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事:管宁割席分坐
“段段”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名人故事:管宁割席分坐,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名人故事:管宁割席分坐,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名人故事:管宁割席分坐
汉时,管宁与华歆二人为同窗好友,有一天,两人同席读书,有达官显贵乘车路过,管宁不受干扰,读书如故,而华歆却出门观看,羡慕不已,
小学生作文大全
管宁见华歆与自己并非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便割席分坐。管宁其后终于事业有成!
篇2:管宁简介
管宁
中文名称: 管宁
又 名: 字幼安
性 别: 男
所属年代: 春秋战国时代
民 族: 汉族
生 卒 年: 公元前158—241
相关人物: 华歆 管仲
生平简介
管宁,字幼安,北海朱虚人,生于延熙元年(公元158年),卒于正始二年(公元241年)。
远祖是春秋时代的贤相管仲。他身高八尺,和诸葛亮一般高,也是长了一副好须眉,相貌不错。管宁家里很穷,而且他十六岁时就死了父亲,亲戚朋友可怜同情他,赠送了许多财物让他葬父,可是管宁一文不取,只凭借自己的真实财力安葬了父亲。管宁好学,结交了几个后来很著名的学友,一个叫华歆,一个叫邴原,三个人很要好,又很出色,所以当时的人把他们比为一条龙,华歆是龙头,邴原是龙腹,管宁是龙尾,他们最尊敬的大学者是当时著名的陈仲弓,陈仲弓的学识行为成了他们的追求目标。但是,龙头华歆和龙尾管宁之间,曾发生过一件著名的绝交事件,后人称之为“管宁割席”,这是出于《世说新语》记载。当时,他们求学的时候,常常是一边读书,一边劳动,正是所谓的知行合一,并不是一味的书呆子。有一天,华歆管宁两个,在园中锄菜,说来也巧了,菜地里头竟有一块前人埋藏的黄金,锄著锄著,黄金就被管宁的锄头翻腾出来了。华歆管宁他们平时读书养性,就是要摒出人性中的贪念,见了意外的财物不能动心,平时也以此相标榜。所以这时候,管宁见了黄金,就把它当做了砖石土块对待,用锄头一拨就扔到一边了。华歆在后边锄,过了一刻也见了,明知道这东西不该拿,但心里头不忍,还是拿起来看了看才扔掉。这件事说明,华歆的修为和管宁比要差著一截。过了几天,两人正在屋里读书,外头的街上有达官贵人经过,乘著华丽的车马,敲锣打鼓的,很热闹。管宁还是和没听见一样,继续认真读他的书。华歆却坐不住了,跑到门口观看,对这达官的威仪艳羡不已。车马过去之后,华歆回到屋里,管宁却拿了一把刀子,将两人同坐的席子从中间割开,说:“你呀,不配再做我的朋友啦!”
汉末天下大乱之后,人的生命财产都不能保障,中原一带就没法再待下去了。管宁、邴原还有王烈几个人相约,去比较安全的辽东去避难。当时辽东太守是公孙度,很有统治能力,而且辽东地理位置偏僻,战乱没有波及,是当时一个理想的避难地。管宁几个人在中原的名气很大,公孙度是知道的,所以对他们的到来非常欢迎,专门腾出驿馆来请他们居住。见了公孙度,管宁只谈了谈经典学术,对当时的政治军事局势闭口不谈。拜见过公孙度以后,管宁没有再住驿馆,而是找了一处荒山野谷,自己搭个简易房子、挖个土窑居住。公孙度死后,他儿子公孙康掌了权,野心比他父亲还要大,成天想著海外称王的美事。他想给管宁封个官,让管宁辅佐他,可是慑于管宁的贤名,硬是开不了口。曹操做司空后,下令征辟管宁入朝,公孙康把诏命压下不宣布,管宁当然也不会知道了。中原局势稳定以后,许多流民都返乡了。但管宁依然不动,安居辽东。我想,这其实表明了管宁的政治态度,他不承认曹魏皇朝的合法性,所以不愿意回乡。可是,辽东的局势也有了变化,公孙康死后,他弟弟公孙恭继位,这个人身体有病,生性懦弱,没有统治能力,而公孙康的私生儿子公孙渊偏偏是个雄才,不安于下位。管宁看到辽东快要乱了,这才带著家属乘船回中原。公孙康亲自送他,赠送了许多礼物,管宁先收了,出发时,连同以前公孙度、公孙康的赠物,全部留下来,一芥不取,保持了清白本性。算起来,他在辽东整整生活了三十七年。船队在海上航行时,曾经遇到风暴,大部分船都沉没了,管宁坐的这只船也很危险,但是管宁从容不迫,好像没发生事情一样。这时,奇迹发生了,夜幕中突然出现了一点亮光,给船只指引方向,到达了一处荒岛,这才转危为安。当时人们发现,岛上没有居民,也没有点火的痕迹,这光是从哪里来的呢?人们把它解释为奇迹,并说这是管宁的“积善之应”。管宁的回乡,名义上是奉了魏文帝的征辟诏书,实际上是躲避即将到来了辽东之难。但回到故乡以后,魏文帝就下诏封管宁为太中大夫,管宁坚决推辞,说自己老了,实在没什么才能,要求皇帝放过他。可是皇帝偏偏不肯放过他,魏文帝死后,魏明帝又多次征招他,华歆王朗陈群等朝中大臣更是反覆地推荐管宁,华歆还提出把自己的太尉之位让于管宁。管宁呢,则是一律推辞,到死也没有答应出仕。
篇3:割席分坐-割席分坐的故事-割席分坐的寓意-割席分坐的意思
【成语】割席分坐
【拼音】gē xí fēn zuò
【简拼】gxfz
【近义词】割席断交
【反义词】和好如初
【感情色彩】褒义词
【成语结构】连动式
【成语解释】席:坐席。把席割断,分开坐。比喻朋友绝交。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成语用法】连动式;作谓语;比喻朋友绝交
【英文翻译】break off friendly relations with somebody
【成语故事】汉朝末年,读书人管宁与华歆从小在一起读书,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但两人性格不一样,管宁读书刻苦,不贪慕富贵,华歆行事浮躁,羡慕荣华富贵,渐渐地管宁厌恶他,就把两人共坐的席子割成两半,分席而坐,从此两人断绝交情。
【产生年代】古代
【常用程度】生僻
篇4:张怡宁名人经典语录
1 我要当乒乓女王(儿时的梦想终成现实)
2 妈妈,我要当男兵(这句话让张妈妈大惊失色)
3 真凉(宁宁摸着蛇灿烂地说,一旁的妈妈早已退到远处)
4 白杨(保定):来到家乡比赛,大家要为我加油
宁宁:北京离这比保定近,大家更应该为我加油
5 知道的是你在擦药,不知道的还以为你在盖图章呢(宁宁为白杨擦药,指着床单说)
6 记者:这次比赛妈妈来吗?
宁宁:我妈来吗?(练球太专注了)
7 很高兴获得劳伦斯奖(其实应该是十佳运动员奖,邓亚萍赶紧把宁宁拉到一边“补课”)
8 叫一个女孩“冷面杀手”是不是有点“狠”(笑着对记者说)
9 什么“冷面杀手”,“胶片杀手”还差不多(拍广告有感)
10 我不喜欢喧闹的生活,所以对娱乐圈没兴趣(网易专访宁宁)
11 在赛场上我说的很多了,我们现在在逛街,不要采访了好吗?(不莱梅街头碰到记者)
12 人们都说清华北大,为什么清华在北大前面?(一句话问倒一片北大才子)
13 快给我水,我要尿检(大赛后宁宁的第一句话)
15 王楠:老张,怎么哭了?
宁宁:还不如让你2:0赢了呢(45届世乒赛宁宁2:0领先被王楠翻盘,发布会上宁宁哭着说,事后两人手拉手去吃冰激凌)
16 是说她的优点吗?(记者让评价王楠,宁宁脱口而出,说完自己先笑,记者笑)
我觉得她挺不容易的(第二句,再笑,记者又笑)
17 张怡宁时代来了(与父母k 歌时突然大喊三遍)
18 我不知道自己打球时是什么表情(十运发布会被问到表情是否与性格有关时)
19 憋着一口气,就为这块金牌,高兴还来不及,为什么要哭?(有的运动员夺得金牌激动得哭了,宁宁笑了)
20 和我俩打球,要先扛住我们的喊(宁宁与李楠是业余台球高手)
21 每一枚金牌都来之不易(获奥运百金后)
22 奔5(被问及想买什么电脑时)
23 咱们家二姑娘怎么样了?(熊熊的地位)
24 妈妈,我们组分进一个小男孩,叫轮空(与孙悟空混了)
25 金庸先生都说这里有灵气,我也来沾点灵气(游临安)
26 传什么传,不传(当被问到以后会不会出自转时,老张这么回答)
27 刚才你采访我时是不是很紧张,我看你挺紧张的(采访完后问一个记者)
28 没他没我(说到与教练李隼的关系)
【相关新闻】
王楠谈张怡宁:连顺产的时候都没喊过疼字
8月11日,一组兵乓球国手王楠在节目中谈论昔日对手张怡宁的截图走红,王楠夸“大魔王”张怡宁:“外冷内热、从不喊疼,连顺产的时候都没喊过疼字、不是个冷酷的人、冷幽默、可爱单纯……”
这组截图引起网友的感叹:“看哭这得多坚强所有的金牌背后都是无限的付出。”“张怡宁真的,十一针封闭,得多疼。”“国乒队唯二打了封闭的好像就是张怡宁和张继科。”“淡定的外表下是隐忍的温柔,每次都被她不轻易流露的温柔俘获。”
据悉,肩周炎、网球肘、腱鞘炎、腰肌劳损、腰椎棘上韧带损伤、棘间韧带损伤、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腰椎间盘突出症以及各种滑囊炎等,有共同的病变,即软组织损伤和无菌性炎症,对此,医生常常选用封闭疗法,也就是打“封闭针”。
所谓封闭疗法,通常就是将一定浓度和数量的强的松龙注射液和盐酸普鲁卡因混合注射到病变区域。肌肉、关节、筋膜、肌腱以至椎管内等处都可以进行封闭注射。打“封闭针”时疼痛明显,这是患者不愿意接受的主要原因;以及以后的1~2天,局部疼痛可能略有加重,这些与药品刺激、局部压力增高有关,很快就会消失。
篇5:管宁是个怎样的人
管宁的.相关故事
割席分坐
管宁和华歆一同在菜园里刨地种菜,看见地上有一小片金子,管宁不理会,举锄锄去,跟锄掉瓦块石头一样,华歆却把金子捡起来再扔出去。还有一次,两人同坐在一张坐席上读书,有达官贵人坐车从门口经过,管宁照旧读书,华歆却放下书本跑出去看。管宁就割开席子,分开座位,说道:“你不是我的朋友。”
相关成语
管宁割席,汉语成语,拼音是guǎn níng gē xí,意思是比喻朋友间的情谊一刀两断,中止交往,或中止与志不同、道不合的人为朋友。出自《世说新语 ·德行第一》。
文言文原文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篇6:名人故事
我读过许多名人的故事,但有一个总让我印象深刻。
那是一个关于孔子的故事。说的是,孔子30岁时,已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但他并不自满,仍觉得自己的学问并不渊博,于是,便从家乡曲阜赶到了洛阳,去拜访老子。一路上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但从未放弃,终于走到洛阳见到了期盼已久的老子,急忙拜他为师。老子见他很有诚意,便收他为徒,孔子也在老子身边随时请教。
读了这篇故事,我感受很深,孔子为了拜师,不远千里,不辞辛苦,可见他毫不骄做傲自满、孜孜不倦的求学态度,而老子呢,也为孔子的一片至诚之心所打动,倾囊相授,毫无保留,也为后人所乐道。
是啊,我们应该象孔子那样谦虚好学,为了学习更多的`知识,宁愿受苦受累也不在惜,只有这样,才能在学业上取得丰硕的成果。
篇7:名人故事
美国建国期间的伟人富兰克林有一个习惯,每天晚上都把一天的情形重新回想一遍.
他发现他有13个很严重的错误,下面是其中的三项:浪费时间,为小事烦恼,和别人争论冲突。聪明的富兰克林发现,除非他能够减少这一类的错误,否则不可能有什么成就。
所以他一个礼拜选出一项缺点来搏斗,然后把每一天的输赢做成记录。在下个礼拜,他另外挑出一个坏习惯,准备齐全,再接下去做另一场战斗。富兰克林每个礼拜改掉一个坏习惯的战斗持续了两年多。
难怪他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受人敬爱也最具影响力的人之一。
每一个销售人员员可否像富兰克林那样,检视自己的缺点,并与之进行坚持不懈的搏斗,直至胜利为止!
篇8:名人故事
我最喜欢看书,每个星期都要读一本。这个星期,我读的书是全世界最伟大的美国发明家——爱迪生。
看完了这本书,我对爱迪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1847年的一天,美国俄亥俄州小小的米兰镇上,一个婴儿哇哇落地了。他就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发明家——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爱迪生发明了电话,给人类带来了方便,小朋友家里的电灯都是他发明的。但你知道吗,爱迪生小时候可“不听话”了,他看到鸡可以孵小鸡,他也去孵,结果半天都没孵出来;他看到煤会燃烧,他也去试,结果着火了……但爱迪生为什么可以成为这样伟大的发明家呢?因为,爱迪生有很多很多的问号,很多“为什么”,然而每次问“为什么”的时候,他都要打破砂锅问到底。
我喜欢爱迪生那勤奋、好学、爱思考、努力、坚持和勇敢的本领,我也很佩服他是那样聪明。看完这本书,我得出了一句话,这句话,我将一生都不会放过它,这句话就是:“不懂就要问!”
【名人故事:管宁割席分坐】相关文章:
1.名人智慧故事
2.名人经典笑话故事
3.名人故事读后感
4.高尔基名人故事
5.稀奇古怪名人故事
6.名人立志故事
7.屈原名人故事
8.名人故事英文版
9.自信名人故事
10.名人文明礼仪故事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