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课程吃虫植物教案
“cibs”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4篇小学美术课程吃虫植物教案,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小学美术课程吃虫植物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小学美术课程吃虫植物教案
小学美术课程吃虫植物教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用画笔或彩纸等材料创作出自己心目中的吃虫植物。过程方法
学生通过听故事、欣赏教学光盘,感知吃虫植物的形体特点和吃虫过程,并用多种方法来表现吃虫草捕虫的情景。进而创作表现心目中的吃虫植物。
情感态度
1.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动脑能力。
2.开阔学生的眼界,增长知识,培养学习兴趣。
3.培养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过程
设计预设教学路径预设学习活动
备选方案
导入:
1.大自然中的动物、昆虫和植物最多了,你知道哪些虫子喜欢吃植物?
2.吃植物的虫子很多,但有些植物能把虫子吃掉,你相信吗?
3.你知道有哪些植物呢?
新授:
1.点击教学光盘,请学生欣赏吃虫植物图片,指导学生了解吃虫植物的形态特征。
2.交流你能说说吃虫草为什么要吃虫子吗?
3.总结吃虫植物的特征。
4.播放教学光盘,播放吃虫植物的吃虫过程。
5.讲讲吃虫植物的作用。吃虫植物吃的一般都是害虫,它们对维护生态平衡有重要的作用,它们是人类的'朋友。
6.拿出吃虫植物教具,让学生直观的观察、触摸。
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吃虫植物。
1.先让每个小组同学讨论一下用什么方法表现。
2.教师辅导时,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对有创意的作品及时给予表扬。
3.作品讲评请每一小组选代表将创作完的作品展示给同学看。介绍相互提出改进意见,取长补短。
教学小结
1.教师谈话:同学们,通过今天的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2.教师小结:我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找到了一个好朋友,下面我们一起唱《找朋友》这首歌。学生倾听(学生知识介绍)学生好奇地欣赏,仔细观察各种吃虫植物的形态特点,并根据画面想像描述。学生自由发挥。学生试说。学生观察吃虫植物是怎样吃虫子的。学生听老师讲,增强保护意识。学生表演吃虫植物捕食虫子。学生创作,可以用彩笔描绘,也可以手工制作。学生说一说创作的构思和内容。学生可用简单的一句话来表述,或谈一下自己对这节课的感受!学生齐唱《找朋友》这首歌,下课。也可以拿出吃虫植物教具直接导入学生也可以描述吃虫植物是怎样吃虫子的。教师巡回指导。
辅导要点:
构思新颖;抓住吃虫草的特点;背景关系的处理。学生也可以离开座位
篇2:小学美术《吃虫植物》教案设计
四年级美术教案:植物写生 推荐度:蝉虫歌教学反思 推荐度:小学美术教案 推荐度:小学的美术教案 推荐度:小学美术教学反思 推荐度: 相关推荐
小学美术《吃虫植物》教案设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学生能够用画笔或彩纸等材料创作出自己心目中的吃虫植物。
过程方法
学生通过听故事、欣赏教学光盘,感知吃虫植物的形体特点和吃虫过程,并用多种方法来表现吃虫草捕虫的情景。进而创作表现心目中的吃虫植物。
情感态度
1.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动脑能力。
2.开阔学生的眼界,增长知识,培养学习兴趣。
3.培养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过程设计
预设教学路径
预设学习活动
备选方案
导入:
1.大自然中的动物、昆虫和植物最多了,你知道哪些虫子喜欢吃植物?
2.吃植物的虫子很多,但有些植物能把虫子吃掉,你相信吗?
3.你知道有哪些植物呢?
新授:
1.点击教学光盘,请学生欣赏吃虫植物图片,指导学生了解吃虫植物的形态特征。
2.交流
你能说说吃虫草为什么要吃虫子吗?
3.总结吃虫植物的特征。
4.播放教学光盘,播放吃虫植物的吃虫过程。
5.讲讲吃虫植物的作用。
吃虫植物吃的一般都是害虫,它们对维护生态平衡有重要的作用,它们是人类的朋友。
6.拿出吃虫植物教具,让学生直观的观察、触摸。
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吃虫植物。
1.先让每个小组同学讨论一下用什么方法表现。
2.教师辅导时,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对有创意的作品及时给予表扬。
3.作品讲评
请每一小组选代表将创作完的.作品展示给同学看。介绍相互提出改进意见,取长补短。
五、教学小结
1.教师谈话:同学们,通过今天的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2.教师小结:我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找到了一个好朋友,下面我们一起唱《找朋友》这首歌。
学生倾听
(学生知识介绍)
学生好奇地欣赏,仔细观察各种吃虫植物的形态特点,并根据画面想像描述。
学生自由发挥。
学生试说。
学生观察吃虫植物是怎样吃虫子的。
学生听老师讲,增强保护意识。
学生表演吃虫植物捕食虫子。
学生创作,可以用彩笔描绘,也可以手工制作。
学生说一说创作的构思和内容。
学生可用简单的一句话来表述,或谈一下自己对这节课的感受!
学生齐唱《找朋友》这首歌,下课。
也可以拿出吃虫植物教具直接导入
学生也可以描述吃虫植物是怎样吃虫子的。
教师巡回指导。辅导要点:构思新颖;抓住吃虫草的特点;背景关系的处理。
学生也可以离开座位相互观摩。
篇3:吃虫的植物课文教案
吃虫的植物课文教案
一、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茅膏菜、猪笼草的外形特点和它们是怎样吃虫的,知道世界上有会吃虫的奇妙植物,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和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2、训练学生运用本单元学习方法,用重点句概括段落大意。
3、自学本课生字新词。
二、教学重点:
教学要求2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扫清字词障碍,自学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世界上的'生物千奇百怪,会吃虫的植物你们见过吗?今天我们就来见一见会吃虫的植物。我们来学习第12课。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三、指名朗读,检查自学效果。
四、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哪几种吃虫的植物。讨论分段。
五、默读课文,思考课后习题一。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集体讨论问题,用重点句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我们继续学习第12课。
二、集体讨论。
茅膏菜构造特点:长满柔毛,带着粘液,
吃虫:紧紧卷起,以苍蝇为例。
猪笼草:颜人,外形构造有特点。
袋子上有盖,盖上全是细毛,细毛上有蜜汁,积水有腐蚀作用。
三、概括段意:
第一段:茅膏菜是一种会吃虫的植物。
第二段:猪笼草也是吃虫的能手。
提示:重点句需要修改加工,才能准确的概括段的主要内容。
篇4: 《小鸡吃虫》教案
活动目标:
1、教幼儿练习钻过70厘米高的障碍物,培养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及灵敏性。
2、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以及活泼开朗的情绪。
3、体验人多力量大,同伴间应该相互合作的情感。
4、喜欢与同伴合作,体验运动的挑战与快乐。
活动准备:
1、在场地中间悬挂一条高约70厘米的长绳,布置成“树林”;场地一端四散撒上“小虫”。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以“鸡妈妈”的身份带小鸡去郊游的身份做律动。“今天天气真好,妈妈要带你们到外面的草地上去郊游喽。”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告诉幼儿今天的游戏内容。
指导语:你们看,篱笆把我们的路挡住了,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过去呢?
2.幼儿想出多种办法后,教师引导幼儿说出哪种方法最好,最后得出结论:钻过篱笆最好了。
3、学习新动作
(1)、教师讲解示范钻的动作。师:“小鸡先看看清楚妈妈是怎样钻出篱笆的?等一下,妈妈要来问问小鸡。”
双膝弯弯,腰弯弯,低着头儿钻钻钻。
(2)提问:妈妈是怎样钻出篱笆的`?
(3)师:小鸡真聪明,妈妈是钻过去的,今天妈妈就教你们学这个新本领:钻。请小鸡跟妈妈一起做:双膝弯弯,腰弯弯,低着头儿钻钻钻。
(4)教师请全体幼儿用正确的方法练习,教师随机指导。
指导语:现在小们就可以用刚才学过的方法钻过篱笆,小鸡们出发!
4、游戏:小鸡捉虫 小鸡和妈妈陆续钻过篱笆,走过独木桥,爬到草地上捉一条虫吃然后回来。(2-3次)
三、结束部分
鸡妈妈说:“大家都吃饱了,一起来跳个快乐舞吧!”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把对点数的要求融入到游戏的规则之中,以“虫”这个简单的材料将情景性教学游戏贯穿始终,促使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思考、体验,达成教学目标。
篇5: 《小鸡吃虫》教案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2、培养幼儿大胆作画的能力。
3、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4、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活动准备:
1、课件:图片―小鸡母鸡公鸡
2、涂色:小鸡雏
3、幼儿用绘画材料每人一套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件:小鸡母鸡公鸡
1、教师:图片上有谁呀?小鸡跟着鸡妈妈去干什呢?(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2、教师讲解小鸡的生活习性,使知道小鸡不仅喜欢吃米还喜欢吃小虫子。
二、展开
1、出示范画引导幼儿观察小虫子是什么样子的。(鼓励幼儿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2、教师示范:画短曲线(小虫)。
3、出示画纸:小鸡雏教师:今天天气真好,小鸡来到草地上,找自己喜欢吃的小虫子,小朋友也帮小鸡找一找好吗?
4、请幼儿在画有小鸡的画纸上画小虫子。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地作画,适时地帮助幼儿完成作品。
三、结束展示幼儿作品引导幼儿欣赏,并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作品。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把对点数的要求融入到游戏的规则之中,以“虫”这个简单的材料将情景性教学游戏贯穿始终,促使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思考、体验,达成教学目标
篇6: 《小鸡吃虫》教案
活动主题:
绘画:小鸡吃虫(集体)
活动目标:
1、尝试大胆的使用曲线绘画小虫,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2、了解小鸡简单的生活习性,懂得爱护小动物。
活动准备:
画页、油画棒经验准备:了解小鸡简单的生活习性如:小鸡吃什么。
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引出活动。
“咯咯哒,今天我真高兴呀!“是谁在唱歌呀?(出示小鸡)
小鸡为什么这么高兴呀?(有许多小虫吃,出示小虫)小虫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一起讨论:小虫是什么形状的?像什么呢?引导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2、出示画面引发幼儿绘画兴趣。
出示画页,以游戏的口吻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小鸡和他的朋友正在草地上做游戏呢,玩得都饿了,肚子饿得咕咕直叫,到处找虫子吃,请你们快给他们画些虫子吧!”
3、幼儿绘画,教师进行指导。
在幼儿绘画过程中,教师指导幼儿正确的握笔姿势和坐姿,对于不敢绘画的幼儿,老师可运用平行指导的方法,对于能力强的幼儿教师可鼓励为小鸡们多画些虫子。
篇7:四年级语文下册《吃虫的植物》精选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茅膏菜和猪笼草的外形特点,知道它们是怎样吃虫的,以及能吃到虫子的原因,感受自然界的神奇,激发对植物的探究兴趣。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举例说明方法的作用。
3、能够尝试运用比较的方法学习两种植物在写作方法上的相似与不同之处,学习作者的表达顺序,为仿写做铺垫。
教学重点:
1、了解茅膏菜和猪笼草的外形特点,知道它们是怎样吃虫的,以及能吃到虫子的原因,感受自然界的神奇,激发对植物的探究兴趣。
2、能够尝试运用比较的方法学习两种植物在写作方法上的相似与不同之处,学习作者的表达顺序,为仿写做铺垫。
教学难点:
1、了解吃虫的原因。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举例说明方法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9课,请大家齐读课题。
1、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大自然中的两种植物,大家还记得它们是谁吗?——(板书:茅膏菜 猪笼草)
2、平时我们看到的大都是虫子吃植物,而这两种植物却是?此时你有什么问题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
先来看看茅膏菜为什么能够吃掉虫子。
二、引导学习“茅膏菜”部分
理解茅膏菜为什么能够吃到小虫子?
1.抓住“柔毛、黏液”,联系“马上被它粘住”,体会黏液粘性很强,并联系资料知道黏液还能消化小虫。 (依据学生发言出示句子)
预设:
学生能抓住“柔毛、粘液”并联系下文“要是小虫落在上面,马上就会被它粘住”,知道茅膏菜是靠粘液粘住小虫子的。教师可继续引导学生关注“马上”,体会柔毛上的粘液粘性很强,所以粘小虫子的速度很快,让小虫子跑不了。
2.出示资料,知道黏液还能消化小虫,感受神奇。 茅膏菜的叶子上长满了感觉灵敏的、像露珠一样的柔毛,上面布满腺体, 能分泌消化酶。当昆虫飞过来来取食时,叶子卷起,最终把小虫消化掉。 自己读一读,谁来说说你又体会到什么?
过渡:你们发现了吗?就是因为这位同学把茅膏菜的外形上有粘液和它粘住小虫子联系起来思考,就知道茅膏菜为什么能吃虫了。
(出示表格,提示学生联系思考)
这样的粘液,让你有什么感受?(神奇)那你们想不想看看这神奇的粘液啊!(出示图片)
3.抓住“又嫩又绿”,知道茅膏菜还用颜色和新鲜吸引小虫,体会美丽、神奇。 过渡:茅膏菜除了有黏液粘住和消化小虫子,还有什么原因能让茅膏菜吃到小虫子?
预设:学生能关注到“又嫩又绿”,结合生活实际,叶子对吃虫有什么作用? 从而使学生体会到,茅膏菜的叶子除了绿,还很嫩,自己要是小虫子,也肯定想
飞过去咬一口。进而使学生体会到叶子的吸引作用。
4.播放视频,使学生知道半月形叶片能够紧紧卷住小虫的作用。
过渡:还有什么原因让茅膏菜吃到虫子?与后边吃虫哪有联系?
(如果学生说不出来,先播放视频)
看完视频,如果你就是那个小虫子,你浑身什么感觉?
预设:学生能通过看视频,发现半月形的叶子能够紧紧地卷住,使小虫难以逃脱,非常神奇。让学生带着观看视频的感觉再来读这句话。学生能够抓住句子中的“紧紧地卷、怎么”读出茅膏菜的叶子把小虫卷得很紧。
5、总结原因,再次深化神奇的感受
我们看,在刚才的学习中,我们是把茅膏菜的样子和怎么吃虫联系起来想,知道了它为什么能吃到虫子。你能看着表格把茅膏菜为什么能吃到虫子总结一下吗?
自己说说,指名说
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体会茅膏菜是捕虫能手,感受吃虫植物的神奇。
过渡:第一自然段学到这里,你知道茅膏菜为什么能够吃掉小虫子了吗?如果让你给它起一个名字,你会起什么?
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吃虫的能手”,“吃虫的专家”等等
过渡;一种不能移动的植物,却能成为吃虫的能手,你有什么感觉?(神奇) 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比较第一部分中描写吃虫部分的异同,体会举例子对于表现事物特点的作用。
1.描写吃虫部分比同,引导学生认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过渡:通过课文第一自然段,特别是后两句对茅膏菜是怎样吃掉虫子的描写,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吃虫植物的神奇。那在课文第一部分里,还有没有写茅膏菜吃虫的内容呢?(第2自然段)
既然都是写吃虫的内容,那么第1自然段的最后两句和第2自然段会不会有什么相同之处呢?请大家快速浏览这两部分内容,找一找它们的相同之处。 预设:学生浏览相关部分后,能够抓住“粘、卷”发现,这两部分在写茅膏菜吃虫的经过,特别是主要的吃虫动作时都是相同的。
2.两部分内容比异,体会举例子能够生动表现事物特点的作用。
过渡:既然茅膏菜吃虫的过程都是一样的,课文为什么还要写第2自然段的呢?它们会不会有什么不同之处呢?请大家再来读读这两部分内容,比一比,这两部分内容有没有什么不同之处?
(出示两部分内容)
预设:学生能够发现,在第二自然段里,课文不仅写茅膏菜是怎样捉虫的,还描写了苍蝇被捉时的声音、动作。
3.引导学生抓住这些词或短语朗读这一段,感受画面的生动。
有感情的读一读,抓住描写不同的语句中你感受到什么?
指名读第2自然段,其他同学闭眼想象当时的情景,说说举这个事例有什么好处?
预设:学生能在朗读中逐步感受到,有了这些内容,能让自己想象出苍蝇被吃时的画面,更加感到茅膏菜是吃虫的能手,非常神奇。如果学生说出“生动”有困难,教师可在引导的基础上点明。
总结:这也就是举例子对表现茅膏菜这种事物特点的作用!也正是因为课文举了
●花花绿绿能吸引小虫子
●长长的,又宽又大的叶子,这是因为上面挂着捕虫袋。
●细毛上有蜜汁能够更好地吸引小虫
●袋口和内壁很滑让小虫难以逃脱
●袋底有“积水”小虫被腐蚀
情境朗读第4自然段,体会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使事物特点更真实。
1.以读代讲,进一步体会猪笼草是吃虫的能手。
过渡:课文还有哪儿能看出猪笼草是吃虫能手?你能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吗?把最能表现它是吃虫能手的词语突出出来。
(出示第4自然段)
有一次,一位植物学家看见一条蜈蚣跌进猪笼草的袋子里,半截身体露在袋外,正竭力挣扎想爬出袋子。可是那袋里的半段身体,已经腐烂得不成样子了。
评读:我听出来了,你突出“竭力”,为什么这样读?其他同学你怎么读? 学生抓住“竭力挣扎、已经、不成样子”等词,体会出猪笼草吃虫本领强,真是吃虫的能手。
小结:这个猪笼草吃蜈蚣的例子与茅高菜的例子一样,具有真实、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描写很生动。
四、仿照课文对两种吃虫植物的描写,介绍捕蝇草。
过渡;在自然界中除了茅膏菜和猪笼草以外还有许多吃虫植物,你还知道其他的吃虫植物吗?
老师这里也有一种吃虫的植物---捕蝇草,请你模仿课文描写两种吃虫的植物的段落,介绍捕蝇草。
介绍步骤:
1、看视频,知道捕蝇草是怎样捉虫的。
边看边思考:捕蝇草怎么捕虫的?把你看到的说说。
教师告知学生哪里是捕虫夹、刺毛。
预设:刚才茅膏菜主要是通过“粘、卷”这两个动作写出吃虫子的过程,那捕蝇草是主要通过合上捕虫夹,交叉刺毛吃虫的。
2、出示文字资料,
自己读读,说说选哪个资料?理由是什么?
预设:通过文中两种植物的学习,学生能够发现要选与吃虫有关的内容进行介绍。
请你把这几处连起来,说成一小段话。
自己说说,指名说,其他人听帮忙修改
作业:
完成仿写。
阅读其他吃虫植物的资料,可以试着像课文那样,完整的介绍一种吃虫的植物。
板书:
吃虫的植物
样子
茅膏菜
吃虫专家 怎样吃虫
猪笼草
举例说明
篇8:四年级语文下册《吃虫的植物》精选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及新词,认读2个字。
2、能用“竭力”造句。
3、朗读课文,了解茅膏菜和猪笼草的外形特点,知道它们是怎样吃虫的,以及能吃到虫子的原因,感受自然的神奇。
4、结合课外资料和同学交流世界上还有哪些奇妙的植物。
教学重点:
了解茅膏菜和猪笼草的外形特点,知道它们是怎样吃虫的,以及能吃到虫子的原因,感受自然的神奇。
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思考,知道它们为什么能吃到虫子。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及新词,认读2个字。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3、用“竭力”造句。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理清课文的层次。
教学难点:
用“竭力”造句。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世界上的生物千奇百怪,会吃虫的植物你们见过吗?今天我们就来见一见会吃虫的植物。板书:
二、初读课文
课前同学们进行了充分的预习,检查自己的预习成果,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指名朗读课文,订正字音。
认读词语,相机理解:
(1)茅膏菜,课文介绍了哪几种吃虫的植物?
(2)黏液,想一想黏液的样子。
(3)粘住,读准字音,粘住谁了认读苍蝇。
(4)跌进,半截,腐烂。
(5)本课还有两个多音字,出示“扎”,“盛”,说说这两个字的不同读音,分别组词语。
(6)竭力是什么意思?读句子“一条蜈蚣跌进猪笼草的袋子里,半截身体露在袋外,正竭力挣扎着想爬出袋子”一边读一边想象蜈蚣竭力往外爬的情景,进一步理解“竭力”。
(7)你能用“竭力”说句子吗?
自学生字,反馈练习。
(1)加偏旁成本课生字并组词。
矛,高,夜,占,失
(2)比一比,组词语。
蝇( ) 截( ) 竭( )
绳( ) 裁( ) 喝( )
三、了解内容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都写了什么?
学生发言,师生共同归纳:写了茅膏菜和猪笼草的样子,以及它们是怎样吃虫的
四、理清层次
根据刚才我们归纳的内容,你能给课文分段吗
学生分段,订正结果。(1—2自然段是第一段,3—4自然段是第二段)
自己默读第一段,想一想在介绍茅膏菜是先介绍什么,再说什么,
又是怎样介绍猪笼草的?
了解课文在介绍这两种吃虫的植物时,都是先介绍它们的样子和怎样吃虫的,再举例说明。
五、小结
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两种吃虫的植物,茅膏菜和猪笼草,我们根据课文内容把课文分成两部分。那么它们又是怎样吃虫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
2、了解了解茅膏菜和猪笼草的外形特点,知道它们是怎样吃虫的,以及能吃到虫子的原因,感受自然的神奇。
3、结合课外资料和同学交流世界上还有哪些奇妙的植物,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茅膏菜和猪笼草的外形特点,知道它们是怎样吃虫的,以及能吃到虫子的原因,感受自然的神奇。
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思考,知道它们为什么能吃到虫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9课
二、精读课文
学习第一段。
默读第一段,思考:茅膏菜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样吃虫的?它为什么能吃到虫子?可以用不同的符号画一画。
学生按要求默读思考,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填表:
植物名称
外形特点
怎样吃虫
能吃到虫子的原因
茅膏菜
(师生共填)
叶子是半月形的,又嫩又绿。叶子上长满柔毛,还带着黏液。
粘住小虫,叶子紧紧地卷起来。
半月形的叶子更容易卷起,嫩绿的颜色吸引小虫,柔毛和黏液可以粘住小虫。
猪笼草
(小组合作)
全身红红绿绿,叶子长,宽大,挂着一个袋子,细毛上有蜜汁袋口和内壁很滑,袋底有“积水”,虫子掉进袋子后被“积水”腐蚀。
颜色和蜜汁吸引虫子,袋口和内壁很滑使虫子容易掉进袋子不能逃脱,消化液的腐蚀作用很强。
(学生在填写过程中,只用简单的词语即可)
(1)说茅膏菜的样子时,播放课件,直观了解茅膏菜的样子。知道“积水”是什么(消化液)
(2)边读文边说茅膏菜这样的外形特点对捉虫有怎样的作用。
(3)完成表格。
(4)茅膏菜的叶片紧紧卷起,小虫怎么也逃脱不了,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给我们讲的事例。
(5)补充资料,茅膏菜并不大,直径长约1厘米,最后把苍蝇消化得只剩下两片翅膀和六条细腿,真是吃虫的能手。
谁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这段的主要内容。
学习第二段“猪笼草”.
小组学习第二段内容,按要求填表。
投影学生自学成果,规范语言。
课件出示,直观了解猪笼草的外形。
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半截身体露在袋外,正竭力挣扎着想爬出袋子,可是那袋里的半截身体,已经腐烂的不成样子了。”说说感受,感受猪笼草真是吃虫的能手。
小结:正因为茅膏菜和猪笼草的外形特点使它们成了自然界的吃虫能手。
课外阅读:
1、在世界上的众多植物中还有许多像茅膏菜和猪笼草这样的吃虫高手,你还知道有谁吗
2、结合课外阅读说一说:例如“捕蝇草”“瓶子草”“毛毡苔”
3、除了这些吃虫的奇特植物,你还知道哪些神奇植物和它们的奇特本领,可以仿照书上的方法,先说说它们的样子,能举个例子。
小结:在我们的世界上有许多奇妙的植物,动物和事情,还有许多未解之谜等待着人们去探索和发现。
有一种吃虫的植物叫猪笼草。它的枝条上有一个“瓶子”。猪笼草上面有蜜,虫子飞来吃蜜就马上掉进“瓶子”里,一会儿就化了。我自从知道了猪笼草,我就不尽地赞叹:大自然真神奇!
思维拓展:
通过课文的介绍,我们了解了吃虫的植物是怎样吃虫的,那么你还知道有哪些有趣又奇妙的植物呢?
总结:
今天学习的收获。
板书设计:
吃虫的植物
茅膏菜 猪笼草 先画一画句子
再找一找联系
最后想一想作用
篇9:四年级语文下册《吃虫的植物》精选教案
【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用实实在在的语言,介绍了茅膏菜和猪笼草是吃虫的能手,告诉我们世界上还有会吃虫的植物。
【文章结构】
全文共4个自然段,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2)讲茅膏菜是一种回吃虫的植物。
第二部分:(3、4)讲猪笼草也是吃虫的能手。
这两部分都是先写植物的样子,写叶子的外形和特点,接下来写的是它们是怎样吃虫的,然后分别列举了苍蝇和蜈蚣被消化的例子,说明了毛膏菜和猪笼草都是吃虫的能手。
【写作特点】
1.过渡句将两部分内容连接在一起
2.先写植物外形,接着写怎样捉虫,最后用事例来说明怎样吃虫。
3.写外形抓住了植物的外形特点来写。
共2课时 预计第12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多音字“盛”)及新词,认读2个字。
2.能用“竭力”造句。
3.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给课文分部分,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学会生字新词,正确熟练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给课文分部分,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9课,伸出手来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看了课题,你有什么感受?
二、检查预习(28)
(一)检查读书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及时订正。把不好读的地方自己再读一读。
读音:茅膏菜 黏液 挣扎
多音字:盛 粘(分别组词)
(二)字词
1、我能读正确
出示生字:茅 膏 液粘猪 碗 跌 维 截 竭
A、学生自由读,比一比谁读的准确,响亮。
B、指名读。(教师随意指读)
C、齐读。(师随意指,学生齐读)
同音字:截 竭 分别给它们组词。
2、重点字指导。
A 出示 茅 膏 截
1、这几个字比较难写,易错,你是用什么好方法把它记住的?
2、记字形。
茅
(1)你是怎么把这个字记住的?注意下边别忘了写撇。
(2)你能组个词吗?
(3)仔细观察这个字怎么样写就漂亮了?
(4)师示范写,学生书空。
膏
(1)注意这个字的结构,上下结构,上边的“高”字变形。
(2)仔细观察怎样能把这个字写漂亮了?(3)师示范写,学生书空。
截
(1)你用什么好方法把这个字记住的?(载—裁)注意观察哪里不同?
(2)你能用这个字组词语吗?
(3)你能帮助我们大家把这个字写漂亮吗?
B我们一起把这几个字写一写。看看谁写的既正确又漂亮速度又快。(在田格本中每个字写1个)注意写字姿势。
3 我会比
生字我们都读正确了,这还有一些形近字朋友呢!
出示课件:
茅( ) 膏( )液( ) 猪( )
矛( ) 高( )夜( ) 著( )
碗( ) 跌( )维( ) 截( )
婉( ) 秩( )难( ) 裁( )
竭( )
喝( )
(1)指名组词
(2)这些形近字你都找到了吗?把你没有找到的写在书上的生字旁,课下再补充在本上。
4.部首
出示,学生填写。
膏 音序 音节( ) 部首是( )
截 音节( ) 音节( ) 部首是( )
5、再次检测读课文,指名指段朗读。
指名读不好读的自然段。
6、学习词语。
(1)理解词语。
出示: 粘住 跌进 液汁 维持 半截
竭力 茅膏菜 猪笼草
A、你能把这些词语读正确吗?学生自由读。
B、指名读。
C、齐读。
(2)我会理解
A、检察预习中布置的词语。(指名说一说。你是通过什么方法知道的。)
b除了这些词语,你还有不明白的词语吗?
c看自己预习本,是否正确,不正确的改过来
听写带有重点字的词语。
三、读课文,梳理问题,概括大意(8)
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给课文划分结构段,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3.梳理出二次预习问题:
出示:(二次预习问题)
猪笼草和茅膏菜长什么样子?它们是怎样吃虫的?为什么能吃到虫子?用不同的符号画一画。
学生进行批画。
四、小结。(2)
五、作业布置(1)
1.继续思考问题,适当批注。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茅膏菜和猪笼草的外形特点,知道它们都是吃虫的能手,以及能吃到虫子的原因.
2.能结合课外资料和同学交流世界上还有哪些吃虫的植物。
3.学习课文介绍植物的写作方法。(AB)
4.感受自然界的神奇奥妙,产生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茅膏菜和猪笼草的外形特点,以及它们是怎样吃虫的,感受自然的神奇奥妙,产生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兴趣。
教学难点:知道它们为什么能吃到虫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1)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9课《吃虫的植物》,回忆一下,吃虫的植物叫什么名字? (师板书:猪笼草 茅膏菜)
二、自学解疑(28)
1、出示二次预习问题:
猪笼草和茅膏菜长什么样子?它们是怎样吃虫的?为什么能吃到虫子?用不同的符号画一画。
2、小组交流讨论:
3、集体交流:
学习茅膏菜:
(1)外形特点:叶子半圆形、又嫩又绿、长满柔毛,带有黏液
a指名说一说,想象它的样子。
b结合插图和生活实际理解“黏液”。
c你有什么感受?(神奇)
(2)怎样吃虫:
a体会动作:粘 卷 马上 紧紧地
b你有什么感受?
出示句子:要是小虫……逃脱不了。(重点词变红)
c体会读。
(3)吃虫的原因:
联系外形的句子想一想,它为什么能吃到虫子?
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回答。
(4)完整地读读第一自然段:想象着它的外形和吃虫的样子。(体会本段从两方面来介绍茅膏菜。)
(5)读读茅膏菜吃苍蝇的例子:
抓住“可是……竟……只”。
自由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总结写法:
看老师书上的批注
作者在介绍茅膏菜的时候,是先写它的外形,再写怎样吃虫,最后举例子。
学习猪笼草:(学生介绍并谈感受)
(1)外形特点:从叶子的颜色、样子(长、宽大、叶尖有卷须、挂有袋子、细毛、蜜汁)
a让学生体会数字说明的好处。
b学生介绍的同时教师在黑板上按介绍先后顺序画一画猪笼草的样子。
c看图片直观感受。
(2)怎样吃虫:
跌(还……就……)
(3)吃虫的原因:结合外形特点来说。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来回答,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
(4)完整地读读第三自然段:想象着它的外形和吃虫的样子,体会总分段式。
(5)读作者举的例子。你仿佛看到什么?
三、读全文,体会全文两部分并列段式的写法。(3)
文中哪两句话使全文读起来很连贯?
出示:
有一种会吃虫的草叫茅膏菜。
还有一种猪笼草,也是吃虫的能手(过渡句)
四、课外资料介绍(6)
按照课文的介绍方法说一说你知道的吃虫植物。
小组交流。
指名介绍。
篇10:四年级语文下册《吃虫的植物》精选教案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自己试着写一种植物。
篇11:北京版《吃虫的植物》优秀教案
北京版《吃虫的植物》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读课文,了解茅膏菜和猪笼草的外形特点,知道它们各是怎样吃虫的,以及为什么能吃到虫子,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奥妙,产生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兴趣。
2.能结合课外资料说说世界上还有哪些吃虫的植物。
教学重点:
读课文,了解茅膏菜和猪笼草的外形特点,知道它们各是怎
样吃虫的,以及为什么能吃到虫子,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奥妙,
产生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兴趣。
教学难点:
知道他们为什么能吃到虫子。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听说过会吃虫子的植物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两种会吃虫的植物,它们就是猪笼草和茅膏菜。
二、通过预习,你都解决了哪些问题?
1)字词。
黏液卷须腐烂竭力
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可以分为几部分?
3)这两部分内容是如何联系起来的?(过渡句)
三、指名朗读课文。
要读准字音,流利。
四、默读课文。
思考:
茅膏菜和猪笼草是什么样子的?它们各是怎样吃虫子的?为什么能吃到虫子?
出示自学提示:
1)默读课文
2)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简单批注。
3)用你喜欢的方式进行交流,可以读句子、可以谈体会、也可以列表格进行总结。
五、用表格的形式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同时注重朗读的指导。
植物名称 外形特点 怎样吃虫 能吃虫原因
茅膏菜
猪笼草
在讨论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找出其外形特点和吃虫的本领之间的关系,通过语言文字体会出这两种植物的吃虫本领。
六、再读课文。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种植物是怎样吃虫的吗?
七、课外拓展。
你还知道这其它能吃虫的植物吗?讲给同学听。
瓶子草 食蝇草毛毡苔等等
八、作业。
将你知道的其它吃虫植物的特点和捕虫方法写下来。
板书设计:
茅膏菜: 卷吸引粘
19 吃虫的植物
猪笼草:招引 装吸引腐蚀
篇12:《吃虫的植物》的教学设计
关于《吃虫的植物》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茅膏菜和猪笼草的外形特点,知道它们是怎样吃虫的,以及能吃到虫子的原因,感受自然界的神奇,激发对植物的探究兴趣。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举例说明方法的作用。
3、能够尝试运用比较的方法学习两种植物在写作方法上的相似与不同之处,学习作者的表达顺序,为仿写做铺垫。
教学重点:
1、了解茅膏菜和猪笼草的外形特点,知道它们是怎样吃虫的,以及能吃到虫子的原因,感受自然界的神奇,激发对植物的探究兴趣。
2、能够尝试运用比较的方法学习两种植物在写作方法上的相似与不同之处,学习作者的表达顺序,为仿写做铺垫。
教学难点:
1、了解吃虫的原因。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举例说明方法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9课,请大家齐读课题。
1、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大自然中的两种植物,大家还记得它们是谁吗?——(板书:茅膏菜 猪笼草)
2、平时我们看到的大都是虫子吃植物,而这两种植物却是?此时你有什么问题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
先来看看茅膏菜为什么能够吃掉虫子。
二、引导学习“茅膏菜”部分
(一)理解茅膏菜为什么能够吃到小虫子?
1.抓住“柔毛、黏液”,联系“马上被它粘住”,体会黏液粘性很强,并联系资料知道黏液还能消化小虫。 (依据学生发言出示句子)
预设:
学生能抓住“柔毛、粘液”并联系下文“要是小虫落在上面,马上就会被它粘住”,知道茅膏菜是靠粘液粘住小虫子的。教师可继续引导学生关注“马上”,体会柔毛上的粘液粘性很强,所以粘小虫子的速度很快,让小虫子跑不了。
2.出示资料,知道黏液还能消化小虫,感受神奇。 茅膏菜的叶子上长满了感觉灵敏的、像露珠一样的柔毛,上面布满腺体, 能分泌消化酶。当昆虫飞过来来取食时,叶子卷起,最终把小虫消化掉。 自己读一读,谁来说说你又体会到什么?
过渡:你们发现了吗?就是因为这位同学把茅膏菜的外形上有粘液和它粘住小虫子联系起来思考,就知道茅膏菜为什么能吃虫了。
(出示表格,提示学生联系思考)
这样的粘液,让你有什么感受?(神奇)那你们想不想看看这神奇的粘液啊!(出示图片)
3.抓住“又嫩又绿”,知道茅膏菜还用颜色和新鲜吸引小虫,体会美丽、神奇。 过渡:茅膏菜除了有黏液粘住和消化小虫子,还有什么原因能让茅膏菜吃到小虫子?
预设:学生能关注到“又嫩又绿”,结合生活实际,叶子对吃虫有什么作用? 从而使学生体会到,茅膏菜的叶子除了绿,还很嫩,自己要是小虫子,也肯定想
飞过去咬一口。进而使学生体会到叶子的吸引作用。
4.播放视频,使学生知道半月形叶片能够紧紧卷住小虫的作用。
过渡:还有什么原因让茅膏菜吃到虫子?与后边吃虫哪有联系?
(如果学生说不出来,先播放视频)
看完视频,如果你就是那个小虫子,你浑身什么感觉?
预设:学生能通过看视频,发现半月形的叶子能够紧紧地卷住,使小虫难以逃脱,非常神奇。让学生带着观看视频的感觉再来读这句话。学生能够抓住句子中的“紧紧地卷、怎么”读出茅膏菜的叶子把小虫卷得很紧。
5、总结原因,再次深化神奇的感受
我们看,在刚才的学习中,我们是把茅膏菜的样子和怎么吃虫联系起来想,知道了它为什么能吃到虫子。你能看着表格把茅膏菜为什么能吃到虫子总结一下吗?
自己说说,指名说
(二)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体会茅膏菜是捕虫能手,感受吃虫植物的神奇。
过渡:第一自然段学到这里,你知道茅膏菜为什么能够吃掉小虫子了吗?如果让你给它起一个名字,你会起什么?
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吃虫的能手”,“吃虫的专家”等等
过渡;一种不能移动的植物,却能成为吃虫的能手,你有什么感觉?(神奇) 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三).比较第一部分中描写吃虫部分的异同,体会举例子对于表现事物特点的作用。
1.描写吃虫部分比同,引导学生认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过渡:通过课文第一自然段,特别是后两句对茅膏菜是怎样吃掉虫子的描写,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吃虫植物的神奇。那在课文第一部分里,还有没有写茅膏菜吃虫的内容呢?(第2自然段)
既然都是写吃虫的.内容,那么第1自然段的最后两句和第2自然段会不会有什么相同之处呢?请大家快速浏览这两部分内容,找一找它们的相同之处。 预设:学生浏览相关部分后,能够抓住“粘、卷”发现,这两部分在写茅膏菜吃虫的经过,特别是主要的吃虫动作时都是相同的。
2.两部分内容比异,体会举例子能够生动表现事物特点的作用。
过渡:既然茅膏菜吃虫的过程都是一样的,课文为什么还要写第2自然段的呢?它们会不会有什么不同之处呢?请大家再来读读这两部分内容,比一比,这两部分内容有没有什么不同之处?
(出示两部分内容)
预设:学生能够发现,在第二自然段里,课文不仅写茅膏菜是怎样捉虫的,还描写了苍蝇被捉时的声音、动作。
3.引导学生抓住这些词或短语朗读这一段,感受画面的生动。
有感情的读一读,抓住描写不同的语句中你感受到什么?
指名读第2自然段,其他同学闭眼想象当时的情景,说说举这个事例有什么好处?
预设:学生能在朗读中逐步感受到,有了这些内容,能让自己想象出苍蝇被吃时的画面,更加感到茅膏菜是吃虫的能手,非常神奇。如果学生说出“生动”有困难,教师可在引导的基础上点明。
总结:这也就是举例子对表现茅膏菜这种事物特点的作用!也正是因为课文举了
这个例子,才让我们更清楚、生动地知道茅膏菜为什么能够吃到虫子了。
三、比较第一、三自然段的相同之处,迁移第一自然段学法学习第三自然段
(一)比较两个自然段的相同点
过渡;课文还为我们介绍了另外一种吃虫的植物——猪笼草,同样都是描写吃虫的植物,这两个部分在内容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呢?请你迅速浏览这两部分内容,找找它们有哪些相同之处。
预设:学生能够发现这两个自然段都是先写植物的外形,再写吃虫的方式。 (课件出示相关内容)板书:样子 怎样吃虫
(二)迁移学法,自主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既然这两部分内容这么相同,那么我们就借鉴学习茅膏菜的方法,将猪笼草的样子和怎么吃虫联系起来想猪笼草为什么能够吃到虫子。
教师出示学习步骤:
四、学生依据思考方法,自主体会猪笼草为什么能够吃到虫子?并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交流,感受猪笼草是吃虫的能手,十分神奇。
(一)学生默读第三自然段,依据方法自主思考“猪笼草为什么能够吃到虫子”?
(二)依据思考出的内容,进入“自己就是一棵猪笼草”的情境,交流“猪笼草为什么能够吃到虫子?”
过渡:看来同学们已经对“猪笼草为什么能够吃到虫子?”这个问题胸有成竹了,那如果你就是一棵猪笼草,你会怎样向我们介绍你为什么能够吃到虫子呢?
篇13:吃虫的植物原文阅读
吃虫的植物原文阅读
吃虫的植物原文阅读
①和匆忙的人类世界相比,植物的生活显得风平浪静,但这仅仅是事情的表面。害虫贪婪的胃口让植物岌岌可危,为保护自己 ,植物会采取相庆的策略反击害虫。
②事实也是如此,植物并不是毫无招架能力的受害者,它们已经进化出强有力的防御能力——生产特殊的防御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既可以充当“毒药”,也能警告同位危险即将到来。但是,所有这些防御措施都是有代价的,会消耗植物本来用于生长和修复的能量。为了保存体力,植物必须选择使用“化学武器”的方式和时机。
③为了避免浪费能量,植物并不是每时每刻都在合成“化学武器”,而是当危险真正来临时才开始生产。一旦害虫咬噬植物的叶子,叶子便释放出化学挥发 物传递警报,告知植物的'其他部位和相邻的植物开始防御。
④很多物种和土壤里的真菌共生,真菌穿透植物根系的表层摄取碳元素,同时帮助植物获得其赖以生存的氮、磷等营养物质。真菌通过长丝线般的菌丝将周边区域边成一片,形成一个巨大的地下网络。有些植物就会利用这个地下网络相互联系,对即 将到来的危险发出警告。
⑤有些植物能够精心布置陷阱来引诱敌人。十字花科植物的分子中储存着无害的化合物硫代葡萄糖甙,与其体内的芥子苷酶阻隔着一层薄薄的细胞壁。当害虫咬破这层阻隔时,这两种物质就会混合在一起,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有毒气体将害虫围住。就是这种反应使得十字花科植物有特殊的苦味和抗氧化性。
⑥只有在这些陷阱起作用时,植物才会动用资源来推动这种防御。当毛虫这类咬噬类害虫激活陷阱时,产生的破坏性后果会激发植物加速生产硫代葡萄粮甙。但是,类似蚜虫的吸食害虫通过针状口器吸食植物汁液时,就不会触发陷阱。在这种情况下,植物就不会动用自身资源来制造武器。
⑦有些植物已经知道人相互交流的“密码”,并可以善加利用,来发送虚假情报。比如,蚜虫在遭到攻击时会释放出信息素β-金合欢烯,警告附近的蚜虫危险来临,赶紧逃命。植物在遭到蚜虫攻击时也经常会释放出β-金合欢烯,企图模仿警报吓跑它们。不过,并不是所有的β-金合欢烯都会起作用。
⑧大多数情况下,植物会匀速释放信息素为化学武器,但蚜虫已经适应,并不受此影响。然而,野生土豆能够更改这种模式,使其更有效果;它把信息素储存在叶面细小绒毛的末端。当蚜虫落到叶子上时,它的脚就会被带黏性的叶面粘住;蚜虫奋力挣扎,叶面绒毛末端就会遭到破坏,开始大量释放信息素。这样就巧妙地模仿了蚜虫有节奏的警报。
⑨在与害虫的恶战中,植物必须扩理伤口。植物产 生的“绿叶挥发物”能起到抗生素的作用,保护植物受伤的组织不被细菌和真菌感染。这些挥发物就是刚修剪完草坪时我们闻到的“草香”。
⑩受伤的植物产生的创作性酸(也被称为“愈伤激素”)能够刺激细胞加速分裂以封闭作品,其作用相当于动物的血液在伤口凝结。这些反应都是在受到害虫攻击后几分钟内产生的,植物必须不断地分配自身资源来进行自我修复。
11植物和昆虫世世代代进行着斗争,双方不断改变策略力图压倒对方。例如,昆虫体内已经开始进化出应对植物“化学武器”的解毒剂,它们能中和毒素,甚至能利用这些毒素;植物自然不甘示弱小,也不断创造出新武器。植物和昆虫的战争是一场军备竞赛;双方竭尽全力,力图保住自己的地盘。
篇14:中班虫的美术教案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激发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2、学习用圆形连接的方法画毛毛虫,提高大胆绘画的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照片—毛毛虫
2、教师范画,幼儿用纸和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出示照片
教师:(好奇的口吻)哎呦,这是什么呀?奥!是毛毛虫呀。
小朋友,快给毛毛虫打个招呼吧!
二、展开
1、出示照片—幼虫
请幼儿仔细观察,了解毛毛虫的外形特征。
提问:
(1)毛毛虫的头和身体是什么形状的?
(2)毛毛虫的头上有什么?
观看毛毛虫
(3)毛毛虫的身上长满了什么?
(4)毛毛虫是怎样走路的?
2、教师示范画法。
(1)先画圆圆的头,在头上画出眼睛、鼻子、嘴巴和触角。
(2)在头的后面,依次画出4、5个圆形。
(3)给毛毛虫涂上好看的颜色。
(4)画完后适当的添画太阳、小草等。
3、幼儿绘画,教师指导。
三、结束
教师讲评:重点从幼儿所画的毛毛虫的冬天方面进行评价。
【小学美术课程吃虫植物教案】相关文章:
3.教案小学美术教案
4.小学美术教案
6.虫小学作文
10.小学美术万花筒教案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