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第三个绣凳 教案教学设计

第三个绣凳 教案教学设计

2023-04-10 08:31:4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kayak”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7篇第三个绣凳 教案教学设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第三个绣凳 教案教学设计,欢迎参阅,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三个绣凳 教案教学设计

篇1:第三个绣凳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书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教育学生行事要认真、要坚持到底,不懈努力。

教学重难点:

1、 认读9个生字,书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爱因斯坦的努力,明白做任何事情只要不懈努力,不放弃就会成功的道理。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读9个生字,书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认识人物,导入新课。

二、自读课文,完成要求。

1、自读要求。

2、学生根据提示,自读课文。

3、自读反馈

三、学习生字。

1、出示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学生自由认读识字。

3、指名读词。

4、教师重点强调。

5、介绍识字方法。

四、书写生字。

1、认读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

2、教师重点指导。

五、作业。

1、抄写生字。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爱因斯坦的努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出示生字卡测读。

2、出示文中几个重要句子测。

二  学习课文。

1、出示课题:第三个小板凳。

2、引读课文:这第三个小板凳是谁做的?作的怎样?。

3、教师导读。

4、讨论:老师为什么改变了 对爱因斯坦的态度?

二、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分角色齐读全文。

2、说说爱因斯坦小时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三、布置作业。

1、找爱因斯坦的其他故事读一读。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第三个绣凳 教案教学设计]

篇2:第三个绣凳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学会8个生字。认识“卩”和多音字“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做事要有自信心,坚持不懈。

教学重点:

识字和写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准备生字、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出示爱因斯坦像,简介。

孩子们,你们认识这个人吗?他就是德国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小时候的故事,好吗?

(板书课题“三个小板凳”,指导学生认读“凳”字。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⒈了解学生预习情况,自由尝试读。

打开书端好坐正,先自己试读,注意读准生字生词。

⒉教师范读。

现在认真听老师读一遍,听清生字生词的读音。

⒊自由练读(读准字音)。

⒋小组内,利用生字卡片认一认生字。

三、品读课文,随文识字

1、学习第一自然段。

指名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谁来说从这一自然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认识生字“坦”“师”字。

2、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指名学生读第二自然段。找生字宝宝“作”“品”“泥”“却”。

说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字。

引导学生说说字的结构,数笔画,扩词,编字谜。认识部首“卩”。

你还知道哪些和“品”字结构相似的字?(众、森、磊……)

⑵课件出示“孩子们都笑起来了,爱因斯坦却低下了头。”

读读这句话,体会“却”的意思,试着用“却”说话。

⑶画出老师说的话读一读。老师看到同学们的泥鸭子、小布鞋、蜡水果都那么精致、漂亮,可看到了爱因斯坦糟糕的板凳后,很生气。谁来读读老师的话?(指导学生读好老师说的两句话。)

⑷从老师的话中你能感受到什么?(爱因斯坦的小板凳非常糟糕,老师很生气。)

⑸想象:爱因斯坦的心情会是什么样?他会想什么呢?

3、学习第三自然段。

⑴指一名学生读第三自然段,全体学生跟读爱因斯坦说话部分。

⑵学习生字“惊”,认读,扩词,说说带“忄”的字(怕、快、性、怀、怪、慢……)。

表演“惊奇”。

⑶认读生字“次”“虽”“然”“但”“强”。

⑷读爱因斯坦的话:

老师,这是我第一次和第二次做的。交给您的是我第三次做的。它虽然不好,但是比这两个强一些。

尝试用“虽然……但是……”说话。

⑸从爱因斯坦的话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4、学习第四自然段。

⑴被老师和同学嘲笑的小板凳,是爱因斯坦经过一次又一次努力才完成的,它虽然不好,但是比那两个强一些。这三个小板凳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不怕失败的爱因斯坦,一个坚持不懈的爱因斯坦。于是--

出示:(学生齐读)教室里静悄悄的。从那以后,老师改变了对爱因斯坦的看法。

⑵认读生字“教”“孝”“室”“改”。

⑶静悄悄的是什么样?咱们让教室里静悄悄的,我们合作来演一演。

像“静悄悄”这样的词,你还知道什么?(绿油油、金灿灿、水灵灵、红彤彤、软绵绵、急匆匆……)

⑷你想对爱因斯坦说些什么?

四、指导写字

写“作”“品”两个生字。

作:注意左窄右宽,第一笔起笔位置在上二线和左一线处,第五笔从横处起笔向下写,第六笔写在横中线上。

品:注意三个口大小相似,下面两个口都在横中线下方。

指导写字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检查学生写字姿势。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

1、认一认,口头组成词语。

师(   ) 作(   ) 品(   ) 泥(   )

却(   ) 惊(   ) 孝(   ) 改(   )

2、读一读:

板凳,孝心,教室,虽然,改变,品行,平坦,惊奇,作品,泥土,作用,惊天动地,大有作为,不以为然,身强力壮

3、自由选择上面的词语说话。

二、指导写字

看谁写得正确、端正、整洁。指导学生先观察字在虚宫格中的位置,先观察后写字。

师:左窄右宽,最后一笔为悬针竖。

泥:左窄右宽,注意最后一笔应该是竖弯勾。

惊:左窄右宽,注意“忄”的笔顺是点、点、竖。第二个点稍高一些。

改:左边“己”的末笔变成了竖提。

却:认识“卩”。“却”,左高右低。最后一笔横折勾的横在上一线上。

孝:注意第三、四笔要写得长一些。

写完后在小组内看一看,比一比。然后把不满意的字再练一练。

三、巩固字词

1、开火车读字词。

2、认识多音字“教”。

3、找朋友,组字写下来。

氵   卩     王    忄     亻    艹

尼   见     京    分    乍     去

4、选字填空。

作      做

①爸爸的工(   )很辛苦。

②这件事情他(   )得不太好。

③我的妹妹在认真地(   )(   )业。

④这是我的(   )品。

5、写一写

作用,老师,改正,惊奇,泥土,品行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编一编,演一演

三个小板凳会对同学和老师说些什么呢?

六、布置作业

1、认读生字,口头组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三个绣凳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

篇3:《第三个绣凳》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知道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恒心,只有坚持不懈才有可能取得不断的进步。

教学重点:

1、正确掌握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正确掌握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爱因斯坦”小时候的人物像。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小朋友,他的名字叫爱因斯坦,课文讲了爱因斯坦的什么事情呢?他是个怎样的孩子呢?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就是《三只小板凳》。(师板书课题)

3、学生围绕课题,提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爱因斯坦为什么做了三只小板凳?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学生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要求: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3、学生分四人小组学习本课生字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如果身边有小朋友不会读,就帮帮他。)

4、检查生字词。(学生个别读,小组读,男女生读,开火车读,形式多样。)

三、活动引路,读文识字

1、“闯关”总动员。讲清方法及规则,共设三关:字音关(读准字音)、句子关(读通句子)、感情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座两人互为“闯关员”与“守关员”。每闯一关得一面小旗。

2、自主读书,做“闯关”准备。

3、同座分别闯关,一次没闯过关者可以练习后再“闯关”。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己识记生字“作”。

(2)指名生分析“作”字的字形结构。

(3)仔细观察“作”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一说在书写时应注意哪些地方?

(4)师作示范指导,学生自己练写生字,再与范字作比较。

(5)师选出写得较好的字全班展示。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知道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恒心,只有坚持不懈才有可能取得不断的进步。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知道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恒心,只有坚持不懈才有可能取得不断的进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二、开展读书“展示会”活动

1、“我会认”。卡片抽读生字词。

2、“我会读”。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教师了解读书情况,相机纠正字音。

3、“我想读”。谁想读谁就站起来读。(侧重指导对话的朗读。)

三、朗读课文,感悟交流

1、建议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阅读全文。

2、学生自读自悟:爱因斯坦为什么做了三个小板凳?

3、交流讨论。

(1)“我来告诉你!”学生将自己找的答案和阅读感受讲给同学听,同时解疑。

(2)“我要请教你!”还有什么问题需要同学帮忙解决的?学生提出问题,别的同学帮助解答。

4、分角色朗读,表现人物。

(1)小组内分配好角色,讨论一下爱因斯坦和老师的对话该怎样读,然后分角色朗读,并互相评议。

(2)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最好。

四、指导书写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掌握本课生字词。

2、指导生字书写。

教学重、难点:

正确掌握本课生字,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识记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

2、学生自学生字。(先说它是什么结构,是什么和什么组成的(独体字除外),它的笔顺是什么,共有几笔,组词是什么。

3、学生交流如何记忆字形。

三、指导书写

1、指名说记字的方法。

2、教师范写。

3、学生描红。

指导写字,看清每一笔和田字格里的位置,再写排头字。

4、作业展示。

四、复习巩固

1、朗读全文。

2、完成课后第二题。

五、拓展练习,引导实践

1、摘抄本课中你认为写得好的词句。

2、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其他人听。

3、收集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

[《第三个绣凳》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

篇4:《第三个绣凳》第一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继续练习分析字形字义;

2、在具体语言环境里理解“糟糕、木制品”等词语;

3、会写生字“品、些、此”;

4、初步感知课文,明白写了一件什么事。

教学重难点:

1、抓住重点词语,练习分析字形字意,会写4个字;

2、初读课文,明白写了一件什么事。

教学过程:

一、送词语

曾老师介绍个朋友给大家认识,看!它来了!(出示词语:小板凳)大家和它打打招呼!(齐读)有孩子还不认识它,听老师给你们介绍师教读“凳”

请个小老师说说在读“凳”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指名生说)

你读得真好,你教大家读读!

二、读课题,置疑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有关这个小板凳的课文,孩子们一起读读课题吧!(齐读)

读了课题你有想知道什么?(学生置疑,挑选有价值的问题板书):

这个小板凳是谁做的?

第三个小板凳做得怎样的?

前两个小板凳是什么样子?

看来孩子们都在积极开动脑筋,提出了这么多的有价值的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和生字交上朋友,生自读课文,解决生字。

三、集中识字、词

1、你是通过哪些方法解决不认识的字呢?(抽生说,谈学法)表扬;

2、曾老师要考考孩子们和生字交上朋友没有!(小眼睛看黑板),请个小老师来教大家读(指名读,读的过程中小老师提醒应该注意的地方,小黑板出示带有拼音的词语):

小板凳一大堆泥鸭子木制品糟糕强一些

很笨不像样您好从此态度

3、谁来说来说说他教的怎么样;(学会欣赏的别人优点的孩子,也会得到别人的欣赏!)

4、全班一起来读一读这些词语朋友;(齐读)

5、现在老师去掉拼音,看看孩子们还能否认识它们,请自己读一读;

6、孩子们读的可真认真,现在男、女生比一比,我们来比赛读;

四、初步感知课文,巩固识字,分析字形了解字义

1、孩子们都与生字交上了朋友,现在就请三位同学把他们送回家,谁想来读一读。(指名生分段读课文),其余孩子边听边思考黑板上提出的三个问题。

2、谁找到了第一个问题的答案?(要求把句子说完整,出示:爱因斯坦)是呀,这个小板凳就是我们20世纪德国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小时候做的,小时候的他是一个不爱说话,同学认为他笨,老师也不喜欢的孩子。但是他勤奋好学,坚持不懈的精神一直伴随着他,后来他成为了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家,我们再一起来叫叫他的名字!(出示“爱因斯坦”,齐读)

3、请问他做的第三个小板凳是什么样子?(指名生说,出示词语:糟糕)

谁愿意来读读?(糟糕),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你们是怎样理解“糟糕”的?(指名说)

我们带着这种体会再来读一读。(齐读,贴“糟糕”)

谁能用糟糕来说句话?(指名生说)

4、爱因斯坦把这糟糕的小板凳交给老师,同学们都交了哪些手工课作业?(出示词语,贴词语;一大堆、泥鸭子、木制品)齐读词语,

请个孩子说说我们在读“制”时应注意什么?(指名说)再来读一读!除了木制品以外,我们还有什么制品?(泥制品、布制品~~)

5、引读第二自然段。(师生配合读)

6、既然有第三个板凳,,那前两个小板凳什么样子的呢?(指名生说,贴词语:更糟糕)

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指名生读第三自然,出示词语:强一些、态度)齐读。

“态”字是一个形声字,请个孩子来说说它的字形。正是因为爱因斯坦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改变了大家对他的态度,让我们再读读这一自然段,感受他那不懈的坚持和滴水穿石的精神吧!(齐读)

7、现在请孩子们完成以下填空。(出示问题:爱因斯坦交给老师的手工制品_____,老师感到____。后来,大家明白了:这个小板凳虽然_____,但_____。)

8、现在我们再和黑板上的词语朋友打打招呼,送他们回家(齐读粘贴的词语)

五、学写生字

1、出示带有田字格的生字“品、些、此”

2、“品”字是品字结构,品,本义是众多。“品”有三口。口代表人,三个表多数,意即众多的人。写这个字的时候要注意上“口”居中,下面两“口”写紧凑。书空,观察老师的写法,描写。

3、“此---些”进行比较,学生自己分析,组词,观察这两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描写。

[《第三个绣凳》第一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

篇5:《第三个小板登凳》教学反思

《第三个小板登凳》教学反思

《第三个小板凳》是北师大教材第11单元《努力》的第二篇主题课文。本文设计以“努力”为主题,意在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所有的困难和挫折。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体会小板凳“很不像样”的含义,也让他们通过观察对比三个小板凳一次比一次做的更好。但在此处,我如果能抓住关键词语“更不像样”让他们形成强烈对比或许会更好。

在本次教学时,我首次采用本单元金钥匙——学习默读。但是效果不明显,一部分学生还是习惯指读,应当在本单元第一篇主体课文《上天的蚂蚁》中就渗透教学。

另外在本堂课中,我让学生朗读的.时间明显不够,虽然在教学时我渗透了反问句的教学,但是却不能及时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去感受。

在教学中,我对于学生错误答案的评价不够深入,有点走过场。还有就是在想象环节的空间不够大,未能充分引导学生在实际情景中想象老师和同学具体会怎么改变对爱因斯坦的态度。而且本次的板书设计有点过于复杂!

语文教学博大精深,每一次上完课都让我感触良多,通过这样一次次不断地发现自己教学的不足,再上起课来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手足无措,课堂组织也一次次在进步!

篇6:《三只绣凳》教学设计 (鄂教版一年级下册)

《三只小板凳》教学设计

光谷四小 张 露

教学目标:

1、学会“因、交、作、布、两、左、右、它”8个字,会认“板、劳、第、世、界、更、能”8个字。认识新部首“点横头”、“巾字底”。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知道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恒心,不怕困难,只有坚持不懈才有可能取得不断的进步。

教学重难点:

学习生字,读懂课文,理解重点词句,使学生明白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恒心,不怕困难,只有坚持不懈才有可能取得不断的进步。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课文(介绍爱因斯坦)

二、初读课文

三、,多种形式认读田字格、双横线生字

四、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设疑:爱因斯坦为什么要做三只小板凳呢?

五、学会写“作、两、交、它”四个字,学会新偏旁(点横头)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激趣导入

1、复习生字词( 田字格、双横线)

2、自由读全文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读中体会。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2、指名读

学习第一句话:

1、、出示第一自然段中重要的词语

2、引导学生读好词语

3、通过读好词,引导学生读好句子

4、相机理解“作品”

学习第二句话:

1、指名读第2句话。

2、他指谁?

3、这是一只怎样的小板凳?(相机引导学生读出爱因斯坦作品交得很晚、小板凳样子很丑)

4、齐读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读中感悟。

1、师范读第2自然段

2、问题提出:老师对爱因斯坦的小板凳满意吗?

学习老师的话:

1、出示老师说的话,引导学生读出老师的很不满意。

过渡:听到老师很不满意的评价,爱因斯坦又是怎么做的,怎样说的呢?

2、读一读,找出爱因斯坦动作和语言,做上记号。

3、同桌互相说一说划线的句子。

4、师出示描写爱因斯坦的动作和语言的句子。齐读。

相机理解:不慌不忙

5、引导学生看插图

边读课文,边看插图:爱因斯坦最后交的是第几只小板凳?这三只小板凳哪个更好?为什么?

6、学生交流比较。

7、讨论:爱因斯坦为什么做了三只小板凳?(相机理解“强一些”)

8、你认为爱因斯坦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9、分角色朗读第二自然段

(四)学写四个字(因、右、左、布)

1、观察这四个字,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

2、师范写“布”(认识新偏旁“巾字底”)

3、生练写

板书设计:

第一次

6 三只小板凳 第二次 强一些

第三次

坚持、认真......

[《三只绣凳》教学设计 (鄂教版一年级下册)]

篇7:《三只绣凳》教学设计 (鄂教版一年级下册)

教学要求:

1.认读词语,读懂课文。

2.教育学生“只有自己勤奋学习,不懈地努力才能出

绩。”

3.进行朗读训练,学会用不同的语气读句子。

4.用“……是因为……”这个句式练习说话。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具: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读通课文,熟读词语。

2.学习一二两段。

教学过程:

1.定向。(自读课文,提出要求)

(1)读准词语,读通课文。

(2)谁干什么?

(3)给文章分段。

2.自学课文,要求划出生字、新词。

3.字、词、句的训练。

(1)出示生字卡片:

坦tan 凳deng 虽sui 糟zao 伟wei

拼读生字。

(2)读词语,强调“糟糕、小板凳、虽然”的渎音

(3)读通较长的句子:(他想看看是什么东西吸着小针,打开

一看,什么也没看见)

(他从小喜欢钻研问题,做那些需动脑筋、花气力才能做好

的事情)

(4)给自然段标号。

4.读讲1-2段。

(1)读第一段,用“因为……所以”进行说话训练

,因为爱因斯坦从小……,所以长大后他成了一位伟大的科

学家。

(2)读第二段,填空练习。(爱因斯坦很喜欢钻研问题。)

(3)思维训练。研究“开始”这个词,师:从哪一件事开始,从

几岁开始对科学发生了兴趣?

(4)读1、2两段。

5.作业。

熟读课文,认读词语,完成“读一读,练一练。”

教学要求:

第二课时

1.研究3、4段,学习爱因斯坦不怕困难的品质。

2.朗读训练。

3.会用反问句说话,并能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教学过程:

(1)段的训练:哪两段是讲爱因斯坦做小板凳的?

2.读讲第三段。

(1)读第三段,进行填空练习。

(3、4)

第三只小板凳( )

(2)练习对话,朗读训练。师:我们学学老师的样子来读第

三段中的两个句子。

(3)句子训练。

出示反问句:你们谁见过这么糟糕的小板凳?

师:你们见过吗?

生:我们没见过。

师:那还可以怎么说?

(我们谁也没见过这么糟糕的板凳。)

(4)小结。

同样一个意思我们可以用两种不同的语气说。

(5)读读演演。

爱因斯坦的话--小声说:“有的”。

3。读讲第四段。

(1)读爱因斯坦的话,完成填空练习。

第一次做的和第二次做的比第三次做的( )

(2)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话,说清楚其它小朋友

都做了什么?提高要求,前面可总的说一下,后面可以评价一下

“小朋友们做了许多手工作品,有的小朋友做泥鸭子,有的……,

他们都做得很好。”

(3)思维训练。

师:爱因斯坦做特别难做的小板凳,傻吗?

划下答案,读第一段。

(4)用“因为……所以”训练说话,将爱因斯坦为什么做小板

凳的理由说清楚。

(5)情感交流,用“……是因为……”练习说话,师:如果爱因

斯坦在我们班里,你喜欢他吗?

(6)继续用“……是因为……”说话,根据课文内容练习。

师:他们班里的同学、老师喜欢他吗?

(7)词语训练。

研究“从此”一词。师:从哪件事之后,老师改变了对他的态

度?

(8)再用“因为……所以”说话。

(9)读第四段。

4.小结。

师:“学爱因斯坦做小板凳”对吗?我们向他学什么?你明

白了什么道理?

5.作业:

有表情朗读课文,抄写词语。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要求读准,会写、记住。

注意:“需、糟、糕、态”的书写。

二、听写

三、朗读课文。

1、给句子换一种说法:

世界上还有比这更糟糕的小板凳吗?( )

2、根据课文内容用“……因为……”说话。

[《三只绣凳》教学设计 (鄂教版一年级下册)]

篇8:《三只绣凳》教学设计 (鄂教版一年级下册)

课改在义乌实施已有半年,不说轰轰烈烈,也是有声有色。我们虽没能成为课改的“有幸儿”,未能参加系统化地培训,但有幸赶上了这潮流,所见所闻另人耳目一新。于是试着在自己的课堂上落实新课标精神,渐渐地,我发现学生学得轻松了,学得开心了。现摘录其中的一节课,谈谈收获与反思。

上课内容:省编教材第五册《三只小板凳》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读生字,理解“糟糕”。

2、能理请课文第三自然段是怎样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会读不同语气的句子。

3、初步感受爱因斯坦从小做事认真,肯花力气,不怕失败的精神。

教学准备:

1、三只小板凳头饰

2、板凳自述材料(自编)

教学过程:

一、出示三只小板凳图片,揭题,读写生字“凳”。

二、三只小板凳自述:

(大致内容:爱因斯坦做三只小板凳的经过。)

三、自由谈体会。

(感受爱因斯坦做事认真、肯花力气、不怕失败。)

引出课文第2、3自然段:爱因斯坦交了板凳后会发生什么事?

四、学习第2、3自然段

1、自由读,读后说说爱因斯坦交了小板凳后发生的事情。

(鼓励学生说后点出:这段话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

2、老师为什么从一大堆中作业中那出了爱因斯坦做的小板凳?

随机出示:( )的布娃娃

( )的泥鸭子

( )的蜡水果

3、爱因斯坦做的小板凳到底有多糟糕?

说说对“糟糕”的理解。

怎样的板凳是糟糕的?(用笔画一画)

4、这么糟糕的小板凳怪不得老师要生气。谁来读读老师的话?

出示句子:你们谁见过这么糟糕的板凳?

世界上还有比这更糟糕的板凳吗?

给这两句话换个说法后进行比较。

指导读出不同的语气。

(小结:以后我们在写文章时要想表达更强烈的意思,就可以用第一组这样的句子。)

5、这时同学们都在笑爱因斯坦。可后来,他们为什么不笑了?(概括地说一说)

6、分角色表演。

要求:追求逼真,反映当时的真实情况,如同学门的反映等。

7、老师当记者采访。

采访同学:为什么发笑?为什么不笑了?

采访爱因斯坦:你想告诉大家什么?

五、拓展延伸:

收集有关爱因斯坦小时候的故事。

收获与反思:

1、上课伊始,“三只小板凳”娓娓道来,学生饶有兴致地听着,不仅感受了做好一只小板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体会到了爱因斯坦做事认真、不怕失败的精神。为了使学生对这一体会更深刻,又在分角色表演的基础上,老师当记者采访“爱因斯坦”及“同学们”,把故事中人物的思想转化为自己的切身体会。因此,课堂上的这两个环节不是孤立的,在层层铺开的基础上加以深化、升华。课标中强调“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人格。”我想,这两个环节就是课标精神的落实吧!

2、课标中指出要“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在引导理解“老师为什么从一大堆作业中拿出了爱因斯坦做的小板凳?”时,随即出示:的布娃娃……根据学生的体会填写词语,并不局限于课文,丰富了语言的积累;在体会朗读文中老师说的两句反问句后,换个说法,进行比较。此举培养了语感,提高了语言运用能力。但在具体操作中,一些提问的方法不够恰当,如比较两句话(反问句和改写后的陈述句)哪句表达思想感情更强烈些。我这么一问,学生就感到困难。有的说是第一句,有的说是第二句,各持所见,如果我能换种问法,效果就会不一样,如:请你读一读,哪句话的语气更重一些?学生就会毫不犹豫地说是第一句。这时再适时点拨一下:语气重的句子作者往往要想表达的感情更强烈。这样,就能水到渠成了。这样看来,老师在课堂上的提问方式多么重要,要在比较中选择最恰当、最有效的一种方式。

3、在指导朗读时,读老师批评的话,几个学生拍案而起:边拍桌边读。看起来这“老师”是气愤到了极点。学生的朗读水平是提高了,可思想是否偏激了(原来,这就是他们眼中的“老师”)?在课堂上,我一时找不到“点子”来解决,只是说:“看来老师是真生气了。”我想,我是错过了一次教育的良机。

课堂上的遗憾真是太多了。但有了反思就会有提高,新课标精神在今后的课堂上定会落实得更充分。

[《三只绣凳》教学设计 (鄂教版一年级下册)]

篇9:《三只绣凳》教学设计 (鄂教版一年级下册)

教材的编写有着系统性,教参已把每个单元每篇课文的作了相应的部署,因此,我认为教师个人不必再另定教学目标。

课文所处的阅读重点是学会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一段话。小学语文教学是基础教学,认识生字,积累词语,理解句子就是基础。因此,我在教学中,字词句篇的训练各有重点。本文处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通过前两篇课文的教学,学生已初步掌握了怎样读懂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一段话的阅读方法,这样,重点训练项目已不属难点,我把教学难点定在理解反问句的意思方面。三年级五册学生学习反问句确实不容易,根据以往的经验,我领读句子,从语气中让学生体会句子的意思,然后再把它改写成陈述句。当然,离开这篇课文,有好多学生仍不能理解反问句。这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

本文我安排两课时教学。第一课时概括起来分两个环节,一是通过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把学习字词、初知课文内容串联在一起。,运用已学的知识,如部首查字法、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来学习字词。这样,不仅抓了字词的训练,也巩固了旧知。二是通过合作学习的方法,学习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一段话,落实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以上两个环节,我都力求体现学生是主体的作用。自主学习不是放任自流,伙伴合作不能满堂起哄,教师的“导”非常之重要。

我对媒体的使用极其简单,一方面是农村学校的设备落后,另一方面本文的教学不需要先进的媒体。一堂课好比一盆菜。做菜时调味品不可少,色香味具全,固然使人胃口大开,但吃多了不过如此,清蒸鲈鱼,倘若调味品放过了头,就失去了原味。课堂也是这样,媒体过多,赶时髦,越先进的越要用,课堂就成了物品展示会,像地摊是的花裤衩中看不中用。就本堂课而言,投影片图象模糊,我充分利用课文插图,揭题时也只出示了爱因斯坦的伟人像;磁带的朗读语气成人化,音响又差,我就请优秀生范读。

板书设计--

15.三只小板凳

1.交板凳做事认真 肯花力气

事情 2.老师批评 不怕失败

发展 3.爱因斯坦说明情况

顺序 4.同学们不再笑 世界著名的大科学家

[《三只绣凳》教学设计 (鄂教版一年级下册)]

篇10:《第三个小板登凳》二年级语文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第三个小板登凳》二年级语文上教学反思

本文设计以“执着”为主题,意在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所有的困难和挫折。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体会小板凳“很不像样”和“更不像样”的含义,强调了对比。在拓展想象环节,我设计了小练习“当凳腿短了时,爱因斯坦……”等4个句子,这样,不仅突出了重点,降低了难度,也更好地让学生体会理解爱因斯坦那种不放弃的精神。我们运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如:个性化朗读,小组读,男女生比赛读,全班齐读等,提高了课堂实效,增强了语感。

此外,我注重联系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谈自己捏的小板凳怎么样,但同时这也是不足之处,没有把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体验不够充分,以致导入时稍欠妥。在教学中,我对于学生错误答案的评价不够深入,有点走过场,还有就是在想象环节的空间不够大,未能充分引导学生在实际情景中想象老师和同学具体会怎么改变对爱因斯坦的态度。

篇11:《第三个小板凳》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知道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恒心,只有坚持不懈才有可能取得不断的进步。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知道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恒心,只有坚持不懈才有可能取得不断的进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二、开展读书“展示会”活动

1、“我会认”。卡片抽读生字词。

2、“我会读”。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教师了解读书情况,相机纠正字音。

3、“我想读”。谁想读谁就站起来读。(侧重指导对话的朗读。)

三、朗读课文,感悟交流

1、建议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阅读全文。

2、学生自读自悟:爱因斯坦为什么做了三个小板凳?

3、交流讨论。

(1)“我来告诉你!”学生将自己找的答案和阅读感受讲给同学听,同时解疑。

(2)“我要请教你!”还有什么问题需要同学帮忙解决的?学生提出问题,别的同学帮助解答。

4、分角色朗读,表现人物。

(1)小组内分配好角色,讨论一下爱因斯坦和老师的对话该怎样读,然后分角色朗读,并互相评议。

(2)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最好。

四、指导书写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掌握本课生字词。

2、指导生字书写。

教学重、难点:

正确掌握本课生字,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识记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

2、学生自学生字。(先说它是什么结构,是什么和什么组成的(独体字除外),它的笔顺是什么,共有几笔,组词是什么。

3、学生交流如何记忆字形。

三、指导书写

1、指名说记字的方法。

2、教师范写。

3、学生描红。

指导写字,看清每一笔和田字格里的位置,再写排头字。

4、作业展示。

四、复习巩固

1、朗读全文。

2、完成课后第二题。

五、拓展练习,引导实践

1、摘抄本课中你认为写得好的词句。

2、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其他人听。

3、收集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

篇12:《第三个小板凳》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十一单元“努力”

教学目标:

1、继续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读准读通课文;

2、在读文中借助具体语境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学写“品”字;

3、通过多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爱因斯坦不懈努力的品质,懂得做事要不怕苦,坚持不懈。

教学重难点:

1、借助语境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读准读通课文。

2、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爱因斯坦遇到挫折和失败时不气馁、不断努力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谈话导入

1、谈话。同学们都是二年级的学生了,说说吧,进入小学后,通过你的努力,你觉得自己进步最大的是什么?

2、简介爱因斯坦。

(1)认读名字。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个有关“努力”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爱因斯坦。(指名读,齐读)。

(2)简介爱因斯坦。

3、揭题。板书:第三个小板凳;学习生字“凳”,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自由读文。遇到生字用自己最拿手的办法来认识,不好读的句子多读一读。

2、指名轮读课文,评议。

3、抽出生字较多的两个句子练读,相机学词识字。

(1)自由读。

句1:老师从一大堆泥鸭子、布娃娃、木制品中,拿出一个很不像样的小板凳,生气地问:“你们谁见过这么糟糕的小板凳?”

句2:老师看他这样努力,从此改变了对他的态度。

(2)读句1,学习字词。

①指名读,轮读句1。

②抽出句1中的生字新词认读。

从这句话中,我们知道,爱因斯坦班上同学做的'手工作业,有――泥鸭子,有――布娃娃,也有――小板凳,小板凳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引出“木制品”认读。

③拓展学习“( )制品”。泥鸭子,用什么材料做成?就叫――(泥)制品;布娃娃,叫作――(布)制品。观察教室里的物品,相机引导说出是( )制品。

④指导书写“品”;认识“品字结构”。

(3)读句2,学习字词。

句2:老师看他这样努力,从此改变了对他的态度。

①指名读句2。

②抽出“态度”、“从此”认读,比较形近字“此”――“些”。

4、过渡导入下一环节。(师读句2):“老师看他这样努力,从此改变了对他的态度。”句子中的“他”指谁?爱因斯坦是怎样努力的,让老师改变了对他的态度呢?我们来读读老师和爱因斯坦的对话就能找到答案。

三、多元互动,导读课文

1、导读第二、三自然段。

(1)再读课文,用笔画出老师说的话和爱因斯坦说的话,然后自己练习读一读。

(2)多形式指导感情朗读老师说的话。

①角色换位,指导感情朗读老师说的第一句话。相机看图认读词组“糟糕的小板凳”、“不像样的小板凳”。

②指导读老师说的第二句话。“世界上还有比这更糟糕的小板凳吗?”

・老师的意思是下面哪一句?

世界上没有比这更糟糕的小板凳。( )

世界上有比这更糟糕的小板凳。( )

・对比读,初步感受反问句有增强语气的表达效果。

(3)指导朗读爱因斯坦说的话。“老师,这是我第一次和第二次做的,交给您的是我第三次做的。它虽然不好,但比这两个强一些”。

①引读,出示爱因斯坦回答老师的话。

②听了爱因斯坦的回答,你知道了什么?

③师生模拟表演,再现爱因斯坦努力做小板凳的过程。相机进行师生互动对话,感悟“努力”的品质。

④感情朗读。

2、想象补白,联系上下文,理解“改变态度”。

(1)爱因斯坦不怕失败,一次又一次努力地做小板凳,如果你是他的同学,你会怎样夸他?如果你是他的老师,你会怎样表扬他?

(2)联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老师和同学原来对爱因斯坦的态度是怎样的?

(3)小结。

3、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总结拓展,布置作业

篇13:一个绣庄的故事(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10、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课文中蕴含着的道理。

教学重点:小村庄变迁的原因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你们想听吗?

2、这是《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板书)

3、(多媒体演示美丽的小村庄、斧头砍树、裸露的土地、家具、小村庄遭遇洪水,同时配课文录音)

4、看了画面,听了故事,小朋友的心里一定有很多想法或是很多的疑问,现在就请你们大胆地说出来吧。

(小村庄为什么被洪水卷走?人们为什么要拼命地砍树……)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小朋友们真爱动脑筋。其实,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在书上,只要我们认真仔细地读,就一定能找到,有信心吗?

2、好,下面请你们有各自喜欢的读书方式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思考你们刚才提出的问题。

三、检查自学情况。

1、下面老师要请几位小朋友来读课文,大家听听他们读得是否准确、流利。

2、通过刚才的朗读,谁能说说你已解决了哪些问题。

(……人们不断地用斧头砍树,小村庄裸露的土地不断地扩大,因而小村庄最后被洪水卷走了。)

四、学习重点段,探究小村庄变迁的原因。

1、哎呀,你们都在埋怨斧头大哥,这下早已被洪水冲得远走他乡的斧头大哥可有意见了。你们听:(多媒体演示:斧头说话模样。配音:你们怎么能怪我呢?我自己都被洪水冲得无家可归,何况我曾经砍下树来为小村庄的人们做出了很多很多的贡献。不信,你们可以去问问书本先生吧。)

2、斧头大哥在拼命地喊冤枉,那你们认为他做对了吗?好,凡是认为斧头大哥做得对做得好的小朋友站起来。

3、现在有两种意见,那就请你们自己找学习伙伴,把课文中你认为斧头做得对或做错了的语句找出来。

4、(问认为斧头做得对的小朋友)你们找到了哪些语句?

(多媒体出示句子:

A、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去,把树一棵棵砍下来。

B、树木变成了各家各户一间间、一栋栋的房子,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各种各样的工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

C、不管怎样,河坡上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5、谁来读读第一句话?(读后评议)

(“盖房”“造犁”应重读,突出斧头砍树的目的,“拎起斧头”读得稍快些,表现出小村庄人们毫不犹豫去砍树的样子。“一棵棵”读得稍慢)

一起读这句话。

6、第二句比较长,先听老师读一遍。

谁能学着老师的样子读一读。(读后评议)

让我们一起读好这句话。

7、第三句话呢,我相信大家都能读好它。好,现在男女生比一比。

8、下面我们把这三句话连起来读,边读边想想:斧头大哥砍树曾给小村庄的人们带来了哪些好处?

(板书:斧头砍树:房子、家具、工具、柴火、好日子)

9、刚才还有小朋友认为斧头大哥做得不对,那你们的理由是什么呢?

(多媒体出示句子:A、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B、年年,一代代,山坡上……

C、不知过了多少年……

D、么都没有了--)

10、自己读读这四句话,把不理解的词句要多读几遍,实在不理解的,等会儿可以提出来。

11、有不理解的内容吗?

(裸露:露出,没有遮盖。)

12、从“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这句话看出了小村庄的环境已经开始

变化,所以“裸露”一词要重读。谁来把这句话读一读。

13、下面一句话怎么读呢?(指名读)

14、随着树木的减少,小村庄的环境越来越差了。让我们齐读这句话,一边读,一边在脑子里浮现出这样的画面来。

15、闭上你们的眼睛,听老师把这句话再读一遍。

16、小朋友们,你们除了看到裸露的土地不断地扩大,眼前还仿佛看到了些什么?

(河水渐渐变黄了,变浑浊了。大象伯伯用鼻子吸水,连鼻子都塞住了,小猪洗澡成了小泥猪,小鸟没了家,只好飞到别处去了,老虎大王带着孩子远走他乡……)

17、大树一棵棵倒下,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引读)--(学生读第三句话)。

18、汹涌的洪水像猛兽般扑来,那时的景象是多么可怕,你们瞧?(多媒体演示洪水袭击村庄的景象。)

19、洪水冲走了小村庄,当然也就冲走了(指板书讲)小村庄的房子、家具、工具、柴火,还有靠斧头得到的好日子。所以文章最后一句是这样说的:(女生读。)

(提示:语速稍慢,语调低沉,带着痛心、惋惜的语气读)

20、自己来读读最后两段话。

21、愿意读的举手。愿意读的站起来。

22、学到这儿,你想对正在喊冤枉的斧头大哥说些什么?同桌之间先说一说。

23、谁能自告奋勇地站起来说?

(斧头大哥,你砍树表面上给小村庄的人们带来了好处,但你想过没有,你这样做破坏了周围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你的做法是不对的……)

24、听了大家的话,斧头大哥终于恍然大悟了。(多媒体演示:咳,要是我不乱砍树木,小村庄也就不会有这个下场了。不过,拼命地让我去山坡上砍树的还是--)是谁呀?你们知道了吗?(是小村庄的人们)(多媒体演示:说得对,你们要好好地从我们身上吸取教训才对呀!)

五、总结深化。

1、小朋友们,通过对《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滥砍滥伐,不保护周围的环境,最终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可是目前,有些人还是执迷不悟。由于人类的破坏,地球妈妈已是伤痕累累,请听来自学校小记者的报道:(多媒体演示)

2、人类对地球妈妈的伤害,也引起了小动物们的抗议,瞧,(多媒体演不)他们都聚在一起开讨论会,商量着要给人类写一封信。好,请选择你喜欢的角色,加入他们的行列,一起讨论吧。(我是--,我想对人类说--)

3、说得好。小朋友们,(多媒体演示)地球家园万物生,人类生存赖环境。自然生态有规律,开发利用要平衡。让我们都行动起来,(多媒体演示)保护绿色家园,共创美好未来。

[一个绣庄的故事(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14:一个绣庄的故事(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吴美蓉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新词,重点指导“冒”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悟出其中蕴含的道理。

3、培养学生从小爱护树木,保护大

一、激趣导入课题

1、示多媒体,让学生欣赏“美丽的村庄”用自己话简要叙述出来,并用一个词说说你的感受?(美丽),就是这么美丽的村庄却在多少年多少代以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想知道为什么吗?板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2、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带着问题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认识生字新词。

出示生字卡,学生找出书上相应的词,重点指导“冒”是“曰”字头不是“日”字头;区别“犁”与筏“黎”、“扩”与“括”意、形、义。

三、过度,我们看看课文是怎样具体介绍小村庄的,学习1-4自然段

1、自由读1-4自然段,边读、边想、边画,把你知道的用“--”画出来或作上批注。

2、小组交流,把你的收获同你的组员共同分享。

3、学生汇报,知道了什么?还知道了什么?……

板书:美丽的村庄、裸露。

围绕“裸露”展开学习,老师引导,什么地方裸露了,为什么裸露了,这些树木都到哪儿去了?学生找出相应的句子读出来,并谈谈体会。

4、你们认为他们这样做对吗?你想对这里砍树的叔叔阿姨说些什么?

过渡,一棵棵高大的树木被人们白白地砍了,美丽的村庄到处变得裸露,你们心里是什么滋味(可惜)

5、有感情地朗读1-4自然段

四、过渡:小村庄的树被人们白白地砍掉多可惜呀,不仅如此,而且多少年、多少代以后又怎样呢?学习5-6自然段。

1、默读5、6自然段,边读边想边画,用你喜欢的方式把你知道的表示出来。

2、学生汇报(联系我县94洪灾进行体会)、板书:洪水卷走

板书:什么都没有了

看多媒体,“洪水卷走的村庄”想象哪些没有了?(房子、家具、斧头……甚至人也没有了)

3、看到这种情景,你们心里是什么滋味?(难过,痛苦)

4、有感情地朗读5-6自然段。

五、回顾板书,进行对比,整体感知全文,并板书“变”。

六、学了这篇课文,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我们今后应该怎么做? 再看全文,看看有什么不明白的或你想知道的?想象这个被洪水卷走的村庄在多少年多少代又会怎么样?

七、拓展练习:以每一个组为单位办一份“保护绿色家园”的手抄报。

美丽的村庄 裸露

板书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变

什么都没有了 洪水卷

作者邮箱:

[一个绣庄的故事(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15:一个绣庄的故事(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10、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执教者: 佛山 谢晓芹

(一)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15个生字,认识2个生字,掌握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悟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3、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二)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树立环保意识是重点

2、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是难点

(三) 教学课时

二课时

(四) 教学准备

课件、沙漠画面、美丽村庄的画面

(五)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老师知道,同学们可喜欢听故事了,今天,老师想讲一个故事给你们听,你们想听吗?

辽阔的蓝天,广袤的大地,白云悠悠,清溪潺潺,草木葱茏,燕语莺歌,还有几个小朋友在草地上玩着,你们看,他们玩得多开心啊,可是,就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那个小村庄,怎么样了呢?你们想知道吗?欲知详情,请同学们打开课文。。。

二、初读课文,把课文读通

1、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把课文读正确、流利、通顺

2、学习生字

A、读准生字字音

B、读好含有生字的句子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句子

想想:这个小村庄发生了什么事?

2、师引导:到底是什么没有了?

四、精读课文,自渎自误

1、这美丽而令人神往的小村庄现在什么也没有了,你的心情怎样?

2、课文中哪些地方最使你难过、可惜、气愤?

(先自己读读课文,然后读给同桌听)

3、合作学习

4、全班交流:哪些地方最使你难过、可惜、气愤?

A、读自己找到的语句

B、说说你为什么认为这里最使你难过、或可惜、或气愤?

C、指导朗读:哪个词或句要重读?

五、总结全文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读了全文以后,你想说什么?

[一个绣庄的故事(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16:一个绣庄的故事(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7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教学目标:

1、认识“郁、澈”等9个宇,学会“林、郁”等13个字。正确读写“山谷、森林”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乱砍伐树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教学难点是联系生适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教学准备:

1、小黑板(字词)。

2、课前布置学生查找资料,了解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与森林的破坏情况、植物与水土流失、植物与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

教学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投影插图,导入新课

1、师:山谷中,有这样一个小村庄,请同学们看一看,它给你留下怎样丁怎岸的印象?

2、学生讲述自己的感受,体会小村庄的环境之美。

3、今云,我们就读一读这个小村庄的故事。(出示课题)让我们把时光倒回到许多年前开始。

二、自读课文,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认读生字,指正字音。

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盖房、裸露、扩大、一栋栋、各式各样、咆哮

应有尽有、锋利、喘气儿、黎明

3、边读边思考:小村庄结果怎么样了?

三、汇报交流思考的问题。

小结:一个美丽的小村庄最后在一场大雨中消失得无影无踪,真令人痛心,这到底是谁造成的呢?我们下节课探究这个问题。

四、熟读课文,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1、自己练习讲述。

2、指名讲述。评价读音的准确,故事的完整。

第二课时

一、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感悟

1、自已练习读。

2、小组内读,评议后再练习。

3、指名读,师生评议。

(1)第1段要读出小村庄环境之美。

这样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后来在一场大雨中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事呀!是谁毁了的呢?

(2)深入学习2、3段。

①理解第二段第三句话:具体给这十几户人家取一些名字并描述他们的行为。

②把“一间间、一栋栋的房子,应有尽有的家具、工具”说一说。

③说说对“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这句话的理解。

④朗读指导:读出小村庄人们的行动以及村庄变化的过程。

(3)学习最后两段。

①去掉“还”字跟原句比较,找出问题的实质。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大雨没喘气”和“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体会悲惨的无法挽回的结局。

③过渡:事实正像我们所预料的那样,这个小村庄的人们在享受了斧头带给他们的好处之后,最终还是让这些斧头给毁了一切。

④“什么都没有了”指的是什么没有了,你能具体说说吗?

⑤议议如何读好这两段,再试试。

二、总结全文。

1、有感请地朗朗全文。

2、你想对小村庄的人说什么?

第三课时

一、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给每个生字组词。

2、认记字形,交流方法。

3、点拨字形:

森、葱、犁、喘、黎"在田字格中的比例应该协调。“葱”的中间是“匆”不是“勿”;“裸”的左半部分是“衣补”不是“示补”;“黎”的上部右边的不能写成多一撇的“勿”;同样是“木”这个部件,在“森、栋、柴”中就有很大的不同;很多独体字作偏旁时具体形状要发生改变,如“葱”中的“心”、“砍”的“石”。

4、书写练习。

二、巩固练习

1、抄写自己认为意思深刻的句子。

2、记下一则广告,想想根据本课内容,你会写一句什么?写下来。

[一个绣庄的故事(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17:一个绣庄的故事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7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5个字。能正确读写下面的赐予:斧头、盖房、造犁、不断、减少、扩大、一栋栋、家具、冒出、柴烟、黎明、洪水、何处、包括等。

2、有感情地朗读,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课文中蕴含着的道理。

3、培养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小村庄变迁的原因。

难点:

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课前准备:

查找有关环保的资料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小黑板,录音机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理解新词;学习课文的第二和第五自然段

教学过程:

( 略 )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悟出课文中蕴含着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0、一个小村庄故事》(板书课题)

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和第五自然段,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两个自然段,回忆一下讲了什么?

3、指名回答。(边回忆边板书)

4、学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想提?

5、今天的第一个学习目标就出来了。这可是你们自己制定的,了不起!那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读课文)

二、品读句子,体会自得

1、自读自悟

(1)怎么读?读哪里?(读课文第2至4,抓住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多读几遍,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体会,说说自己的理解)

(2)小组交流,每个人都谈谈自己的体会。

(3)学生汇报小组交流情况,教师随机点拨引导

①“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引导:A、“裸露”是什么意思?(没有东西遮盖)课文中“裸露的土地”指什么?(土地上没有植物遮盖)

B、作者用“裸露的土地”说明什么?(暗示环境的恶化)

②“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引导:A、省略号在这里说明了什么?(说明环境的恶化越来越严重)

B、句中有两个关系密切的词,能找出来吗?(减少和扩大)

*这两个是什么词?(反义词)同意的举手。

*那如果我不砍树,一直种树,树木的数量会怎样呢?(增加)

*如果我老砍树呢?(树木会的 数量会减少)

*那“减少”的反义词是(增加)由于我种树,那裸露的土地会(缩小)

*把这两组反义词说一遍。

*我制定了一个温柔的陷阱,你们全掉进去了。但今生,你们永远都不会再搞错了。

③“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

引导:小村庄的人们用斧头把大量的树木劈成柴火烧掉了。

(4)想象一下,人们还有什么破坏性的行为?

(5)选择你体会最深刻的一个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

①自由练读

②小组交流,互相评议,帮助

③选出小组内进步最大的同学进行汇报,比赛

2、悟感情,明主旨

过渡:多美的小村庄啊,就这样被洪水卷走了 ,什么都没有了。

(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①“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引导:A、“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指的是什么?(不仅指前面提到的用斧头得到的房子、家具、柴火,还有靠斧头得到不错的生活)

B、这句话讲人么肆意破坏村庄的生态环境的惨重后果

②学到这里,你的心情怎样?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三、回顾全文,辩论导行

1、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什么?

2、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珍惜、保护我们绿色的家园?

3、结伴讨论,为环保绿色家园写一条小标语

4、全班比赛,哪组写的标语最好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2、为班上“保护绿色家园”的主题墙报,搜集有关图片、资料

3、写一封信给破坏环境的人。(选做题)

板书设计:

10、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房屋

斧头 家具

树木 工具

……

(一年年、一代代) 减少 没有了

[一个绣庄的故事 教案教学设计]

【第三个绣凳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平衡凳游戏》大班教案

2.第三个家

3.《一个绣庄的故事》课堂实录(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4.一个绣庄的故事(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5.教学设计教案

6.第三个愿望作文

7.《诗经》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8.推敲 教案教学设计

9.《稻草人》教案教学设计

10.苏州园林教案教学设计

下载word文档
《第三个绣凳 教案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