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人生 > 诗句大全>陆游咏梅诗赏析

陆游咏梅诗赏析

2023-07-25 08:58:4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人间貔貅”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陆游咏梅诗赏析,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陆游咏梅诗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陆游咏梅诗赏析

篇1:陆游咏梅诗赏析

有关陆游咏梅诗赏析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以下这篇是有关陆游咏梅诗赏析有编辑整理,望大家喜欢。更多诗歌诗句尽在,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陆游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陆游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陆游的诗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

陆游一生钟情于梅花,常常用梅花来比拟自己,抒发情志。梅花迎风斗雪,傲寒怒放,花朵艳丽,芳香清幽,是志向坚贞,品行高洁的象征。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这首诗歌写对梅花的喜爱之情。首句写梅花在寒冬中迎着晨风开放,突出了梅花不畏严寒的个性。第二句写梅花盛开的情景,满山遍野的梅花,远看就像一堆堆白雪。此句既描绘了梅花怒放的`盛况,又突出了梅花雪白的颜色。三、四句展开独特的想象,运用夸张的手法,极写对梅花的喜爱。有什么神奇的办法,把我化为千千万万个,让每株梅花前都站着一个放翁,那才不辜负盛开的梅花呢!此句当是化自于唐代柳宗元的“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一句。柳诗写的是对家乡的思念之切,陆诗写的则是对梅花的喜爱之极。这首诗歌没有一字直写对梅花的热爱,但把爱梅之心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人借梅花迎风傲霜的独特个性,来喻指自己一生高洁坚定的品格,笔法巧妙,意韵悠长。

篇2:陆游咏梅诗

宋 陆游 原文

闻道梅花坼晓风①, 雪堆遍满四山中②。

何方可化身千亿③? 一树梅花一放翁④。注释

①闻道:听说。 坼晓风:说梅花在清晨的寒风中开放。 坼(chè):开裂,这里指梅花开放。

②雪堆:说梅花盛开像雪堆一样多。

③何方:什么方法。 化:变化。 身千亿:千万个身子。整句意思是梅花实在太多,自己一时看不完,用什么方法把自己的身子变化为千万个?

④这句说,每株梅花树下都有一个陆放翁在那里呢。

解读

此诗是陆游在嘉泰二年(1202)正月初在山阴作。这首诗表达了陆游对梅花无比喜爱的感情.

前两句叙写梅花开放的信息和盛开的形态。听说梅花在晓风中开放,梅花盛开的形态以雪堆来形容,可见梅花之多之猛,而且开满四山,多处开放。梅花实在太多了,一人看不过来。

后两句紧接上两句的意思,以问句的语气,以带有浪漫的幻想,问用什么方法可以把自己的身体变为成千上亿个?如果能做到这样,则每株梅花树下都可以有一陆放翁在那里观赏了。这是现实中的难题,他用幻想的方法解决。既表现了诗人的浪漫情调,又充分表达自己对梅花的情有独钟。

篇3:陆游咏梅诗

宋 陆游

原文

雪虐风饕愈凛然①,花中气节最高坚②。

过时自合飘零去③, 耻向东君更乞怜④。

注释

① 虐(nue ):侵害。 饕(tāo):古凶兽名,这里是吞噬的意思,形容风势的凶猛。凛(lǐn )然:严肃,敬畏的样子。

②气节:原指人坚持正义,在敌人面前不屈服的品质.这里指梅花不屈服风雪暴虐的品质.

③过时:过了时令。 自合:自愿,甘愿。 飘零:花叶凋谢坠落。

④东君:管理春天的神。 更:再。 乞怜:乞求得到怜悯。

解读

陆游这首《落梅》诗于绍熙三年(1192)冬末在山阴作。这首诗主题很鲜明,歌颂梅花在百花中气节最高最坚强,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借梅花来宣示自己的崇高气节。

诗的前两句刻画梅花在风雪肆虐的天气里坚持高尚气节的形象。在雪的侵害,风势凶猛象要吞噬一切的时候,梅花愈加表现出凛然不可侵犯的样子。她与其他花相比,气节最高最坚。

篇4:陆游咏梅诗

宋 陆游

正文

幽谷那堪更北枝①,年年自分著花迟②。

高标逸韵君知否③? 正是层冰积雪时④。

注释

①幽谷:深暗的山谷。谷,两山间的夹道或流水道。那堪:哪里能忍受。更:又。 北枝:向北的树枝。深谷里向北的树枝,不易晒到阳光。

②年年:每年。 自分:自己料定的意思。 著花:树枝上花苞开放。

③高标:清高脱俗的品格和情操。超逸的风度。逸韵,超越一般人的风韵。高

标逸韵,本指人的个性、品质,这里是形容梅花的精神品质。

④层冰:厚冰。

解读

陆游这首诗侧重赞美梅花在严冬季节在深幽的山谷的朝北枝条上开放的精神品质,而对梅花的赞美,实际就是对人的不怕严寒艰苦,不惧环境恶劣的高尚品质的赞颂,也就是对人性的“高标逸韵”的肯定和期盼。

诗的前两句,是对客观景物的描写,描写梅花开放的特殊环境和对自己命运的预料。首句说,这株梅花开放在深暗的山谷中,又是开在朝北的枝条上,(那里更不容易晒到阳光)怎能忍受这样恶劣的环境呢。次句接着用拟人的手法,把梅花当成人来写,她每年自己料定开花会很迟,(梅花要在冬天才开放。)这就是说,梅花对自己的命运很清楚,对眼前的恶劣环境早有预料,并不惧怕。一、二句对恶劣环境的极力渲染,更反衬出梅花形象的坚强和崇高。

后两句,是诗人的主观抒情,进一步用拟人的手法,以对人的“高标逸韵”的品质、情操来比拟梅花,赞美梅花。诗人先用设问句,问梅花具有清高脱俗的品质情操和超逸的风韵(像那些不畏环境艰苦,坚持崇高气节的人),你是否知道?回答是梅花的品质正是在冰结得很厚,雪积得很深的严冬时候表现出来。三、四句不仅是诗人对梅花的直接赞美,而且用“层冰积雪”对梅花所处恶劣环境作了深入描写,梅花的“高标逸韵”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展示出来。

显然,诗人对梅花精神品质的赞美,就是对有高尚气节的人的歌颂,也可以理解为诗人正是以梅花的精神自喻。

篇5:咏梅赏析 陆游

咏梅赏析 陆游

诗人陆游的这首咏梅词,咏物寓志,表达了自己孤高雅洁的志趣,也给我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成为一首咏梅的杰作。

《咏梅 》

作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赏析一】

这是陆游一首咏梅的词,其实也是陆游自己的咏怀之作。上片写梅花的遭遇:它植根的地方,是荒凉的驿亭外面,断桥旁边。驿亭是古代传递公文的人和行旅中途歇息的处所。加上黄昏时候的风风雨雨,这环境被渲染得多么冷落凄凉!写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政治遭遇。

下片写梅花的品格:一任百花嫉妒,我却无意与它们争春斗艳。即使凋零飘落,成泥成尘,我依旧保持着清香。末两句即是《离骚》“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的精神。比王安石咏杏:“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之句用意更深沉。

陆游一生的政治生涯:早年参加考试被荐送第一,为秦桧所嫉;孝宗时又为龙大渊、曾觌一群小人所排挤;在四川王炎幕府时要经略中原,又见扼于统治集团,不得遂其志;晚年赞成韩侂胄北伐,韩侂胄失败后被诬陷。我们读他这首词,联系他的政治遭遇,可以看出它是他的身世的缩影。词中所写的梅花是他高洁的品格的化身。

唐宋文人尊重梅花的品格,与六朝文人不同。但是象林和靖所写的“暗香、疏影”等名句,都只是高人、隐士的情怀;虽然也有一些作家借梅花自写品格的,但也只能说:“原没春风情性,如何共,海棠说。”(南宋肃泰来《霜天晓角•咏梅》)这只是陆游词“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一面。陆游的友人陈亮有四句梅花诗说:“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写出他自己对政治有先见,不怕打击,坚持正义的精神,是陈亮自己整个人格的体现。陆游这首词则是写失意的英雄志士的兀傲形象。我认为在宋代,这是写梅花诗词中最突出的两首好作品。

【赏析二】

此词以梅花自况,咏梅的凄苦以泄胸中抑郁,感叹人生的失意坎坷;赞梅的精神又表达了青春无悔的信念以及对自己爱国情操及高洁人格的自许。

词的上半阕着力渲染梅的落寞凄清、饱受风雨之苦的情形。陆游曾经称赞梅花“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落梅》)。梅花如此清幽绝俗,出于众花之上,可是“如今”竟开在郊野的驿站外面,紧临着破败不堪的“断桥”,自然是人迹罕至、寂寥荒寒、倍受冷落、令人怜惜了。无人照看与护理,其生死荣枯全凭自己。“断桥”已失去沟通两岸的功能,唯有断烂木石,更是人迹罕至之处。由于这些原因,它只能“寂寞开无主”了,“无主”既指无人照管,又指梅花无人赏识,不得与人亲近交流而只能孤芳自赏,独自走完自己的`生命历程而已。

“已是黄昏独自愁”是拟人手法,写梅花的精神状态,身处荒僻之境的野梅,虽无人栽培,无人关心,但它凭借自己顽强的生命力也终于长成开花了。宝剑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野梅不平凡的遭遇使它具有不同凡响的气质。范成大《梅谱序》说:“野生不经栽接者,……谓之野梅,……香最清。”可是,由于地势使然,野梅虽历经磨难而独具清芬,却无人能会,无人领略其神韵。这犹如“幽居见。那么,野梅为何又偏在黄昏时分独自愁呢?因为白天,它尚残存着一线被人发现的幻想,而一到黄昏,这些微的幻想也彻底破灭了;这也如前人闺怨诗所说:最难消遣是黄昏!

不仅如此,黄昏又是阴阳交替,气温转冷而易生风雨的时辰,所以;除了心灵的痛苦之外,还要有肢体上的折磨,“更著风和雨”。这内外交困、身心俱损的情形将梅花之不幸推到了极处,野梅的遭遇也是作者已往人生的写照,倾注了诗人的心血! “寂寞开无主”一句,作者将自己的感情倾注在客观景物之中,首句是景语,这句已是情语了。

上阕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它也的确还有“愁”。从艺术手法说,写愁时作者没有用诗人、词人们那套惯用的比喻手法,把愁写得像这像那,而是用环境、时光和自然现象来烘托。况周颐说:“词有淡远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为高手。”(《蕙风词话》)就是说,词人描写这么多“景物”,是为了获得梅花的“神致”;“深于言情者,正在善于写景”(田同之《西圃词说》)。上阕四句可说是“情景双绘”。让读者从一系列景物中感受到作者的特定环境下的心绪──愁,也让读者逐渐踏入作者的心境。

下半阕写梅花的灵魂及生死观。梅花生在世上,无意于炫耀自己的花容月貌,也不肯媚俗与招蜂引蝶,所以在时间上躲得远远的,既不与争奇斗妍的百花争夺春色,也不与菊花分享秋光,而是孤独地在冰天雪地里开放。但是这样仍摆脱不了百花的嫉妒,可能会被认为“自命清高”、“别有用心”甚至是“出洋相”……。

正像梅花“无意苦争春”一样,对他物的侮辱、误解也一概不予理睬,而是“一任群芳妒”,听之任之: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同时,不论外界舆论如何,我以不变应万变,只求灵魂的升华与纯洁,即使花落了,化成泥土了,轧成尘埃了,我的品格就像我的香气一样永驻人间。这精神不正是诗人回首往事不知悔、奋勇向前不动摇的人格宣言吗!“群芳”在这里代指“主和派”小人。这两句表现出陆游标格孤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崚嶒傲骨。最后几句,把梅花的“独标高格”,再推进一层:“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前句承上阕的寂寞无主、黄梅花昏日落、风雨交侵等凄惨境遇。这句七个字四次顿挫:“零落”,不堪雨骤风狂的摧残,梅花纷纷凋落了,这是一层。落花委地,与泥水混杂,不辨何者是花,何者是泥了,这是第二层。从“碾”字,显示出摧残者的无情,被摧残者承受的压力之大,这是第三层。结果呢,梅花被摧残、被践踏而化作灰尘了。这是第四层。看,梅花的命运有多么悲惨,简直令人不忍卒读。但作者的目的决不是单为写梅花的悲惨遭遇,引起人们的同情;从写作手法说,仍是铺垫,是蓄势,是为了把下句的词意推上最高峰。虽说梅花凋落了,被践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尘灰了,请看,“只有香如故”,它那“别有韵”的香味,却永远如故,一丝一毫也改变不了。

末句具有扛鼎之力,它振起全篇,把前面梅花的不幸处境,风雨侵凌,凋残零落,成泥作尘的凄凉、衰飒、悲戚,一股脑儿抛到九霄云外去了。“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作者从民族国家的利益出发,做出生命的表白。悲忧中透出一种坚贞的自信。词人借梅言志,曲折地写出险恶仕途中坚持高沽志行。不媚俗.不屈邪.清真绝俗,忠贞不渝的情怀与抱负。这首咏梅词.通篇来见“梅”字.却处处传出“梅”的神韵.且作者以梅自喻。比必寄托。物我融一。对梅的赞咏中,显示词人身处逆境而矢志不渝的崇高品格。

纵观全词,诗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巧借饱受摧残、花粉犹香的梅花,比喻自己虽终生坎坷,绝不媚俗的忠贞,这也正像他在一首咏梅诗中所写的“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气怜”。陆游以他饱满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曲曲爱国主义诗篇,激励了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真可谓“双鬓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

篇6:陆游的咏梅诗

陆游的咏梅诗

卜算子·咏梅

朝代:宋代

作者:陆游

原文: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译文

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注释

①卜(bǔ)算子·咏梅:选自吴氏双照楼影宋本《渭南词》卷二。“卜算子”是词牌名。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缺月挂疏桐》等。万树《词律》卷三《卜算子》:“毛氏云:‘骆义鸟(骆宾王)诗用数名,人谓为“卜算子”,故牌名取之。’按山谷词,‘似扶著卖卜算’,盖取义以今卖卜算命之人也。”

②驿(yì)外:指荒僻、冷清之地。驿:驿站,供驿马或官吏中途休息的专用建筑。

③断桥:残破的桥。一说“断”通“簖”,簖桥乃是古时在为拦河捕鱼蟹而设簖之处所建之桥。

④寂寞:孤单冷清。

⑤无主:自生自灭,无人照管和玩赏。

⑥更:副词,又,再。著(zhuó):同“着”,遭受,承受。更著:又遭到。

⑦无意:不想,没有心思。自己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艳。

⑧苦:尽力,竭力。

⑨争春:与百花争奇斗艳。此指争权。

⑩一任:全任,完全听凭;一:副词,全,完全,没有例外。任:动词,任凭。

⑪群芳:群花、百花。百花,这里借指诗人政敌──苟且偷安的主和派。

⑫妒(dù):嫉妒。

⑬零落:凋谢,陨落。

⑭碾(niǎn):轧烂,压碎。

⑮作尘:化作灰土。

⑯香如故:香气依旧存在。

译文二

驿站外断桥旁。梅花寂寞地开放、孤孤单单.无人来欣赏。黄昏里独处已够愁苦.又遭到风吹雨打而飘落四方。

它花开在百花之首.却无心同百花争享春光,只任凭百花去总妒。即使花片飘落被碾作尘泥,也依然有永久的芬芳留在人间。

英译

Ode to the Plum Blossom

—to the tune of Bu Suan Zi

Lu You

Outside the post-house, beside the broken bridge,

Alone, deserted, a flower blooms.

Saddened by her solitude in the falling dusk,

She is assailed by wind and rain.

Let other flowers be envious!

She craves not Spring for herself alone.

Her petals may be ground in the mud,

But her fragrance will endure.

赏析

此词以梅花自况,咏梅的凄苦以泄胸中抑郁,感叹人生的失意坎坷;赞梅的精神又表达了青春无悔的信念以及对自己爱国情操及高洁人格的自许。

词的上半阕着力渲染梅的落寞凄清、饱受风雨之苦的情形。陆游曾经称赞梅花“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落梅》)。梅花如此清幽绝俗,出于众花之上,可是“如今”竟开在郊野的驿站外面,紧临着破败不堪的“断桥”,自然是人迹罕至、寂寥荒寒、倍受冷落、令人怜惜了。无人照看与护理,其生死荣枯全凭自己。“断桥”已失去沟通两岸的功能,唯有断烂木石,更是人迹罕至之处。由于这些原因,它只能“寂寞开无主”了,“无主”既指无人照管,又指梅花无人赏识,不得与人亲近交流而只能孤芳自赏,独自走完自己的生命历程而已。“已是黄昏独自愁”是拟人手法,写梅花的精神状态,身处荒僻之境的野梅,虽无人栽培,无人关心,但它凭借自己顽强的生命力也终于长成开花了。宝剑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野梅不平凡的遭遇使它具有不同凡响的气质。范成大《梅谱序》说:“野生不经栽接者,……谓之野梅,……香最清。”可是,由于地势使然,野梅虽历经磨难而独具清芬,却无人能会,无人领略其神韵。这犹如“幽居见。那么,野梅为何又偏在黄昏时分独自愁呢?因为白天,它尚残存着一线被人发现的幻想,而一到黄昏,这些微的幻想也彻底破灭了;这也如前人闺怨诗所说:最难消遣是黄昏!不仅如此,黄昏又是阴阳交替,气温转冷而易生风雨的时辰,所以;除了心灵的痛苦之外,还要有肢体上的折磨,“更著风和雨”。这内外交困、身心俱损的情形将梅花之不幸推到了极处,野梅的遭遇也是作者已往人生的写照,倾注了诗人的心血! “寂寞开无主”一句,作者将自己的感情倾注在客观景物之中,首句是景语,这句已是情语了。

上阕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它也的确还有“愁”。从艺术手法说,写愁时作者没有用诗人、词人们那套惯用的比喻手法,把愁写得像这像那,而是用环境、时光和自然现象来烘托。况周颐说:“词有淡远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为高手。”(《蕙风词话》)就是说,词人描写这么多“景物”,是为了获得梅花的“神致”;“深于言情者,正在善于写景”(田同之《西圃词说》)。上阕四句可说是“情景双绘”。让读者从一系列景物中感受到作者的特定环境下的心绪──愁,也让读者逐渐踏入作者的心境。

篇7:陆游的咏梅诗

关于陆游的咏梅诗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梅花绝句 陆游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梅花绝句 陆游

当年走马锦西城,曾为梅花醉似泥。

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

梅花绝句之二 陆游

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着花迟。

高标逸韵君知否,正是层冰积雪时。

梅花绝句之三 陆游

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

过时自会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

篇8:陆游咏梅诗解读

陆游咏梅诗五首解读

作为一代诗家,陆游对梅花情有独钟,陆游最脍炙人口咏梅词,当属《卜算子.咏梅》,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梅花绝句(之—)

宋 陆游 原文

闻道梅花坼晓风①, 雪堆遍满四山中②。

何方可化身千亿③? 一树梅花一放翁④。注释

①闻道:听说。 坼晓风:说梅花在清晨的寒风中开放。 坼(chè):开裂,这里指梅花开放。

②雪堆:说梅花盛开像雪堆一样多。

③何方:什么方法。 化:变化。 身千亿:千万个身子。整句意思是梅花实在太多,自己一时看不完,用什么方法把自己的身子变化为千万个?

④这句说,每株梅花树下都有一个陆放翁在那里呢。

解读

此诗是陆游在嘉泰二年(1202)正月初在山阴作。这首诗表达了陆游对梅花无比喜爱的感情.

前两句叙写梅花开放的信息和盛开的形态。听说梅花在晓风中开放,梅花盛开的形态以雪堆来形容,可见梅花之多之猛,而且开满四山,多处开放。梅花实在太多了,一人看不过来。

后两句紧接上两句的意思,以问句的语气,以带有浪漫的幻想,问用什么方法可以把自己的身体变为成千上亿个?如果能做到这样,则每株梅花树下都可以有一陆放翁在那里观赏了。这是现实中的难题,他用幻想的方法解决。既表现了诗人的浪漫情调,又充分表达自己对梅花的情有独钟。

梅花绝句(之二)

宋 陆游

正文

幽谷那堪更北枝①,年年自分著花迟②。

高标逸韵君知否③? 正是层冰积雪时④。

注释

①幽谷:深暗的山谷。谷,两山间的夹道或流水道。那堪:哪里能忍受。更:又。 北枝:向北的树枝。深谷里向北的树枝,不易晒到阳光。

②年年:每年。 自分:自己料定的意思。 著花:树枝上花苞开放。

③高标:清高脱俗的品格和情操。超逸的风度。逸韵,超越一般人的风韵。高

标逸韵,本指人的个性、品质,这里是形容梅花的精神品质。

④层冰:厚冰。

解读

陆游这首诗侧重赞美梅花在严冬季节在深幽的山谷的朝北枝条上开放的精神品质,而对梅花的赞美,实际就是对人的不怕严寒艰苦,不惧环境恶劣的高尚品质的赞颂,也就是对人性的“高标逸韵”的肯定和期盼。

诗的前两句,是对客观景物的描写,描写梅花开放的特殊环境和对自己命运的预料。首句说,这株梅花开放在深暗的山谷中,又是开在朝北的枝条上,(那里更不容易晒到阳光)怎能忍受这样恶劣的环境呢。次句接着用拟人的手法,把梅花当成人来写,她每年自己料定开花会很迟,(梅花要在冬天才开放。)这就是说,梅花对自己的命运很清楚,对眼前的恶劣环境早有预料,并不惧怕。一、二句对恶劣环境的极力渲染,更反衬出梅花形象的坚强和崇高。

后两句,是诗人的主观抒情,进一步用拟人的手法,以对人的“高标逸韵”的品质、情操来比拟梅花,赞美梅花。诗人先用设问句,问梅花具有清高脱俗的品质情操和超逸的风韵(像那些不畏环境艰苦,坚持崇高气节的人),你是否知道?回答是梅花的'品质正是在冰结得很厚,雪积得很深的严冬时候表现出来。三、四句不仅是诗人对梅花的直接赞美,而且用“层冰积雪”对梅花所处恶劣环境作了深入描写,梅花的“高标逸韵”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展示出来。

显然,诗人对梅花精神品质的赞美,就是对有高尚气节的人的歌颂,也可以理解为诗人正是以梅花的精神自喻。

落梅(其一)

宋 陆游 原文

雪虐风饕愈凛然①,花中气节最高坚②。

过时自合飘零去③, 耻向东君更乞怜④。

注释

① 虐(nue ):侵害。 饕(tāo):古凶兽名,这里是吞噬的意思,形容风势的凶猛。凛(lǐn )然:严肃,敬畏的样子。

②气节:原指人坚持正义,在敌人面前不屈服的品质.这里指梅花不屈服风雪暴虐的品质.

③过时:过了时令。 自合:自愿,甘愿。 飘零:花叶凋谢坠落。

④东君:管理春天的神。 更:再。 乞怜:乞求得到怜悯。

解读

陆游这首《落梅》诗于绍熙三年(1192)冬末在山阴作。这首诗主题很鲜明,歌颂梅花在百花中气节最高最坚强,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借梅花来宣示自己的崇高气节。

诗的前两句刻画梅花在风雪肆虐的天气里坚持高尚气节的形象。在雪的侵害,风势凶猛象要吞噬一切的时候,梅花愈加表现出凛然不可侵犯的样子。她与其他花相比,气节最高最坚。

后两句点题,写梅花在飘落时坚持气节的具体表现。到过了梅花开花的时令,梅花会顺应自然,甘愿飘落离开,她羞耻于向春神再乞求怜悯。梅花坚持气节的表现更使人肃然起敬。

这可以联想到诗人自己晚年仍坚持抗金北伐的理想,他宁可自甘寂寞,也决不向当时掌权的主和派屈服。

这首诗艺术上的特点,是形象描写与直白评论相结合。既描写梅花在风雪中的凛然姿态,又直白的评定梅花气节最高尚。更以拟人手法,写梅花落花时耻向春神乞怜的具体表现,把对梅花气节最高最坚的评论进一步得到落实。

东园观梅 宋 陆游原文

出世仙姝下草堂①,高标肯学汉宫装②。数苞冷蕊愁浑破③,一寸残枝梦亦香。

问讯不嫌泥沾屐④,端相每到月侵廊⑤。高楼吹角成何事⑥,只替诗人说断肠。⑦

注释

①出世:来到世上。 仙姝(shū):仙女,这里指梅花.传说梅花是天上仙女变成的。(百度百科“梅花洞”条。) 草堂:茅草盖的堂屋。旧时文人常以“草堂”名其所居,以标其风操高雅。这里指诗中所写的东园。

②高标:高尚的品格和情操。 肯:岂肯,怎么肯。 汉宫装:汉代宫女的服装。

③数苞冷蕊:几个梅花的花苞和冷冷的花蕊。苞,花没有开时包着花朵的小叶片。蕊,花蕊,俗称“花心”。愁浑破:忧愁全破除了,没有了。 浑:全。

④问讯:查看。 屐(jī):木拖鞋。

⑤端相:仔细地观赏。 月侵廊:月光照进了走廊。意思是天很晚。

⑥吹角:吹号角。角,古代乐器。

⑦断肠:形容悲痛、忧伤到极点。

解读

这首七律诗抒写诗人到东园仔细观赏梅花的感受。看到仙女一样的梅花让他破除了忧愁,但高楼的号角声又使他极度的伤心。

诗的首联描写梅花的美丽姿态和高尚品格。诗的上句,诗人把东园看到的梅花看成是天上仙女下到世上的草堂,写出梅花的不凡出身和美丽姿态。下句写梅花具有高尚的品格和情操,怎么肯穿汉代宫女的服装?暗示梅花的素雅。

第二联,极写诗人见东园梅花的惊喜和闻到梅花香气的持久。上句写诗人看到几个梅花的花苞和冷冷的花蕊后,心里的忧愁全扫除了。从反面写出自己看到梅花的惊喜。下句写诗人闻到一寸长的梅花残余枝条,也可感到满是香气,甚至在睡梦中时也仍感受到香气。这里用“一寸残枝”,是夸张手法,因一寸残枝都有香气,那么可以想象整株梅花香气有多浓郁了。

第三联,进一步写诗人观赏梅花的细致和时间之长。上句写为了观赏梅花,除了仔细查问,甚至不嫌泥土沾满木屐鞋,(走近梅树下去看)。下句写诗人仔细观赏梅花时间之长,一直到月光照进走廊,天色很晚。从诗人观赏梅花的行动里,可见诗人被东园的梅花深深吸引住了。

尾联,写诗人对梅花观赏的惊喜和投入被高楼的吹角声打破,又回到悲伤的心情。暗示诗人当时为时局的忧虑。

阅读此诗,我们可以注意诗人观赏梅花独特的感受和心情的起伏变化。看到梅花想象到是仙女,闻一寸残梅枝而梦香气,可见诗人观赏的想象力和敏感。而从观梅的破愁,到听到吹角声而断肠,感情明显有了变化。

陆游笔下梅花源自生活、彷佛饱含清新的晨露,但又高于生活,读来袅娜多姿、惊为天人。我最爱在乡村幽清夜晚,伴着寂寥虫鸣,于一灯如豆中,读几首陆游《梅花绝句》:“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前一放翁。”境界阔大,气象不凡。梅花与诗人水乳交融,表达诗人宽广胸怀。

陆游吟唱梅花,最得梅花仪容风姿的美,真让读者亦爱煞梅花也。像《正月十五出游》:“细柳拂头穿野径,落梅黏袖上海舟”;《初春书怀》:“清泉冷浸疏梅蕊,共领人间第一香”,写尽梅花国色天香;小诗《岁晚》充满野趣:“小坞梅开十二三,曲塘冰绽水如蓝。”梅花仅点到为至,却温婉可人。陆游写尽梅花种种花容气质,真乃梅之知音也。

陆游笔下梅花饱含多种意象。诗人实借梅花别抒怀抱也。诗人就经常借梅花抒发离愁别绪与思乡情怀。像《梅花绝句》:“忆昔西戎日,夜宿仙人原。风吹野梅香,梦绕江南村。”精短小诗,以梅花形象,暗寓自己思乡情怀。另《累日浓云作雪不成遂有春意》:“梅花眷眷故人情。”即以深情梅花,象征深厚故人情谊。

陆游梅花诗中,吟咏梅花高洁耐寒品性者亦多。梅花在诗人笔下是精神象征。像《梅》:“若耶溪头春意吝,梅花独秀愁空山。逢时绝非桃李辈,得道自保冰雪颜。仙去要令天下惜,折来聊伴放翁闲。人中商略谁堪比,千载夷齐伯仲间。”高度颂扬梅花傲霜不凋品性,中有放翁形象。另《连阴欲雪排闷》:“云重惟愁雪欲作,梅花忽报一枝春。”诗至此,境界突变。这里“梅花”是报春使者。《湖上寻梅》:“万木僵死我独存。”更是诗人要表达“梅”精神。

遍读陆游梅花诗,有一首写“残梅”者,过目难忘。《晚步湖堤归偶作》:“残梅委地香谁惜,归雁穿去远欲无。”下一“委”字,无限惜梅情愫,尽在其中。任何字替换不得。

大诗人陆游一生爱梅成痴,视梅花为知己。梅花象征陆游气质、精神、文采风流和旷世爱情。陆游的梅花诗,晶莹高洁,芳香扑鼻,是古典文学中的瑰宝。

篇9:《卜算子·咏梅》陆游赏析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译文】

驿亭之外,靠近断桥的旁边,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却无人作主。每当日色西沉的时候,总要在内心泛起孤独的烦愁,特别是刮风下雨。

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春,一意听凭百花去嫉妒。零落凋残变成泥又碾为灰尘,只有芳香依然如故。

【赏析】

这首《卜算子》以“咏梅”为题,这正和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濂溪先生(周敦颐)以莲花自喻一样,作者亦是以梅花自喻。 陆游一生力主抗金,却履遭群小的嫉妒诽谤和排斥打击,处地孤危,境遇苍凉。梅花在陆游的笔下涵蕴着一个失意志士的秉性坚贞、矢志不渝。所以前人评价其“末句想见劲节”,“沉沦不遇者,读之一叹”。

梅花如此清幽绝俗,出于众花之上,可是如今竟开在郊野的驿站外面,破败不堪的 “ 断桥”,自然是人迹罕至、寂寥荒寒、梅花也就倍受冷落了。从这一句可知它既不是官府中的梅,也不是名园中的梅,而是一株生长在荒僻郊外的“野梅”。它既得不到应有的护理,更谈不上会有人来欣赏。随着四季的代谢,它默默地开了,又默默地凋落了。它孑然一身,四顾茫然—— 有谁肯一顾呢,它可是无主的梅呵。“寂寞开无主”这一句,词人将自己的感情倾注在客观景物之中,首句是景语,这句已是情语了。日落黄昏,暮色朦胧,这孑然一身、无人过问的梅花,何以承受这凄凉呢?它只有“愁”—— 而且是“独自愁”,这与上句的“寂寞”相呼应。驿外断桥、暮色、黄昏,本已寂寞愁苦不堪,但更添凄风冷雨,孤苦之情更深一层。“更著”这两个字力重千钧,前三句似将梅花困苦处境描写已至其但二句“更著风和雨”似一记重锤将前面的“极限”打得崩溃。这种愁苦仿佛无人能承受, 至此感情渲染已达高潮,然而尽管环境是如此冷峻,它还是“开”了!它,“ 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道源);它,“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杨维桢)。上阕四句,只言梅花处境恶劣、于梅花只作一“开”字,但是其倔强、顽强已不言自明。

上阕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 它也的确还有 “ 愁”。从艺术手法说,写愁时作者没有用诗人、词人们那套惯用的比喻手法,把愁写得象这象那,而是用环境、时光和自然现象来烘托。况周颐说:“词有淡远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为高手。”(《蕙风词话》)就是说,词人描写这么多“景物”,是为了获得梅花的“神致”;“深于言情者,正在善于写景”( 田同之《西圃词说》)。上阕四句可说是“情景双绘”。让读者化一系列景物中感受到作者的特定环境下的心绪—— 愁!也让读者逐渐踏入作者的心境。这着实、妙!

下阕,托梅寄志。梅花,它开得最早。“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齐已);“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张谓)。是它迎来了春天。但它却“无意苦争春”。春天,百花怒放,争丽斗妍,而梅花却不去“苦争春”,凌寒先发,只有迎春报春的赤诚。“苦”者,抵死、拼命、尽力也。从侧面讽刺了群芳。梅花并非有意相争,即使“群芳”有“妒心”,那也是它们自己的事情,就“一任”它们去嫉妒吧。在这里,写物与写人,完全交织在一起了。草木无情,花开花落,是自然现象。其中却暗含着作者的不幸遭遇揭露了苟且偷安的那些人的无耻行径。说“争春”,是暗喻人事;“ 妒”,则非草木所能有。这两句表现出陆游性格孤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崚.傲骨。

最后几句,把梅花的“独标高格”,再推进一层:“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前句承上阕的寂寞无主、黄昏日落、风雨交侵等凄惨境遇。这句七个字四次顿挫:“ 零落”, 不堪雨骤风狂的摧残,梅花纷纷凋落了,这是第一层。落花委地,与泥水混杂,不辩何者是花,何者是泥了,这是第二层。从“碾”字,显示出摧残者的无情,被摧残者的凄惨境遇,这是第三层。结果呢,梅花被摧残、被践踏而化作灰尘了。这是第四层。看,梅花的命运有多么悲惨,简直不堪入目令人不敢去想像。读者在此时已融入了字里行间所透露出的情感中。但作者的目的决不是单为写梅花的悲惨遭遇,引起人们的同情;从写作手法上来说,仍是铺垫,是蓄势,是为了把下句的词意推上最高峰。虽说梅花凋落了,被践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尘灰了,请看,“只有香如故”,它那“别有韵致”的香味,却永远“如故”,仍然不屈服于寂寞无主、风雨交侵的威胁,只是尽自己之能,一丝一毫也不会改变。即使是凋落了,化为“尘”了,也要“香如故” 。

末句具有扛鼎之力,它振起全篇,把前面梅花的不幸处境,风雨侵凌,凋残零落,成泥作的凄凉、衰飒、悲戚,一股脑儿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正是“末句想见劲节”(卓人月《词统》)。而这“劲节”得以 “ 想见”,正是由于此词十分成功地运用比兴手法作者以梅花自喻,以梅花的自然代谢来形容自己。此时,已将梅花人格化。“咏梅”,实为表白自己的思想感情,给我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成为一首咏梅的杰作。

【创作背景】

陆游一生酷爱梅花,将其作为一种精神的载体来倾情歌颂,梅花在他的笔下成为一种坚贞不屈的形象的象征。

联系陆游的生平不难理解,词中的梅花正是作者自身的写照。陆游的一生可谓充满坎坷。他出生于宋徽宗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正值北宋摇摇欲坠、金人虎视耽耽之时。不久随家人开始动荡不安的逃亡生涯,“儿时万死避胡兵”是当时的写照,也使他在幼小的心灵深处埋下了爱国的种子。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陆游赴临安应进士考试,因其出色的才华被取为第一,但因秦桧的孙子被排在陆游之后,触怒了秦桧,第二年礼部考试时居然被黝免。秦桧黝免陆游的原因,一方面是挟私报复,一方面也是因其“喜论恢复”,引起这一投降派首脑的嫉恨。直到秦桧死后,陆游方开始步入仕途。这之后,陆游的仕途也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几起几落。他曾到过抗金前线,身着戎装投身火热的战斗生活,从而体会到了“诗家三昧”。从此那壮怀激烈的战斗场面和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成为其诗歌中最为动听的主旋律。然而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对眼前的剩水残山颇为满足,并不真正想要恢复。即使有时不得不作出些姿态,也是掩人耳目,心不在焉。因此,陆游曾两次被罢官,力主用兵是最主要原因所在。尽管陆游的爱国热情惨遭打击,但其爱国志向始终不渝。这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不难理解,其《卜算子·咏梅》正是以梅寄志的代表,那“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梅花,正是诗人一生对恶势力不懈的抗争精神和对理想坚贞不渝的品格的形象写照。

【试题】

1、《卜算子·咏梅》一词分上下两阕,从内容上看,上阕写梅花 的处境,下阕写梅花 的品质。

2、这首词虽在“咏梅”,可作者意在言外,如同周敦颐的《爱莲说》一样,那么,作者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呢?请回答。

【参考答案】

1、艰难、恶劣的处境(意思对即可)高洁坚贞的.品质(意思对即可)

2、以梅花高洁品质来喻示自己孤傲、坚贞自守的品格。(意思对即可)

篇10:卜算子咏梅陆游赏析

卜算子咏梅陆游赏析推荐

宋代: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译文

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注释

①卜(bǔ)算子·咏梅:选自吴氏双照楼影宋本《渭南词》卷二。“卜算子”是词牌名。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缺月挂疏桐》等。万树《词律》卷三《卜算子》:“毛氏云:‘骆义鸟(骆宾王)诗用数名,人谓为“卜算子”,故牌名取之。’按山谷词,‘似扶著卖卜算’,盖取义以今卖卜算命之人也。”

②驿(yì)外:指荒僻、冷清之地。驿:驿站,供驿马或官吏中途休息的专用建筑。

③断桥:残破的桥。一说“断”通“簖”,簖桥乃是古时在为拦河捕鱼蟹而设簖之处所建之桥。

④寂寞:孤单冷清。

⑤无主:自生自灭,无人照管和玩赏。

⑥更:副词,又,再。著(zhuó):同“着”,遭受,承受。更著:又遭到。

⑦无意:不想,没有心思。自己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艳。

⑧苦:尽力,竭力。

⑨争春:与百花争奇斗艳。此指争权。

⑩一任:全任,完全听凭;一:副词,全,完全,没有例外。任:动词,任凭。

群芳:群花、百花。百花,这里借指诗人政敌──苟且偷安的主和派。

妒(dù):嫉妒。

零落:凋谢,陨落。

碾(niǎn):轧烂,压碎。

作尘:化作灰土。

香如故:香气依旧存在。

赏析

此词以梅花自况,咏梅的凄苦以泄胸中抑郁,感叹人生的失意坎坷;赞梅的精神又表达了青春无悔的信念以及对自己爱国情操及高洁人格的自许。

词的上半阕着力渲染梅的落寞凄清、饱受风雨之苦的情形。陆游曾经称赞梅花“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落梅》)。梅花如此清幽绝俗,出于众花之上,可是“如今”竟开在郊野的驿站外面,紧临着破败不堪的“断桥”,自然是人迹罕至、寂寥荒寒、倍受冷落、令人怜惜了。无人照看与护理,其生死荣枯全凭自己。“断桥”已失去沟通两岸的功能,唯有断烂木石,更是人迹罕至之处。由于这些原因,它只能“寂寞开无主”了,“无主”既指无人照管,又指梅花无人赏识,不得与人亲近交流而只能孤芳自赏,独自走完自己的生命历程而已。“已是黄昏独自愁”是拟人手法,写梅花的精神状态,身处荒僻之境的野梅,虽无人栽培,无人关心,但它凭借自己顽强的生命力也终于长成开花了。宝剑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野梅不平凡的遭遇使它具有不同凡响的气质。范成大《梅谱序》说:“野生不经栽接者,……谓之野梅,……香最清。”可是,由于地势使然,野梅虽历经磨难而独具清芬,却无人能会,无人领略其神韵。这犹如“幽居见。那么,野梅为何又偏在黄昏时分独自愁呢?因为白天,它尚残存着一线被人发现的幻想,而一到黄昏,这些微的幻想也彻底破灭了;这也如前人闺怨诗所说:最难消遣是黄昏!不仅如此,黄昏又是阴阳交替,气温转冷而易生风雨的时辰,所以;除了心灵的痛苦之外,还要有肢体上的折磨,“更著风和雨”。这内外交困、身心俱损的情形将梅花之不幸推到了极处,野梅的遭遇也是作者已往人生的写照,倾注了诗人的心血! “寂寞开无主”一句,作者将自己的感情倾注在客观景物之中,首句是景语,这句已是情语了。

上阕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它也的确还有“愁”。从艺术手法说,写愁时作者没有用诗人、词人们那套惯用的比喻手法,把愁写得像这像那,而是用环境、时光和自然现象来烘托。况周颐说:“词有淡远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为高手。”(《蕙风词话》)就是说,词人描写这么多“景物”,是为了获得梅花的`“神致”;“深于言情者,正在善于写景”(田同之《西圃词说》)。上阕四句可说是“情景双绘”。让读者从一系列景物中感受到作者的特定环境下的心绪──愁,也让读者逐渐踏入作者的心境。

下半阕写梅花的灵魂及生死观。梅花生在世上,无意于炫耀自己的花容月貌,也不肯媚俗与招蜂引蝶,所以在时间上躲得远远的,既不与争奇斗妍的百花争夺春色,也不与菊花分享秋光,而是孤独地在冰天雪地里开放。但是这样仍摆脱不了百花的嫉妒,可能会被认为“自命清高”、“别有用心”甚至是“出洋相”……。正像梅花“无意苦争春”一样,对他物的侮辱、误解也一概不予理睬,而是“一任群芳妒”,听之任之: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同时,不论外界舆论如何,我以不变应万变,只求灵魂的升华与纯洁,即使花落了,化成泥土了,轧成尘埃了,我的品格就像我的香气一样永驻人间。这精神不正是诗人回首往事不知悔、奋勇向前不动摇的人格宣言吗!“群芳”在这里代指“主和派”小人。这两句表现出陆游标格孤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崚嶒傲骨。最后几句,把梅花的“独标高格”,再推进一层:“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前句承上阕的寂寞无主、黄梅花昏日落、风雨交侵等凄惨境遇。这句七个字四次顿挫:“零落”,不堪雨骤风狂的摧残,梅花纷纷凋落了,这是一层。落花委地,与泥水混杂,不辨何者是花,何者是泥了,这是第二层。从“碾”字,显示出摧残者的无情,被摧残者承受的压力之大,这是第三层。结果呢,梅花被摧残、被践踏而化作灰尘了。这是第四层。看,梅花的命运有多么悲惨,简直令人不忍卒读。但作者的目的决不是单为写梅花的悲惨遭遇,引起人们的同情;从写作手法说,仍是铺垫,是蓄势,是为了把下句的词意推上最高峰。虽说梅花凋落了,被践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尘灰了,请看,“只有香如故”,它那“别有韵”的香味,却永远如故,一丝一毫也改变不了。

末句具有扛鼎之力,它振起全篇,把前面梅花的不幸处境,风雨侵凌,凋残零落,成泥作尘的凄凉、衰飒、悲戚,一股脑儿抛到九霄云外去了。“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作者从民族国家的利益出发,做出生命的表白。悲忧中透出一种坚贞的自信。词人借梅言志,曲折地写出险恶仕途中坚持高沽志行。不媚俗.不屈邪.清真绝俗,忠贞不渝的情怀与抱负。这首咏梅词.通篇来见“梅”字.却处处传出“梅”的神韵.且作者以梅自喻。比必寄托。物我融一。对梅的赞咏中,显示词人身处逆境而矢志不渝的崇高品格。

纵观全词,诗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巧借饱受摧残、花粉犹香的梅花,比喻自己虽终生坎坷,绝不媚俗的忠贞,这也正像他在一首咏梅诗中所写的“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气怜”。陆游以他饱满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曲曲爱国主义诗篇,激励了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真可谓“双鬓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

篇11:赏析-陆游《卜算子·咏梅》

赏析-陆游《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一、原文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二、注释:

1、卜算子·咏(yǒng)梅:选自吴氏双照楼影宋本《渭南词》卷一。

2、驿(yì)外:指荒僻、冷清之地驿:驿站,古代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换马匹休息、住宿的地方。

3、断桥:断水废桥。

4、寂寞:孤单冷清。(因为只有它一枝梅)

5、无主:无人过问,无人欣赏。

6、著(zhuó):接触,挨上。更著:更加受到。

7、无意:不想,没有心思。自己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艳。

8、苦:(苦苦地)尽力、竭力。

9、一任:完全任凭。

10、群芳:群花;百花 。

11、妒:嫉妒。

12、零落:凋谢。

13、碾(niǎn):轧碎。

14、作尘:化作灰土。

15、香如故:香气还是照旧不消失。

三、译文

驿庭外,断桥旁,在那偏僻幽静的地方,

腊梅花正静悄悄地开发,那俏丽、那幽香却无人去欣赏。

夕阳黄昏,本来已经无比孤独、无比愁苦,

偏偏又加上风吹和雨打。

梅花没有心思与百花争夺春光、攀比艳丽,

完全任凭那百花去嫉妒诽谤。

即使是花瓣飘零化作泥土,那高尚的品质永远不会改变,

依然散发出原来的缕缕馨香。

四、赏析

1、主题:歌颂腊梅花在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境遇中仍然保持高尚的品质。

2、写作方法:咏物言志,借梅喻人。抒发自己清高不俗、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操。(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孤独凄清、任凭诋毁、坚守节操,但又愁思绵绵、情绪低沉、怯懦卑微的人物形象)

篇12:陆游卜算子咏梅赏析

作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译文】

驿亭之外,靠近断桥的旁边,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却无人作主。每当日色西沉的时候,总要在内心泛起孤独的烦愁,特别是刮风下雨。

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春,一意听凭百花去嫉妒。零落凋残变成泥又碾为灰尘,只有芳香依然如故。

赏析

这首《卜算子》以“咏梅”为题,咏物寓志,表达了自己孤高雅洁的志趣。这正和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濂溪先生(周敦颐)以莲花自喻一样,作者亦是以梅花自喻。陆游曾经称赞梅花“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落梅》)。梅花如此清幽绝俗,出于众花之上,可是“如今”竟开在郊野的驿站外面,破败不堪的“断桥”,自然是人迹罕至、寂寥荒寒、梅花也就倍受冷落了。从这一句可知它既不是官府中的梅,也不是名园中的梅,而是一株生长在荒僻郊外的“野梅”。它既得不到应有的护理,更谈不上会有人来欣赏。随着四季的代谢,它默默地开了,又默默地凋落了。它孑然一身,四顾茫然──有谁肯一顾呢,它可是无主的梅呵。“寂寞开无主”一句,作者将自己的感情倾注在客观景物之中,首句是景语,这句已是情语了。

日落黄昏,暮色朦胧,这孑然一身、无人过问的梅花,何以承受这凄凉呢?它只有“愁”──而且是“独自愁”,这与上句的“寂寞”相呼应。驿外断桥、暮色、黄昏,原本已寂寞愁苦不堪,但更添凄风冷雨,孤苦之情更深一层。“更著”这两个字力重千钧,前三句似将梅花困苦处境描写已至其但二句“更著风和雨”似一记重锤将前面的“极限”打得崩溃。这种愁苦仿佛无人能承受,至此感情渲染已达高潮,然而尽管环境是如此冷峻,它还是“开”了。它,“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道源);它,“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杨维桢)。上阕四句,只言梅花处境恶劣、于梅花只作一“开”字,但是其倔强、顽强已不言自明。

上阕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它也的确还有“愁”。从艺术手法说,写愁时作者没有用诗人、词人们那套惯用的比喻手法,把愁写得像这像那,而是用环境、时光和自然现象来烘托。况周颐说:“词有淡远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为高手。”(《蕙风词话》)就是说,作者描写这么多“景物”,是为了获得梅花的“神致”;“深于言情者,正在善于写景”(田同之《西圃词说》)。上阕四句可说是“情景双绘”。让读者从一系列景物中感受到作者的特定环境下的心绪──愁。也让读者逐渐踏入作者的心境。

下阕托梅寄志。梅花,它开得最早。“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齐已);“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张谓)。是它迎来了春天。但它却“无意苦争春”。春天,百花怒放,争丽斗妍,而梅花却不去“苦争春”,凌寒先发,只有迎春报春的赤诚。“苦”者,抵死、拼命、尽力也。从侧面讽刺了群芳。梅花并非有意相争,即使“群芳”有“妒心”,那也是它们自己的事情,就“一任”它们去嫉妒吧。在词中,写物与写人,完全交织在一起了。草木无情,花开花落,是自然现象。其中却暗含着作者的不幸遭遇揭露了苟且偷安的那些人的无耻行径。说“争春”,是暗喻人事;“妒”,则非草木所能有。这两句表现出陆游性格孤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崚崚傲骨。

最后几句,把梅花的“独标高格”,再推进一层:“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前句承上阕的寂寞无主、黄昏日落、风雨交侵等凄惨境遇。这句七个字四次顿挫:“零落”,不堪雨骤风狂的摧残,梅花纷纷凋落了,这是第一层。落花委地,与泥水混杂,不辩何者是花,何者是泥了,这是第二层。从“碾”字,显示出摧残者的无情,被摧残者的凄惨境遇,这是第三层。结果呢,梅花被摧残、被践踏而化作灰尘了。这是第四层。看,梅花的命运有多么悲惨,简直不堪入目令人不敢去想像。读者已经融入了字里行间所透露出的情感中。但作者的目的决不是单为写梅花的悲惨遭遇,引起人们的同情;从写作手法上来说,仍是铺垫,是蓄势,是为了把下句的词意推上最高峰。虽说梅花凋落了,被践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尘灰了。“只有香如故”,它那“别有韵致”的香味,却永远“如故”,仍然不屈服于寂寞无主、风雨交侵的威胁,只是尽自己之能,一丝一毫也不会改变。即使是凋落了,化为“尘”了,也要“香如故”。

末句具有扛鼎之力,它振起全篇,把前面梅花的不幸处境,风雨侵凌,凋残零落,成泥作的凄凉、衰飒、悲戚,一股脑儿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正是“末句想见劲节”(卓人月《词统》)。而这“劲节”得以“想见”,正是由于该词十分成功地运用比兴手法作者以梅花自喻,以梅花的自然代谢来形容自己,已将梅花人格化。“咏梅”,实为表白自己的思想感情,给人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成为一首咏梅的杰作。

【创作背景】

陆游一生热爱梅花,将其作为一种精神的载体来倾情歌颂,梅花在他的笔下成为一种坚贞不屈的形象的象征。

联系陆游的生平不难理解,词中的梅花正是作者自身的写照。陆游的一生可谓充满坎坷。他出生于宋徽宗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正值北宋摇摇欲坠、金人虎视耽耽之时。不久随家人开始动荡不安的逃亡生涯,“儿时万死避胡兵”是当时的写照,也使他在幼小的心灵深处埋下了爱国的种子。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陆游赴临安应进士考试,因其出色的才华被取为第一,但因秦桧的孙子被排在陆游之后,触怒了秦桧,第二年礼部考试时居然被黝免。秦桧黝免陆游的原因,一方面是挟私报复,一方面也是因其“喜论恢复”,引起这一投降派首脑的嫉恨。直到秦桧死后,陆游方开始步入仕途。这之后,陆游的仕途也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几起几落。他曾到过抗金前线,身着戎装投身火热的战斗生活,从而体会到了“诗家三昧”。从此那壮怀激烈的战斗场面和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成为其诗歌中最为动听的主旋律。然而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对眼前的剩水残山颇为满足,并不真正想要恢复。即使有时不得不作出些姿态,也是掩人耳目,心不在焉。因此,陆游曾两次被罢官,力主用兵是最主要原因所在。尽管陆游的爱国热情惨遭打击,但其爱国志向始终不渝。这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不难理解,其《卜算子·咏梅》正是以梅寄志的代表,那“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梅花,正是诗人一生对恶势力不懈的抗争精神和对理想坚贞不渝的品格的形象写照。

【陆游咏梅诗赏析】相关文章:

1.咏梅 陆游

2.卜算子咏梅陆游

3.陆游卜算子咏梅

4.卜算子咏梅陆游意思

5.陆游卜算子咏梅原文

6.卜算子咏梅陆游诗词

7.古诗《卜算子咏梅》陆游

8.卜算子咏梅赏析

9.读陆游卜算子咏梅有感

10.陆游词卜算子咏梅的意思

下载word文档
《陆游咏梅诗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