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声音的特征教案 金月升

声音的特征教案 金月升

2022-12-06 08:22:0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狡猾仙人”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声音的特征教案 金月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声音的特征教案 金月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一起分享。

声音的特征教案 金月升

篇1:声音的特征教案 金月升

声音的特征教案 金月升

声音的特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⑴知道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⑵了解音调的高低跟频率的关系,响度大小跟振幅关系,了解不同的发声体的音色不同。 ⑶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⑸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并训练学生学习用物理语言表达结论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采用演示实验,来引导学生探究物理知识的规律 ⑵通过学生实验和听录音,指导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寻找物理规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⑴增加典型的演示实验,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声学基础知识兴趣。 ⑵通过声音的三要素学习,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 ⑶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及施教策略 乐音的三要素,音调与频率关系,响度跟振幅关系,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归纳得出结论。 2、教学难点及施教微略 音调和响度的区别,采用对比的方法,同时加强听音的反复训练: 教学用具: 钢尺(钢锯条)每人一把,吉他(或二胡)、笛子、小鼓、音乐磁带(录有钢琴、吉他、提琴等演奏曲的音乐片段)等。 教学程序: 一、引入新课 设问: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请同学们利用身边的器材如桌子、凳子、铅笔盒和尺子等比较它们发声的现象有什么不同? 学生活动:同时让两名学生利用教具来动手做实验。 学生讨论:可能会提出声音现象在多方面的不同。 教师总结:这些都是声音的特征。 二、新课教学 1、探究声音强弱(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同学们在刚才的活动中,已经发现,小鼓的声音特别响,请敲鼓的同学谈谈,你怎么做的使小鼓特别响?边说边再做给同学们看看。 设问:①请你介绍一下,特别响时鼓面的振动有何特点?怎样让别的同学也能看到鼓面振幅大小,按照你设计的方案再做一次。 ②根据这一现象,同学们能否认为敲鼓时,声音响到什么程度与鼓面振动的幅度大小有关 学生讨论…… ③换了声源,上述的结论还成立吗?能否根据表格的内容设计实验来验证? 锯条振动幅度与声音响度间关系 拨动形式 振动幅度 声音响度 轻轻拨     用力拨     学生活动:…… 换用二胡可以做同样的 实验。 演示实验两次用力大小不同弹同一弦时比较声音响度 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响度:表示声音的强弱(大小) 振幅:表示振动的幅度 它们之间关系:响度大小是由振幅大小决定的 2、探究决定声音高低的因素 声音不但有大有小,还有高有低,我们称为音调,同学们在讲话时,女同学的音调高,男同学的音调低,物理学中的音调大小,在生活中常用尖细、粗哑来表示,而在音乐 中常用音阶来区分。 设问:音调的大小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同学们能根据日常生活的事实或刚才各种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中,对这个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或看法吗? 学生讨论…… 引导归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音调的高低一定与发声体的振动有关,我们仍用钢锯条来探究这个问题。 简单介绍研究方法(出示钢尺) 按照表格的内容设计实验并得出结论:锯条的音调与锯条振动快慢的关系 振动部分长度 振动快慢 声音高低 1/4锯条长     3/4锯条长     结论 归纳总结: ①振动快慢――频率  1秒内振动次数 单位:赫兹(Hz) ②声音高低――音调 ③二者关系――振动频率越大,音调就越高 3、音色 启发:声音是丰富多彩的,各种不同乐器演奏时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和响度相同,我们也能分辨出它们的.声音。 学生活动:①请两位同学分别用二胡和笛子来演奏同一首歌曲,利用对比来听音。 ②四位女同学站在教室后面念一首诗,每人读一句,其它学生听后指出是谁念的。 归纳:我们之所以能听出熟悉的人,熟悉的乐器的声音,是因为不同的人,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有不同的特色,叫做音色不同。 介绍古代编钟,音色优美 小结:①不同的发声体音色不同 ②音色是由发声本身决定的 ③响度、间调和音色的声音的三要素 4、声音传播快慢 设问①:打雷时,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出的,为什么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学生讨论…… 引出结论:声音传播快慢用声速表示 设问②:阅读课本14页开头相关内容,你能知道哪些知识? 根据学生回答,归纳总结 ①声音通常情况下在空气中每秒传播 340m ②声音在不同物质传播速度不同,空气中较小,水中较大,钢铁中更大 三、巩固练习1、如果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 0.1 m/s,我们世界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写出三个有关的情景 2、百米赛跑时,假如终点记时员在听见起跑的声音后才开始记时,他记录的成绩准确吗?怎样做才能减少记录成绩误差? 3、音调和响度有什么区别?谈谈你的看法 四、布置作业 《创新课时训练》本节内容 五、板书设计 1、响度:表示声音的强弱(大小) 响度大小是由振幅大小决定的 2、音调表示声音的高低 ①频率,每秒振动次数,单位赫兹 ②音调高低是由声源振动频率大小决定的 3、音色由发生体本身决定的 4、声速表示声音传播快慢

篇2:《物体的浮与沉》 教案 金月升

《物体的浮与沉》 教案 金月升

《物体的浮与沉》 教案   兴化市文正实验学校  金月升   根据课程标准和苏科版教学要求编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掌握使物体上浮或下沉的具体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活动的探究与交流,寻找并发现使物体上浮或下沉的具体方法。 通过经历问题探究的实践过程,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能根据浮力有关知识,判断物体的浮沉。 知道并学会用物理方法研究物理问题。例如,通过运用控制变量分析物体上浮与下沉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科学活动与实践研究的进程中,感受研究问题的方法,激发思考物理问题的研究积极性。 通过阅读,了解物体浮沉条件在生活、科学研究、军事以及生产实际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一个浸没在水中的物体,松手后受哪个力的作用?用力的示意图画出这两个力。 2.如何测量这两个力? 引导学生从称重法(F浮=G-G)和排液法[F浮=ρ液gv排=ρ液g(v1-v2)]的角度出发思考, 3.浸没在水中的物体,松手后如何运动?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问题。 二、进行新授 (一)探究活动一:采用先猜后实验的探究方法 探究常见物品浸没在水中,松手后,它们如何运动的? 物品名称 猜测 探究结果                                       2.请组长检查各组员第一列和第二列填写情况,各组员完成后,组长领取盛有水的烧杯。 注意:实验过程中,请保护水资源,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3.学生实验探究 4.把凝聚自己心血的探究结果填在表中第三列,请思考问题,做好汇报的准备。 (思考与交流比实验更重要,做一名思想者,你收获更多!)   5.比较猜测与探究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请学生汇报探究的结果   (二)探究活动二:探究密度均匀的物体,切开前与切开后,浸没在水中,松手后,它们如何运动?   橡皮泥 萝卜 其他密度均匀的物体( ) 切开前       切开后         1.学生探究填表. 2.通过探究,你发现了什么? (发现是智慧生长的根,快给自己生命的土壤种下智慧生长的根) 3.请学生汇报探究的结果     (三)探究活动三:怎样使下沉的橡皮泥(或装有配重物的小瓶子)浮起来? 1.说出你的方法:   2.学生做一做 3.学生思考 4.分析其中的物理原理:橡皮泥的  力没有改变,改变了  力,通过  的方法改变的。(浸没在水中装有配重物的小瓶子 力没有改变,,改变了  力,通过  的方法改变的。)   5.思考:如果是下沉的鸡蛋,你有什么方法让它浮起来? 6.学生动手演示 7.请学生总结           (四) 探究活动四:怎样使漂浮的.玻璃瓶(或纸船)沉下去。 1.说出你的方法: 2.学生动手做   3.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物理原理     4.请组长整理好器材,各位同学整理好探究结论和汇报的思路,作好汇报的准备。 (能书面表达自己的观点,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应用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是科学探究的重要过程与方法,也是中考考查的重点) 5.应用自己探究的规律解释;潜水艇与热气球是怎样实现浮与沉的? 三、总结新课 四、布置预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进行新授 (一)探究活动五: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 (采用提出问题、选择器材、设计实验步骤、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学生演示实验、分析总结的探究方法) 1.提出问题:物体上浮和下沉时,它受到的重力与浮力各有什么关系? 2.你选用的器材: 3.你设计的实验步骤:       4.你设计的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填好表头): 物体的状态   量筒中水的体积V1/m3 物体浸在水中后总体积V2/m3 排开水的体积V排     下沉             上浮(保持浸没状态)             漂浮             悬浮             5.观察同学的演示实验,做好数据的记录与计算。   6.分析总结:   物体下沉时  F浮  G 物体上浮时 F浮  G  物体漂浮时  F浮  G 物体悬浮时 F浮  G (你怎样区分漂浮与悬浮) (二)、数学推导物体密度与浮沉的关系 进一步探究表明:  当ρ物  ρ液 时  物体下沉   当ρ物  ρ液 时  物体上浮 当ρ物  ρ液 时  物体悬浮  (同学们,科学探究的旅程是艰辛的,但充满智慧,经常科学探究,你就能到达光辉的顶点) (三) 、进行物体状态受力情况分析。 (四)、阅读“生活物理社会” 在“打捞中山舰”中除介绍了中山舰的历史和打捞过程外,还介绍了浮筒法打捞沉船的过程.在学习时可突出:浮筒绑在沉船两侧时增大了整体排开水的体积→浮力变大,排出浮筒中的水→重力减小,浮力大于重力→沉船上浮的分析过程. (五)“读一读高空科学探测的气球” 在本节安排这一资料的目的有: (1)不仅液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浮力作用,气体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也有浮力作用. (2)引导学生关心最新科技的发展,及如何用科技为人类服务. (3)查表可知,氦气密度ρHe=0.179kg/m3,空气的平均密度ρ空=1.29kg/m3,则该气球能够承载气囊外壳、吊舱及探测设备的总重约为, G=(ρ空-ρ氦)gV =(1.29―0.179)×9.8×105 =1.14×103(N) 三、布置作业 课本后习题解答 1.上浮. 说明:要求学生计算出物体重力G=19.6N,浮力F=29.4N后再作出判断. 2.鸡蛋浸没在水中受到的重力和排开水的体积保持不变,当向清水中撒盐后,盐水的密度大于清水的密度,鸡蛋受到的浮力变大,当F浮>G时鸡蛋就会上浮. 3.点燃松脂后,灯笼内部的空气被加热.由于热胀冷缩,其密度变小,重力变小,灯笼受到的浮力保持不变,当F浮>G时灯笼就升上天. 说明:教师可组织学生在课外用宣纸制作一只纸灯笼当堂演示.实验时注意不要引起火灾. 4.说明:本题安排了“浮沉子”的小制作,可以作为课外活动开展.浮沉子可用小塑料药瓶在瓶口绕制一点漆包线作为配重,倒置于大塑料瓶内,只要调节装在小塑料瓶中水的数量,即可使其漂浮在水面上. 由于火柴棒是木质材料,在木材中间有空隙.当用力压塑料瓶后,瓶内气体体积变小、压强变大,进入火柴棒中的水分增多,其重力变大,火柴棒就会沉入水底.     第三课时 习题课     第四课时  讲评《课课练》《学案测评拓展》

篇3: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 课件学案教案 金月升

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 课件学案教案 金月升

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 教学目标:www.skwl.org/forum/view.asp?id=16776 课件www.skwl.org/down/view.asp?id=418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物质三种状态的不同特征,会使用酒精灯。 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提出问题的能力。 2初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相互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理。 2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与交流,学会使用酒精灯并归纳水的三态及特征。   2以老师自制演示温度计为器材,使学生自己得出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及构造。   3通过实验使学生自己总结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意识。 教学器材:自制温度计,酒精灯,火柴,支架,冰块,自来水,温水,热水,常用温度计,烧杯,体温计,学具盒,多媒体等。 知识点 教师活动及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物质的三态及酒精灯的使用 播放冰川、河流、云、雨、雾、露、霜、雪、雹的画面,创设教学情境,引入物质的三种状态。 一、物质的三态、酒精灯的使用 教师出示冰块,问:冰除了有这种状态外,它还能变化成哪些状态? 继续提问:如何使冰块变成另外两种状态呢? 师:加热的手段,方法很多(如:各种热具)实验室里我们用酒精灯作为热源来加热。 师:请同学们认识酒精灯并配合课本P28信息快递“酒精灯的使用”尝试点燃和熄灭酒精灯,体验酒精灯的使用过程,谈谈你是如何正确使用酒精灯的? 师:用酒精灯给物体加热,应该用酒精灯的哪部分火焰?你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酒精灯的哪部分火焰的温度最高? 师:掌握了酒精灯的使  请同学们相互配合,完成课本P28“做一做”实验田   认真观看     学生回答:液态,气态或水和水蒸气 生答:加热   思考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热源。   同位的同学相互协作,操作课桌上已准备好的酒精灯,归纳如何正确使用酒精灯,交流后回答教师的提问   讨论,设计实验步骤,  动手试试   实际操作,从中完成教师的提问   知识点 教师活动及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温度计及温度的测量 实验,观察水的不同状态?不同状态下的水,它们的形状、体积是否固定? 师:除了水有三态外,其它物质也有类似的三种状态,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不同物质就是以不同的状态存在的。同学们能否举一些不同状态物质的例子。 接着播放铁水、干冰、固态碘和气态碘等不同状态的物质画面,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物质的三态。 二、温度计、温度的`测量  师:同学们已观看了云、雨、雾、露、霜、雪、雹的画面,又进行了水的三态及特征的实验研究,这些物质的形成,物质三态的变化都与温度有密切的关系。日常生活中,你是怎样知道物体的温度的呢?由此,你知道温度所表示的物理含义是什么吗?(师生共同探讨)。 师:(出示温度计)对于温度计,你们想了解哪些问题?能否提出来大家一起探究? 教师板出学生提出的与本节课密切相关的问题,对于相去甚远的问题,教师也应给予鼓励。 (1) 温度计的原理及构造 师:出示自制温度计,问:当把这个装置放进盛有热水的烧杯里,猜想一下,可能会发生什么现象? 师:把装置放到盛有热水的烧杯里。 师:现在把此装置从热水中取出,放进盛有冷水的烧杯中,又会发生什么现象? 师:取出装置放入冷水中验证并提问:为什么会发生上述两种现象? 师: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能否制作一个测量装置? 师:现在谁能说出液体温度计的测量原理?(手举自制温度计) 师:能否用此装置测量液体的温度?你认为它有哪些缺点?应如何改进? (应让学生充分讨论后发表自己的见解,对学生的发言作出适当的评判。) 师:把改进后的温度计和已有的温度计比较,看看谁能描述一下这支温度计的构造?           思考  举手回答             根据日常的生活知识,回答教师的提问:温度计   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思考 讨论,提出问题         讨论  回答     学生观察   猜想后 回答 观察 分析 :热胀冷缩   分组讨论 发表自己的见解   举手回答   分组讨论,回答自己的见解       学生回答                                                                           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2)温度计刻度的划分 师:(手举演示温度计)刚才,有的同学提出,要用此装置测量液体的温度必须有刻度,现在来研究一下温度计上面的刻度是如何划分的。 摄氏温度的规定: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30“信息快递”并讨论0摄氏度,100摄氏度,1摄氏度是如何规定的。 练一练:列举摄氏温度的错误读法,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练习摄氏温度的读写。 (3) 温度计的使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测量烧杯里水的温度,结合课本P30“议一议”回答教师提问。 师:使用温度计常出现哪些错误?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 教师简单小结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   量程 1使用前观察 分度值   会放 2使用时 会读 会记 师:请同学们根据已有的知识完成P30“做一做”并注意测温度前应先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 师:除了我们现在学习的温度计,日常生活中,你还常见哪种温度计? (4) 体温计 师:请同学们根据已学过的温度计结合课本P32“WWW”第三题运用比较法了解体温计的构造、量程、分度值及使用方法。 三、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师:同学们已经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温度的变化给人们带来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隐患,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中的“生活物理社会”,了解“温室效应”、“热岛效应”及其带来的后果。理解陆游的“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所包含的物理知识。 小结: 师:本节课我们探讨了哪些知识?用了什么样的研究方法?(缺点列举法,比较法等)           根据要求阅读课文,识记教师提出的问题   练习    实验,阅读课文,分组讨论回答教师提问         理解记忆             分组实验   思考  体温计     结合课桌上已准备好的体温计分组讨论,归纳总结教师提出的问题       阅读 讨论             回顾  归纳       巩固练习1、  通常情况下,物质一般以_______ 、_______ 、________三种状态存在,______既有一定的体积,又有一定的形状,物质外于哪种状态与_______有关. 2、  物体的冷热程度用_______表示;实验室常用________来测量,它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理制成的. 3、  常用的温标是___________,用符号_____来表示,这种温标是这样规定的:把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冰点,即0℃,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沸点,即100℃. 4、  一支原来示数为38℃的体温计,未经下甩,便用来测量一个正常人的体温,如果当天气温为35℃,那么体温计的示数为 ( ) A 37℃ B 38℃ C  36.5℃ D 35℃ 5、两支内径粗细不同,下端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合格温度计,同时插入一杯热水中,水银柱上升的高度和温度示数分别是  ( )  A、上升高度一样,示数相同 B、 内径细的升的高,它的示数亦大 C、 内径粗的升的低,但两支温度计的示数相同 D、内径粗的升的高,示数亦大   作业设置 1、  温度计知识的拓展 (1)温度计除了可以测量温度外,有无其它用途?(做热敏报警器、制成工艺品等) (2)我们所学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性质制成的,那么,用其它原理能否制成温度计?(金属温度计,气体温度计等) (3)根据你的需要,可否做成其它形状的温度计?(弯曲或其它形状) (4)温度计的玻璃管内径变大将会怎样? (5)温度计内的液体能否用水代替?代替了又将如何? 2、  2、课本P34“WWW”第2题。 3、  3、课本P34“WWW”第4题。 4、       

篇4:八年级物理《声音的特征》教案

八年级物理《声音的特征》教案

目标知识目标:

1、了解声音的特性。

2、知道声音的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有关,音调跟发声体的频率有关。

3、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能力目标:

1、通过做“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的实验”和“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探究法。

2、了解探究学常用的方法──转换法。

情感目标:

1、通过体会现实世界中物体发出的丰富多彩的声音,欣赏美妙动听的。乐曲,充分享受科学的美感。

2、通过参与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科学探究实践的思想意识和互相配合协作的精神。

学习重点:

声音的音调和响度学习难点声音的音调

教具与媒体:

多媒体、音叉、乒乓球、铁架台、钢尺、鼓、橡皮筋、乐器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提问几个上节课出现的问题,做好知识的铺垫。

2、[师]我们所能听到的各种各样的声音,你感觉出这些声音有什么不同吗?

3、[师]引导学生观看录像。

师:可见,影响声音的因素有很多,今天我们就学习新课,声音的特征。(板书课题)

二、进入新课,科学探究

(一)声音的音调

1、【提出问题】同样是唱歌,有的高有的低,有的响亮有的不太响亮,我们把声音的高低用音调来描述。单调与什么因素有关系呢?

2、【猜想】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2、【设计实验】用同样大的力,让物体振动的快慢不同,观察声音的不同。

3、【实验器材】钢锯条(或塑料尺)、发音齿轮、纸片

〖方案1〗按教材的样式,将钢锯条压在桌子边,使钢锯条露出的长度不同,然后用同样的力拨动钢锯条,比较所听声音的不同。

〖方案2〗让发音齿轮按一定的`速度转动,用硬纸片在齿轮边靠近齿轮,通过硬纸片在不同齿数齿轮上靠近时,感受所发出声音的不同

4、结论:物体振动越快,其发出声音的调子就越高,我们把这种声音的变化称之为音调的不同。即音调与物体的振动有关,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5、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

6、观看不同音调声音的波形图(通过视频播放)

7、认识一般声音的频率范围:

通过看课本上的图1.3-2,引导学生总结出(1)人的发声频率范围;(2)人的听声频率范围;(3)哪种动物听声的频率最低和最高;(4)频率范围最广的是谁。

8、观看多媒体,进一步了解动物之间交流的情景。

9、超声:人们把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

次声:人们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

10、介绍超声和次声的应用。

(二)响度

1、【提出问题】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除了有高低的不同外,还有大小的差异,这大小的差异,我们就说它们的响度是不同的,那么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呢?我们该怎样描述它呢?

2、【猜想】响度与所用力的大小有关,根据是敲鼓时,用力越大,鼓就越响。

3、【设计实验】我们怎样才能证明响度与用力的关系呢?

4、【实验器材】钢锯条(或塑料尺)、鼓、碎纸屑、音叉、小用细线悬吊的乒乓球

〖方案1〗取一钢锯条,让其一端压在桌面上,用手拨动其另一端,改变所用力的大小,观察所发出声音的不同。

〖方案2〗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用不同的力敲鼓时,通过鼓所发出声音的不同,观察碎纸屑振动起来的高度。

〖方案3〗课本上图1.3-4所示的实验,用不同的力敲击音叉,然后将发声的音叉靠近小球,观察小球被弹起的距离。

5、消除学生对用力大小是声音大小因素的误区,说明所用力的大小只是外因,物体声音的大小在其内部看来,决定于其振动的幅度。

6、结论:我们把物体振动时的幅度就做振幅,振幅越大,声音就越响。

(三)音色

1、【提出问题】如果声音振动的频率和振幅都相同,这两个声音就是一样的吗?

2、【多媒体展示】

用不同的乐器演奏的同一个曲子,听起来一样吗?

观看声波的录像。

3、音色:有别于其他声音的特殊因素,它因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的不同而不同。

4、举一些振动频率、振幅均相同,但音色却不同的例子。如课本中的图1.3-5可以看出,音叉、钢琴和长笛的基频(振幅最大的振动的频率)相同,但是在基频的基础上还有一些附加的小的振动,这些小的振动和大的振动一同决定了声音的音色。

(四)三种典型的乐器

先播放几种乐器的录像

1、打击乐器

通过打击物体,使之振动而发声的乐器,如鼓、锣等。

2、弦乐器

通过拨动弦,使之振动而发声的乐器,如二胡、琵琶、小提琴等。弦振动的频率与弦的张紧程度有关,弦越紧,音调越高。

3、管乐器

通过管中空气柱的振动而发声的乐器,如笛子等。空气柱越短,发声的音调也就越高。

4、自己动手制作一些乐器。

(五)小结

(六)练习

提问学生,回答问题

该实验学生都可以操作,将钢锯条换成塑料尺也行。

学生实验:

85~1100Hz

20~2万Hz

最低为狗。

最高为海豚。

与所用力的大小有关。

用不同的力拨动同一个钢锯条。

学生实验:

1尝试打击乐器

2尝试弦乐器

3尝试管乐器

做好知识的预备。

也可以通过举例的方式体现。

超声与次声方面的资料很多,我们可以随时添加。

猜想可能是不规范的,但此时教师不必指出。

这些实验,要根据情况,进行不同的选取。

音色的分辨不容易演示,借助多媒体的波形,比较容易理解。

通过尝试和模仿,激发学生对乐器认识。

课堂小结这节课分析了声音的三个重要的特征,首先通过录像发现影响声音的因素,然后引入该课的探究环节,得出单调、响度的概念,分别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影响音调和响度的因素,得出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

在音调和响度都一样也能区分出声音的特征来看,引入了音色的概念,提出影响音色的因素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声音的特征教案 金月升】相关文章:

1.银装素裹金月湖散文

2.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

3.教师教案金老师

4.月迹教案

5.七年级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

6.声音的特性教案

7.《夏天的声音》教案

8.八年级物理声音教案

9.八年级《诚信是金》教案

10.《峨眉山月歌》教案

下载word文档
《声音的特征教案 金月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