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人生 > 诗句大全>李清照诗词以梅寄相思的模式

李清照诗词以梅寄相思的模式

2023-05-26 08:44:5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邓楠”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李清照诗词以梅寄相思的模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李清照诗词以梅寄相思的模式,欢迎阅读与收藏。

李清照诗词以梅寄相思的模式

篇1:李清照诗词以梅寄相思的模式

李清照诗词以梅寄相思的模式

李清照是善于用细腻的文笔,表达委婉的情思的婉约之宗。她的词作无论是写深闺离愁,思乡怀人,还是表家国之恨,大多都以无限的深情,寄托了自己对国、对家、对爱人无尽的相思。

在宋代绮丽多彩、百花齐放的词坛上,李清照可以说是一位善于发挥词的特长,以写精美幽隐之情而臻于妙域极境的洵非寻常的大家,她以女性特有的柔肠灵性和一生的遭际深情地推出了一批深闺离愁,思乡,怀人,家国之恨的名篇佳句。

王琪《梅》诗云:“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这首脍炙人口的咏梅词,不仅写出了梅花的高标逸韵和安贫乐道的精神境界,而且也反映了历代文人所书的梅词之多,女词人李清照酷爱梅花,她写的咏梅词在浩淼的咏梅词中所占的要地位却洵非寻常。凡词者,无非言情也,尤其咏物的,都离不开抒情,而易安却把“借梅花表相思”的手法,推到了高妙至绝的境界。今就其以梅寄相思的模式浅谈一下:

一、梅含典中,相思可种

世人作词引经据典者,比比皆是,而把情隐在物中,而物又含在典中,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的表现手法,李清照运用的可谓妙极。她在《满庭芳》上阕中写道:“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手中江梅更好,又何必临水登楼?无人到,寂寥浑似何逊在扬州。”此词一阕含两典,“寂寥浑似何逊在扬州”,以何逊暗隐梅花。何逊,南梁诗人,迷恋梅花,人说他对梅花的痴情是其寂寞苦闷的心情所致。“梅”隐在典中,而情又含在梅中,高妙至绝。“临水登楼”暗隐的是陶渊明、王粲。想到自己不必像他二人那样非临水、登楼吟诗作赋才消忧,只要在自己庭院里坐在亲手栽种的江梅旁,赏梅赋诗就可以消愁解忧了,来聊以自慰。看似“手种江梅”,实乃“手种相思 ”。王维的《红豆》现已是童叟皆知名作,他种下红豆,让世人采摘相思,我想,当年那个因思念死去的丈夫,而哭死与树下,化为红豆的女子,看到此作想必也该深感安慰了!而易安手种江梅,播种相思,却只能自赏梅花、自品相思、自嚼凄楚了!何况这难耐的相思,自埋与地下那一刻,就在作者心上生根发芽,苦苦的折磨了词人一生。

二、以梅自喻,相思有形

自古以来,文人骚客们托物言情的词句,多的举不

胜举,以梅自喻的也为数不少。但能把所托之物与所言之情,写得形神兼备的、合二为一的却是李清照。这一点从她的《玉楼春》中可以看到。“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未?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酌便未休,未必明朝风不起。”此词乍一看,是写梅花的色香和精神,其实是词人以梅花自喻。在丈夫离别之后,词人一直都在期待和盼望着丈夫的归来,那情形不正如梅花一样吗?蕴藉着无限的香和情在等待欣赏她的人归来。此时词人把梅花写得越旖旎、越馨香、越深情,便越能打动爱人的心。下阕更是借别人之口,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她相思之苦折磨得像病人一样,面黄肌瘦,已经无力去倚阑干了用他人的关爱、同情来引起爱人的无限怜爱,使其不忍在外久待。可谓“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了!至此易安对爱情挚著的追求、对心上人望穿秋水,不可终日相思情形,便形神兼备的跃然纸上,收到比正面描写更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易安以梅自喻,寄托相思,并赋予相思以形的还有一首《满庭芳》。此词的下阕在写到“从来知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莫恨香消雪减,须信道,扫迹情留。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此阕看似写梅,实则暗寓女主人自己,想自己的雅韵风神,芳洁自爱,怎能经受得离别、相思的痛苦折磨和摧残。明写梅花,暗寓自我。结句清俊,振作全篇,词人暗喻,自己虽受离情别苦的折磨,魂销肠损,但仍别有风韵。读到此处,我心里有种涩涩的感觉。薛涛《春望》云:“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易安在看到亲手栽种的江梅渐好时,不能与心上人同赏,在想到即使到了花落他仍不能与其同悲,那盼望心上人归来的相思之情,已使她不可终日,但她却不流露出来,而是把她深埋心中。在花开时,以陶、王,何来开解;在花落时,以“扫迹情留”,“疏影尚风流”来安慰自己。“扫迹情留”看似轻松的一笔,看似开解的安慰,却正彰显了,词人的相思之苦,正是那“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的境遇。易安此情,实乃令吾怜爱,令吾心碎。因此我以为此词虽是“咏梅词”,但它又把相思与咏梅结合起来,以梅自喻,以梅寄相思的妙作。

三、折梅欲寄,相思有声

清代朱彝尊云:“咏物诗最难工,而梅尤不易。”而受他肯定的人中就有李清照,可见李清照写梅深得咏物之法,她把咏梅与爱情巧妙的融为一体,不但表达对丈夫的相思之情,一扫咏梅词沾沾咏一物,索然无味的庸俗做法。而且把它写得有形、有情,有声。把相思化为声音表现手法,体现在《孤雁儿》中,此词调下有小序云:“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从这小序看,词人似乎在咏梅,然细玩词意,却是以思乡慰亡夫的悼念之词。词云:“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花惊破,多少游春意。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断肠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人堪寄。”此词上阕写词人早上醒来,睹帐思人,心情沉痛,香炉已凉而心情也似融水一样寒冷。而此时又听到“梅花三弄”的哀怨曲调,其凄怨的调声把梅花的蓓蕾都“痛碎”了。那凄怨的“梅花三弄”何止仅是笛声,难道不是词人相思的`哭泣之声吗?那“痛碎”的何止仅是梅花的蓓蕾,难道不是词人的心吗?本来人们看到初放的梅花,知道春天就要来了,应该是欣喜雀跃的,然词人却正相反――爱人永诀,肝胆欲裂,孤苦伶仃。眼前这昂然春意已不属于她,词人再也不堪忍受那刻骨铭心的哀痛,发出了几千年来牵动人心的、令人悲怜的哭声。“吹箫人去玉楼空,断肠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人堪寄。”箫使和弄玉能双宿双飞,而你却忍心一个人走了,留下孤苦伶仃的我来独自承受这相思之苦。陆凯还能以梅花来表达思念,而如今,我折下一枝却寻遍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至此,我已不能自已,泪盈满眶,易安对爱的执著,对爱人的相思已深深的感动了我。以前曾认为林觉民的《与妻书》是令人最感动的一封情书。今读易安之《孤雁儿》才发现,它是令世人读之即为之心碎的情书。

四、爱梅畏赏,相思有翼

任何词作,都必须靠特有的意境和情志来打动读者,李清照的咏梅词,不仅借梅表达了相思,而却把相思置于了妙域极境,赋予了鲜活的灵性,使相思有形,有声,有翼。而最能体现相思有翼的是她的词作《菩萨蛮》,此词从表象看,非咏梅词,但我以为它是一首以梅寄相思的佳作。词云:“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此词是易安南渡后的作品,从:“归鸿”、“背窗雪落”和“人胜”可知时令是早春。词人看到北飞的大雁,心亦随雁北飞,思乡之情备至。对于尝尽离乡背井之苦的词人来说,她对于北飞的大雁非同一般的敏感,那悲凄的雁鸣响彻云天,同时也撩痛了词人的心。大雁能准时还乡,而自己却不能。如果说《春江花月夜》中“此事相见不想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的思妇难随鸿雁和月光飞到亲人的身边,那么易安却给思念插上了翅膀,随鸿雁飞回了家乡。这一点从“残云――炉烟直――晓漏――曙色”中我们可以看出,女主人彻夜未眠,他的心早已随雁飞回故乡,往昔的点点滴滴此时也溢上词人的心头,历历在目。于是吟道:“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许多赏析中认为,词人欣赏梅花的困难是因为北风阵阵,尚残留着冬日的寒威,其实词人不出去看花并非畏寒,根据周辉《清波杂志》所载:“每逢天下大雪,即顶笠披蓑,循城览以寻诗。”这样看来词人不是畏寒才不去看梅花的,而是她不敢再去看梅花了,以前踏雪赏梅赋诗,雅兴甚浓,是因为有明诚在,而今爱人已去,家国沦丧,自己背井离乡,已非往日,词人甚是凄凉,怎么还敢看那,让她睹物思人的梅花呢?所以说她并非畏寒,而是不敢。词人那根因遭受夫丧家亡的神经已相当脆弱,她怎能再承受这剜心的痛呢?宋人严羽《沧浪诗话》云:“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此词意脉不显,意境幽远,恰如其说。因此我认为此词不仅是一首怀乡的佳作,也是一首思人,思国的上品。

五、毁梅续梦,相思“无形”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而易安的恨梅、毁梅,正体现了老子的这一观点。易安喜梅,咏梅、以梅自喻世人皆之,但在《诉衷情》中我们看到她正狠狠地用手捻残蕊,这是为什么呢?且听词人诉:“夜来沉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酒醒熏破春睡,梦远不成归。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更捋残蕊,更捻余香,更得些时。”至此,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夜晚词人孤零垂泪,独守闺房,为排解心头的郁闷,用酒麻醉神经,醉意渐浓,词人没有卸装便睡去了,鬓边插戴的梅枝上只剩下些花萼了。正在词人春睡时,不知是什么香气如此浓郁,竟把熟睡的词人熏醒了。词人日夜凝眸,望眼欲穿,愁损芳姿仍不得与心上人相见,在梦中终于有了这样的机缘与爱人相会,她多么想保持梦境永不醒来,但是什么香气竟把词人与爱人从梦中分开。她起身一看,原来是梅花的香气。女主人又气又恼,把满腹的怨气径向梅花发泄。她拿起梅花的芳肌,闻到了它扑鼻的香气,于是气得把梅花揉成碎末,恨不得把梅花的香气也揉尽揉消,再争取一些时间,与心上人相会。此情此景,令人瞠目!若不是思的苦、思的痛、思的切、思的深,词人怎会做出如此举动!词人是非常喜欢梅花的,但她为了能与丈夫相会且仅是梦中相会,竟把平素最喜欢的梅花捋了个粉身碎骨。“更捋残蕊,更捻余香时,更得些时。”仅仅十二个字,两个小小的动作,便把词人复杂曲折的心理揭示的纤毫毕露,把词人对爱人的深情思念表现得淋漓尽致。全词仅四十四个字,但却把词人因愁而醉,因梦夫而喜悦,因熏破而愤怒;对梅花因爱而戴,因恨而“捋”“捻”的感情波澜刻画的惟妙惟肖。充分显示了词人对丈夫爱的深沉,思的刻骨。此词不仅把易安对丈夫的相思之情晶莹剔透地现于读者眼前,而且把词人那充盈与身心的相思、弥漫与空气的相思,令她窒息却无法释放的相思,从无形化有形,从有形化为“无形”,正印证了老子的观点“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而易安的“无形”却是相思。毁梅续梦,相思“无形”。实乃令人拍案。

六、一梅三感,人生三段

以上五首词是易安以梅寄相思的经典代表,从这首词中我们可以看到,易安通过爱梅赏梅,以梅自喻,借咏梅来表达自己思乡怀人的感情,对梅花从“爱”到“捋”,从“喜”、“赏”、“折”、“寄”到不敢看,以此把自己对家国,对爱人的相思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王国维云:“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主观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而易安却在变化中,把真性情写得感人肺腑,其无无古人之手法,堪称一奇。

另外,从以上五首词中我们还可以看到词人一生的坎坷经历和感情波澜起伏的曲线图,但不论何时何地词人没忘记借梅花来表情达意。但这所有的坎坷经历和情感波澜,词人均把它放在一首词中来集中展现。这首词就是《清平乐》。词云: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捋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这首《清平乐》词人通过写对梅花的三种不同感受,写出了她人生的三个不同阶段:早年的欢乐,中年的幽怨,晚年的沦落。再现了词人的一生,表达了词人对南渡前生活的留恋,对丈夫的深情怀念。刘瑜曾把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与李清照的咏梅诗相比,说陆词托梅花自喻其高风亮节,李词托梅花赞颂爱情。虽都咏梅,但李词把相思和咏梅结合起来自成高格。“一梅三感,人生三段”,由此可见李清照对词的驾驭能力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能收能放,开合自如。

在这以梅寄相思的过程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易安对爱人的思念。在明诚生前,她把相思寄于人;明诚逝后,她把相思寄于天、寄于地,以慰爱人的在天之灵,在那士大夫大力提倡封建礼教,控制妇女思想,扼杀才能的宋代,词人能这样大胆地讴歌自己的爱情,吟唱自己刻骨铭心的相思且毫不扭捏造作,实在难能可贵。总之易安不论赋予相思以视觉、以滋味,还是典中纡思、直抒胸臆等等。她都能“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不能言,言人之不敢言”,把自己的相思之苦赤裸裸地现于读者,为自己,为世人书写了一个传奇!真可谓:

四万里皇图,众浪齐奔,淘尽万个英雄汉。

五千年文明,词坛竞秀,盛开一支女人花。

篇2:李清照“梅”诗词中的修辞赏析

李清照“梅”诗词中的修辞赏析

本文选取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六首和“梅”有关的词进行修辞赏析,剖析其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

李清照出身官宦名门,自幼资质聪颖,性格坚强,故而争强好胜,又颇高傲。易安多咏物词,较之她笔下梧桐芭蕉的清凉,海棠犁花的愁苦,菊花木犀的高洁,梅花则孤苦坚贞.这应与李清照的性格与人生经历多有关系。自易安现存四十余首词中择取六首与梅有关的词,或是咏梅,或以梅作为引发感情的线索甚至是作者个人悲欢的见证者,现实录如下,略作修辞上的分析。

1) 渔家傲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樽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2) 玉楼春・红梅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末?不知酝藉几多时,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看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3) 菩萨蛮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4) 诉衷情

夜来沉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

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更残蕊,更拈余香,更得些时。

5) 孤雁儿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沈香烟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萧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6) 清平乐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挪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一、李清照“梅”词中的拟人

陈望道谈到“比拟都是发生在情感饱满,物我交融的时候。”详细地来说,比拟中的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无生命之物以生命,无感情之物以感情,从而折射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故而拟人是一种带有浓郁感情色彩的修辞手法,透过这种修辞手法,可以了解到作者在不同时期的思想情感状态,李清照“梅”词中的拟人尤是如此。

例如在《渔家傲》一词中,“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此句中,以拟人的手法细致入微地描绘了寒梅的姿态情貌――朵朵红梅,花蕾初绽,花香袭人,像一个娇柔的少女露出妩媚的笑脸,既而统一于浴出新妆的玉人,剔透玲珑,清新优雅,然而不仅如此,同时寒梅亦给此玉人带来了凌霜傲雪的高贵气质,别具一格,“此花不与群花比”。此词为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屏居青州时所作,明诚黜官,他们生活的周围笼罩着一种冷落寂寞的气氛,人情冷暖,可见一斑。但再看李清照这首词,“渔家傲”属中调,六十二字,前后各五句,五仄韵,句句押韵,是用韵最稠密的词调之一,故而乐感很强,从而表现出轻快明朗的格调;以寒梅附于玉人,宣之“此花不与群花比”,其高傲,不与人同的个性显现出来。可见,此时的李清照并没有失落的情绪,反而表现出对隐居生活的快感来。

又如在《清平乐》一词中的上阙,“挪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一句中,以拟人的手法写梅花因受了而洒落“清泪”,恰描绘出了少女活泼天真,无忧无虑的情态,惹人怜爱。这正是李清照南渡前宁静生活的写照。而在,《玉楼春・红梅》一词中,“红酥肯放琼苞碎”,又以拟人化的物态描绘了红梅初放时的情态和神韵,妙趣横生。一个“肯”字,大胆直率,再结合最后一句“要来小看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来看,词人坦率的性情便显现出来,而词中的感慨亦是词人的身世之叹。又如在《孤雁儿》一词中的“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一句 ,“笛声”(即《梅花三弄》,相传此曲为晋人桓伊所作,声调哀怨)是哀绝凄切,催人泪下的,此处曲笔写“梅心”为笛声所动,实则表达出梅心尚且如此,人心更何以堪的感慨。词人将人心附于梅心,以梅心曲意衬人心,“物我合一”,情感倾泻而出。此首《孤雁儿》约写于建康三年,赵明诚逝后,为悼亡之作。词人把梅作为个人悲欢的见证者,着力描写了丈夫逝后自己清冷孤寂的生活和凄凉悲绝的心境。

在其余两首《诉衷情》与《菩萨蛮》中,虽未有明显的拟人手法,但我们仍能感受到词人与梅的统一。这两首词中的梅均以“残”的形象出现,词人意不在咏梅,而是将梅作为引发情感的线索,抒发了孤寂抑郁的愁绪,表达了个人的身世之叹,故国之思。

从对以上六首词的分析可以看出,拟人手法的运用,最重要的是实现物与我的统一,因此,上述的修辞手法, 看作一个更广泛意义上的拟人。

二、李清照“梅”词中的对比手法

李清照擅长于对比,运用娴熟,信手拈来,自然而不造作。易安词 常常可见对比,层层对比,把人物的今昔之感和物是人非的哀伤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在此六首词中,对比手法运用的最有代表性的应是《清平乐》。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流徙途中的作品。词的上下两阙,分别描绘了两个不同的画面。从时间上看,上阕写的是往昔,下阕写的是眼前;从背景上看,上阕是红梅白雪,下阕是海角天涯;从人物上看,上阕是头簪梅花的少女,下阕是两鬓生华的老妇;从行为上看,上阕是“尽梅花无好意”,下阕是“故应难看梅花”,凄凉无奈。从意境上看,更是一个明朗轻快,一个阴黯萧索。总之,上下两个画面构成了鲜明强烈的对比,在这种对比下, 词人将自己的一生诉诸其中,南渡前宁静幸福的生活,国破家亡后流离失所的飘零,人生的悲剧,时代的悲剧,在这强烈的今昔对比之中突显出来,感伤倍增。

然而,从对这六首词的分析来看,词人对比手法的运用并不仅限于此,“处处对比”亦表现在一些细节之处。

例如,在《玉楼春・红梅》“红酥肯放琼苞碎”一句中,一个“碎”字写出了红梅初放时的静中之动,使读者仿佛看到了梅花乍放时令人销魂的一瞬,静动对比之中,感染力之强可见一斑,李清照这首咏梅词被誉为“得此花之神”。词人动静对比的运用并不只此一处,又如在《诉衷情》一词中,下阕“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更残蕊,更拈余香”,在万籁俱静的环境背景中词人忽起奇笔,连用三个“更”字,静中见动,从细微的之中表现出主人公微妙的心理活动,纵使尽残梅,也难捱这漫漫长夜,动与静的描写就这样统一于人物的愁情离绪的感情和弦之中。又如在《渔家傲》一词中,词人先铺展开了漫天大雪,四周皆白的背景,然后在此背景中突显出一树红梅,这就不但使梅的形象更加鲜明耀眼,而且更能充分展示出寒梅凌霜傲雪的坚强性格,归结到词的最后一句,“此花不与群花比”,对比之中,词人对梅的喜爱不言自明。

此外,词句中暗含的对比随处可见,如《诉衷情》中的“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一句,既有对美好梦境的憧憬与追求,又表达了对身边现实的厌烦与埋怨。再如《菩萨蛮》之中的“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故国之思缘何而来?必定是想起了往昔的`时光。由此可见,李清照词中的对比,已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法,而是已深深地融入到了词人的创作与思想之中,这种娴熟与不着痕迹,自是词人对一生的记录、体悟与感慨。

三、李清照“梅”词中的叠字

陈望道定义“叠字”为(同一的字)紧相连而意义也相等,叠字绝大部分为形容词,功能即为摹声状物,表情达意。

叠字按照摹声状物的性质可分为模拟声音的象声词和描绘情态的形容词。在李清照这几首“梅”词中出现这样几处叠字。

a.小风疏雨萧萧地。“萧萧”又作“潇潇”,形容风雨声

b.萧萧两鬓生华。“萧萧”描绘了一种凄凉之感

c.人悄悄,月依依 。“悄悄”用以描绘静,“依依”指月的朦胧

“诗源于歌唱”,而词作为律化的,长短句的,固定字数的,讲究平仄对仗的诗,在词谱下填写而成,则更具有音乐美。用文字表达音乐,那么最能产生乐感的词语莫过于双声、叠韵、叠字这几类。“双声之婉转,叠韵之铿锵”,那么叠字可将两者结合起来。

摹声、状貌,本取其声或形,而不问意义,但被词人恰当地运用于词中,不但构成了声律上的和谐,亦体现出了所暗含的意境和氛围,所谓“声谐义恰”,是词人情感的流露。如两个“萧萧”,一摹声一状貌,但悲凉之感油然而生,形象而丰富。又如“悄悄”与“依依”,它们所表现出的不在于对具体事物或环境的刻画,而是偏重于词人当时的情绪与感觉,细致而美好。

李清照擅长于叠词的运用,最令人称赞的莫过于《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一连下了十四个叠字,将一个孤寂老妇的那种若有所失,身心俱寒的凄惶表达的淋漓尽致,由浅入深,既细腻有层次,又吻合人物情绪发展的顺序,毫不使人感到堆砌做作,可见其雕琢功夫之深。

四、总结

修辞与文风密切相关,李清照的词清新自然,细腻委婉,这于其常提炼口语入词,较少用典,又多句法奇创的修辞风格有关,在语音上更讲究“协五音六律”,故使其词回环曲折,多姿多彩。李清照的“梅”词自有一番风格,修辞手法运用独到,自此一个感性,有才华,富于理想而饱经忧患的女词人形象便更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篇3:一剪梅赋处静以梅花枝见赠诗词赏析

一剪梅赋处静以梅花枝见赠诗词赏析

《一剪梅·赋处静以梅花枝见赠》作者为宋朝诗人吴文英。其古诗全文如下:

老色频生玉镜尘。雪澹春姿,越看精神。溪桥人去几黄昏。流水冷冷,都是啼痕。

烟雨轻寒暮掩门。萼绿灯前,酒带香温。风情谁道不因春。春到一分,花瘦一分。

【前言】

《一剪梅·赋处静以梅花枝见赠》是宋代词人吴文英的作品。此词上片由眼前处静赠送的梅枝,想到折枝之处的煞风景;下片抒写作者观赏折来的'梅花枝所生发的感慨。

【注释】

⑴一剪梅:词牌名。周邦彦《片玉词》中有“一剪梅花万样娇”句,故名。调见周邦彦《片玉词》。又名“腊梅香”“玉簟秋”。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六句四平韵。也有五十八、五十九字体。此词为六十字格。

⑵处静:即吴文英的兄弟翁元龙,字时可,号处静。周密《浩然斋雅谈》说:“(吴文英)与翁元龙为亲伯仲”,可证之。

【赏析】

“老色”三句,人与花适成对比。此言人因年老色衰不敢照镜,所以徒使玉镜空设,久则镜面生尘矣。可是经雪之后的梅花却是显得更加精神抖擞,越看梅枝越觉得它是那么的神采奕奕。这也是对梅枝的拟人写法。“溪桥”三句,赋见赠的梅花枝。词人说:溪桥畔本是梅树的植根之处,如今树上的梅枝却被你(指处静)采折后送到了这里。从此,那里不知有几多黄昏不再能够浮动暗香;也不再有疏影横斜在清溪之中。所以泠泠的溪水声,给人的感受似乎都成了哀伤美景已失的啼声、清泪。

“烟雨”三句,写自己赏梅枝时的感受。词人说:室外暮色之中烟雨苍茫,还夹带着春寒料峭。我却掩门自娱观赏着处静送来的梅花枝。灯光中绿萼梅朵朵盛开,使我杯中之酒因此也染上了梅花的温馨香味。“酒带香温”,是以味觉代替嗅觉,系通感修辞,带有词人炼句的特色。“风情”三句,述梅花迎春到的感受。言梅花盛开迎来了新的一年春天,而春天为人世间更增添了风月之情,可是春色愈浓,这迎春的功臣——梅花却愈发显得凋零、消瘦,这不禁叫人望梅而兴叹。

篇4:以哈蒂姆与梅森的语境分析模式探讨字幕翻译

以哈蒂姆与梅森的语境分析模式探讨字幕翻译

哈蒂姆与梅森的三维语篇语境分析模式是本文的理论框架,分析认为哈蒂姆与梅森的三维语境框架为宇幕翻译的语境分析提供了全面而系统并有所侧重的切入点.这三方面的'因素既要求译者适当地对原文信息进行调整,同时也限制着调整的程度.

作 者:梁碧滢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广州,510420 刊 名:疯狂英语(教师版) 英文刊名:CRAZY ENGLISH TEACHERS 年,卷(期):2009 “”(6) 分类号:H315.9 关键词:字幕翻译   语篇分析   语境   功能  

【李清照诗词以梅寄相思的模式】相关文章:

1.明月千里寄相思诗词

2.李清照诗词

3.李清照晚期诗词

4.李清照的诗词

5.李清照诗词声声慢

6.李清照《浣溪沙》诗词

7.李清照最著名的诗词

8.李清照诗词声声慢朗诵

9.李清照诗词浣溪沙赏析

10.李清照《声声慢》诗词赏析

下载word文档
《李清照诗词以梅寄相思的模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