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诗,七夕诗萧衍,七夕诗的意思,七夕诗赏析
“瑞秋”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七夕诗,七夕诗萧衍,七夕诗的意思,七夕诗赏析,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七夕诗,七夕诗萧衍,七夕诗的意思,七夕诗赏析,欢迎阅读分享。
篇1:七夕诗,七夕诗萧衍,七夕诗的意思,七夕诗赏析
七夕诗,七夕诗萧衍,七夕诗的意思,七夕诗赏析 -诗词大全
七夕诗作者:萧衍 朝代:南北 白露月下团。
秋风枝上鲜。
瑶台含碧雾。
罗幕生紫烟。
妙会非绮节。
佳期乃凉年。
玉壶承夜急。
兰膏依晓煎。
昔悲汉难越。
今伤河易。
怨咽双断念。
凄悼两情悬。
篇2:七夕穿针诗
刘孝威
缕乱恐风来,衫轻羞指现。
故穿双眼针,特缝合欢扇。
作者简介:
刘孝威(?~548)南朝梁诗人、骈文家。名不详,字孝威。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出生官宦之家,齐大司马从事中郎刘绘之子、刘孝绰第六弟。生年不详,卒于梁武帝太清二年。孝威以诗胜,三兄孝仪以文胜,故孝绰有“三笔六诗”之誉,气调爽逸,风仪俊举。初为安北晋安王法曹,转主簿。累迁中舍人,并掌管记。大同九年(543年)白雀集东宫,孝威上颂,其辞甚美。太清中,迁中庶子,兼通事舍人。及侯景寇乱,孝威于围城得出,随司州刺史柳仲礼西上。至安陆,遇疾卒。《隋书经籍志》著录《刘孝威集》十卷,今佚。明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辑有《刘孝仪孝威集》。今存诗约六十首。
刘孝威与庾肩吾、徐等十人并为太子萧纲“高斋学士”,诗作主要也是“宫体”一流,《玉台新咏》选入其《和定襄侯初笄》等八首。但也有较为清新流利者,如“隔墙花半隐,犹见动花枝。当由美人摘,讵止春风吹”(《望隔墙花》),唐元稹《会真记》中《明月三五夜》一诗意境即与此相仿。他如《望雨》中的“交枝含晓润,杂叶带新光”,《登覆舟山望湖北》中的“荇蒲浮新叶,渔舟绕落花”,皆体物入微,自然细致。
篇3:七夕穿针诗
柳恽(南北朝)
代马秋不归,缁纨无复绪。
迎寒理衣缝,映月抽纤缕。
的愁睇光,连娟思眉聚。
清露下罗衣,秋风吹玉柱。
流阴稍已多,馀光亦难取。
赏析:
七夕是中国传统节令之一,相传在七夕的晚上牛郎织女一年相会一次。据《荆楚岁时记》记载,这天晚上,妇女们纷纷以彩色线穿七孔针,于庭院中陈列瓜果乞巧。民俗流风所及,七夕也成为六朝人咏歌的热点。除了歌唱牛郎织女外,“七夕穿针”的作品也不在少数。如梁简文帝萧纲诗“怜从帐里出,想见夜窗开。针欹疑月暗,缕散恨风来”、刘遵诗“步月如有意,情来不自禁。向光抽一缕,举袖弄双针”。柳恽的《七夕穿针》,虽然题材也是传统的闺怨,但比起前面各家来,诗的内容更加丰富,意境也开拓得较深。
诗歌发端“代马秋不归,缁纨无复绪”,且不提七夕穿针,而先说明丈夫从军代地(今河北、山西北部),妻子独处闺中,各色衣裳,无心料理。然而瞬间已到七夕,须为丈夫打点冬装,于是归结七夕穿针这一诗题:“迎寒理衣缝,映月抽纤缕。”旧注引《周礼春官》中“中秋夜,击土鼓、吹豳诗以迎寒”解释“迎寒”,似乎牵强。这两句诗使用修辞中的“互文格”,即“映月迎寒,抽纤缕理衣缝”,在月光下迎夜凉、穿针孔、缝衣衫。单纯的穿针娱乐变为实际的裁衣寄远,于是民俗与社会问题浑融浃洽,天衣无缝。下文便描写女主人公飞针走线时的容貌神情。“的愁睇光,连娟思眉聚。”的,光亮鲜明。连娟,纤细弯曲。眼波媚丽,奈何凝愁远望;眉山春妍,只是紧蹙不舒。全无佳节兴致,更添独居抑郁。这是人物的正面描写。接着诗人再从侧面对环境进行渲染:“清露下罗衣,秋风吹玉柱。”玉柱,这里代指筝瑟等乐器。罗衣沾露,只为伫立已久,可见时已夜深。秋风拂弦,可见心绪撩乱,置琴不顾。清露点点,微响悠悠,两句勾勒出一片凄清氛围,蕴含着恍惚失神的人物形象。结尾转到人物心理:“流阴稍已多,馀光亦难取。”一夜光阴大半流逝。残夜馀光欲留无计。寥寥十字,辞约义丰,既是慨叹牛郎织女欢会短暂;又是自伤良宵虚度,比之牛郎织女,尤为不及。这两句将节日与日常生活收束合一,将人生感慨与神话传说收束合一,将世间凡人与天上星宿收束合一。神韵超远悠渺,耐人寻味。
此诗的人物描写,堪称细腻。随着时光的推移,由夜晚到中宵再到残夜,或是穿针缝衣的举止,或是颦眉含愁的神情外貌,或写幽清环境,或状嗟伤心绪,移步换形,内涵充实。从而使整首诗歌也显得清隽雅丽,卓然出群。正如清人陈祚明所说的,“柳吴兴诗如月华既圆,云散相映,光气满足。”(《采菽堂古诗选》卷二十五)
作者简介:
柳恽,字文畅,生于宋泰始元年(465年),卒于梁天监十六年(5)。祖籍河东解州(今山西运城),南朝梁著名诗人、音乐家、棋手。梁天监元年(502午)萧衍建立梁朝,柳恽为侍中,与仆射,著名史学家沈约等共同定新律。以后在朝中,历任散骑常侍、左民尚书,持节、都督、仁武将军、平越中郎将、广州(今广东广州)刺史。又“征为秘书监、领左军将军”。曾两次出任吴兴(今浙江吴兴县)太守,“为政清静,人吏怀之。梁天监十六年 (517年)卒,享年53岁。赠侍中,中护军。
生平:
柳恽父柳世隆,南齐尚书令,左光禄大夫、侍中。兄柳,梁尚书左仆射。柳恽从小深受父、兄影响,勤奋好学,少有志向,才华出众,远近闻名。齐竟陵王萧子良闻其名识,请他在朝中当法曹行参军,并极赏识之。齐武帝时,官至太子洗马,后因父丧辞官回乡。
从齐武帝开始,萧齐宗室内部不断相互倾轧、残杀。齐和帝中兴元年(5),雍州(今湖北襄樊附近,刺史萧衍带兵进攻建康(今江苏南京),柳恽“候谒石头(今南京)”,主动投诚,封为冠军将军、征东府司马。当时齐东昏侯还未投降,士兵还在苦战。柳恽陈书请求攻下石头时,先收图籍,宽大为怀,怃恤百姓。萧衍点头同意,让柳恽西上荆州(今湖北江陵县)迎接齐和帝萧宝融,并任命他为相国右司马。柳恽开端效忠萧梁王朝。
梁天监元年(502午)萧衍建立梁朝,柳恽为侍中,与仆射,著名史学家沈约等共同定新律。以后在朝中,历任散骑常侍、左民尚书,持节、都督、仁武将军、平越中郎将、广州(今广东广州)刺史。又“征为秘书监、领左军将军”。曾两次出任吴兴 (今浙江吴兴县)太守,“为政清静,人吏怀之。梁天监十六年 (517年)卒,享年53岁。赠侍中,中护军。
成就:
柳恽是齐梁时有成就的人之一。他年轻时以擅长赋诗闻名,晚年在吴兴任官也作许多诗篇。名篇《江南曲》是作者在汉乐府诗的影响下,创作的有代表性的五言诗。诗描绘妻子见到久别的丈夫,半喜半忧的复杂心理。
汀洲采白苹,日落江南春。
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
故人久不返,春华复应晚。
不道新知乐,空言行路远。
诗中刻画人物心理细致,景情交融,特别是起句为后人赋诗中奉为典故引用。《江南曲》一直和吴筠的《小垂手》及梁简文帝的《夜曲》一起,被视为五言律诗的滥觞。
柳恽的其他诗句如《捣衣诗》中的“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从(梁)武帝登景阳楼》中“太液沧波起,长扬高树秋。”诗以素物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颇有影响,并为论诗者鉴赏。又如《独不见》风格别具,写失意惆怅之情。柳恽的诗句是梁五言宫体诗的代表作。风格自然朴素,深挚含蓄,毫不雕饰。
柳恽的大半生是在宫廷和贵族周围度过的,他的诗句不免附合君主贵族的兴趣。诗中描绘宫廷花草、树木、服饰等,来满足皇帝贵族的娱乐要求。梁武帝每次举行宴会,总要让他赋诗,他们互唱互和,以诗助兴。柳恽的诗句广为流传。著名文学家王融把他的诗句写到书斋的墙壁和执着的白团扇上。柳恽晚年与文学家吴筠关系甚密。吴筠诗文具有清拔之气,人称“吴筠体”。在吴兴柳恽“召(吴筠)补主薄,日引与赋诗。”他们相互赠诗,以表友人之情。柳恽的诗风清新秀美,格调也比较健康,在当时诗坛上有一定影响。柳恽的诗文收在《柳吴兴集》中,共12卷,南宋末尚存1卷,已佚。他的少量诗文散见于《艺文类聚》、《初学记》、《玉台新咏》中。近人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辑其文1篇,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辑其诗18首。
柳恽少时学琴,其父是闻名于世的弹琴高手,他深受指点和熏陶,以后他又拜著名的琴手嵇元荣、羊盖为师。他天资聪颖,琴技精湛,天下闻名。一次萧子良在院内摆酒设宴,将晋代宰相谢安曾用过的鸣琴摆在一侧,请柳恽弹奏,他以娴熟的技艺奏出悦耳动听的琴声,使在场的人都陶醉了。萧子良赞叹说:“卿巧越嵇心,妙臻羊体,良质美手,信在今辰。岂止当世称奇,足可追踪古烈。”又一次,柳恽赋诗未就,以笔敲琴,附近的客人过来,用筷子一起敲打,琴中发出悲哀的音乐,使柳恽为之一惊,于是制为雅音。从此敲琴演奏便开始了。柳恽弹琴善于推陈出新,他论述琴法,“以今声转弃古法”。著有《清调论》。
柳恽善下围棋,是著名的棋手。梁武帝也最好围棋,他命柳恽负责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棋品的评定。柳恽品定棋谱,作《棋品》 3卷。他评定棋手名次优劣,登格者共278人。柳恽自己名列第二。这是我国古代围棋史上一次规模最大的评定棋手等级的盛会。柳恽还是博射高手。博射是古代一种游戏,他“发必命中”。
柳恽还精医术,通晓医学精妙之道。还擅长占卜,著有《卜杖龟经》。可惜他的著述均己散佚。
柳恽是南朝齐梁时著名诗人、琴手、棋手,以多才多艺著称天下。梁武帝赞赏他说,“吾闻君子不可求备,至如柳恽可谓且美,分其才艺,足了十人。”
[七夕穿针诗]
篇4:七夕的诗
年代:【唐】 作者:【李贺】
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
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
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
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
篇5:七夕的诗
年代:【宋】 作者:【仇远】
河鼓天孙各老成,无愁可解任秋声。
痴儿笑月羞眉曲,稚女穿针斗眼明。
夜半且分瓜果供,天中岂识别离情。
未能免俗消光景,醉卧西风梦亦清。
鹊桥仙 七夕
年代:【宋】 作者:【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
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
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篇6:七夕的诗
年代:【唐】 作者:【杜审言】
白露含明月,青霞断绛河。
天街七襄转,阁道二神过。
袨服锵环佩,香筵拂绮罗。
年年今夜尽,机杼别情多。
篇7:中国历代七夕诗
中国历代七夕诗365首 -资料
古诗十九首·其一
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七夕夜女歌
晋·无名氏
婉娈不终夕,一别周年期。
桑蚕不作茧,尽夜长悬丝。
七夕观织女诗
晋·王鉴
牵牛悲殊馆,织女悼离家。
一稔期一宵,此期良可嘉。
赫奕玄门开,飞阁郁嵯峨。
隐隐驱千乘,阗阗越星河。
六龙奋瑶辔,文螭负琼车。
火丹秉瑰烛,素女执琼华。
绛旗若吐电,朱盖如振霞。
云韶何嘈嗷,灵鼓鸣相和。
停轩纡高_,眷予在岌峨。
泽因芳露沾,恩附兰风加。
明发相从游,翩翩鸾|罗。
同游不同观,念子忧怨多。
敬因三祝末,以尔属皇娥。
七夕咏牛女诗
南朝宋·谢灵运
火逝首秋节,新明弦月夕。
月弦光照户,秋首风入隙。
凌峰步曾崖,凭云肆遥脉。
徙倚西北庭,竦踊东南觌。
纨绮无报章,河汉有骏轭。
七夕咏牛女诗
南朝宋·袁淑
秋动清风扇,火移炎气歇。
广檐含夜阴,高轩通夕月。
安步巡芳林,倾望极阙。
组幕萦汉陈,龙驾凌霄发。
谁云长河遥,颇剧促筵越。
沈情未申写,飞光已飘忽。
来对眇难期,今欢自兹没。
七夕诗二首
南朝宋·刘骏
一
白日倾晚照,弦月升初光。
炫炫叶露满,肃肃庭风扬。
瞻言媚天汉,幽期济河梁。
服箱从奔轺,纨绮阙成章。
解带遽⒋轸,谁云秋夜长。
爱聚双情款,念离两心伤。
二
秋风发离愿,明月照双心。
偕歌亦遗调,别叹无残音。
开庭镜天路,馀光不可临。
沿风披弱缕,迎辉贯玄针。
斯艺成无取,时物聊可寻。
七夕月下诗
南朝宋·王僧达
远山敛氛,广庭扬月波。
气往风集隙,秋还露泫柯。
节期既已孱,中宵振绮罗。
来欢讵终夕,收泪泣分河。
七夕夜咏牛女应制诗
南朝宋·谢庄
辍机起春暮,停箱动秋衿。
璇居照汉右,芝驾肃河阴。
容裔泛星道,逶迤济烟浔。
陆离迎宵佩,倏烁望昏簪。
俱倾环气怨,共歇浃年心。
珠殿G未i。瑶庭露已深。
夕清岂淹拂,弦辉无久临。
和王义兴七夕诗
南朝宋·鲍照
宵月向掩扉,夜雾方当白。
寒机思孀妇,秋堂泣征客。
匹命无单年,偶影有双夕。
暂交金石心,须臾云雨隔。
七夕诗
南朝梁·萧衍
白露月下团,秋风枝上鲜。
瑶台含碧雾,罗幕生紫烟。
妙会非绮节,佳期乃凉年。
玉壶承夜急,兰膏依晓煎。
昔悲汉难越,今伤河易旋。
怨咽双断念,凄悼两情悬。
七夕穿针诗
南朝梁·柳恽
代马秋不归,缁纨无复绪。
迎寒理衣缝,映月抽纤缕。
的愁睇光,连娟思眉聚。
清露下罗衣,秋风吹玉柱。
流阴稍已多,馀光欲谁与。
七夕诗
南朝梁·何逊
仙车驻七襄,风驾出天潢。
月映九微火,风吹百合香。
来欢暂巧笑,还泪已沾裳。
依稀如洛I,倏忽似高唐。
别离未得语,河汉渐汤汤。
七夕穿针诗
南朝梁·刘遵
步月如有意,情来不自禁。
向光抽一缕,举袖弄双针。
奉使江州舟中七夕诗
南朝梁·庾肩吾
九江逢七夕,初弦值早秋。
天河来映水,织女欲攀舟。
汉使俱为客,星槎共逐流。
莫言相送浦,不及穿针楼。
七夕诗
南朝梁·庾肩吾
玉匣卷悬衣,针楼开夜扉,
资料
娥随月落,织女逐星移。
离前忿促夜,别後对空机。
倩语雕陵鹊,填河未可飞。
七夕穿针诗
南朝梁·刘孝威
缕乱恐风来,衫轻羞指现。
故穿双眼针,特缝合欢扇。
七夕诗
北齐·邢邵
盈盈河水侧,朝朝长叹息。
不吝渐衰苦,波流讵可测。
秋期忽云至,停梭理容色。
束衿未解带,回銮已沾轼。
不见眼中人,谁堪机上织。
愿逐青鸟去,因希羽翼。
七夕诗
南朝梁·萧纲
秋期此时浃,长夜徙河灵。
紫烟凌凤羽,红光随玉Z。
洛阳疑剑气,成都怪客星。
天梭织来久,方逢今夜停。
七夕穿针诗
南朝梁·萧纲
怜从帐里出,想见夜窗开。
针欹疑月暗,缕散恨风来。
七夕诗
北周·庾信
牵牛遥映水,织女正登车。
星桥通汉使,机石逐仙槎。
隔河相望近,经秋离别赊。
愁将今夕恨,复著明年花。
七夕诗
南朝陈·江总
汉曲天榆冷,河边月桂秋。
婉娈期今夕,飘摇渡浅流。
轮随列宿动,路逐彩浮。
横波翻泻泪,束素反缄愁。
此时机杼息,独向红妆羞。
七夕诗二首
隋·王Y
一
天河横欲晓,凤驾俨应飞。
落月移妆镜,浮动别衣。
字鸾裣尽,愁随还路归。
犹将宿昔泪,更上去年机。
二
终年恒弄杼,今夕始停梭。
却镜看斜月,移车渡浅河。
长裙动星,轻帐R罗。
旧愁虽暂止,新愁还复多。
七夕
唐·张文恭
凤律惊秋气,龙梭静夜机。
星桥百枝动,路七香飞。
映月回雕扇,凌曳绮衣。
含情问华幄,流态入重帷。
欢馀夕漏尽,怨结晓骖归。
谁念分河汉,还忆两心违。
七夕看新妇隔巷停车
唐·陈子良
隔巷遥停遥非复为来迟。
只言更尚浅,未是渡河时。
七夕宴悬圃二首
唐·李治
一
羽盖飞天汉,凤驾越层峦。
俱叹三秋阻,共叙一宵欢。
璜亏夜月落,靥碎晓星残。
谁能重操杼,纤手濯清澜。
二
霓裳转云路,凤驾俨天潢。
亏星凋夜靥,残月落朝璜。
促欢今夕促,长离别后长。
轻梭聊驻织,掩泪独悲伤。
七夕赋咏成篇
唐·陆敬
夙驾鸣鸾启阊阖,霓裳遥裔俨天津。
五明霜纨开羽扇,百和香车动画轮。
婉娈夜分能几许,靓妆冶服为谁新。
片时欢娱自有极,已复长望隔年人。
七夕赋咏成篇
唐·沈叔安
皎皎宵月丽秋光,耿耿天津横复长。
停梭且复留残纬,拂镜及早更新妆。
彩凤齐驾初成辇,雕鹊填河已作梁。
虽喜得同今夜枕,还愁重空明日床。
七夕赋咏成篇
唐·何仲宣
日日思归勤理鬓,朝朝伫望懒调梭。
凌风宝扇遥临月,映水仙车远渡河。
历历珠星疑拖,冉冉云衣似曳罗。
通宵道意终无尽,向晓离愁已复多。
七夕泛舟二首
唐·卢照邻
一
汀葭肃徂暑,江树起初凉。
水疑通织室,舟似泛仙潢。
连桡渡急响,鸣棹下浮光。
日晚菱歌唱,风烟满夕阳。
二
凤杼秋期至,凫舟野望开。
微吟翠塘侧,延想白云隈。
石似支机罢,槎疑犯宿来。
天潢殊漫漫,日暮独悠哉。
奉和七夕两仪殿会宴应制
唐·李峤
灵匹三秋会,仙期七夕过。
查来人泛海,桥渡鹊填河。
帝缕升银阁,天机罢玉梭。
谁言七襄咏,重入五弦歌。
同赋山居七夕
唐·李峤
明月青山夜,高天白露秋。
花庭开粉席,云岫敞针楼。
石类支机影,池似泛槎流。
暂惊河女鹊,终狎野人鸥。
篇8:七夕的诗
我们都 无法跨过自己
也跨不过 那层层的诱惑
年年在心底 搭座无形的鹊桥
祭奠爱情 顺便也祭奠自己
幽怨是一盅 染色的毒酒
哪怕桂花 年年飘香
哪怕举头望了 千年
鹊桥那头 却是依然凄清、冰冷
.
羽化成蝶
我是你 枝头轻盈的花朵
一阵风过吹 我就被吹走了
那就慢慢 撕碎自己吧
完美 只是一块七彩的补丁
如果天边 真有未了的梦
那就该 尽情的放飞
我会为你 扎上一对无形的翅膀
让你忘了 前世 今生
何必 回眸呢?
爱情从来都是 美丽的过错
既然 已经羽化成蝶
那就要尽情、无悔地 去飞
在人间
人间是一个座 充满诱惑的高塔
高高的顶层上 必定风景无限
无限的'梦大了 天堂的花也开了
寂寞艰辛的征途上 又有谁失足了?
高耸入云 空气稀薄的塔顶
又是谁 真的登顶了?
你的梦圆了又缺了
你的天空 难以转晴
秋日的冷风啊 吹了又吹
却卷不起那满地的落叶
篇9:七夕相思诗
关于七夕相思诗一首
娇媚不是魅惑,超乎你想像
我知道你在看我读我
物换星移的.夜晚,臻天人合一
回眸那笑靥,盛放还羞的娇媚
如兰才思,甜美煽情的草莓酸果
紫牡丹最青橙炫紫,率真的柔情
难怪你迷乱错乱
转反侧,或娇艳或嗔怨
浓郁成一缕缕醇香,菟丝花绕上的萝枝
呢喃成赴春盛宴
这好逑,依旧在心中希翼
诱惑孰知自己知?唏嘘魔方
红女郎!你那摄魂夺魄的诗意啊
【七夕诗,七夕诗萧衍,七夕诗的意思,七夕诗赏析】相关文章:
4.七夕诗同用期字,七夕诗同用期字卢纶,七夕诗同用期字的意思,七夕诗同用期字
5.赠逸民诗 三,赠逸民诗 三萧衍,赠逸民诗 三的意思,赠逸民诗 三赏析
8.文案七夕
9.七夕情诗
10.七夕诗歌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