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人生 > 诗句大全>谁家新燕啄春泥出自哪首诗及上

谁家新燕啄春泥出自哪首诗及上

2025-01-12 07:35:2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泽碧骞”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谁家新燕啄春泥出自哪首诗及上,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谁家新燕啄春泥出自哪首诗及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谁家新燕啄春泥出自哪首诗及上

篇1:谁家新燕啄春泥出自哪首诗及上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连成一片。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相飞往向阳的树木,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

纷繁的花朵渐渐开放使人眼花缭乱,浅浅的`青草刚刚够上遮没马蹄。

最爱的湖东美景百游不厌,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

艺术特点

景中寄情是这首诗的主要特点。它既写出浓郁的春意,又写出了自然之美给人的强烈感受。把感情寄托在景色中,诗中字里行间流露着喜悦轻松的情绪和对西湖春色细腻新鲜的感受。

篇2: 谁家新燕啄春泥散文

谁家新燕啄春泥散文

春天到了,我忽又想起了唐代大诗人白乐天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诗句,写得多好啊!一下子就把春天的气息形象地概括了,这诗句也把我带到了儿时春天燕归来的那番景象。

儿时的春天总是那么诱人,春日的阳光洒满了大地,给人们带来了春日盎然的感觉。吃罢了早饭,在院子里溜达的祖母打着眼罩向南抬头张望着说:“咱家的燕子该回来了吧?”母亲接上活茬说:“快了,估计这几天就来了。”过了几天,又是一个阳春丽日,我忽然听到燕子“唧-―唧--”的叫声,急忙抬头一看:噢,我家的第一只燕子飞回来了。我小跑似的惊喜地告诉祖母:“奶奶、奶奶,咱家的燕子飞回来了。”祖母的脸上写满了笑意,看着刚到家的燕子说:“也真不容易啊,飞了这么远的路程。”我那时只知道燕子是从大老远的南方飞回来,也不知道那个遥远的地方究竟在哪里,究竟有多远。不过,那个时候我就敬佩燕子有持之以恒飞回来的坚强毅力,有熟记路途的惊人的记忆里,有感知春天的时节敏感能力,不愧为“报春使者”的称号。

这只燕子重新安家后,我家的其它燕子也不知什么时候都陆续地飞回来了,第二只、三只、四只……各自飞回了自己的燕巢,有筑巢在正屋的梁檩上的,有筑巢在屋檐下的,筑着一个个漂亮的鱼鳞状的黄泥窝。看着这么多的燕巢,满院飞翔的燕子,我好奇地问祖母:“咱家怎么筑这么多的燕巢,有这么多的燕子?”祖母回答说:“燕子不住愁房,燕子从来不进吵吵嚷嚷的.家庭的。”我一贯很相信祖母的话,她说出来的话总是蕴含着生活的哲理,从“燕子不住愁房”看来,吉祥的家庭也会有吉祥的鸟儿飞来筑巢栖居,我欣慰出生在这个和谐家庭里的温暖和幸福,再看眼前来回飞着的燕子,听着它们欢快地“唧--唧--”叫声,我的心情好极了。由过去的想法,我想起了当地一位宣传部门领导题赠我一幅墨宝,写道:“鸟择良木栖息,燕选善家殖居”,说的正是这个道理,看来燕的良好习性已被公认,社会各界名流不惜笔墨来颂扬它。

北归的燕子,围绕着自己的巢穴,不停地盘旋,飞来飞去,我问祖母:“燕子飞来飞去的干什么?”祖母说:“那是燕子乘着新春筑新巢。”我一听,有点意思,这燕子识人间烟火,从新春开始就有新的打算,多么有新意,我一看燕子就是在旧巢的基础上。衔来新泥,巢筑的更大了,更漂亮了,还别说,真有点艺术性呢。待筑好了新巢,燕子就无忧无虑地“唧―-唧--”地叫着,常常在头顶飞来飞去,有时在庭院里盘旋,累了就会栖落到葡萄树架上,也会栖落到苹果树、梨树枝上,还会见它栖落在母亲晒衣服用的铁线上,颤悠悠地跳动着,就如同那跳动的音符,有时还会见它不停地扭转着头,用尖嘴梳理着自己的羽毛,总是给人可爱的感觉。有时燕子也会高飞,飞出庭院,只在街门外飞翔,盘旋,但不会飞得太远。

儿时见可爱的燕子常常栖落到很低的地方,有时还“唧―-唧--”地叫着,似乎在逗人,我就想往前动动它,祖母见了总会阻止道:“燕子是益鸟,不能动。”儿时还听别人说过:“燕子不好打,有人打燕子瞎了眼。”这虽然是不切实际的传说,但延续了这个不知多少年的传说,就曾没听说过有打燕子的,从而保护了燕子,使燕子始终与人类和谐相处。

儿时的我常常看到属于我家的小燕子,天长日久,也熟悉了燕子的习性,大燕子生儿育女后,就更加忙碌了,急急地飞出去,寻找新鲜的食物,捉着虫子,叼到了食物就急急地飞回,刚到巢边,就听到几只小燕子“唧、唧”地叫着,张大黄嘴巴等食吃,大燕子就不厌其烦地一一喂着可爱的儿女。随着小燕子渐渐长大,翅膀硬了,大燕子就带着小院子先是在庭院里慢慢地学飞,时间长了,就带着飞出庭院,再时间长了,就单独放飞了。现在想来,大燕子带小燕子试飞的过程,多么像驾校里的教练教学员啊!我估计更像试飞的飞行员。

燕子很知时节,很会享受生活,到了天暖的时候就北归,到了天凉的时候就南归。儿时的心也会随着燕子的归来归去而变化。燕子归来了,就像久违的朋友回来了,离开这么久了,似乎有许多知心话要说,生活也感到充实了许多,心情自然就好起来;燕子归去了,不见了飞来飞去的踪影,听不到了“唧--唧--”的叫声,似乎生活失去了什么,不免有点伤感。其实,说到底这就是我与燕子间的那种感情。

前些年,听说云南建水发现了燕子洞,并作为旅游景点对外开放,说有上百万只雨燕在这里筑巢,还可以看到燕群出巢和回巢,还会有燕子栖到肩上、头上,这是多么美好的感受,遗憾的是,我曾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随部队在建水居住了大半年,只可惜那时没有人发现燕子洞,使我这个似乎与燕子有缘的人,无缘观赏燕子洞。我想,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还是会去的,就为了看看燕子。

旧居在小城里,看到的是钢筋水泥,很少看到燕子了,不免又有点伤感,真有点想那心中的燕子了。春天到了,燕子又该归来了,又想看看那燕子了。

篇3:谁家新燕啄春泥的散文

谁家新燕啄春泥的散文

清明节那天,母亲从老家捎来了白面蒸的燕子,孩子们见到这些惟妙惟肖、活灵活现的小燕子,纷纷争抢着去挑选自己喜欢的那一只。这是胶东半岛一带特有的风俗,据说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家家户户在清明节这天做面燕、蒸面燕、吃面燕,表达对燕子和春天的渴盼与欢迎。因为每年的清明前后,燕子都要成群结队地从南方飞回来,在家家户户的房前檐下筑巢搭窝、生儿育女,与淳朴的农家一起朝夕相处,融融洽洽地度过整个春夏与秋初。所以燕子到,才象征着春天正式来到了。

农家人喜欢燕子,因为它们是有灵性的小动物。它们在谁家的房檐下安家,就能给谁带来吉祥、温馨和安康,如果谁家檐下不见燕子衔泥筑窝,房头没有燕子呢喃欢唱,谁就会在村里是抬不起头来。因为燕子还是庄稼的好朋友,能消灭害虫,还可以为人们预报天气,所以更得农家人的喜欢。于是,清明节这天,农家人都要用吃面燕这种方式表达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其实,清明节吃面燕还有一曾更深的含义,那就是父母希望孩子将来能像燕子一样自由飞翔,飞离农家,带着自己远大的理想,飞向远方的天空。至今还记得小时候,每次妈妈把雪白的面燕送到我手里的时候,都要用充满希冀的语气对我说:吃吧,吃了像燕子一样高飞远走,出人头地。父亲则坐在炕角笑眯眯地看着我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俨然我就是那只展翅高飞的燕子――

燕子,农家人心中的吉祥鸟,它们在青翠浓郁的高山之颠,在滚滚奔流的江河之畔,在烟波浩淼的海面之上飞翔的时候,可知道自己轻快俊俏的翅膀上,寄托了了农家人沉甸甸的希望?

第一次对燕子留下深刻的印象,是刚上小学的时候。一对燕子来到我家的房檐下,唧唧喳喳地飞上飞下,似乎在商量什么事情。紧接着匆匆飞走,看得我一头雾水、莫名其妙。一会儿工夫,燕子双双飞回,嘴里衔着草棍和泥巴,就在房檐下忙活起来,两三天光景一个精雕细琢的燕窝就垒好了。我惊异得仿佛发现了新大陆,这是怎样神奇的一种小精灵啊!那轻盈的身子,细弱的双脚,纤小的嘴巴,竟然可以创造出如此伟大的工程,真令我由衷地折服。父亲告诉我,燕子垒窝完全是靠自己的唾液把草棍和泥巴浸湿,混合凝结在一起,筑成它们美丽而牢固的家。我不知道:建造一个这样的家,到底需要多少爱的唾液呢?

那一天,我家的燕窝里突然涌出了六只可爱的小燕子,一样的大小,一样的黑得发亮的外衣白得耀眼的肚皮,最令人喜爱并心疼的是那一样的鹅黄的小嘴,总是唧唧喳喳地叫着嗷嗷待哺。我们家也有六个孩子,父母为了养育我们,头上早早就有了白发,我小小年纪就知道父母养家的艰辛,。但我们兄妹六个之间的年龄都是有差距的,不像六只小燕子一般大小,因此小小的我真替小燕子的爸爸妈妈捏着一把汗,更替小燕子担心,怕它们吃不饱会受委屈。每天放学回家和星期天,我就趴在窗台上做功课,小燕子的叫声是我的伴奏音乐。做完功课,趴在窗口看燕爸、燕妈喂小燕子吃食是我另一项必做的功课。

小燕子一天天长大了,开始跟燕爸燕妈学飞了,我的眼里心里满是羡慕与敬佩。那一只只小小的鸟儿,挤在窝里排成队,齐刷刷地伸长了脖子唧唧地叫着严阵以待。聪明能干的燕爸燕妈,一次一次地从窝檐上展翅飞到院子当中的铁丝上,一遍编地为他们的儿女着飞行的示范。燕子爸妈真不愧是天底下最细致耐心的好老师,充分利用了这根现成的铁丝来教他们的.孩子练习飞行,由近渐远,由易到难。起初小燕子还抖抖索索地惊叫着站立不稳,很快翅膀便硬实了,胆子也大了,在铁丝上站成一排,像盛装演出的小乐队。演奏结束,向着观众颔首鞠躬,没等你反应过来,它们已经展开翅膀,轻灵灵地一个斜刺飞到了门口的树枝上。

记得有一个周末,一阵暴风雨过后,院子里落满了梧桐树的叶子,让人感到无限的萧瑟和苍凉。我坐在窗台前看着院子里的树木和对面的房屋发呆。一个黑色的影子从我的眼前落下,隔着窗户,我听到了外面“噗”的一声物体落地的细微声响,连忙跑到院子里,看到一只浑身湿透的小燕子哆嗦着躺在泥水里。我双手捧起这只可怜的小家伙,有点惊慌又有些惊喜地小心翼翼地把它捧到了父亲面前。父亲那双粗糙的大手接过小燕子,有点严肃地对我说:“快去拿干毛巾给它捂一下,等羽毛干一干我就把它放回窝里去。”

我忽然有了一个主意,掩饰不住心头的惊喜,央求父亲说:“别放回去了,让我来养它好不好?你看老燕子那么多孩子,它们能养活得了吗?”父亲呵呵地笑了,拽拽我的小辫儿说:“你不是也有很多哥哥姐姐么?我把你们哪个丢了还是送人了?日子虽然过得紧巴点,你们一个还不都活蹦乱跳地有的是劲头来气我和你妈!现在要是有个人要替我养活你,把你领走,你愿意吗?”我急切地又摇头又摆手,不知道该说什么好。父亲笑着捏捏我的脸颊:“那会要了我的老命的!”

父亲踩着木梯把小燕子送回了窝,送到了它的爸爸妈妈和哥哥姐姐身边,引来了一片“唧唧”之声,此起彼伏,经久不息。我知道,那是一家人团聚的欣喜,是亲情的相互抚慰,是燕爸燕妈对孩子失而复得后的咏叹。雨过天晴之后,燕爸燕妈又继续带领着他们的儿女们练习飞行和觅食,从距离燕窝咫尺之遥的铁丝,飞到门口的参天大树,飞过野外的潺潺小河,飞向远方的高山湖泊,飞越辽阔苍茫的大海去南方建立自己的新家。

我忽然想到了父母的目光,在无数个清贫而劳碌的日子中,无论夸赞或斥责,无论鼓励或批评,无论含笑或恼怒,那目光里都是浸满了爱而穿透我们的心灵的。我就在这浸满爱的目光注视下一天天长大。成长的道路上,这目光快乐着我的快乐,痛苦着我的痛苦,直到我像小燕子一样远走高飞,离开了他们的视线,去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新家。我们的父母,就在我们一次次高飞的时候,却一天天佝偻了腰身,苍白了头发。唯一没有改变的,是那浸满爱和希冀的目光。

一年又一年清明过,一群又一群新燕来。那轻盈敏捷的精灵依旧是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美丽的翅膀,配着一双剪刀似的尾巴。而我,早已经从那个懵懂的孩提踏入人生的中年时光。离开家乡以后,母亲做的面燕就吃得少了,但我却永远走不出父母希冀和牵挂的目光。

篇4: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是什么意思

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赏析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四句是白居易此的核心部分,也就是最为抢眼的句子,同时也是白诗描写春光特别是描写西湖春光的点睛之笔。

几处,是好几处,甚至也可以是多处的意思。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树上的黄莺一大早就忙着抢占最先见到阳光的“暖树”,生怕一会儿就会赶不上了。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

而不知是谁家檐下的燕子,此时也正忙个不停地衔泥做窝,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黄莺是公认的春天歌唱家,听着她们那婉转的歌喉,使人感到春天的妩媚;燕子是候鸟,她们随着春天一起回到了家乡,忙着重建家园,迎接崭新的生活,看着她们飞进飞出地搭窝,使人们倍加感到生命的美好。在对天空中的小鸟进行了形象的拟人化描写之后,白居易又把视线转向了脚下的植被,“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也是一联极富情感色彩与生命活力的景物描写,充分显示了白居易对描写对象的细致观察以及准确把握其特征的能力。花而言其乱,乃至要乱得迷了赏花人的目光,在旁人的诗句中,很少有这种写法,而这种独到的感受,却正是白居易在欣赏西湖景色时切身的体验,五颜六色的鲜花,漫山野地开放,在湖光山色的映衬下,千姿百态,争奇斗艳,使得白居易简直不知把视线投向哪里才好,也无从分辨出个高下优劣来,只觉得眼也花了,神也迷住了,真是美不胜收,应接不暇呀。“乱花渐欲迷人眼”一句是驻足细看,而“浅草才能没马蹄”,则已经是骑马踏青了,在绿草如茵、繁花似锦的西子湖畔,与二三友人,信马由缰,自由自在地游山逛景,该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呀,马儿似乎也体会到了背上主人那轻松闲逸的兴致,便不紧不慢地,踩着那青青的草地,踏上那长长的白堤。诗人在指点湖山、流连光景的不经意间,偶然瞥到了,马蹄在草地上亦起亦落、时隐时现的情景,觉得分外有趣,忍不住将其写入了诗中,没想到就是这随意的一笔,却为全诗增添了多少活泼情趣和雅致闲情。著名美学家别林斯基曾说过,“无论在哪一种情况下,美都是从灵魂深处发出的。因为大自然的景象是不可能绝对的美,这美隐藏在创造或者观察它们的那个人的灵魂里。”

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恰恰说明了这一美学欣赏真理。整首诗写出了白居易对西湖的喜爱和赞叹之情。因为西湖的景色再美,也会有不尽人意之处,但是在白居易的眼中,它无疑是天下最美的景致,因为他不但善于观察,而且更善于发现和体验。我们现在每每有逛景不如听景的体会,或是听朋友介绍,或是在影视风光片中,听说和看到名胜山水美不胜收,心中不由得生起无限向往之情,可是往往一旦身临其境,面对真山真水,却反而觉得远没有预期的那样动人美丽。这就是因为我们不能带着一种发现欣赏的眼光去看待自然山水,而是带着一种先入为主的过高的甚至是带有几分挑剔的眼光去游山玩水的原因呀。

试想古往今来,西湖向人们展示了多少次美妙的春光?而又有多少人见证了西子湖的春色?可是到头来,我们仍然只能吟诵几位大诗家不多的几首作品,莫不是西湖只有等到像苏东坡这样的大文豪光临的时候,才像孔雀开屏般地展现她那惊人的美艳?西湖的鸟儿,只有到了大诗人白居易面前,才“争暖树”、“啄春泥”不成?其实不论何时何地,西湖都是最美的,我们不是也知道这样的名句吗:“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白居易就是因为有着这样一副难得的美学家的欣赏眼光,才能在无数西湖的游客中,独具慧眼地发现它的动人之处,才能真正享受到大自然赐予人类的这一人间天堂。白居易并没有看到很多的“早莺”和“新燕”,只有“几处”、只见“谁家”而已,要是我们,说不定还会因为没有到“处处”闻莺、“家家”有燕的时节,而感到遗憾,心想要是再晚来十天半个月就好了。

可是白居易却不这样认为,少有少的好处,正因为少,才是“早莺”,才是“新燕”,才有一种感知春天到来的喜悦,如果诗人没有一种年轻的心态和热爱生命与春天的胸怀,恐怕就不会被这为数不多的报春者所打动,所陶醉,而欣然写下这动人的诗篇了。也正因为如此,他才能闻花花香,见草草美,为四处点缀的各色野花而心乱神迷,为没过马蹄的草地而唏嘘感叹了。

仔细想一想,没过马蹄的草地其实是最平常不过的了,观赏这样的草坪根本用不着在春天赶到西子湖畔,在我们的街头绿地就可以了,不过,横在我们与草坪之间的恐怕有一块醒目的标牌:“请勿践踏草地”,于是,一切与自然的拉近,也就在刹那间,变成了一句严肃的警告,而今天都市里的人们对自然景观而非人造景观的漠视或无动于衷也就情有可原了。不过,白居易是幸运的。因为他有一双发现美、发现春天的眼睛,所以他会在西湖美景中,不能自已,乃至流连忘返:“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沙堤,即白堤,又称沙堤或断桥堤,西湖三面环山,白堤中贯,在湖东一带,总揽全湖之胜。而白居易任杭州剌史时,也确曾修堤蓄水,灌溉民田,不过其堤在钱塘门之北,可是后人多误以白堤为白氏所修之堤了。

【谁家新燕啄春泥出自哪首诗及上】相关文章:

1.春风得意出自哪首诗

2.大珠小珠落玉盘出自哪首古诗

3.青梅竹马的典故出自哪诗

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出自哪首诗

5.刘春燕简历(刘春燕个人资料及介绍)

6.春燕来归的阅读题及答案

7.学习黄诗燕先进事迹的心得体会及感悟

8.燕诗示刘叟原文、翻译及赏析

9.新木兰诗阅读题及答案

10.春归昌谷全诗及鉴赏

下载word文档
《谁家新燕啄春泥出自哪首诗及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谁家新燕啄春泥出自哪首诗及上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