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人生 > 诗句大全>唐诗人有哪些

唐诗人有哪些

2023-12-24 07:48:3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kahjkhallji”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唐诗人有哪些,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整理后的唐诗人有哪些,希望能帮助大家!

唐诗人有哪些

篇1:唐诗人有哪些

唐诗人有哪些

1、王勃,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另三位是骆宾王、卢照邻、杨炯)。主要作品为《王子安集》其中《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膝王阁序》最有名。他在“四杰”中成就最高。

2、贺知章,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主要作品为《咏柳》《回乡偶书》

3、王之涣,字季陵。主要作品为《凉州词》《登鹤雀楼》。绝句《凉州词》被誉为“唐代绝句压卷之作”。属边塞诗派。

4、孟浩然,襄阳人。唐代第一个大量写山水诗的人,与王维齐名,世称“王孟”。主要作品为《过故人庄》《春晓》等,结为《孟襄阳集》

5、王昌龄,字少伯,江宁人。曾任龙标尉,世称王龙标,七绝圣手。主要作品为《出塞》《从军行》后人辑有《王昌龄集》善边塞诗、宫怨诗。

6、王维,字摩洁,官至尚书右丞,故称王右丞。诗人兼画家。与孟浩然同为盛唐田园山水派代表。主要作品为《送元二使安西》又名《阳关曲门飞鸟鸣涧》《相思》《观猎》《辆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结为《王右巫集》苏拭赞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7、高适·字达夫,曾任散骑常侍,世称高常侍。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主要作品为《燕歌行》《别董大》等,后人辑有《高常侍集》

8、李白,字太白,别号青莲居士,人称“诗仙”。与杜甫齐名,人称“李杜”。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主要作品为《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子夜吴歌》《望天门山》《秋浦歌》《秋登宣城谢跳北楼》等,结为《李太白集》属浪漫主义豪放派,古典诗歌艺术的高蜂。韩愈称赞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9、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拾遗、杜工部。与李白齐名,人称“诗圣”。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主要作品为《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结为《杜工部集》。现实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被称为”诗史“。首创即事名篇的乐府诗,直接推动了后来白居易为首的新乐府运动。

10、岑参,曾任嘉州刺使,世称岑嘉州。边塞诗派的重要代表。主要作品为《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逢入京使》等,结为《岑嘉州诗集》。

11、盂郊,字东野。与贾岛并称,著名苦吟诗人。主要作品为《秋怀》《贫女词》、《游子吟》等,结为《孟东野诗集》。:郊寒岛瘦”。长于五言,多寒苦之音。

12、韩愈,字退之,官至吏部侍郎,溢文,世称韩吏部,韩文公,郡望昌黎,又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主要作品为《师说》、《马说》《原毁》、《进学解》、《祭十二郎文》等,结为《昌黎先生集》。他主张恢复先秦两汉散文传统·掘弃南北朝以来的骄体文;主张文章内容的充实,并“唯陈言之务去”。在诗歌创作上主张“以文为诗”,力求新奇。

13、刘禹锡,字梦得·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与柳宗元合称“刘柳”,与白居易合称“刘白”。主要作品为《陋室铭》、《乌衣巷》、《竹枝词》等,结为《刘宾客集》、《刘梦得文集》。

14、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合称“元白”。主要作品为《秦中吟》、《新乐府》(包括《卖炭翁》等)《长恨歌》《琵琶行》等,自编为《白氏长庆集》后人又编为《白香山诗集》。他是现实主义传统的继承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通俗派的代表,相传老妪可懂。

15、柳宗元,字子厚,因系河东人,人称柳河东,曾任柳州刺使,又称柳柳州。唐代古文运动的领导者之一,与韩愈并称”韩柳“。”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为《捕蛇者说》《三戒》

(包括《黔之驴》)、”永州八记“(包括《小石潭记门《童区寄信》等散文,《渔翁》《江雪》等诗。结为《柳河东集》他是中国第一个把寓言正式写成独立的文学作品的作家,开拓了我国古代寓言文学发展的新阶段。

16、李贺,字长吉。主要作品为《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等,结为《昌谷集》。其作品想象奇特,用词瑰丽,有浪漫主义色彩,风格独特。被称为李鬼才。

17、杜牧,字牧之,别称小杜,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晚年居樊川别墅,因号杜樊川。主要作品为《阿房宫赋》《江南春绝句》、《清明》《泊秦淮》、《秋夕》等。结为《樊川文集大他尤擅七律七绝。赋作的散文化倾向对后世影响较大。

18、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主要作品为《行次西郊作一百韵》、《乐游原》、《锦瑟》、(无题》等。结为《李义山诗集》另有《樊南文集》《行次》是一首长篇政治诗。《无题》诗多以爱情为题材,缠绵绣丽,对后代有很大的影响。

19、晚唐诗人

李商隐 温庭筠 杜 牧 陈 陶 马 戴 杜荀鹤唐朝诗人

万 楚 上官仪 于 鹄 于良史 于武陵 马 戴 元 结

元 稹 方 干 无 可 王 建 王 驾 王 勃 王 涯

王 绩 王 惟 王 湾 王 韩 王之涣 王昌龄 韦 庄

韦应物 丘 为 卢 纶 卢汝弼 卢照邻 司马札 司空图

司空曙 白居易 皮日休 刘 叉 刘 沧 刘 皂 刘 驾

刘 商 刘方平刘长卿 刘希夷 刘采春 刘禹锡 吕 温

权德舆 许 浑 齐 己 严 武 严 惟 吴 融 宋之问

张 乔 张 旭 张 孜 张 泌 张 说 张 继 张 谓

张 潮 张 籍 张九龄 张仲素 张若虚 张敬忠 李 白

李 华 李 约 李 冶 李 绅 李 洞 李 贺 李 涉

李 益 李 颀 李 频 李 端 李适之 李商隐 李群玉

李德裕 杜 甫 杜 牧 杜审言 来 鹄 杨巨源 杨敬之

沈如筠 苏味道 陆龟蒙 陈 羽 陈 陶 陈玉兰 陈子昂

孟 郊 孟云卿 孟宾于 孟浩然 武元衡 畅 当 罗 虬

罗 隐 贯 休 郎士元 郑 裕 金昌绪 鱼玄机 姚 合

施肩吾 柳中庸 柳宗元 皇甫松 祖 咏 胡令能 贺知章

项 斯 骆宾王 唐彦谦 徐 凝 秦韬玉 翁 宏 聂荑中

贾 至 贾 岛 郭 震 钱 起 顾 况 高 适 高 骈

高 蟾 崔 护 崔 郊 崔 钰 崔 涂 崔 橹 崔 灏

崔国辅 崔道融 常 建 捧剑仆 曹 邺 曹 松 皎 然

黄 巢 储光曦 寒 山 景 云 温庭筠 葛鸦儿 韩 琮

韩 愈 虞世南 雍 陶 雍裕之 谭用之 薛 涛 薛 逢

戴叔伦 花蕊夫人

篇2:忆唐边塞诗人

忆唐边塞诗人

风驰马行欲扬鞭,

日化青天匪颓关。

盛唐狂人为卿相,

孤烟戌边泪孤城。

黄甲戎马红柳日,

江河源头卷狂沙。

荆札云霄随百草,

不知庭阶暮早休。

篇3:唐诗人李贺简介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

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唐代诗人李贺为什么被称为“诗鬼”

李贺(790年~8),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祖籍陇西,自称“陇西长吉”。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后世因称他为“李昌谷”。一生愁苦多病。唐宗室后裔,因为父名晋肃不得应进士第,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有《李长吉歌诗》。

李贺为唐宗室郑王李亮的后裔,但家已没落。他“细瘦通眉,长指爪”,童年即能词章,15、16岁时,已以工乐府诗与先辈李益齐名。元和三、四年间(808~809),韩愈在洛阳,李贺往谒。据说,韩愈与皇甫湜曾一同回访,李贺写了有名的《高轩过》诗。李贺父名晋肃,“晋”、“进”同音,与李贺争名的人,就说他应避父讳不举进士,韩愈作《讳辨》鼓励李贺应试,无奈“阖扇未开逢猰犬,那知坚都相草草”,礼部官员昏庸草率,李贺虽应举赴京、却未能应试,遭馋落第。后来做了三年奉礼郎,郁郁不平。

因仕途失意,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在京时,居崇义里,与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等为密友,常偕同出游,一小奴骑驴相随,背一破锦囊。李贺有得诗句,即写投囊中,归家后足成完篇。母郑夫人常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后辞官归昌谷,又至潞州(今山西长治)依张彻一个时期。一生体弱多病,27岁逝世。

死前曾以诗分为四编,授其友沈子明。死后,沈子明嘱杜牧写了序。人们出于对李贺的怀念,传说李贺临死时,见天帝派绯衣使者相召到天上白玉楼作记文;又传其母一夕梦见李贺,说他正为天帝作白瑶宫记文(李商隐《李贺小传》及张读《宣室志》)。昭宗时,韦庄上奏请追赐李贺进士及第,赠补阙、拾遗官职。但因宫廷发生事变,所奏被搁置。李贺曾自编其集。有《李贺诗歌集注》。

李贺诗在中唐之际独树一帜,自成一家。中唐政局的衰败,使李贺有强烈的兴亡之感。面对唐王朝的.内忧外患,李贺决心效力国家,建功立业,如《南园》。王琦说这些诗“皆是左文事,右武功”之作。李贺正想凭“戎韬一卷书”,达到“收取关山五十州”以统一天下的目的。但是,李贺终身政治上不得志,所以,他的诗作中,多有感慨怀才不遇的篇章,如《致酒行》。李贺还写了不少描述劳动人民疾苦,对劳动人民表示深切同情的诗,如《感讽五首》。

宋人每有“长吉鬼才”、“长吉鬼仙”之谓,也说明了李贺的诗奇险冷艳、诡谲秾丽。

个人成就

官场

奉礼郎

元和六年(8)五月,李贺经宗人推荐,考核后,父荫得官,任奉礼郎,从九品。从此,为官3年间,在这一时期,李贺亲身耳闻目睹了许多事情,结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对当时社会状况有了深刻的认识。李贺个人生活虽不如意,但却创作了一系列反映现实、鞭挞黑暗的诗篇。虽然此间心情“瞧悴如刍狗”,增长了生活阅历,扩充了知识领域,在诗歌创作上丰收颇丰。所谓贺诗“深刺当世之弊,切中当世之隐”。

诗词

李贺的诗,据杜牧序,是自己编后交由集贤学士沈子明保存的,凡233首。宋以后,始则传诗四卷220首(古李凭箜篌引图今学者均少作一首误计219首)。稍后,南宋吴正子作注,又据鲍钦止本增外集一卷,唐宋志皆称贺诗5卷。诗词《雁门太守行》列入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学期第六单元诵读与欣赏,7年级下语文版25课古诗5首之一。《李凭箜篌引》选入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欣赏》

史书记载

《旧唐书·卷一百三十七·列传第八十七·李贺》

《新唐书·卷二百三·列传第一百二十八·李贺》

后世纪念

墓地

李贺死后葬陇西(今在甘肃省陇西县昌谷乡袁家湾),俗称“学士坟”。

李贺墓碑文《巩昌府志》记载:“仁寿山在南一里,其山系秦岭支脉,逶迤千余里,至郡之阳而止。右有悬泉,如匹练,近无矣。其上有文昌阁、魁星楼,其背有李贺墓。”乾隆版《陇西县志》亦载:“仁寿山在城西南里许……其上有李贺墓。”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兴修农田水利时坟丘被毁。

篇4:唐初诗人王勃

唐初诗人王勃

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汉族,唐代诗人。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为四杰之首。王勃自幼聪敏好学,据《旧唐书》记载,他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九岁时,读颜师古注《汉书》,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十六岁时,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因做《斗鸡檄》被赶出沛王府。之后,王勃历时三年游览巴蜀山川景物,创作了大量诗文。返回长安后,求补得虢州参军。在参军任上,因私杀官奴二次被贬。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是上乘之作,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生平

王勃,字子安,被称为诗杰。王勃出身望族,为隋末大儒王通的孙子(王通是隋末著名学者,号文中子),王通生二子,长名福郊,次名福峙,福峙即王勃之父,曾出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交趾县令、六合县令、齐州长史等职。可知王勃生长于书香之家。 王勃也是王绩的侄孙。

王勃小时候很聪慧,从小就能写诗作赋,世人目为神童。《旧唐书》本传谓王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珠树也。”又有杨炯《王勃集序》说:“九岁读颜氏《汉书》,撰《指瑕》十卷。十岁包综六经,成乎期月,悬然天得,自符音训。时师百年之学,旬日兼之,昔人千载之机,立谈可见。”太常伯刘公称王勃为神童。

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仲秋,右相刘祥道巡行关内,年方十五的王勃上书刘右相,其中第一条就是抨击唐王朝的侵略政策,反对讨伐高丽,他认为:“辟地数千里,无益神封;勤兵十八万,空疲帝卒。警烽走传,骇秦洛之甿;飞刍挽粟,竭淮海之费。”真实地反映了人民的不满情绪。刘祥道看后,为其“所以慷慨于君侯者,有气存乎心耳”之语惊异,赞王勃为“神童”,并上表举荐。王勃乃应麟德三年(666年)制科,对策高第,被授予朝散郎之职。此时的王勃虽然才17岁,尚是一少年,但由于才华毕露,在那时就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为“初唐四杰”。

乾封初(666年)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少年得志的王勃经过这样的打击,心情是沉重的。他在《夏日诸公见寻访诗序》中说:“天地不仁,造化无力,授仆以幽忧孤愤之性,禀仆以耿介不平之气。顿忘山岳,坎坷于唐尧之朝;傲想烟霞,憔悴于圣明之代。”可以看出他当时的凄怆悲苦和愤激不平。总章二年(669)五月,王勃悻悻离开长安,南下入蜀,开始了他将近三年的蜀中漫游。仕途的.挫折,生活的体验,山川的感召,使王勃写下了很多抒发自己情怀的诗文,其中主要是朋友间的酬唱,仕途艰难的感叹和一些抒写乡思的作品。在蜀期间,朝中曾先后征召过王勃,王勃都称病辞谢。

咸亨三年(672年)王勃返回长安,裴行俭、李敬玄同典选事,闻王勃文名,又数次召用,但王勃耻以文才受召,作文述志,结果触怒了裴行俭,被斥为“才名有之,爵禄盖寡”。第二年,王勃听友人陆季友说虢州多药草,他很想去,便设法做了虢州参军。这是王勃第二次走上仕途。但谁能想到,等待他的却是第二次沉重的打击。王勃恃才傲物,在虢州参军任上与同僚的关系搞得很僵。当时有官奴曹达犯了死罪,王勃不知为什么却把他藏到自己府内。后来他又害怕此事泄露出去,就私下把曹达杀了。事情很快被发现,王勃被判死刑而入狱。后又巧遇大赦,免除了死刑。但王勃的父亲却因此事而从雍州司户参军的位置上被贬为交趾令。至于王勃擅杀官奴的具体情况,史无详载,是非莫辨。不过,王勃没有象第一次废官后那样寄情于山川烟霞,而是更珍惜这劫后余生。“富贵比于浮云,光阴逾于尺璧。著撰之志,自此居多。……在乎辞翰,倍所用心。”第二年朝廷虽恢复王勃原职,但他决计弃官为民而不就任。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王勃完成了祖父王通《续书》所阙十六篇的补阙,刊成二十五卷。撰写了《周易发挥》五卷、《唐家千岁历》、《合论》十篇、《百里昌言》十八篇等,同时还创作了大量诗文作品。这是王勃一生中创作最宏富的时期。

上元二年(675年)或三年(676年)春天,王勃从龙门老家南下,前往交趾看望父亲。一路经洛、扬州、江宁,九月初到了洪州。在这里王勃留下了《滕王阁序》这一传世名篇。滕王阁大宴后,王勃继续南下,于十一月初七到达岭南都督府所在地南海,第二年秋由广州渡海赴交趾,不幸溺水而卒,年仅二十七岁。

王勃的诗

卷56_1 「圣泉宴」王勃

披襟乘石磴,列籍俯春泉。兰气熏山酌,松声韵野弦。

影飘垂叶外,香度落花前。兴洽林塘晚,重岩起夕烟。

卷56_2 「寻道观」王勃

芝廛光分野,蓬阙盛规模。碧坛清桂阈,丹洞肃松枢。

玉笈三山记,金箱五岳图。苍虬不可得,空望白云衢。

卷56_3 「散关晨度」王勃

关山凌旦开,石路无尘埃。白马高谭去,青牛真气来。

重门临巨壑,连栋起崇隈。即今扬策度,非是弃繻回。

卷56_4 「别薛华」王勃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卷56_5 「重别薛华」王勃

明月沉珠浦,风飘濯锦川。楼台临绝岸,洲渚亘长天。

旅泊成千里,栖遑共百年。穷途唯有泪,还望独潸然。

卷56_6 「游梵宇三觉寺」王勃

杏阁披青磴,雕台控紫岑。叶齐山路狭,花积野坛深。

萝幌栖禅影,松门听梵音。遽忻陪妙躅,延赏涤烦襟。

卷56_7 「麻平晚行」王勃

百年怀土望,千里倦游情。高低寻戍道,远近听泉声。

涧叶才分色,山花不辨名。羁心何处尽,风急暮猿清。

卷56_8 「送卢主簿」王勃

穷途非所恨,虚室自相依。城阙居年满,琴尊俗事稀。

开襟方未已,分袂忽多违。东岩富松竹,岁暮幸同归。

卷56_9 「饯韦兵曹」王勃

征骖临野次,别袂惨江垂。川霁浮烟敛,山明落照移。

鹰风凋晚叶,蝉露泣秋枝。亭皋分远望,延想间云涯。

卷56_10 「白下驿饯唐少府」王勃

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卷56_11 「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篇5:回唐朝见一位诗人作文

回唐朝见一位诗人作文

在清闲午后,落日黄昏,一盏清茶,一卷诗书,带我来到了一千二百多年前。

在那狂风暴雨的夜里,天,是那么的沉,黑压压的,在那间小小的酒滩里,我正和一位读书人对饮,我正倾听着他向我诉说“平生不得志”:“在那美好的金秋里,在远大的抱负前,我落榜了,看着那张宽大、宽大的皇榜,却找不到我的姓名,这么大的一张榜纸,竟然单单容纳不下我‘张继’二字,哈哈!”说着端起酒杯一饮而尽,那笑声,却仍在我的耳朵里荡来荡去的,笑得是那么得凄凉,令人毛骨悚然。

他接着说下去:“那插花游街,袍笏加身,衣锦还乡的愿望全盘落空,头悬梁,锥刺股,十年寒窗苦读书,到头来,却不能在琼林宴会上占有一角席次,只落得个名落孙山,不第而归。船行如风,江枫似火。一个黄昏里,残阳如血,我的船泊于苏州渡口,看着美丽的古城,却无心去欣赏,只有满怀的愁情。这是一个忧伤的夜晚。身在异乡、身处江畔、身临这个秋高气爽的季节的我,在忧伤中更添几分忧伤。这条江,却像海纳百川似的容纳着古往今来一切不顺遂之人的泪水。

这是一个漫长的夜晚。夜,是那么的残酷,独自躺在船上,辗转反侧,却难以入睡,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心,自己的生命,如劲风中的残灯,我,无言了……”

“江水,睡了;船,睡了;船家,睡了;岸上的人和小楼,也都睡了,却唯有我独醒。夜愈深,却愈清醒,清醒如败叶落尽的枯树,似燕飞去而留下来的空巢。

月亮西斜了,一派意兴阑珊的模样。乌鸦操着粗嘎嘶哑的.声音在悲啼。月,似乎被它叫得更黯淡了,又似乎是我的忧伤所致。岸上,霜,冰洁了;我,似乎也被冰洁了,在须角,在眉梢,都感觉到森然声凉,那阴阴不怀好意的凉风啊,和着正待凝成的早秋霜花,来点缀我惨绿少年的容颜。

钟声,在渔火三两点的江上远远地,贴着水面漂来。原来是寒山寺的夜钟,却像一记一记都撞在我心里的坎上,正中要害,隐隐作痛。我不禁提笔疾书:月落乌啼霜满天……”

我默默地听着、听着,不知什么时候,我的脸上也跟着多了一层忧伤,上面又覆盖着一层寒霜,只能对他说:“天无绝人之路啊!以你的才华……”到这里,却凝噎了,不知道该用什么语言接着说下去,只有举杯与他畅饮一樽。

篇6:唐诗人刘希夷经典诗词

唐诗人刘希夷经典诗词集锦

1、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刘希夷 《相和歌辞·白头吟》

2、”十指不沾阳春水 , 今来为君做羹汤。 ——刘希夷 《公子行》"

3、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抒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水薪,更闻桑田变成海。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恰半死白头翁。此翁白头直可怜,忆昔红颜美少年。公子王孙着树下,清歌妙舞落在前。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东在谁边?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但着古来歌舞池,惟有黄昏鸟雀悲。——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4、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刘希夷 《代悲白头翁》

5、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刘希夷 《代悲白头翁》

6、红脸耀明珠,绛唇含白玉 ——刘希夷 《相和歌辞·采桑》

7、丈夫清万里,谁能扫一室 ——刘希夷

8、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刘希夷 《代悲白头翁》

9、代悲白头翁 刘希夷 洛阳城东桃李花, 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惜颜色, 行逢落花长叹息。 今年落花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古人无复洛城东,今 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 ——刘希夷 《唐诗三百首》

10、洛阳女儿惜颜色,行逢落花长叹息。今年落花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刘希夷

篇7:唐之韵(之五)-边塞诗人(下)

唐诗系列

-04-18 0716

边塞诗人中最有代表性的诗人是高适和岑参,后世合称“高岑”。 高适的性格和李白有些相近,很有些目空一切、不可一世的气派。他在《别韦参军》中说自己“二十解书剑,西游长安城,举头望君门,屈指取公卿”。盛唐即是出狂人的时代,自然不会只出李白一个。高适才气没有李白大,但有实际政治才干,整个唐代,大诗人中政治才干最出色,官也做的最大的就数高适。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抢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u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燕行歌》

写妻子思念出征在外的丈夫,是从汉时期以后人人套用的老诗题。高适这一首虽然也还是写了“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但冲破了这一传统题材的限制,从战士出征时的心态、战事的紧急、战争的残酷、到军中甘乐不均、征人思归与对和平的向往等等,都一环扣一环组织在一起。这首诗就像用打击乐器伴奏的进行曲,节奏强劲而沉着,声势浩大,使人听了由不得会精神振奋起来。

高适擅长写七言古诗,气势壮阔,开合动荡,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他的七绝不多,但有几首也能于小中见大,具有丰富的内蕴,境界高远。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诗人先极力渲染分手时环境的残淡凄凉:黄云千里,白日昏暗,北风吹雪,大雁南归。在这种气候中与朋友分手,心情自然更觉沉重。但第三、四句突然一振,在这暗淡的天幕上划出一道亮色,使气氛一下变得轻松了。这正显示出盛唐人开阔的胸襟气度。“莫

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与王勃的“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更多出几分豪迈,多出几分自信。

岑参是盛唐最典型的边塞诗人,在八世纪五十年代,他曾经两次出塞,在新疆前后呆了六年。他边塞诗的特点,我们应当从两个方面去把握。第一,他是一个好奇的人,正如杜甫说的“岑参兄弟皆好奇”(《美陵行》)。早年他喜欢从出人意表的角度去发现诗。有了边塞生活的体验以后,他的好奇天性也拓开了一个新的天地。

第二,岑参诗中的一股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慨,这也是其他边塞诗人所无法比拟的。他赞叹别人“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他自己就是这样作为戎装的少年英雄驰骋在西北战场上的。他出塞时,才三十出头,正是充满锐气的年龄。王昌龄、高适等年龄稍长的诗人,随着开元盛世的逐渐萎缩,朝政的日益腐败,已经开始认识到战争的残酷和非正义性的一面时,岑参却还在战阵上高呼驰骋显示英雄气慨。这种心态和思想境界,就使他的诗和高适有较明显的区别。高适观察比较深入,更多的看到战士的艰苦,因而诗的色彩要淡一些。岑参则用绮丽的笔调来凸显西北地区冰天、雪地、火山、热海的异域风光,歌颂保卫边疆的战争,歌颂将士们不屈不挠,立功报国的豪情壮志,有一种感人的神情异彩。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

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弋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 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诗写“汉家大将西出师”,在“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的恶劣气候中行军。光从这种气氛的渲染就能使人感觉到这是一支不可战胜的铁军,所以诗人信心十足地断定,“虏骑闻之应胆慑”因而要在“车师西门伫献捷”。这种百折不挠的`战斗精神,在其他边塞诗人的诗里很难找到的。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诗人又一重要作品。这首诗,一开始就使人感到新奇。“胡天八月即飞雪”,按常情说,这种气候应当使人感到“愁云惨淡万里凝”才对,然而,作为盛唐时期好奇的年轻人,岑参却忽发奇想,认为压在枝头上的不是雪,而是盛开的梨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至今还经常有人引用的诗句往这里一搁,就使阴暗的天空突然有了亮色,空气突然变暖了,从而也奠定了全诗豪迈乐观的基调。“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展现出一派异域情调。诗人眼尖,还特别注意到辕门上面那高擎的红旗,色彩对比是那么强烈。红旗应当是在风中飘动的,只不过偶然风停了,才垂挂着不动。这一特殊情况使诗人又设想入奇:似乎不是风逼着旗子一动也不动地展开,而是旗子冻僵了,大风也吹不动。由于用好奇的目光来取景,用入奇的笔调来绘景,就使非常平常的送别场面,被描绘的那么绮丽豪放,使人百读不厌: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还应当提一提也以写古诗著名的崔颢。有人甚至说,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也就是八世纪上半叶,知名度最高的诗人就数他和王维。这至少说明他在当时是个大名鼎鼎的人物。“高山代郡东接燕,雁门胡人家近边。解放胡鹰逐塞鸟,能将代马猎秋田。山头野火寒多烧,雨里孤峰湿作烟。闻道辽西无斗战,时时醉向酒家眠”。(《雁门胡人歌》)这首诗写边地少数民族好勇尚武,粗犷豪迈的精神面貌,真是有声有色。不过,他的名字是和《黄鹤楼》这首不朽的七律诗联系在一起的,还不如径直来读这首诗: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篇8:唐末五代诗人王贞白的诗句名言

1.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2.相思对明月,独坐向空楼。——王贞白《长门怨二首》

3.旌旗挂龙虎,壮士募鹰鹯。长城威十万,高岭奋三千。——王贞白《拟塞外征行》

4.戏马上林苑,斗鸡寒食天。——王贞白《少年行二首》

5.积叠莓苔色,交加薜荔根。至今重九日,犹待白衣魂。——王贞白《书陶潜醉石》

6.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7.五峰高阂日,九叠翠连云。——王贞白《庐山》

8.夏谷雪犹在,阴岩昼不分。——王贞白《庐山》

9.芍药承春宠,何曾羡牡丹。——王贞白《芍药》

10.谷雨洗纤素,裁为白牡丹。异香开玉合,轻粉泥银盘。——王贞白《白牡丹》

篇9:唐末五代诗人王贞白的诗句名言

1.道院竹繁教略洗,鸣琴酌酒看扶疏。——王贞白《洗竹》

2.不图结实来双凤,且要长竿钓巨鱼。——王贞白《洗竹》

3.三百年来庾楼上,曾经多少望乡人。——王贞白《庾楼晓望》

4.夕照低烽火,寒笳咽戍楼。——王贞白《塞上曲》

5.无酒泛金菊,登高但忆秋。——王贞白《九日长安作》

6.今日长安已灰烬,忍随南国对芳枝。——王贞白《看天王院牡丹》

7.谷雨洗纤素,裁为白牡丹。——王贞白《白牡丹》

8.岘首白云起,洞庭秋月悬。——王贞白《送友人南归》

9.马渴黄河冻,雁回青冢春。——王贞白《送韩从事归本道》

扩展阅读:王贞白的人物简介

王贞白字有道,号灵溪。信州永丰(今江西广丰)人。唐乾宁二年(895)登进士,七年后(902)授职校书郎。在登第授职之间的七年中,他随军出塞抵御外敌,写下了许多边塞诗,有不少反映边塞生活,激励士气的佳作。征戍之情,深切动人。对军旅之劳、战争景象描写的气势豪迈、色彩浓烈、音调铿锵。

天复中,昭宗奔风翔,作者为避世乱而退居家山,著书自娱,不复仕进。

归隐后,曾在西山(今广丰中学内)建“山斋”,传道授业,常与罗隐、方干、贯休等名士同游唱和。

自编《灵溪集》七卷已佚,《全唐诗》存诗一卷,《全唐诗补编》存诗十二首。

王贞白“学力精湛,笃志于诗”,其诗“内涵深刻,意存高远”,“清秀典雅,辞意工丽”,《唐摭言》中说他“臻前辈之阃阈”(即已经达到了前辈的境地)。其诗,深受四方学者所推崇,对江西文坛曾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名句“一寸光阴一寸金”,至今民间广为流传。王贞白卒葬于县城西门外,并建有有道公祠。

篇10:唐朝诗人

张九龄(673-740),字子寿,韶州(今韶关市)人

李白(701-762),字太白,晚年自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

杜甫(712-770),字子美,其先代由原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属河南),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

王维(701-761),字摩诘,原籍祁(今山西祁县),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王昌龄(约690-756?),字少伯,今陕西西安人,一说为南京人或山西太原人。

丘为(694-789?),苏州嘉兴(今属浙江)人

綦毋潜(692-749?),字孝通,今湖北江陵人,一说江西南康人。

常建(708-765?),籍贯不详,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只做过盱眙尉的小官。

岑参(715-770),南阳人,一说湖北江陵人,少时隐居河南嵩阳。

元结(719-772),字次山,号漫郎、聱叟,曾避难入猗于洞,因号猗于子,河南人。

韦应物(737-791?),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县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

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李颀(690-751),东川(今四川三台)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号士。其先世为太原人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高适(702-765),字达夫,德州莜(今河北景县)人

唐玄宗(685-762),一称唐明皇,姓李隆基,睿宗李旦之子,公元712年受禅即位,次年十二月改元开元,初期任用姚崇、宋景等贤相,政治清明,史称开元之治。唐代诗人还有很多在这里爱装网的小编就为大家简单的`介绍几位比较有名的诗人。

唐代诗人的雅号

诗佛——王维

五维参禅拜佛,在他的山水诗中,常融入佛教的思想观念。他常布置一个有情有景的“境”,但又不写明这个“境”究竟是什么,而是让读者自己通过所绘情景去领略、去体味其中的奥秘,这也是佛教禅理“无我、无住、无著”之体现。所以后人誉之“诗佛”。

诗仙——李白

李白喜欢道家,其诗潇洒飘逸,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同时代人贺知章见其诗,叹道:“子谪仙人也!” 后人便以“诗仙“尊称李白。

诗圣——杜甫

杜甫生活在唐五朝由盛转衰的**时代。他的所有计篇几乎无不洋益着热爱国家、关心人民的崇高精神,因此历代人都敬他为“诗圣”。

诗魔——白居易

白居易的诗洗净铅华,平易近人,通俗易懂,老妪都解。他做诗常常是“狂醉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故世人送他“诗魔”的美称。

诗鬼——李贺

李贺的诗,具有代表性的部分是以描写鬼神怪异为题的神怪诗。故后世诗评家称李贺为“鬼才”,称李贺诗为“鬼仙之辞”。李贺本人也得了“鬼诗”的称号。

诗囚——孟郊、贾岛 孟郊、贾岛二人做诗,同以“苦吟”著名,都强调诗歌的精神事业,喜写荒凉枯寂之境,颇多寒苦之辞,后人以“郊寒岛瘦”并称。金代元好问在《放言》诗中说:“长沙一湘景,郊岛两诗囚。”便成了孟贾二人的别称。

诗豪——刘禹锡

刘禹锡性情豪迈,善于写带有政治色彩的讽刺诗。白居易在《刘白唱和集解》中称道:彭城刘梦得,(刘禹锡的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

【唐诗人有哪些】相关文章:

1.刘长卿诗人简介

2.诗人励志句子

3.诗人李白简介

4.诗人王维简介

5.王昌龄诗人简介

6.盛唐诗人王之涣

7.诗人陆游介绍

8.初唐诗人张若虚

9.诗人轶事诗歌

10.千古诗人李清照

下载word文档
《唐诗人有哪些.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