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的唐诗
“seekl”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黄河的唐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黄河的唐诗,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黄河的唐诗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还。
——李白《将进酒》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
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黄河诗歌 【登水门楼,见亡友张贞期题望黄河诗,因以感兴】 崔曙
吾友东南美,昔闻登此楼。人随川上逝,书向壁中留。
严子好真隐,谢公耽远游。清风初作颂,暇日复销忧。
时与文字古,迹将山水幽。已孤苍生望,空见黄河流。
流落年将晚,悲凉物已秋。天高不可问,掩泣赴行舟。
篇2:黄河的唐诗
骆宾王
千里寻归路,一苇乱平原。通波连马颊,迸水急龙门。
照日荣光净,惊风瑞浪翻。棹唱临风断,樵讴入昕喧。
岸迥秋霞落,潭深夕雾繁。谁堪逝川上,日暮不归魂。
《登云龙山见黄河北徙》
〔清〕金德瑛
云龙头角孤岧峣,众山青翠来相朝。
黄河猛迅山亦避,独缺西面容滔滔。
嵩室汴洛二千里,郁郁气象连平皋。
亭中宾主去已古,尚许陈迹观瞻豪。
彭城以河作地险,一曲东注天然濠。
惜数万户处釜底,恃蚁弗穴金堤牢。
今秋下瞩诧异事,可厉可揭才容刀。
始知上游孙家集,一一夜啮决崩洪涛。
北山点点类洲沚。田庐多在银盘坳。
清河水道被横截,逆入充济咸浮飘。
哀彼征鸿陷中泽,羡尔逸鹤翔空霄。
古者治河不治运,纵令游演存宽饶。
今须俯首趋一线,甘受约束随吾曹。
自南自北两俱病,顾淮顾运功加劳。
薪刍木石日增垒,但有淤垫无疏淘。
逢霖未免辄涨溢,经霜不放积潦消。
当官隐讳冀苟免,涓一涓弗塞匪崇朝。
不然怀柔百神日,胡独河伯逞其骄。
俯仰谣询动悱恻,岂为闰九重题糕。
明朝驿骑直北去,临流更验荆山桥
篇3:黄河的唐诗
河流迅且浊。汤汤不可陵。
桧檝难为榜。松舟才自胜。
空庭偃旧木。荒畴余故塍。
不覩人行迹。但见狐兔兴。
寄言河上老。此水何当澄。
《黄河晓渡》
〔唐〕罗邺
大河平野正穷秋,羸马羸憧古渡头。
昨夜莲花峰下月,隔帘相伴到明愁。
河鲤登龙门
〔唐〕无名氏
年久还求变, 今来有所从。得名当是鲤, 无点可成龙。
备历艰难遍, 因期造化容。泥沙宁不阻, 钓饵莫相逢。
激浪因成势, 纤鳞莫继踪。若令摇尾去, 雨露此时浓。
《河曲游》
〔隋〕卢忠道
邺下盛风一流,河曲有名游。应徐托后乘,车马践芳洲。
丰茸鸡树密,遥裔鹤烟稠。日上疑高盖,云起类重楼。
金羁自沃若,兰棹成夷犹。悬匏动清吹,采菱转艳讴。
还珂响金埒,归袂拂铜沟。唯畏三春晚,勿言千载忧。
《黄河夜泊》
〔明〕李流芳
明月黄河夜,寒沙似战场。
奔流聒地响,平野到天荒。
吴会书难达,燕台路正长。
男儿久为客,不辨是他乡。
《黄河赋》(晋)
成公绥
览百川之洪壮兮,莫尚美于黄河。
潜昆仑之峻极兮,出积石之嵯峨。
登龙门而南游兮,拂华阴于曲阿。
凌砥柱而激湍兮,逾洛汭而扬波。
体委蛇于后土兮,配灵汉于苍穹。
贯中夏之能甸兮,经朔北之遐荒。
历二周之北境兮,流三晋之南乡。
秦自西而启壤兮,齐据东而画疆。
殷徒涉而永固兮,卫迁济而遂疆。
赵决流而却魏兮,嬴引沟而灭梁。
思先哲之攸叹兮,何水德之难量。
《渡黄河》
路出大梁城,关河开晓晴。
日翻龙窟动,风扫雁沙平。
倚剑嗟身事,张帆快旅情。
茫茫不知处,空外棹歌声。
篇4:《黄河》唐诗鉴赏
《黄河》
年代: 唐 作者: 罗隐
莫把阿胶向此倾,此中天意固难明。
解通银汉应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
高祖誓功衣带小,仙人占斗客槎轻。
三千年后知谁在,何必劳君报太平。
篇5:《黄河》唐诗鉴赏
这首《黄河》,不是真要赋咏黄河,而是借事寓意,抨击和讥讽唐代的科举制度。
一开头,作者就用黄河无法澄清作比喻,暗示当时的科举考试的虚伪性,揭露官场正和黄河一样混浊,即使把用来澄清浊水的阿胶都倾进去,也无济于事。接着又用“天意难明”四字,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
下面两句,作者进一步描画科举场中的黑暗。李白诗有“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之句。黄河古来又有九曲之称,如刘禹锡《浪淘沙》词:“九曲黄河万里沙”。诗人巧妙地把这两层意思联系起来,驰骋想象,写道:“解通银汉应须曲”。表面上是说黄河所以能够通到天上去,是因为它河道曲折。可是“银汉”在古人诗词又常用来指代皇室或朝廷,所以这句的真实意思是说,能够通到皇帝身边去的(指通过科举考试取得高官显位),必是使用“曲”的手段,即不正当的手段。唐代科举考试,特别是到晚唐,主要不是在考查学问,而是看士子有没有投靠巴结当权人物的本领,正直的人肯定是要失败的.。
古人误以为黄河发源于昆仑山,所以作者说它“才出昆仑便不清”。这也是有寓意的。“昆仑”同“银汉”一样,是指朝廷豪门贵族甚至当朝皇帝。因为那些被提拔荐引做了官的士子,都是与贵族、大臣私下里勾结,一出手就不干不净,正如黄河在发源地就已经混浊了一样。
五、六两句,包含了两个典故。第五句是指汉高祖在平定天下、大封功臣时的誓词,誓词里说:“使河如带,泰山若砺。”翻译出来就是:要到黄河象衣带那么狭窄,泰山象磨刀石那样平坦,你们的爵位才会失去(那意思就是永不失去)。第六句说的是汉代张骞奉命探寻黄河源头。据说他坐了一只木筏,溯河直上,不知不觉到了一个地方,看见有个女子正在织布,旁边又有个放牛的男子。张骞后来回到西蜀,拿这事请教善于占卜的严君平。君平说,你已经到了天上牛郎织女两座星宿的所在了。
作者借用这两个典故,同样也有寓意。上句是说,自从汉高祖大封功臣以来(恰巧,唐代开国皇帝也叫“高祖”),贵族们就世代簪缨,富贵不绝,霸占着朝廷爵禄,好象真要等到黄河细小得象衣带时才肯放手。下句又说,封建贵族霸占爵位,把持朝政,有如“仙人占斗”。(天上的北斗,古代天文学属于紫微垣,居于天北极的周围。古人用以象征皇室或朝廷。)他们既然占据了“北斗”,那么,要到天上去的“客槎”(指考试求官的人),只要经他们的援引,自然飘飘直上,不须费力了。
由此可见,诗人虽然句句明写黄河,却又是句句都在暗射封建王朝,骂得非常尖刻,比喻也十分贴切。这和罗隐十次参加科举考试失败的痛苦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
传说“黄河千年一清,至圣之君以为大瑞”(见王嘉《拾遗记·高辛》),所以诗人说,三千年(应是一千年)黄河才澄清一次,谁还能够等得着呢?于是笔锋一转,不无揶揄地说:既然如此,就不劳驾您预告这种好消息了!换句话说,黄河很难澄清,朝廷上的乌烟瘴气同样也是改变不了的。这是对唐王朝表示绝望的话。此后,罗隐果真回到家乡杭州,在钱镠幕下做官,再不到长安考试了。
这首诗艺术上值得称道的有两点:第一,诗人拿黄河来讽喻科举制度,这构思就很巧妙;其次,句句紧扣黄河,而又句句别有所指,手法也颇为高明。诗人对唐王朝科举制度的揭露,痛快淋漓,切中要害,很有代表性。诗中语气激烈,曾有人说它是“失之大怒,其词躁”(见刘铁冷《作诗百法》),即不够“温柔敦厚”。这是没有理解罗隐当时的心情才作的“中庸之论”。
篇6:《黄河》唐诗鉴赏
这首《黄河》,不是真要赋咏黄河,而是借事寓意,抨击和讥讽唐代的科举制度。
一开头,作者就用黄河无法澄清作比喻,暗示当时的科举考试的虚伪性,揭露官场正和黄河一样混浊,即使把用来澄清浊水的阿胶都倾进去,也无济于事。接着又用“天意难明”四字,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
下面两句,作者进一步描画科举场中的黑暗。李白诗有“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之句。黄河古来又有九曲之称,如刘禹锡《浪淘沙》词:“九曲黄河万里沙”。诗人巧妙地把这两层意思联系起来,驰骋想象,写道:“解通银汉应须曲”。表面上是说黄河所以能够通到天上去,是因为它河道曲折。可是“银汉”在古人诗词又常用来指代皇室或朝廷,所以这句的真实意思是说,能够通到皇帝身边去的(指通过科举考试取得高官显位),必是使用“曲”的手段,即不正当的手段。唐代科举考试,特别是到晚唐,主要不是在考查学问,而是看士子有没有投靠巴结当权人物的本领,正直的人肯定是要失败的。
古人误以为黄河发源于昆仑山,所以作者说它“才出昆仑便不清”。这也是有寓意的。“昆仑”同“银汉”一样,是指朝廷豪门贵族甚至当朝皇帝。因为那些被提拔荐引做了官的士子,都是与贵族、大臣私下里勾结,一出手就不干不净,正如黄河在发源地就已经混浊了一样。
五、六两句,包含了两个典故。第五句是指汉高祖在平定天下、大封功臣时的誓词,誓词里说:“使河如带,泰山若砺。”翻译出来就是:要到黄河象衣带那么狭窄,泰山象磨刀石那样平坦,你们的爵位才会失去(那意思就是永不失去)。第六句说的是汉代张骞奉命探寻黄河源头。据说他坐了一只木筏,溯河直上,不知不觉到了一个地方,看见有个女子正在织布,旁边又有个放牛的男子。张骞后来回到西蜀,拿这事请教善于占卜的严君平。君平说,你已经到了天上牛郎织女两座星宿的所在了。
作者借用这两个典故,同样也有寓意。上句是说,自从汉高祖大封功臣以来(恰巧,唐代开国皇帝也叫“高祖”),贵族们就世代簪缨,富贵不绝,霸占着朝廷爵禄,好象真要等到黄河细小得象衣带时才肯放手。下句又说,封建贵族霸占爵位,把持朝政,有如“仙人占斗”。(天上的北斗,古代天文学属于紫微垣,居于天北极的周围。古人用以象征皇室或朝廷。)他们既然占据了“北斗”,那么,要到天上去的“客槎”(指考试求官的人),只要经他们的援引,自然飘飘直上,不须费力了。
由此可见,诗人虽然句句明写黄河,却又是句句都在暗射封建王朝,骂得非常尖刻,比喻也十分贴切。这和罗隐十次参加科举考试失败的痛苦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
传说“黄河千年一清,至圣之君以为大瑞”(见王嘉《拾遗记·高辛》),所以诗人说,三千年(应是一千年)黄河才澄清一次,谁还能够等得着呢?于是笔锋一转,不无揶揄地说:既然如此,就不劳驾您预告这种好消息了!换句话说,黄河很难澄清,朝廷上的乌烟瘴气同样也是改变不了的。这是对唐王朝表示绝望的话。此后,罗隐果真回到家乡杭州,在钱镠幕下做官,再不到长安考试了。
这首诗艺术上值得称道的`有两点:第一,诗人拿黄河来讽喻科举制度,这构思就很巧妙;其次,句句紧扣黄河,而又句句别有所指,手法也颇为高明。诗人对唐王朝科举制度的揭露,痛快淋漓,切中要害,很有代表性。诗中语气激烈,曾有人说它是“失之大怒,其词躁”(见刘铁冷《作诗百法》),即不够“温柔敦厚”。这是没有理解罗隐当时的心情才作的“中庸之论”。
词句注释
⑴阿胶:药名,据说将其投入浊水,可使浊水变清。
⑵解:能。通银汉:古人说黄河的上游叫通天河,与天上的银河相通连。银汉,银河。
⑶出昆仑:先秦人以为黄河发源于昆仑山,至张骞上考河源才知不是。这里仍是姑妄言之。
⑷“高祖”句:汉高祖在平定天下后,封赏功臣的誓词说,黄河即使狭窄如衣带,功臣的爵禄也要传给子孙。
⑸“仙人”句:汉代张骞奉命探寻黄河源头。据说他坐了一只木筏,溯河直上,不知不觉到了一个地方,看见有个女子正在织布,旁边又有个放牛的男子。张骞后来回到西蜀,拿这事请教善于占卜的严君平,君平说,你已经到了天上牛郎织女两座星宿的所在地。仙人占斗,意指权贵把持朝政。斗,喻指朝廷。客槎(chá),指张骞乘槎上天。槎,木筏。
⑹三千年:旧说黄河五百年清一次,河清是圣人出现、天下太平的征兆。王嘉《拾遗记》载“黄河千年一清,至圣之君以为大瑞”。此处三千年,有意夸张。
白话译文
不要把阿胶向黄河里倾倒,这里上天的意思难以明了。
黄河能曲曲弯弯上通银河,刚从昆仑发源便不再清澈。
高祖平定天下时宣誓好听,严君平占卜张骞乘槎上天。
三千年后黄河才澄清一次,你又何必着急报告好消息。
创作背景
唐代科举考试到了晚唐时期,日益腐败。考试仅仅成形式,科场舞弊成风,出身寒门和正直的士子,即使才学再好,也难中举。罗隐本名罗横,从二十八岁起,就考进士,一直考了十次以上,考到五十五岁,始终不能被录取。罗隐在年轻时诗名就传遍各地,但他常在诗中讥刺腐败的朝政,得罪了大官,这是考试落第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罗隐又不屑于使用投靠巴结当权人物的手法,所以屡试屡败。他绝望了,气愤之下,改名为罗隐,回到家乡杭州,再也不到长安考试。诗人因为有了这段痛苦经历,对唐朝的科举制度深恶痛绝,看透了科举的本质,于是写下《黄河》一诗。
名家点评
元·方回《瀛奎律髓》:此以譬人心不可测者。
近代·李庆甲《瀛奎律髓汇评》:何义门:起处非人所能。三四好讽刺。纪昀:三四语亦太激,然托于咏物,较胜质言。
作者简介
罗隐(833—909),唐末文学家。字昭谏,余杭(今属浙江)人,一作新登(今浙江桐庐)人。本名横,以十举进士不第,乃改名。唐光启中,入镇海节度使钱鏐幕,后迁节度判官、给事中等职。其诗颇有讽刺现实之作,多用口语,故少数作品能流传于民间。有诗集《甲乙集》,清人辑有《罗昭谏集》。
篇7:罗隐《黄河》唐诗鉴赏
黄 河
罗 隐
莫把阿胶向此倾,
此中天意固难明。
解通银汉应须曲,
才出昆仑便不清。
高祖誓功衣带小,
仙人占斗客槎轻。
三千年后知谁在?
何必劳君报太平!
篇8:罗隐《黄河》唐诗鉴赏
这首《黄河》,不是真要赋咏黄河 ,而是借事寓 意,抨击和讥嘲唐代的科举制度。
一开头,作者就用黄河无法澄清作比喻,暗示当时的科举考试的虚伪性,揭露官场正和黄河一样污浊,即使把用来澄清浊水的阿胶都倾进去 ,也无济于事。 接着又用“天意难明”四字,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
下面两句,作者进一步描画科举场中的黑暗。李白诗有“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之句。黄河古来又有九曲之称 ,如刘禹锡《浪淘沙》词:“九曲黄河万 里沙 ”。诗人巧妙地把这两层意思联系起来,驰聘想 象,写道:“解通银汉应须曲”。表面上是说黄河所以能够通到天上去 ,是因为它河道曲折。可是“银汉” 在古人诗词又常用来指代皇室或朝廷,所以这句的真实意思是说,能够通到皇帝身边去的(指通过科举考试取得高官显位 ),必是运用“曲”的手段,即不正 当的手段。唐代科举考试,特别是到晚唐,主要不是在考察学问,而是看士子有没有投奔巴结当权人物的本领,正直的人肯定是要失败的.。
古人误以为黄河发源于昆仑山 ,所以作者说它 “才出昆仑便不清 ”。这也是有寓意的 。“昆仑”同“银汉”一样,是指朝廷豪门贵族甚至当朝皇帝。因为那些被提拔荐引做了官的士子,都是与贵族、大臣私下里勾结,一出手就不干不净,正如黄河在发源地就已经污浊了一样。
五、六两句,包含了两个典故。第五句是指汉高祖在平定天下、大封功臣时的誓词,誓词里说 :“使 河如带,泰山若砺 。”翻译出来就是:要到黄河象衣 带那么狭窄,泰山象磨刀石那样平坦,你们的爵位才会失去(那意思就是永不失去 )。第六句说的是汉代 张骞奉命探寻黄河源头。据说他坐了一只木筏,溯河直上,不知不觉到了一个地方,看见有个女子正在织布,旁边又有个放牛的男子。张骞后来回到西蜀,拿这事请教善于占卜的严君平。君平说,你已经到了天上牛郎织女两座星宿的所在地。
作者借用这两个典故,同样也有寓意。上句是说,自从汉高祖大封功臣以来(恰巧,唐代的开国皇帝也叫“高祖”),贵族们就世代簪缨,富贵不绝,霸占着朝廷爵禄,好象真要等到黄河细小得象衣带时才肯放手。
下句又说,封建贵族霸占爵位,把持朝政,有如“仙人占斗”。(天上的北斗,古代天文学属于紫微垣,居于天北极的周围。古人用以象征皇室或朝廷 。(他们 既然占据了“ 北斗 ”,那么,要到天上去的“客槎”(指考试求官的人 ),只要经他们的援引,自然飘飘 直上,不须费力了。
由此可见,诗人虽然句句明写黄河,却句句都在映射封建王朝,骂得非常尖刻,比喻也十分贴切。这和罗隐十次参加科举考试失败的痛苦经历有着密切的关联。
传说“黄河千年一清 ,至圣之君以为大瑞”(见 王嘉《拾遗记·高辛》),所以诗人说,三千年(应是一千年)黄河才澄清一次,谁还能够等得着呢?于是笔锋一转,不无揶揄地说:既然如此,就不劳驾您预告这种好消息了!换句话说,黄河很难澄清,朝廷上的乌烟瘴气同样也是改变不了的。这是对唐王朝表示绝望的话。此后,罗隐返回家乡杭州,在钱镠幕下做官,再不到长安考试了。
这首诗艺术上值得称道的有两点:第一,诗人拿黄河来讽喻科举制度,构思巧妙;其次,句句紧扣黄河,而又句句别有他指,手法也颇为高明。诗人对唐王朝科举制度的揭露,痛快淋漓,切中要害,很有代表性。诗中语气激烈,曾有人说它是“失之大怒,其词躁”(见刘铁冷《作诗百法》),即不够“温柔敦厚”。
这是没有理解罗隐当时的心情才作的“中庸之论”。
篇9:唐诗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唐诗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沙》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前言】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本诗句是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作品。是《浪淘沙九首》的第一首诗,句意思:九曲黄河从遥远的地方蜿蜒奔腾而来,一路裹挟着万里的黄沙。你从天边而来,如今好像要直飞上高空的银河,请你带上我扶摇直上,汇集到银河中去,一同到牛郎和织女的家里做客吧。
【注释】
⑴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⑵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⑶万里沙:黄河在流经各地时挟带大量泥沙。[2] ⑷浪淘风簸: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浪淘:波浪淘洗。簸:掀翻,上下簸动。
⑸自天涯:来自天边。李白有一首诗中说:“黄河之水天上来”。古人认为黄河的源头和天上的银河相通
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牵牛:即传说中的牛郎。
【翻译】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赏析】
永贞元年,刘禹锡被贬连州刺史,行至江陵,再贬朗州司马。一度奉诏后还京后,他又因《游玄都观》触怒当朝权贵而被贬连州刺史,后历任和州刺史。他没有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世事的变迁。这首诗正是表达了他的这种情感。
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直上银河,同访牛郎织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素无华的美。
篇10:罗隐《黄河》唐诗全诗赏析
罗隐《黄河》唐诗全诗赏析
罗隐的这首《黄河》,不是真要赋咏黄河,而是借事寓意,抨击和讥讽唐代的科举制度。
黄河
朝代:唐代
作者:罗隐
莫把阿胶向此倾,此中天意固难明。
解通银汉应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
高祖誓功衣带小,仙人占斗客槎轻。
三千年后知谁在?何必劳君报太平!
注释
(1)、这首诗不是真的赋咏黄河,而是借事寓意,抨击和讥讽唐代的科举制度。
(2)、“莫把”二句:揭露官场像黄河水一样混浊,即使把用来澄清河水的阿胶都倒进去,也无济于事。天意难明: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
(3)、银汉:天上。此指皇帝身边。
(4)、“高祖”句:是汉高祖在平定天下、大封功臣时的誓词,曰:“使河如带,泰山若砺。”意思是说赐给你们的爵位是永恒的,自由等到黄河变得像衣带那样窄、泰山像磨刀石那样平的时候,你们的爵位才有可能失去。喻指贵族世代霸占朝廷爵禄,不肯放手。
(5)、“仙人”句:贵族阶级把持朝政,犹如“仙人占斗”(象征皇室或朝廷)。要想考试求官的人(客槎),只要经过他们援引,就飘飘直上了。
(6)、“三千”二句:传说“黄河千年一清,至圣之君以为大瑞”。诗人用这句话的原义说,三千年黄河才澄清一次,谁能够等得着呢?你也不用预先报告好消息。反过来就是说,朝廷上的乌烟瘴气,就和黄河水变清一样,几乎是没有希望的。
赏析
一开头,作者就用黄河无法澄清作比喻,暗示当时的科举考试的虚伪性,揭露官场正和黄河一样污浊,即使把用来澄清浊水的阿胶都倾进去,也无济于事。接着又用“天意难明”四字,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
下面两句,作者进一步描画科举场中的黑暗。李白诗有“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之句。黄河古来又有九曲之称 ,如刘禹锡《浪淘沙》词:“九曲黄河万里沙 ”。诗人巧妙地把这两层意思联系起来,驰聘想 象,写道:“解通银汉应须曲”。表面上是说黄河所以能够通到天上去 ,是因为它河道曲折。可是“银汉” 在古人诗词又常用来指代皇室或朝廷,所以这句的真实意思是说,能够通到皇帝身边去的(指通过科举考试取得高官显位 ),必是运用“曲”的手段,即不正当的手段。唐代科举考试,特别是到晚唐,主要不是在考察学问,而是看士子有没有投奔巴结当权人物的本领,正直的人肯定是要失败的。
古人误以为黄河发源于昆仑山 ,所以作者说它“才出昆仑便不清 ”。这也是有寓意的 。“昆仑”同“银汉”一样,是指朝廷豪门贵族甚至当朝皇帝。因为那些被提拔荐引做了官的士子,都是与贵族、大臣私下里勾结,一出手就不干不净,正如黄河在发源地就已经污浊了一样。
五、六两句,包含了两个典故。第五句是指汉高祖在平定天下、大封功臣时的誓词,誓词里说 :“使 河如带,泰山若砺 。”翻译出来就是:要到黄河象衣 带那么狭窄,泰山象磨刀石那样平坦,你们的爵位才会失去(那意思就是永不失去 )。第六句说的是汉代张骞奉命探寻黄河源头。据说他坐了一只木筏,溯河直上,不知不觉到了一个地方,看见有个女子正在织布,旁边又有个放牛的`男子。张骞后来回到西蜀,拿这事请教善于占卜的严君平。君平说,你已经到了天上牛郎织女两座星宿的所在地。
作者借用这两个典故,同样也有寓意。上句是说,自从汉高祖大封功臣以来(恰巧,唐代开国皇帝也叫“高祖”),贵族们就世代簪缨,富贵不绝,霸占着朝廷爵禄,好像真要等到黄河细小得象衣带时才肯放手。
下句又说,封建贵族霸占爵位,把持朝政,有如“仙人占斗”。(天上的北斗,古代天文学属于紫微垣,居于天北极的周围。古人用以象征皇室或朝廷 。(他们 既然占据了“ 北斗 ”,那么,要到天上去的“客槎”(指考试求官的人),只要经他们的援引,自然飘飘 直上,不须费力了。
由此可见,诗人虽然句句明写黄河,却句句都在映射封建王朝,骂得非常尖刻,比喻也十分贴切。这和罗隐十次参加科举考试失败的痛苦经历有着密切的关联。
传说“黄河千年一清 ,至圣之君以为大瑞”(见 王嘉《拾遗记·高辛》),所以诗人说,三千年(应是一千年)黄河才澄清一次,谁还能够等得着呢?于是笔锋一转,不无揶揄地说:既然如此,就不劳驾您预告这种好消息了!换句话说,黄河很难澄清,朝廷上的乌烟瘴气同样也是改变不了的。这是对唐王朝表示绝望的话。此后,罗隐返回家乡杭州,在钱镠幕下做官,再不到长安考试了。
这首诗艺术上值得称道的有两点:第一,诗人拿黄河来讽喻科举制度,构思巧妙;其次,句句紧扣黄河,而又句句别有他指,手法也颇为高明。诗人对唐王朝科举制度的揭露,痛快淋漓,切中要害,很有代表性。诗中语气激烈,曾有人说它是“失之大怒,其词躁”(见刘铁冷《作诗百法》),即不够“温柔敦厚”。
这是没有理解罗隐当时的心情才作的“中庸之论”。
【黄河的唐诗】相关文章:
1.黄河作文
2.黄河诗词
3.黄河古诗
4.《黄河》教案
5.唐诗相思
6.走进唐诗
7.唐诗《野望》
8.《春晓》唐诗
9.唐诗赏析
10.七言绝句唐诗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