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识字1》教案
“Kiiww”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3篇课文《识字1》教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课文《识字1》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课文《识字1》教案
教学内容
识字1
拟 2 课时
累 计
第44课时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老师的读书方法。
2、 通过朗读和背诵,理解诗歌意思,体会山村的优美。
3、 认识十个生字,会读,会写。
重点难点
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写好本课的十个生字。
教学简要过程及重、难点的突破
一、 天天练:
1、 背诵儿歌,练习正确的握笔姿势。
2、 复习拼音
(1) sì----shì区分平翘舌。
(2) 读准整体认读音节。
yí sì wǔ shí zhí yān cūn ting
tái liù jiǔ
二、 学习新课:
秋天到了,树木落叶了,鲜花凋零了,你们还能想起春天的美景吗?那清新的空气,农村的炊烟、粉红的桃花,在亭子里游戏!
2、说说你到大自然里看到过哪些景色?
3、出示指导学生观察图画:
4、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5、初读课文:
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实施修改意见
训练学生观察图画,语言表达。
教学简要过程及重、难点的突破
(1) 检查朗读。
指句读,小组读,集体读,同学评议,老师及时纠正。
(2) 指名读,集体评议。
6、图文结合,理解诗意。
(1) 作者一出去,走了几里路?
(2) 看到几家村舍?几座亭台?几枝花?
师出示相应图片,并在田字格中写上。一、
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3) 对照数字和图片,把图意说一说。
小朋友,当我们来到郊外,一眼望去,你看到了什么?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说一说。
(我们来到郊外,一眼望去,二三里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小的.山村,只有四五人空,树林里几座亭台,路边开了许多枝红花)
7、学生练习背诵,一边背诵,一边想象山村的画面。
8、出示生字认读
yī èr sān sì wǔ
一 二 三 四 五
liù qī bā j iǔ shí
六 七 八 九 十
9、借助拼音读,读准字音。
10、去掉拼音读。
11、总结,结束课时,回家把诗歌背给家长听。
实施修改意见
要达到不带拼音打乱顺序熟练认识。
精搜彩集创信意息
精彩创意:
学生练习背诵,一边背诵,一边想象山村的画面。
(1) 小朋友,你们在背诵这首诗的时候,好像看到了什么?
(2) 这个小山村热闹吗?
(3) 这是个静静的小山村,你觉得它美么?
小山村真美呀!现在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再把课文轻轻地背一遍。
实施修改意见
作实业践设活计动
1、 练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2、 读准本课的生字。
实施修改意见
把图上的美景描述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札记
篇2:《识字1》教案
《识字1》教案范例
《识字1》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春天给一些景物带来的变化,认识春天的特征,从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认识“万、复”等13个生字。会写“万、丁”等5个字。
3.朗读词串,积累词汇。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教学重点:主动识字,把识字和看图、学词结合起来,和生活结合起
来。
教学难点: 字在田字格中摆放美观、工整。
教学用具:电脑、课件、实物投影、带田字格黑板
教学准备:录音(流水声、鸟叫声)、根据课文内容制作的多媒体
课件(春天美景)、课文词语卡片、课文插图放大
本课安排一课时。
教学主要步骤: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录音:潺潺水声,鸟儿鸣叫渐起的《春之声》)天气渐渐地暖和了,小溪“丁冬”、“丁冬”唱起了歌儿,空中能看见小燕子快乐的飞翔,这是什么季节到了?
(板书:春天)
2.是啊,春姑娘已经悄悄来到了我们身边,她给大地万物带来了生机。春姑娘在热情地邀请我们呢!(出示:春天来了!快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春天吧!)
二。图文结合,认知词语
(一)看看、找找春天
1.播放根据课文插图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春天美景)。
2.小朋友们,刚才我们看到的景色美吗?是呀,春天给大地披上了绿装,到处生机勃勃,春意盎然。春天在哪儿,你能找到吗?
3.自由发言
篇3:识字1教案
识字1教案
识字1教材简析:
《识字1》是苏教版教材第一篇识字。介绍了金秋水乡富有诗情画意的美景。全课12个词语,分成4组。第一组词语表现水乡白天的景色;第二组词语介绍荷塘里的主要植物;第三组词语表现水乡傍晚的景色;第四组词语表现夜晚水乡的景色。全课读起来琅琅上口,富有韵味,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图文对照中识字、诵读,既能丰富学生的知识,了解水乡秋天的人文、自然景观,受到美的熏陶,又能丰富语言积累,感受语言的优美。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
3、了解金秋水乡特有的景色,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还记得一年级时学的《江南》吗?一起来背一背。
2、夏日的江南水乡如此之美。到了秋天,江南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
3、板书课题《识字1》。
二、借助拼音,自学生字
1、先和跟水乡有关的词打个招呼吧。打开书第6页,读读词语,读准字音,读顺词串。
2、小朋友,这篇识字可有趣啦!每一行都描写了水乡不同的景色,细心的你一定会发现的。(板书:白天的景色、植物、傍晚的景色、夜晚的景色)
三、读词成串,边读边想,还原画面
1、学习第一行词串
(1)做好了准备,我们现在就划着小船来到江南水乡。你知道这时是水乡的什么季节吗?从哪个词知道的?
【相机出示词卡:金秋点红“秋”字】
“秋”是个生字,我们一起来读准它。(出示秋的古汉字)瞧,这是秋的古汉字。“禾”表示庄稼。秋天,庄稼成熟了,变成了金灿灿的就像火烤过一样,所以,古人在“禾”的右边加了一个“火”字。当庄稼像被火烤过,黄灿灿的时候就是秋天到了。
(2)看远处的水面,你发现了什么?(出示生字卡片:烟)烟是一个生字,一起读准它。你都知道有什么烟?一般情况下烟指物体因燃烧而产生的气体,所以烟是火字旁。看看图,想想烟字的意思,猜猜烟波有什么特点?(轻、薄)像这样烟雾笼罩,就是“烟波”,这是一种自然现象。你能读好这个词吗?
(3)美读词串。
金秋十月,水乡烟雾笼罩,看着画面,你有怎样的.感觉?那就请你看着画面,美美地读一读这一行词语吧!(指名读,师点评、范读,再指名读;看着画面齐读,闭眼想象读)
2、学习第二行词串
(1)图文结合,认识事物。
让我们划着小船走进烟波浩渺的江南水乡。呀,咱们的小船驶入荷塘里了,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相机认识:菱藕、芦苇)谁了解这几种植物,给我们介绍一下。
芦苇:看看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点?(都是草字头,跟植物有关)看看图,谁来说说秋天芦苇是什么样的?(开出了雪白的芦苇花)
菱藕:(出示菱角图)这两头尖尖的就是菱,生长在水里。(出示藕图)生长在荷花下面的污泥里。看看藕像什么呀?(像嫩生生的娃娃)拓展《池上》
(2)美读词串。
这行词语你也能读好吗?(指名读)
师点评:我好像看到了风中飘摇的芦苇…听出来了,你特别爱吃莲藕…荷塘真美呀…
(3)让我们一起把第一、第二两行词语连起来美美地读一读。
3、学习第三行词串
(1)傍晚到来了,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夕阳:(出示夕字的汉字演变过程图)
看看夕字的古文字像什么?月亮快要挂在天边了,说明太阳要落山了。现在你知道夕阳是在什么时候出现吗?你见过吗?是什么样的?(出示夕阳图片)夕阳撒在荷塘上像什么?(像给荷塘铺了一层金子)读好这个词。
归舟:(出示生字卡:归)归是返回的意思,谁来说说归舟是什么意思?看看,渔民们的归舟上都有什么呀?
渔歌:(听渔歌)我们把渔民自己唱的歌叫做渔歌。(出示生字卡:歌)歌是个形声字,读音和左边的哥哥的哥一样,唱歌时要用嘴,所以歌是欠字旁。上学期学过一篇课文有牧羊人的歌声(出示:蓝天下回荡着牧羊人的歌声。回荡着的歌声。教室里回荡着小朋友的。校园里。)可真是欢声笑语。
(2)美读词串。指导学生读出傍晚时满载而归的欢乐。
4、学习第四行词串
(1)夜幕降临,夜晚的荷塘又别有一番风味。你看到了什么?
枫叶:(出示图)枫叶是什么样的?拓展《山行》
(2)读好词串。
四、连串成篇,积累词语
1、同学们把每行词语都理解了,也都读得很美、很棒了。把整篇词串连起来读,你还能读好吗?
2、这篇词串特别美,读起来特别好听,知道为什么吗?(点出压韵)一、二、四行的最后一个字韵母都是ang,所以读起来琅琅上口。
3、这么美的景象你记在心里了吗?试背诵。
五、巩固认字,指导书写
1、我们去美丽的江南水乡,看到了清澈的荷塘,长长的芦苇和火红的枫叶,欣赏完这么美的景色后,我们刚学的生字还记得吗?(出示生字开火车认读并组词)
2、今天我们就来写好秋、烟和灯这三个字。看看这三个字里都有什么?火在左边做偏旁时捺要变成点。这三个左右结构的字在写的时候要注意的地方是相同的吗?(左窄右宽)
3、老师范写,学生描红、仿写。
六、总结
春天的江南美景如画,让大诗人白居易“能不忆江南”;夏日的江南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而步入金秋十月的江南水乡,金风送爽,烟波浩渺,秋色宜人。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词串。
篇4:《识字1》教案
《识字1》教案模板
教学要求:
1、 熟悉“万、复、苏、柳”等13个生字,引发学生识字的爱好,使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看。
2、 正确、整洁、规范书写“万、冬、齐、丁、百”5个生字。
3、 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4、 主动收集积累春天的词语。
5、 熟悉并了解春天给大地带来的变化,使学生产生好奇,激发学生了解、观察大自然的爱好。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出示词语
1.出示课文插图或播放根据课文插图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2.看图说话,出示词语。
你看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都有什么特点?(随学生的先容,随机出示词语)
(二)读词识字
1.出示卡片“我会认”,激发学生自主说熟悉的字。
谁会认生字条中的哪些字?能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的吗?
(学生温习已学生字,交流自主熟悉的生字)
2.打开课本,让学生自主学词学字。
(1)拼一拼,读词语,画出词语中的生字,认一认,读一读。
(2)发现轻易读错的字,并正音:
看清韵母读:冰、丁、争、叫(后鼻韵母)
看清声母读:苏、争(读准平舌音和翘舌音)
3.出示词语卡片,领读。
老师领读;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4.看图,照例句说句子、找词语、读字。(方法:一人描述说句,一人根据意思取词语字条认读。)
(1)出示例句:春天来了,大地似乎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找词语:万物复苏
认读生字:万 复 苏
(2)照样子说句,找词读字
句:春天来了, .“
词:柳绿花红 (柳) 莺歌燕舞 (歌 舞)
冰雪融化 (冰) 泉水丁冬 (泉 丁)
百花齐放 (百 齐) 百鸟争叫(争 叫)
5.分析字形结构,记字。
启芽识字 偏旁联想识字:柳 冰 泉 叫(想想偏旁跟字义有什么关系)
部件组合识字:歌(哥 + 欠) 百(一 + 白)
6.指导写字,巩固生字
(1)观察字形,让学生发现字的特点。
(2)老师范写,让学生看清笔画的位置。
”冬“和”齐“的点写在竖中线上,撇笔和捺笔要伸展开。
”丁“的”||“要写在竖中线上?
”万“字留意笔顺是”一、S、丿“;”丿“在竖中线上起笔。
”百“字的横写得长一点。
(三)读词想象
1.用适中的速度朗读词语。
2.读词语的.韵味。
朗读时,每行的两个词语之间可接得紧些,读完末尾的”苏、舞、冬、叫"后要稍作停顿,以显示韵脚。
3.看图,听老师读,感受词语描绘的情景。
4.自己读词语,想象词语描绘的情景。
(四)实践活动
出示课后的题目,让学生先在小组里讨论交流。
说一说:你听到春天的声音了吗?你看见春天的色彩了吗?
画一画:美丽的春天图
找一赵逗春天在哪里呢?
篇5:《识字1》教案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储备点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认识一个偏旁。
2、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3、了解春节、清明、端午、中秋这四个传统节日的民俗风情。
(二)能力培养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说话能力。
(三)情感体验点
通过了解的传统节日,感受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和多彩的民俗风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设想
重点:识字、写字
难点:把图上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基本教学思路:语文学科着力强调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领域的深刻影响,强调“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拓视野”。设想在教学中可以采用观看录象(或挂图)练习说话,积累成语、诵读诗歌等形式,把语文学习同知识积累、生活经验以及音乐、美术等美容进行有机地渗透、链接、整合,使学生既丰富了知识,了解了民间风情习俗,又锻炼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的基本流程
一、情境导入
小朋友们喜欢过节吗?谁愿意介绍一自己过节的情况?
二、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出示韵文,先自由练读,读准字音,再和同桌交流:你读这些词语时想到些什么?
用不同的形式检查自学情况
双边互动:
互动1
师:谁能分别找出前鼻音,后鼻音、翘舌音、平舌音的字?做小老师带大家读一读。
(学生分别找出这些字,并领读)
师:在“节日树”上有去掉拼音的词语,谁能说出这些节日,就摘走这些果子。
(学生摘果子,读出来后请他做小老师领读。)
教师范读词串,让学生注意词与词之间,行与行之间的停顿,然后学生练读,最后进行小组赛读,师生共同评议。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读书能力,可以自主进行识字并交流。但是识字仍然是我们目前的主要任务之一,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我们还是要扎扎实实地进行朗读字音的训练,在认认真真地练习中去识字,去体验并享受学习的过程。]
互动2
观看春节包饺子的录象或教学挂图。
师“说说画面上放了些什么?
学生说自己看到的情景。
师:关于春节你还知道些什么?
给学生交流表达的机会,也让学生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把自己过春节的体验讲听,心中的过节的快乐情绪被再次激起。结合情境,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一些成语,如:张灯结彩、欢聚一堂、普天同庆、喜气洋洋等。
有了上面的铺垫,学生朗读好这组词语应该是水到渠成了。
(三)达标反馈
用上”春节 饺子 拜年“说一句话,也可以说说自己的生活实际。
(四)学习写字
(五)拓展延伸
继续向家长或亲戚朋友了解关于春节的情况。
篇6:《识字1》教案
【课题】
识字1。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1、本课12个要求会认的生字。
2、“宜、实”等10个要求会写的字。
3、三组关于秋天的四字词语。
【教学目标】
1、认识“宜、层”等12个生字,会写“宜、实”等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秋天景色的特点,喜欢秋天。
3、有收集词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自主合作的学会本课的生字,从词语中体会秋天的美丽。
【用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设想】
本课通过三组关于秋天的四字词语展示了美丽的秋天,描绘了秋天的美丽景色,秋天的气候特点和丰收景象,让学生在读词语中体会美丽的秋天,并学会本课要求会读和会写的生字。本课的生字较多而且相对来说有一定难度,因而要调动学生的识字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合作的识字。先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秋天的体验,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幅幅秋天的美景,激发学生对秋天景色的兴趣,使他们想了解更多的关于秋天的知识,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文中的三组词语,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联系画面了解词语的意思。学习生字时发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我来教”、“我会读”等形式不断的熟悉生字,达到会读、会写,并引导学生学会积累词语。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炎热的夏天刚刚过去,凉爽的秋天就来到了。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秋天,去欣赏秋天的美丽景色,好吗?
(课件演示秋天风景的录像。)
二、读词语识生字
1、我会读:
⑴ 学生自由朗读词语,遇到不认识的用笔轻轻的标出来,结合小树叶中的音节自读生字。
⑵ 同桌互相读一读词语,认真听仔细看比比谁读得好。
2、我来教:
出示词语,请学生当小老师教大家认读。
3、我要读:
课件演示:
秋风吹起,一片片小树叶轻轻的飘落下来,小树叶带来了一位位生字朋友:
宜 层 尽 染 叠 翠 淡 爽 壮 谷 登 华
⑴ 学生自己读读生字,看能全认识吗。
⑵ 谁和生字交朋友了,愿意把你的生字朋友介绍给大家?
⑶ 分小组开火车读生字。
⑷ 全班齐抽卡片读生字。
4、我会记:
你觉得那个生字朋友的模样最好记?你是怎样记住它的,和大家说一说好吗?
5、找朋友:
你能给哪个生字再找几个好朋友?
三、朗读感悟,理解词语
1、齐读词语。
2、播放上课伊始的录像,学生仔细看,想想美丽的风景可以用哪个词语表示出来?
3、总结方法:
结合图片可以了解词语的意思。
4、课件演示图文并茂的课文内容,学生感知词语的意思。
5、说说你知道了哪个词的意思?
四、学写生字
1、课件出示生字:
宜 实 色 丰
学生认读。
2、给生字找朋友。
3、书写生字:
⑴ 老师在黑板上范写,集体评议。
⑵ 学生书空练习。
⑶ 学生在书上描红仿写,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本课的词语,请学生认读:
金秋时节 景色宜人 层林尽染 叠翠流金
天高云淡 大雁南飞 秋高气爽 山河壮美
五谷丰登 瓜果飘香 春华秋实 秋收冬藏
2、课件出示短文,学生认读:
凉爽的秋风送来了金色的秋天。淡淡的白云在高高的蓝天上自由的飘动,登高远望,田野里稻谷熟了,被风一处就像层层叠叠金色的海浪;树林中枫树染红了头发,翠竹更加挺拔,多么宜人的气候,多么壮美的景色,我更爱可爱的中华!
二、欣赏秋天
配乐播放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感知秋天是个多彩的季节,是个收获的季节,激发学生对秋天的喜爱。
三、积累词语
课件出示关于秋天的词语,学生认读并积累。
四、学写生字
1、认读生字:
课件出示要求书写的生字:
华 谷 金 尽 层 壮
谁能把生字读下来?
2、识记字形:
请你仔细看一看这些生字有哪些特点?谁能想办法记住他们?
3、书写生字:
⑴ 同桌互相当小老师说说这些生字在田字格里应该怎么写?
⑵ 老师在黑板上范写,集体评议。
⑶ 学生在书上描红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巩固生字:
同桌做“我来说你来写”的游戏,比一比谁的生字掌握的牢固。
五、课后练习“我会读”
1、自己试着读读课后“我会读”中的词语。
2、检查学生对词语的掌握情况。
六、作业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留住秋天,可以画一幅秋天的图画,收集关于秋天的词语,写一写……
【板书设计】
识字1
金秋时节 景色宜人 层林尽染 叠翠流金
天高云淡 大雁南飞 秋高气爽 山河壮美
五谷丰登 瓜果飘香 春华秋实 秋收冬藏
篇7:《识字1》教案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
2、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片,把认识图片上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
3、朗读词串,积累词汇,了解春天景物的特点,感受春天景色的美好
篇8:《识字1》教案
重点
认识本课的生字,并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
难点
诵读中体会春色美景。
教具
生词卡、多媒体课件
篇9:《识字1》教案
1、请同学们打开书,借助拼音读课文。注意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2、采用图文结合方式,将词语和图画对位。将12个词语的卡片分给学生,老师点出课件上某个景物,拿相应词卡的学生上来,带领同学们齐读词语两遍。
3、班一起读12个词语。
篇10:《识字1》教案
《识字1》教案
一、教学要求:
1、观察图画,看懂图意,对照图画理解句群意思。
2、学会13个生字,会写5个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型,理解字义,正确书写田字格中的字。
3、能主动积累有关春天的词语。
4、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二、教学重点、难点:
巩固学过的生字,学习生字的音、形、义。
三、教具
课件、小黑板等
四、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
出示拼音卡片,读准下面的音节shuōshuāshū
二、指导看图。
出示课件,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你觉得景色怎样?
三、学习纯拼音句群。
1、学生试读并找出难读音节。读后检查音节卡片上的读音。
2、读纯拼音句群,要求:连词读→一句一句的读→两句话连起来读。注意该课的要掌握的生字的读音,读后检查。
3、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教师范读,学生仿读。
四、图文结合,理解全文意思。
1、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是什么意思?“莺歌燕舞”呢?
2、读其他句子,是什么景色?看图说一说,读准:”融”的`读音。
五、自由朗读课文。
六、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朗读课文,
2、检查生字,指名认读。
二、认识种笔画和本课的5个生字。
1、学习新笔画横折提。
(1)进一步理解万的意思,口头组词。
(2)教师示范,学生仿写。注意本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认识齐
(1)用齐口头组词。
(2)书空齐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笔顺规则。从上到下。
3、学习百、丁、冬、齐,笔画和笔顺,教学步骤同上。
三、学生反复练习,并用开火车检查本课的生字的笔画、笔顺。
1、出示有田字格的小黑板,告诉学生用田字格写字,要注意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哪一笔在横中线和竖中线上。
2、练习读全文,要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四、背诵课文。
1、指导背诵。
2、独立背诵。同桌互背。
3、指名背诵。
五、小结。
读了课文我们知道了应该用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感受春天的气息。
篇11:《识字》课文教案
《识字》课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万、复”等13个生字,会写“万、丁”等5个字。
2、能主动积累有关春天的词语。
3、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
教学难点:
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教学方法:以读代讲、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挂图、生字卡片、
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看图说话,出示词语
1、出示课文插图或播放根据课文插图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2、看图说话,出示词语。
你看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都有什么特点?(随学生的介
绍,随机出示词语)
(二)自主探究识字学文
1、出示卡片“我会认”,激发学生自主说认识的字。
谁会认生字条中的哪些字?能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的吗?
(学生复习已学生字,交流自主认识的生字)
2、打开课本,让学生自主学词学字。
(1)拼一拼,读词语,画出词语中的生字,认一认,读一读。
(2)发现容易读错的`字,并正音:
看清韵母读:冰、丁、争、鸣(后鼻韵母)
看清声母读:苏、争(读准平舌音和翘舌音)
3、出示词语卡片,领读。
老师领读;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4、看图,照例句说句子、找词语、读字。(方法:一人描述说句,一人根据意思取词语字条认读。)
(1)出示例句:春天来了,大地好像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找词语:万物复苏
认读生字:万 复 苏
(2)照样子说句,找词读字
句:“春天来了,。”
词:柳绿花红 (柳) 莺歌燕舞 (歌 舞)
冰雪融化 (冰) 泉水丁冬 (泉 丁)
百花齐放 (百 齐)百鸟争鸣(争 鸣)
(三)、精讲点拨,指导写字,巩固生字
(1)观察字形,让学生发现字的特点。分析字形结构,记字。
偏旁联想识字:柳 冰 泉 鸣(想想偏旁跟字义有什么关系)
部件组合识字:歌(哥 + 欠)百(一 + 白)
(2)老师范写,让学生看清笔画的位置。
“冬”和“齐”的点写在竖中线上,撇笔和捺笔要舒展开。
“丁”的“亅”要写在竖中线上。
“万”字注意笔顺是“一、S、丿”;“丿”在竖中线上起笔。
“百”字的横写得长一点。
(3)读词想象
1、用适中的速度朗读词语。
2、读出词语的韵味。
朗读时,每行的两个词语之间可接得紧些,读完末尾的“苏、
舞、冬、鸣”后要稍作停顿,以显示韵脚。
3、看图,听老师读,感受词语描绘的情景。
4、自己读词语,想象词语描绘的情景。
(四)实践活动
出示课后的问题,让学生先在小组里讨论交流。
说一说:你听到春天的声音了吗?你看见春天的色彩了吗?
画一画:美丽的春天图
找一找:春天在哪里呢?
(五)、总结本节收获
(六)、作业设计
1、回家跟爸爸妈妈说一说你眼里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2、去大自然中找找你眼里的春天,画一画或与一写。(寻找春天,放在春天真正来临时完成,先画一张自己在生活中积累的春天。)
3、写字练习。
板书设计
识字1
柳绿花红 (柳) 莺歌燕舞 (歌 舞)
冰雪融化 (冰) 泉水丁冬 (泉 丁)
百花齐放 (百 齐)百鸟争鸣 (争 鸣)
课后反思:
采用345高效优质课堂教学模式很适合当前教育。
篇12:二下教案 识字1
二下教案 识字1
识字1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9个生字,会读、会写、会默,认识“手字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生活,了解春节等4个传统节日的风俗,感受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 教学重难点:1、正确识字、写字。 2、了解传统节日,初步体会节日的意义。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教时 教学要求 1、写“饺、拜、扫、墓、踏”几个生字。认识“手字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春节和清明的民间风俗。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春节刚过,你能说说你还知道什么节日吗?指名说说。 2、你们说的这些节日,有的是中国的,有的是外国的,有的是中国近来才有的。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了解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节日。(板书课题:识字1)齐读。 二、初步看图,读韵文 1、观察书上书上的图,看看图上画的是哪些传统节日的活动,人们在这些节日里做些什么。 2、自由读韵文,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三、指导看图,出示部分生字词 1、出示第一幅图,观察说话。 (1)小朋友,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的活动?全家人围在一起干什么?(相机出示词语卡片“春节、饺子”) (2)过春节了,亲朋好友互相拜访表示节日的祝贺,这叫什么?(相机出示词语卡片“拜年”) 2、出示第二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清明节) (2)师介绍清明节: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的4月4日、5日或者6日。 (3)清明节这天,少先队员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纪念碑前祭扫革命烈士,这就是“扫墓”。(相机出示词卡) (4)清明前后到郊外散步游玩,就叫:“踏青”。(出示词卡) 四、指名读生字词,齐读生字词。 五、学生自学出示的`生字词。 要求:读准字音,看清字形。看看挂图,想想字义。 六、教师检查自学情况,并加以指导 1、认读生字,正音。 2、用“饺、扫、墓”扩词。 七、小结 刚才我们学习了两组词语。你们知道了有哪两个传统节日?春节和清明节的民间风俗是什么? 八、指导书写 1、饺、扫 (1)说说怎么记? (2)自学笔顺,齐书空,自己描红。 2、拜 (1)什么结构? (2)教学“手字旁”。齐书空。 (3)师范写,生描红。 3、墓 (1)怎么记住? (2)注意:它由上到下共四个部分,每个部分要写得扁一点才美观。 (3)师范写,生描红。 4、踏 (1)什么结构,怎样记? (2)生自学。 八、作业 完成《习字册》 第二教时 教学要求: 1、学会写“端、团、饼”三个生字,理解由三个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端午、中秋的民间风俗。 3、通过朗读,感受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新词卡片。 2、按“扫、墓、拜”的笔顺书空。 二、继续看图学习生字词 1、出示第三幅图,观察说话。 (1)人们正在干什么?这是什么传统节日?(相机出示词语:“龙舟、端午)教师介绍“端午节”。 (2)端午节这天,人们除了喜欢赛龙舟,还喜欢吃什么?(出示:粽子) 2、出示第四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你知道吗?(出示“中秋”)请学生介绍“中秋节”。 (2)中秋节这一天,全家人坐在院子里干什么?(出示“月饼”) (3)同学们看图上的人都相聚在一起了,这就叫“团圆”。(出示“团圆”) (4)学生借助拼音读以上生字词。 (5)指名认读,正音。 3、小结:刚才我们学了两组词语,你们知道了哪两个传统节日?他们的风俗分别是什么? 三、指导读韵文 多种形式练读,读出节日的欢乐气氛。 范读,自由读,互读,齐读。 四、指导写字 1、说说你准备怎样记住“端、团、饼”这三个字。 2、齐书空。 3、教师范写“端”,其余学生自学描红。 五、听写词语,及时反馈作业 完成《习字册》、生字本 六、课后实践作业。 1、仿照课文词串的写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也来编一编词串,例:元宵 花灯 汤圆 2、写出下列节日的农历日期。 春节: 中秋: 元宵节: 重阳节: 端午: [板书设计] 春节 饺子 拜年 清明 扫墓 踏青 端午 粽子 龙舟 中秋 团圆 月饼篇13:二上教案 识字1
二上教案 识字1
识字1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这些字组成的词语。“菱、藕、枫”3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两个偏旁。 2、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 3、初步了解秋天的特征,感受秋天景色的美好,并能通过朗读读出水乡的美。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教时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这些字组成的词语。“菱、藕、枫”3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两个偏旁。 2、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培养观察力,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 3、初步感受秋天景色的美好。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个暑假,你们一定去了许多地方,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真令人羡慕,XX同学去了老师一直向往的水乡,今天,就让我们也去看一看吧! 二、看图 1、说说这幅图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2、你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说说这幅图上都画了些什么? 三、学韵文 1、初读,要求读正确 ①自由借助拼音读课文,可以边看插图边读课文。 ②同桌认读词语(注意纠正读音,特别是读好后鼻音) 2、再读,要求读通顺 ①自由练读 ②指名读,读后评议 ③齐读 3、认读词语,贴画游戏 认读词语,将它们分别贴在插图的相应位置。 四、学习生字 1、复习生字,认读。 2、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相机归纳上下结构以及左右结构字的基本写法) 认识“烟”的火字旁,注意火字旁的笔顺。 “芦苇”草字头都写在上半格中间,“韦”的第二横才写在横中线上。 “歌”的右边是欠字旁,注意左右的起笔和收笔的'高低。 3、师范写,生临写。 五、实践活动 收集韵文有关的资料以及图片。 第二教时 教学要求: 1、认真观察图画,凭借图画理解词语。 2、进一步了解秋天的特征,感受秋天景色的美好,并能通过朗读读出水乡的美。 过程 一、复习1、认读词语 2、读课文 二、交流体悟 1、请你选择图中一个或者是几个景物向大家介绍一下。其他的同学还可以补充 ①烟波 水乡的水多,太阳快要下山了,远远望去,水面上笼罩的一层薄薄的烟和水面连成一片,白茫茫的。 ②芦苇 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两个字。 芦苇指的是一种生长在河边的植物,所以这两个字都是草字头。 ③菱藕 莲子是长在莲蓬里的,莲蓬的下面就是藕。我们吃的那种有几个角的,也是长在水里,就是菱角。 ④夕阳 早晨的太阳,我们叫朝阳。那傍晚的太阳就是夕阳。 ⑤归舟 太阳下山了,打鱼的人们辛苦了一天,这个时候也划着船回来了。想一想,这时的小舟上会有些什么呢? 2、是啊!秋天是金色的季节,也是收获的季节。秋天美,秋天的水乡更美。你能把秋天水乡的美丽告诉大家吗?(读课文) 3、大家把秋天的水乡读得这么美,说明大家真的很喜欢这个时候的水乡,你可以把书上的这些词语连起来说句赞美秋天水乡的话。比一比,谁说得好,说得多。 三、齐读课文 四、拓展 出示《水乡歌》让学生读一读,说说感受。 板书 金秋 烟波 水乡 芦苇 菱藕 荷塘 夕阳 归舟 渔歌 枫叶 灯火 月光【课文《识字1》教案】相关文章:
1.识字3课文教案
5.识字教案
7.《识字》教学教案
8.《识字西瓜》教案
9.识字语文教案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