40845栋房屋全倒,41373栋房屋半倒,2378人死亡,1万多人受伤,10万多人无家可归,这是台湾历史上近百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地震,过后仍不断有强烈的余震发生。(出示课件图片)
3、大家能结合汶川5.12地震情景想象到当时的危险情景吗?你能用一些词句来形容吗?书中是怎样说余震情况的?
二、对话感悟
1、当时余震不断,在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台湾青年和李博士都在做什么?请同学再仔细品读第36自然段,想一想文中哪些描写人物的词句使你感动,把它圈划出来,透过这些语言文字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想到了什么,做好批注,准备交流。
2、汇报文中哪些语句使你感动:
⑴、此时此刻:指什么时刻?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可能会想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一次又一次、不得不、静静地、仍沉着地:感受到什么?又想到什么?如何朗读出你的感受?
小结:从这些词句中,我们可以看出李博士和青年的坚定与沉着,为了海峡彼岸的小钱不再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而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没有考虑家人是否平安,没有考虑是否延期手术,没有选择空旷安全的地方,而是一心为他人着想,给小钱的生命燃起希望,让我们带着感动,深情地读这四个句子
此时此刻,大地震刚过,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危险时时威胁着他们,但是他们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此时此刻,在灾难过后,还不清楚自己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但是他们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此时此刻,这一切的痛苦,一切的煎熬,都阻止不了捐献骨髓的勇气和决心,因为他们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此时此刻,他们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⑵、还有哪些地方使你感动?
李博士带着连夜手术:感受到什么?对此同学们有什么想法?怎样读出这种感受?
小结:台湾和大陆当时由于历史、政治人为的因素阻挠,无法实现直航,李博士必须带着骨髓,乘飞机从花莲到台北,再从台北飞赴香港,最后由香港转机到杭州,整整需要12个小时。(边讲边结合简笔画地图指城市地址)真可谓几经辗转啊!然而纵然有重重困难,也无法阻隔两岸同胞的
血脉亲情!
同学们,此时此刻,老师从大家的脸上看到了感动,是啊,老师也被深深地打动了,让我们深情地读一读36自然段。
⑶、小钱成功获救了,你认为他应该感谢哪些人?
生命是珍贵的,爱心是无价的,小钱得救了!两岸同胞用爱心为小钱架起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座生命桥跨越了海峡,跨越了生死,跨越了心灵,在我们心中积淀下一个字,那就是爱!这种爱使血脉亲情的生命火种必将愈燃愈烈,世代相传,让我们和作者一道用最后一段倾吐我们的心声吧!
(齐读)
(课件出示):这真是一座用____架设的生命桥啊!(填后齐读)
三、拓展升华
1、其实,台湾慈济医院向大陆捐献骨髓的感人事例还有很多,我们课文仅是其中一例,比如:l4月,该中心首次进行横跨海峡两岸的骨髓移植,将台湾一名54岁妇女的骨髓,移植给大陆一名17岁男孩。
197月29日,台湾身患残疾的汤女士带着伤病的身躯,为西安29岁的白血病患者王健作捐髓手术。
11月14日,该中心几经辗转,将台湾女青年捐献的新鲜骨髓送到汕头,挽救了汕头市工贸中专的学生姚文健的生命。
截止目前,慈济医院已经向大陆供髓约180例,成功救治了不少白血病患者,每个事例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这些正是海峡两岸之间用骨髓,用爱心,用血脉亲情架设的一座座生命桥啊!
2、此时此刻,同学们一定有千言万语要说吧,或感动,或愿望,或祝福,对谁说都可以,就把这千言万语汇成最感动的一句话,让它留在这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上吧!
3、这篇课文非常感人,老师这里有一首把课文改编的诗,想在课堂结束前与同学们共享。(课件出示配乐读诗)
4、让我们把心中的感动延续下去,回去后可以写一写小钱如果有一天和青年相遇的故事,也可以写一写自己学完课文后的感受,还可以找一找今年5.12汶川地震中感人的故事或图片读一读,体会人间真情。
5、总结:
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爱使人间充满温暖。老师相信,同学们心中都住着一位爱心天使,当别人需要帮助时,我们给予他,他幸福了,我就快乐了;当我们得到别人的帮助时,我们要学会感谢他。愿我们怀揣一颗感恩的心,让爱意流动的日子伴随我们一生,让浓浓的爱,浓浓的情架设起人与人之间的生命桥,心灵桥!
篇7:《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关于《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台湾青年及李博士的奉献精神。
3、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分为五个学习小组由新闻发言人代表发言。
一、背景资料导入
出示一组有关白血病的图片,师话外解说,学生初步感受白血病的严重性及可怕。
二、口述故事起因,引出激情朗读
在杭州,有一位18岁的青年小钱,他就得了这可怕的白血病。下面就请同学们找一找,这可怕的病魔是如何折磨这个青年的。
1、点名读句子,进行适当点评:
师激情朗读:18岁啊,含苞的花还没来得及绽放,初升的太阳还没来得及普照大地,小钱却挣扎在死亡线上,你们就该怎样来读好这2段呢?
2、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点名个别读。
3、重点语句朗读:
这个刚满18岁的青年,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指导朗读,分小组读,指名读。
三、过渡
不幸的小钱又是幸运的,在十万人的茫茫人海中,找到了可以与他匹配的骨髓!这十万分之一多不容易啊!
四、默读课文,从3~6段找出体现了这个过程不容易的句段
五、围绕主线,探究理解
1、小组代表汇报,根据学生汇报适当点拨。
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随学生的介绍可以打乱顺序讲。)
⑴ 出示地震的相关图片,感受大地震。
句型练习:病床上的青年,他不知道但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小组练笔,组内交流,代表汇报,全班跟读。)
⑵ 从课文第五自然段中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可以想象得到,当时的余震是非常强烈的,余震来了,会有哪些影响?
句型练习: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但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青年仍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学生口头练习,汇报。)
⑶ 相机指导朗读第五自然段,体会:
学生自己练读,指名朗读,进行评议后齐读。
⑷ 从李博士的奔波中再一次感受这个过程的艰辛。
六、阐明结局,激发情感
一场历经24小时的'生命救助活动终于胜利结束了,你们是不是也松了一口气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吧!
追问:现在你们知道这座生命之桥是如何搭建起来的吗?
(爱心。)
在这座爱心之桥的搭建过程中你们还体会到了什么呢?
(两岸同胞之间血浓于水的血脉亲情。)
七、小结
也许人为的阻碍能阻隔两岸人们之间的来往,但那亘古不变的亲情是什么东西也隔不开的!
再读第七段,升华感情,达到最高潮。
(音乐响起。)
八、课外拓展
现在我们来想象一下,如果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会对台湾青年说什么?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创意扩展,大胆想象。)
你们的心中也一定有很多话想说吧?你想和什么人说呢?请你们写一写。
篇8:跨越海峡生命桥课文
9月20日,早晨的阳光洒满了美丽的杭州市,桂树还没有开花,但晨风中似乎已经飘来甜丝丝的气息。他,钱畅,这个才刚满18岁的年轻人,静静的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他患了严重的白血病,他的生命就像含苞的花朵,不曾开放就面临着凋零的危险。唯有移植骨髓,才能使这朵垂危的生命之花,重新绽放绚丽的光彩。然而,要找到可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这样的骨髓,在没有亲缘关系的十万个人里,大概才能找到一个。但是,钱畅是幸运的,几经辗转,这样的骨髓终于找到了,就在一位台湾青年的身上。
199月21日,一场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整个台湾地区,台湾大地人在余震的摇晃中。慈济医院的骨髓移植专家李博士中步履匆匆地走进手术室。一位台湾青年,在病床上,等候着他把他的骨髓抽出来。
余震不断,这个青年依然神清气定。他在这场灾难中没有受伤。然而他的家人呢?在昨夜的天崩地裂中,可曾安然无恙,没有人能够知道。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变,有一名叫钱畅的青年,正怀着十万分之一的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针头满满的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是枕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也许,此时此刻,大家都应该跑出去,在空旷的地方保全自己的生命所有地震知识都教人们这样做。但是利博士庄严的站着,青年人静静的躺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后,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像生命之泉,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经过10几个小时奔波,李博士带着骨髓,赶往杭州市,连夜为钱畅作了移植手术。最后,钱畅得救了,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也许,钱畅和这位台湾青年永远也不会见面,但是,能不能见面并不重要,因为两岸的骨肉同胞心是连在一起的,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会一代一代传下去,永远不会熄灭。
篇9:跨越海峡生命桥课文
本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台湾青年的骨髓。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这一切,为的是挽救海峡彼岸一个年仅18岁的生命。两岸同胞相距虽远,心却是紧紧相连的。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二是体会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篇10: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跨越、移植、间隔、袭击、空旷、暂停、血脉亲情”等词语。
2、读懂课文,理解重点语句及“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4、领悟作者分两个不同地点交代故事内容的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的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故事引入,调动情感:
我们先来听一个故事,大家知道姚明吗?他是国际大球星,身价上亿。在去年9月4日,他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成为骨髓捐献志愿者,当时与记者有这样一段对话:
记者问:姚明,你是真捐呢,还是作秀呢?
姚 明答:一旦需要,马上就捐。
记者又问:如果正在举行一个重要的比赛呢?
姚 明反问: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吗?
学生听后,畅谈感受。(生命高于一切;比赛可以重来,而生命却只有一次;生命是金钱不能估量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生命的感人文章,出示并板书课题。
2、理解课题:课题中的海峡指哪儿?(台湾海峡)你是怎么理解生命桥的?
二、自主学习
1、检查预习:生字 词语
2、在海峡两岸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请你默读课文,看看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
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杭州 小钱 白血病 台湾 青年 余震中 捐献 骨髓
3、出示关于白血病的资料
三、细读课文,品文悟情。
(一)走进杭州,感受小钱对生命的渴望。
小钱患了白血病,生命之花刚要绽放,就面临着凋谢,然而他有多么渴望活下去呀。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觉得特别打动自己的语句反复多读几遍。
反馈:
1、“这个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理解“即将”的意思;(将要;马上要;马上就要)
◇理解“凋零”的意思;(花儿枯萎;花儿凋谢)
◇理解“即将凋零”在文中的意思;(是指小钱快要死了;小钱像花儿一样随时都可能凋谢)
◇我们以前学过成语“含苞未放”“含苞欲放”,指花儿还没有开放,理解“含苞”在文中的意思(小钱很年轻;小钱还没有成年,他只有18岁呢。)
师:18岁应该是最浪漫、最美好的.年龄;18岁,应该是编织梦想,放飞希望的年龄。可小钱呢……,当你读到这里,你的心里是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在品读中身同感受,对即将消逝的美好生命油然而生痛惜怜悯之情。
反馈:2、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 联系上下文理解“几经辗转”,感受找到合适配对的骨髓费了很多周折以及小钱经受了多次绝望的打击,才迎来这生的希望。
(二)走进台湾,危急中感受人间真情。
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这是一次与时间赛跑的拯救行动,这是一次与死神争夺生命的拯救行动, 然而就在昨天,一场里氏7、3级大地震袭击了台湾地区,此刻大地仍在余震重摇晃。骨髓能不能顺利到达呢?手术能不能保证成功呢?让我们走进台湾那一头,看看此时此刻台湾青年在做些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3、4、5小节。
1、在学生回答中进行梳理。(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捐献骨髓。)
2、杭州的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是无奈,是等待。在这样的危险的情况下,台湾青年却能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捐献骨髓。是什么力量让他这么做呢?他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会想到哪些亲人,会想些什么?
3、是啊,此时此刻,他只希望自己的骨髓能尽快地流淌到那个等待挽救的生命,他是这样想的,更是这样做的。“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4 、指导朗读, 读出台湾青年的善良,无私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这是一次和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最后,小钱得救了。他的身体会慢慢康复,他苍白的脸会慢慢红润起来?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除了台湾青年,还有一个人也在为搭建这座生命桥默默地努力着,他是谁呢?
二、自主学习
自由再读3至6自然段,找找李博士为搭建这座生命桥默默地努力的句子,说说你是从哪个词语中体会到的?
三、交流点拨:
1、两岸奔波,感受高尚医德。
研读李博士的动作词语:“步履匆匆”、“沉着”、“奔波”,感受人物品质。
(1)其间,有个了不起的人一直在默默地工作着,他就是李博士。请同学们划出描写李博士的句子,自己读好。
(2)理解步履匆匆:“履”在古时候就是鞋子,那么“步履匆匆”呢?
(快速行走;急匆匆地走)
(3) “奔波”在文中的意思
(就是来回奔走;忙忙碌碌地在大陆和台湾不停地奔走。)
(4)从这三个词语“步履匆匆、沉着、奔波”上,你读出了什么?
(当时时间紧迫,李博士在和时间在赛跑;我觉得李博士是一心为病人着想;李博士医术高明、医德高尚。)
2、出示骨髓时间移植表,感受争分夺秒
◇这位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李博士就是大名鼎鼎的李政道博士。他主持创办了台湾慈济骨髓捐献中心,成为全球最大的华人骨髓库,帮助了众多的白血病患者。让我们记住这位可敬的老人吧!
四、融情朗读,感受生命的喜悦
◇同学们,当医院手术室的门禁闭的时候,大家都在焦虑地等待着,殷切地期盼着。这时手术室的门忽然打开了,告诉了大家一个好消息:小钱得救了!你听到这个消息心情怎么样?请同学们融入你们的那份感情,自己试着读最后一自然段,用心感受文中语言流露出的那份真情。
◇如果你就是小钱的同学,和他朝夕相处、亲密无间的同学。你听到消息后的心情怎样呢?不用说,让你的朗读告诉我。
◇如果你就是小钱的父母,为他担惊受怕、操碎了心的父母。你听到消息后的心情这样呢?不用说,让你的朗读告诉我。
五、创造生命桥
正是由于这么多人的努力和爱心,架起了这座生命桥。同学们,这些词语就像这段生命旅程中的一个个里程碑,它们见证了这个真实的故事,在每一个词语的背后,都有感人的一幕,请你任意选择下面的一个词语为题,写一段话,写出词语背后感人的情节:
静静 余震 步履匆匆 沉着 奔波
篇11: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质疑导入: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2课,齐读课题——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你说,是啊,生命桥指的是什么?你说,对呀,生命桥靠什么跨越了茫茫的海峡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走进一个真实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学习词语,把握主要内容
师:请大家打开课文,自由读书,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遇到不懂的词语,可以请教老师,可以和附近的同学讨论,也可以查。开始吧。都读好了吗?这一课的生字词语很多,请大家看屏幕上的词语,自由读一遍,看看哪个词语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出示生字词。都读好了,会读的同学,读给同桌听一听。在刚才的读中,你想提醒哪个词语?请你来,“凋零”,你读得很准,你领大家读。谁知道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对,凋零是花凋谢了,草木枯萎了。屏幕上有一个词正好与它意思相反,哪个?绽放,一起读。(生齐读)。这两个词语都是形容花的。课文里还有一个写花的词语,是——。对,“含苞”,这三个词语在课文中还是写花吗?(出示课文中的句子: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自己读读看。
师:在课文中指什么?请你说,是呀,能挽救他的生命的办法,只有骨髓移植。看来同学们真的读懂了。一起读一读这句话。(生齐读)
师:还有哪个词语要提醒大家注意?“暂停”,的暂,是平舌音,你读得很准,再大家读一读,好!读得很准确,回到句子中还能读准吗?(出示课文中出现“暂停”的句子)请一位同学来读。请你吧,这位同学很努力,暂停读准了。不过这句话还有一些地方需要注意。首先,这句话里有一个多音字,/(课件中“间隔”变红,出现“间”字的音节)是“间隔”的“间”,要读第四声。男声读——(男声读:“间隔”)女生读——(女生读“间隔”)还有这一课出现的生词“骨髓”(课件中“骨髓”变红,出现“髓”字的音节)“髓”要读第三声。每个人自己练习三遍——(生自由练习三遍。)再看这里(课件“大地震动”变红)该怎样读?(生自读一遍)现在这句话能读好了吗?谁来自己读一遍?请你来,真不错。
师:还有要提醒的词语吗?“辗转”都是卷舌音,真的很难读,大家跟他读。(生齐读),知道“辗转”是什么意思吗?知道的同学不多……刚才有一个同学读书时查了字典,我们请他读一读字典上的解释。请你说,理解词语,是个好方法。另外,我们还可以读课文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大家看,辗转这个词语出现在课文第二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里。(课件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不过,要理解“辗转”的意思,只读这一句话不行,我们得先读懂它前面的两句话,(出示前两句)。谁先来读前两个句子,请你来,大家看看这两句话都是在说什么?懂了吗?这两句都是在说什么意思呢?是呀!十万人,茫茫人海呀,才有可能找到几个有适合骨髓的人?对,一个,而且还是有可能,不确定啊!真是——对,谈何容易!想象一下,医生可能曾经在哪些人当中为这个患了白血病的青年寻找过适合移植的骨髓?请你说,哦,都找到国外去了。找到了吗?没找到……还可能在哪些人当中找过?请你说,还可能在哪些人中找过,你说,你说,你说,这么多地方都找到了吗?最后,在哪里找到了?像我们刚才想像的这样的寻找过程,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就是——对,辗转。现在明白辗转的意思了吗?(生点头举手。)不用说出来,读第三句话,用你们的语气表现出辗转的意思。(生齐读句子。)
师:好,其他词语我们可以到课文中继续学习,现在我们一起再读读这9个词语。让老师听到每个人的声音。(生大声读词语)好极了!词语都能读准,长句子也都读流利了,现在我们把整篇课文连起来读,一定比刚才读得好,有信心吗?谁愿意来分自然段读?你来,你来,你来,其他同学别着急,有更重要的任务,注意听他们读,一会儿,老师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的说一说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读的准确又流利!其他同学的任务完成了吗?现在能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请你说,请你说,
(生继续很具体地叙述,师随即点拨学生概括地说,并板书词语:杭州、小钱、白血病、台湾、同胞、余震中、捐献骨髓)
师:这位同学讲得很清楚。老师在听她叙述的过程中把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一些关键词记了下来。我们把这些词语连成一句话,看看能不能把故事内容说得明白又完整?请你来,
(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看着黑板上的词语说成一句话:杭州的小钱患了白血病,台湾同胞在余震中为他捐献骨髓……)
师:怎么样?一句话就把课文内容说得既明白又完整。我们掌声送给他。
三、再读课文谈感受,相机指导朗读
师:课文讲的就是这样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那么,这个故事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呢?你说,你说,看起来,台湾同胞冒着地震的危险捐献骨髓的那一幕,感动了我们每一个人,就是课文的第3、4、5自然段的内容。同学们,对于感人至深的文字,我们要静下心来细细品读;尤其是让我们心中一动的词语和句子,我们最好画下来,再联系课文的其他内容去思考,我们就会发现,感动我们的不仅仅是词语表面的意思。下面,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这三个段落,看看青年和李博士的哪些做法最让你感动,把最让你感动的语句画下来,反复读一读,你能体会到什么,用一两个关键词简单地写在旁边。一会儿我们交流。开始吧。
(生默读画语句,师巡视。)
师:好,同学们读得这样认真,让老师很感动。谁愿意先来交流。谁先来说说你划下的语句,然后再来说说自己的感受。请你来,
师:李博士很“沉着”让他感动,他抓住了“沉着”这个词语谈出了自己的体会。还有谁也画了这句话?请你说,这位同学更会读书,能把“沉着”这个词语和这一自然段中的其他内容联系起来体会,体会到了李博士的精神。我们像这两位同学学一学,把“沉着”这个词和整个自然段中的'其他句子联系起来读一读。一起来,都看第五自然段的句子。首先,李博士在什么情况下还那么沉着?找一找,读那一句?(指名,生读“针头向皮肤刺去……”)
师:是呀,余震都能把针头从肌肤里脱落出来,多么突然!多么强烈!哪个词语表现了余震的突然和强烈?对,突如其来,这个词找得准!强调这个词,再读一遍这句话。(生齐读)
师:这么危险的时刻,李博士怎样地站着?你说,对,沉着地站着……
师:现在什么地方最安全?读哪一句?(指名,生读“此时时刻,跑到空旷的……”)
师:手术室是空旷的地方吗?想像一下,手术室还有什么在摇晃?
你说,你说,你说,
师:多么危险啊!可李博士怎样地站着?对,沉着地!
师:他沉着地站在这充满危险的地方等什么啊?读出句子。
(生齐读“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句。)
师:一个“沉着”写出了李博士的品质。再找一找描写青年的句子,谈谈你的感受。请你说,你说
师:是呀,你读哪句话知道了地震很可怕?
师:这位同学真会联系前面的课文体会自己的感动。还有谁联系了哪句话感受到青年心里想着别人让你很感动?请你来,(生读“自己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句”他感受。)
师:不清楚并不等于不牵挂,他虽然静静的躺在病床上,心里一定是极不平静的,他会牵挂自己的家人。但是,他想得更多的是——看这句话(课件出示“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自己的骨髓。”)(生齐读)
师:注意红色的词语再读一遍。(生读“希望、期待着”)
师:那么,台湾青年心里想着,自己的骨髓会带给小钱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第二自然段,听老师朗读,我们一起来感受小钱哪满怀着希望的期待。(配乐,师范读第二自然段)
师:现在,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你说,你很伤心,你是个有同情心的孩子。
篇12: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酝酿血脉亲情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生齐读课题,而后出示病床图)
这就是年仅18岁的青年小钱,一位严重的白血病患者, 此时的他生命垂危——生齐读:“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huàn)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diāo)零的含苞(bāo)的花朵。”
小钱是幸运的,这朵即将凋零的含苞的灿烂的生命之花,几经辗转,终于在我们祖国宝岛台湾找到了适合的骨髓!但是,就在要进行骨髓移植的前一天,一场里氏7 .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台湾地区。但是,捐献骨髓台湾青年和李博士还坚持进行手术。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台湾花莲慈济医院的手术室,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找一找哪些句子哪些词语揪住了你的心。
(生自由读第五自然段)
二、潜心会文,感悟血脉亲情
预设交流句子:
(一)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1、师:为什么这句话揪住了你的心?
(生:因为余震不断,此时此刻,他们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
2、师:就在昨天,一场——(引读)里氏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台湾地区。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请看,这就是发生在台湾南投县7.3级的大地震。(播放地震录象)
投影出示:“9月21日凌晨1时47分,台湾突然发生一次惨绝人寰的大地震,死亡人数2735人,伤10002人,房屋倒塌不计其数,无家可归的达20万人以上。”
3、师:看到录象,看到这些数字,你最想说什么?(恐怖、可怕、善良……)
4、师:地震过后,亲人们走散了,失踪了。青年难道都不牵挂自己的亲人吗?他难道都不怕余震中自己的安危吗?但是,此时此刻,他想得更多的是——(生齐读)
师:注意红色的词语再读一遍。(生读“希望、期待着”) (指名读词)
a、师:台湾青年心里想着,自己的骨髓会带给小钱什么呢?
b、所以,此时此刻,他躺在病床上,心理是极不平静的
师引读:他不知道家人是否安全,但是他知道(生接读),
师引读:他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即将会在余震中死去,但是他知道(生接读)
5、正是心里想着自己的骨髓会让小钱的生命之花绽放,所以即使担心家人的安全,即使仍处在余震中,他还是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只为了心中的那一个信念:救活小钱。
6、青年及李博士身上什么样的品质在感染着?(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无私的,充满爱心的)
7、青年对小钱的爱心,对生命的尊重让我们为之感动,让我们再来体会那令人不可思议的“沉着”、“静静”。(读句子)
(指名个读)(齐读第四段)
交流句子:
(二)
1、师:白血病患者在进行骨髓移植前,要服用大量的药物,杀死体内的癌细胞,同时也会破坏身体的抵抗能力,生命处于生死边缘,如果不在规定的时间内移植骨髓,后果不堪设想。因此,要与时间赛跑,与时间争夺生命。终于——————
2、师:(指名多人读“一次又一次”)读出了什么?
(读出了艰辛,读出了余震不断)
3、师:我们可以想象,当余震又一次发生了,手术室里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预设:针头脱落、突然手术室里的灯不亮了,设备落到地上,房子已经在摇晃,只听到“轰”的一声巨响,外面的房子倒塌了……)
⑴师:余震一次又一次地袭来,针头一次又一次从肌肤里脱落,抽取骨髓是多么的艰难啊!
但是,引读——李博士……躺在病床上。
⑵师:引读——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4、师:从台湾青年身躯里涓涓流出的难道仅仅是骨髓吗?还有什么?
(爱心、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小钱对生命的渴望,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
5、师:这就是深深的爱,这就是浓浓的情,这就是无私的奉献!同学们,请你用心体会怎么读才能表现出李博士、台湾青年这种不顾危险、忘我的精神呢?(齐读第五段)
师:因为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时,指名读——
(三)、李博士带着刚抽取的骨髓,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赶到杭州,和当地的医护人员一起连夜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
师:最揪住你心的是哪个词?(奔波、连夜)
师:让我们来看看李博士这十几个小时到底是怎样奔波的?
上午
7:30,台湾花莲滋济医院,一位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8:50,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10:20,李博士带着台湾青年的骨髓,从台湾花莲起飞。
11:10,飞机到达台北桃园机场。
下午
2:15,骨髓运输小组从台北桃园机场起飞,飞赴香港。
3:54,骨髓运到香港特区。
晚上
8:45,运输骨髓的飞机平稳地在上海虹桥机场降落。
8:50,浙一医院的医护人员将骨髓接到,警车开道,直奔杭州。
10:15,接骨髓的救护车开进了杭州,人们翘首期盼的'生命火种,终于如期传到了杭州城。
10:50,骨髓移植手术开始。
凌晨2:00,手术顺利完成!
师:这是怎样的十几个小时?(紧张、漫长、艰辛、艰难、争分夺秒、惊心动魄、扣人心弦、让人牵肠挂肚、漫长而又短暂……)
师:李博士带着刚抽取的骨髓,乘飞机从花莲到台北,从台北飞赴香港,最后由香港转机到杭州,整整12个小时,纵然有重重困难,也无法阻隔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此时此刻,老师从你们的脸上看到了两个字“感动”,让我们一起读6自然段。
2、品读第7段
⑴师: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这是一次和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最后,生命在人们无私的给予中复活了,生命之花在人们的爱和奉献中重新绽放了。小钱得救了。你高兴吗?请你高兴地读。你激动吗?你想把这消息告诉谁?最想知道这个消息的人是谁?
(小钱的父母、台湾青年、花连慈济医院的医护人员、所有关心小钱的人)
(小钱父母相拥而泣、李博士如释重负、医护人员奔走相告)
⑵师:此时此刻,只有课文的最后一段能表达我们此时的心声。(指名读——齐读)
⑶师:文章学到这,让我们再一次回头细细品味文章的题目——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在你的心中,这还是一座普通的桥吗?从你的眼神中,我看出你有更深的体会。
生:这是一座用爱心架设的桥。
生:这是一座延续小钱生命的桥。
⑷师:这岂止是一座桥,岂止是一个故事,这简直就是一首生命的赞歌,一首爱的诗篇。把我们的感受融进去读。(出示诗的形式,并播放音乐)
两岸骨肉同胞,
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也许,
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永远不会见面,
这并不重要,
因为两岸同胞的心是连在一起的。
那血脉亲情,
如同生命的火种,
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齐读)
三、延伸拓展,续写血脉亲情
1、写话。同学们,茫茫海峡隔不断骨肉亲请,也许,有一天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见面了,幸运的小钱一定会有满腹的心里话想跟他们说,这位同胞又会说些什么?配乐,生写
2、推荐课外阅读《千里爱相随,小安安平安回家》
篇13: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的无价。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一、课前游戏导入,感知给予快乐
(摘苹果的比赛。)
出示大屏幕:
有三棵苹果树,第一棵树上结了80个苹果,第二棵树上结了100个苹果,第三棵树上结了150个苹果。
1、现在你来到了苹果树下,要和你的对手比赛谁摘的苹果多,我们假设你们采摘的速度一样快,你先摘哪一个树上的苹果?
2、下面进行第二轮测试,还是这样三个苹果树,不过这次你的对手是我──你的老师,要和你比赛谁摘的苹果多,你先摘哪一棵树上的苹果?
3、再来,请看题──还是这样三棵苹果树,你又来到了苹果树下,你的对手也是一个孩子,已经几天没有吃饭了,很饿很饿。你和他比赛谁摘的苹果多,你先摘哪一个树上的苹果?
4、总结:
你们让我很感动,因为你们不仅聪明,还很善良很可爱,有一颗乐于付出,乐于给予的心。为此,我要送你们一句名言,是我从书中读到的──“给于是快乐的!”(学生齐读)希望我们永远记住这句话。那么,假如需要你给予别人的不是苹果,而是你的鲜血,你的骨髓,你还能做到吗?如果不仅仅是鲜血和骨髓,还有生命,你还能做到吗?我们可以不立刻回答,但不能永远回避,我们要在学习中思考。
二、泛读整组课文,具体情境,初步感受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这样一组课文,一组以“给予是快乐的”为主题的课文,共有四篇课文,哪四篇呢?
2、学生回答课题,老师贴课题卡片。
3、再读课文:
可以浏览每一篇课文,也可以读一篇或两篇,还可以只读自己认为最值得读的部分,读的时候要想一想课文讲了什么故事?这些课文是怎样来反映“给予是快乐的”这个主题的?
4、集体交流。
5、总结:
从这些课文来看,“给于是快乐的”,就是小男孩的一个心愿,就是生活中的一个小小的举动,就是一句关心的话语,一个关切的眼神,就是一种无私奉献,就是一种爱心。
三、切入课文内容,指导朗读,理解感悟
1、《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发生在杭州和台湾花莲之间的故事,因为真实,因为就在我们身边,我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格外感动,我想你们也一样,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故事,看看到底是什么感动着我们?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小组交流:
对学习小组内的学习伙伴读几遍你觉得特别令你感动的句子和段落。
4、全班交流:
(交流令自己感动的句子以及感动的原因。)
范例:
⑴ 最后一段:
朗读:“小钱得救了……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感动的原因是小钱得救了。这是一个美丽的结果,患有严重白血病的小钱最终得救了,很多人在这样的时刻容易留下幸福的眼泪,这是一种感动。)
⑵ 第五段:
朗读:“针头向皮肤刺去…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这段中有一个词语“突如其来”,你们怎样理解?
(发生的时间很突然。余震的大小事先也不知道,可能很小,也可能很大。在突如其来的余震中,还要进行着手术,真是令人感动。)
⑶ 第二段:
朗读:“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小钱只有18岁,就患了白血病,白血病又叫血癌,很难医治,很可怜;骨髓很难找,终于找到了,真让人高兴。真是大悲大喜,悲喜交加。)
小钱患的是白血病,小钱的生命就像“生命就像不曾开放就将面临凋零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重新绽放。”在这句话中找到一组反义词吗?
(人们常说“生命如花”、“岁月如花”,那是比喻生命的美好,让生命更加美好是人类永远的追求,于是你就有了这大悲大喜的感动,你的感觉是和全人类的感觉一致的。)
⑷ 第四段:
朗读:“在这场灾难中……期待着他的骨髓。”
(这位青年不顾家人的安危捐献骨髓,因为他知道──拯救生命更重要。给予是快乐的!很令人感动。)
四、深入阅读文本,整合资源,深刻体会
1、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这是一次和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最后,生命在人们无私的给于中复活了,生命之花在人们的爱和奉献中重新绽放了。小钱得救了,他的身体会慢慢康复,他苍白的脸会慢慢红润起来,他的心中一定会充满了感激,你想他会感激谁呢?读读课文,设身处地地想一想。
2、学生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3、全班交流:
⑴ 感谢为他捐献骨髓的那位台湾青年:
小钱患的是严重的白血病,目前,唯一有效的医治方法就是移植骨髓。很多人对捐献骨髓怀有恐惧心理,害怕会影响自己的健康,其实这是所有的医学研究和临床经验表明,捐献骨髓对于人体健康没有影响;但是即使是这样,也有很多人没有捐献骨髓的意愿,所以到目前为止,我国大陆的中华骨髓库中的库存量只有4万多份,台湾慈济骨髓捐献中心库存23万份,而我国的白血病患者有400多万,需要更多的'人志愿捐献骨髓。而这位台湾青年就是这样一位志愿捐献骨髓的先行者,小钱应该感谢他,我们也应该感谢他!余震有大有小,房屋随时都可能倒下来,生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他却冒着生命危险捐献骨髓。并且他不顾亲人的安危来为小钱捐献骨髓。
引导学生进行想象:
又一次余震发生了,大地开始颤抖,房屋开始摇晃,窗户上的玻璃啪地掉下来了,身体下的病床吱吱作响……但是,这个青年人──仍静静地趟在病床上。这需要多大的勇气。需要多大的决心。
感情朗读第4、5自然段,读出自己内心的感动。
在大地震过后,在剧烈的余震中,这位青年不顾亲人的安危,冒着生命危险,为海峡另一边的小钱捐献骨髓,用自己的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⑵ 他还会非常感谢李博士:
李博士冒着生命危险从台湾青年身上抽去骨髓,并一路奔波送到杭州,为小钱作了骨髓移植手术。
这位李博士就是台湾的骨髓移植专家李政道博士,他是那样令人尊敬,他主持创办了台湾慈济骨髓捐献中心,征集到23分骨髓样本,成为全球最大的华人骨髓库,救助了众多的白血病患者,今年的4月15日,他第100次携带着台湾同胞捐献的骨髓来到大陆。让我们记住这位可敬的老人!
(出示李政道博士的照片。)
深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
(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台湾和大陆现在还没有直接通航,台湾当局不允许飞机直接飞到大陆,只有到香港中转。尽管台湾和大陆之间隔着一湾海峡,还有很多人为的阻隔,但还是不能阻隔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两岸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理解“奔波”,感情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⑶ 小钱还会感谢医护人员朋友亲人:
是啊,这些人就在小钱的身边,时时刻刻给予小钱关心、爱护和支持。正是因为有这么多的人关心、爱护这小钱,奇迹才会发生;正是因为海峡两岸这么多人的爱心才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4、想象拓展,启迪心灵:
根据国际上骨髓捐助的有关规定,骨髓捐助者和受捐人在一年内是不能见面也不能知道对方的身份和姓名的,但一年以后就可以了。我们来想象一下,一年以后的某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会是怎样的场景?小钱会对那位台湾青年说些什么呢?
五、总结全文内容,点明主题,深化印象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时刻,有很多的人需要我们去帮助,但是很少需要付出鲜血和生命。更多的时候需要帮助别人,给予别人也许仅仅只需要说一句温暖的话,仅仅只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但是,却能给别人很大的鼓励和帮助,也会给我们自己带来很大的快乐,因为给予是快乐的,给,永远比拿快乐!
【板书设计】
杭州 台湾
骨髓
小钱────—年轻人
【反思】
课讲完了,但心里却并不轻松。静下心来一想,真是一塌糊涂,需要反思的地方很多。教学中有好多的环节处理不够扎实,总是怕内容多讲不完。由于备课不是太充分,所以在讲第五自然段的时候,处理的有些仓促了,我还想让学生通过有感情朗读后,说说自己读的时候,哪些词语在努力表现自己的感动,结果因为备课不充分,这个环节忘记了,导致课堂前紧后松,而且还叨念。
篇14:《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 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感知惨劣环境,酝酿血脉亲情
1、导入:教师(放音乐,出示小钱躺在病床上的课件):同学们,这哀伤的音乐将我们的思绪带到了《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这真是一个凄美的故事。十八岁,一个充满梦想的年纪,一个如花的年纪。而他,一位杭州青年,此时只能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可是,他的内心又是如此的不平静,他在焦急地期盼,期盼救命的骨髓能早一点从远隔万里的海峡彼岸——台湾,送到杭州。
2、在同一时刻,在台湾的慈济医院,也有一个人静静地躺在病床上,那是谁呢?让我们来读读3——5自然段。
二、对话品位语言,感悟血脉亲情
1、读读3——5自然段。找找谁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句1: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2、他静静地躺着,可是他的内心却是极不平静的,他想起了谁?让我们再读读3——5自然段。
句2: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
3、这场灾难指的是什么?
句3:就在昨天,一场里氏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台湾地区。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
里氏7、3级的地震,是台湾历史上最强烈的一次地震。让我们回到那一次的地震中去。课件演示地震。看完录象,你最想说什么?
引读: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
大地震后,台湾青年的家人可能……可能……可能……还可能……
4、是啊,他静静地躺着,想到了家人,还想到了谁?
句4: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他还想起了正在期盼着骨髓的小钱。
他仿佛看见了躺在病床上的小钱,看见了小钱他那……(脸色苍白,瘦的皮包骨头,)
是啊,此刻,患了白血病的小钱挣扎在死亡线上,无情的病魔在一点一点地吞噬着他。年轻的生命危在旦夕,接受骨髓移植刻不容缓啊。
指名读第4自然段——齐读
是啊,在海峡的另一边,一位素不相识的人,竟比家人还重要,这真是海峡两岸心连心,不是亲人胜亲人呀! 因此,他此刻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让李博士给他抽骨髓。
5、在小钱的身边,也有一个人,他在静静地工作着,那就是李博士。让我们来读读第5自然段,划出使你感动的句子。
句5: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在有余震的情况下,也就是在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他们仍坚持为了一个素不相识的小钱抽骨髓,真使我感动。
句6: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A、从“一次又一次”体会出李博士抽骨髓非常困难。还可体会出台湾青年在经受一次又一次的痛苦。
李博士在争分夺秒的工作,因为他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在给台湾青年抽骨髓。
李博士和青年急小钱所急,想小钱所想,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他们的精神多么难能可贵啊!
过渡: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来了,这是多么令人高兴的事!小钱即将凋零的生命之花将重新绽放,但是,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时,这时的李博士又是怎样做的?我们来读读第六自然段。
6、学习第六自然段
A、读读这一段,说说感受。指名读,说感受。
预设:李博士真辛苦!
B、师课件出示中国地图讲述:台湾跟台北仅仅隔着一条台湾海峡,如果直航,只需要几个小时。但是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至今无法实现直航,李博士必须带着骨髓,乘飞机从花莲到台北,再从台北到香港,然后由香港到上海,最后才由上海到杭州,整整需要十二个小时。纵然有重重困难,也无法隔阻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
在这同一时刻,除了李博士,还有谁在为小钱的生命而努力呢?(两岸的医务工作者、家人、飞行员、司机等等)
教师:同学们,此时此刻老师从你们的脸上看到两个字:“感动”!是啊,老师也被深深地打动了。让我们带着感动,深情地读读这一段。
7、学习第七自然段
过渡:经过李博士不分昼夜的奋战,由于台湾青年那血浓于水的无私奉献,小钱得救了。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填空: “这真是一座用( )架设的生命桥啊!”
反馈:血脉亲情 骨髓 爱心
教师:小钱得救了,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使小钱得救了!让我们和作者一道用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倾吐我们的心声!齐读
这座用爱心、血脉亲情 、骨髓架起的生命桥一定会永远屹立在两岸同胞的心中。
三、适度拓展延伸,抒颂血脉亲情
1、(放音乐:爱的奉献)因为爱,人间才充满温暖。是爱,给了小钱第二次生命。是爱,让一朵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又一次绽放。小钱得救了,他流下了幸福的泪水。他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思绪万千,心潮澎湃,他会想起谁?想说什么?让我们走进小钱的心,把他的想法从你的笔下涓涓流出……
2、同学们,跨越海峡两岸的感人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出示书)凤凰卫视的吴小莉姐姐写了这本书——《生命二十小时》,这本书全程记录了海峡两岸救助白血病患者陈霞的感人故事。现在把这本书送给你们,希望爱在咱们四(?)班传承,希望爱洒向祖国的每一个角落。
看了“《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第二课时教案”的还看了:
1.《荷叶圆圆》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2.《荷花》语文第二课时教案
3.画家和牧童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4.四年级上册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续写精选5篇
5.三生教育心得体会范文600字
6.教师三生教育学习感想
篇15:《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第二课时教案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沉着、奔波、血脉亲情”等词语。
2、读懂课文,理解、感悟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题的含义。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爱心的无价。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理解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课题的含义。
2、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感受真情。
教学过程:
(一)酝酿血脉亲情
1、回顾课文内容,指名学生说说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内容?
(训练学生抓住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关键词语概括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2、出示课文插图,老师配乐范读第二自然段,感受小钱充满希望的期待。
(通过配乐范读,让学生感受小钱的不幸,感悟到寻找到适合移植骨髓多么艰难,为后面课文理解的情感体验埋下伏笔。)
3、身患绝症的小钱是不幸中的万幸,几经转折,终于在台湾找到了有合适骨髓的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捐髓手术的日子即将而至时,台湾却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大地震。(播放地震视频)边看边思考,你从录像中感受到了什么?(生交流)
(运用合理的情感媒介来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身临其境的境地,让学生披文入境,入境动情地学习课文。)
(二)感悟血脉亲情
1、当时余震不断,在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在做些什么呢?请同学细细默读课文3-5自然段,画出文中令你感动的语句,并在旁边写下你的'感受。
2、汇报交流
(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
A、理解“沉着”、“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等词句,B、谈体会和感受。启发学生想象:当时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可能在想什么?
(2)引导学生从“突如其来”、“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终于”体会抽取骨髓的艰难。
( “熟读精思,以读为本”是语文教学的根,在抓关键词“沉着”、“静静地”、“一次又一次”、“终于”想象情景体会感悟人物的品质后,通过品读、对比读、入情入境地朗读,李博士与台湾青年的形象深深扎根于学生的心灵世界中。)
(3)学习课文第六段。
“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时,李博士带着刚抽取的骨髓,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赶到杭州,和当地的医护人员一起连夜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
学生联系“奔波”、“连夜”等词谈感受、体会,引导学生结合文中句子理解“奔波”、“连夜”。
(当谈到李博士的奔波劳累时,我相机出示地图补充李博士的奔波路线图,当天的工作时间表,将抽象的语言化为一连串具体的数据呈现在学生面前,简介当时的背景,学生对于李博士和医护人员不辞辛劳有了更直接的感受,面对李博士的照片,敬佩之情油然而升。),
(4)学习第7自然段。
A、理解课题“生命桥”的含义。
B、读诗歌,升华情感。
(通过前面环节的充分阅读感悟,学生对课题及情感的理解水到渠成,师生配合读诗歌,升华了情感。)
(三)真情告白,颂扬血脉亲情
小钱得救了!一年后的一天,他终于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会对台湾青年说些什么? 同桌两位同学分角色,向对方说说你的心里话吧。
为了更进一步使学生体会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特设计一个启发学生大胆想象、生生对话的拓展延伸的环节,让学生在情感体验、想象创新、语言积累等各方面都有一定程度上的提高。在这个环节中,听、说、读、写的学习过程也落到实处,突出了语文学科独特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篇16:《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猜谜导引
师:老师有个谜语,请大家猜猜。
谜语:水里看是一个洞,岸上看是一张弓。身背千斤不喊重,河西立刻到河东。(打一交通设施)
(学生数人发言,都猜到谜底是桥,并说明了猜谜理由。教师由此谈话:是啊,桥是联系河两边的,其实我们刚才的交流就像已在我们之间架起了一座心灵之桥,友谊之桥。)
三、揭题
1、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
(教师板书课题,边写边教峡的书写,山字旁要写得瘦些。)
2、生读题,教师问学生读了课题后有什么问题?
生:生命桥是从哪里到哪里?
生:生命桥指的是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生命桥指的什么这个问题引入文本:那么,就让我们到文中去找答案吧!)
四、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2、反馈:
(1)(教师出示词语认读。)
我能读准,我能读懂:步履间隔凋零暂停身躯袭击空旷辗转血脉白血病骨髓移植
a、师:在这些词语中,你读懂了哪些词语?
(生数人回答,主要着眼于字形、字音和自义。其中骨髓这个词读错的人较多,教师作了强调,但在后来的反馈中还是有学生读错,教师自己也老是读错。还对间隔、暂停等词正了音。还有学生提了几个容易写错的字,教师课件出示了袭、暂的田字格。)
b、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步履,教师作了引导。
(2)、(教师出示句子认读。)
我能读准,我能读通: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师:这个句子中包含5个生字,谁能读准?
(生数人朗读,师生共同评议。好几个学生白血病的血读错,教师正音,但感觉引导得还不够,其实在三下册《她是我的朋友》中就出现了血的两个读音,区分应该还是比较明显的。)
五、结合谈何容易研读课文
1、师:救这个青年容易吗?从课文中找到相关词语。
(生数人回答,答案有谈何容易、终于等)
2、出示句子: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理解读)
师:为什么这么不容易找呢?从文中找到有关句子。
反馈:
生1: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生读时不理想,鼓励后再读有进步,表扬。)
发散:小钱可能会在哪儿找骨髓?(在学生的回答中理解辗转。)
(拓展小资料:我国大陆的骨髓库起步较晚,人们对骨髓的知识欠缺,意识淡薄。目前捐献者库存资料加起来还不到3万份。而台湾有目前亚洲最大的骨髓库,库存资料30多万份。)生3:就在昨天,一场里氏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台湾地区。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
(从哪儿体会到不容易。)
六、小结课文,结合谈何容易。
课后感想:
总的来说,这节课上得还可以,教师自身的素质比较好,富有激情,而这样的课,情的渲染应该是比较重要的.。在设计中,教师重视了文本中词语、句子的朗读、感悟,符合中年级的教学要求。在上课过程中,教师比较关注学生的生成信息,引导得也不错。但是,正如张祖庆老师所说的在当下的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忽视整体的现象,这种整体的缺失,大致表现在以下三个层面。第一,很多老师往往在学生还没有对文本获得整体初步感悟的前提下,就急于进入对课文局部的分析。这样的分析,肢解了文本,使得学生的理解缺乏一种整体感。第二,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某一部分的时候,喜欢孤立地在屏幕上展示某个句子,而不是将之放在整个文本语境中去解读。第三,忽略对最后一个整体的回归。课文一段段分析完了,往往教学的任务也完成了。我想,这是一节第一课时的课,初读部分时的整体感受文本是否有缺失现象?过早地切入文本的深读研究,对于不少中下生来说,是否合适?
因为自己以前都是教低年级的,对于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涉及不够,对于四年级,我还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行!
篇17: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的无价。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课
教师讲述身边白血病患者的故事。
这些孩子是不幸的,然而有一位杭州青年小钱他也患了同样的病,可他是幸运的,那是什么给他带来了幸运呢?
二、初读感受
1、请同学们轻轻打开课文,自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遇到不懂的词语,可以请教老师,可以和附近的同学讨论,也可以查。
2、分节读课文。
3、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板书:
李博士
杭州小钱 台湾青年
捐献骨髓
余震
二、细读课文,深谈感受
是的,课文讲的就是这样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这个故事当中你感动的是什么呢?同学们,台湾同胞冒着地震的危险捐献骨髓的那一幕,真是深深地感动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也就是课文的3至5自然段。对于这样感人至深的文字,我们要静下心来细细品读,尤其是那些让我们心中为之一动的词语和句子,我们最好画下来,再联系课文的其他内容想一想,感动你的究竟是什么,你会透过一些做法,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下面,请同学们再仔细默读课文,看看青年和李博士的哪些做法最打动你的心,请你把这些语句画下来,反复读一读,你能体会到什么?一会儿我们交流。
1、研读描写李博士的句子:
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青年也静静的躺在病床上。
李博士的什么行为让你感动?是的,他是利用大地震的间隔在为台湾青年做手术的。同学们情况如此危险,但是李博士仍然坚持手术台。他面对的是怎样的危险呢?请你读读这段话,找一找。
(理解突如其来、体会李博士的沉着。)
⑴ 这段中有一个词语突如其来,你们怎样理解?
⑵ 是啊,在突如其来的余震中,还要进行着手术,多么另人感动!李博士是在什么情况下还那么沉着?学生进行想象。
师小结:余震有大有小,房屋随时都可能倒下来,生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他们却冒着生命危险捐献骨髓。并且不顾亲人的安危来为小钱捐骨髓,多么另人感动呀!
⑶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朗读画线句子:
又一次余震发生了,大地开始颤抖,房屋开始摇晃
窗户上的玻璃啪地掉下来了,身体下的病床吱吱作响
他们的家人是否平安还不知道
小结:在大地震过后,在剧烈的余震中,是呀,是李博士崇高的责任心和高度的责任感。驱使着他不顾自己的安危,冒着生命危险,一直坚守在手术台。多么另人感动的李博士呀,同学们,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再来读读第五自然段。
2、研读描写台湾青年的句子:
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⑴ 他是在什么情况下他还这么有爱心?
⑵ 他心里想着的是素不相识的台湾青年,自己的家人的安全却不太清楚,他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一边想着自己的家人,想到更多的是在海峡另一边的小钱。但台湾青年会带给小钱带来怎样的希望和期待呢?
⑶ 师神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不曾开放就面临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① 凋零是什么意思?
② 这句话里有个词的意思正好和它相反。还有一个词也是形容花的,在课文中的句子里,这三个词还是形容花吗?再读一读。
⑷ 听老师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呢?
⑸ 小钱找到的这位台湾青年是个怎样的人?是不是也想着他呢?再读这句话。
⑹ 台湾青年心里想着自己的骨髓会让小钱的生怎样的奇迹呢?把你感受到的这种爱心读出来。
3、联系博士的爱心,看第5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这涓涓流出的仅仅是骨髓吗?是的,这涓涓流出的是生命的火种,是美好的希望,是博大的爱心。骨髓流出的这一刻你高兴吗?你感动吗?读出你的高兴和感动。
师深情朗诵:骨髓保质存期只有24小时,李博士带着这生命的火种出发了屏幕出示:
10时20分,李博士从花莲飞往台北。
14时15分,由台北抵达香港后,立即飞往上海。
16时45分,飞机在上海降落。
20时50分,李博士直奔杭州。
22时15分,李博士乘坐的救护车开进了杭州的医院。
⑴ 快算一算,从李博士带着骨髓出发,到把这生命的火种送到小钱的身边,用了多长时间?只差5分钟,就是整整十二小时啊!
⑵ 这是怎样的12个小时?用一个词来形容?
(紧张、漫长、心弦扣人)
⑶ 课文第6自然段中有一个词表达的就是这十几个小时的艰辛、紧张与漫长,快找一找是哪个词?(奔波)读这个词,读出紧张、漫长艰辛的感觉。
⑷ 经过了十几个小时的奔波,李博士没有休息,22时50分,骨髓移植手术开始了,第二天2时整,手术才顺完成。多么让人感动啊!让我们把内心的全部感动融入到第六自然段的字里行间读出来吧!
⑸ 师引读:
骨髓的保质期
这茫茫的海峡隔不断骨肉亲情,隔不断血脉亲情,让我们面对祖国的版图,深情地读读这一段。
四、写心语
1、我们来想象一下,一年以后的某一天,小钱和那位捐献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会是怎样的场景?小钱会对那位台湾青年说些什么呢?
2、跨越海峡的骨髓给了小钱生命的希望,他从中也受到了极大的鼓励.出院后,小钱满怀感慨提笔写下了感谢信他会感激谁?感激的原因是什么?你能试着写下来吗?
3、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特别的时间,特别的环境,特别的人物,你能结合自己的感悟就此写一段感言吗?
五、师总结
同学们,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这是一次和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最后,生命在人们的无私的给于中复活了,生命之花在人们的爱和奉献中重新绽放了。可见,爱是多么的伟大,多么的神圣呀!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教学反思】
从学生身边的具体事例引课,唤起学生的真实情感。通过反复研读描写台湾青年没有考虑家人是否平安无事,没有考虑是否延期手术,没有选择空旷安全的地方等句子,使学生体会到台湾青年一心只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抓住描写李博士抽取骨髓时的镇定沉着,运送骨髓中的刻不容缓,植入骨髓时的不分昼夜的词句,体会其不顾个人安危、急他人之所急的高尚医德。引导学生写心语,大胆想象,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抒发自己的真实感受,真正理解生命桥的含义。
篇18: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优秀教学设计
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准备】
师:课件(李政道博士的图片、课文片断)。
生:搜集资料(白血病、骨髓移植)。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昨天我们学习了第22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请大家回忆一下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
(课文讲小钱患了白血病,一位台湾青年冒着生命危险为他捐献了骨髓,最后小钱得救了。)
相机板书并介绍李政道博士:小钱、李博士、台湾青年。
2、让我们穿越时光的隧道,回到那个令人难忘的日子──1999年9月22日,这天,阳光洒满了美丽的杭州市,小钱──一位刚满18岁的年轻人,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因为他患了严重的白血病,他的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他的生命还会有救吗?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关注这位年轻人的命运,让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打开书,小声地读读课文,读完后说说自己的感受。
(指名说,相机指导学生交流有关白血病的资料。)
三、再读课文,感悟危情
治疗白血病,目前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进行骨髓移植。(板书:骨髓移植)(交流“骨髓移植”的资料)但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并不容易,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看看哪些句子告诉我们找适合移植的骨髓并不容易,用 “──”划出来。
学生汇报。
出示灯片:
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如果没有亲缘关系,大约在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有适合骨髓的人。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师:为了找到适合的骨髓,医务工作者有可能去过哪些城市?去找过哪些人?(北京、上海、广州、香港……工人、农民、教师……长城内外,大江南北都找遍了,真不容易呀!这就叫“谈何容易”,这就叫“几经辗转”!
齐读,把“艰难”的感觉读出来。
四、读懂捐献,感悟爱心
1、是的,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他的生命有救了!让我们一起去认识这些拯救小钱生命的好心人吧。请大家默读课文第3~6自然段。边默读边用横线划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
(学生默读,教师巡视。)
2、把划记的句子读给同桌听。
3、学生汇报,相机出示句子进行感悟:
⑴ 在同一时刻,海峡彼岸的台湾花莲慈济医院,骨髓移植专家李博士正步履匆匆地走进手术室。
师:“同一时刻”指的是什么时候?“步履匆匆”又是什么意思?
⑵ 在这场灾难中,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师:此时此刻,这位青年的内心一定是极不平静的,他在想些什么呢?让我们闭上眼睛用心去贴近这位台湾青年的心,听一听他会想些什么。
(指名说。)
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素不相识,但是,这位台湾青年知道,此刻,病魔正在侵袭着小钱的身体,癌细胞正在他身体中不断的扩散。对小钱来说,每过一分钟,他离死亡就又接近了一步。这位台湾青年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这真是海峡两岸心连心,不是亲人胜亲人呀!
师: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份感激一齐来读这段话。
⑶ 针头向皮肤剌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师:大家知道什么是余震吗?
(余震是指大地震过后的小地震。)
师:那么“突如其来”是什么意思?
(来得很急,很快,很突然,让人没有任何防备。)
师: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大地震过后又一次余震发生了,大地开始颤抖,房屋开始摇晃,窗户上的玻璃啪地掉下来了,身体下的病床吱吱作响……此时此刻,唯有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难道他们不知道会有危险吗?他们明明知道有危险却不跑出去保全生命,那么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学生交流。)
师:是呀,他们知道,就在这海峡的对岸,同胞小钱正焦急地等待着他们去挽救他的生命,此时此刻,在李博士和这位青年的心中,救助大陆同胞生命的'力量已经使他们顾不得考虑自己的安危了。这需要多大的勇气,这需要多大的决心!
师:让我们带着这份敬佩之情一起来读读这几句话。
过渡: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⑷ 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时。李博士带着刚抽取的骨髓,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赶到杭州,和当地的医护人员一起连夜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
师: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台湾和大陆现在还没有直接通航,台湾当局不允许飞机直接飞到大陆,所以只能到香港进行中转。为了防止骨髓的凝结,影响细胞的活性。在飞机上,医护人员们小心地呵护着骨髓箱,每隔一小时要上下左右晃动,他们知道,这里面装着的可是小钱的生命啊!
五、深化感悟,升华感情
1、同学们,小钱是不幸的,但他又是幸运的。如果你是小钱,你会第一个感谢谁?为什么?(指名说)
2、师:小钱应该台湾青年,因为他为自己捐献了骨髓,小钱也应该感谢李博士,没有他,就没有小钱的第二次生命,小钱还应该感谢其他所有为他默默奉献的医护人员们,一句话,是这些人的爱,给了小钱第二次生命。是爱,让一朵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又一次绽放。
3、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献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同桌互说,指名说。)
4、引读第7自然段:
(课件出示。)
师:也许,
生: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永远不会见面,
师:这并不重要,
生:因为两岸同胞的心是连在一起的。
师:那血脉亲情,
生:如同生命的火种,
师生共读: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过渡:现在你知道“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指的是什么了吗?
(血脉亲情。)
这座用爱心架起的生命桥一定会永远屹立在两岸同胞的心中。
【板书】
22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血脉亲情
小钱 李博士 台湾青年
骨髓移植
篇19: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优秀教学设计
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优秀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同时体会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
【教学目标】
1、教学本课生字词,
2、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课前准备】
音乐磁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在轻缓而哀伤的音乐声中出示面色苍白的.小钱无奈地躺在病床上的挂图。
2、教师描述:
这是一个发生在杭州的真实故事。刚满18岁的年轻人──小钱,不幸患了白血病,眼看病魔就要夺走他的生命。(停顿)
3、教师继续描述:
所幸的是小钱得救了,是谁在这紧要关头挽救了小钱宝贵的生命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二、自学生字词
1、各自轻声读课文,不认识的生字拼读一下,读不顺的句子多读几遍
2、学习生字词:
读准生字词:
移植 涓涓流出 余震 血脉 彼岸
突如其来 袭击 空旷 暂停 间隔 凋零
读准其他词语:
患病 骨髓 甜丝丝 红润 几经辗转 步履匆匆 绽放
3、指名分段读课文,随时正音。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课文,分组讨论:
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学生汇报。
(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想想课文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二、研读课文,体会情感
杭州的小钱静静地躺在了病床上,最先让你感受到他内心不平静的是哪一句话?
板书:
小钱
1、他才18岁,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⑴ 你从这句话体会到什么?你们了解白血病吗?谁来说说?
⑵ 含苞的花朵指什么?文中指什么?原本就像含苞的花朵,可如今花朵还没来得及开放,就要凋谢了。能告诉我,现在你的面前出现了怎样的一个小钱?
(痛苦,绝望,悲痛。)
⑶ 说话:
此时,小钱会想些什么呢?你呢?
板书:
骨髓
2、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⑴ 辗转是什么意思?
⑵ 如果是你,你会到什么地方找?
⑶ 通过这个“辗转”你可以想象什么?
师:是呀,多么累啊!谁能带着这种累的感觉把这句话读一读?
⑷ “这样的人”指的是怎样的人?(板书:台湾青年)找到这样的容易吗?为什么?
小结并过渡:同学们,在同一时刻,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又是怎样来挽救小钱的生命呢?当我读到这一节时,格外感动。相信你们也一样,让我们接着学习课文3~7自然段,看看到底什么感动了我们。
⑴ 学生自由朗读。
⑵分组交流。
⑶ 小组代表汇报,声情并茂地朗读:
① 一位青年躺在病床上,等候着他来抽骨髓。
此时的台湾怎样呢?是啊,面对余震,本来大家应该想到什么,可这位青年呢?李博士呢?他们又是怎么做的呢?
过渡:当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时,李博士和那位青年又怎样做呢?
② 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他们为什么能如此镇静地面对这一切?结果呢?
③ 骨髓抽取后,李博士又是怎么做的呢?
小黑板出示李博士的行程安排:
慈济医院──花莲机场──台北机场──香港机场──上海机场──杭州机场──杭州医院(提示:由于政治和历史原因,当时大陆和台湾没有直接通航)
作为当时已是60多岁的李博士来说,十几个小时的奔波,已是 非常疲劳,可他顾不上休息,又连夜做手术,他为了素不相识的人奔波劳累,是多么无私呀!
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最想对这位老人说些什么呢?
感情朗读第六自然段。
④ 出示第7自然段:
学生齐读。
师:台湾与大陆虽然被海峡所隔,但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是无法割断的,这种血脉亲情就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吧!
学生再次齐读第7自然段。
三、拓展思维
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行动,这是一次与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在人们无私的给予中,小钱得救了。小钱的心中一定充满了感激,你想:
1、他会感激谁呢?
2、除了台湾青年,小钱还会感谢谁?
小结:今天我们学了《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在你心中,这是一座怎样的桥。
板书:
生命桥
音乐播放《爱的奉献》。
四、作业
展开想象:假如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板书设计】
骨髓
小钱 台湾青年
生命桥
篇20: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准备】
师:课件(李政道博士的图片、课文片断)。
生:搜集资料(白血病、骨髓移植)。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昨天我们学习了第22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请大家回忆一下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
(课文讲小钱患了白血病,一位台湾青年冒着生命危险为他捐献了骨髓,最后小钱得救了。)
相机板书并介绍李政道博士:小钱、李博士、台湾青年。
2、让我们穿越时光的隧道,回到那个令人难忘的日子──1999年9月22日,这天,阳光洒满了美丽的杭州市,小钱──一位刚满18岁的年轻人,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因为他患了严重的白血病,他的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他的生命还会有救吗?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关注这位年轻人的`命运,让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打开书,小声地读读课文,读完后说说自己的感受。
(指名说,相机指导学生交流有关白血病的资料。)
三、再读课文,感悟危情
治疗白血病,目前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进行骨髓移植。(板书:骨髓移植)(交流“骨髓移植”的资料)但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并不容易,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看看哪些句子告诉我们找适合移植的骨髓并不容易,用 “──”划出来。
学生汇报。
出示灯片:
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如果没有亲缘关系,大约在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有适合骨髓的人。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师:为了找到适合的骨髓,医务工作者有可能去过哪些城市?去找过哪些人?(北京、上海、广州、香港……工人、农民、教师……长城内外,大江南北都找遍了,真不容易呀!这就叫“谈何容易”,这就叫“几经辗转”!
齐读,把“艰难”的感觉读出来。
四、读懂捐献,感悟爱心
1、是的,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他的生命有救了!让我们一起去认识这些拯救小钱生命的好心人吧。请大家默读课文第3~6自然段。边默读边用横线划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
(学生默读,教师巡视。)
2、把划记的句子读给同桌听。
3、学生汇报,相机出示句子进行感悟:
⑴ 在同一时刻,海峡彼岸的台湾花莲慈济医院,骨髓移植专家李博士正步履匆匆地走进手术室。
师:“同一时刻”指的是什么时候?“步履匆匆”又是什么意思?
⑵ 在这场灾难中,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师:此时此刻,这位青年的内心一定是极不平静的,他在想些什么呢?让我们闭上眼睛用心去贴近这位台湾青年的心,听一听他会想些什么。
(指名说。)
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素不相识,但是,这位台湾青年知道,此刻,病魔正在侵袭着小钱的身体,癌细胞正在他身体中不断的扩散。对小钱来说,每过一分钟,他离死亡就又接近了一步。这位台湾青年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这真是海峡两岸心连心,不是亲人胜亲人呀!
师: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份感激一齐来读这段话。
⑶ 针头向皮肤剌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师:大家知道什么是余震吗?
(余震是指大地震过后的小地震。)
师:那么“突如其来”是什么意思?
(来得很急,很快,很突然,让人没有任何防备。)
师: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大地震过后又一次余震发生了,大地开始颤抖,房屋开始摇晃,窗户上的玻璃啪地掉下来了,身体下的病床吱吱作响……此时此刻,唯有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难道他们不知道会有危险吗?他们明明知道有危险却不跑出去保全生命,那么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学生交流。)
师:是呀,他们知道,就在这海峡的对岸,同胞小钱正焦急地等待着他们去挽救他的生命,此时此刻,在李博士和这位青年的心中,救助大陆同胞生命的力量已经使他们顾不得考虑自己的安危了。这需要多大的勇气,这需要多大的决心!
师:让我们带着这份敬佩之情一起来读读这几句话。
过渡: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⑷ 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时。李博士带着刚抽取的骨髓,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赶到杭州,和当地的医护人员一起连夜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
师: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台湾和大陆现在还没有直接通航,台湾当局不允许飞机直接飞到大陆,所以只能到香港进行中转。为了防止骨髓的凝结,影响细胞的活性。在飞机上,医护人员们小心地呵护着骨髓箱,每隔一小时要上下左右晃动,他们知道,这里面装着的可是小钱的生命啊!
五、深化感悟,升华感情
1、同学们,小钱是不幸的,但他又是幸运的。如果你是小钱,你会第一个感谢谁?为什么?(指名说)
2、师:小钱应该台湾青年,因为他为自己捐献了骨髓,小钱也应该感谢李博士,没有他,就没有小钱的第二次生命,小钱还应该感谢其他所有为他默默奉献的医护人员们,一句话,是这些人的爱,给了小钱第二次生命。是爱,让一朵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又一次绽放。
3、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献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同桌互说,指名说。)
4、引读第7自然段:
(课件出示。)
师:也许,
生: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永远不会见面,
师:这并不重要,
生:因为两岸同胞的心是连在一起的。
师:那血脉亲情,
生:如同生命的火种,
师生共读: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过渡:现在你知道“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指的是什么了吗?
(血脉亲情。)
这座用爱心架起的生命桥一定会永远屹立在两岸同胞的心中。
【板书】
22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血脉亲情
小钱 李博士 台湾青年
骨髓移植
【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