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人生 > 诗句大全>唐朝端午节的诗句

唐朝端午节的诗句

2024-09-17 08:20:1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时尚色”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唐朝端午节的诗句,以下文章小编为您整理后的唐朝端午节的诗句,供大家阅读。

唐朝端午节的诗句

篇1:唐朝端午节的诗句

唐朝关于端午节的诗句

竞渡诗

卢肇 唐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译文

在石溪住久了开始思念端午时节的场景,在驿馆楼前观看开始行动的时机。鼙鼓初击时似雷声,兽头吐威,万人冲破齐声呼喊,跳跃着的浪花与飞鸟争先恐后。多条船像龙一样的.向前冲去,果然获得了锦标归来。

注释

①发机:开始行动的时机。

②鼙pí:古代军中所用的一种小鼓,汉之后亦名骑鼓。

③譀hàn:吼叫;叫喊。

④锦标:竞渡(赛龙舟)的取胜标志。

鉴赏:

《竞渡诗》描绘了端午时节龙舟赛上,鼙鼓初击,兽头吐威,万人助喊,多船竞发的动人场景。颔联采用“鼙鼓、兽头”渲染龙舟待赛的竞渡氛围,画龙点睛,以点带面;颈联采用“冲波、鸟退”衬托龙舟比赛的竞渡速度,视野开阔,以景衬人。

诗中表面描绘龙舟竞渡的场面,实则讽刺阿谀奉承的小人。万事都有改变的可能,开始风光的不一定始终风光,做人不能见风使舵,而要脚踏实地。

作者简介

卢肇(818(戊戌年)—882)字子发,江西宜春文标乡(现属新余市分宜县)人,唐会昌三年(公元843年)状元,先后在歙州、宣州、池州、吉州做过刺史。所到之处颇有文名,官誉亦佳,又因他作为唐相李德裕的得意门生,入仕后并未介入当时的“牛李党争”,故一直为人们所称道。

篇2:唐朝中秋节诗句

1.李白: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2.李白: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3.李白:古朗月行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谁与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4.杜甫:八月十五夜月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5.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帡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6.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7.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8.李白: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9.刘方平:月夜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10.李商隐: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11.李商隐:月

池上与桥边,难忘复可怜,

帘开最明夜,簟卷已凉天。

流处水花急,吐时云叶鲜。

嫦娥无粉黛,只是逞婵娟。

12.李商隐:月

过水穿楼触处明,藏人带树远含清。

初生欲缺虚惆怅,未必圆时即有情。

13.杜甫: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4.张九龄: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

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5.李商隐:霜月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16.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更多相关热门文章推荐阅读:

篇3:唐朝中秋节的诗句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唐)李商隐:霜月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唐)陆龟蒙:中秋待月

转缺霜输上转迟,好风偏似送佳期。

帘斜树隔情无限,烛暗香残坐不辞。

最爱笙调闻北里,渐看星潆失南箕。

何人为校清凉力,欲减初圆及午时。

(唐)李商隐: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唐)李朴:中秋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唐)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篇4:唐朝诗人励志诗句

唐朝诗人励志诗句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唐·韩愈·送孟东野序)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唐·韩愈·调张籍)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唐·韩愈·进学解)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唐·刘禹锡·秋词)

沉舟侧畔千帆进,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唐·刘禹锡·浪淘沙)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唐·刘禹锡·陋室铭)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唐·刘禹锡·陋室铭)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 唐·白居易·琵琶行)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 唐·白居易·长恨歌)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 唐·白居易·长恨歌)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 唐·白居易·放言)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 唐·元稹·离思)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 唐·刘希夷)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 唐·王翰·凉州词)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 唐·颜真卿)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 唐·罗隐·蜂)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 唐·贾岛·剑客)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唐· 李绅·悯农)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唐·李贺·南国)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唐·李商隐·无题)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唐·李商隐·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唐·李商隐·无题)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唐·李商隐·锦瑟)

历鉴前朝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唐·李商隐)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唐·李商隐)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唐·僧·云览)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五代李煜·乌夜啼)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五代· 晏殊·蝶恋花)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篇5:唐朝中秋节的诗句

李商隐

池上与桥边,难忘复可怜,

帘开最明夜,簟卷已凉天。

流处水花急,吐时云叶鲜。

嫦娥无粉黛,只是逞婵娟。

篇6:唐朝中秋节的诗句

1、李白: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2、李白:古朗月行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

白兔捣*成,问言谁与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3、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李白: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5、李商隐:月

池上与桥边,难忘复可怜,

帘开最明夜,簟卷已凉天。

流处水花急,吐时云叶鲜。

嫦娥无粉黛,只是逞婵娟。

篇7:来自唐朝的经典诗句

来自唐朝的经典诗句大全

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唐?白居易《与元九书》

[解读]诗这个东西,感情是它的根本,语言是它的苗叶,声音是它的花朵,思想是它的果实。这里用树来比喻诗中各要素的地位和作用。华:同“花”。

食不重味,衣不杂采。――唐?魏徵《群书治要?贾子》

[解读]吃的东西花样品种不多,穿的东西没有绣上花纹。形容生活简朴,衣食不求丰富多采。不重(chóng)味:花样不多。不杂采:无花纹。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唐?白居易《放言五首》之三

[解读]要检验是真玉还是假玉,就要用火烧它三天三夜;要辨别是豫章木还是樟木,就要等它长够七年的时间。诗句以“试玉”、“辨材”为例,用形象的语言道出了一条含义深刻的哲理:对事物的判断,有待于时间的证明,人才须长期观察才能认准。材:这里指豫章木、樟木。据说这两种树木要生长到七年才可以分辨清楚。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唐?韩愈《师说》

[解读]无论贵贱,无论老少,只要是有道德学问,就可以做老师了。著名作家贾平凹在《我的老师》一文中说:“我的老师孙涵泊,今年三岁半……”,可见他不以年龄作为择师的标准。

物以稀为贵,情因老更慈。――唐?白居易《小岁日喜谈氏外孙女孩满月诗》

[解读]物品因稀少而珍贵,人到老年,更加疼爱孙辈。以物稀言喜悦,以老慈言亲情。白居易无子,抱外孙女喜不自胜。小岁:古代于冬至后第三个戌日行腊祭,腊祭次日为小岁。后世分别以元日、冬至夜为小岁。

物苦不知足,得陇又望蜀。――唐?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之二十三

[解读]人往往苦于不知足,贪得无厌。如同取得陇地,还想取得蜀地。借以感叹人心不知满足。比喻得寸进尺,贪得无厌。物:指人。陇:指甘肃一带。蜀:指四川一带。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解读]怎么能够低眉弯腰去侍奉达官贵人,使我不能欢笑开颜?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蔑视权贵的反抗精神。风格豪放,字字金玉,对名山仙境的向往,是出之于对权贵的抗争,唱出了被压抑的怀才不遇之士的心声,是对封建统治者的蔑视。阿谀奉承,会丧失自己的人格。安:怎么。摧眉:即低眉。折腰:弯腰。事:侍奉。 开心颜:开心和开颜。

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唐?社甫《戏为六绝句》

[解读]不论今人、古人,清词、丽句,有长处就要学习借鉴。杜甫的文学主张是,不能一味推崇古人,一概否定今人。对今人不应妄加菲薄,对古人也要有所继承,六朝时的“清词丽句”也有可取之处,不能废而不讲。今人:指庾信、初唐四杰等离当时较近的作家。 为邻:引为同调之意。

不须浪饮丁都护,世上英雄本无主。――唐?李贺《浩歌》

[解读]不要在乐曲伴奏下喝得烂醉,麻醉自己;世上的英雄并不固定于一定的人,只要振作起来,发奋有为,每人都可成为英雄。诗句含有劝诫之意,劝人戒己,又带愤激之情。丁都护:即丁督护。一种哀怨的乐曲名,这里指劝酒歌曲。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解读]在沉船旁边又有千万只船驶过,枯树前面又有千万棵绿树在茁壮成长。唐敬宗宝历二年(公元826年),刘禹锡和白居易在扬州相遇。白居易在筵席上写诗赠刘禹锡,为刘禹锡被贬二十三年鸣不平,刘禹锡写诗作答。虽然也感叹自己遭遇不幸,埋没一生,自比“沉舟”、“病树”;但又相当达观,看到的是千帆竞发,万木争春,自己并不感到颓唐。诗句形象生动,比喻新颖,包含着一种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至今仍被人常用来说明没落的事物,就由它没落吧;新生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千帆过:船只来来往往很多。万木春:万木生机勃勃,欣欣向荣。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

[解读] 这两句是用春蚕到死吐丝方尽和蜡烛燃尽泪才流干,比喻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无穷无尽的别恨和思念。两句诗既是诗人爱情心理的写照,又是诗人人生态度的象征。现在常用来表示坚贞的爱情。“春蚕”一句常借用来形容对事业无限忠诚的献身精神。蜡炬:蜡烛。 泪:指蜡烛燃烧时滴下的脂油。借喻眼泪。

大海从鱼跃,长空任乌飞。――唐(僧)玄览

[解读] 这两句是佛门用来比喻人应心胸开阔,无拘无束,有一种超尘世的精神境界。现在常说“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西游记》第八十三回),用来形容英雄有用武之地,在广阔天地里,大显身手,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或者比喻议论没有中心,漫无边际。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唐?李白《上李邕》

[解读]大鹏鸟一日随风飞起,乘旋风直上九万里的高空。诗人以大鹏自比,自视很高,夸张抒写,构成波澜壮阔的气势,烘托出诗人宏伟的豪情壮志。现在用来比喻抱负远大,待时机到来,将不断进取,施展才能。大鹏:传说中的大鸟。扶摇:由下而上的旋风。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唐?王维《使至塞上》

[解读]苍茫的沙漠中,升起一缕孤单的狼烟,直立而上;长长的黄河上,映照着将落的太阳,又红又圆。诗句将塞外奇特的风光,写得开阔鲜明,气势雄浑,如在眼前。“直”、“圆”二字传神,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巧妙地表现了诗人的亲切感受。诗人把自己只身赴边的孤寂的情绪溶化在自然景观的描绘中。近代王国维称这两句诗为“千古壮观”的名句。大漠:沙漠。 孤烟:指狼烟。烧狼粪的烟,直上而且不散开,容易看得见,古代用来做军事报警。直:孤烟高而不散的样子。长河:指黄河。

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唐?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解读]柳絮发狂似地任凭狂风卷着在天空中飞来飞去,桃花轻飘飘地落在江河里随着水波荡漾漂流。这两句诗写暮春景象,现在借用来比喻品德低下,看风使舵,投机取巧,随波逐流的'人。颠狂、轻薄:指轻佻、浮薄、不庄重。柳絮、桃花:指无才无能的庸人和阴谋弄权的小人。仇兆鳌说:“颠狂轻薄,是借人比物,亦是托物讽人。”(《杜诗详注》)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解读]只要读书很多,胸罗万卷,下笔时就得心应手,像有神助一般自如。这两句是说,多读书,有渊博的知识修养,对于写好诗、造就学业有重要作用。破:尽、遍。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唐?韩愈《原毁》

[解读]古代的君子,他们要求自己既严格又全面,对别人的要求既宽容又平易。对自己的要求严格而全面,就不会懈怠;对别人的要求宽容而平易,别人就乐意同他交好。责:要求 。以:而。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社少府之任蜀州》

[解读] 只要我能得到一位知己,即使天各一方,两心相通,也会亲近得如邻居一样。

这两句咏友情可贵,知己难得,意境开阔,格调高朗,是广为传诵的千古名句。海内:四海之内,天下。 天涯:天边。极言离别之远。 比邻:近邻、邻居或相邻而居。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解读] 清晨江上行舟,当残夜未全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这两句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的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海日生于残夜而驱走寒夜,江春闯入旧年而送走旧年,给人以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历来为脍炙人口、“形容景物,妙绝千古”(明?胡应麟语)的名句。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三面临江。

好事尽从难处得,少年无向易中轻。――唐?李咸用《送谭孝廉赴举》

[解读]好事都是从艰难处得来的,所以年轻人不要去贪图那轻而易举事情。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得不怕困难,迎难而上,不要少年自负,妄想轻易取得成功。劝诫之言,含有一定哲理。

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唐?孙光宪《琐言引古语》

[解读]好事或者一个人做了好事,往往得不到传播;坏事、恶事,或一个人做了坏事、恶事,往往不胫而走,很快传播出去,满城风雨,甚至传之千里。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劝学》

[解读]如果年轻时不知道趁早勤奋学习,年纪大了学业无成,就会后悔读书太晚。全诗为:“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唐?社秋娘《金缕衣》

[解读]花开时正须折取,等到花谢只剩空枝时,要再想折取已来不及了。比喻少年时正应奋发有为,到了老年再回想少年还有什么用呢? 全诗为:“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社甫《望岳》

[解读]这两句是诗人由望山而联想到登山。此时,他身在山下,心在山上,神游绝顶,想象登上顶峰以后,俯视众多的山峰,都会显得矮小。诗句反映了诗人那种雄伟的气魄、远大的志向、崇高的理想、开阔的胸襟和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现在用来比喻当我们获得新的、更大的成就时,再看已过去或他人的某些成就时,就觉得微不足道了。也用来形容站得高才能望得远,勇攀高峰,不断进取。凌:升,指登上。会当:应当,将要、一定要。岳:这里指东岳泰山。

火不热贞玉,蝇不点清冰。――唐?白居易《反白头吟》

[解读] 火烧不热坚贞的玉石,清明透亮的坚冰不会被苍蝇弄污。比喻品行端正的仁人志士,能经得起艰难困苦等考验。明志之言,足供借鉴。贞玉:坚美的玉石。

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唐?孟郊《赠崔纯亮》

[解读] 镜虽破,其光不改,兰虽死,其香不变。喻指友情深挚,坚贞不渝。亦可喻指高洁自持,矢志不改的情操。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解读]平原上长满了茂盛的野草,每年一度秋枯春荣。无情的野火哪能烧尽,温暖的春风又使它发芽滋生。前两句写出了野草一枯一荣的自然规律,后两句写出野草绵延繁荣的具体形象,热情赞颂了野草虽备受摧残,但枯后复荣,顽强坚韧的生命力。现常比喻的力量是阻挡不住,扼杀不了的。此诗是白居易十六岁时作。传说后来他从江南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谒见老诗人、著作郎顾况。顾况看到他姓白名居易,就说:“长安物贵,居大不易。”接着看诗卷第一篇《赋得古原草送别》,读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就说:“有句如此,居亦何难,老夫前言戏之耳。”因此替他宣传,称道他的才能,于是白居易名声大振。离离:形容春草茂密繁盛的样子。 枯荣:一年一度,秋枯春荣。枯,枯死,荣,茂盛。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唐?白居易《琵琶行》

[解读]这两句是说,琵琶女有娴熟的技艺,有绝世的姿容,却有悲凉的身世。在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中不想见人,“千呼万唤”她才肯“出来”,并不是她在拿身份、摆架子,是由于有一肚子天涯沦落之恨,不便明说,也不愿见人。诗人正是抓住这一点,逼真地描绘了她出场之态,用肖像画的手法,表现琵琶女的难言之痛。始:才。犹:还。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浪淘沙词九首》其九

[解读]全诗为:“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意思是,不要说流言蜚语如同急浪一样深得使人无法脱身,不要说被贬谪的人好像泥沙一样永远下沉。淘金要千遍万遍的过滤,虽然辛苦,但只有淘尽了泥沙,才会露出闪亮的黄金。诗人屡遭贬谪,历尽坎坷,但斗志不衰,精神乐观,胸怀旷达,气概豪迈,在边远的贬所虽然经了千辛万苦,到最后终能显示出自己不是无用的废沙,而是光亮的黄金。诗句通过具体形象的比喻,概括了从自我经历获得的深刻感受,坚信被谗言所害的人,终有一天会真相大白,洗清罪名。后两句也可以用来比喻做学问要精心筛选,去其糟粕,才能取其精华。淘、漉(lù):过滤。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唐?李白《经离乱后天恩流夜郎亿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解读] 像那刚出清水的芙蓉花,质朴明媚,毫无雕琢装饰。喻指文学作品要像芙蓉出水那样自然清新。这两句诗赞美韦太守的文章自然清新,也表示了自己对诗歌的见解,主张纯美自然――这是李白推崇追求的文章风格,反对装饰雕琢。李白自己的作品也正是如此,后人经常引用这两句评价李白的作品。雕饰:指文章雕琢。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唐?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解读]请你问问那奔腾向东的流水,它和离情别意比较究竟谁长谁短呢?诗句表现了对送别的朋友们的深厚友谊,以含蓄的笔法,写悠然无尽的情意。别意:离别的情意。之:指东流水。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唐?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解读]要想树木长得高大,应当使它的根部长得稳固,要想让泉水永远畅流,必须疏通它的源头。青少年要想将来大有作为,必须先打好基础。

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不免为下。――《唐太宗纪》

[解读]效法上等的,结果仅得到中等的;效法中等的,结果难免只得到下等的。现在,有不少的同学把读优秀作文选当作好写作文的捷径,而忽视了阅读优秀名作,免不了只能写出些下等的东西来。取法:效法。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唐?刘禹锡《陋室铭》

[解读]山不在于高大,只要有神仙就会出名。现在用以说明决定处所声名的,不在处所本身,而是看那里有没有出类拔萃的人物。

【唐朝端午节的诗句】相关文章:

1.唐朝诗人励志诗句

2.唐朝诗人韦应物的诗句

3.唐朝描写中秋节的诗句

4.端午节诗句古诗

5.端午节有关诗句

6.唐朝诗词

7.端午节的诗句 古诗

8.屈原端午节的诗句

9.端午节的简短诗句

10.端午节诗句古诗大全

下载word文档
《唐朝端午节的诗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