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八年级英语获奖教学设计

八年级英语获奖教学设计

2022-11-02 08:42:1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太阳培养皿”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8篇八年级英语获奖教学设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八年级英语获奖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八年级英语获奖教学设计

篇1:《声声慢》获奖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深入研读诗歌,抓住意境,体验情感,渗透对学生诗歌诵读的指导。

2、了解词人的人生际遇对其词作风格的影响,体会其前后期作品的别样愁情。

3、让学生由词及人,突破文本的显性层面,进入到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

教学方式:诵读品悟情感体验探究学习对比阅读教学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导入

说到李清照,我们并不陌生,在初中我们就学过她的《醉花阴》。写的是重阳节,赵明诚在外地不能与她团聚,李清照借秋风黄花来表现彻骨的爱恋。大家还能背这首词吗?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在这首词中大家觉得李清照的情绪若要用一个字来概括的话,是哪个字?(愁),如果在这个“愁”前面加上定语的话,应该是怎样一种愁?(相思之愁,蜜甜的愁,闲愁),这是李清照的前期代表作《醉花阴》,作者表现出的是一种闲愁,闺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李清照的后期代表作《声声慢》,在这道词的字里行间她又表现出怎样的心绪呢?

二、鉴赏《声声慢》

1、解题

慢:

2、自由读词。思考:文有文眼,诗有诗眼,词当然也有词眼,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愁)

看来李清照是个多愁善感的词人,今天我们就抓住这个“愁”字,以“一般愁字别样情,半世漂泊感生平”这幅对联为线索,在这个“愁”字上做文章,看看李清照在《声声慢》中怎样入愁,缘愁选了哪些景,为何而生愁?

(一)怎样入愁(叠词运用,音韵和谐,悲苦愁绝。)

都说“一般愁字别样情”,多愁善感的诗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千般浓、万种深的“愁”该怎样抒发呢?请同学们齐读此词,带着一个任务:找出作者定下全词愁调的句子。

(1)提问学生:你能找出定下全词愁调的句子吗?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寻寻觅觅(动作恍惚):你觉得李清照在寻觅什么?李清照当时的境况怎样?

(老师明确:当时的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她可能在寻觅往日欢笑的岁月,流亡前的太平生活,丈夫在世时的爱情,还可能是其它心爱之物,但却又不知道该到哪里去找。应该读出一种缓慢、迷茫、若有所失的感觉。)

冷冷清清(环境冷清):她寻找到那些曾经失去的欢笑岁月了吗?

(老师明确:寻觅的结果不但没有寻回失去的东西,不但没有减轻内心的伤痛,反而在这冷清的环境中更生一种凄凉、惨淡、悲戚。处境的冷清更衬托出人心境的清冷,应是轻读、降调。)

凄凄惨惨戚戚(心理悲伤):最后诗人的心理感受怎样?

(老师明确:这里是写诗人的心理感受沉痛、凄厉。应该读的一字一顿,字字泣血)

开头这句词定下了全诗悲苦愁绝的基调。刚刚在读的时候大家有没有发现这十四个字都连用什么词?(叠词)如果我将此句改为“寻觅,冷清,凄惨戚”好不好?(不好,少了音韵美)。

(二)缘愁选景(触景生情,层层渲染,愁绪无限)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当作者带着满眼的忧愁来观察周围的事物时,“物皆着我色”,那么作者在词中选了哪些意象来表现她的愁呢?

1、师范读。

2、大家一共从词中找出了哪些意象?

(学生:淡酒晚风孤雁黄花梧桐细雨)

3、探究性学习:

在这些具有丰富文化意蕴的意象当中,你感触最深的是哪个意象?请说说你对这个意象的理解。

意象探究:

a、淡酒为何李清照喝了三杯又两盏的白酒还觉得酒淡,莫非她是李白再世,酒仙第二?在她一首《如梦令》里“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可见是酒醉而睡得沉啊!

老师明确:并非酒太淡,而是愁太浓,酒力压不住心愁。

b、秋风怎么理解“晚来风急”?秋风渲染什么情绪?

(老师明确:“晚”即可指晚上,也可指晚年,自喻晚年的凄苦悲凉。用秋风渲染愁情。)

c、过雁为何说雁是旧时相识?在李清照的那首词中也写到雁?李清照看到大雁南来北往,伤心些什么呢?

(老师明确:秋天大雁由北向南迁徙,李清照南下避难,所以觉得大雁旧时相识,并且在一剪梅当中写过:“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大雁尚且能按时南来北往,而自己却漂零困顿,寄寓他乡。以前尚可鸿雁传书,现在丈夫已死,就算有千言万语,也无人可托,无处可传,所谓睹物思人,平添哀戚。)

诗人伤心之际,南飞的大雁横空而过,她抬眼望去,多么像在溪亭近旁,绣水江边时常见的那只呀?北来的鸿雁啊,家国可曾无恙?溪亭可免于战火?耦花还那样娇艳吗?可南飞的雁群却头也不回地飞走了。只留下我一人独自徘徊伤心。

d、黄花黄花是什么花?黄花象征什么?

(老师明确:黄花就是菊花。这里的堆积可以是绽放的花朵的堆积,也可能花飘零之后的堆积。秋风正急,也有可能是被吹落的花瓣的堆积。其实在里写菊花,也是暗示自己,以花来写人,写自己飘零而憔悴不堪之意。)

e、梧桐细雨梧桐细雨是中国古典文化中一个经典的意象,梧桐细雨在一起通常象征什么?

白居易《长恨歌》中“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周紫芝《鹧鸪天》“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秋天的绵绵细雨打在这已经发黄梧桐叶上,梧桐叶随风慢慢地落下来。显得十分的凄凉,一种深秋的孤独与寂寞,所以梧桐细雨象征着哀伤、愁丝而且是到了黄昏,雨停后,雨在树上点点滴滴落下来,“滴滴答答,滴滴答答”的雨声,对于伤心的我来说,不仅是打在窗前的梧桐叶上,也仿佛敲在我那颗破碎的心上。

师总结:

我们刚刚分析的这些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意象,把词人的愁形象化了,生动化了,具体化了,无一字写愁,却处处惹愁。(师生合作诵读:师引读,男生、女生各一人领读,全班齐读)

(三)为何生愁

的确,“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此时此地,此情此景,已经不单单是一个“愁”字可以概括得了的。尾句点愁,简单直白,反而更觉其神妙。让我们突破诗词的显性层面,进入到作者苦闷,复杂的心灵,看看作者为何而生愁?“半世漂泊感生平”。

李清照的人生分为前后期,南渡是李清照人生的分水岭,也是她作品的分水岭。

(前期)李清照出身名门世家,父亲李格非师从苏轼,是著名经史学家;母亲也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能诗能文;李清照从小耳濡目染,善于音律,能诗能词。18岁嫁给门当户对的太学士赵明诚为妻。两人情趣相投,感情深厚,家庭美满幸福。前期词风天真、活泼,抒写闺愁、闲愁、相思。

(后期)1125年金入侵宋朝,两年后(1127年)北宋灭亡。从此,李清照的个人命运也随着国家命运的改变而改变。全家被迫南迁避难,两年后(1129),丈夫赵明诚在赴官的途中不幸染病身亡,留下李清照孤苦一人,此后生活一直不如意,经历了珍藏多年的金石书画丢失事件、再婚离婚等不幸的遭遇。中晚年的李清照尝尽了颠沛流离之苦、亡夫之痛和亡国之恨。

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她晚期最著名的作品。所谓“慢”,即慢曲,慢曲比较适合表现复杂曲折幽深的感情。

明确:国愁,家愁,情愁;

亡国之恨,丧夫之哀,颠沛流离之苦。

三、拓展延伸

1、比较阅读《一剪梅》的“愁”?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莲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如果说李清照后期是亡国之恨,孀居之悲,沦落之苦的愁绪,那么的前期的愁是又是什么样的呢?(闲愁、闺愁、相思之愁)

2、李清照写愁情的词还有哪些?这些词中的“愁”与《声声慢》中的愁有何异同?

在《点绛唇》中写愁是:“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愁有长度了;

在《蝶恋花》中写愁是:“独抱浓愁无好梦”,愁有形体可以拥抱了;

在《生查子》中写愁是:“酒从别后疏,泪向愁中尽”,愁竟成了一种容器,可以装盛泪水了;

在《一剪梅》中写愁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愁竟有脚,会爬行了;

在《武陵春》中写愁是:“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愁有重量,连舟都载不动了;

四、结语

“一般愁字别样情,半世漂泊感生平”,作为一个女人,李清照何其不幸;作为一个诗人,她又何其伟大。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词到沧桑句便工”,苦难不停地擦试着李清照的艺术灵魂,这些经历像重物一样压在她生命的弹簧上,但它们不能压垮李清照,相反,苦难越重,艺术的灵魂飞得越高。

篇2:《螳螂捕蝉》获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明白吴王打消攻打楚国念头的原因。

2、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懂得劝说别人应讲究方式方法。

3、有感情朗读课文,会创造性地复述课文,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表现课文内容、表达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螳螂捕蝉这个故事内容,并领会故事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体会,了解吴王为什么会听了少年的话,同时体会少年的计谋巧妙在哪里。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春秋战国时期,中华大地群雄并立,出现了许多诸侯国,它们之间经常发生战争。这一天,吴王决定出兵攻打楚国却招来群臣的反对。那么大臣们的理由是什么呢?

二、引导学生研读故事的前因后果

1、(PPT出示课文1节)

(1)指名朗读,思考:

从这句话里,你们读懂了什么?你从哪些词中看出来的?

指导有感情的读。

(2)如果吴王是个理智的、开明的、民主的君王,他可能会怎么做?会怎么想?

(3)可事实上吴王是怎么说的?(出示相关句子)你从中看到了什么?

2、结果怎样呢?(出示课文12节)指名读

“听了少年的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恍然大悟”是什么意思?他悟到了什么道理?从这个结局中你们读懂了些什么?

现在请同学们将故事的“前因后果”对照起来看:你有怎样的疑问呢?

三、研讨故事的经过

1、请同学们自由学习课文第二至十一自然段,想想少年劝说究竟妙在何处,他说了那些话?可以圈圈画画,并简单地写上你的感受。

2、交流:

(1)妙在少年用了一个螳螂捕蝉的故事让吴王懂得了道理。

出示图文,指导学生观察。

这些话对于蝉、螳螂、黄雀的动作、神态描写得非常形象,请同学们再读一读,相信你会有很深的感受。指名同学再来读,师生评析。

(2)交流:

“蝉”:高高在上,悠闲、自由自在;蝉的心情如何,练读体会蝉的心情。

“螳螂”: “拱”、“举”;螳螂心里怎样想,读一读。

“黄雀”:“伸长”,黄雀心里怎样想,读一读

(3)现在,你觉得这件事有意思吗?有意思在哪里?

交流出示: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说说它们的利益分别是什么?祸患又是哪些?

(4)师小结:其实少年讲的这个就是的寓言故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补上:“黄雀在后”)你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一讲吗?

(5)下面老师给你们看一幅地图,如果你是吴王,听了这个故事,看了这幅地图,会明白什么道理?引导学生与故事结合起来体会其中的道理。PPT出示。

这两个事情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蝉(捕)螳螂(啄食)黄雀(打)少年

楚国(攻打)吴国(乘虚而入)其他诸侯

(6)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PPT出示)

四、合作探究

1、同样是劝说,为什么其他人的话吴王没有听,而少年的话却让他改变了主意了呢?指名交流。(友情提示;请注意提示语,想一想少年和吴王说话时是怎样的语气?当时有什么神态、动作?)由此你想到了我们学过的哪一篇课文?

2、“螳螂捕蝉”的确是少年那三天中看到的趣事吗?

3、举例说一说,生活中你见到类似的现象吗?

五、总结课文,巩固练习

1、今天通过我们共同的学习,我们不仅知道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还认识了一位有勇有谋,智劝吴王的少年,我想此时此刻同学们心里一定都有很多想说的话,老师就给你一个一吐为快的机会吧!

(PPT出示练习)

我从吴王身上体会到了

我从少年身上体会到了

螳螂捕蝉这个故事让我想到了

少年智劝吴王这件事让我想到了

3、那么如果请你给课文换一个题目,你会换什么题目?

六、布置拓展小练笔

(PPT出示练习)

1、我来编故事:

第二天,上早朝时吴王当即宣布:“攻打楚国一事暂缓不议。”众大臣听了大惊不已,议论纷纷。吴王扫视了一眼群臣,微笑着说:“事情是这样的……”

你知道吴王会怎么和大家说吗?动动你的小脑袋,回家把故事写完吧。

2、我会演节目:

一个好主意要想成功,还得选择一个适当的环境、恰当的时机,这就是计谋。我们可以看出这少年有勇有谋,充满智慧的。利用课余时间我们把这个智慧少年演出来吧,相信你一定行!

板书设计:

螳螂捕蝉

蝉 (捕) 螳螂 (啄食) 黄雀 (打) 少年

楚国 (攻打) 吴国 (乘虚而入) 其他诸侯

篇3:《螳螂捕蝉》获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文言文,选自汉代刘向所撰的(说苑正谏).课文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在考虑问题和处理事情时,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要瞻前顾后,不要顾此失彼,要通盘谋划.

教学目的:

能在明确字词的基础上理解课文意思。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考虑问题和处理事情时,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要瞻前顾后,通盘谋划。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文章所蕴涵的道理。

教学难点:

理解“螳螂捕蝉”和“吴王伐荆”二者之间的必然联系。

教学构想

本文由学生自读,根据不同的训练目的,设计自由读、试读、品读、指名读、引读、男女生分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读中理解,并当堂背熟全文。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朗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

二、读译文,了解故事的内容.

1、默读译文,了解故事的内容.

2、两人一组互相说说故事的内容.

三、逐字逐名讲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在每句话前标上序号,全文共七句话.

2、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逐字逐句对照注解,译文,准备.

(2)投影出来,学生口头完成练习:

“其”常作(1)他,他们 (2) 那,那个,那些.

这两种解释,下面每个“其”指的是什么.

告其左右曰( ) 露沾其衣( ) 其上有蝉( ) 不知螳螂在其后也( ) 不知黄雀在其傍也( ) 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 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 ) 面不顾其后之患也( ) 乃罢其兵( )

(3)学生试讲每句话的意思.

学生试讲,老师做必要的指点,讲解.重点理解和解释”阅读思考,练习中带点的词语.逐字弄懂第五句话,准确地译成白话.

四、总结课文中心思想.

1、指名详细讲述故事

2、画出课文的中心句,理解含义。(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患也.)

提问:(1)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这句话的含义是比喻目光短浅,一心力谋侵害别人,却不知道有人在背后算计他呢.(2)课文告诉我们处理问题时,应该怎样做?围绕句子含义谈感受.

板书: 欲得其前利 不顾其后患

3、总结课文的中心思想.

(1)学生发言

(2)老师补充完整

五、背诵古文

1、自己背

2、指名试背.

六、练习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1、老师过渡,导入:

本单元我们已经学习了新的复术形式:创造性复述,练习了两种形式(1)扩展内容;在文中啬一些情节或细节。(2)续编故事:在课文的结尾续写一些情节.这篇课文我们采用扩展内容的方法进行创造性复述.

2、思考:

(1)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分层.

(2)吴王开始是怎决定的?

(3)吴一听了少孺子的话是怎么想的?又做出了怎样的决定?吴王明白了少孺子所讲的故事中的道理,考虑了攻打楚国的利弊,放弃了派攻打楚国的想法。

3、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1)分组试讲

(2)指名复述。

(3)全班评议

七、总结

1、为什么少年劝说,吴王没把他置于死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少年?

2、学习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

2、扩写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螳螂捕蝉

要 瞻前顾后 通盘谋划

不要 只顾眼前 顾此失彼

篇4:《螳螂捕蝉》获奖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十课——《螳螂捕蝉》。谁能用简练的话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课文讲了吴王准备攻打楚国,大臣们劝他,但他不听,一位少年用“螳螂捕蝉”的故事说服了吴王,使他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二、学习课文

1、初步感知,复述故事。

①那么,少年是怎样来讲“螳螂捕蝉”的故事的呢?请大家先读一读课文9—11小节,你能不能也来讲一讲这个故事呢。 (学生准备)

②指名讲故事。

2、理清关系,领悟道理。

①好,同学们,少年通过讲这个故事,他想要告诉吴王什么呢?请你在文中找出少年讲故事的真正用意的那句话。

②(出示“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

③轻声读读这句话,想想蝉、螳螂和黄雀“眼前的利益”分别是什么?“隐伏着的祸患”又分别是什么呢?先请同学们根据表格提示自学,然后在学习小组内交流讨论。

眼前的利益 隐伏的祸患

蝉 露水 螳螂

螳螂 蝉 黄雀

黄雀 螳螂 少年

④指名交流(边说边操作演示多媒体)。

⑤“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完全没有顾到自己身后隐伏的祸患,他们可真大意啊!俗话说“_者迷,旁观者清”,那么作为旁观者的你们,你想对它们说些什么?

师:可是,蝉,螳螂,黄雀,它们想到了这些吗?(没有!)

⑥齐读“蝉、螳螂……祸患呢!”

⑦好,少年讲了这个故事,吴王明白要告诉他的道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呢?

(出示句子: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连声说:“对!对!你讲得太有道理了!”)

(理解:“恍然大悟”:一下子明白过来了。

你能读出这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吗?练读吴王说的话)

⑧那么,吴王到底明白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联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一想。

出示句子:大臣们认为,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它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

出示春秋形势图。

师解说:你们看,这就是当时的形势图。如果吴国攻打楚国,点击一下。那么,周围的诸侯国就会趁吴国国内兵力空虚,向吴国发起进攻。也就是大臣们说的——“乘虚而入”。

如果那样的话,吴国将面临怎样的处境呢?

⑨这样看来,大臣们一开始对吴王的劝告并没有错啊,那吴王为什么听不进大臣们的劝告,却听得进少年的话呢?

请大家默读课文2—8自然段,边读边想,把自己的想法简单地写在旁边,各自思考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2、小结:

少年表面是在讲故事,实际上是——劝吴王不要攻打楚国,所以少年的劝和大臣们的劝有所不同,如果说大臣们的劝是“直劝”“力劝”的话,那少年的劝就是—— “巧劝”“智劝”

3、练习分角色朗读对话

三、总结课文,巩固练习

1、今天通过我们共同的学习,我们不仅知道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还认识了一位有勇有谋,智劝吴王的少年,我想此时此刻同学们心里一定都有很多想说的话,老师就给你一个一吐为快的机会吧!

(多媒体出示练习)

①我从吴王身上体会到了 ( )

②我从少年身上体会到了( )

③螳螂捕蝉这个故事让我想到了( )

④少年智劝吴王这件事让我想到了 ( )

四、布置拓展小练笔

(多媒体出示练习)你来编故事:

第二天,上早朝时吴王当即宣布:“攻打楚国一事暂缓不议。”众大臣听了大惊不已,议论纷纷。吴王扫视了一眼群臣,微笑着说:“事情是这样的……”

你知道吴王会怎么和大家说吗?动动你的小脑袋,回家把故事写完吧!

篇5:《螳螂捕蝉》获奖教学设计

一、成语引入,激发兴趣

1、出示八字成语填空

八仙过海,鹬蚌相争(),百尺竿头()

2、学生根据平时积累说说还有哪些类似的成语。

3、根据学生所说板书课题: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此环节的设计,通过学生展示自己的积累成绩,达到学习的成就感,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二、着力集中,品读主体

(本文结构特别,故事中套着故事,应找准切合点,直奔中心,使其形散神聚。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与题目文意间的距离最小,所以应引导学生快捷迅速地把注意力指向第9、11自然段)

1、自由朗读,圈画故事中涉及到了哪几个具体对象,它们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教师以简笔画的形式板书并显示三者关系)

2、找出描写动作、神态的词语朗读体会

3、交流反馈时分别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想象“蝉”、“螳螂”、“黄雀”,心里都在打什么如意算盘呢?

4、如果你遇见这种状况,你打算怎样告诫它呢!

(有了体验随后再指导学生练读故事自然水到渠成。)

三、参照对比,探究寓意

引导话题讨论:寓言就是借一个假托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我们以前接触过的掩耳盗铃、狐假虎威都是如此。那么螳螂捕蝉是想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的?

1、组织小组讨论,随机总结名言,齐读加深感受。

师: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

a.“恍然大悟”什么意思?(一下子明白了。)吴王一下子明白了什么?

自己也象蝉、螳螂、黄雀一样,只顾着眼前的利益,没有想到……

明白了自己想到攻打楚国的事,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

吴王还明白了大臣们的劝说是有道理的,心里一定很后悔。

b.读到这里,老师还想知道,那个少年为什么不在大庭广众之下讲这个故事呢?

吴王已经下了死命令,谁再劝说就杀谁

少年在大庭广众之下讲这个故事,用意就是劝说吴王,吴王一定不会听的。

如果少年真那样做的话吴王可能就回杀了他。

如果在大臣们面前讲这个故事,吴王一定不会相信这个故事是真的,以为是少年编出来的。

那少年在花园里一连站了三天,为的就是等吴王,少年装出打鸟的样子,是让吴王相信螳螂捕蝉这件事是真的,这样,少年就可以让吴王自己明白其中的道理。

师:少年表面上是讲故事,实际上是——

所以说少年的劝与大臣们的劝是有所不同的,如果大臣们的劝是“直劝”“力劝”的话,少年的劝称得上是——智劝,巧劝。

对呀,少年选择了一个适当的环境、恰当的时机,这就是计谋。

2、出示有关福祸联系的警句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福。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3、引领学生朗读课文第一节和最后一节,理解“恍然大悟”,发散想象“不堪设想”的后果,进而理解螳螂捕蝉一语双关的深刻含义

4、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5、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四、再读探究,感受智慧

1、在这里围绕少年身上哪些闪光点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评价人物的机会,阅读课文2——8自然节,抓住关键语句,揣摩品味,做到有理有据。

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以读促悟,使学生在言语实践中真正“动”起来。

2、激趣:想不想当一回智慧的少年?又想不想做一回“权倾天下”的大王呢?

学生一定兴趣盎然,此时友情提醒大家:注意人物的身份、谈吐;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

3、指导分角色朗读,配上古筝曲,同学们应该会读的有生有色。

五、创设复述、升华情感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觉亲。”作者写文章,胸中有境才能妙笔生花;孩子学课文只有入境才能情真一切。)

情境一:模拟吴王早朝,面对众臣解释与少年的这段趣事,奖励少年,学生一定会说的百花绽放,并让学生在不知不觉轻松愉悦之中就完成了本课的一个重要任务:复述。

情境二:生活中也有许多当代吴王,比如小明同学每天不问学习,只顾沉迷于网络游戏,怎样规劝他既内化了寓意,学以致用,又在潜移默化中进行了说服别人的口语交际训练。

六、作业布置,延伸课外

本着新课标中语文作业的布置应加强课内与课外的结合,无限延伸课堂,加强实践性的宗旨与大阅读的精神,布置以下作业:

1、排演课本剧《螳螂捕蝉》,评选优秀导演、演员

2、收集寓言故事,在班级举行一次寓言故事赏析会

篇6:《螳螂捕蝉》获奖教学设计

[教材解析]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位少年以树上的螳螂欲捕蝉,却不知被身后的黄雀即将啄食的故事,劝诫吴王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顾不到身后的隐患是危险的。全文分“准备攻打楚国→少年巧妙劝说→打消攻打念头”三部分,结构紧凑、前后照应、生动有趣、寓意深刻。

[目标预设]

对寓言这一体裁,学生并不陌生。但学生往往只注意故事的情节,不善于思考蕴含的道理。因此,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抓住揭示寓意的语句,围绕具体形象的故事,理清“蝉、螳螂、黄雀、少年”间的关系,探究“眼前的利益”和“隐伏的祸患”,从而深刻理解文章内容,领悟告诉人们的道理。

1、情意目标: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懂得劝说别人应讲究方式方法。

2、认知目标:理解“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明白吴王打消攻打楚国念头的原因。

3、能力目标:有感情朗读课文,会创造性地复述课文,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表现课文内容、表达对课文的理解。

[重点难点]

理解“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既是文章的重点,也是文章的难点。

[设计理念]

本文结构特别,故事中套着故事,应找准切合点,直奔中心,使其形散神聚。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与题目文意间的距离最小,所以应引导学生快捷迅速地把注意力指向第9、11自然段。在本课教学设计中,一是体现了合作式学习,学生对故事的复述、表演等,都以同桌或小小组的形式进行;二是倡导了个性化学习,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表现课文。教师通过简笔画的形式板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以人为本,注重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让学生学会学习;在读中质疑、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让学生学会读书;读议结合、读写结合,提供充足的表达机会,让学生学会表达。

[教学思路]

强调“三重”。即重感悟、重积累和迁移、重情趣。

重感悟,让学生在与文本的多次对话中逐渐加深感悟,深刻领悟本文中使吴王明白“螳螂捕蝉”这个故事的真正内涵。

重积累和迁移,感受文本时,帮助学生积累词汇。教师的语言叙述也尽量精简优美,让学生在不经意间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注意课外读物的推荐,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重情趣,使文本内容直观化、情境化、生活化,使语文学习更贴近学生,走进生活。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

篇7:《葡萄沟》教学设计--获奖设计

教材分析:

《葡萄沟》是二年级上册第三组的一篇课文,本组课文是围绕爱祖国、爱家乡的专题来组织的。通过这组教材的学习,进一步了解祖国的辽阔、美丽,并激发学生认识家乡的渴望和赞美家乡的感情。本课是一篇充满浓郁风土人情的文章,课文“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为主线贯穿全文,主要介绍了新疆葡萄沟的葡萄品种多,产量高,老乡热情好客,葡萄干非颜色鲜,味道甜,非常有名的特点。

葡萄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水果之一、“爱屋及乌”的情感迁移会激发孩子们对葡萄沟的向往和热爱之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生实际,挖掘情感因素,采用演示、画图、朗读、视频、品尝、舞蹈等方式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自主赏析,在各种语文 活动中提升审美情趣,受到情感熏陶。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感性认识较强,可以采取挖掘情感因素,采用演示、画图、朗读、品尝、舞蹈、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自主赏析,在各种语文 活动中提升审美情趣,受到情感熏陶。教学时,以读为主,让学生读中悟,悟中读。在反复的朗读、品读中感受葡萄沟葡萄的特点。葡萄沟不仅葡萄好,而且老乡热情好客。

葡萄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虚拟的情境,让孩子在葡萄沟游览一番,在情感的世界里深深感到: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2:识记“最、坡、梯、够、修、味、留,运用多种方法感悟“梯田”、“山坡”、“茂密”、“五光十色”、“热情好客”等词语及句子。

3:运用角色朗读、观看录像、导游、表演等形式,在整体感悟课文中进行情感熏陶,使学生更加喜爱葡萄沟这个地方,让课堂活起来。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葡萄沟为什么是个好地方。

三、教学用具:

课件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

师:这节课老师要领你们到一个地方去玩一玩,猜猜是哪?(葡萄沟),板书:小手动起来,跟我一起写,听说呀这是个好地方,板书(好地方)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那么下面,我们亲自到那去看看,看看谁在那玩得痛快,收获的最大。好吗?下面同学们自己认真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二、初读课文检查生字生词情况

1,学生自由读文。

2、师:葡萄沟在哪?结合课件了解葡萄沟的具体位置,介绍一下新疆。

3、课前老师让你们预习了生字,现在我要检查一下,有信心吗?(出示课件)

生字组词读,齐读,生词开火车读,多音字指名读。

篇8:岳阳楼记获奖教学设计

(上课前一天要求学生通过预习给同桌出一份《岳阳楼记》小练习。学生互测、互批。

课前5分钟反馈互测情况,强化重点词语和容易理解错的词语。)

师:在今天这堂课开始的时候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一个人,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生齐读屏幕所示文字:

他生于北宋,一个内忧外患的时代;

他少年苦学,有志于天下;

他屡遭贬谪,几起几落却百折不挠;

他造福百姓,实行改革,遭到排挤却不改其志;

他捐资购买千亩良田,成立公偿金,扶贫助弱;

他去世后,朝廷给予他宋代文臣最高等级的谥号——文正,以褒奖他济世治国的功绩。)

(朗读过程中有学生将”谪”念作“dí”,师帮助正音:谪 zhé)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要给大家介绍的人是谁吗?

生(众):范仲淹。

师:是的,他就是北宋名臣范仲淹。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

师:“文正”这个谥号在宋代是对一个文官极高的褒奖,范仲淹之所以被授予“文正”这个谥号,除了他的政绩之外,还因为他的一种思想,而这种思想就写在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中。你知道是哪一句道出了他的思想吗?

生(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师:这个句子你在课文哪里看到的?

生(纷纷):最后一段。

师:最后一段是吧?那咱们来一起读读这最后一段吧。

生齐读文章最后段落。

师:嗯,读得不错,如果声音能更响亮一些,更自信些就更好了,待会儿我们再来试试看。老师先问问大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谁来说说看。(学生纷纷举手)好,你来。

生:意思就是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前快乐。

师:快乐之前快乐?

生:哦,快乐之后快乐。

师:说的不错。我有个问题想问问大家。这句话出现在文章最后一段,那是不是范仲淹写着写着突然灵光一现想到的呀?

生(众):不是。

师:不是?那就是早已有之的喽,你有证据吗?

师:看看范仲淹的介绍,你有发现吗?(屏幕再现范仲淹介绍,学生默读)

生1:前面写到他少年苦学,有志于天下,说明他小的时候就有一种志向,想要治国,那就说明“先天下之忧而忧”这种志向他小的时候就有了。

师:你发现的很快。还有吗?

生2:上面写到了范仲淹为百姓谋福利,扶贫助弱,说明“先忧后乐”这句话是他一生追求的一个目标,这是他毕生所追求的。

师:嗯,既是毕生的追求,所以肯定早已有之。

师:其实我们刚才读过的课文里也有一个字提到这种思想很早就有了,你能发现么?哪一个字?

生:我认为应该是“尝”这个字。

师:为什么是这个“尝”字呢?

生:因为“尝”字解释为“曾经”,就是说他以前就有了——(学生声音越来越小)

师:非常好,孩子,你自信一点。你的发现很好,请坐。“尝”就是“曾经”,说明这种思想早已有之。既然范仲淹早就有了这“先忧后乐”的思想,那他为什么不开篇就直抒胸臆呢?(学生困惑答不出。)

篇9:岳阳楼记获奖教学设计

句子: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2.思考与讨论

(1)第一自然段交代了什么内容?

明确:交代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的缘由。

(2)作者开篇用“谪”字点明了滕子京当时的处境。可见滕被谪以后心情不会太好,作者开篇直指,有何用意?

滕子京虽被贬岳州,却积极从政,政绩斐然。“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范仲淹写《岳阳楼记》既是为了称赞好友不以个人沉浮为意,一心寄情与民的高尚情怀,也是为了勉励他像

“古仁人”那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同时,作者自己在庆历五年也遭贬谪,也是为了自勉勉人。

(二)教读第2段。先指定学生朗读朗读,然后学生合作解决重要的词句。

1.要着重理解的词句。

词:夫、胜状、晖、备、然则、极、骚人、得无异乎

句子: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思考与讨论。

这一段写“岳阳楼之大观”,虽然概括,却写得富于形象,气魄宏大。

(l)找出本段概括描写洞庭湖全景的句子

明确(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重点句子的赏析

如:“衔远山”洞庭湖中有许多小山,用“衔”字形象地写出湖与山的关系。“吞长江”长江流经洞庭湖,用“吞”字,不仅形象地写出湖与江的关系,而且“吞”字声音宽舒洪亮,读来气势磅礴。“衔”、“吞”字连用,化静为动,使描写的景物富于动态和活力,“浩浩汤汤”字音响亮,叠字加强气势,形容水大流急,既绘声、又绘形。“气象万千”写洞庭湖上景象变化之多之快。此外如“横无际涯”的“横”,显得境界开阔而有气魄,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作者炼字的功力。

(2)这一节的写景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作者从岳阳楼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宏大开阔的景致描写,引出“迁客骚人,多会于此”,由此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问题,自然引出下文景物之“异”和感受之“异”为结尾的议论作了铺垫。

大声朗读这两段,在熟练的基础上背诵

四、总结:重修岳阳楼的背景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五、作业设计:熟悉全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板书设计:

岳阳楼记

范仲淹

作记的缘由

属予作文以记之。

洞庭全景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篇10:落花生获奖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趣,揭示课题

1、老师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它是哪种植物。

“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

(花生)

2、出示花生的课件,教师解题:花生又叫落花生,因为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钻到士里长成花生荚,所以叫落花生。

3、简介作者:(根据预习交流——自读课后作者简介)

这篇课文的作者笔名“落华生”,他之所以起如此的笔名,是因为小时候父亲关于落花生的一番话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决心要像花生那样,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许地山的散文以朴实洗练、清新自然的笔墨,写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感触,常常寓深邃的哲理和优美的情思,为读者所喜欢。那么,他小时候,父亲关于花生谈了些什么,是怎样谈的呢?我们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汇报生字学习情况。

本课生字不多,但每个生字都有要提醒学生的地方。(如果学生回报不到位,教师加以补充。)

“辟”是多音字,主要掌握pì和bì两个读音,通过组词让学生区分并掌握

“榨”是翘舌音zhà,读第四声,防止读成第二声。

“慕”记清下面的字形,不是“小”字。

“空地”的“空”读四声kòng,“吩咐”的“咐”和“便宜”的“宜”在文中读轻声。

2、结合课文内容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解释词语要依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联系上下文准确地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可惜:值得惋惜。

开辟:开拓发展。课文中指把原来荒着的地,开垦出来

翻地:用犁、锨等工具把土翻松。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竟然。

收获:农作物成熟时,收取果实。也用来比喻心得、战果,课文中指前者。

吩咐:口头指派或命令。

爱慕:由于喜爱或敬重而愿意接近。

成熟:植物的果实等完全长成,泛指生物体发育到完备的阶段。

分辨:辨别。

体面:(相貌或样子)好看;美丽。

3、课文记述了一件什么事?

「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词语,扫清阅读障碍」

二、再读课文,理清记叙的线索

1、课文为什么以“落花生”为题,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

(落花生是本文议论的中心事物,因此以落花生为题。全文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都是围绕题目来写的)

2、那么这篇文章分几部分来写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1)先写种花生,再写过收获节。

(2)也可以说先写种花生、收花生。再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过收获节做了准备。最后写吃花生时的议论。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两种理解方法教师应予以肯定。

三、略学课文,处理第一段。

1、交待学法:

下面我们采用抓重点的方法学习课文。如果把课文已分为两大部分,那哪部分是重点呢?(第二部分)重点段我们重点学,不是重点段我们就简单的学,或叫“略学”。

2、抓住重点词,略学第一自然段。

学生默读。

指名读

3、课文中哪些词语写种花生的经过?这些词语能颠倒吗?为什么?

(买种、翻地、播种、浇水;”这些词语是按种花生的顺序排列的,不能颠倒位置)

3、学习此段,抓住对“居然”理解(什么意思?用在什么情况下?课文为什么要用“居然”呢?)

(“居然”写出了种花生的结果,也写出了获得收获时大家出乎意料地高兴的心清。因为大家没有种花生的经验,又是在荒地上种的,对能否收获没有把握。没过几个月收获了,真是喜出望外。用“居然”一词强调了大家那种惊喜的心情。)

4、练习用“居然”造句。

学生练习用“居然”一词口头造句,教师指导学生注意句子中要有出乎意料的意思,不能简单地造出“他居然……”类型的句子。

师小结:几个月的事作者用四个词就概括了,简练!这就是略写,所以我们就采取了“略学”的方法,第二段“过收获节”是重点内容,下节课我们就重点学。

「在课文的讲解中讲写法,在课文的学习中学写作。」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收集名人与做人的小故事。

篇11:落花生获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①了解花生的好处与特点

②认同做人不应只讲体面,应该有真才实学的道理

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第十二、十三自然段

教学过程:

1、了解花生的好处与特点

2、认识文中花生的特点

①教师:刚才大家都谈了自己对花生的认识,课文的第二段也是在写谈论花生,读读这一段,读后你觉得文中描写的花生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②学生自读品味,教师巡视。

③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随机点评。

第七自然段:花生的味美

第八自然段:花生可以榨油

第九自然段:花生的价钱便宜

第十自然段:花生不炫耀自己(估计学生对于概括花生的这一特点存在困难,可作如下设计)

a:教师:这段话中除了写花生还写到了苹果、桃子、石榴,请大家把写这些水果的句子找出来,好好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课文中描写的这些水果给你的感觉怎样?(炫耀自己,夸耀自己)

b:教师:再请大家读读写花生的句子,与这些水果相比,花生又给你什么感觉?(不炫耀自己)

c:在学生有所感悟的同时要引导他们反复读好有关词句,特别要读读出花生与苹果、桃子、石榴的对比反差)

④教师:刚才大家通过读课文对花生有了新的认识,你能不能用一组关联词把文中花生给你的印象说出来。(虽然花生好处很多,但是从不炫耀自己)

二、读、悟父亲教育我们的话

1、整体感知

①教师:父亲在县城做官,平时公务繁忙,抽空来过收获节,难道只是为了向我们介绍花生吗?显然不是。那么,父亲的真正目的又是什么呢?请大家放开声音朗读12—14自然段,你读懂了就举手。

②组织学生交流

2、自读感悟

①教师:在父亲教育我们的这几个自然段中,哪些词语或句子,你读了以后觉得挺有道理的,就做上记号并写下你读了这写句子后的体会。

②学生自读品味,教师巡视

③教师:现在,请大家把你的体会有感情地读出来。(在反馈交流中,引导学生分清“讲体面”与“只讲体面”的相异之处)

3、深化认同

①教师:刚才大家都谈了自己的感想,老师读了以后,也有很多话想说,我把它写成了一首诗献给大家。(配乐诗朗诵)

我愿……

我愿,我愿是一支粉笔,用我洁白的身躯

去谱写生命的乐章。

我愿,我愿是一支蜡烛,在黑暗中默默地

燃烧,用我的光和热。

引着孩子们走向光明。

也许,一路上没有鲜花与掌声相伴,

但我无怨无悔,因为我坚信,

人生的价值

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献。

4、积累语言

①学生有感情地朗读12—14自然段。

②学生自由背诵12—14自然段。

③学生默写所背的话。

三、结课

教师:父亲在百忙之中,抽身前来过收获节,正是想通过谈论花生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让我们牢记父亲对我们的期望,再次有感情到读读第二段。

板书:

落花生好处很多不炫耀自己

做人做个有用的人不要只讲体面

《落花生》教学反思

在教学《落花生》这一课时,学生明确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这几部分内容后,我提出一个问题:”这几个部分内容中你最喜欢读哪个部分,为什么?”让学生自选内容,学习体会,学生兴趣盎然,精彩纷呈:学生在无拘无束和非强制性的自学中个性得到了发展。而通过学生的发言,知道多数学生喜欢读“议花生”这一部分,而这一部分恰好又是文章重点、难点之所在,这样,我就从学生的兴趣需要中找到教学的突破口,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果。

篇12:落花生获奖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分清文章主次。

2、学习课文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

教学难点

自读设问,讨论交流,读中悟理。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导入

1、读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2、同学们想了解的问题,也是作者大体的思路,老师用这样的思路引导大家:

(1)花生为什么叫落花生?

(2)课文的题目为什么不是花生,而一定是落花生?

(3)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什么?

(4)作者借花生想告诉我们什么?

(5)在写作上我们应该学习什么?

(读一篇课文从接触题目开始,就要一边读一边想,教给学生读题思文的方法,做到不盲目读书。)

二、诱导初读

1、范读:注意听清生字的读音。思考: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2、自读:注意读准生字的读音,继续思考刚才的问题,同桌可以交流一下自己的意见。

3、分段指名读课文,注意听清对字音读的是否准确。

思考:种花生、收花生、议花生,哪些部分是次要?哪些部分是主要的?

(诱导预读,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初步分清文章的主次,为突出读写训练重点做好了铺垫,也为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打好了基石。并且教给学生一种读书方法:听读自读中,带着问题边读边想;一种学习方法: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互议、互补、互改。)

三、引导细读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第一自然段围绕花生讲了什么?

2、自读第一自然段,继续思考刚才的问题。你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可以一边读一边想,可以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也可以问同学,问老师,或小组同学交流交流。

(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增加了广阔的自由度,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思考方式。不仅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将多种读书思考方法逐步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能力。)

3、课文通过8个字概括了种花生的过程,通过一句短短的句子就把收花生的过程一笔带过,想想这是为什么呢?

(不时地围绕训练重点对学生进行提示、指导,促使这种学习方法尽快转化为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四、课堂练习

1、形近字组词。

避墓()辩()浇()

辟()幕()辨()饶()

譬()慕()辫()烧()

2、多音字组词。

zhong()pian()san()

种便散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分清文章的主次。

2、分角色有感情一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

对作者借描写花生的特点,赞美其所代表的默默奉献的精神,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课文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

2、哪些部分是主要内容?哪些部分是次要内容?

二、引导细读

1、自读第二自然段,用你喜欢的方法读懂它。

2、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

(把学习的时间,方法的选择交给学生,做到自主学习。)

过收获节是谁提出来的?都有谁参加?在什么地方过节?

三、指导议读

1、自读第三自然段至最后,画出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看着通过阅读都读懂了什么?还不哪些不懂的问题?可以在书上做好标记。

2、四人一组讨论疑难,组长记下本组不能解决的问题。

3、各小组长汇报各组的疑难,简单的问题当场解决,重点问题提出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整理、归并。

如:大家是怎样议论花生的好处的?拿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进行比较的目的是什么?父亲的话是什么意思?作者借花生的特点的描写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作者的话是什么意思?

4、带着这些问题阅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解决,然后把看书的见解拿到学习小组中研究讨论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5、分角色朗读。

(1)自由练读,自由组合。

(2)分角色朗读。

(3)评读,品读。

(4)赛读。

(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变被动的接受学习为主动的探究学习,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读、画句子、质疑及讨论、全班合作交流等形式来理解文章内容。这样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习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二是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不仅让全体学生有所发现,学有所得,而且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三是强调多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积累,体现了语文学科以读代讲的特点,朗读形式也注意多样化。)

6、小结。

归纳本课的阅读方法,进行相关的写作指导。

四、指导背诵

1、你喜欢文章的哪一段?想用什么方法背下来?

2、当堂背诵。

(指导背诵,既达到了积累语言的目的,又落实了课后练习,减轻了学生的课后负担。让学生用自己的背诵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体现了教学的民主,使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权。)

五、实践活动

请同学们阅读一体许地山的作品,并交流读书的感受。

篇13:落花生获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理解课文中深刻含义的句子,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二、过程与方法

1、自学生字新词,并用“居然”造句。

2、理解课文中的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懂得做人的道理。

3、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写写身边的食物。

教学重点:

掌握详略得当的写法。

课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趣,揭示课题

1、出示谜语,猜猜它是哪种植物?

“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花生)

2、(出示花生的图片)说说花生的作用。

3、思考:为什么叫落花生呢?教师解题:花生又叫落花生,因为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钻到士里长成花生荚,所以叫落花生。

4、落花生不仅是农作物的名字也是本篇作者的笔名,他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呢?留着这个问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走进许地山童年的时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认读生字词情况

3、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指名读指定的段落,评议读的情况。

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

板书: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5、你能说说哪些部分是详写,哪些部分是略写吗?(认识详略)

详写:议花生

略写: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

(三)细读课文、重点感悟

1、略学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指名读

(2)、课文中哪些词语写种花生的经过?这些词语能颠倒吗?为什么?

(3)、抓住对“居然”理解(什么意思?用在什么情况下?课文为什么要用“居然”呢?练习用“居然”造句。)

(4)、指导朗读(读出惊喜)。

2、学习“尝花生、议花生”

过渡:母亲为了庆祝收获,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在收获节上一家人是怎样议论花生的好处的?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三个人分别说花生的好处是什么?

姐姐说它味美;

哥哥说可以榨油;

“我”说便宜,大家都喜欢吃。

(3)学生根据收集的课外资料补充花生的好处

(4)亲认为花生的好处是什么呢?指名读父亲的话。

(5)、父亲认为花生最可贵的是什么?默读第10自然段,小组讨论,完成表格。

花生桃、石榴、苹果

位置

外表

印象

(6)、所以,父亲仅仅是在说花生吗?父亲希望我们学习花生什么?(再读读父亲说的话,引出“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7)、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人也像这花生一样,外表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举例子(清洁工、送报员、)

(8)、作者明白父亲的希望吗?从哪一个句子可以看出,引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理解句子: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并指导朗读[肯定]。

“体面”什么意思?什么叫“只讲体面”?什么是“有用的人”?

(9)、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对我产生了很深的影响,他长大后埋头苦干,默默奉献,在抗日战争中,他为抗日奔波劳累过度而去世,年仅48岁,他的确是一位具有花生精神的人。齐读他说的这句话:“我要像落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

(四)、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1、作者为什么以落花生为笔名,文章为什么要用“落花生”做题目?

(作者写这篇文章是为了回忆父亲的教导,更严格地要求自己按照父亲的“像花生那样”踏踏实实、不求虚荣地去做人。因为父亲的话是由花生引出的,又用花生的特点比喻做人的美德,希望子女像花生一样做人,所以用这个题目。)

2、结合“我”的一段话,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课文通过收获节上一家人对花生好处的议论,说明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五)、总结写法,课外拓展

1、从种花生到收花生,从吃花生到谈花生,从父亲谈话的教学中,学习详写和略写。

2、花生的果实长在泥土里,桃子、石榴、苹果只是根据各自的生长特点将果实挂在枝头,由此,体会到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朴实无华可贵的品质。学习这种是借助花生讲明道理的写法叫“借物喻理”。

(六)、小练笔

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结合生活实际,你从身边的人和事物中领悟到了什么?试着选择一种写一写。

篇14:落花生获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懂得做人不应只讲体面,应该做有真才实学,对人民有用的人。

2、学会5个生学,正确选择本课中多音字的读音;理解19个新词语。

3、初步学会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找出重点段,并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使学生初步学会通过理解重点段来深入理解全文的阅读方法。

教具:投影片课文录音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假如你拿到了这样一个题目,你觉得可以写些什么?

2、学生交流。

二、听课文录音,了解落花生。

1、听录音后回答:

这篇课文的内容是:

(1)介绍一种物品

(2)记一件事()

(3)写一处景物()

(4)描写几个人物()

2、教师简介:课文虽然以“落花生”为题,但并不是一篇以状物为主的文章,而是作者回忆了小时候所受的家教。本文的作者许地山是现代散文家、小说家。他的散文以朴实洗练、清新自然的笔墨,写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感触,常常寓深邃的哲理和优美的情思,为读者所喜欢。“落花生”是他的笔名。为什么他会对“落花生”有如此深刻的印象,我们可以从课文中找到答案。

三、初读课文

1、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2、按第一单元的要求自学课文,巩固第一单元训练重点。

四、交流学习成果

1、自由地找小伙伴交流。

2、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集体交流典型的几个问题。

五、按提示分段

1、出示投影,按下面的意思给课文分段:

(1)种花生,收花生。

(2)尝花生,谈花生。

(3)父亲的话牢记心上。

2、结合课文插图,分段提示,理清课文内容。

六、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2、4。

2、绘制花生的生长过程。

第2课时

一、复习回顾课文脉络,学习“学习提示”。

1、想想课文是分哪几部分写的?哪一部分是重点写的?怎样学习重点段?

2、学习“学习提示”。

(1)默读“提示”,划出你认为重要的词句。

(2)从“学习提示”中,你学懂了什么?

①表达课文主要内容的段落叫重点段。

②学习重点段,理清写哪些内容;细读细想,弄清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③联系其余各段和课题,理解全文和思想感情。

(3)根据“学习提示”,找出课文的重点段。

二、研读重点段

1、学生自由读重点段,结合问题讨论学习这一段可以分几个部分来研究?

2、结合课后练习2、3题独立学习重点段,教师巡视,辅优补差。

3、汇报交流学习情况:

(1)说说“今晚”过收获节,与以往有什么不一样?当时作者的父亲在广东做县官,平时公务忙,很少参加家里的活动。这次他来,是专为吃花生来的吗?说明什么?

(2)一家人是怎样谈花生的好处的?圈出有关词语。

(3)“可贵”是什么意思?父亲认为花生最可贵之处是什么?(投影出示第10自然段)你是怎样理解父亲说的这段话的?

①父亲是拿花和玫什么进行对比?为什么要这样比?结合回答课后练3。

②父亲是拿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比,其实是赞美了花生的什么可贵之处?(藏而不露)

(4)父亲为什么要对我们这样说?理解课文第12自然段。

(5)“我”有没有体会到父亲的话的含义?(读第13自然段)

“有用的人”应该是怎样的人?“体面”是什么意思?什么样的人是“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4、学了这一段,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作业。

《作业本》第4、5题。

第3课时

一、复习回顾

1、听记:开辟居然、价钱、榨油、可贵、爱慕、体面

2、自查、订正

3、用上这些词说说课文内容。

二、研读第一段

1、引入:“我们”一家人过收获节的花生是怎样来的呢?

2、自由朗读第一段,讨论:这段话为什么不详写?可不可以不写?

3、体会:课文内容要前后连贯。

三、研读第三段

1、引入:父亲的话对“我”的一生为人有影响吗?从哪里看出来?简介作者生平:作者许地山,笔名落华生,曾留学美国,抗日战争前后,在香港从事进步文化活动和抗日救亡运动,1941年病逝于香港。

2、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文章为什么要用“落花生”做题目?

有感情地朗读:个别准备、同座互练、指名读知道点评。

四、总结体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读书体会。

设计意图:通过说、辩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思想上有一个升华。

五、作业

1、完成《作业本》中剩余的作业。

2、把读了课文后的体会写成一段话。

板书设计:

7、落花生

种花生

收花生

味美

尝花生

谈花生榨油便宜

父亲的话牢记心上……

教学后记

为了突破本课学习抓住事物的某种特性,以物喻人的写法,并练习对话的几种句式,设计课文主题迁移写一段话,较好。

篇15:八年级英语unit10教学设计 (人教版英语八年级)

Teaching Procedures

Pre-task

A. Greetings

Hello, everyone. I’m an English teacher from No. 4 Middle School. My name is Han Guili. You can call me Miss Han. Today I’m going to be your English teacher. We are going to learn Unit 10 Section B together. Now let’s begin our class. Stand up, please. Good morning, class. How are you today? I’m OK. Thank you. Sit down, please.

B. Explain “resolution” by listening to a song.

We all know New Year is coming. Today I have a gift for all of you.Do you like music? Great. Let’s enjoy it together. If you can sing it, you can follow it.(在听歌时教师板书课题Unit 10 I’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 Section B )

Do you like the gift ? I’m happy to hear that . I’m going to learn it next year and then I’m going to sing it for you. Do you like listening to me? This is my New Year’s resolution. “resolution” Are you clear? Follow me ,please. “resolution” From group 1to 6. “New Year’s Resolutions” From group 1to 6.(同时板书resolution New Year’s Resolutions)

(设计意图:通过新年礼物--周杰伦的歌曲“稻香”引出主题。歌曲具有时代气息,内容激励学生心存梦想并努力去实现它。)

Now let’s look at some New Year’s Resolutions. What are the meanings of the resolutions.

Discuss in groups. First translate and then read them. The others follow him or her.Go! Are you ready? Volunteer. (叫几名学生回答,学生领读时教师写板书instrument最后教师领读生词instrument)Now we have known the meanings of the resolutions. Please match the pictures with the resolutions. Answer it together. Let’s check the answer.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翻译短语并由学生领读。这一环节可以培养学生们的自学能力和小组探究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通过图片与短语的搭配有助于学生对短语的理解和记忆。)

C. Now let’s guess some famous people’s resolutions. Look! Who is it? What’s his resolution? Guess.(几名学生回答)Are they right? Let’s check the answer. Yes, they are right. Who can right it on the blackboard. Volunteer. (学生写板书时教师问)What is he going to do ? Answer it together.(这一步骤共五幅图片采用相同的方式训练学生)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趣味性强,对学生有吸引力。通过对名人决心的猜测,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一方面也巩固了所学知识。同时也练习了对第三人称一般将来时的提问与回答。)

While-task

A. Now let’s use the resolutions to make conversations in pairs. For example, (Ask one student)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next year ? Sounds interesting. I’m going to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Are you clear? Go! Are you ready? The more pairs the better in a group. Volunteer. The last pair. Which group has the most pairs?(给获胜组贴一个笑脸) Come on boys and girls . Let’s learn from them.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对话练习,使学生能更熟练的掌握一般将来时的问与答,而且对话内容贴近实际生活。给获胜组贴一个笑脸,既鼓励了获胜组又激励了其他组。)

B. Let’s use the resolutions to make up a play. Look at some festivals here. Please choose one of them and then make up a play in groups.The group leader should say your choice. Go! Ready? Volunter. Which group is the best? I think you are all great.(给每一组贴一个笑脸)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编剧并表演出来。给每个学生展示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给每组一个笑脸,既是对他们积极参与的表扬,又是对他们成绩的肯定。)

Let’s do some listening practice.Activity 2a. Let’s answer it together.Are you right? Let’s check the answer. Yes, you are great. Activity 2b. How are they going to do it ? Who can answer it? (叫几名学生回答)Are they right? Let’s check the answer. Yes, they are right. Who is right? Put up your hands. OK. Put down your hands. If you are not good at listening, please practice it after class.

(设计意图:通过听力练习可以考察学生对所学短语和句型的理解。2a听力部分较简单,适合总体检查。2b听力部分较难,可对学生答案进行抽查,再总体核对并进一步说明。)

Post-task

A. Now let’s have a PK in groups .Ask and answer one by one like this .(Ask one student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next year? This student answer it and ask the next one and go on .The fastest group is the winner. Go! Ready?Which group wants to be the first one? (用记时器为每一组记时)Which group is the fastest ?(给获胜组一个笑脸)Let’s learn from them.

(设计意图:这一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提高说的流利程度,并增强集体合作意识和荣誉感。有竞争有趣味,学生都乐于参与。)

B. Discuss in groups. How to improve your English in the new year? The group leaders write down your answers and then report it for us.Go!Ready? Volunteer.(每组组长到前面来报告)

Great! I hope your resolutions can come true in the new year. A good plan is a good start to success. And where there is a will , there is a way. Let’s work hard togther, and get good grades. Come on , boys and girls.

(设计意图:通过对怎样提高英语的讨论,同学们之间都了解了各自的决心,并为之而努力。最后教师用恰当的谚语来鼓励学生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C. Sum up . What have you learned today?(先由学生总结最后教师总结)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

D. Homework :Clean and Green

Imagine you work for your city . It’s your-job to make it cleaner.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 Think of a six-point plan.

(设计意图:使学生会运用所学知识。)

Unit 10 I’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

Ⅰ.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Students learn to talk about future intentions.

Ⅱ.Teaching key and difficult points:

A.Vocabulary

1.computer programmer, professional, engineer, pilot

2.computer science, dream job, grow up, move to, fashion show, retire, save

3.resolution, get good grades, get a part-time job, make more friends

B.Target language

1. 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

I’m going to be a computer programmer.

2. How are you going to do that?

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

C.Structures

Future with going to

Want to be

What, Where, When, How questions

D.Grammar

The simple future tense.

Ⅲ.Teaching aids :

A tape recorder

Ⅳ.Teaching methods:

Audio-lingual method; Communicative Approach; PPP

Ⅴ.This unit is divided into five periods.

Period 1 Listen and speak

Ⅰ.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Students learn to talk about future intentions.

Ⅱ.Key and difficult points:

A. Vocabulary

1.professional, acting, take lessons, every day

2.computer programmer, engineer, baseball player, pilot, actor, actress, artist

B. Target language

1.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

I’m going to be a computer programmer.

2.How are you going to do that?

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

C.Structures

Future with going to

Want to be

What, How questions

D.Grammar

The simple future tense.

Ⅲ.Teaching aids :

A tape recorder

Ⅳ.Teaching methods:

Audio-lingual method; Communicative Approach; PPP

Ⅴ.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 Warming up

Task 1 Ask students to think about ways they already know to talk about future events. For example:

☆Where are you going next week?

I’m going to my grandmother’s house next week.

☆How long are you staying?

I’m staying for a week.

☆What are you doing on Saturday?

I’m playing tennis all day.

Task 2 Circle the –ing in each sentence. Say, We use ing words to talk about things that are going to happen in future. We are sure these things will happen.

Step 2 Key vocabulary

Task 1 Read each words to the class. Ask the students to point to the jobs that appear in the picture.

Task 2 Read the instructions and say, put a 1 after the most interesting job, put a 2 after the second most interesting job, and so on.

Task 3 Check to say which things are the most interesting in the class. Ask students to write the six jobs on the blackboard. Ask: How many students made engineer number 1?

Step 3 Target language

Task 1 Read the instructions.

Learn the target language:

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

I’m going to be a computer programmer.

How are you going to do that?

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

Task 2 Play the recording the first time. Students only listen.

Task 3 Play again. Ask students to draw lines connecting the jobs and the activities.

Task 4 Check the answers.

Step 4 Pair work

Task 1 Ask students to look at the pictures in activity 1a. Then ask students to read the sample conversations in activity 1c.

Task 2 Ask students to work in pairs and make their own conversations.

Task 4 Ask some pairs to present one or more of their conversations to the class.

Ⅵ Homework

1.Remember the vocabulary and the target language.

2.Review the simple future tense.

Period 2 Listen , speak and Grammar Focus

Ⅰ.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1. Revise the target language, and complete the listening practice;

2. Learn Grammar Focus.

Ⅱ.Key and difficult points:

A. Vocabulary

take acting lessons, move

B. Target language

1.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

I'm going to be an actor.

2.How are you going to do that?

I'm going to take acting lessons.

C.Structures

Future with going to

What, Where, When, How questions

D.Grammar

The simple future tense.

Ⅲ.Teaching aids :

A tape recorder

Ⅳ.Teaching methods:

Audio-lingual method; Communicative Approach; PPP

Ⅴ.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 Revision

Task 1 Ask questions beginning with “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How are you going to do…

Task 2 Practice the conversations using the target language students have already studied.

Step 2 Listening

Task 1 Read the instructions.

Task 2 Ask some students to say what they say.

Task 3 Play the recording the first time. Students only listen.

Task 4 Play again. Ask students to check the pictures of the things Cheng Han is going to do.

Task 5 Check the answers.

Step 3 Listening

Task 1 Read the instructions and point out the sample answer.

Task 2 Ask a student to read the sample questions and sample answers to the class.

Task 3 Play again. Ask students to fill the chart.

Task 4 Check the answers.

Step 4 Pair work

Task 1 Read the instructions for the activity.

Task 2 Ask students to read the dialogue to the class.

Task 3 Ask students to work in pairs, ask and answer,

Task 4 Check the answers by asking different pairs to do one question and answer each.

Step 5 Grammar Focus

Task 1 Read Grammar Focus

Task 2.Explain the two different ways of saying the same things.

I'm going to take acting lessons.

﹦ I'm taking acting lessons.

Ⅵ Homework

1.Revise the target language.

2.Finish off the exercises on work book.

Period 3 Read and speak

Ⅰ.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1 Revise the target language, and complete the reading practice;

2 Go on learning the simple future tense: be going to

Ⅱ.Key and difficult points:

A. Vocabulary

Somewhere, Paris, sound like, fashion show, part-time, save, at the same time, hold, rich, retire, yet

B. Target language

1. 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

I’m going to be an actor.

2. How are you going to do that?

I’m going to take acting lessons.

3.Where are you going to work?

C.Structures

Future with going to

Want to be

What, Where, When, How questions

D.Grammar

The simple future tense: be going to

Ⅲ.Teaching aids :

A tape recorder

Ⅳ.Teaching methods:

Audio-lingual method; Communicative Approach; Control reading

Ⅴ.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 Revision

Review the simple future tense: be going to.

Step 2 Reading

Task 1 Read the instructions.

Task 2 Ask students to read the diary on their own, and circle the words and phrases they don’t understand.

Task 3 Ask students to read the words and phrases they don’t understand, ask other students to explain.

Task 4 Ask students to underline the things that Tian Tian is going to do.

Task 5 Correct the answers.

Step 3 Writing and speaking

Task 1 Read the instructions.

Task 2 Have students write down answers about themselves, and tell their plans to their partner.

Task 3 Ask students to answer these questions. Have them work in pairs to ask and answer, then change the roles.

What …? Where…?How…?

Task 4 Ask some students to say their dialogues to the class .

Step 4 Group work

Task 1 Read the instructions and point to the picture. Write the year on the blackboard. Ask the class why that is an important date for Beijing and China.

Task 2 Write going to on the board. Ask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o help make the Olympics a success?

Task 3 Divide the class into groups of four or five students. Ask them to make their own conversations.

Task 4Ask each group to present its conversation to the class .

Ⅵ Homework

1 Revise the target language.

2 Revise the simple future tense: be going to.

3 Finish off the exercises on work book.

Period 4 Section B

Ⅰ.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Learn some new language, and complete the listening practice;

Ⅱ.Key and difficult points:

A. New language

fax, few, food, resolution, grade, healthier, instrument, part-time job, harder, learn, letter, lots of, resolutions, money, New Year, next year, make the soccer team

B. Structures

Future with going to

Want to be

What, Where, When, How questions

C. Grammar

The simple future tense: be going to

Ⅲ.Teaching aids :

A tape recorder

Ⅳ.Teaching methods:

Audio-lingual method; Communicative Approach; PPP

Ⅴ.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 Discussion

Get the students discussion the New Year’s resolutions in group of four by asking the questions like the following: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next year?

Why are you going to do so?... ..

Step 2 New words

Task 1 Ask students to tell when New Year’s Day is. Ask students what they do on New Year’s Eve.

Task 2 Ask students to explain the resolutions in their own words.

Task 3 Ask students to match the phrases and pictures on their own.

Step 3 Pair work

Task 1 Read the instructions and read the conversations to the class.

Task 2 Ask students to work in pairs to discuss what things they are going to do.

Task 3 Ask several pairs to present their conversations to the class.

Step 4 Listening

Task 1 Read the instructions and the phrases in activity 1a.

Task 2 Play the recording the first time. Students only listen.

Task 3 Play again. Ask students to circle the resolutions in activity 1a that they hear.

Task 5 Check the answers.

Step 5 Listening

Task 1 Read the instructions.

Task 2 Play again. Ask students to fill the chart.

Task 4 Check the answers.

Step 6 Group work

Task 1 Read the instructions for the activity. And read the sample conversations.

Task 2 Ask students to work in pairs.

Task 4 Ask some students to present their dialogues to the class.

Ⅵ Homework

1 Revise the target language.

2 Finish off the exercises on work book.

Period 5 Self check

Ⅰ.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Revise the content taught and complete the writing practice;

Ⅱ.Key and difficult points:

Future with going to

Want to be

What, Where, When, How questions

Writing practice

Ⅲ.Teaching aids :

A tape recorder

Ⅳ.Teaching methods:

Communicative Approach; Control reading and writing

Ⅴ.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 Revision

Review the simple future: be going to.

Step 2 Reading

Task 1 Read the magazine article to the class.

Task 2 Read the instructions to the class.

Task 3 Ask students to finish the activity on their own.

Task 4 Ask students to make a list of the New Year’s resolutions that the article mentions.

Step 3 Reading and Writing

Task 1 Read the instructions to the class.

Task 2 Have students writing a magazine article.

Task 3 Ask students to read their articles to the class.

Step 4 Writing

Task 1 Ask students to make a list of their resolutions.

Task 2 Ask students to write about their resolutions using the language learned in this unit.

Task 3 Ask some students to read their resolutions.

Step 5 Group work: Clean and Green

Task 1 Ask a student to read the instructions and the example answer for the class.

Task 2 Ask Ss to work in groups and write the group plans.

Step 6 Self check

Task 1 Fill in the blanks.

Task 2 Write a list about your plans what the American exchange students and you are going to do.

Task 3 Just for fun: read and act out.

Ⅵ Homework

1.Finish the writing practice.

2.Revise the words and target language of this unit.

篇16:八年级英语上Unit2教学设计

八年级英语上Unit2教学设计

SectionA

1.BecauseBeijingwillhostthe2008Olympics.

北京将主办奥运会。

(1)host动词“主办”

WhichcountrywillhostthenextOlympicGames?

哪个国家将主办下一届奥运会。

(2)host名词“主人”Thehostintroducedmeattheparty.

主人在聚会上介绍了我。

2.Moreandmoreforeignfriendsrideinmytaxinow.

现在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

乘坐我的车。

foreign形容词:外国的,foreigncountry外国foreignpeople外国人

foreigner名词,外国人

rideinmytaxi=takemytaxi

3.Hereisaform.Pleasefillitout.

这是一张表格,请填上。

form:动词,形成,组成;名词:表格

fill?out=fillin填写

Filloutthisform,please.请填写这张表。

当宾语是代词时,应放在中间。如Fillitout.把它填好。

?fillin

如?theblanks

?filltheblanksout填写空白处

??fillouttheblanks

filinlit?

fillitout?填写它,而不能写成:

?filloutit

知识拓展:fill?with?把?装满,用?填满

Theglassisfilledwithwater.

杯子里装满了水。

Youcanfillthebagwithbooks.

foreignlanguage外国语言

你可以把书包装满书。

4.IthinkIwillsitinaquietplaceinBeijing,watchingwhat’sgoingon.

我想我将坐在北京一个安静的地方,观看周围发生着的事情。

watchingwhat’sgoingon分词短语,作伴随状语。

goon意为“发生,进行”

如:Theboycamein,carryingabigbox.

男孩扛着个大箱子进来了。

Theteachercameintotheclassroom,holdingabookinhishand.

老师手里拿着一本书走进了教室。

5.TheChineseareveryfriendlyandtheyaresomuchfuntobewith.

中国人很友好,他们很好相处。

bewith和某人在一起

如:I’dliketobewithyou.

我想和你在一起。

Tobewithyouisveryglad.

和你在一起很愉快。

6.Maybe?willmakefriendswithBeijingpeople.

也许?将与北京人交朋友。

maybe副词,“也许,可能,大概”,常放在句子首位。

Maybehe’llcome.或许他将来。

maybe可能,放在句子中间。

Thatmaybemybike.=Maybethatismybike.

makefriends交朋友

makefriendswith?与?交朋友

如:Iwanttomakefriendswithyou.

我想和你交朋友。

SectionB

1.Whywon’tMichaelgohikingthisweekend?

为什么迈克尔这个周末将不去远足呢?

如:Whywillyougofishingtomorrow?

你为什么明天去钓鱼呢?

Whywon’tyougofishingtomorrow?

你为什么明天不去钓鱼呢?

2.Whatwilltheweatherbelikethisweekend?

这个周末天气将会怎样?

whatwilltheweatherbelike是what’stheweatherlike的将来时态。

注意:be动词的将来时是willbe.

如:明天将是晴天。

Itwillbesunnytomorrow.

SectionC

1.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tookpartintheOlympicsforthefirsttimein195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52年第一次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

forthefirsttime第一次

forthesecondtime第二次

forthelasttime最后一次

如:20他将最后一次参加奥运会。

In2008,hewilltakepartintheOlympicsforthelasttime.

2.XuHaifengwasthewinnerofthefirstgoldmedalforChina.

许海峰是为中国夺得第一枚金牌的获胜者。

thewinnerof??的获胜者

Sheisthewinnerofthehighjump.

她是跳高的获胜者。

3.Beijingwillhostthe2008OlympicGames,butwestilldon’tknowwhowillbethemascot.

北京将主办2008奥运会,可是我们还不知道谁会成为奥运会的吉祥物。

4.Maybeapanda,atigerorsomeotheranimalswillbethemascotfortheBeijingOlympics.

也许熊猫,老虎或者其它一些动物将成为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

someotheranimals,其它一些动物,other放在some之后,类似的`短语有:someothergirls,其它一些女孩

someotherthings其它一些事情

someotherpeople其它一些人

someothercountries其它一些国家

5.AmongthemtheMonkeyKingwouldbethebestone.

在它们当中猴王将会是最好的一个。

among介词,在??之中(三者或三者以上)

如:Sheisthetallestoneamongthegirls.

她是这些女孩当中最高的一个。

Ilikepandasbestamongtheanimals.

在所有的动物当中,我最喜欢熊猫。

between在两者之间

between?and?在?和?之间

Hewillcomebetweeneightandnineo’clock.

语法Grammar

宾语从句:在复合句中做宾语的从句,称为宾语从句。

1.由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that一般省略

Ithinkthathecanusethecomputer.

我认为他能使用电脑。

HetoldmehecamefromCanada.

他告诉我他来自于加拿大。

2.由whether,if引导的宾语从句

Idon’tknowwhetherhewillcomeornot.

我不知道他来还是不来。

HeaskedmeifIwouldwin.

他问我是否我会赢。

3.由what,which,who,how,whom,whose等连接代词、连接副词引导的宾语从句。CanyoutellmehowIcangettothepark?

你能告诉我怎样才能到达公园吗?

Idon’tknowwhichoneisright.

我不知道哪个是正确的。

注意:

(1)时态

主句

从句主句从句

一般现在时

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一般过去时

现在完成时

现在将来时

(2)语序

从句的语序一定是陈述句的语序,不用疑问句语序。

如:我不知道你的家在哪里?

Idon’tknowwhereisyourhome.×(错误)

Idon’tknowwhereyourhomeis√(正确)

你能告诉我火车什么时候离开吗?

Canyoutellmewhenwillthetrainleave?(×)

Canyoutellmewhenthetrainwillleave?(√)

我不知道他昨天去哪里了。

Ididn’tknowwheredidhegoyesterday.(×)

Ididn’tknowwherehewentyesterday.(√)

一般过去时过去进行时过去完成时过去将来时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60分钟)

I.根据汉语完成句子

1.Beijingwill_________(主办)the2008Olympics.

2.Moreandmore___________(外国的)friendscomehere.

3._________(说)Englishwillhelpmealot.

4.Hereisa________(表格),please___________it_________.(填上)

5.What’sthe_____________(理由)whyyouwanttojointhebasketballteam?

6.TheChinesearegoodto____________.(相处)

7.Iwantto____________(交朋友)withyou.

8.Ifeel__________(确实)tired.

II.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1.What__________theweather__________(be)liketomorrow?

2.China_________(take)partintheOlympicsin1952.

3.Beijing_______(host)the2008Olympics.

4.Don’t____________(hold)myhands.

5.Hewasthe________(win)oftherace.

6.Englishisa__________(foreigner)language.

7.Ihavemany_________(reason)forhelpingtheold.

篇17:八年级英语上Unit2教学设计

Unit2Howoftendoyoudoexercise

Teachingaimsofthisunit:

Languagegoals:

1.Vocabulary:alwaysusuallyoftensometimeshardlyevernever,onceaday,twice

aweek,threetimesamonth,myeatinghabits,healthy/unhealthylifestyle,keep

ingoodhealth,junkfood,eatlessmeat,thesameas,bedifferentfrom,the

differencebetween?and?,ofcourse,lookafter,begood/badfor,sleepninehours

everynightall/most/some/nostudents,maybe,althoughexercise=do/playsports

2.Askandanswer:Whatdoyouusuallydoonweekends?

IoftenwatchTVonweekends.

HowoftendoyouwatchTV?

IwatchTVtwiceaweek..

Howlongdoyousleepeverynight?

Isleepninehourseverynight.

Whatarethedifferences?

3.Topic:Mylifestyleorhabits

Aimsofabilities:Talkabouthowoftenyoudothings

Aimsofemotion:Getthemessagesfromtheotherssuccessfully.

4.Languagefunctions:Wh-questions,Whatdo??,Howoften??,Adverbsoffrequency,

All/most/some/none

课时安排5课时

PeriodOne:SectionA(1a—2c)

PeriodTwo:SectionA(3—4)

PeriodThree:SectionB(1a—2c)

PeriodFour:SectionB(3a—4)

PeriodFive:SelfcheckandRevision(A-selfcheck)

PeriodOne

TeachingAims:

1.Learntotalkabouthowoftendoyoudothings

2.Tolearnthewordsoftheadverbsoffrequency.

TeachingDifficulties:

1.words:exercise,skateboard,hardly,ever,shop,once,twice,time,surf,internet,

program.

2.phrases:howoften,onweekends,gotothemovies,exercise,goskateboarding,

always,usually,often,never,hardlyever,sometimes.

3.Sentencepatterns:Whatdoesshe/hedoonweekends?Sheoftengoestothe

movies.Howoftendoyoushop?Onceaweek/Twiceaweek···.

TeachingAids:Taperecorder;Multi-Media.

TeachingProcedures:

Step1:Greeting.

1.Welcomeback:Talkabouttheirholidays.

2.EncourageSstosharetheirholidayswiththewholeclass.

Step2:Leading–in

1.DoyoulikewatchingTV?Yes,Ido.

DoyouwatchTVeveryday?Yes,Ido.

HowoftendoyouwatchTV?

IwatchTVeveryday.IwatchTVtwiceaweek.

2.Introducethekeyvocabulary.

Askthestudentstosaywhattheyseeinthethoughtbubbles.

Checktheanswersontheboard.2.

3.Nameeachactivity.

Repeatreadingthefollowing:watchTV,read,shop,goskateboarding,exercise,draw

4.Lookateachpicturein1c.Tellwhatthepersondoesonweekends.

ChecktheSsorally.

1)Makesurewhattheywillhearanddo.

2)Readtheseadverbsandexplain.

5.Playthetapetwice.Writethelettersontheline.

AskSs:Well,doyoustillrememberyourlastvacation?

Howdidyouspendit?

Wasitthesameasthissummervacation?

Sowhatdoyouoftendoinyoursummervacation?

ThenshowsomephrasesforSstopractice.

Thenpresentasfollowing:

always>usually>often>sometimes>hardlyever(几乎没有)>never

andletthemunderstandtheirdifferencesatthefirsttime.

Step3:GuessingPresentationandPractice.

EncourageSstotellusaboutthemselves,usingalways,usually,often,

sometimes,hardlyever(几乎没有)ornever.

.Doitlikethatwithsomeactivities.Andduringthispart,presentsurfthe

netexerciseandgoskateboarding.

Step4:.Doasurvey:

ActivitiesHowoftenTakeashowerWashyourhairexerciseCleanyourroomAskandanswer:

Howoftendoyoutakeashower?

Howoftendoeshetakeashower?

LetSsaskandanswerinpairs,usingalways,usually,often,sometimes,hardly

ever(几乎没有)ornever.

Step5:Homework

1.Doexercisesonpages1-2oftheworkbooktopracticethelanguagepresentedin

thisunit.

2.Rememberwhatwelearntoday.

ONBLACKBOARD

Unit1

Ialwaysgetupearly.

Iamneverlateforclass.

Isleepninehourseverynight.

alwaysusuallyoftenhardlyevernever

ofcourse,prettyhealthy/good,unhealthy,ahealthylifestyle,trytodosth..,

lookafter,helpsb.todosth.,studybetter,thesameas,bedifferentfrom

教学反思:

PeriodTwo

TeachingAims:

1.Studentscanlearntotalkaboutactivitiesandhowoftentoeachother

2.Studentscanlisten,talk,readandwritethesewordscorrectly

TeachingDifficulties:

1.Words:highschool,most,no,result,active,foras,forabout

2.Phrases:foras,forabout

3.Sentencepatterns:Howoftendoyoushop?Ishoponceamonth.

HowoftendoesChengwatchTV?HewatchesTV..

TeachingAids:Taperecorder;Multi-Media.

TeachingProcedures:

StepOne:Greeting.

StepTwo:Leading–in

Drills:

T:Whatdoyouusuallydoonweekends?

S1:Iusuallyplaysoccer.

T:Howoftendoyouplaysoccer?

S1:Iplaysoccertwiceaweek.

T:Howoftendoesheplaysoccer?

TheotherSs:Heplayssoccertwiceaweek.

Repeatforthreetimes.

StepThree:Pre-task

Reviewthegrammarbox.

StepFour:While-task

1.Callattentiontothesurvey.

2.MakesuretheSsunderstandthechart.

T:Whatactivitydoninety-fivepercentofGreenHighstudentsdoeveryday?

3.Ssanswer.Ifnecessary,givethemhelp.

4.ReviewtheinformationinthegreenboxwithSs.

5.ReadthearticlefirstbytheSs.

6.Checktheanswers.

7.Practisereading.

StepFive:Post-task

1.T:WhatcanyoudotoimproveyourEnglish?(e.g.readEnglishbooks,practice

readingandspeaking)Howoftendoyou···?

2.ThinkofmorethingsyoucandotoimproveyourEnglishandwritethemhere.

3.AskseveralSseachquestion.

4.See:WhoisthebestEnglishstudentsintheclass

StepSix:Homework:

1.Revisethenewwords.

2.Previewthenextsection

教学反思:

PeriodThree

TeachingAims:

Learntotalkabouthowoftentheydothingstokeephealthy.

TeachingDifficulties:

1.Words:

junkfood,milk,coffee,chips,cola,chocolate,drink,health,howmany,

interviewer.

2.Phrases:howmany,begoodfor,bebadfor,everyday.

3.Sentencepatterns:Howoftendoyoudrinkmilk,LiuFeng?

Howmanyhoursdoyousleepeverynight?

Shesaysit’sgoodformyhealth.

TeachingAids:Taperecorder;Multi-Media.

TeachingProcedures:

Step1:Greeting.

Step2:Warm-up

1.EnjoyanEnglishsong.

2.Freetalk.TalkwithSsaboutthefollowingquestions:

Doyoulikefruitvegetables?

Yes,Ido.Iloveit/them.It’s/They’redelicious.Andit’s/they’rehealthyfood.

It’s/They’regoodforourhealth.OrNo,Idon’t.It’sawful.Ican’tstandit.

AskSs:Howoftendoyoueatfruitvegetables?

Step3:Presentation

1.Teachmilk.Doyoulikemilk?Doyoudrinkmilkeveryday?Why/Whynot?

2.Thenteachchip/cola/chocolate/coffeeinthesameway.Don’tforgettoaskthem

Arethey/Isithealthyfood/drink?They’re/It’shealthy/unhealthy/junkfood.

Don’teat/drinkthem/ittoooften.

Step4:Pairwork

Ssmakeasimilarconversationbythemselves.

A:Howoftendoyou{eat??drink??

B:Ieat/drink?everyday/?.

A:Doyoulikeit?

B:Yes,Ido.It’sgoodformyhealth.

/No,Idon’t.Butmymotherwantsmetoeat/drinkit.

Step5:Presentation

TheteacherasksSsotherquestions:

Howoftendoyouexercise/watchTV/readEnglish/playcomputergames?

Howmanyhoursdoyouexercise/watchTV/readEnglish/sleep/playcomputergames?

Step6:Pairwork

GetSstomakealongconversationbythemselves.

Step7:Listen(workon2a)

GettheSstolistenandcircletheanswerstoeachquestion.Laterchecktheanswers.

Step8:Workon2b

Listenagainandfillintheblanksinthesurvey.Thenchecktheanswers.

Step9.Groupwork

Roleplay.StudentAistheinterview.StudentBisKatrina.StudentCisBill.Try

toacttheconversationout.Theycanusetheirownwords.

Step10.TaskGettheSstoasktheirclassmatesasmanyquestionsastheycanabout

theirlives.Thequestionsabove(2b)canhelpthem.Afterthattheycangiveareport

infrontoftheclass.

Step11.Homework:

1.Finishtheexerciseinthisperiod.

2.Writethereportintheexercisebook.

教学反思:

PeriodFour:

TeachingAims:

1.Learnfollowingexpressions:

2.Learntowriteone’sownhabits.

TeachingDifficulties:

1.Words:habit,try,lifestyle,grade,better,same,as,different,difference,maybe,

although,for,keep,must.

2.Phrases:eatinghabits,lookafter,healthylifestyle,unhealthylifestyle,good

grades.

3.Maintask:Howtowriteacompositionofone’shabits.

TeachingAids:Taperecorder;Multi-Media.

TeachingProcedures:

Step1:Revision

1.Freetalk:

2.Askandanswer

Howoftendoyouexercise?Howoftendoyoueatvegetables/fruit/junkfood?

Howoftendoyoudrinkmilk/coffee/tea?Howmanyhoursdoyousleepeveryday?Usehe/she/theyaskandanswerthesequestions.

Groupworks

Step2.PresentationandPractice

1.Freetalk.

Whatisahealthylifestyle.

Afterthat,Tcanshowapicturewithhealthylifestyleandunhealthyone:

eatfruitnevereatvegetables/fruit

vegetablesdrinkcoffee/winetoomuch

drinkmilkneverdrinkmilk

sleep9hourssleep5hours

篇18:获奖八年级作文

在很多的人心目中,得到一等奖是非常荣幸的一件事,能得到一等奖的人也是极为少数的。这一次,我却非常幸运的得到了这个一等奖!

今早,上完早读后,我们班所有人排着秩序井然的队伍到楼下上早操。“向后转!”体育老师一声令下,全校学生按照体育老师的命令向后转了。又是一声口令:“全体同学坐下!”“谢坐!”我们异口同声地回应了老师。

“现在我来宣布获得语文思维导图三等奖的名单,获得者是……”台上老师拿着话筒,满面春风的对全校同学宣布。我一听,立马没了兴趣,上一次我做的语文思维导图一点也不漂亮。如果说能获奖的话,应该勉强能得三等奖吧!我就没太在意台上老师说的话,便在一旁发起了呆。过了一会儿,戴老师突然对我说“灿杰,你过来一下。”我被戴老师的举动吓了一跳,以为我又做错了什么事,就带着满脸的疑惑和内心的不安跟着戴老师走了。走到小舞台,那时,我才知道我是来领奖的。这时,我就开始回忆三等奖有谁了,“符迪、邓琪……”好像没有我的,难道我是二等奖?“终于开始念二等奖了!”我开心地笑了笑。“获得二等奖的同学是刘思韵、魏家欣、王雨桐……”台上老师拿着获奖名单念道。咦!怎么没有念到我,难道我没有得奖,或是得到了一等奖?也不对,我的思维导图都没有刘思韵做的好看,怎么可能得到一等奖呢?难道是戴老师叫错人了?

正当我在自言自语的时候,戴老师把我归到了二等奖的队伍里,拍完照后,其他同学都回到班级队伍里了,可我还是迟迟没有走,我不甘心,我还是站在原地。听完一等奖的名单后我才肯罢休。台上的老师清了清嗓子念道:“获得一等奖的同学是!四(1)班林×、五(1)班……!”“耶,我竟然得到了一等奖,真是太开心了!"我欢呼道。我手拿着戴老师发给我的书,一边蹦蹦跳跳的跑到了颁奖台上,这时,我心里的不甘心,变成了无比的喜悦。我在台上拍完照后,迈着轻快的步伐,走回了班级的队伍里,队伍正要回班级时,戴老师叫我们几个获奖的同学到黑板报那里拍照。“咔嚓”,一张带着我们喜悦笑脸的照片就拍好了。我带着欢快的心情回到了教室里。

今天,这个一等奖真是来之不易呀!多亏了我在周末细心,认真地完成了一张精美的语文思维导图。今天,我充分地理解了什么叫做“只有付出,才会有回报”!

获奖八年级作文大全

【八年级英语获奖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作文教学设计

2.田忌赛马教学设计获奖

3.岳阳楼记获奖教学设计

4.咏柳教学设计获奖

5.《俭以养德》说课稿获奖(语文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6.八年级英语人教版教学设计及反思

7.人教版八年级英语国培教学设计

8.八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9.八年级《蜡烛》教学设计

10.八年级历史教学设计

下载word文档
《八年级英语获奖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